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71222A - 车身后部构造 - Google Patents

车身后部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71222A
CN111971222A CN201980025665.9A CN201980025665A CN111971222A CN 111971222 A CN111971222 A CN 111971222A CN 201980025665 A CN201980025665 A CN 201980025665A CN 111971222 A CN111971222 A CN 1119712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body
cross member
vehicle
rear end
tailg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2566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井上哲雄
原泽哲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suzu Motors Ltd
Original Assignee
Isuzu Motor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suzu Motors Ltd filed Critical Isuzu Motor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9712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712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20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Abstract

在车身的后部侧具备车尾门的车辆的车身后部构造包括:左右一对第1及第2纵梁,其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以及第1横梁,其在第1及第2纵梁的车身前后方向的后端部间被沿车身宽度方向架设。第1横梁的至少后端面被配置于比车尾门靠车身后方侧。

Description

车身后部构造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具备车尾门(后部门)的车辆的车身后部构造。
背景技术
SUV(Sport Utility Vehicle:运动型多用途车)或单厢车、掀背车等,在车身的后部侧具备车尾门的车辆普遍地普及。作为这种车辆的车身后部构造的一个示例,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车尾门开口部的下方配置有板状的地板末端延伸设置部的构造。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17-15466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如果构成车身后部构造的框体中的最后端侧的后端横梁被配置于比车尾门的后端面靠车身前方侧,则在追尾时等后保险杠不能充分吸收从后方作用于车辆的冲击力的情况下,可能导致车尾门的损伤。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身后部构造,该车身后部构造能够针对从后方作用于车辆的冲击力有效地实现车尾门的保护。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技术手段
本公开的技术是在车身的后部侧具备车尾门的车辆的车身后部构造,包括:左右一对第1及第2纵梁,其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以及第1横梁,其在所述第1及第2纵梁的所述车身前后方向的后端部间被沿车身宽度方向架设。所述第1横梁的至少后端面被配置于比所述车尾门靠车身后方侧。
另外,优选还包括:第2横梁,其在所述第1及第2纵梁的比所述第1横梁靠车身前方侧的部位间被沿所述车身宽度方向架设;以及第3纵梁,其在所述第1横梁与所述第2横梁之间被沿所述车身前后方向架设。
另外,优选所述第3纵梁被形成为俯视观察时向所述车身后方侧扩宽的Y字状。
另外,优选所述第3纵梁被以在侧方观察时向上方凸出的方式折曲或弯曲地形成。
另外,所述第3纵梁也可以是保持备用轮胎的备用轮胎梁。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技术,能够针对从后方作用于车辆的冲击力有效地实现车尾门的保护。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的车身后部构造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2是一实施方式的后端横梁、车尾门以及后保险杠的示意性纵剖视图。
图3A是一实施方式的后端横梁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3B是说明备用轮胎梁变形后的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一实施方式的车身后部构造进行说明。对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它们的名称及功能也相同。因此,不重复对它们的详细说明。
图1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车辆V的车身后部构造1的示意性立体图。车辆V例如是SUV(Sport Utility Vehicle:运动型多用途车)或单厢车、掀背车等在车身的后部侧具备未图示的车尾门的车辆。此外,车辆V的种类并不限定于这些,也可以是在车身的后部侧具备车尾门的其他车辆。
如图1所示,车身后部构造1包括:左右一对侧梁10,其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后端横梁20,其被架设于左右侧梁10的后端部间;后悬架横梁(以下,简称为悬架横梁)30,其被架设于左右侧梁10的比后端横梁20靠车身前方侧的规定部位间;以及备用轮胎梁40,其被架设于后端横梁20和悬架横梁30。
