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54238A - 膨胀阀及冷冻循环系统 - Google Patents
膨胀阀及冷冻循环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854238A CN111854238A CN202010275725.7A CN202010275725A CN111854238A CN 111854238 A CN111854238 A CN 111854238A CN 202010275725 A CN202010275725 A CN 202010275725A CN 111854238 A CN111854238 A CN 11185423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alve
- refrigerant
- port
- housing
- expansion val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mperature-Responsive Valves (AREA)
- Details Of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适当进行过热度控制的膨胀阀及冷冻循环系统。通过将从一次端口(221)接收的制冷剂的热传递给驱动构件(6),从而能够加热操作室(66),抑制操作室(66)内的温度变得比感温筒(7)的温度低,能够在操作室(66)内使制冷剂难以冷凝。因此,能够根据感温筒(7)的温度变化使膜片(63)适当地变形,驱动阀芯(5),根据蒸发器(13)的出口侧温度调节阀端口(431)的开度,能够适当进行过热度控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体封入方式的膨胀阀及具备该膨胀阀的冷冻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温度式膨胀阀,提出了所谓块式的膨胀阀,即,在一个阀主体形成有从一次端口穿过阀端口到达二次端口以及使与热源进行了热交换的制冷剂穿过的流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在记载于专利文献1、2的膨胀阀中,在工作室封入有气体,通过与热源进行了热交换的制冷剂穿过流路,与封入气体进行热传递,从而阀芯被驱动,阀端口的开度被调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9-06673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05318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06-11773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2记载那样的块式的膨胀阀中,为了使与热源进行了热交换的制冷剂穿过,与阀主体连接的配管的根数增加。此时,需要在配管与阀主体之间设置O形环等保持气密性,但存在因O形环的劣化等而制冷剂漏出的可能性。配管的根数越多,制冷剂泄漏产生的可能性就越高。
针对于此,作为温度式膨胀阀,提出了具备膜片室(驱动构件的操作室)和感温筒的气体封入式的膨胀阀(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在专利文献3记载的膨胀阀中,在膜片室封入制冷剂(封入气体),并且在蒸发器的出口侧设置感温筒,感温筒和膜片室通过毛细管连接。由此,根据蒸发器的出口侧温度,膜片室的内压发生变化,穿过膨胀阀的流出孔(阀端口)的制冷剂量被调节。在带感温筒的膨胀阀中,相比块式的膨胀阀,进行连接的配管数少,难以产生制冷剂泄漏。
作为温度式膨胀阀的装料(封入)方式,已知有各种方式,其中,具有吸附装料(C装料)式和气体封入(G装料)式。在吸附装料式中,虽然具有封入气体难以冷凝的优点,但是在用于发热量显著变化的环境下的情况下,由于若蒸发温度变化大,则过热度偏差大,因此导致过热度因蒸发温度而大幅变化,存在冷冻效率变差的问题。
