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09218A - 车门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门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09218A
CN112009218A CN202010871709.4A CN202010871709A CN112009218A CN 112009218 A CN112009218 A CN 112009218A CN 202010871709 A CN202010871709 A CN 202010871709A CN 112009218 A CN112009218 A CN 1120092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reinforcing plate
door
reinforcement
hi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7170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志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7170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09218A/zh
Publication of CN1120092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092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04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 B60J5/0401Upper door structure
    • B60J5/0402Upper door structure window frame details, including sash guides and glass ru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04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 B60J5/0411Beltli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04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 B60J5/042Reinforcement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门和车辆,所述车门包括:窗框加强板,所述窗框加强板沿前后方向延伸;腰线加强板,所述腰线加强板沿前后方向延伸且与所述窗框加强板至少部分在上下方向上间隔开;上铰链加强板和门锁加强板,所述窗框加强板的前端分别与所述腰线加强板的前端和所述上铰链加强板相连,所述窗框加强板的后端分别与所述腰线加强板的后端和所述门锁加强板相连。本申请的车门,通过将窗框加强板、腰线加强板、上铰链加强板和门锁加强板相连,从而在车门的上部区域的窗口周边形成环形的加强结构,由此,可极大地提高车门上部的结构强度,保证车门在受到外部的撞击力时,撞击能量能够有效地扩散,从而防止车门的局部位置发生严重的变形,提高车门安全性。

Description

车门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门和具有该车门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车门上多设有加强板,以用于加强车门的结构强度,但现有的加强板的布置方式产生的加强效果较为一般,无法有效地保障车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存在改进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门,该车门的设有多个加强板,且多个加强板通过特殊的布置形式极大地提高了车门的结构强度和安全性。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车门,包括:窗框加强板,所述窗框加强板沿前后方向延伸;腰线加强板,所述腰线加强板沿前后方向延伸且与所述窗框加强板至少部分在上下方向上间隔开;上铰链加强板和门锁加强板,所述窗框加强板的前端分别与所述腰线加强板的前端和所述上铰链加强板相连,所述窗框加强板的后端分别与所述腰线加强板的后端和所述门锁加强板相连。
本申请中的车门,通过将窗框加强板、腰线加强板、上铰链加强板和门锁加强板相连,窗框加强板的至少部分区域和腰线加强板间隔开且上铰链加强板与门锁加强板间隔开,从而在车门的上部区域的窗口周边形成环形的加强结构,由此,可极大地提高车门上部的结构强度,保证车门在受到外部的撞击力时,撞击能量能够有效地扩散,从而防止车门的局部位置发生严重的变形,提高车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车门,所述窗框加强板包括前板、顶板、后板和底板,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沿上下方向间隔开且所述前板与所述后板沿前后方向间隔开设置,所述腰线加强板和所述底板相连,所述上铰链加强板与所述底板的前端相连且与所述前板相接,所述门锁加强板与所述底板的后端相连且与所述后板相接。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车门,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均沿竖向延伸,且所述前板的下端的至少部分夹设于所述腰线加强板的前端和所述上铰链加强板之间,所述后板的下端的至少部分夹设于所述腰线加强板的后端与所述门锁加强板之间。