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49326U - 一种车辆后地板纵梁结构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辆后地板纵梁结构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49326U
CN218949326U CN202222871226.1U CN202222871226U CN218949326U CN 218949326 U CN218949326 U CN 218949326U CN 202222871226 U CN202222871226 U CN 202222871226U CN 218949326 U CN218949326 U CN 2189493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ngitudinal beam
plate
vehicle
rail
cove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7122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福华
王伟
王亚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87122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493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493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493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辆后地板纵梁结构及车辆,包括:纵梁本体,所述纵梁本体沿车身的长度方向延伸;与所述纵梁本体连接的纵梁内板,门槛梁和纵梁外板,所述门槛梁位于所述纵梁本体和所述纵梁内板同一方向的端部,且所述门槛梁通过所述纵梁外板与所述纵梁本体和纵梁内板连接;纵梁盖板,所述纵梁盖板与所述纵梁内板的长度适配,所述纵梁盖板连接于所述纵梁内板的一侧,并与所述纵梁内板拼接形成内部存在空腔的盒装结构;其中,所述纵梁外板和所述纵梁盖板均由多个分体结构拼接而成。本申请旨在解决因车辆后地板纵梁的强度刚度不足、传递振动效果差而导致车辆的疲劳耐久性能和车辆的NVH性能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车辆后地板纵梁结构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辆后地板纵梁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的后地板纵梁不仅给后副车架提供安装点,还与后悬架系统进行连接。在车辆发生振动时,来自后轮的激励通过悬架系统可直接传递至后地板纵梁上。
现有技术中,车辆的后地板纵梁的强度和刚度不足,后地板纵梁与车辆悬架、后地板纵梁和车辆后副车架安装点动刚度较低,导致车辆的后地板纵梁不能将来自后轮的激励进行有效的传递,不能有效的降低振动,进而导致应力集中和车辆地板振动等问题的发生,严重影响了车辆的疲劳耐久性能和车辆的NVH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后地板纵梁结构及车辆,旨在解决因车辆后地板纵梁的强度刚度不足、传递振动效果差而导致车辆的疲劳耐久性能和车辆的NVH性能低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后地板纵梁结构,包括:
纵梁本体,所述纵梁本体沿车身的长度方向延伸;
与所述纵梁本体连接的纵梁内板,所述纵梁内板与所述纵梁本体的长度延伸方向相同;
门槛梁和纵梁外板,所述门槛梁位于所述纵梁本体和所述纵梁内板同一方向的端部,且所述门槛梁通过所述纵梁外板与所述纵梁本体和纵梁内板连接;
纵梁盖板,所述纵梁盖板与所述纵梁内板的长度适配,所述纵梁盖板连接于所述纵梁内板的一侧,并与所述纵梁内板拼接形成内部存在空腔的盒装结构;
其中,所述纵梁外板和所述纵梁盖板均由多个分体结构拼接而成;
所述纵梁本体、门槛梁、纵梁外板、纵梁盖板和纵梁内板均为相对设置的两组,以连接形成车辆的后地板纵梁结构。
可选地,所述纵梁内板自所述纵梁本体至所述门槛梁的方向包括拼接而成的第一纵梁内板和第二纵梁内板;
所述纵梁盖板自所述纵梁本体至所述门槛梁的方向包括拼接而成的第一纵梁盖板、第二纵梁盖板和第三纵梁盖板;
所述第一纵梁内板与所述第一纵梁盖板和所述第二纵梁盖板连接,所述第二纵梁内板和所述第三纵梁盖板连接,以形成内部存在空腔的盒装结构。
可选地,所述纵梁内板为凸起的拱形结构,所述纵梁内板的凸起方向为车辆的地板向车顶的方向;
所述纵梁盖板为与拱形的所述纵梁内板相同的拱形结构。
可选地,拱形的所述纵梁盖板向上凸起的最高位置设有减震件安装点,所述减震件安装点用于安装减震件。
可选地,所述纵梁本体为与所述纵梁内板适配的拱形结构,还包括:
设置在拱形的所述纵梁本体底部的减震件支座安装板,所述减震件支座安装板用于安装减震件支座;
