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57863B - 流体管理组件、热管理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流体管理组件、热管理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757863B CN112757863B CN201911001033.7A CN201911001033A CN112757863B CN 112757863 B CN112757863 B CN 112757863B CN 201911001033 A CN201911001033 A CN 201911001033A CN 112757863 B CN112757863 B CN 11275786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alve
- wall
- opening
- port
- communicat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485—Valves for air-conditioning devices, e.g. thermostatic valv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2—Cooling devices
- B60H1/3204—Cooling devices using compress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2—Cooling devices
- B60H1/3204—Cooling devices using compression
- B60H1/3227—Cooling devices using compress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r the type of heat exchanger, e.g. condenser, evaporato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00—Lift valves or globe valves, i.e. cut-off apparatus with closure members having at least a component of their opening and closing mo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closing fac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27/00—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F16K27/02—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of lift valv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0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 F16K31/04—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using a mot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2—Cooling devices
- B60H2001/3269—Cooling devices output of a control signal
- B60H2001/3276—Cooling devices output of a control signal related to a condensing unit
- B60H2001/3279—Cooling devices output of a control signal related to a condensing unit to control the refrigerant flow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2—Cooling devices
- B60H2001/3269—Cooling devices output of a control signal
- B60H2001/328—Cooling devices output of a control signal related to an evaporating unit
- B60H2001/3283—Cooling devices output of a control signal related to an evaporating unit to control the refrigerant flow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 Valve Hous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流体管理组件、热管理组件以及热管理系统,包括第一阀芯、第二阀芯、储液腔、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三开口以及第一阀口、第二阀口,第一开口与储液腔连通,第三开口能够通过第一阀口与储液腔连通,第二开口能够通过第二阀口与储液腔连通,第一阀芯能够调节其与第一阀口的壁之间的间隙大小,第二阀芯能够打开或关闭第二阀口,上述流体管理组件、热管理组件以及热管理系统能够使热管理系统管路优化。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管理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用流体管理组件、热管理组件以及热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热管理系统包括室外换热器和各种阀件,室外换热器能够与其周围环境热交换,如热管理系统制冷时,室外换热器作为冷凝器,热管理系统制热时,室外换热器作为蒸发器,设计流体管理组件,以对流入或者流出室外换热器的流体进行管理,以有利于简化热管理系统是一个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体管理组件、热管理组件以及热管理系统,有利于简化热管理系统。
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流体管理组件,包括阀部、连接体以及流量调节部,所述流量调节部包括阀体、第一阀芯和第一阀口,所述第一阀芯能够调节所述第一阀芯与所述第一阀口的壁的间隙大小,所述阀部包括第二阀芯和第一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座具有第二阀口,所述第二阀芯能够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二阀口;
