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69028A - 柔性扁形电缆的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柔性扁形电缆的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69028A
CN111869028A CN201880091244.1A CN201880091244A CN111869028A CN 111869028 A CN111869028 A CN 111869028A CN 201880091244 A CN201880091244 A CN 201880091244A CN 111869028 A CN111869028 A CN 1118690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nch
trunk
conductor
bus bar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9124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69028B (zh
Inventor
山本悟司
平井宏树
东小园诚
小原一仁
泽田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8690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690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690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690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9Fixed connection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61Fixed connection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613Fixed connection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by means of interconnecting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07Wire harnesses
    • B60R16/0215Protecting, fastening and routing mean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3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signals between vehicle parts or sub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08Flat or ribbon cab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68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fuse
    • H01R13/684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fuse the fuse being removable
    • H01R13/688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fuse the fuse being removable with housing part adapted for accessing the fus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5/00Cable fittings
    • H02G15/08Cable junc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5/00Cable fittings
    • H02G15/08Cable junctions
    • H02G15/10Cable junctions protected by boxes, e.g. by distribution,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 H02G15/113Boxes split longitudinally in main cable dir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AREA)
  • Shielding Devices Or Components To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AREA)
  • Multi-Conductor Connection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Cable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基干电缆(12)具有被屏蔽层(35)电磁屏蔽的信号用基干导体(31)。分支电缆(13)具有被屏蔽层(42)电磁屏蔽的信号用分支导体(38)。信号用基干导体(31)和信号用分支导体(38)通过被底座屏蔽构件(65)和盖屏蔽构件(27)电磁屏蔽的中继母线(64)进行电连接。

Description

柔性扁形电缆的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涉及多条柔性扁形电缆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柔性扁形电缆,其具有导电路径和将该导电路径的周围包围的具有可挠性的绝缘层。因为该柔性扁形电缆具有可挠性,所以能够适当使用于例如像车辆那样要求在有限的空间内布线的情况。
作为将多条柔性扁形电缆连接的技术,已知日本特开2003-168508号公报记载的技术。根据该技术,通过以将成为连接对象的多条柔性扁形电缆在上下重合的状态将连接构件刺入,从而将下侧的柔性扁形电缆的导电路径和上侧的柔性扁形电缆的导电路径用连接构件电连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6850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需要对柔性扁形电缆的导电路径进行电磁屏蔽的情况下,考虑到设置导电性的屏蔽层,该屏蔽层将包围导电路径的绝缘层进一步包围。在这样的、将具备屏蔽结构的柔性扁形电缆彼此连接的情况下,当如现有技术那样采用以将多条柔性扁形电缆在上下重合的状态将连接构件刺入的手法时,连接构件没有被屏蔽层包围,所以产生不能对连接构件进行电磁屏蔽的问题。
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是基于如上述的情况而完成的,以提供具有被电磁屏蔽的导电路径的多条柔性扁形电缆的连接结构为目的。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的柔性扁形电缆的连接结构具备基干柔性扁形电缆、分支柔性扁形电缆、中继母线以及屏蔽构件,所述基干柔性扁形电缆具备:信号用基干导体;接地用基干导体;基干屏蔽件,与所述接地用基干导体电连接,并且将所述信号用基干导体的外周包围而对所述信号用基干导体进行电磁屏蔽;以及基干绝缘包覆部,将所述信号用基干导体、所述接地用基干导体以及所述基干屏蔽件覆盖,所述分支柔性扁形电缆具备:信号用分支导体;接地用分支导体;分支屏蔽件,与接地用分支导体电连接,并且将所述信号用分支导体的外周包围而对所述信号用分支导体进行电磁屏蔽;以及分支绝缘包覆部,将所述信号用分支导体、所述接地用分支导体以及所述分支屏蔽件覆盖,所述中继母线具有与所述信号用基干导体连接的基干侧端子部和与所述信号用分支导体连接的分支侧端子部,所述屏蔽构件将所述中继母线包围而对所述中继母线进行电磁屏蔽。
根据上述的结构,利用屏蔽构件能够对中继母线进行电磁屏蔽。由此,能够将基干柔性扁形电缆的信号用基干导体和分支柔性扁形电缆的信号用分支导体以对中继母线进行电磁屏蔽的状态进行连接。
作为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的实施方式,优选以下方式。
优选的是,所述屏蔽构件具备与所述接地用基干导体连接的基干侧接地端子部和与所述接地用分支导体连接的分支侧接地端子部。
根据上述的结构,屏蔽构件因为与接地用基干导体及接地用分支导体连接,所以能够提高中继母线的屏蔽性能。
优选的是,所述屏蔽构件具备:底座屏蔽构件,具有所述基干侧接地端子部及所述分支侧接地端子部;和盖屏蔽构件,在与所述底座屏蔽构件之间将所述中继母线包围。
根据上述的结构,通过将底座屏蔽构件与接地用基干导体及接地用分支导体连接,并在底座屏蔽构件与盖屏蔽构件之间配置中继母线,从而能够容易屏蔽中继母线。
优选所述底座屏蔽构件和所述盖屏蔽构件电连接。
根据上述的结构,因为接地用基干导体、接地用分支导体、底座屏蔽构件以及盖屏蔽构件电连接,所以能够可靠地屏蔽中继母线。
优选在所述中继母线与所述盖屏蔽构件之间夹着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构成的绝缘盖。
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抑制中继母线和盖屏蔽构件短路。
发明效果
根据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能够将具有被电磁屏蔽的导电路径的多条柔性扁形电缆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分支箱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分支箱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示出将盖卸下的状态的分支箱的俯视图。
图4是图3中的IV-IV线剖视图。
图5是示出在盖上装配盖屏蔽构件的工序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基干电缆中配置有电力用基干导体的区域的结构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7是示出基干电缆中配置有信号用基干导体及接地用基干导体的区域的结构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8是示出分支电缆中配置有电力用分支导体的区域的结构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9是示出分支电缆中配置有信号用分支导体及接地用分支导体的区域的结构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0是示出中继导电路径、绝缘板以及底座屏蔽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将绝缘板省略而示出中继母线的屏蔽结构的立体图。
