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74463B - 罐盖 - Google Patents

罐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74463B
CN112074463B CN201980024125.9A CN201980024125A CN112074463B CN 112074463 B CN112074463 B CN 112074463B CN 201980024125 A CN201980024125 A CN 201980024125A CN 112074463 B CN112074463 B CN 1120744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nter
inclined surface
lid
tab
fi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2412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74463A (zh
Inventor
兴敬宏
小南敦嗣
矶村辽太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 Seik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yo Seik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 Seik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yo Seika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0744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744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744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744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17/00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specially constructed to be opened by cutting or piercing, or by tearing of frangible members or portions
    • B65D17/28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specially constructed to be opened by cutting or piercing, or by tearing of frangible members or portions at lines or points of weakness
    • B65D17/34Arrangement or construction of pull or lift ta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17/00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specially constructed to be opened by cutting or piercing, or by tearing of frangible members or portions
    • B65D17/28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specially constructed to be opened by cutting or piercing, or by tearing of frangible members or portions at lines or points of weakness
    • B65D17/401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specially constructed to be opened by cutting or piercing, or by tearing of frangible members or portions at lines or points of weaknes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the line of weakness provided in an end wall
    • B65D17/4012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specially constructed to be opened by cutting or piercing, or by tearing of frangible members or portions at lines or points of weaknes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the line of weakness provided in an end wall for opening partially by means of a tearing tab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517/00Containers specially constructed to be opened by cutting, piercing or tearing of wall portions, e.g. preserving cans or tins
    • B65D2517/0001Details
    • B65D2517/001Action for opening container
    • B65D2517/0013Action for opening container pull-out tear panel, e.g. by means of a tear-tab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517/00Containers specially constructed to be opened by cutting, piercing or tearing of wall portions, e.g. preserving cans or tins
