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62800B - 贴合装置、贴合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贴合装置、贴合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62800B
CN111862800B CN201910359521.9A CN201910359521A CN111862800B CN 111862800 B CN111862800 B CN 111862800B CN 201910359521 A CN201910359521 A CN 201910359521A CN 111862800 B CN111862800 B CN 1118628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plate
flexible screen
pad
laminating
curv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5952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62800A (zh
Inventor
蔡鹏程
周华伟
李敏
刘方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5952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6280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628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628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628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628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贴合装置、贴合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贴合装置包括盖板固定基座、夹持组件以及贴合组件。通过先将柔性屏与贴合垫进行仿形,使得柔性屏与曲面盖板开始贴合时,柔性屏与曲面盖板的中间位置先接触。随着贴合垫的逐渐变形,贴合垫逐渐向曲面盖板的边缘延展,以推动柔性屏从曲面盖板的中间位置至边缘逐渐贴合,能够有效的排除柔性屏与曲面盖板之间的气泡,从而避免贴合后柔性屏与曲面盖板之间存在气泡,保证贴合质量。并且,在贴合过程中,夹持组件始终张紧所述载带,以避免在载带松弛,避免贴合时柔性屏与曲面盖板之间产生褶皱。

Description

贴合装置、贴合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贴合装置、贴合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柔性屏的应用越开越广泛,例如,应用于手机、平板等显示设备上,以实现显示设备的3D形态的显示。一般来说,需要将柔性屏贴合于曲面盖板上,以使得显示屏呈现3D形态,从而实现显示设备的3D形态的显示。
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平压操作,以将柔性屏直接压合至曲面盖板上,但是容易产生气泡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贴合装置及其贴合方法,以实现曲面盖板与柔性屏高质量的贴合,避免出现气泡等缺陷。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贴合方法,用于将曲面盖板与柔性屏贴合,包括:
将曲面盖板固定于盖板固定座上;
夹持组件的相对的两组夹持件分别夹持载带的相对的两端,所述载带上承载有柔性屏,且所述柔性屏位于所述载带朝向所述盖板固定座的一侧;
沿第一方向移动贴合垫和/或所述夹持件,以使所述贴合垫与所述载带相互靠近,直至所述贴合垫与所述载带接触;
沿第一方向移动所述贴合垫和/或所述夹持件,同时沿第二方向移动相对的两组所述夹持件以使相对的两组所述夹持件携带所述载带的两端相互靠近,使得所述载带上的所述柔性屏与所述贴合垫的外表面的第一区域仿形;
所述贴合垫以及所述夹持件同时沿第一方向移动,和/或所述盖板固定基座沿第一方向移动,以使所述柔性屏与所述盖板固定基座相互靠近,直至所述柔性屏与所述盖板固定基座上的曲面盖板接触;
所述贴合垫与所述盖板固定基座沿第一方向相对移动,使得所述盖板固定基座上的曲面盖板挤压所述贴合垫,所述贴合垫变形以推动所述柔性屏的中间位置至边缘逐渐贴合至所述曲面盖板上;所述贴合垫沿第一方向移动或者所述盖板固定基座沿第一方向移动的同时,所述夹持件沿第一方向远离所述盖板固定基座,并使载带保持张紧状态。
其中,沿第一方向移动贴合垫和/或所述夹持件是指沿第一方向移动所述贴合垫,或者沿第一方向移动所述夹持件,或者沿第一方向同时移动所述夹持件与所述贴合垫。所述贴合垫以及所述夹持件同时沿第一方向移动,和/或所述盖板固定基座沿第一方向移动是指所述贴合垫以及所述夹持件同时沿第一方向移动,或者所述盖板固定基座沿第一方向移动,或者同时沿第一方向移动所述贴合垫、夹持件以及盖板固定基座。
其中,所述贴合垫与所述盖板固定基座沿第一方向相对移动是指所述贴合垫沿第一方向朝向所述盖板固定基座移动,或者所述盖板固定基座沿第一方向朝向所述贴合垫移动,或者使得所述贴合垫以及所述盖板固定基座均沿第一方向移动,以使得所述盖板固定基座上的曲面盖板挤压所述贴合垫。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本申请中,通过先将承载有所述柔性屏的所述载带与所述贴合垫进行仿形,使得所述柔性屏弯曲成弧形,且所述柔性屏的边缘弯曲,使得所述柔性屏与所述曲面盖板开始贴合时,所述柔性屏与所述曲面盖板的中间位置先接触。随着所述贴合垫的逐渐变形,所述贴合垫逐渐向所述曲面盖板的边缘延展,以推动所述柔性屏从所述曲面盖板的中间位置至边缘逐渐贴合,能够有效的排除所述柔性屏与所述曲面盖板之间的气泡,从而避免贴合后所述柔性屏与所述曲面盖板之间存在气泡,保证贴合质量。并且,在贴合过程中,所述夹持组件始终张紧所述载带,以避免在所述载带松弛,避免贴合时所述柔性屏与所述曲面盖板之间产生褶皱。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载带上的所述柔性屏与所述贴合垫的外表面的第一区域仿形之后以及所述柔性屏与所述盖板固定基座上的曲面盖板接触之前还包括:
所述夹持件及所述贴合垫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平面内同时移动和/或转动,或者在所述曲面盖板基座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平面内移动和/或转动,以使得所述柔性屏与所述曲面盖板对位。
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夹持件与所述贴合垫均与对位台连接,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移动和/或转动所述对位台,以带动设于所述对位台上的所述夹持件以及所述贴合垫进行移动和/或转动,以使所述柔性屏与所述面盖板对位。
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盖板固定基座与所述对位台连接,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移动和/或转动所述对位台,以带动与所述对位台连接的所述盖板固定基座移动和/或转动,以使所述柔性屏与所述面盖板对位。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柔性屏与所述曲面盖板对位之前,通过对位组件的拍摄机构获取柔性屏与曲面盖板的位置信息,再通过柔性屏与曲面盖板的位置信息计算得知对位台需要移动和/或旋转的方向的距离,之后再使得对位台向第二方向和/或第三方向移动所需的距离,或使得所述对位台旋转所需的角度,从而使得所述柔性屏与所述曲面盖板定位。
通过在所述载带上的所述柔性屏与所述贴合垫的外表面的第一区域仿形之后,以及所述柔性屏与所述盖板固定基座上的曲面盖板接触之前进行上述的对位操作,能够保证所述柔性屏沿第一方向向所述曲面盖板移动时,能够恰好贴合于所述曲面盖板内,实现所述柔性屏与所述曲面盖板精确的贴合。
本申请的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载带上的所述柔性屏与所述贴合垫的外表面的第一区域仿形之前以及所述夹持组件的两组夹持件分别夹持载带的相对的两端之后还包括:
移动相对的两组所述夹持件并使得相对的两组所述夹持件相互远离以张紧所述载带;
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平面内移动和/或转动所述夹持件或者所述曲面盖板基座,以使所述柔性屏与所述曲面盖板对位。
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夹持件与对位台连接,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移动和/或转动所述对位台,以带动设于所述对位台上的夹持件移动和/或转动,以使所述柔性屏与所述面盖板对位。
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盖板固定基座与所述对位台连接,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移动和/或转动所述对位台,以带动与所述对位台连接的所述盖板固定基座移动和/或转动,以使所述柔性屏与所述面盖板对位。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柔性屏与所述曲面盖板对位之前,通过对位组件的拍摄机构获取柔性屏与曲面盖板的位置信息,再通过柔性屏与曲面盖板的位置信息计算得知对位台需要移动和/或旋转的方向的距离,之后再使得对位台向第二方向和/或第三方向移动所需的距离,或使得所述对位台旋转所需的角度,从而使得所述柔性屏与所述曲面盖板定位。
通过在夹持组件的相对的两组夹持件分别夹持载带的相对的两端之后,以及所述载带上的所述柔性屏与所述贴合垫的外表面的第一区域仿形之前进行上述的对位操作,能够保证所述柔性屏沿第一方向向所述曲面盖板移动时,能够恰好贴合于所述曲面盖板内,实现所述柔性屏与所述曲面盖板精确的贴合。并且,在所述柔性屏与所述曲面盖板对位之前先将所述载带张紧,以使得所述柔性屏展平,从而能够使得柔性屏与曲面盖板的对位更加的准确。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所述贴合垫变形以推动所述柔性屏的中间位置至边缘逐渐贴合至所述曲面盖板上之后还包括:
移动所述夹持件以放松所述载带;
移动所述贴合垫,使得所述贴合垫离开所述载带;
松开所述夹持件对所述载带的夹持;
将所述载带与所述柔性屏分离。
其中,可以沿第一方向移动所述夹持件以使得所述夹持件靠近所述盖板固定基座以放松所述载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沿第二方向移动所述夹持件以使得相对的两组所述夹持件相互远离而放松所述载带。
所述贴合垫离开所述载带以及松开所述夹持件对所述载带的夹持的先后顺序可以调换。
通过先防松所述载带,再使得所述贴合垫离开所述载带或者松开所述夹持件对所述载带的夹持,能够避免所述载带在绷紧状态下突然释放而拉扯所述柔性屏。并且,先放松所述载带后再松开对所述载带的夹持,能够避免所述载带在绷紧状态下突然释放造成所述贴合垫内部应力突变而可能给所述贴合垫造成的损坏,并且,能够避免所述贴合垫与所述柔性屏之间突然的应力变化,保护贴合完成后的所述柔性屏与所述曲面盖板不受损坏。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所述贴合垫变形以推动所述柔性屏的中间位置至边缘逐渐贴合至所述曲面盖板上之前还包括:
将上腔体与下腔体闭合,所述上腔体与所述下腔体闭合形成密闭空间,所述盖板固定基座、所述夹持件以及所述贴合垫均位于所述密闭空间内;
将所述密闭空间抽真空。
本申请中,所述盖板固定基座、所述夹持件以及所述贴合垫均设于所述密闭空间内,以使得所述柔性屏与所述曲面盖板的贴合过程在所述密闭空间内进行。通过先将密闭空间抽真空后,再进行后续的贴合操作(即柔性屏与曲面盖板的贴合过程),能够避免贴合过程中,空气中的微尘杂质等吸附至所述柔性屏与所述曲面盖板之间,避免所述柔性屏与所述曲面盖板之间残留杂质。同时,由于所述密闭空间内没有气体或者极少的气体,也能够进一步减小所述柔性屏与所述曲面盖板之间气泡的产生。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将所述上腔体以及所述下腔体闭合形成的密闭空间抽真空之后还包括:
移动拍摄机构至所述上腔体或者所述下腔体的视窗处,以拍摄在所述上腔体或者所述下腔体内进行的所述柔性屏与所述曲面盖板的贴合过程。
通过将所述摄像机构移动至所述上腔体或者所述下腔体的视窗处,使得所述拍摄机构能够通过所述视窗拍摄所述柔性屏与所述曲面盖板的贴合过程,从而能够观察整合的贴合过程,并能够及时的发现贴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及时调整。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持件沿第一方向远离所述盖板固定基座,并使载带保持张紧状态的同时,相对的两组所述夹持件沿第二方向移动,以使相对的两组所述夹持件相互远离。
在所述柔性屏与所述曲面盖板贴合的过程中,所述贴合垫受所述曲面盖板的挤压而产生变形,且所述贴合垫的边缘逐渐向所述曲面盖板的边缘延伸,因此,需要同时沿第二方向移动所述夹持件,并使得相对的两组所述夹持件相互远离,使得所述夹持件始终位于所述贴合垫的第一侧面侧,以保证所述柔性屏与所述曲面盖板始终处于仿形状态。
当所述曲面盖板为四曲面盖板,即所述贴合垫用于带动柔性屏与四曲面盖板进行贴合。所述夹持组件的四组所述夹持件中的两组相对的所述夹持件沿第二方向移动以相互远离,使得两组相对的所述夹持件始终位于所述贴合垫的第一侧面侧,所述夹持组件的四组所述夹持件中的另外两组相对的所述夹持件沿第三方向移动以相互远离,使得另外两组相对的所述夹持件始终位于所述贴合垫的第二侧面侧,以保证在所述柔性屏与所述曲面盖板的贴合过程中,所述柔性屏始终与所述贴合垫处于仿形状态。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持组件包括两两相对的四组所述夹持件,所述夹持组件的两组夹持件分别夹持载带的相对的两端所述夹持组件的同时,所述夹持组件的另外两组所述夹持件分别夹持所述载带的另外的相对的两端。
这些实施例中,所述曲面盖板为四曲面盖板,通过所述夹持组件的两组夹持件夹持载带的相对两端,所述夹持组件的另外两组所述夹持件夹持所述载带的另外的两端,以便于夹持件带动载带运动,以使得所述柔性屏与四曲面的曲面盖板的贴合。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持组件包括两两相对的四组所述夹持件,所述沿第二方向移动两组所述夹持件以使相对的两组所述夹持件携带所述载带的两端相互靠近的同时,沿第三方向移动相对的另外两组所述夹持件以使相对的另外两组所述夹持件携带所述载带的另外两端相互靠近,使得所述载带上的所述柔性屏与所述贴合垫的外表面的第一区域仿形。
这些实施例中,通过四组两两对称设置的夹持件带动所述载带的四个端部进行移动以分别靠近所述贴合垫的第一侧面以及第二侧面,以实现载带与贴合垫的仿形。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贴合装置,所述贴合装置包括盖板固定基座、夹持组件、贴合组件以及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用于控制所述盖板固定基座、所述夹持组件及所述贴合组件执行上述的贴合方法。即通过本申请的所述贴合装置,能够执行所述贴合方法,从而得到品质较号的贴合产品(即所述柔性屏与所述曲面盖板之间的气泡较少或者没有的贴合产品)。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指令序列,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夹持组件、所述贴合组件、所述盖板固定基座通信连接,所述控制组件执行所述指令序列,以控制所述夹持组件、所述贴合组件、所述盖板固定基座执行上述的贴合方法,从而能够实现贴合操作的自动进行,实现贴合装置的自动化。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一种贴合装置,用于将柔性屏与曲面盖板进行贴合,所述贴合装置包括盖板固定基座、夹持组件以及贴合组件;所述盖板固定基座用于固定所述曲面盖板;所述贴合组件用于抵压所述柔性屏以使所述柔性屏与所述曲面盖板贴合;所述夹持组件包括两组夹持件,两组所述夹持件位于所述贴合组件的两侧并夹持承载有柔性屏的载带的相对的两端,并使得所述载带位于所述贴合组件与所述盖板固定基座之间;并且,所述夹持组件用于在所述柔性屏与所述曲面盖板贴合时移动以保证所述承载膜张紧。
