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31109A - 电子设备、停止判定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停止判定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31109A
CN111831109A CN202010272043.0A CN202010272043A CN111831109A CN 111831109 A CN111831109 A CN 111831109A CN 202010272043 A CN202010272043 A CN 202010272043A CN 111831109 A CN111831109 A CN 1118311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eed
state
stop
moving
moving spe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7204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今村圭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sio Compu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sio Compu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sio Compu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sio Comput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8311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311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9/00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velocity or attitude using signals transmitted by such systems
    • G01S19/38Determining a navigation solution using signals transmitted by a 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
    • G01S19/39Determining a navigation solution using signals transmitted by a 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 the 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 transmitting time-stamped messages, e.g. 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LONASS [Global Orbiting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or GALILEO
    • G01S19/52Determining veloc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1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with the human body, e.g. for user immersion in virtual realit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9/00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velocity or attitude using signals transmitted by such systems
    • G01S19/38Determining a navigation solution using signals transmitted by a 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
    • G01S19/39Determining a navigation solution using signals transmitted by a 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 the 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 transmitting time-stamped messages, e.g. 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LONASS [Global Orbiting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or GALILEO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27Portable transcei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Position Fixing By Use Of Radio Waves (AREA)
  • Indicating Or Recording The Presence, Absence, Or Direction Of Movement (AREA)
  • Navig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电子设备、停止判定方法以及存储介质。提供能合适地判定用户是在移动中还是停止中的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具备:取得用户的移动速度的速度取得部;和判定用户是移动状态还是停止状态的处理器。在移动状态下,处理器在速度取得部取得的移动速度不足停止速度阈值的情况下,判定为从该移动状态过渡到停止状态,在停止状态下,处理器在速度取得部取得的移动速度为移动速度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从该停止状态过渡到移动状态。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停止判定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关联申请的参考
本申请主张以2019年4月18日在日本专利申请的申请编号愿2019-079685号为基础的优先权,将该基础申请的内容全都引入到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技术领域涉及电子设备、停止判定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例如在日本专利申请的公开编号平11-258324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结构:为了防止就算用户未移动也由于定位等的误差而在测量上移动速度不为0km/h,设定比0km/h大的值作为用于视作停止的阈值。
发明内容