所述连接体包括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支撑座包括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一安装部固定连接并在连接处密封;所述流体管理组件包括储液腔,形成所述储液腔的壁包括所述连接体的内壁、所述阀体的壁以及所述第一支撑座的壁,定义所述阀体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座的上方,至少部分所述阀体与所述第一支撑座相对设置,至少部分所述储液腔位于所述阀体与所述第一支撑座之间;
所述流体管理组件包括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连接体,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储液腔连通,所述第二开口能够通过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储液腔连通,至少部分所述第三开口的壁位于所述阀体,所述第三开口能够通过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储液腔连通。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热管理组件,所述热管理组件包括流体管理组件和微通道换热器,所述微通道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以及扁管,所述扁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固定连接,所述微通道换热器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与所述第一集流管腔连通的通道,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设置于同一集流管,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具有与相应所述集流管腔连通的通道;
所述流体管理组件包括阀部、连接体以及流量调节部,所述流量调节部包括阀体、第一阀芯,所述流量调节部包括第一阀口,所述第一阀芯能够调节所述第一阀芯与所述第一阀口的壁的间隙大小;所述阀部包括第二阀芯和第一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座具有第二阀口,所述第二阀芯能够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二阀口;所述流体管理组件包括储液腔,形成所述储液腔的壁包括所述连接体的内壁、所述阀体的壁以及所述第一支撑座的壁,定义所述阀体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座的上方,至少部分所述阀体与所述第一支撑座相对设置,至少部分所述储液腔位于所述阀体与所述第一支撑座之间;所述流体管理组件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开口、至少部分第二开口位于所述连接体,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储液腔连通,所述第二开口能够与所述第二阀口连通;
所述流体管理组件包括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第一端部与所述阀体固定连接,所述储液腔能够通过第一阀口与所述连通管的腔连通,所述连通管的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连通管的腔与相应所述集流管腔连通,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连接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通道与所述第二开口连通,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通道能够通过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储液腔连通。
再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热管理系统,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上述的热管理组件、压缩机、节流元件、冷凝器和蒸发器,所述第一开口为热管理组件的进流口时,所述第一阀芯开启所述第一阀口,所述第二阀芯关闭所述第二阀口,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通道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连通;
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通道作为热管理组件的进流口时,所述冷凝器的出口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通道连通,所述第一阀芯关闭所述第一阀口,所述阀部打开所述第二阀口,所述第一开口通过节流元件与所述蒸发器的入口连通。
再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热管理系统,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上述流体管理组件、压缩机、微通道换热器、节流元件、冷凝器和蒸发器,所述微通道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与所述第一集流管腔连通的通道,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设置于同一集流管,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具有与相应所述集流管腔连通的通道;
所述第一开口为热管理组件的进流口时,所述冷凝器的出口与所述第一开口连通,所述第一阀芯开启所述第一阀口,所述第二阀芯关闭所述第二阀口,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通道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连通;
