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66218A - 移动终端及其壳体和壳体的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及其壳体和壳体的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66218A
CN111866218A CN201910332296.XA CN201910332296A CN111866218A CN 111866218 A CN111866218 A CN 111866218A CN 201910332296 A CN201910332296 A CN 201910332296A CN 111866218 A CN111866218 A CN 1118662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parent
shielding layer
layer
light shielding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3229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66218B (zh
Inventor
吉斌
温权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3229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66218B/zh
Priority to EP20796205.1A priority patent/EP3958545A4/en
Priority to PCT/CN2020/080399 priority patent/WO2020215947A1/zh
Publication of CN1118662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662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662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66218B/zh
Priority to US17/508,922 priority patent/US11611642B2/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49Details of the mechanical connection between the housing parts or relating to the method of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79Improving the user comfort or ergonomics
    • H04M1/0283Improving the user comfort or ergonomics for providing a decorative aspect, e.g. customization of casings, exchangeable facepl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74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modul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23Construction or mounting of dials or of equivalent devices;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use thereof
    • H04M1/236Construction or mounting of dials or of equivalent devices;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use thereof including keys on side or rear face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及其壳体和壳体的制作方法,该壳体包括一体成型的透明主体,透明主体包括相背设置的外表面和内表面,透明主体包括相连接的平板部和侧部,侧部围设于平板部的周侧,侧部开设有贯孔,透明主体的外表面覆设有遮光层,遮光层与贯孔的侧壁相接合,贯孔的侧壁在第一基准平面上的正投影区域位于遮光层在第一基准平面上的正投影区域内,其中,第一基准平面为平行于平板部的几何平面。本申请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及其壳体和壳体的制作方法,该壳体利用遮光层覆设壳体的透明主体的方式遮盖贯孔的侧壁,从而减少或完全避免贯孔的侧壁透过透明主体而形成亮斑或亮点,以改善壳体以及包括该壳体的移动终端的整体外观质感。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及其壳体和壳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移动终端及其壳体和壳体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者对手机等移动终端整体外观质感的追求,占据移动终端外表面较大部分的壳体的外观质感的提升就尤为重要。目前,有些壳体设计成透明结构,呈现出较好的光泽。然而,这种透明结构的壳体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透明的壳体开设耳机孔、按键孔或充电接口对应的孔,孔的侧壁透过透明的壳体而在壳体表面形成亮斑或亮点,影响壳体及移动终端的整体外观质感。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及其壳体和壳体的制作方法,解决透明的壳体的开孔处容易产生亮斑或亮点而影响壳体的整体外观质感的问题。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一体成型的透明主体,所述透明主体包括相背设置的外表面和内表面,所述透明主体包括相连接的平板部和侧部,所述侧部围设于所述平板部的周侧,所述侧部开设有贯孔,所述透明主体的所述外表面覆设有遮光层,所述遮光层与所述贯孔的侧壁相接合,所述贯孔的侧壁在第一基准平面上的正投影区域位于所述遮光层在第一基准平面上的正投影区域内,其中,所述第一基准平面为平行于所述平板部的几何平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遮光层的全部结构覆设于所述侧部,或者,所述遮光层的一部分结构覆设于所述平板部,另一部分结构覆设于所述侧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表面未被所述遮光层覆盖的部分结构设有第一透明硬化层,所述遮光层的背向所述透明主体的一侧设有第二透明硬化层,所述第二透明硬化层与所述第一透明硬化层相接合;
