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16063A - 压合装置、压合治具及曲面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压合装置、压合治具及曲面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16063A
CN111816063A CN202010796911.5A CN202010796911A CN111816063A CN 111816063 A CN111816063 A CN 111816063A CN 202010796911 A CN202010796911 A CN 202010796911A CN 111816063 A CN111816063 A CN 1118160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ing
heat dissipation
display panel
dissipation film
panel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9691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16063B (zh
Inventor
杨成洪
梁恒镇
朱潇龙
黄浩
张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9691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16063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160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160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160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160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954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display pane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压合装置、压合治具及曲面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该压合装置,包括:压头本体和设置于压头本体一端的压合面;压合面的曲率半径小于显示面板模组的弯折区域的曲率半径;压合面用于压合散热膜与显示面板模组的弯折区域,使得散热膜与显示面板模组的弯折区域贴附连接。通过设置压合面的曲率半径小于显示面板模组的弯折区域的曲率半径,使得压合装置的压合面施加于散热膜的压合力增大。同时,由于设置有压头本体,限制了压合面在垂直于弯折区域轴向方向上的变形,进一步加强了压合面对散热膜的压合力,解决现散热膜与显示面板模组在曲面圆弧角的弯折区域出现虚贴现象的问题。

Description

压合装置、压合治具及曲面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压合装置、压合治具及曲面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显示技术的快速发展,显示产品的类型越来越多样化。其中,由于3D(three dimensional,三维)曲面显示产品具有更好的感官体验、因柔性曲面屏弯曲可塑性强具有更舒适的穿戴体验或更好的立体显示效果等优点,3D曲面显示产品在市场上有很好的客户认可度,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然而,在3D曲面显示面板的生产制造过程中,散热膜与显示面板模组在曲面圆弧角的弯折区域容易出现虚贴现象,即散热膜与显示面板模组存在虚贴间隙,这不仅造成显示面板在弯折区域的整体厚度增大,虚贴间隙也容易进入异物,从而影响显示面板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针对现有方式的缺点,提出一种压合装置、压合治具及曲面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散热膜与显示面板模组在曲面圆弧角的弯折区域出现虚贴现象的技术问题。
第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压合装置,包括:压头本体和设置于压头本体一端的压合面;
压合面的曲率半径小于显示面板模组的弯折区域的曲率半径;
压合面用于压合散热膜与显示面板模组的弯折区域,使得散热膜与显示面板模组的弯折区域贴附连接。
第二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压合治具,包括:载物台和如上述第一方面所提供的压合装置;
载物台用于承载显示面板模组,且载物台的置物面与显示面板模组的形状相匹配;
压合装置用于将散热膜与显示面板模组的弯折区域相贴合。
第三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曲面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
将显示面板模组置于上述第二方面所提供的压合治具中载物台的置物面上;
将散热膜置于显示面板模组远离载物台的一面;
利用压合治具中压合装置的压合面,压合散热膜与显示面板模组的弯折区域,使得散热膜与显示面板模组的弯折区域贴附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包括: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压合装置,包括:压头本体和设置于压头本体一端的压合面;压合面的曲率半径小于显示面板模组的弯折区域的曲率半径;压合面用于压合散热膜与显示面板模组的弯折区域,使得散热膜与显示面板模组的弯折区域贴附连接。通过设置压合面的曲率半径小于显示面板模组的弯折区域的曲率半径,使得压合装置的压合面施加于散热膜的压合力增大。同时,由于设置有压头本体,限制了压合面在垂直于弯折区域轴向方向上的变形,进一步加强了压合面对散热膜的压合力,解决现散热膜与显示面板模组在曲面圆弧角的弯折区域出现虚贴现象的问题。
