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67824A - 层叠体、复合偏振板及图像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层叠体、复合偏振板及图像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67824A
CN111867824A CN201980018222.7A CN201980018222A CN111867824A CN 111867824 A CN111867824 A CN 111867824A CN 201980018222 A CN201980018222 A CN 201980018222A CN 111867824 A CN111867824 A CN 1118678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layer
sensitive adhesive
adhesive layer
lamin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1822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松本寿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19/009070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9176719A1/ja
Publication of CN1118678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678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12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using interposed adhesives or interposed materials with bonding proper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2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B32B7/023Optical propert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1/00Features of adhesiv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J9/00, e.g. additives
    • C09J11/02Non-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 C09J11/06Non-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organ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23/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23/02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9J123/10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propene
    • C09J123/12Polyprop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23/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23/02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9J123/18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hydrocarbons having four or more carbon atoms
    • C09J123/20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hydrocarbons having four or more carbon atoms having four to nine carbon atoms
    • C09J123/22Copolymers of isobutene; Butyl rubber ; Homo- or copolymers of other iso-olefin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2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 H05B33/14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or physical composition or the arrangement of the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 or by the simultaneous addition of the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 in or onto the light sourc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3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 or the carrier
    • C09J2301/31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 or the carrier parameters being the characterizing featur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在高温高湿环境下透明导电层的电阻变化率也小的层叠体。此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使用了该层叠体的复合偏振板及图像显示装置。本发明提供一种层叠体,其特征在于,透明导电层与温度40℃、相对湿度92%R.H.条件下的透湿度为100g/(m2·day)以下的粘合粘接剂层相互接触地层叠。粘合粘接剂层优选为橡胶系粘合剂、聚烯烃系粘合剂。

Description

层叠体、复合偏振板及图像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层叠体、复合偏振板及图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手机、平板终端等的普及推进,作为图像显示装置开始广泛地使用液晶显示装置、有机EL显示装置(OLED)。其中,特别是具有触控面板功能的图像显示装置逐渐增多。此种图像显示装置中,粘合剂层经常以与触控面板所具有的透明导电层直接接触的方式配置,透明导电层与粘合剂层之间的密合性、耐久性被认为特别重要。
为了解决该问题,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使用由下述粘合剂组合物形成的粘合剂层的技术方案,其中,所述粘合剂组合物中仅配合有具有环氧基的硅烷化合物作为硅烷偶联剂。另外,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使用由下述粘合剂组合物形成的粘合剂层的技术方案,其中,所述粘合剂组合物中配合有在分子内具有2个烷氧基甲硅烷基的硅烷化合物作为硅烷偶联剂。
专利文献2中,对于透明导电层的腐蚀性也有研究,并确认了改善,然而对于高温高湿环境下的透明导电层的腐蚀没有提出对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4-22340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10171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在高温高湿环境下透明导电层的电阻变化率也小的层叠体。此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使用了该层叠体的复合偏振板及图像显示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即,本发明提供以下的层叠体、复合偏振板及图像显示装置。
[1]一种层叠体,其特征在于,透明导电层与温度40℃、相对湿度92%R.H.条件下的透湿度为100g/(m2·day)以下的粘合粘接剂层相互接触地层叠。
[2]根据[1]中记载的层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粘接剂层为由包含聚异丁烯、以及夺氢型光聚合引发剂的橡胶系粘合剂组合物形成的粘合剂层。
[3]根据[1]中记载的层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粘接剂层为包含聚烯烃系树脂的粘合剂层。
[4]根据[3]中记载的层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烃系树脂包含非晶态聚丙烯系树脂。
[5]一种复合偏振板,其特征在于,包含偏振膜、和[1]~[4]中任一项记载的层叠体。
[6]根据[5]中记载的复合偏振板,其中,所述偏振膜的厚度为15μm以下。
[7]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1]~[4]中任一项记载的层叠体、或[5]~[6]中记载的复合偏振板。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即使在高温高湿环境下透明导电层的电阻变化率也小的层叠体。此外,本发明中,还可以提供即使在高温高湿环境下透明导电层的电阻值变化也少的复合偏振板及图像显示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
(透明导电层)
本发明中,透明导电层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举出结晶的金属层或结晶的金属化合物层。所谓结晶,不仅包括单晶,还可以包括集合有多个晶粒的多晶。作为构成透明导电层的成分,例如可以举出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钛、氧化镁、氧化锌、氧化铟、氧化锡等金属氧化物、铝、金、银、铜、钛、钯、铬、镍、钨、铂、铁、铟、锡、铱、铑、钕、钼等金属及它们的混合物。它们当中,优选为以氧化铟作为主成分的结晶的层,特别优选使用包含结晶的ITO(Indium Tin Oxide)的层。透明导电层可以是遍及层叠体主面的整个面地形成的膜,也可以是由金属网构成的金属布线层。
所谓透明,是指具有透光性的含义,包括半透明。透明导电层的可见光波长区域(例如)400~800nm中的总光线透射率优选为50%以上,更优选为70%以上。在透明导电层为金属网的情况下,只要布线不被观察者观察到即可。
另外,在透明导电层由结晶的材料制成的情况下,结晶粒径无需特意设置上限,然而优选为3000nm以下。若结晶粒径大于3000nm,则有笔记耐久性(日文原文:筆記耐久性)变差的情况。此处所谓结晶粒径,定义为在透射型电子显微镜(TEM)下观察到的多边形或椭圆形的各区域的对角线或直径中最大的尺寸。
在透明导电层并非结晶的膜的情况下,例如有对于触控面板所要求的滑动耐久性、环境可靠性降低的情况。
