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13478U - 车门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门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413478U
CN213413478U CN202021814003.6U CN202021814003U CN213413478U CN 213413478 U CN213413478 U CN 213413478U CN 202021814003 U CN202021814003 U CN 202021814003U CN 213413478 U CN213413478 U CN 2134134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inner panel
vehicle door
reinforcing plate
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1400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志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81400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4134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4134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4134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门和车辆,所述车门包括:窗框上边梁,所述窗框上边梁包括内板和加强板,所述内板具有朝向外侧敞开的安装开口,所述加强板安装于所述安装开口内,且所述加强板与所述安装开口的内壁相连。本申请实施例的车门,通过对内板的结构进行改进,以使本申请的内板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内板不仅具有较小的结构宽度,减小A柱盲区,且内板的焊接面的宽度不会减少,可保证窗框上边梁的安装稳定性,提升车门的竞争性能。

Description

车门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门和具有该车门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汽车的车门窗框上边梁的扭转强度降低,且窗框上边梁的整体宽度较大,极易导致A柱盲区的视野大大减小,使得产品的盲区性能较低,存在改进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门,该车门的窗框上边梁的结构强度大,且整体的宽度尺寸小,使得车辆的A柱盲区小,视野更加开阔。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车门,包括:窗框上边梁,所述窗框上边梁包括内板和加强板,所述内板具有朝向外侧敞开的安装开口,所述加强板安装于所述安装开口内,且所述加强板与所述安装开口的内壁相连。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车门,通过对内板的结构进行改进,以使本申请的内板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内板不仅具有较小的结构宽度,减小A柱盲区,且内板的焊接面的宽度不会减少,可保证窗框上边梁的安装稳定性,提升车门的竞争性能。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车门,所述安装开口的开口宽度为L,满足:L≤40mm。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车门,所述内板的截面构造为“U”形,且所述内板的上侧和下侧至少部分间隔开以限定出所述安装开口,所述加强板的上侧与所述安装开口的上内壁相连,且所述加强板的下侧与所述安装开口的下内壁相连。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车门,所述内板包括依次相连的上侧段、连接段和下侧段,所述上侧段的自由端与所述下侧段的自由端间隔开以限定出所述安装开口,所述上侧段的下表面与所述加强板的上侧相连,所述下侧段的上表面与所述加强板的下侧相连。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车门,所述上侧段包括第一段、中间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所述中间段和所述第二段依次相连且任意相邻两个互成弯折形,所述第一段与所述加强板的上侧相连,所述第二段背离所述中间段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段相连。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车门,所述加强板的上侧设有上翻边,所述上翻边与所述第一段面面贴合,所述加强板的下侧设有下翻边,所述下翻边与所述下侧段面面贴合。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车门,所述中间段和所述第二段均与所述加强板间隔开。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车门,所述第一段、所述中间段、所述第二段、所述连接段和所述下侧段中任意相邻两个之间设有弧形过渡段。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车门,所述连接段与所述加强板间隔开设置。
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任一种实施例所述的车门。
所述车辆和上述的车门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车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处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
车门100,
窗框上边梁1,
内板10,上侧段11,第一段111,中间段112,第二段113,连接段12,下侧段13,安装开口14,