图12是示出在壳体中配置基干电缆及分支电缆的工序的立体图。
图13是示出在壳体中将基干电缆及分支电缆以定位状态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4是示出在基干电缆及分支电缆装配中继导电路径的工序的立体图。
图15是示出在组装有基干电缆、分支电缆以及中继导电路径的壳体装配盖的工序的立体图。
图16是示出在壳体中组装有基干电缆、分支电缆以及中继导电路径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7是示出在保险丝安装部安装保险丝的工序的立体图。
图18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分支箱的立体图。
图19是示出分支箱的立体图。
图20是示出将基干子盖及分支子盖打开的状态的分支箱的俯视图。
图21是示出在盖上装配盖屏蔽构件的工序的立体图。
图22是示出在盖上装配中继导电路径的工序的立体图。
图23是示出在盖上装配绝缘板的工序的立体图。
图24是示出在盖上装配底座屏蔽构件的工序的立体图。
图25是示出将装配有基干电缆及分支电缆的壳体、盖组装的工序的立体图。
图26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中继导电路径、盖屏蔽构件、绝缘盖以及底座屏蔽构件的立体图。
图27是示出中继导电路径、盖屏蔽构件、绝缘盖、绝缘板以及底座屏蔽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28是图26中与X-Z平面平行且通过腿部的平面的剖视图。
图29是示出装配于绝缘板的状态的中继导电路径、盖屏蔽构件、绝缘盖以及底座屏蔽构件的立体图。
图30是示出实施方式4的中继导电路径、盖屏蔽构件、绝缘盖、绝缘板以及底座屏蔽构件的立体图。
图31是示出实施方式5的中继导电路径、盖屏蔽构件、绝缘盖、绝缘板以及底座屏蔽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32是示出实施方式6的中继导电路径、盖屏蔽构件、绝缘盖以及底座屏蔽构件被嵌件成型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3是图32中与Y-Z平面平行且通过中继母线的平面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一边参照图1至图17一边说明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的实施方式1。本实施方式的分支箱10具备:壳体11;基干电缆12(基干柔性扁形电缆的一例),固定于壳体11;分支电缆13(分支柔性扁形电缆的一例),固定于壳体11;中继导电路径14,对基干电缆12和分支电缆13进行电连接;以及盖15,组装于壳体11。分支箱10例如搭载于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车辆(未图示),使电力电路及信号电路分支。在以下说明中,将Z方向作为上方、将Y方向作为前方、将X方向作为左方进行说明。另外,关于多个相同构件,有时仅对一部分构件标注附图标记,对其构件省略附图标记。
分支箱10
如图1所示,分支箱10从上方观看在整体上呈大致T字状。分支箱10的后部从上方观看呈在左右方向细长的长方形。分支箱10的前部在分支箱10的后部的左右方向从中央附近向前方延伸地形成,从上方观看呈长方形。从分支箱10的左端部及右端部向左方及右方导出基干电缆12。从分支箱10的前端部向前方导出分支电缆13。
分支箱10具有在上方开口的壳体11和从上方组装到该壳体11的盖15。盖15比壳体11的外形形成得稍大。壳体11具有底壁11A和从该底壁11A的侧缘向上方立起的侧壁。盖15具有上壁和从上壁的侧缘向下方延伸的侧壁。通过从壳体11的侧壁的外表面突出的锁定部16和设置于盖15的侧壁的锁定接纳部17弹性地卡合,从而壳体11和盖15组装成一体。
壳体11
如图3所示,在壳体11的底壁11A,在靠近右端部的位置,两个定位销18A在左右方向空开间隔地排列并且向上方突出,在靠近左端部的位置,一个定位销18A向上方突出。通过这些定位销18A在贯穿于基干电缆12的定位孔19A的内部插通,从而相对于壳体11进行基干电缆12的相对定位。形成于基干电缆12的定位孔19A是形成于基干电缆12中与后述的电力用基干导体30、信号用基干导体31以及接地用基干导体32不同的位置。
而且,在壳体11的底壁11A、且靠近前端部的位置,两个定位销18B在前后方向空开间隔地排列并且向上方突出。通过该定位销18B在贯穿于分支电缆13的定位孔19B的内部插通,从而相对于壳体11进行分支电缆13的相对定位。形成于分支电缆13的定位孔19B是形成于分支电缆13中与后述的电力用分支导体37、信号用分支导体38以及接地用分支导体39不同的位置。
在壳体11的左端部没有形成侧壁,在左方开口。另外,在壳体11的右端部也没有形成侧壁,在右方开口。由此,基干电缆12从壳体11向左方及右方导出。
在壳体11的左端部,与底壁11A之间夹持基干电缆12的左侧夹持部20A(夹持部的一例)借助铰链21而与壳体11形成为一体。在左侧夹持部20A的顶端形成有锁爪22。通过该锁爪22卡止于壳体11中设置于与铰链21相反的一侧的被锁定部23,从而基干电缆12被夹持在底壁11A与左侧夹持部20A之间。在锁爪22和被锁定部23卡止的状态下,在左侧夹持部20A中与基干电缆12对置的面形成有在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在左右方向空开间隔地排列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夹持肋24。通过该夹持肋24从上方抵接于基干电缆12,从而基干电缆12可靠地被夹持。
在壳体11的右端部,与底壁11A之间夹持基干电缆12的右侧夹持部20B(夹持部的一例)借助铰链21而与壳体11形成为一体。右侧夹持部20B的结构与左侧夹持部20A相同,所以对相同结构标注相同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壳体11的前端部,与底壁11A之间夹持分支电缆13的分支夹持部20C(夹持部的一例)借助铰链21而与壳体11形成为一体。分支夹持部20C的结构与左侧夹持部20A相同,所以对相同结构标注相同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
盖15
如图1所示,在盖15的上壁,在左右方向的中央附近且前后方向的中央附近的位置设置有在上方开口的保险丝安装部25。在保险丝安装部25,在左右方向排列安装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保险丝26。
位于盖15的左端部的侧壁的下端部向上方稍微凹陷地形成。同样,位于盖15的右端部的侧壁的下端部向上方稍微凹陷地形成。由此,与壳体11的底壁11A之间形成基干电缆12能够插通的间隙。
另外,位于盖15的前端部的侧壁的下端部向上方稍微凹陷地形成。由此,与壳体11的底壁11A之间形成分支电缆13能插通的间隙。
如图5所示,在盖15的上壁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形成有屏蔽构件安装部28,在屏蔽构件安装部28安装后述的盖屏蔽构件27(屏蔽构件的一例)。在屏蔽构件安装部28形成有贯穿上壁的有底孔。在该有底孔的内部,螺丝钉29以贯穿盖屏蔽构件27的状态从下方螺合,从而盖屏蔽构件27被固定于盖15。
基干电缆12
如图3所示,基干电缆12具备:三个电力用基干导体30(基干导体的一例),配置于基干电缆12的后部;两个信号用基干导体31(基干导体的一例),配置于基干电缆12的前部,并且在前后方向空开间隔地配置;以及两个接地用基干导体32(基干导体的一例),配置于将信号用基干导体31在前后夹着的位置。电力用基干导体30、信号用基干导体31以及接地用基干导体32在左右方向细长地延伸,并且在前后方向空开间隔地排列配置。电力用基干导体30、信号用基干导体31以及接地用基干导体32形成为长条状且平板状。
电力用基干导体30、信号用基干导体31以及接地用基干导体32利用具有导电性的材料形成。作为电力用基干导体30、信号用基干导体31以及接地用基干导体32的主要成分可举出例如铜。更具体地,优选电力用基干导体30、信号用基干导体31以及接地用基干导体32是软铜线。
图6是将基干电缆12中配置有电力用基干导体30的区域示出的局部放大示意性剖视图。另外,图7是将基干电缆12中配置有信号用基干导体31及接地用基干导体32的区域示出的局部放大示意性剖视图。电力用基干导体30、信号用基干导体31以及接地用基干导体32以埋设于导体保持粘合剂33的状态相互空开间隔地排列配置。电力用基干导体30、信号用基干导体31以及接地用基干导体32通过导体保持粘合剂33而被电绝缘。
在导体保持粘合剂33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层积有绝缘膜34(基干绝缘包覆部的一例)。作为绝缘膜34,具体地能够使用具有绝缘性的合成树脂制的膜。作为合成树脂,例如可适当使用聚酰亚胺、聚酯、聚苯硫醚等。
如图6所示,在基干电缆12的靠近后部的位置配置的两个电力用基干导体30和在靠近前部的位置配置的电力用基干导体30在前后方向稍微分开地配置。在该区域以避开电力用基干导体30的方式形成有定位孔19A。
如图7所示,在与配置于基干电缆12的前部的信号用基干导体31及接地用基干导体32对应的位置,在与导体保持粘合剂33的上表面层积的绝缘膜34的上表面层积有具有导电性的屏蔽层35(基干屏蔽件的一例)和将该屏蔽层35的外表面覆盖的绝缘层36(基干绝缘包覆部的一例)。屏蔽层35由具有导电性的材料构成。作为屏蔽层35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金属箔、金属蒸镀膜、导电性纺布、导电性无纺布等。作为在屏蔽层35中显现导电性的成分,例如可举出铝、铜、镍、银、铁等,特别是比较便宜且导电性优良的铜或者铝较佳。绝缘层36与上述的绝缘膜34同样,所以省略重复的说明。屏蔽层35和接地用基干导体32没有详细图示,但是电连接。
在与导体保持粘合剂33的下表面层积的绝缘膜34的下表面也层积有屏蔽层35和绝缘层36。这些屏蔽层35及绝缘层36与在绝缘膜34的上表面层积的屏蔽层及绝缘层同样,所以标注相同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
分支电缆13
如图3所示,分支电缆13具备:三个电力用分支导体37(分支导体的一例),配置于分支电缆13的右侧;两个信号用分支导体38(分支导体的一例),配置于分支电缆13的左侧,并且在左右方向空开间隔地配置;以及两个接地用分支导体39(分支导体的一例),配置于将信号用分支导体38从左右夹着的位置。电力用分支导体37、信号用分支导体38以及接地用分支导体39在左右方向细长地延伸,并且在前后方向空开间隔地排列配置。电力用分支导体37、信号用分支导体38以及接地用分支导体39形成为长条状且平板状。
电力用分支导体37、信号用分支导体38以及接地用分支导体39利用具有导电性的材料形成。作为电力用分支导体37、信号用分支导体38以及接地用分支导体39的主要成分可举出例如铜。更具体地,优选电力用分支导体37、信号用分支导体38以及接地用分支导体39是软铜线。
图8是将分支电缆13中配置有电力用分支导体37的区域示出的局部放大示意性剖视图。另外,图9是将分支电缆13中配置有信号用分支导体38及接地用分支导体39的区域示出的局部放大示意性剖视图。电力用分支导体37、信号用分支导体38以及接地用分支导体39以埋设于导体保持粘合剂40的状态相互空开间隔地排列配置。电力用分支导体37、信号用分支导体38以及接地用分支导体39通过导体保持粘合剂40而被电绝缘。