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车门,所述腰线加强板包括上加强板和下加强板,所述上加强板与所述下加强板沿上下方向依次相连,所述上加强板的前端和所述上铰链加强板均与所述窗框加强板的前端相连,所述上加强板的后端和所述门锁加强板均与所述窗框加强板的后端相连。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车门,所述上铰链加强板沿竖向延伸,且所述窗框加强板的前端的至少部分夹设于所述上铰链加强板的上端和所述上加强板的前端的上侧部分之间,所述上铰链加强板与所述上加强板的前端的下侧部分相连。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车门,所述门锁加强板沿竖向延伸,且所述窗框加强板的后端的至少部分夹设于所述门锁加强板的上端和所述上加强板的后端之间,所述门锁加强板与所述下加强板的后端相连。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车门,所述腰线加强板设有把手安装部,所述把手安装部用于安装隐藏把手,且所述把手安装部与车门外板的把手避让口的至少部分正对。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车门,所述把手安装部包括把手安装孔和把手连接位,所述把手安装孔与所述把手连接位相接,且所述隐藏把手安装于所述把手安装孔内且与所述把手连接位相连。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车门,所述上铰链加强板安装有螺母板,所述螺母板设有用于与车门铰链相连的铰链安装部,且所述铰链安装部偏离所述螺母板的中心,且所述螺母板上还设置有围绕所述铰链安装部的多个与上铰链加强板固定的铰链连接部。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车门,还包括:下铰链加强板,所述下铰链加强板与所述上铰链加强板沿上下方向间隔开,且所述下铰链加强板设有用于与限位器相连的限位器安装部,所述限位器安装部与车门内板的限位器避让孔正对。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车门,还包括:车门防撞梁和腰线连接板,所述车门防撞梁与所述腰线加强板沿上下方向间隔开,且所述车门防撞梁与所述腰线加强板通过所述腰线连接板相连。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车门,所述窗框加强板包括梁本体和加强板,所述梁本体具有朝向外侧敞开的安装开口,所述加强板安装于所述安装开口内,且所述加强板与所述安装开口的内壁相连。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车门,所述安装开口的开口宽度为L,满足:L≤40mm。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车门,还包括:车门玻璃导轨,所述车门玻璃导轨包括内侧板、外侧板和连接于所述内侧板和所述外侧板之间的中间连接板,所述内侧板、所述中间连接板和所述外侧板限定出导轨槽,所述内侧板沿前后方向的延伸长度大于所述外侧板沿前后方向的延伸长度,所述内侧板用于与车门内板相连,所述外侧板与车门外板间隔开。
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任一种实施例所述的车门。
所述车辆和上述的车门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车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车门的窗框加强板、腰线加强板、上铰链加强板和门锁加强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车门的窗框加强板、腰线加强板、上铰链加强板和门锁加强板的连接示意图(另一个视角);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车门的窗框加强板、腰线加强板、上铰链加强板和门锁加强板的爆炸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车门的窗框加强板、腰线加强板、上铰链加强板和门锁加强板的爆炸图(另一个视角);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车门的腰线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车门的上铰链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车门的下铰链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的车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的车门的窗框加强板的截面图;
图11是根据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的车门的车门玻璃导轨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
车门100,
车门内板1,窗框加强板2,前板21,顶板22,后板23,底板24,梁本体25,加强板26,安装开口27,腰线加强板3,上加强板31,下加强板32,第一弧形过渡区33,第二弧形过渡区34,减重孔35,把手安装孔36,上把手连接孔37,下把手连接孔38,上铰链加强板4,螺母板41,铰链安装部42,铰链连接部43,门锁加强板5,下铰链加强板6,限位器安装孔61,第一连接面62,第二连接面63,限位器连接孔64,车门防撞梁7,腰线连接板8,车门玻璃导轨9,内侧板91,中间连接板92,外侧板93,导轨槽94,加强翻边9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如无特殊的说明,本申请中的前后方向为车辆的纵向,即X向;左右方向为车辆的横向,即Y向;上下方向为车辆的竖向,即Z向。