加强板20,上翻边21,下翻边22,主体板23,弧形过渡段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如无特殊的说明,本申请中的前后方向为车辆的纵向,即X向;左右方向为车辆的横向,即Y向;上下方向为车辆的竖向,即Z向。
下面参考图1-图2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车门100,该车门100的窗框上边梁1的扭转强度大,且窗框上边梁1的宽度小,利于减小A柱盲区,提高车门100的结构性能,提升产品竞争性。
如图1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车门100,包括:窗框上边梁1。
其中,如图2所示,窗框上边梁1包括内板10和加强板20,内板10形成为窗框上边梁1的主体结构,内板10具有朝向外侧敞开的安装开口14,加强板20安装于安装开口14内,且加强板20与安装开口14的内壁相连,这样,加强板20能够对内板10起到结构加强的作用,且内板10与加强板20可互相支撑,利于提升窗框上边梁1的扭转性能,以提高窗框上边梁1的整体结构强度。
也就是说,内板10至少包括弯折相连且限定出安装开口14的两部分,使得内板10具有较大的整体尺寸,且形成较小的开口宽度,以使内板10对车内人员的视野遮挡较小,同时又能保证内板10具有足够焊接宽度,实现安装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通过对内板10的结构进行改进,以使本申请的内板10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内板10不仅具有较小的结构宽度,减小A柱盲区,且内板10的焊接面的宽度不会减少,可保证窗框上边梁1的安装稳定性,提升车门100的竞争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开口14的开口宽度为L,满足:L≤40mm。也就是说,内板10沿竖向的宽度可构造为小于等于40mm,如L=35mm,或者L=37mm,再或者L=39mm。由此,可利于减小内板10以及整个窗框上边梁1对A柱视野的影响,减小A柱盲区,为用户提供更为开阔的视野,提升用户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内板10的截面构造为“U”形,且内板10的上侧和下侧至少部分间隔开以限定出安装开口14,加强板20的上侧与安装开口14的上内壁相连,且加强板20的下侧与安装开口14的下内壁相连。
也就是说,如图2所示,内板10包括沿上下方向相连且限定出安装开口14的上侧部分和下侧部分,即上侧部分的自由端与下侧部分的自由端的间距为窗框上边梁1的开口宽度,这样,可通过灵活地调整上侧部分的自由端与下侧部分的自由端的间距以使内板10对A柱的视野干扰,提升车门100结构的视野优势。
当然,本申请的内板10的截面不限于构造为“U”形,也可构造为“V”形,或其他具有安装开口14的形状,均可实现保证焊接宽度以及减少视野盲区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板10包括依次相连的上侧段11、连接段12和下侧段13,上侧段11的自由端与下侧段13的自由端间隔开以限定出安装开口14,上侧段11的下表面与加强板20的上侧相连,下侧段13的上表面与加强板20的下侧相连。
如图2所示,上侧段11、连接段12和下侧段13沿上下方向依次相连,其中,下侧段13整体构造为沿水平方向延伸,连接段12沿上下方向延伸,且连接段12的下端与下侧段13相连,上侧段11的下端与连接段12的上端相连且上侧段11朝远离下侧段13的方向延伸,以限定出朝向外侧敞开的安装开口14。
其中,上侧段11和下侧段13的外表面均可作为内板10的焊接面,以保证内板10的焊接宽度,不影响内板10的安装强度,且加强板20在上侧段11和下侧段13之间起到支撑加强的作用,利于提高内板10的结构强度,避免内板10的上侧段11和下侧段13朝靠近彼此或远离彼此的方向变形,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侧段11包括第一段111、中间段112和第二段113,第一段111、中间段112和第二段113依次相连且任意相邻两个互成弯折形,第一段111与加强板20的上侧相连,第二段113背离中间段112的一端与连接段12相连。
如图2所示,第一段111、中间段112和第二段113沿上下方向依次相连,且均位于下侧段13的上方,第一段111与中间段112的上端相连且与中间段112互成弯折形,第二段113与中间段112的下端相连且与中间段112互成弯折形,其中,第二段113与连接段12相连且逐渐地朝远离下侧段13的方向倾斜延伸。第一段111也构造为朝远离下侧段13的方向倾斜延伸,且加强板20夹设于第一段111和下侧段13之间,这样,加强板20可对第一段111与下侧段13起到结构支撑的作用,以提高窗框上边梁1的结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板20的上侧设有上翻边21,上翻边21与第一段111面面贴合,加强板20的下侧设有下翻边22,下翻边22与下侧段13面面贴合。如图2所示,加强板20包括沿上下方向依次相连的上翻边21、主体板23和下翻边22,上翻边21和下翻边22分别与主体板23的上侧、下侧相连,且上翻边21和下翻边22朝主体板23的同一侧延伸,且在同一侧相对设置。
如图2所示,上翻边21的上表面与第一段111的下表面贴合相连,且下翻边22的下表面与下侧段13的上表面面面贴合,这样,可使得内板10与加强板20之间具有较大的接触面,从而提高内板10与加强板20之间的连接强度,提升窗框上边梁1的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
如图2所示,中间段112和第二段113均与加强板20间隔开,以使中间段112、第二段113与加强板20之间形成溃缩空间,这样,在内板10受到外部作用力时,内板10的中间段112、第二段113均能够朝向溃缩空间内变形收缩,以缓冲、吸收外部的撞击能量,从而防止内板10整体结构发生严重变形,提高内板10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段111、中间段112、第二段113、连接段12和下侧段13中任意相邻两个之间设有弧形过渡段30。也就是说,内板10的各个主体部分之间互成弯折形,且在弯折处形成弧形过渡段30,以减小弯折处的连接应力,避免应力集中导致连接断裂的问题,提高内板10的结构安全性,便于长期使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连接段12与加强板20间隔开设置,以使内板10的上侧段11和下侧段13具有一定的延伸长度,从而使得内板10在具有较大的焊接面的情况下仍具有较小的开口宽度,从而更加合理地减小A柱盲区,提升车门100的竞争性。
