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41400A - 涂膜、物品、涂布组合物及离心送风机 - Google Patents

涂膜、物品、涂布组合物及离心送风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41400A
CN112041400A CN201880092276.3A CN201880092276A CN112041400A CN 112041400 A CN112041400 A CN 112041400A CN 201880092276 A CN201880092276 A CN 201880092276A CN 112041400 A CN112041400 A CN 1120414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lica particles
alternating copolymer
hydrophilic silica
perfluoroalkyl group
vinyl eth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9227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41400B (zh
Inventor
山本义则
曾根文彦
袴田浩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0414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414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414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414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27/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halogen;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D127/02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halogen;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9D127/12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halogen;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containing fluorine ato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5/00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nature or the effects produced; Filling pastes
    • C09D5/16Antifouling paints; Underwater pai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7/00Features of coating composi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D5/00; Processes for incorporating ingredients in coating compositions
    • C09D7/40Additives
    • C09D7/60Additives non-macromolecular
    • C09D7/61Additives non-macromolecular inorgan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7/00Features of coating composi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D5/00; Processes for incorporating ingredients in coating compositions
    • C09D7/40Additives
    • C09D7/65Additives macromolecula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44Fluid-guiding means, e.g. diffus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aints Or Remover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涂膜,其为在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中分散配置有具有7mgKOH/g以上且110mgKOH/g以下的羟基值的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和具有10nm以上且300nm以下的平均粒径的亲水性二氧化硅粒子的涂膜,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所述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含有0.01质量%以上且20.0质量%以下的所述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相对于所述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和所述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的合计,含有0.001质量%以上且3.0质量%以下的所述亲水性二氧化硅粒子,所述亲水性二氧化硅粒子的一部分在所述涂膜的表面露出,且所述亲水性二氧化硅粒子的露出部的面积为所述涂膜的表面的总面积的1.5%以上且50%以下。

Description

涂膜、物品、涂布组合物及离心送风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涂膜、物品、涂布组合物及离心送风机。
背景技术
作为抑制在空间内产生的油滴及油烟的附着的技术,有在物品表面用氟涂料、有机硅涂料等拒油性涂料形成涂膜的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含氟涂布剂,其包含:(A)用含有氟代氧亚烷基的聚合物所改性的含有水解性基团的硅烷和/或其部分水解缩合物、和具有(A)成分的平均分子量以下的平均分子量的(B)含有氟代氧亚烷基的聚合物,(A)成分与(B)成分的混合质量比为40:60~95:5。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9991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就由专利文献1的含氟涂布剂所形成的固化膜而言,由于缺乏与基材的密合性,因此存在如下课题:由于清扫等物理的冲击而剥离。
因此,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而完成,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油及粉尘的附着、与基材的密合性优异的涂膜。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为涂膜,其为在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中分散配置有具有7mgKOH/g以上且110mgKOH/g以下的羟基值的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和具有10nm以上且300nm以下的平均粒径的亲水性二氧化硅粒子的涂膜,其特征在于,相对于上述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含有0.01质量%以上且20.0质量%以下的上述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相对于上述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和上述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的合计,含有0.001质量%以上且3.0质量%以下的上述亲水性二氧化硅粒子,上述亲水性二氧化硅粒子的一部分在上述涂膜的表面露出,并且上述亲水性二氧化硅粒子的露出部的面积为上述涂膜的表面的总面积的1.5%以上且50%以下。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涂膜,该涂膜能够抑制油及粉尘的附着,与基材的密合性优异。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涂膜在基材的表面形成的状态的示意截面图。
图2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涂膜中的成分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离心送风机的示意截面图。
