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67955B - 电梯系统及层站人数计算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系统及层站人数计算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67955B
CN111867955B CN201980018245.8A CN201980018245A CN111867955B CN 111867955 B CN111867955 B CN 111867955B CN 201980018245 A CN201980018245 A CN 201980018245A CN 111867955 B CN111867955 B CN 1118679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ll
elevator
landing
people
det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1824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67955A (zh
Inventor
吉川敏文
川西清司
三好雅则
酒井亮一
近藤靖郎
星野孝道
羽鸟贵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8679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679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679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679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02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 B66B1/06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 B66B1/14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with devices, e.g. push-buttons, for indirect control of movements
    • B66B1/18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with devices, e.g. push-buttons, for indirect control of movements with means for storing pulses controlling the movements of several cars or ca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3/00Applications of devices for indicating or signalling operating conditions of elev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Indicating And Signalling Devices For Elevators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Abstract

为了检测电梯层站的人数来提高电梯的运行效率,本发明的电梯系统包括:人数检测装置,该人数检测装置安装在电梯的层门附近的引导装置上,包含拍摄等待号梯的使用者的拍摄装置;以及层站人数计算装置,该层站人数计算装置基于来自设置在层站的号梯上的一个或多个人数检测装置的信息来计算层站人数。然后,基于计算出的层站人数,由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执行号梯的最佳操作控制。

Description

电梯系统及层站人数计算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系统和用于计算层站的使用人数的层站人数计算装置。
背景技术
电梯作为大楼中的纵向移动单元,每天平稳且安全地运送着大量的使用者。特别是大型楼宇,由于使用人数较多,安装了多部电梯,这多部电梯被群控系统作为一个群组统一管理。
进行上述统一管理的电梯系统针对建筑物各楼层的使用者,需要尽可能高效地对电梯进行运行控制,并且抑制使用者在层站的等待时间。为了这样高效地控制电梯的运行,通过传感器检测电梯层站的情况是很重要的。
例如,已知在专利文献1中通过摄像装置检测电梯层站的示例。在专利文献1中描述的技术中,将用于对电梯的层站或其附近进行拍摄的摄像装置设置在电梯层站的三边门框的上框架部分或形成上框架的幕板部分、层站呼梯登记装置中。然后,通过该摄像装置的图像识别来判别轮椅的使用者,并且执行用于切换运行模式的动作。
另外,专利文献2中示出了利用轿厢中的摄像头,在轿厢到达层站且轿厢门开启时,检测在层站等待的乘客,并检测乘客是否能够乘坐轿厢的例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1-30212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17-160001号公报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描述的技术中,通过在电梯的三边门框的上框架部分或形成上框架的幕板部分或层站呼梯登记装置上设置摄像装置来对出现在层站的使用者进行拍摄。通过这种方法,电梯的使用者自己很清楚会被拍摄,因此电梯使用者自己会有不适感或者不愿意,存在实际导入困难的问题。
此外,在三边门框上设置摄像装置会导致电梯的装潢也出现很多问题。也就是说,电梯层站在设计上也是建筑物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三边门框与层门要一并重视美观性来进行选择。因此,对于建筑物的所有者和管理者来说,也存在不允许在三边门框上设置摄像装置的情况。
此外,通常,层站呼梯登记装置设置在低于使用者平均身高的位置,因此当在层站呼梯登记装置上设置摄像装置时,视野被前面的使用者遮挡,摄像装置的可检测范围可能受到限制特别是在上班时间和午餐时间这样的拥挤情况下,很多情况下只能检测到层门附近的一部分使用者。
另一方面,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技术是一种利用轿厢中的摄像头,在轿厢到达层站并且层门开启时,检测在层站等待的乘客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中,由于在轿厢到达层站后才掌握层站的乘客,因此出现了应对延迟的问题。例如,轿厢在到达后被检测为无法乘坐,即使召回下个轿厢到该楼层,乘客不仅要等待已经等待的时间,在下个轿厢到达之前,还必须长时间地等待。
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除了轿厢之外,还示出了在层站的天花板上安装摄像头的示例。然而,在该示例的情况下,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层站的装潢变差,使用者对于被拍摄感到不舒服,并且需要在建筑物内部布线以向天花板上的摄像头供电和通信。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梯系统和层站人数计算装置,该电梯系统和层站人数计算装置能够恰当地检测电梯层站的状况,而不会使使用者产生不适感,并且不会影响层站的装潢。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采用例如权利要求所记载的结构。本申请包括多个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手段,例如本发明的电梯系统使使用者在层站搭乘到轿厢上并进行运行,包括引导装置,该引导装置设置在电梯层门的附近,并具有将针对层站呼梯分配的号梯通知给使用者的预约引导灯的功能、以及对号梯到达层站的情况进行通知的到达引导灯的功能这两个功能。
此外,本发明的电梯系统包括:人数检测装置,该人数检测装置设置在引导装置内,包括用于检测等待号梯的使用者的传感器;层站人数计算装置,该层站人数计算装置基于来自设置在层站的号梯上的一个或多个人数检测装置的信息来计算层站人数;以及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该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基于由层站人数计算装置得到的层站使用者人数来控制号梯的运行。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能恰当地检测电梯层站的状况而不会使使用者意识到被拍摄,也不会对层站的装潢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可以显著地提高电梯的运行效率。上述以外的课题、结构以及效果通过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来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例的电梯系统的整体结构例的图。