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通道作为热管理组件的进流口时,所述冷凝器的出口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通道连通,所述第一阀芯关闭所述第一阀口,所述阀部打开所述第二阀口,所述第一开口通过节流元件与所述蒸发器的入口连通。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的流体管理组件、热管理组件以及热管理系统,包括连接体、流量调节部以及阀部,阀体位于第一支撑座的上方,至少部分阀体与第一支撑座相对设置,至少部分储液腔位于阀体与第一支撑座之间,这样相对减少了各个功能部件之间的管路,也减小了流体管理组件的径向尺寸,有利于优化热管理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热管理系统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连接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热管理系统在制热模式时连接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热管理系统在制冷模式时连接示意图;
图4是流体管理组件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流体管理组件的第一实施例的另一种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热管理组件的一种立体结构意图;
图7是热管理组件的一个剖面示意图;
图8是流体管理组件的一个剖面示意图;
图9是流体管理组件的第二实施例的一个剖面示意图;
图10是流体管理组件的第三实施例的一个剖面示意图;
图11是阀部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7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3是是流体管理组件的第四实施例的一个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一种具体的车用热管理系统为例结合附图进行说明,流经流体管理组件、热管理组件以及热管理系统的工作介质为制冷剂。请参阅图4-图8以及图11及图12,流体管理组件100包括连接体110、流量调节部130和阀部120,流量调节部130包括驱动部131、阀体132、第一阀芯134和第一阀口136,在本实施方式,第一阀芯134为阀针,第一阀口136成形于流量调节部130的阀体132或者流量调节部130的其他部件,第一阀芯134与第一阀口136之间基本保持同轴。驱动部131通电时能够使第一阀芯134实现轴向动作,使第一阀芯134与第一阀口136的壁之间的间隙变大或变小,进而实现制冷剂的流量调节。第一阀芯134也可以为球形或其他形式的结构,不再详细描述。阀部120包括第二阀芯122和第一支撑座121,第一支撑座121具有第二阀口127,第二阀芯122能够打开和关闭第二阀口127。
在本实施方式,连接体110成形为管体,阀部120和流量调节部130位于连接体110的两端,流量调节部130与阀部120相对设置,沿连接体110的轴向,阀部120与流量调节部130之间的空间成形为储液腔104,或者说,储液腔104的壁包括连接体110的内壁、阀部120的壁以及流量调节部130的壁,更近一步,储液腔104的壁包括连接体110的内壁、第一支撑座121的壁以及阀体132的壁。流量调节部130与阀部120相对设置,这样能够相对减小连接体110的径向尺寸,进而有利于流体管理组件100的小型化。具体地,连接体110包括第二安装部116和第一安装部115,第二安装部116和第一安装部115位于连接体110的两端,阀体132包括第二配合部1323,第二安装部116与第二配合部1323固定连接并在连接处密封,固定方式包括焊接或者粘或者螺纹接固定,密封方式可以采用密封圈或者密封胶。在本实施方式,至少部分阀体132位于第二安装部116所形成的容纳腔,阀体132的部分壁与第二安装部116的内壁焊接固定,当然连接体110的端部也可以位于阀体132所形成的容纳腔。第一支撑座121包括第一配合部1214,第一配合部1214与第一安装部115固定连接,并在连接处密封设置,同样地,固定方式包括焊接或者粘接或螺纹固定,密封方式可以采用密封圈或者密封胶。在本实施方式,至少部分第一支撑座121位于第二安装部116所形成的容纳腔,第一支撑座121的外壁与筒体的内壁螺纹固定。第一支撑座121包括第一壁1211、第二壁1212和第三壁1213,第一壁1211、第二壁1212和第三壁1213环绕第一支撑座121,沿连接体的轴向,第三壁1213位于第一壁1211和第二壁1212之间,第一壁1211和第二壁1212比第三壁1213远离连接体110的轴。第一支撑座121包括第一凹槽(未标号)和第二凹槽(未标号),其中,第一凹槽相对第一壁1211凹陷,第一凹槽在第一壁1211具有开口,第二凹槽相对第二壁1212凹陷,第二凹槽在第二壁1212具有开口,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设置有密封圈,以实现第一支撑座121与连接体110内壁的密封。在其他实施方式,第一凹槽也可以成形于与第一壁相对应的连接体110内壁,或者第一凹槽也可以同时成形于第一壁以及与第一壁相对应的连接体110内壁,同样地,第二凹槽也可以有与第一凹槽相通的情形,不再详细描述。可以知道,在本实施方式,连接体110与阀体132分体设置,这样方便阀体132的加工成型,连接体110成形为管体,方便取材以及降低加工难度。
为方便描述,定义流量调节部130位于阀部120的上方。流体管理组件100还包括第一开口101、第二开口102和第三开口103,连接体110包括第一连通口105和第二连通口106,第一连通口105成形于连接体110的内壁,第一连通口105与储液腔104连通,第一开口101与第一连通口105连通,进而第一开口101与储液腔104连通,相对于流量调节部130,第一开口101更靠近阀部120。在本实施方式,部分第一开口101的壁位于连接体110,另一部分的第一开口101位于与连接体110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座160,第一连接座160方便流体管理组件100与其他部件如管路连接,当然,流体管理组件100也可以不设置第一连接座。第二连通口106成形于连接体110的内壁,第二开口102与第二连通口106连通;部分第二开口102的壁成形于连接体110,另一部分第二开口102的壁位于第二连接座140,第二连接座140方便流体管理组件100与其他部件如换热器固定连接,当然,流体管理组件100也可以不设置第二连接座。第三开口103的壁位于阀体132。在其他实施方式,连接体110可以为块体,同样地,块体包括第二安装部和第一安装部,阀体132具有第二配合部,第一支撑座121具有第一配合部,至少部分阀体132和第一支撑座121相对设置,部分储液腔104位于第一支撑座121和阀体132之间,如此设置,阀部120和流量调节部130的位置相对灵活,能够适应流体管理组件100不同的安装方式。