如图8所示,在分支电缆13的靠近右端部的位置配置的两个电力用分支导体37和在靠近左端部的位置配置的电力用分支导体37在左右方向稍微分开地配置。在该区域以避开电力用分支导体37的方式形成有定位孔19B。
在导体保持粘合剂40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层积有绝缘膜41(分支绝缘包覆部的一例)。作为绝缘膜41,具体地能够使用具有绝缘性的合成树脂制的膜。作为合成树脂,例如可适当使用聚酰亚胺、聚酯、聚苯硫醚等。
如图9所示,在与配置于分支电缆13的前部的信号用分支导体38及接地用分支导体39对应的位置,在与导体保持粘合剂40的上表面层积的绝缘膜41的上表面具有:具有导电性的屏蔽层42(分支屏蔽件的一例);和绝缘层43(分支绝缘包覆部的一例),将该屏蔽层42的外表面覆盖。屏蔽层42由具有导电性的材料构成。作为屏蔽层42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金属箔、金属蒸镀膜、导电性纺布、导电性无纺布等。作为在屏蔽层42中显现导电性的成分,例如可举出铝、铜、镍、银、铁等,特别是比较便宜且导电性优良的铜或者铝较佳。屏蔽层的绝缘层43与上述的绝缘膜41同样,所以省略重复的说明。屏蔽层42和接地用分支导体39没有详细图示,但是电连接。
在与导体保持粘合剂40的下表面层积的绝缘膜41的下表面也层积有屏蔽层42及绝缘层43。这些屏蔽层42及绝缘层43与层积于绝缘膜41的上表面的屏蔽层及绝缘层同样,所以标注相同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
基干电缆12和分支电缆13的连接结构
接着,对基干电缆12和分支电缆13的连接结构(柔性扁形电缆的连接结构的一例)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在壳体11的底壁11A,在比在前后方向延伸配置的分支电缆13的前端部稍微靠前方的位置,在左右方向延伸配置有基干电缆12。在基干电缆12的上表面,在比分支电缆13的左侧缘稍微靠左方的位置、且靠近后部的位置设置有绝缘膜34被除去而露出电力用基干导体30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电力用基干开口部44。电力用基干开口部44呈在左右方向细长的长方形。电力用基干开口部44在前后方向空开间隔地排列配置。从该电力用基干开口部44露出的电力用基干导体30为电力用基干焊盘45。
在基干电缆12的上表面,在比分支电缆13的左侧缘稍微靠左方的位置且靠近前部的位置设置有绝缘膜34、屏蔽层35以及绝缘层36被除去而露出信号用基干导体31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信号用基干开口部46、和露出接地用基干导体32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接地用基干开口部47。信号用基干开口部46及接地用基干开口部47呈在左右方向细长的长方形,在前后方向空开间隔地排列配置。从信号用基干开口部46露出的信号用基干导体31为信号用基干焊盘48。另外,从接地用基干开口部47露出的接地用基干导体32为接地用基干焊盘49。
电力用基干开口部44、信号用基干开口部46以及接地用基干开口部47例如通过冲头加工、钻头加工、激光加工等公知的手法形成。
在分支电缆13的上表面,在从前端部开始稍微靠后方的位置设置有绝缘膜34被除去而露出电力用分支导体37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电力用分支开口部50。电力用分支开口部50呈在前后方向细长的长方形。电力用分支开口部50在左右方向空开间隔地排列配置。从该电力用分支开口部50露出的电力用分支导体37为电力用分支焊盘51。
在分支电缆13的上表面,在电力用分支开口部50的左方位置设置有绝缘膜41、屏蔽层42以及绝缘层43被除去而露出信号用分支导体38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信号用分支开口部52、和露出接地用分支导体39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接地用分支开口部53。信号用分支开口部52及接地用分支开口部53呈在前后方向细长的长方形,在左右方向空开间隔地排列配置。从信号用分支开口部52露出的信号用分支导体38为信号用分支焊盘54。另外,从接地用分支开口部53露出的接地用分支导体39为接地用分支焊盘55。
电力用分支开口部50、信号用分支开口部52以及接地用分支开口部53能够利用与电力用基干开口部44、信号用基干开口部46以及接地用基干开口部47同样的手法形成。
如图10及图11所示,形成于基干电缆12的电力用基干焊盘45中、后数第一个及第二个电力用基干焊盘45与在第1基干侧母线56(中继导电路径14的一例)的左端部形成的两个基干侧端子部57A连接。基干侧端子部57A呈向下方折弯成曲柄状的形状。电力用基干焊盘45和基干侧端子部57A通过软钎焊、硬钎焊、电阻焊、激光焊接等公知的手法电连接。第1基干侧母线56从上方观看折弯成L字状。第1基干侧母线56的前端部向上方折弯并且分支成两股,形成为能够对后述的保险丝26(中继导电路径14的一例)的引线部59进行夹持的保险丝连接端子部58A。
形成于分支电缆13的电力用分支焊盘51中、右数第一个及第二个电力用分支焊盘51与在第1分支侧母线60(中继导电路径14的一例)的前端部形成的两个分支侧端子部61A连接。分支侧端子部61A呈向下方折弯成曲柄状的形状。电力用分支焊盘51和分支侧端子部61A通过软钎焊、硬钎焊、电阻焊、激光焊接等公知的手法电连接。第1分支侧母线60从侧方观看折弯成曲柄状。第1分支侧母线60的前端部向上方折弯并且分支两股,形成为能够对后述的保险丝26的引线部59进行夹持的保险丝连接端子部58C。
通过保险丝26的引线部59被第1基干侧母线56的保险丝连接端子部58A夹持,并且被第1分支侧母线60的保险丝连接端子部58C夹持,从而第1基干侧母线56和第1分支侧母线60借助保险丝26电连接。
形成于基干电缆12的电力用基干焊盘45中、后数第三个电力用基干焊盘45与在第2基干侧母线62(中继导电路径14的一例)的左端部形成的基干侧端子部57B连接。基干侧端子部57B呈向下方折弯成曲柄状的形状。电力用基干焊盘45和基干侧端子部57B通过软钎焊、硬钎焊、电阻焊、激光焊接等公知的手法电连接。第2基干侧母线62从上方观看折弯成L字状。第2基干侧母线62的前端部向上方折弯并且分支成两股,形成为能够对后述的保险丝26的引线部59进行夹持的保险丝连接端子部58B。
形成于分支电缆13的电力用分支焊盘51中、右数第三个电力用分支焊盘51与在第2分支侧母线63(中继导电路径14的一例)的前端部形成的分支侧端子部61B连接。分支侧端子部61B呈向下方折弯成曲柄状的形状。电力用分支焊盘51和分支侧端子部61B通过软钎焊、硬钎焊、电阻焊、激光焊接等公知的手法电连接。第2分支侧母线63从侧方观看折弯成曲柄状。第2分支侧母线63的前端部向上方折弯并且分支成两股,形成为能够对后述的保险丝26的引线部59进行夹持的保险丝连接端子部58D。
在盖15和壳体11组装成一体的状态下,保险丝连接端子部58A、58B、58C、58D配置于在盖15设置的保险丝安装部25的内部。
通过保险丝26的引线部59被第2基干侧母线62的保险丝连接端子部58B夹持,并且被第2分支侧母线63的保险丝连接端子部58D夹持,从而第2基干侧母线62和第2分支侧母线63借助保险丝26电连接。
形成于基干电缆12的信号用基干焊盘48借助中继母线64(中继导电路径14的一例)与形成于分支电缆13的信号用分支焊盘54电连接。由此,基干电缆12的信号用基干导体31和分支电缆13的信号用分支导体38电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两个中继母线64,设置于基干电缆12的两个信号用基干焊盘48和设置于分支电缆13的两个信号用分支焊盘54分别连接。
中继母线64具有与信号用基干焊盘48连接的基干侧端子部57C和与信号用分支焊盘54连接的分支侧端子部61C。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中继母线64空开间隔地配置。中继母线64从上方观看折弯成L字状。基干侧端子部57C及分支侧端子部61C呈向下方折弯成曲柄状的形状。
信号用基干焊盘48和基干侧端子部57C通过软钎焊、硬钎焊、电阻焊、激光焊接等公知的手法电连接。另外,信号用分支焊盘54和分支侧端子部61C通过软钎焊、硬钎焊、电阻焊、激光焊接等公知的手法电连接。
形成于基干电缆12的两个接地用基干焊盘49分别与形成于底座屏蔽构件65(屏蔽构件的一例)的左端部的两个基干侧接地端子部66连接。基干侧接地端子部66呈向下方折弯成曲柄状的形状。接地用基干焊盘49和基干侧接地端子部66通过软钎焊、硬钎焊、电阻焊、激光焊接等公知的手法电连接。底座屏蔽构件65具有从上方观看呈大致长方形的基板部67。上述的基干侧接地端子部66形成为从基板部67向下方折弯成曲柄状的形状。在基板部67具有:屏蔽侧第1狭缝68,从上方观看折弯成L字状;和屏蔽侧第2狭缝69,在该屏蔽侧第1狭缝68的左方位置从上方观看在前后方向延伸。
形成于分支电缆13的两个接地用分支焊盘55分别与形成于底座屏蔽构件65的前端部的两个分支侧接地端子部70连接。分支侧接地端子部70呈从基板部67向下方折弯成曲柄状的形状。接地用分支焊盘55和分支侧接地端子部70通过软钎焊、硬钎焊、电阻焊、激光焊接等公知的手法电连接。
第1基干侧母线56、第1分支侧母线60、第2基干侧母线62、第2分支侧母线63以及中继母线64配置于由绝缘制的合成树脂构成的绝缘板71的上表面。在绝缘板71的上表面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多条肋72。通过夹着该肋72,从而第1基干侧母线56、第1分支侧母线60、第2基干侧母线62、第2分支侧母线63以及中继母线64相互电绝缘。
如图10所示,在绝缘板71的下表面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多个腿部73。通过该腿部73,绝缘板71以载置于壳体11的底壁11A的状态与壳体11的底壁11A空开间隔地配置。
在绝缘板71的下表面配置有底座屏蔽构件65。底座屏蔽构件65的基板部67从上方观看配置于隔着绝缘板71与两个中继母线64重叠的位置。在绝缘板71、且在底座屏蔽构件65配置于绝缘板71的状态下与底座屏蔽构件65的屏蔽侧第1狭缝68及屏蔽侧第2狭缝69对应的位置分别形成有绝缘板侧第1狭缝74及绝缘板侧第2狭缝75。
绝缘板71和第1基干侧母线56、第1分支侧母线60、第2基干侧母线62、第2分支侧母线63及中继母线64、以及底座屏蔽构件65通过粘合、热熔敷等公知的手法固定。
在绝缘板71的上方配置盖屏蔽构件27(屏蔽构件的一例),盖屏蔽构件27螺纹紧固于盖15。盖屏蔽构件27具有上壁76和从上壁76的侧缘向下方延伸的第1侧壁77和第2侧壁78。第1侧壁77从上方观看折弯成L字状。该第1侧壁77呈与上述的屏蔽侧第1狭缝68及绝缘板侧第1狭缝74对应的形状。第1侧壁77的下端部从上方插通于屏蔽侧第1狭缝68及绝缘板侧第1狭缝74,向绝缘板71的下方贯穿。
第2侧壁78从上方观看在前后方向延伸地形成。该第2侧壁78呈与上述的屏蔽侧第2狭缝69及绝缘板侧第2狭缝75对应的形状,第2侧壁78的下端部从上方插通于屏蔽侧第2狭缝69及绝缘板侧第2狭缝75,向绝缘板71的下方贯穿。