本实施方式具备:取得用户的移动速度的速度取得部;和判定所述用户是移动状态还是停止状态的处理器,在所述移动状态下,所述处理器对所述速度取得部取得的移动速度不足停止速度阈值的次数进行计数,在所述移动速度不足所述停止速度阈值的次数到达停止判定值时,判定为从该移动状态过渡到所述停止状态,在所述停止状态下,所述处理器对所述速度取得部取得的移动速度为移动速度阈值以上的次数进行计数,在所述移动速度为所述移动速度阈值以上的次数到达移动判定值时,判定为从该停止状态过渡到所述移动状态,所述停止判定值是与所述移动判定值不同的值。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停止判定方法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判定方法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的速度取得部取得的用户的移动速度的推移的图表。
图5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停止判定方法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判定方法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停止判定方法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判定方法的步骤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各图来详细说明实施方式。其中以下所示的形态例示用于将本实施方式的技术思想具体化的电子设备、停止判定方法以及停止判定程序,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的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相同或同质的部件、工序标注相同附图标记,适宜省略说明。
〔电子设备〕
参考图1来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的结构。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的框图。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是智能手机等便携信息终端、可穿戴终端,例如是具有行进记录(行进距离、行进速度、移动轨迹、运动时间等的记录)功能的智能手表。
电子设备10具备控制部1、具有进行基于GNSS的定位的定位部2的速度取得部20、存储部4、操作部5以及显示部6,由操作部5的一部分和显示部6来构成触控面板。
控制部1是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执行存放于存储部4的程序来控制速度取得部20、显示部6。进而,控制部1基于速度取得部20算出的移动速度,如后述那样来判定当前用户是正在移动的(例如正在行进)状态(移动状态),还是停止的状态(停止状态)。
速度取得部20具备定位部2以及移动速度算出部3。定位部2基于从定位卫星ST接收到的信号来取得电子设备10的当前所在地。移动速度算出部3根据当前所在地的随时间变化来算出电子设备10的移动速度。定位部2是GNSS接收组件,具备天线21、RF(RadioFrequency,射频)部22、基带变换部23、捕捉跟踪部24、控制部25以及存储部26。移动速度算出部3可以作为构成控制部25、控制部1的CPU的一部分而设。速度取得部20中,通过控制部1,每给定的单位时间t(每给定时间间隔),定位部2取得当前所在地的信息,移动速度算出部3算出移动速度。
RF部22包含LNA(Low Noise Amplifier,低噪放大器)、BPF(Band-Pass Filter,带通滤波器)、局部振荡器以及混频器等,接收L1带(GPS卫星中是1.57542GHz)的卫星电波,并使来自定位卫星ST的信号选择性地通过、放大,变换成中间频率信号(IF)。基带变换部23对RF部22中得到的中间频率信号运用各定位卫星的C/A(Clear and Acquisition,Coarseand Access)码来取得基带信号(导航消息所涉及的代码串)。捕捉跟踪部24对RF部22中得到的中间频率信号在与各定位卫星的各相位下的C/A码之间分别算出相关值,并确定其峰值,由此辨认接收到的来自定位卫星ST的信号和其相位。捕捉跟踪部24为了通过辨认出的定位卫星ST的C/A码和其相位来持续地取得来自该定位卫星ST的导航消息所涉及的代码串,对基带变换部23进行相位信息的反馈。
控制部25是CPU,对应于从控制部1(主机CPU)输入的控制信号、设定数据来控制RF部22、基带变换部23。存储部26对控制部25提供作业用的存储器区域,另外,存储定位所涉及的各种设定数据、定位的历史记录。详细地,存储部26存储各定位卫星的轨道信息(星历表)、预测轨道信息(年历)、用于进行定位的程序和前次的定位日期时间以及位置等。
存储部4是闪速存储器、RAM,存储用于电子设备10实现作为电子钟的功能、行进记录功能的程序、控制定位部2以及移动速度算出部3的程序、这些程序执行所需的数据等。存储部4还存储控制部1判定用户是移动状态还是停止状态的程序以及该程序执行所需的数据等。
操作部5为了用户用手进行操作而设,是设于电子设备10的主体(除了装备用的表带以外的部分)的外周等的1个到多个转柄、按钮、与显示部6一体化的触控面板(图示省略)。
显示部6是设于手表中的表盘部分的液晶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显示基于字符、图像的信息。显示部6具备具有显示单色图像的功能的单色显示器61以及具有显示彩色图像的功能的彩色显示器62,例如是在表侧配置单色显示器61、在内侧配置彩色显示器62的两层结构。能通过操作部5的操作来切换显示显示内容、以及单色图像和彩色图像。另外,为了节电化,显示部6构成为若一定时间没有操作部5的操作,就切换成仅基于单色图像的当前时刻等的显示或非显示。另外,电子设备10具备基于扬声器等的声音的通知单元、基于致动器的振动器等通知单元。
显示部6所显示的信息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是当前时刻、卫星电波的接收状况、移动时间、移动距离、用户的速度、跑步时间、消耗卡路里、地图以及移动轨迹等,进而还能显示是移动状态还是停止状态。电子设备10可以构成为实时在显示部6显示或用声音、振动通知这些信息,也可以构成为通过操作部5的操作而在显示部6显示这些信息。
在以后的实施方式中,作为面向进行跑步的用户的电子设备,只要没有另外记载,就例示为移动状态是行进状态来进行说明。因此,例如在用户以移动速度4~5km/h程度步行时判定为停止状态。另外,在本说明书中,行进状态以及停止状态分别是指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的判定的结果,不一定与用户的实际的行动一致。
〔第1实施方式〕
对电子设备10的判定装备该电子设备10的用户的状态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方法进行说明。在表1中例示状态过渡的判定中所使用的值。这些值预先设定,存储到存储部4。
【表1】
Figure BDA0002442449180000041
在用户为行进状态时,使用停止速度阈值Vp、停止判定值Tp、移动重置值Rr以及停止判定待机值WR。另外,t是取得用户的移动速度的值V的单位时间。停止速度阈值Vp是控制部1判定用户是否从行进状态过渡到停止状态时,设为比较用户的移动速度V的对象的值。另外,停止判定值Tp是为了控制部1判定为向停止状态进行状态过渡所需的判定的次数。例如在判定为用户的移动速度V比停止速度阈值Vp低的次数到达停止判定值Tp时,判定为向停止状态进行状态过渡。另外,停止判定值Tp对应于单位时间t的值而设定。判定为用户的移动速度V比停止速度阈值Vp低的次数能通过控制部1将存储于存储部4的计数器值即判定计数器j递增来进行计数。另一方面,移动重置值Rr使判定计数器j成为0,即是为了初始化而设定的值。在连续判定为用户的移动速度V为停止速度阈值Vp以上的次数到达移动重置值Rr的情况下,控制部1使判定计数器j成为0。判定为用户的移动速度V为停止速度阈值Vp以上的次数能通过控制部1将存储于存储部4的计数器值即判定重置计数器k递增来进行计数。另外,停止判定待机值WR表示不进行状态过渡的判定而取得用户的移动速度V的次数。取得用户的移动速度V的次数能通过控制部1将存储于存储部4的计数器值即状态计数器i递增来进行计数。