第一减震件加强板和第二减震件加强板,所述第一减震件加强板设于所述第二纵梁盖板侧面,所述第二减震件加强板设于纵梁本体的侧面,所述第一减震件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减震件加强板分别位于所述纵梁盖板和所述纵梁内板形成的盒装结构的两侧,以对所述减震件支座进行支撑。
可选地,所述门槛梁、所述第三纵梁盖板、所述第二纵梁盖板、所述第一纵梁盖板的长度尺寸比值为4:3:4:2。
可选地,所述第一减震件加强板为三棱锥状。
可选地,所述第二减震件加强板设有凸台加强结构,所述凸台加强结构的凸起方向为远离所述纵梁本体的方向。
可选地,拱形的所述纵梁本体的两个弯折处设有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连接有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一安装板通过所述第一加强板与车辆的下横梁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板与车辆的后横梁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如所述的车辆后地板纵梁结构。
采用本申请提供的车辆后地板纵梁结构及车辆,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方面,纵梁盖板和纵梁内板之间形成有存在空腔的盒装结构,此盒装结构不仅具有较强的缓冲吸能作用,还具备较高的刚度,能在车身受到碰撞时吸收碰撞的动能的同时良好的抵抗变形,极大提升了车辆后部的安全系数;
另一方面,纵梁外板和纵梁盖板均由多个分体结构拼接而成,采用此种分体式拼接的结构加强了与车辆侧围的连接,避免因单个结构的尺寸过长而导致的整体的刚度下降,或焊接变形等情况的发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出的车辆后地板纵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出的车辆后地板纵梁结构中的第二减震件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出的车辆后地板纵梁结构中的第一减震件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出的门槛梁、第一纵梁盖板、第二纵梁盖板和第三纵梁盖板的侧视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出的车辆后地板纵梁结构的俯视图。
附图说明:1、纵梁本体;2、纵梁内板;201、第一纵梁内板;202、第二纵梁内板;3、门槛梁;4、纵梁外板;5、纵梁盖板;501、第一纵梁盖板;502、第二纵梁盖板;503、第三纵梁盖板;6、减震件支座安装板;7、第一减震件加强板;8、第二减震件加强板;9、凸台加强结构;10、后副车架后安装板;11、后副车架前安装板;12、第一安装板;13、第二安装板;14、第一加强板;15、车辆的下横梁;16、车辆的后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车辆的后地板纵梁不仅给后副车架提供安装点,还与后悬架系统进行连接。在车辆发生振动时,来自后轮的激励通过悬架系统可直接传递至后地板纵梁上。
现有技术中,车辆的后地板纵梁的强度和刚度不足,后地板纵梁与车辆悬架、后地板纵梁和车辆后副车架安装点动刚度较低,导致车辆的后地板纵梁不能将来自后轮的激励进行有效的传递,不能有效的降低振动,进而导致应力集中和车辆地板振动等问题的发生,严重影响了车辆的疲劳耐久性能和车辆的NVH性能。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后地板纵梁结构及车辆,旨在解决因车辆后地板纵梁的强度刚度不足、传递振动效果差而导致车辆的疲劳耐久性能和车辆的NVH性能低的问题。
一种车辆后地板纵梁结构,参照图1,包括:
纵梁本体1,所述纵梁本体1沿车身的长度方向延伸;
与所述纵梁本体1连接的纵梁内板2,所述纵梁内板2与所述纵梁本体1的长度延伸方向相同;
门槛梁3和纵梁外板4,所述门槛梁3位于所述纵梁本体1和所述纵梁内板2同一方向的端部,且所述门槛梁3通过所述纵梁外板4与所述纵梁本体1和纵梁内板2连接;
纵梁盖板5,所述纵梁盖板5与所述纵梁内板2的长度适配,所述纵梁盖板5连接于所述纵梁内板2的一侧,并与所述纵梁内板2拼接形成内部存在空腔的盒装结构;
其中,所述纵梁外板4和所述纵梁盖板5均由多个分体结构拼接而成;
所述纵梁本体1、门槛梁3、纵梁外板4、纵梁盖板5和纵梁内板2均为相对设置的两组,以连接形成车辆的后地板纵梁结构。
通过上述设置,本申请实施例中,纵梁盖板5和纵梁内板2之间形成有存在空腔的盒装结构,此盒装结构不仅具有较强的缓冲吸能作用,还具备较高的刚度,能在车身受到碰撞时吸收碰撞的动能的同时良好的抵抗变形,极大提升了车辆后部的安全系数;
另一方面,纵梁外板4和纵梁盖板5均由多个分体结构拼接而成,采用此种分体式拼接的结构加强了与车辆侧围的连接,避免因单个结构的尺寸过长而导致的整体的刚度下降,或焊接变形等情况的发生。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参照图1,两组纵梁本体1、门槛梁3、纵梁外板4、纵梁盖板5和纵梁内板2均为相对设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所述纵梁内板2自所述纵梁本体1至所述门槛梁3的方向包括拼接而成的第一纵梁内板201和第二纵梁内板202;