因此,为了即使在发热量的变化大的环境下也确保冷冻效率较高,优选采用过热度偏差小的气体封入式。但是,在气体封入式中,为了进行准确的过热度控制,需要构成为,使驱动构件的温度(上盖、膜片、下盖等各部分的温度)始终比感温筒的温度高,封入气体仅在感温筒侧冷凝。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适当地进行过热度控制的膨胀阀及冷冻循环系统。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膨胀阀为气体封入方式的温度膨胀阀,其特征在于,具备:一次端口,其接收来自冷凝器的高压的制冷剂;阀主体,其具有使从上述一次端口流入的制冷剂穿过的阀端口;阀芯,其滑动自如地设置在上述阀主体,且变更上述阀端口的开度;驱动构件,其具有膜片及操作室,且驱动上述阀芯;感温筒,其根据蒸发器的出口侧温度,利用封入气体使上述操作室的内压变化;以及二次端口,将穿过了上述阀端口的制冷剂送出至上述蒸发器,上述膨胀阀具备热传递单元,该热传递单元将从上述一次端口接收的制冷剂的热传递给上述阀主体及上述驱动构件的至少一方。
根据以上这样的本发明,通过热传递单元,制冷剂的热传递给阀主体及驱动构件的至少一方,从而抑制驱动构件的操作室内的温度变得比感温筒的温度低,能够在操作室内使制冷剂难以冷凝。因此,能够根据感温筒的温度变化使膜片适当变形,驱动阀芯,根据蒸发器的出口侧温度调节阀端口的开度,适当地进行过热度控制。
此时,在本发明的膨胀阀中,优选的是,具备容纳上述阀主体并且形成有上述一次端口及上述二次端口的外壳,上述外壳具备:容纳上述阀主体的容纳部;与上述一次端口连续且供制冷剂滞留的滞留空间;使上述滞留空间和上述容纳部连通且将制冷剂输送至该容纳部的连通流路;以及划分上述滞留空间和上述容纳部的界壁,上述热传递单元经由上述界壁将上述滞留空间内的制冷剂的热传递给上述阀主体及上述驱动构件的至少一方。根据这样的结构,从一次端口导入到外壳内的制冷剂依次穿过滞留空间、连通流路以及容纳部,朝向二次端口。此时,通过穿过滞留空间的制冷剂将热传递给阀主体及驱动构件的至少一方,能够抑制操作室内的温度降低。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膨胀阀中,优选的是,上述容纳部沿上述一次端口处的制冷剂的导入方向延伸,并且在上述一次端口侧与上述连通流路连通,在从上述一次端口分离的一侧设有上述驱动构件,上述滞留空间延伸至距离上述一次端口比上述连通流路远的位置。根据这样的结构,从一次端口导入到外壳内的制冷剂以从一次端口分离的方式行进后,在滞留空间内改变朝向,以接近一次端口的方式行进,然后穿过连通流路朝向容纳部。这样,从一次端口朝向容纳部不会直接流动制冷剂,而是使制冷剂临时行进至从一次端口分离的位置,由此能够抑制配置于从一次端口分离的位置的驱动构件的操作室内的温度降低。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膨胀阀中,优选的是,上述滞留空间延伸至距离上述一次端口比上述阀端口远的位置,更优选的是,上述滞留空间延伸至距离上述一次端口比上述二次端口远的位置。即,滞留空间越延伸至驱动构件的附近,越能够抑制操作室内的温度降低。
另外,在本发明的膨胀阀中,优选的是,上述外壳为金属制,上述阀主体为树脂制,热传达率比上述外壳的金属低。根据这样的结构,滞留空间内的制冷剂和驱动构件容易仅由外壳进行热传递,穿过阀端口而膨胀并进行了温度降低的制冷剂和驱动构件容易被隔热。由此,能够抑制操作室的温度降低。
另外,在本发明的膨胀阀中,优选的是,具备多个阀组体,该阀组体将上述阀主体、上述阀芯、上述驱动构件以及上述感温筒作为一组阀组体,在上述外壳形成有一个上述一次端口和上述阀组体各自的上述二次端口,并且上述阀组体各自形成有上述容纳部。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向形成于外壳的滞留空间导入制冷剂,能够加热多个阀组体中的阀主体及驱动构件的任意一方。
本发明的冷冻循环系统的特征在于,具备: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将进行了压缩的制冷剂冷凝的冷凝器;使冷凝的制冷剂膨胀而减压的上述任一项记载的膨胀阀;以及使进行了减压的制冷剂蒸发的一个或多个蒸发器。根据这样的本发明,通过如上述地在膨胀阀加热操作室,能够根据蒸发器的出口侧温度调节阀端口的开度,进行流量调节,能够在冷冻循环系统中适当地进行过热度控制。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膨胀阀及冷冻循环系统,能够通过热传递单元,制冷剂的热传递至阀主体及驱动构件的至少一方,从而抑制驱动构件的操作室内的温度变得比感温筒的温度低,能够根据蒸发器的出口侧温度调节阀端口的开度,能够适当进行过热度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冷冻循环系统的系统图。
