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37107A - 具有改进的连接部的电解电容器 - Google Patents

具有改进的连接部的电解电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37107A
CN111937107A CN201880092052.2A CN201880092052A CN111937107A CN 111937107 A CN111937107 A CN 111937107A CN 201880092052 A CN201880092052 A CN 201880092052A CN 111937107 A CN111937107 A CN 1119371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ad tab
section
opening
rivet
electrolytic capaci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9205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37107B (zh
Inventor
玉田海拓
乔·刘
乔纳森·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D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D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DK Corp filed Critical TD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9371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371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371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371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9/00Electrolytic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9/004Details
    • H01G9/008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74Terminals, e.g. extensions of current coll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78Cases; Housings; Encapsulations; Mountings
    • H01G11/80Gaskets; Seal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9/00Electrolytic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9/004Details
    • H01G9/08Housing; Encapsulation
    • H01G9/10Sealing, e.g. of lead-in wi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78Cases; Housings; Encapsulations; Mountings
    • H01G11/82Fixing or assembling a capacitive element in a housing, e.g. mounting electrodes, current collectors or terminals in containers or 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9/00Electrolytic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9/004Details
    • H01G9/04Electrodes or formation of dielectric layers thereon
    • H01G9/06Mounting in contain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9/00Electrolytic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9/145Liquid electrolytic capaci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06Riveted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一种具有改进的连接部(50)的电解电容器(100),该电解电容器包括覆盖元件(30),该覆盖元件布置成将包括电容器元件(20)的罐状件(10)的开口封闭。连接元件(40)包括用于向电容器元件(20)施加电信号的引线接片(42)和具有第一头部(431)以将引线接片(42)固定至覆盖元件(30)的铆钉(43)。连接元件(40)包括上垫圈(44),该上垫圈布置在铆钉的第一头部(431)与引线接片(42)之间。引线接片(42)具有带有第一开口(424)的第一部段(421)和带有第二开口(425)的第二部段(422)。引线接片(42)被折叠成使得引线接片(42)的第一开口(424)和第二开口(425)彼此上下布置。铆钉(43)布置在引线接片(42)的第一开口(424)和第二开口(425)中并且布置在上垫圈(44)的开口(443)中。

Description

具有改进的连接部的电解电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改进的连接部的电解电容器,该连接部用于从外部向电解电容器施加信号。
背景技术
电解电容器、例如铝电解电容器包括用电解质溶液浸渍的绕组。该浸渍绕组布置在罐状件内,该罐状件具有用以插入绕组的开口。该罐状件通过密封材料例如覆盖盘来封闭。用于向电解电容器施加信号的外部端子被固定在覆盖盘的外表面处。引线接片被固定到覆盖盘的内表面以将电解电容器的绕组与外部端子电联接。
在大多数制造程序中,主要用于闪存中的卡入型和线耳端子型的铝电解电容器基于冷焊(铆接)生产以将引线接片与覆盖盘连接起来从而节约制造成本。在覆盖元件的内表面与铆钉的头部之间设置有垫圈以将引线接片固定到覆盖盘。特别地,在铆钉的头部与引线接片之间布置有上垫圈。上垫圈用于铆接过程,并且上垫圈为了固定引线接片并在电容器的使用寿命内保持良好的电接触而存在。设置有布置在覆盖盘的内表面与引线接片之间的下垫圈以将铆钉和外部端子固定在覆盖盘上。