透明导电层可以利用公知的方法来形成。作为形成透明导电层的方法,例如可以使用DC磁控溅射法、RF磁控溅射法、离子镀法、真空蒸镀法、脉冲激光沉积法等物理形成法(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以下设为“PVD”))等。从针对大面积形成均匀膜厚的透明导电层的工业生产率的观点出发,形成透明导电层的方法期望为DC磁控溅射法。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物理形成法(PVD)以外,还可以使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hemical VaporDeposition(以下设为“CVD”))、溶胶凝胶法等化学形成法,然而从膜厚控制的观点出发仍然期望为溅射法。
对于透明导电层的膜厚而言,从透明性和导电性的方面出发,优选为5~50nm。更优选为5~30nm。若透明导电层的膜厚小于5nm,则有电阻值的经时稳定性差的趋势,另外若大于50nm,则表面电阻值降低,因此作为触控面板而言不优选。
在透明导电层为由金属网构成的金属布线层的情况下,其线宽通常为10μm以下,优选为5μm以下,更优选为3μm以下,通常为0.5μm以上。即使是此种线宽窄的金属布线层,本发明的层叠体也能够抑制透明导电层的腐蚀。
在将本发明的透明导电层用于触控面板的情况下,即在触控面板具有透明导电层的情况下,由于触控面板的耗电的减少和电路处理上的必要等,在膜厚10~30nm条件下透明导电层的表面电阻值优选显示100~2000Ω/□(Ω/sq)的范围,更优选显示140~1000Ω/□(Ω/sq)的范围。
本发明中使用的透明导电层可以使用形成于玻璃基板、透明有机高分子基板的面上的透明导电层。该情况下,透明导电层可以形成于基板的一面,也可以形成于两面。透明导电层可以形成于基板主面的整个面,也可以形成于基板的一部分。另外,在玻璃基板、透明有机高分子基板的一个面形成透明导电层后,可以使透明导电层转印到本发明中使用的温度40℃、相对湿度92%R.H.条件下的透湿度为100g/(m2·day)以下的粘合粘接剂层后使用。
例如,透明有机高分子基板可以是任意的透明有机高分子基板、特别是在光学领域中使用的耐热性、透明性等优异的透明有机高分子基板。
作为透明有机高分子基板,例如可以举出包含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系聚合物、聚碳酸酯系聚合物、二乙酰纤维素、三乙酰纤维素等纤维素系聚合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丙烯酸系聚合物等透明聚合物的基板。另外,作为本发明的透明导电性层叠体中使用的透明有机高分子基板,还可以举出包含聚苯乙烯、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等苯乙烯系聚合物、聚乙烯、聚丙烯、具有环状或降冰片烯结构的聚烯烃、乙烯/丙烯共聚物等烯烃系聚合物、氯乙烯系聚合物、以尼龙、芳香族聚酰胺为代表的酰胺系聚合物等透明聚合物的基板。此外,作为本发明的透明导电性层叠体中使用的透明有机高分子基板,还可以举出包含酰亚胺系聚合物、砜系聚合物、聚醚砜系聚合物、聚醚醚酮系聚合物、聚苯硫醚系聚合物、乙烯醇系聚合物、偏二氯乙烯系聚合物、乙烯醇缩丁醛系聚合物、芳酯系聚合物、聚甲醛系聚合物、环氧系聚合物、上述聚合物的共混物等透明聚合物的基板等。
本发明中,可以根据用途适当地选择这些透明有机高分子基板当中的光学上双折射少的基板、将双折射控制为λ/4、λ/2的基板、或完全没有控制双折射的基板。作为像此处所说那样根据用途适当地进行选择的情况,例如可以举出作为像液晶显示器中使用的偏振板、相位差膜、内部型的触控面板那样利用直线偏振光、椭圆偏振光、圆偏振光等偏振光来体现功能的显示器构件、有机EL显示器中使用的防反射用圆偏振板使用的情况。
透明有机高分子基板的膜厚可以适当地确定,然而一般从强度、处置性等操作性等方面出发,为10~500μm左右,特别优选为20~300μm,更优选为30~200μm。
<粘合粘接剂层>
粘合粘接剂层形成于透明导电层上,粘合粘接剂层与透明导电层相互接触地层叠。本发明中使用的粘合粘接剂层在温度40℃、相对湿度92%R.H.条件下的透湿度为100g/(m2·day)以下。根据本发明人等的研究阐明,对于高温高湿环境下的透明导电层的腐蚀而言,偏振板中含有的水分是原因。具备此种粘合粘接剂层的层叠体在粘合粘接剂层与透明导电层相互接触地层叠时,在高温高湿环境下,透明导电层难以被腐蚀。本说明书中,有时将粘接剂层或粘合剂层统一称作“粘合粘接剂层”。
所述粘合粘接剂层的透湿度为100g/(m2·day)以下,优选为50g/(m2·day)以下,更优选为30g/(m2·day)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g/(m2·day)以下。另外,透湿度的下限值没有特别限定,然而在理想的情况下,优选使水蒸气完全不透过(即0g/(m2·day))。所述透湿度是将粘合粘接剂层的厚度设为50μm时的温度40℃、相对湿度92%R.H.条件下的水蒸气透射率(透湿度),其测定方法可以依照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
<粘接剂层>
粘接剂层可以是用于将透明导电层与后述的偏振板粘接的层。作为粘接剂层,只要温度40℃、相对湿度92%R.H.条件下的透湿度为100g/(m2·day)以下即可。形成粘接剂层的粘接剂的组成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采用包含任意的合适粘接剂的层。作为此种粘接剂,例如可以举出天然橡胶粘接剂、α-烯烃系粘接剂、氨基甲酸酯树脂系粘接剂、乙烯-乙酸乙烯酯树脂乳液粘接剂、乙烯-乙酸乙烯酯树脂系热熔粘接剂、环氧树脂系粘接剂、氯乙烯树脂溶剂系粘接剂、氯丁二烯橡胶系粘接剂、氰基丙烯酸酯系粘接剂、硅酮系粘接剂、苯乙烯-丁二烯橡胶溶剂系粘接剂、腈橡胶系粘接剂、硝基纤维素系粘接剂、反应性热熔粘接剂、酚醛树脂系粘接剂、改性硅酮系粘接剂、聚酯系热熔粘接剂、聚酰胺树脂热熔粘接剂、聚酰亚胺系粘接剂、聚氨酯树脂热熔粘接剂、聚烯烃树脂热熔粘接剂、聚乙酸乙烯酯树脂溶剂系粘接剂、聚苯乙烯树脂溶剂系粘接剂、聚乙烯醇系粘接剂、聚乙烯基吡咯烷酮树脂系粘接剂、聚乙烯醇缩丁醛系粘接剂、聚苯并咪唑粘接剂、聚甲基丙烯酸酯树脂溶剂系粘接剂、三聚氰胺树脂系粘接剂、脲醛树脂系粘接剂、间苯二酚系粘接剂等。此种粘接剂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混合使用2种以上。
作为粘接剂,若以粘接形态来分类,则例如可以举出热固型粘接剂、热熔粘接剂等。此种粘接剂可以仅为1种,也可以为2种以上。
热固型粘接剂因加热而热固化后发生固化,由此来体现粘接力。作为热固型粘接剂,例如可以举出环氧系热固型粘接剂、氨基甲酸酯系热固型粘接剂、丙烯酸系热固型粘接剂等。热固型粘接剂的固化温度例如为100~200℃。
热熔粘接剂因加热而熔融或软化,热熔接于被粘物,因其后的冷却而固化,由此粘接于被粘物。作为热熔粘接剂,例如可以举出橡胶系热熔粘接剂、聚酯系热熔粘接剂、聚烯烃系热熔粘接剂、乙烯-乙酸乙烯酯树脂系热熔粘接剂、聚酰胺树脂热熔粘接剂、聚氨酯树脂热熔粘接剂等。热熔粘接剂的软化温度(环球法)例如为100~200℃。另外,热熔粘接剂的熔融粘度在180℃例如为100~30000mPa·s。
粘接剂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优选为0.01~10μm左右,更优选为0.05~8μm左右。
<粘合剂层>
粘合剂层可以是用于将透明导电层与后述的偏振板粘接的层。作为粘合剂层,只要温度40℃、相对湿度92%R.H.条件下的透湿度为100g/(m2·day)以下即可。形成粘合剂层的粘合剂的组成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采用包含任意的合适的粘合剂的层。作为粘合剂,例如可以举出橡胶系粘合剂、聚烯烃系粘合剂、丙烯酸系粘合剂、硅酮系粘合剂、氨基甲酸酯系粘合剂、乙烯基烷基醚系粘合剂、聚乙烯醇系粘合剂、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系粘合剂、聚丙烯酰胺系粘合剂、纤维素系粘合剂等,它们当中,从透湿度的观点出发,优选为橡胶系粘合剂、聚烯烃系粘合剂。
作为橡胶系粘合剂,只要是包含橡胶系聚合物的粘合剂即可,其组成没有特别限定。
本发明中使用的橡胶系聚合物是在室温附近的温度区域中显示出橡胶弹性的聚合物。具体而言,可以举出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异丁烯系聚合物等,在本发明中,从耐候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作为异丁烯的均聚物的聚异丁烯(PIB)。这是因为,聚异丁烯在主链中不包含双键,因此耐光性优异。
作为所述聚异丁烯,例如可以使用BASF公司制的OPPANOL等市售品。
所述聚异丁烯的重均分子量(Mw)优选为10万以上,更优选为30万以上,进一步优选为60万以上,特别优选为70万以上。另外,重均分子量的上限值没有特别限定,然而优选为500万以下,更优选为300万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0万以下。通过将所述聚异丁烯的重均分子量设为10万以上,可以制成高温保管时的耐久性更加优异的橡胶系粘合剂。
所述聚异丁烯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定,然而在橡胶系粘合剂的全部固体成分中,优选为50重量%以上,更优选为60重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70重量%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80重量%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85重量%以上,特别优选为90重量%以上。聚异丁烯的含量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99重量%以下,更优选为98重量%以下。通过在所述范围中包含聚异丁烯,低透湿性优异,因此优选。
另外,在本发明中使用的橡胶系粘合剂中,也可以包含所述聚异丁烯以外的聚合物、弹性体等。具体而言,可以举出异丁烯与正丁烯的共聚物、异丁烯与异戊二烯的共聚物(例如普通丁基橡胶、氯化丁基橡胶、溴化丁基橡胶、部分交联丁基橡胶等丁基橡胶类)、它们的硫化物或改性物(例如用羟基、羧基、氨基、环氧基等官能团改性了的聚合物)等异丁烯系聚合物;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I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PS、SIS的氢化物)、苯乙烯-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SEP、苯乙烯-异戊二烯嵌段共聚物的氢化物)、苯乙烯-异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IBS)、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BR)等苯乙烯系嵌段共聚物等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丁基橡胶(IIR)、丁二烯橡胶(BR)、丙烯腈-丁二烯橡胶(NBR)、EPR(二元系乙烯-丙烯橡胶)、EPT(三元系乙烯-丙烯橡胶)、丙烯酸类橡胶、氨基甲酸酯橡胶、聚氨酯系热塑性弹性体;聚酯系热塑性弹性体;聚丙烯与EPT(三元系乙烯-丙烯橡胶)的聚合物共混物等共混物系热塑性弹性体等。它们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中添加,然而相对于所述聚异丁烯100重量份优选为10重量份左右以下,从耐久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不包含。