流体理组件100还包括第一腔135和第二腔137,第一腔135位于第一阀口136的一侧,第二腔137位于第一阀口136的另一侧,第一腔135和第二腔137能够通过第一阀口136连通,其中,部分第一阀芯134伸入第一腔135,第一腔135比第二腔137更靠近驱动部。阀体132还包括第一通道1321和第二通道1322,第一通道1321与第一腔135连通,第二通道1322与第二腔137、第三开口103连通,阀体132的下壁具有一个开口,第一通道1321与位于阀体132下壁的开口连通,进而第一通道1321与储液腔104连通。再者,流体管理组件100还包括导通管170,导通管170与阀体132固定连接并在连接处密封设置,具体地,导通管170的第一端位于第一通道1321,并与第一通道的壁密封固定,进而第一通道1321与导通管170的腔连通,导通管170的第二端相对靠近第一支撑座121,进一步,流体管理组件100还包括第一过滤部,第一过滤部与导通管170的第二端固定,第一过滤部能够过滤由储液腔104进入导通管170的制冷剂,防止杂质进入导通管170,避免损害流量调节部130,防止降低流量调节部的性能。
第一支撑座121包括第一容纳腔1220、第二阀口127和第一连接口125,第一连接口125位于第一容纳腔1220的上方,第一连接口125与第一容纳腔1220连通,第二阀口127在第一容纳腔1220的底壁具有端口,第二阀口127能够与第一容纳腔1220连通,第二阀口127能够与储液腔104。阀部120还包括第二支撑座123和第二阀芯122,第二阀芯122位于第一容纳腔1220,至少部分第二支撑座123位于第一容纳腔1220,具体地,第二支撑座123包括基座和阀杆,基座和阀杆固定连接,阀杆比基座靠近第二阀口127,基座与第一容纳腔1220的壁固定。基座包括至少一个通孔,基座的通孔贯穿基座的上下表面,基座的通孔与第一容纳腔1220连通,基座的通孔与储液腔104连通,或者说第一容纳腔1220能够通过基座通孔与储液腔104连通。第二阀芯122具有盲孔,部分阀杆位于盲孔,第二阀芯122能够相对阀杆滑动。第二阀芯122的第一端部靠近第二阀口127,第二阀芯122的第二端部靠近基座,第二阀芯122的第一端部能够关闭第二阀口127。在其他实施方式,阀部120还包括弹性元件126,弹性元件126的一端与基座的抵接,弹性元件126的另一端与第二阀芯122抵接,阀部120设置弹性元件126能够增强第二阀芯122回复能力。
第一支撑座121还包括第一环壁124,沿连接体110径向,第一环壁124沿第二阀口127周向分布,第一环壁124朝向储液腔104,阀体132的下壁与第一环壁124相对设置。沿连接体110的轴向,第一连通口105位于第一环壁124的上方,第一连通口105位于第一连接口125和第一环壁124之间,这样,从第一连接口125进入储液腔104的液体能够汇集与第一环壁124与第一连通口105之间,越过第一连通口105后能够流出第一开口101。导通管170的第二端的端口位于第一连通口105的下方,这样从第一开口101进入储液腔104的制冷剂能够经导通管进入流量调节部。
流体管理组件100还包括连通腔1210,形成连通腔1210的壁包括第三壁1213以及与第三壁1213相对应的连接体110的内壁,第二连通口106成形于连接体110的内壁,第二连通口106与连通腔1210连通,由于连通腔1210环绕第三壁1213,无需调整第一支撑座121的安装角度,第三开口103即可与连通腔1210连通,降低了第一支撑座121安装要求。当然连通腔1210也可以不环绕第一支撑座121,在第一支撑座121安装时需要定位,以满足连通腔1210与第二连通口连通。第二阀口127在第三壁具有至少一个端口,第二阀口127与连通腔1210连通。
流体管理组件100包括两个工作方式,在流体管理组件100的第一工作方式,第一开口101为制冷剂的进流口,由于储液腔104为高压,连通腔1210为低压,第二阀芯122向第二阀口移动,第二阀芯122关闭第二阀口127,储液腔104与第二开口102不连通,或者说,制冷剂无法从储液腔104经第二开口102流出,由于第一开口101进入储液腔104的制冷剂为液态或者气液混合态,液态制冷剂汇集于第一环壁124与第一连通口之间,液态制冷剂经导通管170进入第一腔135,第一阀芯134调节第一阀口136的壁与第一阀芯134的间隙大小,流量调节部130对制冷剂的节流降压,节流降压后的制冷剂由第三开口103排出流体管理组件100。在流体管理组件100的第一工作方式,第一开口101为进流口,第三开口103为出流口,流量调节部130为制冷剂节流降压。在流体管理组件100的第二工作方式,第二开口102为进流口,连通腔1210为高压侧,第一容纳腔1220为低压侧,第二阀芯122背向第二阀口127动作,第二阀芯122打开第二阀口127,制冷剂经阀部120进入储液腔104,液态制冷剂汇集于第一环壁124与第一连通口105之间,由于第一阀芯134关闭第一阀口136,当制冷剂越过第一连通口105时,第一开口101为流体管理组件100的出流口,在第二工作方式,第二开口102为制冷剂的进流口,第一开口101为制冷剂的出流口。另外流体管理组件还包括传感器133,传感器133与阀体固定连接,传感器133能够监测第一腔135内的制冷剂压力和/或温度。
请参阅图10,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流体管理组件100包括阀盖129,阀盖129与连接体110固定连接并在连接处密封,具体地,连接体110包括第三安装部,阀盖129包括第三配合部,第三配合部与第三安装部相互配合,以固定阀盖129与连接体110。沿连接体110的轴向,第一支撑座121与阀盖129位于连通腔1210的两侧,第二连通口106位于第一支撑座121和阀盖129之间的连接体110内壁,第二阀口127在所述第一支撑座121的下壁具有端口,在本实施方式,连通腔1210的壁包括连接体110的内壁、阀盖129的上壁和第一支撑座121下壁。第一支撑座121与阀盖129分体设置,相对简化第一支撑座121的结构。请参阅图13,第二开口成形于阀盖,第二开口在阀盖的上壁和阀盖的下壁分别具有端口,第二开口与连通腔连通,为方便流体管理组件与其他部件连接,流体管理组件也可以包括与阀盖固定连接的连接块,第二开口在该连接块具有端口。请参阅图9,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阀体132与连接体110一体设置,阀体132与连接体110可以由同一型材加工成形,这样减少阀体132与连接体110之间密封结构,有利于防止制冷剂泄漏。可以知道,流体管理组件还可以包括电磁部,电磁部用于驱动第二阀芯122动作,以实现打开或者关闭第二阀口127,这样第二阀芯的动作不再依赖于第二阀口两侧压力,可以实现控制,不再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5-图7及图12,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热管理组件10,热管理组件10包括流体管理组件100、连通管300和微通道换热器200,微通道换热器200包括第一集流管210、若干扁管230和第二集流管220,扁管23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集流管210和第二集流管220固定,如焊接固定,扁管230的通道分别与第一集流管210腔、第二集流管220腔连通,进而第一集流管的腔211能够通过扁管230的通道与第二集流管的腔221连通,为增强换热效率,微通道换热器200还可以包括翅片,翅片与扁管230焊接固定。连接体110的轴线与第一集流管210的轴线平行,连接体110通过第二连接座140、第三连接座150与第一集流管210焊接固定。连通管300的第一端部与阀体132焊接固定或者通过一个连接块与阀体132焊接固定,阀体132的第二通道1322与连通管300的腔连通,连通管300的第二端部与第一集流管210焊接固定或者通过第四连接座180与第一集流管210焊接固定,连通管300的腔与第一集流管210的腔连通。
