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34736A - 天线 - Google Patents
天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834736A CN111834736A CN202010115182.2A CN202010115182A CN111834736A CN 111834736 A CN111834736 A CN 111834736A CN 202010115182 A CN202010115182 A CN 202010115182A CN 111834736 A CN111834736 A CN 11183473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acing
- facing portion
- comb teeth
- horizontal direction
- main li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7/00—Loop antennas with a substantially uniform current distribution around the loop and having a directional radiation pattern in a plane perpendicular to the plane of the loop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7/00—Loop antennas with a substantially uniform current distribution around the loop and having a directional radiation pattern in a plane perpendicular to the plane of the loop
- H01Q7/005—Loop antennas with a substantially uniform current distribution around the loop and having a directional radiation pattern in a plane perpendicular to the plane of the loop with variable reactance for tuning the antenna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0407—Substantially flat resonant element parallel to ground plane, e.g. patch antenna
- H01Q9/0414—Substantially flat resonant element parallel to ground plane, e.g. patch antenna in a stacked or folded configuration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H01Q1/243—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with built-in antenna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01Q1/38—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formed by a conductive layer on an insulating suppor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antennas with earthing switches, lead-in devices or lightning protec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天线,天线的面对部设置有第一电容互补调节部和第二电容互补调节部,所述第一电容互补调节部调节由第二面对部相对于第一面对部的第一移动引起的电容的变化,所述第二电容互补调节部调节由所述第二面对部相对于所述第一面对部的第二移动引起的所述电容的变化。所述第一电容互补调节部具有第一可变部和第二可变部,所述第一可变部和所述第二可变部对所述电容具有相互相反的影响。所述第二电容互补调节部具有第三可变部和第四可变部,所述第三可变部和所述第四可变部对所述电容具有相互相反的影响。本发明可以抑制由第一面对部和第二面对部之间的相对移动引起的天线特性的变化。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线,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开口环谐振器结构的天线。
背景技术
JP2018-174585A(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具有开口环谐振器结构的天线。如图16所示,专利文献1的天线90设置有电容器,该电容器由两个平板表面(第一面对部和第二面对部)92和94构成,这两个平板表面由交叉指槽隔开。平板表面92和94中的每个都具有交叉指指状物921或941。交叉指指状物921和941具有彼此平行布置的多个指状物(梳齿)。指状物中的每个具有矩形形状。
在专利文献1的天线90中,当两个平板表面92和94中的一者或两个受到外力时,两个平板表面92和94可以在水平面上相对移动。两个平板表面92和94在水平面上的相对移动改变了由平板表面92和94形成的电容器的电容,从而改变了天线90的特性。因此,专利文献1的天线90的问题在于,当引起相对移动时,其特性根据平板表面(第一面对部和第二面对部)92和94之间的面对部移动量而变化。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天线,该电线具有第一面对部和第二面对部以形成电容器,并且可以抑制由第一面对部和第二面对部之间的相对移动引起的天线特性的变化。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天线,其包括主部、面对部、第一馈电端子和第二馈电端子。主部具有带开口的环形,并且具有形成开口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面对部具有设置于第一端部的第一面对部和设置于第二端部的第二面对部。第一面对部和第二面对部在由第一水平方向和垂直于第一水平方向的第二水平方向限定的水平面上彼此分开且彼此面对。第一面对部和第二面对部具有电容。第一馈电端子和第二馈电端子设置于主部。面对部具有第一电容互补调节部和第二电容互补调节部。第一电容互补调节部调节由第二面对部相对于第一面对部在第一水平方向上的第一移动引起的电容的第一变化。第二电容互补调节部调节由第二面对部相对于第一面对部在第二水平方向上的第二移动引起的电容的第二变化。第一电容互补调节部具有第一可变部和第二可变部,第一可变部和第二可变部根据第一移动对电容具有相互相反的影响。第二电容互补调节部具有第三可变部和第四可变部,第三可变部和第四可变部根据第二移动对电容具有相互相反的影响。
在本发明前述方面的天线中,第一电容互补调节部的第一可变部和第一电容互补调节部的第二可变部对由第二面对部相对于第一面对部在第一水平方向上的第一移动引起的电容的第一变化具有相互相反的影响。另一方面,第二电容互补调节部的第三可变部和第二电容互补调节部的第四可变部对由第二面对部相对于第一面对部在第二水平方向上的第二移动引起的电容的第二变化具有相互相反的影响。以这种方式,抑制了由第二面对部相对于第一面对部的移动引起的电容的变化,并且抑制了天线特性的变化。
虽然本发明源于抑制由成品天线的面对部的相对移动引起的成品天线的特性的变化,但是本发明的概念可应用于抑制由天线的制造工艺的变化引起的天线特性的变化。具体地,本发明还可以抑制由于在基板上印刷和形成天线的制造工艺的变化而引起的天线特性的变化。
通过研究优选实施例的以下描述并参照附图,可以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对其结构的更全面的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天线的顶部透视图。
图2是示出了图1的天线的底部透视图。
图3是示出了图1的天线的平面图。
图4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天线的顶部透视图。
图5是示出了图4的天线的底部透视图。
图6是示出了图4的天线的平面图。
图7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天线的顶部透视图。
图8是示出了图7的天线的底部透视图。