图4为表示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的羟基值的临界的意义的坐标图。
图5为表示相对于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的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的量的临界的意义的坐标图。
图6为表示相对于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和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的合计的亲水性二氧化硅粒子的量的临界的意义的坐标图。
图7为表示亲水性二氧化硅粒子的平均粒径的临界的意义的坐标图。
图8为表示亲水性二氧化硅粒子的露出部的面积比例的临界的意义的坐标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为了实施本发明,就实施方式1涉及的涂膜而言,在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中分散配置有:具有7mgKOH/g以上且110mgKOH/g以下的羟基值的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和具有10nm以上且300nm以下的平均粒径的亲水性二氧化硅粒子,其特征在于,相对于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含有0.01质量%以上且20.0质量%以下的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相对于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和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的合计,含有0.001质量%以上且3.0质量%以下的亲水性二氧化硅粒子,亲水性二氧化硅粒子的一部分在涂膜的表面露出,且亲水性二氧化硅粒子的露出部的面积为涂膜的表面的总面积的1.5%以上且50%以下。
图1为表示在基材的表面形成了实施方式1涉及的涂膜的状态的示意截面图。图2为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涂膜中的成分的状态的示意图。如图1及2中所示,在基材5的表面所形成的涂膜4中,在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1中分散配置有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2和亲水性二氧化硅粒子3。就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1而言,为只由表面能最小的氟成分所构成的树脂,因此虽然抑制油滴和油烟的附着的效果优异,但与基材5的密合性不充分。因此,在涂膜4中,通过在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1中将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2分散配置,提高与基材5的密合性。另外,在涂膜4中,通过在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1中将亲水性二氧化硅粒子3分散配置,提高抑制粉尘的附着的效果。进而,在涂膜4中,通过使亲水性二氧化硅粒子3的露出部的面积比例为规定的范围,高度地兼具粉尘的附着抑制效果和油的附着抑制效果。
就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1而言,为含有烷基的氢原子全部被氟原子取代而成的全氟取代烷基的氟树脂。
作为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1,并无特别限定,能够使用该技术领域中公知的氟树脂。具体地,作为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1,可列举出AGCセイミケミカル株式会社制的“エスエフコート(注册商标)-SFE-DP02”、“エスエフコート(注册商标)-SFE-B002”、“エスエフコート(注册商标)-SCV-B002”、“エスエフコート(注册商标)-SFE-X008”、“エスエフコート(注册商标)-SCV-X008”、“エスエフコート(注册商标)-SDF-X008”、“エスエフコート(注册商标)-MSN-02”、“エスエフコート(注册商标)-SNF-AF180E”、“エスエフコート(注册商标)-SNF-DP20”、“エスエフコート(注册商标)-SNF-B200”、“エスエフコート(注册商标)-SR-4000”、“エスエフコート(注册商标)-SNF-X800”、“エスエフコート(注册商标)-YF-X30”、“エスエフコート(注册商标)-EC-400”等。
就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2而言,是将发挥拒油性的氟成分与提高与基材5的密合性的乙烯醚成分交替地聚合而成的。这样的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2由下述式(I)表示。下述式(I)中,R表示C1~C10的烷基,R1表示C1~C16的烷基,R2表示C1~C16的亚烷基,X表示氟、氯或溴。另外,下述式(I)中的k、l、m及n在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2的重均分子量成为1000~2000000的范围内选择。
[化1]
Figure BDA0002718968050000041
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2为溶剂可溶型氟树脂(可溶解于各种溶剂)。另外,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2与涂料用氟树脂(例如聚偏氟乙烯PVDF、聚氯三氟乙烯PCTFE、聚氟乙烯PVF等)等不同,在常温下可干燥及固化。
在涂膜4中,就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2而言,相对于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1,含有0.01质量%以上且20.0质量%以下,优选含有0.5质量%以上且15.0质量%以下。如果涂膜4中的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2的含量不到0.01质量%,则得不到与基材5的密合性的提高效果。另一方面,如果涂膜4中的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2的含量超过20.0质量%,不能充分地获得油附着抑制性能。
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2的羟基值(mgKOH/g)为7mgKOH/g以上且110mgKOH/g以下。如果羟基值不到7mgKOH/g,则不能充分地获得与基材5的密合性。另一方面,如果羟基值超过110mgKOH/g,不能充分地获得油附着抑制性能。所谓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2的羟基值,意指按照JIS K0070将使1g的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2乙酰化时与羟基所键合的醋酸进行中和所需的氢氧化钾(KOH)的mg数。
另外,对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2的重均分子量并无特别限定,优选为1000以上且2000000以下,更优选为5000以上且1000000以下,最优选为10000以上且500000以下。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2的重均分子量能够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法来测定。具体地,使用四氢呋喃(THF)溶液将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2调整以使得成为2.0g/L后,静置12小时。然后,将该THF溶液用0.45μm膜滤器过滤,作为分析装置,使用東ソー(株)制的“HLC-8120GPC”,在测定条件:柱/TSKgel GMH-H(S)×2、柱尺寸/7.8mmI.D.×300mm、洗脱液/THF、流量/0.5mL/分钟、检测器/RI、柱温度/40℃、注入量/100μL下对滤液进行GPC测定。
作为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2,并无特别限定,能够使用该技术领域中公知的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具体地,作为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2,可列举出旭硝子株式会社制的“ルミフロン(注册商标)-LF100”、“ルミフロン(注册商标)-LF400”、“ルミフロン(注册商标)-LF600”、“ルミフロン(注册商标)-LF200F”、“ルミフロン(注册商标)-LF710F”、“ルミフロン(注册商标)-LF916F”、“ルミフロン(注册商标)-LF200”、“ルミフロン(注册商标)-LF800”等。
就亲水性二氧化硅粒子3而言,只要具有10nm以上且300nm以下的平均粒径,则并无特别限定。其中,所谓亲水性二氧化硅粒子3的平均粒径,意指通过激光散射法测定所得到的平均粒径。如果亲水性二氧化硅粒子3的平均粒径超过300nm,则变得难以在涂膜4的表面形成微细的凹凸,变得容易在涂膜4的表面产生裂纹。另一方面,如果亲水性二氧化硅粒子12的平均粒径不到10nm,则亲水性二氧化硅粒子3之间变得容易凝集。