下面参考图1-图2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车门100,该车门100的多个加强板相互固定连接,以在车门100上形成环形的加强框架结构,利于实现车门100沿不同方向的力传递,提高车门100的结构强度,且减小车门100在局部的变形量,提高车门100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利于为车门100乘员提供安全、舒适的乘车环境。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车门100,包括:窗框加强板2、腰线加强板3、上铰链加强板4和门锁加强板5。需要说明的是,窗框加强板2、腰线加强板3、上铰链加强板4和门锁加强板5安装于车门100,且均布置于车门内板1和车门外板之间,以共同用于对车门100的结构强度进行优化。
其中,窗框加强板2沿前后方向延伸,如图1所示,窗框加强板2位于车门100的上部区域,以对车门100的上部区域结构进行强化,且窗框加强板2可与车门100的窗框上边梁随形设计,以对车门100的窗框的各个部分均起到结构强化的作用,从而保证车门玻璃能够稳定地升降,提高车门玻璃安装的稳定性。
如图1所示,窗框加强板2位于前部的部分和位于后部的部分均沿竖向延伸,以实现沿竖向的力传递,且窗框加强板2位于上部的部分沿前后方向延伸,以使窗框加强板2的整体结构为沿前后方向延伸。这样,窗框加强板2既可用于传递前后方向的撞击作用力,也可传递上下方向的撞击作用力。
腰线加强板3沿前后方向延伸,这样,腰线加强板3可将车门外板受的撞击力沿前后方向传递,以利于实现撞击能量的扩散,减少车门100局部的变形,提高车门100的结构强度。其中,腰线加强板3与窗框加强板2至少部分在上下方向上间隔开,如图1所示,窗框加强板2位于腰线加强板3的上方,且窗框加强板2位于车门100的上部区域,腰线加强板3位于车门100的中上部区域以与窗框加强板2相连,且如图1所示,窗框加强板2沿前后方向的中部区域的下侧边沿与腰线加强板3沿前后方向的中部区域间隔开,且在窗框加强板2和腰线加强板3之间限定出车门100的窗口,这样,窗框加强板2和腰线加强板3均可用于对窗口周边的结构进行强化,以保证车门玻璃安装的稳定性,避免窗口出现严重变形的问题。
如图1所示,窗框加强板2的前端分别与腰线加强板3的前端和上铰链加强板4相连,需要说明的是,上铰链加强板4用于增强车门100铰链与车门100连接处的结构强度,以保证车门100与车体的连接稳定性。且如图1所示,上铰链加强板4位于车门100的前部,且窗框加强板2的前端和腰线加强板3的前端均与上铰链加强板4相连。其中,上铰链加强板4位于车门100的中上部,且用于为车门100安装上车门100铰链的位置处进行强化。
窗框加强板2的后端分别与腰线加强板3的后端和门锁加强板5相连。需要说明的是,门锁加强板5用于增强车门100的门锁位置处的结构强度,以保证门锁安装结构的连接稳定性。且如图1所示,门锁加强板5位于车门100的后部,且窗框加强板2的后端和腰线加强板3的后端均与上铰链加强板4相连。其中,本申请的窗框加强板2、腰线加强板3、上铰链加强板4和门锁加强板5中任意相连的两个件可通过焊接相连,以保证连接的稳定性。
这样,本申请中的车门100,通过将窗框加强板2、腰线加强板3、上铰链加强板4和门锁加强板5相连,窗框加强板2的至少部分区域和腰线加强板3间隔开且上铰链加强板4与门锁加强板5间隔开,从而在车门100的上部区域的窗口周边形成环形的加强结构,由此,可极大地提高车门100上部的结构强度,保证车门100在受到外部的撞击力时,撞击能量能够有效地扩散,从而防止车门100的局部位置发生严重的变形,提高车门100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窗框加强板2包括前板21、顶板22、后板23和底板24,前板21、顶板22、后板23和底板24依次首尾相连,顶板22与底板24沿上下方向间隔开,且前板21与后板23沿前后方向间隔开设置,其中,前板21形成为窗口的前部加强结构,顶板22形成为窗口的顶部加强结构,后板23形成为窗口的后部加强结构,底板24形成为窗口的底部加强板结构,由此,可使得窗口在沿周向各个位置处的结构强度均能够得到有效地优化,从而使得窗框加强板2能够为窗口位置提高较好的结构支撑,保证车门玻璃使用的安全性。其中,本申请中的前板21、顶板22、后板23和底板24可为焊接相连,也可为一体成型。
如图2和图3所示,腰线加强板3与底板24相连,上铰链加强板4与底板24的前端相连且向上延伸以与前板21相接,以提高窗框加强板2的结构强度,门锁加强板5与底板24的后端相连且向上延伸以与后板23相接,以提高窗框加强板2的结构强度。这样,前板21在窗框加强板2的前端与腰线加强板3、上铰链加强板4相连,且后板23在窗框加强板2的后端与腰线加强板3、门锁加强板5相连,且顶板22与腰线加强板3的中部区域间隔开设置,底板24与腰线加强板3之间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利于提高窗框加强板2与腰线加强板3的整体连接强度,从而使得各个加强板固定相连,并共同限定出环绕窗口的环形加强框架,由此,极大地利于提升车门100上部区域的结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板21和后板23均沿竖向延伸,且前板21的下端的至少部分夹设于腰线加强板3的前端和上铰链加强板4之间,后板23的下端的至少部分夹设于腰线加强板3的后端与门锁加强板5之间。