    • B65D2517/0001Details
    • B65D2517/001Action for opening container
    • B65D2517/0014Action for opening container pivot tab and push-down tear pan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517/00Containers specially constructed to be opened by cutting, piercing or tearing of wall portions, e.g. preserving cans or tins
    • B65D2517/0001Details
    • B65D2517/0058Other details of container end panel
    • B65D2517/0074Local recess in container end panel
    • B65D2517/0079Local recess in container end panel located beneath tab hand grip to facilitate initial lif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tainers Opened By Tearing Frangible Por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易开封性罐盖,能够通过研究压纹部的形状确保对拉环的手指钩挂性并且使拉起方向尽可能地作用于盖中心方向。其特征在于,在罐盖本体固定有刻痕裁断用的拉环,所述拉环的手指钩挂部的后端附近具有指尖伸入的压纹部,在所述压纹部的所述手指钩挂部的后端侧的斜面上,具有朝向所述罐盖中心至少延伸到与所述手指钩挂部的背面的宽度方向中间部对置的位置的指尖引导用的引导凹部。此外,凸部的高度设为0.5~12.mm的范围。

Description

罐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实现了拉环开口性提高的易开封性罐盖。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易开封性的罐盖,例如已知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结构。即,在罐盖本体上固定有刻痕裁断用的拉环。拉环通过在罐盖中心设置的固定在罐盖中心设置的铆钉部固定,一端重叠在开口预定部,另一端延伸到罐盖的周缘附近。开口预定部开口时,手指挂在位于拉环另一端的手指钩挂部的后端,以铆钉部为支点向上方拉起,由此,通过拉环前端部向下方按压罐盖本体的开口预定部,对位于铆钉部和拉环前端部之间的刻痕的起始端部施加上下方向的剪切力而开始裁断,沿开口预定部的周围依次裁断刻痕而形成开口部。
专利文献1中,在罐盖本体上,在拉环的手指钩挂部的后端附近,设置有压纹部,通过增大压纹部的底面与手指钩挂部之间的间隔,手指容易挂在拉环的手指钩挂部的后端,提高了开口操作性。特别是在该专利文献1中,在手指钩挂部设置有抬起部,进一步使压纹部的底面与手指钩挂部的间隔增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574119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专利文献1的罐盖,虽然通过压纹部及抬起部而使手指钩挂性变好,但是由于钩挂在手指钩挂部后端的手指的拉环短边方向的可移动区域很大,所以有时拉起拉环时,手指从手指钩挂部中间移开,作用于拉环前端部的力被削弱,有可能导致开口不良。
此外,设置压纹部、抬起部时,虽然手指钩挂性变好,但是由于与罐盖的板面的间隙变大,所以在将卷紧固定好罐盖的罐体堆积起来时,产生上方的罐体倾斜,罐底挂在拉环的手指钩挂部而开口的意外开口的情况增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研究压纹部的形状,确保对拉环的手指钩挂性,并且使拉起方向能尽可能地作用于盖中心方向的易开封性的罐盖。
此外,提供一种能够使拉起方向能尽可能地作用于盖中心方向,并且能够防止意外开口产生的易开封性的罐盖。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罐盖本体固定有刻痕裁断用的拉环,
所述拉环的手指钩挂部的后端附近具有指尖伸入的压纹部,
在所述压纹部的所述手指钩挂部的后端侧的斜面上,具有朝向所述罐盖中心至少延伸到与所述手指钩挂部的背面的宽度方向中间部对置的位置的指尖引导用的引导凹部。
根据本发明,在手指钩挂在拉环的手指钩挂部的后端以后,指尖被引导凹部引导到手指钩挂部背面的宽度方向中间部侧,所以能够使拉起方向朝向盖体中心而正确地拉起。
此外,本发明能够按如下方式构成。
1.使所述引导凹部的宽度朝向所述罐盖中心方向渐渐变窄。
由此,指尖自然地被引导到手指钩挂部背面的宽度方向中间部。
2.所述引导凹部的底部是从所述压纹部的底面向所述罐盖中心方向渐渐变浅的倾斜面,倾斜角度比所述压纹部的所述罐盖中心的相反侧的斜面小。
由此,随着指尖慢慢抬起,拉环被拉起。
3.所述压纹部具有底面和围绕底面的内周壁,所述内周壁具有罐盖中心相反侧的第一斜面、罐盖中心侧的第二斜面、以及连接第二斜面和第一斜面的两端的侧部斜面,一对所述侧部斜面向渐渐朝向所述罐盖中心侧靠近的方向倾斜,构成所述引导凹部的一部分。
由此,侧部斜面作为引导凹部的一部分发挥作用,指尖容易被引导到手指钩挂部背面的宽度方向中间部。
4.在所述罐盖本体上,在所述拉环的手指钩挂部的后端附近,夹持所述压纹部而在两侧设有凸部。
由此,能够防止手指对手指钩挂部的后端钩挂到宽度方向中间部以外,能够实现防止手指或夹具等引起的的斜开口。此外,能够实现防止罐之间的堆积等导致的以外开口。
5.特别是,将所述凸部的压纹部侧的斜面设为与压纹部的侧部斜面连续的倾斜面。
由此,指尖从罐盖中心方向偏离时,手指碰到具有高度的凸部的斜面,更容易被引导到引导凹部。
6.所述凸部的高度设置为0.5mm以上1.2mm以下的范围。
即,如果将凸部设定为0.5mm左右以上的高度,即使是用在产生拉环浮起的正压罐时,也难以产生意外开口。作为更优选的范围,是0.7mm以上。另一方面,凸部的高度越高,意外开口的抑制效果越好,但是凸部的厚度的降低量变大,容易在强度不足、涂膜断裂等成型性方面产生问题。如果是1.2mm以下,则达到实用上没有问题的水平。