在电容器的使用期间,当残留的电解质溶液可能从绕组中出来时,残留的电解质溶液可能进入铆钉、上垫圈和引线接片之间的间隙中。因此,电流将在铆钉、上垫圈和引线接片的位于间隙中的表面上产生氧化膜/层。氧化膜/层导致连接部处的接触失效。
期望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改进的连接部的电解电容器以防止在连接部的部件的表面上形成氧化层,从而避免在连接部处的接触失效。
发明内容
根据具有改进的连接部的电解电容器的实施方式,该电解电容器包括:罐状件,该罐状件具有开口;电容器元件,该电容器元件被罐状件容纳;以及覆盖元件,该覆盖元件布置成将罐状件的开口封闭。覆盖元件具有朝向罐状件的内侧定向的内表面。电解电容器还包括连接元件,该连接元件包括用于向电容器元件施加电信号的引线接片。连接元件包括具有第一头部的铆钉。铆钉穿透覆盖元件,使得铆钉的第一头部在覆盖元件的内表面处从覆盖元件突出。铆钉构造成使得铆钉的第一头部在覆盖元件的内表面处将引线接片固定至覆盖元件。连接元件包括上垫圈,其中,上垫圈布置在铆钉的第一头部与引线接片之间。引线接片具有带有第一开口的第一部段和带有第二开口的第二部段。引线接片被折叠成使得引线接片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彼此上下布置。铆钉布置在引线接片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中并且布置在上垫圈的开口中。
电解电容器的实施方式允许将铆钉、引线接片和上垫圈之间的任何间隙减小,以防止电解质/水的浸入并且避免在铆钉、引线接片和上垫圈的表面上形成氧化层。因此,电解电容器允许解决引线接片与铆钉之间的由于电解质/水浸入间隙以及连接材料的氧化而引起的任何接触失效。
权利要求中规定了电解电容器的其他实施方式和用以制造电解电容器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A从第一侧面示出了电解电容器的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图1B从第二侧面示出了电解电容器的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图2A示出了电解电容器的具有平直构型的引线接片的连接部的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图2B示出了电解电容器的具有折叠构型的引线接片的连接部的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图3A示出了构造为接片花状部的引线接片的实施方式。
图3B示出了引线接片花状部设计中的引线接片的接触面积。
图4A示出了改进的引线接片花状部设计的引线接片的实施方式。
图4B示出了改进的引线接片花状部设计的引线接片的另一实施方式。
图5示出了用以在引线接片的材料中产生压痕/切口线的冲压模具的实施方式。
图6A示出了用以产生引线接片的具有挠性部分的开口的冲孔销的实施方式。
图6B示出了用以产生引线接片的具有挠性部分的开口的冲孔销的另一实施方式。
图7示出了处于折叠构型的引线接片的实施方式。
图8示出了上垫圈以及处于折叠构型的具有弯曲的挠性部分的引线接片的实施方式。
图9示出了电解电容器的连接元件的实施方式的俯视图以及该连接元件的引线接片的挠性部分的有效接触面积。
图10示出了具有改进的连接部的电解电容器的实施方式。
图11示出了处于不同的折叠构型的引线接片。
图12示出了改进的引线接片花状部设计的引线接片的实施方式。
图13示出了具有上垫圈和弯曲的挠性部分的引线接片的实施方式。
图14示出了上垫圈和处于折叠构型的引线接片的实施方式。
图15示出了具有改进的连接部的电解电容器的实施方式。
图16示出了具有改进的连接部的电解电容器的另一实施方式。
图17示出了电解电容器的改进实施方式的引线接片的接触面积。
图18示出了引线接片的处于不同折叠构型的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和图1B分别从不同的侧面示出了电解电容器的实施方式的截面图。电解电容器100包括罐状件10例如铝罐,罐状件10具有用以插入电容器元件20的开口。电容器元件20被罐状件10容纳。电容器元件20包括用电解质溶液浸渍的绕组。覆盖元件30布置成将罐状件10的开口封闭。电解电容器还包括用于从外部向电容器元件20施加电信号的连接元件40。
图2A和图2B分别示出了覆盖元件30和连接元件40的两种不同实施方式的放大图。覆盖元件30和连接元件40形成电解电容器的连接部50。覆盖元件30包括例如由
Figure BDA0002709182990000041
制成的板状件31和密封橡胶件32。密封橡胶件32布置在板状件31上。在电解电容器的组装构型中,板状件31朝向罐状件10的内部区域定向。覆盖元件30具有朝向罐状件10的内侧定向的内表面I30和朝向罐状件10的外侧定向的相反的外表面O30。
连接元件40包括用于向电解电容器施加电信号的外部端子41以及电联接到电容器元件20和外部端子41的引线接片42。连接元件40包括具有第一头部431和第二头部432的铆钉43。铆钉43穿透覆盖元件30,使得铆钉的头部431在覆盖元件30的内表面I30处从覆盖元件30突出。铆钉43的头部432在覆盖元件30的外表面O30处从覆盖元件30突出。铆钉43被构造成使得铆钉的头部431在覆盖元件30的内表面I30处将引线接片42固定到覆盖元件30,并且铆钉的头部432在覆盖元件30的表面O30处将外部端子41固定到覆盖元件30。
连接元件40还包括上垫圈44和下垫圈45,上垫圈44和下垫圈45分别具有用以接纳铆钉43的开口。上垫圈44放置在引线接片42与铆钉43的头部431之间。上垫圈44用在铆接过程中,并且上垫圈44为了固定引线接片42并在电容器的使用寿命中保持良好的电接触而存在。下垫圈45放置在引线接片42与覆盖元件30的内表面I30之间。下垫圈45用于将铆钉43和外部端子41固定在覆盖元件30上。
根据图2A中所示的实施方式,引线接片42以平直方式构造成通过引线接片的布置在上垫圈44与下垫圈45之间的部段而被固定到覆盖元件30。虽然诸如铆钉43、上垫圈44、下垫圈45以及引线接片42之类的连接元件在电解电容器100中占据大的体积,但是已经表明的是,如在图2A中用粗线示出的引线接片42与铆钉43之间的有效接触面积太小而无法保持长寿命所需的良好接触。
图2B示出了电解电容器的另一实施方式,其中,引线接片42以折叠的方式构造,从而实现了具有所谓的接片花状部的连接部。引线接片的布置在上垫圈44与下垫圈45之间的部段包括挠性部分,所述挠性部分可以从引线接片的部段的材料中冲压出来。挠性部分被弯曲成使得挠性部分的前部从上垫圈44的开口突出并被夹持在上垫圈44的上表面与铆钉43的头部431之间。
图3A在左侧示出了包括挠性部分426的引线接片42,挠性部分426的侧向边缘从引线接片的材料中冲压出来。为了产生接片花状部,挠性部分被弯曲成被导引穿过上垫圈44的开口443并且被折叠成使得挠性部分426的前部427形成“接片花状部”,该“接片花状部”布置在铆钉43的头部431与上垫圈44之间的间隙中。在图3A的右侧示出了接片花状部。
