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20473A - 电梯的轿厢门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的轿厢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20473A
CN112020473A CN201880092723.5A CN201880092723A CN112020473A CN 112020473 A CN112020473 A CN 112020473A CN 201880092723 A CN201880092723 A CN 201880092723A CN 112020473 A CN112020473 A CN 1120204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 door
door
lever
hook
c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9272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20473B (zh
Inventor
北泽昌也
菅原正行
伊藤直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0204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204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204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204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3/00Doors, gates, or other apparatus controlling access to, or exit from, cages or lift well landings
    • B66B13/02Door or gate operation
    • B66B13/12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simultaneous opening or closing of cage and landing doors

Landscapes

  • Elevator Doo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在电梯的轿厢门装置中,杆连结体相对于杆轴在与传递体连接部相反的一侧设置于杆。钩体以能够以钩轴为中心旋转的方式设置于轿厢门。此外,钩体具有在轿厢门的开闭动作时供杆连结体插入的凹部和跟凹部的与钩轴相反的一侧相邻的爪部。在轿厢门的全闭状态时,杆连结体跟爪部的与凹部相反的一侧的面即钩外表面接触,在轿厢门的打开动作开始时,杆连结体通过杆的旋转而向凹部内移动。

Description

电梯的轿厢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使层站门与轿厢门联动的门刀机构的电梯的轿厢门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电梯的轿厢门装置中,驱动侧门刀和从动侧门刀经由上部联动连杆机构和下部联动连杆机构支承于基础板。上部联动连杆机构和下部联动连杆机构使驱动侧门刀和从动侧门刀联动地移位,由此使驱动侧门刀与从动侧门刀的间隔变化。
在驱动侧门刀的上端部固定有结合配件。结合配件的上端部与驱动带连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9/011044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这种现有的轿厢门装置中,通过驱动带沿门开闭方向牵拉驱动侧门刀的上端部,由此,上部联动连杆机构和下部联动连杆机构进行联动动作。但是,驱动侧门刀存在松动,因此,很难使驱动侧门刀和从动侧门刀顺畅地进行动作。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上述这种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得到如下的电梯的轿厢门装置:其能够使轿厢门的动作定时和门刀机构的动作定时错开,并且使门刀机构顺畅地进行动作。