和/或,所述内表面设有装饰层,所述装饰层为不透光材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贯孔沿开孔方向贯穿所述内表面和所述外表面,所述贯孔的侧壁在第二基准平面上的正投影界定第一轮廓线,所述第二基准平面为垂直于所述开孔方向的几何平面;所述遮光层在所述第二基准平面上的正投影界定环形区域,所述环形区域具有内边沿和外边沿,所述内边沿与所述第一轮廓线重合,且所述内边沿位于所述外边沿所围合的区域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边沿围合的形状为椭圆形、长圆形或圆形,和/或,所述外边沿围合的形状为矩形或长圆形或椭圆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准平面与所述第二基准平面相互垂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平板部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侧部具有相背设置的内周面和外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内周面构成所述内表面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所述外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相接合以形成所述外表面,所述外周面的至少部分结构为弧面,所述贯孔贯穿所述弧面。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壳体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透明主体,所述透明主体包括相连接的平板部和侧部,所述侧部围设于所述平板部的周侧;
在所述透明主体的外表面形成遮光层;
在所述侧部开设贯孔;
其中,所述遮光层与所述贯孔的侧壁相接合,所述遮光层在第一基准平面上的正投影区域覆盖所述贯孔的侧壁在第一基准平面上的正投影区域,所述第一基准平面为平行于所述平板部的几何平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在所述透明主体的外表面形成遮光层的步骤包括:
通过网板印刷工艺,将油墨转移至所述透明主体的外表面,以形成所述遮光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遮光层的厚度为0.02mm至0.04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明主体通过透明材料注塑一体成型而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明主体成型时所采用模具的型腔具有凸凹纹,以在利用所述模具成型所述透明主体时,填充至所述凸凹纹的透明材料形成所述遮光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凹纹的深度为0.01mm至0.05mm。
再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壳体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膜片以及用于成型的模具,并将膜片放入所述模具内;
向模具内注入熔融的透明材料,以成型获得透明主体,并使得所述膜片一体成型于所述透明主体的外表面以形成遮光层,所述透明主体包括相连接的平板部和侧部,所述侧部围设于所述平板部的周侧;
在所述侧部开设贯孔;
其中,所述遮光层与所述贯孔的侧壁相接合,所述遮光层在第一基准平面上的正投影区域覆盖所述贯孔的侧壁在第一基准平面上的正投影区域,所述第一基准平面为平行于所述平板部的几何平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膜片上印刷有油墨层,所述油墨层位于所述膜片与所述透明主体之间,所述油墨层的厚度为0.05mm至0.1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膜片的厚度为0.02mm至0.04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侧部开设贯孔的步骤之前,包括步骤:在所述透明主体的内表面形成装饰层,所述装饰层为不透光材质;
和/或,通过表面硬化处理,形成透明硬化层,所述透明硬化层包括相互接合的第一透明硬化层和第二透明硬化层,所述第一透明硬化层覆设于所述透明主体的外表面未被所述遮光层覆盖的部分结构,所述第二透明硬化层覆设于所述遮光层的背向所述透明主体的一侧。
又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上述的壳体,或者,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上述壳体的制作方法制成的壳体。
本申请的移动终端及其壳体和壳体的制作方法,利用遮光层覆设壳体的透明主体的方式遮盖贯孔的侧壁,从而减少或完全避免贯孔的侧壁透过透明主体而形成亮斑或亮点,以改善壳体以及包括该壳体的移动终端的整体外观质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立体图;
图2为一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的壳体结构示意图,图中相应地示出了虚拟的第一基准面和第二基准面;
图3为图2示出的壳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沿图3中线I-I的剖面示意图,图中相应地示出了虚拟的第一基准面和第二基准面;
图5为一实施方式的壳体中,贯孔的内壁及遮光层在第二基准面上的正投影示意图;
图6为另一实施方式的壳体中,贯孔的内壁及遮光层在第二基准面上的正投影示意图;
图7为另一实施方式的壳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沿图7中线II-II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为另一实施方式的壳体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作为在此使用的“终端设备”指包括但不限于经由以下任意一种或者数种连接方式连接的能够接收和/或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