在涂膜4中,就亲水性二氧化硅粒子3而言,相对于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1和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2的合计,含有0.001质量%以上且3.0质量%以下,优选含有0.1质量%以上且2.5质量%以下。如果涂膜4中的亲水性二氧化硅粒子3的含量不到0.001质量%,不能充分地获得粉尘的附着抑制效果。另一方面,如果涂膜4中的亲水性二氧化硅粒子3的含量超过3.0质量%,不能充分地获得油附着抑制性能。
作为亲水性二氧化硅粒子3,并无特别限定,能够使用该技术领域中公知的亲水性二氧化硅粒子。具体地,作为亲水性二氧化硅粒子3,可列举出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的“オルガノシリカゾル(注册商标)-MA-ST-M”、“オルガノシリカゾル(注册商标)-MA-ST-L”、“オルガノシリカゾル(注册商标)-IPA-ST”、“オルガノシリカゾル(注册商标)-ST-L”、“オルガノシリカゾル(注册商标)-IPA-ST-L”、“オルガノシリカゾル(注册商标)-IPA-ST-ZL”、“オルガノシリカゾル(注册商标)-IPA-UP”、“オルガノシリカゾル(注册商标)-EG-ST”、“オルガノシリカゾル(注册商标)-NPC-ST-30”、“オルガノシリカゾル(注册商标)-PGM-ST”、“オルガノシリカゾル(注册商标)-DMAC-ST”、株式会社ADEKA制的“アデライトAT-30”、“アデライトAT-40”和“アデライトAT-50”、日挥触媒化成株式会社制的“カタロイドSI-550”及“カタロイドSI-50”等。
亲水性二氧化硅粒子3的一部分在涂膜4的表面露出。亲水性二氧化硅粒子3的露出部的面积为涂膜4的表面的总面积的1.5%以上且50%以下,优选为5%以上且45%以下。如果亲水性二氧化硅粒子3的露出部的面积比例不到1.5%,则在表面没有形成微细的凹凸结构,不能充分地获得粉尘的附着抑制效果。另一方面,如果亲水性二氧化硅粒子3的露出部的面积比例超过50%,则不能充分地获得油附着抑制性能。特别地,通过使亲水性二氧化硅粒子3的露出部的面积比例为5%以上且45%以下,长期地维持食用油的附着抑制效果和从食品包装容器产生的粉尘的附着抑制效果,因此适合作为换气扇的叶片处的涂膜4。
就亲水性二氧化硅粒子3在涂膜4的表面露出的理由而言,是由于:亲水性二氧化硅粒子3具有亲水性,因此与具有拒油性的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1及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2相容性低。
在此,对亲水性二氧化硅粒子3的露出部的面积比例的测定方法进行说明。亲水性二氧化硅粒子3的露出部的面积比例(%)为通过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制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10000倍对涂膜的表面拍摄5点、分别算出亲水性二氧化硅粒子所占的面积相对于拍摄的涂膜的表面的总面积的比例、将它们进行算术平均所得的值。
在亲水性二氧化硅粒子3的周围,优选有:具有与分散配置的亲水性二氧化硅粒子3同等大小的空隙部。通过形成空隙部,变得更容易获得凹凸的效果,能够实现高的粉尘附着抑制效果。就这样的空隙部而言,通过在亲水性二氧化硅粒子3的表面所存在的亲水基与在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1的表面所存在的拒油基在亲水性二氧化硅粒子3的附近排斥而形成。
其次,对于用于形成上述的涂膜4的涂布组合物进行说明。就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涂布组合物而言,特征在于,包含: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1、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2、和具有10nm以上且300nm以下的平均粒径的亲水性二氧化硅粒子3。
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涂布组合物中,就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2而言,相对于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1,含有0.01质量%以上且20.0质量%以下,优选含有0.5质量%以上且15.0质量%以下。如果涂布组合物中的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2的含量不到0.01质量%,则得不到与基材5的密合性的提高效果。另一方面,如果涂布组合物中的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2的含量超过20.0质量%,则不能充分地获得油附着抑制性能。
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涂布组合物中,就亲水性二氧化硅粒子3而言,相对于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1和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2的合计,含有0.001质量%以上且3.0质量%以下,优选含有0.1质量%以上且2.5质量%以下。如果涂布组合物中的亲水性二氧化硅粒子3的含量不到0.001质量%,则不能充分地获得粉尘的附着抑制效果。另一方面,如果涂布组合物中的亲水性二氧化硅粒子3的含量超过3.0质量%,则不能充分地获得油附着抑制性能。
就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涂布组合物而言,能够在将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用醇溶解而得到第1剂后,在第1剂中进一步添加亲水性二氧化硅粒子、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和氟系溶剂而由此制造。这样制造的涂布组合物没有凝集等,稳定性优异。
作为将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2溶解的醇,并无特别限定,可列举出乙醇、正丙醇、2-丙醇、异丁醇、正丁醇、异戊醇、正戊醇、己醇、2-乙基丁醇、甲基戊醇、环己醇、2-乙基己醇、辛醇、苄醇等。这些醇可单独地使用,或者可使用2种以上。
作为将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1溶解的氟系溶剂,并无特别限定,可列举出氢氟醚、氢氟烃、氢氯氟烃等。这些氟系溶剂可单独地使用,或者使用2种以上。
作为亲水性二氧化硅粒子3分散的溶剂,优选为与水相容的溶剂。具体地,作为溶剂,可列举出乙醇、正丙醇、2-丙醇、异丁醇、正丁醇、异戊醇、正戊醇、己醇、2-乙基丁醇、甲基戊醇、环己醇、2-乙基己醇、辛醇、苄醇、丙二醇单甲基醚、乙二醇单甲基醚、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乳酸乙酯、二甘醇二甲基醚、二丙二醇二甲基醚、二丙二醇二甲基醚、二甘醇乙基甲基醚、二甘醇异丙基甲基醚、二丙二醇单甲基醚、二甘醇二乙基醚、二甘醇单甲基醚、二甘醇丁基甲基醚、三丙二醇二甲基醚、三甘醇二甲基醚、二甘醇单丁基醚、乙二醇单苯基醚、三甘醇单甲基醚、二甘醇二丁基醚、三甘醇丁基甲基醚、聚乙二醇二甲基醚、四甘醇二甲基醚、聚乙二醇单甲基醚、N-甲基-2-吡咯烷酮等。这些溶剂可单独地使用,或者使用2种以上。
作为使用本实施方式的涂布组合物来形成涂膜4的方法,可将上述的涂布组合物涂布于基材5后干燥。涂膜4的膜厚优选为0.02μm以上且1.0μm以下。如果涂膜的膜厚不到0.02μm,则有时不能充分地获得与基材5的密合性。另一方面,如果涂膜4的膜厚超过1.0μm,则变得容易在涂膜4中产生裂纹等缺陷,有时得不到所期望的油附着抑制性能,而且也有时以缺陷为起点,涂膜4剥离。
作为形成涂膜4的基材5,并无特别限定,可列举出构成要求拒油性能的各种物品的部件。作为这样的部件的例子,可列举出空调机的热交换器、换气扇叶片等。另外,作为基材5的材质,例如可列举出聚丙烯、聚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玻璃纤维增强苯乙烯-丙烯腈(ASG)等塑料、不锈钢、铝等金属、玻璃等。
作为涂布组合物的涂布方法,并无特别限定,能够使用该技术领域中公知的方法。具体地,作为涂布方法,可列举出毛刷涂布、喷涂、浸渍等。特别地,为了形成无不均的涂膜4,优选通过在涂布组合物中将基材5浸渍而涂布后使用气流将多余的涂布组合物除去。另外,可替代气流而通过使基材5旋转来将多余的涂布组合物除去。通过使用这样的方法,也能够抑制涂布不均。
作为干燥方法,并无特别限定,可在室温下使其干燥,也可加热使其干燥。在室温下使其干燥的情况下,通过在气流下使其干燥,能够缩短干燥时间。另外,在加热使其干燥的情况下,可喷射热风,也可用加热炉加热。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2中,对于应用有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涂膜的物品进行说明。