另外,本发明中使用的橡胶系粘合剂特别优选包含所述聚异丁烯和夺氢型光聚合引发剂。
所述所谓夺氢型光聚合引发剂,是如下的引发剂,即,通过照射活性能量射线,可以不使引发剂自身发生裂解地从所述聚异丁烯夺取氢,在聚异丁烯中形成反应点。通过形成该反应点,可以引发聚异丁烯的交联反应。
作为光聚合引发剂,除了本发明中使用的夺氢型光聚合引发剂以外,还已知有通过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而使光聚合引发剂自身裂解分解而产生自由基的裂解型光聚合引发剂。然而,若对本发明中使用的聚异丁烯使用裂解型光聚合引发剂,则聚异丁烯的主链由产生了自由基的光聚合引发剂切断,无法进行交联。在本发明中,通过使用夺氢型光聚合引发剂,可以如前所述地进行聚异丁烯的交联。
作为夺氢型光聚合引发剂,例如可以举出苯乙酮、二苯甲酮、邻苯甲酰基苯甲酸甲酯-4-苯基二苯甲酮、4,4’-二氯二苯甲酮、羟基二苯甲酮、4,4’-二甲氧基二苯甲酮、4,4’-二氯二苯甲酮、4,4’-二甲基二苯甲酮、4-苯甲酰基-4’-甲基-二苯硫醚、丙烯酸化二苯甲酮、3,3’,4,4’-四(叔丁基过氧化羰基)二苯甲酮、3,3’-二甲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等二苯甲酮系化合物;2-异丙基噻吨酮、2,4-二甲基噻吨酮、2,4-二乙基噻吨酮、2,4-二氯噻吨酮等噻吨酮系化合物;4,4’-双(二甲基氨基)二苯甲酮、4,4’-二乙基氨基二苯甲酮等氨基二苯甲酮系化合物;10-丁基-2-氯吖啶酮、2-乙基蒽醌、9,10-菲醌、樟脑醌等;萘乙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等芳香族酮化合物;对苯二甲醛等芳香族醛、甲基蒽醌等醌系芳香族化合物。它们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者混合使用2种以上。它们当中,从反应性的方面出发,优选二苯甲酮系化合物,更优选二苯甲酮。
所述夺氢型光聚合引发剂的含量相对于所述聚异丁烯100重量份优选为0.001~10重量份,更优选为0.005~10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01~10重量份。通过在所述范围中包含夺氢型光聚合引发剂,可以使交联反应进行至目标密度为止,因此优选。
另外,本发明中,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中,与所述夺氢型光聚合引发剂一起地使用裂解型光聚合引发剂,然而基于前述的理由,优选不使用。
本发明中使用的橡胶系粘合剂可以还包含多官能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本发明中,多官能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作为聚异丁烯的交联剂发挥作用。
所述多官能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是具有至少2个(甲基)丙烯酰基或乙烯基等具有不饱和双键的自由基聚合性的官能团的化合物。作为多官能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的具体例,例如可以举出三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四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9-壬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10-癸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2-乙基-2-丁基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双酚A二(甲基)丙烯酸酯、双酚A环氧乙烷加成物二(甲基)丙烯酸酯、双酚A环氧丙烷加成物二(甲基)丙烯酸酯、双酚A二缩水甘油基醚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环癸烷二甲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氧杂环己烷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EO改性二甘油四(甲基)丙烯酸酯等(甲基)丙烯酸与多元醇的酯化物、9,9-双[4-(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氧基)苯基]芴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者作为2种以上的混合物使用。它们当中,从与聚异丁烯的相容性的观点出发,优选(甲基)丙烯酸与多元醇的酯化物,更优选具有2个(甲基)丙烯酰基的2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具有3个以上的(甲基)丙烯酰基的3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特别优选三环癸烷二甲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
所述多官能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的含量相对于所述聚异丁烯100重量份优选为20重量份以下,更优选为15重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重量份以下。另外,多官能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的含量的下限值没有特别限定,例如相对于所述聚异丁烯100重量份优选为0.1重量份以上,更优选为0.5重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重量份以上。通过使多官能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的含量处于所述范围,从所得的橡胶系粘合剂层的耐久性的观点出发优选。
多官能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的分子量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优选为1000以下左右,更优选为500以下左右。
本发明中使用的橡胶系粘合剂可以含有选自包含萜烯骨架的增粘剂、包含松香骨架的增粘剂、以及它们的氢化物中的至少1种增粘剂。通过在橡胶系粘合剂中含有增粘剂,可以形成对于各种被粘物具有高粘接性、并且在高温环境下也具有高耐久性的橡胶系粘合剂层,因此优选。
作为所述包含萜烯骨架的增粘剂,例如可以举出α-蒎烯聚合物、β-蒎烯聚合物、双戊烯聚合物等萜烯聚合物、对所述萜烯聚合物进行改性(酚改性、苯乙烯改性、芳香族改性、加氢改性、烃改性等)而得的改性萜烯树脂等。在上述改性萜烯树脂的例子中,包括萜烯酚树脂、苯乙烯改性萜烯树脂、芳香族改性萜烯树脂、加氢萜烯树脂(氢化萜烯树脂)等。在此处所说的加氢萜烯树脂的例子中,包括萜烯聚合物的氢化物及其他改性萜烯树脂、萜烯酚树脂的加氢物。它们当中,从向橡胶系粘合剂中的相容性、粘合特性的观点出发,优选萜烯酚树脂的加氢物。
作为所述包含松香骨架的增粘剂,可以举出松香树脂、聚合松香树脂、氢化松香树脂、松香酯树脂、氢化松香酯树脂、松香酚树脂等,具体而言,可以使用脂松香、木松香、浮油松香等未改性松香(生松香)、或对它们进行氢化、歧化、聚合、其他化学修饰的改性松香、它们的衍生物。
作为所述增粘剂,例如可以使用YASUHARA CHEMICAL(株)制的Clearon系列、Polyster系列、荒川化学工业(株)制的Super Ester系列、ペンセル系列、Pinecrystal系列等市售品。
在所述增粘剂为氢化物的情况下,氢化可以是被部分氢化了的部分氢化物,也可以是对化合物中的所有双键进行了氢化的全氢化物。本发明中,从粘合特性、耐候性或色调的观点出发,优选为全氢化物。
从粘合特性的观点出发,优选所述增粘剂包含环己醇骨架。虽然详细的原理不明,然而对其可以认为是因为,与酚骨架相比,环己醇骨架更能取得与作为基础聚合物的聚异丁烯的相容性的平衡。作为包含环己醇骨架的增粘剂,例如优选萜烯酚树脂、松香酚树脂等的氢化物,更优选萜烯酚树脂、松香酚树脂等的全氢化物。
所述增粘剂的软化点(软化温度)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优选为80℃以上左右,更优选为100℃以上左右。通过使增粘剂的软化点为80℃以上,即使在高温下增粘剂也不会软化,而可以保持粘合特性,因此优选。增粘剂的软化点的上限值没有特别限定,然而若软化点过高,则分子量更高,相容性变差,有产生白化等不佳状况的情况,因此例如优选为200℃以下左右,更优选为180℃以下左右。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此处所说的增粘树脂的软化点,作为利用JISK5902及JISK2207中的任意个规定的软化点试验方法(环球法)测定的值定义。
所述增粘剂的重均分子量(Mw)没有特别限定,然而优选为5万以下,更优选为3万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万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8000以下,特别优选为5000以下。另外,所述增粘剂的重均分子量的下限值没有特别限定,然而优选为500以上,更优选为100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000以上。通过使所述增粘剂的重均分子量处于所述范围,与聚异丁烯的相容性好,不会产生白化等不佳状况,因此优选。
所述增粘剂的添加量相对于所述聚异丁烯100重量份优选为40重量份以下,更优选为30重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重量份以下。另外,增粘剂的添加量的下限值没有特别限定,然而优选为0.1重量份以上,更优选为1重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重量份以上。通过使增粘剂的使用量处于所述范围,可以提高粘合特性,因此优选。另外,若增粘剂的使用量超过所述范围而大量添加,则粘合剂的凝聚力有降低的趋势,因此不优选。
另外,在本发明中使用的橡胶系粘合剂中,也可以添加所述包含萜烯骨架的增粘剂、包含松香骨架的增粘剂以外的增粘剂。作为该增粘剂,可以举出石油树脂系增粘剂。作为所述石油系增粘剂,例如可以举出芳香族系石油树脂、脂肪族系石油树脂、脂环族系石油树脂(脂肪族环状石油树脂)、脂肪族/芳香族系石油树脂、脂肪族/脂环族系石油树脂、氢化石油树脂、香豆酮系树脂、香豆酮茚系树脂等。
所述石油树脂系增粘剂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中使用,例如相对于所述聚异丁烯100重量份,可以以30重量份以下左右使用。
在所述橡胶系粘合剂中,可以添加有机溶剂作为稀释剂。作为稀释剂,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甲苯、二甲苯、正庚烷、二甲醚等,可以使用这些物质的单独1种或混合使用2种以上。它们当中,优选甲苯。
稀释剂的添加量没有特别限定,然而在橡胶系粘合剂中优选以50~95重量%左右添加,更优选为70~90重量%左右。通过使稀释剂的添加量为所述范围,从向支承体等的涂布性的观点出发优选。
在本发明中使用的橡胶系粘合剂中,也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中添加上述以外的添加剂。作为添加剂的具体例,可以举出软化剂、交联剂(例如多异氰酸酯、环氧化合物、烷基醚化三聚氰胺化合物等)、填充剂、抗老化剂、紫外线吸收剂等。添加到橡胶系粘合剂中的添加剂的种类、组合、添加量等可以根据目的适当地设定。橡胶系粘合剂中的所述添加剂的含量(总量)优选为30重量%以下,更优选为20重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重量%以下。
