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78304A - 一种免充气车轮及其安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免充气车轮及其安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78304A
CN112078304A CN202010975793.4A CN202010975793A CN112078304A CN 112078304 A CN112078304 A CN 112078304A CN 202010975793 A CN202010975793 A CN 202010975793A CN 112078304 A CN112078304 A CN 1120783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ub
tire
hub portion
inner tube
inf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7579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建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097579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78304A/zh
Publication of CN1120783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783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7/00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25/00Rims built-up of several main parts ; Locking means for the rim parts
    • B60B25/02Segmented rims, e.g. with segments arranged in sections; Connecting equipment, e.g. hinges; Insertable flange ring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00Ty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r the physical arrangement or mixture of the composi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7/00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 B60C7/24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securing tyres on rim or wheel bod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00Ty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r the physical arrangement or mixture of the composition
    • B60C2001/0091Compositions of 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免充气车轮及其安装方法,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充气车轮普遍存在气体泄漏、被扎破以及可能发生爆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免充气车轮包括轮毂和轮胎,其中,所述轮胎为实芯结构,所述轮胎使用弹性材料制成,所述轮胎套接于所述轮毂上并通过所述轮毂与所述轮胎之间的张紧力和/或所述轮毂与所述轮胎之间的夹紧力而固定于所述轮毂上。本发明的免充气车轮包括的轮胎为实芯结构,轮胎使用弹性材料制成,使得车轮既不需要充气,又具有一定弹性,由于轮胎为免充气的,无需担心车轮漏气而瘪的情况,也无需担心车轮被扎破的问题,也无需担心车轮受热和胎压过高而爆胎的可能,具有使用方便的优势。

Description

一种免充气车轮及其安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免充气车轮及其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现在广泛使用的车轮为充气车轮。充气车轮是在车轮轮毂上套上橡胶外胎,在外胎里面放入可充气的内胎,再对内胎充气到规定压力,做好动平衡就可以使用。然而,现有的充气车轮至少存在如下缺陷:(1)内胎密封性不够,普遍存在气体泄漏的可能,一旦气体泄漏,便影响车轮的使用;(2)使用时担心被扎破,一旦被扎破,就需要更换修补,因此汽车一般都需要带着备胎,极不方便;(3)若胎内压力过高,加之温度高,在行驶过程中会有发生爆胎的可能,若发生爆胎,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危险较大。
因此,提供一种免充气车轮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免充气车轮及其安装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充气车轮普遍存在气体泄漏、被扎破以及可能发生爆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免充气车轮包括轮毂和轮胎,其中,所述轮胎为实芯结构,所述轮胎使用弹性材料制成,所述轮胎套接于所述轮毂上并通过所述轮毂与所述轮胎之间的张紧力和/或所述轮毂与所述轮胎之间的夹紧力而固定于所述轮毂上。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轮胎包括内胎,所述内胎为实芯结构,并且所述内胎使用弹性材料制成。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轮胎还包括外胎,所述外胎包套于所述内胎上,所述内胎与所述外胎之间彼此贴合,并且所述外胎通过所述内胎与所述外胎之间的张紧力和/或所述轮毂与所述外胎之间的夹紧力而固定于所述轮毂上。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轮胎还包括耐磨保护层,所述耐磨保护层镶嵌于所述内胎的外表面。