图3为本发明的本实施方式2涉及的离心送风机的示意截面图。图3中,离心送风机16具备:多翼叶轮13、将多翼叶轮13旋转驱动的电动机、和风扇外壳14。风扇外壳14具有:通过多翼叶轮13的旋转而将空气流吸入的吸入口21、和将空气流吹出的吹出口22。吸入口21为圆形的开口。吸入口21的开口中心位于与旋转轴同轴上的位置。多翼叶轮13与风扇外壳14的内侧面15之间的空间成为从多翼叶轮13吹出的空气流进行流动的漩涡状的送风路。吹出口22为成为漩涡状的送风路的出口的开口。
多翼叶轮13具备:多个翼部11、和设置有轮毂10的主板12。多个翼部11在主板12中以轮毂10为中心环状地排列。主板12为以轮毂10为中心的圆形的板材,以相对于周边部使中心部向吸入口21侧凸出的方式来形成。轮毂10与电动机的轴20连接。在多翼叶轮13、电动机、吸入口21、吹出口22和风扇外壳14中的至少一个的表面,具有将实施方式1中所说明的涂布组合物涂布及干燥而得到的涂膜4。予以说明,涂膜4的形成方法与实施方式1中所说明的形成方法相同。
就实施方式1中所说明的涂膜4而言,能够抑制油及粉尘的附着,与基材的密合性优异,因此最适于在构成离心送风机16的电动机、吸入口21、吹出口22和风扇外壳14中使用。因此,通过在多翼叶轮13、电动机、吸入口21、吹出口22和风扇外壳14中的至少一个的表面形成涂膜4,能够防止离心送风机16的性能降低,且有效地防止油及粉尘附着于离心送风机16。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及比较例对本发明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受这些实施例限制。
<实施例1>
使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旭硝子株式会社制ルミフロンLF710F、羟基值46mgKOH/g)溶解于1-丙醇后,进一步添加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AGCセイミケミカル株式会社制エスエフコートSFE-DP02)、亲水二氧化硅粒子(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オルガノシリカゾルIPA-ZL、平均粒径80nm)及氟系溶剂(旭硝子株式会社制アサヒクリンAC-6000),得到涂布组合物。在该涂布组合物中,就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的含量而言,相对于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为18.0质量%,就亲水性二氧化硅粒子的含量而言,相对于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和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的合计,为1.5质量%。
<实施例2>
使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旭硝子株式会社制ルミフロンLF710F、羟基值46mgKOH/g)溶解于1-丙醇后,进一步添加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AGCセイミケミカル株式会社制エスエフコートSFE-DP02)、亲水二氧化硅粒子(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オルガノシリカゾルIPA-ZL、平均粒径80nm)及氟系溶剂(旭硝子株式会社制アサヒクリンAC-6000),得到涂布组合物。在该涂布组合物中,就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的含量而言,相对于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为19.0质量%,就亲水性二氧化硅粒子的含量而言,相对于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和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的合计,为0.0018质量%。
<实施例3>
使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旭硝子株式会社制ルミフロンLF810、羟基值9mgKOH/g)溶解于1-丙醇后,进一步添加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AGCセイミケミカル株式会社制エスエフコートSFE-DP02)、亲水二氧化硅粒子(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オルガノシリカゾルIPA-ZL、平均粒径80nm)及氟系溶剂(旭硝子株式会社制アサヒクリンAC-6000),得到涂布组合物。在该涂布组合物中,就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的含量而言,相对于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为18.0质量%,就亲水性二氧化硅粒子的含量而言,相对于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和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的合计,为1.5质量%。
<实施例4>
使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旭硝子株式会社制ルミフロンLF916N、羟基值100mgKOH/g)溶解于1-丙醇后,进一步添加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AGCセイミケミカル株式会社制エスエフコートSFE-DP02)、亲水二氧化硅粒子(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オルガノシリカゾルIPA-ZL、平均粒径80nm)及氟系溶剂(旭硝子株式会社制アサヒクリンAC-6000),得到涂布组合物。在该涂布组合物中,就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的含量而言,相对于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为18.0质量%,就亲水性二氧化硅粒子的含量而言,相对于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和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的合计,为1.5质量%。
<实施例5>
使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旭硝子株式会社制ルミフロンLF710F、羟基值46mgKOH/g)溶解于1-丙醇后,进一步添加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AGCセイミケミカル株式会社制エスエフコートSFE-DP02)、亲水二氧化硅粒子(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オルガノシリカゾルIPA-ZL、平均粒径80nm)及氟系溶剂(旭硝子株式会社制アサヒクリンAC-6000),得到涂布组合物。在该涂布组合物中,就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的含量而言,相对于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为0.013质量%,就亲水性二氧化硅粒子的含量而言,相对于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和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的合计,为1.5质量%。
<实施例6>
使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旭硝子株式会社制ルミフロンLF710F、羟基值46mgKOH/g)溶解于1-丙醇后,进一步添加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AGCセイミケミカル株式会社制エスエフコートSFE-DP02)、亲水二氧化硅粒子(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オルガノシリカゾルIPA-ZL、平均粒径80nm)及氟系溶剂(旭硝子株式会社制アサヒクリンAC-6000),得到涂布组合物。在该涂布组合物中,就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的含量而言,相对于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为19.0质量%,就亲水性二氧化硅粒子的含量而言,相对于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和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的合计,为1.5质量%。
<实施例7>