也就是说,在将车门100的各个加强板固定相连时,可将前板21的下端分别与腰线加强板3的前端和上铰链加强板4朝向彼此的侧面贴合,以使三个部件之间具有较大的接触区域,再辅以焊接的方式固定,可保证窗框加强板2、腰线加强板3和上铰链加强板4之间具有较大的连接强度,同时将后板23的下端分别与腰线加强板3的后端和门锁加强板5朝向彼此的侧面贴合,以使三个部件之间具有较大的接触区域,再辅以焊接的方式固定,可保证窗框加强板2、腰线加强板3和门锁加强板5之间具有较大的连接强度,由此,可使得整个车门100具有较大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顶板22与腰线加强板3沿上下方向间隔开且与前板21、后板23共同限定出窗口避让空间。由此,顶板22与腰线加强板3间隔开、前板21和后板23间隔开,从而四个部件之间限定出窗口避让空间,这样,不仅利于窗口的成型设计,同时,使得各个部件均能够对窗口的周边区域进行有效地的结构强化,从而保证车门玻璃具有稳定的结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腰线加强板3包括上加强板31和下加强板32,上加强板31和下加强板32沿上下方向依次相连,如图3所示,上加强板31与底板24相连,且上加强板31与底板24在内外方向上具有较大的贴合面,利于提高窗框加强板2与腰线加强板3。其中,上加强板31和下加强板32可为一体成型,也就是说,上加强板31可与下加强板32同时加工成型,由此,可减少加工步骤,提高腰线加强板3的加工效率,且二者为一体结构整体强度大,连接结构更加稳定。其中,腰线加强板3可通过冲压成型,精度好,且强度高。
如图2所示,上加强板31的前端和上铰链加强板4均与窗框加强板2的前端相连,上加强板31的后端和门锁加强板5均与窗框加强板2的后端相连。也就是说,腰线加强板3通过上加强板31即可与其他加强板共同限定出环绕窗口的环形加强框架,这样,下加强板32可用于与上加强板31互相支撑和加强,从而使得腰线加强板3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提升车门100的结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下加强板32的前端与上加强板31的下侧边之间形成有第一弧形过渡区33,下加强板32的前端与下加强板32的下侧边之间形成有第二弧形过渡区34。也就是说,在下加强板32与上加强板31的连接处以及下加强板32的前端下部均设有弧形过渡区,由此,可使得整个腰线加强板3的前端呈弧线形,即实现腰线加强板3的结构过渡更为平滑,减小腰线加强板3的局部结构的应力,避免腰线加强板3在受力过大时出现断裂的情况,提高腰线加强板3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上铰链加强板4沿竖向延伸,且窗框加强板2的前端的至少部分夹设于上铰链加强板4的上端和上加强板31的前端的上侧部分之间,上铰链加强板4与上加强板31的前端的下侧部分相连。这样,上铰链加强板4的部分夹设于前板21的下端、上加强板31的前端之间,以使三者直接稳定的连接关系,保证车门100各个加强结构之间的稳定性,且防止搭接重合的区域过大致结构成本过高,提高车门100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经济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门锁加强板5沿竖向延伸,且窗框加强板2的后端的至少部分夹设于门锁加强板5的上端和上加强板31的后端之间,门锁加强板5与下加强板32的后端相连。这样,门锁加强板5的部分夹设于后板23的下端、上加强板31的后端之间,以使三者直接稳定的连接关系,保证车门100各个加强结构之间的稳定性,且防止搭接重合的区域过大致结构成本过高,提高车门100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经济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上加强板31设有多个减重孔35,如图2所示,上加强板31设有四个减重孔35,且四个减重孔35沿前后方向间隔开布置与上加强板31,以使上加强板31沿前后方向的多个位置处均通过减重孔35实现有效地减重,这样,在腰线加强板3满足结构强度的情况下可防止腰线加强板3的整体重量过大,利于实现车门100的轻量化的设计,提高车门100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其中,如图2所示,减重孔35为长圆孔,且减重孔35的延伸方向与上加强板31的延伸方向相同,由此,利于对上加强板31沿前后方向的多个位置处减重,利于实现腰线加强板3的轻量化设计。
在一些实施例中,腰线加强板3安装于车门内板1和车门外板之间,且腰线加强板3位于车门100沿上下方向的中部区域。其中,腰线加强板3设有把手安装部,把手安装部用于安装隐藏把手,且把手安装部与车门外板的把手避让口的至少部分正对。
也就是说,本申请中的车门100的腰线加强板3可在把手安装部处安装隐藏把手,且隐藏把手可从车门外板的把手避让口处开启,便于用户开启车门100。需要说明的是,现有技术中的隐藏把手多通过独立于腰线加强板3的安装结构安装于车门100,而本申请中通过独特的腰线加强板3的结构设计,在安装隐藏把手时不需增设单独的安装结构,即可直接将隐藏把手安装于腰线加强板3,减少了安装结构的数量,降低了车门100的安装成本,同时简化了车门100的整体结构,利于实现车门100的各个部件的布局。
其中,把手安装部包括把手安装孔36和把手连接位,把手安装孔36与把手连接位相接,且隐藏把手安装于把手安装孔36内且与把手连接位相连,把手安装孔36可为把手提供安装空间。也就是说,把手可通过把手安装孔36实现定位,且通过把手连接位实现固定。
如图6所示,腰线加强板3包括上加强板31和下加强板32,上加强板31和下加强板32沿上下方向相连,其中,把手安装孔36位于下加强板32的中部区域,且把手连接位为多个,且多个把手连接位间隔开布置于把手安装孔36的上下两侧。这样,在具体的隐藏把手安装过程中,可先将隐藏把手伸至把手安装孔36处,以使隐藏把手位于下加强板32的中心位置处,避免隐藏把手过度偏置于下加强板32导致结构稳定性降低,提高隐藏把手的安装稳定性。