7.上述凸部顶点之间的距离设为13mm±2mm的范围。
由此,从手指钩挂阶段开始,手指自然地被引导凹部所引导,被引导到手指钩挂部的背面中间。
8.所述罐盖本体具有圆形的中心板,该中心板具有外周边缘侧的第一板面,和比第一板面更靠内侧且从第一板面的内周边缘经由阶梯部而变得更低一级的第二板面,所述凸部设置在第一板面上。
如果设置在第一板面上,则能够抑制凸部的厚度的降低量,在成形性的观点上比第二板面更有利。
9.上述压纹部是第二板面的区域,是接近与所述第一板面的阶梯部而设置的结构,
此外,所述压纹部具有底面和包围底面的内周壁,所述内周壁具有罐盖中心相反侧的第一斜面、罐盖中心侧的第二斜面、以及连接第二斜面与第一斜面的两端的一对侧部斜面,所述第一斜面和侧部斜面是上端持续到第一板面的倾斜面,所述第二斜面是上端持续到第二板面的倾斜面。
由此,进入到压纹部的指尖被比第二斜面侧高的第一斜面和侧部斜面包围,容易被引导到高度低的第二斜面的诱导凹部。
此外,其他发明的特征在于,
在罐盖本体固定有刻痕裁断用的拉环,所述拉环的手指钩挂部的后端附近具有指尖伸入的压纹部的罐盖中,
在所述罐盖本体上,在所述拉环的手指钩挂部的后端附近,夹持所述压纹部而在两侧设有凸部,
所述凸部的高度设置在0.5mm~1.2mm的范围。
即,如果凸部设定在0.5mm左右以上的高度,即使在如正压罐那样,内压作用使罐盖膨胀,产生拉环浮起时,也难以产生意外开口。更优选为0.7mm以上。另一方面,凸部的高度越高,意外开口的抑制效果越好,但是凸部的厚度的降低量变大,容易在强度不足、涂膜断裂等成型性方面产生问题。如果是1.2mm以下,则达到实用上没有问题的水平。
此外,通过夹持压纹部的凸部限制了手指在拉环短边方向的可移动区域,因此指尖被引导到手指钩挂部的宽度方向中间部,容易使拉环的拉起方向朝向盖中心方向。
此外,该其他发明可按如下方式构成。
1.上述凸部的顶点间的距离设为13mm±2mm的范围。
由此,指尖容易被引导至手指钩挂部的宽度方向中间部。
2.所述罐盖本体具有圆形的中心板,该中心板具有外周边缘侧的第一板面,和比第一板面更靠内侧且从第一板面的内周边缘经由阶梯部而变得更低一级的第二板面,所述凸部设置在第一板面上
如果设置在第一板面上,则能够抑制凸部的厚度的降低量,在成形性的观点上比第二板面更有利。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拉环的手指钩挂部的后端挂上手指以后,指尖被引导凹部引导到手指钩挂部背面的宽度方向中间部侧,所以能够使拉起方向朝向盖体中心正确地拉起。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罐盖的图,图1的(A)是俯视图,图1的(B)是沿着图1的(A)的第二中心线N的主要部分放大剖面图,图1的(C)是图1的(B)的C-C线部分剖面图。
图2的(A)是在图1的(A)的压纹部附近加上等高线的放大俯视图,图2的(B)是图2的(A)的B-B线剖面图,图2的(C)是图2的(A)的C-C线剖面图,图2的(D)是图2的(A)的D-D线剖面图。
图3的(A)至图3的(C)是拉起拉环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4的(A)至图4的(C)是从拉环的手指钩挂部的后端观察图3的拉起动作的说明图,图4的(D)是侧部斜面的作用说明图。
图5是表示评价试验用的罐体的图,图5的(A)和图5的(B)分别是表示将第一种罐体、第二种罐体叠成2段的状态的图。
图6是图5(A)的第一罐体的装载部分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面图。
图7是图5(B)的第二罐体的装载部分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图示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本发明。
图1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易开封性罐盖。
即,该易开封性罐盖包括形成有包围作为饮口的开口预定部8的刻痕6的罐盖本体1和固定于罐盖本体1的刻痕裁断用的拉环10。
罐盖本体1具有:圆形的中心板2、从中心板2的周缘向下方突出的卡壁圆弧(ChuckWall Radius)3、从卡壁圆弧3的外侧壁上立起的卡壁4、以及连续形成于卡壁4的卷边板5。中面板2具有板周边缘侧的第一板面21,和比第一板面21更靠内侧且构成比第一板面21更低一级的凹部的第二板面22,第二板面22通过阶梯部22b与第一板面21划分开,开口预定部8和拉环10被配置在第二板面22上。
拉环10是留置式(stay on type),固定在圆形的中心板2的板中心O(罐盖中心)上突设的铆接部7上。当被通过中心板2的板中心O的第1中心线M划分成一半时,开口预定部8形成在一个半圆区域中,刻痕6在铆接部7附近有起始端部6a,以包围开口预定部8的周边的方式延伸至终端部6b。利用拉环10的开口从起始端部6a开始断裂,朝向终端部6b开口。
拉环10是形成为大致轨道形状的板状部件,长轴方向的一端为圆弧状的拉环前端部11,另一端部为直线上的手指钩挂部13。拉环10沿着穿过板中心O与第一中心线M垂直的第二中心线N配置,拉环前端部11越过板中心O,进而越过刻痕6的起始端部6a重叠在开口预定部8侧,拉环10的手指钩挂部13相对于面板中心O设置在开口预定部8相反侧的中心板2的周缘附近。
拉环10的手指钩挂部13是沿垂直于第二中心线N的方向直线形地延伸、并且两端部经由角部13c、13c到达拉环10的侧边部16、16的结构。另外,在拉环10上,椭圆形的孔14与手指钩挂部13邻接而形成开口,在该示例中,手指钩挂部13是后端13a与孔14之间的狭窄的板状部分。
如图1的(B)所示,在拉环10的外周缘上,使构成拉环10的板材全周形成在下表面折回的卷曲部17,手指钩挂部13的后端13a的卷曲部17是垂直于第二中心线N方向的中间部仅在规定范围压成扁平的扁平部20(参照图1的(C))。
在中心板2的手指钩挂部13的后端13a附近,设置有局部呈凹形凹陷的压纹部9,并且,在压纹部9的两侧附近,作为凸部的波纹部30、30相对于第二中心线N左右对称地配置。压纹部9是第二板面22的区域,与第一板面21的阶梯部22b邻近设置。以下,将详细说明压纹部9和波纹部30。
(压纹部9的结构)
图2的(A)是放大显示压纹部9附近的图,为了明确起伏状态,附加了等高线。例如,等高线以圆环形的卡壁圆弧3的接地面作为水平面,用间隔绘制预定的高度。具体而言,将从第一板面21到压纹部9的底面91的距离设为1.1mm±0.4mm,在1.1mm处,将等高线间隔数设为17。
