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28326A - 压缩机和制冷装置 - Google Patents

压缩机和制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28326A
CN111828326A CN202010613519.2A CN202010613519A CN111828326A CN 111828326 A CN111828326 A CN 111828326A CN 202010613519 A CN202010613519 A CN 202010613519A CN 111828326 A CN111828326 A CN 1118283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cavity
compressor
motor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1351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28326B (zh
Inventor
李洋
卢林高
曹红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1351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28326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283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28326A/zh
Priority to EP20937175.6A priority patent/EP3964712A4/en
Priority to PCT/CN2020/136363 priority patent/WO2022001019A1/zh
Priority to US17/561,149 priority patent/US11971036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283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283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1/00Compressor arrangements
    • F25B31/02Compressor arrangements of motor-compressor units
    • F25B31/026Compressor arrangements of motor-compressor units with compressor of rotary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 F04C29/02Lubrication; Lubricant separation
    • F04C29/028Means for improving or restricting lubricant flow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3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25/00 - F04B37/00
    • F04B39/02Lubrication
    • F04B39/0223Lubric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ressor type
    • F04B39/023Hermetic compress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3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25/00 - F04B37/00
    • F04B39/02Lubrication
    • F04B39/02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reservoirs in the cas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3/00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pumps, each being of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type,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Pumping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Multi-stage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23/008Hermetic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 F04C29/0042Driving elements, brakes, coupling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umps
    • F04C29/005Means for transmitting movement from the prime mover to driven parts of the pump, e.g. clutches, couplings, transmiss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 F04C29/02Lubrication; Lubricant separ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1/00Compressor arrangements
    • F25B31/002Lubrication
    • F25B31/004Lubrication oil recirculating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240/00Components
    • F04C2240/30Casings or hous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240/00Components
