CN115676509A - 用于操作绕纱机的工位的方法以及绕纱机 - Google Patents

用于操作绕纱机的工位的方法以及绕纱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76509A
CN115676509A CN202210866781.7A CN202210866781A CN115676509A CN 115676509 A CN115676509 A CN 115676509A CN 202210866781 A CN202210866781 A CN 202210866781A CN 115676509 A CN115676509 A CN 1156765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balloon
defining
bobbin
withdrawal fo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6678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A·斯蒂芬
塞巴斯蒂安·弗里茨
杰拉尔德·屈斯特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Original Assignee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filed Critical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Publication of CN1156765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765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7/00Guides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Supports therefor
    • B65H57/22Guides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Supports therefor adapted to prevent excessive ballooning of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9/00Adjusting or controlling tension in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for preventing snarling; Applications of tension indicators
    • B65H59/10Adjusting or controlling tension in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for preventing snarling; Applications of tension indicators by devices acting on running material and not associated with supply or take-up devices
    • B65H59/20Co-operating surfaces mounted for relative movement
    • B65H59/26Co-operating surfaces mounted for relative movement and arranged to deflect material from straight path
    • B65H59/28Co-operating surfaces mounted for relative movement and arranged to deflect material from straight path the surfaces being urged towards each other
    • B65H59/30Surfaces movable automatically to compensate for variation in tens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9/00Adjusting or controlling tension in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for preventing snarling; Applications of tension indicators
    • B65H59/40Applications of tension indic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Abstract

一种用于操作绕纱机(1)的工位(2)的方法,包括:借助于绕纱设备(5)从纡子(22)上将纱线(3)重新卷绕到绕纱筒(6)上;借助于气圈限定装置(18)至少在宽度方向上限定气圈(14);其中气圈限定装置(18)包括至少一个带有导纱面(24、27)的气圈限定件(23、26);将位于纺纱筒(4)上的纱线(3)的第一部分重新卷绕到绕纱筒(6)上,其中检测纱线(3)的纱线抽出力和/或代表纱线抽出力的测量值;在检测到纱线抽出力增大时,将至少一个气圈限定件(23、26)从休止位置(R)转换到工作位置(A)中并且然后将纱线(3)的第二部分重新卷绕到绕纱筒(6)上。替代地,将至少一个气圈限定件(23、26)的导纱面(24、27)相对于纺纱筒(4)的旋转轴线(25)的距离(a1、a2)减小并且然后将位于纺纱筒(4)上的纱线(3)的第二部分重新卷绕到绕纱筒(6)上。替代地,使带有第二导纱面(27)的第二气圈限定件(26)从休止位置(R)转换到工作位置(A)中。另外,一种绕纱机(1)的工位(2),其具有检测装置(17)和控制单元(13),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纱线(3)的纱线抽出力和/或代表纱线抽出力的测量值。

Description

用于操作绕纱机的工位的方法以及绕纱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操作绕纱机的工位的方法,其中借助于绕纱设备从具有纺纱筒的纡子上将纱线重新卷绕到绕纱筒上,其中在重新卷绕过程期间,借助于气圈限定装置至少在宽度方向上限定形成在所述纺纱筒与所述绕纱筒之间的纱线气圈。所述气圈限定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带有导纱面的气圈限定件。在此将位于所述纺纱筒上的纱线的第一部分重新卷绕到所述绕纱筒上,其中检测所述纱线的纱线抽出力和/或代表所述纱线抽出力的测量值,其中至少在所述气圈限定件的工作位置中或者至少在重新卷绕所述纱线的第一部分期间,所述导纱面相对于所述纺纱筒的旋转轴线具有一定距离。
