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54499A - 压迫设备以及压迫方法 - Google Patents

压迫设备以及压迫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54499A
CN111954499A CN201980024888.3A CN201980024888A CN111954499A CN 111954499 A CN111954499 A CN 111954499A CN 201980024888 A CN201980024888 A CN 201980024888A CN 111954499 A CN111954499 A CN 1119544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ing
adhesive sheet
living body
adhesive
compre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2488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54499B (zh
Inventor
川浦政克
相马祐辉
上村秀司
K·丹尼尔·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rum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erum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rumo Corp filed Critical Terum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9544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544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544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544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057Implements for plugging an opening in the wall of a hollow or tubular organ, e.g. for sealing a vessel puncture or closing a cardiac septal defec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8Wound clamps or clips, i.e. not or only partly penetrating the tissue ; Devices for bringing together the edges of a wound
    • A61B17/085Wound clamps or clips, i.e. not or only partly penetrating the tissue ; Devices for bringing together the edges of a wound with adhesive lay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 A61B17/132Tourniquets
    • A61B17/1322Tourniquets comprising a flexible encircling member
    • A61B17/1325Tourniquets comprising a flexible encircling member with means for applying local press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 A61B17/132Tourniquets
    • A61B17/135Tourniquets inflatab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2017/00535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pneumatically or hydraulically operated
    • A61B2017/00557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pneumatically or hydraulically operated inflatab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057Implements for plugging an opening in the wall of a hollow or tubular organ, e.g. for sealing a vessel puncture or closing a cardiac septal defect
    • A61B2017/00646Type of implements
    • A61B2017/00659Type of implements located only on one side of the open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2017/00831Material properties
    • A61B2017/00951Material properties adhesiv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 A61B2017/120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for haemostasis, for prevention of bleed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2013/00361Plasters
    • A61F2013/00365Plasters use
    • A61F2013/00463Plasters use haemostatic
    • A61F2013/00468Plasters use haemostatic applying local pressur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Cardiology (AREA)
  • Reproductive Health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Biophysics (AREA)
  • Hematology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压迫设备(1)具有:粘贴片(2),其具有粘贴面;和压迫部件(3),其安装于所述粘贴片,能够压迫生物体表面(BS),其中,所述压迫部件具有:固定部(4),其在厚度方向上的与所述粘贴片的所述粘贴面相反的相反侧固定于所述粘贴片;和压迫主体部(5),其在沿着所述厚度方向观察的平面观察时,设于所述压迫部件的不与所述粘贴片重叠的部分,在所述厚度方向上与所述粘贴片的所述粘贴面相比朝向所述一侧突出或能够突出,所述粘贴片具有固定有所述固定部的第1部分(X1)、和未固定有所述固定部的第2部分(X2),在所述粘贴片的至少压迫主体部侧具有所述第2部分。

Description

压迫设备以及压迫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迫设备以及压迫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医疗机构中,使用被称为导管的细长的中空管状的医疗器具来进行多种方式的检查和治疗。导管从形成于手腕或腹股沟等的穿刺部位经皮地插入至血管内,穿过血管到达至成为检查和治疗的对象的部位。在基于医疗从业者进行的检查和治疗完成之后,将导管或为了导管导入所利用的护套从穿刺部位拔出,并且对该穿刺部位进行止血。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穿戴设备,其作为当将护套拔出后对患者的伤口施加压迫的压迫设备。专利文献1的穿戴设备具有膨胀式气囊,该膨胀式气囊具有膜与端壁相邻的收缩状态、和膜从端壁带有间隔的膨胀状态。另外,专利文献1的穿戴设备具有在实质上覆盖伤口的位置处将气囊相对于患者的皮肤保持的保持机构。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保持机构,其包括与气囊的端壁连结并从气囊的端壁向外侧突出的挠性翼片,在该挠性翼片的单面,设有用于与患者的皮肤粘接的粘贴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5-52146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对于专利文献1所述的作为压迫设备的穿戴设备,将设于挠性翼片的单面的粘贴层与患者的作为生物体表面的皮肤粘接,并且使气囊成为膨胀状态,由此能够通过气囊压迫患者的伤口。
但是,对于专利文献1所述的穿戴设备,当通过气囊压迫患者的伤口时,设于挠性翼片的单面的粘贴层会因基于压迫造成的皮肤凹陷以及从皮肤受到的反力而易于在气囊附近剥离。根据粘贴层剥离,存在无法获得基于气囊产生的希望的压迫力的情况。
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难以从生物体表面剥离的压迫设备。另外,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新颖的压迫方法。
另外,对于专利文献1所述的作为压迫设备的穿戴设备,由于压迫血管来止血,所以具有损伤血管的可能性。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不用使静脉闭塞、易于使形成于生物体表面与静脉之间的穿孔缩窄或闭塞的压迫设备、以及压迫方法。
另外,由于专利文献1所述的作为压迫设备的穿戴设备的配置通过目视来进行,所以具有无法在恰当的位置上进行压迫的可能性。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易于压迫生物体表面的恰当位置的压迫设备。
作为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压迫设备具有:粘贴片,其在厚度方向上的一侧具有能够粘贴于生物体表面的粘贴面;和压迫部件,其安装于所述粘贴片,能够压迫所述生物体表面,其中,所述压迫部件具有:固定部,其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的与所述粘贴片的所述粘贴面为相反侧的另一侧固定于所述粘贴片;和压迫主体部,其在所述平面观察时,设于所述压迫部件的不与所述粘贴片重叠的部分,在所述厚度方向上与所述粘贴片的所述粘贴面相比朝向所述一侧突出或能够突出,所述粘贴片具有固定有所述固定部的第1部分、和未固定有所述固定部的第2部分,在所述粘贴片的至少压迫主体部侧具有所述第2部分。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在所述粘贴片的至少对于所述压迫主体部侧的相反侧具有所述第2部分。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压迫部件具有能够朝向所述厚度方向上的所述一侧伸长的伸长体、和将所述伸长体保持的保持体,所述压迫主体部由所述伸长体以及所述保持体构成。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保持体具有在所述平面观察时与所述粘贴片重叠的部分、和不与所述粘贴片重叠的部分,所述固定部由所述保持体中的在与所述粘贴片重叠的部分处与所述粘贴片接触的接触面构成。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保持体具有:位于在所述平面观察时不与所述粘贴片重叠的部分并将所述伸长体收容的外壳部;位于在所述平面观察时与所述粘贴片重叠的部分并包括所述接触面的支撑部;和将所述外壳部以及所述支撑部连接的臂部。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伸长体是通过流体的供给而能够朝向所述厚度方向上的所述一侧扩张的扩张体。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扩张体能够朝向相对于所述厚度方向倾斜的方向扩张。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粘贴片以环状延伸,所述压迫部件的所述固定部沿着所述粘贴片以环状延伸。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平面观察时的所述压迫部件的不与所述粘贴片重叠的部分位于由所述粘贴片划分的中央开口区域内。
作为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压迫方法,针对因将从所述生物体表面穿过结缔组织而插入至静脉内的状态下的护套拔出所形成的穿孔,通过对所述生物体表面进行压迫,而不会将所述静脉闭塞地,使该穿孔缩窄或闭塞。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压迫所述生物体表面直到离所述生物体表面的压迫深度为5mm~20mm的位置。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从所述生物体表面以100g/cm2~400g/cm2来压迫所述生物体表面。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沿着相对于所述穿孔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压迫所述生物体表面。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在所述护套从所述生物体表面穿过所述结缔组织而插入至所述静脉内的状态下开始所述生物体表面的压迫。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在将所述护套拔出后调整所述生物体表面的压迫力。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压迫所述生物体表面的方向在所述生物体表面中的被压迫位置处的正面观察时,与所述穿孔的延伸方向上的所述护套从所述生物体表面朝向所述静脉插入的插入方向相对。
作为本发明的第3方式的压迫方法,包括如下工序:将插入至生物体内的护套中的在生物体外延伸的部分配置于能够将所述护套容纳的容纳开口部的工序,该容纳开口部形成于能够安装于生物体的安装部件、以及安装于所述安装部件并能够对生物体进行压迫的压迫部件中的至少一方;穿过所述容纳开口部而将所述护套向生物体外拔出的工序;和通过所述压迫部件对将所述护套拔出后的生物体表面的伤口以及伤口附近的至少一方进行压迫的工序。
作为本发明的第4方式的压迫设备,具有:能够安装于生物体的安装部件;和安装于所述安装部件并能够对所述生物体进行压迫的压迫部件,其中,在所述安装部件以及所述压迫部件的至少一方,形成有能够将医疗器具容纳的容纳开口部,所述压迫部件具有压迫主体部,该压迫主体部在将所述安装部件安装于所述生物体的状态下,能够朝向相对于与生物体表面垂直的垂直方向而向所述容纳开口部侧倾斜的倾斜方向来压迫所述生物体表面。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压迫主体部与所述垂直方向相比朝向所述倾斜方向突出或能够突出。