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轮毂包括第一轮毂部和第二轮毂部,所述第一轮毂部和所述第二轮毂部为分体式结构,并且所述第一轮毂部和所述第二轮毂部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轮毂部上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第二轮毂部上设置有多个螺孔,固定螺钉固定于所述通孔和所述螺孔内而将所述第一轮毂部和所述第二轮毂部固定连接。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通孔和所述螺孔的数量相匹配,并且多个所述通孔沿所述第一轮毂部的周向均匀分布;多个所述螺孔沿所述第二轮毂部的周向均匀分布。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轮毂部远离所述第二轮毂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轮辋凸起,所述第二轮毂部远离所述第一轮毂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轮辋凸起,并且所述第一轮辋凸起和所述第二轮辋凸起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内胎、或者是容纳内胎和外胎的容纳空间。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轮毂部和所述第二轮毂部组装完成后,所述第一轮辋凸起和所述第二轮辋凸起之间的距离不大于所述内胎或所述外胎的宽度,以使所述第一轮毂部和所述第二轮毂部连接后,所述第一轮辋凸起和所述第二轮辋凸起与所述内胎的两侧或所述外胎的两侧之间产生夹紧力。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免充气车轮的安装方法。优选的,所述免充气车轮为本发明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免充气车轮,所述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内胎、或者是组装后的内胎和外胎套装在第一轮毂部和第二轮毂部中的一者上,
将所述第一轮毂部和所述第二轮毂部中的另一者安装于所述内胎内,并使所述第一轮毂部上的通孔与所述第二轮毂部上的螺孔对齐,
将固定螺钉安装于所述通孔和所述螺孔内,并拧紧固定螺钉将所述第一轮毂部和所述第二轮毂部固定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免充气车轮及其安装方法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免充气车轮包括的轮胎为实芯结构,轮胎使用弹性材料制成,使得车轮既不需要充气,又具有一定弹性,由于轮胎为免充气的,无需担心车轮漏气而瘪的情况,也无需担心车轮被扎破的问题,也无需担心车轮受热和胎压过高而爆胎的可能,具有使用方便的优势。
即本发明的免充气车轮,通过将轮胎设置为实芯结构,并且轮胎使用弹性材料制成,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充气车轮可能普遍存在气体泄漏、被扎破以及可能发生爆胎的技术问题。
此外,本发明优选技术方案还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优选技术方案的轮毂包括第一轮毂部和第二轮毂部,第一轮毂部和第二轮毂部为分体式结构,并且第一轮毂部和第二轮毂部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在安装时,可将第一轮毂部和第二轮毂部分离,将内胎、或者是组装后的内胎和外胎套装在第二轮毂部上,然后再将第一轮毂部安装在内胎内,再使用固定螺钉将第一轮毂部和第二轮毂部固定连接即可正常使用,具有安装方便简单的优势。
本发明优选技术方案的轮毂只需改变轮毂外圈部分的结构,与车轴连接部分的结构无需改变,使得生产厂家只需做少量设备的改装即可顺利生产出轮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免充气车轮轮胎为弹性实芯体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免充气车轮轮胎为外胎包套弹性实芯体内胎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免充气车轮轮胎为弹性实芯体外镶嵌耐磨保护层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轮毂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第一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轮毂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局部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轮毂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第二示意图。
图中:1、轮毂;11、第一轮毂部;111、通孔;112、第一轮辋凸起;12、第二轮毂部;121、螺孔;122、第二轮辋凸起;2、内胎;3、外胎;4、耐磨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1~6以及实施例1和2对本发明的免充气车轮及其安装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结合说明书附图1~6对本发明的免充气车轮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的免充气车轮,包括轮毂1和轮胎,如图1~3所示。轮胎为实芯结构,轮胎使用弹性材料制成,轮胎套接于轮毂1上并通过轮毂1与轮胎之间的张紧力和/或轮毂1与轮胎之间的夹紧力而固定于轮毂1上。
本实施例的免充气车轮包括的轮胎为实芯结构,轮胎使用弹性材料制成,使得车轮既不需要充气,又具有一定弹性,由于车轮无需为免充气的,无需担心车轮漏气而瘪的情况,也无需担心车轮被扎破的问题,也无需担心车轮受热和胎压过高而爆胎的可能,具有使用方便的优势。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轮胎包括内胎2,内胎2为实心结构,并且所述内胎2使用弹性材料制成。图1示出了轮胎为弹性实芯体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轮胎还包括外胎3,外胎3包套于内胎2上,内胎2与外胎3之间彼此贴合,并且外胎3通过内胎2与外胎3之间的张紧力和/或轮毂1与外胎3之间的夹紧力而固定于轮毂1上。图2示出了轮胎为外胎包套弹性实芯体内胎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轮胎还包括耐磨保护层4,耐磨保护层4镶嵌于内胎2的外表面。图3示出了轮胎为弹性实芯体内胎外镶嵌耐磨保护层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即本实施例的轮胎包括三种形式,一是实芯结构,如图1所示;二是包套式结构,如图2所示;三是套镶式结构,如图3所示。