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操作绕纱机的工位的方法,其中所述气圈限定装置包括带有第一导纱面的第一气圈限定件,其中所述气圈限定件的第一导纱面至少在工作位置中相对于所述纺纱筒的旋转轴线具有第一距离,其中将位于所述纺纱筒上的纱线的第一部分重新卷绕到所述绕纱筒上,其中借助于所述第一导纱面来限定所述纱线气圈,并且检测所述纱线的纱线抽出力和/或代表所述纱线抽出力的测量值。
最后,本发明涉及一种绕纱机的工位,所述工位用于借助于绕纱设备将纱线从纡子重新卷绕到绕纱筒上,所述工位具有气圈限定装置。在重新卷绕过程期间,所述气圈限定装置用于至少在宽度方向上限定形成在所述纺纱筒与所述绕纱筒之间的纱线气圈,其中所述气圈限定装置包含带有第一导纱面的第一气圈限定件,至少在第一气圈限定件的工作位置中所述第一导纱面相对于所述纺纱筒的旋转轴线具有第一距离。所述工位具有至少一个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纱线的纱线抽出力和/或代表所述纱线抽出力的测量值。并且,所述工位具有控制设备,所述控制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检测装置处于连接。
背景技术
绕纱机用于将纱线从经缠绕的纺纱筒(例如来自环锭纺纱机)重新卷绕到绕纱筒上,从而产生更大的纱圈(即一般所谓的交叉纱圈(Kreuzspulen))。这对于纱线的稍后的进一步加工过程而言是必需的,因为纺纱筒一般含有较少的纱线。绕纱机具有多个绕纱位,在这些绕纱位处大体上彼此独立地进行重新卷绕过程。在重新卷绕过程期间,各个纺纱筒的纱线相继地被拼接器接合成单一的连续的纱线。此外,利用重新卷绕过程,在绕纱机处借助于清纱器从纱线中去除在纺纱过程中由上游的纺纱机产生的纱线瑕疵。
在从纺纱筒到绕纱筒的重新卷绕期间,在重新卷绕过程期间纺纱筒所处的解绕位置与沿纱线运行方向被布置在纺纱筒之后的导纱器之间产生了纱线气圈。这个纱线气圈是在将纱线从纺纱筒重新卷绕到纱线上时由于作用的离心力形成的。在重新卷绕过程期间,纱线气圈的半径越大,在纱线气圈的区域中的纱线张力也就越大。因此已经做了大量实验来影响或限定纱线气圈,以便将重新卷绕过程期间的纱线张力保持得尽可能小并且由此使得纱线断裂次数或对纱线品质的不利影响的风险最小化。
从DE 10 2006 052 826 A1已知一种具有分别带有气圈限定装置的工位的纺纱机。气圈限定装置可以在竖直方向上进行调整,使其在绕纱过程期间可以跟随纺纱纡子的解绕进展而向下移位。气圈限定装置包括管,所述管在绕纱过程期间与纡子锥的位置对应地在竖直方向上连续跟踪,使得管相对于纡子锥的径向距离近似保持不变。另外,气圈限定装置包括第二管,所述第二管在竖直方向上取决于丝线拉力传感器的信号而被跟踪。在此,在整个绕纱过程期间还应在非常高的绕纱速度下可靠地设定所谓的单重丝线气圈(Einfach-Fadenballon)。所述设备在构造上是相对复杂的。另外,取决于纡子的缠绕状态总是可能产生相对较大的丝线张力。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用于操作绕纱机的工位的方法,所述方法可以实现以尽可能恒定的绕纱速度进行卷绕。另外也提出了一种绕纱机的工位。
这个目的通过具有独立权利要求特征的一种方法和一种工位来实现。
在一种用于操作绕纱机的工位的方法中,借助于绕纱设备从具有纺纱筒的纡子上将纱线重新卷绕到绕纱筒上,其中在重新卷绕过程期间,借助于气圈限定装置至少在宽度方向上限定形成在所述纺纱筒与所述绕纱筒之间的纱线气圈。所述气圈限定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带有导纱面的气圈限定件,所述气圈限定件能够从休止位置转变到工作位置,其中在所述至少一个气圈限定件的工作位置中所述导纱面相对于所述纺纱筒的旋转轴线具有一定距离。在此将位于所述纺纱筒上的纱线的第一部分重新卷绕到所述绕纱筒上,其中检测所述纱线的纱线抽出力和/或代表所述纱线抽出力的测量值。在此提出,在检测到所述纱线抽出力增大了一预定值时,将所述气圈限定装置的所述至少一个气圈限定件从所述休止位置转变到所述工作位置,并且随后将位于所述纺纱筒上的纱线的第二部分重新卷绕到所述绕纱筒上,其中借助于所述导纱面来限定所述纱线气圈。
所述工作位置在此是所述气圈限定件在重新卷绕期间所占据的并且所述气圈限定件限定纱线气圈的位置。相反,所述休止位置是所述气圈限定件不限定纱线气圈的位置。所述休止位置在此可以同时为纡子更换位置,所述纡子更换位置可以实现用完全缠绕的纡子替换空的纺纱纡子。然而同样还可能的是,所述气圈限定件可以转换到与所述休止位置不同的纡子更换位置中。
在其余方面,旋转轴线为正常情况下纺纱筒的呈旋转对称的中央纵轴线。并且,在重新卷绕过程期间,不发生纺纱筒的旋转。
同样,导纱面相对于旋转轴线的距离分别是指导纱面相对于旋转轴线的最小距离。导纱面可以被形成为柱状的,使其总体上相对于旋转轴线具有相同的距离。但是导纱面还可以是多边形的或者以其他方式不规则地成形。在这种情况下,术语“距离”分别涉及导纱面相对于旋转轴线的最小的距离。
在第二种用于操作绕纱机的工位的方法中,将位于纺纱筒上的纱线的第一部分重新卷绕到绕纱筒上,其中检测所述纱线的纱线抽出力和/或代表所述纱线抽出力的测量值,并且其中借助于所述导纱面来限定所述纱线气圈。在此,至少在重新卷绕所述纱线的第一部分期间所述至少一个气圈限定件的导纱面相对于所述纺纱筒的旋转轴线具有一定距离。在这个第二种方法中提出,在检测到所述纱线抽出力增大了一预定值时,将所述导纱面相对于所述纺纱筒的旋转轴线的距离减小,并且随后将位于所述纺纱筒上的纱线的第二部分重新卷绕到所述绕纱筒上,其中借助于所述导纱面以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线减小的距离来限定所述纱线气圈。
在第三种方法中,所述气圈限定装置具有带有第一导纱面的第一气圈限定件,在此将位于所述纺纱筒上的纱线的第一部分重新卷绕到所述绕纱筒上,其中借助于所述第一导纱面来限定所述纱线气圈,并且其中检测所述纱线的纱线抽出力和/或代表所述纱线抽出力的测量值。至少在重新卷绕所述纱线的第一部分期间,所述气圈限定件的第一导纱面相对于所述纺纱筒的旋转轴线具有第一距离。在此提出,在检测到所述纱线抽出力增大了一预定值时,将所述第一导纱面相对于所述纺纱筒的旋转轴线的第一距离减小,并且随后将位于所述纺纱筒上的纱线的第二部分重新卷绕到所述绕纱筒上,其中借助于所述第一导纱面以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线减小的距离来限定所述纱线气圈。
替代地在这个第三种方法中提出,在检测到所述纱线抽出力增大了一预定值时,所述气圈限定装置的至少一个带有第二导纱面的第二气圈限定件从第二气圈限定件不限定纱线气圈的休止位置转换到第二气圈限定件限定纱线气圈的工作位置中,并且随后将位于所述纺纱筒上的纱线的第二部分重新卷绕到所述绕纱筒上,其中借助于所述第二导纱面来限定所述纱线气圈。