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电梯的轿厢门装置具有:轿厢门;门刀机构,其设置于轿厢门,通过夹持设置于层站门的层站门辊,使层站门与轿厢门联动;门马达;环状的传递体,其通过门马达进行循环动作,将门马达的驱动力传递到轿厢门;杆,其以能够以杆轴为中心旋转的方式设置于轿厢门,并且具有与传递体连接的传递体连接部,在轿厢门的开闭动作时,使层站门辊被门刀机构夹持,并且,在轿厢门为全闭状态时,解除门刀机构对层站门辊的夹持;杆连结体,其相对于杆轴在与传递体连接部相反的一侧设置于杆;钩体,其以能够以钩轴为中心旋转的方式设置于轿厢门,并且具有在轿厢门的开闭动作时供杆连结体插入的凹部和跟凹部的与钩轴相反的一侧相邻的爪部,将杆的移动传递到轿厢门;以及解除部件,其设置于轿厢门梁,在轿厢门进行关闭动作而到达全闭附近时,解除部件与钩体接触而使钩体旋转,由此使杆连结体从凹部的底部离开,在轿厢门的全闭状态时,杆连结体跟爪部的与凹部相反的一侧的面即钩外表面接触,在轿厢门的打开动作开始时,杆连结体通过杆的旋转而向凹部内移动,在轿厢门进行关闭动作而成为全闭状态后,杆连结体通过杆的朝向与打开动作开始时相反的方向的旋转而向钩外表面侧移动。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的电梯的轿厢门装置中,通过杆的旋转而使门刀机构进行动作。此外,在轿厢门的开闭动作时,杆连结体被插入到钩体的凹部中。由此,能够使轿厢门的动作定时和门刀机构的动作定时错开,并且使门刀机构顺畅地进行动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轿厢门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层站门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放大示出图1的轿厢门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
图4是示出图3的门刀机构的主视图。
图5是示出图3的杆和把持部件的主视图。
图6是示出图3的钩体的主视图。
图7是示出杆朝向图3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后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8是示出杆连结体进入图7的凹部中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的轿厢门装置的主视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梯的轿厢门装置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轿厢门装置的主视图,是从层站侧观察轿厢门装置的图。
在附图中,轿厢出入口1通过第1轿厢门2和第2轿厢门3进行开闭。第1轿厢门2具有第1轿厢门板4和第1轿厢门吊架5。第1轿厢门吊架5固定于第1轿厢门板4的上部。
在第1轿厢门吊架5设置有一对第1轿厢门辊6和一对第1轿厢门上推辊7。一对第1轿厢门上推辊7配置于一对第1轿厢门辊6的下方。
第2轿厢门3具有第2轿厢门板8和第2轿厢门吊架9。第2轿厢门吊架9固定于第2轿厢门板8的上部。
在第2轿厢门吊架9设置有一对第2轿厢门辊10和一对第2轿厢门上推辊11。一对第2轿厢门上推辊11配置于一对第2轿厢门辊10的下方。
轿厢门梁13在轿厢出入口1的上方固定于轿厢。在轿厢门梁13设置有轿厢门轨道14。第1和第2轿厢门2、3从轿厢门轨道14悬吊。
在第1和第2轿厢门2、3的开闭动作时,第1和第2轿厢门辊6、10在轿厢门轨道14上滚动着移动。第1和第2轿厢门上推辊7、11防止第1和第2轿厢门辊6、10从轿厢门轨道14脱落。
在轿厢门梁13固定有门马达15。门马达15产生使第1和第2轿厢门2、3进行开闭动作的驱动力。此外,门马达15配置于轿厢出入口1的宽度方向上的轿厢门梁13的一端部。此外,门马达15配置于轿厢门轨道14的上方。门马达15的旋转轴与轿厢的进深方向平行,并且是水平的。
在门马达15的旋转轴固定有马达带轮16。在轿厢出入口1的宽度方向上的轿厢门梁13的另一端部设置有联动带轮17。联动带轮17配置于轿厢门轨道14的上方。联动带轮17的旋转轴与门马达15的旋转轴平行。
在马达带轮16与联动带轮17之间卷绕有环状的传递体18。作为传递体18,例如使用传递带。传递体18的上侧部分和下侧部分与轿厢出入口1的宽度方向平行地张紧。
在第1轿厢门2设置有门刀机构19。在传递体18设置有把持部件20。把持部件20把持传递体18的下侧部分。传递体18的运动经由把持部件20传递到第1轿厢门2。传递体18通过门马达15进行循环动作,将门马达15的驱动力传递到第1轿厢门2。从传递体18向门刀机构19和第1轿厢门2传递力的详细情况在后面叙述。
第1轿厢门2的开闭动作经由轿厢门联动机构21传递到第2轿厢门3。门马达15由控制装置22控制。控制装置22具有微计算机。