本发明中使用的橡胶系粘合剂层可以由所述粘合剂形成,其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向各种支承体等涂布粘合剂,利用加热干燥、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等形成粘合剂层。
在作为所述橡胶系粘合剂包含聚异丁烯的情况下,优选向粘合剂照射活性能量射线而将所述聚异丁烯交联。对于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而言,通常将所述橡胶系粘合剂涂布于各种支承体等,向所得的涂布层照射。
另外,所述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可以向涂布层(不贴合其他构件等)直接照射,也可以在涂布层贴合隔膜等光学膜、玻璃等各种构件后照射。在与所述光学膜、各种构件贴合后照射的情况下,可以穿过该光学膜、各种构件地照射活性能量射线,也可以剥离该光学膜、各种构件,从该剥离出的面照射活性能量射线。
作为所述粘合剂的涂布方法,可以使用各种方法。具体而言,例如可以举出辊涂、辊舔式涂布、凹版涂布、反转涂布、辊刷、喷涂、浸渍辊涂、棒涂、刮刀涂布、气刀涂布、淋涂、模唇涂布、利用模涂机等的挤出涂布法等方法。
在对所述粘合剂的涂布层进行加热干燥的情况下,加热干燥温度优选为30℃~200℃左右,更优选为40℃~180℃,进一步优选为80℃~150℃。通过将加热温度设为上述的范围,可以获得具有优异的粘合特性的粘合剂层。干燥时间可以适当地采用合适的时间。上述干燥时间优选为5秒~20分钟左右,更优选为30秒~10分钟,进一步优选为1分钟~8分钟。
另外,在向所述粘合剂的涂布层照射活性能量射线的情况下,在所述粘接剂或粘合剂含有有机溶剂作为稀释剂时,也优选在涂布后、活性能量射线照射前利用加热干燥等除去溶剂等。
所述加热干燥温度没有特别限定,然而从减少残存溶剂的观点出发,优选为30℃~90℃左右,更优选为60℃~80℃左右。干燥时间可以适当地采用合适的时间。上述干燥时间优选为5秒~20分钟左右,更优选为30秒~10分钟,进一步优选为1分钟~8分钟。
作为所述活性能量射线,例如可以举出可见光线、紫外线、电子束等,它们当中,优选紫外线。
紫外线的照射条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根据所交联的橡胶系粘合剂组成的组成设定为任意的合适条件,例如,照射累积光量优选为100mJ/cm2~2000mJ/cm2
作为所述支承体,例如可以使用进行了剥离处理的片(隔膜)。
作为所述隔膜的构成材料,例如可以举出聚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酯膜等塑料膜、纸、布、无纺布等多孔材料、网、发泡片、金属箔、以及它们的层压体等适当的纸张状物等,然而从表面平滑性优异的方面出发,可以合适地使用塑料膜。
作为所述塑料膜,例如可以举出聚乙烯膜、聚丙烯膜、聚丁烯膜、聚丁二烯膜、聚甲基戊烯膜、聚氯乙烯膜、氯乙烯共聚物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膜、聚氨酯膜、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膜等。
所述隔膜的厚度通常为5~200μm,优选为5~100μm左右。对于所述隔膜,根据需要,也可以进行利用硅酮系、氟系、长链烷基系或脂肪酸酰胺系的脱模剂、二氧化硅粉等的脱模、以及防污处理、涂布型、内加型、蒸镀型等防静电处理。特别是,通过对所述隔膜的表面适当地进行硅酮处理、长链烷基处理、氟处理等剥离处理,可以进一步提高从所述粘合剂层的剥离性。
在进行了剥离处理的片(隔膜)上形成所述粘合粘接剂层的情况下,可以将该粘合剂层转印到透明导电层上,形成本发明的层叠体。
所述粘合剂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根据其用途适当地设定,然而优选为250μm以下,更优选为10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5μm以下。另外,粘合剂层的厚度的下限值没有特别限定,然而从耐久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1μm以上,更优选为5μm以上,进一步优选大于15μm。
另外,本发明中使用的粘合剂层的凝胶分数没有特别限定,然而优选为10~98%左右,更优选为25~98%左右,进一步优选为45~90%左右。通过使凝胶分数处于所述范围,可以兼顾耐久性和粘合力,因此优选。
作为聚烯烃系粘合剂,只要包含聚烯烃系树脂即可,其组成没有特别限定。
作为聚烯烃系树脂的具体例,可以举出低密度聚乙烯、超低密度聚乙烯、低结晶聚丙烯、非晶态丙烯-(1-丁烯)共聚物、离聚物树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酯-马来酸酐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等乙烯共聚物、聚烯烃改性聚合物等。
该粘合剂层更优选包含非晶态聚丙烯系树脂,进一步优选包含非晶态丙烯-(1-丁烯)共聚物。若为此种粘合剂层,则可以进一步获得高差追随性优异的粘合片。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所谓“非晶态”,是指不具有像晶体那样明确的熔点的性质。
粘合剂中含有的非晶态丙烯-(1-丁烯)共聚物的含有比例可以以使粘合剂层的弹性值为0.7N/mm以下的方式适当地调整。粘合剂中含有的非晶态丙烯-(1-丁烯)共聚物的含有比例以重量比计优选为10重量%~100重量%,更优选为10重量%~95重量%。
上述非晶态丙烯-(1-丁烯)共聚物可以优选通过使用茂金属催化剂将丙烯与1-丁烯聚合而得到。更具体而言,例如进行使用茂金属催化剂使丙烯与1-丁烯聚合的聚合工序,在该聚合工序后,进行催化剂残留物除去工序、异物除去工序等后处理工序,由此可以得到非晶态丙烯-(1-丁烯)共聚物。经过此种工序,例如以粉末状、颗粒状等形状得到非晶态丙烯-(1-丁烯)共聚物。作为茂金属催化剂,例如可以举出包含茂金属化合物和铝氧烷的茂金属均匀混合催化剂、在微粒状的载体上担载有茂金属化合物的茂金属担载型催化剂等。
如上所述地使用茂金属催化剂聚合的非晶态丙烯-(1-丁烯)共聚物显示出窄的分子量分布。上述非晶态丙烯-(1-丁烯)共聚物的分子量分布(Mw/Mn)优选为3以下,更优选为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1~2,特别优选为1.2~1.9。分子量分布窄的非晶态丙烯-(1-丁烯)共聚物的低分子量成分少,因此若使用此种非晶态丙烯-(1-丁烯)共聚物,则可以获得能够防止由低分子量成分的渗出所致的被粘物的污染的粘合剂层。
上述非晶态丙烯-(1-丁烯)共聚物中的丙烯来源的构成单元的含有比例优选为80摩尔%~99摩尔%,更优选为85摩尔%~99摩尔%,进一步优选为90摩尔%~99摩尔%。
上述非晶态丙烯-(1-丁烯)共聚物中的1-丁烯来源的构成单元的含有比例优选为1摩尔%~20摩尔%,更优选为1摩尔%~15摩尔%,进一步优选为1摩尔%~10摩尔%。若为此种范围,则可以获得韧性与柔软性的平衡优异的粘合剂层。
上述非晶态丙烯-(1-丁烯)共聚物可以是嵌段共聚物,也可以是无规共聚物。
上述非晶态丙烯-(1-丁烯)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Mw)优选为200000以上,更优选为200000~500000,进一步优选为200000~300000。若非晶态丙烯-(1-丁烯)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Mw)为此种范围,则与一般的苯乙烯系热塑性树脂、丙烯酸系热塑性树脂(Mw为100000以下)相比,低分子量成分少,可以获得能够防止被粘物的污染的粘合剂层。
上述非晶态丙烯-(1-丁烯)共聚物的230℃、2.16kgf条件下的熔体流动速率优选为1g/10min~50g/10min,更优选为5g/10min~30g/10min,进一步优选为5g/10min~20g/10min。若非晶态丙烯-(1-丁烯)共聚物的熔体流动速率为此种范围,则可以利用共挤出成形没有加工不良地形成厚度均匀的粘合剂层。熔体流动速率可以利用依照JISK7210的方法测定。
上述非晶态丙烯-(1-丁烯)共聚物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中还包含其他单体来源的构成单元。作为其他单体,例如可以举出乙烯、1-戊烯、1-己烯、1-辛烯、1-癸烯、4-甲基-1-戊烯、3-甲基-1-戊烯等α-烯烃等。
上述非晶态丙烯-(1-丁烯)共聚物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中还包含其他单体来源的构成单元。作为其他单体,例如可以举出乙烯、1-戊烯、1-己烯、1-辛烯、1-癸烯、4-甲基-1-戊烯、3-甲基-1-戊烯等α-烯烃等。
上述粘合剂层优选还包含结晶性聚丙烯系树脂。通过含有结晶性聚丙烯系树脂,可以将粘合剂层的70℃的弹性模量E’调整为所期望的值。结晶性聚丙烯系树脂的含有比例可以根据所期望的弹性模量E’设定为任意的合适比例。对于结晶性聚丙烯系树脂的含有比例而言,相对于上述非晶态丙烯-(1-丁烯)共聚物与该结晶性聚丙烯系树脂的合计重量,优选为0重量%~90重量%,更优选为5重量%~90重量%。
上述结晶性聚丙烯系树脂可以是均聚丙烯,也可以是利用丙烯和能够与丙烯共聚的单体得到的共聚物。作为能够与丙烯共聚的单体,例如可以举出乙烯、1-戊烯、1-己烯、1-辛烯、1-癸烯、4-甲基-1-戊烯、3-甲基-1-戊烯等α-烯烃等。在上述结晶性聚丙烯系树脂为利用丙烯和能够与丙烯共聚的单体得到的共聚物的情况下,可以是无规共聚物,也可以是嵌段共聚物。
上述结晶性聚丙烯系树脂优选与上述非晶态丙烯-(1-丁烯)共聚物同样地通过使用茂金属催化剂聚合来得到。若使用如此所述地得到的结晶性聚丙烯系树脂,则可以防止由低分子量成分的渗出所致的被粘物的污染。
上述结晶性聚丙烯系树脂的结晶化度优选为10%以上,更优选为20%以上。结晶化度在代表性的情况下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或X射线衍射求出。
优选上述粘合剂层实质上不包含F、Cl、Br、NO2 、NO3 、SO4 2-、Li+、Na+、K+、Mg2+、Ca2+、NH4 +。这是因为可以防止该离子污染被粘物。不包含上述离子的粘合剂层例如可以通过对该粘合剂层中含有的非晶态丙烯-(1-丁烯)共聚物如上所述地使用茂金属催化剂进行溶液聚合而得到。
在使用了该茂金属催化剂的溶液聚合中,非晶态丙烯-(1-丁烯)共聚物可以使用与聚合溶剂不同的不良溶剂反复进行析出分离(再沉淀法)而提纯,因此可以得到不包含上述离子的粘合剂层。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谓“实质上不包含F、Cl、Br、NO2 、NO3 、SO4 2-、Li+、Na+、K+、Mg2+、Ca2+、NH4 +”,是指在标准离子色谱分析(例如使用了Dionex公司制、商品名“DX-320”、“DX-500”的离子色谱分析)中小于检测极限。具体而言,是指相对于粘合剂层1g而言F、Cl、Br、NO2 、NO3 、SO4 2-及K+分别为0.49μg以下、Li+及Na+分别为0.20μg以下、Mg2+及Ca2+分别为0.97μg以下、NH4 +为0.5μg以下的情况。
上述粘合剂层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中还包含其他成分。作为该其他成分,例如可以举出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耐热稳定剂、防静电剂等。其他成分的种类及使用量可以根据目的适当地选择。