    • F04C2240/50Bea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240/00Components
    • F04C2240/80Other components
    • F04C2240/805Fastening means, e.g. bol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240/00Components
    • F04C2240/80Other components
    • F04C2240/809Lubricant sump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和制冷装置,压缩机包括壳体、压缩组件、电机、油池和回油通道。壳体构造出腔体;压缩组件的一部分与壳体连接并位于腔体内,压缩组件将腔体分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电机的一部分设置在第一腔体内,位于电机的中心轴线下方的部分壳体为第一壳体。油池设置在第二腔体内。回油通道设置在压缩组件上,回油通道具有朝向第一腔体的进油口。本发明通过令进油口内的分隔线与第一壳体的内侧壁之间的距离与壳体的内径满足预设关系,且位于分隔线下的通油区的面积与进油口面积满足一定关系,从而使进油口难以暴露在冷媒中,提升润滑油的回收效率,使得油面波动相对平稳,降低压缩机的吐油量并提升压缩机的可靠性和能效等级。

Description

压缩机和制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压缩机和一种制冷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压缩机的结构中,压缩机的封闭壳体内形成有腔体,该腔体被压缩机中的压缩组件分隔为油腔和电机腔,常采用在压缩组件上设置回油通道来实现润滑油在油腔和电机腔之间的循环。然而,随着压缩机运行的工况变化,储存在封闭壳体的底部的润滑油的油面的波动很大,特别是电机腔的润滑油在压差作用下被压向油腔的过程中,电机腔内油面下降会导致部分冷媒随润滑油一起经回油通道进入油腔,这将导致润滑油的回收效率低,油腔油面波动大,进而导致吐油量增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在于,提出一种压缩机。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在于,提出一种制冷装置。
有鉴于此,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包括壳体、压缩组件、电机、油池和回油通道。其中,壳体构造出腔体;压缩组件的一部分与壳体固定连接并位于腔体内,压缩组件将腔体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电机的一部分设置在第一腔体内;油池设置在第二腔体内;回油通道设置在压缩组件上,回油通道用于连通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位于电机的中心轴线下方的部分壳体为第一壳体。回油通道具有朝向第一腔体的进油口,进油口内具有平行电机的中心轴线所在水平面的分隔线。分隔线将进油口划分为两个区域,分隔线具有两侧,靠近电机的中心轴线的一侧,背离电机的中心轴线的一侧,位于分隔线背离电机的中心轴线的一侧为通油区。其中,分隔线与第一壳体的内侧壁之间的距离为第一相对距离,第一相对距离大于0mm并小于等于壳体的内径的12%,通油区的面积大于等于进油口面积的90%并小于等于进油口的面积。
本发明提供的压缩机包括壳体、压缩组件、电机、油池和回油通道,其中,壳体为密封壳体,部分压缩组件与壳体固定连接,具体地,部分压缩组件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壳体固定连接,从而可以确保压缩组件与壳体之间的可靠连接性能。压缩组件设置在腔体内并将腔体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腔体位于压缩组件的左侧,第二腔体位于压缩组件的右侧,其中部分电机位于第一腔体内,油池设置在第二腔体中,油池内存储有润滑油。当压缩机工作时,压缩组件可以对冷媒进行压缩,压缩完成的其中一部分冷媒气体可以通过壳体上设置的排气结构排出,压缩完成的另一部分冷媒气体可以进入到第一腔体内对电机进行冷却,然后冷媒可以进入到第二腔体内并通过排气结构排出。本发明通过在压缩组件上设置回油通路,油池内的润滑油可以通过回油通路进行流通,当冷媒进入第一腔体内时,第一腔体内的压力升高,在压力的作用下第一腔体内的润滑油可以通过回油通路进入到第二腔体内,该设计结构简单合理且可以提升润滑油的回收效率,使得油池中油面波动相对平稳,进而降低压缩机的吐油量,使得油池能够供给压缩组件足有的油量,进一步提升压缩机的可靠性和能效等级。无论压缩机的工况如何,电机腔内的油都可以通过压缩组件上的回油通道回到油腔,保证油池对压缩部件的供油,并可以保证油腔储存油的稳定性,因此吐油量减少,压缩机性能表现有所改善。
此外,回油通路内的润滑油还可以进入到压缩组件内部以对压缩组件进行润滑,由此可以使得压缩机的运行更加顺畅。具体地,压缩机为卧式压缩机。
进一步地,将壳体划分为第一壳体和与第一壳体相连的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均沿电机的中心轴线方向延伸,当壳体呈圆筒状时,则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均为部分圆弧段。其中,第一壳体位于电机的中心轴线的正下方。当卧式压缩机水平放置于地面时,则第一壳体的外侧壁与地面接触。其中,回油通道具有朝向第一腔体的进油口和朝向第二腔体的出油口,第一腔体内的润滑油经进油口进入回油通道内并经出油口排入油池中。在压缩机工作过程中,第一腔体内的整体压力高于第二腔体内的压力,在压差作用下,第一腔体内的润滑油会通过回油通道压入第二腔体中。然而,当压缩机处于高转速或低压比的工况下时,压缩机内部的流量较大、压缩组件两侧的压差较大,容易出现第一腔体内的油面低于回流通道的进油口的情形。而此时,在压差作用下,冷媒也会通过回油通道进入第二腔体,并在油池内的润滑油中形成大量气泡而影响引起油池油面的剧烈波动,进而会导致压缩机吐油量的增加,使得压缩机的性能表现下降。
通过大量实验观察发现,当第一相对距离与壳体的内径满足前述关系时,则回油通道的进油口难以暴露在冷媒中可以有效改善油池通气的情况,进而降低吐油量。进一步地,通油区的面积大于等于进油口面积的90%,并小于等于进油口的面积,可以进一步确保润滑油从进油口流向油池。
当通油区的面积等于进油口面积时,则分隔线位于进油口的最高点(最高点是指进油口内具有靠近电机的中心轴线所在水平面的最高点)。当通油区的面积小于进油口面积且大于等于进油口面积的90%时,则分隔线能够将进油口划分为两个区域,其中一个为位于分隔线背离电机的中心轴线一侧的通油区,润滑油会通过通油区进入油池。