压纹部9是以规定深度设置在第二板面22上的结构,包括平坦的底面91和包围底面91的内周壁92。底面91的形状为相对于第二中心线N呈线对称的梯形形状,具有板中心O相反侧(面板周缘侧)的第一边91a、板中心O侧的第二边91b、和连接第一边91a的两端和第二边91b的两端的一对侧边91c、91c,第一边91a和侧边91c、91c呈圆弧状膨胀,板中心O侧的第二边91b成为与第二中心线N垂直的直线形。此外,第一边91a和侧边91c的角呈弧形状。
压纹部9的内周壁92向朝上方扩展的方向倾斜,具有位于板中心O相反侧的第一斜面92a、罐盖中心侧的第二斜面92b、和连接第一斜面92a的两端与第二斜面92b的两端部的侧部斜面92c、92c。
内周壁92的外周缘的大致形状呈第一斜面92a的外周缘作为扇的弧,以第二斜面92b的前端部为扇的中心呈扇形状。一对侧部斜面92c、92c朝向板中心O侧,相对于第二中心线N线对称地朝向渐渐相互接近的方向倾斜。
第一斜面92a和侧部斜面92c、92c是上边缘持续到第一板面21的倾斜面,第二斜面92b是上边缘持续到第二板面22的倾斜面。在从侧部斜面92c、92c向第二斜面92b移动的位置,阶梯部22b从侧部斜面92c分支而绕过波纹部30。该阶梯部22b的迂回部22b1与波纹部30的拉环10对面侧的斜面区域30b连续,构成波纹部30的斜面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侧部斜面92c的下三分之二左右的部分与第二斜面92b相连。
第二斜面92b与阶梯部22b的分支位置是通过底面91的直线形的第二边91b的虚拟分支线L附近,将内周壁92内比虚拟分支线L更靠板中心O侧的区域设为第二斜面92b。该第二斜面92b的等高线从第二板面22观察是朝向底面91的凹陷状的曲线,表示沿着第二中心线N的部分陷进作为谷底的山谷形中。
该第二斜面92b朝板中心O至少延伸至与手指钩挂部13的背面相对的位置,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二斜面92b整体构成本发明的指尖引导用的引导凹部,并且,侧部斜面92c也构成引导凹部的一部分。
接下来,将参照等高线说明第二斜面92b的起伏状态。
为了说明,引出通过底面91的第二边91b的两端,与第二中心线N平行的虚拟线K、K,将第二斜面92b的由虚拟线K、K夹持的区域作为中间区域92b1、相对于虚拟线K、K位于中间区域92b1的相反侧且与侧部斜面92c、92c连续的区域作为移动区域92b2、92b2。
第二斜面92b的外缘是从第二板面22侧观察到的的第二等高线b1,位于第二等高线b1外侧的第一等高线b0表示第二板面22的轻微倾斜。
如果将包含等高线b1朝向底面绘制的等高线设为bn,则各等高线bn在中间区域92b1相对于第二中心线N线对称,并具有向板中心O呈凸圆弧状弯曲的弯曲部bn1和在移动区域92b2中从弯曲部bn1的两端朝向侧部斜面92c、92c延伸的斜线部bn2、bn2。
斜线部bn2、bn2相对于第二中心线N以线对称的方式朝板中心O向间隔变窄的方向倾斜延伸。该斜线部bn2、bn2略微向外侧(相对于第二中心线N相反的方向)凸状地弯曲,与侧部斜面92c、92c的等高线c2、c2平滑地连续。另一方面,斜线部bn2、bn2与弯曲部bn1的连接部也平滑地连续,但在等高线b1中,经由凹圆弧的连接部b13平滑地连接在外侧(相对于第二中心线N相反的方向)。
此外,中间区域92b1中的各等高线bn的弯曲部bn1的间隔,从底面91到规定高度大致固定,随着接近第二板面22,间隔变大。底面侧的弯曲部bn1之间的间隔变宽为第一斜面92a侧的等高线的间隔的2倍左右。因此,沿着第二斜面92b的第二中心线N的倾斜角度从底面91到规定高度小于第一斜面92a的倾斜角度,是缓慢的一定角度的斜面,进而,至第二板面,倾斜角度逐渐变缓,成为与第二板面22平滑相连的结构。
优选沿着位于该手指钩挂部13的后端13a侧的第二斜面92b的第二中心线N的倾斜角度相对于底面91设定为5°~22°的角度。该倾斜角度是图1的(B)的剖面图所示的第二斜面92b的从底面91到挂不到拉环10的位置为止的直线部分的角度。
图2的(B)至(D)是在与第二中心线N垂直的方向上切断第二斜面92b的剖面图。
图2的(D)是在底面91的第二边91b的位置切断的剖面,中间区域92b1为直线形,移动区域92b2、92b2为直线的倾斜边。该剖面中的第二斜面92b的第二板面22上的开口宽度、移动区域92b2、92b2的倾斜边的上端之间的宽度(与第二中心线N垂直方向的宽度)Wd是第二斜面92b的最大宽度。
图2的(C)是在波纹部30的顶部30a的位置处切断的切面,是中间区域92b1稍微向下方弯曲的圆弧形状,自第二板面22的深度变浅,移动区域92b2、92b2成为直线性的倾斜边。该剖面中的第二斜面92b的第二板面侧的开口宽度、移动区域92b2、92b2的倾斜边的上端之间的宽度(与第二中心线N垂直方向的宽度)Wc比Wd窄。
图2的(B)是在中间区域92b1的前端附近切断的切面。在该位置,没有移动区域,第二板面22上的开口宽度(与第二中心线N垂直方向的宽度)Wb比Wc更窄。
(关于波纹部30)
波纹部30、30被设置为向上方突出第一板面21。如果设置在第一板面21上,则能够抑制成型波纹部30时厚度的降低量,比起设置在第二板面22上,从成型性的观点来看更有利。此外,也不会由于过度延伸而导致表面覆盖的涂膜受到损伤。
该波纹部30、30被配置靠近拉环10的角部13c、13c,基本上是为了防止罐之间堆积时的意外开口而设置的,但是在该实施方式中,具备指尖的引导功能。
即,将在波纹部30、30的顶部30a、30a之间与第二中心线N垂直方向的间隔A设为13mm±2mm的范围。顶部30a、30a的间隔A使顶部30a、30a作为最高点间的距离(参照图2的(C))。波纹部30、30的形状可以设为顶部平坦的梯形,此时,设为与顶面的周缘之间的第二中心线N垂直方向的最小距离。
该波纹部30,30的顶部30a、30a之间的间隔A是以AIST(国立研究开发法人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监修、“日本人的手的尺寸数据”中的食指指甲中央手指宽度N12、男女平均(M+F):13.3mm为基准设定的。该数据是从指甲的末沿到指尖端部的中间位置的手指宽度,所以在本实施方式中,考虑到指尖比中间位置细,设定为稍小。
仔细观察该波纹部30,30的等高线时,根部的平面形状是3边向外膨胀的圆角的三角形,中腹向顶点渐渐地向圆形过渡,波纹部30的顶部30a配置成向阶梯部22b的迂回部22b1侧偏移,靠近拉环10的角部13c。面对该拉环10的角部13c的斜面区域30b位于阶梯部22b的迂回部22b1,迂回部22b1与波纹部30的斜面区域30b连续从而构成波纹部30的斜面的一部分,向第二板面22侧扩展的迂回部22b1,以重叠于拉环10的角部13c的背面侧的方式推出。另一方面,面向波纹部30的压纹部9的侧部斜面92c的斜面区域30c是与压纹部9的侧部斜面92c连续的倾斜面。