例如在直接测量纱线抽出力时,当纱线抽出力相对于初始值增大了预定的绝对值或百分比值时,则表示检测到纱线抽出力增大了一预定值。在例如通过分析紧纱器的位置来进行间接测量时,可以通过紧纱器前进预定的行程或到达预定的位置来检测纱线抽出力增大了一预定值。所述预定值例如可以通过操作者基于经验值来确定并且保存在绕纱机的控制设备中。然而预定值还可以通过在绕纱机、尤其绕纱机的控制设备的自学习过程中,通过分析过往的解绕过程来获取并确定。在此还可能的是,所述绕纱机仅建议所述预定值,并且仍然必须由操作者确认。
所有三种方法的共同点在于,取决于纱线抽出力来使导纱面作用于纱线或者增强导纱面对纱线的作用。这可以如下进行,即,将气圈限定件从休止位置转换到工作位置,或者还可以如下进行,即,减小导纱面相对于纺纱筒的旋转轴线的距离。由此只有当纱线抽出力的增大要求导纱面附加的或增强的作用时,才产生这种作用。在此有利地可以首先在没有限定气圈的情况下或仅用一个作用于纱线的导纱面来进行卷绕。于是,通过取决于纱线拉力而“启动”或“增强”一个或多个导纱面,可以在绕纱过程中使纱线抽出力基本上保持不变。由此可以以基本上不变的绕纱张力来缠绕绕纱筒,由此可以制造高品质的纱圈。由此还可以实现,在整个绕纱过程期间用基本上不变的、相对较高的工作速度来进行绕纱。由此不需要如现有技术中的要求对气圈限定装置与纡子缠绕状态的引导是连续同时的。
在此,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还可以在重新卷绕过程期间取决于纱线抽出力来多次“启动”附加的导纱面或附加的气圈限定件和/或取决于纱线抽出力来多次减小已经作用于纱线的一个或多个导纱面的距离。
另外提出了一种绕纱机的工位,所述工位用于借助于绕纱设备将纱线从具有纺纱筒的纡子重新卷绕到绕纱筒上。所述工位具有气圈限定装置,所述气圈限定装置用于在重新卷绕过程期间,至少在宽度方向上限定形成在所述纺纱筒与所述绕纱筒之间的纱线气圈。其中,所述气圈限定装置包含带有第一导纱面的第一气圈限定件,至少在重新卷绕期间所述第一导纱面相对于所述纺纱筒的旋转轴线具有第一距离。所述工位另外具有至少一个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纱线的纱线抽出力和/或代表所述纱线抽出力的测量值。并且,所述工位具有控制设备,所述控制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检测装置处于连接。在这种工位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设备与所述气圈限定装置处于连接。取决于所述至少一个检测装置的信号,所述气圈限定装置的第一气圈限定件可以从第一气圈限定件不限定纱线气圈的休止位置转换到第一气圈限定件限定纱线气圈的工作位置中。
替代地,在这种工位的情况下提出,可以取决于所述检测装置的信号来减小所述第一导纱面相对于所述纺纱筒的旋转轴线的第一距离。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在这种工位的情况下,附加于或替代于上述两个实施方案提出,所述气圈限定装置包含带有第二导纱面的至少一个第二气圈限定件,所述第二气圈限定件能够根据所述至少一个检测装置的信号从休止位置转换到工作位置中。
如已经说明的,在这样的工位的情况下,在重新卷绕过程期间可以取决于纱线抽出力而一次或多次地“启动”导纱面对纱线的作用,以便在绕纱过程中使纱线抽出力大体上保持不变。此类工位同样有利地可以实现用恒定的工作速度进行绕纱。因为不需要气圈限定装置连续地跟踪纡子的缠绕状态,所以所述工位由此可以以构造简单且成本低廉的方式实施。
有利的是,在根据第三实施方案的方法和设备中,在第二气圈限定件的工作位置中所述第二导纱面相对于所述纺纱筒的旋转轴线具有第二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距离。来自环锭纺纱机的纡子一般被逐级解绕,使得从上到下逐渐从纺纱筒去除纱线并且将纺纱筒露出。因此在绕纱过程进行时,纱线气圈越来越大。如果第二导纱面相对于所述纺纱筒的旋转轴线具有比第一导纱面更小的距离,则与用第一导纱面相比可以有利地用第二导纱面更大幅度地收紧纱线气圈。
还有利的是,为了检测到所述纱线抽出力增大一预定值,确定了所述纱线抽出力和/或代表所述纱线抽出力的测量值的极限值,并且在超过所述极限值时相应的气圈限定件被转换到其工作位置(A)中和/或减小与相应的导纱面的距离。所述极限值例如可以为所测量的纱线抽出力的绝对值。相反,如果检测紧纱元件的行程作为代表纱线抽出力的测量值,则所述极限值还可以通过所述紧纱元件的某一位置来定义。
同样有利的是,为了检测到所述纱线抽出力增大一预定值,确定了所述纱线抽出力和/或代表所述纱线抽出力的测量值的可允许波动范围,并且在超过所述波动范围时所述气圈限定件被转换到其工作位置中和/或减小所述距离。波动范围内可以为纱线抽出力与先前测量值的可允许的偏差。如果相应当前的测量值离开了所确定的这个在先前测量值周围的容差带,则可以将相应的气圈限定件转换到其工作位置中或者可以减小与相应的导纱面的距离。
另外有利的是,借助于拉力传感器来检测所述纱线抽出力,或者在所述工位的情况下所述至少一个检测装置为拉力传感器。此类的拉力传感器一般无论如何都存在于工位处,例如为了取决于纱线抽出力来操控紧纱器。拉力传感器于是还可以有利地用于触发启动导纱面的作用。
但是还有利的是,检测紧纱器的张紧元件的位置和/或调节行程作为代表所述纱线抽出力的测量值。一般取决于拉力来操控或调节紧纱器,也就是说当纱线抽出力增大时将紧纱器进一步打开,并且当纱线抽出力降低时将紧纱器进一步闭合。因此,在任何情况下,只要紧纱器尚未到达其最终位置,紧纱器的张紧元件的位置或前进的调节行程就是代表纱线抽出力的测量值并且可以用于触发启动导纱面的作用。
对应地有利的是,借助于接近开关、尤其光学传感器来检测张紧元件的位置。在所述工位的情况下同样有利的是,所述至少一个检测装置为接近开关、尤其光学传感器。但是,替代地,自然还可以考虑电感式、电容式、磁性的或其他的接近开关。
替代地,在所述工位的情况下有利的是,借助于行程传感器来检测所述张紧元件的调节行程。
根据所述方法的一个替代的实施方案,有利的是,通过分析所述紧纱器、尤其所述张紧元件的驱动器的调节值和/或通过测量负载值可以检测所述张紧元件的调节行程。例如当借助于步进电机使紧纱器移位时可以检测步进电机的步数。同样还可以由紧纱器的驱动器的电流、电压或其他负载值来获取调节行程。在所述工位的情况下,此时所述驱动器的控制器为所述至少一个检测装置。
另外有利的是,所述第一气圈限定件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气圈限定件为气圈收紧环。所述气圈收紧环不一定是圆形的,而还可以具有多边形或其他的、甚至不规则成形的形状。第一和/或第二气圈限定件同样还可以为管状结构。所述气圈限定件可以是完全闭合的或者具有开口。所述气圈限定件同样可以被形成为可分开的。
在以下情况下是有利的:所述第一气圈限定件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气圈限定件具有至少两个限定元件,所述限定元件能够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所述限定元件例如可以在气圈限定件的休止位置中占据第一位置并且在工作位置中占据第二位置。同样可能的是,所述限定元件占据第一位置以便形成相对于所述纺纱筒的旋转轴线具有第一距离的导纱面,并且所述限定元件占据第二位置以便形成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线具有第二距离的导纱面。在此还可以设想数量多于两个的限定元件,所述限定元件可以按照挡板类型形成具有不同直径的导纱面。