参照图3,所述纵梁盖板5自所述纵梁本体1至所述门槛梁3的方向包括拼接而成的第一纵梁盖板501、第二纵梁盖板502和第三纵梁盖板503;
参照图1,所述第一纵梁内板201与所述第一纵梁盖板501和所述第二纵梁盖板502连接,所述第二纵梁内板202和所述第三纵梁盖板503连接,以形成内部存在空腔的盒装结构。
在上述设置中,参照图1,第一纵梁内板201与第一纵梁盖板501和第二纵梁盖板502连接形成的整体适配并拼接在一起,第二纵梁内板202和第三纵梁盖板503适配并拼接在一起。
形成的存在有空腔的盒装结构具有较强的缓冲吸能作用,同时具备较高的刚度,能在碰撞吸能的同时抵抗变形,极大提升了车辆后部的安全系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参照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出的门槛梁3、第一纵梁盖板501、第二纵梁盖板502和第三纵梁盖板503的侧视图。其中,所述门槛梁3、所述第三纵梁盖板503、所述第二纵梁盖板502、所述第一纵梁盖板501的长度尺寸比值为4:3:4:2。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所述纵梁内板2为凸起的拱形结构,所述纵梁内板2的凸起方向为车辆的地板向车顶的方向;
参照图3,所述纵梁盖板5为与拱形的所述纵梁内板2相同的拱形结构。
通过此种设置,拱形的纵梁盖板5和纵梁内板2可以提高纵梁盖板5和纵梁内板2连接整体的刚度和强度,同时优化了力的传递路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拱形的所述纵梁盖板5向上凸起的最高位置设有减震件安装点,所述减震件安装点用于安装减震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减震件为减震器,减震器用于使车架与车身的振动迅速衰减,改善车辆行驶的平顺性和舒适性。
其中减震件安装点设置在拱形凸起的最高处,此结构利于将减震器传递至纵梁本体1处的能量进行前后的传递,降低因能量集中从而造成车身地板的振动,同时也避免了应力集中,优化了车辆的疲劳耐久性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3,所述纵梁本体1为与所述纵梁内板2适配的拱形结构,还包括:
设置在拱形的所述纵梁本体1底部的减震件支座安装板6,所述减震件支座安装板6用于安装减震件支座;
第一减震件加强板7和第二减震件加强板8,所述第一减震件加强板7设于所述第二纵梁盖板502侧面,所述第二减震件加强板8设于纵梁本体1的侧面,所述第一减震件加强板7和所述第二减震件加强板8分别位于所述纵梁盖板5和所述纵梁内板2形成的盒装结构的两侧,以对所述减震件支座进行支撑。
通过上述设置,第一减震件加强件和第二减震件加强板8具有较高的支撑刚度,第一减震件和第二减震件分别位于所述纵梁盖板5和所述纵梁内板2形成的盒装结构的两侧,一左一右的设置对减震件支座起到了支撑和加强的效果,提高了其结构强度,并具有更强的抗冲击能力。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参照图3,所述第一减震件加强板7为三棱锥状。
第一减震件加强板7设于第二纵梁盖板502的侧面,其结构为三棱锥状的盒装结构,三棱锥状的设计进一步加强了第一减震件加强板7的结构强度和支撑刚度。同时,盒装结构的设计减轻了整体的质量,有利于轻量化的设计要求。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参照图2,所述第二减震件加强板8设有凸台加强结构9,所述凸台加强结构9的凸起方向为远离所述纵梁本体1的方向。
通过上述设置,第二减震件加强板8上的凸台加强结构9可以有效的提升结构强度和支撑刚度。
上述的对于第一减震件加强板7和第二减震件加强板8的设置,可以最大程度增强结构强度,极大提升减震器安装点动刚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参照图5,拱形的所述纵梁本体1的两个弯折处设有第一安装板12和第二安装板13,所述第一安装板12上连接有第一加强板14,所述第一安装板12通过所述第一加强板14与车辆的下横梁15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板13与车辆的后横梁16连接。
其中,车辆的下横梁15位于平行设置的两组纵梁本体1之间,车辆的后横梁16也位于平行设置的两组纵梁本体1之间,且车辆的前横梁和车辆的后横梁16的长度方向均与纵梁本体1的长度方向垂直。