(1)经由有线线路连接方式,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ublic SwitchedTelephone Networks,PSTN)、数字用户线路(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
(2)经由无线接口方式,如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Network,WLAN)、诸如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
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终端设备可以被称为“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电子装置:
(1)卫星电话或蜂窝电话;
(2)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ersonal Communications System,PCS)终端;
(3)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配备有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接收器的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
(4)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
(5)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等。
参阅图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移动终端100,移动终端100可以为智能手机、电脑或IPAD等,在此不作限定。
本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100以手机为例进行说明,移动终端100包括壳体10和显示屏20。壳体10能够用于装设显示屏20以及收容移动终端100的电池、主板等电子元器件。如图1示出的移动终端100,显示屏20安装于壳体10后,显示屏20的边缘大致与壳体10的边缘接合于一体。
结合图2至图4所示,壳体10包括一体成型的透明主体110。透明主体110包括相背设置的外表面101和内表面102,其中,内表面102指的是壳体10组装于移动终端100时不可见的一侧表面。相应地,外表面101为壳体10的背向移动终端100一侧的表面,构成移动终端100表面的一部分。透明主体110的材质可以是透明的树脂或塑料。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透明主体110的材质选自透明聚碳酸酯材料、透明亚克力材料或者其他具有优良的透光性能的透明材料。
透明主体110包括相连接的平板部11和侧部12。侧部12围设于平板部11的周侧。侧部12开设有贯孔14,贯孔14可以是壳体10上供移动终端100相应功能结构露出的孔位,例如图2示出的贯孔14可以是供移动终端100的充电或数据传输接口露出的USB接口孔,贯孔14贯穿内表面102和外表面101。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例如,图1示出的移动终端100的耳机孔10a也可以是贯孔14的一种;再例如,结合图1和图2所示,壳体10上与移动终端100的按键100a相对应的按键孔位10b也是贯孔14的一种。对于贯孔14的类型,在此不作限定。
为方便描述,下面仅以图2示出的贯孔14对应移动终端100的充电或数据传输接口为例对壳体10的结构作进一步说明。
结合图3和图4所示,透明主体110的外表面101覆设有遮光层13。遮光层13与贯孔14的侧壁141相接合,确切的说,遮光层13沿外表面101延伸并连接至贯孔14的侧壁141。为便于界定遮光层13与贯孔14的侧壁141的布置形式,图2示意性示出了第一个虚拟面,即第一基准平面S1,该第一基准平面S1为平行于平板部11的几何平面。贯孔14的侧壁141在第一基准平面S1上的正投影区域位于遮光层13在第一基准平面S1上的正投影区域内,换言之,遮光层13在第一基准平面S1上的正投影区域能够覆盖而遮挡贯孔14的侧壁141在第一基准平面S1上的正投影区域。需要说明的是,在壳体10安装于移动终端100时,也可以将垂直于移动终端100厚度方向的几何平面定义为第一基准面,遮光层13的设置同样满足这一条件:贯孔14的侧壁141在第一基准平面S1上的正投影区域位于遮光层13在第一基准平面S1上的正投影区域内。
上述实施方式中,利用透明主体110外表面101的遮光层13实现对光线的阻断,确切的说,由于遮光层13在第一基准平面S1上的正投影区域覆盖贯孔14的侧壁141在第一基准平面S1上的正投影区域,从而使得透明主体110覆设有遮光层13的部分不再具有光学穿透性或者透光率极低,继而无法透过透明主体110的被遮光层13覆盖的部分结构观察到贯孔14的侧壁141,避免了贯孔14的侧壁141透过透明主体110而影响壳体10的整体视觉效果。例如,参阅图4所示,在观察点Y处进行观察时,由于受遮光层13的遮挡,使得外界光线无法穿过透明主体110覆设有遮光层13的部分结构而入射到贯孔14的侧壁141,进而贯孔14的侧壁141不会产生光亮以使得贯孔14的侧壁141不可见或者可见度较低而对壳体10的整体视觉效果影响可以忽略。此外,从另一方面来看,利用遮光层13可以阻挡经侧壁141反射或漫反射的光经过透明主体110的被遮光层13遮挡的部分结构穿出,从而遮光层13的设置也是可以达到遮挡贯孔14的侧壁141的目的,减少贯孔14的侧壁141透过透明主体110而对壳体10外表面101的不良影响,以提升壳体10的整体外观质感及用户体验。