进一步地,通过大量实验观察发现,分隔线与第一壳体的内侧壁之间的距离为第一相对距离H1,第一相对距离H1满足0mm<H1≤10mm时,可以大幅改善高频(恶劣)工况下的油循环率。使回油通道的进油口难以暴露在冷媒中可以有效改善油池通气的情况,进而降低吐油量。
值得说明的是,当分隔线并未位于第一壳体的正上方时,则分隔线与第一壳体的内侧壁之间的距离为分隔线与第一壳体的内侧壁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
具体地,回油通道位于电机的中心轴线所在水平面的下方,润滑油受重力作用则沉积在腔体的底部,位于底部的回油通道能够便于润滑油的流通。
进一步地,回油通道在电机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上呈扩口状,此时,出油口的面积大于进油口的面积。当然,回油通道也可以在电机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上各处横截面相等,只要回油通道的进油口与第一壳体之间的距离满足前述关系即可实现良好的油循环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第一相对距离大于0mm并小于等于7mm。
在该设计中,令第一相对距离H1满足0mm<H1≤7mm能够进一步降低回油通道中进油口的最高点,使得进油口更加难以暴露在冷媒中,从而可以有效改善油池通气的情况,进而降低吐油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进油口内具有远离电机的中心轴线所在水平面的顶点,顶点与第一壳体的内侧壁之间的距离为第二相对距离,第二相对距离大于等于0mm且小于等于3mm。
在该设计中,进油口内具有远离电机的中心轴线所在水平面的顶点,顶点与第一壳体的内侧壁之间的距离为第二相对距离,当进油口为闭合开口时,则第二相对距离H2大于0mm且小于等于3mm,即构成进油口的压缩组件的内侧壁与压缩组件的外侧壁相互独立,二者不存在连接关系,当进油口为非闭合开口时,则第二相对距离H2等于0mm,此时压缩组件的外侧壁与构成进油口的压缩组件的内侧壁相连接。在分隔线与第一壳体的内侧壁满足0mm<H1≤10mm、进油口上顶点与第一壳体的内侧壁之间的距离满足0mm≤H2≤3mm的基础上,对进油口上的分隔线、进油口上的顶点(重力方向上的最低点)进行限制,从而在确保润滑油的通流效果的前提下,使回油通道的进油口难以暴露在冷媒中可以有效改善油池通气的情况,进而降低吐油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部分压缩组件朝靠近电机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凹陷以形成回油通道。
在该设计中,部分压缩组件朝靠近电机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凹陷,从而形成回油通道,即回油通道则具有沿电机轴线的进油口和出油口,同时,回油通道还具有朝向壳体的开口,此时,由于设有回油通道的这部分压缩组件固定连接在壳体上,此时进油口上的顶点与第一壳体的内侧壁之间的第二相对距离H2为0mm。进一步地,回油通道在电机的曲轴的横截面上的投影呈圆形、三角形、多边形。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电机包括曲轴、转子和定子,其中,曲轴的第一端位于第一腔体内,曲轴的第二端与压缩组件相连接。转子套设在曲轴的第一端;定子套设在转子的外壁上,至少部分定子的外侧壁与壳体的内侧壁之间具有间隔。其中,间隔在曲轴的横截面上的截面积为第一截面积,回油通道在曲轴的横截面上的截面积为第二截面积,第二截面积小于等于第一截面积的30%。
在该设计中,曲轴的第一端位于第一腔体内,并与电机的转子和定子配合连接,曲轴的第二端与压缩组件相连接,转子套设在曲轴的第一端上,转子转动以带动曲轴运动,进而实现压缩组件的运动。定子套设在转子的外壁上,且至少部分定子的外侧壁与壳体的内侧壁之间具有间隔,其中,间隔的数量为至少一个。曲轴的横截面为垂直于曲轴的轴向的截面。间隔在曲轴横截面上的截面积为第一截面积,而回油通道在曲轴的横截面上的截面积为第二截面积,第二截面积小于等于第一截面积的30%,当回油通道和间隔在曲轴的横截面上的截面积满足上述关系,则第一腔体内的润滑油可以经过间隔流向回油通道,从而能够确保润滑油在第一腔体、回油通道和第二腔体内顺利地循环流通,也能够使回油通道的进油口难以暴露在冷媒中可以有效改善油池通气的情况,进而降低吐油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间隔的数量为至少两个,第一截面积为至少两个间隔的截面积之和;回油通道的数量为至少两个,第二截面积为至少两个回油通道的截面积之和。
在该设计中,间隔的数量为多个,第一截面积为多个间隔的截面积之和,回油通道的数量为多个,第二截面积为多个回油通道的截面积之和,令多个间隔的截面积之和与多个回油通道的截面积之和满足上述关系,从而能够确保润滑油在第一腔体、回油通道和第二腔体内顺利地循环流通。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压缩组件包括气缸和主轴承,主轴承设置在气缸上朝向电机的一侧,部分电机穿过主轴承与气缸相连接。其中,主轴承和气缸中与壳体固定连接的一个为固定件,回油通道设置在固定件上。
在该设计中,压缩组件包括气缸和主轴承,主轴承设置在气缸上朝向电机的一侧,曲轴的第二端穿过主轴承与气缸相连接。其中,主轴承可以通过焊接连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壳体的内周壁上,气缸也可以通过焊接连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壳体的内周壁上,可以根据实际的装配需求来选择主轴承或气缸与壳体固定连接。若主轴承与壳体焊接连接时,则气缸并未于壳体固定连接,此时回油通道设置在主轴承上,润滑油会从第一腔体经进油口进入回油通道,并经气缸与壳体之间的间隙流入油池中。相反,若气缸与壳体固定连接,则润滑油会从第一腔体经主轴承与壳体之间的间隙,进入回油通道中,最后流入油池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压缩机还包括排气管和气流通道,其中,排气管对应于压缩组件设置在壳体上;气流通道设置在压缩组件上,气流通道、第一腔体和排气管相连通。
在该设计中,当压缩机工作时,压缩组件可以对冷媒进行压缩,压缩完成的一部分冷媒气体可以直接通过排气管排出,压缩完成的另一部分冷媒气体可以通过气流通道进入到第一腔体内以对电机进行冷却,然后冷媒可以进到第二腔体内并通过排气管排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压缩机还包括基座和安装架,安装架连接在机座上朝向壳体的一侧,安装架与壳体适配连接。