实施方式1的轿厢门装置为单开式。即,第1和第2轿厢门2、3在开闭动作时向相同方向移动。
作为高速门的第1轿厢门2在轿厢出入口1全闭时配置于远离门套的一侧。作为低速门的第2轿厢门3在轿厢出入口1全闭时配置于接近门套的一侧。门套为图1的第2轿厢门3的左侧。第1轿厢门2在开闭动作时比第2轿厢门3高速地移动。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层站门装置的主视图,是从井道侧观察层站门装置的图。
层站出入口31通过第1层站门32和第2层站门33进行开闭。第1层站门32具有第1层站门板34和第1层站门吊架35。第1层站门吊架35固定于第1层站门板34的上部。
在第1层站门吊架35设置有一对第1层站门辊36和一对第1层站门上推辊37。一对第1层站门上推辊37配置于一对第1层站门辊36的下方。
第2层站门33具有第2层站门板38和第2层站门吊架39。第2层站门吊架39固定于第2层站门板38的上部。
在第2层站门吊架39设置有一对第2层站门辊40和一对第2层站门上推辊41。一对第2层站门上推辊41配置于一对第2层站门辊40的下方。
层站门梁43配置于层站出入口31的上方。在层站门梁43设置有层站门轨道44。第1和第2层站门32、33从层站门轨道44悬吊。
在第1和第2层站门32、33的开闭动作时,第1和第2层站门辊36、40在层站门轨道44上滚动着移动。第1和第2层站门上推辊37、41防止第1和第2层站门辊36、40从层站门轨道44脱落。
在第2层站门33设置有层站门辊45。层站门辊45包含固定侧联锁辊和可动侧联锁辊。
在轿厢停层且第1轿厢门2进行打开动作时,层站门辊45被门刀机构19夹持。由此,可动侧联锁辊旋转,锁装置(未图示)被解锁。此外,门刀机构19通过夹持层站门辊45,使第2层站门33与第1轿厢门2的开闭动作联动。
在层站门梁43设置有层站门联动机构46。第2层站门33的开闭动作经由层站门联动机构46传递到第1层站门32。
图3是放大示出图1的第1和第2轿厢门2、3为全闭状态时的轿厢门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在第1轿厢门2设置有杆轴51和杆52。杆轴51与轿厢的进深方向平行且水平地固定于第1轿厢门2。
杆52能够以杆轴51为中心旋转。此外,杆52具有传递体连接部52a。传递体连接部52a位于杆52的上端部。传递体连接部52a借助于把持部件20与传递体18连接。此外,传递体连接部52a能够以与杆轴51平行的轴为中心相对于把持部件20旋转。
此外,杆52在第1轿厢门2的开闭动作时通过门刀机构19夹持层站门辊45。此外,杆52在第1轿厢门2为全闭状态时解除门刀机构19对层站门辊45的夹持。
在杆52设置有杆连结体54。杆连结体54相对于杆轴51在与传递体连接部52a相反的一侧设置于杆52。此外,杆连结体54设置于杆轴51的下端部。作为杆连结体54,例如使用能够以与杆轴51平行的轴为中心旋转的辊。
从杆轴51到传递体连接部52a的距离比从杆轴51到杆连结体54的距离大。
门刀机构19具有上部门刀连结部件53、连结部件轴55、下部门刀连结部件56、第1门刀57和第2门刀58。第1和第2门刀57、58相互平行且铅垂地配置,在第1和第2轿厢门2的开闭动作时夹持层站门辊45。
上部门刀连结部件53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第1和第2门刀57、58连结。此外,上部门刀连结部件53以能够以杆轴51为中心旋转的方式设置于第1轿厢门2。
在上部门刀连结部件53设置有滑动孔53a。在杆52设置有突起52b。突起52b的轴向与杆轴51平行,突起52b被插入到滑动孔53a中。由此,限制了上部门刀连结部件53相对于杆52的相对旋转。
此外,突起52b能够在滑动孔53a内在设定范围内滑动。即,在杆52与上部门刀连结部件53之间设置有某种程度的余量。
连结部件轴55在杆轴51的正下方固定于第1轿厢门2。此外,连结部件轴55与杆轴51平行。下部门刀连结部件56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第1和第2门刀57、58连结。此外,下部门刀连结部件56以能够以连结部件轴55为中心旋转的方式设置于第1轿厢门2。
上部门刀连结部件53和下部门刀连结部件56作为连结第1门刀57和第2门刀58的平行连杆发挥功能。此外,上部门刀连结部件53使第1和第2门刀57、58与杆52联动。
另外,图4是示出图3的门刀机构19的主视图。此外,图5是示出图3的杆52和把持部件20的主视图。
在第1轿厢门2设置有钩轴61和钩体62。钩轴61相对于杆轴51在与门套相反的一侧固定于第1轿厢门2。此外,钩轴61与杆轴51平行。
钩体62能够以钩轴61为中心旋转。此外,钩体62将杆52的移动传递到第1轿厢门2。