作为本发明的第5方式的压迫设备,具有:能够安装于生物体的安装部件;和安装于所述安装部件并能够对所述生物体进行压迫的压迫部件,其中,所述压迫部件具有:能够伸长的伸长体;和保持所述伸长体的保持体,在所述安装部件以及保持体的至少一方,形成有能够将医疗器具容纳的容纳开口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难以从生物体表面剥离的压迫设备。另外,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新颖的压迫方法。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不用使静脉闭塞、易于使形成于生物体表面与静脉之间的穿孔缩窄或闭塞的压迫设备、以及压迫方法。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易于压迫生物体表面的恰当位置的压迫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一个实施方式的压迫设备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压迫设备的俯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压迫设备的仰视图。
图4A是图1所示的压迫设备的侧视图,是表示扩张体处于退避形态的状态的图。
图4B是图1所示的压迫设备的侧视图,是表示扩张体处于突出形态的状态的图。
图5是表示作为一个实施方式的压迫方法的流程图。
图6A是表示图5的安装工序的概要的图。
图6B是表示图5的安装工序的概要的图。
图6C是表示图5的安装工序的概要的图。
图6D是表示图5的安装工序的概要的图。
图6E是表示图5的第1压迫工序的概要的图。
图6F是表示图5的拔出工序的概要的图。
图6G是表示图5的第2压迫工序的概要的图。
图7是作为一个实施方式的压迫设备的立体图。
图8是图7所示的压迫设备的俯视图。
图9是图7所示的压迫设备的仰视图。
图10是作为一个实施方式的压迫设备的立体图。
图11是图10所示的压迫设备的俯视图。
图12是图10所示的压迫设备的仰视图。
图13A是图10所示的压迫设备的侧视图,是表示扩张体处于退避形态的状态的图。
图13B是图10所示的压迫设备的侧视图,是表示扩张体处于突出形态的状态的图。
图14是作为一个实施方式的压迫设备的立体图。
图15是图14所示的压迫设备的俯视图。
图16是图14所示的压迫设备的仰视图。
图17是图14所示的压迫设备的分解立体图。
图18是作为一个实施方式的压迫设备的立体图。
图19是图18所示的压迫设备的俯视图。
图20是图18所示的压迫设备的仰视图。
图21是作为一个实施方式的压迫设备的立体图。
图22是图21所示的压迫设备的俯视图。
图23是图21所示的压迫设备的仰视图。
图24是作为一个实施方式的压迫设备的立体图。
图25是图24所示的压迫设备的俯视图。
图26是图24所示的压迫设备的仰视图。
图27是图24所示的压迫设备的侧视图。
图28是作为一个实施方式的压迫设备的立体图。
图29是图28所示的压迫设备的俯视图。
图30是作为一个实施方式的压迫设备的立体图。
图31是图30所示的压迫设备的俯视图。
图32是图30所示的压迫设备的侧视图。
图33是表示对图1所示的压迫部件的固定部以及粘贴片作用的力的概要的图。
图34A是表示医疗器具从生物体表面穿过结缔组织插入至大腿静脉内的状态的图。
图34B是表示从图34A所示的状态拔出医疗器具后的状态的图。
图35是表示通过图10所示的压迫设备而使图34B所示的穿孔缩窄或闭塞的状态的图。
图36是作为一个实施方式的压迫设备的俯视图。
图37是从生物体表面侧观察图35所示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38是作为图10所示的压迫设备的一个变形例的压迫设备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38来说明本发明的压迫设备以及压迫方法。针对各图中共通的部件、部位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第1实施方式]
图1~图4表示作为一个实施方式的压迫设备1的图。具体地,图1是压迫设备1的立体图。图2、图3是压迫设备1的平面图。具体地,图2是压迫设备1的俯视图。图3是压迫设备1的仰视图。图4A、图4B是压迫设备1的侧视图。虽然具体内容后述,但图4A、图4B分别表示压迫设备1的不同状态。
压迫设备1具有作为安装部件的粘贴片2、和压迫部件3。
粘贴片2在厚度方向A上的一侧具有能够粘贴于生物体表面的粘贴面11。压迫部件3安装于粘贴片2,在粘贴面11粘贴于生物体表面的状态下,能够压迫生物体表面。这样地,压迫设备1通过将粘贴面11粘贴于生物体表面,而使生物体表面上的位置固定。另外,根据压迫设备1,在使生物体表面上的位置固定的状态下,能够通过压迫部件3对生物体表面上的规定部位进行压迫。生物体表面上的规定部位例如能够举出因将穿刺针、导管、护套等医疗器具插入至生物体的血管内所形成的伤口或其附近。当将上述的医疗器具向生物体外拔出之后,通过压迫部件3对生物体表面上的伤口或其附近进行压迫,由此能够止血。
以下,详细说明压迫设备1的各部件、各部位。
<粘贴片2>
如上所述,粘贴片2在厚度方向A上的一侧具有粘贴面11。另外,粘贴片2在厚度方向A上的另一侧、也就是说在与粘贴面11相反的相反侧具有安装有压迫部件3的安装面12。粘贴片2具有挠性。因此,能够使粘贴片2沿着生物体表面的形状变形。另外,粘贴面11易于追随生物体表面的变形。该结果为,能够抑制压迫设备1意外地从生物体表面剥离。
更具体地,本实施方式的粘贴片2的粘贴面11由粘贴片2的下表面构成。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粘贴片2的安装面12由粘贴片2的上表面构成。
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厚度方向A中从安装面12朝向粘贴面11的方向、即厚度方向A上的一侧仅记载为“下方向A1”。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将厚度方向A中从粘贴面11朝向安装面12的方向、即厚度方向A上的另一侧仅记载为“上方向A2”。而且,为了便于说明,将沿着粘贴片2的厚度方向A观察压迫设备1的在平面观察(参照图2、图3)时的从粘贴片2的安装面12侧观察的平面观察(参照图2)仅记载为“俯视”。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将沿着粘贴片2的厚度方向A观察压迫设备1的在平面观察(参照图2、图3)时的从粘贴片2的粘贴面11侧观察的平面观察(参照图3)仅记载为“仰视”。
粘贴片2例如由包括基材层、粘接层、表面层的多个层构成。
基材层例如由厚度薄的树脂片构成。更具体地,基材层例如由聚酯纤维的白色水刺无纺布构成,其厚度例如为30μm等,设于5μm~150μm的范围内。但基材层的材料并不限于聚酯,例如也可以使用丙烯共聚物、聚乙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氨酯、聚酰胺衍生物等。
粘接层例如由橡胶类粘接剂、丙烯类粘接剂、硅类粘接剂等粘接剂构成。粘接层相对于基材层直接地或隔着其他层间接地层叠。本实施方式的粘贴片2的粘贴面11由粘接层构成。
表面层例如由厚度为5μm~50μm左右的树脂构成。更具体地,作为表面层的材料,能够使用聚酯、聚酰胺、聚酰亚胺、聚乙烯、聚丙烯、聚碳酸酯、聚氨酯、聚氯乙烯、氟树脂等。表面层相对于基材层直接地或隔着其他层间接地层叠于隔着基材层与粘接层相反的相反侧。本实施方式的粘贴片2的安装面12由表面层构成。
粘贴片2并不限于基材层、粘接层以及表面层的3层构造,例如可以为还具有其他层的4层以上的构造。另外,也可以为仅由基材层以及粘接层的2层组成的构成。
这样地,本实施方式的粘贴片2由在一面施加有作为粘接剂的粘贴剂的无纺布带而构成,但也可以作为在基材层的两侧设有粘接层的双面带。在由双面带构成粘贴片的情况下,通过将压迫部件3的后述的固定部4与粘贴片的单侧的粘接层粘接,而能够将压迫部件3与粘贴片2固定。
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粘贴片2以环状延伸。换言之,本实施方式的粘贴片2划分出中央开口区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粘贴片2上,形成有从外缘13延伸至内缘14的狭缝15。狭缝15在平面观察(参照图2、图3)时,在以粘贴片2的中心位置为中心的圆的径向C(以下,仅记载为“径向C”。)上延伸。换言之,隔着狭缝15相对的粘贴片2的双方的端缘16沿着径向C平行地延伸。但狭缝15的延伸方向不限于径向C,也可以是在相对于径向C倾斜的方向上延伸的狭缝。通过设置狭缝15,能够使导管、护套等医疗器具穿过狭缝15从粘贴片2的外侧向中央开口区域内移动。
虽然详细内容后述,但粘贴片2具有固定有压迫部件3的后述的固定部4的第1部分X1、和未固定有固定部4的第2部分X2。压迫设备1在粘贴片2的至少后述的压迫主体部5侧具有第2部分X2。
粘贴片2的粘贴面11在粘贴于生物体表面之前的状态(以下,记载为“使用前状态”。)下,由后述的剥离片27(参照图6C)所覆盖。剥离片27在将粘贴片2向生物体表面粘贴时由用户从粘贴面11剥离,由此取掉剥离片27。通过使剥离片27从粘贴面11取掉,并使粘贴面11露出,而成为粘贴片2的粘贴面11能够粘贴于生物体表面的状态。剥离片27例如能够由剥离纸、树脂制的片材形成。图1~图4省略了剥离片27而制图。
<压迫部件3>
压迫部件3跨着平面观察(参照图2、图3)时与粘贴片2重叠的位置、即粘贴片2的缘内区域SP1、和平面观察(参照图2、图3)时没有与粘贴片2重叠的位置、即粘贴片2的缘外区域SP2而配置。换言之,压迫部件3在平面观察(参照图2、图3)时具有与粘贴片2重叠的部分、和不与粘贴片2重叠的部分。关于本实施方式的压迫部件3的缘内区域SP1是在平面观察(参照图2、图3)时被外缘13以及内缘14夹着的环状区域。另外,关于本实施方式的压迫部件3的缘外区域SP2是在平面观察(参照图2、图3)时与外缘13相比靠外侧的区域以及与内缘14相比靠内侧的中央开口区域。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的中央开口区域是缘外区域SP2的一部分。
更具体地,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压迫部件3在平面观察时跨着作为缘外区域SP2的中央开口区域、和缘内区域SP1而配置。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压迫部件3在平面观察时在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两个)位置上跨着粘贴片2的内缘14。详细内容后述,但本实施方式的压迫部件3能够在粘贴片2的中央开口区域中对生物体表面进行压迫。
压迫部件3具有固定部4和压迫主体部5。
固定部4在平面观察(参照图2等)时位于缘内区域SP1。也就是说,固定部4在平面观察(参照图2等)时配置于与粘贴片2重叠的位置。另外,固定部4在厚度方向A上在粘贴片2的安装面12侧固定于粘贴片2。本实施方式的固定部4例如通过粘接、熔敷等相对于安装面12固定,但只要是粘贴片2中的与粘贴面11相比位于上方向A2的部分,则固定部4所固定的位置没有特别限定。因此,也可以固定于与安装面12相比位于下方向A1的层。但若构成为,将压迫部件3的固定部4相对于粘贴片2的安装面12通过粘接、熔敷等固定,则能够将压迫部件3相对于粘贴片2容易地安装。
本实施方式的固定部4由压迫部件3中的平面观察(参照图2等)时位于缘内区域SP1的部分的与粘贴片2的安装面12接触的接触面22a构成。更具体地,本实施方式的固定部4由压迫部件3的后述的支撑部25中的与粘贴片2的安装面12接触的接触面22a构成。该详细内容后述(参照图2等)。
压迫主体部5在平面观察(参照图2、图3)时位于缘外区域SP2。也就是说,压迫主体部5在平面观察(参照图2、图3)时配置于不与粘贴片2重叠的位置。换言之,压迫主体部5在平面观察(参照图2、图3)时设于压迫部件3的不与粘贴片2重叠的部分。另外,压迫主体部5能够在厚度方向A上与粘贴片2的粘贴面11相比朝向下方向A1突出。
本实施方式的压迫主体部5包括在粘贴片2粘贴于生物体表面的状态下,能够朝向生物体表面伸长的后述的伸长体21。该伸长体21在粘贴片2粘贴于生物体表面的状态下,能够将形态变化为在厚度方向A上与粘贴片2的粘贴面11相比位于上方向A2的退避形态、和在厚度方向A上与粘贴片2的粘贴面11相比位于下方向A1的突出形态。图4A表示伸长体21的退避形态。图4B表示伸长体21的突出形态。本实施方式的压迫主体部5通过将伸长体21的形态从退避形态(参照图4A)变化为突出形态(参照图4B),能够使伸长体21在厚度方向A上与粘贴片2的粘贴面11相比朝向下方向A1突出。由此,压迫主体部5在粘贴片2粘贴于生物体表面的状态下,能够在缘外区域SP2中对生物体表面进行按压和压迫。后述伸长体21的详细内容。
然而,如后述那样地,也可以设为在厚度方向A上与粘贴片802(参照图30)的粘贴面811(参照图30)相比朝向下方向A1突出的压迫主体部5(参照图30)。后述这种压迫主体部5的详细内容。
<粘贴片2的第1部分X1和第2部分X2>
如上所述,粘贴片2具有固定有压迫部件3的固定部4的第1部分X1、和未固定有压迫部件3的固定部4的第2部分X2。
更具体地,本实施方式的第1部分X1是与作为压迫部件3的固定部4的接触面22a接触的部分。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第2部分X2是不与作为压迫部件3的固定部4的接触面22a接触的部分。
如图1~图3所示,第2部分X2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粘贴片2的至少压迫主体部5侧。也就是说,在压迫设备1的粘贴片2中,相对于粘贴片2的第1部分X1至少在压迫主体部5侧具有第2部分X2。更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的粘贴片2中,相对于粘贴片2的第1部分X1至少在压迫主体部5侧具有从第1部分X1连续延伸的第2部分X2。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的第2部分X2至少包括粘贴片2中的从第1部分X1向压迫主体部5侧延伸设置的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粘贴面11的整个区域内设有作为能够粘贴于生物体表面的粘贴部的粘接层,但不限于该构成。但在粘贴面11中的与第1部分X1对应的位置上,设有由粘接剂等形成于至少一部分的粘贴部。另外,在粘贴面11中的与相对于第1部分X1位于压迫主体部5侧的第2部分X2对应的位置上,设有由粘接剂等形成于至少一部分的粘贴部。
换言之,在平面观察(参照图2等)时,粘贴片2的缘、以及粘贴片2的粘贴面11中的粘贴区域位于压迫部件3的固定部4与压迫主体部5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平面观察(参照图2等)时,粘贴片2的缘、以及粘贴片2的粘贴面11中的粘贴区域的粘贴缘在粘贴片2的内缘14处一致,但也可以为平面观察时不一致的构成。
压迫设备1的粘贴片2在压迫主体部5侧具有上述的第2部分X2,由此当压迫设备1的压迫部件3对生物体表面进行压迫时,能够抑制粘贴片2从生物体表面剥离。以下说明该详细内容。
压迫部件3在粘贴面11粘贴于生物体表面的状态下由压迫主体部5对生物体表面进行按压,由此能够对生物体表面进行压迫。此时,压迫主体部5通过使粘贴片2的粘贴面11粘贴于生物体表面,能够维持对生物体表面进行压迫的状态。换言之,压迫主体部5压迫生物体表面的力经由固定部4作为将粘贴片2的粘贴面11向厚度方向A的上方向A2提起的力而起作用。也就是说,由于使粘贴片2从生物体表面分离的方向上的力起作用,所以担心粘贴面的粘贴区域会从生物体表面局部剥离。若粘贴区域剥离,则存在无法将压迫生物体表面的压迫力维持为所希望的压迫力的情况。尤其,如从粘贴面的粘贴区域的粘贴缘的位置剥离取掉那样的力起作用,由此易于使粘贴片剥离。