在将盖15组装到壳体11的状态下,在中继母线64的下方隔着绝缘板71配置有底座屏蔽构件65,在中继母线64的侧方及上方配置有盖屏蔽构件27。由此,中继母线64成为被底座屏蔽构件65及盖屏蔽构件27包围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底座屏蔽构件65和盖屏蔽构件27没有电连接。
第1基干侧母线56、第1分支侧母线60、第2基干侧母线62、第2分支侧母线63、中继母线64、底座屏蔽构件65以及盖屏蔽构件27是通过对金属板材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为预定形状。金属板材能够根据需要从铜、铜合金、铝、铝合金等任意的金属选择。也可以在第1基干侧母线56、第1分支侧母线60、第2基干侧母线62、第2分支侧母线63、中继母线64、底座屏蔽构件65以及盖屏蔽构件27的表面形成镀层。作为构成镀层的金属,能够根据需要从锡、镍等任意的金属选择。
本实施方式的制造工序的一例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分支箱10的制造工序的一例进行说明。另外,分支箱10的制造工序不限于以下记载。
利用合成树脂将壳体11和盖15注射成型。另外,利用合成树脂将绝缘板71注射成型。
在基干电缆12的上表面形成电力用基干开口部44、信号用基干开口部46以及接地用基干开口部47,分别使电力用基干焊盘45、信号用基干焊盘48以及接地用基干焊盘49露出。
在分支电缆13的上表面形成电力用分支开口部50、信号用分支开口部52以及接地用分支开口部53,分别使电力用分支焊盘51、信号用分支焊盘54以及接地用分支焊盘55露出。
如图12所示,通过使设置于壳体11的左侧夹持部20A、右侧夹持部20B以及分支夹持部20C以铰链21为轴转动,从而向上方跳起。
如图12所示,在壳体11的后部载置基干电缆12。此时,使得壳体11的定位销18A插入到基干电缆12的定位孔19A的内部。由此,基干电缆12以定位于壳体11的状态被载置。
在壳体11的前部载置分支电缆13。此时,使得壳体11的定位销18B插入到分支电缆13的定位孔19B的内部。由此,分支电缆13以定位于壳体11的状态被载置。
如图13所示,通过使左侧夹持部20A及右侧夹持部20B以铰链21为轴转动,从而朝向壳体11的底壁11A移动。使左侧夹持部20A及右侧夹持部20B的锁爪22和壳体11的被锁定部23弹性地卡合。由此,在左侧夹持部20A及右侧夹持部20B与壳体11的底壁11A之间夹持基干电缆12。
通过使使分岐挟持部20C以铰链21为轴转动,从而朝向壳体11的底壁11A移动。使分支夹持部20C的锁爪22和壳体11的被锁定部23弹性地卡合。由此,在分支夹持部20C与壳体11的底壁11A之间夹持分支电缆13。
在电力用基干焊盘45、信号用基干焊盘48、接地用基干焊盘49、电力用分支焊盘51、信号用分支焊盘54以及接地用分支焊盘55的上表面通过丝网印刷等公知的手法涂布焊膏。
通过对金属板材进行冲压加工,从而形成第1基干侧母线56、第1分支侧母线60、第2基干侧母线62、第2分支侧母线63、中继母线64、底座屏蔽构件65以及盖屏蔽构件27。
将第1基干侧母线56、第1分支侧母线60、第2基干侧母线62、第2分支侧母线63以及中继母线64配置于绝缘板71的上表面,并且将底座屏蔽构件65配置于绝缘板71的下表面,通过热熔敷将这些固定于绝缘板71。
如图14及图16所示,将在绝缘板71固定有第1基干侧母线56、第1分支侧母线60、第2基干侧母线62、第2分支侧母线63、中继母线64以及底座屏蔽构件65的结构配置于壳体11所载置的基干电缆12及分支电缆13上。该操作可以由操作者进行,另外,也可以使用贴片机等机械。
使得在电力用基干焊盘45载置第1基干侧母线56及第2基干侧母线62的基干侧端子部57A、57B的下端部,使得在信号用基干焊盘48载置中继母线64的基干侧端子部57C的下端部,并使得在接地用基干焊盘49载置底座屏蔽构件65的基干侧接地端子部66的下端部。
另外,使得在电力用分支焊盘51载置第1分支母线及第2分支母线的分支侧端子部61A、61B的下端部,使得在信号用分支焊盘54载置中继母线64的分支侧端子部61C的下端部,并使得在接地用分支焊盘55载置底座屏蔽构件65的分支侧接地端子部70的下端部。
对电力用基干焊盘45和第1基干侧母线56及第2基干侧母线62的基干侧端子部57A、57B的下端部进行软钎焊,对信号用基干焊盘48和中继母线64的基干侧端子部57C的下端部进行软钎焊,并对接地用基干焊盘49和底座屏蔽部的基干侧接地端子部66的下端部进行软钎焊。
另外,对电力用分支焊盘51和第1分支母线及第2分支母线的分支侧端子部61A、61B的下端部进行软钎焊,对信号用分支焊盘54和中继母线64的分支侧端子部61C的下端部进行软钎焊,并对接地用分支焊盘55和底座屏蔽构件65的分支侧接地端子部70的下端部进行软钎焊。
软钎焊可以由操作者使用烙铁进行,另外,也可以利用公知的回流焊接来进行,能够根据需要选择任意的手法。
如图5所示,将盖屏蔽构件27利用螺丝钉29螺纹紧固于盖15的上板的下表面。
如图15所示,将盖15从上方组装到壳体11。通过设置于壳体11的侧壁的锁定部16和设置于盖15的侧壁的锁定接纳部17弹性地卡合,从而壳体11和盖15组装成一体。
如图17所示,将两个保险丝26从上方安装到设置于盖15的保险丝安装部25。保险丝26的引线被保险丝连接端子部58A、58B、58C、58D夹持,由此一个保险丝26与第1基干侧母线56及第1分支侧母线60电连接,其他的保险丝26与第2基干侧母线62及第2分支侧母线63电连接。由此,本实施方式的分支箱10完成(参照图1)。分支箱10能够以任意的姿势配置于车辆。
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基干电缆12和分支电缆13的连接结构具备基干电缆12、分支电缆13以及中继导电路径14。基干电缆12具备电力用基干导体30及信号用基干导体31、将电力用基干导体30覆盖的绝缘膜34、以及将信号用基干导体31覆盖的绝缘膜34及绝缘层36。分支电缆13具备电力用分支导体37及信号用分支导体38、将电力用分支导体37覆盖的绝缘膜41、以及将信号用分支导体38覆盖的绝缘膜41及绝缘层43。
电力用基干导体30和电力用分支导体37通过第1基干侧母线56、保险丝26以及第1分支侧母线60电连接,并且通过第2基干侧母线62、保险丝26以及第2分支侧母线63电连接。信号用基干导体31和信号用分支导体38通过中继母线64电连接。
电力用基干导体30具有从设置于绝缘膜34的电力用基干开口部44露出的电力用基干焊盘45,电力用分支导体37具有从设置于绝缘膜41的电力用分支开口部50露出的电力用分支焊盘51,第1基干侧母线56及第2基干侧母线62分别具有与电力用基干焊盘45连接的基干侧端子部57A、57B,第1分支侧母线60及第2分支侧母线分别具有与电力用分支焊盘51连接的分支侧端子部61A、61B。
信号用基干导体31具有从设置于绝缘膜34、屏蔽层35以及绝缘层36的信号用基干开口部46露出的信号用基干焊盘48,信号用分支导体38具有从设置于绝缘膜34、屏蔽层35以及绝缘层36的信号用分支开口部52露出的信号用分支焊盘54,中继母线64具有与信号用基干焊盘48连接的基干侧端子部57C和与信号用分支焊盘54连接的分支侧端子部61C。
根据上述的结构,设置于电力用基干导体30的电力用基干焊盘和基干侧端子部57A、57B连接,设置于电力用分支导体37的电力用分支焊盘51和分支侧端子部61A、61B连接。另外,设置于信号用基干导体31的信号用基干焊盘48和基干侧端子部57C连接,设置于信号用分支导体38的信号用分支焊盘54和分支侧端子部61C连接。由此,与通过将连接构件刺入导体而将多条柔性扁形电缆连接的情况相比,能够以更宽广的面积对基干电缆12的电力用基干导体30和分支电缆13的电力用分支导体37进行电连接,并且能够对基干电缆12的信号用基干导体31和分支电缆13的信号用分支导体38进行电连接。其结果是,能够使基干电缆12和分支电缆13的电连接可靠性提高。
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中继母线64能够将基干电缆12的信号用基干导体31和分支电缆13的信号用分支导体38电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具有基干侧端子部57A的第1基干侧母线56、与设置于第1基干侧母线56的保险丝连接端子部58A连接的保险丝26、以及具有连接保险丝26的保险丝连接端子部58C并且具有分支侧端子部61A的第1分支侧母线60,能够将基干电缆12的电力用基干导体30和分支电缆13的电力用分支导体37借助保险丝26电连接。另外,利用具有基干侧端子部57B的第2基干侧母线62、与设置于第2基干侧母线62的保险丝连接端子部58B连接的保险丝26、以及具有连接保险丝26的保险丝连接端子部58D并且具有分支侧端子部61B的第2分支侧母线63,能够将基干电缆12的电力用基干导体30和分支电缆13的电力用分支导体37借助保险丝26电连接。
通过上述的结构,能够抑制过电流在基干电缆12与分支电缆13之间流动。
根据本实施方式,第1基干侧母线56、第1分支侧母线60、第2基干侧母线62、第2分支侧母线63以及中继母线64组装到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构成的绝缘板71。
根据上述的结构,通过将组装有第1基干侧母线56、第1分支侧母线60、第2基干侧母线62、第2分支侧母线63以及中继母线64的绝缘板71载置于基干电缆12及分支电缆13的预定位置,从而能够在电力用基干焊盘45及信号用基干焊盘48各自上载置基干侧端子部57A、57B,并且在电力用分支焊盘51及信号用分支焊盘54各自上载置分支侧端子部61A、61B。其结果是,能够提高将第1基干侧母线56及第2基干侧母线62和电力用基干焊盘45连接的操作、以及将第1分支侧母线60及第2分支侧母线63和电力用分支焊盘51连接的操作的效率。另外,能够提高将中继母线64和信号用基干焊盘48及信号用分支焊盘54连接的操作的效率。
本实施方式的基干电缆12和分支电缆13的连接结构具备基干电缆12、分支电缆13、中继母线64、底座屏蔽构件65及盖屏蔽构件27,基干电缆12具备:信号用基干导体31;接地用基干导体32;屏蔽层35,与接地用基干导体32电连接,并且将信号用基干导体31的外周包围而对信号用基干导体31进行电磁屏蔽;以及绝缘层36,将信号用基干导体31、接地用基干导体32以及屏蔽层35覆盖,分支电缆13具备:信号用分支导体38;接地用分支导体39;屏蔽层42,与接地用分支导体39电连接,并且将信号用分支导体38的外周包围而对信号用分支导体38进行电磁屏蔽;以及绝缘层43,将信号用分支导体38、接地用分支导体39以及屏蔽层42覆盖,中继母线64具有与信号用基干导体31连接的基干侧端子部57C和与信号用分支导体38连接的分支侧端子部61C,底座屏蔽构件65及盖屏蔽构件27将中继母线64包围而对中继母线64进行电磁屏蔽。
根据上述的结构,利用底座屏蔽构件65及盖屏蔽构件27能够对中继母线64进行电磁屏蔽。由此,能够将基干电缆12的信号用基干导体31和分支电缆13的信号用分支导体38以电磁屏蔽的状态连接。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底座屏蔽构件65具备:基干侧接地端子部66,与接地用基干导体32连接;和分支侧接地端子部70,与接地用分支导体39连接。由此,能够提高对中继母线64的屏蔽性能。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将底座屏蔽构件65连接到接地用基干导体32及接地用分支导体39,并在底座屏蔽构件65与盖屏蔽构件27之间配置中继母线64,从而能够对中继母线64进行屏蔽。
本实施方式的分支箱10具备:壳体11;基干电缆12,固定于壳体11;分支电缆13,以与基干电缆12电连接的状态固定于壳体11;以及盖15,组装于壳体11,将基干电缆12及分支电缆13覆盖。