在用户为停止状态时,使用移动速度阈值Vr、移动判定值Tr、停止重置值Rp以及移动判定待机值WP。移动速度阈值Vr是在控制部1判定用户是否从停止状态过渡到行进状态时设为比较用户的移动速度的值V的对象的值。另外,移动判定值Tr是为了控制部1判定为向行进状态状态过渡所需的判定的次数。例如在判定为用户的移动速度V为移动速度阈值Vr以上的次数到达移动判定值Tr时,判定为向行进状态进行状态过渡。另外,移动判定值Tr对应于单位时间t的值而设定。判定为用户的移动速度V为移动速度阈值Vr以上的次数能通过控制部1将存储于存储部4的计数器值即判定计数器j递增来进行计数。另一方面,停止重置值Rp使判定计数器j成为0,即是为了初始化而设定的值。在连续判定为用户的移动速度V比移动速度阈值Vr低的次数到达停止重置值Rp的情况下,控制部1使判定计数器j成为0。判定为用户的移动速度V比移动速度阈值Vr低的次数,能通过控制部1将存储于存储部4的计数器值即判定重置计数器k递增来进行计数。另外,移动判定待机值WP表示不进行状态过渡的判定而取得用户的移动速度V的次数。取得用户的移动速度V的次数能通过控制部1将存储于存储部4的计数器值即状态计数器i递增来进行计数。
(行进状态中的停止判定方法)
参考图2来说明电子设备10所进行的从行进状态向停止状态的过渡的判定的步骤、即控制部1在判定为用户的状态为行进状态后执行停止判定的方法。图2是表示执行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中的停止判定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停止判定方法的步骤的流程图。
控制部1在行进状态开始(RUN START)、即判定为用户的状态从停止状态过渡到行进状态时,首先将状态计数器i初始化成0并写入到存储部4(S11),另外将判定计数器j初始化成0并写入到存储部4(S12)。然后速度取得部20取得位置信息(S13),基于该位置信息与前1次取得的位置信息的差分来算出移动速度V(S14)。接下来,控制部1将移动速度V作为用户的行进速度来与位置信息以及取得时刻建立关联地写入到存储部4(S15)。接下来,控制部1将状态计数器i与停止判定待机值WR进行比较(S16),若是i<WR(S16“否”),则将状态计数器i递增并覆写到存储部4(S19),回到步骤S13。直到存储于存储部4的状态计数器i到达停止判定待机值WR(S16“是”)为止,控制部1每单位时间t重复执行这样的步骤S13~S16、S19的一系列处理。
控制部1,若状态计数器i到达停止判定待机值WR(S16“是”),就向步骤S22移转,将刚才的步骤S14算出的移动速度V与停止速度阈值Vp进行比较。换言之,对过渡到当前的行进状态起第(WR+1)次以后算出的移动速度V判定是否不足停止速度阈值Vp。在移动速度V为停止速度阈值Vp以上的情况下(S22“否”),控制部1将存储于存储部4的判定计数器j与0进行比较(S23),在j=0时(S23“否”),回到步骤S13。另外,在当前的行进状态下,准全来说,在步骤S12的执行以后,在到此为止的全部步骤S22中移动速度V为停止速度阈值Vp以上的情况下,是j=0。因此,控制部1直到测量到不足停止速度阈值Vp的移动速度V(S22“是”)为止,重复执行步骤S13~S16、S22、S23的一系列处理。
另一方面,在移动速度V不足停止速度阈值Vp(移动速度V越过停止速度阈值Vp)的情况下(S22“是”),控制部1将判定重置计数器k初始化成0并写入到存储部4(S27)。另外,控制部1在将判定计数器j递增并覆写到存储部4(S28)后,与停止判定值Tp进行比较(S29)。在j<Tp时(S29“否”),控制部1回到步骤S13。因此,直到存储于存储部4的判定计数器j到达停止判定值Tp以上(S29“是”)为止,控制部1都重复执行步骤S13~S16、S22、以及步骤S27~S29或步骤S23的处理。另一方面,在判定计数器j为停止判定值Tp以上(S29“是”)、即不足停止速度阈值Vp的移动速度V被测量到Tp次时,控制部1判定为用户的状态从行进状态过渡到停止状态。即,行进状态结束(RUN END),停止状态开始(PAUSE START)。
另外,在不足停止速度阈值Vp的移动速度V被测量到1次以上后,存储于存储部4的判定计数器j成为1以上。因此,在不足停止速度阈值Vp的移动速度V累计被测量到Tp次前测量到停止速度阈值Vp以上的移动速度V时(S22“否”),控制部1在步骤S23判定为判定计数器j比0大(S23“是”),移转到步骤S24。控制部1在将判定重置计数器k递增并覆写到存储部4(S24)后,与移动重置值Rr进行比较(S25)。在k<Rr时(S25“否”)。控制部1回到步骤S13,执行步骤S13~S16、S22等一系列处理。另一方面,在存储于存储部4的判定重置计数器k为移动重置值Rr以上的情况下(S25“是”),控制部1在将判定计数器j初始化成0后(S12),直到判定计数器j到达停止判定值Tp为止重复执行步骤S13~S16、S22、S23的一系列步骤。另外,在判定重置计数器k为1以上不足Rr时,若接下来测量的移动速度V不足停止速度阈值Vp(S22“是”),控制部1就将判定重置计数器k初始化成0并覆写到存储部4(S27)。即,若在连续Rr次测量到停止速度阈值Vp以上的移动速度V前,不足停止速度阈值Vp的移动速度V被测量到Tp次,控制部1就判定为从行进状态过渡到停止状态。
(停止状态中的移动判定(停止解除)方法)
参考图3来说明电子设备10所进行的从停止状态向行进状态的过渡的判定的步骤、即控制部1在判定为用户的状态为停止状态后执行移动判定的方法。图3是表示执行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中的移动判定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判定方法的步骤的流程图。
如图3所示那样,在停止状态下,将判定所使用的值如表1所示那样进行置换,用与图2所示的行进状态同样的步骤执行从该停止状态向行进状态的过渡的判定。具体地,控制部1对移动速度V判定是否为移动速度阈值Vr以上(移动速度V越过移动速度阈值Vr)(S32)。另外,关于状态计数器i、判定计数器j以及判定重置计数器k,各阈值不同(S18、S39、S35)。进而在停止状态下,控制部1不记录步骤S14中算出的移动速度V,而将0km/h作为用户的行进速度来记录(S17)。另外,不记录(更新)步骤S13中取得的位置信息,而记录向停止状态过渡前的行进状态下最后取得的位置信息、或该停止状态下第1次取得的位置信息。因此,在停止状态下,行进速度持续0km/h,另外移动轨迹被固定。另外,步骤S17的行进速度等的记录的定时例如可以是取得位置信息(S13)前。或者,关于位置信息,可以每次都记录步骤S13中取得的信息。
电子设备10若在启动时(例如用户所进行的行进记录开始操作)被设定为是停止状态,就将移动速度V与移动速度阈值Vr进行比较(S32),对应于结果过渡到行进状态。这时,也可以构成为不设移动判定待机值WP,从第1次判定移动速度V。
通过电子设备10执行图2以及图3所示的步骤,在图4所示的移动速度的推移中,如下那样由控制部1判定用户的状态。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的速度取得部取得的用户的移动速度的推移的图表。图4的横轴的点(pt.)表示是速度取得部每单位时间t取得的移动速度当中在第几次取得的移动速度的值。另外,在图4中,每1秒取得移动速度。即,单位时间t=1秒。另外,图4中第1点设为行进状态,设为过渡后经过20点以上。另外,判定中所使用的值如表1所示那样。
如图4所示那样,速度取得部20根据由定位部2测量的当前所在地而算出的移动速度包含偏差地进行推移。在图4中,移动速度在比较的高速时是8~11km/h近旁,分别在第70点近旁降低到约2km/h、在第150点近旁降低到约5km/h然后又再回到高速。
从图4的第1点起,每当取得移动速度V,就通过控制部1与停止速度阈值Vp即5.0km/h进行比较。然后,在移动速度低于5.0km/h的a点判定为用户的移动速度V比停止速度阈值Vp低,由控制部1将判定计数器j递增。即,控制部1通过将判定计数器j递增来对判定为用户的移动速度V比停止速度阈值Vp低的次数进行计数。在a点到b点之间取得的移动速度V当中判定为5.0km/h以上的仅是1次,判定重置计数器k未到达移动重置值Rr,判定为用户的移动速度V比停止速度阈值Vp低的次数的计数将继续。然后在b点,j=10,即判定计数器j成为停止判定值Tp即10,由控制部1判定为过渡到停止状态。