遮光层13覆盖透明主体110的幅面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只要能够对贯孔14的侧壁141起到遮挡的效果即可。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遮光层13可以在外表面101所在一侧完全遮挡贯孔14的侧壁141,也就是说,从壳体10的外表面101观察不到贯孔14的侧壁141。需要指出的是,这种从壳体10的外表面101观察不到贯孔14的侧壁141是指,观察点Y处于壳体10的外表面101所在一侧时,无论是透明主体110的被遮光层13覆盖的部分结构,还是透明主体110的未被遮光层13覆盖的部分结构,都无法从外表面101所在一侧对贯孔14的侧壁141形成透视效果。这种设置下,透明主体110的未被遮光层13覆盖的部分可以是由于透明主体110在沿着光路传播路径上的材料累加而使得透光率降低,从而最终使得贯孔14的侧壁141无法透过透明主体110或者只能形成微弱的而不足以被肉眼观察到的透视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遮光层13的全部结构覆设于侧部12,从而可以避免侧壁141对应的外表面101部分对贯孔14的侧壁141产生透视效果。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7和图8所示,遮光层13的一部分结构覆设于平板部11,另一部分结构覆设于侧部12,以提高遮光层13对贯孔14的侧壁141遮挡程度。具体地,由于遮光层13的一部分结构覆设于平板部11,从而延长贯孔14的侧壁141经透明主体110从平板部11的未被遮光层13遮挡的部分透出时的光路径,降低贯孔14的侧壁141从平板部11透出的可能性,从而避免贯孔14的侧壁141在透明主体110的外表面101的透视效果破坏壳体10的整体外观质感。此外,还可以通过遮光层13在形成一定的纹理或色彩,起到较好的装饰效果,进一步改善壳体10的整体外观质感。
结合图2和图4所示,以垂直于贯孔14的开孔方向的几何平面定义第二基准平面S2。需要说明的是,贯孔14的开孔方向指的是在壳体10上开设贯孔14时的孔深方向,对于中空的贯孔14而言,也可以认为开孔方向为沿贯孔14的轴线方向。确切的说,贯孔14沿开孔方向贯穿内表面102和外表面101。
结合图5和图6所示,贯孔14的侧壁141在第二基准平面S2上的正投影界定第一轮廓线14a,第一轮廓线14a围合的图形与贯孔14的侧壁141在开孔方向上的截面形状相同。遮光层13在第二基准平面S2上的正投影界定环形区域,环形区域具有内边沿131和外边沿132,内边沿131与第一轮廓线14a重合,且内边沿131位于外边沿132所围合的区域内。
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内边沿131围合的形状为长圆形,外边沿132围合的形状为矩形。再如图6所示,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内边沿131围合的形状为椭圆形,外边沿132围合的形状为矩形。贯孔14作为壳体10的供移动终端100的功能结构外露的孔位,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贯孔14作为耳机孔时,第一轮廓线14a围合的形状为圆形,相应地,贯孔14的截面为圆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外边沿132围合的形状为矩形或长圆形或椭圆形,呈现出不同的形状,以与壳体10的整体外观相协调,对于外边沿132围合的形状,在此不作限定。
结合图2所示,第一基准平面S1和第二基准平面S2之间的夹角α取值为85°至95°,由于贯孔14的开孔方向与第二基准平面S2相垂直,平板部11与第一基准平面S1相垂直,从而第一基准平面S1和第二基准平面S2之间的夹角α取值为85°至95°,意味着贯孔14的开孔方向相对平板部11的倾斜角度控制在-5°到5°的角度范围内,贯孔14的延伸方向基本与平板部11平行。
进一步地,第一基准平面S1与第二基准平面S2相互垂直,即α的角度为90°,相应地,贯孔14的延伸方向与平板部11平行。
结合图7和图8所示,平板部11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11a和第二表面11b。侧部12具有相背设置的内周面12a和外周面12b。第一表面11a和内周面12a构成内表面102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外周面12b与第二表面11b相接合以形成外表面101。外周面12b的至少部分结构为弧面,贯孔14贯穿弧面,利用弧面使得壳体100的边缘更为圆滑。
结合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通过表面处理的方式在外表面所在一侧形成透明硬化层15。具体地,透明硬化层15包括第一透明硬化层151和第二透明硬化层152,第二透明硬化层152与第一透明硬化层151相接合。外表面101未被遮光层13覆盖的部分结构设有第一透明硬化层151,遮光层13的背向透明主体110的一侧设有第二透明硬化层152。通过这种结构设置,能够加强壳体10的表面强度,同时也可以将遮光层13夹设在第二透明硬化层152与透明主体110之间,以避免遮光层13从透明主体110上脱落而影响壳体10的整体美观。
透明硬化层15材料可以是钢化玻璃、普通玻璃、透明塑料或透明橡胶。
继续参阅图9所示,内表面102设有装饰层16,装饰层16为不透光材质,以避免透过壳体10观察到移动终端100内部结构,影响移动终端100的整体外观质感。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显示屏20可以采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屏用于显示信息,LCD屏可以为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屏幕或IPS(In-Plane Switching,平面转换)屏幕或SLCD(Splice Liquid Crystal Display,拼接专用液晶显示)屏幕。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显示屏20可以采用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电激光显示)屏用于显示信息,OLED屏可以为AMOLED(Active Matrix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屏幕或Super AMOLED(Super Active Matrix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超级主动驱动式有机发光二极体)屏幕或Super AMOLEDPlus(Super Active 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Plus,魔丽屏)屏幕,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提供一种壳体10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透明主体110,透明主体110包括相连接的平板部11和侧部12,侧部12围设于平板部11的周侧。
在透明主体110的外表面101形成遮光层13。
在侧部12开设贯孔14,贯孔14贯穿内表面102和外表面101。