微通道换热器200还包括隔板240,隔板240与第一集流管210焊接固定,隔板将第一集流管210的腔分为两个相对不连通的第一子腔2111和第二子腔2112,这里所述的相对不连通指:第一子腔2111和第二子腔2112不直接连通,第一子腔2111和第二子腔2112能够通过扁管230通道、第二集流管220腔连通。微通道换热器200包括第一连接部201、第二连接部202和第三连接部(未图示),第一连接部201的通道与第一子腔2111连通,在本实施方式,第一连接部201的通道成形于第一集流管210以及与连接块250。在其他实施方式,第一连接部201的通道也可以仅位于第一集流管210。第二连接部202和第三连接部成形于第一集流管210,第二连接部202和第三连接部具有与第二子腔2112连通的通道,在一种实施方式,第二连接部202和第三连接部仅成形于第一集流管210,第一集流管210与连接体110焊接固定,进而第二连接部202的通道与第二开口102连通,实现连通腔1210与第二子腔2112的连通。第三连接部与连通管300固定连接并在连接处密封,连通管300的腔与第二子腔2112连通。当然,第二连接部的通道和第三连接部的通道还可以同时成形于第二连接座140和第四连接座180。以第二连接座140为例介绍,第二连接座140包括第一配合壁和第二配合壁,第一配合壁与连接体110的外壁形状相似,以降低第一配合壁与连接体110的外壁焊接难度,同样地,第二配合壁与第一集流管210的外壁形状相似,以方便焊接。热管理组件10设置连接座,有利于提高热管理组件的机械强度以及稳定性。
在其他实施方式,微通道换热器200不包括隔板,第一连接部201设置于第一集流管210,如设置于第一集流管210的一个端部,第二连接202部和第三连接部设置于第二集流管220,如设置于第二集流管220中相对远离第一连接部的端部。当然,热管理组件10可以设置至少两个隔板以加长制冷剂流程,不再详细描述。
热管理组件在实际应用时,第二连接部202和第三连接部位于第一连接部201的下方。热管理组件10具有两个工作状态,在热管理组件10的第一工作状态,相应地,流体管理组件100处于第一工作方式,也即第一开口101为制冷剂进流口,流量调节部130节流降压后,经连通管300的腔进入第二子腔2112,制冷剂在微通道换热器200蒸发吸热,而后气态或气液混合态制冷剂由第一连接部201的通道排出。由于第二连接部202位于第一连接部201的下方,液态制冷剂蒸发后密度变小,有利于从位置相对较高的第一连接部201排出。在热管理组件10的第二工作状态,相应地,流体管理组件100处于第二工作方式,也即第一开口101为制冷剂的出流口,第一连接部201的通道是制冷剂的进流口,气态制冷剂在微通道换热器200释放热量,液态或者相对液态的制冷剂经第二连接部202的通道进入连通腔1210,第二阀芯122打开第二阀口127,制冷剂经第二阀口127进入储液腔而后由第一开口排出。在微通道换热器200的制冷剂释放热量后密度变大,能够降低制冷剂在微通道换热器200的流阻,有利于从位置相对较低的第二连接部流入到流体管理组件100。
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热管理系统,请参阅图1-图3以及图6、图7以及图12。热管理系统包括压缩机1、热管理组件10、节流元件4、冷凝器2和蒸发器7,压缩机1的出口与冷凝器2的入口连通,冷凝器2的出口与三通阀3的第一端口连通,三通阀3的第二端口与热管理组件10的第一连接部的通道连通,三通阀3的第三端口也能够与热管理组件10的第一开口101连通,热管理组件10的第一开口101通过节流元件4与蒸发器7的入口连通,蒸发器7的出口与压缩机1的入口连通或通过气液分离器5与压缩机1的入口连通,热管理组件10的第一连接部的通道也能够与压缩机1的入口连通或者通过气液分离器5与压缩机1的入口连通。在热管理组件10的第一连接部与气液分离器5之间还设置有截止阀6。
热管理系统制热时,制冷剂在冷凝器2释放热量,三通阀3的第一端口与第三端口连通,三通阀3的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不连通,冷凝器2的出口与第一开口101连通,第一开口101为制冷剂的进流口,流量调节部130对制冷剂节流降压,制冷剂在微通道换热器200吸收热量,第一连接部201的通道与压缩机1的入口连通,制冷剂进入压缩机1,进入下一个制冷循环。第一开口101为热管理组件的进流口时,微通道换热器作为制冷剂吸收热量的场所,这时热管理系统处于制热模式或者除湿加热模式。
热管理系统制冷时,压缩机1排出的制冷剂在冷凝器2不释放热量,或者说冷凝器2仅是制冷剂的流道,三通阀3的第一端口与三通阀3的第二端口连通,三通阀3的第一端口与三通阀3的第三端口不连通,冷凝器2的出口通过三通阀3与第一连接部201的通道连通,第一连接部201的通道作为进流口,制冷剂在微通道换热器200释放热量,而后制冷剂经第二开口102、阀部120进入储液腔104,制冷剂由第一开口101排出热管理组件10而进入节流元件4,经节流元件4节流降压后进入蒸发器7吸收热量。热管理系统内设置热管理组件10,相对简化热管理系统,也减少了一些功能部件之间连通管路,有利于降低热管理系统的流阻,优化热管理系统。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通道作为热管理组件的进流口时,微通道换热器200作为制冷剂释放热量的场所,这时热管理系统处于制冷模式或者除湿模式。
本发明的另一个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热管理系统,请参阅图1-图3以及图4-图12。热管理系统包括压缩机1、冷凝器2、蒸发器7、流体管理组件100、室外换热器,例如微通道换热器200以及节流元件4、三通阀3、截止阀6,以下仅介绍与上述热管理系统的不同之处,微通道换热器200包括第一连接部201、第二连接部202和第三连接部,微通道换热器200的第一连接部的通道能够与三通阀3的第二端口连通,微通道换热器200的第一连接部也能够通过截止阀6与气液分离器5连通,流体管理组件100的第二开口102与第二连接部202的通道通过管路连通,第三开口103与第三连接部的通道通过管路连通,第一开口101能够通过节流元件4与蒸发器7的入口连通,第一开口101也能够与三通阀3第三端口连通。热管理系统内设置流体理组件100,相对简化热管理系统,也减少了一些功能部件之间连通管路,有利于降低热管理系统的流阻,优化热管理系统。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例如对“前”、“后”、“左”、“右”、“上”、“下”等方向性的界定,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相互组合、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流体管理组件,包括阀部、连接体以及流量调节部,所述流量调节部包括阀体、第一阀芯,所述流量调节部还包括第一阀口,所述第一阀芯能够调节所述第一阀芯与所述第一阀口的壁的间隙大小,所述阀部包括第二阀芯和第一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座具有第二阀口,所述第二阀芯能够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二阀口;