另外,当由压迫主体部5压迫生物体表面时,对于压迫部件3,在压迫主体部5的位置处向上方向A2作用有较大的力。因此,对于压迫部件3,易于发生如压迫主体部5的位置成为顶部而向上方向A2顶起那样的帐篷状的变形。若在压迫部件3上作用这种力,则在固定部4中的压迫主体部5侧的位置上,与压迫主体部5侧的相反侧的位置相比将粘贴片2向上方向A2提起的力变大。
因此,在平面观察(参照图2等)时,若固定部4中的压迫主体部5侧的位置与粘贴片的粘贴面中的粘贴区域的粘贴缘的位置一致,则当基于压迫主体部5进行的生物体表面的压迫时,粘贴片易于从粘贴区域的粘贴缘的位置剥离而取掉。
相对于此,在压迫设备1的粘贴片2中,相对于压迫部件3的固定部4所固定的第1部分X1,至少在压迫主体部5侧具有未固定有压迫部件3的固定部4的第2部分X2。因此,在平面观察(参照图2等)时,固定部4中的压迫主体部5侧的位置不与粘贴片2的粘贴面11中的粘贴区域的粘贴缘的位置一致,粘贴区域的粘贴缘与固定部4中的压迫主体部5侧的位置相比位于压迫主体部5侧。因此,当基于压迫主体部5进行的生物体表面的压迫时,能够抑制如剥离取掉那样的力相对于粘贴片2的粘贴区域的粘贴缘作用。
而且,如图33所示,通过使固定部4向上方向A2提起,粘贴片2以及生物体表面BS以在固定部4的位置上突出的方式变形。也就是说,通过经由固定部4,使粘贴片2的第1部分X1向上方向A2拉起,而易于在第2部分X2上作用沿着粘贴面11以及生物体表面的方向(参照图33的箭头B)上的力。这样地,能够降低与生物体表面正交的上方向A2上的力相对于粘贴片2的第2部分X2作用。另外,相对于粘贴片2的第2部分X2,易于作用沿着生物体表面的方向上的剪切力。粘贴片2相对于沿着生物体表面的方向上的剪切力难以移动,难以剥离。因此,能够使粘贴片2的第2部分X2难以从生物体表面剥离。
第2部分X2若位于粘贴片2的至少压迫主体部5侧即可,但优选为,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地,使第2部分X2位于粘贴片2的压迫主体部5侧、以及粘贴片2的与压迫主体部5侧相反的一侧的双方。
若这样,能够在与压迫主体部5侧相反的一侧也获得与上述的压迫主体部5侧同样的作用效果,能够进一步抑制粘贴片2从生物体表面剥离。
以下,更详细地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压迫部件3。
本实施方式的压迫部件3具有能够朝向厚度方向A的下方向A1伸长的伸长体21、和保持该伸长体21的保持体22。本实施方式的保持体22在平面观察(参照图2、图3)时跨着与粘贴片2重叠的位置、即缘内区域SP1、和作为没有与粘贴片2重叠的位置即缘外区域SP2的中央开口区域而延伸。换言之,本实施方式的保持体22具有在平面观察(参照图2、图3)时与粘贴片2重叠的部分、和不与粘贴片2重叠的部分。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平面观察(参照图2、图3)时的压迫部件3的不与粘贴片2重叠的部分、更具体地在平面观察(参照图2、图3)时的保持体22的不与粘贴片2重叠的部分,位于由粘贴片2划分的中央开口区域内。
本实施方式的上述的固定部4由保持体22中的、在缘内区域SP1内与粘贴片2接触的接触面22a构成。更具体地,本实施方式的上述的固定部4由保持体22中的、在与粘贴片2重叠的部分中与粘贴片2接触的接触面22a构成。本实施方式的上述的压迫主体部5由伸长体21以及保持体22构成。
本实施方式的伸长体21是通过流体的供给而能够朝向厚度方向A的下方向A1扩张的扩张体23。本实施方式的作为伸长体21的扩张体23通过将形态从上述的退避形态(参照图4A)变化为突出形态(参照图4B),而在厚度方向A上与粘贴片2的粘贴面11相比朝向下方向A1突出,成为能够压迫生物体表面的姿势。
在图3中表示处于退避形态的扩张体23。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扩张体23在退避形态中配置于保持体22的凹部内。本实施方式的扩张体23在退避形态下以管状延伸,划分出内部空间。扩张体23的内部空间与将保持体22贯穿并延伸至保持体22的外部的管28连通。能够从与作为设于管28的端部的连接部29的充气端口连接的流体供给器具通过管28而向扩张体23的内部空间内供给例如空气等流体。由此,能够使扩张体23从退避形态(参照图4A)形态变化为突出形态(参照图4B)。向扩张体23的内部空间供给的流体不限于气体,也可以为液体。
作为扩张体23,能够设为例如由空气等气体而扩张的腔室。作为扩张体23的构成材料,例如能够使用软质聚氯乙烯、聚氨酯、聚乙烯、聚丙烯、聚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硅、或者将这些之中的任意材料混合的具有挠性的材料。
本实施方式的保持体22具有:位于在平面观察(参照图2等)时不与粘贴片2重叠的部分并将伸长体21收容的外壳部24;位于在平面观察(参照图2等)时与粘贴片2重叠的部分并包括接触面22a的支撑部25;和将外壳部24以及支撑部25连接的臂部26。
外壳部24划分出将作为上述的伸长体21的扩张体23收容的凹部。外壳部24的凹部由下方向A1开放且位于上方向A2侧的底部、和与底部连续并将扩张体23包围的侧壁部所划分。因此,扩张体23的扩张的上方向A2侧由底部所限制。另外,扩张体23的扩张由位于与厚度方向A正交的方向上的周围的侧壁所限制。也就是说,扩张体23由凹部的底部以及侧壁部限制,由此以朝向下方向A1侧突出的方式扩张。本实施方式的压迫主体部5由作为伸长体21的扩张体23、和保持体22的外壳部24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的外壳部24的外壁,设有相对于插入至生物体内的导管、护套等医疗器具来引导压迫设备1的在生物体表面上的安装位置的第1引导部24a。本实施方式的第1引导部24a是在与外壳部24的中央开口区域相邻的侧面形成的突起。更具体地,本实施方式的第1引导部24a是在外壳部24的狭缝15侧的侧面形成的突起。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第1引导部24a,能够容易地进行与狭缝15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压迫设备1与医疗器具之间的对位。第1引导部24a的形状不限于突起,也可以为凹部等的其他形状。另外,并没有将第1引导部24a限于突起等立体形状,也可以为通过印刷等形成的标识。
本实施方式的支撑部25以环状延伸。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粘贴片2以环状延伸,本实施方式的支撑部25沿着粘贴片2使缘内区域SP1以环状延伸。本实施方式的支撑部25在厚度方向A上较薄,能够追随粘贴片2变形。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固定部4的接触面22a由支撑部25的下方向A1侧的环状面构成。
另外,在支撑部25上,在与粘贴片2的狭缝15沿周向相同的位置上形成有间隙25a。因此,能够使导管、护套等医疗器具穿过狭缝15以及间隙25a从粘贴片2的外侧向中央开口区域内移动。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支撑部25具有将隔着间隙25a的两侧连接的连接部25b。支撑部25的连接部25b具有:从隔着间隙25a的一侧朝向另一侧延伸并具有突起承接孔的承接部25b1;和相对于间隙25a位于另一侧并向突起承接孔插入的突起部25b2。通过具有连接部25b,易于将支撑部25以及粘贴片2的形状保持为环状,在使医疗器具穿过狭缝15以及间隙25a而移动的操作以外的操作中,也能够提高操作性。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支撑部25上,设有相对于插入至生物体内的导管、护套等医疗器具来引导压迫设备1的生物体表面上的安装位置的第2引导部25c。本实施方式的第2引导部25c是在环状的支撑部25的上方向A2侧的面形成的突起。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第2引导部25c,能够容易地进行狭缝15的延伸方向上的压迫设备1与医疗器具的对位。第2引导部25c的形状不限于突起,也可以为凹部等的其他形状。另外,不将第2引导部25c限于突起等立体形状,可以设为通过印刷等形成的标识。
本实施方式的臂部26具有从外壳部24的外壁突出设置的臂主体26a、和从该臂主体26a沿着支撑部25突出并在下方向A1侧与支撑部25连续的臂连接部26b。
臂主体26a从外壳部24的外壁在与厚度方向A正交的方向上以直线状突出。本实施方式的臂主体26a设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从外壳部24的外壁朝向相反方向突出。
臂连接部26b从臂主体26a的与外壳部24为相反侧的端部沿着支撑部25突出。本实施方式的臂连接部26b在平面观察(参照图2等)时,朝向与臂主体26a的延伸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突出。通过设置这样的臂连接部26b,能够使如支撑部25要将粘贴片2向上方向A2提起那样的力在支撑部25的周向上分散。由此,能够抑制如将粘贴片2向上方向A2提起那样的力局部地集中于支撑部25的周向上的一部分,能够抑制粘贴片2局部地从生物体表面剥离。
本实施方式的臂连接部26b从一个臂主体26a的端部沿着支撑部25向两侧突出。这样地,通过将臂部26在俯视(参照图2)下设为T字形状,能够使如支撑部25要将粘贴片2向上方向A2提起那样的力进一步在支撑部25的周向上分散。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臂连接部26b随着离臂主体26a的距离变大,而使厚度方向A上的厚度逐渐减少。通过这样地处理,能够抑制在支撑部25的周向上,在设有臂连接部26b的部位与未设有臂连接部26b的部位之间形成较大的刚性层差,并抑制在设有臂连接部26b的部位与未设有臂连接部26b的部位之间的边界处,支撑部25以及粘贴片2发生破损。而且,能够抑制在将压迫设备1安装于生物体表面的状态下与衣服或床单等钩挂。
本实施方式的外壳部24、支撑部25以及臂部26各自的厚度方向A上的刚性高于粘贴片2的厚度方向A上的刚性。另外,臂部26的厚度方向A上的刚性可以高于也可以低于外壳部24以及支撑部25的厚度方向A上的刚性。在本实施方式中,刚性以外壳部24、臂部26、支撑部25的顺序变低。臂部26可以构成为,在施加有规定的外力的情况下能够在厚度方向A上折曲。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保持体22的材料,例如能够举出树脂材料。作为该树脂材料,例如能够举出ABS树脂、AS树脂、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树脂、聚苯醚、热塑性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氧乙烯、氟树脂、聚碳酸酯、聚酰胺、缩醛树脂、丙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在注塑成形中所用的热塑性树脂、和酚醛树脂、环氧树脂、硅树脂、不饱和聚酯等热固化性树脂等。
保持体22中的至少外壳部24优选由具有超声波透过性的材料形成。另外,对于上述的伸长体21,也优选由具有超声波透过性的材料形成。在作为伸长体21而使用扩张体23的情况下,不仅扩张体23由具有超声波透过性的材料形成,而且对于向扩张体23供给的流体,也使用水或凝胶等具有超声波透过性的流体。若这样做,能够由超声波装置来检测基于压迫设备1实现的静脉的闭塞状态。该详细内容后述。
<使用压迫设备1进行的压迫方法>
接下来,说明使用压迫设备1进行的生物体表面的压迫方法。图5是表示生物体表面的压迫方法的一例的流程图。图5所示的压迫方法包括安装工序S1、第1压迫工序S2、拔出工序S3、和第2压迫工序S4。图6A~图6D是表示安装工序S1的概要的图。图6E是表示第1压迫工序S2的概要的图。图6F是表示拔出工序S3的概要的图。图6G是表示第2压迫工序S4的概要的图。
图5、图6A~图6G所示的压迫方法是,通过对生物体表面BS进行压迫而不会使静脉闭塞地使如下穿孔缩窄或闭塞的压迫方法,该穿孔是通过将从生物体表面BS穿过结缔组织插入至例如大腿静脉等静脉内的状态下的作为医疗器具100的护套拔出所形成的穿孔。由此,能够进行将作为医疗器具100的护套拔出后的止血。首先,参照图34A以及图34B来说明将医疗器具100拔出后形成的穿孔。图34A表示作为医疗器具100的护套从生物体表面BS穿过结缔组织CT插入至大腿静脉FV内的状态。在图34A中,表示了三根作为医疗器具100的护套,但也可以为两根以下,也可以为四根以上。图34B表示将作为医疗器具100的护套从图34A所示的状态拔出后的状态。如图34B所示,通过拔出作为医疗器具100的护套,而在生物体表面BS与大腿静脉FV之间形成穿孔P。对于图5、图6A~图6G所示的压迫方法,能够不使大腿静脉FV闭塞地,使穿孔P缩窄或闭塞。因此,即使在对于从位于离生物体表面深的位置的静脉的出血进行止血的情况下,也无需使该静脉自身缩窄或闭塞,能够更高效地进行止血。以下,参照图6A~图6G来详细说明各工序S1~S4。
图6A表示作为医疗器具100的护套从生物体表面BS插入至大腿静脉FV(参照图34A、图34B)内的状态。首先,在该状态下,将压迫设备1安装至生物体表面BS上。从图6A的状态解除支撑部25的连接部25b的连接,使粘贴片2的狭缝15以及支撑部25的间隙25a开放。具体地,将支撑部25的连接部25b的突起部25b2(参照图1)从承接部25b1(参照图1)的突起承接孔拔出,由此能够解除连接部25b的连接。
由此,即使处于作为医疗器具100的护套插入至生物体内的状态下,如图6B所示,也能够使延伸至医疗器具100的生物体外的部分穿过狭缝15以及间隙25a从粘贴片2的外侧向中央开口区域内移动。在图6B中,表示当使作为医疗器具100的护套向中央开口区域内移动后再次将连接部25b连接并将狭缝15封闭的状态。如图6B所示,当使医疗器具100向中央开口区域内移动后,对压迫设备1的生物体表面BS上的安装位置进行调整。该安装位置的调整通过利用上述的第1引导部24a以及第2引导部25c,而能够将压迫设备1安装于恰当的位置。
如图6C所示,当决定压迫设备1的生物体表面BS上的安装位置后,将与粘贴片2的粘贴面11层叠的剥离片27剥离,使粘贴面11露出。然后,如图6D所示,将粘贴片2的粘贴面11粘贴至图6B中调整后的位置,由此能够将压迫设备1安装至生物体表面BS。
接下来,如图6E所示,将作为流体供给器具的注射器30与管28的连接部29连接。通过管28,相对于压迫设备1的扩张体23(参照图3、图4B)供给空气,使扩张体23扩张。通过这样做,能够在将作为医疗器具100的护套从生物体表面BS拔出之前,预先对生物体表面BS的伤口附近进行压迫。换言之,在作为医疗器具100的护套从生物体表面BS穿过结缔组织CT(参照图34A、图34B)插入至作为静脉的大腿静脉FV内的状态下就开始进行生物体表面BS的压迫。这样地,在将医疗器具100从生物体表面BS拔出之前进行压迫,由此能够在作为医疗器具100的护套的拔出紧后,以使从生物体表面BS延伸至大腿静脉FV(参照图34A、图34B)的穿孔P(参照图34B)缩窄或闭塞的方式对生物体表面BS进行压迫。
接下来,如图6F所示,将作为医疗器具100的护套从生物体表面BS拔出。更具体地,本实施方式的作为医疗器具100的护套穿过粘贴片2的中央开口区域向生物体外拔出。通过该护套的拔出,形成有如图34B所示的穿孔P。假设在该状态下完全没有对生物体表面BS进行压迫的情况下,会从大腿静脉FV穿过穿孔P以及生物体表面BS上的伤口向生物体外出血。但是,对于在此所示的压迫方法,如图6E所示,在将作为医疗器具100的护套从生物体表面BS拔出之前,就预先对生物体表面BS进行压迫。因此,在将护套拔出紧后,能够以使穿孔P(参照图34B)缩窄或闭塞的方式对生物体表面BS进行压迫,能够抑制护套的拔出紧后的出血量。