与图2A的引线接片的平直形状相比,这种“接片花状部铆接”设计允许增加接触面积。由接片花状部铆接设计提供的有效接触面积在图2B中用粗线示出。图3B示出了包括四个挠性部分的接片花状部设计的前部/尖部的有效接触面积。即使接片花状部铆接设计使得能够改进引线接片42与上垫圈44/下垫圈45以及铆钉43之间的接触,但是接片花状部的前部/尖部427的数目是受限的,并且因此各个前部/尖部427的接触面积是受限的。已经表明的是,所获得的接触面积并不足够。
如果接触面积将通过以下方式增加:增加挠性部分426的数目并且因此增加前部/尖部427的数目、例如从4个尖部增加到8个尖部,则前部/尖部427的单个面积将减小,并且无法获得总体接触面积的扩大。因此,仍然不能排除接触失效。
图4A和图4B示出了包括第一部段421、第二部段422和第三部段423的引线接片42的不同实施方式。引线接片42的第二部段422布置在引线接片42的第一部段421与第三部段423之间。引线接片的第三部段423电联接到图1A和图1B中所示的电容器元件20。
引线接片42的第一部段421具有第一压痕以形成第一开口424。引线接片的第二部段422具有第二压痕以形成第二开口425。引线接片42的第一部段421和第二部段422具有相应的切口线428以形成引线接片42的第一部段和第二部段的相应的挠性部分426。
多个挠性部分426中的每个挠性部分均具有第一侧部S1以及第二侧部S2和第三侧部S3,第一侧部S1与引线接片的第一部段421和第二部段422中的相应一者的剩余材料相连接,第二侧部S2和第三侧部S3通过引线接片42的第一部段421和第二部段422中的相应一者的材料中的相应的切口线428形成。引线接片42的第一部段421的切口线428形成位于引线接片的第一部段421处的第一压痕,并且引线接片42的第二部段422的切口线428形成位于引线接片的第二部段422处的第二压痕。为了形成第一开口424和第二开口425,可以将挠性部分426围绕其相应的第一侧部S1弯曲到引线接片42的第一部段421和第二部段422的平面之外。挠性部分426弯曲到引线接片42的第一部段421和第二部段422的平面之外稍后参照图8进行描述。
根据图4A和图4B中所示的引线接片42的实施方式,引线接片42的第一部段421和第二部段422的挠性部分426的切口线428交叉。切口线定形状成彼此相交从而形成交叉形,其中,交叉形的角度以及从引线接片42的第一部段421和第二部段422的材料中冲压出来的挠性部分的数目可以任意选择。
引线接片42的第一部段421和第二部段422的切口线428可以在引线接片的材料中布置成使得第一压痕和第二压痕具有矩形形状并且因此第一开口424和第二开口425也具有矩形形状。切口线428可以在引线接片42的第一部段421和第二部段422的材料中设置成使得矩形开口424和425彼此偏斜。如图4A和图4B中所示,切口线428可以在引线接片42的第一部段421和第二部段422中形成为使得第一压痕和第二压痕相对于彼此转动45°并且因此矩形开口424和425相对于彼此转动45°。
图5示出了用以在引线接片42的材料中产生压痕/切口线428的冲压模具200的实施方式。工具200可以包括板状件230,第一冲压部段210和第二冲压部段220从板状件230突起。冲压部段210、220中的两者均可以构造为薄壁,所述薄壁以彼此偏移一定角度、例如90°的角度的方式布置在板状件230上。第一冲压部段210构造成在引线接片的第一部段421中产生切口线428,并且第二冲压部段220构造成在引线接片的第二部段422中产生切口线428。
图6A和图6B示出了冲孔销300的不同实施方式,该冲孔销300用以在引线接片42的第一部段421和第二部段422的材料中沿着切口线428制作开口。冲孔销300包括轴310和梢部320,该轴310可以具有圆形形状,该梢部320可以形成为如图6A中所示的四棱锥,或者该梢部320可以形成为如图6B中所示的八棱锥。冲孔销300用于冲破引线接片上的冲压部,并且产生引线接片42的第一部段421和第二部段422的挠性部分426,从而为引线接片提供引线接片的第一部段421中的第一开口424和引线接片的第二部段422中的第二开口425。
如图6A和图6B中所示的冲孔销的实施方式根据连接部的结构来使用。在图7和图8中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引线接片中产生两层开口的情况下,可以在应用图5的冲压工具200之后使用图6B中所示的梢部形成为八棱锥的冲孔销300。然而,在图13和图14中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引线接片中产生每层开口的情况下,根据图6A中所示的构型的梢部形成为矩形锥的冲孔销300可以被使用两次。
如图7中所示,引线接片42被折叠成使得引线接片的第一部段421布置在引线接片的第二部段422上方。第一压痕/开口424布置在第二压痕/开口425上方。该折叠构型示出,引线接片的第一部段421的材料中的切口线428相对于引线接片的第二部段422的材料中的切口线428偏移。在引线接片的折叠构型中,引线接片的第一部段421的材料中的切口线428与引线接片的第二部段422的材料中的切口线428不是全等的,使得两个压痕424、425具有不同的形状。
图8示出了引线接片42的第一部段421和第二部段422中的开口424、425的形成。将图5中所示的冲压模具200应用在引线接片42的表面上。因此,获得了图4A和图4B中所示的切口线428。然后,将接片的梢部折叠成如图7中所示。接着,如图8中所示,将上垫圈44放在折叠的引线接片上,并且通过图6B的工具将上垫圈固定。
上垫圈44在引线接片42的第一部段421的表面上放置成使得引线接片的第一部段和第二部段的相应的压痕布置在上垫圈44的开口443下方。引线接片42的第一部段421和第二部段422的相应的挠性部分426弯曲到引线接片的第一部段421和第二部段422的相应平面之外,以形成引线接片42的相应的第一开口424和第二开口425。
引线接片42的第一部段421和第二部段422的相应的挠性部分426被弯曲成使得引线接片42的第一部段421和第二部段422的挠性部分426的相应的前部427从上垫圈44的开口443突出。引线接片42的第一部段421和第二部段422的挠性部分426的相应的前部427形成挠性部分的具有三角形形状的梢部/尖部。引线接片的第一部段421和第二部段422的挠性部分426的前部427被折叠成布置在上垫圈44的上表面442上。
图9在左侧示出了如图8中所示的那样折叠的引线接片的俯视图,其中,引线接片42的第一部段421和第二部段422的挠性部分的相应的前部427布置在上垫圈44的上表面442与铆钉43的头部431的下表面之间。图9在右侧示出了引线接片42的第一部段421和第二部段422的挠性部分的前部427在上垫圈44的上表面442与铆钉43的头部431之间的有效接触面积。
如可以从图9看到的,切口线428在引线接片的第一部段421和第二部段422的材料中形成为使得引线接片的第一部段421和第二部段422的挠性部分426的相应的前部427在上垫圈44的上表面442与铆钉43的头部431之间彼此偏移。引线接片42的第一部段421的挠性部分426的前部427布置在引线接片42的第二部段422的挠性部分426的前部427之间的空隙中。图9示出,与图3A和图3B中所示的引线接片的实施方式的接触面积相比,引线接片42在上垫圈44与铆钉43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