图9是示出了图7的天线的平面图以及面对部放大图。
图10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天线的顶部透视图。
图11是示出了图10的天线的底部透视图。
图12是示出了图10的天线的平面图以及面对部放大图。
图13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天线的顶部透视图。
图14是示出了图13的天线的底部透视图。
图15是示出了图13的天线的平面图以及面对部放大图。
图16是示出了在专利文件1中所公开的天线的透视图。
虽然本发明易受各种修改和替代形式的影响,但其特定实施例通过实例的方式在附图中展示且将在本文中详细描述。然而,应理解的是,附图和对附图的详细描述并不旨在将本发明限制于所公开的特定形式,相反,本发明旨在覆盖落入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修改、等同物和替换物。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参照图1和2,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天线10具有开口环谐振器结构。换句话说,本实施例的天线10是谐振天线。详细地,天线10设置有主部12、面对部16、第一馈电端子70、多个第二馈电端子72、多个固定部74和多个附加端子76。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本发明最少需要一个第二馈电端子72。类似地,最少需要一个固定部74。另外,附加端子76不是必需的结构。
如从图1和2理解的,天线10是安装在例如电路板等物体(未示出)上的离散部件。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天线10是通过冲压单个金属板并弯曲所冲压的金属板而形成的单件构件。
如图3所示,主部12具有带开口14的环形。这里,“环形”包括除环形之外的形状,例如椭圆环形或多边形环形。在本实施例中,主部12具有四边的近似矩形形状。另外,主部12具有形成开口14的第一端部141和第二端部143。详细地,主部12设置有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第一侧部121、从第一侧部121的两端向前延伸的第二侧部123和第三侧部125以及位于第二侧部123的前端部和第三侧部125的前端部之间的第四侧部127。在本实施例中,横向方向是X方向。此外,前后方向是与横向方向垂直的Y方向。负Y方向指向前方,而正Y方向指向后方。
如图3所示,开口14形成在横向方向上的第四侧部127的中间。换句话说,第四侧部127被开口14分成第四侧左部127L和第四侧右部127R。主部12的第一端部141是第四侧左部127L的端部中的一者,而主部12的第二端部143是第四侧右部127R的端部中的一者。
如从图1和2理解的,第一馈电端子70和第二馈电端子72设置于主部12。第一馈电端子70设置于第四侧右部127R并向下延伸。第二馈电端子72分别设置于第一侧部121、第二侧部123和第三侧部125并向下延伸。固定部74分别对应于第二馈电端子72并向下延伸。附加端子76中的一者设置于第四侧左部127L并向下延伸。附加端子76的剩余部分设置于面对部16并向下延伸。第一馈电端子70的下端、固定部74的下端和附加端子76的下端形成天线10的下端。当天线10安装在物体上时,第一馈电端子70、固定部74和附加端子76通过焊接或其它结合方法固定到物体(未示出)上。此外,第一馈电端子70和固定部74分别电连接到的连接焊盘,该连接焊盘设置到物体。
如图3所示,面对部16在前后方向上大致位于主部12的第一侧部121和主部12的第四侧部127之间。面对部16部分地位于主部12的第一端部141和主部12的第二端部143之间。此外,面对部16在横向方向上位于主部12的第二侧部123和主部12的第三侧部125之间。面对部16设置在主部12的侧面中的特定的一个上。更详细地,面对部16设置于主部12的第四侧部127的中间部分。即,在本实施例中,侧面中的特定的一个是第四侧部127。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面对部16可以设置于第四侧部127,使得从面对部16到第二侧部123和第三侧部125中的一者的距离小于从面对部16到第二侧部123和第三侧部125中的另一个的距离。在这种情况下,主部12的开口14的位置应该更靠近第二侧部123和第三侧部125中的一者。
从图1和2理解的,面对部16设置有上面对部20和下面对部60。如图1所示,上面对部20由第一面对部31和第二面对部41组成。详细地,上面对部20位于由第一水平方向和垂直于第一水平方向的第二水平方向限定的第一水平面上。换句话说,第一面对部31和第二面对部41位于第一水平面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水平方向是与前后方向一致的Y方向,第二水平方向是与横向方向一致的X方向。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第一水平方向和第二水平方向可以分别从Y方向和X方向倾斜。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水平”不一定意味着与重力方向交叉成直角。
如图2所示,下表面部分60由第三面对部62和第四面对部64组成。下面对部60位于由第一水平方向和第二水平方向限定的第二水平面上。换句话说,第三面对部62和第四面对部64位于第二水平面上。第二水平面在上下方向上位于第一水平面的下方。换句话说,下面对部60在上下方向上位于上面对部20的下方。在本实施例中,上下方向是与横向方向和前后方向都垂直的Z方向。正Z方向指向上方,而负Z方向指向下方。
从图1和3理解的,第一面对部31和第二面对部41分别设置于主部12的第一端部141和主部12的第二端部143。换句话说,上面对部20具有设置于第一端部141的第一面对部31和设置于第二端部143的第二面对部41。第一面对部31和第二面对部41与主部12的第一侧部121、主部12的第二侧部123和主部12的第三侧部125分开。
从图1和2理解的,第三面对部62和第四面对部64通过连接部分601和603分别设置于主部12的第一端部141和主部12的第二端部143。下面对部60形成和布置成使得下面对部60和上面对部20相对于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对称轴(未示出)旋转对称。因此,以下关于第一面对部31和第二面对部41的描述在必要的改变下适用于第三面对部62和第四面对部64。
如图3所示,第一面对部31和第二面对部41彼此分开并且在第一水平面上彼此面对。通过这种结构,第一面对部31和第二面对部41形成电容器并且具有电容。换句话说,上面对部20具有的电容是面对部16的电容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主部12形成电感器。主部12和面对部16形成LC谐振器电路。
如图3所示,第一面对部31和第二面对部41中的一者具有至少在正X方向上从第一端部141延伸的第一主线311和从第一主线311的端向后延伸的第二主线313。详细地,第一主线311在正Y方向以及正X方向上延伸。第一面对部31和第二面对部41中的其余一者具有从第二端部143向后延伸的第三主线411、在负X方向上从第三主线411的后端延伸的第四主线413、从第四主线413的端向前延伸的第五主线415以及在负X方向上从第二端部143延伸的面对次线417。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面对部31和第二面对部41中的一者是第一面对部31,而其余一者是第二面对部41。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第一面对部31和第二面对部41可以互换。
如图3所示,第一面对部31具有第一部分371、第二部分373、第三部分375和第四部分377。第一部分371是第一主线311的侧表面。第二部分373是第二主线313的端表面。第三部分375是第二主线313的侧表面。第四部分377是第二主线313的另一侧表面。第一部分371至少指向第一取向。第二部分373至少指向第二取向。第三部分375至少指向第三取向。第四部分377至少指向第四取向。这里,第一取向和第二取向指向相互相反的方向并且由第一水平方向给出。换句话说,第一取向和第二取向平行于第一水平方向并且指向相互相反的方向。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取向指向负Y方向,而第二取向指向正Y方向。第三取向和第四取向指向相互相反的方向并且由第二水平方向给出。换句话说,第三取向和第四取向平行于第二水平方向并且指向相互相反的方向。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取向指向正X方向,而第四取向指向负X方向。如上所述,第一部分371指向第三取向以及第一取向。第二部分373具有指向第三取向以及第二取向的部分和指向第四取向以及第二取向的另一部分。第三部分375指向第三取向。第四部分377指向第四取向。