过渡到停止状态后,对于在从第1次到移动判定待机值WP即第5次取得的移动速度V,不执行状态过渡的判定,对于从c点起取得的移动速度V,执行状态过渡的判定。即,由控制部1将c点以后取得的移动速度V与移动速度阈值Vr即7.0km/h进行比较。然后在移动速度成为7.0km/h以上的d点,判定为用户的移动速度V为移动速度阈值Vr以上,由控制部1将判定计数器j递增。即,控制部1通过将判定计数器j递增,来对判定为用户的移动速度V为移动速度阈值Vr以上的次数进行计数。但在判定为移动速度V连续2次不足7.0km/h的e点,由于判定重置计数器k到达停止重置值Rp,因此判定计数器j被初始化。即,在e点,成为判定计数器j=0。进而之后在移动速度再度成为7.0km/h以上的f点,重新开始判定计数器j的计数。然后在g点,j=5,即判定计数器j成为移动判定值Tr,由控制部1判定为过渡到行进状态。
过渡到行进状态后,对于在从第1次到停止判定待机值WR即第20次取得的移动速度V,不执行状态过渡的判定,对于从h点起取得的移动速度V,执行状态过渡的判定。即,由控制部1将h点以后取得的移动速度V与所述同样地与停止速度阈值Vp即5.0km/h进行比较。另外,通过在l点,移动速度V低于5.0km/h,而由控制部1开始判定计数器j的计数,在1点以后,由于不足5.0km/h的移动速度累计是3次,因此判定计数器j未到达停止判定值Tp即10。之后由于移动速度维持5.0km/h以上,因而在m点,k=3、即判定重置计数器k成为移动重置值Rr即3,判定计数器j被初始化,不向停止状态过渡,行进状态将继续。因此,在图4中,由控制部1判定为b-g间是停止状态(PAUSE),这以外是行进状态。
如表1所示那样,停止速度阈值Vp设定成比0km/h大的值。另外,移动速度阈值Vr优选设定为停止速度阈值Vp以上,进一步优选比停止速度阈值Vp大。通过设为Vp<Vr,即使在用户停止时由于定位部2的测定误差而取得某种程度大的移动速度V,也难以判定为过渡到行进状态。并且,也难以发生在用户的行进步调降低的情况下,即使用户未停止而继续移动仍判定为过渡到停止状态。但若停止速度阈值Vp过小、另外移动速度阈值Vr过大,状态过渡的判定的灵敏度就会降低,有状态过渡的判定滞后、进而状态不过渡的情况。另外,若停止速度阈值Vp与移动速度阈值Vr之差(Vr-Vp)过大,根据用户的行进或步行速度,有时会持续取得Vp≤V<Vr的范围的移动速度V。这时,由于不管在行进状态、停止状态的哪一者下,控制部1都不进行状态过渡的判定,因此即使是相同移动速度V,也会在行进状态下减速下来的情况下被记录成行进速度,而在停止状态下加速起来的情况下不被记录。因此,为了对于用户的移动速度唯一地判定状态,优选将停止速度阈值Vp与移动速度阈值Vr之差缩小,具体地,相对于用户的行进时的移动速度的变动幅度设定得小。
或者,还能将停止速度阈值Vp与移动速度阈值Vr之差设定为用户的行进时的移动速度的变动幅度以上。通过这样的设定,在行进状态下,若移动速度V减少而比移动速度阈值Vr小但为停止速度阈值Vp以上(Vp≤V<Vr),则推测为用户即使步调降低也有继续跑步的可能性,从而将移动速度V走完行进速度来继续记录。与此相对,在过渡到停止状态后,即使用户开始低速的行进或步行而移动速度V成为停止速度阈值Vp以上,只要不足移动速度阈值Vr(Vp≤V<Vr),就推测为用户结束跑步而单纯是步行所引起的移动,不过渡到行进状态。进而,通过将移动判定值Tr设定得小,若用户加速而移动速度V成为移动速度阈值Vr以上,就会在短时间内过渡到行进状态,因此向行进状态的过渡不会太慢。
速度阈值Vp、Vr优选基于用户的行进时的移动速度来设定。即,移动速度阈值Vr优选设定在用户的行进时的稳定的(长时间持续的)速度范围的下限近旁,例如设定得比所述速度范围的下限小1km/h。并且,将停止速度阈值Vp设定成所设定的移动速度阈值Vr以下的值。优选越易于受到定位部2的测定误差的影响,就将停止速度阈值Vp设定得越大。例如在图2中,由于在用户的行进时,移动速度除了一部分以外都在约8km/h以上9.5~10km/h以下的范围推移,因此将移动速度阈值Vr设定为比下限的8km/h小1km/h的7.0km/h。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所述那样,设定停止速度阈值Vp,使其与移动速度阈值Vr的差相对于用户的行进时的移动速度的变动幅度(约8km/h以上9.5~10km/h的范围的幅度)更大。在此,将停止速度阈值Vp设定为相对于移动速度阈值Vr小2.0km/h的5.0km/h。通过这样的设定,如所述那样,即使用户步调降低,从而持续取得Vp≤V<Vr的范围的移动速度V,也能难以判定为是停止状态,能将移动速度V作为行进速度来继续记录。
速度阈值Vp、Vr例如将与面向初学者的跑步(慢跑)、面向运动员的跑步、越野跑等的跑步的规格相应的数个阶段的模式存储在存储部4,通过来自操作部5的用户的操作切换模式,来进行设定。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移动状态是行进状态来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在移动状态中可以包含步行状态、用自行车的行进状态等。在该情况下,速度阈值Vp、Vr可以进一步设定与步行、骑行等中的移动速度相应的模式。另外,速度阈值Vp、Vr可以基于到电子设备10的用户的前次使用时为止的实绩设定为启动时等。
移动判定值Tr优先设定得比停止判定值Tp小。停止判定值Tp越大,在行进状态下越难判定为过渡到停止状态,即使由于用户的行进步调的降低等而移动速度V变得不足停止速度阈值Vp。另外,移动判定值Tr越大,在停止状态下越难判定为过渡到行进状态,即使由于测定误差而移动速度V成为移动速度阈值Vr以上。因此,若判定值Tp、Tr小,测定误差导致的影响等就大,就易于误判定为状态过渡。另一方面,判定值Tp、Tr越大,状态过渡的判定的灵敏度越降低。为此,通过设为Tp>Tr,与从停止状态向行进状态的过渡相比,从行进状态向停止状态的过渡更难判定。其结果,能防止成为就算用户实际正在行进而电子设备10也判定为是停止状态从而不记录移动速度V、移动轨迹等的状况。另外,优选单位时间t越长,将判定值Tp、Tr设定得越小。若单位时间t长且判定值Tp、Tr过大,则到判定状态过渡为止花费时间,状态过渡的判定滞后,进而有状态不过渡的情况。另外,难以对用户实时通知当前是行进状态还是停止状态。另一方面,若单位时间t短且判定值Tp、Tr小,控制部1就通过短时间内取得的移动速度V来判定状态过渡,因此易错误地进行状态过渡。由于在将判定值Tp、Tr设定得小的情况下,测定误差导致的影响易于变大,因此优选在测定误差的应对程度和向用户的信息的通报所需的时间取得平衡来进行调整。关于判定值Tp、Tr,也可以与速度阈值Vp、Vr同样地,能根据用户来设定数个阶段。
另外,单位时间t并没有特别规定,优选1秒以上5秒以下的范围。单位时间t越短,用于状态过渡的判定的移动速度V的取得(S14)的每时间的次数(点数)就越多,因此虽然定位部2的测定误差的影响减低而判定的精度变高,但电子设备10的消耗电力增大。关于单位时间t,也可以构成为设定成数个阶段的模式,并由用户切换。
由于有刚过渡到行进状态后取得的移动速度V不稳定的情况,因此为了不执行移动速度V的比较(S22)从而不会错误地过渡到停止状态而设定停止判定待机值WR。同样地,移动判定待机值WP为了不执行刚过渡到停止状态后取得的移动速度V的比较(S32)而设定。即,判定待机值WR、WP为了不会无谓地重复状态过渡而设定。移动判定待机值WP优选不要设定成停止判定待机值WR那样大。这时为了防止成为在停止状态下即使用户实际重开了行进也不过渡到行进状态、不记录测量的移动速度V等的状况。另外,判定待机值WR、WP可以与判定值Tp、Tr同样地,对应于单位时间t来设定。或者,也可以不设定判定待机值WR、WP,从第1次判定移动速度V,或者也可以仅设定停止判定待机值WR。在该情况下,不需要与状态计数器i相关的处理(S11、S16、S18、S19)。
优选,移动重置值Rr设定得比停止判定值Tp小,停止重置值Rp设定得比移动判定值Tr小,且分别设定为2以上。由此能减小测定误差的影响。另外,在重置值Rr、Rp为1的情况下,仅在移动速度V连续越过速度阈值Vp、Vr(S22“是”、S32“是”)时,控制部1判定为状态过渡。因此,能构成为在移动速度V未越过速度阈值Vp、Vr且判定计数器j不是0的情况下(S23“是”/S33“是”),控制部1在该时间点将判定计数器j初始化(S12),不需要与判定重置计数器k相关的处理(S24、S25、S27/S34、S35、S37)。设为Rr=1、Rp=1的设定,为了让状态过渡的判定难以滞后而优选判定值Tp、Tr小的情况。