图10示出了具有改进的连接部50的电解电容器100的实施方式。电解电容器包括构造成容纳电容器元件的罐状件,比如图1A和图1B中所示的那样。该罐状件具有开口,该开口被覆盖元件30覆盖以将罐状件的开口封闭。覆盖元件30具有朝向罐状件的内侧定向的内表面I30和朝向罐状件的外侧定向的相反的外表面O30。电解电容器包括连接元件40,该连接元件40包括用于施加电信号的外部端子41和用于向电容器元件20施加电信号的引线接片42。
连接元件40还包括具有第一头部431和第二头部432的铆钉43。铆钉43穿透覆盖元件30,使得铆钉的第一头部431在覆盖元件的内表面I30处从覆盖元件30突出。铆钉的第二头部432在覆盖元件30的外表面O30处从覆盖元件30突出。铆钉43构造成使得铆钉的第一头部431在覆盖元件30的内表面I30处将引线接片42固定到覆盖元件。铆钉43的第二头部432在覆盖元件30的外表面O30处将外部端子41固定到覆盖元件。
连接元件40包括上垫圈44和下垫圈45。上垫圈44布置在铆钉的第一头部431与引线接片之间。下垫圈45布置在引线接片42与覆盖元件30的内表面I30之间。上垫圈44的下表面441朝向覆盖元件30的内表面I30定向并且上垫圈44的上表面442朝向铆钉43的第一头部431定向。下垫圈45具有下表面451和上表面452,下表面451朝向覆盖元件30的内表面I30定向,上表面452朝向上垫圈44的下表面441定向。下垫圈45的下表面451直接放置在覆盖元件30的内表面I30上。
引线接片42包括具有第一开口424的第一部段421和具有第二开口425的第二部段422。引线接片42被折叠成使得引线接片42的第一开口424和第二开口425彼此上下布置。引线接片42被折叠成使得引线接片的第一部段421直接放置在引线接片的第二部段422上。引线接片的第一部段421的下表面接触引线接片的第二部段422的上表面。引线接片42的第一部段421和第二部段422布置在下垫圈45的上表面452与上垫圈44的下表面441之间。引线接片的第一部段421的上表面接触上垫圈44的下表面441和上表面442。铆钉43布置在引线接片42的第一开口424和第二开口425中并且布置在上垫圈44的开口443中。
引线接片的第一开口424和第二开口425通过以下方式形成:将引线接片42的第一部段421和第二部段422的挠性部分426弯曲穿过上垫圈44的开口443,使得引线接片42的第一部段421和第二部段422中的至少一者的挠性部分426的前部427布置在上垫圈44的上表面441与铆钉43的第一头部431之间。根据图10中所示的实施方式,引线接片42的第一部段421和第二部段422两者的挠性部分426的前部427均布置在上垫圈44的上表面441与铆钉43的第一头部431之间。
除了如图7和图8中所示的那样折叠引线接片外,还存在用于折叠引线接片42的多个其他可能性。图11示出了折叠引线接片的两个其他示例以用于提供具有扩大的接触面积的改进的连接部。接片折叠被尽可能地允许以产生接片花状部。
图12至图18示出了具有改进的连接部50的电解电容器100的另一实施方式,改进的连接部50在引线接片42和上垫圈/下垫圈以及铆钉之间具有扩大的接触面积。如图12中所示,引线接片42设置有具有第一开口424的第一部段421和具有第二开口425的第二部段422。引线接片42包括电联接到图1A或图1B中所示的电容器元件20的第三部段423。引线接片42的第二部段422布置在引线接片的第一部段421与第三部段423之间。
第一部段421和第二部段422可以以与图4B中所示的方式类似的方式实施。引线接片42的第一部段421和第二部段422可以设置有相应的切口线428,以形成引线接片42的第一部段和第二部段的相应的挠性部分426,以用于形成第一开口424和第二开口425。引线接片的第一部段和第二部段中的每一者的切口线可以交叉。引线接片的第一部段421的材料中的切口线428可以相对于引线接片的第二部段422的切口线428移位。
多个挠性部分426中的每个挠性部分可以具有第一侧部S1以及第二侧部S2和第三侧部S3,在第一侧部S1处,相应的挠性部分426与引线接片的第一部段421和第二部段422的材料相连接,第二侧部S2和第三侧部S3通过引线接片的第一部段和第二部段的材料中的相应的切口线428形成。第一开口424和第二开口425通过将引线接片的第一部段和第二部段的挠性部分426围绕相应的第一侧部S1弯曲并且弯曲到引线接片的第一部段421和第二部段422的相应平面之外而形成。
图13和图14示出了用以制造具有如稍后在图15中所示的连接部50的电解电容器的实施方式的后续制造步骤。如图13中所示,将上垫圈44放在引线接片的第二部段422上,并且通过图6A的工具300固定上垫圈44。在那里,通过工具300从引线接片的第二部段422中冲压出接片花状部,并且产生的接片花状部将上垫圈44固定。工具300可以从左手侧至右手侧穿透接片。然后,将接片42的第一部段421折回到上垫圈44上,并且用图6A的工具300再次固定垫圈。参照图14,该工具可以从右手侧至左手侧穿透接片。
在图13中所示的制造步骤中,将上垫圈44放置成使得上垫圈的开口443放置在引线接片的第二部段422的压痕上方。将引线接片的第二部段422的挠性部分426弯曲成使得引线接片的第二部段422的挠性部分426的前部427从上垫圈44的开口443突出。因此,引线接片的第二部段422中的开口425通过将引线接片的第二部段422的挠性部分426弯曲到引线接片的第二部段422的平面之外并且弯曲穿过上垫圈44的开口443而形成。引线接片的第二部段422的挠性部分426进一步形成为使得引线接片的第二部段422的挠性部分426的前部427放置在上垫圈44的表面441上。
在图14中所示的下一个处理步骤中,将引线接片折叠成使得引线接片的第一部段421被折回,使得形成第一开口424的压痕放置在引线接片的第二部段422的开口425上方并且放置在上垫圈44的开口443上方。为了在引线接片的第一部段421中形成开口424,将引线接片的第一部段421的挠性部分426弯曲穿过上垫圈44的开口443,使得引线接片的第一部段421的挠性部分426的前部427在相对侧从上垫圈44的开口443突出。
为了制造电解电容器的连接部,将铆钉43插入上垫圈44的开口443中,并且对铆钉轴进行挤压以将引线接片42与覆盖盘连接。图15示出了电解电容器的在铆钉43被插入上垫圈44的开口443中并且铆钉被挤压以用于形成头部431和432之后的如图12至图14中所示的那样制造的连接部50。
根据第二种方法,代替将上垫圈44放置在形成引线接片的第二部段422中的第二开口425的压痕的区域上,上垫圈44可以替代性地放置在形成引线接片的第一部段421的第一开口424的压痕的区域上。在下一个步骤中,将引线接片的第一部段421的挠性部分426弯曲穿过上垫圈44的开口443以用于形成第一开口424。在随后的步骤中,将第一部段421的挠性部分426的前部427弯曲成使得所述前部427布置在上垫圈44的表面441上。