在该设计中,基座可以与曲轴相平行,即壳体水平设置在基座上。基座也可以与曲轴呈一定角度设置,即壳体倾斜设置在基座上。当壳体设置在基座上时,此时,电机的中心轴线具有其所在的水平面。而当壳体倾斜设置在基座上时,此时中心轴线与水平面呈一定夹角,此时可将基座倾斜固定在水平底面上,从而令电机的中心轴线(曲轴)与水平面相平行,则此时压缩机内压缩组件上的进油口、第一壳体之间的位置关系也应当满足前述关系。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冷装置,包括上述任一设计中所提供的压缩机。
本发明提供的制冷装置,包括上述任一设计中所提供的压缩机,因而具有该压缩机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制冷装置还包括机壳,机壳内形成安装腔,压缩机连接在机壳上并位于安装腔内,通过机壳对压缩机进行保护,避免外界环境对压缩机造成影响,确保压缩机的精准运行。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压缩机的结构剖视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压缩机的结构剖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压缩机中回油通道内气体流量的仿真曲线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压缩机的吐油率的实验曲线图。
其中,图1至图8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压缩机,
10壳体,101第一壳体,
11腔体,111第一腔体,112第二腔体,
12压缩组件,121气缸,122主轴承,
13电机,131曲轴,132转子,133定子,134间隔,
14油池,
15回油通道,151进油口,
16排气管,
17气流通道,
18机座,
19安装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8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压缩机1和制冷装置。
实施例一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压缩机1,如图1和图2所示,压缩机1包括壳体10、压缩组件12、电机13、油池14和回油通道15,其中,壳体10构造出腔体11;压缩组件12的一部分与壳体10固定连接并位于腔体11内,压缩组件12将腔体11分隔为第一腔体111和第二腔体112。电机13,电机13的一部分设置在第一腔体111内;油池14,设置在第二腔体112内;回油通道15,设置在压缩组件12上,回油通道15用于连通第一腔体111和第二腔体112。位于电机13的中心轴线下方的部分壳体10为第一壳体101;回油通道15具有朝向第一腔体111的进油口151,进油口151内具有平行电机13的中心轴线所在水平面的分隔线。分隔线将进油口划分为两个区域,分隔线具有两侧,靠近电机13的中心轴线的一侧,背离电机13的中心轴线的一侧,位于分隔线背离电机13的中心轴线的一侧为通油区。其中,分隔线与第一壳体101的内侧壁之间的距离为第一相对距离,第一相对距离大于0mm并小于等于壳体10的内径的12%,通油区的面积大于等于进油口151面积的90%并小于等于进油口151的面积。
本发明提供的压缩机1包括壳体10、压缩组件12、电机13、油池14和回油通道15,其中,壳体10为密封壳体10,部分压缩组件12与壳体10固定连接。具体地,部分压缩组件12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壳体10固定连接,从而可以确保压缩组件12与壳体10之间的可靠连接性能。压缩组件12设置在腔体11内并将腔体11分隔为第一腔体111和第二腔体112,第一腔体111位于压缩组件12的左侧,第二腔体112位于压缩组件12的右侧,其中部分电机13位于第一腔体111内,油池14设置在第二腔体112中,油池14内存储有润滑油。当压缩机1工作时,压缩组件12可以对冷媒进行压缩,压缩完成的其中一部分冷媒气体可以通过壳体10上设置的排气结构排出,压缩完成的另一部分冷媒气体可以进入到第一腔体111内对电机13进行冷却,然后冷媒可以进入到第二腔体112内并通过排气结构排出。本发明通过在压缩组件12上设置回油通路,油池14内的润滑油可以通过回油通路进行流通,当冷媒进入第一腔体111内时,第一腔体111内的压力升高,在压力的作用下第一腔体111内的润滑油可以通过回油通路进入到第二腔体112内。该设计结构简单合理且可以提升润滑油的回收效率,使得油池14中油面波动相对平稳,进而降低压缩机1的吐油量,使得油池14能够供给压缩组件12足有的油量,进一步提升压缩机1的可靠性和能效等级。无论压缩机1的工况如何,电机13腔内的油都可以通过压缩组件12上的回油通道15回到油腔,保证油池14对压缩部件的供油,并可以保证油腔储存油的稳定性,因此吐油量减少,压缩机1性能表现有所改善。
此外,回油通路内的润滑油还可以进入到压缩组件12内部以对压缩组件12进行润滑,由此可以使得压缩机1的运行更加顺畅。具体地,压缩机1为卧式压缩机。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将壳体10划分为第一壳体101和与第一壳体101相连的第二壳体10,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均沿电机13的中心轴线方向延伸,当壳体10呈圆筒状时,则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均为部分圆弧段。其中,第一壳体101位于电机13的中心轴线的正下方。当卧式压缩机水平放置于地面时,则第一壳体101的外侧壁与地面接触。其中,回油通道15具有朝向第一腔体111的进油口151和朝向第二腔体112的出油口,第一腔体111内的润滑油经进油口151进入回油通道15内并经出油口排入油池14中。在压缩机1工作过程中,第一腔体111内的整体压力高于第二腔体112内的压力,在压差作用下,第一腔体111内的润滑油会通过回油通道15压入第二腔体112中。然而,当压缩机1处于高转速或低压比的工况下时,压缩机1内部的流量较大、压缩组件12两侧的压差较大,容易出现第一腔体111内的油面低于回流通道的进油口151的情形,而此时,在压差作用下,冷媒也会通过回油通道15进入第二腔体112,并在油池14内的润滑油中形成大量气泡而影响引起油池14油面的剧烈波动,进而会导致压缩机1吐油量的增加,使得压缩机1的性能表现下降。
如图9和图10所示,通过大量实验观察发现,令分隔线与第一壳体101的内侧壁之间的距离为第一相对距离H1,第一相对距离H1满足0mm<H1≤10mm时,可以大幅改善高频(恶劣)工况下的油循环率。使回油通道15的进油口151难以暴露在冷媒中可以有效改善油池14通气的情况,进而降低吐油量。