本申请中,通过所述盖板固定基座、夹持组件以及贴合组件能够执行上述贴合方法,以使得所述柔性屏与所述曲面盖板进行贴合并得到良好的贴合效果。并且,本申请中,所述夹持组件能够在所述柔性屏与所述曲面盖板贴合时移动从而保证所述承载膜始终张紧,以保证贴合过程中承载膜不会皱缩,从而保证能够得到良好的贴合效果。
例如,在所述柔性屏与所述曲面盖板的贴合过程中,所述曲面盖板挤压所述柔性屏,且使得所述贴合垫在第一方向上被压缩的变形量大于在第二方向以及第三方向上延展的变形量,从而使得所述载带在柔性屏与曲面盖板的逐渐贴合过程中会变松弛,因而需要沿第一方向负向移动所述夹持件,使得所述夹持件作远离所述盖板固定基座的移动,以补偿所述贴合垫在第一方向的变形量,从而保证所述载带在贴合过程中的时刻张紧,避免所述载带松弛而使得所述柔性屏的边缘先与所述曲面盖板接触,同时避免所述柔性屏产生褶皱而使得柔性屏与曲面盖板之间褶皱的产生。
本申请中,所述贴合组件包括贴合垫,所述贴合垫为可变形材料制成;所述贴合垫的长度及宽度均小于所述曲面盖板,所述贴合垫包括顶面、底面以及相对的两个第一侧面,所述顶面与所述底面相对,所述第一侧面位于所述顶面与所述底面之间,所述顶面为中间位置高于边缘位置并朝向所述盖板固定基座外凸的外凸弧面,相对的两个第一侧面包括倾斜区,相对的两个所述倾斜区从所述顶面向所述底面逐渐靠近,两组所述夹持件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第一侧面侧。
通过在所述第一侧面上设置所述倾斜区,从而使得所述贴合垫的第一侧面具有一定的内凹空间,使得所述贴合垫进行变形时,所述贴合垫能够向所述内凹空间内运动,从而减慢所述贴合垫变形时向曲面盖板边缘延展的速度,以保证所述柔性屏与所述曲面盖板之间气泡的排出。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第一侧面上形成一定的内凹空间,使得所述夹持组件能够运动至所述内凹空间内,从而使得所述夹持组件夹持所述载带,使得所述载带的端部能够弯曲更大的角度,进而使得承载于所述载带上的所述柔性屏的边缘也能够弯曲更大的角度。当所述柔性屏的边缘弯曲角度越大时,能够更好的避免其边缘先与所述曲面盖板的边缘接触,从而使得所述柔性屏能够从曲面盖板的中间位置至边缘位置逐渐贴合,避免所述柔性屏与所述曲面盖板之间产生气泡。
所述曲面盖板包括平直面以及位于所述平直面相对两侧的第一弧面。所柔性屏与所述曲面盖板贴合时,所述贴合垫的顶面朝向所述曲面盖板的平直面,一个所述贴合垫的第一侧面朝向所述曲面盖板的一个所述第一弧面,另一个所述贴合垫的第一侧面朝向所述曲面盖板的另一个第一弧面,从而使得所述柔性屏与所述贴合垫仿形时,所述柔性屏的边缘弯曲,且所述柔性屏的弯曲边缘与所述曲面盖板的第一弧面相对,使得所述柔性屏与所述曲面盖板贴合时所述柔性屏的弯曲边缘最后与所述曲面盖板接触,避免柔性屏与曲面盖板之间产生气泡。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贴合装置还包括对位组件,所述对位组件包括对位台以及拍摄机构,所述拍摄机构用于在所述柔性屏与所述曲面盖板贴合前确定所述柔性屏与所述曲面盖板的相对位置,所述夹持组件设于所述对位台上,所述对位台运动以带动所述柔性屏与所述曲面盖板对位。
本申请的其它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板固定基座与所述对位台连接,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移动和/或转动所述对位台,以带动与所述对位台连接的所述盖板固定基座移动和/或转动,以使所述柔性屏与所述面盖板对位。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柔性屏与所述曲面盖板对位之前,通过对位组件的拍摄机构获取柔性屏与曲面盖板的位置信息,再通过柔性屏与曲面盖板的位置信息计算得知对位台需要移动和/或旋转的方向的距离,之后再使得对位台向第二方向和/或第三方向移动所需的距离,或使得所述对位台旋转所需的角度,从而使得所述柔性屏与所述曲面盖板定位。
通过在夹持组件的相对的两组夹持件分别夹持载带的相对的两端之后,以及所述载带上的所述柔性屏与所述贴合垫的外表面的第一区域仿形之前进行上述的对位操作,能够保证所述柔性屏沿第一方向向所述曲面盖板移动时,能够恰好贴合于所述曲面盖板内,实现所述柔性屏与所述曲面盖板精确的贴合。并且,在所述柔性屏与所述曲面盖板对位之前先将所述载带张紧,以使得所述柔性屏展平,从而能够使得柔性屏与曲面盖板的对位更加的准确。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倾斜区与所述顶面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5倍的所述曲面盖板的深度。其中,所述曲面盖板的深度是指所述曲面盖板的平直面至第一弧面远离平直面的一端的距离。
本申请中,通过使所述倾斜区与所述顶面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5倍的所述曲面盖板的深度,即所述贴合垫的内凹空间与所述顶面的最近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5倍的所述曲面盖板的深度,从而使得所述曲面盖板挤压所述贴合垫时,所述贴合垫变形后部分能够及时的进入所述贴合垫的内凹空间内,从而减慢所述贴合垫的边缘的延展速度,以尽量排尽柔性屏与曲面盖板之间的气体,避免气泡的产生。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倾斜区靠近所述顶面的一侧与远离所述顶面的一侧在第二方向上的距离为0-10mm,从而保证所述内凹空间的大小在一定的范围内,避免所述内凹空间对所述贴合垫的强度产生影响,保证所述贴合垫的强度足以顶压所述柔性屏贴合至所述曲面盖板上,并使得贴合垫变形时能够向所述内凹空间内运动,从而使得所述贴合垫向曲面盖板边缘延展的速度的合适的范围内,以使得所述柔性屏与曲面盖板具有良好的贴合效果。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贴合垫分为多个部分,位于所述贴合垫的中间位置的硬度小于所述贴合垫的边缘位置的硬度。
由于所述贴合垫推动所述柔性屏贴合至所述曲面盖板上时,所述贴合垫的中间位置的变形最大,通过使贴合垫的中间位置的硬度小于所述贴合垫的边缘位置的硬度,从而使得贴合垫推动所述柔性屏贴合至所述曲面盖板上时,所述贴合垫的中间位置与所述曲面盖板的应力不至于过大,以避免贴合垫、曲面盖板以及贴合垫与曲面盖板之间的柔性屏受损坏。并且,通过在所述贴合垫的边缘设置为硬度较高的材料,使得贴合垫受压变形时,所述贴合垫的边缘向所述曲面盖板的边缘移动的速度较缓,从而能够更加充分的排除所述柔性屏与所述曲面盖板之间的气体,避免气泡的产生。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贴合垫用于抵压柔性屏贴合至双曲面盖板上,所述贴合垫包括第一部分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部分两侧的两个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硬度小于所述第二部分的硬度。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贴合垫用于抵压柔性屏贴合至四曲面盖板上,所述贴合垫包括第一部分以及环绕于所述第一部分周围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硬度小于所述第二部分的硬度。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贴合垫还包括相对的两个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面位于相对的两个所述第一侧面之间,并连接于所述顶面与所述底面之间,所述第二侧面至少部分区域为收拢区,相对的两个所述第二侧面的收拢区从所述顶面向所述底面靠近。
这些实施例中,所述贴合垫用于抵压柔性屏贴合至四曲面盖板上。通过在所述第一侧面上设置所述倾斜区,以及在所述第二侧面上设置收拢区,从而使得所述贴合垫的第一侧面以及第二侧面均具有一定的内凹空间,使得所述贴合垫进行变形时,所述贴合垫能够向所述内凹空间内运动,从而减慢所述贴合垫变形时向曲面盖板边缘延展的速度,以保证所述柔性屏与所述曲面盖板之间气泡的排出。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上形成一定的内凹空间,使得所述夹持组件能够运动至所述内凹空间内,从而使得所述夹持组件夹持所述载带并带动所述载带的端部能够弯曲更大的角度,进而使得承载于所述载带上的所述柔性屏的边缘也能够弯曲更大的角度。当所述柔性屏的边缘弯曲角度越大时,能够更好的避免其边缘先与所述曲面盖板的边缘接触,从而使得所述柔性屏能够从曲面盖板的中间位置至边缘位置逐渐贴合,避免所述柔性屏与所述曲面盖板之间产生气泡。
所述曲面盖板还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弧面,所述第二弧面与所述平直面连接,且所述第二弧面位于相对的两个第一弧面之间;所柔性屏与所述曲面盖板贴合时,一个所述第二侧面朝向所述曲面盖板的一个所述第二弧面,另一个所述第二侧面朝向所述曲面盖板的另一个第二弧面,从而使得所述柔性屏与所述贴合垫仿形时,所述柔性屏的四边均弯曲,且所述柔性屏的弯曲边缘分别与所述曲面盖板的第一弧面及第二弧面相对,使得所述柔性屏与所述曲面盖板贴合时所述柔性屏的弯曲边缘最后与所述曲面盖板接触,避免柔性屏与曲面盖板之间产生气泡。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持组件还包括另外两组夹持件,另外两组所述夹持件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第二侧面侧,用于夹持所述载带的相对的另外两端。
通过位于所述第一侧面侧的两组夹持件以及位于所述第二侧面侧的两组夹持件,能够带动所述载带的四边进行移动以及弯曲,使得所述柔性屏与所述贴合垫进行仿形时,所述柔性屏的四边均能够进行弯曲,从而实现将所述柔性屏从中间位置至边缘位置逐渐贴合至四曲面盖板上。
所述顶面与所述第一侧面之间通过过渡弧面连接,所述过渡弧面与所述顶面与所述第一侧面之间平滑连接。所述过渡弧面的曲率半径小于所述曲面盖的弧面(第一弧面或者第二弧面)的曲率半径,从而能够使得所述载带带动所述柔性屏与所述贴合垫进行仿形后,柔性屏的弯曲程度大于曲面盖板的弧面的弯曲角度,从而保证贴合时所述柔性屏的边缘最后于曲面盖板的边缘进行贴合,以保证柔性屏与曲面盖板之间的气泡完全的排出。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贴合装置包括上腔体以及与所述上腔体对合的下腔体,所述盖板固定基座设于所述上腔体内,所述夹持组件及贴合组件均设于所述下腔体内,所述上腔体与所述下腔体闭合后形成密闭空间。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腔体和/或所述下腔体上连接有抽真空装置,所述抽真空装置与所述密闭空间连通,用于为所述密闭空间抽真空。
通过先将密闭空间抽真空后,再进行后续的贴合操作(即柔性屏与曲面盖板的贴合过程),能够避免贴合过程中,空气中的微尘杂质等吸附至所述柔性屏与所述曲面盖板之间,避免所述柔性屏与所述曲面盖板之间残留杂质。同时,由于所述密闭空间内没有气体或者极少的气体,也能够进一步减小所述柔性屏与所述曲面盖板之间气泡的产生。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腔体和/或所述下腔体上设有视窗,所述柔性屏与所述曲面盖板贴合时,所述曲面盖板在所述视窗所在平面的投影位于所述视窗范围内。
通过在所述上腔体和/或所述下腔体上设有视窗,使得拍摄机构能够通过所述视窗观察所述柔性屏与所述曲面盖板的贴合过程,观察整合的贴合过程,从而能够及时的发现贴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及时调整。
进一步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贴合装置包括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位于所述上腔体背离所述下腔体一侧的外表面,用于检测所述柔性屏与所述曲面盖板贴合时所述曲面盖板的压力。
通过在所述上腔体背离所述下腔体一侧的外表面设置压力传感器,使得所述压力传感器能够检测得到的所述柔性屏与所述曲面盖板贴合时所述曲面盖板受到的压力以及压力变化速度,以调整贴合垫向第一方向移动的程度以及移动的速度,保证实现更好的贴合效果。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指令序列,所述指令序列被处理器执行时,所述处理器用于控制贴合装置实现上述的贴合方法,以通过所述贴合方法贴合柔性屏与曲面盖板,避免柔性屏与曲面盖板之间存在有气泡,实现良好的贴合效果。
附图说明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申请的构造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曲面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述的曲面盖板沿I-I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的曲面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贴合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实施例的贴合装置中盖板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夹持件夹持载带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的夹持件夹持载带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的夹持件夹持载带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第一种实施例的贴合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实施例的贴合垫沿I-I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第二种实施例的贴合垫沿图9中I-I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第三种实施例的贴合垫沿图9中I-I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第四种实施例的贴合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第五种实施例的贴合垫沿图9中I-I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第六种实施例的贴合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所述实施例的贴合垫沿II-II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第七种实施例的贴合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贴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的贴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的柔性屏与曲面盖板贴合的一种贴合方法步骤图;
