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28097A - 一种制备纳米氧化铝-二氧化硅复合粉体的方法及其制品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制备纳米氧化铝-二氧化硅复合粉体的方法及其制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28097A
CN112028097A CN202010836795.5A CN202010836795A CN112028097A CN 112028097 A CN112028097 A CN 112028097A CN 202010836795 A CN202010836795 A CN 202010836795A CN 112028097 A CN112028097 A CN 1120280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composite powder
silicon tetrachloride
aluminum trichloride
prep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3679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28097B (zh
Inventor
石进
颜卫卫
刘国栋
施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Jiangshan Agrochemical And Chemic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tong Jiangshan Agrochemical And Chemic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tong Jiangshan Agrochemical And Chemic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tong Jiangshan Agrochemical And Chemic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3679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28097B/zh
Publication of CN1120280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280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280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280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FCOMPOUNDS OF THE METALS BERYLLIUM, MAGNESIUM, ALUMINIUM, CALCIUM, STRONTIUM, BARIUM, RADIUM, THORIUM, OR OF THE RARE-EARTH METALS
    • C01F7/00Compounds of aluminium
    • C01F7/02Aluminium oxide; Aluminium hydroxide; Aluminates
    • C01F7/30Preparation of aluminium oxide or hydroxide by thermal decomposition or by hydrolysis or oxidation of aluminium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33/00Silicon; Compounds thereof
    • C01B33/113Silicon oxides; Hydrates thereof
    • C01B33/12Silica; Hydrates thereof, e.g. lepidoic silicic acid
    • C01B33/18Preparation of finely divided silica neither in sol nor in gel form; After-treatment thereof
    • C01B33/181Preparation of finely divided silica neither in sol nor in gel form; After-treatment thereof by a dry process
    • C01B33/183Preparation of finely divided silica neither in sol nor in gel form; After-treatment thereof by a dry process by oxidation or hydrolysis in the vapour phase of silicon compounds such as halides, trichlorosilane, monosila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logy (AREA)
  • Silicon Compounds (AREA)
  • Compounds Of Alkaline-Earth Elements, Aluminum Or Rare-Earth Met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纳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备纳米氧化铝‑二氧化硅复合粉体的方法及其制品。一种制备纳米氧化铝‑二氧化硅复合粉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三氯化铝原料气和四氯化硅原料气同时与水蒸气混合气接触、反应,然后经气固分离,即得。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纳米氧化铝‑二氧化硅复合粉体的方法,利用气相法同时生成纳米氧化铝和纳米氧化硅粉体,使其在生产过程中即达到纳米粉体间分散的目的;同时,由于生产过程均在密闭环境中进行,解决了机械搅拌导致粉体损失及现场粉尘较大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制备纳米氧化铝-二氧化硅复合粉体的方法及其制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纳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备纳米氧化铝-二氧化硅复合粉体的方法及其制品。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节能减排力度的逐步加大,石化、冶金、陶瓷窑炉等行业正在寻求具有高效绝热效果的耐火保温材料。目前,市面上用于纳米微孔绝热板的原料大部分为纳米硅质绝热材料,但是纳米SiO2高温稳定性差,长期使用温度不应高于800℃,在更高的温度环境下,会出现纳米孔洞坍塌及破坏性的收缩,导致纳米板材之间出现较大缝隙。另外,少部分纳米微孔绝热板中会添加纳米氧化铝材料,用于阻隔在SiO2分子之间,提高绝热板耐温性能。
