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20592A - 带顶板倾斜功能的桌子 - Google Patents

带顶板倾斜功能的桌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20592A
CN111820592A CN201910834979.5A CN201910834979A CN111820592A CN 111820592 A CN111820592 A CN 111820592A CN 201910834979 A CN201910834979 A CN 201910834979A CN 111820592 A CN111820592 A CN 1118205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p plate
predetermined angle
tilting
members
ang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3497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千田启资
森永祐辅
泷野达也
善田阳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kuy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okuy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kuyo Corp filed Critical Kokuy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8205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20592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BTABLES; DESKS; OFFICE FURNITURE; CABINETS; DRAWERS; GENERAL DETAILS OF FURNITURE
    • A47B13/00Details of tables or desks
    • A47B13/08Table tops; Rims therefor
    • A47B13/081Movable, extending, sliding table to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BTABLES; DESKS; OFFICE FURNITURE; CABINETS; DRAWERS; GENERAL DETAILS OF FURNITURE
    • A47B13/00Details of tables or desks

Landscapes

  • Tables And Desks Characterized By Structural Shape (AREA)

Abstract

在能够将顶板锁定在预定角度以下的任意的倾斜角度、能够通过使该顶板超过所述预定角度地倾斜来解除该锁定的带顶板倾斜功能的桌子中,消除在欲在能够锁定的顶板使用区域的上限附近锁定顶板时容易导致误操作这样的课题。对能够将顶板(5)锁定在预定角度(α)以下的任意的倾斜角度、能够通过使该顶板(5)超过所述预定角度(α)地倾斜来解除该锁定、能够维持该锁定解除状态直到所述顶板(5)返回到原来的初始角度(γ)的带顶板倾斜功能的桌子(D)采用如下的构成:具备用于使所述顶板(5)在到达了所述预定角度(α)的位置暂且停止的停止机构(8)。

Description

带顶板倾斜功能的桌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将顶板锁定在所希望的角度位置来使用的带顶板倾斜功能的桌子。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种桌子,已知有如下的带倾斜功能的桌子:使用棘轮机构将顶板锁定在预定角度以下的任意的倾斜角度,在使该顶板比预定角度大的情况下解除锁定(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即,这样的桌子能够通过使用了棘轮的倾斜锁定机构来将顶板锁定在预定角度以下的任意的倾斜角度,能够通过使该顶板超过所述预定角度地倾斜来解除该锁定,能够维持该锁定解除状态直到所述顶板返回到原来的初始角度。
然而,在这样的构成中,存在难以将顶板锁定在接近所述预定角度的倾斜角度这样的问题。具体而言,若使顶板从水平或接近水平的初始角度逐渐倾斜,则例如通过棘轮机构等的作用而将顶板间歇地锁定,若在所希望的倾斜角度将手放开,则在其附近位置处锁定完成。然而,以往的构成无法由使用者识别顶板是否到达了所述预定角度。因此,也可能发生超过预定角度地操作顶板的情况。
于是,若违背意图而以超过预定角度的方式对顶板误操作,则锁定解除状态被维持,需要返回到原来的初始角度而从最初重新进行操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587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消除前述那样的课题、即在欲在能够锁定的顶板使用区域的上限附近锁定顶板时容易导致误操作这样的课题。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的带顶板倾斜功能的桌子能够将顶板锁定在预定角度以下的任意的倾斜角度,能够通过使该顶板超过所述预定角度地倾斜来解除该锁定,能够维持该锁定解除状态直到所述顶板返回到原来的初始角度,所述带顶板倾斜功能的桌子具备用于使所述顶板在到达了所述预定角度的位置暂且停止的停止机构。
此外,在本发明中,“停止”是指如下的概念:不仅包括完全停止动作的情况,还包括施加阻力来抑制动作的情况。
根据技术方案1记载的带顶板倾斜功能的桌子,在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的带顶板倾斜功能的桌子中,所述顶板以能够遍及从所述初始角度到达所述预定角度为止的顶板使用区域、和倾斜比所述预定角度大的锁定解除区域地倾动(倾斜运动)的状态被支承于桌子主体,所述停止机构具备仅在所述锁定解除区域中对所述顶板向倾斜角度减小方向弹性施力的弹性体。