图2是表示设于上述冷冻循环系统的膨胀阀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膨胀阀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其它变形例的膨胀阀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100A—冷冻循环系统,10—膨胀阀,11—压缩机,12—冷凝器,13—蒸发器,2—外壳,221—一次端口,212—容纳部,213—二次端口,214—凹部(滞留空间、热传递单元),215—连通流路,216—界壁,3A、3B—阀组体,4—阀主体,5—阀芯,6—驱动构件,63—膜片,66—操作室,7—感温筒。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冷冻循环系统100A具备:使制冷剂膨胀而减压的膨胀阀10;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11;冷凝制冷剂的冷凝器12;以及使制冷剂蒸发的蒸发器13。该冷冻循环系统100A例如使用于冰箱、冷库、空调机等。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铅垂方向设为Z方向,将沿水平面并且互相正交的两方向设为X方向及Y方向。
如图2所示,膨胀阀10为具有一个外壳2和两个阀组体3A、3B的气体封入方式的温度膨胀阀。外壳2分体地具有外壳主体21和入口连接器22。此外,设于膨胀阀的阀组体的个数及后述的二次端口的个数只要与蒸发器的个数相应即可,也可以是三以上。
外壳主体21整体由金属部件构成,并且具有在Z方向下方侧开口的入口开口部211、在Z方向上方侧开口的两个容纳部212、在Y方向开口的两个二次端口213、凹部214、以及连通流路215。两个容纳部212分别形成为沿Z方向(后述的一次端口221的制冷剂的导入方向)延伸的筒状,具有Z方向下方的小径部212A和上方的大径部212B,且在大径部212B,与对应于各容纳部212的二次端口213连通。
入口连接器22整体由金属部件构成,并且形成有连接于冷凝器12的出口侧的一次端口221。入口连接器22安装于外壳主体21的入口开口部211。此外,在外壳主体21与入口连接器22之间设有O形环23,保证外壳2内部的气密性。
在外壳主体21以从入口开口部211朝向Z方向上方侧(从一次端口221分离的一侧)延伸的方式形成凹部214,凹部214的内侧成为滞留空间。凹部214具有随着朝向底部(Z方向上方侧)214A内径变小的研钵形状。容纳部212的小径部212A在Z方向下方侧(一次端口221侧)端部具有开口部212C。在凹部214的开口侧沿入口连接器22的上表面朝向开口部212C延伸的流路为使凹部214和容纳部212连通的连通流路215。另外,容纳部212和凹部214在X方向上排列,外壳主体21具有划分容纳部212和凹部214的界壁216。
即,从一次端口221导入到外壳2内的制冷剂在与一次端口221连续的凹部214内滞留后,穿过连通流路215送入容纳部212,穿过后述的阀端口431朝向二次端口213。此时,外壳2具有与阀组体3A、3B的各容纳部212对应的合计两个连通流路215和与两个连通流路215全部连通的一个凹部214,即,对两个容纳部212共通设置凹部214。此外,从一次端口221导入到外壳2内的制冷剂的一部分也可以不经由凹部214而流入容纳部212。
阀组体3A、3B均具有相同的结构,以下对阀组体3A进行说明。阀组体3A由阀主体4、阀芯5、驱动构件6、以及感温筒7构成。
阀主体4由树脂部件构成,容纳于外壳主体21的容纳部212。阀主体4中的容纳于小径部212A的下侧部分41形成为以Z方向为轴向的圆筒状,在侧面具有开口部411,并且在下端开口设有调节螺钉51,并容纳调节弹簧52及阀芯5。
阀主体4中的容纳于大径部212B的上侧部分42具有:在后述的阀座部43的上方沿Z方向延伸的延筒状的引导部422;以与引导部422大致正交的方式延伸的制冷剂穿过部423;以及形成于上表面的槽状的弹簧容纳部424。后述的下盖62嵌入成形于阀主体4,由此作为下盖62的一部分的阀座部43配置于下侧部分41的内侧空间的上方。弹簧容纳部424和制冷剂穿过部423通过均压孔连通。此外,弹簧容纳部424和制冷剂穿过部423也可以通过引导部422与后述的连结杆8之间的微小的间隙连通,该情况下,也可以不形成均压孔。即,只要构成为将合适的量的制冷剂导入弹簧容纳部424即可。
在引导部422的内侧配置连结杆8,连结杆8以沿Z方向移动的方式被引导。连结杆8的下端部以具有可穿过阀端口431的外径的方式为尖细形状。
阀芯5形成为上表面堵塞而下表面开口的有底筒状,通过形成于上端的针部53相对于后述的阀座部43接近或分离,调整阀端口431的开度。调节弹簧52相对于阀芯5设于下方,赋予向上方的作用力,通过调节螺钉51可调节该作用力。另外,在阀芯5的上表面部形成有贯通孔54,上表面部的两侧空间(筒的内侧空间及上方空间)连通。阀芯5的筒部被下侧部分41的上部引导,由此阀芯5相对于阀主体4在Z方向上移动自如。