图2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整体结构例中的人数检测装置、层站人数计算装置和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的功能的功能框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例的门厅指示灯的结构例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例的电梯系统中对位于层站的使用者的人数检测处理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例的电梯系统中对位于层站的使用者的人数检测动作的时序图。
图6示出了用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例的电梯系统的不同于图3的门厅指示灯的结构例的图。
图7示出了用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例的电梯系统的不同于图3、图6的门厅指示灯的结构例的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例的电梯系统中对位于层站的使用者的人数检测处理方法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例的电梯系统中对位于层站的使用者的人数检测方法的一个示例的俯视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例的电梯系统中对位于层站的使用者的人数检测方法的另一个示例的俯视图。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例的电梯系统的整体结构例的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例的电梯系统中对位于层站的使用者的人数检测处理方法的一个示例的俯视图。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例的电梯系统中对位于层站的使用者的人数检测处理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14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例的电梯系统中对位于层站的使用者的人数检测处理方法的另一个示例的俯视图。
图1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例的电梯系统在层站没有人时的检测处理方法的俯视图。
图16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例的电梯系统中使用的不同于图1、图3、图6的门厅指示灯的结构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例>
在下文中,将参考图1至图16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例。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例(以下也称为“本示例”)的电梯系统的整体结构例的图。图1示出了当检测到建筑物内的任意楼层上的使用者人数时的电梯层站的状况。
如图1所示,本示例的电梯系统包括门厅指示灯1、安装在门厅指示灯1内部的人数检测装置2、电梯的层门3、包围层门的三边门框4和层站呼梯按钮5。此处,门厅指示灯1包括号梯的预约引导灯和到达引导灯,因此也可以称为“引导装置”。
在图1中,示出了电梯的使用者6和人数检测装置2的检测方向2a及其检测区域7(由两条点划线夹住的区域)。并且,本示例的电梯系统还包括基于来自多个人数检测装置2的信息来检测层站人数的层站人数计算装置8、以及基于来自层站人数计算装置8的信息来控制号梯的运行的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9。电梯层站10由在层站等待的使用者所用的引导线11和与引导线11所规定的人数检测装置2的视野相匹配的等待区域12构成。
在图1的示例中,在电梯的层站10中,具有人数检测功能的人数检测装置2安装在三边门框4或设置在三边门框4附近的门厅指示灯1上。此处,三边门框4是包括层门3的左右框架和上侧框架这三个框架的名称。参考图2详细描述人数检测装置2。首先,当按下层站呼梯按钮5并且新登记层站呼梯时,由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9分配给该层站呼梯的号梯的门厅指示灯1发光(点亮)。即,门厅指示灯1用作通知号梯被召唤到该楼层的引导装置。
因此,门厅指示灯1进行号梯的分配预约,所以有时也被称为预约引导灯。特别是在登记层站呼梯时立即对号梯进行预约引导的即时预约方式的电梯群管理中,由于门厅指示灯1从呼梯登记到电梯轿厢到达持续点亮,因此使用者能始终确认预约的号梯。
即使在不具有即时预约功能的号梯群管理时,因为作为引导装置1的门厅指示灯1在分配的号梯轿厢即将到达之前都在发光以通知到达,因此门厅指示灯1也被称为到达引导灯。下面,门厅指示灯1作为具有包括预约引导灯和到达引导灯的功能的引导装置来进行说明。除了配备有图像传感器的普通摄像头之外,人数检测装置2还可以由激光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热检测传感器等构成。
再次返回图1,继续说明。人数检测装置2设置在门厅指示灯1的内部,检测在由门厅指示灯1引导的号梯前等待的使用者6的人数。
这里,作为在门厅指示灯1内设置人数检测装置2的优点,列举了以下1)~5)。
1)如图1所示,使用者6为了确认所预约的号梯以及确认号梯到达时的情况,在可以看到门厅指示灯1的位置等待号梯,所以门厅指示灯1可以容易地从其安装位置确认使用者6。
2)由于人数检测装置2被收纳在门厅指示灯1内部,因此能检测使用者6的人数而不会使使用者产生被拍摄的不适感。
3)门厅指示灯1位于较高的位置,以便使用者6容易看到,因而容易俯瞰层站的使用者6,不容易产生遮挡人数检测装置2视野的死角。
4)从建筑物到门厅指示灯1会排布用于发光的电源供给线和用于控制点亮、熄灭和闪烁的定时的通信线,而这些布线可以为人数检测装置2所用,因此不需要额外的布线作业和加工作业的时间和精力。
5)由于人数检测装置2收纳在门厅指示灯1的内部,因此不会损坏层站的装潢,并且不会对建筑物的装潢产生不良影响。
由设置在门厅指示灯1内的人数检测装置2检测到的数据通过通信线收集在层站人数计算装置8中。层站人数计算装置8组合来自位于该楼层的层站10的多个号梯的人数检测装置2的数据,以计算最终的层站10的使用者人数的检测值。
该使用者人数的检测值从层站人数计算装置8发送到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9。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9基于使用者人数的检测值,判定是否会发生因分配给该层站10的预定的轿厢满员而被余留。当判定将发生余留时,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9预先将新的号梯追加分配给该楼层。
由此,特别是在该楼层的电梯层站10拥挤的情况下,能避免由于满员被余留而导致使用者6等待更长时间的情况,因而能提高号梯的运行效率。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9是用于尤其在层站10中存在多台号梯时对这多台号梯的运行进行最佳群管理的控制装置。
如上所述,门厅指示灯1设置在位于层站10的多个号梯的层门3附近。在本示例的电梯系统中,可以考虑在同一层站10的所有门厅指示灯1或其中的一些门厅指示灯1中安装人数检测装置2的形式。不一定需要在所有门厅指示灯1内都设置人数检测装置2。因此,能够进行到底使用位于层站10的多个人数检测装置2中的哪一个这样具有变化性的控制,并且能够实现更高效和更精确地检测层站使用者的方法。上述多个人数检测装置2的控制由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9执行。
再次返回图1,继续说明。例如,在门厅指示灯1内的人数检测装置2是具有图像传感器的摄像头的情况下,可以倾斜地设置,以使该图像传感器的视野方向2a朝向安装有该门厅指示灯1的号梯的层门3侧的方向,而不是朝向层站正对面的角度。这是因为使用者6的心理是想尽可能快地搭乘预定的号梯,所以倾向于在号梯的层门3附近等待。
因此,当传感器的视野方向2a朝向发出层站呼梯的号梯的门厅指示灯1周围的区域并且接近层站门3的方向时,容易检测到使用者6。图1所示的人数检测装置2的视野方向2a表示这种示例。
此外,如图1所示,通过将在电梯层站10中等待的使用者6用的引导线11朝向层门3侧,并设置与人数检测装置2的视野相匹配的等待区域12,则能更精确地检测使用者6的人数。在这种情况下,在门厅指示灯1附近设置对于使用者6的引导线11,使由引导线11设定的等待区域12与人数检测装置2的检测区域7一致变得非常重要。