把手连接位可为螺纹连接孔结构,以使隐藏把手在安装于把手安装孔36后,可通过螺纹连接件将把手固定于把手连接位处,以使隐藏把手与腰线加强板3相对固定。且隐藏把手可从腰线加强板3上灵活地拆卸,利于后期的维修和更换,降低使用成本。如把手连接位包括上把手连接孔37和下把手连接孔38,如图6所示,在把手安装孔36的上方设有一个上把手连接孔37,且在把手安装孔36的下方设有两个下把手连接孔38,以使隐藏把手可通过三个连接件固定安装于腰线加强板3。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上铰链加强板4安装有螺母板41,螺母板41设有用于与车门100铰链相连的铰链安装部42,且铰链安装部42偏离螺母板41的中心,且螺母板41上还设置有围绕铰链安装部42的多个与上铰链加强板4固定的铰链连接部43。
其中,螺母板41安装于上铰链加强板4的背离车门内板1的一侧,以使螺母板41能够与上铰链加强板4共同安装于车门内板1,且螺母板41可在铰链安装部42处与车门100铰链相连。如图1所示,螺母板41可与铰链安装部42一体成型。如图7所示,铰链安装部42偏离螺母板41的中心设置,也就是说,铰链安装部42偏置于螺母板41,且在螺母板41为设置铰链安装部42的区域设有多个铰链连接部43,以使螺母板41可在铰链连接部43处与铰链加强板26固定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在现有技术中,螺母板41上的用于与车门100铰链相连的结构设置于螺母板41的中心位置,而本申请中的设置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可在铰链安装部42的一侧增设铰链连接部43,铰链连接部43的数量更多,由此,可极大地提高螺母板41与上铰链加强板4的连接强度,提升车门100铰链与车门10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车门100还包括:下铰链加强板6。
下铰链加强板6安装于车门内板1,且下铰链加强板6位于车门内板1与车门外板之间,下铰链加强板6与上铰链加强板4沿上下方向间隔开,且下铰链加强板6设有用于与限位器相连的限位器安装部,也就是说,本申请中的车门100的限位器通过下铰链加强板6的限位器安装部与车门100相连,这样,不需单独设置用于安装限位器的安装结构,对现有的下铰链加强板6进行如本申请中的改进,以使下铰链加强板6能够直接安装车门100的限位器,即可实现车门100与车身之间的限位配合,利于减少安装结构的设置数量,降低车门100的安装成本。
其中,限位器安装部与车门内板1的限位器避让孔正对。也就是说,下铰链加强板6在安装于车门内板1后,安装部与限位器避让孔正对以使限位器的外端能够贯穿限位器避让孔以用于限位器安装部相连,进而与车门100限位配合。
如图8所示,限位器安装部包括限位器安装孔61和限位器连接位,限位器安装孔61用于安装限位器,限位器连接位用于与限位器相连,限位器连接位布置于限位器安装孔61的周围。其中,限位器连接位包括连接面和限位器连接孔64,限位器连接孔64设于连接面,限位器与限位器连接孔64通过紧固件可拆卸地相连。可以理解的是,在将限位器安装于限位器安装孔61后,限位器的部分结构止抵于连接面,且与连接面面面接触,以保证限位器与下铰链加强板6稳定支撑,在通过贯穿限位器连接孔64的紧固件将限位器与下铰链加强板6固定相连。
如图8所示,连接面包括第一连接面62和第二连接面63,第一连接面62和第二连接面63均设有连接孔,其中,第一连接面62位于限位器安装孔61的上方,第二连接面63位于限位器安装孔61的下方,也就是说,限位器的端部可通过第一连接面62上的限位器连接孔64与下铰链加强板6相连,也可通过第二连接面63上的限位器连接孔64与下铰链加强板6相连,且限位器在限位器安装孔61的上下两侧均与下铰链加强板6相连,利于提高限位器与下铰链加强板6的连接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还包括:车门防撞梁7和腰线连接板8。
其中,腰线加强板3、车门防撞梁7和腰线连接板8均安装于车门内板1和车门外板之间,如图9所示,腰线加强板3、车门防撞梁7和腰线连接板8均与车门内板1相连,以使腰线加强板3、后门防撞梁和腰线连接板8固定连接为一体。
如图9所示,车门防撞梁7与腰线加强板3沿上下方向间隔开,腰线加强板3位于车门防撞梁7的上方,腰线加强板3、车门防撞梁7均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这样,在车门外板的局部位置受到撞击时,可通过腰线加强板3和车门防撞梁7将撞击能量沿前后方向传递、扩散,避免造成车门100局部的过大变形,提高车门100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如图9所示,车门防撞梁7与腰线加强板3通过腰线连接板8相连,如图9所示,腰线连接板8整体沿上下方向延伸,且腰线连接板8的上端与腰线加强板3相连,腰线连接板8的下端与车门防撞梁7相连,这样,腰线连接板8可在腰线加强板3与车门防撞梁7之间进行撞击力传递,以实现车门100沿上下方向的撞击力的传递,利于车门100对撞击力进行有效的溃缩和分散。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窗框加强板2包括梁本体25和加强板26,梁本体25具有朝向外侧敞开的安装开口27,加强板26安装于安装开口27内,且加强板26与安装开口27的内壁相连。如图10所示,加强板26的上侧边与内板的上内壁相抵,且加强板26的下侧边与内板的下内壁相抵,以使内板与加强板26可互相支撑,利于提升窗框加强板2的结构强度。