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散热膜与显示面板模组的弯折区域的虚贴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2中压合装置的压合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2所示的压合装置压合散热膜时,散热膜的压合力位置分布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压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合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曲面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附图标号的说明如下:
10-压头本体;
11-压合面;111-第一压合区域;112-第二压合区域;113-第三压合区域;
12-凹槽;121-第一夹持端;122-第二夹持端;
13-滚柱;
20-显示面板模组;
30-散热膜;
40-载物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部件。此外,如果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对于示出的本申请的特征是不必要的,则将其省略。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解释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本申请的发明人进行研究发现,3D曲面显示面板的生产制造过程中,具体在散热膜与显示面板模组贴合过程中,现有技术中多采用贴附滚轮将散热膜与显示面板模组贴合,贴合过程中显示面板模组放置于仿形制具中,贴附滚轮对整面的散热膜完成滚压。由于散热膜包括铜箔层,在显示面板模组的弯折区域处,铜箔层从展平状态贴变为符合弯折区域内曲面的曲面,铜箔层在弯折区域会产生一定的应力,造成贴附完成后铜箔层存在一定回复变形,进而造成了散热膜与显示面板模组之间出现如图1所示的虚贴现象。
散热膜与显示面板模组之间出现的虚贴问题,导致贴附散热膜后的显示面板模组弯折区域的厚度增大,不仅会占用整机空间,而且,虚贴处容易进入异物,从而影响显示面板的性能。目前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减小贴附滚轮的直径,但是,随着贴附滚轮直径的减小,在贴附滚轮对整面的散热膜进行滚压过程中,贴附滚轮在垂直于轴线方向的变形明显增大,从而造成贴附滚轮对散热膜的压合力减小,容易造成弯折区域处的散热膜贴附不完全,依然不能有效解决散热膜与显示面板模组之间的虚贴问题。
本申请提供的压合装置、压合治具及曲面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如上技术问题。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压合装置,该压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包括:压头本体10和设置于压头本体10一端的压合面11;压合面11的曲率半径小于显示面板模组20的弯折区域的曲率半径;压合面11用于压合散热膜30与显示面板模组20的弯折区域,使得散热膜30与显示面板模组20的弯折区域贴附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压合装置,包括:压头本体10和设置于压头本体10一端的压合面11;压合面11的曲率半径小于显示面板模组20的弯折区域的曲率半径;压合面11用于压合散热膜30与显示面板模组20的弯折区域,使得散热膜30与显示面板模组20的弯折区域贴附连接。通过设置压合面11的曲率半径小于显示面板模组20的弯折区域的曲率半径,使得压合装置的压合面11施加于散热膜30的压合力增大。同时,由于设置有压头本体10,限制了压合面11在垂直于弯折区域轴向方向上的变形,进一步加强了压合面11对散热膜30的压合力,解决现散热膜20与显示面板模组20在曲面圆弧角的弯折区域出现虚贴现象的问题。
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压合装置中,压合面11的曲率半径小于显示面板模组20的弯折区域的曲率半径,从而使得压合面11在压合散热膜30与显示面板模组20的弯折区域过程中,压合面11能够向散热膜30提供足够的压合力,特别是,在显示面板模组20的弯折区域处,压合面11向散热膜30提供的压合力大于压合面11向散热膜30其他区域提供的压合力,使得弯折区域处,压合面11向散热膜30提供的压合力大于散热膜30的铜箔层在弯折区域产生的应力,即压合面11向散热膜30提供的压合力大于了铜箔层的屈服强度,从而防止了压合力撤离后铜箔层的回复变形,进而使得散热膜30与显示面板模组20的弯折区域贴附连接,避免了虚贴现象的出现。
同时,在压合散热膜30与显示面板模组20的弯折区域过程中,由于压头本体10限制了压合面11在垂直于弯折区域轴向方向上的变形,防止了压合面11在弯折区域对散热膜30的压合力的减小,保障了压合面11对散热膜30的压合力,从而确保了散热膜30与显示面板模组20的弯折区域贴附连接,解决了散热膜20与显示面板模组20在曲面圆弧角的弯折区域出现虚贴现象的问题。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压合面11的弧长与显示面板模组20弯折区域的弧长相匹配。这样设置,在压合散热膜30与显示面板模组20的弯折区域过程中,压合装置的压合面11能够完全接触位于弯折区域内的散热膜,压合后,确保了散热膜30与显示面板模组20的弯折区域贴附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方便说明压合面11,将压合面11划分为如图2所示的,第一压合区域111、第二压合区域112和设置于第一压合区域111和第二压合区域112之间的第三压合区域113,需要说明的是,图2中用于分隔第一压合区域111、第二压合区域112和第三压合区域113的虚线并不存在,仅是为了方便说明展示用于分隔第一压合区域111、第二压合区域112和第三压合区域113的对应区域。结合图3所示的压合装置的压合状态示意图,第一压合区域111的边缘与散热膜30的弯折起始边界线A相贴合,第二压合区域112的边缘与散热膜30的边缘线B相贴合,第三压合区域113与散热膜30的弯折起始边界线A和边缘线B之间的部位相贴合,且第三压合区域113的曲率半径小于显示面板模组20弯折区域的曲率半径。
为了进一步保障散热膜30与显示面板模组20的弯折区域贴附连接,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压合区域113的曲率半径小于第一压合区域111的曲率半径和第二压合区域112的曲率半径,这样设置可以使得压合面11的第三压合区域113对散热膜30的压合力大于第一压合区域111和第二压合区域112对散热膜30的压合力,进一步保证了确保了散热膜30与显示面板模组20的弯折区域贴附连接效果。