在以下情况下也是有利的:所述第一气圈限定件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气圈限定件能够转换到纡子更换位置中。纡子更换位置在此情况下与休止位置不同。但还可能的是,休止位置同时也是纡子更换位置。第一或第二气圈限定件向纡子更换位置的转换理论上可以以不同的方式进行。例如可设想的是,将可分开的气圈收紧环打开直至可以取出纡子。替代地,所述气圈限定件或整个气圈限定装置可以枢转或直线移位,以便从工作位置或休止位置转换到纡子更换位置。
例如有利的是,所述工位具有驱动装置,借助于所述驱动装置,所述第一气圈限定件和/或所述第二气圈限定件能够沿着引导件在向所述纺纱筒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移位。于是,所述气圈限定件例如可以从所述纺纱筒上方的休止位置或纡子更换位置转换到位于所述纺纱筒的高度上的工作位置中。
尤其在具有两个气圈限定件的气圈限定装置的情况下,有利的是,第一气圈限定件和第二气圈限定件经由共同的载体可移位地支承在所述引导件处。这两个气圈限定件由此可以例如共同转换到纡子上方的纡子更换位置中。同样可以将这两个气圈限定件中的至少一个或者还可以将这两个气圈限定件共同转换到其工作位置中。
附图说明
在以下实施例中对本发明的其他优点进行说明。其中分别是:
图1示出了具有多个彼此并排布置的工位的绕纱机的前视图;
图2示出了具有完全闭合的紧纱器的绕纱机的工位的前视图;
图3示出了图2的工位,其中紧纱器完全打开;
图4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案的纡子和气圈限定装置在重新卷绕过程开始的第一时间点的前视图的细节视图;
图5示出了图4的纡子和气圈限定装置在重新卷绕过程期间的第二时间点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4的纡子和气圈限定装置在重新卷绕过程期间的第三时间点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方案的纡子和气圈限定装置在重新卷绕过程开始的第一时间点的前视图的细节视图;
图8示出了图7的纡子和气圈限定装置在重新卷绕过程期间的第二时间点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7的纡子和气圈限定装置在重新卷绕过程期间的第三时间点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在绕纱过程期间的纱线抽出力以及纱线抽出力的极限值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在绕纱过程期间的纱线抽出力以及纱线抽出力的波动范围的示意图;
图12以前视图示出了紧纱器的详细图示以及紧纱器的调节行程的检测;
图13以俯视图示出了在休止位置中的具有两个限定元件的气圈限定件;
图14示出了在工作位置中的图12的气圈限定件;
图15以俯视图示出了具有两个处于第一位置中的限定元件的气圈限定件;以及
图16示出了具有两个处于第二位置中的限定元件的图15的气圈限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在对实施例的以下说明中相同的或构型和/或作用方式至少类似的特征设置有相同的附图标记。此外,仅仅在首次提及时对这些附图标记进行详细解说,而在后续的实施例中仅阐述与已经说明的实施例的区别。此外,为了清晰起见,多个相同的构件或特征中通常仅标注一个或少数几个。
图1示出绕纱机1的前视图。绕纱机1具有多个并排布置的工位2,所述工位被布置在两个框架21之间,在此只示出其中一个框架。工位2被形成为将纱线3从具有纺纱筒4的纡子22解绕并且借助于绕纱设备5卷绕到绕纱筒6上。工位2为此具有多个工作机构。工作机构包括设置拼接器16、用于找到绕纱筒侧的纱线末端的可移动吸嘴和用于找到纺纱筒层的纱线末端的可移动吸嘴20,所述拼接器在纱线断裂、清除切割或纺纱筒4空转之后将纺纱筒侧的纱线末端与绕纱筒侧的纱线末端相连。另外,工位具有清纱器12。
绕纱机1具有中央的控制设备13,所述控制设备控制在绕纱机1处执行的过程。另外,如当前所示,这些工位2中的每一个工位还可以具有工位自身的控制设备13,所述控制设备与中央控制设备13处于连接并且控制在各个工位2处执行的过程。
收卷在纺纱筒4上的纱线3被从纺纱筒4抽出并且穿过气圈限定件23、导纱器15和紧纱器7,所述紧纱器向正在运行的纱线3施加可调的纱线抽出力(参见图10和图11)。为此可以由绕纱位2的控制设备13对应地操控紧纱器7。为了测量纱线抽出力,在当前情况下将拉力传感器10布置在绕纱筒6附近。取决于所测量的纱线抽出力来设定紧纱器7并且由此调节纱线抽出力。
现在借助于图2和图3详细解说紧纱器7。在此,图2以前视图示出工位2。紧纱器7在此被展示为处于闭合位置GP。在常规的绕纱工作方式中,紧纱器7占据部分闭合的位置,使得纱线3在紧纱器7处多次转向并且由此被施加摩擦力。通过紧纱器7的进一步打开或进一步闭合,可以影响纱线抽出力。当前所示的紧纱器7被形成为耙式紧纱器并且具有可以借助于驱动器9而彼此相对移动的两个张紧元件8。在此,可以仅移动这两个张紧元件8中的一个,或者如当前示出的,可以移动这两个张紧元件8。另外,在这个图示中还展示了在重现卷绕过程期间形成在纺纱筒4与绕纱筒6之间的纱线气圈14。
相对地,图3示出紧纱器7处于完全打开的位置OP,供纱线3自由地且无接触地穿过紧纱器7。据此,在这个位置中,没有向纱线3施加张力。
借助于紧纱器7,在绕纱过程的另一个区域中可以调节纱线抽出力并且将其保持为大体不变。然而,一旦紧纱器7已经达到完全打开的位置OP或闭合位置GP或者张紧元件8已经达到其最终位置,就不再能借助于紧纱器7来影响纱线抽出力。因此,为了继续将纱线抽出力保持得较低,所提出的是借助于气圈限定装置18(参见图4)根据纱线抽出力来影响纱线气圈14的形状和大小。
图4示出气圈限定装置18的第一实施方案以及带有纺纱筒4的纡子22。气圈限定装置18具有气圈限定件23、26,所述气圈限定件在当前情况下被形成为气圈收紧环。气圈限定件23、26具有导纱面24、27,所述导纱面相对于纡子22或纺纱筒4的旋转轴线25具有一定距离a1、a2。如另外从图4中仍可得知的,气圈限定装置18与控制设备13处于连接,如通过虚线所示。控制设备13进而与检测装置17处于连接,所述检测装置检测纱线抽出力或代表纱线抽出力的测量值。图4在此示出重新卷绕过程开始时的工位2或纡子22。纺纱筒4在此时间点未被完全缠绕。因此,所形成的纱线气圈14在此时间点仅具有相对较小的高度和相对较小的宽度。气圈限定件23、26在当前例子中在整个重新卷绕过程期间在其高度方面相对于纺纱筒4固定地定位,即不沿旋转轴线25移位。