根据技术方案2记载的带顶板倾斜功能的桌子,在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的带顶板倾斜功能的桌子中,所述停止机构具备伴随于所述顶板的倾动动作而进行相对动作的一对构件、设置于所述一对构件中的一方的第1相撞体(日文:衝合体)、以及设置于所述一对构件中的另一方并通过所述弹性体的作用力而被强制停止在所述另一方的构件上的预定等待(日文:待受)位置的第2相撞体,所述停止机构构成为,在所述顶板使用区域中第1相撞体与第2相撞体分离开,在所述顶板到达了所述预定角度的状态下所述两个相撞体抵接,在所述锁定解除区域中所述第2相撞体被所述第1相撞体相对地按压而一边克服所述弹性体的弹性作用力一边从所述预定等待位置离开。
根据技术方案2记载的带顶板倾斜功能的桌子,在技术方案4记载的发明的带顶板倾斜功能的桌子中,所述停止机构具备伴随于所述顶板的倾斜角度变大而相对的分离距离变大的一对构件、和张设在这两个构件之间的弹性体,所述停止机构构成为,在所述顶板使用区域中张力不作用于所述弹性体,从到达了所述预定角度的阶段起遍及所述锁定解除区域地张力作用于所述弹性体。
根据技术方案1记载的带顶板倾斜功能的桌子,在技术方案5记载的发明的带顶板倾斜功能的桌子中,所述顶板以能够遍及从所述初始角度到达所述预定角度为止的顶板使用区域、和倾斜比所述预定角度大的锁定解除区域地倾动的状态被支承于桌子主体,所述停止机构具备伴随于所述顶板的倾动动作而进行相对动作的一对构件、设置于所述一对构件中的一方的凸轮槽、以及设置于所述一对构件中的另一方的凸轮从动件,所述凸轮槽具备在所述顶板使用区域中对所述凸轮从动件进行引导的倾斜容许部、在所述顶板到达了所述预定角度的阶段对所述凸轮从动件进行卡定的卡定部、以及所述顶板在所述锁定解除区域中对所述凸轮从动件进行引导的锁定解除部。
根据技术方案1记载的带顶板倾斜功能的桌子,在技术方案6记载的发明的带顶板倾斜功能的桌子中,所述顶板以能够遍及从所述初始角度到达所述预定角度为止的顶板使用区域、和倾斜比所述预定角度大的锁定解除区域地倾动的状态被支承于桌子主体,所述停止机构具备伴随于所述顶板的倾动动作而进行相对动作的一对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一对构件中的一方的固定设置体、设置于所述一对构件中的另一方并能够在从与所述固定设置体能够抵接的卡定位置到不能抵接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的卡定体、以及将该卡定体选择保持在所述卡定位置及所述退避位置中的任一方的推式闩锁(push latch)机构,所述停止机构构成为,在所述预定角度处所述固定设置体抵接并卡定于所述卡定体,通过放松该卡定状态,从而由所述推式闩锁机构使所述卡定体退避至所述退避位置而能够容许所述顶板向所述锁定解除区域的倾动。
根据技术方案1记载的带顶板倾斜功能的桌子,在技术方案7记载的发明的带顶板倾斜功能的桌子中,所述顶板以能够遍及从所述初始角度到达所述预定角度为止的顶板使用区域、和倾斜比所述预定角度大的锁定解除区域地倾动的状态被支承于桌子主体,所述停止机构具备伴随于所述顶板的倾动动作而进行相对动作的一对构件、以能够变更姿势的方式设置于所述一对构件中的一方的可动挡块(日文:可動コマ)、以及为了与该可动挡块卡合而设置于所述一对构件中的另一方的卡合体,所述卡合体具备在所述顶板使用区域中对所述可动挡块进行引导的挡块引导部、在到达了所述预定角度的阶段对所述可动挡块进行卡定的卡定部、在所述锁定解除区域中一边使所述可动挡块的姿势变化一边接受所述可动挡块的挡块接受部、以及在使所述顶板从所述锁定解除区域向所述顶板使用区域恢复时一边使所述挡块接受部内的可动挡块的姿势变化一边将所述可动挡块向挡块引导部引导的姿势矫正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如下的带顶板倾斜功能的桌子:能够识别顶板是否到达了与锁定解除有关的预定角度,能够以不导致误操作的方式将顶板容易地锁定在所希望的角度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桌子的整体立体图。
图2是示出该实施方式的桌子的主要部分的侧剖视图。
图3是该实施方式的桌子的工作说明图。
图4是示出该实施方式的桌子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该实施方式的桌子的停止机构的工作说明图。
图6是该实施方式的桌子的停止机构的工作说明图。
图7是该实施方式的桌子的停止机构的工作说明图。
图8是该实施方式的桌子的停止机构的工作说明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桌子的主要部分的侧剖视图。
图10是该实施方式的桌子的停止机构的工作说明图。
图11是该实施方式的桌子的停止机构的工作说明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桌子的主要部分的侧剖视图。
图13是该实施方式的桌子的停止机构的工作说明图。
图14是该实施方式的桌子的停止机构的工作说明图。
图15是该实施方式的桌子的停止机构的工作说明图。
图16是该实施方式的桌子的停止机构的工作说明图。
图17是该实施方式的桌子的停止机构的工作说明图。
图18是该实施方式的桌子的停止机构的工作说明图。
图19是示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桌子的主要部分的侧剖视图。
图20是该实施方式的桌子的停止机构的工作说明图。
图21是该实施方式的桌子的停止机构的工作说明图。
图22是该实施方式的桌子的停止机构的工作说明图。
图23是该实施方式的桌子的停止机构的工作说明图。
图24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桌子的主要部分的侧剖视图。
图25是该实施方式的桌子的停止机构的工作说明图。
图26是该实施方式的桌子的停止机构的工作说明图。
图27是该实施方式的桌子的停止机构的工作说明图。
图28是该实施方式的桌子的停止机构的工作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D、D2~D5…带顶板倾斜功能的桌子
5…顶板
8、W8、X8、Y8、Z8…停止机构
α…预定角度
γ…初始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8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该实施方式的桌子D将成对的使用区域A、B面对面配置。