其中,遮光层13与贯孔14的侧壁141相接合,遮光层13在第一基准平面S1上的正投影区域覆盖贯孔14的侧壁141在第一基准平面S1上的正投影区域,第一基准平面S1为平行于平板部11的几何平面。
利用该壳体10的制作方法制作出的壳体10,可以利用遮光层13对贯孔14的侧壁141进行遮挡,以避免贯孔14的侧壁141透过透明主体110而影响壳体10的外观整体质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透明主体110的外表面101形成遮光层13的步骤包括:
通过网板印刷工艺,将油墨转移至透明主体110的外表面101,以形成遮光层13。网板印刷工艺是通过丝印、移印、转印或打印的方式将预设有文字符或图案的网板经过施墨、加压等工序,将油墨转移到透明主体110的外表面101,从而使得透明主体110的外表面101形成遮光层13。
遮光层13的厚度为0.02mm至0.04mm。遮光层13的厚度在0.02mm至0.04mm的取值范围内,不会因为太薄而容易出现漏光而影响遮挡效果,同时,也不至于过厚而占据壳体10厚度的比重过大对壳体10整体的结构强度产生不良影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遮光层13的厚度为0.02mm。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遮光层13的厚度可以是0.04mm。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遮光层13的厚度可以是0.03mm。遮光层13的厚度可以根据壳体10的整体厚度进行设置,对于对遮光层13的厚度,在此不作限定。
透明主体110通过透明材料注塑一体成型而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透明主体110成型时所采用模具的型腔具有凸凹纹,以在利用模具成型透明主体110时,填充至凸凹纹的透明材料形成遮光层13。
凸凹纹的深度为0.01mm至0.05mm,以使得填充至凸凹纹的透明材料形成的遮光层13厚度适宜。
在侧部12开设贯孔14的方式可以是采用计算机数字控制机床(Computer NumberControl,CNC)精密加工去掉侧部12的部分结构。也可以是通过激光加工的方式,在侧壁141形成贯孔14。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在透明主体110进行注塑成型时,在形成贯孔14的地方设置嵌入件的形式使得该处不会被注入透明材料,在成型后取出嵌入件便形成贯孔14。
需要说明的是,遮光层13可以是通过网板印刷工艺形成于已经成型好的透明主体110的外表面101,也可以是,在透明主体110成型过程中形成遮光层13。
本申请再一方面提供一种壳体10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膜片以及用于成型的模具,并将膜片放入模具内。
向模具内注入熔融的透明材料,以成型获得透明主体110,并使得膜片一体成型于透明主体110的外表面101以形成遮光层13。透明主体110包括相连接的平板部11和侧部12,侧部12围设于平板部11的周侧。
在侧部12开设贯孔14,贯孔14贯穿内表面102和外表面101。
其中,遮光层13与贯孔14的侧壁141相接合,遮光层13在第一基准平面S1上的正投影区域覆盖贯孔14的侧壁141在第一基准平面S1上的正投影区域,第一基准平面S1为平行于平板部11的几何平面。
该实施方式中,利用膜片一体成型于透明主体110的方式形成遮光层13,有效提高遮光层13与透明主体11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同时,也省去了将膜片连接至透明主体110的步骤,提高加工效率。此外,由于膜片成型于透明主体110的外表面101所形成的遮光层13能够对贯孔14的侧壁141进行遮挡,从而减少贯孔14的侧壁141透过透明主体110而影响壳体10的整体外观质感,以使得壳体10的外观更为美感。
通过膜片形成的遮光层13,还可以提供较好的装饰效果。具体地,在视觉上,从壳体10的外部观察覆设有遮光层13部分时,遮光层13与透明主体110的其他未覆设遮光层13的部分形成色差或图案,进而使得壳体10更为美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膜片上印刷有油墨层,油墨层位于膜片与透明主体110之间,以利用油墨层提高膜片与透明主体110在成型后的粘着力,同时,油墨层也能够起到较好的装饰效果。例如采取不同颜色的油墨形成多彩的油墨层。或者,采取单一的颜色的油墨形成色泽较为统一的油墨层,例如,油墨层的光泽呈红色、黑色或绿色等。
油墨层的厚度设置在合理的范围内,例如,油墨层的厚度为0.05mm至0.1mm。
膜片的厚度可以是0.02mm至0.04mm,以使得形成的遮光层13处于合适的厚度范围内,避免遮光层13过厚而影响壳体10的厚度方向的层结构堆叠,同时,也不至于过薄而减弱对贯孔14的侧壁141的遮挡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壳体10的内表面102和外表面101可以通过工艺处理形成相应的层结构。
例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侧部12开设贯孔14的步骤之前,包括步骤:
在透明主体110的内表面102形成装饰层16,装饰层16为不透光材质。不透光材质可以是油墨,采用网板印刷技术将油墨印刷于透明主体110的内表面102,以形成装饰层16。或者,不透光材质可以是硅钛、铌、锡、铟或三氧化二铝等,利用镀膜的形式将不透光材质附着于透明主体110的内表面102以形成装饰层16。
装饰层16采用不透光材质,可以有效避免从壳体10的外表面101透过壳体10观察到内表面102一侧,确切的说,这种设置下,壳体10组装于移动终端100时,不会透过壳体10的形成有装饰层16的部分结构而观察到移动终端100的内部结构,从而避免这种透视效果影响移动终端100的外观整体质感。当然,可以选择性地,在内表面102局部形成装饰层16,而保留壳体10的一部分结构的透视效果,以利用装饰层16遮挡住对移动终端100整体美感产生负面效果的部分,同时,可以从壳体10的透视部分观察到移动终端100的内部局部结构,利用这种局部透视增强移动终端100的整体美感。例如,在壳体10对应处理器的部分保留透视效果,而其他部分通过装饰层16进行遮挡,从而使得处理器的纹理透过透明主体110而丰富壳体10的外观视觉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侧部12开设贯孔14的步骤之前,包括步骤:
通过表面硬化处理,形成透明硬化层,透明硬化层包括相互接合的第一透明硬化层151和第二透明硬化层152,第一透明硬化层151覆设于透明主体110的外表面101未被遮光层13覆盖的部分结构,第二透明硬化层152覆设于遮光层13的背向透明主体110的一侧。