也就是说,如图10所示,梁本体25至少包括弯折相连且限定出安装开口27的两部分,以使梁本体25具有较大的整体尺寸,且形成较小的开口宽度,以使梁本体25对车内人员的视野遮挡较小,同时又能保证梁本体25具有足够的焊接宽度,实现安装固定。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通过对梁本体25的结构进行改进,以使梁本体25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梁本体25不仅具有较小的结构宽度,减小A柱盲区,且梁本体25的焊接面的宽度不会减小,可保证窗框加强板2的安装稳定性,提升车门100的竞争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开口27的开口宽度为L,满足:L≤40mm。也就是说,梁本体25沿竖向的宽度可构造为小于或等于40mm,如L=35mm,或者L=37mm,再或者L=39mm。由此,可利于减小梁本体25以及整个窗框加强板2对A柱视野的影响,减小A柱盲区,为用户提供更为开阔的视野,提升用户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车门100还包括:车门玻璃导轨9,其中,如图11所示,车门玻璃导轨9包括内侧板91、外侧板93和中间连接板92。
如图11所示,内侧板91和外侧板93沿车辆的内外方向间隔开,且内侧板91位于外侧板93的内侧,中间连接板92连接于内侧板91与外侧板93之间,且内侧板91与中间连接板92的内端相连,外侧板93与中间连接板92的外端相连。这样,内侧板91、中间连接板92和外侧板93依次相连且共同限定出导轨槽94。需要说明的是,导轨槽94用于安装于车门玻璃,以使车门玻璃能够在导轨槽94内沿上下方向移动,以使车门玻璃合理地开启或关闭。
其中,如图11所示,内侧板91沿前后方向的延伸长度大于外侧板93沿前后方向的延伸长度,内侧板91用于与车门内板1相连,外侧板93与车门外板间隔开。也就是说,车门玻璃导轨9构造为具有非对称截面,且内侧板91具有的表面积大于外侧板93具有的表面积,即内侧板91具有较大的安装平面用于与车门内板1相连。如图11所示,内侧板91背离外侧板93的侧面可作为与车门内板1相连的安装平面,以使内侧板91与车门内板1贴合时,二者之间具有较大的接触平面,从而保证车门玻璃导轨9与车门内板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保证车门玻璃导轨9能够对车门玻璃提供稳定的支撑环境,保证车门玻璃能够稳定、可靠地升降。
如图11所示,在外侧板93的外侧面设有加强翻边95,加强翻边95与外侧板93的外侧面贴合,以对外侧板93的结构强度起到优化的作用。
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任一种实施例的车门100,通过将窗框加强板2、腰线加强板3、上铰链加强板4和门锁加强板5相连,窗框加强板2的至少部分区域和腰线加强板3间隔开且上铰链加强板4与门锁加强板5间隔开,从而在车门100的上部区域的窗口周边形成环形的加强结构,由此,可极大地提高车门100上部的结构强度,保证车门100在受到外部的撞击力时,撞击能量能够有效地扩散,从而防止车门100的局部位置发生严重的变形,提高车门100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进而提升整车的安全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5)

1.一种车门(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窗框加强板(2),所述窗框加强板(2)沿前后方向延伸;
腰线加强板(3),所述腰线加强板(3)沿前后方向延伸且与所述窗框加强板(2)至少部分在上下方向上间隔开;
上铰链加强板(4)和门锁加强板(5),所述窗框加强板(2)的前端分别与所述腰线加强板(3)的前端和所述上铰链加强板(4)相连,所述窗框加强板(2)的后端分别与所述腰线加强板(3)的后端和所述门锁加强板(5)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框加强板(2)包括依次相连的前板(21)、顶板(22)、后板(23)和底板(24),所述顶板(22)与所述底板(24)沿上下方向间隔开且所述前板(21)与所述后板(23)沿前后方向间隔开设置,所述腰线加强板(3)和所述底板(24)相连,所述上铰链加强板(4)与所述底板(24)的前端相连且与所述前板(21)相接,所述门锁加强板(5)与所述底板(24)的后端相连且与所述后板(23)相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21)和所述后板(23)均沿竖向延伸,且所述前板(21)的下端的至少部分夹设于所述腰线加强板(3)的前端和所述上铰链加强板(4)之间,所述后板(23)的下端的至少部分夹设于所述腰线加强板(3)的后端与所述门锁加强板(5)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腰线加强板(3)包括上加强板(31)和下加强板(32),所述上加强板(31)与所述下加强板(32)沿上下方向依次相连,所述上加强板(31)的前端和所述上铰链加强板(4)均与所述窗框加强板(2)的前端相连,所述上加强板(31)的后端和所述门锁加强板(5)均与所述窗框加强板(2)的后端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铰链加强板(4)沿竖向延伸,且所述窗框加强板(2)的前端的至少部分夹设于所述上铰链加强板(4)的上端和所述上加强板(31)的前端的上侧部分之间,所述上铰链加强板(4)与所述上加强板(31)的前端的下侧部分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门锁加强板(5)沿竖向延伸,且所述窗框加强板(2)的后端的至少部分夹设于所述门锁加强板(5)的上端和所述上加强板(31)的后端之间,所述门锁加强板(5)与所述下加强板(32)的后端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腰线加强板3设有把手安装部,所述把手安装部用于安装隐藏把手,且所述把手安装部与车门外板的把手避让口的至少部分正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安装部包括把手安装孔(36)和把手连接位,所述把手安装孔(36)与所述把手连接位相接,且所述隐藏把手安装于所述把手安装孔(36)内且与所述把手连接位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铰链加强板(4)安装有螺母板(41),所述螺母板(41)设有用于与车门铰链相连的铰链安装部(42),且所述铰链安装部(42)偏离所述螺母板(41)的中心,且所述螺母板(41)上还设置有围绕所述铰链安装部(42)的多个与上铰链加强板(4)固定的铰链连接部(43)。