所述连接体包括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支撑座包括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一安装部固定连接并在连接处密封;所述流体管理组件包括储液腔,形成所述储液腔的壁包括所述连接体的内壁、所述阀体的壁以及所述第一支撑座的壁,定义所述阀体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座的上方,至少部分所述阀体与所述第一支撑座相对设置,至少部分所述储液腔位于所述阀体与所述第一支撑座之间;
所述流体管理组件包括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连接体,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储液腔连通,所述第二开口能够通过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储液腔连通,至少部分所述第三开口的壁位于所述阀体,所述第三开口能够通过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储液腔连通;
所述连接体成形为管体,所述连接体与所述阀体分体设置,所述阀部和流量调节部位于所述连接体的两端,所述流量调节部与阀部相对设置,沿所述连接体的轴向,所述阀部与流量调节部之间的空间成形为所述储液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管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座包括第一环壁,沿所述第一支撑座的径向,所述第一环壁沿所述第二阀口的周向分布,形成所述储液腔的壁包括所述第一环壁以及所述阀体的下壁,所述第一环壁与所述阀体的下壁相对设置;
所述连接体的内壁具有第一连通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连通口连通,第一连通口位于所述第一环壁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流体管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芯成形为阀针,所述连接体包括第二安装部,所述阀体包括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固定连接并在连接处密封,所述第二安装部和所述第一安装部位于所述管体的两端,沿所述管体的轴向,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第二安装部和所述第一安装部之间;
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支撑座位于所述第一安装部所形成的容纳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体管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座包括第一容纳腔和第一连接口,所述第二阀芯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阀部包括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二支撑座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二支撑座包括基座与阀杆,所述基座与所述阀杆相对固定,所述阀杆比所述基座靠近所述第二阀口,所述基座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侧壁固定,所述第二阀芯能够相对所述阀杆滑动,所述第二阀口在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壁具有开口;
所述基座具有连通所述第一容纳腔与所述储液腔的通道,所述第一连接口能够通过所述基座的通道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所述第一连接口位于所述第一环壁的上方,沿所述管体的轴向,所述第一连通口位于所述第一环壁和所述第一连接口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体管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管理组件还包括连通腔,所述流体管理组件还包括阀盖,所述阀盖与所述管体固定连接并在连接处密封,沿所述管体的轴向,所述第一支撑座与所述阀盖位于所述连通腔的两侧,所述连通腔的壁包括所述管体的内壁、所述阀盖的上壁和所述第一支撑座下壁;
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开口位于所述连接体,所述连接体的内壁具有第二连通口,所述第二连通口与所述第二开口连通,所述第二连通口位于所述阀盖的上壁和所述第一支撑座下壁之间,所述第二连通口与所述连通腔连通,所述第二阀口在第一支撑座的下壁具有端口,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连通腔连通;或者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开口位于所述阀盖,所述第二开口在所述阀盖的上壁,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连通腔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体管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管理组件还包括连通腔,所述第一支撑座包括第一壁、第二壁和第三壁,所述第三壁比第一壁、第二壁靠近管体的轴,沿所述管体的轴向,所述第三壁位于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之间,所述连通腔的壁包括第三壁以及与所述第三壁相对应的管体的内壁,所述第二阀口在所述第三壁至少具有一个端口;