本发明中使用的聚烯烃系粘合剂层可以由所述粘合剂形成,其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将粘合剂向各种支承体等挤出成形,利用加热干燥、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等,形成粘合剂层。
上述挤出成形中的成形温度优选为160℃~220℃,更优选为170℃~200℃。若为此种范围,则成形稳定性优异。
作为所述支承体,例如可以使用进行了剥离处理的片(隔膜)。
作为所述隔膜的构成材料,例如可以举出聚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酯膜等塑料膜、纸、布、无纺布等多孔材料、网、发泡片、金属箔、以及它们的层压体等适当的纸张状物等,然而从表面平滑性优异的方面出发,可以合适地使用塑料膜。
作为所述塑料膜,例如可以举出聚乙烯膜、聚丙烯膜、聚丁烯膜、聚丁二烯膜、聚甲基戊烯膜、聚氯乙烯膜、氯乙烯共聚物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膜、聚氨酯膜、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膜等。
所述隔膜的厚度通常为5~200μm,优选为5~100μm左右。对于所述隔膜,根据需要,也可以进行利用硅酮系、氟系、长链烷基系或脂肪酸酰胺系的脱模剂、二氧化硅粉等的脱模、以及防污处理、或涂布型、内加型、蒸镀型等防静电处理。特别是,通过对所述隔膜的表面适当地进行硅酮处理、长链烷基处理、氟处理等剥离处理,可以进一步提高从所述粘合剂层的剥离性。
在进行了剥离处理的片(隔膜)上形成所述粘合粘接剂层的情况下,可以将该粘合剂层转印到透明导电层上,形成本发明的层叠体。
所述粘合剂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根据其用途适当地设定,然而优选为250μm以下,更优选为10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5μm以下。另外,粘合剂层的厚度的下限值没有特别限定,然而从耐久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1μm以上,更优选为5μm以上,进一步优选大于15μm。
(层叠体)
在本发明的层叠体中,透明导电层与温度40℃、相对湿度92%R.H.条件下的透湿度为100g/(m2·day)以下的粘合粘接剂层相互接触地层叠。可以在透明导电层的一面配置温度40℃、相对湿度92%R.H.条件下的透湿度为100g/(m2·day)以下的粘合粘接剂层,也可以在两面配置。层叠体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利用公知的方法进行。
(偏振膜)
偏振膜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各种偏振膜。作为偏振膜,例如可以举出使聚乙烯醇系膜、部分甲缩醛化聚乙烯醇系膜、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系部分皂化膜等亲水性高分子膜吸附碘、二色性染料的二色性物质并单轴拉伸而得的偏振膜、聚乙烯醇的脱水处理物、聚氯乙烯的脱盐酸处理物等聚烯系取向膜等。它们当中,适合为包含聚乙烯醇系膜和碘等二色性物质的偏振膜。这些偏振膜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一般为3~80μm左右。
作为聚乙烯醇系膜,可以使用将聚乙酸乙烯酯系树脂皂化而得的膜。作为聚乙酸乙烯酯系树脂,除了可以举出作为乙酸乙烯酯的均聚物的聚乙酸乙烯酯以外,还可以举出乙酸乙烯酯与能够共聚的其他单体的共聚物等。作为能够与乙酸乙烯酯共聚的其他单体,例如可以举出不饱和羧酸类、烯烃类、乙烯基醚类、不饱和磺酸类、以及具有铵基的丙烯酰胺类等。
聚乙烯醇系树脂的皂化度通常为85~100mol%左右,优选为98mol%以上。该聚乙烯醇系树脂可以被改性,例如也可以使用由醛类改性了的聚乙烯醇缩甲醛、聚乙烯醇缩乙醛等。另外,聚乙烯醇系树脂的聚合度通常为1000~10000左右,优选为1500~5000左右。
将聚乙烯醇系树脂制膜而得的膜被作为偏振膜的原材膜使用。将聚乙烯醇系树脂制膜的方法可以利用公知的方法来制膜。对于聚乙烯醇系原材膜的膜厚而言,若考虑将所得的偏振膜的厚度设为15μm以下,则优选为5~35μm左右,更优选为5~20μm。若原材膜的膜厚为35μm以上,则需要提高制造偏振膜时的拉伸倍率,另外所得的偏振膜的尺寸收缩有变大的趋势。另一方面,若原材膜的膜厚为5μm以下,则实施拉伸时的操作性降低,在制造中有易于发生切断等不佳状况的趋势。
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的单轴拉伸可以在二色性色素的染色前、与染色同时、或染色后进行。在染色后进行单轴拉伸的情况下,该单轴拉伸可以在硼酸处理前或硼酸处理中进行。另外,也可以在这些的多个阶段中进行单轴拉伸。
在单轴拉伸时,可以在圆周速度不同的辊间以单轴方式拉伸,也可以使用热辊以单轴方式拉伸。另外,单轴拉伸可以是在大气中进行拉伸的干式拉伸,也可以是在使用溶剂使聚乙烯醇系树脂膜溶胀的状态下进行拉伸的湿式拉伸。拉伸倍率通常为3~8倍左右。
作为将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用二色性色素染色的方法,例如可以采用将聚乙烯醇系树脂膜浸渍于含有二色性色素的水溶液中的方法。具体而言,使用碘、二色性染料作为二色性色素。需要说明的是,聚乙烯醇系树脂膜优选在染色处理前先实施向水中的浸渍处理。
在使用碘作为二色性色素的情况下,通常采用将聚乙烯醇系树脂膜浸渍于含有碘及碘化钾的水溶液中而染色的方法。该水溶液中的碘的含量通常为每100重量份水中0.01~1重量份左右。另外,碘化钾的含量通常为每100重量份水中0.5~20重量份左右。染色中使用的水溶液的温度通常为20~40℃左右。
另外,向该水溶液中的浸渍时间(染色时间)通常为20~1800秒左右。
另一方面,在使用二色性染料作为二色性色素的情况下,通常采用将聚乙烯醇系树脂膜浸渍于包含水溶性二色性染料的水溶液中而染色的方法。该水溶液中的二色性染料的含量通常为每100重量份水中1×10-4~10重量份左右,优选为1×10-3~1重量份左右。该水溶液可以含有硫酸钠等无机盐作为染色助剂。染色中使用的二色性染料水溶液的温度通常为20~80℃左右。另外,向该水溶液中的浸渍时间(染色时间)通常为10~1800秒左右。
利用二色性色素的染色后的硼酸处理通常可以通过将经过染色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浸渍于含有硼酸的水溶液中来进行。
含有硼酸的水溶液中的硼酸的量通常为每100重量份水中2~15重量份左右,优选为5~12重量份。在使用碘作为二色性色素的情况下,该含有硼酸的水溶液优选含有碘化钾。含有硼酸的水溶液中的碘化钾的量通常为每100重量份水中0.1~15重量份左右,优选为5~12重量份左右。向含有硼酸的水溶液中的浸渍时间通常为60~1200秒左右,优选为150~600秒左右,更优选为200~400秒左右。含有硼酸的水溶液的温度通常为50℃以上,优选为50~85℃,更优选为60~80℃。
硼酸处理后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通常被水洗处理。水洗处理例如可以通过将经过硼酸处理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浸渍于水中来进行。水洗处理中的水的温度通常为5~40℃左右。另外,浸渍时间通常为1~120秒左右。
水洗后实施干燥处理,可以得到偏振膜。干燥处理可以使用热风干燥机、远红外线加热器来进行。干燥处理的温度通常为30~100℃左右,优选为50~80℃。干燥处理的时间通常为60~600秒左右,优选为120~600秒。
利用干燥处理,将偏振膜的水分率降低至实用程度。该水分率通常为5~20重量%,优选为8~15重量%。若水分率低于5重量%,则偏振膜的挠曲性丧失,偏振膜在该干燥后有发生损伤、或断裂的情况。另外,若水分率超过20重量%,则有偏振膜的热稳定性差的情况。
另外,偏振膜的制造工序中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的拉伸、染色、硼酸处理、水洗工序、干燥工序例如可以依照日本特开2012-159778号中记载的方法来进行。该文献记载的方法中,利用聚乙烯醇系树脂向基材膜的涂布,形成成为偏振片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层。
偏振膜的厚度优选为15μm以下,更优选为3~10μm。
另外,所述偏振膜可以作为仅在该偏振膜的一面具有保护膜的单面保护偏振板使用。
(保护膜)
作为形成设于所述偏振膜的一面或两面的保护膜的材料,优选透明性、机械强度、热稳定性、阻水性、各向同性等优异的材料。例如可以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系树脂、二乙酰纤维素、三乙酰纤维素等纤维素系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丙烯酸系树脂、聚苯乙烯、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AS树脂)等苯乙烯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等。
另外,作为形成所述保护膜的树脂的例子,还可以举出聚乙烯、聚丙烯、具有环系或降冰片烯结构的聚烯烃、乙烯/丙烯共聚物等聚烯烃系树脂、氯乙烯系树脂、尼龙、芳香族聚酰胺等酰胺系树脂、酰亚胺系树脂、砜系树脂、聚醚砜系树脂、聚醚醚酮系树脂、聚苯硫醚系树脂、乙烯醇系树脂、偏二氯乙烯系树脂、乙烯醇缩丁醛系树脂、芳酯系树脂、聚甲醛系树脂、环氧系树脂、或所述树脂的共混物等。保护膜也可以作为丙烯酸系、氨基甲酸酯系、丙烯酸氨基甲酸酯系、环氧系、硅酮系等热固型、紫外线固化型的树脂的固化层来形成。在偏振膜的两侧设置保护膜的情况下,可以在其表背面使用由相同的树脂材料形成的保护膜,也可以使用由不同的树脂材料等形成的保护膜。
保护膜的厚度可以适当地确定,通常从强度、处置性等操作性、薄膜性等方面出发,为1~500μm左右。
所述偏振膜与保护膜通常经由水系粘接剂等层叠。作为水系粘接剂,可以例示出异氰酸酯系粘接剂、聚乙烯醇系粘接剂、明胶系粘接剂、乙烯基系胶乳系、水系聚氨酯、水系聚酯等。在上述以外,作为偏振膜与保护膜的粘接剂,可以举出紫外固化型粘接剂、电子束固化型粘接剂等。电子束固化型偏振膜用粘接剂对于上述各种的保护膜显示出合适的粘接性。保护膜优选在与偏振膜贴合前,先实施皂化处理、电晕处理、以及等离子体处理等。
对于所述保护膜的不粘接偏振膜的面,可以实施硬涂层或防反射处理、防静电层或防粘连层、以扩散或抗眩光为目的的处理。
另外,在偏振板层叠相位差膜也是有用的做法。例如,也可以通过层叠λ/4板的相位差膜而使之具有圆偏振板的功能性。此种情况下,可以使保护膜具有相位差膜的功能,也可以设为在偏振膜的两面层叠有保护膜的偏振板进一步层叠相位差膜的构成。
作为所述λ/4板的相位差膜,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公知的相位差膜。例如,可以使用日本特开2014-123134公报、日本特开2015-187717公报中记载的包含液晶化合物的膜、像日本专利第3325560号公报中记载的那样的拉伸膜等。
(复合偏振板)
本发明的复合偏振板是将所述偏振膜或所述偏振板与所述层叠体层叠而得的构成。
作为复合偏振板,可以采用将所述偏振膜或所述偏振板与所述层叠体经由温度40℃、相对湿度92%R.H.条件下的透湿度为100g/(m2·day)以下的所述粘合粘接剂层层叠而得的复合偏振板。温度40℃、相对湿度92%R.H.条件下的透湿度为100g/(m2·day)以下的粘合粘接剂层可以使用偏振板所具备的粘合粘接剂层,也可以使用层叠体所具备的粘合粘接剂层。