如图3所示,第二面对部41具有第一面对部分471、第二面对部分473、第三面对部分475和第四面对部分477。第一面对部分471是面对次线417的侧表面。第二面对部分473是第四主线413的侧表面。第三面对部分475是第三主线411的侧表面。第四面对部分477是第五主线415的侧表面。第一面对部分471至少指向第二取向。第二面对部分473至少指向第一取向。第三面对部分475至少指向第四取向。第四面对部分477至少指向第三取向。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面对部分471指向第四取向以及第二取向。第二面对部分473具有指向第三取向以及第一取向的部分和指向第四取向以及第一取向的另一部分。第三面对部分475指向第四取向。第四面对部分477指向第三取向。
如从图3理解的,第一部分371和第一面对部分471彼此面对以形成第一可变部501。第二部分373和第二面对部分473彼此面对以形成第二可变部503。第三部分375和第三面对部分475彼此面对以形成第三可变部521。第四部分377和第四面对部分477彼此面对以形成第四可变部523。
如从图3理解的,第一可变部501和第二可变部503根据第一移动分别对上面对部20的电容主要具有第一和第二影响,该第一移动是第二面对部41相对于第一面对部31在第一水平方向上的移动。由第一移动给出的第一可变部501对电容的第一影响和由第一移动给出的第二可变部503对电容的第二影响是相互相反的影响。换句话说,第一可变部501和第二可变部503根据第一移动对电容具有互补影响。例如,当第一部分371在第一水平方向上靠近第一面对部分471时,第二部分373在第一水平方向上远离第二面对部分473。此时,第一可变部501增大电容,而第二可变部503减小电容。以这种方式,第一可变部501和第二可变部503用作第一电容互补调节部50,该第一电容互补调节部50调节由第二面对部41相对于第一面对部31在第一水平方向上的第一移动引起的电容的第一变化。换句话说,上面对部20设置有第一电容互补调节部50,该第一电容互补调节部50调节由第二面对部41相对于第一面对部31在第一水平方向上的第一移动引起的电容器的电容的第一变化。第一电容互补调节部50具有根据第一移动对电容器的电容具有第一影响的第一可变部501和根据第一移动对电容器的电容具有第二影响的第二可变部503,其中,第二影响与第一可变部501的第一影响相反。
如从图3理解的,第三可变部521和第四可变部523根据第二移动分别对上面对部20的电容具有第三和第四影响,该第二移动是第二面对部41相对于第一面对部31在第二水平方向上的移动。由第二移动给出的第三可变部521对电容的第三影响和由第二移动给出的第四可变部523对电容的第四影响是相互相反的影响。换句话说,第三可变部521和第四可变部523根据第二移动对电容具有互补影响。例如,当第三部分375在第二水平方向上靠近第三面对部分475时,第四部分377在第二水平方向上远离第四面对部分477。此时,第三可变部521增大电容,而第四可变部523减小电容。以这种方式,第三可变部521和第四可变部523用作第二电容互补调节部52,该第二电容互补调节部52调节由第二面对部41相对于第一面对部31在第二水平方向上的第二移动引起的电容的第二变化。换句话说,上面对部20设置有第二电容互补调节部52,该第二电容互补调节部52调节由第二面对部41相对于第一面对部31在第二水平方向上的第二移动引起的电容器的电容的第二变化。第二电容互补调节部52具有根据第二移动对电容器的电容具有第三影响的第三可变部521和根据第二移动对电容器的电容具有第四影响的第四可变部523,其中,第四影响与第三可变部521的第三影响相反。
参照图3,第一面对部31进一步具有第五部分379。第五部分379是第一主线311的另一侧表面。此外,第二面对部41进一步具有第五面对部分479。第五面对部分479是第五主线415的端表面。第五部分379指向第四取向以及第二取向。第五面对部分479至少指向第一取向。第五部分379和第五面对部分479彼此面对以形成第五可变部54。第五可变部54在第一移动时以与第二可变部503相同的方式起作用,并且用作第一电容互补调节部50的一部分。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的天线10设置有第一电容互补调节部50和第二电容互补调节部52。因此,即使在第一水平方向和第二水平方向中的一者或两个方向上引起第二面对部分41相对于第一面对部31的移动,也抑制了上面对部分20的电容的变化。类似地,在下面对部60中,即使在第一水平方向和第二水平方向中的一者或两个方向上引起第四面对部64相对于第三面对部62的移动,也抑制了下面对部60的电容的变化。结果,抑制了天线10的特性的变化。
[第二实施例]
参照图4和图5,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天线10A设置有面对部16A,该面对部16A在结构上不同于图1至图3所示的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天线10的面对部16。
如图6所示,天线10A的面对部16A具有第一面对部31A和第二面对部41A。
如图6所示,第一面对部31A具有在第二水平方向上延伸的第一主线311A、在第一水平方向上从第一主线311A的端延伸的第二主线313A以及在第二水平方向上从第二主线313A的端延伸的次线315A。详细地,第一主线311A在正X方向上从第一端部141A延伸。第二主线313A从第一主线311A的端向后延伸。次线315A在正X方向上从第二主线313A的端延伸。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实施例中,次线315A的长度长于第一主线311A的长度,但次线315A的长度也可以短于第一主线311A的长度。
如图6所示,第二面对部41A具有在第一水平方向上延伸的第三主线411A、在第二水平方向上从第三主线411A的端延伸的第四主线413A、在第一水平方向上从第四主线413A的端延伸的第五主线415A以及在第二水平方向上从第二端部143A延伸的面对次线417A。详细地,第三主线411从第二端部143A向后延伸。第四主线413A从第三主线411A的端向后延伸。第五主线415A从第四主线413A的端向前延伸。面对次线417A在负X方向上从第二端部143A延伸。
如图6所示,第二主线313A在第二水平方向上位于第三主线411A和第五主线415A之间。此外,第二主线313A的端部在第一水平方向上面对第四主线413A。次线315A在第一水平方向上位于第四主线413A和面对次线417A之间。此外,次线315A朝向第三主线411A延伸,次线315A的端部面对第三主线411A。面对次线417A朝向第二主线313A延伸,并且面对次线417A的端部面对第二主线313A。此外,面对次线417A在第一水平方向上面对次线315A。
如图6所示,第一面对部31A具有第一部分371A、第二部分373A、第三部分375A和第四部分377A。第一部分371A是次线315A的侧表面并且指向第一取向。第二部分373A是次线315A的另一侧表面并且指向第二取向。第三部分375A是次线315A的端表面并且指向第三取向。第四部分377A是第一主线311A的侧表面并且指向第四取向。
如图6所示,第二面对部41A具有第一面对部分471A、第二面对部分473A、第三面对部分475A和第四面对部分477A。第一面对部分471A是面对次线417A的侧表面并且指向第二取向。第二面对部分473A是第四主线413A的侧表面并且指向第一取向。第三面对部分475A是第三主线411A的侧表面并且指向第四取向。第四面对部分477A是第五主线415A的侧表面并且指向第三取向。
如从图6理解的,第一部分371A和第一面对部分471A彼此面对以形成第一可变部501A。第二部分373A和第二面对部分473A彼此面对以形成第二可变部503A。第三部分375A和第三面对部分475A彼此面对以形成第三可变部521A。第四部分377A和第四面对部分477A彼此面对以形成第四可变部523A。
如从图6理解的,第一可变部501A和第二可变部503A根据第一移动对面对部16A的电容具有互补效果,该第一移动是第二面对部41A相对于第一面对部31A在第一水平方向上的移动。换句话说,第一可变部501A和第二可变部503A作为第一电容互补调节部50A工作,该第一电容互补调节部50A调节由第二面对部41A相对于第一面对部31A在第一水平方向上的第一移动引起的电容的第一变化。
另一方面,如从图6理解的,第三可变部521A和第四可变部523A根据第二移动对面对部16A的电容具有互补效果,该第二移动是第二面对部41A相对于第一面对部31A在第二水平方向上的移动。换句话说,第三可变部521A和第四可变部523A作为第二电容互补调节部52A工作,该第二电容互补调节部52A调节由第二面对部41A相对于第一面对部31A在第二水平方向上的第二移动引起的电容的第二变化。