接下来,如图6G所示,将作为流体供给器具的注射器30再次与管28的连接部29连接。穿过管28,相对于压迫设备1的扩张体23(参照图3、图4B),再次供给空气来加压,或者,排出空气来减压。换言之,在将作为医疗器具100的护套拔出后对生物体表面BS的压迫力进行调整。由此,调整生物体表面BS的压迫力,不会使大腿静脉FV(参照图34A、图34B)闭塞地,使穿孔P(参照图34B)进一步缩窄或闭塞,由此能够大幅度降低出血量或止住出血。
更具体地,在护套拔出后确认到出血的情况下,使压迫力平缓地增高来加压直到实现止血。相对于此,在护套拔出后确认到止血的情况下,使压迫力平缓地降低来减压直到确认到出血。并且,在确认到出血之后,使压迫力平缓地增高来加压直到实现止血。通过这样做,能够防止基于过加压导致的大腿静脉FV(参照图34A、图34B)的闭塞。
另外,也可以使用超声波装置来检测生物体表面BS是否被恰当地压迫。具体地,构成为,使保持体22以及扩张体23(参照图3、图4B)由具有超声波透过性的材料形成,向扩张体23供给水等具有超声波透过性的流体,由此能够通过超声波来诊断基于压迫设备1实现的压迫状态。也就是说,能够通过超声波装置来检测大腿静脉FV(参照图34A、图34B)是否闭塞。可以基于由超声波装置获得的诊断结果,来调整压迫设备1的压迫力。
保持该状态几小时(例如2~6小时),维持压迫状态,由此能够完成止血。当止血完成后,将粘贴片2的粘贴面11从生物体表面BS剥离,由此将压迫设备1从生物体表面BS取下。
在此所示的压迫方法不用使大腿静脉FV(参照图34A、图34B)闭塞地使穿孔P(参照图34B)缩窄或闭塞。在静脉的止血的情况下,能够通过穿孔P(参照图34B)的缩窄或闭塞来进行止血。相对于此,例如在大腿动脉的止血的情况下,仅使穿孔闭塞,血液在结缔组织CT(参照图34A、图34B)内也会渗漏扩散,由此无法止血。在大腿动脉的止血的情况下,需要采用如使动脉自身缩窄或闭塞那样的强力压迫的方法、将动脉壁的孔封闭的方法等大型的应对。
因此,对于上述的压迫方法,优选为,将生物体表面BS压迫至离生物体表面BS的压迫深度为5mm~20mm的位置。通过将压迫深度设为上述范围,能够不使静脉闭塞地,易于实现使穿孔P(参照图34B)缩窄或闭塞的压迫状态。压迫深度更优选为5mm~15mm,还优选为8mm~12mm。
而且,对于上述的压迫方法,优选从生物体表面BS以100g/cm2~400g/cm2压迫生物体表面BS。该压迫压力是将作为医疗器具100的护套拔出后的压力,并不意味着上述的护套拔出前的压迫力。通过将压迫压力设为上述范围,能够不使静脉闭塞地,易于实现使穿孔P(参照图34B)缩窄或闭塞的压迫状态。压迫压力更优选为200g/cm2~400g/cm2,还优选为200g/cm2~300g/cm2
另外,优选为,沿着相对于穿孔P(参照图34B)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压迫生物体表面BS。“沿着相对于穿孔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压迫”并不限于仅在相对于穿孔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压迫,包括在相对于穿孔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而以规定角度以下(例如30度以下)的角度倾斜的方向上压迫的意思。详细后述能够沿着相对于穿孔P(参照图34B)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压迫生物体表面BS的压迫设备(参照图10~图13)。
根据图5、图6A~图6G所示的压迫方法,能够不使大腿静脉FV等静脉闭塞地,使穿孔P(参照图34B)缩窄或闭塞,由此能够进行止血。尤其,通过压迫设备1实现上述的压迫方法,由此不需要基于医疗从业者的手实施的压迫、和大型止血器具的使用等,能够用简单的方法进行止血。而且,如图34B所示,即使在穿孔P总体上存在多个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多个穿孔P一并缩窄或闭塞。
[第2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7~图9来说明作为第2实施方式的压迫设备101。本实施方式的压迫设备101与上述的压迫设备1相比较,压迫部件的构成不同,但其他构成相同。因此,在此主要说明上述的不同点,省略说明共通的构成。
图7是压迫设备101的立体图。图8、图9是压迫设备101的平面图。具体地,图8是压迫设备101的俯视图。图9是压迫设备101的仰视图。
压迫设备101具有粘贴片2和压迫部件103。粘贴片2具有粘贴于生物体表面的粘贴面11、和位于该粘贴面11的相反侧的安装面12。压迫部件103在沿着厚度方向A观察的平面观察时,跨着与粘贴片2重叠的缘内区域SP1和不与粘贴片2重叠的缘外区域SP2而配置。
压迫部件103具有固定部4以及压迫主体部5。
粘贴片2具有固定有固定部4的第1部分X1、和未固定有固定部4的第2部分X2。对于压迫设备101,在粘贴片2的至少压迫主体部5侧具有第2部分X2。在粘贴片2的粘贴面11中的第1部分X1以及第2部分X2各自的位置上,设有由粘接剂等形成的粘贴部。
换言之,对于压迫设备101的粘贴片2,相对于粘贴片2的第1部分X1至少在压迫主体部5侧具有第2部分X2。更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的粘贴片2中,相对于粘贴片2的第1部分X1至少在压迫主体部5侧具有从第1部分X1连续延伸的第2部分X2。
本实施方式的压迫部件103具有能够朝向厚度方向A的下方向A1伸长的伸长体121、和将该伸长体121保持的保持体122。
本实施方式的上述的固定部4由保持体122中的在缘内区域SP1中与粘贴片2接触的接触面122a构成。本实施方式的上述的压迫主体部5由伸长体121以及保持体122构成。
本实施方式的伸长体121是能够通过流体的供给而朝向厚度方向A的下方向A1扩张的扩张体123。对于作为本实施方式的伸长体121的扩张体123,与上述的扩张体23(参照图4等)同样地,通过将形态从退避形态变化为突出形态,而在厚度方向A上与粘贴片2的粘贴面11相比朝向下方向A1突出,成为能够压迫生物体表面的姿势。
图9中表示处于退避形态的扩张体123。如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扩张体123在退避形态下配置于保持体22的凹部内。本实施方式的扩张体123在退避形态下划分出大致矩形状的内部空间。扩张体123的内部空间与将保持体122贯穿而延伸至保持体122的外部的管28连通。从与设于管28的端部的连接部29连接的流体供给器具通过管28而向扩张体123的内部空间内供给有例如空气等流体。由此,能够使扩张体123的形态从退避形态变化为突出形态。向扩张体123的内部空间供给的流体不限于气体,也可以为液体。
作为扩张体123,能够为例如由空气等气体扩张的腔室。作为扩张体123的构成材料,能够使用与上述的扩张体23(参照图4等)的构成材料同样的材料。
本实施方式的保持体122具有:位于缘外区域SP2并将作为伸长体121的扩张体123收容的外壳部124;位于缘内区域SP1并包括接触面122a的支撑部125;和将外壳部124以及支撑部125连接的臂部126。
外壳部124与上述的外壳部24(参照图1等)比较,在对供管28穿插的穿插孔进行划分的点上不同,但其他构成相同。外壳部124的穿插孔形成于外壳部124中的与安装有臂部126的侧面不同的侧面。更具体地,外壳部124的穿插孔在平面观察(参照图8等)时形成于外壳部124中的面对中央开口区域的侧面。通过这样做,管28的位置不会偏向臂部126的延伸方向上的一侧。因此,压迫设备101容易对左右任意一条腿使用。
另外,外壳部124的下方向A1侧的下端面、以及图9所示的退避形态的伸长体121的下方向A1侧的下端与粘贴片2的安装面12相比位于上方向A2侧。换言之,外壳部124的下端面和粘贴片2的安装面12处于在厚度方向A上分离的位置。另外,图9所示的退避形态的伸长体121的下方向A1侧的下端和粘贴片2的安装面12处于在厚度方向A上分离的位置。通过这样做,在上述的安装工序S1(参照图5、图6A~图6D)中,能够将压迫设备101在外壳部124覆盖生物体表面BS的伤口等状态下,在用于使穿孔P(参照图34B)缩窄或闭塞的恰当位置上安装至生物体表面BS。也就是说,更易于调整基于伸长体121(参照图9)实现的生物体表面BS上的压迫位置。
支撑部125与上述的支撑部25(参照图1等)比较,厚度方向A上的厚度厚,刚性大。换言之,本实施方式的支撑部125难以追随粘贴片2的变形而变形,在压迫设备101的通常的使用时,保持大致固定的形状。通过这样做,易于使如支撑部125要将粘贴片2向上方向A2提起那样的力在支撑部125的周向上分散。由此,能够抑制如将粘贴片2向上方向A2提起那样的力局部集中于支撑部125的周向上的一部分,能够抑制粘贴片2局部地从生物体表面剥离。
另外也可以构成为,通过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地提高支撑部125的刚性,而不使用第1实施方式的臂连接部26b(参照图1)。而且也可以构成为,通过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地提高支撑部125的刚性,不使用第1实施方式的支撑部25的连接部25b(参照图1)。
臂部126具有从外壳部124的外壁突出设置并与支撑部125连接的臂主体126a。更具体地,本实施方式的臂部126仅由臂主体126a构成。臂主体126a从外壳部124的外壁在与厚度方向A正交的方向上以直线状突出。本实施方式的臂主体126a设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两个),从外壳部124的外壁朝向相反方向突出。
在各臂主体126a中的、与外壳部124侧为相反侧的端面上,设有突起部126a1。也就是说,使用压迫设备101的医疗从业者通过用手指夹住双方的臂主体126a的形成有突起部126a1的端面彼此,能够使手指钩住突起部126a1,容易地握持压迫设备101。换言之,双方的臂主体126a的形成有突起部126a1的端面构成压迫设备101的握持部。而且,通过设置突起部126a1,使指尖由支撑部125防护,由此能够抑制粘贴片2的外缘13被手指碰到而剥落或使粘贴片2弯曲。
[第3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10~图13来说明作为第3实施方式的压迫设备201。本实施方式的压迫设备201与上述的压迫设备101比较,压迫部件的构成不同,但其他构成相同。因此,在此主要说明上述的不同点,省略说明共通的构成。
图10是压迫设备201的立体图。图11、图12是压迫设备201的平面图。具体地,图11是压迫设备201的俯视图。图12是压迫设备201的仰视图。图13A、图13B是压迫设备201的侧视图。具体地,图13A表示压迫设备201的后述的扩张体223处于退避形态的状态。图13B表示压迫设备201的后述的扩张体223处于突出形态的状态。
压迫设备201具有粘贴片2和压迫部件203。粘贴片2具有粘贴于生物体表面的粘贴面11、和位于该粘贴面11的相反侧的安装面12。压迫部件203在沿着厚度方向A观察的平面观察时,跨着与粘贴片2重叠的缘内区域SP1和不与粘贴片2重叠的缘外区域SP2而配置。
压迫部件203具有固定部4以及压迫主体部5。
粘贴片2具有供固定部4固定的第1部分X1、和未固定有固定部4的第2部分X2。对于压迫设备201,在粘贴片2的至少压迫主体部5侧具有第2部分X2。在粘贴片2的粘贴面11中的第1部分X1以及第2部分X2各自的位置上,设有由粘接剂等形成的粘贴部。
换言之,对于压迫设备201的粘贴片2,相对于粘贴片2的第1部分X1至少在压迫主体部5侧具有第2部分X2。更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的粘贴片2中,相对于粘贴片2的第1部分X1至少在压迫主体部5侧具有从第1部分X1连续延伸的第2部分X2。
如图13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压迫部件203具有能够朝向厚度方向A的下方向A1伸长的伸长体221、和将该伸长体221保持的保持体222。
本实施方式的上述的固定部4由保持体222中的在缘内区域SP1中与粘贴片2接触的接触面222a构成。本实施方式的上述的压迫主体部5由伸长体221以及保持体222构成。
本实施方式的伸长体221是通过流体的供给而能够朝向厚度方向A的下方向A1扩张的扩张体223。对于作为本实施方式的伸长体221的扩张体223,与上述的扩张体23(参照图4等)以及扩张体123(参照图9)同样地,通过将形态从退避形态(参照图13A)变化为突出形态(参照图13B),而在厚度方向A上与粘贴片2的粘贴面11相比朝向下方向A1突出,成为能够压迫生物体表面的姿势。
另外,如图13B所示,扩张体223能够朝向相对于厚度方向A倾斜的方向扩张。通过这样做,能够沿着相对于穿孔P(参照图34B)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压迫生物体表面。具体地,如图34A、图34B所示,作为医疗器具100的护套并没有在相对于生物体表面BS正交的方向(与厚度方向A相同的方向)上插入,而是在相对于与生物体表面BS正交的方向而向一侧倾斜的方向上插入。因此,如图34B所示,对于穿孔P的延伸方向,也相对于与生物体表面BS正交的方向倾斜。因此,若设为能够在如下方向上扩张的扩张体223,该方向是相对于成为与生物体表面BS正交的方向的厚度方向A而向与穿孔P的延伸方向相反的一侧倾斜的方向(以下,具有记载为“倾斜方向F”的情况。),则易于沿着相对于穿孔P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对生物体表面BS进行压迫。由此,易于实现不使图34A、图34B的大腿静脉FV等静脉闭塞地使穿孔P缩窄或闭塞的压迫设备201。图35是表示通过压迫设备201使图34B所示的穿孔P缩窄或闭塞的状态的图。对于上述的压迫设备1(参照图1等)以及101(参照图7等),也能够不使大腿静脉FV等静脉闭塞地使穿孔P缩窄或闭塞,但如图35所示,根据压迫设备201,进一步地不使大腿静脉FV等静脉闭塞地,易于使穿孔P进一步缩窄或闭塞。
扩张体223扩张的方向能够根据扩张体223自身的形状、对扩张体223的扩张方向进行引导的后述的外壳部224的形状等适当设定。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扩张体223构成为,在突出形态下成为扁平板状的外形,但突出形态下的扩张体223的形状并不限于该形状。但优选为,如本实施方式的扩张体223那样地,在突出方向上具有指向性。若这样做,能够集中压迫穿孔P(参照图34B),进一步抑制静脉闭塞。
作为扩张体223,能够设为例如由空气等气体扩张的腔室。作为扩张体123的构成材料,能够使用与上述的扩张体23(参照图4B等)的构成材料同样的材料。
本实施方式的保持体222具有:位于缘外区域SP2并将作为伸长体221的扩张体223收容的外壳部224;位于缘内区域SP1并包括接触面222a的支撑部225;和将外壳部224以及支撑部225连接的臂部226。
外壳部224与上述的外壳部124(参照图7等)比较,外形不同,但外壳部224的外形能够根据扩张体223的形状等而适当设计。另外,在外壳部224形成有供管28穿插的穿插孔。本实施方式的外壳部224的穿插孔形成于安装有臂部226的侧面,但也可以为,如上述的外壳部124(参照图7等)的穿插孔那样地,形成于与安装有臂部226的侧面不同的侧面。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外壳部224的相对的侧面上设有突起部233。也就是说,使用压迫设备201的医疗从业者通过用手指夹住形成有突起部233的外壳部224的侧面彼此,使手指钩住突起部233,能够容易地握持压迫设备201。换言之,双方的形成有突起部233的外壳部224的侧面构成压迫设备201的握持部。而且,通过设置突起部233,使指尖由支撑部225防护,由此能够抑制粘贴片2的外缘13被手指触碰而剥落,或使粘贴片2弯曲。