另外,也可以构成为不设定移动重置值Rr以及停止重置值Rp的一方或两方,若移动速度V在状态开始起的累计中越过判定值Tp、Tr的次数、速度阈值Vp、Vr,控制部1就判定为状态过渡。即,在行进状态(图2)中,在移动速度V为停止速度阈值Vp以上时(S22“否”),直接回到步骤S13,不执行步骤S23~S25、S27。在停止状态(图3)下,在移动速度V不足移动速度阈值Vr时(S32“否”),直接回到步骤S13,不执行步骤S33~S35、S37。
也可以将停止判定值Tp以及移动判定值Tr的一方或两方设定为1,从而若移动速度V越过速度阈值Vp、Vr一次,就进行状态过渡。即,可构成为不设定判定值Tp、Tr,若移动速度V越过速度阈值Vp、Vr(S22“是”/S32“是”),控制部1在该时间点判定为进行了状态过渡,能不需要与判定计数器j相关的处理(S12、S28、S29/S38、S39)。在该情况下,也不需要与重置值Rr、Rp的设定以及判定重置计数器k相关的处理。通过如此地进行设定,能以简易的步骤且早期地判定状态过渡。为了控制部1能对应于用户的移动速度在短的时间内判定为进行了状态过渡,特别是从停止状态向行进状态的过渡可以用这样的步骤判定。
例如在日本专利申请的公开编号平11-258324号公报中公开了作为用于视作停止的阈值而设定比0大的速度的值的结构。若这时设定的阈值过高,就会有就算用户在移动、测定的移动速度也不超过阈值从而视作停止中的情况。另外,如使阈值过低,就会有由于速度的测定误差而就算用户停止也检测到超过阈值的移动速度的情况,有在瞬间视作是移动中的情况。其结果,难以准确地判定移动状态和停止状态的状态过渡。
但根据第1实施方式,通过个别设定用于判定从行进状态向停止状态的过渡的停止速度阈值和用于判定从停止状态向行进状态的过渡的移动速度阈值,而难以误判定。进而,通过在行进状态、停止状态下分别在移动速度越过速度阈值固有的次数时判定为进行状态过渡,更加能抑制误判定、漏判定。并且,通过将仅行进状态下的移动速度作为行进速度进行记录,用户能获知实际在行进时的移动速度。
〔第2实施方式〕
位置信息的误差越大,移动速度越易于算出得大,特别在从行进状态向停止状态的过渡的判定中,由于测定误差让取得的移动速度变大而不会不足停止速度阈值,难以判定状态过渡。通过来自定位卫星的信号取得的位置信息的误差主要源于信号品质低。为此,通过基于信号品质来变更用于状态过渡的判定的阈值,能更加提升判定的精度。以下参考图1、图5以及图6来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判定方法。图5是表示执行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中的停止判定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停止判定方法的步骤的流程图。图6是表示执行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中的移动判定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判定方法的步骤的流程图。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停止判定方法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能在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10执行。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位部2还从定位卫星ST取得信号品质。所谓信号品质,是CNR(C/N、载噪比)、SNR(S/N、信噪比),虽然也取决于设计,但基于在捕捉跟踪部24、控制部25以及控制部1得到的指标的一部分或全部来求取。这里利用CNR。
进一步地,控制部1分别基于CNR,在行进状态下算出停止速度阈值Vp,在停止状态下算出移动速度阈值Vr。另外,存储部4存储用于此的程序。例如将CNR≥45dB设为最佳,设定为Vp=1.0km/h、Vr=6.5km/h,CNR从45dB每降低1dB,停止速度阈值Vp就会增加0.16km/h,移动速度阈值Vr就会增加0.02km/h。在表2示出按CNR区别的停止速度阈值Vp和移动速度阈值Vr的一部分。或者,也可以将表2所示那样的表存储在存储部4,控制部1基于CNR来取得停止速度阈值Vp以及移动速度阈值Vr。如前述那样,在判定向停止状态的过渡时信号品质导致的位置信息的误差影响较大,因此优选与移动速度阈值Vr相比,停止速度阈值Vp将基于CNR的变化量设定得更大。其中,停止速度阈值Vp设定成不超过移动速度阈值Vr
【表2】
Figure BDA0002442449180000141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行进状态下,如图5所示那样,定位部2和位置信息一起取得信号品质(CNR)(S13A),在控制部1基于信号品质变更停止速度阈值Vp(S21)后,将移动速度V和变更的停止速度阈值Vp进行比较(S22)。另外,在图5中,控制部1在第(WR+1)次以后变更停止速度阈值Vp,但也可以从第1次起就变更。另外,可以在第(WR+1)次以后,定位部2将信号品质和位置信息一起取得。即使是用户的状态为停止状态时,也如图6所示那样,定位部2和位置信息一起取得信号品质(CNR)(S13A),控制部1变更移动速度阈值Vr(S31)。
(变形例1)
来自定位卫星ST的信号根据显示部6的不同也会受到影响,特别在彩色液晶显示器、彩色有机EL显示器的驱动时产生噪声。为此,还能基于显示部6是正在显示还是未在显示彩色图像(显示单色图像)来变更速度阈值Vp、Vr。具体地,存储部4预先存储表3例示那样的表。在本变形例中,在位置信息取得(S13A)时,取代信号品质的取得,控制部1检测彩色显示器62是否正在进行显示。然后基于检测结果来变更速度阈值Vp、Vr(S21、S31)。另外,优选如表3所示那样,在切换显示图像时,设定得不会成为Vp>Vr
【表3】
Figure BDA0002442449180000151
(变形例2)
在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以及其变形例中,如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构成为:将停止速度阈值Vp与移动速度阈值Vr之差相对于用户的行进时的长时间持续的移动速度的变动幅度设定得更大,易于持续取得以行进状态中的减速和停止状态中的加速来判定的状态不同的Vp≤V<Vr的范围的移动速度V。但还能在移动速度V难以受到定位部2的测定误差的影响的范围内将差设定得小,来形成难以持续取得Vp≤V<Vr的范围的移动速度V的结构。根据这样的设定,对于取得的移动速度V,控制部1易于唯一地判定状态。另外,能如后述那样分为步行模式和跑步模式来设定。
作为一例,如表4中作为跑步模式所示的那样,在CNR≥45dB,设定为Vp=4.0km/h、Vr=5.0km/h,设定成CNR从45dB每降低1dB,停止速度阈值Vp就增加0.06km/h,移动速度阈值Vr就增加0.08km/h。表4与表2相比,在CNR=20dB,停止速度阈值Vp被从5.0km/h上拉到5.5km/h,停止速度阈值Vp与移动速度阈值Vr之差缩小到1.5km/h。在本变形例中,将停止速度阈值Vp与移动速度阈值Vr之差设定成在信号品质良好时小,随着CNR降低而变大,从而抑制由于定位部2的测定误差而让控制部1错误地判定状态过渡。另外,在容易受到定位部2的测定误差的影响、且仅将用户实际停止的状态判定为停止状态的步行模式下,优选与跑步模式相比将停止速度阈值Vp与移动速度阈值Vr之差设定得更大。另外,理想情况是,在相同信号品质下,设定成停止速度阈值Vp不会超过移动速度阈值Vr,进而不管信号品质如何,停止速度阈值Vp都不会超过移动速度阈值Vr
【表4】
Figure BDA0002442449180000161
在本变形例中,信号品质越是良好时,将停止速度阈值Vp与移动速度阈值Vr之差设定得越小。由此,在信号品质低时,难以做出测定误差的增大导致的状态过渡的误判定。在将停止速度阈值Vp与移动速度阈值Vr之差设定得小时,虽然有可能易于状态过渡的误判定,但通过例如合适地设定判定值Tp、Tr,能抑制控制部1错误地执行状态过渡的判定。另外,对于显示部6的彩色图像的显示的有无所引起的停止速度阈值Vp和移动速度阈值Vr的变更,也能同样地设定。即,在显示彩色图像时,将停止速度阈值Vp与移动速度阈值Vr之差设定得大即可。另外,关于将速度阈值Vp、Vr固定的第1实施方式,也能同样地将停止速度阈值Vp与移动速度阈值Vr之差设定得小。