图2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柔性屏与贴合垫仿形后状态示意图;
图2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柔性屏与曲面盖板开始贴合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2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柔性屏与曲面盖板贴合完成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2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控制组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提供一种贴合装置,用于将柔性屏与曲面盖板进行高质量的贴合,避免柔性屏与曲面盖板之间出现气泡或者褶皱等缺陷。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屏为柔性显示屏,所述曲面盖板为用于保护柔性显示屏的保护盖板。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屏也可以为触控层、光学层(偏光层、减反射层等光学膜层)、散热膜层、装饰膜层等柔性膜层,所述曲面盖板也可以为承载所述柔性屏的其它类型的盖板。
本申请中,所述曲面盖板可以为双曲面盖板或者四曲面盖板。请参阅图1及图2,图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曲面盖板20,图2图1沿I-I方向的截面图。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曲面盖板20为双曲面的曲面盖板。具体包括一平直面21以及分别位于平直面21两侧的第一弧面22,第一弧面22与平直面21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曲面盖板20为弯曲角度大于70°的曲面盖板,即所述第一弧面22相对于平直面21的弯曲角度大于70°,即通过本申请的贴合装置能够实现大角度曲面盖板(弯曲角度大于70°)的贴合。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弧面22相对于平直面21的弯曲角度可以为任意角度。其中,第一弧面22相对于平直面21的弯曲角度是指平直面21与第一弧面22远离平直面21的一端的切面相交夹角α的大小,夹角α位于平直面21所在平面朝向曲面盖板20的一侧且位于切面远离曲面盖板20的一侧。
请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曲面盖板20。本实施例中,所述曲面盖板20为四曲面的曲面盖板。其中,四曲面的曲面盖板与图1所示的两曲面的曲面盖板的差别在于:所述四曲面的曲面盖板还包括两个第二弧面23,两个第二弧面23位于平直面21的相对的两侧,并位于平直面21两侧的第一弧面22之间。其中,第二弧面23相对于平直面21的弯曲角度可以与第一弧面22相对于平直面的弯曲角度相同,也可以不同。需要强调的是,图3仅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曲面盖板20的示意图,实际上,平直面21、第一弧面22以及第二弧面23至之间均平滑连接。
请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贴合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贴合装置100用于将柔性屏10贴合至曲面盖板20上。其中,柔性屏10为柔性显示屏,曲面盖板20为双曲面盖板。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曲面盖板20也可以为四曲面盖板。所述贴合装置100包括盖板固定基座31、夹持组件50以及贴合组件60。所述曲面盖板20固定于所述盖板固定基座31上。所述夹持组件50用于夹持承载有所述柔性屏10的承载膜11,且使所述柔性屏10位于所述贴合组件60与所述盖板固定基座31之间。所述贴合组件60用于抵压所述柔性屏10贴合至所述曲面盖板20。
贴合装置100包括上腔体30a以及下腔体30b,上腔体30a以及下腔体30b能够进行相对移动并进行对合。对合后的上腔体30a以及下腔体30b能够形成密闭空间。所述盖板固定基座31、夹持组件50以及贴合组件60均位于所述密闭空间内,即所述柔性屏10与所述曲面盖板20的贴合过程均位于所述密闭空间内。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腔体30a与所述下腔体30b之间设有密封圈30c,以使得上腔体30a与下腔体30b之间具有更好的密封效果。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贴合装置100还包括一承载支架81,所述下腔体30b固定于所述承载支架81上。所述承载支架81上还固定有多根沿第一方向(图中Z方向)延伸的承载立柱82,多根所述承载立柱82分别设于所述上腔体30a以及下腔体30b的两侧。所述承载立柱82上设有沿其延伸方向设置的导轨,所述上腔体30a的外表面上设有与所述导轨连接的滑块32,所述滑块32与第一电机71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一电机71驱动所述滑块32沿所述导轨滑动,从而实现所述上腔体30a相对于所述下腔体30b的移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机71与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丝杆711连接,所述滑块32连接于所述丝杆711上,所述第一电机71转动以带动所述丝杆711转动,使得所述滑块32沿所述丝杆711进行移动,从而实现所述上腔体30a相对于所述下腔体30b的移动。本实施中,所述承载立柱82为两根,分别设于所述上腔体30a以及下腔体30b相对的两侧。每个所述滑块32与一第一电机71进行连接,两个第一电机71以相同的工作模式进行工作,从而使得上腔体30a的两侧的运动状态相同,以保持所述上腔体30a的平稳运动。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所述上腔体30a上的各个滑块32能够与同一所述第一电机71进行连接,通过同一第一电机71驱动各个滑块32进行同步运动。所述第一电机71可以为伺服电机、气缸等驱动装置。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机71为伺服电机,具有更高的控制精度。
进一步的,所述贴合装置100还可以包括抽真空装置,抽真空装置与上腔体30a或者下腔体30b连接,从而通过抽真空装置将密闭空间进行抽真空。即所述柔性屏10与所述曲面盖板20的贴合过程能够在真空条件下进行,从而减少贴合过程中柔性屏10与所述曲面盖板20之间气泡的产生,并能够保证贴合过程在无尘的环境下进行,避免柔性屏10与所述曲面盖板20之间存在杂质。
盖板固定基座31设于上腔体30a内。一些实施例中,盖板固定基座31固定于上腔体30a内。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其它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板固定基座31能够在所述上腔体30a内沿第一方向运动。本实施例中,盖板固定基座31上朝向下腔体30b的一面设有一固定凹槽311,曲面盖板20固定于固定凹槽311内。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曲面盖板20固定于所述固定凹槽311内时,所述曲面盖板20的外表面与所述固定凹槽311的内表面贴合,即所述曲面盖板20能够正好内嵌于所述固定凹槽311内,从而保证所述柔性屏10贴合于所述曲面盖板20中对所述曲面盖板20施力时,曲面盖板20不易损坏。
具体的,请参阅图5,图5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所述盖板固定基座31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盖板固定基座31包括承载板316以及设于所述承载板316上的两块并列设置的固定板312。每块所述固定板312上设有一限位凸条313。两块所述固定板312上的限位凸条313平行。本实施例中,两块所述固定板312能够相对移动以相互靠近或远离,以改变两块固定板312上的限位凸条313之间的距离。进一步的,两块所述固定板312的一侧设有固定凸条314,所述固定凸条314的长度方向与限位凸条313的长度方向垂直。两块所述固定板312的另一侧设有活动凸条315,所述活动凸条315能够朝向或者远离所述固定凸条314进行移动,且所述活动凸条315与所述固定凸条314平行。本实施例中,两条所述限位凸条313、固定凸条314以及所述活动凸条315围成的区域为所述固定凹槽311。换句话说,所述曲面盖板20设于两条限位凸条313之间以及位于固定凸条314以及活动凸条315之间。并且,能够根据实际的曲面盖板20的大小,调整两个所述限位凸条313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活动凸条315以及所述固定凸条314之间的距离,以通过两个所述限位凸条313、活动凸条315以及固定凸条314夹紧以固定所述曲面盖板20。
进一步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凸条313、活动凸条315以及固定凸条314朝向所述固定凹槽311的一侧的表面均设有缓冲件,以提供缓冲空间,避免限位凸条313、活动凸条315以及固定凸条314夹紧曲面盖板20时对其产生损坏,并增大限位凸条313、活动凸条315以及固定凸条314与曲面盖板20之间的摩擦力,实现更好的固定效果。
请重新参阅图4,下腔体30b内设有夹持组件50以及贴合组件60。本实施例中,所述夹持组件50包括两组夹持件51以及驱动所述夹持件51运动的第一驱动部。两组所述夹持件51位于所述贴合组件60相对的两侧。两组所述夹持件51分别夹持于承载有所述柔性屏10的承载膜11的两侧,并使所述柔性屏10位于所述贴合组件60与所述盖板固定基座31之间。通过驱动所述贴合组件60与所述曲面盖板20相对移动,使得所述贴合组件60抵压柔性屏10与所述曲面盖板20贴合。所述第一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夹持件51松开或夹紧载带11,以及带动所述夹持件51进行移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曲面盖板20为双曲面盖板。请参阅图4及图6,两组所述夹持件51夹持于所述柔性屏10的两侧,且两组所述夹持件51分别对应于所述曲面盖板20的两个第一弧面22,第一弧面22使得所述夹持件51带动所述柔性屏10的边缘进行弯曲时,所述柔性屏10弯曲的边缘在所述曲面盖板20的第一弧面22上。第一弧面22请参阅图3及图7,当所述曲面盖板20为如图3所示的四曲面盖板时,所述夹持件51有四组,分别夹持于所述载带11的四周,所述柔性屏10位于四组所述夹持件51之间。四组所述夹持件51分别对应于所述曲面盖板20的两个第一弧面22及两个第二弧面23的一侧,使得所述夹持件51能够带动所述柔性屏10对应于所述曲面盖板20的两个第一弧面22及两个第二弧面23的一侧进行弯曲,所述柔性屏10的弯曲的边缘在所述曲面盖板20上的正投影分别位于两个第一弧面22及两个第二弧面23内,从而避免柔性屏10与曲面盖板20贴合时柔性屏10的边缘与曲面盖板20先接触,而使得柔性屏10与曲面盖板20之间的气泡难以排出的问题。
进一步的,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两组所述夹持件51在所述柔性屏10的两侧对称设置,以使得夹持件51进行背离运动以张紧承载膜11时,两组所述夹持件51拉扯所述承载膜11的施力方向均位于同一直线上,从而避免夹持件51对承载膜11施力方向不共线而扯坏承载膜11的问题。
每组所述夹持件51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夹持件51。请参阅图6,图6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夹持件51夹持柔性屏10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每组所述夹持件51均为一个。
所述夹持件51可以为任意类型的夹子。本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夹持件51包括下夹板511以及上夹板512,所述上夹板512能够相对于所述下夹板511进行运动,以放开或者夹紧所述承载膜11。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夹板511通过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支撑杆515与支撑台516连接。所述支撑杆515上设有沿所述支撑杆515的延伸方向设置的滑轨。所述上夹板512与第一驱动部的第二电机72连接,并能够在第二电机72的驱动下支撑杆515上的的滑轨滑动,从而使得上夹板512能够朝向或者远离所述下夹板511进行移动,将载带11设于上夹板512与下夹板511之间,以通过第二电机72驱动上夹板512的夹板相对于下夹板511移动而夹紧或者放松所述载带11。所述上夹板512与所述下夹板511均连接于支撑台516上。所述支撑台516所述第一驱动部的第三电机73进行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三电机73驱动所述支撑台516沿第二方向(如图4中的X方向)移动,从而使得连接于所述支撑台516上的夹持件带动柔性屏10实现第二方向的移动。所述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本实施例中,第三电机73驱动位于柔性屏10两侧并相对设置的两个夹持件51能够进行同步的相互靠近或者远离。
进一步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夹板512以及下夹板511与载带11接触的一面设有缓冲件517,以通过所述缓冲件517增强上夹板512以及下夹板511与载带11之间的摩擦力,增强夹持效果。同时,避免上夹板512以及下夹板511对载带11的损坏。本实施例中,所述缓冲件517可以为橡胶等弹性材料制成。
请一并参阅图4及图6,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夹板512与下夹板511的夹板均为长条形的板状,且其长度方向大于或等于夹持件51夹持承载膜11位置的承载膜11的长度,从而使得夹持件51拉动承载膜11进行张紧时,承载膜11的各个位置均能够张紧。
进一步的,请重新参阅图4,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夹板511上还设有定位柱513。所述定位柱513为凸起于所述下夹板511朝向所述上夹板512一侧表面的柱状结构,所述承载膜11的边缘设有与所述定位柱513相对应的开孔。所述夹持件51夹紧所述承载膜11时,所述固定住513穿设于所承载膜11的开孔内,从而实现承载膜11在所述夹持件51上的定位。并且,上夹板511上也设有与所述定位柱513相对应的固定凹槽514(或者开孔514)。所述夹持件51夹紧承载膜11时,定位柱513穿设于所述上夹板511的固定凹槽或开孔内,从而使得所述下夹板511与上夹板512能够夹紧承载膜11,同时,能够实现下夹板511与上夹板512的定位。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贴合装置100还包括对位组件,所述对位组件包括对位台40以及拍摄机构。所述拍摄机构用于在所述柔性屏10与所述曲面盖板20贴合前确定所述柔性屏10与所述曲面盖板20的相对位置。所述对位台40位于所述夹持组件50背离所述盖板固定基座31的一侧,且所述夹持组件50均设于所述对位台40上,并随所述对位台40运动。所述对位台40运动以带动所述柔性屏10与所述曲面盖板20对位。具体的,在柔性屏10与曲面盖板20对位之前,通过拍摄机构获取柔性屏10与曲面盖板20的位置信息,并通过柔性屏10与曲面盖板20的位置信息计算得知对位台40需要移动和/或旋转的方向的距离,再将计算得到的信息发送给对位台40以指导对位台的运动,从而将柔性屏10与曲面盖板20的定位。