通过这种表面硬化处理所形成的透明硬化层,一方面满足透光需要,另一方面能够加强壳体10的表面强度。此外,经过这种加工后,遮光层13夹设在第二透明硬化层152与透明主体110之间,从而避免遮光层13从透明主体110上脱落而影响壳体10的整体美观。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8)

1.一种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一体成型的透明主体,所述透明主体包括相背设置的外表面和内表面,所述透明主体包括相连接的平板部和侧部,所述侧部围设于所述平板部的周侧,所述侧部开设有贯孔,所述透明主体的所述外表面覆设有遮光层,所述遮光层与所述贯孔的侧壁相接合,所述贯孔的侧壁在第一基准平面上的正投影区域位于所述遮光层在第一基准平面上的正投影区域内,其中,所述第一基准平面为平行于所述平板部的几何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层的全部结构覆设于所述侧部,或者,所述遮光层的一部分结构覆设于所述平板部,另一部分结构覆设于所述侧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表面未被所述遮光层覆盖的部分结构设有第一透明硬化层,所述遮光层的背向所述透明主体的一侧设有第二透明硬化层,所述第二透明硬化层与所述第一透明硬化层相接合;
和/或,所述内表面设有装饰层,所述装饰层为不透光材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贯孔沿开孔方向贯穿所述内表面和所述外表面,所述贯孔的侧壁在第二基准平面上的正投影界定第一轮廓线,所述第二基准平面为垂直于所述开孔方向的几何平面;所述遮光层在所述第二基准平面上的正投影界定环形区域,所述环形区域具有内边沿和外边沿,所述内边沿与所述第一轮廓线重合,且所述内边沿位于所述外边沿所围合的区域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边沿围合的形状为椭圆形、长圆形或圆形,和/或,所述外边沿围合的形状为矩形或长圆形或椭圆形。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准平面与所述第二基准平面相互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部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侧部具有相背设置的内周面和外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内周面构成所述内表面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所述外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相接合以形成所述外表面,所述外周面的至少部分结构为弧面,所述贯孔贯穿所述弧面。
8.一种壳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透明主体,所述透明主体包括相背设置的外表面和内表面,所述透明主体包括相连接的平板部和侧部,所述侧部围设于所述平板部的周侧;
在所述透明主体的外表面形成遮光层;
在所述侧部开设贯孔;
其中,所述遮光层与所述贯孔的侧壁相接合,所述遮光层在第一基准平面上的正投影区域覆盖所述贯孔的侧壁在第一基准平面上的正投影区域,所述第一基准平面为平行于所述平板部的几何平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壳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透明主体的外表面形成遮光层的步骤包括:
通过网板印刷工艺,将油墨转移至所述透明主体的外表面,以形成所述遮光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壳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层的厚度为0.02mm至0.04mm。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壳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主体通过透明材料注塑一体成型而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壳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主体成型时所采用模具的型腔具有凸凹纹,以在利用所述模具成型所述透明主体时,填充至所述凸凹纹的透明材料形成所述遮光层。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壳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凹纹的深度为0.01mm至0.05mm。
14.一种壳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膜片以及用于成型的模具,并将膜片放入所述模具内;
向模具内注入熔融的透明材料,以成型获得透明主体,并使得所述膜片一体成型于所述透明主体的外表面以形成遮光层,所述透明主体包括相连接的平板部和侧部,所述侧部围设于所述平板部的周侧;
在所述侧部开设贯孔;
其中,所述遮光层与所述贯孔的侧壁相接合,所述遮光层在第一基准平面上的正投影区域覆盖所述贯孔的侧壁在第一基准平面上的正投影区域,所述第一基准平面为平行于所述平板部的几何平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壳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片上印刷有油墨层,所述油墨层位于所述膜片与所述透明主体之间,所述油墨层的厚度为0.05mm至0.1mm。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壳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片的厚度为0.02mm至0.04mm。
17.根据权利要求8-16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侧部开设贯孔的步骤之前,包括步骤:在所述透明主体的内表面形成装饰层,所述装饰层为不透光材质;
和/或,通过表面硬化处理,形成透明硬化层,所述透明硬化层包括相互接合的第一透明硬化层和第二透明硬化层,所述第一透明硬化层覆设于所述透明主体的外表面未被所述遮光层覆盖的部分结构,所述第二透明硬化层覆设于所述遮光层的背向所述透明主体的一侧。