控制部1对于停止速度阈值Vp以及移动速度阈值Vr可以仅执行一方、特别是行进状态下的停止速度阈值Vp的变更。另外,控制部1也可以对速度阈值Vp、Vr组合执行基于信号品质的变更和基于显示图像的变更。
根据第2实施方式以及其变形例,同时取得用于算出移动速度V的位置信息时的信号品质,对应于该信号品质来随时变更速度阈值Vp、Vr,由此在信号品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灵敏度高的状态过渡的判定。反之,在信号品质不好的环境中,控制部通过对应于取得的信号品质来随时变更速度阈值,抑制了错误地判定状态过渡。
〔第3实施方式〕
若是多路径环境,位置信息的精度就会降低。为此,判定是否是多路径环境,进而算出其程度,对应于此来变更用于状态过渡的判定的阈值,由此能更加提升判定的精度。以下参考图1、图7以及图8来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判定方法。图7以及图8是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控制方法的步骤的流程图,图7是移动状态下的控制方法,图8是停止状态下的控制方法。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停止判定方法与第1、第2实施方式同样,能在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10执行。在本实施方式中,捕捉跟踪部24能根据相关的数来判断是否是多路径环境,进而能判断多路径的状况。即,控制部25根据捕捉跟踪部24算出的相关的数来求取多路径的数即多路径指针(MI)。控制部1分别基于MI,在行进状态下算出停止判定值Tp,在停止状态下算出移动判定值Tr。另外,存储部4存储为此的程序。例如如表5所示那样,将最良好的非多路径环境设为MI=0,以第1实施方式中的表1的Tp=10、Tr=5为基准,每当MI增大1,就使停止判定值Tp增大3,使移动判定值Tr增大1。如此地,在相同多路径环境中,优选设定成停止判定值Tp比移动判定值Tr大,进而对于从行进状态向停止状态的过渡的判定中所使用的停止判定值Tp,将依赖性设定得比移动判定值Tr更大。
【表5】
MI T<sub>p</sub> T<sub>r</sub>
0 10 5
1 13 6
2 16 7
3 19 8
4 22 9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以及图8所示那样,定位部2取得位置信息并算出MI(S13B)。在行进状态下,在移动速度V不足停止速度阈值Vp(S22“是”)的情况下,控制部1对应于之前刚算出的MI来变更停止判定值Tp(S26),之后将判定计数器j和变更的停止判定值Tp进行比较(S29)。在停止状态下,也如图8所示那样,控制部1变更移动判定值Tr(S36)。另外,在图7以及图8中,定位部2从第1次的位置信息取得算出MI,但也可以在第(WR+1)次以后(停止状态下是第(WP+1)次以后)算出。另外,也可以不管移动速度V的比较结果(S22、S32)如何都变更判定值Tp、Tr(S26、S36),例如,控制部1能在写入移动速度V(S15)时变更停止判定值Tp
控制部1也可以对于停止判定值Tp以及移动判定值Tr仅执行一方、特别是仅行进状态中的停止判定值Tp的变更。另外,控制部1也可以组合第2实施方式、变形例来变更速度阈值Vp、Vr和判定值Tp、Tr两方。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在信号品质持续良好等、变更的速度阈值Vp、Vr连续给定次数是小的值的情况下,控制部1将判定值Tp、Tr减少。
根据第3实施方式,定位部在取得位置信息时取得多路径的状况,控制部对应于多路径环境来变更判定值Tp、Tr,由此在非多路径环境中进行灵敏度高的状态过渡的判定。反之,在多路径环境中,通过将判定值Tp、Tr变更为大的值,抑制了错误地判定状态过渡。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

Claims (14)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
取得用户的移动速度的速度取得部;和
判定所述用户是移动状态还是停止状态的处理器,
在所述移动状态下,所述处理器对所述速度取得部取得的移动速度不足停止速度阈值的次数进行计数,在所述移动速度不足所述停止速度阈值的次数到达停止判定值时,判定为从该移动状态过渡到所述停止状态,
在所述停止状态下,所述处理器对所述速度取得部取得的移动速度为移动速度阈值以上的次数进行计数,在所述移动速度为所述移动速度阈值以上的次数到达移动判定值时,判定为从该停止状态过渡到所述移动状态,
所述停止判定值是与所述移动判定值不同的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移动状态下,在所述速度取得部取得的移动速度连续为所述停止速度阈值以上的次数到达停止重置值时,在之后起所述速度取得部取得的移动速度不足所述停止速度阈值的次数累计到达所述停止判定值时,所述处理器判定为从该移动状态过渡到所述停止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停止状态下,在所述速度取得部取得的移动速度连续不足所述移动速度阈值的次数到达移动重置值时,在之后起所述速度取得部取得的移动速度为所述移动速度阈值以上的次数累计到达所述移动判定值时,所述处理器判定为从该停止状态过渡到所述移动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速度取得部从定位卫星接收信号来取得所述用户的当前所在地的位置信息,并基于所述位置信息的随时间变化算出移动速度,取得信号品质,
所述处理器基于所述信号品质来变更所述停止速度阈值或所述移动速度阈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速度取得部从定位卫星接收信号来取得所述用户的当前所在地的位置信息,并基于所述位置信息的随时间变化来算出移动速度,算出多路径环境指标值,
所述处理器基于所述多路径环境指标值来变更所述停止判定值或所述移动判定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停止判定值比所述移动判定值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停止速度阈值比所述移动速度阈值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在判定为过渡到所述移动状态起由所述速度取得部取得了停止判定待机值的次数的移动速度后,对所述速度取得部取得的移动速度不足停止速度阈值的次数进行计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在判定为过渡到所述停止状态起由所述速度取得部取得了所述移动判定待机值的次数的移动速度后,对所述速度取得部取得的移动速度不足停止速度阈值的次数进行计数。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设备具有存储器,
所述处理器在所述停止状态下,不管所述速度取得部取得的移动速度如何都在所述存储器将移动速度写入为0。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设备具备:具备显示单色图像的单色显示器和显示彩色图像的彩色显示器的显示部,
所述处理器基于所述单色显示器或所述彩色显示器的显示状况来变更所述停止速度阈值或所述移动速度阈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设备装备于所述用户的手腕。
13.一种停止判定方法,是电子设备的停止判定方法,所述电子设备具备:
取得用户的移动速度的速度取得部;和
判定所述用户是移动状态还是停止状态的处理器,
所述电子设备的停止判定方法的特征在于,执行如下步骤:
移动状态速度取得步骤,在所述移动状态下取得移动速度;
移动计数步骤,对所述移动状态速度取得步骤中取得的移动速度不足所述停止速度阈值的次数进行计数;