如图4所示,为压合过程中散热膜受到压合装置的压合力位置分布示意图,其中,横坐标x表示散热膜30表面的位置,纵坐标y表示散热膜30表面的压合力,从图4中可以看出,由于第三压合区域113的曲率半径小于第一压合区域111的曲率半径和第二压合区域112的曲率半径,使得位于弯折区域中散热膜30的中间部分受到压合力最大。从图3中可知,压合过程中,弯折区域中散热膜30的中间部分的压缩形变量也相较于两端部分的压缩形变量要明显偏大。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压头本体10包括凹槽12以及设置于凹槽12中的滚柱13;滚柱13凸出于凹槽12的一面为压合装置的压合面11。
本申请实施例中,压合装置压头本体10的两相对侧边逐渐相互靠近,形成梯形体,且在压头本体10的一端开设有凹槽12,滚柱13位于凹槽中12,且在垂直于凹槽12的轴向方向上,滚柱13部分限制于凹槽12中,滚柱13可以在凹槽12中滚动,滚动过程中,滚柱13凸出于凹槽12的一面构成压合装置的压合面11。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压合装置中,在压合散热膜30与显示面板模组20的弯折区域过程中,由于滚柱13的凸出于凹槽12的一面的曲率半径小于显示面板模组20弯折区域的曲率半径,因此,滚柱13可以在位于弯折区域处的散热膜30的表面滚动,滚动时,压合面11能够向散热膜30提供足够的压合力,从而压合散热膜30与显示面板模组20的弯折区域。而且,由于滚柱13可以在散热膜30的表面滚动,滚动过程中,压合面11能够向散热膜30的每处提供均匀的压合力。
同时,由于压头本体10限制了压合面11在垂直于弯折区域轴向方向上的变形,防止了压合面11在弯折区域对散热膜30的压合力的减小,保障了压合面11对散热膜30的压合力,从而确保了散热膜30与显示面板模组20的弯折区域贴附连接,解决了散热膜20与显示面板模组20在曲面圆弧角的弯折区域出现虚贴现象的问题。
由于设置有滚柱13,利用滚柱13凸出于凹槽12的压合面11来完成压合操作,即压合装置的滚柱13可以在散热膜30的表面滚动,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压合装置还可以用于压合散热膜30与显示面板模组20的除弯折区域外的其它区域。
可选地,凹槽12包括第一夹持端121和第二夹持端122,第一夹持端121和第二夹持端122之间的距离小于滚柱13的直径。通过第一夹持端121和第二夹持端122限制滚柱13,使得滚柱13部分限制于凹槽12中,同时,通过确保凹槽12的直径大于滚柱13的直径,使得滚柱13可以在凹槽12中滚动,滚动过程中,滚柱13凸出于凹槽12的一面构成压合装置的压合面11,通过压合面11压合散热膜30与显示面板模组20的弯折区域。
可选地,在滚柱13贴合并压合散热膜30的情况下,第一夹持端121和第二夹持端122均与散热膜之间具有间隙。这样设置可以有效避免压合过程中,第一夹持端121和第二夹持端122接触散热膜30,造成的散热膜30表面破损的问题出现,同时,避免了第一夹持端121和第二夹持端122对滚柱13运动的干涉。
可选地,滚柱13的直径范围为0-6毫米。需要说明的是,滚柱13的直径均不包括端值0和6毫米。由于现有显示面板模组20弯折区域的曲率半径的最小值多为5-6毫米,所以,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滚柱13的直径范围为0-6毫米,即压合面11的曲率半径为0-3毫米,即可使得滚柱13可以在位于弯折区域处的散热膜30的表面滚动,从而压合散热膜30与显示面板模组20的弯折区域。
本技术领域人员理解的是,压合装置还可以包括驱动机构,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压合装置中压合面11的移动,从而实现压合装置的自动化。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压合治具,该压合治具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包括:载物台和如上述各个实施例所提供的压合装置;载物台40用于承载显示面板模组20,且载物台40的置物面与显示面板模组20的形状相匹配;压合装置用于将散热膜30与显示面板模组20的弯折区域相贴合。
本实施例提供的压合治具,其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请参阅上文详细说明的压合装置,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曲面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方法包括:
S701,将显示面板模组20置于压合治具中载物台40的置物面上;
S702,将散热膜30置于显示面板模组20远离载物台40的一面;
S703,利用压合治具中压合装置的压合面11,压合散热膜30与显示面板模组20的弯折区域,使得散热膜30与显示面板模组20的弯折区域贴附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曲面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中,采用压合装置以实现散热膜30与显示面板模组20的弯折区域贴附连接,具体包括:将显示面板模组20置于压合治具中载物台40的置物面上;将散热膜30置于显示面板模组20远离载物台的一面;利用压合治具中压合装置的压合面11,压合散热膜30与显示面板模组20的弯折区域,使得散热膜30与显示面板模组20的弯折区域贴附连接。
由于压合装置中压合面11的曲率半径小于显示面板模组20的弯折区域的曲率半径,压合过程中,压合面11施加于弯折区域中的散热膜30的压合力增大。同时,由于压头本体10限制了压合面11在垂直于弯折区域轴向方向上的变形,进一步加强了压合面11对散热膜30的压合力,解决现散热膜20与显示面板模组20在曲面圆弧角的弯折区域出现虚贴现象的问题。
可选地,在上述步骤S703中,利用压合治具中压合装置的压合面11,压合散热膜30与显示面板模组20的弯折区域,可以包括:利用贴附工具将散热膜30与显示面板模组20相贴合;将压合装置中,压合面11的第一压合区域111与散热膜30的弯折起始边界线A相贴合,第二压合区域112与散热膜30的边缘线B相贴合,此处,边缘线B是散热膜30在弯折区域的终点,第三压合区域113与散热膜30的弯折起始边界线A和边缘线B之间的部位相贴合,压合散热膜30与显示面板模组20的弯折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当采用图2所示的压合装置压合时,由于压合装置的压合面11不能在散热膜30上滚动,因此,在利用压合装置压合前,需要利用现有技术中的贴附工具,如滚轮,将散热膜30与显示面板模组20相贴合,由于散热膜30与显示面板模组20的其他区域不存在虚贴的问题,因此,只需要用压合装置压合散热膜30与显示面板模组20的弯折区域即可。