如上所述,根据具备了与门厅指示灯1组合的人数检测装置2的电梯系统,使用者6不会无意识地产生不愉快的感觉,并且不会对层站10的装潢(设计)产生不良影响。此外,由于可以容易地确保电源线和通信线,并且可以在人数检测的视野较高的位置并且离等待号梯的使用者6的距离较近之处进行检测,因此可以容易且高精度地检测在层站10等待的使用者6的人数。由于可以基于该检测信息在拥挤时快速地分配追加的号梯,因此能提高电梯的运行效率。
在图1的示例中,设置在门厅指示灯1内的人数检测装置2用于检测位于层站10中的使用者6的人数。然而,当使用具有图像传感器的摄像头作为人数检测装置2时,人数检测装置2不仅能用作检测层站人数的装置,而且能用作检测号梯的层站10的整体状况的装置。例如,还能根据使用者的动作状况来判定位于层站10中的使用者6是否马上就要进入轿厢。
特别地,由于要进入轿厢的使用者6为了进行确认,很可能会去看门厅指示灯1,因此也能通过门厅指示灯1内的图像传感器识别使用者6的视线来判定其要进入电梯轿厢。此外,检测整个层站10没有人(无人)也是一个重要的功能。例如,如果知道整个层站10是无人的,则有号梯因最后一次轿厢呼梯而到达该层站10时,如果轿厢中的所有乘客都已下梯,则能立即关闭层门并出发,而无需等待门开时间届满。从而,由于能省去无用的门开时间,因此能缩短号梯的运行时间。
此外,即使当层站呼梯被错误地登记时,或者当层站呼梯被恶作剧地登记时,也能提前进行判定,并且能通过取消对该楼层的号梯的分配来抑制无用的运行。由于上述的层站10无人的检测需要广泛地将号梯的整个层站作为检测对象,因此考虑通过使位于层站10的所有号梯的门厅指示灯1的人数检测装置2动作来检测整个层站10。由此,能够容易地检测整个层站10,这点也是在门厅指示灯1中设置人数检测装置2的优点。
<本示例的电梯系统的处理功能>
图2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本示例的电梯系统中的人数检测装置2、层站人数计算装置8和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9的整个处理的图。如图2所示,这里,说明各楼层的层站10中的各台号梯全都设有人数检测装置2的情况。然而,如前所述,人数检测装置2不需要设置在各楼层的层站的所有号梯中,并且所有楼层的号梯的门厅指示灯1中所设置的人数检测装置2的数量不必相同。安装人数检测装置2的数量可以根据各楼层的号梯的使用情况适当地改变。
如图2所示,安装在各楼层的电梯层站10中的人数检测装置2包括检测部(摄像头)20和人数计算处理部21。人数计算处理部21包括头部检测处理部22和计数处理部23。层站人数计算装置8计算有层站呼梯时位于层站10的使用者6的人数。即,层站人数计算装置8基于来自设置在各楼层的层站10中的一个或多个人数检测装置2的信息,计算各楼层中针对层站呼梯的分配号梯周围的层站10中的使用者6的人数。该使用者人数的计算由层站人数计算装置8的层站人数计算处理部81来执行。
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9还包括余留发生预测处理部91和追加分配处理部92。在图2中,将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9和层站人数计算装置8分开记载,但它们也可以作为一个计算机系统来实现。在图2中,层站人数计算装置8和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9被点划线(无标号)包围,表示能作为一个计算机系统来实现。即,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9中的部分功能也能用于计算层站人数。在这种情况下,层站人数计算装置8和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9可以一起称为广义的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
首先,由人数检测装置2的检测部(摄像头)20拍摄分配的号梯附近的层站10的状况。然后,由人数计算处理部21的头部检测处理部22从其拍摄到的图像中检测出位于层站10的使用者6的头部。使用者6的头部的检测使用公知的技术来进行,因此在此不作详细说明。
由头部检测处理部22检测到的使用者6的头部数量被提供给计数处理部23,在计数处理部23中,对使用者6的头部进行计数,从而计算层站10的使用者6的人数。利用安装在进行了层站呼梯的各楼层的号梯中的人数检测装置2执行该层站使用者6的人数的计算处理,由此检测层站10中等待所分配的号梯的使用者6的人数。然而,如后文所述,层站10中的使用者6的人数检测不一定仅由设置在分配号梯的人数检测装置2来执行。还考虑了一种方法,通过使用来自设置于各层站10的号梯上安装的多个人数检测装置2的信息,来准确地检测位于层站10的使用者6的人数。由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9控制使用来自安装在哪台号梯上的人数检测装置2的信息来检测层站的使用者人数。
由安装在各楼层的电梯层站10中的人数检测装置2检测到的层站的使用者6的人数,即进行了层站呼梯的楼层的层站10的使用者6的人数,从安装在层站楼层中的各人数检测装置2提供给层站人数计算装置8。即,层站人数计算装置8基于由各楼层的号梯前的人数检测装置2检测到的层站人数的值、由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9控制的各楼层的层站呼梯信息、以及针对该呼梯的分配号梯的信息,计算层站10的使用者6的人数。
这里,以三楼产生了向上的层站呼梯时计算对于该三楼向上的层站呼梯的使用者6的人数的情况为例来进行说明。这里,设为在三楼向上的分配号梯是2号梯。在这种情况下,在三楼的层站10的使用者6很有可能在作为分配号梯的2号梯前面等待。当按下层站呼梯按钮时分配号梯的门厅指示灯1立即点亮的立即预约引导方式下引导分配号梯的2号梯的情况也相同。
此时,基于由三楼的电梯层站10中的人数检测装置2检测到的人数,计算在作为分配号梯的2号梯前等待的使用者6的人数。如上所述,当检测三楼的层站10中的使用者人数时,可以仅使用2号电梯的人数检测装置2,或者可以使用2号电梯周围的号梯或对面的号梯的人数检测装置2。
即,可以通过使用位于层站10的多台号梯附带的人数检测装置2来计算层站10中的使用者6的人数。然而,在这种情况下,设置在多台号梯上的人数检测装置2有可能检测到同一各人,但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公知的方法排除同一各人的重复计数。
用于排除该重复的检测处理是分配号梯周围的多个人数检测装置2检测到人数时进行的处理,但排除该重复的处理由层站人数计算装置8的层站人数计算处理部81来执行。即,当执行号梯的层站呼梯时,层站人数计算装置8的层站人数计算处理部81对来自分配号梯周围的多个人数检测装置2的人数检测值进行处理来计算排除重复后的使用者人数。各楼层的层站呼梯信息和对于该呼梯的分配号梯的有关信息通过通信从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9发送到层站人数计算装置8。
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9根据从层站人数计算装置8发送的对于各个层站呼梯的使用者6的人数数据,通过余留发生预测处理部91预测层站10中未能搭乘上轿厢而被余留的使用者的产生。该预测是基于轿厢内的人数的预测值、层站呼梯的人数和轿厢内的可搭乘人数来执行的。另外,稍后将参照图13的流程图来详细说明由该余留发生预测处理部91进行的处理。
当余留发生预测处理部91预测到发生了使用者6被余留的情况下,由追加分配处理部92追加去往该楼层的该方向(向上或向下)的分配号梯。如上所述,通过具有由图2所示的人数检测装置2、层站人数计算装置8和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9构成的结构,能更准确地检测对于在某一楼层中发生的层站呼梯的使用者6的人数。此时,将使用者6的人数限制在分配号梯前的适当区域十分重要。通过使用关于层站呼梯的使用者人数的信息,即使当许多使用者6会被余留时,也可事先预测并分配追加号梯。结果,能大大缩短使用者6的等待时间。
<门厅指示灯1的内部结构的说明>
图3示出本示例的电梯系统(参照图1)中的作为引导装置(预约引导灯)起作用的门厅指示灯1的结构例。图3(A)是门厅指示灯1的主视图,图3(B)是侧视图。图3的示例是在门厅指示灯1中设置人数检测装置2的结构的一个示例,在门厅指示灯1的下侧的底部配置有人数检测装置2。图3的示例只是一个示例,如后述那样,在本示例的电梯系统中使用的具有人数检测装置2的门厅指示灯(引导装置)1不限于该示例。
如图3(A)所示,作为引导装置的预约引导灯包括门厅指示灯1、覆盖门厅指示灯1的发光部的盖1a、覆盖位于门厅指示灯1的下侧的人数检测装置2的盖1b和位于门厅指示灯1的上侧的仿制的盖1c。预约引导灯还包括用于通知下行方向电梯的预约引导的下方发光部1d和用于通知上行方向电梯的预约引导的上方发光部1e。还包括用于遮挡来自门厅指示灯1的发光部的光的遮光板1f、用于遮挡来自外部光的光的偏光板1g和人数检测装置2。
接着,如图3(B)所示,除上述以外,用于本示例的电梯系统的预约引导灯还包括由发光部1d、1e构成的门厅指示灯1主体和人数检测装置2所共用的电路基板1h。门厅指示灯1具有用于向该电路基板1h供电的电源线1i和用于将电路基板1h与层站人数计算装置8或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9相连接的通信线1j。
