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76237B - 一种眼树莲中三萜类化合物提取工艺及优化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眼树莲中三萜类化合物提取工艺及优化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76237B
CN112076237B CN202010996076.XA CN202010996076A CN112076237B CN 112076237 B CN112076237 B CN 112076237B CN 202010996076 A CN202010996076 A CN 202010996076A CN 112076237 B CN112076237 B CN 1120762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iterpenoids
crassipes
yield
triterpenoid
extra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9607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76237A (zh
Inventor
余邦良
杨柳
曾慧慧
樊自强
杨莉
段永霞
叶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nan Medical College
Original Assignee
Hainan Medical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inan Medical College filed Critical Hainan Medical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201099607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76237B/zh
Publication of CN1120762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762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762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762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27Asclepiadaceae (Milkweed family), e.g. hoy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29/00Non-central analgesic, antipyretic or antiinflammatory agents, e.g. antirheumatic agents;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9/00General protective or antinoxious agents
    • A61P39/06Free radical scavengers or antioxida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236/00Isolation or extraction methods of 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
    • A61K2236/30Extraction of the material
    • A61K2236/35Extraction with lipophilic solvents, e.g. Hexane or petrol ethe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atural Medicines & Medicinal Plant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Myc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Toxic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Botany (AREA)
  • Alternative & Traditional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Rheumatology (AREA)
  • Steroid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眼树莲中三萜类化合物提取工艺及优化方法和应用,以眼树莲为原料,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提取眼树莲三萜类化合物工艺进行优化,以眼树莲三萜类化合物得率为响应值,以超声功率A、提取温度B、提取时间C、液料比D四个因素进行响应面实验,计算眼树莲中三萜类化合物平均得率Y,求解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本发明以眼树莲为原材料,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提取眼树莲三萜类化合物工艺进行优化,提高眼树莲三萜类化合物得率,有效提高提取物抗炎活性和抗氧化能力,产业化价值高。

Description