图6是示出图3的钩体62的主视图。钩体62具有凹部62a、爪部62b、钩外表面62c、第1内表面62d、第2内表面62e和止动部62f。
凹部62a在钩轴61的门套侧向下开口。在第1和第2轿厢门2、3的开闭动作时,杆连结体54被插入到凹部62a中。由此,钩体62将门马达15的驱动力作为朝向开闭方向的力传递到第1轿厢门2。
爪部62b跟凹部62a的与钩轴61相反的一侧相邻。钩外表面62c是爪部62b的与凹部62a相反的一侧的面、即门套侧的面。第1内表面62d是爪部62b的与钩外表面62c相反的一侧的面、即从爪部62b的前端到凹部62a的底部的面。第2内表面62e是凹部62a的与第1内表面62d对置的面。
在轿厢门梁13固定有解除部件63。在第1和第2轿厢门2、3为全闭状态时,止动部62f与解除部件63对置。
接着,对动作进行说明。在第1和第2轿厢门2、3为全闭状态时,如图3所示,杆连结体54与钩外表面62c接触。由此,限制了钩体62朝向爪部62b降低的方向旋转。
在第1和第2轿厢门2、3的打开动作开始时,传递体18通过门马达15进行运动。此时的传递体18的循环方向是把持部件20向门套侧移动的方向。
由此,杆52以杆轴51为中心向图3的逆时针方向旋转。此外,突起52b与滑动孔53a的缘部抵接,上部门刀连结部件53也以杆轴51为中心向与杆52相同的方向旋转。
通过该上部门刀连结部件53的旋转,第1门刀57向图3的左斜上方移动。此外,第2门刀58向图3的右斜下方移动。由此,如图7所示,第1和第2门刀57、58的间隔变窄,层站门辊45被夹持在第1和第2门刀57、58之间。
此外,通过杆52的朝向图3的逆时针方向的旋转,杆连结体54一边使钩体62朝向图3的顺时针方向稍微旋转,一边通过爪部62b的前端,向凹部62a内移动,与第2内表面62e抵接。
在图7的状态下,第1和第2轿厢门2、3还是全闭状态。此外,止动部62f与解除部件63抵接。
然后,当把持部件20进一步向门套侧移动时,如图8所示,杆连结体54进入凹部62a内。在该状态下,把持部件20向门套侧移动的力以将杆连结体54按压到第2内表面62e的方式发挥作用,杆52和钩体62稳定地连结,第1轿厢门2开始向门套侧移动。
此时,层站门辊45被夹持在第1和第2门刀57、58之间,因此,第2层站门33也开始向门套侧移动。
在第1和第2轿厢门2、3进行关闭动作的情况下,把持部件20向与门套相反的一侧移动。把持部件20向与门套相反的一侧移动的力以将杆连结体54按压到第1内表面62d的方式发挥作用,杆52和钩体62稳定地连结,第1轿厢门2向与门套相反的一侧移动。
在第1和第2轿厢门2、3进行关闭动作而到达全闭附近时、即成为全闭状态紧前,解除部件63与止动部62f接触,使钩体62向图7的顺时针方向稍微旋转。由此,在第1和第2轿厢门2、3成为全闭状态紧后,如图7所示,通过解除部件63使杆连结体54从凹部62a的底部离开。
在第1和第2轿厢门2、3成为全闭状态后,把持部件20进一步向与门套相反的一侧移动。然后,杆52向与打开动作开始时相反的方向、即图7的顺时针方向旋转。由此,杆连结体54向钩外表面62c侧移动。
此外,杆连结体54在通过爪部62b的前端时,使钩体62向图7的顺时针方向旋转。由此,如图3所示,止动部62f返回从解除部件63离开的状态。
此外,通过杆52的朝向图7的顺时针方向的旋转,上部门刀连结部件53也向相同方向旋转,如图3所示,第1和第2门刀57、58的间隔扩大。
在这种电梯的轿厢门装置中,通过杆52的旋转使门刀机构19进行动作。此外,在第1和第2轿厢门2、3的开闭动作时,杆连结体54被插入到凹部62a中。由此,门马达15的驱动力经由杆52、杆连结体54和钩体62稳定地传递到第1轿厢门2。
因此,能够使第1和第2轿厢门2、3的动作定时和门刀机构19的动作定时错开,并且使门刀机构19顺畅地进行动作。此外,能够使第1和第2轿厢门2、3也顺畅地进行动作。
此外,在第1轿厢门2进行关闭动作而成为全闭状态后,通过杆52的朝向与打开动作开始时相反的方向的旋转,止动部62f从解除部件63离开。因此,在仅门刀机构19进行动作时,不会受到解除部件63的影响,能够使门刀机构19更加顺畅地进行动作。此外,能够扩大第1和第2门刀57、58的间隔,更加可靠地抑制与层站设备接触。
此外,上部门刀连结部件53能够以杆轴51为中心与杆52一起旋转。因此,能够与杆52的旋转联动,使门刀机构19更加顺畅地进行动作。
此外,突起52b在滑动孔53a内滑动,由此,能够使门刀机构19更加顺畅地进行动作。
此外,传递体连接部52a经由把持部件20与传递体18连接。而且,传递体连接部52a能够相对于把持部件20旋转。因此,能够与门刀机构19的位置无关地使传递体18顺畅地进行动作。
此外,从杆轴51到传递体连接部52a的距离比从杆轴51到杆连结体54的距离大。因此,能够减小仅门刀机构19进行动作时的门马达15的负荷。由此,通过监视马达转矩,能够容易地检测驱动力的传递机构和门刀机构19中产生的设备异常导致的损失的发生、以及第1和第2门刀57、58与层站门辊45的接触。