如图3(A)所示,人数检测装置2设置在门厅指示灯1的下侧底部。若人数检测装置2在该下侧底部的位置,则在检测层站10的状况时,不存在遮挡视野的物体,并且能减少遮挡来自门厅指示灯1的光的物体。进行覆盖的盖由三部分组成。即,覆盖门厅指示灯1主体的发光部1d、1e的盖1a、覆盖门厅指示灯1的下侧底部的人数检测装置2的盖1b、以及位于门厅指示灯1的上侧顶部的仿制的盖1c。
这里,覆盖人数检测装置2的盖1b必须穿过摄像头等人数检测装置2的视野。因此,盖1b例如可以使用丙烯酸树脂那样的材料,并且是不容易看到内部的摄像头的颜色。盖1c是为了确保门厅指示灯1在外观上的上下对称性而仿制的盖子,具有与盖1b相同的外观。通过设置具有这种结构的盖,能使人数检测装置2难以被使用者6注意到,并且门厅指示灯1的外观装潢能保持与现有相同的形状。
当包括在人数检测装置2中的拍摄装置是像摄像头那样的图像传感器时,使用者6的检测有时会被门厅指示灯1的发光部1d和1e的光或层站的照明等外部光干扰。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用于本示例的电梯系统的门厅指示灯1上设置有遮光板1f和偏光板1g。遮光板1f配置在门厅指示灯1的发光部1d和人数检测装置2之间,具有挡住来自门厅指示灯1的光的功能。设置偏光板1g以防止周围的外部光的影响。
特别地,如图3所示,当人数检测装置2设置在门厅指示灯1的下侧底部时,遮光板1f和偏光板1g能进行配置而不妨碍位于门厅指示灯1下方的层站10的视野,因此更为优选。
然后,如图3(B)所示,以往的电梯系统的门厅指示灯1中设置的电源线1i和通信线1j为本示例的电梯系统中新追加的人数检测装置2所共用。因此,如图3(B)所示,设置有门厅指示灯1主体(由发光部1d、1e构成)和人数检测装置2所共用的电路基板1h。而且,将电源线1i和通信线1j布线在该电路基板1h上,并在共用的电路基板1h上对其进行分配,从而分别用于门厅指示灯1主体和人数检测装置2。
另外,如背景技术一栏中所述,假设将人数检测装置2单独设置在电梯层站的墙壁或天花板上时,难以确保电源和通信。特别是,由于需要以有线的方式供电,因此为了进行布线需要在井道侧和建筑物侧开展新的工程。
然而,在图3的示例中,由于使用了现有的电梯系统中使用的门厅指示灯1原本就使用的布线,因此不需要用于人数检测装置2的特殊布线工作。
此外,还具有如下优点:即使对于现有的电梯,也可以在使布线等保持不变的状态下,用具有人数检测装置2的门厅指示灯1直接替换现有的门厅指示灯1。特别地,能通过在现有的门厅指示灯1上增设人数检测装置2,来设为本示例的门厅指示灯1,因此优选。即,在建筑物的号梯运行后会变得异常拥挤的建筑物的情况下,若更换为如图3所示的具有人数检测装置2的门厅指示灯1,则能容易地检测层站10中的人数,很有可能改善运行效率。
如图3(B)所示,当从竖直平面观察时,人数检测装置2的视野方向2a即透镜方向2a朝向层站10(参照图1)的下方倾斜。由此,当人数检测装置2设置在门厅指示灯1的下侧底部时,还能检测在人数检测装置2正下方的层门附近等待的使用者6。因此,能将包括层门附近直到层站10中央为止的区域都包含在检测区域内来确定人数检测装置2的拍摄角度,并且能更精确地检测使用者6的人数。
<本示例的电梯系统的处理步骤>
图4是示出与图1所示的电梯系统相关的位于层站10的使用者6的人数检测处理的步骤的流程图。图4示出了通过具有人数检测装置2的门厅指示灯来检测人数的一系列处理。
首先,判定在作为对象的楼层是否有新的层站呼梯登记(S1)。当没有新的层站呼梯登记时(S1中的“否”),待机直到有新的层站呼梯登记为止。当有新的层站呼梯登记时(S1中为“是”),向该层站呼梯分配号梯,并且点亮该分配号梯的门厅指示灯1(S2)。然后,检查门厅指示灯1是否被点亮(S3)。
当在步骤S3中门厅指示灯1被点亮时(S3的“是”),开始检测该分配号梯的层门前方的层站区域中的使用者6的人数(S4)。该人数检测由门厅指示灯1中增设的人数检测装置2来执行。即,步骤S4的人数检测主要使用设置在分配号梯上的门厅指示灯1的人数检测装置2来执行。当在步骤S3中判定门厅指示灯1未被点亮时(S3的“否”),待机直到门厅指示灯1点亮。
如上所述,设置在各楼层的层站的号梯上的人数检测装置2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由该人数检测装置2检测到的人数检测值通过层站人数计算装置8的处理被发送到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9(S5)。然后,在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9中,判定由层站人数计算装置8计算出的层站10的人数是否超过对于该分配号梯的满员判定阈值(S6)。
当在步骤S6中的判定为满员判定并且预测到将发生余留时(S6的“是”),向该楼层追加分配号梯(S7)。然后,判定该分配号梯的轿厢是否已到达层站(S8)。当在步骤S8中没有判定为该号梯的轿厢已到达层站时(S8的“否”),重复步骤S5的人数检测处理,直到轿厢到达层站10。当在步骤S8中判定为该分配号梯的轿厢已到达层站时(S8的“是”),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9将人数检测模式切换到有进出轿厢的检测模式即轿厢到达时的人数检测模式(S9)。
当步骤S6的判定不是满员判定时(S6的“否”),不执行步骤S7和步骤S8中的处理,而是执行步骤S9的处理。在步骤S9中切换人数检测模式,是因为当分配号梯到达时,存在从轿厢出来的使用者和进入轿厢的使用者双方。即,如果是分配号梯到达层站之前,则仅检测在层站等待的使用者6即可,因此在分配号梯到达之前和之后情况发生改变。
接着,判定该分配号梯是否已从层站10出发(S10)。当在步骤S10中判定为该分配号梯已经从层站出发时(S10中的“是”),对该分配号梯实施余留人数检测模式,用于检测因轿厢满员而未能搭乘上时的余留人数(S11)。当在步骤S10判定为该分配号梯还没有从层站10出发时(S10的“否”),重复步骤S9的处理。
在步骤S7的处理中,已经预测了余留的情况并且实施号梯的追加分配,但是当余留人数大于预测或余留人数小于预测时,要检测余留人数的结果。于是,进行实施追加分配、或改变追加分配、或取消追加分配等处理。结果,在经过规定时间后,结束余留人数检测模式,并且结束对该分配轿厢号梯的人数检测(S12)。此后,返回到步骤S1的处理,并且重复人数检测。
如上所述,通过利用设置在门厅指示灯1中的人数检测装置2的特征,利用门厅指示灯1、人数检测装置2实施与电梯的控制动作联动的人数检测处理,从而能更准确地检测层站的电梯使用者人数,结果,能提高电梯的运行效率。
如图4的流程图所示,本示例的电梯系统的特征在于,在登记层站呼梯之后,决定分配给该呼梯的号梯,并在该号梯的门厅指示灯1点亮之后,开始检测层站10的使用者人数。
在按下层站呼梯按钮后立即设定分配号梯的立即预约方式的群管理控制中,当门厅指示灯1点亮时,使用者6聚集在该门厅指示灯1处的可能性较高。因此,若对分配号梯的区域、即以分配号梯的点亮着的门厅指示灯1的位置为中心实施人数检测,则能更精确地检测使用者人数。此外,在分配号梯到达层站之后乘客上下电梯的期间,以与之相匹配的检测模式进行检测。此外,当在电梯出发后有使用者因该轿厢满员而不能进入轿厢时,将该人数检测为余留人数。
<人数检测处理的具体示例的动作说明>
图5是用于说明对应于图4的流程图的人数检测处理的动作的时序图。图5的时序图分别示出了表示门厅指示灯1的状态的时间经过的时序图A1、表示人数检测处理的状态的时间经过的时序图A2、表示检测到的人数值的时间经过的时序图A3。这三个时序图的时间轴A4在时序图A1~A3中同步。
首先,门厅指示灯1的时序图A1如纵轴A5所示,表示点亮和熄灭两种状态。在纵轴的标号A5的时刻登记新的层站呼梯,立即选定分配号梯,并点亮该号梯的门厅指示灯1(A6)。此后,门厅指示灯1继续点亮(A7),并且在分配号梯的轿厢即将到达之前(A8的时刻),门厅指示灯1变为闪烁状态用以通知该轿厢即将到达(A9)。
当分配号梯到达层站10时,门厅指示灯1熄灭(A10的时刻)。然后,门厅指示灯1保持熄灭状态,轿厢关门(A11的时刻),并且从层站出发(A12的时刻)。然后,余留人数处理结束(A13的时刻)。
表示人数检测处理的状态的时间经过的时序图A2如纵轴A14所示,表示人数检测处理的开启和关闭两种状态。当门厅指示灯1点亮时,人数检测处于开启状态(A15),并且当分配号梯到达时,人数检测关闭。在从分配号梯到达到关门的期间(A16)中,不进行特殊处理。此外,在图4的流程图中,在从分配号梯到达到关门的期间内,实施未图示的另一个上下电梯时的人数检测模式。在该号梯关门之后的规定时间内再次检测人数(A17)。这里,检测号梯出发后的余留人数。
接着,表示检测到的人数值的时间经过的时序图A3中,在纵轴A18上表示检测到的人数。从分配号梯的门厅指示灯1点亮并且人数检测处理开启的时刻起开始检测层站人数,并且如曲线A19所示随着时间的经过检测使用人数。这里,点划线A20是对于该号梯的轿厢的满员判定阈值,当检测人数超过该阈值时(A21),预测将发生余留,并执行追加分配电梯号梯的处理。
然后,继续检测人数,直到该分配号梯到达(A22)。由层站人数计算装置8计算出的人数数据被依次地发送到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9,并反映在号梯的群管理控制中。然后,在该号梯关门之后重新开始人数检测(A23),并且检测在规定时间之后确定的余留人数(A24)。