接下来,参照图3和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罐盖的作用。
开口操作首先将指尖放入压纹部9,将指尖挂在拉环10的手指钩挂部13的后端13a上(参照图3的(A)、图4的(A))。
在此,参照图4的(D),说明指尖从压纹部9的底面引导到第二斜面92b的侧部斜面92c、92c的作用。在图中,对于连续于侧部斜面92c、92c及侧部斜面92c、92c的波纹部30、30的斜面区域30c、30c,附加倾斜格子形的阴影,对于从侧部斜面92c、92c连续的第二斜面92b的移动区域92b2、92b2附加倾斜阴影。此外,纵横格子状阴影的部分示意性地表示图3的(A)的指尖部分与底面91接触的接触部S的区域。
在拉起的初始阶段,接触部S从底面91向第二斜面92b移动,但是,例如如图中S1所示,即使接触部S从第二中心线N向一边的侧部斜面92c侧偏移,由于侧部斜面92c朝向板中心而向靠近第二中心线N的方向倾斜,所以如图中的箭头所示,通过侧部斜面92c,向接近第二中心线N的方向矫正偏差的同时,向第二斜面92b移动,赋予沿着第二中心线N的方向,即朝向板中心O的方向,进而,即使在到达第二斜面92b之后,也通过连续于侧部斜面92c的第二斜面92b的移动区域92b2、92b2而连续地引导。
特别是在该实施例中,面向侧部斜面92c的波纹部30的斜面区域30c成为与压纹部9的侧部斜面92c连续的倾斜面,不仅指尖的接触部S,指尖的侧面也通过波纹部30、30的斜面区域30c、30c,限制了向相对于第二中心线N离开的方向的移动,所以能够更有效地将指尖的移动方向沿第二中心线N的方向引导。
然后,如图3的(B)所示,将拉环10向上方拉起。在拉起的起始阶段,如图3的(B)、(C)所示,指尖部分从压纹部9的底面91在谷形的第二斜面92b的中间区域92b1的倾斜面上被沿着第二中心线N朝向手指钩挂部13的背面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引导(参照图4的(B)、(C))。即,第二斜面92b的中间区域92b1位于比左右的移动区域92b2、92b2更深的位置,通过作用于来自拉环10的指尖的拉起的反力,指尖自动被引导到中间区域92b1的深位置。
此外,在将第二斜面92b在相对于第二中心线N垂直方向切断时的第二板面22中的第二斜面92b的开口宽度在压纹部9的底面91侧较宽,朝向板中心O逐渐变窄,因此手指自然地被引导至手指钩挂部13的背面的宽度方向中间部。
另外,作为第二斜面92b的谷底的中间区域92b1沿着第二中心线N朝向板中心O成为缓慢的倾斜面,因此随着指尖逐渐抬起,拉环10被拉起。
特别地,在该实施方式中,由于将波纹部30、30的间隔A设为13mm左右,所以在由第二斜面92b引导指尖的期间,通过左右的凹陷30、30之间,因此指尖不会左右摆动,从手指钩挂阶段开始手指被引导到第二斜面92b的中间区域92b1。
这样,在将手指挂在手指钩挂部13的后端,拉起拉环10的起始阶段,由于手指的轨道通过第二斜面92b沿着第二中心线N被引导到手指钩挂部13的背面的宽度方向中间部,所以在之后的拉起操作中,力的方向不会从板中心O方向斜着大幅度偏离,能够使拉起的力通过拉环前端部11集中作用于铆接部7附近的刻痕起始端部6a,能够使刻痕6破裂。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波纹部30的防意外开口及成型性。
本发明的罐盖可用于负压罐和正压罐两者,不限于正压罐,但是关于防止意外开口,对条件严格的正压罐改变罐盖的波纹部30的高度,研究在堆叠时的上方的罐底的腿部与下方的罐盖的拉环之间的钩挂,发现小于0.5mm时容易钩挂,在0.5mm以上时则难以发生钩挂,能够防止意外开口。
如图1的(B)和图1的(C)所示,波纹部30的高度h是自比第一板面21低一级的第二板面22的高度。
该波纹部30的高度越高,越难产生与上方的罐底的腿部的悬挂,但吐过突出高度超过1.2mm,则波纹部30的壁厚变薄,可能会产生裂纹。经过深入研究发现,从防止意外开口的观点及成形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0.5mm以上1.2mm以下。更优选为0.5mm以上1.2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8mm以上1.2mm以下。
为了研究上述凹陷部的高度,进行了关于意外开口和成形性的评价试验。以下说明评价试验。
评价试验针对上述实施方式的罐盖,准备了4种改变了波纹部30高度的罐盖样品,在罐底的腿部形状不同的2种罐本体中以密封状态填充成为正压的内容物,卷紧罐盖并固定,制成正压罐,评价了意外开口性和成形性。
首先,参照图5说明在评价试验中使用的第一种罐体200和第二种罐体300。图5的(A)是第一种罐体200,图5的(B)是第二种罐体300,分别表示堆叠两段的状态。在图中,对罐盖标记符号100。
如图5的(A)所示,第一种罐体200是二片罐,罐盖100被卷紧固定在身部204的开口端,形成卷紧部205。罐底201具有朝罐的内侧凹状地凹陷的圆顶部202、和从圆顶部202的外周缘向下突出的环状的第一形状的腿部203,在将正压罐上下堆叠时,上侧的罐底201的第一形状的腿部203被载置在下侧的罐盖100的拉环10的手指钩挂部13附近的位置。第一形状的腿部203的内周面203a是倾斜面,向其内径朝向罐的内侧变小的方向倾斜。此外,该第一形状的腿部203的外周面203b向朝向上方渐渐扩径的方向倾斜。
如图5的(B)所示,第二种罐体200也是二片罐,被卷紧固定在身部304的开口端,形成卷紧部305。罐底301也如图5的(B)所示,具有朝罐的内侧凹状地陷状的圆顶部302、和从圆顶部302的外周缘向下突出的环状的第二形状的腿部303,在将罐上下堆叠时,上侧的罐底301的第二形状的腿部303被载置在下侧的罐盖100的拉环10的手指钩挂部附近的位置。该第二形状的腿部303被称为底部改良形状。该第二罐体300是倾斜面,第二形状的腿部303的内周面303a朝向径向而向变大(扩展的方向)的方向倾斜,与第一种罐体200相比,在堆叠时,成为上侧的罐底301的第二形状的腿部303容易被下部的罐体的罐盖100的拉环钩挂的形状。
接下来,将参照图6说明第一种罐体200的第一形状的腿部203与拉环10之间的钩挂状态。
图6是图5的(A)的第一罐体200的装载部分的主要部分放大剖面图,将正常装载的状态的第一形状的腿部203用虚线表示,将倾斜状态的第一形状的腿部203用实线表示。剖面是在拉环10的角部13c的位置切断的图。
在正常装载的状态下,如虚线所示,以第一形状的腿部203的剖面圆弧状的下端部203c与下侧的罐的罐盖100的第一板面接触,并且,第一形状的腿部203的外周面203b与下侧的罐的卷紧部205的上端接触的状态载置。