侧梁10(第1及第2纵梁)具备:向车身宽度方向的内侧开口的剖面大致U字状的外梁11和向车身宽度方向的外侧开口的剖面大致U字状的内梁12。
具体地说,通过将这些外梁11及内梁12以彼此在车身宽度方向上相对的状态利用焊接等接合,从而将侧梁10形成纵剖面大致矩形状的闭合剖面构造。在侧梁10的后端侧的车身宽度方向外侧的侧面上,通过焊接等接合有驾驶室安装托架14。
后端横梁20(第1横梁)具备向车身前后方向的前侧开口的剖面大致U字状的外梁21和向车身前后方向的后侧开口的剖面大致U字状的内梁22。
具体地说,通过将这些外梁21及内梁22以彼此在车身前后方向上相对的状态利用焊接等接合,从而将后端横梁20形成纵剖面大致矩形状的闭合剖面构造。后端横梁20通过将后端横梁20的车身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别利用焊接等接合于左右侧梁10的后端部,从而将后端横梁20架设于这些左右侧梁10的后端部间。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后端横梁20、车尾门50以及后保险杠60的示意性纵剖视图。
车尾门50被形成为将位于车厢内侧的内板51与位于车厢外侧的外板52接合而成的中空状。车尾门50通过铰链将未图示的上端侧的规定部位能够摆动地轴支承于车身。后保险杠60在车尾门50的下方,从后端横梁20的后端面21A向车身后方侧隔开规定的间隙地在车身宽度方向的大致全长上延伸。
在本实施方式中,后端横梁20被以其后端面21A比车尾门50的外板52向车身后方侧偏移规定量的方式配置。即,被构成为在其他车辆追尾本车辆的情况等下,冲击力从后方作用于车辆V时,该冲击力由被配置于比外板52靠车身后方的后端横梁20的后端面21A承受。由此,针对从车辆后方作用的冲击力,有效地实现车尾门50的保护。
返回图1,悬架横梁30(第2横梁)具备向车身上下方向的下侧开口的剖面大致U字状的上梁31和向车身上下方向的上侧开口的剖面大致U字状的下梁32。
具体地说,通过将这些上梁31及下梁32以彼此在车身上下方向上相对的状态利用焊接等接合,从而将悬架横梁30形成纵剖面大致矩形状的闭合剖面构造。通过将悬架横梁30的车身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别利用焊接等接合于左右侧梁10,从而将悬架横梁30架设于这些左右侧梁10的后端部间。在这些悬架横梁30及侧梁10的各结合部位分别通过焊接等接合有左右悬架托架34。在悬架托架34上安装有分别支承未图示的左右后轮的左右的悬架装置。
备用轮胎梁40(第3纵梁)利用载体装置来保持未图示的备用轮胎,被形成为俯视观察时向车身后方侧扩宽的大致Y字状,该载体装置包含均未图示的吊架或链条以及链条卷扬机44。具体地说,备用轮胎梁40具备前侧的基部41、从基部41的后端分支为两股的左框架部42及右框架部43。
基部41通过焊接等将其前端侧接合于悬架横梁30的车身宽度方向的大致中间位置。在基部41的后端侧设有载体装置的链条卷扬机44。
左框架部42从基部41的后端向车身后方的斜左方向延伸设置。左框架部42的后端部通过焊接等被接合于后端横梁20的车身宽度方向的大致中间位置与左端部之间规定部位。右框架部43从基部41的后端向车身后方的斜右方向延伸设置。右框架部43的后端部通过焊接等被接合于后端横梁20的车身宽度方向的大致中间位置与右端部之间的规定部位。
即,被构成为通过在悬架横梁30与后端横梁20之间架设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大致Y字状的备用轮胎梁40,从而得到针对追尾时等从后方作用于后端横梁20的冲击力,备用轮胎梁40成为后端横梁20的支撑的加强效果。
进而,如图3A所示,备用轮胎梁40被以在侧方观察时整体向上方凸出的方式折曲形成为大致倒V字状(或弯曲形成为大致倒U字状)。更详细地,备用轮胎梁40被以车身前后方向的大致中间位置、优选设有链条卷扬机44的基部41的后端部位于比其他部位靠上方的方式折曲形成。
像这样,被构成为通过使备用轮胎梁40大致倒V字状地折曲,在追尾时等较大的冲击力从后方作用于后端横梁20的情况下,如图3B所示,通过备用轮胎梁40从由虚线表示的状态以折曲部位X为起点向锐角侧弯折,能够有效地吸收冲击力。由此,悬架横梁30的变形被抑制,能够有效地防止对后悬架的几何形状造成影响。
根据以上详细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车身后部构造1,被构成为通过将后端横梁20的后端面21A配置于比车尾门50的外板52靠车身后方侧,从而后端横梁20可靠地承受例如在轻微追尾时从后方作用于车辆的冲击力。由此,能够抑制其他车辆等追尾物体到达车尾门50,能够有效地保护车尾门50。
另外,通过将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备用轮胎梁40架设于悬架横梁30和后端横梁20,使备用轮胎梁40在追尾时等作为后端横梁20的支撑而发挥功能,从而能够可靠地得到加强效果。
另外,被构成为通过将备用轮胎梁40以在侧方观察时为大致倒V字状的方式折曲,从而在追尾时等较大冲击力作用于后端横梁20时,备用轮胎梁40弯折。由此,通过备用轮胎梁40的变形来有效地吸收较大的冲击力,同时能够抑制悬架横梁30的变形,能够有效地防止对后悬架的几何形状造成影响。
此外,本公开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公开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变形而实施。
例如,备用轮胎梁40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图示示例的Y字状,如宽幅的I字状等,只要是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形状,也可以是其他形状。
另外,后端横梁20、悬架横梁30的截面形状并不限定于矩形状,也可以是一侧开放的剖面U字状等其他截面形状。
本申请基于2018年4月17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特愿2018-078825),并将其内容作为参考援引至此。
工业可利用性
本公开的车身后部构造在针对从后方作用于车辆的冲击力有效地实现车尾门的保护这一点上是有用的。
附图标记说明
1 车身后部构造
10 侧梁
20 后端横梁
30 悬架横梁
40 备用轮胎梁
50 车尾门

Claims (5)