18.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壳体,或者,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如权利要求8-17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的制作方法制成的壳体。
CN201910332296.XA 2019-04-24 2019-04-24 移动终端及其壳体和壳体的制作方法 Active CN1118662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32296.XA CN111866218B (zh) 2019-04-24 2019-04-24 移动终端及其壳体和壳体的制作方法
EP20796205.1A EP3958545A4 (en) 2019-04-24 2020-03-20 MOBILE TERMINAL AND HOUSING THEREOF,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HOUSING
PCT/CN2020/080399 WO2020215947A1 (zh) 2019-04-24 2020-03-20 移动终端及其壳体和壳体的制作方法
US17/508,922 US11611642B2 (en) 2019-04-24 2021-10-22 Mobile terminal, housing,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housing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32296.XA CN111866218B (zh) 2019-04-24 2019-04-24 移动终端及其壳体和壳体的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66218A true CN111866218A (zh) 2020-10-30
CN111866218B CN111866218B (zh) 2021-03-30

Family

ID=729415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32296.XA Active CN111866218B (zh) 2019-04-24 2019-04-24 移动终端及其壳体和壳体的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611642B2 (zh)
EP (1) EP3958545A4 (zh)
CN (1) CN111866218B (zh)
WO (1) WO202021594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75232A1 (zh) * 2020-03-04 2021-09-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及制备方法、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34969B (zh) * 2019-06-24 2021-09-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壳体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09410A (zh) * 2009-06-03 2010-12-08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具有光源的电子设备
CN102729713A (zh) * 2011-03-31 2012-10-17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壳体及其制造方法
WO2016104161A1 (ja) * 2014-12-25 2016-06-30 京セラ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CN106603775A (zh) * 2016-12-20 2017-04-2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07580090A (zh) * 2015-08-31 2018-01-1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前盖组件及终端
CN108737595A (zh) * 2017-04-20 2018-11-0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设备壳体及其加工方法、治具及电子设备
CN208723997U (zh) * 2019-02-13 2019-04-09 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手机保护壳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02471B (zh) * 2010-03-23 2015-04-15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2469712A (zh) * 2010-11-16 2012-05-23 上海晨兴希姆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局部透光的壳结构
KR101993805B1 (ko) * 2012-10-05 2019-06-27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휴대단말 케이스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3442531A (zh) 2013-08-01 2013-12-11 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电子装置的外壳及其制造方法
KR102218021B1 (ko) * 2014-09-12 2021-02-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안테나 장치 및 그 제작 방법
US20160142522A1 (en) * 2014-11-14 2016-05-19 Dae-Young Kim Case having transparent back plate for electronic devices
CN105187573B (zh) * 2015-07-24 2016-11-3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组件、终端前盖及终端