参见图6,第五主线415A的端表面与第一端部141A的侧表面在第一水平方向上彼此面对以形成第五可变部54A。换句话说,第五可变部54A由作为第一端部141A的侧表面的第五部分379A和作为第五主线415A的端表面的第五面对部分479A形成。第五可变部54A在第一移动时以与第二可变部503A相同的方式起作用,并且用作第一电容互补调节部50A的一部分。
如上所述,同样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天线10A中,设置了第一电容互补调节部50A和第二电容互补调节部52A。因此,即使引起第二面对部41A相对于第一面对部31A的移动,也抑制了面对部16A的电容的变化。结果,抑制了天线10A的特性的变化。另外,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天线10相比,根据本实施例的天线10A的结构简单且廉价。
[第三实施例]
参照图7和8,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天线10B设置有面对部16B,该面对部16B在结构上不同于图1至图6所示的根据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天线10和10A的面对部16和16A。详细地,面对部16B具有上面对部20B和下面对部60B。此外,上面对部20B具有第一面对部31B和第二面对部41B,而下面对部60B具有第三面对部62B和第四面对部64B。
如图9所示,当沿着上下方向观察时,上面对部20B和下面对部60B彼此相同。换句话说,第一面对部31B和第三面对部62B(见图8)在形状上彼此相同,并且第二面对部41B和第四面对部64B(见图2)在形状上彼此相同。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上面对部20B和下面对部60B可以像第一实施例一样形成为旋转对称。
参照图9,第一面对部31B具有在第二水平方向上延伸的第一主线311B、在第一水平方向上从第一主线311B的端延伸的第二主线313B以及在第二水平方向上从第二主线313B的端延伸的次线315B。详细地,第一主线311B在正X方向上从第一端部141B延伸。第二主线313B从第一主线311B的端向后延伸。次线315B在负X方向上从第二主线313B的端延伸。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第一面对部31B可以具有在正X方向上延伸的另一次线,代替或补充次线315B。
如图9所示,第二面对部41B具有在第一水平方向上延伸的第三主线411B、在第二水平方向上从第三主线411B的端延伸的第四主线413B、在第一水平方向上从第四主线413B的端延伸的第五主线415B、在第二水平方向上从第五主线415B的端延伸的面对次线417B以及在第二水平方向上从第二端部143B延伸的附加的面对次线419。详细地,第三主线411B从第二端部143B向后延伸。第四主线413B在负X方向上从第三主线411B的端延伸。第五主线415B从第四主线413B的端向前延伸。面对次线417B在正X方向上从第五主线415B的端延伸。附加的面对次线419在负X方向上延伸。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根据第一面对部31B的形状,第二面对部41B可以具有在负X方向上延伸的另一面对次线,代替或补充次线417B。
如图9所示,第二主线313B在第二水平方向上位于第三主线411B和第五主线415B之间。此外,第二主线313B的端部在第一水平方向上面对第四主线413B。次线315B在第一水平方向上位于第四主线413B和面对次线417B之间。此外,次线315B朝向第五主线415B延伸,次线315B的端部面对第五主线415B。面对次线417B朝向第二主线313B延伸,并且面对次线417B的端部面对第二主线313B。此外,面对次线417B在第一水平方向上面对次线315B。
如图9所示,第一面对部31B具有第一部分371B、第二部分373B、第三部分375B和第四部分377B。第一部分371B是第一主线311B的侧表面并且至少指向第一取向。第二部分373B由第二主线313B的端表面和次线315B的侧表面形成并且至少指向第二取向。第三部分375B是第二主线313B的侧表面,并且至少指向第三取向。第四部分377B由两个部分(次线315B的端表面和第二主线313B的另一侧表面)形成,并且至少指向第四取向。在第四部分377B的两个部分之间,设置有附加的第一部分391。附加的第一部分391是次线315B的另一表面,并且至少指向第一取向。
另一方面,如图9所示,第二面对部41B具有第一面对部分471B、第二面对部分473B、第三面对部分475B和第四面对部分477B。第一面对部分471B是附加的面对次线419的侧表面。第一面对部分471B至少指向第二取向。第二面对部分473B是第四主线413B的侧表面并且至少指向第一取向。第三面对部分475B是第三主线411B的侧表面并且指向第四取向。第四面对部分477B由两个部分(第五主线415B的侧表面和面对次线417B的端表面)形成,并且至少指向第三取向。在第四面对部分477B的两个部分之间,设置有附加的第一面对部分491。附加的第一面对部分491是面对次线417B的侧表面并且至少指向第二取向。
如从图9理解的,第一部分371B和第一面对部分471B彼此面对以形成第一可变部501B。第二部分373B和第二面对部分473B彼此面对以形成第二可变部503B。第三部分375B与第三面对部分475B彼此面对以形成第三可变部521B。第四部分377B和第四面对部分477B彼此面对以形成第四可变部523B。附加的第一部分391和附加的第一面对部分491彼此面对以形成附加的第一可变部58。
如从图9理解的,第一可变部501B和第二可变部503B根据第一移动对上面对部20B的电容具有互补效果,该第一移动是第二面对部41B相对于第一面对部31B在第一水平方向上的移动。换句话说,第一可变部501B和第二可变部503B作为第一电容互补调节部50B工作,该第一电容互补调节部50B调节由第二面对部41B相对于第一面对部31B在第一水平方向上的第一移动引起的电容的第一变化。附加的第一可变部58以与第一可变部501B相同的方式起作用,并且用作第一电容互补调节部50B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如从图9理解的,第三可变部521B和第四可变部523B根据第二移动对上面对部20B的电容具有互补效果,该第二移动是第二面对部41B相对于第一面对部31B在第二水平方向上的移动。换句话说,第三可变部521B和第四可变部523B作为第二电容互补调节部52B工作,该第二电容互补调节部52B调节由第二面对部41B相对于第一面对部31B在第二水平方向上的第二移动引起的电容的第二变化。
如图9所示,第五主线415B的端表面和第一主线311B的另一侧表面在第一水平方向上彼此面对以形成第五可变部54B。换句话说,第五可变部54B由第五部分379B(第一主线311B的另一侧表面)和第五面对部分479B(第五主线415B的端表面)形成。第五可变部54B在第一移动时以与第二可变部503B相同的方式起作用,并且用作第一电容互补调节部50B的一部分。
如上所述,同样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天线10B中,设置了第一电容互补调节部50B和第二电容互补调节部52B。因此,即使引起第二面对部41B相对于第一面对部31B的移动,也抑制了上面对部20B的电容的变化。另外,由于根据本实施例的天线10B设置有次线315B和面对次线417B,因此可以减小根据第二面对部41B相对于第一面对部31B在第一取向上的移动对电容的影响和根据第二面对部41B相对于第一面对部31B在第二取向上的移动对电容的影响之间的差异。以这种方式,可以进一步抑制上面对部20B的电容的变化。同样在下面对部60B中,与上面对部20B类似,即使第四面对部64B相对于第三面对部62B在第一水平方向和第二水平方向上的移动,也抑制了下面对部60的电容的变化。
[第四实施例]
参照图10和图11,根据本实施例的第四实施例的天线10C设置有面对部16C,该面对部16C不同于图1至图9所示的根据第一至第三实施例的天线10、10A和10B的面对部16、16A和16B。详细地,面对部16C具有上面对部20C和下面对部60C。此外,上面对部20C具有第一面对部31C和第二面对部41C,而下面对部60C具有第三面对部62C和第四面对部64C。
从图12理解的,当沿着上下方向观察时,上面对部20C和下面对部60C(见图11)彼此相同。换句话说,第一面对部31C和第三面对部62C(见图11)在形状上彼此相同,而第二面对部41C和第四面对部64C(见图11)在形状上彼此相同。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上面对部20C和下面对部60C可以像第一实施例一样形成为旋转对称。
如图12所示,第一面对部31C和第二面对部41C中的每个都具有梳齿形状。详细地,第一面对部31C具有多个梳齿33和多个叉部35,第二面对部41C具有多个梳齿43和多个叉部45。在本实施例中,梳齿33的数量、叉部35的数量、梳齿43的数量和叉部45的数量中的每个都是两个。第二面对部41C进一步具有附加的面对次线419C。在第一面对部31C中,梳齿33和叉部35在第一水平方向上交替布置。类似地,在第二面对部41C中,梳齿43和叉部45在第一水平方向上交替布置。第一面对部31C的梳齿33和第二面对部41C的梳齿43交替布置。