一种眼树莲中三萜类化合物提取工艺及优化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眼树莲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眼树莲中三萜类化合物提取工艺及优化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眼树莲(Dischidiachinensis),别名瓜子金、瓜子藤、滴锡藤、石仙桃、小耳环、上树瓜子、树上瓜子、上树鳖、翼鱼草,为萝藦科眼树莲属附生藤本植物,生长在低海拔至中海拔的山地林谷或旷地,在我国主要产于海南、广东和广西等省区。眼树莲全株入药,有清肺化痰、凉血解毒之效,民间用于治疗肺燥咳痰、咳血、百日咳、小儿疳积、痢疾、疥疮毒脓、跌打肿痛、毒蛇咬伤。海南黎族地区用其全草煮水熏眼,治疗眼疾。霍丽妮等研究了眼树莲全株中总酚和总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杨柳等发现海南产眼树莲不同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肿瘤活性。余邦良等首次从眼树莲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0个单体化合物,大部分为萜类化合物,但是提取率较低。而且不同产地的眼树莲原料成分含量往往有所差异,采用现有的提取方法提取效果往往被打折扣,例如提取率偏低、提取物药用价值偏低,无法最大化利用原料的药用价值。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眼树莲中三萜类化合物提取工艺及优化方法和应用,该优化方法适用于各产地眼树莲最佳工艺的确定,而且本发明的最佳提取工艺,有效提高提取物抗炎活性和抗氧化能力,而且提高得率,产业化价值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眼树莲中三萜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的优化方法,以眼树莲为原料,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提取眼树莲三萜类化合物工艺进行优化,以眼树莲三萜类化合物得率为响应值,以超声功率A、提取温度B、提取时间C、液料比D四个因素进行响应面实验,计算眼树莲中三萜类化合物平均得率Y,求解最佳提取工艺条件。
进一步,所述超声功率为150~250W,所述提取温度为45~55℃,所述提取时间为30~50min,所述液料比mL/g为10~30:1。
进一步,所述眼树莲中三萜类化合物响应面因素和水平表为
Figure BDA0002692565890000021
进一步,所述响应面的方程为:
Y=20.736+1.87A-1.77B+1.49C+1.38D-0.9825AB+0.4225AC+1.51AD-0.5475BC+1.06BD+0.9550CD-2.82A2-3.05B2-2.06C2-3.15D2
本发明提供一种眼树莲中三萜类化合物最优提取工艺,取眼树莲粉末,按液料比mL/g为23:1,加入溶剂,混匀,进行超声提取,超声功率为225W、提取温度为48℃、提取时间为46min。
进一步,所述溶剂为乙酸乙酯。
进一步,所述眼树莲为海南眼树莲。
本发明的眼树莲中三萜类化合物提取工艺得到的眼树莲三萜类化合物在制备抗炎药物中应用。
本发明的眼树莲中三萜类化合物提取工艺得到的眼树莲三萜类化合物在制备抗氧化产品中应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以海南眼树莲为原材料,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提取眼树莲三萜类化合物工艺进行优化,获得最佳工艺。相比正交法,本发明提高了眼树莲三萜类化合物得率,而且同时有效提高提取物抗炎活性和抗氧化能力,可更好应用于制备抗炎药物、抗氧化产品。
(2)本发明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方法适用于各产地眼树莲最佳工艺的确定。本发明采用响应面优化模型可靠,获得最佳工艺,最大化发挥眼树莲提取物功能性。
(3)而且本发明提取方法快捷、简便、高效、可靠的方法,产业化价值高。
附图说明
图1超声功率对三萜类化合物得率的影响;
图2温度对三萜类化合物得率的影响;
图3提取时间对三萜类化合物得率的影响;
图4液料比对三萜类化合物得率的影响;
图5功率(A)、温度(B)交互作用对三萜类化合物得率的等高线图;
图6功率(A)、温度(B)交互作用对三萜类化合物得率的响应面图;
图7功率(A)、时间(C)交互作用对三萜类化合物得率的等高线图;
图8功率(A)、时间(C)交互作用对三萜类化合物得率的响应面图;
图9为功率(A)、液料比(D)交互作用对三萜类化合物得率的等高线图;
图10为功率(A)、液料比(D)交互作用对三萜类化合物得率的响应面图;
图11温度(B)、时间(C)交互作用对三萜类化合物得率的等高线图;
图12温度(B)、时间(C)交互作用对三萜类化合物得率的响应面图;
图13温度(B)、液料比(D)交互作用对三萜类化合物得率的等高线图;
图14温度(B)、液料比(D)交互作用对三萜类化合物得率的响应面图。
图15时间(C)、液料比(D)交互作用对三萜类化合物得率的等高线图;
图16时间(C)、液料比(D)交互作用对三萜类化合物得率的响应面图;
图17为1#工艺提取的三萜类化合物色谱图;
图18为2#工艺提取的三萜类化合物色谱图;
图19为齐墩果酸的色谱图;
图20眼树莲三萜类化合物1#、2#和Vc对DPPH·的清除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理解本发明技术内容,下面提供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所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1材料
1.1试药
眼树莲药材于采自海南省海口市火山口地区,为萝藦科植物眼树莲,编号为YSL-201812;齐墩果酸,HPLC≥98.5%(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无水乙醇、香草醛、高氯酸、冰乙酸、乙酸乙酯、二甲苯均为分析纯(广东西陇化工试剂有限公司)。