具体地,如图9所示,在仿真实验中,将压缩机1的令进油口151内的分隔线与第一壳体101的内侧壁之间的距离H1设为变量,从而形成3组对比实验,而压缩机1的其他运行参数均相同,压缩机1的运行参数具体包括:吸气温度为-1℃,吸气压力为0.38MPa,排气温度为70℃,排气压力为1.53MPa,转速60Hz。其中,当H1=22.3mm时,参照曲线C1可看出,在一段运行时长内,回油通道15内的气体流量(即冷媒气体的流量)呈现规律性起伏,也就是说,此时回油通道15内存在冷媒气体,这将会影响油池14内润滑油的油面平稳。当第一相对距离H1降低至17mm时,参照曲线C2可知,回油通道15内存在部分冷媒气体,然而,当第一相对距离H1=10mm时,此时参照曲线C3可知,回油通道15内气体流量趋向于0,也就是说,当回油通道15中进油口151的分隔线与第一壳体101的内侧壁之间的距离满足0mm<H1≤10mm时,则可以令回油通道15的进油口151难以暴露在冷媒中,从而可以有效改善油池14通气的情况,进而降低吐油量,可以大幅改善高频(恶劣)工况下的油循环率。
参照图10可知,当压缩机1运行频率为60Hz时,降低回油通道15中进油口151的分隔线与第一壳体101的内侧壁之间的距离H1,压缩机1吐油率可以小幅度降低。而当压缩机1运行频率为90Hz时,当降低H1时,则可以发现,压缩机1的吐油率大幅下降。当H1=22.3mm时,压缩机1的吐油率为4.9,而当H1=10mm时,压缩机1的吐油率则降低为1.42,因此,降低回油通道15中进油口151的分隔线与第一壳体101的内侧壁之间的距离H1可以大幅改善压缩机1在高频(恶劣)工况下的油循环率。
当第一相对距离H1与壳体10的内径满足前述关系时,则回油通道15的进油口151难以暴露在冷媒中可以有效改善油池14通气的情况,进而降低压缩机的吐油量。进一步地,通油区的面积大于等于进油口151面积的90%,并小于等于进油口151的面积,可以进一步确保润滑油从进油口151流向油池14。
当通油区的面积等于进油口151面积时,则分隔线位于进油口151的最高点(最高点是指进油口151内具有靠近电机13的中心轴线所在水平面的最高点)。当通油区的面积小于进油口151面积且大于等于进油口151面积的90%时,则分隔线能够将进油口151划分为两个区域,其中一个为位于分隔线背离电机的中心轴线一侧的通油区,润滑油会通过通油区进入油池14。
值得说明的是,当分隔线并未位于第一壳体101的正上方时,则分隔线与第一壳体101的内侧壁之间的距离为分隔线与第一壳体101的内侧壁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
具体地,回油通道15位于电机13的中心轴线所在水平面的下方,润滑油受重力作用则沉积在腔体11的底部,位于底部的回油通道15能够便于润滑油的流通。
进一步地,回油通道15在电机13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上呈扩口状,此时,出油口的面积大于进油口151的面积。当然,回油通道15也可以在电机13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上各处横截面相等,只要回油通道15的进油口151与第一壳体101之间的距离满足前述关系即可实现良好的油循环率。
进一步地,第一相对距离大于0mm并小于等于7mm。
在该实施例中,令第一相对距离H1满足0mm<H1≤7mm能够进一步降低回油通道15中进油口151的最高点,使得进油口151更加难以暴露在冷媒中,从而可以有效改善油池14通气的情况,进而降低吐油量。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进油口151内具有远离电机13的中心轴线所在水平面的顶点,顶点与第一壳体101的内侧壁之间的距离为第二相对距离,第二相对距离大于等于0mm且小于等于3mm。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进油口151内具有远离电机13的中心轴线所在水平面的顶点,顶点与第一壳体101的内侧壁之间的距离为第二相对距离。当进油口151为闭合开口时,如图6和图7所示,则第二相对距离H2大于0mm且小于等于3mm,即构成进油口151的压缩组件12的内侧壁与压缩组件12的外侧壁相互独立,二者不存在连接关系。当进油口151为非闭合开口时,如图4和图5所示,则第二相对距离H2等于0mm,此时压缩组件12的外侧壁与构成进油口151的压缩组件12的内侧壁相连接。在分隔线与第一壳体101的内侧壁满足0mm<H1≤10mm、进油口151上顶点与第一壳体101的内侧壁之间的距离满足0mm≤H2≤3mm的基础上,对进油口151上的分隔线、进油口151上的顶点(重力方向上的最低点)进行限制,从而在确保润滑油的通流效果的前提下,使回油通道15的进油口151难以暴露在冷媒中可以有效改善油池14通气的情况,进而降低吐油量。
进一步地,部分压缩组件12朝靠近电机13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凹陷以形成回油通道15。
在该实施例中,部分压缩组件12朝靠近电机13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凹陷,从而形成回油通道15,即回油通道15则具有沿电机13轴线的进油口151和出油口,同时,回油通道15还具有朝向壳体10的开口。此时,由于设有回油通道15的这部分压缩组件12固定连接在壳体10上,此时进油口151上的顶点与第一壳体101的内侧壁之间的第二相对距离H2为0mm。进一步地,回油通道15在电机13的曲轴131的横截面上的投影呈圆形、三角形、多边形。
实施例二
与前述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对电机13的结构进行具体说明,电机13包括曲轴131、转子132和定子133,其中,曲轴131的第一端位于第一腔体111内,曲轴131的第二端与压缩组件12相连接;转子132套设在曲轴131的第一端;定子133套设在转子132的外壁上,至少部分定子133的外侧壁与壳体10的内侧壁之间具有间隔134;其中,间隔134在曲轴131的横截面上的截面积为第一截面积,回油通道15在曲轴131的横截面上的截面积为第二截面积,第二截面积小于等于第一截面积的30%。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曲轴131的第一端位于第一腔体111内,并与电机13的转子132和定子133配合连接,曲轴131的第二端与压缩组件12相连接,转子132套设在曲轴131的第一端上,转子132转动以带动曲轴131运动,进而实现压缩组件12的运动。定子133套设在转子132的外壁上,且至少部分定子133的外侧壁与壳体10的内侧壁之间具有间隔134,其中,间隔134的数量为至少一个。曲轴131的横截面为垂直于曲轴131的轴向的截面。间隔134在曲轴131横截面上的截面积为第一截面积,而回油通道15在曲轴131的横截面上的截面积为第二截面积,第二截面积小于等于第一截面积的30%,当回油通道15和间隔134在曲轴131的横截面上的截面积满足上述关系,则第一腔体111内的润滑油可以经过间隔134流向回油通道15,从而能够确保润滑油在第一腔体111、回油通道15和第二腔体112内顺利地循环流通,也能够使回油通道15的进油口151难以暴露在冷媒中可以有效改善油池14通气的情况,进而降低吐油量。