本实施例中,所述拍摄机构包括支架以及摄像头,所述摄像头固定于所述支架上,所述支架能够带动所述摄像头移动。本实施方式中,摄像头包括电荷耦合器件(Charge-coupled Device,简称CCD)。需要将所述柔性屏10与曲面盖板20进行对位时,所述支架带动所述摄像头移动至所述柔性屏10与曲面盖板20之间,以获得所述柔性屏10与曲面盖板20的图片信息。并且,当摄像头完成拍摄操作之后,所述支架带动摄像头移出所述柔性屏10与曲面盖板20之间,从而避免摄像头对柔性屏10与曲面盖板20贴合的影响。本实施例中,所述摄像头有两个,两个所述摄像头分别获取柔性屏10与曲面盖板20的图片信息。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摄像头可以为一个,通过一个所述摄像头拍摄得到柔性屏10与曲面盖板20的位置信息。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屏10上设有第一对位标,所述曲面盖板20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对位标对应的第二对位标。所述摄像头获取所述柔性屏10及所述曲面盖板20的图像信息,并识别出所述第一对位标以及第二对位标所在位置,通过第一对位标以及第二对位标的位置计算得到所述对位台40需要的移动的方向、距离和/或需要旋转的方向、距离,从而使得柔性屏10与曲面盖板20对位。
所述对位台40为UVW平台,能够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平面内进行第二方向、第三方向(图中Y轴方向)的移动以及第一方向的线为轴的旋转。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且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三方向所在平面与所述柔性屏10所在平面平行。通过所述对位台40的移动以及旋转,能够带动设于所述对位台40上的夹持件51同步运动,夹持件51又能够带动承载于承载膜11上的柔性屏10进行同步运动。从而使得对位台40能够带动所述柔性屏10能够运动以实现柔性屏10与曲面盖板20进行定位,使得柔性屏10在所述曲面盖板20上的投影覆盖所述曲面盖板20,即所述柔性屏10沿第一方向移动后能够恰好贴合于所述曲面盖板20内。本实施例中,用于支撑各个所述夹持件51的支撑台516通过支撑柱52与第一驱动部的第四电机74连接,并固定于所述对位台40上。所述对位台40进行运动时,所述夹持组件50能够带动柔性屏10向第二方向移动、第三方向移动或以第一方向的线为轴的转动,从而能够调整柔性屏10的位置,实现柔性屏10与曲面盖板20的定位。
并且,所述第四电机74驱动通过支撑杆52带动夹持件51进行第一方向的移动,从而使得设于夹持件51能够带动柔性屏10在第一方向进行移动。
本实施例中,所所述对位台40位于所述承载支架81内,通过所述承载支架81保护位于其内部的结构,并且,能够尽量减少上腔体30a与下腔体30b形成的密闭空间内的结构件的数量,从而能够尽量缩小密闭空间的体积,减小抽真空所需的时间及功耗。并且,本实施例中,可以将驱动所述贴合组件60、夹持组件50运动的驱动结构(如第二电机72、第三电机73、第四电机74等)设于密封空间外,以尽量减小密闭空间的体积。本实施例中,通过驱动杆(如支撑杆52)连接位于密封空间内外的驱动结构与贴合组件60、夹持组件50。其中,驱动杆外均套设有真空波纹管,从而使得驱动杆穿过上腔体30a或下腔体30b的腔壁时,以将的动能传输至贴合组件60、夹持组件50的同时,保持密闭空间内的真空环境。
可以理解的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贴合组件60也固定于对位台40上,所述对位台40带动所述夹持组件50以及贴合组件60垂直于第一方向的平面内进行移动或者转动,使得所述柔性屏10相对于曲面盖板20进行移动或者旋转,从而实现所述柔性屏10与所述曲面盖板20的对位。
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对位台40也可以设于所述盖板固定基座31背离所述夹持组件50的一侧,且所述盖板固定基座31固定于所述对位台40上,使得所述对位台40能够带动所述盖板固定基座31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平面内进行移动或者转动,使得所述曲面盖板20相对于柔性屏10进行移动或者旋转,从而实现所述柔性屏10与所述曲面盖板20的对位。
所述贴合组件60包括贴合垫61。所述贴合垫61与第二驱动部75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二驱动部75驱动所述贴合垫61沿第一方向移动,以远离或者靠近所述盖板固定基座31。通过贴合垫61的移动抵压位于贴合组件60与盖板固定基座31之间的柔性屏10贴合至曲面盖板20上。其中,所述第二驱动部75可以为电机或者气缸等各种驱动结构。本实施例中,所述贴合垫61与第二驱动部75通过驱动杆64连接,所述第二驱动部75通过所述驱动杆64驱动所述贴合垫61进行第一方向的移动。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其它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贴合组件60固定于所述下腔体30b内,即所述贴合组件60不能相对下腔体30b进行运动。此时,所述盖板固定基座31能够可活动设于上腔体30a内,即盖板固定基座31与一电机连接,能够在电机的驱动下沿第一方向进行移动,以靠近或者远离所述贴合组件60,从而使位于所述贴合组件60上的柔性屏10与曲面盖板20贴合。
本申请中,所述贴合垫61为柔性的硅胶、橡胶、热塑性弹性体等可变形材料形成。其中,所述贴合垫61的硬度可以为邵氏A硬度为15度-60度。所述贴合垫61的长度及宽度均小于所述曲面盖板20的长度及宽度。通过贴合垫61抵压柔性屏10与曲面盖板20贴合时所述曲面盖板20与贴合垫61之间的应力,使得贴合垫61产生变形且其边缘逐渐向曲面盖板20的边缘靠近,从而使得承载于贴合垫61上的柔性屏10从曲面盖板20的中间位置逐渐向边缘位置贴合,以避免柔性屏10与曲面盖板20之间产生气泡。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贴合垫61的长度较所述曲面盖板20的长度小约1mm-8mm,所述贴合垫61的宽度较所述曲面盖板20的长度小约0.5-6mm,所述贴合垫61的的厚度约为20-50mm。
请参阅图9及图10。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贴合组件60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所示贴合组件60的沿I-I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其中,I-I方向为本申请所示的第二方向。所述贴合垫61包括顶面61a、底面61b以及相对的两个第一侧面61c。所述顶面61a与所述底面61b相对,所述第一侧面61c位于所述顶面61a与所述底面61b之间。
本实施例的所述贴合垫61用于贴合所述柔性屏10与双曲面盖板进行贴合,所述柔性屏10与所述曲面盖板20贴合时,所述贴合垫61的顶面61a朝向所述曲面盖板20的平直面21,一个所述第一侧面61c朝向所述曲面盖板20的一个所述第一弧面22,另一个所述第一侧面61c朝向所述曲面盖板20的另一个第一弧面22。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面61a与所述第一侧面61c之间通过过渡弧面61d连接,且所述顶面61a及所述第一侧面61c均与所述过渡弧面61d平滑连接。
进一步的,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渡弧面61d的曲率半径大于所述柔性屏10的弯曲极限且小于所述曲面盖板20的弧面(第一弧面22或者第二弧面23)的曲率半径,其中,所述弧面的曲率半径为所述弧面对应位置的曲面盖板20的弯曲角度的补角。例如,图2中所述弧面22的曲率半径为(180°-α)。过渡弧面61d的曲率半径大于所述柔性屏10的弯曲极限,从而避免所述载带11带动所述柔性屏10与所述贴合垫61进行仿形时,所述柔性屏10的边缘不会弯曲以超过其弯曲极限,保证柔性屏10的质量。所述过渡弧面61d的曲率半径小于所述曲面盖板20的弧面(第一弧面22或者第二弧面23)的曲率半径,从而能够使得所述载带11带动所述柔性屏10与所述贴合垫61进行仿形后,柔性屏10的弯曲程度大于曲面盖板20的弧面的弯曲角度,从而保证贴合时所述柔性屏10的边缘最后于曲面盖板20的边缘进行贴合,以保证柔性屏10与曲面盖板20之间的气泡完全的排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过渡弧面61d的曲率半径为0.5-5mm。
所述顶面61a为中间位置高于边缘位置并朝向所述盖板固定基座31外凸的外凸弧面。本实施例中,所述曲面盖板20为双曲面盖板,所述曲面盖板20固定于所述盖板固定基座31上时,所述曲面盖板20的第一弧面22位于曲面盖板20的平直面21的宽度方向(第二方向)上的两侧。本实施例中,所述顶面61a的中间位置为所述顶面61a的宽度方向上的对称线所在位置,所述对称线沿顶面61a的长度方向(第三方向)延伸。所述顶面61a为中间位置高于边缘位置的外凸弧面,即所述顶面61a的高度从对称线至宽度方向上的顶面61a的边缘逐渐降低,所述顶面61a在宽度方向上的截面的轮廓为抛物线,在长度方向上的截面的轮廓为直线。所述贴合垫61抵压所述柔性屏10贴合与所述曲面盖板20上时,所述贴合垫61的中间位置抵压柔性屏10先与曲面盖板20的平直面21接触,随着贴合垫61与曲面盖板20之间距离的逐渐缩短,贴合垫61与曲面盖板20之间的应力逐渐增大,使得贴合垫61逐渐变形以向曲面盖板20的弧面22延展,进而带动柔性屏10从曲面盖板20的中间位置至边缘位置逐渐贴合。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曲面盖板20的中间位置为其宽度方向上的对称线位置。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顶面61a的中间位置的高度较边缘位置高出约0-15mm,使得所述顶面61a具有较为合适的曲率半径。当所述顶面61a的中间位置的高度较边缘位置高出太多时,所述贴合垫61抵压所述柔性屏10贴合与所述曲面盖板20上时,贴合垫61的边缘与曲面盖板20的距离太远,从而使得将柔性屏10完全贴合与所述曲面盖板20上时,所述贴合垫61的中间位置的变形较大,此时所述贴合垫61的中间位置与所述曲面盖板20之间的应力较大,容易损坏所述贴合垫61、所述曲面盖板20以及位于所述贴合垫61与所述曲面盖板20之间的所述柔性屏10。
相对的两个第一侧面61c包括倾斜区A,相对的两个所述倾斜区A从所述顶面61a向所述底面61b逐渐靠近。所述倾斜区A可以为朝向所述贴合垫61内部倾斜的平面,也可以为朝向所述贴合垫61内部凹陷的弧面。当所述倾斜区A为平面时,所述倾斜区A与所述顶面61a最高位置的切面所呈的夹角β为锐角。当所述倾斜区A为弧面时,所述倾斜区A内的任一位置的切面与所述顶面61a最高位置的切面所呈的夹角β为锐角。其中,所述顶面61a最高位置的切面与曲面盖板20的平直面21平行。
本申请中,通过在所述第一侧面61c上设置所述倾斜区A,从而使得所述贴合垫61的第一侧面61c具有一定的内凹空间,使得贴合垫61进行变形时,贴合垫61能够向所述内凹空间内运动,从而减慢所述贴合垫61变形时向曲面盖板20边缘延展的速度,以保证柔性屏10与曲面盖板20之间气泡的排出。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侧面61c上形成一定的内凹空间,使得夹持组件50能够运动至所述内凹空间内,从而使得夹持组件50夹持载带11并带动载带11的端部能够弯曲更大的角度,进而使得承载于载带11上的柔性屏10的边缘也能够弯曲更大的角度。当柔性屏10的边缘弯曲角度越大时,能够更好的避免其边缘先与曲面盖板20的边缘接触,从而使得柔性屏10能够从曲面盖板20的中间位置至边缘位置逐渐贴合,避免柔性屏10与曲面盖板20之间产生气泡。并且,当所述柔性屏10的边缘能够有更大的弯曲角度时,能够使得柔性屏10与大角度曲面盖板(弯曲角度大于70°的曲面盖板)贴合时也能够实现从曲面盖板20的中间位置至边缘位置逐渐贴合,实现良好的贴合效果。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倾斜区A为朝向所述贴合垫61内部凹陷的弧面,所述倾斜区A朝向所述贴合垫61内部凹陷的距离为0-10mm,即所述倾斜区A的远离所述顶面61a的一端与靠近所述顶面61a的一端在第二方向上的距离为0-10mm。通过将所述倾斜区A内部凹陷的距离在合适的范围内,从而保证所述内凹空间的大小在一定的范围内,避免所述内凹空间对所述贴合垫61的强度产生影响,保证所述贴合垫61的强度足以顶压所述柔性屏10贴合至所述曲面盖板20上,使得贴合垫61变形时能够向所述内凹空间内运动,从而使得所述贴合垫61向曲面盖板20边缘延展的速度的合适的范围内,以使得所述柔性屏10与曲面盖板20具有良好的贴合效果。
所述倾斜区A与所述顶面61a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5倍的所述曲面盖板20的深度,即所述贴合垫61的内凹空间与所述顶面61a的最近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5倍的所述曲面盖板20的深度,从而使得所述曲面盖板20挤压所述贴合垫61时,所述贴合垫61变形后部分能够及时的进入所述贴合垫61的内凹空间内,从而减慢所述贴合垫61的边缘的延展速度,以尽量排尽柔性屏10与曲面盖板20之间的气体,避免气泡的产生。具体的,所述倾斜区A靠近所述顶面61a的一侧与所述顶面61a的边缘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5倍的所述曲面盖板20的深度。其中,所述曲面盖板20的深度是指所述曲面盖板20的平直面21至第一弧面22远离平直面21的一端的距离。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面61c包括连接区611以及内凹区612。所述连接区611连接所述内凹区612以及所述顶面61a。所述内凹区612为所述内凹空间的内壁。所述内凹区612的部分区域为所述倾斜区A。所述倾斜区A与所述连接区611连接。所述连接区611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即为所述倾斜区A与所述顶面61a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
请参阅图11。图11为本申请第二种实施例的贴合垫61的截面图。图11所示的贴合垫61的所述第一侧面61c包括内凹区613以及连接区614,所述连接区614连接所述底面61b以及所述内凹区613。所述内凹区613为所述内凹空间的内壁。所述内凹区612的部分区域为所述倾斜区A。所述倾斜区A与所述顶壁61a连接。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区614的厚度(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较所述贴合垫61的厚度约小0-15mm,以使得所述贴合垫61具有合适的厚度。并且,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凹区613的曲率半径约为0-6mm。
请参阅图12。图12为本申请第三种实施例的贴合垫61的截面图。图12所示的贴合垫61的所述第一侧面61c包括内凹区615以及连接区616,所述连接区616连接所述底面61b以及所述内凹区615。所述内凹区615为所述内凹空间的内壁,且所述内凹区612为所述倾斜区A。所述倾斜区A与所述顶壁61a连接。