一方的使用区域A形成在左边的腿1L与右边的腿1R之间,如图1及图4所示,两腿1L、1R通过2根横梁2、3连结,在这些两腿1L、1R之间设置有顶板5和配置在该顶板5的旁边的副顶板6。顶板5以能够遍及从初始角度γ到达预定角度α为止的顶板使用区域R1、和倾斜比预定角度α大的锁定解除区域R2地倾动的状态被支承于桌子主体DD。如图3及图4所示,副顶板6的顶板5侧的侧端部6a被由左右的腿1L、1R担持的中间纵框架4以从地面F浮起的状态支承。中间纵框架4兼做顶板5的支承和副顶板6的支承,如图4所示,经由横梁2、3而被支承于两腿1L、1R。即,在该桌子D中,顶板5以能够倾动的方式被支承于以左右的腿1L、1R、前后的横梁2、3及中间纵框架4为主体而构成的桌子主体DD。以下进行详细叙述。
左右的腿1L、1R均如图4所示那样是具备前后成对的腿支柱11、和架设在这些腿支柱11的上端之间的纵框架12的门形的构件,在各腿支柱11的下端设置有调节器13。并且,如图4所示,在这些腿1L、1R之间前后隔开间隔地平行地架设有2根横梁2、3,中间纵框架4被支承于这些横梁2、3。
如图4所示,前方的横梁2是位于使用区域A的前端与里端的中间并架设在腿1L、1R之间的方形管状的构件。
如图8所示,后方的横梁3是位于使用区域A中的里端的附近并架设在腿1L、1R之间的方形管状的构件。
如图4所示,中间纵框架4具备从前方的横梁2向前方延伸的悬臂支承件41(日文:片持ち受け具)、和在与该悬臂支承件41对应的左右位置处将前方的横梁2与后方的横梁3刚性连结的两端支承件42(日文:両持ち受け具)。在悬臂支承件41的延伸端设置有后述的右边的倾斜铰接件52。
顶板5至少能够从初始角度γ倾斜动作至预定角度α,如图2及图3所示,使该顶板5的左边的侧端部5a经由左边的倾斜铰接件51而枢轴支承于一方的腿1L,并且使右边的侧端部5b经由右边的倾斜铰接件52而枢轴支承于中间纵框架4。具体而言,如图2~图4所示,顶板5具备能够倾斜的顶板主体53、和设置于该顶板主体53的里侧的托盘(tray)54。
顶板主体53是具有平坦的顶板面53a的平板状的构件,如图2及图3所示,将左端的使用端5c的附近部经由左边的倾斜铰接件51而以能够倾动的方式与左边的腿1L连接,并且将右端的使用端5c的附近部经由右边的倾斜铰接件52而以能够倾动的方式与中间纵框架4连接。如图2、图3及图5~图8所示,左边的倾斜铰接件51经由铰接轴513将固定于左边的腿1L的纵框架12的固定部511、与安装于顶板主体53的下表面53b的可动部512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接。如图4所示,右边的倾斜铰接件52经由铰接轴523将与支承构造体4中的悬臂支承件41的顶端一体地设置的固定部521、与安装于顶板主体53的下表面53b的可动部522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接。
副顶板6具有平坦的顶板面6s,如图2~图4所示,使顶板5侧的侧端部6a(左边的侧端部)支承于中间纵框架4,并且使右边的侧端部6b支承于右边的腿1R。
在顶板5与后方的横梁3之间设置有用于将顶板5的倾斜角度多个阶段地进行锁定的倾斜锁定机构7。
如图2~图4所示,倾斜锁定机构7具备将基端部71a、72a彼此以能够相对转动的方式枢接的一对臂71、72,一方的臂71的顶端部71b经由支承基座73而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横梁3枢接,并且另一方的臂72的顶端部72b经由安装基座74而与顶板5的下表面53b枢接。在两臂71、72的基端部71a、72a之间内置有未图示的棘轮机构,在使顶板5从水平的初始角度γ朝向预定角度α转动的情况下,能够每当到达图3所示的多个中间锁定角度β时将该顶板5锁定为不会向下方倾动。并且,通过使顶板5超过图3所示的预定角度α地进一步稍微向上方转动,从而棘轮机构的锁定状态被暂时解除,能够使顶板5一气返回到图3所示的初始角度γ。由于发挥这样的作用的棘轮机构是通常的机构,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于是,在该实施方式中,将从前述的初始角度γ到预定角度α为止的区域命名为顶板使用区域R1,将超过了预定角度α的区域命名为锁定解除区域R2,进行以下的与停止机构8相关的说明。
即,该实施方式的桌子D具备用于使顶板5在到达了预定角度α的位置暂且停止的停止机构8。
停止机构8例如设置于左边的倾斜铰接件51,具备仅在锁定解除区域R2中对顶板5向倾斜角度减小方向弹性施力的作为弹性体的弹簧81。即,该停止机构8具备伴随于顶板5的倾动动作而进行相对动作的一对构件(左边的倾斜铰接件51的固定部511及可动部512)、设置于固定部511的第1相撞体(具体而言为销82)、以及设置于可动部512并通过弹簧81的作用力而被强制停止在可动部512上的预定等待位置m的第2相撞体(具体而言为杆83)。并且,该停止机构8构成为,在顶板使用区域R1中销82与杆83分离开,在顶板5到达了预定角度α的状态下销82与杆83抵接,在锁定解除区域R2中杆83被销82相对地按压而一边克服弹簧81的弹性作用力一边从预定等待位置m向下方离开。
具体地进行说明,倾斜铰接件51的固定部511螺纹固定于左边的腿1L,上半部511a呈垂直立起的平板状,在该上半部511a的前端部分经由铰接轴513而枢轴连结有可动部512的前端部分。并且,在上半部511a的内侧面突出设置有销82。
倾斜铰接件51的可动部512具有与固定部511的上半部511a平行的立起板515,并且从该立起板515的上缘向内侧方延伸设置有顶板安装板516,立起板515经由铰接轴513而与固定部511枢接。在立起板515形成有供固定部511的销82插通的长孔515a。长孔515a以顶板5能够遍及前述的顶板使用区域R1和锁定解除区域R2地倾动的方式呈圆弧状的长孔形状。另外,在该立起板515,经由枢支轴84而枢接有前述的杆83的前端部分83a。该杆83以与长孔515a交叉的方式配置,在与长孔515a对应的部分具备与销82抵接的中间撞击部83b,并且在后端部分具有弹簧钩挂部83c。并且,由张设于该弹簧钩挂部83c与固定设置于立起板515的弹簧钩挂销811之间的弹簧81,对该杆83施力而使该杆83向上方转动。此外,在立起板515突出设置有在预定等待位置m处对杆83的向上移动进行卡定的卡定轴85,利用该卡定轴85和弹簧81使杆83强制停止在预定等待位置m。上述的弹簧81例如是拉伸螺旋弹簧,即使在使杆83强制停止在预定等待位置m的状态下,也对杆83进行预压设定以能够发挥弹性作用力。另一方面,在顶板安装板516设置有螺纹孔516a,并螺纹固定于顶板5的下表面。
另一方的使用区域B也形成在左边的腿1L与右边的腿1R之间,具有与一方的使用区域A呈俯视点对称的构造。