基干电缆12具有电力用基干导体30和将电力用基干导体30覆盖的绝缘膜34,分支电缆13具有电力用分支导体37和将电力用分支导体37覆盖的绝缘膜41。在电力用基干导体30中从设置于绝缘膜34的电力用基干开口部44露出的电力用基干焊盘45、和电力用分支导体37中从设置于绝缘膜41的电力用分支开口部50露出的电力用分支焊盘51电连接有中继导电路径14(第1基干侧母线56、第2基干侧母线62、保险丝26、第1分支侧母线60以及第2分支侧母线63)。
另外,基干电缆12具有信号用基干导体31和将信号用基干导体31覆盖的绝缘膜34及绝缘层36,分支电缆13具有信号用分支导体38和将信号用分支导体38覆盖的绝缘膜41及绝缘层43。在信号用基干导体31中从设置于绝缘膜34及绝缘层36的信号用基干开口部46露出的信号用基干焊盘48、和信号用分支导体38中从设置于绝缘膜41及绝缘层43的信号用分支开口部52露出的信号用分支焊盘54电连接有中继导电路径14(中继母线64)。
根据上述的结构,通过在壳体11将基干电缆12及分支电缆13固定,从而能够以将基干电缆12和分支电缆13定位的状态利用中继导电路径14将基干电缆12和分支电缆13电连接。
根据本实施方式,壳体11具有:底壁11A;左侧夹持部20A及右侧夹持部20B,与底壁11A之间夹持基干电缆12;以及分支夹持部20C,与底壁11A之间夹持分支电缆13。
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利用左侧夹持部20A及右侧夹持部20B将基干电缆12固定于壳体11,并且利用分支夹持部20C将分支电缆13固定于固定于壳体11。
根据本实施方式,壳体11具有从底壁11A突出的定位销18A、18B,在基干电缆12贯穿形成有定位孔19A,在分支电缆13贯穿形成有定位孔19B。
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将基干电缆12及分支电缆可靠地固定于壳体11。
<实施方式2>
接着,一边参照图18至图25一边说明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分支箱80。
盖81
如图19所示,在盖81的上壁的后部、且在左右方向延伸的部分中位于稍微靠左侧的区域,在前后方向延伸的基干操作孔82在上下贯穿。基干操作孔82从上方观看呈长方形。基干操作孔82的孔缘部形成为从盖81的上壁稍微向上方突出的框部83。在框部83的前端部以向前方鼓出的方式形成有子盖卡止接纳部85,后述的子盖卡止爪84卡止于子盖卡止接纳部85。
在基干操作孔82的后端部,向后方延伸的基干子盖86借助铰链87与盖81形成为一体。基干子盖86呈在前后方向细长地延伸的形状,形成为与基干操作孔82相同或者比其稍大,能够将基干操作孔82封闭(参照图18)。在基干子盖86的后端部设置有能弹性变形的子盖卡止爪84。基干子盖86通过铰链87变形而以铰链87为轴转动,从而将基干操作孔82封闭。此时,通过子盖卡止爪84与子盖卡止接纳部85弹性地卡止,从而基干子盖86以将基干操作孔82封闭的状态被保持。
如图19所示,在盖81的上壁中向前方突出的部分、且保险丝安装部25的前方位置,在左右方向延伸的分支操作孔88在上下贯穿。分支操作孔88从上方观看呈长方形。分支操作孔88的孔缘部形成为从盖81的上壁稍微向上方突出的框部83。在框部83的左端部以向前方鼓出的方式形成有子盖卡止接纳部85,子盖卡止爪84卡止于子盖卡止接纳部85。
在分支操作孔88的右端部,向右方延伸的分支子盖90借助铰链87与盖81形成为一体。分支子盖90呈在左右方向细长地延伸的形状,形成为与分支操作孔88相同或者比其稍大,能够将分支操作孔88封闭(参照图18)。在分支子盖90的右端部设置有能够弹性变形的子盖卡止爪84。分支子盖90通过铰链87变形而以铰链87为轴转动,从而将分支操作孔88封闭。此时,通过子盖卡止爪84与子盖卡止接纳部85弹性地卡止,从而分支子盖90以将分支操作孔88封闭的状态被保持。
如图22所示,在盖81的上壁的下表面以向下方突出的方式形成有布设部91,第1基干侧母线56、第1分支侧母线60、第2基干侧母线62、第2分支侧母线63以及中继母线64布设于布设部91。在布设部91的下表面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多条肋92。通过夹着该肋92,从而第1基干侧母线56、第1分支侧母线60、第2基干侧母线62、第2分支侧母线63以及中继母线64相互电绝缘。布设部91、第1基干侧母线56、第1分支侧母线60、第2基干侧母线62、第2分支侧母线63以及中继母线64通过粘合、热熔敷等公知的手法固定。
如图21所示,在布设部91以向上方凹陷的方式形成有安装凹部94,在安装凹部94安装盖屏蔽构件93。安装凹部94比盖屏蔽构件93的外形形成得大,且形成为能够将盖屏蔽构件93收纳。盖屏蔽构件93利用螺丝钉29螺纹紧固于盖81。
在盖屏蔽构件93的侧壁的下端部设置有向下方突出的盖侧连接片95。盖侧连接片95从侧方观看呈长方形。
如图23所示,在布设部91从下方被组装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构成的绝缘板96。在布设部91的侧面设置有向外方突出的锁定部97(参照图20)。在盖81的上壁、且与锁定部97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用于将锁定部97注射成型的脱模孔98。在绝缘板96、且与锁定部97对应的位置以向上方突出的方式形成有呈门形状的锁定接纳部99,锁定接纳部99与锁定部97弹性地卡止。通过锁定接纳部99与锁定部97弹性地卡止,从而绝缘板96装配于布设部91。由此,在布设部91与绝缘板96之间夹持第1基干侧母线56、第1分支侧母线60、第2基干侧母线62、第2分支侧母线63以及中继母线64。
底座屏蔽构件100
如图24所示,在绝缘板96的下表面配置有底座屏蔽构件100。底座屏蔽构件100从上方观看呈L字状。在中继母线64装配于盖81的布设部91、且底座屏蔽构件100装配于绝缘板96的下表面的状态下,从上方观看,中继母线64和底座屏蔽构件100成为在上下重叠的配置。底座屏蔽构件100的外形设定得比中继母线64的布设空间稍大。由此,底座屏蔽构件100能够抑制噪声从下方混入到中继母线64。
在底座屏蔽构件100的侧缘、且与形成于盖屏蔽构件93的盖侧连接片95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向下方垂下的底座侧连接片101。底座侧连接片101从侧方观看呈长方形。该底座侧连接片101和设置于盖81的盖侧连接片95形成为大致相同的大小。在盖屏蔽构件93和底座屏蔽构件100组装于盖81的状态下,盖侧连接片95和底座侧连接片101接触。由此,盖屏蔽构件93和底座屏蔽构件100电连接。
基干操作孔82及分支操作孔89
如图20所示,当在基干电缆12和分支电缆13固定于预定位置上的壳体11装配基干子盖86及分支子盖90开放的状态的盖15时,从基干操作孔82露出电力用基干开口部44、电力用基干焊盘45、第1基干侧母线56的基干侧端子部57A、第2基干侧母线62的基干侧端子部57B、信号用基干开口部46、信号用基干焊盘48、中继母线64的基干侧端子部57C、接地用基干开口部47、接地用基干焊盘49以及底座屏蔽构件100的基干侧接地端子部66。由此,能够从基干操作孔82例如将烙铁等治具(未图示)插入到盖81的内部,进行电力用基干焊盘45和第1基干侧母线56及第2基干侧母线62的基干侧端子部57A、57B的连接操作,进行信号用基干焊盘48和中继母线64的基干侧端子部57C的连接操作,进一步能够进行接地用基干焊盘49和底座屏蔽构件100的基干侧接地端子部66的连接操作。
另外,从分支操作孔88露出电力用分支开口部50、电力用分支焊盘51、第1分支侧母线60的分支侧端子部61A、第2分支侧母线63的分支侧端子部61B、信号用分支开口部52、信号用分支焊盘54、中继母线64的分支侧端子部61C、接地用分支开口部53、接地用分支焊盘55以及底座屏蔽构件100的分支侧接地端子部70。由此,能够从分支操作孔88例如将烙铁等治具插入到盖81的内部,进行电力用分支焊盘51和第1分支侧母线60及第2分支侧母线63的分支侧端子部61A、61B的连接操作,并进行信号用分支焊盘54和中继母线64的分支侧端子部61C的连接操作,进一步能够进行接地用分支焊盘55和底座屏蔽构件100的分支侧接地端子部70的连接操作。
关于上述以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大致同样,所以对相同构件标注相同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制造工序的一例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分支箱80的制造工序的一例进行说明。另外,分支箱80的制造工序不限于以下记载。关于与实施方式1的分支箱80的制造工序重复的工序省略说明。
将基干电缆12载置固定于壳体11的预定位置。将分支电缆13载置固定于壳体11的预定位置。在电力用基干焊盘45、信号用基干焊盘48、接地用基干焊盘49、电力用分支焊盘51、信号用分支焊盘54以及接地用分支焊盘55的上表面通过丝网印刷等公知的手法涂布焊膏。
如图21所示,将盖屏蔽构件93从下方组装到在盖81的上壁的下表面形成的布设部91的安装凹部94,将盖屏蔽构件93利用螺丝钉29螺纹紧固于盖81。
如图22所示,在布设部91从下方组装第1基干侧母线56、第1分支侧母线60、第2基干侧母线62、第2分支侧母线63以及中继母线64,通过粘合、热熔敷等公知的手法固定。
如图23所示,将绝缘板96从下方组装到布设部91。通过使绝缘板96的锁定接纳部99弹性地卡止于布设部91的锁定部97,从而利用布设部91和绝缘板96夹持第1基干侧母线56、第1分支侧母线60、第2基干侧母线62、第2分支侧母线63以及中继母线64。
如图24所示,将底座屏蔽构件100从下方组装到绝缘板96,通过粘合、热熔敷等公知的手法固定。此时,通过使盖屏蔽构件93的盖侧连接片95和底座屏蔽构件100的底座侧连接片101抵接,从而将盖屏蔽构件93和底座屏蔽构件100电连接。
在设置于盖81的保险丝安装部25从上方安装两个保险丝26。通过保险丝26的引线被保险丝连接端子部58A、58B、58C、58D夹持,从而一个保险丝26与第1基干侧母线56及第1分支侧母线60电连接,其他的保险丝26与第2基干侧母线62及第2分支侧母线63电连接。
如图25所示,将盖81从上方组装到壳体11。通过设置于壳体11的侧壁的锁定部16和设置于盖81的侧壁的锁定接纳部17弹性地卡合,从而壳体11和盖81组装成一体。
从基干操作孔82将烙铁等治具(未图示)插入到盖81内,进行电力用基干焊盘45和第1基干侧母线56及第2基干侧母线62的基干侧端子部57A、57B的连接操作,并进行信号用基干焊盘48和中继母线64的基干侧端子部57C的连接操作,进一步进行接地用基干焊盘49和底座屏蔽构件100的基干侧接地端子部66的连接操作(参照图20)。
从分支操作孔88将烙铁等治具插入到盖81内,进行电力用分支焊盘51和第1分支母线及第2分支侧母线63的分支侧端子部61A、61B的连接操作,并进行信号用分支焊盘54和中继母线64的分支侧端子部61C的连接操作,进一步进行接地用分支焊盘55和底座屏蔽构件100的分支侧接地端子部70的连接操作(参照图20)。
通过使基干子盖86以铰链21为轴转动,并使子盖卡止爪84和子盖卡止接纳部85弹性地卡止,从而利用基干子盖86将基干操作孔82封闭。同样,利用分支子盖90将分支操作孔88封闭。由此,本实施方式的分支箱80完成(参照图18)。