然而,现有纳米氧化铝及氧化硅混合方式为机械搅拌混合,达不到氧化硅与氧化铝分子间分散的目的。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纳米氧化铝-二氧化硅复合粉体的方法,氧化铝和氧化硅之间具有较好的分散性,且生产过程均在密闭环境中进行,解决了机械搅拌导致粉体损失及现场粉尘较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备纳米氧化铝-二氧化硅复合粉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分别将三氯化铝原料气和四氯化硅原料气同时与水蒸气混合气接触、反应,然后经气固分离,即得。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三氯化铝原料气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铝锭熔融,然后通入氯气,生成三氯化铝蒸汽;
(2)将预热的惰性气体Ⅰ与三氯化铝蒸汽混合,即得。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氯气为干燥氯气。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预热的惰性气体Ⅰ的温度不低于600℃。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四氯化硅原料气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四氯化硅加热形成四氯化硅蒸汽;
(2)将预热的惰性气体Ⅱ与四氯化硅蒸汽混合,即得。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预热的惰性气体Ⅱ的温度不低于200℃。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水蒸气混合气为水蒸气与氧化性气体的混合物。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纳米氧化铝-二氧化硅复合粉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分别将三氯化铝原料气和四氯化硅原料气同时经喷嘴喷出,与水蒸气混合气接触、反应,然后经气固分离,即得。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喷嘴喷出的速度不低于100m/s。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纳米氧化铝-二氧化硅复合粉体,根据上述制备纳米氧化铝-二氧化硅复合粉体的方法制备得到。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纳米氧化铝-二氧化硅复合粉体的方法,分别将三氯化铝原料气和四氯化硅原料气同时与水蒸气混合气接触、反应,然后经气固分离,利用气体混合程度更高,提高混合的均匀性,在生产过程中即可达到纳米粉体间充分分散均匀的目的;同时,由于生产过程均在密闭环境中进行,且通过气体混合、反应得到复合粉体,解决了机械搅拌导致粉体混合分散性和均匀性差、粉体损失、现场粉尘较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纳米氧化铝-二氧化硅复合粉体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选以下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法的详述以及包括的实施例可更容易地理解本发明的内容。除非另有限定,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以及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当存在矛盾时,以本说明书中的定义为准。
如本文所用术语“由…制备”与“包含”同义。本文中所用的术语“包含”、“包括”、“具有”、“含有”或其任何其它变形,意在覆盖非排它性的包括。例如,包含所列要素的组合物、步骤、方法、制品或装置不必仅限于那些要素,而是可以包括未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此种组合物、步骤、方法、制品或装置所固有的要素。
连接词“由…组成”排除任何未指出的要素、步骤或组分。如果用于权利要求中,此短语将使权利要求为封闭式,使其不包含除那些描述的材料以外的材料,但与其相关的常规杂质除外。当短语“由…组成”出现在权利要求主体的子句中而不是紧接在主题之后时,其仅限定在该子句中描述的要素;其它要素并不被排除在作为整体的所述权利要求之外。
当量、浓度、或者其它值或参数以范围、优选范围、或一系列上限优选值和下限优选值限定的范围表示时,这应当被理解为具体公开了由任何范围上限或优选值与任何范围下限或优选值的任一配对所形成的所有范围,而不论该范围是否单独公开了。例如,当公开了范围“1至5”时,所描述的范围应被解释为包括范围“1至4”、“1至3”、“1至2”、“1至2和4至5”、“1至3和5”等。当数值范围在本文中被描述时,除非另外说明,否则该范围意图包括其端值和在该范围内的所有整数和分数。
单数形式包括复数讨论对象,除非上下文中另外清楚地指明。“任选的”或者“任意一种”是指其后描述的事项或事件可以发生或不发生,而且该描述包括事件发生的情形和事件不发生的情形。
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近似用语用来修饰数量,表示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具体数量,还包括与该数量接近的可接受的而不会导致相关基本功能的改变的修正的部分。相应的,用“大约”、“约”等修饰一个数值,意为本发明不限于该精确数值。在某些例子中,近似用语可能对应于测量数值的仪器的精度。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范围限定可以组合和/或互换,如果没有另外说明这些范围包括其间所含有的所有子范围。
此外,本发明要素或组分前的不定冠词“一种”和“一个”对要素或组分的数量要求(即出现次数)无限制性。因此“一个”或“一种”应被解读为包括一个或至少一个,并且单数形式的要素或组分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所述数量明显旨指单数形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备纳米氧化铝-二氧化硅复合粉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三氯化铝原料气和四氯化硅原料气同时与水蒸气混合气接触、反应,然后经气固分离,即得。
三氯化铝原料气
本发明中,所述三氯化铝原料气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铝锭熔融,然后通入氯气,生成三氯化铝蒸汽;
(2)将预热的惰性气体Ⅰ与三氯化铝蒸汽混合,即得。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氯气为干燥氯气。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预热的惰性气体Ⅰ的温度不低于600℃。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惰性气体Ⅰ,没有特别的限制,可提及氮气、氦气、氖气、氩气等。
在一种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三氯化铝原料气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铝锭熔融,然后通入干燥氯气,生成三氯化铝蒸汽;