在下一个处理步骤中,将第一部段421——上垫圈44通过引线接片的第一部段421的弯曲的挠性部分426固定在第一部段421处——折回成使得开口424放置在引线接片的第二部段422的压痕上方。开口421同样地放置在引线接片的第二部段422的压痕425上方。
在随后的步骤中,将引线接片的第二部段422的挠性部分426弯曲穿过上垫圈44的开口443并且使所述挠性部分426从上垫圈44的开口443突出。将第二部段422的挠性部分426的前部427折叠成放置在引线接片的第一部段上。为了将引线接片42固定到连接元件30,将铆钉43插入穿过上垫圈的开口443并且对铆钉43进行挤压以用于形成铆钉的第一头部431和第二头部432。图16示出了电解电容器100的如所描述的根据第二种制造方法制造的连接部50的实施方式。
根据具有如图15和图16中所示的连接部50的电解电容器的实施方式,连接元件40包括用于向电解电容器施加电信号的外部端子41和用于向电容器元件20施加电信号的引线接片42。连接元件40包括具有第一头部431和第二头部432的铆钉43。铆钉43穿透覆盖元件40,使得铆钉的第一头部431在覆盖元件30的内表面I30处从覆盖元件30突出。铆钉43的第二头部432在覆盖元件30的外表面O30处从覆盖元件30突出。铆钉43构造成使得铆钉的第一头部431在覆盖元件30的内表面I30处将引线接片42固定到覆盖元件30,并且铆钉的第二头部432在覆盖元件30的外表面O30处将外部端子41固定到覆盖元件30。
连接元件40包括具有开口/孔443的上垫圈44和具有开口/孔453的下垫圈45。上垫圈44布置在铆钉的第一头部431与引线接片42之间。下垫圈45布置在引线接片42与覆盖元件30的内表面I30之间。引线接片42被折叠成使得引线接片的第一开口/孔424和第二开口/孔425彼此上下布置。如图15和图16中所示,第一开口424和第二开口425中的两者同样彼此上下布置。铆钉43布置在引线接片42的第一开口424和第二开口425中并且布置在上垫圈44的开口443中。铆钉还布置在下垫圈45的开口/孔中并且布置在覆盖元件30的孔中。开口424和开口425通过以下方式形成:将引线接片42的第一部段421和第二部段422的挠性部分426弯曲穿过上垫圈44的开口443,使得引线接片42的第一部段421和第二部段422中的至少一者的挠性部分426的前部427布置在上垫圈的上表面442与铆钉43的第一头部431之间。
根据具有如图15中所示的连接部50的电解电容器的实施方式,引线接片42的第二部段422直接放置在上垫圈44的上表面442上。引线接片42被折叠成使得引线接片42的第一部段421直接放置在下垫圈45的上表面452上。
根据图15中所示的实施方式,引线接片42的第一部段421和第二部段422具有相应的切口线428,以形成引线接片42的第一部段和第二部段的相应的挠性部分426。引线接片42的第二部段422的挠性部分426被弯曲成使得引线接片的第二部段422的挠性部分426的前部427从上垫圈44的开口443突出,并且引线接片42的第二部段422的挠性部分426被折叠成使得引线接片的第二部段422的挠性部分426的前部427放置在上垫圈44的下表面441上。
根据图15中所示的实施方式,引线接片42的第一部段421的挠性部分426被弯曲成使得引线接片42的第一部段421的挠性部分426的前部427从上垫圈44的开口443突出,并且引线接片42的第一部段421的挠性部分426被折叠成使得引线接片42的第一部段421的挠性部分426的前部427放置在引线接片的第二部段422与铆钉43的第一头部431之间。
根据电解电容器的在图16中所示的连接部50的实施方式,引线接片42的第一部段421直接放置在上垫圈44的上表面442上。引线接片42被折叠成使得引线接片42的第二部段422直接放置在下垫圈45的上表面452上。引线接片42的第一部段421的挠性部分426被弯曲成使得引线接片的第一部段421的挠性部分426的前部427从上垫圈44的开口443突出,并且引线接片42的第一部段421的挠性部分426被折叠成使得引线接片的第一部段421的挠性部分426的前部427放置在上垫圈44的下表面441上。
根据电解电容器的在图16中所示的连接部50的实施方式,引线接片42的第二部段422的挠性部分426被弯曲成使得引线接片42的第二部段422的挠性部分426的前部427从上垫圈44的开口443突出,并且引线接片42的第二部段422的挠性部分426被折叠成使得引线接片42的第二部段422的挠性部分426的前部427放置在引线接片的第一部段421与铆钉43的第一头部431之间。
图17示出了引线接片42的在铆钉的第一头部431与上垫圈44之间的接触面积以及引线接片42的在上垫圈44与下垫圈45之间的接触面积。与包括如图3A中所示的引线接片的实施方式的连接部的在图3B中所示的接触面积相比,图17中所示的接触面积增加。由于扩大的接触面积,图15和图16中所示的连接部的实施方式允许用于连接部的长寿命的良好接触。
除了如图13至图16中所示的那样折叠引线接片外,还存在用于折叠引线接片42的多种其他可能性。图18示出了折叠引线接片42的两个其他示例,以用于提供具有扩大的接触面积的改进的连接部。接片折叠被尽可能地允许以产生接片花状部。
附图标记列表
1 电解电容器
10 罐状件
20 电容器元件
30 覆盖元件
40 连接元件
41 端子
42 引线接片
43 铆钉
44 上垫圈
45 下垫圈
50 连接部
421 引线接片的第一部段
422 引线接片的第二部段
423 引线接片的第三部段
424、425 引线接片的开口
426 挠性部分
427 挠性部分的前部
428 切口线

Claims (15)

1.一种具有改进的连接部的电解电容器,所述电解电容器包括:
-罐状件(10),所述罐状件(10)具有开口;
-电容器元件(20),所述电容器元件(20)被所述罐状件(10)容纳;
-覆盖元件(30),所述覆盖元件(30)布置成将所述罐状件(10)的所述开口封闭,所述覆盖元件(30)具有朝向所述罐状件(10)的内侧定向的内表面(I30);
-连接元件(40),所述连接元件(40)包括用于向所述电容器元件(20)施加电信号的引线接片(42),
-其中,所述连接元件(40)包括具有第一头部(431)的铆钉(43),其中,所述铆钉(43)穿透所述覆盖元件(30),使得所述铆钉的所述第一头部(431)在所述覆盖元件(30)的所述内表面(I30)处从所述覆盖元件(30)突出,其中,所述铆钉(43)构造成使得所述铆钉的所述第一头部(431)在所述覆盖元件(30)的所述内表面(I30)处将所述引线接片(42)固定至所述覆盖元件(30),
-其中,所述连接元件(40)包括上垫圈(44),其中,所述上垫圈(44)布置在所述铆钉的所述第一头部(431)与所述引线接片(42)之间,
-其中,所述引线接片(42)具有带有第一开口(424)的第一部段(421)和带有第二开口(425)的第二部段(422),
-其中,所述引线接片(42)被折叠成使得所述引线接片(42)的所述第一开口(424)和所述第二开口(425)彼此上下布置,
-其中,所述铆钉(43)布置在所述引线接片(42)的所述第一开口(424)和所述第二开口(425)中并且布置在所述上垫圈(44)的开口(443)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电容器,