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盖81具有基干操作孔82,基干操作孔82在与基干焊盘对应的位置开口,并且面向电力用基干焊盘45及信号用基干焊盘48,并且盖81具有分支操作孔88,分支操作孔88在与分支焊盘对应的位置开口,并且面向电力用分支焊盘51及信号用分支焊盘54,盖81装配有将基干操作孔82封闭的基干子盖86,并且装配有将分支操作孔88封闭的分支子盖90。
根据上述的结构,在将盖81装配于壳体11的状态下,能够从基干操作孔82将治具插入而进行电力用基干焊盘45和第1基干侧母线56及第2基干侧母线62的基干侧端子部57A、57B的连接操作,并且进行信号用基干焊盘48和中继母线64的基干侧端子部57C的连接操作。另外,能够进行电力用分支焊盘51和第1分支侧母线60及第2分支侧母线63的分支侧端子部61A、61B的连接操作,并且进行信号用分支焊盘54和中继母线64的分支侧端子部61C的连接操作。然后,将基干操作孔82用基干子盖86封闭,并且将分支操作孔88用分支子盖90封闭,由此能够抑制尘埃等异物侵入到壳体11内。由此,能够使制造分支箱80时的操作性提高。
根据本实施方式,底座屏蔽构件100和盖屏蔽构件93电连接。
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将接地用基干导体32、接地用分支导体39、底座屏蔽构件100以及盖屏蔽构件93电连接,所以能够可靠地对中继母线64进行屏蔽。
<实施方式3>
接着,一边参照图26至图29一边说明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的实施方式3。
如图27所示,绝缘板110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构成,从上方观看呈大致长方形。绝缘板110具有:绝缘板侧第1狭缝74,从上方观看折弯成L字状;和绝缘板侧第2狭缝75,在该绝缘板侧第1狭缝74的左方位置从上方观看在前后方向延伸。
第1基干侧母线56、第1分支侧母线60、第2基干侧母线62、第2分支侧母线63以及中继母线64配置于绝缘板110的上表面。在绝缘板110的上表面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多条肋72。通过夹着该肋72,从而第1基干侧母线56、第1分支侧母线60、第2基干侧母线62、第2分支侧母线63以及中继母线64相互电绝缘。
如图26所示,在绝缘板110的上表面配置有盖屏蔽构件111。盖屏蔽构件111具有上壁和从上壁的侧缘向下方延伸的第1侧壁112及第2侧壁113。第1侧壁112从上方观看折弯成L字状。该第1侧壁112呈与上述的绝缘板侧第1狭缝74对应的形状,第1侧壁112的下端部从上方插通于绝缘板侧第1狭缝74。
第2侧壁113从上方观看在前后方向延伸地形成。该第2侧壁113呈与上述的绝缘板侧第2狭缝75对应的形状,第2侧壁113的下端部从上方插通于绝缘板侧第2狭缝75。
如图27所示,在盖屏蔽构件111的第1侧壁112及第2侧壁113的下端缘设置有向下方突出的盖侧连接片115。盖侧连接片115从侧方观看呈大致长方形。
在绝缘板110的下表面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多个腿部73。通过该腿部73,绝缘板110以载置于壳体11的底壁11A的状态与底壁11A空开间隔地配置。
在绝缘板110的下表面配置有底座屏蔽构件114。底座屏蔽构件114从上方观看呈L字状。在中继母线64装配于盖81的布设部91、且底座屏蔽构件114装配于绝缘板110的下表面的状态下,从上方观看,中继母线64和底座屏蔽构件114成为在上下重叠的配置。底座屏蔽构件114的外形设定得比中继母线64的布设空间稍大。由此,底座屏蔽构件114能够抑制噪声从下方混入到中继母线64。
在底座屏蔽构件114的侧缘、且与形成于盖屏蔽构件111的盖侧连接片115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向下方垂下的底座侧连接片116。底座侧连接片116从侧方观看呈长方形。该底座侧连接片116和设置于盖81的盖侧连接片115形成为大致相同的大小。
如图28及图29所示,在盖屏蔽构件111和底座屏蔽构件114组装于盖81的状态下,盖侧连接片115和底座侧连接片116接触。由此,盖屏蔽构件111和底座屏蔽构件114电连接。
绝缘板110和第1基干侧母线56、第1分支侧母线60、第2基干侧母线62、第2分支侧母线63及中继母线64、以及底座屏蔽构件114通过粘合、热熔敷等公知的手法固定。
如图28所示,在中继母线64与盖屏蔽构件111之间配置有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构成的绝缘盖117。绝缘盖117从上方观看呈L字状(参照图27)。
如图26所示,绝缘盖117的前端部形成为从盖屏蔽构件111的前端部向前方突出的突出部118A。另外,绝缘盖117的左端部形成为从盖屏蔽构件111的左端部向左方突出的突出部118B。突出部118A、118B的宽度尺寸与绝缘部中其他部分相比形成为宽幅。从突出部118A、118B的侧缘形成有向下方延伸的腿部119。通过该腿部119从上方抵接于绝缘板110,从而在绝缘盖117与绝缘板110之间形成能够布设中继母线64的空间。
关于上述以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大致同样,所以对相同构件标注相同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中继母线64与盖屏蔽构件111之间夹着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构成的绝缘盖117。
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抑制中继母线64和盖屏蔽构件111。
<实施方式4>
接着,一边参照图30一边说明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的实施方式4。
如图30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底座屏蔽构件130中,底座侧连接片131具有向下方突出的基部132和从该基部132的两侧缘向侧方延伸的一对弹性接触片133。弹性接触片133成为朝向基部132折回的形状。在由基部132和折回的一对弹性接触片133包围的空间内,从上方被插入盖屏蔽构件111的盖侧连接片115。
通过盖侧连接片115的外表面与一对弹性接触片133抵接,从而盖侧连接片115被弹性接触片133的反弹力向基部132按压。由此,盖屏蔽构件111和底座屏蔽构件130电连接。
关于上述以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3大致同样,所以对相同构件标注相同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
根据上述的结构,盖侧连接片115被设置于底座侧连接片131的弹性接触片133的反弹力向基部132按压,从而能够与底座侧连接片131可靠地接触。由此,能够提高盖屏蔽构件111和底座屏蔽构件130的电连接可靠性。其结果是,能够提高对中继母线64的屏蔽性能。
<实施方式5>
接着,一边参照图31一边说明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的实施方式5。
如图3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盖屏蔽构件140具有从前端部向前方延伸出并且向下方折弯成曲柄状的一个分支侧接地端子部141。该分支侧接地端子部141与分支电缆13的接地用分支焊盘55电连接。
另外,在底座屏蔽构件143的左端部具有向左方延伸出并且向下方折弯成曲柄状的一个基干侧接地端子部142。该基干侧接地端子部142与基干电缆12的接地用基干焊盘49电连接。
关于上述以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4大致同样,所以对相同构件标注相同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底座屏蔽构件143与接地用基干焊盘49连接,并且盖屏蔽构件140与接地用分支焊盘55连接。而且,底座屏蔽构件143的底座侧连接片131和盖屏蔽构件140的盖侧连接片115通过形成于底座侧连接片131的弹性接触片133的反弹力而电连接。由此,能够使底座屏蔽构件130和盖屏蔽构件140的屏蔽性能进一步提高。
<实施方式6>
接着,一边参照图32至图33一边说明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的实施方式6。
如图3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第1基干侧母线56、第1分支侧母线60、第2基干侧母线62、第2分支侧母线63、中继母线64、盖屏蔽构件150以及底座屏蔽构件151通过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嵌件成型而形成为一体。成型的合成树脂形成为绝缘部152。绝缘部152呈大致在上下方向扁平的长方体形状。在绝缘部152的下表面形成有向下方延伸的腿部153。
如图33所示,第1基干侧母线56及第2基干侧母线62中与基干侧端子部57A、57B及保险丝连接端子部58A、58B不同的部分形成为埋设于绝缘部152的第1基干侧埋设部154A、第2基干侧埋设部154B。另外,第1分支侧母线60及第2分支侧母线63中与分支侧端子部61A、61B及保险丝连接端子部58C、58D不同的部分形成为埋设于绝缘部152的第1分支侧埋设部(未图示)、第2分支侧埋设部(未图示)。
中继母线64中与基干侧端子部57C及分支侧端子部61C不同的部分形成为埋设于绝缘部152的埋设部155。
底座屏蔽构件151以夹着合成树脂的状态配置在中继母线64的下方位置。在底座屏蔽构件151的前端部,分支侧接地端子部70形成为向下方折弯成曲柄状的形状。底座屏蔽构件151的后端部延伸到比配置有中继母线64的位置稍微靠后方,并在合成树脂件的内部向上方垂直弯曲。在底座屏蔽构件151的后端部向上方折弯的部分配置于与盖屏蔽构件150在前后方向稍微空开间隔的位置。底座屏蔽构件151中与分支侧接地端子部70不同的部分埋设于绝缘部152。
盖屏蔽构件150以夹着合成树脂的状态配置于中继母线64的上方位置。盖屏蔽构件150的左端部形成为基干侧接地端子部66,基干侧接地端子部66形成为向下方折弯成曲柄状的形状。盖屏蔽构件150中与基干侧接地端子部66不同的部分埋设于合成树脂。
关于上述以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大致同样,所以对相同构件标注相同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第1基干侧母线56及第2基干侧母线62中与基干侧端子部57及保险丝连接端子部58A、58B不同的部分形成为埋设于由合成树脂构成的绝缘部152的第1基干侧埋设部154A及第2基干侧埋设部154B。另外,第1分支侧母线60及第2分支侧母线63中与分支侧端子部61A、61B及保险丝连接端子部58C、58D不同的部分形成为埋设于绝缘部152的第1分支侧埋设部及第2分支侧埋设部。另外,中继母线64中与基干侧端子部57C及分支侧端子部61C不同的部分形成为埋设于绝缘部的埋设部155。
根据上述的结构,通过绝缘性的合成树脂,能够使第1基干侧母线56、第2基干侧母线62、第1分支侧母线60、第2分支侧母线63以及中继母线64可靠地电绝缘。