CN106506755A (zh) * 2016-10-28 2017-03-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壳体及移动终端
CN106774650B (zh) 2016-11-30 2020-04-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3d玻璃盖板及其制造方法
TWI630860B (zh) * 2017-01-05 2018-07-21 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CN207897243U (zh) 2017-12-27 2018-09-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后盖、壳体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09410A (zh) * 2009-06-03 2010-12-08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具有光源的电子设备
CN102729713A (zh) * 2011-03-31 2012-10-17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壳体及其制造方法
WO2016104161A1 (ja) * 2014-12-25 2016-06-30 京セラ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CN107580090A (zh) * 2015-08-31 2018-01-1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前盖组件及终端
CN106603775A (zh) * 2016-12-20 2017-04-2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08737595A (zh) * 2017-04-20 2018-11-0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设备壳体及其加工方法、治具及电子设备
CN208723997U (zh) * 2019-02-13 2019-04-09 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手机保护壳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75232A1 (zh) * 2020-03-04 2021-09-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及制备方法、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046120A1 (en) 2022-02-10
EP3958545A1 (en) 2022-02-23
CN111866218B (zh) 2021-03-30
US11611642B2 (en) 2023-03-21
EP3958545A4 (en) 2022-06-15
WO2020215947A1 (zh) 2020-10-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22503B1 (en) Terminal display assembly and mobile terminal
EP3522504B1 (en) Terminal display assembly and mobile terminal
US7428427B2 (en) IMF cover for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EP3554055B1 (en) Housing assembly of a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the housing assembly
CN108551501B (zh) 壳体、移动终端和壳体的制造方法
US11611642B2 (en) Mobile terminal, housing,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housing
CN107241882B (zh) 电子装置外壳、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外壳加工方法
JPH04354232A (ja) 電話機
KR102070279B1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이에 구비되는 케이스의 제조 방법
US8108015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enclosure therefor
CN114125103A (zh) 连接圈、中框、电子设备、显示模组及其装配方法
CN108773022A (zh) 壳体、电子装置和壳体的制造方法
US20120040723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outer panel for electronic device
CN112134969B (zh) 移动终端及其壳体
EP3751340B1 (en) Mobile terminal
CN108540610A (zh) 电子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KR101765674B1 (ko) 휴대 단말기용 케이스
CN108566452B (zh) 盖板的制造方法、盖板、显示模组和移动终端
KR200402944Y1 (ko) 오목부를 가진 디스플레이 윈도우
CN108667989A (zh) 壳体和电子装置
CN108848211B (zh) 壳体、电子装置和壳体的制造方法
KR100634016B1 (ko) 오목부를 갖는 디스플레이 윈도우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6055592B (zh) 一种壳体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113452816A (zh) 电子设备、壳体及其制作方法
CN113352474B (zh) 透明盖板的制备方法、可穿戴设备及装配方法和显示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