所述流体管理组件包括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成形于所述第一壁和/或与所述第一壁相对的管体的内壁,所述第二凹槽成形于所述第二壁和/或与所述第二壁相对的管体的内壁,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内设置分别有密封件;
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开口位于所述连接体,所述连接体的内壁具有第二连通口,所述第二连通口与所述第二开口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流体管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能够通过所述第一阀口连通,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三开口连通;
所述流体管理组件还包括导通管和弹性元件,所述导通管的第一端与所述阀体固定连接并在连接处密封,所述导通管的腔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导通管的第二端靠近所述第一环壁;
所述弹性元件的一端与所述基座抵接,所述弹性元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阀芯抵接。
8.一种热管理组件,所述热管理组件包括流体管理组件和微通道换热器,所述微通道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以及扁管,所述扁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固定连接,所述微通道换热器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与所述第一集流管腔连通的通道,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设置于同一集流管,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具有与相应所述集流管腔连通的通道;
所述流体管理组件包括阀部、连接体以及流量调节部,所述流量调节部包括阀体、第一阀芯,所述流量调节部还包括第一阀口,所述第一阀芯能够调节所述第一阀芯与所述第一阀口的壁的间隙大小;所述阀部包括第二阀芯和第一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座具有第二阀口,所述第二阀芯能够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二阀口;所述流体管理组件包括储液腔,形成所述储液腔的壁包括所述连接体的内壁、所述阀体的壁以及所述第一支撑座的壁,定义所述阀体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座的上方,至少部分所述阀体与所述第一支撑座相对设置,至少部分所述储液腔位于所述阀体与所述第一支撑座之间;所述流体管理组件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开口、至少部分第二开口位于所述连接体,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储液腔连通,所述第二开口能够与所述第二阀口连通;
所述流体管理组件包括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第一端部与所述阀体固定连接,所述储液腔能够通过第一阀口与所述连通管的腔连通,所述连通管的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连通管的腔与相应所述集流管腔连通,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连接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通道与所述第二开口连通,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通道能够通过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储液腔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管理组件,所述热管理组件包括隔板,所述隔板与所述第一集流管焊接固定,所述第一集流管腔包括相对不连通的第一子腔和第二子腔,所述第一子腔和所述第二子腔位于所述隔板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通道与所述第一子腔连通,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靠近所述第一集流管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通道和所述第三连接部的通道与所述第二子腔连通。
10.一种热管理系统,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热管理组件、压缩机、节流元件、冷凝器和蒸发器,所述第一开口为热管理组件的进流口时,所述第一阀芯开启所述第一阀口,所述第二阀芯关闭所述第二阀口,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通道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连通;
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通道作为热管理组件的进流口时,所述冷凝器的出口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通道连通,所述第一阀芯关闭所述第一阀口,所述阀部打开所述第二阀口,所述第一开口通过节流元件与所述蒸发器的入口连通。
11.一种热管理系统,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流体管理组件、压缩机、微通道换热器、节流元件、冷凝器和蒸发器,所述微通道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与所述第一集流管腔连通的通道,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设置于同一集流管,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具有与相应所述集流管腔连通的通道;
所述第一开口为热管理组件的进流口时,所述冷凝器的出口与所述第一开口连通,所述第一阀芯开启所述第一阀口,所述第二阀芯关闭所述第二阀口,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通道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连通;