1.2仪器
LC-15C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722N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仪电分析仪器有限公司);KQ5200E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ME204E电子分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TG16-WS台式高速离心机(湖南湘仪实验仪器开发有限公司);SSW-600-2S电热恒温水浴箱(上海博迅实业有限公司);DFY-1000D药用粉碎机(温岭市林大机械有限公司);YRE-210D型旋转蒸发器(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责任公司)DHG-9095A型电热鼓风干燥箱(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C-YLS-Q4型耳片打孔器(北京哲成科技有限公司)。
2方法
2.1样品提取液的制备
采集新鲜的海南本地的眼树莲,切段,晒干,粉碎机粉碎,过40目筛,获得3kg粉末。称取3.0g眼树莲粉末,置于锥形瓶中,加入溶剂乙酸乙酯混匀,在不同的超声功率、温度、提取时间、液料比进行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超声时间到了之后,抽滤得到提取液,超声3次合并滤液,备用。
2.2眼树莲中三萜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
2.2.1齐墩果酸标准曲线的绘制
精密称取齐墩果酸10.0mg,以无水乙醇为溶剂,配制齐墩果酸溶液0.4mg·mL-1。量取0.2mL齐墩果酸溶液,80℃水浴加热至溶剂挥发完毕,加入5%香草醛-冰乙酸溶液0.3mL,加入高氯酸0.7mL,摇匀。于70℃水浴加热15min,冷却至室温,加入4mL乙酸乙酯摇匀,即为齐墩果酸标准溶液。将齐墩果酸标准溶液采用逐级稀释法稀释为12.0、10.0、8.0、6.0、4.0μg·mL-1的系列标准溶液。以560nm为扫描波长,以系列齐墩果酸标准溶液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值为纵坐标,绘制一条标准曲线,得到线性方程及相关系数。
2.2.2计算三萜类化合物得率
将2.1项中眼树莲的三萜类化合物提取液成倍稀释后,取稀释后溶液5mL,在2.2.1项中方法下测定其吸光度值,记录其吸光度值,根据以下公式,计算眼树莲三萜类化合物的得率。
三萜类化合物得率η((mg·g-1)=m×c×10-3/M,式中:m——测得的吸光度在齐墩果酸标准线上显示齐墩果酸(μg);c——稀释倍数;M——样品质量(g)。
2.3单因素实验
以眼树莲中三萜类化合物得率为考察指标,对超声功率、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料比进行单因素实验,考察这4个因素对三萜类化合物得率的影响。分别精确称取3.0g眼树莲粉末5份,分成5个实验组,每个实验组均根据2.1项方法获取眼树莲中三萜类化合物提取液,每实验组分别取3份提取液按照2.2项方法平行测定其三萜类化合物的得率,求其平均值。在固定提取温度均为45℃,超声浸提时间均为30min,液料比均为30:1(mL·g-1)的条件下,分别考察不同超声功率(100、150、200、250、300W);再根据实验确定的功率条件,考察不同提取温度(40、45、50、55、60℃);以下相同考察不同超声提取时间(20、30、40、50、60min);不同液料比(10:1、20:1、30:1、40:1、50:1(mL·g-1))对三萜类化合物得率的影响。
2.4响应面优化实验设计
基于单因素实验,选用Design Expert 11软件,根据Box-Behnken模型的实验设计原理,以眼树莲中三萜类化合物得率为响应值,选择超声功率(A)、温度(B)、时间(C)、液料比(D)4个因素进行响应面实验,平行测定3次,求眼树莲中三萜类化合物平均得率,筛选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响应面优化实验因素和水平见表1。
表1眼树莲中三萜类化合物响应面因素和水平表
Figure BDA0002692565890000061
2.5实验条件对比
分别将响应面优化后的实验条件(1#)与张天花等(篇名为“超声法提取海南眼树莲三萜类化合物的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能力”)正交优化后的实验条件(2#),进行提取眼树莲三萜类化合物,以得率为考察因素进行对比。
2.6液相色谱鉴别
2.6.1色谱条件
Kromasil 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水溶液(87:13);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10nm;柱温为室温;进样量为20μL。
2.6.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将响应面优化后的实验条件(1#)与张天花等正交优化后的实验条件(2#),分别获得的眼树莲三萜类化合物,浓缩成浸膏,并用HPLC级甲醇将其超声溶解成2.00mg·mL-1的溶液,取上清液经0.22μm滤膜过滤后,作为供试品溶液A,供试品溶液B。
2.6.3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齐墩果酸20mg置于10mL容量瓶中,并用HPLC级甲醇将其溶解成2.00mg·mL-1的齐墩果酸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2.7抗炎活性实验