实施方式2
接着,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的轿厢门装置的主视图。在实施方式2中,在第1轿厢门2与钩体62之间设置有弹簧部件64。弹簧部件64对钩体62赋予机械外力。机械外力的方向是将钩外表面62c按压到杆连结体54的方向、即图9的逆时针方向。
在杆连结体54与钩外表面62c接触时,门刀机构19经由钩体62、杆连结体54和杆52从弹簧部件64承受朝向解除层站门辊45的夹持的方向的力。
作为弹簧部件64,例如能够使用设置于钩轴61与钩体62之间的扭簧。此外,弹簧部件64也可以是设置于第1轿厢门2与钩体62之间的螺旋弹簧。其他结构和动作与实施方式1相同。
在这种电梯的轿厢门装置中,在不对门马达15供电而无法产生电驱动力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来自弹簧部件64的机械外力扩大第1和第2门刀57、58的间隔。因此,在维护作业时,在切断门马达15的电源的情况下,也能够扩大第1和第2门刀57、58的间隔,在避免与层站设备发生干扰的同时使轿厢进行升降。
实施方式3
接着,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梯的轿厢门装置的主视图。在实施方式3中,与实施方式2相比,杆轴51配置于传递体连接部52a的附近。因此,从杆轴51到杆连结体54的距离比从杆轴51到传递体连接部52a的距离大。
此外,在实施方式2中,在杆轴51的上方配置有突起52b,但是,在实施方式3中,在杆轴51的下方配置有突起52b。其他结构和动作与实施方式2相同。
在这种电梯的轿厢门装置中,从杆轴51到杆连结体54的距离比从杆轴51到传递体连接部52a的距离大。即,从杆轴51到传递体连接部52a的距离比从杆轴51到杆连结体54的距离小。
因此,仅门刀机构19进行动作时的门马达15的负荷增大。由此,在门刀机构19进行动作时和第1和第2轿厢门2、3进行动作时,负荷变动减小。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控制,而不用对软件的控制设定、例如应该根据门马达15的负荷而调整的增益设定进行变更。
另外,也可以省略实施方式3的弹簧部件64。
此外,在上述例子中,在杆52设置突起52b,在上部门刀连结部件53设置滑动孔53a,但是也可以相反。
此外,本发明还能够应用于中央打开式的轿厢门装置。
此外,轿厢门的数量也可以是1个或3个以上。
标号说明
2:第1轿厢门;3:第2轿厢门;13:轿厢门梁;15:门马达;18:传递体;19:门刀机构;20:把持部件;32:第1层站门;33:第2层站门;45:层站门辊;51:杆轴;52:杆;52a:传递体连接部;52b:突起;53:上部门刀连结部件;53a:滑动孔;54:杆连结体;57:第1门刀;58:第2门刀;61:钩轴;62:钩体;62a:凹部;62b:爪部;62c:钩外表面;63:解除部件;64:弹簧部件。

Claims (8)

1.一种电梯的轿厢门装置,其具有:
轿厢门;
门刀机构,其设置于所述轿厢门,通过夹持设置于层站门的层站门辊,使所述层站门与所述轿厢门联动;
门马达;
环状的传递体,其通过所述门马达进行循环动作,将所述门马达的驱动力传递到所述轿厢门;
杆,其以能够以杆轴为中心旋转的方式设置于所述轿厢门,并且具有与所述传递体连接的传递体连接部,在所述轿厢门的开闭动作时,使所述层站门辊被所述门刀机构夹持,并且,在所述轿厢门为全闭状态时,解除所述门刀机构对所述层站门辊的夹持;
杆连结体,其相对于所述杆轴在与所述传递体连接部相反的一侧设置于所述杆;
钩体,其以能够以钩轴为中心旋转的方式设置于所述轿厢门,并且具有在所述轿厢门的开闭动作时供所述杆连结体插入的凹部和跟所述凹部的与所述钩轴相反的一侧相邻的爪部,将所述杆的移动传递到所述轿厢门;以及
解除部件,其设置于轿厢门梁,在所述轿厢门进行关闭动作而到达全闭附近时,该解除部件与所述钩体接触而使所述钩体旋转,由此使所述杆连结体从所述凹部的底部离开,
在所述轿厢门的全闭状态时,所述杆连结体跟所述爪部的与所述凹部相反的一侧的面即钩外表面接触,
在所述轿厢门的打开动作开始时,所述杆连结体通过所述杆的旋转而向所述凹部内移动,
在所述轿厢门进行关闭动作而成为全闭状态后,所述杆连结体通过所述杆的朝向与所述打开动作开始时相反的方向的旋转而向所述钩外表面侧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轿厢门装置,其中,
在所述轿厢门进行关闭动作而成为全闭状态后,所述钩体通过所述杆的朝向与所述打开动作开始时相反的方向的旋转而从所述解除部件离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的轿厢门装置,其中,