在该状态下,若上侧的罐倾斜,则如实线所示,第一形状的腿部203的外周面203b登上卷紧部205,截面圆弧状的下端部203c登上波纹部30,与手指钩挂部13的角部13c接触。当从该状态进一步倾斜时,腿部203使拉环10朝着向上方抬起的方向移动,当钩挂变强时,由于杠杆作用而产生意外开口。
接下来,将参照图7说明第一种罐体200的第一形状的腿部203与拉环10之间的钩挂状态。
图7是图5的(B)的第二种罐体300的装载部分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将正常装载的状态的第一形状的腿部303用虚线表示,将倾斜状态的第二形状的腿部303用实线表示。剖面是在拉环10的角部13c的位置切断的图。
在正常装载的状态下,如虚线所示,以第二形状的腿部303的剖面圆弧状的下端部303c与下侧的罐盖100的第一板面接触,并且,第二形状的腿部303的外周面303b与下侧的罐盖的卷紧部305的上端接触的状态载置。
在该状态下,若上侧的罐倾斜,则如实线所示,第二形状的腿部303的外周面303b登上卷紧部305,截面圆弧状的下端部303c登上波纹部30,与手指钩挂部13的角部13c接触。当从该状态进一步倾斜时,第二形状的腿部203使拉环10朝着向上方抬起的方向移动,当钩挂变强时,由于杠杆作用而产生意外开口。第二形状的腿部303的内周面303有向朝着罐的内侧(上方)扩径的方向倾斜的部分,所以容易钩挂到手指钩挂部13的角部13c。
上述4种罐盖的波纹部30的高度为0.7mm、0.8mm、1.0mm、1.2mm这4种。
罐盖100的直径为57.15mm,厚度为0.235mm,第一罐体200和第二罐体300的内压在常温下都设为200kPa。
罐盖100通过内压向外膨胀,拉环10从第二板面22浮起,距离该浮起的第二板面22的间隙为2.3mm左右。
<确认罐底的脚部与拉环之间的钩挂的试验>
试验如图5所示,将填充了内容物的评价对象的罐体(正压)上下2层堆积,对于第一罐体200、第二罐体300,用手向罐底的角部挂载拉环的方向推倒时,相对地评价有无钩挂,评价结果用◎、〇、△三个分段进行评价。评价分段如下。
◎:没有罐底的脚部和拉环之间的钩挂,不会意外开口。
〇:虽然感觉到极少罐底的脚部和拉环之间的钩挂,但不会突然开口。
△:虽然感觉到一点罐底的脚部和拉环之间的钩挂,但不会突然开口。
<确认波纹部30部分厚度下降的方法>
通过波纹部30的剖面形状,确认有无部分厚度下降,相对地评价了波纹部30的成型性。
◎:波纹部30部分的厚度下降极少,但有实用性。
△:有一点波纹部30部分厚度下降,但有实用性。
评价结果
关于意外开口
如表1所示,第一种罐体的罐底的样品全部为“◎”,完全没有钩挂,也没有产生意外开口。
在第二种罐体的罐底的样品中,0.7mm为“△”,0.8mm为“〇”,1.0mm、1.2mm为“◎”,既没有钩挂也没有意外开口。
0.7mm是相当于一点的程度,如果是0.5mm左右,就认为能够防止意外开口。
关于成形性
如表1所示,成形性为0.7mm、0.8mm、1.0mm,均为“◎”,厚度下降是极少,实用上没有问题,是有实用性的评价。此外,在1.2mm时,厚度下降是一点,是有实用性的评价。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是如下的结构,即,压纹部的手指钩挂部的后端侧的斜面包括向上述罐盖中心至少延伸到与所述手指钩挂部背面的宽度方向中间部相对的位置的指尖引导用的引导凹部,但也可以是没有引导凹部,只设置凹陷部。
通过一对凹陷部限制了手指的拉环短边方向的可动区域,所述指尖被引导到手指钩挂部的宽度方向中间部,使拉环的拉起方向变得容易朝向盖中心方向。
[表1]
Figure BDA0002711201160000151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手指钩挂部13呈直线形形成,但也可以在手指钩挂部13的宽度方向中间部设置台阶形状或拱形的抬高部。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拉环10上设置了孔14,但是也可以没有孔14。
此外,将中心板2设置成具有第一板面21和比第一板面低的第二板面22的结构,但也可以没有第二板面22。
此外,中心板2的板中心设置了铆接部7,但铆接部7不需要位于板中心位置,铆接部7也可以在第二中心线上偏离板中心。
符号说明
1 罐盖本体
2 中心板
21 第一板面、22 第二板面
22b 阶梯部、22b1 迂回部
3 卡壁圆弧、4 卡壁、5 卷边板
6 刻痕、6a 刻痕起始部、6b 刻痕终端部
7 铆接部、8 开口预定部
9 压纹部
91 底面、91a 第一边、91b 第二边、91c 侧边
92 内周壁、92a 第一斜面、92b 第二斜面
92b1 中间区域、92b2 移动区域
92c 侧部斜面
10 拉环、
11 拉环前端部
13 手指钩挂部
13a 后端、13b 背面、13c 角部、14 孔
16 侧边部、17 卷曲部
20 扁平部(手指钩挂部背面的宽度方向中间部)
30 凹陷部、30a 顶部、30b、30c 斜面区域、
A 凹陷部的间隔
M 第一中心线、N 第二中心线
O 板中心(盖体中心)
Wb,Wc,Wd 第二斜面的宽度

Claims (7)

1.一种罐盖,其特征在于,
在罐盖本体固定有刻痕裁断用的拉环,所述拉环的手指钩挂部的后端附近具有用于指尖伸入的压纹部,
在所述压纹部的所述手指钩挂部的后端侧的斜面上,具有朝向罐盖中心至少延伸到与所述手指钩挂部的背面的宽度方向中间部对置的位置的指尖引导用的引导凹部,
所述压纹部具有底面和围绕底面的内周壁,所述内周壁具有罐盖中心相反侧的第一斜面、罐盖中心侧的第二斜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二斜面和所述第一斜面的两端的侧部斜面,一对所述侧部斜面向渐渐朝向所述罐盖中心侧靠近的方向倾斜,构成所述引导凹部的一部分,
在所述罐盖本体上,在所述拉环的手指钩挂部的后端附近,夹持所述压纹部而在两侧设有凸部,
所述凸部的压纹部侧的斜面为与压纹部的侧部斜面连续的倾斜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盖,其特征在于,