进一步地,间隔134的数量为至少两个,第一截面积为至少两个间隔134的截面积之和;回油通道15的数量为至少两个,第二截面积为至少两个回油通道15的截面积之和。
在该实施例中,间隔134的数量为多个,第一截面积为多个间隔134的截面积之和,回油通道15的数量为多个,第二截面积为多个回油通道15的截面积之和,令多个间隔134的截面积之和与多个回油通道15的截面积之和满足上述关系,从而能够确保润滑油在第一腔体111、回油通道15和第二腔体112内顺利地循环流通。
实施例三
与前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对压缩组件12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进一步地,压缩组件12包括气缸121和主轴承122,主轴承122设置在气缸121上朝向电机13的一侧,部分电机13穿过主轴承122与气缸121相连接;其中,主轴承122和气缸121中与壳体10固定连接的一个为固定件,回油通道15设置在固定件上。
在该实施例中,压缩组件12包括气缸121和主轴承122,主轴承122设置在气缸121上朝向电机13的一侧,曲轴131的第二端穿过主轴承122与气缸121相连接。其中,主轴承122可以通过焊接连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壳体10的内周壁上,气缸121也可以通过焊接连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壳体10的内周壁上,可以根据实际的装配需求来选择主轴承122或气缸121与壳体10固定连接。若主轴承122与壳体10焊接连接时,则气缸121并未于壳体10固定连接,此时回油通道15设置在主轴承122上,润滑油会从第一腔体111经进油口151进入回油通道15,并经气缸121与壳体10之间的间隙流入油池14中。相反,若气缸121与壳体10固定连接,则润滑油会从第一腔体111经主轴承122与壳体10之间的间隙,进入回油通道15中,最后流入油池14内。
进一步地,压缩机1还包括排气管16和气流通道17,其中,排气管16对应于压缩组件12设置在壳体10上;气流通道17设置在压缩组件12上,气流通道17、第一腔体111和排气管16相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当压缩机1工作时,压缩组件12可以对冷媒进行压缩,压缩完成的一部分冷媒气体可以直接通过排气管16排出,压缩完成的另一部分冷媒气体可以通过气流通道17进入到第一腔体111内以对电机13进行冷却,然后冷媒可以进到第二腔体112内并通过排气管16排出。
进一步地,压缩机1还包括基座和安装架19,安装架19连接在机座18上朝向壳体10的一侧,安装架19与壳体10适配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基座可以与曲轴131相平行,即壳体10水平设置在基座上。基座也可以与曲轴131呈一定角度设置,即壳体10倾斜设置在基座上。当壳体10设置在基座上时,此时,电机13的中心轴线具有其所在的水平面。而当壳体10倾斜设置在基座上时,此时中心轴线与水平面呈一定夹角,此时可将基座倾斜固定在水平底面上,从而令电机13的中心轴线(曲轴131)与水平面相平行,则此时压缩机1内压缩组件12上的进油口151、第一壳体101之间的位置关系也应当满足前述关系。
实施例四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冷装置,包括上述任一设计中所提供的压缩机1。
本发明提供的制冷装置,包括上述任一设计中所提供的压缩机1,因而具有该压缩机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制冷装置还包括机壳,机壳内形成安装腔,压缩机1连接在机壳上并位于安装腔内,通过机壳对压缩机1进行保护,避免外界环境对压缩机1造成影响,确保压缩机1的精准运行。
进一步地,制冷装置可以为冰箱、空调等家电装置。
在本发明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构造出腔体;
压缩组件,所述压缩组件的一部分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腔体内,所述压缩组件将所述腔体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
电机,所述电机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内,位于所述电机的中心轴线下方的部分壳体为第一壳体;
油池,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内;
回油通道,设置在所述压缩组件上,用于连通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
所述回油通道具有朝向所述第一腔体的进油口,所述进油口内具有平行所述电机的中心轴线所在水平面的分隔线;
其中,所述分隔线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壁之间的距离为第一相对距离;
所述第一相对距离大于0mm并小于等于所述壳体的内径的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油口包括位于所述分隔线背离所述电机的中心轴线一侧的通油区,所述通油区的面积大于等于所述进油口面积的90%并小于等于所述进油口的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相对距离大于0mm并小于等于1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相对距离大于0mm并小于等于7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油口内具有远离所述电机的中心轴线所在水平面的顶点,所述顶点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壁之间的距离为第二相对距离,所述第二相对距离大于等于0mm且小于等于3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部分所述压缩组件朝靠近所述电机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凹陷以形成所述回油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包括:
曲轴,所述曲轴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曲轴的第二端与所述压缩组件相连接;
转子,套设在所述曲轴的第一端;
定子,套设在所述转子的外壁上,至少部分所述定子的外侧壁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之间具有间隔;
其中,所述间隔在所述曲轴的横截面上的截面积为第一截面积,所述回油通道在所述曲轴的横截面上的截面积为第二截面积,所述第二截面积小于等于所述第一截面积的3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间隔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截面积为至少两个所述间隔的截面积之和;
所述回油通道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截面积为至少两个所述回油通道的截面积之和。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组件包括:
气缸;
主轴承,设置在所述气缸上朝向所述电机的一侧,部分所述电机穿过所述主轴承与所述气缸相连接;
其中,所述主轴承和所述气缸中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的一个为固定件,所述回油通道设置在所述固定件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还包括:
排气管,对应于所述压缩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上;
气流通道,设置在所述压缩组件上,所述气流通道、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排气管相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还包括:
机座;
安装架,连接在所述机座上朝向所述壳体的一侧,所述安装架与所述壳体适配连接。
12.一种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具有安装腔;以及
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所述压缩机与所述机壳相连并位于所述安装腔内。
CN202010613519.2A 2020-06-30 2020-06-30 压缩机和制冷装置 Active CN1118283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13519.2A CN111828326B (zh) 2020-06-30 2020-06-30 压缩机和制冷装置
EP20937175.6A EP3964712A4 (en) 2020-06-30 2020-12-15 COMPRESSOR AND REFRIGERATION DEVICE
PCT/CN2020/136363 WO2022001019A1 (zh) 2020-06-30 2020-12-15 压缩机和制冷装置
US17/561,149 US11971036B2 (en) 2020-06-30 2021-12-23 Compressor and refrigeration device with an oil return channel having a first relative distance to an inner-side wall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13519.2A CN111828326B (zh) 2020-06-30 2020-06-30 压缩机和制冷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28326A true CN111828326A (zh) 2020-10-27
CN111828326B CN111828326B (zh) 2022-03-01

Family

ID=729007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13519.2A Active CN111828326B (zh) 2020-06-30 2020-06-30 压缩机和制冷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971036B2 (zh)
EP (1) EP3964712A4 (zh)
CN (1) CN111828326B (zh)
WO (1) WO202200101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01019A1 (zh) * 2020-06-30 2022-01-06 广东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压缩机和制冷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46195A1 (zh) * 2022-06-22 2023-12-28 安徽威灵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电动压缩机、空调系统和车辆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982306U (zh) * 2010-12-31 2011-09-2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卧式旋转压缩机
CN102953999A (zh) * 2011-08-26 2013-03-06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式压缩机
CN110513293A (zh) * 2019-09-05 2019-11-29 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 一种泄油泄压结构、涡旋压缩机及空调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R8900780A (pt) * 1989-02-17 1990-10-02 Brasil Compressores Sa Sistema de lubrificacao para compressor hermetico rotativo de eixo horizontal