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通道作为热管理组件的进流口时,所述冷凝器的出口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通道连通,所述第一阀芯关闭所述第一阀口,所述阀部打开所述第二阀口,所述第一开口通过节流元件与所述蒸发器的入口连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001033.7A CN112757863B (zh) | 2019-10-21 | 2019-10-21 | 流体管理组件、热管理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001033.7A CN112757863B (zh) | 2019-10-21 | 2019-10-21 | 流体管理组件、热管理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757863A CN112757863A (zh) | 2021-05-07 |
CN112757863B true CN112757863B (zh) | 2023-01-06 |
Family
ID=756915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001033.7A Active CN112757863B (zh) | 2019-10-21 | 2019-10-21 | 流体管理组件、热管理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757863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687026B2 (ja) * | 2010-10-21 | 2015-03-18 | 株式会社鷺宮製作所 | 三方弁および該三方弁を用いた車両用空調装置 |
CN107850224B (zh) * | 2015-08-03 | 2019-11-08 | 株式会社电装 | 集成阀 |
CN106143058B (zh) * | 2016-06-30 | 2018-11-30 | 泰州市龙泽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融霜及吹扫装置 |
JP6680191B2 (ja) * | 2016-11-16 | 2020-04-15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車両用空調装置 |
CN109838607A (zh) * | 2017-11-29 | 2019-06-04 |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 流体管理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
CN110274053B (zh) * | 2018-03-13 | 2021-12-14 | 三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流体切换装置及热管理系统 |
-
2019
- 2019-10-21 CN CN201911001033.7A patent/CN112757863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757863A (zh) | 2021-05-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100243200A1 (en) | Suction line heat exchanger module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 |
EP3988826A1 (en) | Fluid management assembly | |
CN109838585B (zh) | 流体管理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 |
CN109838586B (zh) | 流体管理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 |
CN109838587B (zh) | 流体管理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 |
CN108087530B (zh) | 热交换组件 | |
KR20060061258A (ko) | 압력제어밸브 | |
CN113175768B (zh) | 流体控制组件 | |
CN108266568A (zh) | 一种热管理组件 | |
KR20230018519A (ko) | 스로틀 밸브 및 열교환 시스템 | |
CN112757863B (zh) | 流体管理组件、热管理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 |
US11892212B2 (en) | Gas-liquid separator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 |
CN108087531B (zh) | 热交换组件 | |
CN115107447A (zh) | 流体管理装置及热管理系统 | |
CN105485979B (zh) | 热力膨胀阀和具有该热力膨胀阀的热泵系统 | |
US20240157759A1 (en) | Fluid management device and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 |
CN218764093U (zh) | 流体控制组件及制冷系统 | |
US20240198757A1 (en) | Fluid management apparatus | |
CN115111790B (zh) | 流体管理装置及热管理系统 | |
JP2017044357A (ja) | 膨張弁 | |
US11879676B2 (en) | Thermal expansion valve for a heat exchanger and heat exchanger with a thermal expansion valve | |
CN112432538B (zh) | 换热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 |
CN111854238B (zh) | 膨胀阀及冷冻循环系统 | |
CN113483581B (zh) | 一种散热器及具有该散热器的空调系统 | |
CN114379310A (zh) | 流体管理装置及热管理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