可选地,在上述步骤S703中,利用压合治具中压合装置的压合面11,压合散热膜30与显示面板模组20的弯折区域,可以包括:将压合装置中滚柱13的压合面11与散热膜30的表面相贴合,在散热膜30上滚动,压合散热膜30与显示面板模组20的弯折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当采用图5所示的压合装置压合时,由于压合装置的压合面11可以在散热膜30上滚动,因此,可以直接利用压合装置压合散热膜30与显示面板模组20的其他区域和弯折区域。而且,由于滚柱13可以在散热膜30的表面滚动,滚动过程中,压合面11能够向散热膜30的每处提供均匀的压合力,从而保障散热膜30各处受力的均匀性。
本技术领域人员理解的是,在将显示面板模组20置于压合治具中载物台40的置物面上之前,还包括:将显示面板模组20中的显示面板、偏光片、光学胶层以及盖板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层叠。
应用本申请实施例,至少能够实现如下有益效果: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压合装置,包括:压头本体和设置于压头本体一端的压合面;压合面的曲率半径小于显示面板模组的弯折区域的曲率半径;压合面用于压合散热膜与显示面板模组的弯折区域,使得散热膜与显示面板模组的弯折区域贴附连接。通过设置压合面的曲率半径小于显示面板模组的弯折区域的曲率半径,使得压合装置的压合面施加于散热膜的压合力增大。同时,由于设置有压头本体,限制了压合面在垂直于弯折区域轴向方向上的变形,进一步加强了压合面对散热膜的压合力,解决现散热膜与显示面板模组在曲面圆弧角的弯折区域出现虚贴现象的问题。
2、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三压合区域113的曲率半径小于第一压合区域111的曲率半径和第二压合区域112的曲率半径,使得压合面11的第三压合区域113对散热膜30的压合力大于第一压合区域111和第二压合区域112对散热膜30的压合力,进一步保证了确保了散热膜30与显示面板模组20的弯折区域贴附连接效果。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申请中已经讨论过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步骤、措施、方案可以被交替、更改、组合或删除。进一步地,具有本申请中已经讨论过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其他步骤、措施、方案也可以被交替、更改、重排、分解、组合或删除。进一步地,现有技术中的具有与本申请中公开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步骤、措施、方案也可以被交替、更改、重排、分解、组合或删除。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附图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其可以以其他的顺序执行。而且,附图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其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他步骤或者其他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压头本体和设置于所述压头本体一端的压合面;
所述压合面的曲率半径小于显示面板模组的弯折区域的曲率半径;
所述压合面用于压合散热膜与显示面板模组的弯折区域,使得所述散热膜与所述显示面板模组的弯折区域贴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合面的弧长与所述显示面板模组弯折区域的弧长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合面包括:第一压合区域、第二压合区域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压合区域和所述第二压合区域之间的第三压合区域;
所述第一压合区域与所述散热膜的弯折起始边界线相贴合,所述第二压合区域与所述散热膜的边缘线相贴合,所述第三压合区域与所述散热膜的弯折起始边界线和边缘线之间的部位相贴合,且所述第三压合区域的曲率半径小于所述第一压合区域的曲率半径和所述第二压合区域的曲率半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头本体包括凹槽以及设置于所述凹槽中的滚柱;
所述滚柱凸出于所述凹槽的一面为所述压合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包括第一夹持端和第二夹持端,所述第一夹持端和所述第二夹持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滚柱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滚柱贴合并压合所述散热膜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夹持端和所述第二夹持端均与所述散热膜之间具有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柱的直径范围为0-6毫米。
8.一种压合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载物台和如上述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压合装置;
所述载物台用于承载显示面板模组,且所述载物台的置物面与所述显示面板模组的形状相匹配;
所述压合装置用于将散热膜与所述显示面板模组的弯折区域相贴合。
9.一种曲面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显示面板模组置于上述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合治具中载物台的置物面上;
将所述散热膜置于所述显示面板模组远离所述载物台的一面;
利用所述压合治具中压合装置的压合面,压合所述散热膜与所述显示面板模组的弯折区域,使得所述散热膜与所述显示面板模组的弯折区域贴附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所述压合治具中压合装置的压合面,压合所述散热膜与所述显示面板模组的弯折区域,包括:
利用贴附工具将所述散热膜与所述显示面板模组相贴合;