如上所述,在本示例的电梯系统中,人数检测开始的定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人数检测的定时是在登记新的层站呼梯之后,并且是在分配号梯上设置的门厅指示灯1点亮之后。当在分配号梯的轿厢到达时刻门厅指示灯1熄灭时,人数检测结束。在此期间,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9通过共享人数检测装置2的通信线和门厅指示灯1的通信线,能基于层站10的使用者6的人数来进行多台号梯的群管理控制。通过这样的时间上的动作,层站人数计算装置8能够在更好的定时更准确地检测使用者6的人数。
<门厅指示灯1的不同结构示例(第二示例)的说明>
图6示出了与本示例的电梯系统相关的门厅指示灯1(预约引导灯),并且示出了与图3不同的结构的示例。与图3所示的门厅指示灯1的不同点在于在门厅指示灯1的主体(发光部)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人数检测装置2b、2c。由此,能进一步扩大层站10的检测区域,并且能提高检测人数的精度。此外,如后所述,能适当地避开门厅指示灯1发光而产生的光。图6中,对于与图3相同的部分附加了相同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图6中,与图3不同的部分是在作为门厅指示灯1的主体的发光部的上侧设置人数检测装置2c这一点。根据该结构,与下侧同样地设置有上侧的人数检测装置2c用的盖1b1、用于遮挡门厅指示灯1的发光部的光的遮光板1f1和用于避免外部光的影响的偏光板1g1。这些部件与下侧的盖1b、遮光板1f和偏光板1g相同。
图6所示的结构的门厅指示灯1中,能进一步避开门厅指示灯1发光而产生的光。具体地说,当向下方向的发光部1d处于发光状态时,利用上侧的检测装置2c检测位于层站10的使用者6的人数,当向上方向的发光部1e处于发光状态时,利用下侧的检测装置2b检测位于层站10的使用者6的人数。由此,通过根据上侧发光部1e和下侧发光部1d的点亮状态切换上侧人数检测装置2c和下侧人数检测装置2b,能尽可能地避免门厅指示灯1的发光的影响。
此外,通过划分上侧人数检测装置2c和下侧人数检测装置2b的检测区域,能将层站10的更大范围的区域设为对象。例如,下侧人数检测装置2b检测靠近该门厅指示灯1侧的层站区域,上侧人数检测装置2c检测远离该门厅指示灯1侧的层站区域。由此,能将从门厅指示灯1朝向层站10的整个区域广泛地设为检测对象。结果,即使例如非常拥挤且电梯使用者等待的区域很大时,也能加以应用。
<门厅指示灯1的不同结构示例(第三示例)的说明>
图7是示出本示例的电梯系统中的门厅指示灯1的与图3的第一示例和图6的第二示例不同的结构示例(第三示例)的图。该第三示例中,将人数检测装置2配置在门厅指示灯1的主体即发光部的侧面上。即,如图3或图6的第一示例或第二示例所示,第三示例在难以上下配置的情况下或者通过在侧面配置从而更容易检测层站10的状况的情况下是有效的结构。图7中,对于与图3相同的部分附加了相同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如上所述,在图7的示例中,与图3和图6的示例不同的部分是将人数检测装置2配置在门厅指示灯1的发光部的侧面上这点。根据该结构,与下侧同样地设置侧面侧的检测装置用的盖1k、用于遮挡门厅指示灯1的发光部1d、1e的光的遮光板1f2。这些部件与设置在图3的下侧的盖1b和遮光板1f相同。
<层站使用者的人数检测处理方法的说明>
图8是示出图1所示的本示例的电梯系统中检测位于层站10的使用者6人数的人数检测处理方法的一个示例的图。图8所示的示例示出了在利用人数检测装置2检测人数时避免门厅指示灯1的发光部的光的影响的检测方法。
在图8的示例中,在门厅指示灯1点亮时设置较短的熄灭期间,并且在该熄灭期间内检测层站的人数。具体的方法考虑以下3种。
1)在检测层站的使用者6的人数的每个定时,例如每5~10秒设置较短时间的熄灭期间,并且在其熄灭时检测层站的使用者6的人数的方法。
2)根据层站的使用者6的人数增加的趋势,在拥挤时等短时间内人数增加的情况下,以短周期设置熄灭期间,在冷清时等人数几乎不增加的情况下,以长周期设置熄灭期间,并且在其熄灭时检测层站的使用者6的人数的方法。
3)设置在短时间内重复点亮和熄灭的闪烁期间,并且在该闪烁期间的熄灭时检测层站的使用者6的人数的方法等。
在上述的1)至3)中的任一种方法都通过设置熄灭期间,在门厅指示灯的发光部熄灭时检测层站的使用人数,从而能避免发光部的光的影响。以下,参照图8来说明与上述1)有关的处理的动作例。图8用两个时间波形图来说明上述1)的处理操作,上侧的图B1表示门厅指示灯1的发光状态的时间波形。
对此,下侧的图B2示出了人数检测装置2的检测处理的状态的时间波形。横轴B3表示与上侧的图B1相同的时间轴。首先,门厅指示灯1的发光状态的时间波形图B1的纵轴B4表示门厅指示灯1的发光状态,即存在熄灭状态B5和点亮状态B6两种状态。
如图8的上侧的图B1所示,在点亮期间B7a、B7b、B7c之间设置有短时间的熄灭期间B8a、B8b、B8c。在人数检测装置2的检测处理状态的时间波形图即下侧图B2中,纵轴B9表示人数检测处理的开启和关闭的状态。即,表示检测人数的开启状态B10和不检测人数的关闭状态B11这两种状态。
如上所述,由人数检测装置2在熄灭期间间歇地进行人数检测。这是因为,层站的使用人数具有基本上随时间增加的特性,大幅增减变动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即使是这种间歇性的检测也是没有问题的。因此,有意地设置如图8所示的熄灭期间B8a、B8b和B8c以供人数检测装置2检测人数。
图8所示的门厅指示灯1的熄灭期间B8a可以是不会被使用者6误认为是故障等的尽可能短的时间,但是另一方面,需要确保能够在该熄灭期间B8a内充分地检测出层站的使用者人数这一程度的较长的时间。考虑到人眼的特性,若例如在10毫秒或更短的时间内,则熄灭期间很可能不会被使用者注意到。因此,认为若设为大约10毫秒以下时间长度的熄灭期间,使用者不会注意到间歇的熄灭,并且能检测使用者的人数。
若如图8所示控制门厅指示灯1的点亮期间和熄灭期间,则在将人数检测装置2装入门厅指示灯1时将不会发生门厅指示灯1发光所产生的光干扰人数检测这一问题。这意味着能在电梯系统侧控制门厅指示灯1的点亮和熄灭、人数检测装置2的开启和关闭。此外,可知即使例如在每5~10秒的定时间歇地检测使用者的人数,在控制上也没有特别的问题。
<层站使用者的人数检测方法的具体示例(1)>
图9示出本示例的电梯系统中的位于层站的使用者的人数检测方法的具体示例(1)。图9是从上方俯瞰整个电梯层站的俯视图,下面使用图9说明使用者的人数检测方法。
如图9所示,由群管理的六台号梯101至106三台三台地相对布置。即,1号梯101、2号梯102和3号梯103配置在层站10的左侧,4号梯104、5号梯105和6号梯106相对地配置在层站10的右侧。
图9示出了从层站入口14进入号梯的层站10的多个使用者6在分配给层站呼梯的2号梯102前面等待的状况。此处,如标号201至206所示,电梯的各号梯(1号梯至6号梯)分别设有门厅指示灯1。
这里,在图9的示例中,示出无法穿过层站的状态,即,到层站10的入口为1处。在这种情况下,门厅指示灯1通常安装在从入口侧容易看到的位置。因此,在左侧号梯101~103中,门厅指示灯201~203配置在号梯的层门的左侧,在右侧号梯104~106中,门厅指示灯204~206配置在号梯的层门的右侧。
能根据层站10的情况任意地决定门厅指示灯1设置在号梯的层门左右的哪一侧。即使存在多个(例如,两处)到层站10的入口,门厅指示灯1有时也配置在靠近更多的使用者6会进入的入口一侧(与图9中的示例相同)。还考虑在左右的号梯中,将配置门厅指示灯1的位置布置在例如层门的右侧或左侧中的哪一侧。
无论哪一种情况,各门厅指示灯201~206中的一个或多个门厅指示灯1具有图3所示的人数检测装置2的结构,在图9的示例中,示出了左侧的2号梯102被分配给使用者6的层站呼梯的示例。图9示出了通过层站呼梯分配的2号梯102的门厅指示灯202点亮的状态。在图9的右侧示出了门厅指示灯1(202)的结构,该门厅指示灯202的结构与图3所示的门厅指示灯1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了说明。
如上所述,作为分配号梯的2号梯102的门厅指示灯202的发光部1d点亮,从而使用者6以该门厅指示灯202为中心聚集在所分配的2号梯102的前面,等待其轿厢的到达。在2号梯102的门厅指示灯202的下侧安装有人数检测装置2,人数检测装置2从该位置起将2号梯周围的层站区域作为由点划线包围的检测区域7,从而检测层站10的使用者6的人数。
当人数检测装置2是例如具有图像传感器的摄像头时,该传感器的检测方向的中心轴2a被设定为相对于沿门厅指示灯202的正对面方向所画的直线2d向层门302的方向倾斜的方向。结果,人数检测装置2能将层门302的前方设为检测区域7。
通常,预定乘坐作为分配号梯的2号梯102的使用者6在能够看到门厅指示灯202并且容易进入轿厢的位置等待。即,如图9所示,可以认为会以2号梯102的门厅指示灯202为中心聚集在2号梯102的层门302侧。因此,若使检测方向的中心轴朝向上述相对于沿门厅指示灯202的正对面方向画出的直线向层门方向倾斜的方向2a,则能更准确地检测使用者6的人数。