连结杆8的前端与阀芯5的针部53的前端始终抵接。如后述地通过驱动构件6在Z方向上驱动连结杆8,由此,阀芯5从动于连结杆8地在Z方向上移动。由此,可调整针部53相对于阀端口431的位置。
在阀主体4与外壳主体21之间,在与下侧部分41的上端部对应的位置和与上侧部分42的上端部对应的位置分别设有O形环44、45。由此,保证容纳部212相对于外部空间的气密性。另外,小径部212A内的空间和大径部212B内的空间在阀端口431以外不连通。
在膨胀阀10中,一次端口221从冷凝器12接收制冷剂,该制冷剂在导入容纳部212后,依次穿过阀主体4的下侧部分41的开口部411及调节螺钉51的贯通孔511、阀芯5的贯通孔54、阀端口431以及制冷剂穿过部423,从二次端口213送出到蒸发器13。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下侧部分41的开口部411及调节螺钉51的贯通孔511双方向下侧部分41内导入制冷剂,但也可以构成为,仅形成开口部411和贯通孔511中的任一方,仅通过一方向下侧部分41内导入制冷剂。
驱动构件6具有上盖61、下盖62、以及膜片63,经由压板64及连结杆8驱动阀芯5。俯视为圆状的膜片63的外缘部被上盖61和下盖62夹着并焊接,由此在膜片63与上盖61之间形成操作室66。
下盖62通过冲压加工而成形,且具有沿Z方向延伸的带孔筒部和构成阀座部43的带孔有底部,该筒部及有底部嵌入成形于阀主体4。压板64设于膜片63的下表面,并且连结杆8的上端部通过铆接等连接。即,膜片63的变形经由压板64传递到连结杆8。
另外,在阀主体4配置盘簧65,盘簧65容纳于阀主体4的弹簧容纳部424,其上端部抵接于压板64。即,盘簧65经由压板64对膜片63赋予向上方的作用力。
若操作室66的内压上升或降低,则以使操作室66膨胀或收缩的方式膜片63变形。随着膜片63的变形,连结杆8在Z方向上移动。具体而言,例如,在操作室66的内压降低的情况下,对膜片63从上侧施加的向下方向的力(相当于内压载荷)降低,若低于对膜片63从下侧施加的向上方向的力(相当于二次压力的载荷、盘簧65的载荷以及调节弹簧52的载荷的总和),则以使操作室66收缩的方式膜片63变形。由此,连结杆8向Z方向上侧移动,阀开度变小。
在外壳主体21安装有止脱部件67,上盖61的外缘部的上表面被止脱部件67卡定,由此驱动构件6及阀主体4不会从容纳部212脱落。此外,优选的是,止脱部件67通过由例如弹性件构成而具有弹性,由此在Z方向上赋予将驱动构件6压紧于外壳主体21的力,由此使驱动构件6紧贴外壳主体21,不会产生间隙。
感温筒7配置于蒸发器13的出口附近。感温筒7的内部空间和操作室66的内部空间经由毛细管9连通,并且封入有封入气体。此外,封入气体可以是与在冷冻循环系统100A中循环的装置制冷剂相同的气体,也可以是具有与装置制冷剂相同或类似的温度压力特性的气体,也可以混合有惰性气体。
感温筒7内的封入气体根据蒸发器13的出口侧温度而进行温度变化,感温筒7的内压变化。随之,经由毛细管9,操作室66的内压也变化,如上所述地,膜片63变形。
外壳2具有一个一次端口221及针对阀组体3A、3B各自的二次端口213(合计两个二次端口213),并且容纳两个阀组体3A、3B的阀主体4、阀芯5以及驱动构件6。由此,外壳2及阀组体3A、3B构成膨胀阀单元。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壳2具有一个一次端口221,但也可以外壳具有多个一次端口。例如,构成为,针对于两个一次端口,分别设置两个阀组体及两个二次端口(合计四个阀组体及合计四个二次端口),也可以构成为,针对四个一次端口,分别设置一个阀组体及一个二次端口(合计四个阀组体及合计四个二次端口)。此时,外壳只要具有与冷冻循环系统设置的蒸发器的个数相应(例如,相同数量)的二次端口即可。
以下,对外壳2处的制冷剂的流动及热传递的详情进行说明。从一次端口221导入到外壳2的制冷剂一边扩散一边向Z方向上方侧行进。该制冷剂与凹部214的底部214A或界壁216碰撞,改变行进方向或滞留于此。改变了行进方向的制冷剂若向Z方向下方侧进行,达到连通流路215,则流入容纳部212。
这样,通过制冷剂在凹部214流动或滞留,制冷剂的热传递至外壳主体21中的位于凹部214的底部214A的部分、界壁216。外壳主体21和驱动构件6的下盖62接触,由此制冷剂的热经由外壳主体21传递到驱动构件6,操作室66内的封入气体被加热。
即,通过形成有凹部214,能够使制冷剂流动到驱动构件6的附近,容易将热传递至驱动构件6。因此,凹部214作为将从一次端口221接收的制冷剂的热传递到驱动构件6的热传递单元发挥功能。