此外,P是配置于第1使用区域A与第2使用区域B的分界的遮蔽(日文:目隠し)用的面板P。H是配置在该面板P的下方且从任意的使用区域A、B均能够利用的配线通道(duct)。
接着,对该桌子D的工作进行说明。
如果是这样的构成的桌子D,则通过将手指钩挂于位于顶板5的里端侧的手指钩挂部54a等并提起,能够使顶板5倾斜。在使顶板5的倾斜角度增大的情况下,通过倾斜锁定机构7的作用,每当到达中间锁定角度β时顶板5的下降被禁止,因此,只要在到达了所希望的倾斜角度的时间点下将手拿开,就能够使该顶板5停止在适当的中间锁定角度β。并且,若将该顶板5进一步提起到超过预定角度α的位置,则由倾斜锁定机构7实现的锁定状态被解除,能够使顶板5一气返回到作为最低点的初始角度γ。
并且,在该桌子D中,通过停止机构8的作用,顶板5从初始角度γ向上移动并在到达了预定角度α的阶段暂且停止。即,在顶板5到达预定角度α时,停止机构8的销82与被强制等待在预定等待位置m的杆83的中间撞击部83b抵接,对顶板5的倾斜操作一气作用大的阻力。因此,操作者能够识别到顶板5到达了预定角度α,若在该阶段停止倾斜操作,则能够将顶板5锁定在设定于最上方的中间锁定角度β。在从该状态起使顶板5超过预定角度α地一边克服弹簧81的作用力一边抬起至锁定解除区域R2时,倾斜锁定机构7的棘轮机构的锁定状态被暂时解除而能够使顶板5如以往那样一气返回到初始角度γ。具体而言,若使顶板5超过预定角度α地进行向上移动操作,则等待在预定等待位置m的杆83被销82相对地向下方按压,容许顶板5倾动至锁定解除区域R2。图5示出顶板5位于初始角度γ的状态,图6示出顶板5到达了预定角度α的状态,图7及图8示出顶板5进入到锁定解除区域R2的状态。另外,在图5~图8中,仅抽出与停止机构8相关联地设置的左边的倾斜铰接件51而示出。在该状态下,在杆83与卡定轴85之间形成有间隙S。此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将作为顶板5的倾动上止点的最大倾斜角度δ与预定角度α之间称为锁定解除区域R2,设定为,在该锁定解除区域R2的任意处倾斜锁定机构7的棘轮机构的锁定状态被解除。
如果是这样的构成的桌子,则在使顶板5从初始角度γ朝向预定角度α倾动时,在到达了该预定角度α的阶段,通过停止机构8的动作,被操作者识别到该顶板5到达了顶板使用区域R1的上限。因此,也容易锁定在设定于顶板使用区域R1的最上方的中间锁定角度β。
另外,由于停止机构8具备仅在锁定解除区域R2中对顶板5向倾斜角度减小方向弹性施力的弹簧81,因此,容易通过弹簧81的张力设定来使到达了预定角度α时的冲击的大小成为最佳的大小。特别是,在该实施方式中,由于通过弹簧81的预压设定来使冲击程度最佳化,因此能够使操作者明确地识别到顶板5到达了预定角度α。
此外,作为该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可举出以下的变形例。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停止机构8仅与左边的倾斜铰接件51侧相关联地设置,但也可以仅在右边的倾斜铰接件52侧设置停止机构8,另外,也可以在左右的倾斜铰接件51、52这双方分别设置停止机构8。
作为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其他变形例,也可举出将第1相撞体(销)设置于倾斜铰接件的可动部,并将第2相撞体(杆)设置于倾斜铰接件的固定部的构成。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9~图11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或对应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在前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使停止机构8与配置于近前侧的倾斜铰接件51相关联地设置,但在该第二实施方式的桌子D2中,如图9所示,与机构侧即倾斜锁定机构7相关联地设置停止机构W8。
如图9~图11所示,该停止机构W8具备伴随于顶板5的倾斜角度变大而相对的分离距离变大的一对构件(具体而言为倾斜锁定机构7的臂71、72的转动端部分)、和张紧设置在这两个臂71、72之间的弹性体(具体而言为弹簧W81),该停止机构W8构成为,如图10所示那样在顶板使用区域R1中张力不作用于弹簧W81,如图11所示那样从到达了预定角度α的阶段起遍及锁定解除区域R2地张力作用于弹簧W81。
弹簧W81例如是拉伸螺旋弹簧,如图9~图11所示,其一端经由线(wire)W82与一方的臂71的顶端部71b连接,并且另一端经由线W83与另一方的臂72的顶端部72b连接。并且,在顶板5位于顶板使用区域R1的状态下,如图9及图10所示那样线W82、W83处于松弛的状态,设定为张力不作用于弹簧W81,在顶板5位于预定角度α及锁定解除区域R2的阶段如图11所示那样线W82、W83成为张紧状态而产生由弹簧W81产生的弹性作用力。此外,在图9~图11中,抽出与停止机构W8相关联地设置的倾斜锁定机构7、以及安装该倾斜锁定机构7的后方的横梁3及顶板5而示出。
即使是这样的构成的桌子,在使顶板5从初始角度γ朝向预定角度α倾动时,在到达了该预定角度α的阶段,通过停止机构W8的作用,被操作者识别到该顶板5到达了顶板使用区域R1的上限。因此,也容易锁定在设定于顶板使用区域R1的最上方的中间锁定角度β。
另外,由于停止机构W8具备仅在锁定解除区域R2中对顶板5向倾斜角度减小方向弹性施力的弹簧W81,因此能够通过弹簧W81的选定来使到达了预定角度α时的冲击的大小成为最佳的大小。
另外,如果是这样的停止机构W8,则不仅零件件数少且实施变得容易,还能够比较容易地附加于不具有停止机构的现有的桌子。
<第三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2~图18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或对应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该第三实施方式的停止机构X8分别设置于配置在近前侧的左、右的倾斜铰接件51、52。在此,与左右的倾斜铰接件51、52相关联地分别设置的停止机构X8为左右对称的配置且具有同样的构成。以下,作为代表,对与左边的倾斜铰接件51相关联地设置的停止机构X8具体地进行说明。