如图12所示,梳齿33中的每个具有至少指向第一取向的第一侧表面331、至少指向第二取向的第二侧表面333和至少指向第三取向的端表面335。当沿着上下方向观察时,梳齿33中的每个的形状为倒锥形形状。换句话说,梳齿33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朝向端表面335增大。由于该形状,第一侧表面331指向第四取向以及第一取向。此外,第二侧表面333指向第四取向以及第二取向。
如从图12理解的,梳齿33的第一侧表面331用作第一部分371C和第四部分377C的一部分。梳齿33的第二侧表面333用作第二部分373C和第四部分377C的剩余部分。梳齿33的端表面335用作第三部分375C。
如图12所示,梳齿43中的每个也形成为倒锥形形状。详细地,梳齿43中的每个都具有至少指向第一取向的第一侧表面431、至少指向第二取向的第二侧表面433和至少指向第四取向的端表面435。第一侧表面431指向第三取向以及第一取向。第二侧表面433指向第三取向以及第二取向。
从图12理解的,梳齿43的第一侧表面431用作第二面对部分473C和第四面对部分477C的一部分。梳齿43的第二侧表面433用作第一面对部分471C和第四面对部分477C的剩余部分。梳齿43的端表面435用作附加的第三面对部分493。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面对部分475C由叉部45形成。
参照图12,将对第一面对部31C的梳齿33中的一者进行描述,其中,梳齿33中的一者位于其余一者的后面。对于梳齿33中的其余一者,以下描述几乎是正确的。然而,第一面对部31C的梳齿33中的其余一者面对附加的面对次线419C的侧表面。
如图12所示,梳齿33的第一侧表面331面对位于梳齿33前方的梳齿43的第二侧表面433。梳齿33的第一侧表面331和梳齿43的第二侧表面433彼此面对,形成第一可变部501C以及形成第四可变部523C的一部分。换句话说,彼此面对的梳齿33的第一侧表面331和梳齿43的第二侧表面433具有调节电容变化的功能,该调节电容变化的功能是由第一面对部31C和第二面对部41C之间的在第一水平方向和第二水平方向上的相对移动引起的。这是因为梳齿33和梳齿43中的每个都具有倒锥形形状,并且因为梳齿33的第一侧表面331和梳齿43的第二侧表面433中的每个都从第一水平方向和第二水平方向中的每个倾斜。
如图12所示,梳齿33的第二侧表面333面对位于梳齿33后面的梳齿43的第一侧表面431。梳齿33的第二侧表面333和梳齿43的第一侧表面431彼此面对,形成第二可变部503C以及形成第四可变部523C的其余部分。换句话说,彼此面对的梳齿33的第二侧表面333和梳齿43的第一侧表面431具有调节电容变化的功能,该调节电容变化的功能是由第一面对部31C和第二面对部41C之间的在第一水平方向和第二水平方向上的相对移动引起的。这是因为梳齿33和梳齿43中的每个都具有倒锥形形状,并且因为梳齿33的第一侧表面331和梳齿43的第二侧表面433中的每个都从第一水平方向和第二水平方向中的每个倾斜。
如图12所示,梳齿33的端表面335面对位于两个梳齿43之间的叉部45。梳齿33的端表面335和叉部45彼此面对,形成第三可变部521C。
如从图12理解的,第一可变部501C和第二可变部503C用作第一电容互补调节部50C,该第一电容互补调节部50C调节由第二面对部41C相对于第一面对部31C在第一水平方向上的第一移动引起的上面对部20C的电容的第一变化。第三可变部521C和第四可变部523C用作第二电容互补调节部52C,该第二电容互补调节部52C调节由第二面对部41C相对于第一面对部31C在第二水平方向上的第二移动引起的上面对部20C的电容的第二变化。
如图12所示,梳齿43的端表面435和第一面对部31C的叉部35在第二水平方向上彼此面对以形成附加的第三可变部59。当第二面对部41C相对于第一面对部31C在第二水平方向上的第二移动时,附加的第三可变部59以与第三可变部521C相同的方式起作用,并且用作第二电容互补调节部52C的一部分。
如上所述,同样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天线10C中,设置了第一电容互补调节部50C和第二电容互补调节部52C。因此,即使引起第二面对部41C相对于第一面对部31C的移动,也抑制了上面对部20C的电容的变化。另外,由于根据本实施例的天线10C对第一面对部31C和第二面对部41C采用了梳齿形状,其可以减小根据第二面对部41C相对于第一面对部31C在第一取向上的移动对电容的影响和根据第二面对部41C相对于第一面对部31C在第二取向上的移动对电容的影响之间的差异。另外,天线10C可以减小根据第二面对部41C相对于第一面对部31C在第三取向上的移动对电容的影响和根据第二面对部41C相对于第一面对部31C在第四取向上的移动对电容的影响之间的差异。以此方式,可以进一步抑制由第一面对部31C和第二面对部41C之间的相对移动引起的天线10C的特性的变化。
[第五实施例]
参照图13和14,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天线10D与图10到12中所示的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天线10C类似。详细地,天线10D的面对部16D具有上面对部20D和下面对部60D。上面对部20D具有第一面对部31D和第二面对部41D,而下面对部60D具有第三面对部62D和第四面对部64D。当沿上下方向观察时,上面对部20D和下面对部60D在形状上彼此相同。天线10D的梳齿33D和天线10D的梳齿43D分别不同于天线10C的梳齿33C和天线10C的梳齿43C。
如图15所示,第一面对部31D的梳齿33D中的每个具有至少指向第一取向的第一侧表面331D、至少指向第二取向的第二侧表面333D和至少指向第三取向的端表面335D。此外,梳齿33D中的每个都具有位于第一侧表面331D和第二侧表面333D之间的宽部337和窄部339。宽部337是在第一水平方向上具有相对较大尺寸的部分,而窄部339是在第一水平方向上具有相对较小尺寸的部分。在本实施例中,宽部337和窄部339彼此邻接,使得窄部339位于梳齿33D的基端部分,而宽部337位于梳齿33D的远端部分。
从图15理解的,梳齿33D的第一侧表面331D用作第一部分371D,而梳齿33D的第二侧表面333D用作第二部分373D。此外,梳齿33D的端表面335D用作第三部分375D。在本实施例中,与宽部337相对应的第一侧表面331D的一部分和第二侧表面333D的一部分也用作第四部分377D。
如图15所示,第二面对部41D的梳齿43D中的每个形成为类似于梳齿33D。换句话说,梳齿43D中的每个都具有至少指向第一取向的第一侧表面431D、至少指向第二取向的第二侧表面433D以及至少指向第四取向的端表面435D。此外,梳齿43D中的每个都具有位于第一侧表面431D和第二侧表面433D之间的宽部437和窄部439。宽部437是在第一水平方向上具有相对较大尺寸的部分,而窄部439是在第一水平方向上具有相对较小尺寸的部分。在本实施例中,宽部437和窄部439彼此邻接,使得窄部439位于梳齿43D的基础部分,而宽部437位于梳齿43D的远端部分。
如从图15理解的,梳齿43D的第一侧表面431D用作第二面对部分473D,而梳齿43D的第二侧表面433D用作第一面对部分471D。梳齿43D的端表面435D用作附加的第三面对部分493D。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面对部分475D由叉部45D形成。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与宽部437相对应的第一侧表面431D的一部分和第二侧表面433D的一部分也用作第四面对部分477D。
参照图15,将对第一面对部31D的梳齿33D中的一者描述,其中,梳齿33D中的一者位于其余一者梳齿的后面。对于梳齿33D中的其余一者梳齿而言,以下描述几乎是正确的。然而,第一面对部31D的梳齿33D中的其余一者梳齿面对第二端部143D的侧表面。
如图15所示,梳齿33D的第一侧表面331D面对位于梳齿33D前方的梳齿43D的第二侧表面433D。梳齿33D的第一侧表面331D和梳齿43D的第二侧表面433D彼此面对,形成第一可变部501D。
如图15所示,梳齿33D的第二侧表面333D面对位于梳齿33D后方的梳齿43D的第一侧表面431D。梳齿33D的第二侧表面333D和梳齿43D的第一侧表面431D彼此面对,形成第二可变部503D。
如图15所示,梳齿33D的端表面335D面对位于两个梳齿43D之间的叉部45D。梳齿33D的端表面335D和叉部45D彼此面对,形成第三可变部521D。