将所述压合装置中,所述压合面的第一压合区域与所述散热膜的弯折起始边界线相贴合,第二压合区域与所述散热膜的边缘线相贴合,第三压合区域与所述散热膜的弯折起始边界线和边缘线之间的部位相贴合,压合所述散热膜与所述显示面板模组的弯折区域。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所述压合治具中压合装置的压合面,压合所述散热膜与所述显示面板模组的弯折区域,包括:
将所述压合装置中滚柱的所述压合面与所述散热膜的表面相贴合,在所述散热膜上滚动,压合所述散热膜与所述显示面板模组的弯折区域。
CN202010796911.5A 2020-08-10 2020-08-10 压合装置、压合治具及曲面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118160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96911.5A CN111816063B (zh) 2020-08-10 2020-08-10 压合装置、压合治具及曲面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96911.5A CN111816063B (zh) 2020-08-10 2020-08-10 压合装置、压合治具及曲面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16063A true CN111816063A (zh) 2020-10-23
CN111816063B CN111816063B (zh) 2022-09-16

Family

ID=728637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96911.5A Active CN111816063B (zh) 2020-08-10 2020-08-10 压合装置、压合治具及曲面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16063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11652A (zh) * 2020-12-07 2021-04-06 霸州市云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屏体检测装置及屏体检测方法
CN112735279A (zh) * 2021-01-05 2021-04-3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曲面显示屏模组
US11363724B1 (en) 2020-12-18 2022-06-14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Fabrication method of flexible electronic package device
TWI789660B (zh) * 2020-12-18 2023-01-1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軟性電子封裝裝置的製造方法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76487A (zh) * 2010-11-25 2012-05-30 联茂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基板压合装置、压合方法及其基板组
KR101537506B1 (ko) * 2014-10-01 2015-07-17 호전실업 주식회사 고주파접합으로 형성된 패턴접합선을 갖는 다운제품용 이중원단의 제조장치
CN106564268A (zh) * 2016-11-08 2017-04-19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曲面屏贴合装置及系统
CN108847139A (zh) * 2018-08-24 2018-11-20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弯曲显示面板的贴附装置及贴附方法
CN109559646A (zh) * 2018-11-30 2019-04-02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弯折方法
CN109648979A (zh) * 2018-12-13 2019-04-19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CN109887415A (zh) * 2019-03-12 2019-06-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吸附装置、压头、弯折装置及弯折方法
CN110001177A (zh) * 2019-04-18 2019-07-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膜层的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CN110722820A (zh) * 2019-10-18 2020-01-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贴合辊、贴合治具及柔性屏与弯曲盖板的贴合方法
US20200122446A1 (en) * 2018-05-18 2020-04-23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logy Co.,Ltd. Bonding device for flexible panel and method for bonding flexible panel
CN111063262A (zh) * 2019-12-31 2020-04-24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
CN111261046A (zh) * 2020-01-22 2020-06-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贴合方法以及贴合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76487A (zh) * 2010-11-25 2012-05-30 联茂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基板压合装置、压合方法及其基板组
KR101537506B1 (ko) * 2014-10-01 2015-07-17 호전실업 주식회사 고주파접합으로 형성된 패턴접합선을 갖는 다운제품용 이중원단의 제조장치
CN106564268A (zh) * 2016-11-08 2017-04-19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曲面屏贴合装置及系统