(2)将预热至600℃以上的惰性气体Ⅰ与三氯化铝蒸汽混合,即得。
四氯化硅原料气
本发明中,所述四氯化硅原料气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四氯化硅加热形成四氯化硅蒸汽;
(2)将预热的惰性气体Ⅱ与四氯化硅蒸汽混合,即得。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预热的惰性气体Ⅱ的温度不低于200℃。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惰性气体Ⅱ,没有特别的限制,可提及氮气、氦气、氖气、氩气等。
在一种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四氯化硅原料气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四氯化硅加热形成四氯化硅蒸汽;
(2)将预热至200℃以上的惰性气体Ⅱ与四氯化硅蒸汽混合,即得。
水蒸气混合气
本发明中,所述水蒸气混合气为水蒸气与氧化性气体的混合物。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水蒸气与氧化性气体的体积比为1:(0.5-2)。
在一种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水蒸气与氧化性气体的体积比为1:1。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氧化性气体至少包括氧气。
在一种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氧化性气体为压缩空气和/或氧气。
本发明中,所述纳米氧化铝-二氧化硅复合粉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三氯化铝原料气和四氯化硅原料气同时经喷嘴喷出,与水蒸气混合气接触、反应,然后经气固分离,即得。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喷嘴喷出的速度不低于100m/s。
本发明中,所述喷嘴的孔径没有特别的限制,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一般情况下,为了准确灵活的控制氧化铝和氧化硅两种纳米粉体的比例,喷嘴的孔径一般选用孔径一致的喷嘴。
本发明中,所述喷嘴为预热后的喷嘴;所述喷嘴预热后的温度没有特别的限制,可根据喷出物的温度而定,一般不低于喷出物的温度。
本发明中,所述三氯化铝纳米粉体和二氧化硅纳米粉体的比例可以通过喷嘴孔径或三氯化铝原料气和四氯化硅原料气的喷出速度来控制。
本发明中,反应结束后的气体按照酸性气体回收处理方式进行处理;所述酸性气体回收处理方式没有特别的限制。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纳米氧化铝-二氧化硅复合粉体,根据上述制备纳米氧化铝-二氧化硅复合粉体的方法制备得到。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只用于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本发明的内容做出的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如果没有其它说明,所用原料都是市售的。
实施例
实施例1
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制备纳米氧化铝-二氧化硅复合粉体的方法,所述纳米氧化铝-二氧化硅复合粉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分别将三氯化铝原料气和四氯化硅原料气同时经喷嘴以100m/s的速度喷出,与水蒸气混合气接触、反应,然后经气固分离,即得。
所述三氯化铝原料气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铝锭熔融,然后通入干燥氯气,生成三氯化铝蒸汽;
(2)将预热至600℃的惰性气体Ⅰ与三氯化铝蒸汽混合,即得。
所述四氯化硅原料气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四氯化硅加热形成四氯化硅蒸汽;
(2)将预热至200℃的惰性气体Ⅱ与四氯化硅蒸汽混合,即得。
所述水蒸气混合气为水蒸气与氧气的混合物,体积比为1:0.5。
实施例2
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制备纳米氧化铝-二氧化硅复合粉体的方法,所述纳米氧化铝-二氧化硅复合粉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分别将三氯化铝原料气和四氯化硅原料气同时经喷嘴以150m/s的速度喷出,与水蒸气混合气接触、反应,然后经气固分离,即得。
所述三氯化铝原料气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铝锭熔融,然后通入干燥氯气,生成三氯化铝蒸汽;
(2)将预热至700℃的惰性气体Ⅰ与三氯化铝蒸汽混合,即得。
所述四氯化硅原料气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四氯化硅加热形成四氯化硅蒸汽;
(2)将预热至250℃的惰性气体Ⅱ与四氯化硅蒸汽混合,即得。
所述水蒸气混合气为水蒸气与氧气的混合物,体积比为1:1。
实施例3
实施例3提供了一种制备纳米氧化铝-二氧化硅复合粉体的方法,所述纳米氧化铝-二氧化硅复合粉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三氯化铝原料气和四氯化硅原料气同时经喷嘴以200m/s的速度喷出,与水蒸气混合气接触、反应,然后经气固分离,即得。
所述三氯化铝原料气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铝锭熔融,然后通入干燥氯气,生成三氯化铝蒸汽;
(2)将预热至800℃的惰性气体Ⅰ与三氯化铝蒸汽混合,即得。
所述四氯化硅原料气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四氯化硅加热形成四氯化硅蒸汽;
(2)将预热至300℃的惰性气体Ⅱ与四氯化硅蒸汽混合,即得。
所述水蒸气混合气为水蒸气与氧气的混合物,体积比为1:1.5。
实施例4
实施例4提供了一种制备纳米氧化铝-二氧化硅复合粉体的方法,所述纳米氧化铝-二氧化硅复合粉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三氯化铝原料气和四氯化硅原料气同时经喷嘴以250m/s的速度喷出,与水蒸气混合气接触、反应,然后经气固分离,即得。
所述三氯化铝原料气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铝锭熔融,然后通入干燥氯气,生成三氯化铝蒸汽;
(2)将预热至900℃的惰性气体Ⅰ与三氯化铝蒸汽混合,即得。
所述四氯化硅原料气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四氯化硅加热形成四氯化硅蒸汽;
(2)将预热至400℃的惰性气体Ⅱ与四氯化硅蒸汽混合,即得。
所述水蒸气混合气为水蒸气与氧气的混合物,体积比为1:2。
实施例5
实施例5为市售氧化铝和氧化硅按重量比为1:1混合经机械搅拌得到的复合粉体。