<其他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并不限定于通过上述记述及附图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下面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的技术范围。
(1)在壳体11可以配置有多条基干电缆12,另外,也可以配置有多条分支电缆13。
(2)也可以在信号线设置保险丝。
(3)电力线也可以通过被屏蔽构件包围而被电磁屏蔽。
(4)壳体11和盖15也可以通过铰链而一体化。
(5)盖15和基干子盖86及分支子盖90也可以是不同部件。另外,也可以是如下结构:盖15和基干子盖86及分支子盖90是不同部件,设置于一方的轴部通过设置于另一方的轴承部而将基干子盖86及分支子盖90转动自如地保持于盖15。
(6)左侧夹持部20A、右侧夹持部20B以及分支夹持部20C也可以省略。
(7)设置于基干电缆12及分支电缆13的电力用导电路径的数量也可以为一条、两条或者四条以上。
(8)设置于基干电缆12及分支电缆13的信号用导电路径的数量也可以为一条或者三条以上。
(9)设置于基干电缆12及分支电缆13的接地用导电路径的数量可以为一条或者三条以上。
(10)也可以设为一条基干电缆12与多条分支电缆13连接的结构。
附图标记说明
10、80:分支箱
11:壳体
12:基干电缆
13:分支电缆
14:中继导电路径
15、81:盖
18A、18B:定位销
19A、19B:定位孔
20A:左侧夹持部
20B:右侧夹持部
20C:分支夹持部
26:保险丝
27:盖屏蔽构件
30:电力用基干导体
31:信号用基干导体
32:接地用基干导体
34、41:绝缘膜
36、43:绝缘层
39:接地用分支导体
44:电力用基干开口部
45:电力用基干焊盘
46:信号用基干开口部
48:信号用基干焊盘
50:电力用分支开口部
51:电力用分支焊盘
52:信号用分支开口部
54:信号用分支焊盘
56:第1基干侧母线
57A、57B、57C:基干侧端子部
60:第1分支侧母线
61A、61B、61C:分支侧端子部
62:第2基干侧母线
63:第2分支侧母线
64:中继母线
65:底座屏蔽构件
66:基干侧接地端子部
70:分支侧接地端子部
71、110:绝缘板
82:基干操作孔
86:基干子盖
88:分支操作孔
90:分支子盖
117:绝缘盖
154A、154B、155:埋设部

Claims (5)

1.一种柔性扁形电缆的连接结构,具备基干柔性扁形电缆、分支柔性扁形电缆、中继母线以及屏蔽构件,
所述基干柔性扁形电缆具备:信号用基干导体;接地用基干导体;基干屏蔽件,与所述接地用基干导体电连接,并且将所述信号用基干导体的外周包围而对所述信号用基干导体进行电磁屏蔽;以及基干绝缘包覆部,将所述信号用基干导体、所述接地用基干导体以及所述基干屏蔽件覆盖,
所述分支柔性扁形电缆具备:信号用分支导体;接地用分支导体;分支屏蔽件,与接地用分支导体电连接,并且将所述信号用分支导体的外周包围而对所述信号用分支导体进行电磁屏蔽;以及分支绝缘包覆部,将所述信号用分支导体、所述接地用分支导体以及所述分支屏蔽件覆盖,
所述中继母线具有与所述信号用基干导体连接的基干侧端子部和与所述信号用分支导体连接的分支侧端子部,
所述屏蔽构件将所述中继母线包围而对所述中继母线进行电磁屏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扁形电缆的连接结构,其中,所述屏蔽构件具备与所述接地用基干导体连接的基干侧接地端子部和与所述接地用分支导体连接的分支侧接地端子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扁形电缆的连接结构,其中,所述屏蔽构件具备:底座屏蔽构件,具有所述基干侧接地端子部及所述分支侧接地端子部;和盖屏蔽构件,在与所述底座屏蔽构件之间将所述中继母线包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扁形电缆的连接结构,其中,所述底座屏蔽构件和所述盖屏蔽构件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或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扁形电缆的连接结构,其中,在所述中继母线与所述盖屏蔽构件之间夹着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构成的绝缘盖。
CN201880091244.1A 2018-03-22 2018-08-30 柔性扁形电缆的连接结构 Active CN1118690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54518 2018-03-22
JP2018054518 2018-03-22
PCT/JP2018/032065 WO2019180996A1 (ja) 2018-03-22 2018-08-30 フレキシブルフラットケーブルの接続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69028A true CN111869028A (zh) 2020-10-30
CN111869028B CN111869028B (zh) 2021-11-09

Family

ID=679869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91244.1A Active CN111869028B (zh) 2018-03-22 2018-08-30 柔性扁形电缆的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824284B2 (zh)
JP (1) JP6930656B2 (zh)
CN (1) CN111869028B (zh)
DE (1) DE112018007326T5 (zh)
WO (1) WO201918099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9128294B4 (de) * 2019-10-21 2021-05-20 Auto-Kabel Management Gmbh Gehäuse, insbesondere Leitungsgehäuse, System sowi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solchen Systems
JP2021077568A (ja) * 2019-11-12 2021-05-20 ジンヨングローバル 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 積層バスバー、積層バスバーの設計方法、および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
KR102484189B1 (ko) * 2020-07-06 2023-01-02 계명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플랫케이블 연결용 컨넥터 및 이를 이용한 플랫케이블 연결방법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205072A (ja) * 1987-02-20 1988-08-24 田中貴金属工業株式会社 遮蔽型フラツトケ−ブルのコネクタ−構造
US4817281A (en) * 1988-03-15 1989-04-04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Flat cable branching and connecting process
CN1102910A (zh) * 1993-07-29 1995-05-24 惠特克公司 用于软扁平电缆的连接器
US5556300A (en) * 1994-11-14 1996-09-17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End connection for a flexible shielded cable conductor
JPH09213199A (ja) * 1996-02-06 1997-08-15 Yazaki Corp 電気接続箱に配設する電気部品と電線との接続構造
US20010019919A1 (en) * 2000-03-02 2001-09-06 Yazaki Corporation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mounting branch connector to flat circuit
JP2002157922A (ja) * 2000-11-17 2002-05-31 Yazaki Corp ワイヤハーネス
CN1469398A (zh) * 2002-07-19 2004-01-21 吴东兴 一种防止电磁波外泄的软排线改进结构
JP2004311133A (ja) * 2003-04-04 2004-11-04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の接続部
JP2009212018A (ja) * 2008-03-06 2009-09-17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多層ffcの接続構造
CN102403057A (zh) * 2010-09-15 2012-04-04 易鼎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防水结构的软性排线
CN102474028A (zh) * 2009-07-02 2012-05-23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用于柔性扁平电缆的连接结构和连接方法
CN102870169A (zh) * 2010-08-31 2013-01-09 3M创新有限公司 屏蔽电缆的连接器布置方式
CN204558693U (zh) * 2015-03-05 2015-08-12 福建捷联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可以跳线序的ffc排线连接结构
CN105190788A (zh) * 2014-04-07 2015-12-23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高速传输柔性扁平电缆用多层树脂片材及高速传输柔性扁平电缆
CN205230624U (zh) * 2015-10-19 2016-05-11 惠州威仕特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高稳定性ffc屏蔽线
CN206441946U (zh) * 2016-12-28 2017-08-25 品威电子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软性扁平电缆结构和软性扁平电缆电连接器固定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71918A (en) * 1969-04-28 1972-06-20 Hughes Aircraft Co Intraconnector wiring change module