如图9所示,当通过安装在作为分配号梯的2号梯102的门厅指示灯202上的人数检测装置2检测人数时,需要对来自门厅指示灯202的发射光采取对策。也就是说,图3中所示的发光部1d、1e、人数检测装置2之间的遮光板1f、以及设置图8中所示的熄灭期间(B8a~B8c)从而在熄灭期间检测人数的动作的组合十分重要。
如上所述,在本示例的电梯系统中,安装于门厅指示灯1的人数检测装置2所用的图像传感器朝向相对于从门厅指示灯1向正对面画出的直线朝该门厅指示灯1的号梯的层门侧倾斜的方向。由此,能更准确地检测等待该分配号梯到达的使用者的人数。
<层站使用者的人数检测方法的具体示例(2)>
图10示出了在本示例的电梯系统中与图9不同的检测层站的使用者人数的方法的具体示例(2)。在图10中,与图9相同的部分被赋予相同的标号,并且省略其说明。在图10中,与图9的不同点在于,通过设置在5号梯105的门厅指示灯205的人数检测装置2来检测等待分配号梯即2号梯102的到达的使用者6的人数,该5号梯105位于与分配号梯即2号梯102相对的位置。
在图10所示的具体示例(2)中,由位于与作为分配号梯的2号梯102相对的位置的5号梯105的门厅指示灯205的人数检测装置2检测由点划线包围的检测区域7中所包含的2号梯102的使用者6的人数。此处,门厅指示灯205的人数检测装置2的检测方向2e可以与图9中说明的检测方向2a的确定方法相同地设定。
图10中的人数检测装置2的检测方向2e是从作为分配号梯的2号梯102的对面侧的位置能够将等待分配号梯的使用者6纳入恰当的视野并对其进行检测的方向。如图10的示例所示,从与分配号梯相对的对面侧的号梯的人数检测装置2检测分配号梯的使用人数的优点在于,由于门厅指示灯205不点亮,因此可以不考虑光的影响。在图10的右侧示出了5号梯105的门厅指示灯205的放大图,但是如该图所示,由于发光部1d、1e不点亮,因此可以使用没有遮光板的结构,能相应地简化人数检测装置2的结构。
<第二实施方式例的电梯系统的整体结构>
图11是示出与图1的第一实施方式例不同的第二实施方式例的电梯系统的整体结构例的图。与图1不同点在于,将设置在层站10的入口14附近的号梯中的门厅指示灯1的人数检测装置2用于检测层站10的使用者6。即,在图11的示例中,将从电梯层站的入口14进入层站10的使用者6a作为检测对象。在图11中,与图1相同的部分附加相同的标号,并且省略其描述。
如图11所示,由于设置于号梯的门厅指示灯1中安装的人数检测装置2检测进入层站10的使用者6a,所以检测方向2f朝向层站入口14。而在图1的示例中,为了检测等待分配号梯的到达的使用者6的人数,安装在门厅指示灯1中的人数检测装置2的检测方向2a朝向层门3侧,这一点不同。
在该图11的示例中,由于具有人数检测装置2的门厅指示灯1可以仅设置在层站入口14的附近,因此能减少具有人数检测装置2的门厅指示灯1的个数。即,在图11的示例中,安装有人数检测装置2的门厅指示灯1可以安装在层站10的入口14附近的号梯上,并检测从层站入口14进入的使用者6a。然后,通过将从层站入口14进入的使用者6a的人数与层站10中的使用者6的人数相加,从而能计算在层站等待电梯的使用者的人数。即,不直接检测使用者6的人数,而是根据进入层站10的使用者6a的人数间接推定位于层站10的使用者6的人数。
<层站使用者的人数检测方法的具体示例(3)>
图12示出图11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例的电梯系统中位于层站的使用者6的人数检测方法的具体示例(3)。与图9同样,图12是表示从上方观察某一楼层的号梯的整个层站的情况的俯视图。在图12中,对与图9相同的要素附加相同的标号,并且省略其说明。
图12的示例中,利用靠近层站入口14的电梯号梯即1号梯101和4号梯104来检测进入层站的使用者6a。具体地说,由层站入口14的1号梯101的门厅指示灯201的人数检测装置2和4号梯的门厅指示灯204的人数检测装置2检测进入层站10的使用者。
此处,门厅指示灯201的人数检测装置2的检测方向2f和门厅指示灯204的人数检测装置2的检测方向2g相对于各门厅指示灯201、204的正对面方向分别朝向层站入口14的方向。由此,能够更准确地检测进入层站10的人数。门厅指示灯201的人数检测装置2的检测区域是由点划线7a表示的扇形范围,门厅指示灯204的人数检测装置2的检测区域是同样地由点划线7b表示的范围。通过对进入该层站10的使用者6a的人数和已经在层站的使用者6的人数进行累计,能计算出等待作为分配号梯的2号梯102到达的使用者6的合计人数。
<第二实施方式例的电梯系统的人数检测方法>
图13是用于说明在图11和图12中示出的第二实施方式例的电梯系统中位于层站10的使用者6的人数检测处理的流程图。如下所述,通过设置在层站入口14的1号梯101和4号梯104的门厅指示灯201、204的人数检测装置2来检测从层站入口14进入层站10的使用者6a。
首先,利用门厅指示灯201、204各自的人数检测装置2判定是否检测到从该楼层的层站10的入口14进入的使用者6a(S21)。在检测到有人从入口14进入时(S21中的“是”),检测该进入的人数△P(S22)。然后,通过使用该检测人数△P,根据式(1)更新在层站等待的人数的推定值P(S23)。
P=P+△P (1)
当在步骤S21中没有检测到有人从入口14进入时(S21中的“否”),等待直到检测出为止。
然后,判定在该楼层的层站10进行层站呼梯所召唤到的分配号梯的轿厢是否已到达(S24)。当在步骤S24中判定为分配号梯的轿厢未到达时(S24中的“否”),重复步骤S21至S23的处理,等待分配号梯的轿厢到达。
当在步骤S24中判定为分配号梯已经到达时(S24中的“是”),检测从该楼层搭乘该号梯的轿厢的人数Q(S25)。搭乘该轿厢的人数Q能由层站10的人数检测装置和轿厢内的未图示的人数检测装置检测。作为轿厢内的人数检测装置,使用公知的载重传感器或安装在轿厢内的摄像头等。然后,判定分配号梯的轿厢是否已经从该楼层出发(S26)。该步骤S26的判定由图11所示的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9执行。
当在步骤S26中判定为分配号梯的轿厢已经出发时(S26中的“是”),通过式(2)计算该楼层的层站10中剩余的人数R(S27)。该人数R对应于由于分配号梯的轿厢已满员而未能搭乘上的余留人数。
R=P-Q (2)
这里,当R<0时,设为R=0。
然后,将由式(2)求出的在层站剩余的人数R设为层站10的等待人数的推定值P的新的初始值(S28)。P=R
(3)
此外,若层站10并没有处于非常拥挤的状况,则未能搭乘上而余留的人数R变为“0”,所以新设定的层站的等待人数的推定值P的初始值基本为零。当在步骤S26中分配号梯没有出发时(S26中的“否”),重复步骤S25的处理。
然后,在从分配号梯的轿厢出发经过了规定时间之后,判定在该楼层的层站10中有没有新的层站呼梯的登记(S29)。当在步骤S29中没有新的层站呼梯时(S29中的“是”),该层站10中应该没有人,将该层站的等待人数推定值P重置为P=0(S30),处理结束,并且返回到步骤S21。当在步骤S29中判定存在新的层站呼梯时(S29中的“否”),由于新的使用者6出现在层站10,因此跳过步骤S30的处理,并且返回到步骤S21的处理。
如上所述,通过仅在图12所说明的层站入口14附近的号梯即1号梯101或4号梯104的门厅指示灯201和204设置人数检测装置2,从而能减少比普通的门厅指示灯1零件数要多并且具有特殊结构的带人数检测装置2的门厅指示灯1的数量。
在考虑整个建筑物的情况下,还想到在多人聚集的大厅楼层那样需要更高精度的人数检测的楼层中,使所有号梯所设置的门厅指示灯1都具有人数检测装置2。在大厅以外的一般楼层中,仅在层站入口14的号梯的门厅指示灯1中设置人数检测装置2,从而能确保所需的人数检测精度并且能减少具有人数检测装置2的门厅指示灯1的数量。
<层站使用者的人数检测方法的具体示例(4)>
图14是示出在本示例的电梯系统中检测位于层站10的使用者6的人数检测方法的另一示例的图。与图9和图12类似,图14是从上方观察某一楼层的电梯的整个层站10的俯视图,并且对与图9和图12相同的要素附加相同的符号。
在图14所示的示例中,位于层站10的6台号梯101~106都是具有人数检测装置2的门厅指示灯201~206,并且将整个层站作为检测对象来检测等待分配号梯的轿厢的使用者6的人数。如图14所示,对于进行了层站呼梯并等待分配号梯(这里是2号梯102)到达的使用者6,来自前方、后方和斜方各个方向的人数检测装置2的检测区域覆盖了整个层站10。因此,在图14的示例中,能消除当检测位于层站10中的使用者6的数量时的检测死角。然而,另一方面,由于存在多个摄像头对同一人的重复检测,因此由图2所示的层站人数计算装置8执行重复排除处理。
根据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9中与电梯群管理有关的信息,可知分配号梯为2号梯102。因此,能够检测以该分配的2号梯的前方区域为中心的人数,因而能够更准确地检测等待电梯2号梯102的使用者6的人数。
此外,根据该方法,通过使用设置在位于层站入口14处的号梯的门厅指示灯201、204中的人数检测装置2,还能识别从层站入口14去向分配电梯2号梯102的使用者。因此,能较早地预测出使用者6的总体人数,并且能更早地预测和应对余留的发生。
在该图14的示例中,利用已经在分配的2号梯102前面等待的使用者6的人数和从层站入口14进入的使用者6a的人数之和来计算使用者6的总体人数。此外,由图1所示的层站人数计算装置8执行用于整合上述的各人数检测装置2的结果的处理。
如图14所示,当具有人数检测装置2的门厅指示灯201~206安装在该楼层的层站10的所有号梯上时,能将整个层站10广泛地设为检测区域。然后,通过组合安装在所有这些门厅指示灯201~206中的人数检测装置2的检测结果,能在更宽的视野中准确地检测使用者6的人数。