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轮胎还包括外胎3,或者是在内胎2的外表面镶嵌耐磨保护层4,外胎3和耐磨保护层4可以对内胎2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内胎2磨损,从而可延长内胎2的使用寿命。可知的,由于本实施例的内胎2为实芯结构,其也可以直接安装于轮毂1上进行使用。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轮毂1包括第一轮毂部11和第二轮毂部12,如图4~6所示。优选的,第一轮毂部11和第二轮毂部12为分体式结构,并且第一轮毂部11和第二轮毂部12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现有技术中的免充气车轮,如军用装甲车车轮,外面是被固化在轮毂1上的硬橡胶轮胎,没有弹性或弹性很小,而且外胎3不好更换。现有技术中免充气车轮的最大问题在于无法将内胎和外胎安装于轮毂槽里,或者是需要花费较大的力气才可将内胎和外胎安装于轮毂槽里。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轮毂1包括第一轮毂部11和第二轮毂部12,第一轮毂部11和第二轮毂部12为分体式结构,并且第一轮毂部11和第二轮毂部12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在安装时,可将第一轮毂部11和第二轮毂部12分离,将内胎2、或者是组装后的内胎2和外胎3经第二轮毂部12靠近第一轮毂部11的一侧安装于所述第二轮毂部12,然后再将第一轮毂部11安装在内胎2内,再使用固定螺钉将第一轮毂部11和第二轮毂部12固定连接即可正常使用,具有安装方便简单的优势。
可知的,在安装时,也可将内胎2、或者是组装后的内胎2和外胎3套装于第一轮毂部11上,然后再将第二轮毂部12安装在内胎2内,再使用固定螺钉将第一轮毂部11和第二轮毂部12固定连接即可正常使用,具有安装方便简单的优势。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第一轮毂部11上设置有多个通孔111,第二轮毂部12上设置有多个螺孔121,固定螺钉固定于通孔111和螺孔121内而将第一轮毂部11和第二轮毂部12固定连接,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第一轮毂部11和第二轮毂部12通过固定螺钉实现可拆卸连接,在拆卸和组装时方便,无需花费较大的力气即可将第一轮毂部11和第二轮毂部12拆卸和组装。
优选的,通孔111和螺孔121的数量相匹配,并且通孔111和螺孔121的中心彼此对齐。多个通孔111沿第一轮毂部11的周向均匀分布;多个螺孔121沿第二轮毂部12的周向均匀分布。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多个通孔111沿第一轮毂部11的周向均匀分布,多个螺孔121沿第二轮毂部12的周向均匀分布,可增强第一轮毂部11和第二轮毂部12之间连接的稳固性。
优选的,为了便于在第一轮毂部11和第二轮毂部12上设置通孔111和螺孔121,轮毂1的轮圈厚度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第一轮毂部11和第二轮毂部12之间也可通过卡接的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优选的,第一轮毂部11和第二轮毂部12相接触的面上分别设置卡扣和卡槽,通过卡扣和卡槽的匹配实现第一轮毂部11和第二轮毂部12的可拆卸连接。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第一轮毂部11远离第二轮毂部1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轮辋凸起112,第二轮毂部12远离第一轮毂部1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轮辋凸起122,并且第一轮辋凸起112和第二轮辋凸起122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内胎2、或者是容纳内胎2和外胎3的容纳空间,如图4或6所示。
优选的,第一轮毂部11和第二轮毂部12组装完成后,第一轮辋凸起112和第二轮辋凸起122之间的距离不大于内胎2或外胎3的宽度,以使第一轮毂部11和第二轮毂部12连接后,第一轮辋凸起112和第二轮辋凸起122与内胎2的两侧或外胎3的两侧之间产生夹紧力。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通过第一轮辋凸起112和第二轮辋凸起122与内胎2的两侧或外胎3的两侧之间产生的夹紧力将内胎2或者外胎3固定,以便于在需要的时候方便更换内胎2或外胎3。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内胎2使用弹性橡胶材料制成。优选的,内胎2使用耐磨弹性橡胶材料制成。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内胎2使用弹性橡胶材料制成,使得内胎2与轮毂1之间具有一定的张紧力,内胎2与外胎3之间也具有一定的张紧力,以便内胎2可以依靠张紧力固定在轮毂1上,外胎3可以依靠张紧力固定在内胎2上。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外胎3使用普通橡胶材料制成。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外胎3使用普通橡胶材料制成,其包套在内胎2的外表面,对内胎2起到保护作用,在外胎3出现磨损时,可以拆开轮毂1进行更换。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轮毂1、内胎2和外胎3可以在各自的生产线上生产,互不影响;同时轮毂1、内胎2和外胎3的组装也可在流水线上完成。
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免充气车轮,其最大优势在于免充气、不会发生爆胎,而且使用时间长。外胎3或耐磨保护层4可对内胎2起到保护作用,外胎3出现磨损,可只对外胎3进行更换,弹性实芯体橡胶内胎2可以不用更换。使用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免充气车轮,汽车可以不用携带备胎,在服务区稀少的地方也可以自由行使,省去了轮胎的维修费用。