二次端口213具有大径部213A及小径部213B,以位于大径部213A及小径部213B的每一个的内侧的方式安装出口连接器,出口连接器的内径为有效二次端口径。有效二次端口径与制冷剂穿过部423的内径大致相等。本实施方式中,凹部214的底部214A位于比大径部213A的上端靠Z方向上方侧。即,滞留空间延伸至距离一次端口221比距离二次端口213更远的位置。
此外,凹部214形成得越深,越容易向驱动构件6进行热传递,另一方面,在凹部214与驱动构件6之间,外壳主体21变薄,强度容易降低。因此,凹部214的深度只要根据热传递性能与强度的平衡适当设定即可,也可以构成为底部214A配置于比小径部213B的上端靠Z方向上方,也可以构成为配置于比制冷剂穿过部423的上端靠Z方向上方,也可以构成为配置于比阀端口431靠Z方向上方。
通过如上述地制冷剂的热传递到驱动构件6,从而通过穿过阀端口431而膨胀且温度降低的制冷剂即使导入弹簧容纳部424,操作室66内的封入气体的温度也难以降低。而且,在蒸发器13的出口侧容易保证操作室66内的封入气体的温度比冷却的感温筒7内的封入气体的温度高。
自此,对膨胀阀10的详细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在蒸发器13的出口侧温度降低的情况下,感温筒7内的封入气体的温度降低,感温筒7的内压降低。由此,操作室66的内压也降低,以使操作室66收缩地方式膜片63向上方变形。随着膜片63的变形,连结杆8朝向上方移动,进一步地,阀芯5也向上方移动。即,阀芯5的针部53接近阀座部43,阀端口431的开度变小,穿过的制冷剂的流量减少。这样,在蒸发器13的出口侧温度降低的情况下,穿过膨胀阀10的制冷剂的流量减少,膨胀阀10的冷却作用降低。
另一方面,在蒸发器13的出口侧温度上升的情况下,感温筒7内的封入气体的温度上升,感温筒7的内压上升。由此,操作室66的内压也上升,以使操作室66膨胀的方式膜片63向下方变形。随着膜片63的变形,连结杆8朝向下方移动,进一步地,阀芯5也向下方移动。即,阀芯5的针部53从阀座部43远离,阀端口431的开度变大,穿过的制冷剂的流量增加。这样,在蒸发器13的出口侧温度上升的情况下,穿过膨胀阀10的制冷剂的流量增加,膨胀阀10的冷却作用上升。
根据以上的本实施方式,在气体封入式的温度膨胀阀中,通过将从一次端口221接收的制冷剂的热传递给驱动构件6,能够加热操作室66,抑制操作室66内的温度变得比感温筒7的温度低,能够在操作室66内使制冷剂难以冷凝。因此,能够根据感温筒7的温度变化,使膜片63适当变形而驱动阀芯5,根据蒸发器13的出口侧温度调节阀端口431的开口,适当进行过热度控制。
另外,内侧为滞留空间的凹部214作为热传递单元发挥功能,从而从一次端口221导入到外壳2内的制冷剂穿过容纳部212朝向二次端口213时,制冷剂穿过凹部214,能够将热传递给驱动构件6,加热操作室66。
另外,容纳部212在Z方向下方侧与连通流路215连通,凹部214的底部214A配置于比连通流路215靠Z方向上方侧,从而从一次端口221导入到外壳2内的制冷剂从一次端口221临时以分离的方式行进后,在凹部214内改变朝向,以接近一次端口221的方式行进,然后穿过连通流路215,朝向容纳部212。由此,容易加热配置于Z方向上方侧的驱动构件6。
另外,外壳2为金属制且阀主体4为树脂制,从而凹部214内的制冷剂和驱动构件6容易经由外壳2进行热传递,容易将穿过阀端口431而膨胀并温度低下的制冷剂和驱动构件6隔热。由此,能够抑制操作室66的温度降低。
另外,在一个外壳2形成两个容纳部212,并且形成一个凹部214,在各容纳部212容纳阀组体3A、3B的阀主体4、阀芯5以及驱动构件6,从而通过将制冷剂导入形成于外壳2的凹部214,能够加热两个阀组体3A、3B的驱动构件6。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包括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的其它结构等,以下所示的变形等也属于本发明。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膨胀阀10中,由一个外壳2和两个阀组体3A、3B构成膨胀阀单元,但是,也可以例如如图3所示地对于一个外壳2B仅设置一个阀组体3A。即,只要设置与蒸发器的数量相应的数量的阀组体即可。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外壳主体21形成有凹部214,制冷剂可进入该凹部214,但也可构成为,如图4所示地,向凹部214填充例如热传导率比外壳主体21的金属高的金属制的传热部件200,由此使制冷剂不能进入。