如从图15理解的,梳齿33D的宽部337D与在第二水平方向上位于梳齿33D的前方和后方的梳齿43D的宽部437D重叠。通过第二面对部41D相对于第一面对部31D在第二水平方向上的移动来改变梳齿33D的宽部337D和梳齿43D的宽部437D之间的重叠部分的尺寸。换句话说,梳齿33D的宽部337D和面对宽部337D的梳齿43D的宽部437D根据第二面对部41D相对于第一面对部31D的移动对上面对部20D的电容有影响。这种对电容的影响与第三可变部521D对电容的影响相反。因此,梳齿33D的宽部分337D和梳齿43D的宽部分437D彼此面对,形成第四可变部523D。
如从图15所理解的,第一可变部501D和第二可变部503D用作第一电容互补调节部50D,该第一电容互补调节部50D调节由第二面对部41D相对于第一面对部31D在第一水平方向上的第一移动引起的上面对部20D的电容的第一变化。第三可变部521D和第四可变部523D用作第二电容互补调节部52D,该第二电容互补调节部52D调节由第二面对部41D相对于第一面对部31D在第二水平方向上的第二移动引起的上面对部20D的电容的第二变化。
如图15所示,梳齿43D的端表面435D与第一面对部31D的叉部35D在第二水平方向上彼此面对以形成附加的第三可变部59D。当第二面对部41D相对于第一面对部31D在第二水平方向上的第二移动时,附加的第三可变部59D以与第三可变部521D相同的方式起作用,并且用作第二电容互补调节部52D的一部分。
如上所述,同样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天线10D中,设置了第一电容互补调节部50D和第二电容互补调节部52D。因此,即使引起第二面对部41D相对于第一面对部31D的移动,也抑制了上面对部20D的电容的变化。另外,由于第一面对部31D和第二面对部41D采用了梳齿形状,可以减小根据第二面对部41D相对于第一面对部31D在第一取向上的移动对电容的影响和根据第二面对部41D相对于第一面对部31D在第二取向上的移动对电容的影响之间的差异。另外,可以减小根据第二面对部41D相对于第一面对部31D在第三取向上的移动岁电容的影响和第二面对部41D相对于第一面对部31D在第四取向上的移动对电容的影响之间的差异。以此方式,可以进一步抑制由第一面对部31D和第二面对部41D之间的相对移动引起的天线10D的特性的变化。
尽管以上参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而是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进行各种修改和替代形式。例如,第一和第三至第五实施例的天线10、10B、10C和10D中的每个可以不具有下面对部60、60B、60C或60D。此外,第二实施例的天线10A可以具有形成为具有与面对部16A相同结构的下面对部。此外,在面对部16、16A、16B、16C和16D中的每个中,可以自由地设定在第一水平方向上的尺寸和在第二水平方向上的尺寸。另外,尽管天线10、10A、10B、10C和10D中的每个是离散部件,但是本发明也适用于通过印刷形成在基板上的天线。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抑制由例如漏印等制造偏差引起的天线特性的变化。
虽然已经描述了被认为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其它以及进一步的修改,并且旨在要求保护落入本发明的真实范围内的所有此类实施例。
Claims (6)
1.一种天线,其包括主部、面对部、第一馈电端子和第二馈电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部具有带开口的环形,并且具有形成所述开口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
所述面对部具有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的第一面对部和设置于所述第二端部的第二面对部;
所述第一面对部和所述第二面对部在由第一水平方向和垂直于所述第一水平方向的第二水平方向限定的水平面上彼此分开且彼此面对;
所述第一面对部和所述第二面对部具有电容;
所述第一馈电端子和所述第二馈电端子设置于所述主部;
所述面对部设置有第一电容互补调节部和第二电容互补调节部;
所述第一电容互补调节部调节由所述第二面对部相对于所述第一面对部在所述第一水平方向上的第一移动引起的所述电容的第一变化;
所述第二电容互补调节部调节由所述第二面对部相对于所述第一面对部在所述第二水平方向上的第二移动引起的所述电容的第二变化;
所述第一电容互补调节部具有第一可变部和第二可变部,所述第一可变部和所述第二可变部根据所述第一移动对所述电容具有相互相反的影响;以及
所述第二电容互补调节部具有第三可变部和第四可变部,所述第三可变部和所述第四可变部根据所述第二移动对所述电容具有相互相反的影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天线安装在物体上;以及
当所述天线安装在所述物体上时,所述第一馈电端子和所述第二馈电端子是固定在所述物体上的固定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水平方向给出指向相互相反方向的第一取向和第二取向;
所述第二水平方向给出指向相互相反方向的第三取向和第四取向;
所述第一面对部具有至少指向所述第一取向的第一部分、至少指向所述第二取向的第二部分、至少指向所述第三取向的第三部分以及至少指向所述第四取向的第四部分;
所述第二面对部具有至少指向所述第二取向的第一面对部分、至少指向所述第一取向的第二面对部分、至少指向所述第四取向的第三面对部分以及至少指向所述第三取向的第四面对部分;
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一面对部分彼此面对以形成所述第一可变部;
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二面对部分彼此面对以形成所述第二可变部;
所述第三部分和所述第三面对部分彼此面对以形成所述第三可变部;以及
所述第四部分和所述第四面对部分彼此面对以形成所述第四可变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面对部和所述第二面对部中的一者具有在所述第二水平方向上延伸的第一主线和在所述第一水平方向上从所述第一主线的端延伸的第二主线;
所述第一面对部和所述第二面对部中的其余一者具有在所述第一水平方向上延伸的第三主线、在所述第二水平方向上从所述第三主线的端延伸的第四主线和在所述第一水平方向上从所述第四主线的端延伸的第五主线。
所述第二主线具有在所述第一水平方向上面对所述第四主线的端部;
所述第二主线在所述第二水平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三主线和所述第五主线之间;
所述第二主线设置有向所述第三主线延伸的次线和向所述第五主线延伸的次线中的至少一者;
所述第三主线和所述第五主线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有在所述第二水平方向上向所述第二主线延伸并且在所述第一水平方向上面对所述次线的面对次线;以及
所述次线在所述第一水平方向上位于所述第四主线和所述面对次线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面对部和所述第二面对部中的每个都具有多个梳齿和多个叉部,并且具有梳形形状;
所述梳齿中的每个都具有第一侧表面、第二侧表面以及端部,并且具有倒锥形形状;
所述第一面对部的所述梳齿和所述第二面对部的所述梳齿在所述第一水平方向上交替布置;
所述第一可变部分别由所述第一面对部的所述梳齿的所述第一侧表面和所述第二面对部的所述梳齿的所述第二侧表面组成,所述第二侧表面面对所述第一面对部的所述梳齿的所述第一侧表面;
所述第二可变部分别由所述第一面对部的所述梳齿的所述第二侧表面和所述第二面对部的所述梳齿的所述第一侧表面组成,所述第一侧表面面对所述第一面对部的所述梳齿的所述第二侧表面;
所述第三可变部分别由所述梳齿的所述端部和面对所述端部的所述叉部组成;以及
所述第四可变部分别由所述第一面对部的所述梳齿的所述第一侧表面和所述第二面对部的所述梳齿的所述第二侧表面组成,所述第二侧表面面对所述第一面对部的所述梳齿的所述第一侧表面,并且分别由所述第一面对部的所述梳齿的所述第二侧表面和所述第二面对部的所述梳齿的所述第一侧表面组成,所述第一侧表面面对所述第一面对部的所述梳齿的所述第二侧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面对部和所述第二面对部中的每个都具有多个梳齿和多个叉部,并且具有梳形形状;
所述梳齿中的每个都具有第一侧表面、第二侧表面和端部,并且在所述第一侧表面和所述第二侧表面之间具有宽部和窄部;
所述第一面对部的所述梳齿和所述第二面对部的所述梳齿在所述第一水平方向上交替布置;
所述第一可变部分别由所述第一面对部的所述梳齿的所述第一侧表面和所述第二面对部的所述梳齿的所述第二侧表面组成,所述第二侧表面面对所述第一面对部的所述梳齿的所述第一侧表面;