<层站使用者的人数检测方法的具体示例(5)>
图15是示出与本示例的电梯系统相关的位于电梯厅10的使用者6的人数检测方法的特殊示例,是层站没有人的情况下的示例的图。图15是与图14相同地从上方观察某一楼层的电梯的整个层站10的俯视图,并且由于构成要素与图14完全相同,因此附加相同的标号。
图15示出了例如在通过呼叫去往目的地楼层的轿厢呼梯而使轿厢停止,并且轿厢中的所有乘客全都下梯之后,在层站10没有使用者的状态。若在这种情况下,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9可以控制各台号梯的运行,以在开门期间达到届满时间之前关闭轿厢门并出发。结果,由于能省去无用的停止时间,因此能在上班拥挤时等情况下提高运行效率。
此外,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9能够在存在恶作剧呼梯的情况、虽然存在轿厢呼梯但所有使用者6都乘上了先前到达的号梯的轿厢的情况等在层站10没有等待的人的情况下,也能检测出该情况并取消层站呼梯。因而,由于能减少无用地停在层站10中没有使用者6的楼层的情况发生,因此能提高运行效率。
为了检测出上述那样在层站没有人(人数为零)的情况,需要检测整个层站10。此时,由于需要检测使用者6a未进入层站入口14,因此为了检测层站10和入口14,优选在层站10的所有号梯101~106上安装具有人数检测装置2的门厅指示灯201~206。
<门厅指示灯1和人数检测装置2的另一结构示例>
图16示出了本示例的电梯系统中的门厅指示灯1的另一结构示例。与图3相同,图16(A)是主视图,图16(B)是侧视图。在图16中,也对与图3和图6相同的要素附加相同的标号,省略其说明。
在图16的示例中,具备从门厅指示灯1的电源线1r和通信线1s分配来的电源和通信的连接口(接点口)1m、1n来代替图6所示的人数检测装置2b、2c。该作为电源和通信的接点的连接口(接点口)1m、1n分别设置在门厅指示灯1的上部和下部,并且在门厅指示灯1的发光部1d、1e之间设置有遮光板lf、lf1
覆盖门厅指示灯1的发光部1d、1e的盖1o、1p设置在下部和上部。作为电源和通信的接点的连接口(接点口)1m、1n设置在与门厅指示灯1主体的连接有电源线1r和通信线1s的电路基板1q相同的基板上,并且共用电源与通信线。由此,通过将例如摄像头、图像传感器等安装到作为电源和通信的接点的连接口(接点口)1m、1n,与图3和图6同样地能检测位于层站10的人数。
图16所示的门厅指示灯1具有作为电源和通信的接点的连接口(接点口)的结构,因此具有能根据需要自由地安装、拆卸摄像头、图像传感器等的优点。例如,可以在初始状态下,并且以作为电源和通信的接点的连接口(接点口)1m、1n上没有安装任何东西的状态,将电梯系统导入建筑物中,并且在导入建筑物之后,还能可选地将人数检测装置2安装到门厅指示灯1上。
例如,在将本示例的电梯系统导入建筑物之后,在发现特定楼层的层站非常拥挤等的情况下,还能考虑之后再将人数检测装置2安装在该拥挤的层站10的门厅指示灯1上。此外,还能根据想提高号梯运行效率等这样的建筑物侧的需求,将包括摄像头、图像传感器等的人数检测装置2事后再安装在图16所示的门厅指示灯1的连接口(接点口)上。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大厅楼层等特定楼层非常拥挤,因此也可以仅在该楼层上安装摄像头或图像传感器来检测人数,从而能提高运行效率。
此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也包含各种变形例。例如,上述的实施方式例为了对本发明进行容易理解的说明而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并不一定局限于具备所说明的所有的结构。
另外,可以将某个实施方式例的结构的一部分替换成其它实施方式例、变形例的结构,此外,还可以将其他实施方式例、变形例的结构替换至某个实施方式例的结构中。另外,关于实施方式例的结构的一部分,也可以进行其它结构的追加、删除、替换。
此外,上述的各结构、功能、处理部、处理单元等也可以将它们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用例如通过集成电路设计等以硬件来实现。此外,上述的各结构、功能等也可以通过处理器解释、执行实现各功能的程序以软件来实现。实现各功能的程序、表格、文件等信息能够置于存储器、硬盘、SSD(Solid State Drive:固态硬盘)等记录装置,或者IC卡、SD卡、DVD等记录介质。此外,示出了考虑到说明上所必须的控制线、信息线,但并不限于是示出了产品上所必须的全部的控制线、信息线。实际上也可以认为几乎所有的结构都是互相连接的。
标号说明
1、201~206 门厅指示灯(引导装置)
101~106 号梯(1号梯~6号梯)
2 装入门厅指示灯1的内部的人数检测装置
20 检测部(摄像头等)
21 人数计算处理部
22 头部检测处理部
23 计数处理部
3 电梯的层门
4 包围层门的三边门框
5 层站呼梯按钮
6 位于层站的电梯使用者
6a 在层站的入口附近的电梯使用者
7、7a、7b 人数检测装置的检测区域
8 层站人数计算装置
81 层站人数计算处理部
9 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
91 余留发生预测处理部
92 追加分配处理部
10 电梯层站
11 在层站等待的使用者用的引导线
12 由引导线决定的等待区域。

Claims (14)

1.一种电梯系统,使使用者在层站搭乘到轿厢上来运行,包括:
引导装置,该引导装置设置在电梯层门的附近,并具有将针对层站呼梯分配的号梯通知给使用者的预约引导灯的功能、以及对号梯到达层站的情况进行通知的到达引导灯的功能这两种功能;
人数检测装置,该人数检测装置被收纳在所述引导装置内且难以被所述使用者注意到,包括用于检测等待所述号梯的轿厢的使用者的传感器;
层站人数计算装置,该层站人数计算装置基于来自设置在所述层站的号梯上的一个或多个所述人数检测装置的检测信息来计算层站人数;以及
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该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基于由所述层站人数计算装置计算出的层站使用者的人数来控制所述号梯的运行,
所述引导装置还收纳有用于通知号梯的行进方向的上部发光部和下部发光部,并且所述人数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下部发光部的下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其中,所述人数检测装置从连接有向所述引导装置供电的电源线的电路基板获得电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系统,其中,所述人数检测装置经由在所述引导装置与所述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之间进行通信的通信线,与所述层站人数计算装置进行通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其中,所述人数检测装置还设置在所述上部发光部的上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电梯系统,其中,在所述引导装置中,在所述发光部和所述人数检测装置之间设置有遮挡来自所述发光部的光的遮挡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系统,其中,所述人数检测装置的检测方向被设定为相对于从所述号梯的设有所述人数检测装置的层门引出的垂直线向所述层门侧倾斜,从而检测所述层门的前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其中,所述人数检测装置从在所述层站登记了新的层站呼梯的时刻起、或从分配给该层站呼梯的号梯被所述引导装置引导的时刻起,开始检测所述电梯的使用者人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其中,所述引导装置是配置在三边门框或所述三边门框附近的门厅指示灯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其中,所述人数检测装置所具有的所述传感器包括具有图像传感器的摄像头、红外传感器、激光传感器和热检测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其中,所述引导装置在发光期间内设有多次短的熄灭期间,并且在所述熄灭期间通过所述人数检测装置检测位于所述层站的电梯使用者的人数。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梯系统,其中,所述熄灭期间为10毫秒以下。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其中,所述引导装置在发光期间内设有重复点亮和熄灭的闪烁期间,并且在所述闪烁期间的熄灭状态下,通过所述人数检测装置检测位于所述层站的电梯使用者的人数。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其中,在所述引导装置的内部设置有从所述引导装置的通信线和电源线分配来的通信和电源的接点口,并且能任意地将所述人数检测装置安装到所述接点口或从所述接点口拆卸。