根据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优化实验结果确定较好的一组提取工艺,用杨柳等文献(篇名为海南眼树莲醇提取物急性毒性及抗炎活性实验研究)的2.3项中“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抗炎模型”方法,考察其三萜类化合物的抗炎活性。取40只雄性昆明种小鼠,分4组,每组各10只。以48mg·kg-1给药剂量,为药物组,以1%的羧甲基纤维素水溶液作为空白对照组,以500mg·kg-1为阿司匹林给药剂量,作为阳性药物组。计算三萜类化合物的耳肿胀抑制率。
2.8数据统计分析
Microsoft Excel 2016作图,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理统计,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Design-Expert 11进行响应面优化设计。
3结果与分析
3.1标准曲线的实验结果
绘制标准曲线实验结果表明,标准曲线线性方程为y=0.0224x+0.0638,R2=0.9995,回归分析,齐墩果酸标准溶液在4.0~12.0μg·mL-1浓度范围内,齐墩果酸标准浓度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可用于计算三萜类化合物的得率。
3.2单因素实验结果
3.2.1超声功率对三萜类化合物得率的影响
由图1可知,超声功率在200W之前,随着提取功率的增加,三萜类化合物的得率也增大,到200W时三萜类化合物的得率达到最大值。功率为250W时,眼树莲中三萜类化合物的得率呈下降趋势。这种现象应该是当超声功率在200W时,超声波的空化作用与机械作用达到较好结合点,眼树莲中三萜类化合物完全溶出所致,故超声功率选择200W为宜。
3.2.2温度对三萜类化合物得率的影响
由图2可知,超声温度<55℃时,三萜类化合物得率随着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加,超声温度>55℃时,三萜类化合物得率有所下降。这是因为随着提取温度的上升,介质扩散速率加速,分子运动剧烈增加,有利于提升三萜类化合物的得率。由于温度过高,会影响三萜类化合物结构的稳定,从而导致得率下降。故选择提取温度为55℃。
3.2.3超声提取时间对三萜类化合物得率的影响
由图3可知,提取时间对眼树莲三萜类化合物的得率有一定影响。30min时三萜类化合物的得率提高比较明显,40min时三萜类化合物得率达到最大值14.53mg·g-1,随后三萜类化合物的得率不断下降。由于刚开始物料与溶剂的接触越来越充分使得率增加,随时间的延长杂质的溶出增加可能阻碍了浸提速度,因此选择超声提取时间40min为宜。
3.2.4液料比对眼树莲三萜类化合物得率的影响
由图4可知,液料比对眼树莲三萜类化合物得率具有一定的影响,三萜类化合物得率随着液料比的增加,呈现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液料比达到30:1(mL·g-1)时,眼树莲中三萜类化合物得率达到最高。这是由于前期,液料比过低,料液粘稠会增加,超声波空化作用减小,不利于超声波在溶剂中的传播扩散[21],所以随着液料比的增加,眼树莲中三萜类化合物得率有所提高。但是液料比过大也会增加溶剂和能耗从而造成浪费,并增加下一步浓缩工序的难度。故选择提取液料比为30:1(mL·g-1)。
3.3响应面优化实验结果
3.3.1响应面模型建立与显著性分析
基于单因素实验结果,运用响应面法优化眼树莲三萜类化合物提取工艺。响应面优化实验结果见表2,利用Design-Expert11软件对实验所得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获得以超声功率(A)、温度(B)、时间(C)、液料比(D)4个为因素水平,以眼树莲中三萜类化合物得率为评价指标。(Y)的二次多项回归方程式:
Y=20.736+1.87A-1.77B+1.49C+1.38D-0.9825AB+0.4225AC+1.51AD-0.5475BC+1.06BD+0.9550CD-2.82A2-3.05B2-2.06C2-3.15D2
表2响应面优化实验结果
Figure BDA0002692565890000091
Figure BDA0002692565890000101
为了进一步验证模型的可靠性进行方差分析,实验结果由表3可知,模型P值<0.0001,表明方程模型极其显著,失拟项P值>0.05,表明失拟不显著,说明模型拟合程度较好;用R2决定系数和R2 Adj调整决定系数来检查方程的拟合程度。实验真实值与模型的预测值的决定系数R2=0.9665、调整决定系数R2 Adj=0.9330,说明该模型拟合程度良好,可靠性较高,实验值与预测值之间具有较高的关联性,可以利用该模型预测眼树莲三萜类化合物的最高得率;在所考察的独立因素、因素间交互项及因素的二次项中,A、B、C、D、A2、B2、C2、D2对眼树莲三萜类化合物得率影响极其显著(P<0.01),AB、AD、BD、CD对眼树莲三萜类化合物得率影响显著(P<0.05),这些因素对三萜类化合物得率影响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故认为4个因素不仅简单的线性关系影响着得率,而且交互项、二次项对得率均有一定的影响。方差分析表中各因素的F值反映因素对响应值的重要性,F值越大,表明对响应值的影响越大,重要性越大,分析可知,各因素对眼树莲三萜类化合物得率影响程度大小顺序为超声功率(A)>温度(B)>时间(C)>液料比(D)。
表3以三萜类化合物得率为响应值回归模型方差分析
Figure BDA0002692565890000111
注:**表示影响极显著(P<0.01);*表示影响显著(P<0.05)Note:**indicatedthat the difference was very significant(p<0.01);*indicated that the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p<0.05).