如图12所示,该停止机构X8具备伴随于顶板5的倾动动作而进行相对动作的一对构件(具体而言为倾斜铰接件51的固定部511及可动部512)、设置于可动部512的凸轮槽X81、以及设置于固定部511的凸轮从动件X82,凸轮槽X81具备在顶板使用区域R1中对凸轮从动件X82进行引导的倾斜容许部X81a、在顶板5到达了预定角度α的阶段对凸轮从动件X82暂时地进行卡定的卡定部X81b、以及顶板5在锁定解除区域R2中对凸轮从动件X82进行引导的锁定解除部X81c。
如图12~图18所示,凸轮槽X81的倾斜容许部X81a是呈以铰接轴513的轴心为中心的圆弧状的长孔形状的构件,呈轴状的凸轮从动件X82伴随于顶板5的倾动而在该倾斜容许部X81a内沿上下方向移动。并且,在该倾斜容许部X81a的下端形成有前述的卡定部X81b。锁定解除部X81c与倾斜容许部X81a的下端部连续且并设于该倾斜容许部X81a的前侧,卡定于卡定部X81b的凸轮从动件X82通过相对地向前移动而移向该锁定解除部X81c的上端部。用于使卡定于卡定部X81b的凸轮从动件X82相对地向前移动的构成设置于倾斜铰接件51。即,通过固定设置于可动部512的铰接轴513在设置于固定部511的长孔511x内前后移动,从而凸轮从动件X82与凸轮槽X81相对地前后移动。
以下说明该实施方式的桌子D3的工作。在使顶板5从初始角度γ朝向预定角度α倾动时,在到达了该预定角度α的阶段,通过停止机构X8的作用,具体而言,通过凸轮从动件X82抵接并卡定于凸轮槽X81的卡定部X81b,从而被操作者识别到该顶板5到达了顶板使用区域R1的上限。若使顶板5从该预定角度α进一步向上方倾动,则凸轮从动件X82由凸轮槽X81的卡定部X81b的缘引导而顶板5的整体向后方稍微滑动。其结果是,凸轮从动件X82被引导至凸轮槽X81的锁定解除部X81c,容许顶板5向锁定解除区域R2的倾动,倾斜锁定机构7的锁定被解除。此外,图13是从内侧观察顶板5位于初始角度γ的状态下的倾斜铰接件51而得到的图,图14是从内侧观察该状态下的倾斜铰接件51而得到的图。图15是从内侧观察顶板5位于预定角度α的状态下的倾斜铰接件51而得到的图,图16是从内侧观察该状态下的倾斜铰接件51而得到的图。图17是从内侧观察顶板5进入到锁定解除区域R2并到达了最大倾斜角度δ的状态下的倾斜铰接件51而得到的图,图18是从内侧观察该状态下的倾斜铰接件51而得到的图。
如果是这样的构成的桌子,则通过凸轮从动件X82抵接并卡定于凸轮槽X81的卡定部X81b,从而被操作者识别到该顶板5到达了顶板使用区域R1的上限,因此,即使猛烈地进行倾斜操作,也能够更可靠地防止错误地超过预定角度α,变得容易锁定在设定于顶板使用区域R1的最上方的中间锁定角度β。
此外,作为该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可举出在固定部设置凸轮槽,并在可动部设置凸轮从动件的构成。
<第四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9~图23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或对应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该第四实施方式的停止机构Y8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与配置在近前侧的倾斜铰接件51相关联地设置。
如图19~图23所示,该停止机构Y8具备能够伴随于顶板5的倾动动作而进行相对动作的一对构件(具体而言为倾斜铰接件51的固定部511及可动部512)、固定设置于倾斜铰接件51的固定部511的固定设置体(上方的固定设置销81)、设置于倾斜铰接件51的可动部512并能够在从与上方的固定设置销Y81能够抵接的卡定位置k到不能抵接的退避位置t之间移动的卡定体Y82、以及将该卡定体Y82选择保持在卡定位置k及退避位置t中的任一方的推式闩锁机构Y83,该停止机构Y8构成为,在预定角度α处上方的固定设置销Y81抵接并卡定于卡定体Y82,通过放松该卡定状态,从而由推式闩锁机构Y83使卡定体Y82退避至退避位置t而能够容许顶板5向锁定解除区域R2的倾动。
上方的固定设置销Y81从倾斜铰接件51的固定部511突出设置,贯通于在可动部512设置的长孔512a。长孔512a以倾斜铰接件51的铰接轴513为中心弯曲成圆弧状。
卡定体Y82一体地具备:经由支轴Y820而枢接于倾斜铰接件51的可动部512的中间枢接部Y821、从该中间枢接部Y821向前方延伸的第1转动臂Y822、从中间枢接部Y821向上方延伸的第2转动臂Y823、以及从中间枢接部Y821向后方延伸的第3转动臂Y824。在第1转动臂的顶端部Y822,朝向上方突出设置有与后述的推式闩锁机构Y83的压入棒Y831抵接的按压突起Y825。在第2转动臂Y823的顶端部,设置有在卡定位置k处与上方的固定设置销Y81抵接的卡定爪Y826。在第3转动臂Y824的顶端部,设置有用于对该卡定体Y82施力而使该卡定体Y82向图中顺时针方向转动的配重(日文:錘)Y827。该卡定体Y82在前述的卡定位置k处成为卡定爪Y826能够与长孔512a交叉而将上方的固定设置销Y81卡定的状态,在前述的退避位置t处成为卡定爪Y826从长孔512a脱离而容许上方的固定设置销Y81的通过的状态。
推式闩锁机构Y83例如是如日本特开2008-255567号公报等所示那样的通常的机构,具备安装于倾斜铰接件51的可动部512的安装部分512t的躯体(body)Y832、和被保持于该躯体Y832并能够从没入位置p到突出位置q之间进行突出没入动作的压入棒Y831。并且,在躯体Y832内收容有对压入棒Y831向突出位置q方向弹性施力的未图示的施力弹簧、和控制压入棒Y831的突出没入状态的未图示的心形凸轮机构等。于是,若将压入棒Y831压入躯体Y832内,则即使通过心形凸轮机构的作用来解除压入力,压入棒Y831也会成为锁定在没入位置p的状态,若将位于该没入位置p处的压入棒Y831再次压入,则锁定被解除而压入棒Y831通过施力弹簧的弹性力而突出至突出位置q。关于躯体Y832内的构造,由于是通常的构造,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并且,卡定体Y82的按压突起Y825的顶端与该推式闩锁机构Y83的压入棒Y831的顶端抵接。另外,在倾斜铰接件51的固定部511突出设置有下方的固定设置销Y84,该下方的固定设置销Y84用于在顶板5返回到初始角度γ时将卡定体Y82的第1转动臂Y822相对地上推而将推式闩锁机构Y83的压入棒Y831压入。