所述门刀机构具有:第1门刀和第2门刀,它们夹持所述层站门辊;以及门刀连结部件,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所述第1门刀和所述第2门刀连结,
所述门刀连结部件能够以所述杆轴为中心与所述杆一起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的轿厢门装置,其中,
在所述杆和所述门刀连结部件中的任意一方设置有与所述杆轴平行的突起,
在所述杆和所述门刀连结部件中的另一方设置有供所述突起插入的滑动孔,
所述突起能够在所述滑动孔内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的轿厢门装置,其中,
所述电梯的轿厢门装置还具有弹簧部件,所述弹簧部件对所述钩体赋予机械外力,
在所述杆连结体与所述钩外表面接触时,所述门刀机构经由所述钩体、所述杆连结体和所述杆从所述弹簧部件承受朝向解除所述层站门辊的夹持的方向的力。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的轿厢门装置,其中,
所述传递体连接部经由把持所述传递体的把持部件而与所述传递体连接,
所述传递体连接部能够相对于所述把持部件旋转。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的轿厢门装置,其中,
从所述杆轴到所述传递体连接部的距离比从所述杆轴到所述杆连结体的距离大。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的轿厢门装置,其中,
从所述杆轴到所述传递体连接部的距离比从所述杆轴到所述杆连结体的距离小。
CN201880092723.5A 2018-05-01 2018-05-01 电梯的轿厢门装置 Active CN1120204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8/017444 WO2019211900A1 (ja) 2018-05-01 2018-05-01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ドア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20473A true CN112020473A (zh) 2020-12-01
CN112020473B CN112020473B (zh) 2022-07-05

Family

ID=683863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92723.5A Active CN112020473B (zh) 2018-05-01 2018-05-01 电梯的轿厢门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880317B2 (zh)
CN (1) CN112020473B (zh)
WO (1) WO201921190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95124A1 (ja) * 2022-04-07 2023-10-1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ーのドア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ー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26428A (zh) * 2003-12-08 2005-06-15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电梯门驱动装置
WO2009011044A1 (ja) * 2007-07-18 2009-01-2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エレベータのドア係合装置
CN102015510A (zh) * 2008-06-16 2011-04-1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轿厢门锁定装置
CN102686499A (zh) * 2009-10-09 2012-09-1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门卡合装置