3.3.2响应面交互作用分析及条件优化
曲面图和等高线图可以形象地反映响应值随各因素的变化趋势。利用Design-Expert11软件对上述实验结果进行响应面分析,绘制出超声功率、温度、时间、液料比这4个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对三萜类化合物得率影响的响应面,得到该模型的响应面图和等高线图,见图5-14。响应面图的曲面曲线走势较陡,表明两因素的交互作用越显著。等高线为椭圆形表示两因素的交互作用显著,圆形则表示交互作用不显著。
如图5、图6所示,提取功率(A)与提取温度(B)的等高线均趋向椭圆形,且两者的响应曲面走势趋向陡峭,说明两个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对三萜类化合物得率影响较为显著。
如图7、图8所示,提取功率(A)与提取时间(C)的等高线均趋向圆形,且两者的响应曲面走势不陡峭,说明两个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对三萜类化合物得率影响不显著。
如图9、图10所示,提取功率(A)与液料比(D)等高线呈椭圆形,且两者的响应曲面走势非常陡峭,说明两因素间交互作用对三萜类化合物得率影响极其显著。
如图11、图12所示,提取温度(B)与提取时间(C)等高线呈圆形,且两者的响应曲面走势不陡峭,说明两个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对三萜类化合物得率影响不显著。
如图13、图14所示,提取温度(B)与液料比(D)的等高线呈椭圆形,且两者的响应曲面走势较为陡峭,说明两因素间交互作用对三萜类化合物得率影响较为显著。
如图15、图16所示,提取时间(C)与液料比(D)的等高线呈椭圆形,且两者的响应曲面走势较为陡峭,说明两因素间交互作用对三萜类化合物得率影响较为显著。
综上等高线和响应面曲线图形分析结果与方差分析(表3)结果相符合。根据建立的模型进行参数优化分析,以得率的最高值为优化目标,得最优工艺为超声功率为225.57W、温度48.25℃、时间45.23min、液料比为23.55:1(mL·g-1),根据实验条件进行修正:超声功率为225W、温度48℃、时间46min、液料比为23:1(mL·g-1),并按照响应面优化后的条件采用含量测定方法进行验证实验,实验结果见表4,所得得率平均值为22.12mg·g-1,RSD为0.3%,预测值22.20mg·g-1,预测值与实际值误差较小,说明响应面优化模型可靠,结果表明该实验条件具有重现性,可控性。
表4眼树莲中三萜类化合物验证实验结果
Figure BDA0002692565890000131
3.4条件对比实验结果
利用响应面优化后的实验条件(1#)与张天花等正交优化后的实验条件(2#)提取三萜类化合物,对比两种方法的得率大小。实验结果见表5,结果表明,响应面优化的实验条件得率较高,实验温度条件较为温和。
表5两种实验条件提取三萜类化合物的得率比较结果
Figure BDA0002692565890000132
3.5高效液相色谱鉴别结果
分别将1#和2#工艺提取眼树莲中三萜类化合物、齐墩果酸按照2.6.1项实验条件进行液相色谱测定,液相色谱图见图17-19,从图来看,它们均含有相同出峰时间的物质,说明眼树莲中含有三萜类提取物。
3.6抗炎活性实验结果
表6眼树莲中三萜类化合物抗炎活性实验结果
Figure BDA0002692565890000141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
实验结果见表6,结果表明:眼树莲中三萜类化合物能够抑制小鼠耳肿胀,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耳肿胀抑制率为69.1%,说明眼树莲中三萜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活性,而且本发明眼树莲中三萜类化合物的抗炎活性优于正交优化工艺提取眼树莲中三萜类化合物的抗炎活性。
3.7清除DPPH·能力实验结果
采用响应面优化后的实验条件(1#)与张天花等正交优化后的实验条件(2#),获得眼树莲三萜类化合物,分别将其浓缩成浸膏,分别冷冻干燥得眼树莲三萜类化合物(1#)和(2#)。精密称取1#、2#和VC(抗坏血酸),分别用无水乙醇配成0.05、0.10、0.20、0.30、0.40、0.50、1.00、2.00mg/mL系列浓度的三萜类化合物溶液和VC溶液,备用。精密称取20mgDPPH·,用无水乙醇溶解并定容为250mL,配制成浓度为2×10-4mol/L DPPH·标准溶液。量取pH6.86混合磷酸盐缓冲液、2×10-4mol/L DPPH·溶液各4mL,加入10mL比色管中,摇匀,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待测三萜类化合物溶液或VC溶液1mL,加水至10mL,混匀,避光,密闭反应30min后,以未加待测溶液的溶剂为空白对照,用无水乙醇作为参比溶液,于520nm处测定吸光度,计算清除率。每个浓度的总三萜溶液和VC溶液均测定3次,将各溶液浓度与DPPH·清除率拟合线性,观察其线性关系,计算半数清除率IC50值。
计算清除率公式:DPPH·清除率(%)=[(A0–A1)/A0]×100%;
式中:A0为DPPH·溶液本身的OD值(空白对照),A1为加入三萜类化合物溶液或者VC溶液的DPPH·溶液的OD值。