以下说明该实施方式的桌子D4的工作。图19及图20示出使顶板5返回到初始角度γ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卡定体Y82被保持在卡定位置k,该卡定爪Y826停止在遮挡长孔512a的位置。另外,被卡定体Y82的按压突起Y825按压而推式闩锁机构Y83的压入棒Y831被压入并锁定在没入位置p。若从该状态起使顶板5进行倾斜动作,则上方的固定设置销Y81沿着长孔512a相对地移动,在顶板5到达了预定角度α的阶段,如图21所示那样上方的固定设置销Y81卡定于卡定体Y82的卡定爪Y826而使顶板5的倾斜动作暂且停止。通过该卡定时的碰撞力,卡定体Y82向图中顺时针方向相对转动,将推式闩锁机构Y83的压入棒Y831压入微小距离,推式闩锁机构Y83的锁定状态被解除。即,若外力消失,则压入棒Y831成为能够向外突出的状态。因此,若在刚使顶板5停止在预定角度α之后停止顶板5的向上移动而松缓操作力,则推式闩锁机构Y83的压入棒Y831从图22的假想线所示的状态起突出而使卡定体Y82向图中逆时针方向转动,卡定体Y82如图22的实线所示那样退避至退避位置t。其结果是,卡定爪Y826能够移动到从长孔512a脱离了的位置,上方的固定设置销Y81能够移动至长孔512a的下端侧。换言之,如图23所示,能够使顶板5超过预定角度α地在锁定解除区域R2内转动直到到达最大倾斜角度δ。并且,若在倾斜锁定机构的锁定解除的状态下使顶板5恢复到初始角度γ,则在其即将恢复之前的状态下处于退避位置的卡定体Y82的第1转动臂Y822的下表面被下方的固定设置销Y84相对地上推,在恢复到了初始角度γ的阶段卡定体Y82恢复到卡定位置k并且推式闩锁机构Y83的压入棒Y831被压入并锁定在没入位置p,成为原来的图19及图20所示的状态。此外,在图19~图22中,仅抽出与停止机构Y8相关联地设置的左边的倾斜铰接件51、以及安装该倾斜铰接件51的顶板5而示出。另外,倾斜铰接件51的固定部511由假想线表示。
即使是这样的构成的桌子,在使顶板5从初始角度γ朝向预定角度α倾动时,在到达了该预定角度α的阶段,通过停止机构Y8的作用,被操作者识别到该顶板5到达了顶板使用区域R1的上限。因此,也容易锁定在设定于顶板使用区域R1的最上方的中间锁定角度β。
作为上述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可举出将固定设置体设置于倾斜铰接件的可动部,并将卡定体设置于倾斜铰接件的固定部的构成。
<第五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24~图28对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或对应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如图24所示,该第五实施方式的桌子D5与机构侧即倾斜锁定机构7相关联地设置有停止机构Z8。
如图24~图28所示,该停止机构Z8具备伴随于顶板5的倾动动作而进行相对动作的一对构件(具体而言为倾斜锁定机构7的臂71、72)、以能够变更姿势的方式设置于一方的臂71的可动挡块Z81、以及为了与该可动挡块Z81卡合而设置于另一方的臂71的卡合体Z82,卡合体Z82具备在顶板使用区域R1中对可动挡块Z81进行引导的挡块引导部Z82a、在到达了预定角度α的阶段对可动挡块Z81进行卡定的卡定部Z82b、在锁定解除区域R2中一边使可动挡块Z81的姿势变化一边接受可动挡块Z81的挡块接受部Z82c、以及在使顶板5从锁定解除区域R2向顶板使用区域R1恢复时一边使挡块接受部Z82c内的可动挡块Z81的姿势变化一边将该可动挡块Z81向挡块引导部Z82a引导的姿势矫正部Z82d。
可动挡块Z81是将中央部经由支轴Z811而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一方的臂71的长方形状(日文:短冊状)的构件,在两端分别具有例如呈V字形的凹陷部Z81a。
卡合体Z82是一体地具备宽幅弯曲部Z821、内侧窄幅弯曲部Z822、延伸部Z823、以及外侧窄幅弯曲部Z824的平板状的构件,所述宽幅弯曲部Z821固定设置于另一方的臂72的基端部72a,且固定于臂72并以倾斜锁定机构的中心70为曲率中心而弯曲,所述内侧窄幅弯曲部Z822与该宽幅弯曲部Z821的一端连续地设置,并以倾斜锁定机构的中心70为曲率中心而弯曲,所述延伸部Z823从该内侧窄幅弯曲部Z822的顶端向外径方向延伸,所述外侧窄幅弯曲部Z824从该延伸部Z823的延伸端沿圆周方向延伸。挡块引导部Z82a形成于宽幅弯曲部Z821的外缘,卡定部Z82b形成于外侧窄幅弯曲部Z824的顶端,挡块接受部Z82c是由内侧窄幅弯曲部Z822、延伸部Z823以及外侧窄幅弯曲部Z824区划出的海湾状(日文:入り江状)的构件,姿势矫正部Z82d通过将宽幅弯曲部Z821的内侧窄幅弯曲部Z822侧的外缘倾斜地切掉而形成。
以下说明该实施方式的桌子D5的工作。图24及图25示出使顶板5返回到初始角度γ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可动挡块Z81与卡合体Z82的挡块引导部Z82a滑动接触。在从该状态起使顶板5逐渐倾斜时,可动挡块Z81与宽幅弯曲部Z821的外缘即挡块引导部Z82a一边滑动接触一边相对移动,容许顶板5的倾动。在顶板5到达预定角度α时,如图26所示,可动挡块Z81的一端的凹陷部Z81a碰触并卡定于外侧窄幅弯曲部Z824的顶端即卡定部Z82b,使顶板5停止在预定角度α。在从该停止状态起使顶板5稍微向下方返回时,如图27所示,可动挡块Z81的另一端的凹陷部Z81a与宽幅弯曲部Z821的端部抵接而稍微修正姿势。即,微小转动至一端的凹陷部81a不碰触卡定部Z82b的姿势为止。然后,在使顶板5再次向上方倾动时,可动挡块Z81的一侧面一边与卡定部Z82b抵接一边使姿势大大地变化,该可动挡块Z81进入挡块接受部Z82c内。通过该动作,如图28所示,顶板5能够超过预定角度α地转动到锁定解除区域R2为止、即转动到到达最大倾斜角度δ为止。然后,在使顶板5向初始角度γ方向返回时,首先,也在挡块接受部Z82c内,可动挡块Z81通过姿势矫正部Z82d的引导作用而向图中逆时针方向转动而返回到与挡块引导部Z82a滑动接触的原来的姿势,保持该姿势不变地一边与挡块引导部Z82a滑动接触一边朝向图24及图25所示的初始角度γ。
即使是这样的构成的桌子,在使顶板5从初始角度γ朝向预定角度α倾动时,在到达了该预定角度α的阶段,通过停止机构Z8的作用,被操作者识别到该顶板5到达了顶板使用区域R1的上限。因此,也容易锁定在设定于顶板使用区域R1的最上方的中间锁定角度β。
另外,如果是这样的桌子,则可动零件变少,因此还能够实现耐久性的提高。