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任一种实施例的车门100,且在车门100的内板10不仅具有较小的结构宽度,减小A柱盲区,且内板10的焊接面的宽度不会减少,可保证窗框上边梁1的安装稳定性,提升车门100的竞争性能,且本申请的车门100可适用于N60的车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车门(100),其特征在于,包括:窗框上边梁(1),所述窗框上边梁(1)包括内板(10)和加强板(20),所述内板(10)具有朝向外侧敞开的安装开口(14),所述加强板(20)安装于所述安装开口(14)内,且所述加强板(20)与所述安装开口(14)的内壁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开口(14)的开口宽度为L,满足:L≤4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10)的截面构造为“U”形,且所述内板(10)的上侧和下侧至少部分间隔开以限定出所述安装开口(14),所述加强板(20)的上侧与所述安装开口(14)的上内壁相连,且所述加强板(20)的下侧与所述安装开口(14)的下内壁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10)包括依次相连的上侧段(11)、连接段(12)和下侧段(13),所述上侧段(11)的自由端与所述下侧段(13)的自由端间隔开以限定出所述安装开口(14),所述上侧段(11)的下表面与所述加强板(20)的上侧相连,所述下侧段(13)的上表面与所述加强板(20)的下侧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侧段(11)包括第一段(111)、中间段(112)和第二段(113),所述第一段(111)、所述中间段(112)和所述第二段(113)依次相连且任意相邻两个互成弯折形,所述第一段(111)与所述加强板(20)的上侧相连,所述第二段(113)背离所述中间段(112)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段(12)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20)的上侧设有上翻边(21),所述上翻边(21)与所述第一段(111)面面贴合,所述加强板(20)的下侧设有下翻边(22),所述下翻边(22)与所述下侧段(13)面面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段(112)和所述第二段(113)均与所述加强板(20)间隔开。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111)、所述中间段(112)、所述第二段(113)、所述连接段(12)和所述下侧段(13)中任意相邻两个之间设有弧形过渡段(30)。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12)与所述加强板(20)间隔开设置。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门(100)。
CN202021814003.6U 2020-08-26 2020-08-26 车门和车辆 Active CN2134134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14003.6U CN213413478U (zh) 2020-08-26 2020-08-26 车门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14003.6U CN213413478U (zh) 2020-08-26 2020-08-26 车门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413478U true CN213413478U (zh) 2021-06-11

Family

ID=762584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14003.6U Active CN213413478U (zh) 2020-08-26 2020-08-26 车门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4134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41231B (zh) 强化侧面碰撞性能的汽车用门
CN113348100B (zh) 汽车车门
CN114261268A (zh) 一种新能源车车身与电池包集成结构
CN112009218A (zh) 车门和车辆
CN112896324B (zh) 一种无框车门的b柱结构及车辆
CN213413478U (zh) 车门和车辆
CN112441134B (zh) 一种车辆门槛的安装方法及车辆门槛结构
CN209888936U (zh) B柱内加强板
CN216374132U (zh) 一种汽车掀背门及汽车
CN201506388U (zh) 一种中级轿车中立柱总成
CN213594387U (zh) 车辆门槛加强结构、车身总成和车辆
CN215398115U (zh) 一种背门加强板及车辆
CN215859632U (zh) 车门铰链安装板及车辆
CN101665122A (zh) 一种轿车中立柱总成
EP3912839B1 (en) Automobile door
JP4431161B2 (ja) 側面衝突性能を強化させた自動車用ドア
CN210941297U (zh) 一种汽车车门的加强结构
CN217835768U (zh) 门槛加强梁及门槛梁
CN218949326U (zh) 一种车辆后地板纵梁结构及车辆
CN217598692U (zh) 门柱外板、门柱总成和车辆
CN220640017U (zh) 车身侧部结构及车辆
CN219667942U (zh) 车门总成和车辆
CN220764513U (zh) B柱总成、车身框架及车辆
CN219257496U (zh) 一种b柱加强板总成
CN111976434B (zh) 一种车门窗框架结构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