使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旭硝子株式会社制ルミフロンLF710F、羟基值46mgKOH/g)溶解于1-丙醇后,进一步添加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AGCセイミケミカル株式会社制エスエフコートSFE-DP02)、亲水二氧化硅粒子(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オルガノシリカゾルIPA-ZL、平均粒径80nm)及氟系溶剂(旭硝子株式会社制アサヒクリンAC-6000),得到涂布组合物。在该涂布组合物中,就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的含量而言,相对于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为18.0质量%,就亲水性二氧化硅粒子的含量而言,相对于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和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的合计,为0.0012质量%。
<实施例8>
使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旭硝子株式会社制ルミフロンLF710F、羟基值46mgKOH/g)溶解于1-丙醇后,进一步添加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AGCセイミケミカル株式会社制エスエフコートSFE-DP02)、亲水二氧化硅粒子(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オルガノシリカゾルIPA-ZL、平均粒径80nm)及氟系溶剂(旭硝子株式会社制アサヒクリンAC-6000),得到涂布组合物。在该涂布组合物中,就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的含量而言,相对于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为18.0质量%,就亲水性二氧化硅粒子的含量而言,相对于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和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的合计,为2.9质量%。
<实施例9>
使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旭硝子株式会社制ルミフロンLF710F、羟基值46mgKOH/g)溶解于1-丙醇后,进一步添加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AGCセイミケミカル株式会社制エスエフコートSFE-DP02)、亲水二氧化硅粒子(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オルガノシリカゾルIPA-ST、平均粒径12nm)及氟系溶剂(旭硝子株式会社制アサヒクリンAC-6000),得到涂布组合物。在该涂布组合物中,就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的含量而言,相对于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为18.0质量%,就亲水性二氧化硅粒子的含量而言,相对于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和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的合计,为1.5质量%。
<实施例10>
使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旭硝子株式会社制ルミフロンLF710F、羟基值46mgKOH/g)溶解于1-丙醇后,进一步添加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AGCセイミケミカル株式会社制エスエフコートSFE-DP02)、亲水二氧化硅粒子(使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オルガノシリカゾルIPA-ST键合的粒子、平均粒径295nm)及氟系溶剂(旭硝子株式会社制アサヒクリンAC-6000),得到涂布组合物。在该涂布组合物中,就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的含量而言,相对于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为18.0质量%,就亲水性二氧化硅粒子的含量而言,相对于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和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的合计,为1.5质量%。
<比较例1>
使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旭硝子株式会社制ルミフロンLF916N、羟基值100mgKOH/g)溶解于1-丙醇后,进一步添加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AGCセイミケミカル株式会社制エスエフコートSFE-DP02)、亲水二氧化硅粒子(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オルガノシリカゾルIPA-ZL、平均粒径80nm)及氟系溶剂(旭硝子株式会社制アサヒクリンAC-6000),得到涂布组合物。在该涂布组合物中,就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的含量而言,相对于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为6.0质量%,就亲水性二氧化硅粒子的含量而言,相对于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和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的合计,为3.1质量%。
<比较例2>
使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旭硝子株式会社制ルミフロンLF710F、羟基值46mgKOH/g)溶解于1-丙醇后,进一步添加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AGCセイミケミカル株式会社制エスエフコートSFE-DP02)、亲水二氧化硅粒子(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オルガノシリカゾルIPA-ZL、平均粒径80nm)及氟系溶剂(旭硝子株式会社制アサヒクリンAC-6000),得到涂布组合物。在该涂布组合物中,就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的含量而言,相对于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为0.009质量%,就亲水性二氧化硅粒子的含量而言,相对于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和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的合计,为1.5质量%。
<比较例3>
使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旭硝子株式会社制ルミフロンLF710F、羟基值46mgKOH/g)溶解于1-丙醇后,进一步添加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AGCセイミケミカル株式会社制エスエフコートSFE-DP02)、亲水二氧化硅粒子(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オルガノシリカゾルIPA-ZL、平均粒径80nm)及氟系溶剂(旭硝子株式会社制アサヒクリンAC-6000),得到涂布组合物。在该涂布组合物中,就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的含量而言,相对于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为20.3质量%,就亲水性二氧化硅粒子的含量而言,相对于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和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的合计,为1.5质量%。
<比较例4>
使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旭硝子株式会社制ルミフロン、羟基值6mgKOH/g)溶解于1-丙醇后,进一步添加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AGCセイミケミカル株式会社制エスエフコートSFE-DP02)、亲水二氧化硅粒子(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オルガノシリカゾルIPA-ZL、平均粒径80nm)及氟系溶剂(旭硝子株式会社制アサヒクリンAC-6000),得到涂布组合物。在该涂布组合物中,就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的含量而言,相对于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为18.0质量%,就亲水性二氧化硅粒子的含量而言,相对于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和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的合计,为1.5质量%。