US5222885A (en) * 1992-05-12 1993-06-29 Tecumseh Products Company Horizontal rotary compressor oiling system
JP2003269356A (ja) * 2002-03-18 2003-09-25 Sanyo Electric Co Ltd 横型ロータリコンプレッサ
CN100513793C (zh) * 2003-12-12 2009-07-15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卧式封闭型旋转压缩机的供油装置
CN201202646Y (zh) * 2008-05-22 2009-03-04 浙江博阳压缩机有限公司 卧式旋转式压缩机
JP5150564B2 (ja) * 2009-06-22 2013-02-20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横置型密閉式圧縮機
CN204003456U (zh) * 2014-04-16 2014-12-10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卧式压缩机
CN106894999B (zh) * 2015-12-21 2018-09-11 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 卧式压缩机和制冷装置
CN209654233U (zh) * 2019-02-21 2019-11-19 浙江博阳压缩机有限公司 一种卧式旋转式压缩机
CN209523874U (zh) * 2019-02-28 2019-10-22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低压壳体双缸卧式旋转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循环装置
CN111828326B (zh) * 2020-06-30 2022-03-01 广东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压缩机和制冷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982306U (zh) * 2010-12-31 2011-09-2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卧式旋转压缩机
CN102953999A (zh) * 2011-08-26 2013-03-06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式压缩机
CN110513293A (zh) * 2019-09-05 2019-11-29 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 一种泄油泄压结构、涡旋压缩机及空调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01019A1 (zh) * 2020-06-30 2022-01-06 广东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压缩机和制冷装置
US11971036B2 (en) 2020-06-30 2024-04-30 Guangdong Meizhi Precision-Manufacturing Co., Ltd. Compressor and refrigeration device with an oil return channel having a first relative distance to an inner-side wal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112897A1 (en) 2022-04-14
CN111828326B (zh) 2022-03-01
EP3964712A4 (en) 2022-08-10
EP3964712A1 (en) 2022-03-09
WO2022001019A1 (zh) 2022-01-06
US11971036B2 (en) 2024-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71180B2 (en) Compressor and oil separation device therefor
CN111828326B (zh) 压缩机和制冷装置
US20070217936A1 (en) Scroll compressor
CN1138925C (zh) 带有排出管的涡旋机
KR101681590B1 (ko) 스크롤 압축기
US20070183917A1 (en) Foam reduction device for a compressor
US20150198159A1 (en) Compressor
CN112160908A (zh) 泵体组件、压缩机和空调器
EP2177766A2 (en) Scroll compressor and refrigerating machine having the same
KR20180090677A (ko) 로터리 압축기
JP4915205B2 (ja) 圧縮機
CN105370569A (zh) 涡旋压缩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5114341A (zh) 离心压缩机及具有其的房间空调器
CN213628005U (zh) 泵体组件、压缩机和空调器
CN204942021U (zh) 离心压缩机及具有其的房间空调器
CN113279965B (zh) 卧式压缩机
CN113202754A (zh) 一种带排气滤油结构的全封卧式涡旋压缩机
CN103807144A (zh) 压缩机
JP2018131910A (ja)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CN220015495U (zh) 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215109484U (zh) 一种带排气滤油结构的全封卧式涡旋压缩机
WO2023173638A1 (zh) 气缸、压缩机及制冷/制热系统
CN112523996B (zh) 一种压缩机曲轴
CN110848135B (zh) 卧式压缩机及热交换工作设备
KR100421286B1 (ko) 수직 배열 구조를 지닌 트윈 스크류 로터의 냉매 압축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