所述第二可变部分别由所述第一面对部的所述梳齿的所述第二侧表面和所述第二面对部的所述梳齿的所述第一侧表面组成,所述第一侧表面面对所述第一面对部的所述梳齿的所述第二侧表面;
所述第三可变部分别由所述梳齿的所述端部和面对所述端部的所述叉部组成;以及
所述第四可变部分别由所述第一面对部的所述宽部和所述第二面对部的所述宽部组成,所述第二面对部的所述宽部面对所述第一面对部的所述宽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078217 | 2019-04-17 | ||
JP2019078217A JP7196007B2 (ja) | 2019-04-17 | 2019-04-17 | アンテナ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834736A true CN111834736A (zh) | 2020-10-27 |
CN111834736B CN111834736B (zh) | 2022-12-27 |
Family
ID=697401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115182.2A Active CN111834736B (zh) | 2019-04-17 | 2020-02-25 | 天线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063360B2 (zh) |
EP (1) | EP3726647B1 (zh) |
JP (1) | JP7196007B2 (zh) |
KR (1) | KR102203312B1 (zh) |
CN (1) | CN111834736B (zh) |
TW (1) | TWI72660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216577B2 (ja) * | 2019-03-05 | 2023-02-01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アンテナ |
JP1687208S (zh) * | 2020-11-06 | 2021-06-07 | ||
JP1687209S (zh) * | 2020-11-06 | 2021-06-07 |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224415A (ja) * | 2002-01-31 | 2003-08-08 |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 Rfid用トランスポンダのアンテナコイルの構造及び該アンテナコイルを用いた共振周波数の調整方法 |
CN1649205A (zh) * | 2004-01-26 | 2005-08-03 | 京瓷株式会社 | 用了可变电容元件的天线和用了该天线的无线通信装置 |
US20060001575A1 (en) * | 2004-06-30 | 2006-01-05 | Young-Min Jo | Low profile compact multi-band meanderline loaded antenna |
CN101188326A (zh) * | 2006-11-22 | 2008-05-28 |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 芯片天线及具有该芯片天线的移动通信终端 |
CN103545606A (zh) * | 2012-07-10 | 2014-01-29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宽带可变天线装置及具有宽带可变天线装置的便携式终端 |
US20140203987A1 (en) * | 2011-06-23 | 2014-07-24 | Nec Corporation | Electrically small vertical split-ring resonator antennas |
CN104040789A (zh) * | 2011-11-04 | 2014-09-10 | 多康公司 | 电容耦合复合环天线 |
US20160294048A1 (en) * | 2014-03-13 | 2016-10-06 | Huawei Device Co., Ltd | Antenna and Terminal |
CN106058474A (zh) * | 2012-06-28 | 2016-10-26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天线装置及通信终端装置 |
US20170117612A1 (en) * | 2014-03-31 | 2017-04-27 | Nec Corporation | Antenna, array antenna,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
CN109244645A (zh) * | 2018-09-13 | 2019-01-18 |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天线组件和电子设备 |
US10211541B2 (en) * | 2016-11-02 | 2019-02-19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Antenna devic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359105A (ja) * | 1986-08-29 | 1988-03-15 | Toshiba Corp | 多周波数帯用小形アンテナ |
JP2728807B2 (ja) * | 1991-07-24 | 1998-03-18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静電容量式加速度センサ |
JPH0936628A (ja) * | 1995-07-20 | 1997-02-07 | Casio Comput Co Ltd | 携帯無線機器用アンテナ |
US6376820B1 (en) * | 2000-03-24 | 2002-04-23 | The Boeing Company | Two axis gimbal having a spherical bearing |
JP3790249B2 (ja) | 2004-01-13 | 2006-06-28 | 株式会社東芝 | ループアンテナ及びループアンテナを備えた無線通信機 |
JP4762960B2 (ja) * | 2007-09-03 | 2011-08-31 |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 ループアンテナ及びループアンテナの製造方法 |
CN102396108A (zh) * | 2009-04-14 | 2012-03-28 | Ace技术株式会社 | 利用耦合匹配的宽带天线 |
TWI378599B (en) * | 2009-04-27 | 2012-12-01 | Htc Corp | Multi-loop antenna structure and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
JP2012019281A (ja) | 2010-07-06 | 2012-01-26 | Toshiba Corp |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無線装置 |
JP5590251B2 (ja) * | 2011-11-08 | 2014-09-17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可変容量装置 |
JP5605455B1 (ja) * | 2013-04-22 | 2014-10-15 | Smk株式会社 | スイッチ付き同軸コネクタ |
JP2015191232A (ja) * | 2014-03-31 | 2015-11-02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装置 |
KR20190003844A (ko) * | 2014-09-10 | 2019-01-09 | 글로벌 마케팅 엔터프라이즈(지엠이) 리미티드 | 수력 완구 |
JP6672886B2 (ja) * | 2015-04-28 | 2020-03-25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ループアンテナ及び無線タグ |
JP6606871B2 (ja) | 2015-06-04 | 2019-11-20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アンテナおよび無線通信機 |