另外,外壳部224的下方向A1侧的下端面、以及图12所示的退避形态的伸长体221的下方向A1侧的下端与上述的压迫设备101同样地,与粘贴片2的安装面12相比位于上方向A2侧。通过这样做,在上述的安装工序S1(参照图5、图6A~图6D)中,能够将压迫设备201在外壳部224覆盖生物体表面BS的伤口的状态等下,在用于使穿孔P(参照图34B)缩窄或闭塞的恰当位置上,安装至生物体表面BS。也就是说,更易于调整由伸长体221(参照图13B)实现的生物体表面BS上的压迫位置。
支撑部225与上述的支撑部125(参照图7等)比较,有无凸缘部这一点不同。本实施方式的支撑部225具有支撑主体部231和凸缘部232。支撑主体部231沿着环状的粘贴片2以环状延伸。凸缘部232从支撑主体部231的下方向A1的端部相对于支撑主体部231向径向C的内侧以及外侧突出。支撑主体部231以及凸缘部232的下方向A1侧的面齐平而构成一个平面。以环状延伸的粘贴片2的上方向A2由支撑主体部231以及凸缘部232覆盖。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固定部4由保持体222中的在缘内区域SP1中与粘贴片2接触的接触面222a构成。更具体地,本实施方式的固定部4由作为接触面222a的支撑部225的下表面中的、支撑主体部231的下表面构成。换言之,支撑主体部231的下表面通过粘接等固定于粘贴片2的安装面12,但凸缘部232的下表面没有固定于粘贴片2的安装面12而将安装面12覆盖,相对于安装面12在厚度方向A上能够接触以及能够分离。
即使为设置这种凸缘部232的构成,凸缘部232也没有固定于安装面12,由此难以作用将粘贴片2从内缘14剥离的力。另一方面,通过设置凸缘部232,与上述的支撑部125(参照图7)比较,能够扩大支撑部225将粘贴片2的安装面12覆盖的面积。因此,当将粘贴片2向生物体表面粘贴时经由支撑部225向生物体表面侧推压的粘贴片2的粘贴面11的面积变大。也就是说,通过将支撑部225朝向生物体表面推压,能够将粘贴片2的粘贴面11在更宽阔范围(在本实施方式中粘贴片2的粘贴面11整个区域)内朝向生物体表面推压。由此,提高压迫设备201的安装工序S1(参照图5、图6A~图6D)中的操作性。
本实施方式的凸缘部232将粘贴片2的安装面12的整个区域覆盖,但并不限于该构成,也可以为将安装面12的一部分覆盖的凸缘部。但是,若如本实施方式的凸缘部232那样地为将粘贴片2的安装面12的整个区域覆盖的构成,则通过将支撑部225朝向生物体表面按压,能够将粘贴片2的粘贴面11整个区域向生物体表面推压,能够进一步提高压迫设备201的安装工序S1(参照图5、图6A~图6D)中的操作性。
另外,优选为,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地,相对于支撑主体部231在径向C的内侧以及外侧设置凸缘部232。但是,也可以构成为,相对于支撑主体部231在径向C的内侧以及外侧的某一方设置凸缘部232。在构成为设于某一方的情况下,优选为相对于支撑主体部231设于径向C的内侧。粘贴片2中的位于支撑主体部231与外壳部224之间的位置的部分中,供手指伸入的空间比较小,存在难以朝向生物体表面按压的情况。相对于此,若相对于支撑主体部231在径向C的内侧设置凸缘部232,则能够将粘贴片2中的位于支撑主体部231与外壳部224之间的位置的部分经由凸缘部232朝向生物体表面容易地按压。
臂部226具有从外壳部224的外壁突出设置并与支撑部225连接的臂主体226a。更具体地,本实施方式的臂部226仅由臂主体226a构成。臂主体226a从外壳部224的外壁在与厚度方向A正交的方向上突出。本实施方式的臂主体226a设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从外壳部224的外壁朝向相反的方向突出。
[第4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14~图17来说明作为第4实施方式的压迫设备301。在此主要说明与上述的压迫设备1(参照图1等)的不同点,省略说明共通的构成。
图14是压迫设备301的立体图。图15、图16是压迫设备301的平面图。具体地,图15是压迫设备301的俯视图。图16是压迫设备301的仰视图。图17是压迫设备301的分解立体图。
压迫设备301具有粘贴片302和压迫部件303。粘贴片302具有粘贴于生物体表面的粘贴面311、和位于该粘贴面311的相反侧的安装面312。压迫部件303在沿着厚度方向A观察的平面观察时,跨着与粘贴片302重叠的缘内区域SP1和不与粘贴片302重叠的缘外区域SP2而配置。
压迫部件303具有固定部4以及压迫主体部5。
粘贴片302具有固定有固定部4的第1部分X1、和未固定有固定部4的第2部分X2。对于压迫设备301,在粘贴片302的至少压迫主体部5侧具有第2部分X2。在粘贴片302的粘贴面311中的、第1部分X1以及第2部分X2各自的位置上,设有由粘接剂等形成的粘贴部。
换言之,对于压迫设备301的粘贴片302,相对于粘贴片302的第1部分X1至少在压迫主体部5侧具有第2部分X2。更具体地,对于本实施方式的粘贴片302,相对于粘贴片302的第1部分X1至少在压迫主体部5侧具有从第1部分X1连续延伸的第2部分X2。
粘贴片302与上述的粘贴片2(参照图1等)比较,外形不同。上述的粘贴片2的外缘13(参照图1等)以及内缘14(参照图1等)为卵状,但图14~图17所示的粘贴片302的外缘313以及内缘314为矩形状。另外,在粘贴片302的外缘313的四个角落部分别形成有从外缘313朝向内缘314延伸且没有到达至内缘314的狭缝334。而且,在粘贴片302的内缘314的四个角落部也分别形成有从内缘314朝向外缘313延伸且没有到达至外缘313的狭缝335。通过设置这种狭缝334以及335,能够提高粘贴片302对生物体表面的追随性。
本实施方式的压迫部件303具有能够朝向厚度方向A的下方向A1伸长的伸长体321、和将该伸长体321保持的保持体322。
本实施方式的上述的固定部4由保持体322中的、在缘内区域SP1中与粘贴片302接触的接触面322a构成。本实施方式的上述的压迫主体部5由伸长体321以及保持体322构成。
本实施方式的伸长体321是通过流体的供给而能够朝向厚度方向A的下方向A1扩张的扩张体323,具有与上述的压迫设备1的扩张体23同样的构成。
本实施方式的保持体322具有:位于缘外区域SP2并将作为伸长体321的扩张体323收容的外壳部324;位于缘内区域SP1并包括接触面322a的支撑部325;和将外壳部324以及支撑部325连接的臂部326。
如图1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保持体322能够分解地构成。具体地,保持体322能够分解为包括外壳部324的第1部件336、和包括支撑部325的第2部件337。
本实施方式的第1部件336在外壳部324的基础上还具有能够相对于第2部件337连结的第1臂形成部338a。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第2部件337在支撑部325的基础上还具有能够相对于第1部件336连结的第2臂形成部338b。通过使第1部件336的第1臂形成部338a和第2部件337的第2臂形成部338b连结,能够形成臂部326,并使外壳部324以及支撑部325连接。
第1臂形成部338a具有:筒状部339,其从外壳部324突出设置,且顶端开放;和可动部340,其一部分收容于该筒状部339内,另一部分从筒状部339的顶端开口突出,能够在筒状部339的轴向上移动。可动部340具有从筒状部339内通过顶端开口延伸至筒状部339的外侧的主体部340a、和设于该主体部340a的顶端的板状凸缘部340b。可动部340通过螺旋弹簧等的施力部件,被从筒状部339内朝向顶端开口施力。通过使可动部340抵抗施力部件的施加力而移动,能够使板状凸缘部340b以接近外壳部324的方式移动。
在板状凸缘部340b,形成有收容于后述的第2臂形成部338b的凹部343内的凸部342。
上述的第1臂形成部338a分别设于第1部件336的一端侧、和作为其相反侧的另一端侧。
第2臂形成部338b具有从支撑部325突出设置、并对朝向粘贴片302的内缘314侧开放的凹部343进行划分的承接部344。
上述的第2臂形成部338b分别设于第2部件337的一端侧、和作为其相反侧的另一端侧。
通过将第1臂形成部338a的板状凸缘部340b的凸部342相对于第2臂形成部338b的承接部344的凹部343嵌合,而使第1臂形成部338a以及第2臂形成部338b连结。以下,说明第1臂形成部338a以及第2臂形成部338b的连结方法。
首先,使第1臂形成部338a的两个可动部340抵抗施力部件的施加力而向外壳部324侧移动。由此,能够缩短第1部件336在筒状部339的轴向D上的全长。在该状态下,将第1部件336配置于第2部件337的两个第2臂形成部338b之间的位置,并将抵抗施加力的力解除,由此使第1部件336在轴向D上伸长。由此,第1部件336的第1臂形成部338a的板状凸缘部340b的凸部342进入至第2臂形成部338b的承接部344的凹部343。在凸部342进入至凹部343的状态下,第1部件336只要相对于第2部件337,不在轴向D上抵抗施力部件的施加力变短而变形,其相对移动就会被限制。也就是说,成为第1部件336相对于第2部件337连接并形成臂部326的状态。
能够将保持体322分解的第1臂形成部338a以及第2臂形成部338b的构成并不限于本实施方式所示的构成,也可以为其他构成。
通过能够将保持体322分解地构成,在皮肤脆弱的患者的情况下,能够取下碍事的第1部件336,等待第2部件337自然剥落。另外,若这样做,不需要从患者的生物体表面粗暴取下第2部件337,由此易于使用粘接性高的粘接剂。
[第5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18~图20来说明作为第5实施方式的压迫设备401。在此主要说明与上述的压迫设备1(参照图1等)的不同点,省略说明共通的构成。
图18是压迫设备401的立体图。图19、图20是压迫设备401的平面图。具体地,图19是压迫设备401的俯视图。图20是压迫设备401的仰视图。
压迫设备401具有粘贴片402和压迫部件403。粘贴片402具有粘贴于生物体表面的粘贴面411、和位于该粘贴面411的相反侧的安装面412。压迫部件403在沿着厚度方向A观察的平面观察时,跨着与粘贴片402重叠的缘内区域SP1和不与粘贴片502重叠的缘外区域SP2而配置。
压迫部件403具有固定部4以及压迫主体部5。
粘贴片402具有固定有固定部4的第1部分X1、和未固定有固定部4的第2部分X2。对于压迫设备401,在粘贴片402的至少压迫主体部5侧具有第2部分X2。在粘贴片402的粘贴面411中的、第1部分X1以及第2部分X2各自的位置上,设有由粘接剂等形成的粘贴部。
换言之,对于压迫设备401的粘贴片402,相对于粘贴片402的第1部分X1至少在压迫主体部5侧具有第2部分X2。更具体地,对于本实施方式的粘贴片402,相对于粘贴片402的第1部分X1至少在压迫主体部5侧,具有从第1部分X1连续延伸的第2部分X2。
粘贴片402与上述的粘贴片2(参照图1等)比较,外形不同。上述的粘贴片2构成为,在压迫部件3(参照图1等)的支撑部25(参照图1等)的周向的大致整个区域内以环状延伸,相对于此,图18~图20所示的粘贴片402沿着压迫部件403的后述的支撑部425的周向隔开间隔间断地配置有多个。通过将粘贴片2间断地配置,能够缩小向生物体表面粘贴的粘贴面积。因此,能够减轻由粘贴导致的皮疹和剥离时的疼痛。
本实施方式的各粘贴片402具有大致梯形状的外形,但不限于该形状,能够设为卵形状、圆形状、矩形状等各种形状。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粘贴片402沿着后述的支撑部425的周向隔开大致相等的间隔配置有四个,但不限于该构成,沿周向相邻的粘贴片的距离以及配置数量能够适当变更。
本实施方式的压迫部件403具有能够朝向厚度方向A的下方向A1伸长的伸长体421和将该伸长体421保持的保持体422。
本实施方式的上述的固定部4由保持体422中的、在缘内区域SP1中与粘贴片402接触的接触面422a构成。本实施方式的上述的压迫主体部5由伸长体421以及保持体422构成。
本实施方式的伸长体421是通过流体的供给而能够朝向厚度方向A的下方向A1扩张的扩张体423。对于作为本实施方式的伸长体421的扩张体423,与上述的扩张体23(参照图4B等)同样地,通过将形态从退避形态变化为突出形态,在厚度方向A上与粘贴片402的粘贴面411相比朝向下方向A1突出,成为能够压迫生物体表面的姿势。
在图18~图20中表示处于退避形态的扩张体423。如图18~图2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扩张体423在退避形态下配置于保持体422的凹部内。本实施方式的扩张体423在退避形态下划分出大致圆柱状的内部空间。向扩张体423的内部空间,从与设于管28的端部的连接部29连接的流体供给器具通过管28而供给有流体。由此,能够使扩张体423的形态从退避形态变化为突出形态。
如图18、图1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保持体422中,在扩张体423的上方向A2侧形成有开口部445。也就是说,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压迫设备401,扩张体423通过开口部445而在保持体422的外侧露出。另外,扩张体423由具有超声波透过性的材料形成。另外,对于向扩张体423供给的流体,也使用水和凝胶等具有超声波透过性的流体。若设为这种构成,即使将保持体422设为由不具有超声波透过性的材料形成的构成,也能够通过开口部445以及扩张体423,由超声波装置来检测基于压迫设备401实现的静脉的闭塞状态。
本实施方式的保持体422具有:位于缘外区域SP2并将作为伸长体421的扩张体423收容的外壳部424;位于缘内区域SP1以及缘外区域SP2并包括接触面422a的支撑部425;和将外壳部424以及支撑部425连接的臂部426。
本实施方式的接触面422a由支撑部425的下表面中的与各粘贴片402接触的部分构成。
上述的开口部445在保持体422中的外壳部424的位置处形成。外壳部424、支撑部425以及臂部426与上述的外壳部24(参照图1等)、支撑部25(参照图1等)以及臂部26(参照图1等)比较,外形不同,但外壳部424、支撑部425以及臂部426的外形不限于本实施方式的形状,能够适当变更。
[第6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21~图23来说明作为第6实施方式的压迫设备501。在此主要说明与上述的压迫设备1(参照图1等)的不同点,省略说明共通的构成。
图21是压迫设备501的立体图。图22、图23是压迫设备501的平面图。具体地,图22是压迫设备501的俯视图。图23是压迫设备501的仰视图。
压迫设备501具有粘贴片502和压迫部件503。粘贴片502具有粘贴于生物体表面的粘贴面511、和位于该粘贴面511的相反侧的安装面512。压迫部件503在沿着厚度方向A观察的平面观察时,跨着与粘贴片502重叠的缘内区域SP1和不与粘贴片502重叠的缘外区域SP2而配置。
压迫部件503具有固定部4以及压迫主体部5。
粘贴片502具有固定有固定部4的第1部分X1、和未固定有固定部4的第2部分X2。对于压迫设备501,在粘贴片502的至少压迫主体部5侧具有第2部分X2。在粘贴片502的粘贴面511中的、第1部分X1以及第2部分X2各自的位置上,设有由粘接剂等形成的粘贴部。
换言之,对于压迫设备501的粘贴片502,相对于粘贴片502的第1部分X1至少在压迫主体部5侧具有第2部分X2。更具体地,对于本实施方式的粘贴片502,相对于粘贴片502的第1部分X1至少在压迫主体部5侧具有从第1部分X1连续延伸的第2部分X2。
本实施方式的压迫部件503具有能够朝向厚度方向A的下方向A1伸长的伸长体521、和将该伸长体521保持的保持体522。