在这样的结构中,从一次端口221导入到外壳2内的制冷剂与传热部件200碰撞,由此制冷剂的热传递给传热部件200,进一步地,热从传热部件200经由外壳主体21传递给驱动构件6。即,传热部件200作为热传递单元发挥功能。此外,传热部件200的材质只要是热传导率比外壳主体21的材质高的材质,就不限定于金属。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从一次端口221接收的制冷剂的热传递给驱动构件6,但是也可以将制冷剂的热传递给阀主体。制冷剂穿过阀端口而温度降低,因此,阀主体容易冷却,存在通过阀主体吸收驱动构件的热的可能性。因此,通过将从一次端口接收的制冷剂的热传递给阀主体,能够难以从驱动构件吸收热。此外,也可以将从一次端口接收的制冷剂的热传递给驱动构件和阀主体双方。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外壳2为金属制且阀主体4为树脂制,但外壳及阀主体的材质不限于此。例如,在滞留空间形成至驱动构件的附近的情况下,即使将外壳由热传导率低的部件构成,也能够加热操作室。另外,在阀主体和驱动构件分离配置的情况下、在阀主体与驱动构件之间设有隔热部件的情况下等,即使将阀主体由热传导率高的部件构成,也能够抑制操作室被冷却。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叙述,但具体的结构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即使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的设计的变更等,也属于本发明。
Claims (8)
1.一种膨胀阀,是气体封入方式的温度膨胀阀,其特征在于,具备:
一次端口,其接收来自冷凝器的高压的制冷剂;
阀主体,其具有使从上述一次端口流入的制冷剂穿过的阀端口;
阀芯,其滑动自如地设置在上述阀主体,且变更上述阀端口的开度;
驱动构件,其具有膜片及操作室,且驱动上述阀芯;
感温筒,其根据蒸发器的出口侧温度,利用封入气体使上述操作室的内压变化;以及
二次端口,将穿过了上述阀端口的制冷剂送出至上述蒸发器,
上述膨胀阀具备热传递单元,该热传递单元将从上述一次端口接收的制冷剂的热传递给上述阀主体及上述驱动构件的至少一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具备容纳上述阀主体并且形成有上述一次端口及上述二次端口的外壳,
上述外壳具备:容纳上述阀主体的容纳部;与上述一次端口连续且供制冷剂滞留的滞留空间;使上述滞留空间和上述容纳部连通且将制冷剂输送至该容纳部的连通流路;以及划分上述滞留空间和上述容纳部的界壁,
上述热传递单元经由上述界壁将上述滞留空间内的制冷剂的热传递给上述阀主体及上述驱动构件的至少一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上述容纳部沿上述一次端口处的制冷剂的导入方向延伸,并且在上述一次端口侧与上述连通流路连通,在从上述一次端口分离的一侧设有上述驱动构件,
上述滞留空间延伸至距离上述一次端口比上述连通流路远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上述滞留空间延伸至距离上述一次端口比上述阀端口远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上述滞留空间延伸至距离上述一次端口比上述二次端口远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上述外壳为金属制,上述阀主体为树脂制,热传达率比上述外壳的金属低。
7.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具备多个阀组体,上述阀组体将上述阀主体、上述阀芯、上述驱动构件以及上述感温筒作为一组阀组体,
在上述外壳形成有一个上述一次端口和上述阀组体各自的上述二次端口,并且上述阀组体各自形成有上述容纳部。
8.一种冷冻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
将进行了压缩的制冷剂冷凝的冷凝器;
使冷凝的制冷剂膨胀而减压的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膨胀阀;以及
使进行了减压的制冷剂蒸发的一个或多个蒸发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084473 | 2019-04-25 | ||