14.一种层站人数计算装置,当在层站进行了呼梯时,计算等待分配号梯的轿厢的使用者人数,该层站人数计算装置包括:
引导装置,该引导装置设置在所述号梯的层门附近,并具有将针对层站呼梯分配的号梯通知给使用者的预约引导灯的功能、以及对所述号梯到达层站的情况进行通知的到达引导灯的功能这两种功能;以及
人数检测装置,该人数检测装置被收纳在所述号梯的所有引导装置内或被收纳在所选择的特定引导装置内且难以被所述使用者注意到,并且包括用于检测等待所述号梯的轿厢的使用者人数的传感器,且每一台所述号梯都设有所述引导装置,
基于来自设置在所述号梯的所有引导装置内或设置在所述所选择的特定引导装置内的所述人数检测装置的检测信息,计算在所述层站等待分配号梯的轿厢的层站人数,
所述引导装置还收纳有用于通知号梯的行进方向的上部发光部和下部发光部,并且所述人数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下部发光部的下侧。
CN201980018245.8A 2018-06-08 2019-04-01 电梯系统及层站人数计算装置 Active CN1118679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10361 2018-06-08
JP2018110361A JP6959182B2 (ja) 2018-06-08 2018-06-08 エレベーターシステム
PCT/JP2019/014411 WO2019235041A1 (ja) 2018-06-08 2019-04-01 エレベーターシステムおよび乗り場人数算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67955A CN111867955A (zh) 2020-10-30
CN111867955B true CN111867955B (zh) 2022-06-07

Family

ID=687702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18245.8A Active CN111867955B (zh) 2018-06-08 2019-04-01 电梯系统及层站人数计算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959182B2 (zh)
CN (1) CN111867955B (zh)
WO (1) WO201923504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10362978A1 (en) * 2020-05-20 2021-11-25 Otis Elevator Company Passenger waiting assessment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082750A (zh) * 1973-11-21 1975-07-04
JPS552889U (zh) * 1979-05-23 1980-01-10
JPS61221070A (ja) * 1985-03-28 1986-10-0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タ乗場報知装置
JPH03125578U (zh) * 1990-03-30 1991-12-18
JPH05147844A (ja) * 1991-11-28 1993-06-15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ホール待ち客検出装置
JPH0680332A (ja) * 1992-09-07 1994-03-22 Toshiba Corp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JPH07165375A (ja) * 1993-12-14 1995-06-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エレベーターシステム
JP3568901B2 (ja) * 2001-01-22 2004-09-2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カメラ、カメラ内蔵型照明装置、制御装置、および監視装置
JP2008252402A (ja) * 2007-03-29 2008-10-16 Fujifilm Corp 撮像システム、撮像方法、および撮像プログラム
JP2011168353A (ja) * 2010-02-16 2011-09-0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用コネクタ
JP2013056720A (ja) * 2011-09-07 2013-03-28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運転制御方法、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エレベータ運転制御装置、エレベータ運転制御システム
CN202923524U (zh) * 2012-11-23 2013-05-08 河南鸿马实业有限公司 移动警务室用隐形摄像机构
EP3055244B1 (en) * 2014-01-17 2021-07-21 KONE Corporation Elevator system comprising a destination control system
JP5920678B1 (ja) * 2014-11-21 2016-05-18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CN108016955A (zh) * 2017-11-29 2018-05-11 上海华东房产物业有限公司 电梯群控方法、装置及系统
JP6333505B1 (ja) * 2018-01-17 2018-05-30 ジャパンエレベーターサービス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959182B2 (ja) 2021-11-02
JP2019210135A (ja) 2019-12-12
WO2019235041A1 (ja) 2019-12-12
CN111867955A (zh) 2020-10-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03114B (zh) 升降机出入控制系统
PH12016501157B1 (en) Arrangement of a monitoring sensor in an escalator or in a moving walkway
WO2009130762A1 (ja) スライドドア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
CN110577121B (zh) 电梯系统及电梯的群管理控制方法
JP2010143683A (ja)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内呼び登録装置
CN111867955B (zh) 电梯系统及层站人数计算装置
EP3533747A1 (en) Passenger conveyor
JP2017210356A (ja)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JPWO2008107952A1 (ja)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KR101210182B1 (ko) 슬라이드 도어 장치 및 엘리베이터
WO2018016022A1 (ja) セキュリティゲート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CN110577122B (zh) 电梯系统及电梯的群管理控制方法
JP6270948B1 (ja) エレベータの利用者検出システム
EP3800151A1 (en) Elevator system
JP4458733B2 (ja) 乗客コンベア装置
JP5804958B2 (ja) 避難弱者優先救出機能付きエレベータ
JP2019210137A5 (zh)
EP3416909B1 (en) Elevator access control system
JP7039634B2 (ja) 乗客コンベアの歩行抑止システム
JP5920680B1 (ja) 乗客コンベア
JP2019210136A5 (zh)
KR102428881B1 (ko) 엘리베이터 스마트 레코딩 및 모니터링 시스템
JP7052856B1 (ja) エスカレータ、およびエスカレータを利用したフロア混雑状況表示システム
JP2011098787A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KR101915001B1 (ko) 상용전원을 직접 공급하며 전력소비를 최소화할 수 있는 홀 랜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