本实施方式的上述的固定部4由保持体522中的在缘内区域SP1中与粘贴片502接触的接触面522a构成。本实施方式的上述的压迫主体部5由伸长体521以及保持体522构成。
本实施方式的伸长体521是通过流体的供给而能够朝向厚度方向A的下方向A1扩张的扩张体523。对于作为本实施方式的伸长体521的扩张体523,与上述的扩张体23(参照图4B等)同样地,通过将形态从退避形态变化为突出形态,而在厚度方向A上与粘贴片502的粘贴面511相比朝向下方向A1突出,成为能够压迫生物体表面的姿势。
本实施方式的保持体522具有:位于缘外区域SP2并将作为伸长体521的扩张体523收容的外壳部524;和位于缘内区域SP1并包括接触面522a的支撑部525;和将外壳部524以及支撑部525连接的臂部526。
本实施方式的压迫设备501与上述的压迫设备1(参照图1等)比较,粘贴片的形状、以及压迫部件的支撑部的形状不同。
具体地,本实施方式的支撑部525具有轴向与厚度方向A大致一致的圆柱状的外形,臂部526与其周面连接。本实施方式的接触面522a由圆柱状的支撑部525的一个底面、即下表面的整个区域构成。这样地,本实施方式的支撑部525在平面观察(参照图22等)时没有构成为环状,隔着外壳部524在两侧分别各设有一个。换言之,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壳部524、两个支撑部525以及两个臂部526在平面观察(参照图22等)时以直线状排列。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粘贴片502分别配置于各支撑部525的下表面侧。具体地,各粘贴片502具有圆形状的外缘,由与各支撑部525的下表面接触并固定的作为第1部分X1的中央部、和从该第1部分X1在径向上延伸设置的作为第2部分X2的周缘部构成。
如图2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臂部526的一部分在俯视时与粘贴片502重叠,也就是说,位于缘内区域SP1,但臂部526相对于粘贴片502没有固定,粘贴片502相对于臂部526的下方向A1侧的下表面能够分离。
支撑部525以及粘贴片502的数量并不限于本实施方式的两个,例如可以为三个以上。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各支撑部525的形状不限于本实施方式的圆柱状,例如可以为棱柱状等。而且,本实施方式的各粘贴片502的外缘的形状不限于本实施方式的圆形状,例如可以为多边形状、椭圆状等。
[第7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24~图27来说明作为第7实施方式的压迫设备601。在此主要说明与上述的压迫设备501(参照图21等)的不同点,省略说明共通的构成。
图24是压迫设备601的立体图。图25、图26是压迫设备601的平面图。具体地,图25是压迫设备601的俯视图。图26是压迫设备601的仰视图。图27是压迫设备601的侧视图。
压迫设备601具有粘贴片602和压迫部件603。粘贴片602具有粘贴于生物体表面的粘贴面611和位于该粘贴面611的相反侧的安装面612。压迫部件603在沿着厚度方向A观察的平面观察时,跨着与粘贴片602重叠的缘内区域SP1和不与粘贴片602重叠的缘外区域SP2而配置。
压迫部件603具有固定部4以及压迫主体部5。
粘贴片602具有固定有固定部4的第1部分X1、和未固定有固定部4的第2部分X2。对于压迫设备601,在粘贴片602的至少压迫主体部5侧具有第2部分X2。在粘贴片602的粘贴面611中的、第1部分X1以及第2部分X2各自的位置上,设有由粘接剂等形成的粘贴部。
换言之,对于压迫设备601的粘贴片602,相对于粘贴片602的第1部分X1至少在压迫主体部5侧具有第2部分X2。更具体地,对于本实施方式的粘贴片602,相对于粘贴片602的第1部分X1至少在压迫主体部5侧具有从第1部分X1连续延伸的第2部分X2。
本实施方式的压迫部件603具有能够朝向厚度方向A的下方向A1伸长的伸长体621、和将该伸长体621保持的保持体622。
本实施方式的上述的固定部4由保持体622中的在缘内区域SP1中与粘贴片602接触的接触面622a构成。本实施方式的上述的压迫主体部5由伸长体621以及保持体622构成。
本实施方式的伸长体621是通过流体的供给而能够朝向厚度方向A的下方向A1扩张的扩张体623。对于作为本实施方式的伸长体621的扩张体623,也与上述的扩张体523同样地,通过将形态从退避形态变化为突出形态,而在厚度方向A上与粘贴片602的粘贴面611相比朝向下方向A1突出,成为能够压迫生物体表面的姿势。
本实施方式的保持体622具有:位于缘外区域SP2且将作为伸长体621的扩张体623收容的外壳部624;位于缘内区域SP1并包括接触面622a的支撑部625;和将外壳部624以及支撑部625连接的臂部626。
本实施方式的压迫设备601与上述的压迫设备501(参照图21等)比较,粘贴片的形状、压迫部件的支撑部的形状、以及压迫部件的臂部的形状不同。
具体地,本实施方式的支撑部625形成为在与厚度方向A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矩形的片状。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支撑部625具有挠性,能够在厚度方向A上变形。
本实施方式的臂部626与支撑部625同样地形成为在与厚度方向A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矩形的片状。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臂部626具有挠性,能够在厚度方向A上变形。而且,本实施方式的臂部626在与支撑部625的上方向A2侧重叠的状态下,与支撑部625的上方向A2侧的面连接。换言之,本实施方式的支撑部625以及臂部626在沿厚度方向A层叠的状态下连接。
本实施方式的接触面622a由片状的支撑部625的下表面的整个区域构成。这样地,本实施方式的支撑部625与上述的压迫设备501的支撑部525(参照图22等)同样地,在平面观察(参照图25等)时没有构成为环状,隔着外壳部624在两侧分别各设有一个。换言之,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壳部624以及两个支撑部625在平面观察(参照图25等)时以直线状排列。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粘贴片602分别配置于各支撑部625的下表面侧。具体地,各粘贴片602具有长方形状的外缘,由与各支撑部625的下表面接触并固定的第1部分X1、和从该第1部分X1延伸设置的第2部分X2构成。
更具体地,本实施方式的长方形状的粘贴片602在平面观察(参照图25等)时沿着外壳部624以及两个支撑部625排列的直线方向E而具有长边方向。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粘贴片602的第2部分X2中,相对于第1部分X1向外壳部624侧延伸的部分的直线方向E上的最大长度比相对于第1部分X1向与外壳部624侧的相反侧延伸的部分的直线方向E上的最大长度短。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的粘贴片602的第2部分X2在与外壳部624侧的相反侧延伸设置得更长。通过这种构成,能够以使粘贴片602卷绕的方式粘贴于例如腿、腕、颈、胸部等生物体表面(参照图27的箭头)。
如图2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臂部626的一部分在俯视时与粘贴片602重叠,也就是说,位于缘内区域SP1,但臂部626相对于粘贴片602没有固定。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部625夹在臂部626与粘贴片602之间,由两者在厚度方向A上分离,但两者若没有固定,则也可以构成为两者接触。
[第8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28、图29来说明作为第8实施方式的压迫设备701。在此主要说明与上述的压迫设备601(参照图24等)的不同点,省略说明共通的构成。
图28是压迫设备701的立体图。图29是压迫设备701的平面图,更具体地是俯视图。
压迫设备701具有粘贴片702和压迫部件703。粘贴片702具有粘贴于生物体表面的粘贴面711、和位于该粘贴面711的相反侧的安装面712。压迫部件703在沿着厚度方向A观察的平面观察时跨着与粘贴片702重叠的缘内区域SP1和不与粘贴片702重叠的缘外区域SP2而配置。
压迫部件703具有固定部4以及压迫主体部5。
粘贴片702具有固定有固定部4的第1部分X1、和未固定有固定部4的第2部分X2。对于压迫设备701,在粘贴片702的至少压迫主体部5侧具有第2部分X2。在粘贴片702的粘贴面711中的、第1部分X1以及第2部分X2各自的位置上,设有由粘接剂等形成的粘贴部。
换言之,对于压迫设备701的粘贴片702,相对于粘贴片702的第1部分X1至少在压迫主体部5侧具有第2部分X2。更具体地,对于本实施方式的粘贴片702,相对于粘贴片2的第1部分X1至少在压迫主体部5侧具有从第1部分X1连续延伸的第2部分X2。
本实施方式的压迫部件703具有能够朝向厚度方向A的下方向A1伸长的伸长体721、和将该伸长体721保持的保持体722。
本实施方式的上述的固定部4由保持体722中的、在缘内区域SP1中与粘贴片702接触的接触面722a构成。本实施方式的上述的压迫主体部5由伸长体721以及保持体722构成。
本实施方式的保持体722具有:位于缘外区域SP2并将伸长体621收容的外壳部724;位于缘内区域SP1并包括接触面722a的支撑部725;和将外壳部724以及支撑部725连接的臂部726。
本实施方式的压迫设备701与上述的压迫设备601(参照图24等)比较,压迫部件的伸长体的构成不同。
本实施方式的伸长体721由能够相对于保持体722在厚度方向A上移动的移动体746构成。具体地,本实施方式的移动体746具有:在外表面形成有外螺纹部的棒状的移动主体部747;固定于该移动主体部747的下方向A1的一端并对生物体表面进行按压的板状的按压部748;和固定于移动主体部747的上方向A2的一端的操作部749。
移动主体部747以能够相对于保持体722在厚度方向A上移动的方式保持。在本实施方式的保持体722上形成有沿厚度方向A贯穿的贯穿孔。在该贯穿孔的内表面设有内螺纹部。移动主体部747通过使其外表面的外螺纹部与保持体722的贯穿孔的内螺纹部螺合而相对于保持体722保持。移动主体部747在从保持体722的贯穿孔朝向厚度方向A的两侧分别突出的状态下,保持于保持体722。
按压部748从移动主体部747的下方向A1的一端朝向径向外侧突出。通过使移动主体部747绕轴转动,能够使按压部748在厚度方向A上移动。具体地,当通过按压部748按压生物体表面时,使按压部748向下方向A1移动。相反地,当使按压部748从生物体表面分离时,使按压部748向上方向A2移动。
通过握持操作部749而转动,能够使移动主体部747绕轴转动。
这样地,伸长体721不限于上述的扩张体623(参照图26),也可以构成为,能够机械性地伸长。
[第9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30~图32来说明作为第9实施方式的压迫设备801。在此主要说明与上述的压迫设备501(参照图21等)的不同点,省略说明共通的构成。
图30是压迫设备801的立体图。图31是压迫设备801的平面图,更具体地是俯视图。图32是压迫设备801的侧视图。
压迫设备801具有粘贴片802和压迫部件803。粘贴片802具有粘贴于生物体表面的粘贴面811和位于该粘贴面811的相反侧的安装面812。压迫部件803在沿着厚度方向A观察的平面观察(参照图31)时,跨着与粘贴片802重叠的缘内区域SP1和不与粘贴片802重叠的缘外区域SP2而配置。
压迫部件803具有固定部4以及压迫主体部5。
粘贴片802具有固定有固定部4的第1部分X1和未固定有固定部4的第2部分X2。对于压迫设备801,在粘贴片802的至少压迫主体部5侧具有第2部分X2。在粘贴片802的粘贴面811中的、第1部分X1以及第2部分X2各自的位置上,设有由粘接剂等形成的粘贴部。
换言之,对于压迫设备801的粘贴片802,相对于粘贴片802的第1部分X1至少在压迫主体部5侧具有第2部分X2。更具体地,对于本实施方式的粘贴片802,相对于粘贴片802的第1部分X1至少在压迫主体部5侧具有从第1部分X1连续延伸的第2部分X2。
本实施方式的上述的固定部4由压迫部件803中的、在缘内区域SP1中与粘贴片802接触的接触面822a构成。另外,详细内容后述,但本实施方式的压迫主体部5由压迫部件803中的、在缘外区域SP2中与粘贴片802相比向下方向A1突出的部分构成。
本实施方式的压迫设备801与上述的压迫设备501(参照图21等)比较,压迫部件的构成、以及粘贴片的数量不同。
本实施方式的压迫部件803不具有伸长体,不具有在厚度方向A上伸长的构成。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的压迫部件803具有:在缘外区域SP2中从粘贴片802的安装面812侧在厚度方向A上延伸至粘贴面811侧的作为压迫主体部5的圆柱状的按压部850;位于缘内区域SP1并包括接触面822a的支撑部825;和将按压部850以及支撑部825连接的臂部826。
本实施方式的支撑部825以及臂部826与上述的压迫设备501(参照图21等)的支撑部525(参照图21等)以及臂部526(参照图21等)比较,设置的数量不同,但各支撑部825以及各臂部826的形状是同样的。
本实施方式的按压部850与粘贴片802的粘贴面811相比向下方向A1突出,由此若粘贴片802粘贴于生物体表面,则成为按压生物体表面的状态。这样地可以为不具有伸长体的压迫部件803。
本实施方式的压迫部件803能够一体成形。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压迫部件803的材料,能够举出例如树脂材料。作为该树脂材料,能够使用与上述的保持体22(参照图1等)的材料同样的材料。
本发明的压迫设备以及压迫方法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所述的具体构成以及工序,在不脱离本发明要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变更。例如,使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第9实施方式中所示的构成要素适当组合而构成的压迫设备也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能够安装于生物体表面的安装部件的一例而举出了粘贴片,但安装部件不限于粘贴片,具有例如包括树脂制的带部件等的意思。作为安装部件的带部件例如具有搭扣扣件等卡定部。因此,作为安装部件的带部件通过卡定部能够卷绕固定于腕和腿。卡定部不限于搭扣扣件,例如可以由爪部、和供该爪部钩挂的卡挂部构成。
另外,本发明的压迫设备中,也可以为,在安装部件以及压迫部件的至少一方形成有能够将导管、护套等医疗器具100(参照图6等)容纳的容纳开口部。
具体地,在图1~图6所示的压迫设备1中,通过作为安装部件的粘贴片2、以及压迫部件3而形成有容纳开口部1000。图1~图6所示的压迫设备1的容纳开口部1000通过将由粘贴片2划分的中央开口区域的一部分包括在内的开口区域构成。更具体地,图1~图6所示的压迫设备1的容纳开口部1000由(1)粘贴片2的狭缝15、(2)由压迫部件3的支撑部25形成的间隙25a、和(3)由粘贴片2以及压迫部件3的支撑部25的双方划分的中央开口区域的一部分构成。
而且,图1~图6所示的压迫设备1的容纳开口部1000并没有由压迫部件3中的伸长体21划分,而由保持体22划分。更具体地,图1~图6所示的压迫设备1的容纳开口部1000由压迫部件3中的保持体22的支撑部25划分。也就是说,图1~图6所示的压迫设备1的容纳开口部1000由作为安装部件的粘贴片2、和压迫部件3的保持体22形成。