图5示出在重新卷绕过程的另一个时间点、在已经将收卷在纺纱筒4上的纱线3的一部分解绕之后的图4的纡子22或工位2。在此可以看到,在解绕期间从上到下逐渐从纺纱筒4去除纱线并且因此上部的纡子锥进一步向下移位。纱线气圈因此已经变得更大,使得现在导纱面24、27作用于纱线3并且纱线气圈14在宽度方向上被限定。由此产生了两重气圈,由此减少了纱线气圈14中的离心力并且由此还减少了纱线抽出力。现在将位于纺纱筒4上的纱线3的第一部分解绕,其中借助于导纱面24、27来限定纱线气圈14。
然而,即便通过导纱面24、27来进行限定,主要是在重新卷绕过程的后一半中出现纱线抽出力的增大。如果通过检测装置17检测到增大了一预定值,则根据检测装置17的这个信号,将导纱面24、27相对于旋转轴线25的距离a1、a2减小。
图6示出图4和图5的纡子22和气圈限定装置18在刚刚减小了导纱面24、27相对于旋转轴线25的距离a1、a2的第三时间点的示意图。此时,纱线3的第二部分从纺纱筒4解卷,其中现在导纱面24、27以减小的距离a1、a2作用于纱线气圈14。纱线气圈14现在虽然跟随纺纱筒4的缠绕状态而变得更高,然而现在由此抵消了在宽度方向上的进一步展宽,使得现在用被收缩到较小的距离a1、a2的导纱面24、27来限定纱线气圈14。
导纱面24、27的距离a1、a2的减小例如可以以如下方式进行:将气圈限定件23、26的两个或更多个限定元件29从第一位置I移动到第二位置II,如稍后仍将借助于图15和图16说明的。
图7示出了气圈限定装置18的第二实施方案。这个实施方案具有第一气圈限定件23,所述第一气圈限定件同样被形成为气圈收紧环并且具有导纱面24,所述导纱面相对于纡子22或纺纱筒4的旋转轴线25具有距离a1。另外气圈限定装置18具有带有第二导纱面27的第二气圈限定件26。第二气圈限定件26可以从图7和图8中所示的休止位置R转换到图9中所示的工作位置A中。在此,气圈限定装置18也与控制设备13处于连接,如通过点划线所示。图7在此再次示出在重新卷绕过程开始时、当纺纱筒尚未完成被缠绕时的纡子22。
图8示出图7的纡子22或工位2,现在是在将被收卷在纺纱筒4上的纱线3的第一部分解绕期间,其中第一气圈限定件23的导纱面24作用于纱线3并且纱线气圈14在宽度方向上被限定。第二气圈限定件26仍位于其休止位置R。为了将第二气圈限定件26转换到其工作位置A(参见图9)中,可以再次将限定元件29(参见图13-图16)从第一位置I转换到第二位置II中。在当前例子中,这通过将限定元件29枢转90°来进行。气圈限定件26由此被形成为可分开的气圈收紧环。
最后,图9示出图7和图8的纡子22和气圈限定装置18在刚刚由检测装置17检测到纱线抽出力增大之后的时间点的示意图。基于检测装置17的信号,再次由控制设备13操控气圈限定装置18并且将气圈限定件26从其休止位置R转换到其工作位置A中。在工作位置A中,第二导纱面27相对于旋转轴线25具有距离a2,所述距离在当前情况下小于第一导纱面24相对于旋转轴线25的距离a1。现在将纱线3的第二部分从纺纱筒4解卷,其中第二导纱面27以第二距离a2作用于纱线气圈14并对其进行限定。
与图7-图9中所示的实施方案不同,第二气圈限定件26相对于旋转轴线25的距离a2不一定必须小于第一气圈限定件23的距离a1。还可设想的是,第一导纱面24和第二导纱面27同时作用于纱线气圈14并对其进行限定。依据这两个气圈限定件23、26相对于彼此的距离,在此情况下形成多重气圈。
另外,与图7-图9的图示不同,还可能的是,气圈限定装置18与图4-图6一样仅具有单一的气圈限定件23、26,所述气圈限定件可以由休止位置R转换到工作位置A中。然后气圈限定件同样可以基于检测装置17检测到纱线抽出力增大的信号时(参见图10和图11)从休止位置R转换到工作位置A中。
同样还可能的是,在气圈限定装置18中组合多个气圈限定件23、26,所述气圈限定件相继地或部分同时地在检测到纱线抽出力增大时从其休止位置R转换到其工作位置A中,或者分别在检测到纱线抽出力增大时减小相对于旋转轴线25的距离a1、a2。在此,气圈限定件23、26的不同实施方案还可以组合在单一的气圈限定装置18中。
为了分别触发从休止位置R到工作位置A中的转换和/或距离a1、a2的减小,例如可以为纱线抽出力预设极限值28。这在图10中展示。
最后还可能的是,这两个气圈限定件23、26或者还有其他的气圈限定件23、26共同地以高度可调的方式布置在工位2处。为此,气圈限定件23、26例如可以被布置在共同的载体处,所述载体可推移且可驱动地支承于在旋转轴线25的方向上延伸的引导件处。气圈限定件23、26在此可以在重新卷绕过程期间相对于纺纱筒4高度恒定地布置,然而可以移位到纺纱筒上方的纡子更换位置中,以便取出空转的纺纱筒4并且换上完全缠绕的纺纱筒4。
图10示出在整个重新卷绕过程中或者(如在没有气圈影响的情况下本应运行的)纱线的运行长度上的纱线抽出力的曲线。在此可以看出,在重新卷绕过程的前一半,纱线抽出力大体上是不变的,而在后一半中增大。另外可以辨认出,在重新卷绕过程结束时,尤其在最后三分之一中,纱线抽出力以指数方式增大。因为纱线抽出力的较小波动不会造成问题并且一般仍可以通过紧纱器7来补偿,所以极限值28例如可以采取高出重新卷绕过程的前一半中的纱线抽出力的数值20%的值。
替代地还可能的是,将超出波动范围30用作触发信号,而不是将超过极限值28用作触发信号。这在图11中展示。
因为纱线抽出力有较小的波动是没有问题的,所以可以确定的是,例如在某一比较时间段之内波动范围30为5-10N是可允许的。在此连续检测纱线抽出力并且与对比时间段的先前测量值进行对比。如果超出可允许的波动范围30,如在图11中所示,则通过检测装置17检测到这种情况并且向控制设备13输出信号。控制设备13于是可以基于这个信号来操控气圈限定装置18,以便使附加的气圈限定件23、26生效或者减小导纱面24、27相对于旋转轴线25的距离a1、a2。
另外替代性地还可以不直接测量纱线抽出力,而是测量代表纱线抽出力的测量值。这在图12中展示。
图12在此示出带有借助于驱动器9可移动的两个张紧元件8的紧纱器7的细节视图。如开篇已经提及的,基于测量纱线抽出力的拉力传感器10的信号来操纵驱动器9。因此,在此示例性示出的是,位于图中右侧的张紧元件8的当前调节行程s或张紧元件8的当前位置对应于纱线抽出力的间接特征值。
在当前例子中,借助于传感器11检测张紧元件8是否处于其完全打开的位置OP中。还以点划线展示了紧纱器7的闭合位置GP。然而同样还可以借助于行程传感器来检测所前进的调节行程s。
图13和图14最终还示出具有两个限定元件29的气圈限定件23、26,所述限定元件可以从在图13中展示的第一位置I移动到在图14中展示的第二位置II。这两个限定元件29为此可枢转地支承(然而在当前情况下以分解的方式对其进行展示)。在当前例子中,当限定元件29占据第一位置I时,气圈限定件23、26位于休止位置R中。在休止位置R中,气圈限定件23、26不限定纱线气圈14。由于在这个休止位置R中限定元件29向外远离纡子22的周边,休止位置R可以同时用作纡子更换位置。
相反,在图14中展示的气圈限定件23、26的工作位置A中,限定元件29占据第二位置II。在此位置中,限定元件29形成闭合的气圈收紧环并且可以限定纱线气圈14。
如从图14中可以进一步得知的,由于气圈限定件23、26具有休止位置R,还可能的是,气圈限定件23、26的导纱面24、27的直径小于纡子22的外直径。如果是这种情况,则只有在纺纱筒24的至少上部已经被露出时,气圈限定件23、26才能移位到其工作位置A中。