通过上述设置,参照图5,第一安装板12通过第一加强板14与车辆的下横梁15连接,可借助车辆的下横梁15进一步地提升前安装点动刚度;第二安装板13直接与车辆的后横梁16连接,可借助车辆的后横梁16对后安装点动刚度进行提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参照图3,所述纵梁本体1在靠近所述第一纵梁盖板501的位置的底部设有后副车架后安装板10,纵梁本体1在靠近第三纵梁盖板503的位置的底部设有后副车架前安装板11,以通过后副车架后安装板10和后副车架前安装板11与车辆的后副车架进行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纵梁本体1上在靠近后副车架前安装板11的位置还设有后副车架安装板加强版,以提高后副车架前安装板11的结构强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参照图5,在俯视图中,靠近门槛梁3的位置的两组纵梁内板2之间的间距大于在靠近第一纵梁盖板501位置的两组纵梁内板2之间的间距,其中,两组纵梁内板2之间的距离通过弧形圆滑过渡。此种设置一是为了和后地板面板配合,二是利于车辆纵向力的传递,降低振动灵敏度。
综合上述,通过以上创新结构设计,利用多个分体式结构拼接而成的纵梁外板4和纵梁内板2拼接而成强度较高,刚度较大的盒装结构,并在纵梁本体1的刚度较大处设置后副车架前安装板11、后副车架后安装板10、减震件支座,并辅以第一减震件加强板7、第二减震件加强板8进行局部增强,使纵梁本体1、纵梁内板2和纵梁外板4、减震器的安装点动刚度得以提升,整体上加强了车辆后部的碰撞安全系数、优化了疲劳耐久性能,大大提升了车辆的NVH性能。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如所述的车辆后地板纵梁结构。
总体来说,本申请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中,纵梁盖板5和纵梁内板2之间形成有存在空腔的盒装结构,此盒装结构不仅具有较强的缓冲吸能作用,还具备较高的刚度,能在车身受到碰撞时吸收碰撞的动能的同时良好的抵抗变形,极大提升了车辆后部的安全系数;
另一方面,纵梁外板4和纵梁盖板5均由多个分体结构拼接而成,采用此种分体式拼接的结构加强了与车辆侧围的连接,避免因单个结构的尺寸过长而导致的整体的刚度下降,或焊接变形等情况的发生。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不同形式的改变之处,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车辆后地板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结构包括:
纵梁本体(1),所述纵梁本体(1)沿车身的长度方向延伸;
与所述纵梁本体(1)连接的纵梁内板(2),所述纵梁内板(2)与所述纵梁本体(1)的长度延伸方向相同;
门槛梁(3)和纵梁外板(4),所述门槛梁(3)位于所述纵梁本体(1)和所述纵梁内板(2)同一方向的端部,且所述门槛梁(3)通过所述纵梁外板(4)与所述纵梁本体(1)和纵梁内板(2)连接;
纵梁盖板(5),所述纵梁盖板(5)与所述纵梁内板(2)的长度适配,所述纵梁盖板(5)连接于所述纵梁内板(2)的一侧,并与所述纵梁内板(2)拼接形成内部存在空腔的盒装结构;
其中,所述纵梁外板(4)和所述纵梁盖板(5)均由多个分体结构拼接而成;
所述纵梁本体(1)、门槛梁(3)、纵梁外板(4)、纵梁盖板(5)和纵梁内板(2)均为相对设置的两组,以连接形成车辆的后地板纵梁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地板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内板(2)自所述纵梁本体(1)至所述门槛梁(3)的方向包括拼接而成的第一纵梁内板(201)和第二纵梁内板(202);
所述纵梁盖板(5)自所述纵梁本体(1)至所述门槛梁(3)的方向包括拼接而成的第一纵梁盖板(501)、第二纵梁盖板(502)和第三纵梁盖板(503);
所述第一纵梁内板(201)与所述第一纵梁盖板(501)和所述第二纵梁盖板(502)连接,所述第二纵梁内板(202)和所述第三纵梁盖板(503)连接,以形成内部存在空腔的盒装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后地板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内板(2)为凸起的拱形结构,所述纵梁内板(2)的凸起方向为车辆的地板向车顶的方向;
所述纵梁盖板(5)为与拱形的所述纵梁内板(2)相同的拱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后地板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拱形的所述纵梁盖板(5)向上凸起的最高位置设有减震件安装点,所述减震件安装点用于安装减震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后地板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本体(1)为与所述纵梁内板(2)适配的拱形结构,所述纵梁结构还包括:
设置在拱形的所述纵梁本体(1)底部的减震件支座安装板(6),所述减震件支座安装板(6)用于安装减震件支座;