<比较例5>
使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旭硝子株式会社制ルミフロンLF9010、羟基值114mgKOH/g)溶解于1-丙醇后,进一步添加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AGCセイミケミカル株式会社制エスエフコートSFE-DP02)、亲水二氧化硅粒子(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オルガノシリカゾルIPA-ZL、平均粒径80nm)及氟系溶剂(旭硝子株式会社制アサヒクリンAC-6000),得到涂布组合物。在该涂布组合物中,就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的含量而言,相对于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为18.0质量%,就亲水性二氧化硅粒子的含量而言,相对于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和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的合计,为1.5质量%。
<比较例6>
使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旭硝子株式会社制ルミフロンLF710F、羟基值46mgKOH/g)溶解于1-丙醇后,进一步添加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AGCセイミケミカル株式会社制エスエフコートSFE-DP02)、亲水二氧化硅粒子(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オルガノシリカゾルIPA-ZL、平均粒径80nm)及氟系溶剂(旭硝子株式会社制アサヒクリンAC-6000),得到涂布组合物。在该涂布组合物中,就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的含量而言,相对于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为18.0质量%,就亲水性二氧化硅粒子的含量而言,相对于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和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的合计,为0.0008质量%。
<比较例7>
使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旭硝子株式会社制ルミフロンLF710F、羟基值46mgKOH/g)溶解于1-丙醇后,进一步添加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AGCセイミケミカル株式会社制エスエフコートSFE-DP02)、亲水二氧化硅粒子(使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オルガノシリカゾルIPA-ZL键合的粒子、平均粒径316nm)及氟系溶剂(旭硝子株式会社制アサヒクリンAC-6000),得到涂布组合物。在该涂布组合物中,就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的含量而言,相对于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为18.0质量%,就亲水性二氧化硅粒子的含量而言,相对于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和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的合计,为1.5质量%。
<比较例8>
使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旭硝子株式会社制ルミフロンLF710F、羟基值46mgKOH/g)溶解于1-丙醇后,进一步添加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AGCセイミケミカル株式会社制エスエフコートSFE-DP02)、亲水二氧化硅粒子(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オルガノシリカゾルIPA-ST、平均粒径8nm)及氟系溶剂(旭硝子株式会社制アサヒクリンAC-6000),得到涂布组合物。在该涂布组合物中,就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的含量而言,相对于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为18.0质量%,就亲水性二氧化硅粒子的含量而言,相对于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和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的合计,为1.5质量%。
<比较例9>
使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旭硝子株式会社制ルミフロンLF710F、羟基值46mgKOH/g)溶解于1-丙醇后,进一步添加亲水二氧化硅粒子(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オルガノシリカゾルIPA-ST、平均粒径80nm)及氟系溶剂(旭硝子株式会社制アサヒクリンAC-6000),得到涂布组合物。在该涂布组合物中,亲水性二氧化硅粒子的含量相对于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为1.5质量%。
<比较例10>
将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AGCセイミケミカル株式会社制エスエフコートSFE-DP02)和亲水二氧化硅粒子(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オルガノシリカゾルIPA-ZL、平均粒径80nm)混合后,进一步添加氟系溶剂(旭硝子株式会社制アサヒクリンAC-6000),得到涂布组合物。在该涂布组合物中,亲水性二氧化硅粒子的含量相对于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为1.5质量%。
<比较例11>
使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旭硝子株式会社制ルミフロンLF710F、羟基值46mgKOH/g)溶解于1-丙醇后,进一步添加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AGCセイミケミカル株式会社制エスエフコートSFE-DP02)及氟系溶剂(旭硝子株式会社制アサヒクリンAC-6000),得到涂布组合物。在该涂布组合物中,就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的含量而言,相对于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为18.0质量%。
<比较例12>
使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旭硝子株式会社制ルミフロンLF710F、羟基值46mgKOH/g)溶解于1-丙醇后,进一步添加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AGCセイミケミカル株式会社制エスエフコートSFE-DP02)、亲水二氧化硅粒子(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オルガノシリカゾルIPA-ZL、平均粒径80nm)及氟系溶剂(旭硝子株式会社制アサヒクリンAC-6000),得到涂布组合物。在该涂布组合物中,就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的含量而言,相对于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为18.0质量%,就亲水性二氧化硅粒子的含量而言,相对于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和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的合计,为4.9质量%。
<比较例13>
使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旭硝子株式会社制ルミフロンLF710F、羟基值46mgKOH/g)溶解于1-丙醇后,进一步添加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AGCセイミケミカル株式会社制エスエフコートSFE-DP02)、亲水二氧化硅粒子(使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オルガノシリカゾルIPA-ZL键合的粒子、平均粒径80nm)及氟系溶剂(旭硝子株式会社制アサヒクリンAC-6000),得到涂布组合物。在该涂布组合物中,就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的含量而言,相对于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为18.0质量%,就亲水性二氧化硅粒子的含量而言,相对于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和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的合计,为0.0005质量%。