请参阅图13,图13为本申请第四种实施例的贴合垫61的示意图,所述贴合垫61的顶面61a的边缘设有凹槽617。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屏10的边缘上设有缺口,以便于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摄像头或者扬声孔设于所述缺口位置。所述凹槽617略大于所述缺口,且所述柔性屏10承载于所述贴合垫61上时,所述柔性屏10的缺口层叠于所述凹槽617上。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凹槽617的长、宽较所述柔性屏10上的所述缺口大0-4mm,所述凹槽617的深度约为0-5mm。
图11至图13的各个所述贴合垫61的实施例中,所述贴合垫61均为同种材料制成。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所述贴合垫61可以分为多个部分,位于所述贴合垫61的中间位置的硬度小于所述贴合垫61的边缘位置的硬度。由于所述贴合垫61推动所述柔性屏10贴合至所述曲面盖板20上时,所述贴合垫61的中间位置的变形最大,通过使贴合垫61的中间位置的硬度小于所述贴合垫61的边缘位置的硬度,从而使得贴合垫61推动所述柔性屏10贴合至所述曲面盖板20上时,所述贴合垫61的中间位置与所述曲面盖板20的应力不至于过大,以避免贴合垫61、曲面盖板20以及贴合垫61与曲面盖板20之间的柔性屏10受损坏。并且,通过在所述贴合垫61的边缘设置为硬度较高的材料,使得贴合垫61受压变形时,所述贴合垫61的边缘向所述曲面盖板20的边缘移动的速度较缓,从而能够更加充分的排除所述柔性屏10与所述曲面盖板20之间的气体,避免气泡的产生。
例如,请参阅图14,图14为本申请第五种实施例的贴合垫61的示意图。所述贴合垫61包括第一部分B以及两个第二部分C,且所述第一部分B位于两个第二部分C之间。此时,所述贴合垫61的中间位置是指所述第一部分B,所述贴合垫61的边缘位置是指所述第二部分C。本实施例中,所述贴合垫61两个所述第二部分C在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曲面盖板20固定于盖板固定基座上时,所述曲面盖板20的两个所述第一弧面22在所述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因此,当所述贴合垫61带动柔性屏10与曲面盖板20贴合时,所述贴合垫61的第二部分C相较于所述第一部分B更加的靠近所述曲面盖板20的第一弧面22。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B的硬度小于所述第二部分C的硬度,从而使得所述贴合垫61与所述曲面盖板20之间产生作用力时,所述贴合垫61变形时所述贴合垫61向第二方向上延展的速度降低,从而能够有效的避免柔性屏与曲面盖板20之间产生气泡。并且,可以减小所述贴合垫61中间位置与所述曲面盖板20之间的应力,从而避免贴合垫61与曲面盖板20之间作用力过大而对曲面盖板20产生损伤。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的宽度为所述贴合垫61的宽度的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其它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贴合垫61还可以包括更多的部分,例如,在所述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增加第三部分,且所述第一部分、第二部分、所述第三部分的硬度逐渐增大。
请参阅图15,图15为本申请第六种实施例的贴合垫61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所述贴合垫61用于贴合柔性屏10与四曲面盖板,其与图10所示的贴合垫61的差别在于:所述贴合垫61还包括相对的两个第二侧面61e,所述第二侧面61e位于相对的两个所述第一侧面61c之间,并连接于所述顶面与所述底面之间。当所述贴合垫61抵压柔性屏10与曲面盖板20贴合时,所述贴合垫61的第二侧面61e与所述曲面盖板20的第二弧面22相对,即一个所述第二侧面61e朝向所述曲面盖板20的一个所述第二弧面22,另一个所述第二侧面61e朝向所述曲面盖板20的另一个第二弧面22。
本实施例中,所述贴合垫61的中间位置是指所述贴合垫61的顶面61a宽度方向上的对称线的位置。即所述顶面61a在宽度方向(即第二方向)上的截面轮廓为抛物线状,在长度方向的截面轮廓为直线。所述柔性屏10与曲面盖板20进行贴合时,所述柔性屏10从曲面盖板20的平直面宽度方向的对称线逐渐向曲面盖板20的边缘贴合。本申请的其它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贴合垫61的中间位置是指所述贴合垫61的顶面61a的中心所在的位置。所述贴合垫61的顶面61a在宽度方向(即第二方向)上的截面轮廓为抛物线状,在长度方向的截面轮廓也为抛物线状。所述柔性屏10与曲面盖板20贴合时,所述贴合垫61抵推所述柔性屏10从曲面盖板20的顶面21的中心点向四周逐渐与曲面盖板20贴合
请一并参阅图16,所述第二侧面61e至少部分区域为收拢区F,相对的两个所述第二侧面61e的收拢区从所述顶面61a向所述底面61b逐渐靠近。所述收拢区F可以为平面,也可以为朝向所述贴合垫61内部凹陷的弧面。当所述收拢区F为平面时,所述收拢区F与所述顶面61a最高位置的切面所呈的夹角β为锐角。当所述收拢区F为弧面时,所述收拢区F内的任一位置的切面与所述顶面61a最高位置的切面所呈的夹角β为锐角。其中,所述顶面61a最高位置的切面与曲面盖板20的平直面21平行。
请参阅图17,图17为本申请第七种实施例的贴合垫61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贴合垫61用于推动柔性屏10贴合至四曲面盖板上。用于贴合所述柔性屏10与所述四曲面盖板的贴合垫61包括第一部分D以及环绕于所述第一部分D周围的第二部分E,所述第一部分D的硬度小于所述第二部分E的硬度,从而使得柔性屏10与曲面盖板20进行贴合时,贴合垫61变形而向曲面盖板20的第一弧面21及第二弧面22的延展速度降低,利于将柔性屏10与曲面盖板20之间的气泡排出。并且,通过使得所述第一部分D的硬度小于所述第二部分E的硬度,能够减小贴合垫61变形时对曲面盖板20与贴合垫61之间的应力,避免贴合盖板以及贴合垫61的损坏。本实施例中,所述贴合垫61的中间位置是指所述第一部分D,所述贴合垫61的边缘位置是指所述第二部分E。
请参阅图18,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贴合组件60还包括承载基座62。所述承载基座62为金属或者刚性塑料制成的刚性结构。所述贴合垫61固定于所述承载基座62上,以通过所述承载基座62承载所述贴合垫61。本实施中,所述第二驱动部75与所述承载基座62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二驱动部75驱动所述承载基座62沿第一方向移动,以带动固定于所述承载基座62上的贴合垫61远离或者靠近所述盖板固定基座31。
本实施例中,所述承载基座62包括底板621以及设于所述底板621朝向所述贴合垫61一面的周缘设置的挡板622。所述贴合垫61的底面61b与所述底板621贴合,所述贴合垫61的侧面61c部分与所述挡板622贴合。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底板621的宽度较所述曲面盖板20的宽度大约6-20mm,所述底板621的长度与所述贴合垫61的长度相同,所述底板621的厚度约为5-10mm。所述挡板622的长度与所述贴合垫61的长度相同,所述挡板622的厚度约为3-8mm。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载基座62的底板621朝向所述贴合垫61的一面上内凹有凹槽623。本实施例中,所述凹槽623设于对应于所述贴合垫61的中间位置。即所述凹槽623的中心与所述贴合垫61的顶面61a的中心位于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同一直线上。可以理解的是,此处的直线并非为实际存在的线,而是为了方便理解而定义的虚拟的线。当所述贴合垫61推动所述柔性屏10与曲面盖板20贴合时,所述贴合垫61产生变形,使得所述贴合垫61的中间位置的贴合垫61能够部分变形进入所述凹槽623内,从而避免贴合垫61的中间位置与曲面盖板20之间产生的作用力过大的问题。同时,能够避免贴合垫61中间位置变形时只向边缘延展而造成延展速度过快的问题。即通过设置所述凹槽623,能够减低贴合垫61变形时向曲面盖板20的边缘延展的速度,保证柔性屏10与曲面盖板20之间气泡的排尽,避免气泡的产生。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凹槽623的宽度较所述曲面盖板20的宽度小约10-16mm,所述凹槽623的长度与所述贴合垫61的长度相同,所述凹槽623的深度约为0-5mm。本实施例中,所述凹槽623为弧形槽,即所述凹槽623与第二方向平行的截面的轮廓为弧形,所述凹槽623的深度是指弧形的最底部与凹槽623的开口所在平面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凹槽623的截面轮廓还可以为方形,梯形等。
进一步的,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腔体30a和/或所述下腔体30b上设有视窗,所述柔性屏10与曲面盖板20贴合时,所述曲面盖板20在所述视窗所在平面的投影位于所述视窗范围内,从而通过所述视窗能够观察到柔性屏10与曲面盖板20完整的贴合过程,以便于观察获知贴合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请参阅图19,图19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贴合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所述上腔体30a上设有第一视窗83,所述下腔体30b上设有第二视窗84。固定于盖板固定基座31上的曲面盖板20的在第一视窗83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视窗83内。其中,正投影是指平行投射线垂直于第一视窗83所在平面的投影。
具体的,本申请中,所述贴合装置100还可以包括摄像结构,所述摄像结构位于所述上腔体30a和所述下腔体30b形成的密闭空间外部,以便于透过所述视窗观察密闭内部的柔性屏10与曲面盖板20的贴合过程。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4及图19,所述贴合装置100还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34。本实施例中,所述压力传感器34位于上腔体30a背离所述下腔体30b一侧的外表面,用于检测所述柔性屏10与所述曲面盖板20贴合时所述曲面盖板20受到的压力。具体的,当所述柔性屏10与所述曲面盖板20贴合时,贴合垫61抵压所述曲面盖板20以使得柔性屏10贴合至曲面盖板20上。由于贴合垫61与曲面盖板20之间具有应力,使得贴合垫61产生变形,使得贴合垫61的边缘逐渐向曲面盖板20的边缘延伸,并推动柔性屏10从曲面盖板20的中间位置至边缘位置逐渐贴合。贴合垫61与曲面盖板20之间的应力从上腔体30a传输至压力传感器34。通过压力传感器34检测得到的所述柔性屏10与所述曲面盖板20贴合时所述曲面盖板20受到的压力以及压力变化速度,以调整贴合垫61向第一方向移动的程度以及移动的速度,保证实现更好的贴合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盖板固定基座31能够相对上腔体30a进行移动时,可以将压力传感器34设于盖板固定基座31背离下腔体30b的一侧与上腔体30a的内壁之间。此时,所述柔性屏10与所述曲面盖板20贴合时,贴合垫61对曲面盖板20产生的作用力能够传输至压力传感器34,从而通过压力传感器34检测所述柔性屏10与所述曲面盖板20贴合时所述曲面盖板20受到的压力。
请参阅图20以及图4,图20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所述柔性屏10与曲面盖板20的贴合流程图。具体的,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通过图4所示的所述贴合装置100将柔性屏10与曲面盖板20进行贴合。所述柔性屏10与曲面盖板20的贴合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110:将柔性屏10贴附于载带11上。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屏10通过胶层贴附于所述载带11的中间位置。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柔性屏10通过其它的方式贴附于所述载带11上。
步骤120:将曲面盖板20固定于盖板固定座31上。
将曲面盖板20放置于盖板固定座31的固定凹槽311内,并调节两块固定板312的距离以及活动凸条315与固定凸条314之间的距离,从而通过活动凸条315、固定凸条31以及两块固定板312的限位凸条313夹紧所述曲面盖板20的两侧。本实施例中,所述曲面盖板20为双曲面盖板20,所述限位凸条313夹持于所述曲面盖板20的第一弧面22的两侧。
步骤130:所述夹持组件50的相对的两组所述夹持件50分别夹持所述载带11的相对的两端,所述载带11上承载有柔性屏10,且所述柔性屏10位于所述载带11朝向所述盖板固定基座31的一侧。
通过第二电机72驱动上夹板512向第一方向正向(如图4中Z轴正方向)移动以远离下夹板511,将载带11的端部设于所述放置于所述下夹板511上,并使得下夹板5111上的定位柱513穿过载带11上的开孔。驱动上夹板512向第一方向负方向(如图4中Z轴负方向)移动以朝向下夹板511运动,从而通过上夹板512以及下夹板511夹紧所述载带11。
可以理解的是,步骤110、步骤120及步骤130可以以任意顺序进行调换。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没有步骤110,在步骤130中,将承载有柔性屏10的载带11的端部通过夹持组件50固定。例如,来料的载带11上已经承载有了柔性屏10时,则不需要所述步骤110。
可以理解的是,当所述曲面盖板20为四曲面盖板20时,所述夹持组件50包括四组两两相对设置的夹持件51。如图7所示,四组夹持件51分别夹持于载带11的四边。其具体夹持方式与曲面盖板20为双曲面盖板20时相同,在此不进行赘述。
步骤140:移动两组所述夹持件51并使得两组所述夹持件51相互远离以张紧所述载带11。
通过第三电机73驱动夹持件51沿第二方向移动,以使得两组夹持件51相互远离,从而张紧所述载带11。通过张紧载带11,使得贴附于载带11上的柔性屏10展平。
可以理解的是,当所述曲面盖板20为四曲面盖板20时,位于载带11相对两边的两组夹持件51相互远离,使得四组夹持件51相互远离,从而使得柔性屏10展平。
步骤150: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平面内移动和/或转动所述夹持件51或者盖板固定基座31,以使得所述柔性屏10与所述曲面盖板20对位。
所述对位是指柔性屏10在曲面盖板20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曲面盖板20内,从而保证所述柔性屏10沿第一方向向所述曲面盖板20移动时,能够恰好贴合于曲面盖板20内。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调整对位台40的位置,所述对位台40运动带动设于所述对位台40上的夹持件51运动,以使柔性屏10与曲面盖板20对位。