性能测试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实施例1得到的复合粉体中,纳米二氧化硅和纳米二氧化铝的混合程度高,粉体分散均匀;实施例5得到的复合粉体中,纳米二氧化硅和纳米二氧化铝的混合程度低,分散性较差,纳米粒子团聚。
前述的实例仅是说明性的,用于解释本发明所述方法的一些特征。所附的权利要求旨在要求可以设想的尽可能广的范围,且本文所呈现的实施例仅是根据所有可能的实施例的组合的选择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因此,申请人的用意是所附的权利要求不被说明本发明的特征的示例的选择限制。在权利要求中所用的一些数值范围也包括了在其之内的子范围,这些范围中的变化也应在可能的情况下解释为被所附的权利要求覆盖。

Claims (10)

1.一种制备纳米氧化铝-二氧化硅复合粉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氧化铝-二氧化硅复合粉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分别将三氯化铝原料气和四氯化硅原料气同时与水蒸气混合气接触、反应,然后经气固分离,即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纳米氧化铝-二氧化硅复合粉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氯化铝原料气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铝锭熔融,然后通入氯气,生成三氯化铝蒸汽;
(2)将预热的惰性气体Ⅰ与三氯化铝蒸汽混合,即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纳米氧化铝-二氧化硅复合粉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氯气为干燥氯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纳米氧化铝-二氧化硅复合粉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的惰性气体Ⅰ的温度不低于60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纳米氧化铝-二氧化硅复合粉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四氯化硅原料气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四氯化硅加热形成四氯化硅蒸汽;
(2)将预热的惰性气体Ⅱ与四氯化硅蒸汽混合,即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纳米氧化铝-二氧化硅复合粉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的惰性气体Ⅱ的温度不低于20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纳米氧化铝-二氧化硅复合粉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蒸气混合气为水蒸气与氧化性气体的混合物。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纳米氧化铝-二氧化硅复合粉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氧化铝-二氧化硅复合粉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分别将三氯化铝原料气和四氯化硅原料气同时经喷嘴喷出,与水蒸气混合气接触、反应,然后经气固分离,即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纳米氧化铝-二氧化硅复合粉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喷出的速度不低于100m/s。
10.一种纳米氧化铝-二氧化硅复合粉体,其特征在于,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制备纳米氧化铝-二氧化硅复合粉体的方法制备得到。
CN202010836795.5A 2020-08-19 2020-08-19 一种制备纳米氧化铝-二氧化硅复合粉体的方法及其制品 Active CN1120280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36795.5A CN112028097B (zh) 2020-08-19 2020-08-19 一种制备纳米氧化铝-二氧化硅复合粉体的方法及其制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36795.5A CN112028097B (zh) 2020-08-19 2020-08-19 一种制备纳米氧化铝-二氧化硅复合粉体的方法及其制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28097A true CN112028097A (zh) 2020-12-04
CN112028097B CN112028097B (zh) 2023-10-17

Family

ID=735768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36795.5A Active CN112028097B (zh) 2020-08-19 2020-08-19 一种制备纳米氧化铝-二氧化硅复合粉体的方法及其制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28097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702413A1 (de) * 1976-01-22 1977-07-28 Toth Aluminum Corp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aluminiumchlorid
US4416862A (en) * 1981-01-20 1983-11-22 Tatabanyai Szenbanyak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aluminium trichloride and silicon dioxide by chlorination of alumina with silicon tetrachloride
IT8567338A0 (it) * 1985-04-10 1985-04-10 Cselt Centro Studi Lab Telecom Fibre ottiche in silice drogata con procedimento per la produzione di allumina utilizzante reagenti metallorganici
CN1272455A (zh) * 1999-04-30 2000-11-08 德古萨-于尔斯股份公司 硅铝混合氧化物
DE10061016A1 (de) * 2000-12-08 2002-07-04 Degussa Aluminiumoxid-Germaniumdioxid-Siliziumdioxid-Mischoxid
CN1448534A (zh) * 2002-04-04 2003-10-15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氧化铝-氧化硅复合氧化物薄膜制备工艺