-其中,所述引线接片(42)包括电联接至所述电容器元件(20)的第三部段(423),
-其中,所述引线接片(42)的所述第二部段(422)布置在所述引线接片(42)的所述第一部段(421)与所述第三部段(423)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解电容器,
-其中,所述连接元件(40)包括下垫圈(45),所述下垫圈(45)布置在所述引线接片(42)与所述覆盖元件(30)的所述内表面(I30)之间,
-其中,所述上垫圈(44)具有朝向所述覆盖元件(30)的所述内表面(I30)定向的下表面(441)和朝向所述铆钉(43)的所述第一头部(431)定向的上表面(442),
-其中,所述下垫圈(45)具有朝向所述覆盖元件(30)的所述内表面(I30)定向的下表面(451)和朝向所述上垫圈(44)的所述下表面(441)定向的上表面(452)。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解电容器,
-其中,所述引线接片(42)的所述第一部段(421)和所述第二部段(422)具有相应的切口线(428),以形成所述引线接片(42)的所述第一部段和所述第二部段的相应的挠性部分(426),
-其中,所述引线接片(42)的所述第一部段(421)和所述第二部段(422)的相应的挠性部分(426)弯曲到所述引线接片(42)的所述第一部段(421)和所述第二部段(422)的相应的平面之外,以在所述引线接片(42)的所述第一部段(421)和所述第二部段(422)的材料中形成所述引线接片(42)的相应的第一开口(424)和第二开口(42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解电容器,
其中,多个所述挠性部分(426)中的每个挠性部分具有三角形形状,所述三角形形状具有第一侧部(S1)以及第二侧部(S2)和第三侧部(S3),相应的挠性部分(426)在所述第一侧部(S1)处弯曲,所述第二侧部(S2)和所述第三侧部(S3)由所述引线接片的所述第一部段(421)和所述第二部段(422)的材料中的所述切口线(428)中的相应的一个切口线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解电容器,
其中,所述引线接片(42)的所述第一部段(421)的材料中的所述切口线(428)相对于所述引线接片的所述第二部段(422)的材料中的所述切口线(428)偏移。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解电容器,
其中,所述引线接片(42)被折叠成使得所述引线接片(42)的所述第一部段(421)直接放置到所述引线接片(42)的所述第二部段(422)上。
8.根据权利要求4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解电容器,
其中,所述引线接片(42)的所述第一部段(421)和所述第二部段(422)的相应的挠性部分(426)被弯曲成使得所述引线接片(42)的所述第一部段(421)和所述第二部段(422)的相应的挠性部分(426)的相应的前部(427)从所述上垫圈(44)的所述开口(443)突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解电容器,
-其中,所述引线接片(42)的所述第一部段(421)和所述第二部段(422)布置在所述下垫圈(45)的所述上表面(452)与所述上垫圈(44)的所述下表面(441)之间,
-其中,所述引线接片(42)的所述第一部段(421)和所述第二部段(422)的所述挠性部分(426)的相应的前部(427)被折叠成使得所述引线接片(42)的所述第一部段(421)和所述第二部段(422)的所述挠性部分(426)的相应的前部(427)放置在所述上垫圈(44)的所述上表面(442)与所述铆钉的所述第一头部(431)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解电容器,
-其中,所述引线接片(42)的所述第二部段(422)直接放置在所述上垫圈(44)的所述上表面(442)上,
-其中,所述引线接片(42)被折叠成使得所述引线接片(42)的所述第一部段(421)直接放置到所述下垫圈(45)的所述上表面(452)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解电容器,
-其中,所述引线接片(42)的所述第一部段(421)和所述第二部段(422)具有相应的切口线(428),以形成所述引线接片(42)的所述第一部段和所述第二部段的相应的挠性部分(426),
-其中,所述引线接片(42)的所述第二部段(422)的所述挠性部分(426)被弯曲成使得所述引线接片的所述第二部段(422)的所述挠性部分(426)的前部(427)从所述上垫圈(44)的所述开口(443)突出,并且所述引线接片(42)的所述第二部段(422)的所述挠性部分(426)被折叠成使得所述引线接片的所述第二部段(422)的所述挠性部分(426)的所述前部(427)放置在所述上垫圈(44)的所述下表面(441)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解电容器,
其中,所述引线接片(42)的所述第一部段(421)的所述挠性部分(426)被弯曲成使得所述引线接片(42)的所述第一部段(421)的所述挠性部分(426)的前部(427)从所述上垫圈(44)的所述开口(443)突出,并且所述引线接片(42)的所述第一部段(421)的所述挠性部分(426)被折叠成使得所述引线接片(42)的所述第一部段(421)的所述挠性部分(426)的所述前部(427)放置在所述引线接片的所述第二部段(422)与所述铆钉(43)的所述第一头部(431)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解电容器,
-其中,所述引线接片(42)的所述第一部段(421)直接放置在所述上垫圈(44)的所述上表面(442)上,
-其中,所述引线接片(42)被折叠成使得所述引线接片(42)的所述第二部段(422)直接放置到所述下垫圈(45)的所述上表面(452)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解电容器,
-其中,所述引线接片(42)的所述第一部段(421)和所述第二部段(422)具有相应的切口线(428),以形成所述引线接片(42)的所述第一部段和所述第二部段的相应的挠性部分(426),
-其中,所述引线接片(42)的所述第一部段(421)的所述挠性部分(426)被弯曲成使得所述引线接片的所述第一部段(421)的所述挠性部分(426)的前部(427)从所述上垫圈(44)的所述开口(443)突出,并且所述引线接片(42)的所述第一部段(421)的所述挠性部分(426)被折叠成使得所述引线接片的所述第一部段(421)的所述挠性部分(426)的所述前部(427)放置在所述上垫圈(44)的所述下表面(441)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电解电容器,