具体的,在柔性屏10与曲面盖板20对位之前,通过对位组件的拍摄机构获取柔性屏10与曲面盖板20的位置信息,并通过柔性屏10与曲面盖板20的位置信息计算得知对位台40需要移动和/或旋转的方向的距离,之后再使得对位台40向第二方向和/或第三方向移动所需的距离,或使得所述对位台40旋转所需的角度,从而带动设置于对位台40上的夹持件51同步运动,从而使得夹持于夹持件51上的柔性屏10与曲面盖板20的定位。本实施例中,拍摄机构获取得到柔性屏10与曲面盖板20的位置信息后,移出至上腔体30a与下腔体30b外,以避免拍摄机构占用所述密闭空间的体积。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当所述盖板固定基座31连接于所述对位台40上时,移动和/或旋转所述对位台40,使得所述对位台40带动所述盖板固定基座31移动和/或旋转。此时,所述夹持件51保持不动,即所述柔性屏10保持不动,所述盖板固定基座31移动和/或旋转带动固定于所述盖板固定基座31上的所述曲面盖板20移动和/或旋转,以实现所述柔性屏10与所述曲面盖板20的对位。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由于在步骤140中先将载带11张紧,以使得柔性屏10展平,从而能够使得柔性屏10与曲面盖板20的对位更加的准确。
步骤160:将所述上腔体30a与下腔体30b闭合,所述上腔体30a与所述下腔体30b闭合形成密闭空间,所述盖板固定基座31、所述夹持件51以及所述贴合垫61均位于所述密闭空间内。
通过第一电机71驱动所述上腔体30a沿着承载立柱82上的导轨进行移动,直至所述上腔体30a与下腔体30b闭合。
所述盖板固定基座31、所述夹持件51以及所述贴合垫61均位于所述密闭空间内,从而使得所述柔性屏10与所述曲面盖板20的贴合过程在所述密闭空间内进行。
步骤170:将所述密闭空间抽真空。
启动与所述密闭空间连通的抽真空装置,以通过所述抽真空装置对所述密闭空间进行抽真空。本申请中,先将密闭空间抽真空后,再进行后续的贴合操作(即柔性屏10与曲面盖板20的贴合过程),能够避免贴合过程中,空气中的微尘杂质等吸附至柔性屏10与曲面盖板20之间,避免所述柔性屏与所述曲面盖板之间残留杂质。同时,由于所述密闭空间内没有气体或者极少的气体,也能够进一步减小柔性屏10与曲面盖板20之间气泡的产生。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贴合装置100没有所述上腔体30a及所述下腔体30b,即所述柔性屏10与曲面盖板20的贴合过程直接的空气中进行,而不需要再真空环境下进行时,步骤160及步骤170可以省去。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步骤170之后还包括步骤171:移动拍摄机构至上腔体30a或者下腔体30b的视窗处,以拍摄在所述上腔体30a或者所述下腔体30b内进行的所述柔性屏10与所述曲面盖板20的贴合过程。具体的,当所述柔性屏10与所述曲面盖板20的贴合过程在所述上腔体30a内进行时,移动所述拍摄机构第一视窗83的外侧,以便于观察第一视窗83内的柔性屏10与曲面盖板20的贴合过程;当所述柔性屏10与所述曲面盖板20的贴合过程在所述下腔体30b内进行时,移动所述拍摄机构第二视窗84的外侧,以便于观察第二视窗84内的柔性屏10与曲面盖板20的贴合过程。
通过所述摄像机构拍摄所述柔性屏10与所述曲面盖板20的贴合过程,能够观察整合的贴合过程,并能够及时的发现贴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及时调整。
步骤180:沿第一方向移动所述贴合垫61和/或所述夹持件51,以使所述贴合垫61与所述载带11相互靠近,直至所述贴合垫61与所述载带11接触。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贴合垫61能够在第四电机75的驱动下相对于下腔体30b进行沿第一方向移动。本步骤中,沿第一方向正向移动所述贴合垫61,以使得所述贴合垫61向所述载带11靠近直至与所述载带11接触。或者,同时沿第一方向正向移动所述贴合垫61以及沿第一方向负向移动所述夹持件51,使得所述贴合垫61与所述载带11更快的靠近。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当贴合垫61固定于下腔体30b内,即贴合组件60不能进行移动时,沿第一方向负方向移动所述夹持件51,使得所述夹持件51带动所述载带11向所述贴合垫61移动直至所述载带11与所述贴合垫61接触。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所述的移动所述夹持件51,在没有明确的说明不同的夹持件51的移动方向和/或移动速度不同时,均是指所有的所述夹持件51均沿同一方向以同样的速度进行同步运动。例如,该步骤中所述的“沿第一方向移动所述夹持件51”是指所有的所述夹持件51沿第一方向同步移动。当曲面盖板20为双曲面盖板时,两组所述夹持件51沿第一方向同步移动;当曲面盖板20为四曲面盖板时,四组所述夹持件51沿第一方向同步移动。
步骤190:沿第一方向移动所述贴合垫61和/或所述夹持件51,同时沿第二方向移动相对的两组所述夹持件51以使相对的两组夹持件51携带所述载带11的两端相互靠近,使得所述载带11上的所述柔性屏10与所述贴合垫61的外表面的第一区域仿形。
请参阅图21,所述柔性屏10与所述贴合垫61的外表面的第一区域仿形后,所述载带11上承载有所述柔性屏10的区域完全贴合在所述贴合垫61的外表面,以使得所述柔性屏10与其对应位置的所述贴合垫61的外表面的形状相同。本实施例中,所述贴合垫61的外表面的第一区域包括所述贴合垫61的顶面61a,以及相对的两个第一侧面61c靠近所述顶面61a的部分区域,以及连接所述第一侧面61c及所述顶面61a的过渡弧面61d。仿形完成时,所述柔性屏10的两个相对的边缘弯曲成弧形,从而保证所述盖板固定基座31与所述贴合组件60相对移动至所述柔性屏10与所述曲面盖板20接触时,所述柔性屏10的中间位置先与所述曲面盖板20接触。
所述载带11与所述贴合垫61仿形时,所述夹持件51带动所述载带11的两端靠近所述贴合垫61的第一侧面61c。一些实施例中,需使得所述夹持件51移动至第一侧面61c的内凹空间内,从而使得所述载带11以及柔性屏10的边缘能够形成较大的弯曲角度,避免柔性屏10的边缘先与曲面盖板20接触。此时,所述载带11包括贴附于所述贴合垫61的顶面61a的第一区段,被所述夹持件51夹紧的第二区段,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区段与所述第二区段之间的第三区段。所述第三区段与所述曲面盖板20的平直面21所呈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第一区段两侧的第三区段从所述贴合垫61的顶面61a向底面61b的方向上逐渐靠近。
可以理解的是,当所述曲面盖板20为四曲面盖板20时,四组所述夹持件51带动载带11的四边分别靠近所述贴合垫61的第一侧面61c以及第二侧面61e,从而使得承载于所述载带11上的柔性屏10在载带11的带动下,柔性屏10的四边均弯曲。其中,所述柔性屏10弯曲的四边分别贴合至四曲面盖板的第一弧面22及第二弧面23所在位置上。本实施例中,所述贴合垫61的外表面的第一区域是指所述贴合垫61的顶面61a,以及所述第一侧面61c及所述第二侧面61e靠近顶面61a的部分区域,以及连接所述顶面61a与所述第一侧面61c及所述顶面61a与所述第二侧面61e的过渡弧面61d。
当所述曲面盖板20为四曲面盖板20时,所述载带11的四角上设有镂空结构,从而使得夹持件51带动载带11贴合至贴合垫61的外表面时,载带11的四个角上不会形成褶皱,从而实现较好的贴合效果。并且,承载于所述载带11上的柔性屏10也具有镂空结构,使得所述柔性屏10贴合于所述曲面盖板20上时,所述柔性屏10的四个角上不会形成褶皱。并且,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屏10的镂空结构与所述载带11的部分镂空结构重叠。例如,请参阅图7,所述载带11的四个角设有缺口111,所述柔性屏10的四个角上设有缺口101,所述缺口101与缺口111重叠。本实施例中,所述缺口111即为所述载带11的镂空结构,所述缺口101即为所述柔性屏10的镂空结构。
本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正方向移动所述贴合垫61,使得贴合垫61顶压部分载带11向靠近盖板固定基座31移动,同时相对移动两组夹持件51,从而使得载带11贴合于贴合垫61的外表面上,实现柔性屏10与贴合垫61的仿形。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第一方向负向移动所述夹持件51,使得贴合垫61顶压部分载带11向靠近盖板固定基座31移动,同时相对移动两组夹持件51,从而使得载带11贴合于贴合垫61的外表面上,实现柔性屏10与贴合垫61的仿形。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其它一些实施例中,当贴合组件60固定于下腔体30b内,即贴合组件60不能进行移动时,可以沿第一方向负方向移动所述夹持件51,同时使得相对的两组夹持件51相互靠近,从而使得载带11贴合于贴合垫61的外表面上,实现柔性屏10与贴合垫61的仿形。
并且,本申请中,在所述柔性屏10与所述贴合垫61的外表面仿形的过程中,所述夹持件52移动,以使得所述载带11时刻处于张紧状态,避免柔性屏10与贴合垫61的外表面仿形的过程中产生褶皱,进而避免所述载带11带动柔性屏10与曲面盖板20进行贴合时产生褶皱。
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续沿第一方向正向移动所述贴合垫61的同时,可以沿第一方向负方向移动所述夹持件51,并将相对的两个所述夹持件51靠近,从而实现柔性屏10与所述贴合垫61的外表面仿形,并保持在仿形的过程中载带11的时刻张紧。这里,张紧的意思是柔性屏10处于绷紧的状态,无松弛。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140及步骤150可以没有,即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不需要将所述柔性屏10与曲面盖板20进行对位。或者,可以在完成柔性屏10与贴合垫61的仿形后再使柔性屏10与曲面盖板20对位。具体的,在完成仿形后,通过所述夹持件51及所述贴合垫61同时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平面内移动和/或转动,或者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平面内移动和/或转动所述曲面盖板基座31,以使得所述柔性屏10与所述曲面盖板20对位。由于在步骤190的柔性屏10与贴合垫61仿形之后柔性屏10的位置不会再发生改变,因此,在步骤190之后,再调整对位台40,使柔性屏10与曲面盖板20对位,能够使得对位更加的准确。此时,所述CCD相机位于所述上腔体30a与下腔体30b形成的密闭空间内。
步骤200:所述贴合垫61及所述夹持件51同时沿第一方向移动,和/或所述盖板固定基座基座31沿第一方向移动,以使所述柔性屏10与所述盖板固定基座31相互靠近,直至所述柔性屏10与所述盖板固定基座31上的曲面盖板20接触。
请参阅图22,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屏10与曲面盖板20开始接触时,柔性屏10与所述曲面盖板20之间的距离从所述曲面盖板20与柔性屏10接触的位置至曲面盖板20的逐渐增大,从而使得柔性屏10与曲面盖板20从初始接触位置至曲面盖板20的边缘逐渐贴合,以保证柔性屏10与曲面盖板20之间空气的排尽。本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屏10与曲面盖板20的初始接触位置为曲面盖板20的中间位置。
本步骤中,同时移动所述贴合垫61以及所述夹持件51,使得载带11始终保持与贴合垫61的仿形状态,并带动柔性屏10靠近所述曲面盖板20。可以理解的是,一些实施例中,当贴合组件60相对于所述下腔体30b固定,所述盖板固定基座31能够沿第一方向的运动时,可以沿第一方向负方向移动所述盖板固定基座31,以使得曲面盖板20靠近所述柔性屏10,以实现所述柔性屏10与所述曲面盖板20的接触。
步骤210:所述贴合垫61与所述盖板固定基座31沿第一方向相对移动,使得所述盖板固定基座31上的所述曲面盖板20挤压所述贴合垫61,所述贴合垫61变形以推动所述柔性屏10的中间位置至边缘逐渐贴合至所述曲面盖板20上,所述贴合垫61沿第一方向移动或者所述盖板固定基座31沿第一方向移动的同时,所述夹持件51沿第一方向以远离所述盖板固定基座31,并使所述载带11保持张紧状态。
请参阅图23,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正向移动所述贴合垫61,使得所述贴合垫61进一步的挤压所述曲面盖板20以及位于贴合垫61与曲面盖板20之间的柔性屏10,以将柔性屏10贴合在曲面盖板20上。并且,由于所述曲面盖板20对所述贴合垫61的挤压,贴合垫61与曲面盖板20之间具有应力,使得所述贴合垫61产生变形,且所述贴合垫61的边缘逐渐向所述曲面盖板20的边缘延展,以使得所述柔性屏10逐步的从所述曲面盖板20的中心位置向所述曲面盖板20的边缘贴合。并且,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贴合垫61的变形时,所述贴合垫61在第一方向上被压缩的变形量大于在第二方向以及第三方向上延展的变形量,从而使得载带在柔性屏10与曲面盖板20的逐渐贴合过程中会变松弛,因而需要沿第一方向负向移动所述夹持件51,使得所述夹持件51作远离所述盖板固定基座31的移动,以补偿所述贴合垫61在第一方向的变形量,从而保证所述载带11在贴合过程中的时刻张紧,避免所述载带11松弛而使得所述柔性屏10的边缘先与所述曲面盖板20接触,同时避免所述柔性屏10产生褶皱而使得柔性屏10与曲面盖板20之间褶皱的产生。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贴合组件60固定于所述下腔体30b内,所述盖板固定基座31能够相对于贴合组件60沿第一方向进行移动时,沿第一方向负向移动所述盖板固定基座31,以使得所述曲面盖板20逐渐向所述贴合垫61靠近,并抵压所述贴合垫61以使得所述贴合垫61产生变形,从而使得柔性屏10从与曲面盖板20的初始接触位置至曲面盖板20的边缘逐渐贴合。并且,在所述盖板固定基座31沿第一方向负向移动的同时,使得所述夹持件51沿第一方向负向移动以远离所述盖板固定基座31,使所述载带11保持张紧状态。
进一步的,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由于所述夹持件51带动所述载带11的端部紧靠所述贴合垫61的第一侧面61c或者第二侧面61e。当所述贴合垫61受所述曲面盖板20的挤压变形时,所述贴合垫61的第一侧面61c及第二侧面61e向所述曲面盖板20的边缘方向延伸,因此,需要同时沿第二方向移动所述夹持件51,并使得相对的两组所述夹持件51相互远离,使得两组所述夹持件51始终能够分别位于所述贴合垫61的两个所述第一侧面61c侧,保证在所述柔性屏10与所述曲面盖板20的贴合过程中,所述柔性屏10始终与所述贴合垫61处于仿形状态,即所述载带11上设置所述柔性屏10的区域始终贴合于所述贴合垫61上,使得所述柔性屏10与所述贴合垫61的第一区域的形状相同。
当所述曲面盖板20为四曲面盖板,即所述贴合垫61用于带动柔性屏10与四曲面盖板20进行贴合时,所述夹持组件50的夹持件51有四组,四组所述夹持件51中的两组相对的所述夹持件51沿第二方向移动以相互远离,使得两组相对的所述夹持件51始终位于所述贴合垫61的第一侧面61c侧。四组所述夹持件51中的另外两组相对的所述夹持件51沿第三方向移动以相互远离,使得另外两组相对的所述夹持件51始终位于所述贴合垫61的第二侧面61e侧,以保证在所述柔性屏10与所述曲面盖板20的贴合过程中,所述柔性屏10始终与所述贴合垫61处于仿形状态。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210之后还包括:
步骤220:移动所述夹持件51以放松所述载带11。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正向移动所述夹持件51,使得所述夹持件51靠近所述盖板固定基座31,以放松所述载带11。或者,本申请的其它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沿第二方向移动所述夹持件51,使得相对的两组所述夹持件51相互远离,以实现所述载带11的放松。具体的,由于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持件51紧靠所述贴合垫61的第一侧面61c或者第二侧面61e时,所述载带11的第三区段与所述曲面盖板20的平直面21呈锐角,当沿第二方向移动所述夹持件51时,所述载带11的第三区段逐渐与所述曲面盖板20的平直面21垂直,在此过程中,所述载带11能够逐渐放松。可以理解的是,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同时沿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移动所述夹持件51,以使得所述载带11能够放松。