当假定通过所述罐盖中心与所述手指钩挂部的中间的中心线时,所述引导凹部的相对于所述中心线垂直方向的宽度朝向所述罐盖中心方向渐渐变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罐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凹部的底部是从所述压纹部的底面朝向所述罐盖中心方向渐渐变浅的倾斜面,与所述压纹部的所述罐盖中心的相反侧的斜面相比,倾斜角度更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罐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的高度设置在0.5mm以上1.2mm以下的范围。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罐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的顶点间的距离设置在13mm±2mm的范围。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罐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罐盖本体具有圆形的中心板,该中心板具有外周边缘侧的第一板面,和比第一板面更靠内侧且从第一板面的内周边缘经由阶梯部而变得更低一级的第二板面,
所述凸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板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罐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纹部具有底面和围绕底面的内周壁,所述内周壁具有罐盖中心相反侧的第一斜面、罐盖中心侧的第二斜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二斜面和所述第一斜面的两端的侧部斜面,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侧部斜面是上端持续到第一板面的倾斜面,所述第二斜面是上端持续到第二板面的倾斜面。
CN201980024125.9A 2018-04-03 2019-04-03 罐盖 Active CN1120744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71631 2018-04-03
JP2018071631 2018-04-03
PCT/JP2019/014849 WO2019194237A1 (ja) 2018-04-03 2019-04-03 缶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74463A CN112074463A (zh) 2020-12-11
CN112074463B true CN112074463B (zh) 2022-09-23

Family

ID=681005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24125.9A Active CN112074463B (zh) 2018-04-03 2019-04-03 罐盖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560255B2 (zh)
JP (1) JP7472785B2 (zh)
KR (1) KR102516439B1 (zh)
CN (1) CN112074463B (zh)
WO (1) WO201919423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10101724A1 (en) * 2019-10-04 2021-04-08 Robert E Markus Lid for beverage cans
IT202000026909A1 (it) * 2020-11-11 2022-05-11 Easytech Closures S P A Dispositivo di chiusura amovibile per contenitori metallici
USD988126S1 (en) * 2022-06-14 2023-06-06 Meirong Lv Bottle lid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027340A1 (en) * 1979-10-10 1981-04-22 The Continental Group, Inc. Easy opening container
AU8596482A (en) * 1981-07-16 1983-06-30 Toyo Seikan Kaisha Ltd. Easy-opening can end
JP2568795B2 (ja) * 1992-11-18 1997-01-08 食品産業エコロジカル・パッキング技術研究組合 イージーオープン缶蓋
CN1741939A (zh) * 2002-12-20 2006-03-01 安德烈·维歇尔豪斯 尤其用于饮料罐的可重新封闭的盖
CN101128361A (zh) * 2005-02-23 2008-02-20 三得利株式会社 罐盖及具有该罐盖的罐容器
JP2012236624A (ja) * 2011-05-11 2012-12-06 Toyo Seikan Kaisha Ltd 缶蓋
CN103958359A (zh) * 2011-11-28 2014-07-30 克里斯托弗·肖雷 翼状饮料罐拉片
CN104136335A (zh) * 2012-04-25 2014-11-05 昭和铝罐株式会社 罐盖及饮料罐
JP2015071436A (ja) * 2013-10-02 2015-04-16 大和製罐株式会社 缶蓋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105392A (en) 1977-02-25 1978-09-13 Sharp Corp Manufacture for thin film light emitting element
KR0168052B1 (ko) * 1990-11-28 1998-12-01 타카사끼 요시로오 따기 쉬운 캔뚜껑 및 그 제조방법
JPH0910874A (ja) 1995-06-27 1997-01-14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簡易開口缶蓋
JP2001018960A (ja) * 1999-07-01 2001-01-23 Hokkai Can Co Ltd ステイオンタブ式缶蓋
JP5246858B2 (ja) 2008-09-19 2013-07-24 大和製罐株式会社 開口容易缶蓋
JP5588259B2 (ja) 2010-07-29 2014-09-10 ユニバーサル製缶株式会社 缶蓋
EP2607255B1 (en) * 2011-12-20 2016-04-20 Ardagh MP Group Netherlands B.V. Panel and container provided with such panel.