另外,在本发明的复合偏振板中,可以包含所述以外的粘接剂层或粘合剂层、底涂层(底漆层)等夹设层、易粘接层。例如,可以将所述偏振膜或所述偏振板与所述层叠体经由温度40℃、相对湿度92%R.H.条件下的透湿度为100g/(m2·day)以下的所述粘合粘接剂层以外的粘合粘接剂层层叠。作为所述粘合粘接剂层以外的粘合粘接剂层,可以举出温度40℃、相对湿度92%R.H.条件下的透湿度大于100g/(m2·day)的层。作为所述粘合粘接剂层以外的粘合粘接剂层,例如可以举出丙烯酸系粘合剂等。
另外,在本发明的复合偏振板中,可以设置功能层。通过设置功能层,可以抑制在偏振膜中产生的贯通裂纹及纳米缝(日文原文:ナノスリット)等缺陷的产生,因此优选。功能层可以由各种形成材料形成。功能层例如可以通过将树脂材料涂布于偏振膜而形成。
作为形成所述功能层的树脂材料,例如可以举出聚酯系树脂、聚醚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硅酮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酰亚胺系树脂、PVA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等。这些树脂材料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组合使用2种以上,它们当中,优选选自聚氨酯系树脂、聚乙烯醇(PVA)系树脂中的1种以上,更优选PVA系树脂。另外,所述树脂的形态可以是水系、溶剂系的任意种。所述树脂的形态优选水系树脂,优选PVA系树脂。另外,作为水系树脂,可以使用丙烯酸类树脂水溶液、氨基甲酸酯树脂水溶液。
所述功能层若过厚,则光学可靠性和耐水性降低,因此功能层的厚度优选为15μm以下,更优选为1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μm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6μm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5μm以下,特别优选为3μm以下。另一方面,功能层的厚度优选为0.2μm以上,更优选为0.5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7μm以上。利用该厚度的功能层能够抑制裂纹的产生,因此优选。
另外,为了将复合偏振板与其他构件层叠,也可以在复合偏振板的一面或两面形成粘合剂层。粘合剂层例如也可以在复合偏振板中以偏振膜为基准形成于与透明导电层侧相反的一侧。
所用的粘合剂层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公知的粘合剂层。
作为该粘合剂层,可以是温度40℃、相对湿度92%R.H.条件下的透湿度为100g/(m2·day)以下的粘合剂,也可以是与所述粘合剂不同的、透湿度大于100g/(m2·day)的粘合剂。
作为与所述粘合剂不同的粘合剂,例如可以适当地选择使用以丙烯酸系聚合物、硅酮系聚合物、聚酯、聚氨酯、聚酰胺、聚乙烯醚、乙酸乙烯酯/氯乙烯共聚物、改性聚烯烃、环氧系、氟系、天然橡胶、合成橡胶等橡胶系等聚合物作为基础聚合物的粘合剂。作为粘合剂,特别优选光学透明性优异、显示出适度的润湿性、凝聚性和粘接性的粘合特性、且耐候性、耐热性等优异的粘合剂。
作为该粘合剂层,只要是光学透明性优异、显示出适度的润湿性、凝聚性、以及粘接性等粘合特性的粘合剂层即可,然而优选使用耐久性等优异的粘合剂层。具体而言,作为形成粘合剂层的粘合剂,例如可以举出包含丙烯酸系树脂的压敏性粘接剂(也称作丙烯酸系粘合剂)。
由所述丙烯酸系粘合剂形成的粘合剂层没有特别限定,然而优选使用(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以及(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之类的(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或使用了2种以上的这些(甲基)丙烯酸酯的共聚树脂。另外,在这些树脂中共聚有极性单体。作为极性单体,例如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2-N,N-二甲基氨基乙酯、以及(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之类的具有羧基、羟基、酰胺基、氨基、以及环氧基等极性官能团的单体。另外,在粘合剂中通常与丙烯酸系树脂一起配合有交联剂。
除此以外,在粘合剂中还可以配合各种添加剂。作为合适的添加剂,有硅烷偶联剂、防静电剂。硅烷偶联剂在提高与玻璃的粘接力的方面有效。防静电剂在减少或防止静电的产生的方面有效。即,在经由粘合剂层将偏振板粘贴于液晶单元时,将此前覆盖粘合剂层而临时保护的表面保护膜(隔膜)剥下后贴合于液晶单元,然而由于在剥下该表面保护膜时产生的静电,在单元内的液晶中产生取向不良,该取向不良有时导致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不良。在减少或防止此种静电的产生的方面,配合防静电剂是有效的做法。
至少一方的粘合剂的厚度优选设为3~50μm。更优选为3~30μm。
在使粘合剂层具有导电性的情况下,其电阻值只要适当地选择即可,例如优选为1×109~1×1011Ω/□的范围。
作为能够进一步层叠于本发明的层叠体的其他构件,例如可以举出盖板玻璃、窗膜等前面板、液晶显示元件、有机EL显示元件等显示元件。
<图像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本发明的层叠体或复合偏振板。
本发明的复合偏振板适用于公知的图像显示装置中,作为图像显示装置的种类不限。
例如,可以在安装有触控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有机EL显示装置中合适地使用本发明的复合偏振板。
图像显示装置可以是柔性图像显示装置。柔性图像显示装置包含柔性图像显示装置用层叠体、和有机EL显示面板,相对于有机EL显示面板在可视侧配置柔性图像显示装置用层叠体,能够弯折地构成。作为柔性图像显示装置用层叠体,可以含有窗、圆偏振板、具备本发明的层叠体的触控面板,它们的层叠顺序任意,然而优选从可视侧起依次层叠窗、圆偏振板、具备本发明的层叠体的触控面板、或窗、具备本发明的层叠体的触控面板、圆偏振板。另外,作为柔性图像显示装置用层叠体,还可以例示出包含窗、本发明的复合偏振板的柔性图像显示装置用层叠体。若在触控面板的可视侧存在圆偏振板,则不易观察到触控面板的图案,显示图像的可视性变好,因此优选。各个构件可以使用粘接剂、粘合剂等层叠。另外,可以具备形成于窗、圆偏振板、触控面板的任意层的至少一面的遮光图案。
[窗]
窗配置于柔性图像显示装置的可视侧,担负保护其他构成要素免受来自外部的冲击或温湿度等环境变化的影响的作用。以往作为此种保护层使用玻璃,然而柔性图像显示装置的窗并非像玻璃那样刚性且坚硬,而是具有柔性的特性。所述窗可以由柔性的透明基材形成,在至少一面包含硬涂层。
(透明基材)
透明基材的可见光线的透射率为70%以上,优选为80%以上。所述透明基材只要是具有透明性的高分子膜,则无论为何种材料都可以使用。具体而言,透明基材可以是由聚乙烯、聚丙烯、聚甲基戊烯、具有包含降冰片烯或环烯烃的单体的单元的环烯烃系衍生物等聚烯烃类、二乙酰纤维素、三乙酰纤维素、丙酰纤维素等(改性)纤维素类、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合物等丙烯酸类、苯乙烯(共)聚合物等聚苯乙烯类、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类、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类、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类、聚氯乙烯类、聚偏二氯乙烯类、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聚芳酯等聚酯类、尼龙等聚酰胺类、聚酰亚胺类、聚酰胺酰亚胺类、聚醚酰亚胺类、聚醚砜类、聚砜类、聚乙烯醇类、聚乙烯醇缩醛类、聚氨酯类、环氧树脂类等高分子形成的膜。这些高分子可以分别单独地使用或混合使用2种以上。在前面记载的透明基材中优选透明性及耐热性优异的聚酰胺膜、聚酰胺酰亚胺膜或聚酰亚胺膜、聚酯系膜、烯烃系膜、丙烯酸类膜、纤维素系膜。也优选在高分子膜中分散二氧化硅等无机粒子、有机微粒、橡胶粒子等。此外,也可以含有颜料、染料之类的着色剂、荧光增白剂、分散剂、增塑剂、热稳定剂、光稳定剂、红外线吸收剂、紫外线吸收剂、防静电剂、抗氧化剂、润滑剂、溶剂等配合剂。所述透明基材的厚度为5~200μm,优选为20~100μm。透明基材可以是未拉伸膜、单轴拉伸膜或双轴拉伸膜。
(硬涂层)
在所述窗中可以在透明基材的至少一面设置硬涂层。硬涂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为2~100μm。
在硬涂层的厚度小于2μm的情况下,难以确保足够的抗冲击性耐划伤性,若大于100μm,则耐弯曲性降低,有时产生由固化收缩所致的产生卷曲的问题。
硬涂层可以是包含通过照射活性能量射线或热能而形成交联结构的反应性材料的硬涂层组合物的固化层。作为活性能量射线,可以举出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X射线、α射线、β射线、γ射线及电子束等。特别优选紫外线。硬涂层组合物含有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及阳离子聚合性化合物的至少1种聚合物。可以在硬涂层组合物中还包含聚合引发剂。硬涂层组合物可以还包含选自溶剂、添加剂中的一种以上。作为添加剂,可以举出无机粒子、流平剂、稳定剂、表面活性剂、防静电剂、润滑剂、防污剂等。
[粘接层]
形成柔性图像显示装置用层叠体的各层(窗、圆偏振板、触控面板)以及构成各层的膜构件(直线偏振板、λ/4相位差板等)可以利用粘接剂层叠。作为粘接剂,可以使用水系粘接剂、有机溶剂系、无溶剂系粘接剂、固体粘接剂、溶剂挥发型粘接剂、湿气固化型粘接剂、加热固化型粘接剂、厌氧固化型、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固化剂混合型粘接剂、热熔融型粘接剂、压敏型粘接剂(粘合剂)、再湿型粘接剂等惯常所用的粘接剂。其中常用水系溶剂挥发型粘接剂、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粘合剂。粘接剂层的厚度可以根据所要求的粘接力等适当地调节,为0.01μm~500μm,优选为0.1μm~300μm。在柔性图像显示装置用层叠体具备多个粘接层的情况下,各自的厚度、种类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遮光图案]
遮光图案可以作为柔性图像显示装置的边框或壳体的至少一部分应用。遮光图案遮蔽配置于柔性图像显示装置的边缘部的布线,使之不易被观察到。遮光图案可以是单层或多层的形态。遮光图案的颜色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举出黑色、白色、金属色等。遮光图案可以由颜料、和丙烯酸系树脂、酯系树脂、环氧系树脂、聚氨酯、硅酮等高分子来形成。遮光图案可以利用印刷、光刻、喷墨等各种方法来形成。遮光图案的厚度可以为1μm~100μm,优选为2μm~50μm。另外,也优选沿遮光图案的厚度方向赋予倾斜等形状。
实施例
以下,给出实施例而对本发明进一步具体说明,然而本发明不受这些例子限定。例中,表示含量或使用量的份及%只要没有特别指出,就是重量基准。需要说明的是,以下的例中的各物性的测定利用下面的方法进行。
(1)厚度的测定:
使用株式会社Nikon制的数字式测微计“MH-15M”测定。
(2)粘合剂层的透湿度的测定
在实施例中使用的粘合片(粘合剂层的厚度:50μm)的粘合面,贴合三乙酰纤维素膜(TAC膜、厚度:25μm、Konica Minolta(株)制)。其后,剥下粘合片的剥离膜,得到测定用样品。然后,使用该测定用样品,在下述条件下,利用透湿度试验方法(杯法、依照JIS Z0208),测定出透湿度(水蒸气透过率)。
测定温度:40℃
相对湿度:92%R.H.