步骤230:移动所述贴合垫61,使得所述贴合垫6161离开所述载带11。
步骤240:松开所述夹持件51对载带11的夹持。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中,步骤230与步骤240的顺序可以变换。本申请中,先放松所述载带11,再移动贴合垫61或者松开夹持件51对载带11的夹持,能够避免载带11在绷紧状态下突然释放而拉扯柔性屏10。并且,先放松所述载带11后再松开对载带11的夹持,能够避免载带11在绷紧状态下突然释放造成贴合垫61内部应力突变而可能给贴合垫61造成的损坏,并且,能够避免贴合垫61与柔性屏10之间突然的应力变化,保护贴合完成后的柔性屏10与曲面盖板20不受损坏。
步骤260:将所述载带11与所述柔性屏10分离。
一些实施例中,需要将贴合完成后的所述曲面盖板20与柔性屏10移动至分离腔室,在所述分离腔室中将载带11与所述柔性屏10分离。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260之前,还包括步骤250:
移动所述上腔体30a,以使得上腔体30a与下腔体30b分开。通过将上腔体30a与下腔体30b分开,以解除真空环境,再将载带11与柔性屏10分离。
进一步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贴合装置,所述贴合装置包括盖板固定基座、夹持组件、贴合组件以及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指令序列,所述指令序列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各实施例的所述贴合方法的步骤。例如,请一并参阅图19及图24,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贴合装置为所述贴合装置100,所述贴合装置100还包括控制组件90,所述控制组件90包括处理器91、存储器92、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92上并可被所述处理器91执行的指令序列。所述指令序列被所述处理器91执行时,所述处理器91控制所述贴合装置100执行本申请任意一实施例的贴合方法。具体的,所述处理器91与所述贴合装置100中的第一电机71、第二电机72、第三电机73、第四电机74、第二驱动部75,以及所述对位组件的拍摄机构,位于上腔体30a以及下腔体30b形成的密闭空间外的拍摄结构以及压力传感器等结构进行通信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91执行所述指令序列,并控制所述贴合装置100的各个部件进行相应的运动,执行本申请的所述贴合方法。具体包括:所述处理器91读取存储于所述存储器92上的指令序列并向所述第一电机71发送第一信号,第一电机71接收所述第一信号并驱动所述上腔体30a沿第一方向进行移动,以与所述下腔体30a对合或者分离;所述处理器91读取存储于所述存储器92上的指令序列并向所述第二电机72发送第二信号,第二电机72接收所述第二信号并驱动所述上加班512沿第一方向进行移动,以相对所述下夹板511进行移动;所述处理器91读取存储于所述存储器92上的指令序列并向所述第三电机73发送第三信号,第三电机73接收所述第三信号并驱动所述夹持件51沿第二方向进行移动,以使相对的两组所述夹持件51相互靠近或远离;所述处理器91读取存储于所述存储器92上的指令序列并向所述第四电机74发送第四信号,第四电机74接收所述第四信号并驱动所述夹持件51沿第一方向进行移动,以使所述夹持件51靠近或远离所述盖板固定基座31;所述处理器91读取存储于所述存储器92上的指令序列并向所述第二驱动部75发送第五信号,第二驱动部75接收所述第五信号并驱动所述贴合垫61沿第一方向进行移动,以使所述贴合垫61靠近或远离所述盖板固定基座31;所述处理器91读取存储于所述存储器92上的指令序列并向所述对位组件的拍摄机构发送第六信号,以使所述拍摄机构移动至所述柔性屏10与所述曲面盖板20之间获取所述柔性屏10与所述曲面盖板20的图片信息;所述处理器91读取存储于所述存储器92上的指令序列并向所述密闭空间外的拍摄结构发送第七信号,所述拍摄结构接收所述第七信号并移动至所述视窗(第一视窗或者第二视窗)处,并拍摄所述柔性屏10与所述曲面盖板20的贴合过程。本申请中,所述处理器91读取存储于所述存储器92上的指令序列后可以向所述贴合装置100发送单独的指令信号,以控制所述贴合装置100的某一个结构进行动作。例如,向所述贴合装置100发送第五信号,以控制所述贴合垫61沿第一方向进行移动。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处理器91读取存储于所述存储器92上的指令序列后也可以同时向所述贴合装置100发送多个的指令信号,以控制所述贴合装置100的多个结构进行动作。例如,向所述贴合装置100发送第四信号及第五信号,以控制所述夹持件51向第一方向移动,同时控制所述贴合垫61沿第一方向进行移动。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上述实施例仅为可能的实现方式之一,并非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具体而言,上述提及的电机及作动机构的数量和具体结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计,例如可以在每一个作动机构上设置一个或多个电机,或者一个电机通过传动机构驱动多个作动机构,相应地,一个控制信号可以只控制一个电机或作动机构,也可以一个控制信号通知控制多个电机或作动机构。此外,除电机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其他动力元件也可以用于驱动作动机构或者其他机械组件,例如气缸或液压组件。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进一步的,本申请中,所述处理器91与所述压力传感器34通信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34能够将检测得到的所述柔性屏10与所述曲面盖板20之间的压力值传输至所述处理器91,所述处理器91可以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压力值相应的调整贴合参数等。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组件可以为单片机、专用集成电路(ASIC)等结构,也可以为分立的处理器元件、存储器元件。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控制组件还可以为其它的能够控制所述贴合装置执行所述贴合方法的组件。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指令序列,所述指令序列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任意一实施例的所述贴合方法。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为硬盘,所述硬盘内存储有所述指令序列。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为只读存储器或者快闪存储器。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为其他可存储芯片或者云端硬盘等。
本申请中,通过所述贴合装置100实现所述柔性屏10与所述曲面盖板20进行贴合。通过先将承载有所述柔性屏10的所述载带11与所述贴合垫61进行仿形,使得所述柔性屏10与所述曲面盖板20开始贴合时,所述柔性屏10与所述曲面盖板20的中间位置先接触。随着所述贴合垫61的逐渐变形,所述贴合垫61逐渐向所述曲面盖板20的边缘延展,以推动所述柔性屏10从所述曲面盖板20的中间位置至边缘逐渐贴合,能够有效的排除所述柔性屏10与所述曲面盖板20之间的气泡,从而避免贴合后所述柔性屏10与所述曲面盖板20之间存在气泡,保证贴合质量。并且,在贴合过程中,所述夹持组件50始终张紧所述载带11,以避免在所述载带11松弛,避免贴合时所述柔性屏10与所述曲面盖板20之间产生褶皱。
以上所述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24)

1.一种贴合方法,用于将曲面盖板与柔性屏贴合,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曲面盖板固定于盖板固定座上;
夹持组件的相对的两组夹持件分别夹持载带的相对的两端,所述载带上承载有柔性屏,且所述柔性屏位于所述载带朝向所述盖板固定座的一侧;
沿第一方向移动贴合垫和/或所述夹持件,以使所述贴合垫与所述载带相互靠近,直至所述贴合垫与所述载带接触;
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所述贴合垫和/或所述夹持件,同时沿第二方向移动相对的两组所述夹持件以使相对的两组所述夹持件携带所述载带的两端相互靠近,使得所述载带上的所述柔性屏与所述贴合垫的外表面的第一区域仿形;
所述贴合垫以及所述夹持件同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和/或所述盖板固定基座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以使所述柔性屏与所述盖板固定基座相互靠近,直至所述柔性屏与所述盖板固定基座上的曲面盖板接触;
所述贴合垫与所述盖板固定基座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移动,使得所述盖板固定基座上的曲面盖板挤压所述贴合垫,所述贴合垫变形以推动所述柔性屏的中间位置至边缘逐渐贴合至所述曲面盖板上;所述贴合垫变形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被压缩的变形量大于在所述第二方向以及第三方向上延展的变形量,其中,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及所述第三方向正交;所述贴合垫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或者所述盖板固定基座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的同时,所述夹持件沿所述第一方向远离所述盖板固定基座,并使所述载带保持张紧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载带上的所述柔性屏与所述贴合垫的外表面的第一区域仿形之后以及所述柔性屏与所述盖板固定基座上的曲面盖板接触之前还包括:
所述夹持件及所述贴合垫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平面内同时移动和/或转动,或者在所述曲面盖板基座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平面内移动和/或转动,以使得所述柔性屏与所述曲面盖板对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载带上的所述柔性屏与所述贴合垫的外表面的第一区域仿形之前,以及所述夹持组件的相对的两组夹持件分别夹持载带的相对的两端之后还包括:
移动两组所述夹持件并使得两组所述夹持件相互远离以张紧所述载带;
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平面内移动和/或转动所述夹持件或者所述曲面盖板基座,以使所述柔性屏与所述曲面盖板对位。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贴合垫变形以推动所述柔性屏的中间位置至边缘逐渐贴合至所述曲面盖板上之后还包括:
移动所述夹持件以放松所述载带;
移动所述贴合垫,使得所述贴合垫离开所述载带;
松开所述夹持件对所述载带的夹持;
将所述载带与所述柔性屏分离。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贴合垫变形以推动所述柔性屏的中间位置至边缘逐渐贴合至所述曲面盖板上之前还包括:
将上腔体与下腔体闭合,所述上腔体与所述下腔体闭合形成密闭空间,所述盖板固定基座、所述夹持件以及所述贴合垫均位于所述密闭空间内;
将所述密闭空间抽真空。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所述上腔体以及所述下腔体闭合形成的密闭空间抽真空之后还包括:
移动拍摄机构至所述上腔体或者所述下腔体的视窗处,以拍摄在所述上腔体或者所述下腔体内进行的所述柔性屏与所述曲面盖板的贴合过程。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沿第一方向远离所述盖板固定基座,并使载带保持张紧状态的同时,相对的两组所述夹持件沿第二方向移动,以使相对的两组所述夹持件相互远离。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包括两两相对的四组所述夹持件,所述夹持组件的两组夹持件分别夹持载带的相对的两端所述夹持组件的同时,所述夹持组件的另外两组所述夹持件分别夹持所述载带的另外的相对的两端。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包括两两相对的四组所述夹持件,所述沿第二方向移动两组所述夹持件以使相对的两组所述夹持件携带所述载带的两端相互靠近的同时,沿第三方向移动相对的另外两组所述夹持件以使相对的另外两组所述夹持件携带所述载带的另外两端相互靠近,使得所述载带上的所述柔性屏与所述贴合垫的外表面的第一区域仿形。
10.一种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板固定基座、夹持组件、贴合组件以及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用于控制所述盖板固定基座、所述夹持组件及所述贴合组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贴合方法。
11.一种贴合装置,用于将柔性屏与曲面盖板进行贴合,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板固定基座、夹持组件以及贴合组件;所述柔性屏、所述曲面盖板由所述盖板固定基座、所述夹持组件及所述贴合组件通过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贴合方法贴合,其中,
所述盖板固定基座用于固定所述曲面盖板;
所述贴合组件用于抵压所述柔性屏以使所述柔性屏与所述曲面盖板贴合;所述贴合组件包括贴合垫,
所述夹持组件包括两组夹持件,两组所述夹持件位于所述贴合组件的贴合垫的两侧并夹持承载有柔性屏的载带的相对的两端,并使得所述载带位于所述贴合组件与所述盖板固定基座之间;并且,所述夹持组件用于在所述柔性屏与所述曲面盖板贴合时移动以保证所述承载膜张紧,其中,贴合垫变形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被压缩的变形量大于在所述第二方向以及第三方向上延展的变形量,其中,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及所述第三方向正交。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垫为可变形材料制成;所述贴合垫的长度及宽度均小于所述曲面盖板,所述贴合垫包括顶面、底面以及相对的两个第一侧面,所述顶面与所述底面相对,所述第一侧面位于所述顶面与所述底面之间,所述顶面为中间位置高于边缘位置并朝向所述盖板固定基座外凸的外凸弧面,相对的两个第一侧面包括倾斜区,相对的两个所述倾斜区从所述顶面向所述底面逐渐靠近,两组所述夹持件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第一侧面侧。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装置还包括对位组件,所述对位组件包括对位台以及拍摄机构,所述拍摄机构用于在所述柔性屏与所述曲面盖板贴合前确定所述柔性屏与所述曲面盖板的相对位置,所述夹持组件设于所述对位台上,所述对位台运动以带动所述柔性屏与所述曲面盖板对位。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区与所述顶面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5倍的所述曲面盖板的深度。