US9181007B2 (en) * 2013-03-12 2015-11-10 Rexam Beverage Can Company Beverage can end with vent port
US9033174B2 (en) * 2013-03-15 2015-05-19 Ball Corporation Easy access opening tab for a container end closure
JP2015085962A (ja) 2013-10-31 2015-05-07 大和製罐株式会社 缶蓋
KR20160000801U (ko) * 2014-09-01 2016-03-09 장기원 개량형 캔 뚜껑
JP6953022B2 (ja) * 2016-02-29 2021-10-27 パワーキャン ホールディング, エルエルシーPowercan Holding, Llc 再封式容器蓋および付属品ならびにその製造方法と使用方法
JP2017214103A (ja) * 2016-05-31 2017-12-07 東洋製罐株式会社 缶蓋のタブ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027340A1 (en) * 1979-10-10 1981-04-22 The Continental Group, Inc. Easy opening container
AU8596482A (en) * 1981-07-16 1983-06-30 Toyo Seikan Kaisha Ltd. Easy-opening can end
JP2568795B2 (ja) * 1992-11-18 1997-01-08 食品産業エコロジカル・パッキング技術研究組合 イージーオープン缶蓋
CN1741939A (zh) * 2002-12-20 2006-03-01 安德烈·维歇尔豪斯 尤其用于饮料罐的可重新封闭的盖
CN101128361A (zh) * 2005-02-23 2008-02-20 三得利株式会社 罐盖及具有该罐盖的罐容器
JP2012236624A (ja) * 2011-05-11 2012-12-06 Toyo Seikan Kaisha Ltd 缶蓋
CN103958359A (zh) * 2011-11-28 2014-07-30 克里斯托弗·肖雷 翼状饮料罐拉片
CN104136335A (zh) * 2012-04-25 2014-11-05 昭和铝罐株式会社 罐盖及饮料罐
JP2015071436A (ja) * 2013-10-02 2015-04-16 大和製罐株式会社 缶蓋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日本麒麟啤酒开发出新型易拉罐;文君;《上海包装》;20061028(第10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78414A1 (en) 2021-02-17
KR102516439B1 (ko) 2023-03-30
US11560255B2 (en) 2023-01-24
JP7472785B2 (ja) 2024-04-23
KR20200127249A (ko) 2020-11-10
US20210155371A1 (en) 2021-05-27
JPWO2019194237A1 (ja) 2021-04-08
CN112074463A (zh) 2020-12-11
WO2019194237A1 (ja) 2019-10-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74463B (zh) 罐盖
CA1179615A (en) Easy open can end with pull tab having retained tear strip with stress relief means
JP6703368B2 (ja) パネル、ならびにそのようなパネルが設けられる容器本体および容器
RU2298514C2 (ru) Контейнер для хранения и приведения в состояние готовности стапелированных пленочных или листовых материалов
JP6779043B2 (ja) 開缶用タブ及び缶蓋並びに缶、開缶用タブの製造方法
CN105339278B (zh) 罐盖以及饮料罐
JP4208308B2 (ja) フルオープン缶蓋
JP4879802B2 (ja) 缶蓋及び缶蓋の製造方法
CN213800636U (zh) 一种可再封的易拉盖
JP5741198B2 (ja) 缶蓋
JP5475556B2 (ja) 缶蓋及びそのタブの製造方法
WO2024071063A1 (ja) 缶蓋
CA1267614A (en) Tear-open can member
US20090084789A1 (en) Can opening structure of pull-top type can
US6793089B1 (en) Can with improved opening structure
CN220391786U (zh) 一种双安全边的易开盖
JPH0744595Y2 (ja) イージーオープン缶蓋
JP2022046898A (ja) 包装用容器の蓋体
JP5864982B2 (ja) 缶蓋
JP3141079U (ja) ステイオンタブ方式の缶蓋
WO2020183904A1 (ja) 缶蓋開口用のタブ及び缶蓋
JP2005162267A (ja) 開口容易蓋のタブ
JP5189660B2 (ja) 二重テコ式プルタブ構造を有する缶
JP2007126157A (ja) 開口容易缶蓋のタブおよびタブの成形方法
JPS636025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