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轮毂,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轮毂1只是改变了外圈的结构,使之可以适应弹性实芯体橡胶内胎2和外胎3的安装和更换,对于轮毂1内圈结构不做改变,其规格和尺寸仍然符合国家标准。因此,生产厂家只需做少量设备的改装即可顺利生产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免充气车轮。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对本发明免充气车轮的安装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中任一技术方案的免充气车轮的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内胎2、或者是组装后的内胎2和外胎3套装于第二轮毂部12上。
S2:将第一轮毂部11安装于内胎2内,并使第一轮毂部11上的通孔111与第二轮毂部12上的螺孔121对齐。
S3:将固定螺钉安装于通孔111和螺孔121内,并拧紧固定螺钉将第一轮毂部11和第二轮毂部12固定连接。
可知的,本实施例也可通过如下步骤安装免充气车轮:
S1:将内胎2、或者是组装后的内胎2和外胎3套装于第一轮毂部11上。
S2:将第二轮毂部12安装于内胎2内,并使第一轮毂部11上的通孔111与第二轮毂部12上的螺孔121对齐。
S3:将固定螺钉安装于通孔111和螺孔121内,并拧紧固定螺钉将第一轮毂部11和第二轮毂部12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免充气车轮的安装方法,具有省时省力的优势。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免充气车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轮毂(1)和轮胎,其中,所述轮胎为实芯结构,所述轮胎使用弹性材料制成,所述轮胎套接于所述轮毂(1)上并通过所述轮毂(1)与所述轮胎之间的张紧力和/或所述轮毂(1)与所述轮胎之间的夹紧力而固定于所述轮毂(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充气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包括内胎(2),所述内胎(2)为实芯结构,并且所述内胎(2)使用弹性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免充气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还包括外胎(3),所述外胎(3)包套于所述内胎(2)上,所述内胎(2)与所述外胎(3)之间彼此贴合,并且所述外胎(3)通过所述内胎(2)与所述外胎(3)之间的张紧力和/或所述轮毂(1)与所述外胎(3)之间的夹紧力而固定于所述轮毂(1)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免充气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还包括耐磨保护层(4),所述耐磨保护层(4)镶嵌于所述内胎(2)的外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免充气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1)包括第一轮毂部(11)和第二轮毂部(12),所述第一轮毂部(11)和所述第二轮毂部(12)为分体式结构,并且所述第一轮毂部(11)和所述第二轮毂部(12)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免充气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轮毂部(11)上设置有多个通孔(111),所述第二轮毂部(12)上设置有多个螺孔(121),固定螺钉固定于所述通孔(111)和所述螺孔(121)内而将所述第一轮毂部(11)和所述第二轮毂部(12)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免充气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111)和所述螺孔(121)的数量相匹配,并且多个所述通孔(111)沿所述第一轮毂部(11)的周向均匀分布;多个所述螺孔(121)沿所述第二轮毂部(12)的周向均匀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免充气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轮毂部(11)远离所述第二轮毂部(1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轮辋凸起(112),所述第二轮毂部(12)远离所述第一轮毂部(1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轮辋凸起(122),并且所述第一轮辋凸起(112)和所述第二轮辋凸起(122)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内胎(2)、或者是容纳内胎(2)和外胎(3)的容纳空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免充气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轮毂部(11)和所述第二轮毂部(12)组装完成后,所述第一轮辋凸起(112)和所述第二轮辋凸起(122)之间的距离不大于所述内胎(2)或所述外胎(3)的宽度,以使
所述第一轮毂部(11)和所述第二轮毂部(12)连接后,所述第一轮辋凸起(112)和所述第二轮辋凸起(122)与所述内胎(2)的两侧或所述外胎(3)的两侧之间产生夹紧力。
10.一种免充气车轮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免充气车轮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免充气车轮,所述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内胎(2)、或者是组装后的内胎(2)和外胎(3)套装在第一轮毂部(11)和第二轮毂部(12)中的一者上,