测定时间:24小时
测定时使用了恒温恒湿槽。
[制造例1]偏振膜的制作
将厚度30μm的聚乙烯醇膜(平均聚合度约2400、皂化度99.9摩尔%以上)利用干式拉伸单轴拉伸为约4倍,再在保持张紧状态的同时,在40℃的纯水中浸渍40秒后,在碘/碘化钾/水的重量比为0.052/5.7/100的水溶液中在28℃浸渍30秒而进行染色处理。其后,在碘化钾/硼酸/水的重量比为11.0/6.2/100的水溶液中在70℃浸渍120秒。接下来,用8℃的纯水清洗15秒后,在以300N的张力保持的状态下,在60℃干燥50秒,然后在75℃干燥20秒,得到在聚乙烯醇膜吸附有碘并取向了的厚度12μm的偏振膜。
[制造例2]橡胶系粘合剂1的制作
以使固体成分为15重量%的方式调整配合有聚异丁烯(商品名:OPPANOL B80、Mw:约75万、BASF公司制)100重量份、作为多官能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的三环癸烷二甲醇二丙烯酸酯(商品名:NK Ester A-DCP、2官能丙烯酸酯、分子量:304、新中村化学工业(株)制)10重量份、作为夺氢型光聚合引发剂的二苯甲酮(和光纯药工业(株)制)0.5份、以及全氢化萜烯苯酚10重量份的甲苯溶液(粘合剂溶液),制备出橡胶系粘合剂1(溶液)。
[制造例3]橡胶系粘合片1的制作
将制造例2中得到的橡胶系粘合剂1(溶液)涂布于对单面用硅酮进行了剥离处理的厚度38μm的聚酯膜(商品名:Diafoil MRF、三菱树脂(株)制)的剥离处理面而形成涂布层。然后,使涂布层在80℃干燥3分钟,形成粘合剂层,制作出粘合剂层的厚度为20μm的粘合片。另外,在粘合片的粘合面,以使剥离处理面与所述粘合剂层接触的方式,贴合对单面用硅酮进行了剥离处理的厚度38μm的聚酯膜(商品名:Diafoil MRF、三菱树脂(株)制)。覆盖于粘合剂层的两面的聚酯膜作为剥离膜(隔膜)发挥作用。
剥离一个隔膜,从剥离了隔膜的一侧,在室温下照射紫外线,得到由橡胶系粘合剂层1/隔膜形成的粘合片。所述紫外线照射在UVA区域中,光量为1000mJ/cm2。使用另行同样地调整涂布厚度制作的具备50μm的厚度的粘合剂层的粘合片测定出透湿度,其结果为,粘合剂层的透湿度为10g/(m2·day)。
[制造例4]烯烃系粘合片的制作
作为粘合剂层形成材料,将利用茂金属催化剂聚合的非晶态丙烯-(1-丁烯)共聚物(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制、商品名“Tafthren H5002”:丙烯来源的构成单元90摩尔%/1-丁烯来源的构成单元10摩尔%、Mw=230000、Mw/Mn=1.8)60份和利用茂金属催化剂聚合的结晶性聚丙烯系树脂(日本Polypro(株)制、商品名“WINTEC WFX4”)40份混合后使用。将上述粘合剂层形成材料100份投入挤出机,进行T模头熔融挤出(挤出温度180℃),得到厚度为20μm的粘合剂层。另外,在粘合剂层的粘合面,以使剥离处理面与所述粘合剂层接触的方式,贴合对单面用硅酮进行了剥离处理的厚度38μm的聚酯膜(商品名:Diafoil MRF、三菱树脂(株)制)。覆盖于粘合剂层的两面的聚酯膜作为剥离膜(隔膜)发挥作用。
使用另行调整挤出条件而制作的具备50μm的厚度的粘合剂层的粘合片测定出透湿度,其结果为,粘合剂层的透湿度为12g/(m2·day)。
[制造例5]橡胶系粘合剂2的制作
以使固体成分为30重量%的方式调整配合有作为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的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PS、商品名:SEPTON 2063、苯乙烯含量:13%、(株)Kuraray制)100重量份、作为增粘剂的氢化萜烯苯酚(商品名:YS Polyster TH130、软化点:130℃、羟基值:60、YASUHARA CHEMICAL(株)制)40.4重量份、石油系增粘剂(商品名:ピコラスチックA5、乙烯基甲苯系增粘剂、软化点:5℃、Eastman Kodak公司制)61.7份、作为软化剂的聚丁烯(商品名:HV-300、重均分子量:3000、JX日矿日石能源(株)制)21.3份的甲苯溶液,制备出橡胶系粘合剂2(溶液)。
[制造例6]橡胶系粘合剂片2的制作
将制造例5中得到的橡胶系粘合剂2(溶液)涂布于对单面用硅酮进行了剥离处理的厚度38μm的聚酯膜(商品名:Diafoil MRF、三菱树脂(株)制)的剥离处理面而形成涂布层。然后,使涂布层在80℃干燥3分钟,形成粘合剂层,制作出粘合剂层的厚度为20μm的粘合片。另外,在粘合片的粘合面,以使剥离处理面与所述粘合剂层接触的方式,贴合对单面用硅酮进行了剥离处理的厚度38μm的聚酯膜(商品名:Diafoil MRF、三菱树脂(株)制)。覆盖于粘合剂层的两面的聚酯膜作为剥离膜(隔膜)发挥作用。
剥离一个隔膜,从剥离了隔膜的一侧,在室温下照射紫外线,得到由橡胶系粘合剂层2/隔膜形成的粘合片。所述紫外线照射在UVA区域中,光量为1000mJ/cm2。使用另行同样地调整涂布厚度制作出的具备50μm的厚度的粘合剂层的粘合片测定出透湿度,其结果为,粘合剂层的透湿度为40g/(m2·day)。
作为透明导电层,准备了下述的2种。
透明导电层A:准备了在Corning公司制的无碱玻璃[商品名“Eagle XG”]基板的表面形成有厚度30nm的ITO层的透明导电层。
透明导电层B:准备了在Corning公司制的无碱玻璃[商品名“Eagle XG”]基板的表面形成有厚度500nm的铝层的透明导电层。
[实施例1]
(层叠体的制作)
在透明导电层A的形成有ITO层的面,贴合制造例3中制作的橡胶系粘合剂层1而制作出层叠体。
(复合偏振板的制作)
在制造例1中得到的偏振膜的两面,在以使粘接剂层的厚度为0.1μm的方式涂布聚乙烯醇系粘接剂的同时,贴合保护膜(三乙酰纤维素(TAC)膜(商品名:KC2UAW、厚度:25μm、Konica Minolta株式会社制)后,在80℃进行2分钟的干燥,制作出双面带有保护膜的偏振板。
将所得的层叠体与双面带有保护膜的偏振板经由层叠体所具有的所述橡胶系粘合剂层1贴合,得到复合偏振板。
[复合偏振板的ITO腐蚀性评价]
使用低电阻率仪〔株式会社三菱化学ANALYTECH制的商品名“Loresta―AX”〕,在温度23℃、相对湿度50%R.H.的气氛下测定出透明导电层A的ITO层的表面的表面电阻值。
作为评价方法,首先测定出贴合所述橡胶系粘合剂1前的ITO层的表面电阻值(试验前表面电阻值)。然后,将利用上述操作制作的复合偏振板裁割为40mm×40mm的大小的试验片。将裁割出的复合偏振板在温度60℃、相对湿度90%R.H.的烘箱中保管72小时后,在温度23℃、相对湿度50%R.H.的气氛下,从复合偏振板剥离除去偏振板和粘合剂,使透明导电层A露出。
如此所述地操作,测定出试验后的ITO层的表面电阻值(试验后表面电阻值)。利用下式算出试验前后的电阻变化率,依照以下的基准评价ITO腐蚀性。电阻变化率越小,则表示ITO越没有受到腐蚀。
电阻变化率(%)=[(试验后表面电阻值)-(试验前表面电阻值)]/[试验前表面电阻值]×100
〈ITO腐蚀性的评价基准〉
○:电阻变化率小于30%,是ITO腐蚀性良好的复合偏振板。
△:电阻变化率为30%以上并且小于100%,复合偏振板的ITO腐蚀性不良。
×:电阻变化率为100%以上,复合偏振板的ITO腐蚀性极为不良。
ITO腐蚀性评价的结果为○。另外,利用目视确认了ITO层的腐蚀,在ITO层的表面没有发生白浊或点腐蚀。
[实施例2]
除了将实施例1的粘合剂从橡胶系粘合剂1变更为制造例4的烯烃系粘合剂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出层叠体及复合偏振板。
然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实施了ITO层的腐蚀性评价。ITO腐蚀性评价的结果为○。另外,利用目视确认了ITO层的腐蚀,其结果为,在ITO层的表面没有产生白浊或点腐蚀。
[实施例5]
除了将实施例1的粘合剂从橡胶系粘合剂1变更为制造例6的橡胶系粘合剂2以外,同样地制作出层叠体及复合偏振板。
然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实施了ITO层的腐蚀性评价。ITO腐蚀性评价的结果为○。另外,利用目视确认了ITO层的腐蚀,其结果为,在ITO层的表面没有产生白浊或点腐蚀。
[实施例3]
除了将实施例1的透明导电层A变更为透明导电层B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出层叠体及复合偏振板。
[复合偏振板的铝腐蚀性评价]
使用高电阻率仪〔株式会社三菱化学ANALYTECH制的商品名“ハイレスタ-UP”MCP-HT450〕,在温度23℃、相对湿度50%R.H.的气氛下测定出透明导电层B的铝层的表面的表面电阻值。
作为评价方法,首先测定出贴合橡胶系粘合剂1前的铝层的表面电阻值(试验前表面电阻值)。然后,将利用上述操作制作的复合偏振板裁割为40mm×40mm的大小的试验片。将裁割出的复合偏振板在温度80℃、相对湿度90%R.H.的烘箱中保管72小时后,在温度23℃、相对湿度50%R.H.的气氛下,从复合偏振板剥离除去偏振板和粘合剂,使透明导电层B露出。
如此所述地操作,测定出试验后的铝层的表面电阻值(试验后表面电阻值)。利用下式算出试验前后的电阻变化率,依照以下的基准评价铝腐蚀性。
电阻变化率越小,则表示铝越没有受到腐蚀。
电阻变化率(%)=[(试验后表面电阻值)-(试验前表面电阻值)]/[试验前表面电阻值]×100
〈铝腐蚀性的评价基准〉
○:电阻变化率小于30%,是铝腐蚀性良好的复合偏振板。
△:电阻变化率为30%以上并且小于100%,复合偏振板的铝腐蚀性不良。
×:电阻变化率为100%以上,复合偏振板的铝腐蚀性极为不良。
铝腐蚀性评价的结果为○。另外,利用目视确认了铝层的腐蚀,其结果为,在铝层的表面没有产生白浊或点腐蚀。
[实施例4]
除了将实施例3的粘合剂从橡胶系粘合剂1变更为制造例4的烯烃系粘合剂以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制作出层叠体及复合偏振板。
然后,与实施例3同样地实施了铝层的腐蚀性评价。铝腐蚀性评价的结果为○。另外,利用目视确认了铝层的腐蚀,但在铝层的表面没有产生白浊或点腐蚀。
[实施例6]
除了将实施例3的粘合剂从橡胶系粘合剂1变更为制造例6的橡胶系粘合剂2以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制作出层叠体及复合偏振板。
然后,与实施例3同样地实施了铝层的腐蚀性评价。铝腐蚀性评价的结果为○。另外,利用目视确认了铝层的腐蚀,但在铝层的表面没有产生白浊或点腐蚀。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即使在高温高湿环境下透明导电层的电阻变化率也小的层叠体,因此有用。此外,本发明中,还可以提供即使在高温高湿环境下透明导电层的电阻值变化也少的复合偏振板及图像显示装置,因此有用。

Claims (7)

1.一种层叠体,其特征在于,