US4521969A (en) * 1979-05-25 1985-06-11 Thomas & Betts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electrical connection of multiconductor cables
US5093985A (en) * 1989-06-30 1992-03-10 John Houldsworth Method of assembly for small electrical devices
JP2623435B2 (ja) * 1993-09-17 1997-06-25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等長ライトアングルコネクタ
JPH0837351A (ja) * 1994-07-21 1996-02-06 Amp Japan Ltd フレキシブル回路板ハーネス装置及びそれに使用されるフレキシブル回路板
JPH10223269A (ja) * 1997-02-05 1998-08-21 Kel Corp 圧接コネクタ
JP4043770B2 (ja) 2001-11-29 2008-02-06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の接続方法および接続構造
US7034662B2 (en) * 2003-09-15 2006-04-25 Rockwell Automation Technologies, Inc. Multi-function integrated automation cable system and method
US7304373B2 (en) * 2004-10-28 2007-12-04 Intel Corporation Power distribution within a folded flex package method and apparatus
US7182630B1 (en) * 2005-08-26 2007-02-27 Enermax Technology Corporation Common lead device for SATA and periphery power connectors
US7387537B1 (en) * 2007-01-03 2008-06-17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Connector system for solar cell roofing tiles
US7833033B2 (en) * 2008-04-16 2010-11-16 Molex Incorporated Solar panel junction box and components thereof
US8118611B2 (en) * 2008-10-31 2012-02-21 Myoungsoo Jeon PCB bridge connector for connecting PCB devices
US9806445B2 (en) * 2010-01-25 2017-10-31 Enphase Energ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connecting distributed power sources
JP2012234773A (ja) * 2011-05-09 2012-11-29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コネクタ端子及びこのコネクタ端子を含むカードエッジ型コネクタ
US9478885B2 (en) * 2011-08-18 2016-10-25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Electronic module packages and communication assemblies
DE102012208249A1 (de) * 2012-05-16 2013-11-21 Osram Gmbh Verbindungsmodul, Stromversorgungsmodul und Verbindungssatz für Leuchtbänder
DE202012104999U1 (de) * 2012-12-20 2014-04-01 Weidmüller Interface GmbH & Co. KG Adapteranordnung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205072A (ja) * 1987-02-20 1988-08-24 田中貴金属工業株式会社 遮蔽型フラツトケ−ブルのコネクタ−構造
US4817281A (en) * 1988-03-15 1989-04-04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Flat cable branching and connecting process
CN1102910A (zh) * 1993-07-29 1995-05-24 惠特克公司 用于软扁平电缆的连接器
US5556300A (en) * 1994-11-14 1996-09-17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End connection for a flexible shielded cable conductor
JPH09213199A (ja) * 1996-02-06 1997-08-15 Yazaki Corp 電気接続箱に配設する電気部品と電線との接続構造
US20010019919A1 (en) * 2000-03-02 2001-09-06 Yazaki Corporation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mounting branch connector to flat circuit
JP2002157922A (ja) * 2000-11-17 2002-05-31 Yazaki Corp ワイヤハーネス
CN1469398A (zh) * 2002-07-19 2004-01-21 吴东兴 一种防止电磁波外泄的软排线改进结构
JP2004311133A (ja) * 2003-04-04 2004-11-04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の接続部
JP2009212018A (ja) * 2008-03-06 2009-09-17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多層ffcの接続構造
CN102474028A (zh) * 2009-07-02 2012-05-23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用于柔性扁平电缆的连接结构和连接方法
CN102870169A (zh) * 2010-08-31 2013-01-09 3M创新有限公司 屏蔽电缆的连接器布置方式
CN102403057A (zh) * 2010-09-15 2012-04-04 易鼎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防水结构的软性排线
CN105190788A (zh) * 2014-04-07 2015-12-23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高速传输柔性扁平电缆用多层树脂片材及高速传输柔性扁平电缆
CN204558693U (zh) * 2015-03-05 2015-08-12 福建捷联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可以跳线序的ffc排线连接结构
CN205230624U (zh) * 2015-10-19 2016-05-11 惠州威仕特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高稳定性ffc屏蔽线
CN206441946U (zh) * 2016-12-28 2017-08-25 品威电子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软性扁平电缆结构和软性扁平电缆电连接器固定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18007326T5 (de) 2021-02-11
JPWO2019180996A1 (ja) 2021-01-14
US20210249802A1 (en) 2021-08-12
US11824284B2 (en) 2023-11-21
WO2019180996A1 (ja) 2019-09-26
CN111869028B (zh) 2021-11-09
JP6930656B2 (ja) 2021-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69028B (zh) 柔性扁形电缆的连接结构
JP4304111B2 (ja) 電気接続箱
KR100436966B1 (ko) 케이블어셈블리
US7944681B2 (en)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CN101364679A (zh) 电连接组件
WO2018159352A1 (ja) 接続モジュール
JP4097387B2 (ja) ジャンクションボックス
CN111886767B (zh) 柔性扁形电缆的连接结构
US6493234B2 (en) Electronic components mounting structure
EP2509162B1 (en) Cable connection structure
CN108232496B (zh) 电子装置
CN116457990A (zh) 配线模块
US20170164488A1 (en)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WO2019180995A1 (ja) 分岐箱
US10763653B2 (en) Branch circuit body and electric wire branching method
CN109643884B (zh) 电接线箱
JPH07245130A (ja)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用ジョイントボックス
US20230101284A1 (en) Circuit assembly and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US20230133266A1 (en) Circuit assembly
JP2010212642A (ja) プリント配線基板
US20230139630A1 (en) Circuit assembly
US20230103105A1 (en) Circuit assembly and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US20230369725A1 (en) Busbar module
US20230291136A1 (en) In-vehicle wiring module
JPH0514665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