将所述第一轮毂部(11)和所述第二轮毂部(12)中的另一者安装于所述内胎(2)内,并使所述第一轮毂部(11)上的通孔(111)与所述第二轮毂部(12)上的螺孔(121)对齐,
将固定螺钉安装于所述通孔(111)和所述螺孔(121)内,并拧紧固定螺钉将所述第一轮毂部(11)和所述第二轮毂部(12)固定连接。
CN202010975793.4A 2020-09-16 2020-09-16 一种免充气车轮及其安装方法 Pending CN11207830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75793.4A CN112078304A (zh) 2020-09-16 2020-09-16 一种免充气车轮及其安装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75793.4A CN112078304A (zh) 2020-09-16 2020-09-16 一种免充气车轮及其安装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78304A true CN112078304A (zh) 2020-12-15

Family

ID=737364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75793.4A Pending CN112078304A (zh) 2020-09-16 2020-09-16 一种免充气车轮及其安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78304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82306A (ja) * 2001-12-25 2003-07-03 Ohtsu Tire & Rubber Co Ltd :The リム組付ソリッドタイヤ
US20050257871A1 (en) * 2004-05-18 2005-11-24 Hill Giles A Iii Solid rubber tire with flexible hub and replaceable tire tread
CN201371709Y (zh) * 2009-03-09 2009-12-30 厦门连科工业有限公司 两片式轮毂实心胎卡固结构
CN203793046U (zh) * 2014-03-31 2014-08-27 吴家明 免充气式车轮
CN107215153A (zh) * 2017-07-11 2017-09-29 深圳市金特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脱圈非充气式轮胎
CN111070969A (zh) * 2018-10-22 2020-04-28 张连营 使用过程中免充气的车用车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82306A (ja) * 2001-12-25 2003-07-03 Ohtsu Tire & Rubber Co Ltd :The リム組付ソリッドタイヤ
US20050257871A1 (en) * 2004-05-18 2005-11-24 Hill Giles A Iii Solid rubber tire with flexible hub and replaceable tire tread
CN201371709Y (zh) * 2009-03-09 2009-12-30 厦门连科工业有限公司 两片式轮毂实心胎卡固结构
CN203793046U (zh) * 2014-03-31 2014-08-27 吴家明 免充气式车轮
CN107215153A (zh) * 2017-07-11 2017-09-29 深圳市金特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脱圈非充气式轮胎
CN111070969A (zh) * 2018-10-22 2020-04-28 张连营 使用过程中免充气的车用车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21319B2 (en) Non-pneumatic tire with integrated polymeric flexible wheel center mount
US6237662B1 (en) Tubeless bicycle tire rim and tubeless bicycle tire in combination therewith
JP6269066B2 (ja) タイヤ/ホイール組立体及びトレッドリング
ITMI20072231A1 (it) Cerchio per ruota di bicicletta e ruota di bicicletta comprendente tale cerchio
CN112078304A (zh) 一种免充气车轮及其安装方法
KR100908554B1 (ko) 내·외부 타이어를 갖는 차륜
CN109050174B (zh) 一种安装于常规轮辋的汽车防爆轮胎
RU2006134976A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лужащее опорой для шины в случае выпуска воздуха из нее, и шина в сборе с таким устройством
CN112046203A (zh) 一种弹性支架一体式柔性轮胎
KR101081552B1 (ko) 차량 주행안전장치
CN2933927Y (zh) 一种安全防护轮胎
CN210502128U (zh) 一种缺气保用轮胎
US20220176734A1 (en) Wheel for a support structure
CN212313192U (zh) 一种弹性支架一体式柔性轮胎
KR100836441B1 (ko) 차량용 타이어
CA2273510A1 (fr) Membrane de soutien de bande de roulement
CN210026921U (zh) 一种保护环及真空胎车轮
US6915824B2 (en) Tire/wheel assembly and run-flat support member
JP3428682B2 (ja) 安全車輪及びその中子
JP3428680B2 (ja) 安全車輪及びその中子
CN216153512U (zh) 一种轮胎辅助内支撑结构
CN217622987U (zh) 一种新型组合结构的免维护轮胎
CN2526202Y (zh) 一种具有双内胎的车辆轮胎
CN217778259U (zh) 一种轮胎气门嘴结构
CN215552284U (zh) 真空轮圈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