1.一种车身后部构造,其是在车身的后部侧具备车尾门的车辆的车身后部构造,包括:
左右一对第1及第2纵梁,其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以及
第1横梁,其在所述第1及第2纵梁的所述车身前后方向的后端部间被沿车身宽度方向架设;
所述第1横梁的至少后端面被配置于比所述车尾门靠车身后方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部构造,其中,还包括:
第2横梁,其在所述第1及第2纵梁的比所述第1横梁靠车身前方侧的部位间被沿所述车身宽度方向架设,以及
第3纵梁,其在所述第1横梁与所述第2横梁之间被沿所述车身前后方向架设。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后部构造,其中,
所述第3纵梁被形成为俯视观察时向所述车身后方侧扩宽的Y字状。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身后部构造,其中,
所述第3纵梁被以在侧方观察时向上方凸出的方式折曲或弯曲地形成。
5.如权利要求2至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身后部构造,其中,
所述第3纵梁是保持备用轮胎的备用轮胎梁。
CN201980025665.9A 2018-04-17 2019-04-12 车身后部构造 Pending CN11197122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78825A JP7067227B2 (ja) 2018-04-17 2018-04-17 車体後部構造
JP2018-078825 2018-04-17
PCT/JP2019/015931 WO2019203145A1 (ja) 2018-04-17 2019-04-12 車体後部構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71222A true CN111971222A (zh) 2020-11-20

Family

ID=682394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25665.9A Pending CN111971222A (zh) 2018-04-17 2019-04-12 车身后部构造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7067227B2 (zh)
CN (1) CN111971222A (zh)
PH (1) PH12020551679A1 (zh)
WO (1) WO2019203145A1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78239A (ja) * 1991-12-27 1993-07-20 Mazda Motor Corp 自動車の後部車体構造
JPH11171048A (ja) * 1997-12-16 1999-06-29 Toyota Motor Corp 車輌の車体後部構造
JP2006096235A (ja) * 2004-09-30 2006-04-13 Mazda Motor Corp 自動車の下部車体構造
CN101143601A (zh) * 2006-09-12 2008-03-19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车体构造
JP2010241393A (ja) * 2009-04-10 2010-10-28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車の後部車体構造
CN103569209A (zh) * 2012-07-26 2014-02-12 铃木株式会社 车身后部的结构
WO2016021054A1 (ja) * 2014-08-08 2016-02-1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後部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21642A (ja) * 2001-04-25 2002-11-05 Fuji Heavy Ind Ltd 自動車の後部車体構造
KR100558415B1 (ko) * 2004-07-09 2006-03-10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스페어타이어용 캐리어가 설치되는 차량의 하부구조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78239A (ja) * 1991-12-27 1993-07-20 Mazda Motor Corp 自動車の後部車体構造
JPH11171048A (ja) * 1997-12-16 1999-06-29 Toyota Motor Corp 車輌の車体後部構造
JP2006096235A (ja) * 2004-09-30 2006-04-13 Mazda Motor Corp 自動車の下部車体構造
CN101143601A (zh) * 2006-09-12 2008-03-19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车体构造
JP2010241393A (ja) * 2009-04-10 2010-10-28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車の後部車体構造
CN103569209A (zh) * 2012-07-26 2014-02-12 铃木株式会社 车身后部的结构
WO2016021054A1 (ja) * 2014-08-08 2016-02-1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後部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182345A (ja) 2019-10-24
JP7067227B2 (ja) 2022-05-16
PH12020551679A1 (en) 2021-06-07
WO2019203145A1 (ja) 2019-10-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57555B2 (en) Front wheel suspension on a two-track vehicle
JP4207904B2 (ja) 車両端部構造
US10703316B2 (en) Vehicle pillar structure
US20160355215A1 (en) Motor vehicle body
US20110304177A1 (en) Body structure with a pane cross member for a motor vehicle with a windshield
KR100974748B1 (ko) 자동차의 범퍼 백빔 구조
KR101416387B1 (ko) 차량용 전방 충돌 충격흡수장치
CN111183089A (zh) 车身下部构造
CN111971222A (zh) 车身后部构造
JP4547931B2 (ja)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US20090218851A1 (en) Motor vehicle with protection for a rear-hinged side door
JP5760979B2 (ja) 車両の前部構造
CN111163997B (zh) 车身下部结构
JP2008143233A (ja) 車両前部の車体構造
JP5947190B2 (ja) 車体のアンダーカバー支持構造
CN210235101U (zh) 电动车的车体前部结构
JPH08268347A (ja) 車両のキャブ支持装置
KR20060055530A (ko) 유틸리티 차량용 운전실
JP2000103360A (ja) 車両の車体構造
CN115175848B (zh) 车辆的检测器安装结构
KR0127089Y1 (ko) 도어 임팩트 빔 브래킷
JP2010132059A (ja) アンダーランプロテクタ固定構造
KR100844698B1 (ko) 자동차용 사이드실의 보강장치
JP5161727B2 (ja) 車枠構造
AU729095B2 (en) Reinforcing structure of automobile chassi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12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