相反,图15和图16示出带有限定元件29的气圈限定件23、26的另一个实施方案,可以将所述限定元件从第一位置I移动到第二位置II。气圈限定件23、26的这种实施方案可以有利地用于减小导纱面24、27相对于纡子22的旋转轴线25的距离a1、a2或者减小导纱面24、27的内部尺度(在此为内直径)。在此,在图15中,限定元件29处于第一位置I,在第一位置中导纱面24、27形成较大的直径。相反,在图16中,限定元件29处于第二位置II,在第二位置中导纱面24、27被收缩并且因此具有较小的直径且由此还具有相对于旋转轴线25减小的距离a1、a2。在图4-图6中可以看到距离a1、a2和旋转轴线25,但在图15和图16中没有示出。
在本文中说明的附图中,相应的气圈限定件23、26被设置成从休止位置R转换到工作位置A中,以使得可移动的限定元件29从第一位置I移动到第二位置II。然而同样可能的是,一个或多个气圈限定件23、26以可以一起移动(例如沿着旋转轴线25一起移动的方式)被布置在工位2处,以便从其例如布置在纡子22上方导纱件15附近(参见图2-图9)的休止位置R转换到其工作位置A中。
本发明并不受限于所展示且说明的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书范围内的修改同样也是可能的,如所说明的特征的任意组合,即便这些特征是在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书的不同部分中或者是在不同实施例中展示且说明的,前提条件是与独立权利要求的传授内容没有冲突。
附图标记清单
1 绕纱机
2 工位
3 纱线
4 纺纱筒
5 绕纱设备
6 绕纱筒
7 紧纱器
8 张紧元件
9 张紧元件的驱动器
10 拉力传感器
11 传感器
12 清纱器
13 控制设备
14 纱线气圈
15 导纱件
16 拼接器
17 检测装置
18 气圈限定装置
19 吸气嘴
20 吸管
21 框架
22 纡子
23 第一气圈限定件
24 第一导纱面
25 旋转轴线
26 第二气圈限定件
27 第二导纱面
28 极限值
29 限定元件
30 枢转范围
A 工作位置
R 休止位置
a1 第一距离
a2 第二距离
s 调节路程
I 第一位置
II 第二位置
GP 紧纱器的关闭位置
OP 紧纱器的打开位置

Claims (18)

1.一种用于操作绕纱机(1)的工位(2)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借助于绕纱设备(5)从具有纺纱筒(4)的纡子(22)上将纱线(3)重新卷绕到绕纱筒(6)上;
在重新卷绕过程期间,借助于气圈限定装置(18)至少在宽度方向上限定形成在所述纺纱筒(4)与所述绕纱筒(6)之间的纱线气圈(14);
其中所述气圈限定装置(18)包括至少一个带有导纱面(24、27)的气圈限定件(23、26),所述气圈限定件能够从休止位置(R)转变到工作位置(A);
将位于所述纺纱筒(4)上的纱线(3)的第一部分重新卷绕到所述绕纱筒(6)上,检测所述纱线(3)的纱线抽出力和/或代表所述纱线抽出力的测量值,其中在所述至少一个气圈限定件(23、26)的工作位置中所述导纱面(24、27)相对于所述纺纱筒(4)的旋转轴线(25)具有距离(a1、a2);
其特征在于,在检测到所述纱线抽出力增大了一预定值时,将所述气圈限定装置(18)的所述至少一个气圈限定件(23、26)从所述休止位置(R)转变到所述工作位置(A),并且随后将位于所述纺纱筒(4)上的纱线(3)的第二部分重新卷绕到所述绕纱筒(6)上,其中借助于所述导纱面(24、27)来限定所述纱线气圈(14)。
2.一种用于操作绕纱机(1)的工位(2)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借助于绕纱设备(5)从具有纺纱筒(4)的纡子(22)上将纱线(3)重新卷绕到绕纱筒(6)上;
在重新卷绕过程期间,借助于气圈限定装置(18)至少在宽度方向上限定形成在所述纺纱筒(4)与所述绕纱筒(6)之间的纱线气圈(14);
其中所述气圈限定装置(18)包括至少一个带有导纱面(24、27)的气圈限定件(23、26);
将位于所述纺纱筒(4)上的纱线(3)的第一部分重新卷绕到所述绕纱筒(6)上,检测所述纱线(3)的纱线抽出力和/或代表所述纱线抽出力的测量值;
在重新卷绕所述纱线(3)的第一部分期间,借助于所述导纱面(24、27)来限定所述纱线气圈(14),并且至少在重新卷绕开始时所述导纱面(24、27)相对于所述纺纱筒(4)的旋转轴线(25)具有距离(a1、a2);
其特征在于,在检测到所述纱线抽出力增大了一预定值时,减小所述导纱面(24、27)相对于所述纺纱筒(4)的旋转轴线(25)的距离(a1、a2),并且随后将位于所述纺纱筒(4)上的纱线(3)的第二部分重新卷绕到所述绕纱筒(6)上,其中借助于所述导纱面(24、27)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线(25)减小的距离(a1、a2)来限定所述纱线气圈(14)。
3.一种用于操作绕纱机(1)的工位(2)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借助于绕纱设备(5)从具有纺纱筒(4)的纡子(22)上将纱线(3)重新卷绕到绕纱筒(6)上;
在重新卷绕过程期间,借助于气圈限定装置(18)至少在宽度方向上限定形成在所述纺纱筒(4)与所述绕纱筒(6)之间的纱线气圈(14);
其中所述气圈限定装置(18)包括带有第一导纱面(24)的第一气圈限定件(23);
将位于所述纺纱筒(4)上的纱线(3)的第一部分重新卷绕到所述绕纱筒(6)上,其中借助于所述第一导纱面(24)来限定所述纱线气圈(14),并且检测所述纱线(3)的纱线抽出力和/或代表所述纱线抽出力的测量值,其中至少在重新卷绕所述纱线(3)的第一部分期间,所述气圈限定件(23)的第一导纱面(24)相对于所述纺纱筒(4)的旋转轴线(25)具有第一距离(a1);
其特征在于,在检测到所述纱线抽出力增大了一预定值时,减小所述第一导纱面(24)相对于所述纺纱筒(4)的旋转轴线(25)的第一距离(a1),并且随后将位于所述纺纱筒(4)上的纱线(3)的第二部分重新卷绕到所述绕纱筒(6)上,其中借助于所述第一导纱面(27)以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线(25)减小的距离(a1)来限定所述纱线气圈(14);
和/或,将所述气圈限定装置(18)的至少一个带有第二导纱面(27)的第二气圈限定件(26)从休止位置(R)转换到工作位置(A)中,并且随后将位于所述纺纱筒(4)上的纱线(3)的第二部分重新卷绕到所述绕纱筒(6)上,其中借助于所述第二导纱面(27)来限定所述纱线气圈(14)。