其中,所述引线接片(42)的所述第二部段(422)的所述挠性部分(426)被弯曲成使得所述引线接片(42)的所述第二部段(422)的所述挠性部分(426)的前部(427)从所述上垫圈(44)的所述开口(443)突出,并且所述引线接片(42)的所述第二部段(422)的所述挠性部分(426)被折叠成使得所述引线接片(42)的所述第二部段(422)的所述挠性部分(426)的所述前部(427)放置在所述引线接片的所述第一部段(421)与所述铆钉(43)的所述第一头部(431)之间。
CN201880092052.2A 2018-04-06 2018-04-06 具有改进的连接部的电解电容器 Active CN1119371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EP2018/058894 WO2019192725A1 (en) 2018-04-06 2018-04-06 Electrolytic capacitor with improved connection par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37107A true CN111937107A (zh) 2020-11-13
CN111937107B CN111937107B (zh) 2022-09-02

Family

ID=619131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92052.2A Active CN111937107B (zh) 2018-04-06 2018-04-06 具有改进的连接部的电解电容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437197B2 (zh)
JP (1) JP7190505B2 (zh)
CN (1) CN111937107B (zh)
DE (1) DE112018007436T5 (zh)
WO (1) WO2019192725A1 (zh)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615667D0 (en) * 1985-07-03 1986-07-30 Emhart Ind Capacitor terminal connection
CN87106316A (zh) * 1986-09-11 1988-05-04 Tdk株式会社 穿心式电容器及采用这种电容器的磁控管
JPH0465108A (ja) * 1990-07-05 1992-03-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解コンデンサのターミナルかしめ方法
US5177674A (en) * 1991-02-01 1993-01-05 Nec Corporation Fused solid electrolytic capacitor
CN1205797A (zh) * 1995-10-30 1999-01-2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具有开路式机构的电解电容器
JPH1116782A (ja) * 1997-06-27 1999-01-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アルミ電解コンデンサ
US6587331B1 (en) * 1998-11-18 2003-07-01 Epcos Aktiengesellschaft Aluminum electrolyte capacitor with reduced inductivity
CN1428801A (zh) * 2001-12-28 2003-07-09 爱尔那株式会社 带端子的电解电容器
US20040095709A1 (en) * 2002-08-28 2004-05-20 Toshiyuki Hata Aluminum electrolytic capaci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717758A (zh) * 2003-05-09 2006-01-04 Tdk株式会社 电化学电容器
CN100477036C (zh) * 2002-03-14 2009-04-08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固体电解电容器
JP2009246287A (ja) * 2008-03-31 2009-10-22 Nippon Chemicon Corp 電解コンデンサ
JP4895721B2 (ja) * 2006-08-22 2012-03-14 日立エーアイシー株式会社 アルミ電解コンデンサ
US20120264007A1 (en) * 2011-04-14 2012-10-18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Batter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204792445U (zh) * 2015-07-09 2015-11-18 南通瑞泰电子有限公司 低阻抗电容器
CN206040442U (zh) * 2016-08-28 2017-03-22 周燕 螺栓型电容器的高稳定性端子接线结构
CN107615520A (zh) * 2015-03-23 2018-01-19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蓄电装置和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91656A (en) * 1959-04-15 1963-05-28 Sprague Electric Co Terminal assembly
IE34672B (en) * 1969-11-28 1975-07-09 Gen Electric Method of mounting a terminal assembly on an electrical device,and a terminal assembly mounted on an electrical device
US4631631A (en) * 1985-10-03 1986-12-23 Emhart Industries, Inc. Capacitor cover and terminal connection
JPH10223479A (ja) * 1997-02-07 1998-08-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アルミ電解コンデンサ
KR101302728B1 (ko) * 2005-09-30 2013-09-03 니폰 케미콘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전해 콘덴서
JP2011204725A (ja) * 2010-03-24 2011-10-13 Hitachi Aic Inc アルミニウム電解コンデンサ