<其他实施方式>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以上所述的各实施方式。
例如,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应用于将成对的使用区域面对面配置并在各使用区域分别具有1个、合计2个顶板的桌子,但即使是其他构成的桌子,只要是如下的带顶板倾斜功能的桌子,也能够将本发明应用于这样的全部桌子,所述带顶板倾斜功能的桌子能够将顶板锁定在预定角度以下的任意的倾斜角度,能够通过使该顶板超过所述预定角度地倾斜来解除该锁定,能够维持该锁定解除状态直到顶板返回到原来的初始角度。作为例子,可举出仅具有1个顶板的桌子、在宽度方向上具有多个并列的使用区域且在各使用区域各配置有1个顶板的桌子、使成对并面对面配置的使用区域还在宽度方向上并列有多对的桌子等。
顶板可以是如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那样的在顶板主体的后方具有托盘的顶板,也可以是如第四至第五实施方式那样的不具有托盘的顶板。即,在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省略托盘,相反地,在第四至第五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顶板主体的后方配置托盘。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是否在顶板主体的后方设置托盘也是任意的。
此外,在不损害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形。

Claims (7)

1.一种带顶板倾斜功能的桌子,能够将顶板锁定在预定角度以下的任意的倾斜角度,能够通过使该顶板超过所述预定角度地倾斜来解除该锁定,能够维持该锁定解除状态直到所述顶板返回到原来的初始角度,
所述带顶板倾斜功能的桌子具备用于使所述顶板在到达了所述预定角度的位置暂且停止的停止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顶板倾斜功能的桌子,
所述顶板以能够遍及从所述初始角度到达所述预定角度为止的顶板使用区域、和倾斜比所述预定角度大的锁定解除区域地倾动的状态被支承于桌子主体,
所述停止机构具备仅在所述锁定解除区域中对所述顶板向倾斜角度减小方向弹性施力的弹性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顶板倾斜功能的桌子,
所述停止机构具备伴随于所述顶板的倾动动作而进行相对动作的一对构件、设置于所述一对构件中的一方的第1相撞体、以及设置于所述一对构件中的另一方并通过所述弹性体的作用力而被强制停止在所述另一方的构件上的预定等待位置的第2相撞体,所述停止机构构成为,在所述顶板使用区域中第1相撞体与第2相撞体分离开,在所述顶板到达了所述预定角度的状态下所述两个相撞体抵接,在所述锁定解除区域中所述第2相撞体被所述第1相撞体相对地按压而一边克服所述弹性体的弹性作用力一边从所述预定等待位置离开。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顶板倾斜功能的桌子,
所述停止机构具备伴随于所述顶板的倾斜角度变大而相对的分离距离变大的一对构件、和张设在这两个构件之间的弹性体,所述停止机构构成为,在所述顶板使用区域中张力不作用于所述弹性体,从到达了所述预定角度的阶段起遍及所述锁定解除区域地张力作用于所述弹性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顶板倾斜功能的桌子,
所述顶板以能够遍及从所述初始角度到达所述预定角度为止的顶板使用区域、和倾斜比所述预定角度大的锁定解除区域地倾动的状态被支承于桌子主体,
所述停止机构具备伴随于所述顶板的倾动动作而进行相对动作的一对构件、设置于所述一对构件中的一方的凸轮槽、以及设置于所述一对构件中的另一方的凸轮从动件,所述凸轮槽具备在所述顶板使用区域中对所述凸轮从动件进行引导的倾斜容许部、在所述顶板到达了所述预定角度的阶段对所述凸轮从动件进行卡定的卡定部、以及所述顶板在所述锁定解除区域中对所述凸轮从动件进行引导的锁定解除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顶板倾斜功能的桌子,
所述顶板以能够遍及从所述初始角度到达所述预定角度为止的顶板使用区域、和倾斜比所述预定角度大的锁定解除区域地倾动的状态被支承于桌子主体,
所述停止机构具备伴随于所述顶板的倾动动作而进行相对动作的一对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一对构件中的一方的固定设置体、设置于所述一对构件中的另一方并能够在从与所述固定设置体能够抵接的卡定位置到不能抵接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的卡定体、以及将该卡定体选择保持在所述卡定位置及所述退避位置中的任一方的推式闩锁机构,所述停止机构构成为,在所述预定角度处所述固定设置体抵接并卡定于所述卡定体,通过放松该卡定状态,从而由所述推式闩锁机构使所述卡定体退避至所述退避位置而能够容许所述顶板向所述锁定解除区域的倾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顶板倾斜功能的桌子,
所述顶板以能够遍及从所述初始角度到达所述预定角度为止的顶板使用区域、和倾斜比所述预定角度大的锁定解除区域地倾动的状态被支承于桌子主体,
所述停止机构具备伴随于所述顶板的倾动动作而进行相对动作的一对构件、以能够变更姿势的方式设置于所述一对构件中的一方的可动挡块、以及为了与该可动挡块卡合而设置于所述一对构件中的另一方的卡合体,所述卡合体具备在所述顶板使用区域中对所述可动挡块进行引导的挡块引导部、在到达了所述预定角度的阶段对所述可动挡块进行卡定的卡定部、在所述锁定解除区域中一边使所述可动挡块的姿势变化一边接受所述可动挡块的挡块接受部、以及在使所述顶板从所述锁定解除区域向所述顶板使用区域恢复时一边使所述挡块接受部内的可动挡块的姿势变化一边将所述可动挡块向挡块引导部引导的姿势矫正部。
CN201910834979.5A 2019-04-22 2019-09-05 带顶板倾斜功能的桌子 Withdrawn CN11182059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80933 2019-04-22