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铰链加强板(6),所述下铰链加强板(6)与所述上铰链加强板(4)沿上下方向间隔开,且所述下铰链加强板(6)设有用于与限位器相连的限位器安装部,所述限位器安装部与车门内板(1)的限位器避让孔正对。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车门防撞梁(7)和腰线连接板(8),所述车门防撞梁(7)与所述腰线加强板(3)沿上下方向间隔开,且所述车门防撞梁(7)与所述腰线加强板(3)通过所述腰线连接板(8)相连。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框加强板(2)包括梁本体(25)和加强板(26),所述梁本体(25)具有朝向外侧敞开的安装开口(27),所述加强板(26)安装于所述安装开口(27)内,且所述加强板(26)与所述安装开口(27)的内壁相连。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开口(27)的开口宽度为L,满足:L≤40mm。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车门玻璃导轨(9),所述车门玻璃导轨(9)包括内侧板(91)、外侧板(93)和连接于所述内侧板(91)和所述外侧板(93)之间的中间连接板(92),所述内侧板(91)、所述中间连接板(92)和所述外侧板(93)限定出导轨槽(94),所述内侧板(91)沿前后方向的延伸长度大于所述外侧板(93)沿前后方向的延伸长度,所述内侧板(91)用于与车门内板(1)相连,所述外侧板(93)与车门外板间隔开。
15.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门(100)。
CN202010871709.4A 2020-08-26 2020-08-26 车门和车辆 Pending CN11200921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71709.4A CN112009218A (zh) 2020-08-26 2020-08-26 车门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71709.4A CN112009218A (zh) 2020-08-26 2020-08-26 车门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09218A true CN112009218A (zh) 2020-12-01

Family

ID=735035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71709.4A Pending CN112009218A (zh) 2020-08-26 2020-08-26 车门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09218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21588A (zh) * 2021-01-13 2021-04-30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车门锁加强板及车门总成
CN113071298A (zh) * 2021-04-26 2021-07-06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整体式车门外板加强件
CN113978215A (zh) * 2021-11-08 2022-01-28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车门内钣金的静刚度加强结构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319829U (zh) * 2011-11-18 2012-07-11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门及具有该车门的车辆
US20160229269A1 (en) * 2015-02-06 2016-08-11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door frame structure
CN106102984A (zh) * 2014-04-15 2016-11-09 白木工业株式会社 金属板层叠体的激光焊接方法、以及使用了金属板层叠体的激光焊接方法的车辆用门框的制造方法
CN206171135U (zh) * 2016-07-29 2017-05-17 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车门和车辆
CN109455069A (zh) * 2018-11-02 2019-03-12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整体式侧门窗框加强板及其安装结构
CN109552013A (zh) * 2018-11-23 2019-04-02 重庆金康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 汽车车门和汽车
CN110497779A (zh) * 2018-12-03 2019-11-26 宁波信泰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车门框架安装结构及车门总成