在图7~图9所示的压迫设备101中,由作为安装部件的粘贴片2、以及压迫部件103形成有容纳开口部1000。图7~图9所示的压迫设备101的容纳开口部1000通过将由粘贴片2划分的中央开口区域的一部分包括在内的开口区域构成。更具体地,图7~图9所示的压迫设备101的容纳开口部1000由(1)粘贴片2的狭缝15、(2)由压迫部件103的支撑部125形成的间隙125a、和(3)由粘贴片2、以及压迫部件103的支撑部125的双方划分的中央开口区域的一部分构成。
而且,图7~图9所示的压迫设备101的容纳开口部1000没有由压迫部件103中的伸长体121划分,而由保持体122划分。更具体地,图7~图9所示的压迫设备101的容纳开口部1000由压迫部件103中的保持体122的支撑部125划分。也就是说,图7~图9所示的压迫设备101的容纳开口部1000由作为安装部件的粘贴片2、和压迫部件103的保持体122形成。
在图10~图13所示的压迫设备201中,由作为安装部件的粘贴片2、以及压迫部件203形成有容纳开口部1000。图10~图13所示的压迫设备201的容纳开口部1000通过将由粘贴片2划分的中央开口区域的一部分包括在内的开口区域构成。更具体地,图10~图13所示的压迫设备201的容纳开口部1000由(1)粘贴片2的狭缝15、(2)由压迫部件203的支撑部225形成的间隙225a、和(3)由粘贴片2、以及压迫部件203的支撑部225的双方划分的中央开口区域的一部分构成。
而且,图10~图13所示的压迫设备201的容纳开口部1000并没有由压迫部件203中的伸长体221划分,而由保持体222划分。更具体地,图10~图13所示的压迫设备201的容纳开口部1000由压迫部件203中的保持体222的支撑部225划分。也就是说,图10~图13所示的压迫设备201的容纳开口部1000由作为安装部件的粘贴片2、和压迫部件203的保持体222形成。
在图14~图17所示的压迫设备301中,由作为安装部件的粘贴片302、以及压迫部件303形成有容纳开口部1000。图14~图17所示的压迫设备301的容纳开口部1000通过将由粘贴片302划分的中央开口区域的一部分包括在内的开口区域构成。更具体地,图14~图17所示的压迫设备301的容纳开口部1000由(1)粘贴片302的狭缝315、(2)由压迫部件303的支撑部325形成的间隙325a、和(3)由粘贴片302、以及压迫部件303的支撑部325的双方划分的中央开口区域的一部分构成。
而且,图14~图17所示的压迫设备301的容纳开口部1000并非由压迫部件303中的伸长体321划分,而由保持体322划分。更具体地,图14~图17所示的压迫设备301的容纳开口部1000由压迫部件303中的保持体322的支撑部325划分。也就是说,图14~图17所示的压迫设备301的容纳开口部1000由作为安装部件的粘贴片2、和压迫部件303的保持体322形成。
图18~图20所示的压迫设备401中也可以为,例如在支撑部425的一部分设置间隙,形成容纳开口部。
另外,图36是本发明的作为一个实施方式的压迫设备901的俯视图。图36所示的压迫设备901具有作为安装部件的粘贴片902、和压迫部件903。如上所述,图1~图17所示的压迫设备1、101、201以及301中,容纳开口部1000通过将由粘贴片2以及302划分的中央开口区域的一部分包括在内的开口区域构成。但是,容纳开口部1000也可以不包括由粘贴片划分的中央开口区域。图36所示的压迫设备901中,容纳开口部1000由粘贴片902以及形成于压迫部件903的切缺开口区域构成。更具体地,图36所示的容纳开口部1000是由粘贴片902形成的间隙902a和形成于压迫部件903的外缘的切缺部903a划分的U字形状的切缺开口区域。这样地,容纳开口部1000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构成为包括粘贴片的中央开口区域,也可以构成为,不包括粘贴片的中央开口区域。因此,容纳开口部1000可以为由形成于安装部件的外缘以及压迫部件的外缘的凹形状的切缺划分的切缺开口区域。
容纳开口部1000优选为以与压迫部件的压迫主体部相邻的方式形成。因此,容纳开口部1000的位置优选为根据压迫主体部的位置而决定。因此,容纳开口部1000形成于安装部件以及压迫部件的至少一方即可,并不限于形成于安装部件以及压迫部件的双方的构成。也就是说,虽然图1~图17以及图36所示的容纳开口部1000均由作为安装部件的粘贴片、以及压迫部件的双方形成,但不限于该构成。容纳开口部1000也可以仅形成于安装部件以及压迫部件的某一方。
另外,图36所示的容纳开口部1000的宽度W1在俯视时比作为伸长体921的扩张体923的宽度W2小。“宽度W1”、“宽度W2”意味着在俯视时与容纳开口部1000以及伸长体921所排列的方向(在图36中为上下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在图36中为左右方向)。在图36中,由虚线表示伸长体921的位置。通过这样做,易于使护套拔出后的穿孔P(参照图34B)成为由伸长体921按压的生物体表面的正下的位置。因此,能够通过伸长体921,使穿孔P更可靠地缩窄或闭塞。
而且,在图36所示的压迫设备901中,与图7~图9所示的压迫设备101同样地,容纳开口部1000在俯视时隔着伸长体921设于与扩张端口的相反侧。图36所示的压迫设备901中的扩张端口意味着保持体922中的连接有管28的一端的部分。
另外,在图36所示的压迫设备901中,管28的一部分由形成于压迫部件903的狭缝903b夹持。在此基础上,管28在俯视时隔着伸长体921设于与容纳开口部1000的相反侧。通过这样做,连接部29难以位于开口部1000附近。因此,当将压迫设备901向生物体表面配置时,能够降低连接部29摇晃而位于容纳开口部1000上变得碍事的烦扰。
另外,在图36所示的压迫设备901中,压迫部件903由比作为安装部件的粘贴片902硬的材料形成。换言之,压迫部件903与作为安装部件的粘贴片902相比难以变形,刚性大。
如上所述,压迫设备通过具有容纳开口部1000,使用压迫设备的医疗从业者易于将护套等医疗器具100(参照图6等)相对于压迫设备配置于恰当的位置。因此,能够抑制由压迫设备压迫的生物体表面的位置从应压迫的恰当位置偏离。也就是说,根据压迫设备,易于压迫生物体表面的恰当位置。
具体地,压迫设备通过具有容纳开口部1000,能够将作为插入至生物体内的医疗器具100(参照图6等)的护套中的在生物体外延伸的部分配置于容纳开口部1000(参照图6A、图6B)。在图6A、图6B中,作为一例,使作为医疗器具100(参照图6等)的护套穿过以环状延伸的粘贴片2的狭缝15从粘贴片2的外侧向粘贴片2的中央开口区域内移动。
另外,能够穿过容纳开口部1000而将作为医疗器具100的护套拔出至生物体外(参照图6F、图6G)。在图6F、图6G中,作为一例,护套穿过粘贴片2的中央开口区域而拔出至生物体外。
当将护套拔出后,通过压迫部件(例如在图6中为“压迫部件3”),对将作为医疗器具100的护套拔出后的生物体表面的伤口以及伤口附近的至少一方进行压迫。由此,能够使穿孔P(参照图34B)缩窄或闭塞,进行止血。
接下来,更详细地说明图10~图13所示的压迫设备201。
如图35所示,在图10~图13所示的压迫设备201中,压迫部件203的压迫主体部5在将作为安装部件的粘贴片2安装于生物体的状态下,能够朝向相对于与生物体表面BS垂直的垂直方向(在图35中是与厚度方向A相同的方向,图35的上下方向。以下,仅记载为“垂直方向”。)而向容纳开口部1000侧(图35中为左侧)倾斜的倾斜方向F对生物体表面进行压迫。通过这样做,如图35所示,易于不使大腿静脉FV等静脉闭塞地使穿孔P缩窄或闭塞。
具体地,图10~图13所示的压迫设备201的压迫主体部5与上述的垂直方向相比能够朝向倾斜方向F突出。更具体地,压迫设备201中构成为,压迫部件203的作为伸长体221的扩张体223与上述的垂直方向相比朝向倾斜方向F突出。
在图10~图13中,压迫主体部5由伸长体921以及保持体922构成,但不限于该构成。压迫主体部5也可以构成为,例如与上述的垂直方向相比始终朝向倾斜方向F突出。
图37是从生物体表面BS侧观察图35所示的状态的主视图。换言之,图37表示生物体表面BS中的由压迫设备201压迫的位置处的正面。在此“生物体表面中的由压迫设备压迫的位置处的正面”意味着针对成为生物体表面中由压迫设备压迫的对象的部分、从相对于压迫前的该部分垂直的方向进行观察的状态。在图37中,表示腹股沟的正面。在图37所示的正面观察时,生物体表面BS被压迫的方向(参照图37的白箭头“AR1”)与穿孔P的延伸方向G中的从生物体表面BS朝向静脉的护套的插入方向G1(参照图37的白箭头“AR2”)相对。也就是说,压迫设备201压迫生物体表面BS的方向在图37所示的正面观察时与护套的插入方向G1相对。通过这样做,易于不使大腿静脉FV等静脉闭塞地使穿孔P(参照图35)缩窄或闭塞。
换言之,如图35所示,穿孔P的延伸方向G相对于生物体表面BS倾斜,且相对于与生物体表面BS垂直的垂直方向(在图35中为上下方向)也倾斜。另外,如图35所示,对于基于压迫设备201实施的生物体表面BS的压迫方向,压迫主体部5朝向倾斜方向F突出,由此相对于生物体表面BS倾斜,且相对于与生物体表面BS垂直的垂直方向(在图35中为上下方向)也倾斜。而且,如图35所示,穿孔P的延伸方向G相对于上述垂直方向(在图35中为上下方向),向与作为基于压迫设备201实施的生物体表面的压迫方向的倾斜方向F相反的一侧倾斜。也就是说,基于压迫设备201实施的生物体表面的压迫以使其压迫方向与穿孔P的延伸方向G交叉而相交的方式执行。由此,能够高效地使穿孔P缩窄或闭塞。
接下来,参照图38,说明作为图10~图13所示的压迫设备201的一个变形例的压迫设备251。图38是压迫设备251的侧视图。图38所示的压迫设备251具有作为安装部件的粘贴片2、和压迫部件253。压迫部件253具有作为伸长体271的扩张体273、和将该扩张体273保持的保持体272。
图38所示的压迫设备251中,扩张体273由保持体272的保持平面272b保持。另外,扩张体273能够以在相对于保持平面272b垂直的方向上突出的方式扩张。在此,在图38所示的压迫设备251中,保持体272的保持平面272b相对于厚度方向A倾斜地延伸。因此,图38所示的压迫设备251中,压迫部件253的压迫主体部5在将作为安装部件的粘贴片2安装于生物体的状态下,能够朝向相对于与生物体表面垂直的垂直方向(在图38中为与厚度方向A相同的方向)向容纳开口部1000侧(在图38中为左侧)倾斜的倾斜方向F对生物体表面进行压迫。
具体地,图38所示的压迫设备251的压迫主体部5与上述的垂直方向相比能够朝向倾斜方向F突出。更具体地,压迫设备251中,压迫部件253的作为伸长体271的扩张体273构成为,与上述的垂直方向相比朝向倾斜方向F突出。
如上所述,根据图10~图13所示的压迫设备201、以及图38所示的压迫设备251,压迫主体部5朝向相对于与生物体表面垂直的方向而倾斜的倾斜方向F对生物体表面进行压迫。因此,与压迫主体部5朝向与生物体表面垂直的方向对生物体表面进行压迫的情况相比较,能够以更小的按压力高效地使穿孔P(参照图34B等)缩窄或闭塞。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涉及压迫设备以及压迫方法。
附图标记说明
1、101、201、251、301、401、501、601、701、801、901:压迫设备
2、302、402、502、602、702、802、902:粘贴片(安装部件)
3、103、203、253、303、403、503、603、703、803、903:压迫部件
4:压迫部件的固定部
5:压迫部件的压迫主体部
11、311、411、511、611、711、811:粘贴面
12、312、412、512、612、712、812:安装面
13、313:粘贴片的外缘
14、314:粘贴片的内缘
15、315:粘贴片的狭缝
16:粘贴片的端缘
21、121、221、271、321、421、521、621、721、921:伸长体
22、122、222、272、322、422、522、622、722:保持体
22a、122a、222a、322a、422a、522a、622a、722a、822a:接触面
23、123、223、273、323、423、523、623:扩张体
24、124、224、324、424、524、624、724:外壳部
24a:第1引导部
25、125、225、325、425、525、625、725、825:支撑部
25a、125a、225a、325a:间隙
25b:连接部
25b1:承接部
25b2:突起部
25c:第2引导部
26、126、226、326、426、526、626、726、826:臂部
26a、126a、226a:臂主体
26b:臂连接部
27:剥离片
28:管
29:连接部
30:注射器(流体供给器具)
100:医疗器具
126a1:突起部
272b:保持平面
231:支撑主体部
232:凸缘部
233:突起部
334、335:狭缝
336:第1部件
337:第2部件
338a:第1臂形成部
338b:第2臂形成部
339:筒状部
340:可动部
340a:主体部
340b:板状凸缘部
342:凸部
343:凹部
344:承接部
445:开口部
746:移动体
747:移动主体部
748:按压部
749:操作部
850:按压部
902a:粘贴片的间隙
903a:压迫部件的切缺部
903b:压迫部件的狭缝
1000:容纳开口部
A:粘贴片的厚度方向
A1:下方向
A2:上方向
B:沿着粘贴面的方向
C:俯视时以粘贴片的中心位置为中心的圆的径向
D:筒状部的轴向
E:外壳部以及支撑部排列的直线方向
F:倾斜方向
G:穿孔的延伸方向
G1:护套的插入方向
P:穿孔
X1:粘贴片的第1部分
X2:粘贴片的第2部分
AR1:正面观察时的生物体表面被压迫的压迫方向
AR2:正面观察时的护套的插入方向
BS:生物体表面
CT:结缔组织
FV:大腿静脉
SP1:缘内区域
SP2:缘外区域

Claims (20)

1.一种压迫设备,具有:
粘贴片,其在厚度方向上的一侧具有能够粘贴于生物体表面的粘贴面;和
压迫部件,其安装于所述粘贴片,能够压迫所述生物体表面,所述压迫设备的特征在于,所述压迫部件具有:
固定部,其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的与所述粘贴片的所述粘贴面为相反侧的另一侧固定于所述粘贴片;和
压迫主体部,其在沿着所述厚度方向观察的平面观察时,设于所述压迫部件的不与所述粘贴片重叠的部分,在所述厚度方向上与所述粘贴片的所述粘贴面相比朝向所述一侧突出或能够突出,
所述粘贴片具有固定有所述固定部的第1部分、和未固定有所述固定部的第2部分,
在所述粘贴片的至少压迫主体部侧具有所述第2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迫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粘贴片的至少对于所述压迫主体部侧的相反侧具有所述第2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迫部件具有能够朝向所述厚度方向上的所述一侧伸长的伸长体、和将所述伸长体保持的保持体,
所述压迫主体部由所述伸长体以及所述保持体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体具有在所述平面观察时与所述粘贴片重叠的部分、和不与所述粘贴片重叠的部分,
所述固定部由所述保持体中的在与所述粘贴片重叠的部分处与所述粘贴片接触的接触面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体具有:位于在所述平面观察时不与所述粘贴片重叠的部分并将所述伸长体收容的外壳部;位于在所述平面观察时与所述粘贴片重叠的部分并包括所述接触面的支撑部;和将所述外壳部以及所述支撑部连接的臂部。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压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伸长体是通过流体的供给而能够朝向所述厚度方向上的所述一侧扩张的扩张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体能够朝向相对于所述厚度方向倾斜的方向扩张。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压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贴片以环状延伸,