JP2014072273A (ja) 2012-09-28 2014-04-21 Hitachi Aic Inc アルミニウム電解コンデンサ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615667D0 (en) * 1985-07-03 1986-07-30 Emhart Ind Capacitor terminal connection
CN87106316A (zh) * 1986-09-11 1988-05-04 Tdk株式会社 穿心式电容器及采用这种电容器的磁控管
JPH0465108A (ja) * 1990-07-05 1992-03-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解コンデンサのターミナルかしめ方法
US5177674A (en) * 1991-02-01 1993-01-05 Nec Corporation Fused solid electrolytic capacitor
CN1205797A (zh) * 1995-10-30 1999-01-2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具有开路式机构的电解电容器
JPH1116782A (ja) * 1997-06-27 1999-01-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アルミ電解コンデンサ
US6587331B1 (en) * 1998-11-18 2003-07-01 Epcos Aktiengesellschaft Aluminum electrolyte capacitor with reduced inductivity
CN1428801A (zh) * 2001-12-28 2003-07-09 爱尔那株式会社 带端子的电解电容器
CN100477036C (zh) * 2002-03-14 2009-04-08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固体电解电容器
US20040095709A1 (en) * 2002-08-28 2004-05-20 Toshiyuki Hata Aluminum electrolytic capaci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717758A (zh) * 2003-05-09 2006-01-04 Tdk株式会社 电化学电容器
JP4895721B2 (ja) * 2006-08-22 2012-03-14 日立エーアイシー株式会社 アルミ電解コンデンサ
JP2009246287A (ja) * 2008-03-31 2009-10-22 Nippon Chemicon Corp 電解コンデンサ
US20120264007A1 (en) * 2011-04-14 2012-10-18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Batter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7615520A (zh) * 2015-03-23 2018-01-19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蓄电装置和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
CN204792445U (zh) * 2015-07-09 2015-11-18 南通瑞泰电子有限公司 低阻抗电容器
CN206040442U (zh) * 2016-08-28 2017-03-22 周燕 螺栓型电容器的高稳定性端子接线结构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孙小刚;郭琳娜;郑天池;邱自学: ""电容器铝壳封口强度检测装置研制"", 《机械设计与制造》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192725A1 (en) 2019-10-10
CN111937107B (zh) 2022-09-02
US20210020382A1 (en) 2021-01-21
US11437197B2 (en) 2022-09-06
JP2021518054A (ja) 2021-07-29
JP7190505B2 (ja) 2022-12-15
DE112018007436T5 (de) 2021-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241486B2 (ja) 蓄電素子
CN106560939B (zh) 二次电池
US5112254A (en) Electrical contacts
JP2017195056A (ja) コネクタ構造、バスバー部材及び電池モジュール
DE102015217437A1 (de) Energiespeichervorrichtung
US9784764B2 (en) Prob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probe
CN111937107B (zh) 具有改进的连接部的电解电容器
JP6406943B2 (ja) ボビン形リチウム一次電池
JP5105241B2 (ja) 電解コンデンサ
WO2015170589A1 (ja) コンデンサ
EP2683037B1 (en) Connector terminal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JP2002279942A (ja) 扁平型二次電池及び電池モジュール
JP4618418B2 (ja) チップ型アルミニウム電解コンデンサ
CN111937108B (zh) 具有改进的连接部的电解电容器
JPH02276225A (ja) アルミ電解コンデンサ
JP2015185243A (ja) 音叉端子
JP5046579B2 (ja) リードフレー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該製造方法を用いたリードフレーム
JP2002025859A (ja) チップ形アルミ電解コンデンサ
JP2002025871A (ja) チップ形アルミ電解コンデンサ
US1119620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H0215317Y2 (zh)
CN113811964A (zh) 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JP6739029B2 (ja) 電子部品用座板
JP2666217B2 (ja) 電解コンデンサの製造方法
JPS6246263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