停止判定步骤,在所述移动计数步骤中计数的次数到达所述停止判定值时,判定为过渡到所述停止状态;
停止状态速度取得步骤,在所述停止状态下取得移动速度;
停止计数步骤,对所述停止状态速度取得步骤中取得的移动速度为所述移动速度阈值以上的次数进行计数;和
移动判定步骤,在所述停止计数步骤计数的次数到达所述移动判定值时,判定为过渡到所述移动状态,
所述停止判定值是与所述移动判定值不同的值。
14.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使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3记载的停止判定方法。
CN202010272043.0A 2019-04-18 2020-04-08 电子设备、停止判定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183110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79685 2019-04-18
JP2019079685A JP7070495B2 (ja) 2019-04-18 2019-04-18 電子機器、停止判定方法、および停止判定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31109A true CN111831109A (zh) 2020-10-27

Family

ID=728322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72043.0A Pending CN111831109A (zh) 2019-04-18 2020-04-08 电子设备、停止判定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11525928B2 (zh)
JP (2) JP7070495B2 (zh)
CN (1) CN11183110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35249A (zh) * 2020-11-30 2021-03-02 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 一种基于周扫红外搜索系统的动态小目标检测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88201A (zh) * 2020-10-23 2022-05-13 神讯电脑(昆山)有限公司 信息撷取装置与其运作方法、定位单元的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01070A (ja) * 1995-01-20 1996-08-09 Fujitsu Ten Ltd 車両停止状態検出装置
US6140986A (en) * 1997-02-13 2000-10-31 Micron Technology, Inc. Combined monochrome and color display
JPH11258324A (ja) * 1998-03-10 1999-09-24 Sharp Corp ナビゲーション装置
JP3809425B2 (ja) * 2003-03-20 2006-08-16 富士通株式会社 交通情報発信装置,交通情報発信プログラム
WO2005012836A1 (en) * 2003-08-01 2005-02-10 Ig-Tae Um Jogging guide apparatus using gps and the jogging guide method using the same
JP4379728B2 (ja) 2005-01-31 2009-12-09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JP2008039906A (ja) 2006-08-02 2008-02-21 Casio Comput Co Ltd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画像表示装置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JP4986175B2 (ja) 2007-12-28 2012-07-25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136669B2 (ja) 2011-03-18 2013-02-06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3042360A (ja) * 2011-08-16 2013-02-28 Sony Corp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953677B2 (ja) * 2011-08-30 2016-07-20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WO2013040493A1 (en) * 2011-09-16 2013-03-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tecting that a mobile device is riding with a vehicle
JP6079034B2 (ja) 2012-08-07 2017-02-1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停止継続判定方法及び停止継続判定装置
JP6007836B2 (ja) 2013-03-22 2016-10-12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端末制御システム、端末制御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JP6120166B2 (ja) * 2013-06-04 2017-04-2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車両停止判定結果提供方法、車両停止判定装置、および車両停止判定システム
JP2015158432A (ja) * 2014-02-25 2015-09-03 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位置検出装置
JP6413452B2 (ja) 2014-08-06 2018-10-31 富士通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及び移動判定プログラム
JP2016099270A (ja) * 2014-11-25 2016-05-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位置算出方法、位置算出装置及び位置算出プログラム
WO2016087358A1 (en) * 2014-12-03 2016-06-09 Koninklijke Philips N.V. Device,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unting the number of cycles of a periodic movement of a subject
JP6149893B2 (ja) * 2015-04-24 2017-06-21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データ抽出システム、データ抽出方法およびデータ抽出プログラム
JP6561712B2 (ja) 2015-09-15 2019-08-21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JP2017091163A (ja) 2015-11-09 2017-05-25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判定装置、判定システム及び判定方法並びに判定装置用プログラム