JP2019084473A JP7045345B2 (ja) | 2019-04-25 | 2019-04-25 | 膨張弁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854238A true CN111854238A (zh) | 2020-10-30 |
CN111854238B CN111854238B (zh) | 2022-06-07 |
Family
ID=729850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275725.7A Active CN111854238B (zh) | 2019-04-25 | 2020-04-09 | 膨胀阀及冷冻循环系统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7045345B2 (zh) |
CN (1) | CN111854238B (zh)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144943A (ja) * | 1995-11-24 | 1997-06-03 | Denso Corp | 温度式膨張弁 |
CN1834509A (zh) * | 2005-03-16 | 2006-09-20 | 浙江三花制冷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具导流功能的热力膨胀阀 |
CN101086296A (zh) * | 2006-06-07 | 2007-12-12 | 株式会社Tgk | 膨胀阀 |
JP2010127581A (ja) * | 2008-11-28 | 2010-06-10 | Fuji Koki Corp | 膨張弁 |
CN102022564A (zh) * | 2010-12-08 | 2011-04-20 | 浙江鸿森机械有限公司 | 热力膨胀阀 |
CN102410678A (zh) * | 2011-09-30 | 2012-04-11 | 浙江鸿森机械有限公司 | 无感温包的热泵型膨胀阀 |
CN102788456A (zh) * | 2011-05-16 | 2012-11-21 | 浙江博威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 汽车空调内置式可分离热力膨胀阀 |
CN108332459A (zh) * | 2017-01-18 | 2018-07-27 | 株式会社Tgk | 膨胀阀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291898A (en) * | 1939-05-05 | 1942-08-04 | Honeywell Regulator Co | Expansion valve |
JPS56101472A (en) * | 1980-01-19 | 1981-08-14 | Saginomiya Seisakusho Inc | Expansion valve |
JPS631156Y2 (zh) * | 1981-06-13 | 1988-01-12 | ||
JPH02254270A (ja) * | 1989-03-27 | 1990-10-15 | T G K:Kk | 温度作動式膨張弁 |
JPH0814707A (ja) * | 1994-06-29 | 1996-01-19 | Tgk Co Ltd | ユニット型膨張弁 |
JP2001183032A (ja) * | 1999-12-24 | 2001-07-06 | Denso Corp | 温度式膨張弁 |
JP2001263865A (ja) * | 2000-03-21 | 2001-09-26 | Zexel Valeo Climate Control Corp | 超臨界蒸気圧縮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および圧力制御弁 |
JP5501670B2 (ja) * | 2009-06-23 | 2014-05-28 | 株式会社不二工機 | ダイアフラム式流体制御弁 |
-
2019
- 2019-04-25 JP JP2019084473A patent/JP7045345B2/ja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4-09 CN CN202010275725.7A patent/CN11185423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144943A (ja) * | 1995-11-24 | 1997-06-03 | Denso Corp | 温度式膨張弁 |