EP3136503B1 (en) * | 2015-08-31 | 2018-11-28 | Vodafone GmbH | Tuneable antenna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
US10060445B2 (en) * | 2015-10-27 | 2018-08-28 | 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 Cooling hole patterned surfaces |
EA037445B1 (ru) | 2015-11-27 | 2021-03-29 | Агк Гласс Юроп | Состоящая из двух двумерных частей многополосная антенна и панель остекления с напечатанной на ней антенной |
CN105632764B (zh) * | 2016-03-07 | 2019-03-1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可调控电容装置和有源天线及移动通讯终端 |
WO2019017022A1 (ja) * | 2017-07-21 | 2019-01-24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無線通信デバイス |
-
2019
- 2019-04-17 JP JP2019078217A patent/JP7196007B2/ja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2-07 US US16/784,503 patent/US11063360B2/en active Active
- 2020-02-10 TW TW109104026A patent/TWI726607B/zh active
- 2020-02-24 KR KR1020200022208A patent/KR102203312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20-02-25 CN CN202010115182.2A patent/CN111834736B/zh active Active
- 2020-02-25 EP EP20159316.7A patent/EP3726647B1/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224415A (ja) * | 2002-01-31 | 2003-08-08 |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 Rfid用トランスポンダのアンテナコイルの構造及び該アンテナコイルを用いた共振周波数の調整方法 |
CN1649205A (zh) * | 2004-01-26 | 2005-08-03 | 京瓷株式会社 | 用了可变电容元件的天线和用了该天线的无线通信装置 |
US20060001575A1 (en) * | 2004-06-30 | 2006-01-05 | Young-Min Jo | Low profile compact multi-band meanderline loaded antenna |
CN101188326A (zh) * | 2006-11-22 | 2008-05-28 |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 芯片天线及具有该芯片天线的移动通信终端 |
US20140203987A1 (en) * | 2011-06-23 | 2014-07-24 | Nec Corporation | Electrically small vertical split-ring resonator antennas |
CN104040789A (zh) * | 2011-11-04 | 2014-09-10 | 多康公司 | 电容耦合复合环天线 |
CN106058474A (zh) * | 2012-06-28 | 2016-10-26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天线装置及通信终端装置 |
CN103545606A (zh) * | 2012-07-10 | 2014-01-29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宽带可变天线装置及具有宽带可变天线装置的便携式终端 |
US20160294048A1 (en) * | 2014-03-13 | 2016-10-06 | Huawei Device Co., Ltd | Antenna and Terminal |
US20170117612A1 (en) * | 2014-03-31 | 2017-04-27 | Nec Corporation | Antenna, array antenna,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
US10211541B2 (en) * | 2016-11-02 | 2019-02-19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Antenna device |
CN109244645A (zh) * | 2018-09-13 | 2019-01-18 |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天线组件和电子设备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CHEN-YANG SHUAI 等: ""A Novel Planar Printed Dual-Band Magneto-Electric Dipole Antenna"", 《IEEE ACCESS ( VOLUME: 5)》 * |
钱新等: "一种无源RFID高增益圆极化标签天线的设计", 《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1063360B2 (en) | 2021-07-13 |
JP7196007B2 (ja) | 2022-12-26 |
EP3726647A1 (en) | 2020-10-21 |
TW202040875A (zh) | 2020-11-01 |
US20200335868A1 (en) | 2020-10-22 |
KR102203312B1 (ko) | 2021-01-14 |
JP2020178197A (ja) | 2020-10-29 |
KR20200122227A (ko) | 2020-10-27 |
TWI726607B (zh) | 2021-05-01 |
CN111834736B (zh) | 2022-12-27 |
EP3726647B1 (en) | 2022-01-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834736B (zh) | 天线 | |
US20200076131A1 (en) | Card edge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grounding member | |
JP2020178197A5 (zh) | ||
US20200287269A1 (en) | Antenna | |
JP7196008B2 (ja) | アンテナ | |
JP7216576B2 (ja) | アンテナ | |
CN106067617A (zh) | 连接器 | |
EP2415126B1 (en) | Shielded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positioning of the shield | |
US10680373B2 (en) | Electrical contact of electrical connector | |
US20070020995A1 (en) | Adaptable electrical connector | |
JP4586688B2 (ja) | シールドケース | |
WO2021153435A1 (ja) | コネクタ、コネクタモジュール、及び電子機器 | |
US5345136A (en) | Composite type piezoelectric component | |
KR101482875B1 (ko) | 커넥터 | |
CN113939955B (zh) | 天线 | |
JP7061151B2 (ja) | コンタクト | |
CN112928435A (zh) | 天线 | |
US8956191B2 (en) | Connector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