JP6341192B2 (ja) 2015-12-22 2018-06-13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583248B2 (ja) 2016-12-22 2019-10-02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移動軌跡情報出力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1137725B2 (en) 2016-12-27 2021-10-05 Casio Computer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storing program, and information report method
JP6740898B2 (ja) 2016-12-28 2020-08-19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地図記録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地図記録方法
KR102488580B1 (ko) * 2017-01-12 2023-01-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적응적인 사용자 인터페이스를 제공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JP6683162B2 (ja) 2017-03-28 2020-04-15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位置特定システム、位置特定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794895B2 (ja) 2017-03-28 2020-12-02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位置特定システム、位置特定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005946B2 (ja) * 2017-06-07 2022-01-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ウェアラブル機器、およびウェアラブル機器の制御方法
JP7006080B2 (ja) * 2017-09-25 2022-01-24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移動状態判別装置、電子時計、移動状態判別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0762462B1 (en) * 2018-08-07 2020-09-01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Sensor-based customer arrival detection
JP7205150B2 (ja) 2018-10-09 2023-01-17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情報処理方法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35249A (zh) * 2020-11-30 2021-03-02 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 一种基于周扫红外搜索系统的动态小目标检测方法
CN112435249B (zh) * 2020-11-30 2024-04-16 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 一种基于周扫红外搜索系统的动态小目标检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525928B2 (en) 2022-12-13
JP7380746B2 (ja) 2023-11-15
US20230067390A1 (en) 2023-03-02
US20200333473A1 (en) 2020-10-22
JP2020176929A (ja) 2020-10-29
JP7070495B2 (ja) 2022-05-18
JP2022089943A (ja) 2022-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380746B2 (ja) 電子機器、判定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3114013B2 (ja) 携帯型gps受信装置
US10401504B2 (en) Wearable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wearable device
US9163946B2 (en)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for motion mode detection for personal navigation systems
CN109557566B (zh) 移动状态判别装置、电子表、移动状态判别方法及记录介质
JP6079034B2 (ja) 停止継続判定方法及び停止継続判定装置
US9405014B2 (en) Method of controlling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JP2000284041A (ja) 携帯型距離・速度計
US20170273637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US8022871B2 (en) Positioning device, electronic instrument, and storage medium storing program
JP2001027545A (ja) 携帯型距離計、携帯型距離・速度計および距離・速度測定方法
JP3398585B2 (ja) 携帯型速度・距離計
US7961142B2 (en) Present position locating method, position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instrument
CN105629276B (zh) 位置计算方法以及位置计算装置
JP2000193483A (ja) 携帯型gps受信装置
US20160223993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09550215B (zh) 测量装置、控制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JP6766836B2 (ja) 衛星電波受信装置、電子時計及び電波受信報知制御方法
JP6458790B2 (ja) 衛星電波受信装置、電波時計、衛星電波受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21156649A (ja) 電子機器、移動速度取得方法、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US20240045081A1 (en) Wearable device, movement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control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CN105974435A (zh) 性能信息计算方法以及卫星定位信号接收器
JP2015090319A (ja) パフォーマンス情報算出方法及び測位用衛星信号受信機
JP2020109422A (ja) 測位制御方法及び測位機器
JP2016200398A (ja) 測位方法、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