将实施例1~10及比较例1~13中得到的涂布组合物的详细情况示于表1。通过在实施例1~10及比较例1~13中得到的涂布组合物中分别浸渍100mm×30mm×1mm的塑料基材(ABS树脂)而涂布后,通过使用气流将多余的涂布组合物除去而形成涂膜。
[表1]
Figure BDA0002718968050000181
Figure BDA0002718968050000191
对于涂膜,按照以下的方法评价滚落角、粉尘附着抑制性能及密合性。
<滚落角>
就滚落角而言,对于在室温(25℃)下放置1小时的涂膜,使用接触角计(协和界面科学株式会社制CX-150型),从内径0.1mm的涂布有PTFE(聚四氟乙烯)的针的顶端将7μL的油滴(日清オイリオ公司制色拉油)滴到涂膜的表面。然后,通过倾斜装置,测定滑落开始时的倾斜角度,按照下述的标准来评价。滚落角越小,判断为油的附着抑制效果越高。将结果示于表2中。
1:滚落角不到10°。
2:滚落角为10°以上且不到30°。
3:滚落角为30°以上且不到60°。
4:滚落角为60°以上且不到90°。
5:滚落角为90°以上。
<粉尘附着抑制性能>
就粉尘附着抑制性能而言,评价作为亲水性污损物质的砂尘的固着性。在温度25℃/湿度50%条件下,用空气将以1~3μm作为中心粒径的JIS关东ローム粉尘喷射于涂膜后,通过修补胶带(メンディングテープ)(住友3M公司制)而取得,利用分光光度计(岛津制作所公司制;UV-3100PC)测定吸光度(波长550nm),按照下述的标准评价。将结果示于表2中。
1:吸光度不到0.1。
2:吸光度为0.1以上且不到0.2。
3:吸光度为0.2以上且不到0.3。
4:吸光度为0.3以上且不到0.4。
5:吸光度为0.4以上。
<密合性>
就密合性而言,通过使用磨损试验机钟表式计数器(安田机械公司制),以载荷90gf/cm2在涂膜的表面往复20次而进行。就磨损试验后的涂膜的剥离状态而言,通过使用电子显微镜,对涂膜的残留状态进行图像处理,计算残留面积而评价。予以说明,就磨损试验后的剥离状态而言,按照下述的标准评价。将结果示于表2中。
1:没有涂膜的剥离。
2:涂膜的残留面积为1%以上且不到20%。
3:涂膜的残留面积为20%以上且不到60%。
4:涂膜的残留面积为60%以上且不到90%。
5:涂膜的残留面积为90%以上。
[表2]
Figure BDA0002718968050000201
Figure BDA0002718968050000211
如表2中所示,得知:就由实施例1~10的涂布组合物所形成的涂膜而言,油的附着抑制性能及粉尘附着抑制性能高,另外,与基材具有高的密合性。
其中,就由实施例1的涂布组合物所形成的涂膜而言,油的附着抑制性能及粉尘附着抑制性能高,与基材的密合性最良好。认为这是由于:通过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和亲水性二氧化硅粒子而形成有微细的凹凸。
图4为表示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的羟基值的临界的意义的坐标图。如果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的羟基值不到7mgKOH/g,则涂膜对于基材的密合性变差(比较例4)。另一方面,如果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的羟基值超过110mgKOH/g,则滚落角变大,油附着抑制性能变差(比较例5)。
图5为表示相对于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的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的量的临界的意义的坐标图。如果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的量不到0.01质量%,则不能充分地获得涂膜对于基材的密合性(比较例2)。另一方面,如果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的量超过20.0质量%,则粉尘附着抑制性能变差(比较例3)。
图6为表示相对于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和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的合计的亲水性二氧化硅粒子的量的临界的意义的坐标图。如果亲水性二氧化硅粒子的量不到0.001质量%,则不能充分地获得涂膜对于基材的密合性(比较例6)。另一方面,如果亲水性二氧化硅粒子的量超过3.0质量%,则滚落角变大,油附着抑制性能变差(比较例1)。
图7为表示亲水性二氧化硅粒子的平均粒径的临界的意义的坐标图。如果亲水性二氧化硅粒子的平均粒径不到10nm,则粉尘附着抑制性能变差(比较例8)。另一方面,如果亲水性二氧化硅粒子的平均粒径超过300nm,则滚落角变大,油附着抑制性能变差,且粉尘附着抑制性能也变差(比较例7)。
图8为表示亲水性二氧化硅粒子的露出部的面积比例的临界的意义的坐标图。如果亲水性二氧化硅粒子的露出部的面积比例超过50%,则滚落角变大,油附着抑制性能变差(比较例12)。另一方面,如果亲水性二氧化硅粒子的露出部的面积比例不到1.5%,则粉尘附着抑制性能变差(比较例6、11及13)。
另外,就不含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的比较例9的涂膜而言,形成油附着抑制性能显著变差的结果。另外,就不含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的比较例10的涂膜而言,形成密合性变差的结果。不含亲水性二氧化硅粒子的比较例11的涂膜形成粉尘附着抑制性能变差的结果。
由以上的结果可知,根据本发明的涂膜能够同时实现优异的油附着抑制性能、粉尘附着抑制性能和密合性。另外,就根据本发明的涂膜而言,即使反复使用,也不会使油、尘埃等附着·蓄积,能够持续抑制油烟及油滴的附着。
附图标记的说明
1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2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3亲水性二氧化硅粒子、4涂膜、5基材、10轮毂、11翼部、12主板、13多翼叶轮、14风扇外壳、15内侧面、16离心送风机、20轴、21吸入口、22吹出口。

Claims (4)

1.一种涂膜,其为以下的涂膜:在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中分散配置有:具有7mgKOH/g以上且110mgKOH/g以下的羟基值的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和具有10nm以上且300nm以下的平均粒径的亲水性二氧化硅粒子,其特征在于,
相对于所述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含有0.01质量%以上且20.0质量%以下的所述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相对于所述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和所述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的合计,含有0.001质量%以上且3.0质量%以下的所述亲水性二氧化硅粒子,所述亲水性二氧化硅粒子的一部分在所述涂膜的表面露出,且所述亲水性二氧化硅粒子的露出部的面积为所述涂膜的表面的总面积的1.5%以上且50%以下。
2.一种物品,其特征在于,在基材的表面形成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膜。
3.一种涂布组合物,该涂布组合物为包含以下成分的涂布组合物: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具有7mgKOH/g以上且110mgKOH/g以下的羟基值的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和具有10nm以上且300nm以下的平均粒径的亲水性二氧化硅粒子,其特征在于,
相对于所述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含有0.01质量%以上且20.0质量%以下的所述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且相对于所述含有全氟烷基的氟树脂和所述氟乙烯乙烯醚交替共聚物的合计,含有0.001质量%以上且3.0质量%以下的所述亲水性二氧化硅粒子。
4.一种离心送风机,其为具备以下部件的离心送风机:
多翼叶轮;
将所述多翼叶轮旋转驱动的电动机;和
风扇外壳,其容纳所述多翼叶轮、具有通过所述多翼叶轮的旋转而将空气流吸入的吸入口和将空气流吹出的吹出口,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多翼叶轮、所述电动机、所述吸入口、所述吹出口及所述风扇外壳的至少一个的表面,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膜。