所述压迫部件的所述固定部沿着所述粘贴片以环状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观察时的所述压迫部件的不与所述粘贴片重叠的部分位于由所述粘贴片划分的中央开口区域内。
10.一种压迫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因将从生物体表面穿过结缔组织而插入至静脉内的状态下的护套拔出所形成的穿孔,通过对所述生物体表面进行压迫,而不会将所述静脉闭塞地,使该穿孔缩窄或闭塞。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压迫方法,其特征在于,压迫所述生物体表面直到离所述生物体表面的压迫深度为5mm~20mm的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压迫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生物体表面以100g/cm2~400g/cm2来压迫所述生物体表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压迫方法,其特征在于,沿着相对于所述穿孔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压迫所述生物体表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0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压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护套从所述生物体表面穿过所述结缔组织而插入至所述静脉内的状态下开始所述生物体表面的压迫。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压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护套拔出后调整所述生物体表面的压迫力。
16.根据权利要求10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压迫方法,其特征在于,压迫所述生物体表面的方向在所述生物体表面中的被压迫位置处的正面观察时,与所述穿孔的延伸方向上的所述护套从所述生物体表面朝向所述静脉插入的插入方向相对。
17.一种压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序:
将插入至生物体内的护套中的在生物体外延伸的部分配置于能够将所述护套容纳的容纳开口部的工序,该容纳开口部形成于能够安装于生物体的安装部件、以及安装于所述安装部件并能够对生物体进行压迫的压迫部件中的至少一方;
穿过所述容纳开口部而将所述护套向生物体外拔出的工序;和
通过所述压迫部件对将所述护套拔出后的生物体表面的伤口以及伤口附近的至少一方进行压迫的工序。
18.一种压迫设备,具有:
能够安装于生物体的安装部件;和
安装于所述安装部件并能够对所述生物体进行压迫的压迫部件,所述压迫设备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安装部件以及所述压迫部件的至少一方,形成有能够将医疗器具容纳的容纳开口部,
所述压迫部件具有压迫主体部,该压迫主体部在将所述安装部件安装于所述生物体的状态下,能够朝向相对于与生物体表面垂直的垂直方向而向所述容纳开口部侧倾斜的倾斜方向来压迫所述生物体表面。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压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迫主体部与所述垂直方向相比朝向所述倾斜方向突出或能够突出。
20.一种压迫设备,具有:
能够安装于生物体的安装部件;和
安装于所述安装部件并能够对所述生物体进行压迫的压迫部件,所述压迫设备的特征在于,所述压迫部件具有:
能够伸长的伸长体;和
保持所述伸长体的保持体,
在所述安装部件以及保持体的至少一方,形成有能够将医疗器具容纳的容纳开口部。
CN201980024888.3A 2018-05-16 2019-05-15 压迫设备 Active CN1119544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94955 2018-05-16
JP2018094955 2018-05-16
PCT/JP2019/019389 WO2019221201A1 (ja) 2018-05-16 2019-05-15 圧迫デバイス及び圧迫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54499A true CN111954499A (zh) 2020-11-17
CN111954499B CN111954499B (zh) 2023-09-22

Family

ID=685399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24888.3A Active CN111954499B (zh) 2018-05-16 2019-05-15 压迫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059686A1 (zh)
EP (1) EP3788966A4 (zh)
JP (2) JP7326258B2 (zh)
CN (1) CN111954499B (zh)
WO (1) WO201922120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34687A (zh) * 2019-12-25 2020-03-31 重庆帕西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止血装置及方法
JP7201876B2 (ja) 2020-03-27 2023-01-10 テルモ株式会社 圧迫デバイスセット
JP1695812S (zh) 2021-03-05 2021-09-27
JP1695811S (zh) 2021-03-05 2021-09-27
JP1695810S (zh) 2021-03-05 2021-09-27
WO2022196464A1 (ja) * 2021-03-15 2022-09-22 テルモ株式会社 圧迫デバイス及び生体圧迫方法
WO2022196465A1 (ja) * 2021-03-15 2022-09-22 テルモ株式会社 圧迫デバイス
WO2022196466A1 (ja) * 2021-03-15 2022-09-22 テルモ株式会社 圧迫デバイスセット及び貼着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77126A (ja) * 1991-04-23 1993-10-26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圧迫止血用ベルト
US20070066926A1 (en) * 2004-09-16 2007-03-22 Utterberg David S Injection and hemostasis site
CN205832007U (zh) * 2016-05-17 2016-12-28 李强 一次性使用压迫止血敷料
CN205849496U (zh) * 2016-05-23 2017-01-04 吕丽华 一种静脉穿刺用无源自动压脉止血贴
US20180008280A1 (en) * 2016-07-06 2018-01-11 Forge Medical, Inc. Adhesive pad and hemostasis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90448A (en) * 1967-07-31 1970-01-20 Harvey C Upham Adhesive pressure pad
US4224945A (en) * 1978-08-30 1980-09-30 Jonathan Cohen Inflatable expansible surgical pressure dressing
DE69427716T2 (de) * 1993-03-10 2002-06-13 Nichiban Kk Klebeverband zur Blutstillung
DE4447557C2 (de) * 1994-08-18 1997-10-23 Harren Ernst Diethelm Punktionsverschluß
US5792173A (en) * 1995-07-10 1998-08-11 Stuart D. Edwards Wound closure hemostasis device
WO1997006734A1 (de) * 1995-08-17 1997-02-27 Macropharm Gesellschaft Für Pharmazeutische Und Diagnostische Präparate Gmbh Wunddruckverschlusspflaster
US5891074A (en) * 1996-08-22 1999-04-06 Avitar, Inc. Pressure wound dressing
US6074356A (en) * 1998-03-06 2000-06-13 Starkey; Paul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eatment of varicose veins
US6316686B1 (en) * 2000-06-20 2001-11-13 Timothy N. Byrd Medical pressure dressing and process
US20030093114A1 (en) * 2001-11-13 2003-05-15 Melvin Levinson Method for effecting hemostasis
US20040068290A1 (en) 2002-03-27 2004-04-08 Datascope Investment Corp.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mpressing wounds
US20050125025A1 (en) * 2003-12-05 2005-06-09 Marcel Rioux Styptic device
US8657850B2 (en) * 2008-05-06 2014-02-25 Merit Medical Systems, Inc. Radial artery compression device
KR20110088899A (ko) * 2010-01-29 2011-08-04 주식회사 한국엠씨디 압박지혈기구
US8439945B2 (en) * 2010-05-03 2013-05-14 Zipline Medical, Inc. Methods for biopsying tissue
US20120116444A1 (en) * 2010-11-05 2012-05-10 Zodnik Richard C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treating wounds
CN103635225B (zh) * 2011-01-31 2016-12-14 罗伯特·E·小海尔姆 卡扣式密封无菌血管内导管敷料系统
CA2881310A1 (en) * 2012-09-07 2014-03-13 C. R. Bard, Inc. Medical article securement systems
JP3186252U (ja) * 2013-07-16 2013-09-26 竜太 野中 止血テープ
US20180147092A1 (en) * 2016-11-28 2018-05-31 Seville Medical Inc. Subdermal pocket compression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77126A (ja) * 1991-04-23 1993-10-26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圧迫止血用ベルト
US20070066926A1 (en) * 2004-09-16 2007-03-22 Utterberg David S Injection and hemostasis site
CN205832007U (zh) * 2016-05-17 2016-12-28 李强 一次性使用压迫止血敷料
CN205849496U (zh) * 2016-05-23 2017-01-04 吕丽华 一种静脉穿刺用无源自动压脉止血贴
US20180008280A1 (en) * 2016-07-06 2018-01-11 Forge Medical, Inc. Adhesive pad and hemostasis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88966A1 (en) 2021-03-10
JP7326258B2 (ja) 2023-08-15
JPWO2019221201A1 (ja) 2021-05-27
US20210059686A1 (en) 2021-03-04
WO2019221201A1 (ja) 2019-11-21
JP2023120378A (ja) 2023-08-29
CN111954499B (zh) 2023-09-22
EP3788966A4 (en) 2021-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54499B (zh) 压迫设备
CN112218590B (zh) 压迫设备
US7498477B2 (en) Hemostatic device
US9089335B2 (en) Introducer sheath assembly and method
CN112638290B (zh) 粘着器具
JP7201835B2 (ja) 圧迫デバイス
US20230015031A1 (en) Compress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adhering compression device
EP4111987A1 (en) Compress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affixing compression device
WO2020027122A1 (ja) 止血器具
JP2006218109A (ja) 止血用貼付材
EP4112021A1 (en) Compression device set and method for attaching device
US20230363766A1 (en) Compression device set and adhering method
WO2022196465A1 (ja) 圧迫デバイス
US20230371939A1 (en) Compression device
JP7304486B2 (ja) 圧迫デバイス
CN114870157B (zh) 输液装置及使用方法
JP7301217B2 (ja) 圧迫デバイス
WO2023053884A1 (ja) 貼着デバイス及び貼着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