第一减震件加强板(7)和第二减震件加强板(8),所述第一减震件加强板(7)设于所述第二纵梁盖板(502)侧面,所述第二减震件加强板(8)设于纵梁本体(1)的侧面,所述第一减震件加强板(7)和所述第二减震件加强板(8)分别位于所述纵梁盖板(5)和所述纵梁内板(2)形成的盒装结构的两侧,以对所述减震件支座进行支撑。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后地板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槛梁(3)、所述第三纵梁盖板(503)、所述第二纵梁盖板(502)、所述第一纵梁盖板(501)的长度尺寸比值为4:3:4:2。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后地板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件加强板(7)为三棱锥状。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后地板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震件加强板(8)设有凸台加强结构(9),所述凸台加强结构(9)的凸起方向为远离所述纵梁本体(1)的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后地板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拱形的所述纵梁本体(1)的两个弯折处设有第一安装板(12)和第二安装板(13),所述第一安装板(12)上连接有第一加强板(14),所述第一安装板(12)通过所述第一加强板(14)与车辆的下横梁(15)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板(13)与车辆的后横梁(16)连接。
10.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的车辆后地板纵梁结构。
CN202222871226.1U 2022-10-28 2022-10-28 一种车辆后地板纵梁结构及车辆 Active CN2189493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71226.1U CN218949326U (zh) 2022-10-28 2022-10-28 一种车辆后地板纵梁结构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71226.1U CN218949326U (zh) 2022-10-28 2022-10-28 一种车辆后地板纵梁结构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49326U true CN218949326U (zh) 2023-05-02

Family

ID=861024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71226.1U Active CN218949326U (zh) 2022-10-28 2022-10-28 一种车辆后地板纵梁结构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493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553316U (zh) 一种汽车侧围后段结构以及侧围总成
KR20210119213A (ko) 차량용 차체
CN106143612B (zh) 一种副车架安装点结构
CN109823397B (zh) 一种车身底盘前框架总成
CN110962938A (zh) 一种汽车侧围框架加强组件
CN218949326U (zh) 一种车辆后地板纵梁结构及车辆
KR100978216B1 (ko) 차량용 범퍼빔 유닛
JP2014133520A (ja) 車体前部構造
CN215245126U (zh) 用于车辆的仪表板横梁总成及车辆
CN214001840U (zh) 通风盖板总成和车辆
CN212401377U (zh) 一种汽车后纵梁接头、后纵梁及汽车
KR20110058181A (ko) 차량 엔진룸 대쉬 패널의 보강구조
KR20100008978A (ko) 차량용 범퍼빔 유닛
CN201165256Y (zh) 车身顶盖
KR100979649B1 (ko) 차량용 범퍼빔 유닛
CN209553315U (zh) 一种汽车侧围总成
CN112373566A (zh) 车身的前部结构及汽车
CN112109810A (zh) 车身后部结构
CN218662067U (zh) 机舱纵梁与a柱连接结构和车辆
KR101092770B1 (ko) 프런트사이드멤버 보강구조
CN219154296U (zh) 一种新型的座椅安装横梁结构
CN217835755U (zh) 副车架以及车辆
CN218021842U (zh) A柱加强结构以及车辆
CN209972589U (zh) 汽车顶盖加强结构及汽车
CN221272671U (zh) 座椅横梁结构及前地板横梁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