JP2019080933A JP7322488B2 (ja) 2019-04-22 2019-04-22 天板傾斜機能付きデス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20592A true CN111820592A (zh) 2020-10-27

Family

ID=729119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34979.5A Withdrawn CN111820592A (zh) 2019-04-22 2019-09-05 带顶板倾斜功能的桌子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322488B2 (zh)
CN (1) CN111820592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77909A (zh) * 2023-03-30 2023-12-05 广东逸动科技有限公司 起翘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推进器、水域可移动设备和介质
CN117279830A (zh) * 2023-03-30 2023-12-22 广东逸动科技有限公司 限位保护方法、起翘装置、推进器、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330822A1 (de) * 1973-06-16 1975-01-09 Schaffizel Kg Schulmoebel Tisch, insbesondere schuelertisch mit schraegstellbarer tischplatte
JPS6268629U (zh) * 1985-10-18 1987-04-30
JPH10117856A (ja) * 1996-10-18 1998-05-12 Nobukane Hayashi 片折式テーブル
CN201138904Y (zh) * 2008-01-08 2008-10-22 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倾斜锁固功能的支撑结构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330822A1 (de) * 1973-06-16 1975-01-09 Schaffizel Kg Schulmoebel Tisch, insbesondere schuelertisch mit schraegstellbarer tischplatte
JPS6268629U (zh) * 1985-10-18 1987-04-30
JPH10117856A (ja) * 1996-10-18 1998-05-12 Nobukane Hayashi 片折式テーブル
CN201138904Y (zh) * 2008-01-08 2008-10-22 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倾斜锁固功能的支撑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77909A (zh) * 2023-03-30 2023-12-05 广东逸动科技有限公司 起翘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推进器、水域可移动设备和介质
CN117279830A (zh) * 2023-03-30 2023-12-22 广东逸动科技有限公司 限位保护方法、起翘装置、推进器、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175010A (ja) 2020-10-29
JP7322488B2 (ja) 2023-08-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69715B2 (en) Tilting tabletop mechanism
US6270047B1 (en) Keyboard tilt mechanism
CN111820592A (zh) 带顶板倾斜功能的桌子
JP3866115B2 (ja) 折り畳み式の背もたれを備えた乗物用シート
US20150130250A1 (en) Height adjustment device in fixture, and armrest device for chair provided with height adjustment device
US6767061B2 (en) Seat for vehicle use
US9731630B2 (en) Seat slide device
JPH106822A (ja) 車両シート用スライドおよび該スライドを備えた車両シート
KR101165884B1 (ko) 의자에 있어서의 가동 부재의 로크 장치
JP2002282091A (ja) 折り畳み式の背もたれを有するシート装置
US20120210914A1 (en) Keyboard and mouse support
US20100283300A1 (en) Vehicle seat apparatus
EP2986183B1 (en) A chair adjustment device
JP2008017905A (ja)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JP2018043716A (ja) シートトラック
US6336617B1 (en) Ratchet tilt mechanism
KR101778606B1 (ko) 자동차 시트의 워크인 메모리 장치
JP2004202056A (ja) 折り畳みテーブル
JP4450308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の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JP2021109623A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6213377B2 (ja) チルトシート
JP4060730B2 (ja) 格納シート
JP4060729B2 (ja) 格納シート
JPWO2018220726A1 (ja) シートロック装置
JP6836461B2 (ja) 車両の荷受台昇降装置におけるストッパーの操作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