CN1834509A (zh) * | 2005-03-16 | 2006-09-20 | 浙江三花制冷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具导流功能的热力膨胀阀 |
CN101086296A (zh) * | 2006-06-07 | 2007-12-12 | 株式会社Tgk | 膨胀阀 |
JP2010127581A (ja) * | 2008-11-28 | 2010-06-10 | Fuji Koki Corp | 膨張弁 |
CN102022564A (zh) * | 2010-12-08 | 2011-04-20 | 浙江鸿森机械有限公司 | 热力膨胀阀 |
CN102788456A (zh) * | 2011-05-16 | 2012-11-21 | 浙江博威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 汽车空调内置式可分离热力膨胀阀 |
CN102410678A (zh) * | 2011-09-30 | 2012-04-11 | 浙江鸿森机械有限公司 | 无感温包的热泵型膨胀阀 |
CN108332459A (zh) * | 2017-01-18 | 2018-07-27 | 株式会社Tgk | 膨胀阀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854238B (zh) | 2022-06-07 |
JP7045345B2 (ja) | 2022-03-31 |
JP2020180654A (ja) | 2020-11-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078137B1 (ko) | 복합 밸브 | |
CN107869601B (zh) | 多通换向装置及空调系统 | |
JP5786225B2 (ja) | 膨張弁 | |
JPH10253199A (ja) | 温度式膨張弁 | |
CN111854240B (zh) | 冷冻循环系统 | |
JPH04214157A (ja) | 流体流量調整装置 | |
US6823897B2 (en) | Four-way switching valve | |
US8449266B2 (en) | Control valve for variable displacement compressor | |
KR20010076283A (ko) | 온도팽창밸브 | |
CN111854238B (zh) | 膨胀阀及冷冻循环系统 | |
JP6569061B2 (ja) | 制御弁 | |
KR20050054842A (ko) | 팽창밸브 | |
EP1364174B1 (en) | Refrigeration manifold | |
US10976080B2 (en) | Pulse tube cryocool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pulse tube cryocooler | |
US6810911B2 (en) | Four-way switching valve | |
JP2009014030A (ja) | 電動弁及び冷凍装置 | |
CN108253669B (zh) | 多通换向装置及空调系统 | |
JP2015190690A (ja) | 車両用冷却装置、及び、これに使用される膨張弁 | |
CN112757863B (zh) | 流体管理组件、热管理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 |
CN111854239B (zh) | 膨胀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 |
CN105822770A (zh) | 双向热力膨胀阀 | |
JP7134147B2 (ja) | 膨張弁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 |
CN111765671B (zh) | 双向流通膨胀阀及具有其的装置 | |
US11118818B2 (en) | Pulse tube cryocooler | |
JP2701945B2 (ja) | 温度式サブクール制御弁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