CN210760194U (zh) * 2019-08-20 2020-06-16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门内板加强结构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319829U (zh) * 2011-11-18 2012-07-11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门及具有该车门的车辆
CN106102984A (zh) * 2014-04-15 2016-11-09 白木工业株式会社 金属板层叠体的激光焊接方法、以及使用了金属板层叠体的激光焊接方法的车辆用门框的制造方法
US20160229269A1 (en) * 2015-02-06 2016-08-11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door frame structure
CN206171135U (zh) * 2016-07-29 2017-05-17 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车门和车辆
CN109455069A (zh) * 2018-11-02 2019-03-12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整体式侧门窗框加强板及其安装结构
CN109552013A (zh) * 2018-11-23 2019-04-02 重庆金康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 汽车车门和汽车
CN110497779A (zh) * 2018-12-03 2019-11-26 宁波信泰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车门框架安装结构及车门总成
CN210760194U (zh) * 2019-08-20 2020-06-16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门内板加强结构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21588A (zh) * 2021-01-13 2021-04-30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车门锁加强板及车门总成
CN112721588B (zh) * 2021-01-13 2022-09-16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车门锁加强板及车门总成
CN113071298A (zh) * 2021-04-26 2021-07-06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整体式车门外板加强件
CN113071298B (zh) * 2021-04-26 2023-02-28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整体式车门外板加强件
CN113978215A (zh) * 2021-11-08 2022-01-28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车门内钣金的静刚度加强结构
CN113978215B (zh) * 2021-11-08 2024-02-02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车门内钣金的静刚度加强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09218A (zh) 车门和车辆
RU2226468C2 (ru) Интегральный элемент жесткости внутренней части двери
EP0100455B1 (en) Guide rail structure for an automotive sliding door
US6988763B2 (en) Vehicle body side structure
GB2275660A (en) Reinforced motor vehicle door
CN113348100B (zh) 汽车车门
US7021697B2 (en) Vehicle and a vehicle door
EP2371678A1 (en) Automotive vehicle body side structure
CN109664945B (zh) 车辆侧部结构
CN112896324B (zh) 一种无框车门的b柱结构及车辆
CN111891230A (zh) 一种车身b柱与下车体门槛梁的连接结构
US7048323B2 (en) Vehicle
EP0101971A2 (en) Mounting structure for anchor of automotive seat belt
CN215859632U (zh) 车门铰链安装板及车辆
EP3912839B1 (en) Automobile door
US11712949B2 (en) Automobile side structure and automobile
CN213413478U (zh) 车门和车辆
CN213383827U (zh) 车门和车辆
JPH0834238A (ja) 自動車
CN219667942U (zh) 车门总成和车辆
CN210706825U (zh) 一种外板窗沿加强件以及前门总成、电动汽车
CN218906874U (zh) 后背门框架、后背门和车辆
CN217259520U (zh) 车门限位器加强板、车门及车辆
CN218876852U (zh) 一种后背门加强件、后背门及车辆
CN217835768U (zh) 门槛加强梁及门槛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