实验结果见图7,由图7可知,在浓度0.05~2mg/mL范围内,眼树莲三萜化合物2#对DPPH·清除能力随总三萜的浓度增大而升高,当浓度达到1mg/mL后,其清除率达到26.08%,之后当浓度增加至2mg/mL,清除率为26.86%,增加不很明显,并接近于平衡,其线性方程为y=10.557x+9.201,R2=0.8349。在同样测定条件下,眼树莲三萜化合物1#和VC对DPPH·清除率随着浓度的变大,其清除率迅速提高,当眼树莲三萜化合物1#浓度达到2mg/mL时,清除率达到83.02%,y=31.32x+22.54,R2=0.982,当VC浓度达到2mg/mL,清除为91.79%,曲线趋于直线,其线性方程为y=32.7x+29.321,R2=0.9748。根据SPSS软件数据分析,对照品Vc、眼树莲三萜化合物1#、眼树莲三萜化合物2#的IC50见下表。
Figure BDA0002692565890000151
实验结果表明,眼树莲三萜化合物1#对DPPH·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且线性关系与VC较为相似,说明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眼树莲三萜化合物2#对DPPH·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但是与VC相比较,DPPH·消除能力较弱,说明其抗氧化能力不是很强。本发明眼树莲中三萜类化合物的抗氧化能力明显优于正交优化工艺提取眼树莲中三萜类化合物的抗氧化能力。
综上,本发明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对眼树莲三萜类化合物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最后确定其最佳工艺:超声功率为225W、温度48℃、时间46min、液料比为23:1,在此条件下,眼树莲的三萜类化合物得率可达到22.12mg·g-1,得率明显高于正交法确定的条件。获取的三萜类化合物经高效液相色谱鉴定含有三萜类化合物,实验证明本发明眼树莲三萜类化合物具有一定抗炎活性和抗氧化能力,该工艺具有较好的利用价值。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眼树莲中三萜类化合物提取工艺,其特征在于,取眼树莲粉末,按液料比mL/g为23:1,加入溶剂,混匀,进行超声提取,超声功率为225W、提取温度为48℃、提取时间为46min。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树莲中三萜类化合物提取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为乙酸乙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树莲中三萜类化合物提取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眼树莲为海南眼树莲。
4.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眼树莲中三萜类化合物提取工艺得到的眼树莲三萜类化合物在制备抗炎药物中应用。
5.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眼树莲中三萜类化合物提取工艺得到的眼树莲三萜类化合物在制备抗氧化产品中应用。
CN202010996076.XA 2020-09-21 2020-09-21 一种眼树莲中三萜类化合物提取工艺及优化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120762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96076.XA CN112076237B (zh) 2020-09-21 2020-09-21 一种眼树莲中三萜类化合物提取工艺及优化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96076.XA CN112076237B (zh) 2020-09-21 2020-09-21 一种眼树莲中三萜类化合物提取工艺及优化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76237A CN112076237A (zh) 2020-12-15
CN112076237B true CN112076237B (zh) 2022-03-11

Family

ID=737400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96076.XA Active CN112076237B (zh) 2020-09-21 2020-09-21 一种眼树莲中三萜类化合物提取工艺及优化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7623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70643A (zh) * 2023-06-15 2023-08-11 贵阳学院 一种夏枯草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及产品与应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55479A (zh) * 2015-09-24 2015-11-18 海南医学院 海南眼树莲水提取物抗炎活性成分及应用