4.根据前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气圈限定件(26)的工作位置(A)中,所述第二导纱面(27)相对于所述纺纱筒(4)的旋转轴线(25)具有第二距离(a2),所述第二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距离(a1)。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确定所述纱线抽出力和/或代表所述纱线抽出力的测量值的极限值(28),并且在超过所述极限值(28)时将所述气圈限定件(23、26)转换到其工作位置(A)中和/或减小所述距离(a1、a2)。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确定所述纱线抽出力和/或代表所述纱线抽出力的测量值的可允许波动范围(30),并且在超出所述波动范围(30)时将所述气圈限定件(23、26)转换到其工作位置(A)中和/或减小所述距离(a1、a2)。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借助于拉力传感器(10)来检测所述纱线抽出力。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紧纱器(7)的张紧元件(8)的位置和/或调节行程(s)进行检测以用作代表所述纱线抽出力的测量值。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分析所述紧纱器(7)、尤其所述张紧元件(8)的驱动器(9)的调节值和/或通过测量负载值来检测所述张紧元件(8)的调节行程(s)。
10.一种绕纱机(1)的工位(2),所述工位用于借助于绕纱装置(5)将纱线(3)从具有纺纱筒(4)的纡子(22)上重新卷绕到绕纱筒(6)上;
所述工位具有气圈限定装置(18),在重新卷绕过程期间,所述气圈限定装置用于至少在宽度方向上限定形成在所述纺纱筒(4)与所述绕纱筒(6)之间的纱线气圈(14),其中所述气圈限定装置(18)包含带有第一导纱面(24)的第一气圈限定件(23);
至少在重新卷绕期间,所述第一导纱面相对于所述纺纱筒(4)的旋转轴线(25)具有第一距离(a1);
所述工位具有至少一个检测装置(17),其用于检测所述纱线(3)的纱线抽出力和/或代表所述纱线抽出力的测量值;
并且所述工位具有控制单元(13),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至少一个检测装置(17)处于连接;
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13)与所述气圈限定装置(18)处于连接,并且所述气圈限定装置(18)的第一气圈限定件(23)能够根据所述至少一个检测装置(17)的信号从休止位置(R)转换到工作位置(A)中,或者能够根据所述至少一个检测装置(17)的信号减小所述第一导纱面(24)相对于所述纺纱筒(4)的旋转轴线(25)的第一距离(a1);
和/或,所述气圈限定装置(18)包含带有第二导纱面(27)的至少一个第二气圈限定件(26),所述第二气圈限定件(26)能够根据所述至少一个检测装置(17)的信号从休止位置(R)转换到工作位置(A)中。
11.根据前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工位(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气圈限定件(26)的工作位置(A)中,所述第二导纱面(27)相对于所述纺纱筒(4)的旋转轴线(25)具有第二距离(a2),所述第二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距离(a1)。
12.根据前述产品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工位(2),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检测装置(17)为拉力传感器(10)。
13.根据前述产品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工位(2),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检测装置(17)为接近开关、或距离传感器、或识别传感器,优选为光学传感器(11)。
14.根据前述产品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工位(2),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检测装置(17)为行程传感器(11)。
15.根据前述产品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工位(2),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检测装置(17)为驱动器(9)的控制器。
16.根据前述产品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工位(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圈限定件(23)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气圈限定件(26)为气圈收紧环。
17.根据前述产品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工位(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圈限定件(23)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气圈限定件(26)具有至少两个限定元件(29),所述限定元件能够从第一位置(I)移动到第二位置(II)。
18.根据前述产品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工位(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圈限定件(23)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气圈限定件能够转换到纡子更换位置中。
CN202210866781.7A 2021-07-21 2022-07-21 用于操作绕纱机的工位的方法以及绕纱机 Pending CN11567650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21118843.1 2021-07-21
DE102021118843.1A DE102021118843A1 (de) 2021-07-21 2021-07-21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Arbeitsstelle einer Spulmaschine sowie Spulmaschin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76509A true CN115676509A (zh) 2023-02-03