15.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垫分为多个部分,位于所述贴合垫的中间位置的硬度小于所述贴合垫的边缘位置的硬度。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垫包括第一部分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部分两侧的两个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硬度小于所述第二部分的硬度。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垫还包括相对的两个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面位于相对的两个所述第一侧面之间,并连接于所述顶面与所述底面之间,所述第二侧面至少部分区域为收拢区,相对的两个所述第二侧面的收拢区从所述顶面向所述底面靠近。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还包括另外两组夹持件,另外两组所述夹持件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第二侧面侧,用于夹持所述载带的相对的另外两端。
19.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与所述第一侧面之间通过过渡弧面连接,所述过渡弧面与所述顶面与所述第一侧面之间平滑连接。
20.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装置包括上腔体以及与所述上腔体对合的下腔体,所述盖板固定基座设于所述上腔体内,所述夹持组件及贴合组件均设于所述下腔体内,所述上腔体与所述下腔体闭合后形成密闭空间。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腔体和/或所述下腔体上连接有抽真空装置,所述抽真空装置与所述密闭空间连通,用于为所述密闭空间抽真空。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腔体和/或所述下腔体上设有视窗,所述柔性屏与所述曲面盖板贴合时,所述曲面盖板在所述视窗所在平面的投影位于所述视窗范围内。
23.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装置包括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位于所述上腔体背离所述下腔体一侧的外表面,用于检测所述柔性屏与所述曲面盖板贴合时所述曲面盖板的压力。
2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指令序列,所述指令序列被处理器执行时,所述处理器用于控制贴合装置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贴合方法。
CN201910359521.9A 2019-04-26 2019-04-26 贴合装置、贴合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8628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59521.9A CN111862800B (zh) 2019-04-26 2019-04-26 贴合装置、贴合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59521.9A CN111862800B (zh) 2019-04-26 2019-04-26 贴合装置、贴合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62800A CN111862800A (zh) 2020-10-30
CN111862800B true CN111862800B (zh) 2021-12-28

Family

ID=729658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59521.9A Active CN111862800B (zh) 2019-04-26 2019-04-26 贴合装置、贴合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6280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06525B (zh) * 2020-12-14 2023-01-24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CN112606526B (zh) * 2020-12-14 2023-05-26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CN112863330B (zh) * 2020-12-17 2022-11-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垫及显示设备
CN115107344A (zh) * 2021-03-23 2022-09-27 广州国显科技有限公司 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CN115347135A (zh) * 2021-04-27 2022-11-1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柔性面板贴合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096544B (zh) * 2021-04-30 2023-02-24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承载台及贴合装置
CN114863825B (zh) * 2022-06-14 2024-02-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性屏组件的贴合方法、显性屏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116434670A (zh) * 2023-06-13 2023-07-14 苏州优备精密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oled产品自动贴合装置及其贴合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593313A1 (en) * 2004-12-28 2006-06-28 Bostik, Inc. Method of making an elastic laminate using direct contact thermal rolls for controlling web contraction
CN201111937Y (zh) * 2007-08-31 2008-09-10 易发精机股份有限公司 平面显示器的面板贴合机
JP4608595B1 (ja) * 2010-01-18 2011-01-12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採光断熱材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CN104309264A (zh) * 2014-08-20 2015-01-28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曲面贴合设备
CN205333995U (zh) * 2016-01-14 2016-06-22 东莞晶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面板树脂自动贴合设备
CN106463076A (zh) * 2015-02-17 2017-02-22 攀登制造株式会社 显示面板的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CN109435411A (zh) * 2018-12-11 2019-03-08 合肥研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屏的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02870B (zh) * 2009-11-16 2011-11-16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板和刚性板的互连方法和系统
CN102625581B (zh) * 2012-03-14 2014-11-05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柔性电路板及其制造方法
KR101975490B1 (ko) * 2013-02-18 2019-05-0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커버 윈도우 및 이를 구비한 표시 장치
US9515099B2 (en) * 2014-07-31 2016-12-06 Lg Display Co., Ltd.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with wire having reinforced portion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he same
CN108715076B (zh) * 2018-04-20 2021-03-26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异形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贴合方法及贴合装置
CN108615463B (zh) * 2018-04-20 2020-10-27 广州国显科技有限公司 异形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CN109648979B (zh) * 2018-12-13 2020-06-23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CN109664494A (zh) * 2018-12-29 2019-04-23 合肥研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CN109624296A (zh) * 2018-12-29 2019-04-16 合肥研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593313A1 (en) * 2004-12-28 2006-06-28 Bostik, Inc. Method of making an elastic laminate using direct contact thermal rolls for controlling web contraction
CN201111937Y (zh) * 2007-08-31 2008-09-10 易发精机股份有限公司 平面显示器的面板贴合机
JP4608595B1 (ja) * 2010-01-18 2011-01-12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採光断熱材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CN104309264A (zh) * 2014-08-20 2015-01-28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曲面贴合设备
CN106463076A (zh) * 2015-02-17 2017-02-22 攀登制造株式会社 显示面板的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CN205333995U (zh) * 2016-01-14 2016-06-22 东莞晶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面板树脂自动贴合设备
CN109435411A (zh) * 2018-12-11 2019-03-08 合肥研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屏的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62800A (zh) 2020-10-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62800B (zh) 贴合装置、贴合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981007A (zh) 贴合装置、贴合组件及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贴合方法
CN111862797B (zh) 贴合方法、贴合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US11104110B2 (en) Laminating devices and laminating methods for curved cover plates with irregular shape and flexible screen
JP4870046B2 (ja) 板ガラスの貼合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CN111862796B (zh) 贴合组件、贴合垫及贴合设备
US11318664B2 (en) Adhering device and adhering method
CN109532187B (zh) 一种贴合设备及其贴合方法
CN109435411A (zh) 一种手机屏的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WO2019105018A1 (zh) 一种框架压缩装置及薄膜拉伸方法
CN108172119A (zh) 用于制造显示设备的方法和装置
CN111823559B (zh) 一种曲面盖板和柔性膜的贴合工艺
CN111862799A (zh) 贴合设备及其承载膜
CN109624296A (zh) 一种屏幕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CN110154496A (zh) 显示屏贴合设备
CN112123911A (zh) 贴合装置和贴合方法
JP2010232660A (ja) 真空貼合装置
CN215280380U (zh) 电池封壳夹具
CN210999988U (zh) 贴膜设备
KR102092019B1 (ko) 진공 라미네이터
CN209971785U (zh) 一种贴合设备
JP2003005145A (ja) 基板貼付装置および基板貼付方法
TW202017177A (zh) 用於將面板層合到窗的設備及用於將面板層合到窗的方法
TW202317386A (zh) 貼合裝置及貼合模組
CN111660647B (zh) 真空层压装置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