JP2005158919A (ja) * 2003-11-25 2005-06-16 Ulvac Japan Ltd 金属酸化物薄膜の形成方法
CN103224240A (zh) * 2013-04-15 2013-07-31 清华大学 一种四氯化硅气相水解合成纳米级二氧化硅的方法
CN103370129A (zh) * 2011-03-16 2013-10-23 赢创德固赛有限公司 硅-铝混合氧化物粉末
CN104609375A (zh) * 2014-12-03 2015-05-13 胡晞 一种纳米氧化物复合粉体及制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702413A1 (de) * 1976-01-22 1977-07-28 Toth Aluminum Corp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aluminiumchlorid
US4416862A (en) * 1981-01-20 1983-11-22 Tatabanyai Szenbanyak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aluminium trichloride and silicon dioxide by chlorination of alumina with silicon tetrachloride
IT8567338A0 (it) * 1985-04-10 1985-04-10 Cselt Centro Studi Lab Telecom Fibre ottiche in silice drogata con procedimento per la produzione di allumina utilizzante reagenti metallorganici
CN1272455A (zh) * 1999-04-30 2000-11-08 德古萨-于尔斯股份公司 硅铝混合氧化物
DE10061016A1 (de) * 2000-12-08 2002-07-04 Degussa Aluminiumoxid-Germaniumdioxid-Siliziumdioxid-Mischoxid
CN1448534A (zh) * 2002-04-04 2003-10-15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氧化铝-氧化硅复合氧化物薄膜制备工艺
JP2005158919A (ja) * 2003-11-25 2005-06-16 Ulvac Japan Ltd 金属酸化物薄膜の形成方法
CN103370129A (zh) * 2011-03-16 2013-10-23 赢创德固赛有限公司 硅-铝混合氧化物粉末
US20130303361A1 (en) * 2011-03-16 2013-11-14 Evonik Degussa Gmbh Silicon-aluminum mixed oxide powder
CN103224240A (zh) * 2013-04-15 2013-07-31 清华大学 一种四氯化硅气相水解合成纳米级二氧化硅的方法
CN104609375A (zh) * 2014-12-03 2015-05-13 胡晞 一种纳米氧化物复合粉体及制造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红军;: "四氯化硅水解制纳米二氧化硅粉体工艺分析", 化工管理, no. 03 *
赵惠忠, 计道, 雷中兴, 汪厚植, 张文杰: "Al_2O_3-SiO_2纳米复合粉体材料的超临界制备及其性能", 耐火材料, no. 0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28097B (zh) 2023-10-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460701A (en) Method of making nanostructured materials
US4574078A (en)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preparing monodispersed, spherical, non-agglomerated metal oxide particles having a size below one micron
US20040033884A1 (en) Plasma spheroidized ceramic powder
CN108862391B (zh) 一种低费氏氧化钨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84406B (zh) 用于形成纳米尺度锂金属磷酸盐粉末的火焰喷雾热分解法
CN101945835B (zh) Bsas粉体
KR20100105887A (ko) 초미세 금속 산화물 입자가 침착된 기질 입자를 포함하는 안료를 포함하는 코팅
CN106629637A (zh) 低温碳热还原氮化法制备高稳定性超细氮化铝的方法
US4122152A (en) Process for preparing silicon nitride powder having a high α-phase content
CN110396002A (zh) 一种高温抗氧化耐烧蚀非氧化物基致密涂层的制备方法
Xu et al. Infrared radiative performance and anti-ablation behaviour of Sm2O3 modified ZrB2/SiC coatings
WO2017119269A1 (ja) 不定比酸化チタン微粒子の製造方法
CN112028097A (zh) 一种制备纳米氧化铝-二氧化硅复合粉体的方法及其制品
JPH07309618A (ja) 酸化アルミニウム粒子の製造方法,この方法により製造される酸化アルミニウム粉末及びその使用
CN113913723B (zh) 一种微米级多孔结构热障涂层粉末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95194B (zh) 一种低温制备α型氧化铝超细粉体的方法
Khor et al. Formation of ultrafine multicomponent ZrO2-based powders in an RF plasma
CN115650292B (zh) 一种金红石相二氧化钒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
Shi et al.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of nanometer TiO2–Al2O3 composite powders synthesized in high temperature gas phase reactor
CN109485387A (zh) 一种环境障涂层用空心球形bsas粉末的制备方法
JP3786457B2 (ja) 多孔質アルミン酸リチウムの製造方法
CN107352997B (zh) 一种具有均匀纳米晶粒的纳米陶瓷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8503225A (zh) 一种电磁屏蔽泡沫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Sood Alumina powder production by aerosol processes
JP2000159512A (ja) 窒化珪素粉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