CN201880092276.3A 2018-04-18 2018-04-18 涂膜、物品、涂布组合物及离心送风机 Active CN1120414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8/015971 WO2019202679A1 (ja) 2018-04-18 2018-04-18 コーティング膜、物品、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及び遠心送風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41400A true CN112041400A (zh) 2020-12-04
CN112041400B CN112041400B (zh) 2021-12-31

Family

ID=650371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92276.3A Active CN112041400B (zh) 2018-04-18 2018-04-18 涂膜、物品、涂布组合物及离心送风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456569B1 (zh)
CN (1) CN112041400B (zh)
WO (1) WO201920267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98955B1 (ja) * 2019-03-25 2020-05-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コーティング膜及びその形成方法、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のコーティング膜を有する遠心送風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JP6866465B1 (ja) * 2019-12-25 2021-04-28 日立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空調株式会社 コーティング液、コート膜、コート膜を有する基材、及びコート膜を有する空気調和機
JP2022063187A (ja) * 2020-10-09 2022-04-21 N-Emラボラトリーズ株式会社 除菌送風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55237A (zh) * 2007-03-02 2008-09-03 日立电线株式会社 高拒水性、高滑动性涂覆部件及其制品和制造方法
CN101583676A (zh) * 2007-01-18 2009-11-1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涂料组合物、涂覆方法、热交换器及空调器
CN101726046A (zh) * 2008-10-17 2010-06-0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器及涂层组合物
JP2011027039A (ja) * 2009-07-27 2011-02-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送風装置及び空気調和機及び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
CN104073084A (zh) * 2014-07-10 2014-10-01 福州大学 一种具有自清洁性的pvdf涂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7614637A (zh) * 2015-05-14 2018-01-1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涂覆组合物、涂覆组合物的制造方法、涂覆膜、换气扇及空气调节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281612A (ja) * 1990-03-30 1991-12-12 Mitsui Petrochem Ind Ltd 含フッ素共重合体およびその用途
JPH10305516A (ja) * 1997-05-06 1998-11-17 Daikin Ind Ltd 摺動性複合材
JP3781900B2 (ja) * 1998-07-15 2006-05-31 エヌ・ティ・ティ・アドバンステクノロジ株式会社 撥水性塗膜
JP2001164064A (ja) * 1999-12-10 2001-06-19 Daikin Ind Ltd 含フッ素溶融樹脂分散組成物および被覆物品
JPWO2010010600A1 (ja) * 2008-07-24 2012-01-05 株式会社ピアレックス・テクノロジーズ 光触媒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
JP5617489B2 (ja) * 2010-09-28 2014-11-05 旭硝子株式会社 塗料用組成物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塗装物品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83676A (zh) * 2007-01-18 2009-11-1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涂料组合物、涂覆方法、热交换器及空调器
CN101255237A (zh) * 2007-03-02 2008-09-03 日立电线株式会社 高拒水性、高滑动性涂覆部件及其制品和制造方法
CN101726046A (zh) * 2008-10-17 2010-06-0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器及涂层组合物
JP2011027039A (ja) * 2009-07-27 2011-02-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送風装置及び空気調和機及び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
CN104073084A (zh) * 2014-07-10 2014-10-01 福州大学 一种具有自清洁性的pvdf涂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7614637A (zh) * 2015-05-14 2018-01-1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涂覆组合物、涂覆组合物的制造方法、涂覆膜、换气扇及空气调节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202679A1 (ja) 2019-10-24
CN112041400B (zh) 2021-12-31
JPWO2019202679A1 (ja) 2020-04-30
JP6456569B1 (ja) 2019-0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41400B (zh) 涂膜、物品、涂布组合物及离心送风机
CN107614637B (zh) 涂覆组合物、涂覆组合物的制造方法、涂覆膜、换气扇及空气调节机
CN1051790C (zh) 一种涂覆的基材
JP4698721B2 (ja) 空気調和機及び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
CN104245802A (zh) 复合颗粒、粉体涂料、涂膜、层积体和复合颗粒的制造方法
JP6149739B2 (ja) プライマー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積層体
TW201936760A (zh) 積層體及其製造方法、以及成形體及其製造方法
JP6381483B2 (ja) 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防汚性部材、空気調和機及び換気扇
JP4867138B2 (ja) 溶剤型塗料組成物
JP6698955B1 (ja) コーティング膜及びその形成方法、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のコーティング膜を有する遠心送風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JP2003047911A (ja) フッ素樹脂被覆物製造方法及びフッ素樹脂被覆物
JP5002901B2 (ja) 浸漬塗布方法、及び定着ベルトの製造方法
JPWO2018154630A1 (ja) 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コーティング膜及びそれを有する空気調和機
JP6866465B1 (ja) コーティング液、コート膜、コート膜を有する基材、及びコート膜を有する空気調和機
TWI779734B (zh) 具疏油/疏水之扇葉
TWI819112B (zh) 塗裝金屬板及其製造方法
CN114555728B (zh) 粘附性无定形全氟聚合物组合物
JP2001089708A (ja) 有機基材へ光触媒性薄膜を固着させるためのプライマ−組成物、及び光触媒性部材
JP5619408B2 (ja) 送風機のコーティング方法
JP2012116037A (ja) 防汚性部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151348B2 (ja) 金属板用塗料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塗装金属板の製造方法
JP2010025392A (ja) レンジフー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