Family

ID=825950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66781.7A Pending CN115676509A (zh) 2021-07-21 2022-07-21 用于操作绕纱机的工位的方法以及绕纱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4122858A1 (zh)
JP (1) JP2023017714A (zh)
CN (1) CN115676509A (zh)
DE (1) DE10202111884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1242993B (it) 1990-08-29 1994-05-23 Savio Spa Dispositivo adattatore della tensione del filo in dipanatura in una unita' di roccatura
IT1242992B (it) * 1990-08-29 1994-05-23 Savio Spa Dispositivo correttore della variazione di tensione del filo in dipanatura in una unita' di roccatura
IT1242995B (it) * 1990-08-29 1994-05-23 Savio Spa Dispositivo regolabile della tensione del filo in dipanatura in una unita' di roccatura
US5377923A (en) 1991-07-01 1995-01-03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Yarn unwinding assisting device and yarn unwinding method in an automatic winder
JPH0811664B2 (ja) * 1991-09-18 1996-02-07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解舒補助装置の制御方法
JPH10310972A (ja) 1997-04-30 1998-11-24 Murata Mach Ltd 染色糸の巻き取り方法
DE102006052826A1 (de) 2006-11-09 2008-05-15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Spulstelle einer Kreuzspulen herstellenden Textilmaschine
IT201900009687A1 (it) 2019-06-21 2020-12-21 Savio Macch Tessili Spa Dispositivo e metodo per il controllo di un balloon durante la dipanatura di un filato da una spola
IT202000019660A1 (it) 2020-08-07 2022-02-07 Savio Macch Tessili Spa Dispositivo e metodo per il controllo di un balloon, unità di roccatura comprendente tale dispositivo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017714A (ja) 2023-02-07
DE102021118843A1 (de) 2023-01-26
EP4122858A1 (de) 2023-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59062B (zh) 纱线卷绕装置及自动络纱机
CN100522779C (zh) 弹性纱线卷绕系统、弹性纱线卷绕机和弹性纱线卷绕方法
US5499772A (en) Winding oper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c winder
JP5884280B2 (ja) 糸巻取装置及び糸巻取方法
CN102574656B (zh) 纱线卷绕装置
CN101544323B (zh)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卷绕方法
EP2159180B1 (en) Yarn winding device and automatic winder
US6189826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guiding and cutting a continuously advancing yarn during a winding process
JP2012131643A (ja) ワインダを動作させる方法およびワインダ
US5553799A (en) Auxiliary yarn releasing apparatus
JP2006124179A (ja) 自動綾巻機の巻取り部における糸引き出しを最適化するための装置
CN105398880A (zh) 储纱装置以及具备该储纱装置的纱线卷绕装置
EP1795478B1 (en) Textile machine
CN115676509A (zh) 用于操作绕纱机的工位的方法以及绕纱机
JPH0542262U (ja) 自動ワインダの巻取ユニツト
US6315236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guiding and cutting an advancing yarn during a package doff
US5161749A (en) Device for correcting the variation in tension of the thread as it unwinds in a spooler
CN103010842B (zh) 纱线卷取装置
JPH0578016A (ja) 解舒補助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037953C (zh) 自动络纱机的退绕辅助装置
JPH08225249A (ja) 糸の巻取方法および糸の巻取装置
JP2505139B2 (ja) 自動ワインダの解舒補助装置
JP2531396B2 (ja) 解舒補助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15676508A (zh) 绕纱机的工位以及用于重新卷绕纱线的方法
JP2505138B2 (ja) 解舒補助装置の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