US20200122446A1 (en) * 2018-05-18 2020-04-23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logy Co.,Ltd. Bonding device for flexible panel and method for bonding flexible panel
CN108847139A (zh) * 2018-08-24 2018-11-20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弯曲显示面板的贴附装置及贴附方法
CN109559646A (zh) * 2018-11-30 2019-04-02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弯折方法
CN109648979A (zh) * 2018-12-13 2019-04-19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CN109887415A (zh) * 2019-03-12 2019-06-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吸附装置、压头、弯折装置及弯折方法
CN110001177A (zh) * 2019-04-18 2019-07-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膜层的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CN110722820A (zh) * 2019-10-18 2020-01-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贴合辊、贴合治具及柔性屏与弯曲盖板的贴合方法
CN111063262A (zh) * 2019-12-31 2020-04-24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
CN111261046A (zh) * 2020-01-22 2020-06-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贴合方法以及贴合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11652A (zh) * 2020-12-07 2021-04-06 霸州市云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屏体检测装置及屏体检测方法
US11363724B1 (en) 2020-12-18 2022-06-14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Fabrication method of flexible electronic package device
TWI789660B (zh) * 2020-12-18 2023-01-1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軟性電子封裝裝置的製造方法
CN112735279A (zh) * 2021-01-05 2021-04-3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曲面显示屏模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16063B (zh) 2022-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16063B (zh) 压合装置、压合治具及曲面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US6332644B1 (en) Automotive sunshade pane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CN109493748B (zh) 显示模组、显示装置及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
CN110722820B (zh) 贴合辊、贴合治具及柔性屏与弯曲盖板的贴合方法
CN108811196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ptc加热器多芯体共用散热片及其制造方法
CN112661393A (zh) 一种单面纹理贴膜玻璃及其制作方法
WO2022142391A1 (zh) 背板加工方法及背板
CN113140160B (zh) 显示模组
JP3625154B2 (ja) パイプの曲げ方法
JP4597050B2 (ja) 単一湾曲サンドイッチパネル用曲折芯部を製造するための曲折可能なマンドレル
US20220238953A1 (en) Battery cov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battery cover
CN114798857A (zh) 电视边框无缝折弯智能加工工艺
JP3182990B2 (ja) 曲面アルミニウムハニカム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587164B2 (ja) ろう付けサンドイッチパネル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用治具
US20130224512A1 (en) Joint between sheets of material
JP3879075B2 (ja) 蛇行細管ヒートパイプの製造方法
KR100519943B1 (ko) 하니컴 코아, 하니컴 코아용 금형 및 하니콤 코아 제조방법
JP2006213037A (ja) 発泡サンドイッチ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CN113844148B (zh) 一种曲面贴合治具及柔性显示面板与曲面盖板的贴合方法
CN216127946U (zh) 层压装置和层压机
CN214099001U (zh) 一种面板显示模组
KR20160135380A (ko) 플렉서블 표시장치의 제조장치
KR101157877B1 (ko) 신축밴드의 핫픽스 부착 지그
JPS59133921A (ja) 熱交換素板の製造法
JP2010120345A (ja) ゴム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接合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