CN106687405A (zh) * 2014-09-11 2017-05-17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轿厢门锁装置以及电梯的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ZA200406978B (en) * 2003-09-17 2005-06-20 Inventio Ag Device for connecting a cage door with a shaft door and for locking and unlocking the doors, a device for emergency unlocking of a cage door and a method for emergency unlocking of a cage door.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26428A (zh) * 2003-12-08 2005-06-15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电梯门驱动装置
WO2009011044A1 (ja) * 2007-07-18 2009-01-2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エレベータのドア係合装置
CN102015510A (zh) * 2008-06-16 2011-04-1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轿厢门锁定装置
CN102686499A (zh) * 2009-10-09 2012-09-1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门卡合装置
CN106687405A (zh) * 2014-09-11 2017-05-17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轿厢门锁装置以及电梯的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9211900A1 (ja) 2020-12-10
JP6880317B2 (ja) 2021-06-02
CN112020473B (zh) 2022-07-05
WO2019211900A1 (ja) 2019-1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047281B2 (ja) エレベータのドア装置
JP5940220B2 (ja)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ドアロック装置
JP6919841B2 (ja) ドア用係合装置
CN112125106B (zh) 一种基于电梯轿厢门联动的防剪切保护装置
JP2006290566A (ja) エレベータ用ドア装置
JPWO2006097997A1 (ja)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扉のインターロック装置
JP2010120745A (ja) エレベータの戸開走行防止装置
WO2012165179A1 (ja) ドア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WO2018138896A1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CN112020473B (zh) 电梯的轿厢门装置
CN112638813B (zh) 电梯的轿厢门装置
JP5832803B2 (ja) エレベータのホールドア装置
JP6751534B1 (ja) エレベータドア開閉用のかごドア係合装置
JP2008230844A (ja) エレベータのドア装置
JP6440920B1 (ja)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ドア装置
JP5033708B2 (ja) エレベータのドア装置
CN112390117A (zh) 电梯的门装置
WO2024042565A1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乗場ドア装置
CN113544076A (zh) 电梯的轿厢门装置
CN111788142B (zh) 电梯门的卡合装置和电梯门装置
CN109850731B (zh) 电梯
WO2022091307A1 (ja) 乗りかご及びエレベーター
JP2011098837A (ja) エレベータの戸開走行防止装置
WO2023053320A1 (ja) エレベータードア装置
CN117088223A (zh) 电梯的出入口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