CN105106263A (zh) * 2015-09-24 2015-12-02 海南医学院 海南眼树莲醇提取物抗炎活性成分及应用
CN110585216A (zh) * 2019-09-03 2019-12-20 南方医科大学 羽扇豆醇在制备预防或治疗肝损伤药物中的应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55479A (zh) * 2015-09-24 2015-11-18 海南医学院 海南眼树莲水提取物抗炎活性成分及应用
CN105106263A (zh) * 2015-09-24 2015-12-02 海南医学院 海南眼树莲醇提取物抗炎活性成分及应用
CN110585216A (zh) * 2019-09-03 2019-12-20 南方医科大学 羽扇豆醇在制备预防或治疗肝损伤药物中的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响应曲面法优化夏枯草中总三萜化合物提取工艺研究;苏元元,等;《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70830;第38卷(第04期);第250页右栏第2段第3-7行,第249页右栏第2段 *
海南眼树莲醇提取物急性毒性及抗炎活性实验研究;杨柳,等;《时珍国医国药》;20151020;第26卷(第10期);第2363-2365页 *
眼树莲的化学成分分析;余邦良,等;《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70831;第23卷(第16期);第97页左栏第1段第13-23行、第4段 *
超声法提取海南眼树莲总三萜的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性;张天花,等;《食品工业科技》;20200801;第41卷(第15期);第168页右栏倒数第2-6段,第169页左栏表1,第168页右栏第2段,第170页左栏第1段,第167页摘要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76237A (zh) 2020-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35789B (zh) 藏药唐古特乌头及其制剂中生物碱的质量检测方法
CN102617745B (zh) 灵芝多糖f31的制备方法及其降血糖功能
CN101851261B (zh) 杠板归药材及其制剂中有效成分的对照品制法及含量测定方法
CN111840408B (zh) 一种具有抗炎功效的酸浆提取物的质量检测方法
CN102928526A (zh)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蛹虫草中腺苷和虫草素含量的方法
CN109239224B (zh) 酸枣仁水提物中9种入血成分的同时定量测定方法
CN112076237B (zh) 一种眼树莲中三萜类化合物提取工艺及优化方法和应用
Xu et al. Determination of polysaccharides composition in Polygonatum sibiricum and Polygonatum odoratum by HPLC-FLD with pre-column derivatization
CN101791366A (zh) 一种对不同产地穿龙薯蓣及同属药材进行质量检测的方法
CN109444290A (zh) 车前草药材uplc特征图谱的构建方法和检测方法
Men et al. Study on pharmacokinetics of eight active compounds from Bufei-Huoxue Capsule based on UHPLC-MS/MS
CN104931594A (zh) 一种五味子中5-羟甲基糠醛的含量检测方法
CN101912436A (zh) 苜蓿皂苷的超声波提取方法
CN104877037B (zh) 一种蝙蝠草多糖分离纯化方法及其产品和应用
CN100408999C (zh) 苦瓜皂甙的测定方法
CN111443154A (zh) 一种甘草属药用亲缘关系的研究方法
CN108314745B (zh) 一种制备桦褐孔菌多糖的方法
CN103083388B (zh) 猪牙皂总皂苷的制备方法
CN110464825A (zh) 一种地黄饮子药物组合物、制备方法、检测方法
CN105998091B (zh) 一种牛樟芝三萜类物质的提取方法及提取物
CN110156904A (zh) 紫甘薯多糖在制备抗肺癌药物中的应用
CN101871924B (zh) 同步检测啤酒花中黄腐酚、异黄腐酚和8-异戊烯基柚皮素的方法
CN1923264B (zh) 茵白肝炎胶囊
Negi et al. RP-HPLC analysis and antidiabetic activity of Swertia paniculata
CN107102087A (zh) 一种离子色谱检测黄连中多种有机酸含量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