透明导电层与温度40℃、相对湿度92%R.H.条件下的透湿度为100g/(m2·day)以下的粘合粘接剂层相互接触地层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合粘接剂层为由包含聚异丁烯、以及夺氢型光聚合引发剂的橡胶系粘合剂组合物形成的粘合剂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合粘接剂层为包含聚烯烃系树脂的粘合剂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层叠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烯烃系树脂包含非晶态聚丙烯系树脂。
5.一种复合偏振板,其特征在于,
包含偏振膜和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偏振板,其中,
所述偏振膜的厚度为15μm以下。
7.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或权利要求5~6所述的复合偏振板。
CN201980018222.7A 2018-03-12 2019-03-07 层叠体、复合偏振板及图像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186782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43843 2018-03-12
JP2018043843 2018-03-12
JP2018-236094 2018-12-18
JP2018236094A JP2019155907A (ja) 2018-03-12 2018-12-18 積層体、複合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PCT/JP2019/009070 WO2019176719A1 (ja) 2018-03-12 2019-03-07 積層体、複合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67824A true CN111867824A (zh) 2020-10-30

Family

ID=679955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18222.7A Pending CN111867824A (zh) 2018-03-12 2019-03-07 层叠体、复合偏振板及图像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19155907A (zh)
KR (1) KR20200129150A (zh)
CN (1) CN111867824A (zh)
TW (1) TW20193837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63938A (zh) * 2021-12-08 2022-03-11 烟台德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软包锂电池用无基材热熔胶膜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226785A (ja) * 2016-06-23 2017-12-28 東ソー株式会社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型複合樹脂組成物、及び該組成物を用いた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型複合樹脂接着剤、又は光学部材接合用粘着テープ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22993B2 (ja) 1990-12-25 2000-03-21 日本合成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粘着剤層を有する偏光板
JP2005298703A (ja) * 2004-04-13 2005-10-27 Mitsui Chemicals Inc 粘着性フィルム、筐体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有機el発光素子
JP5795472B2 (ja) * 2009-11-30 2015-10-14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導電膜貼付用粘着剤及び導電膜貼付用粘着シート
JP2012116157A (ja) * 2010-12-03 2012-06-21 Mitsui Chemicals Inc フラットディスプレイ用透明粘着フィルム、フラットディスプレ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758418B1 (ko) * 2013-08-27 2017-07-14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내구성이 우수한 고무계 점착제 조성물
JP6131153B2 (ja) * 2013-09-10 2017-05-17 綜研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用粘着剤組成物、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入出力装置
JP6428202B2 (ja) 2014-11-28 2018-11-2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
JP2018048274A (ja) * 2016-09-23 2018-03-29 東ソー株式会社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型複合樹脂組成物、該組成物を用いた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型複合樹脂接着剤、及び光学部材接合用粘着テープ
JP6905343B2 (ja) * 2017-01-26 2021-07-2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接着剤層付き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積層体、及び有機el表示装置
JP7198574B2 (ja) * 2017-07-10 2023-01-04 綜研化学株式会社 組成物、粘着剤および粘着シート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226785A (ja) * 2016-06-23 2017-12-28 東ソー株式会社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型複合樹脂組成物、及び該組成物を用いた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型複合樹脂接着剤、又は光学部材接合用粘着テープ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63938A (zh) * 2021-12-08 2022-03-11 烟台德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软包锂电池用无基材热熔胶膜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N114163938B (zh) * 2021-12-08 2023-09-15 烟台德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软包锂电池用无基材热熔胶膜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155907A (ja) 2019-09-19
KR20200129150A (ko) 2020-11-17
TW201938370A (zh) 2019-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315599B1 (ko) 점착제 조성물, 점착제층, 점착제층을 갖는 광학 필름, 광학 부재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KR100837013B1 (ko) 점착재, 점착 필름 및 그 사용 방법
JP6792382B2 (ja) ゴム系粘着剤組成物、ゴム系粘着剤層、粘着フィルム、ゴム系粘着剤層付光学フィルム、光学部材、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TWI717384B (zh) 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薄膜、光學構件及影像顯示裝置
CN111837062A (zh) 偏振板及使用了该偏振板的图像显示装置
KR20120139576A (ko) 점착 시트
JP2013227434A (ja) 粘着テープ
TWI803451B (zh) 橡膠系黏著劑組成物、橡膠系黏著劑層、附橡膠系黏著劑層之光學薄膜、光學構件、影像顯示裝置及橡膠系黏著劑層之製造方法
CN111819478A (zh) 圆偏振板及使用了该圆偏振板的图像显示装置
JP5883583B2 (ja) 粘着シート
CN112867947A (zh) 偏光板
WO2019026751A1 (ja) フレキシブル画像表示装置用積層体、及び、フレキシブル画像表示装置
CN111867824A (zh) 层叠体、复合偏振板及图像显示装置
WO2017047703A1 (ja) 粘着剤組成物、粘着剤層、粘着剤層付光学フィルム、光学部材、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WO2019176719A1 (ja) 積層体、複合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WO2017110913A1 (ja) ゴム系粘着剤組成物、ゴム系粘着剤層、ゴム系粘着剤層付光学フィルム、光学部材、画像表示装置、及びゴム系粘着剤層の製造方法
WO2019176718A1 (ja) 偏光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WO2022004138A1 (ja) 粘着剤層付き偏光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