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46221B - 车辆用空调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空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46221B
CN111746221B CN201910248874.1A CN201910248874A CN111746221B CN 111746221 B CN111746221 B CN 111746221B CN 201910248874 A CN201910248874 A CN 201910248874A CN 111746221 B CN111746221 B CN 1117462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gear
shaft
lever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4887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46221A (zh
Inventor
秋山槙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Resona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filed Critical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Priority to CN20191024887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46221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462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462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462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462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814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 B60H1/00821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the components being ventilating, air admitting or air distributing devices
    • B60H1/00835Damper doors, e.g. position control
    • B60H1/00842Damper doors, e.g. position control the system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damper doors; Air distribution between several outle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车辆用空调装置(10)。构成车辆用空调装置(10)的驱动力传递机构(22)包含:驱动杆(62),其与驱动源(20)连结;从动杆(64),其与该驱动杆(62)卡合并进行从动;以及齿条杆(66),其与所述从动杆(64)啮合并呈直线地移动。第1轴(50)与该齿条杆(66)啮合,并且从动杆(64)的连杆齿轮(78)与该齿条杆(66)啮合。而且,驱动杆(62)和从动杆(64)在驱动源(20)的驱动作用下转动,从而与连杆齿轮(78)啮合的第2轴(52)旋转,并且经由齿条杆(66)使第1轴(50)旋转。由此,与第1轴和第2轴(50、52)啮合的第1空气混合门和第2空气混合门(40、42)滑动并进行开闭动作,其开度特性在连杆销(72)与从动杆(64)的连杆槽(84)的卡合作用下成为非线性。

Description

车辆用空调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空调装置,该车辆用空调装置搭载于车辆,将由热交换器进行温度调整后的空气送入车室内以进行车室内的温度调整。
背景技术
以往,例如,如日本特开2015-110404号公报所公开的那样,搭载于车辆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具有能够在空调外壳的内部沿上下方向自如地滑动移位的第1空气混合门和第2空气混合门。在该第1空气混合门上啮合有第1轴的第1外部齿轮,在该第2空气混合门上啮合有第2轴的第2内部齿轮,并且,所述第1轴的第1内部齿轮与所述第2轴的第2外部齿轮分别与设置成倾斜的棒状的齿条的端部啮合。
而且,通过使第1轴旋转,第1空气混合门向上方滑动,并且齿条也伴随于此向斜上方移动,由此,第2轴沿与第1轴相反的方向旋转,第2空气混合门向下方滑动。
在如上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例如,在使两个第1空气混合门和第2空气混合门在单个致动器的驱动作用下联动、并且以分别不同的开度特性设定两个门的情况下,需要使用连杆机构,以分别向两个门传递所述致动器的驱动力。
作为使用这样的连杆机构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例如,如日本特开2007-168619号公报所公开的那样,调整暖风与冷风的混合比率的混合门和调整吹出用连接口的开闭度的调节门分别转动自如地设置于冷暖风供给单元的内部,所述混合门和所述调节门经由动作杆而分别与连杆机构中的主连杆的两端部连结。
而且,主连杆在驱动源的驱动作用下转动,从而使动作杆分别进行摆动动作,混合门和调节门伴随于此而进行联动转动。
但是,在使用上述的日本特开2007-168619号公报所公开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连杆机构来控制两个第1空气混合门和第2空气混合门的情况下,需要预先留出供2根动作杆进行摆动动作的动作范围的空间,从而无法在该空间中配置其他部件等。因此,需要在设置有该连杆机构的空调外壳的外侧设置较大的空间,导致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大型化。
另一方面,在两个第1空气混合门和第2空气混合门从彼此接近的全闭状态起开始打开时,空气通过一个第1空气混合门与另一个第2空气混合门之间而急剧地流到下游侧,所述空气的温度变化增大,因此,送入车室内的送风温度的变化会增大。
此外,同样,在第1空气混合门和第2空气混合门从彼此远离的全开状态开始关闭时,冷风通过第1空气混合门以及第2空气混合门与空调外壳之间而急剧地流入下游侧,因此,送入车室内的送风温度的变化会增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般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简单的结构实现小型化并利用单个驱动源使两个门进行开闭、并且能够实现温度调节性能的提高的车辆用空调装置。
本发明是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其具有:空调外壳,其具有供空气流动的通路;以及第1门和第2门,它们设置于空调外壳的内部,对通路进行开闭,并且以联动的方式进行动作,其特征在于,具有:
驱动源;
第1轴,其被传递有驱动源的驱动力,对第1门进行驱动;
第2轴,其被传递有驱动源的驱动力,对第2门进行驱动;
线性驱动力传递部,其将第1轴与第2轴连接以使它们联动,并以驱动源的输出变化相对于来自驱动源的输入变化成为线性的方式传递驱动力;以及
非线性驱动力传递部,其将驱动源与线性驱动力传递部连接,以驱动源的输出变化相对于来自驱动源的输入变化成为非线性的方式传递驱动力,
驱动源的驱动力经由非线性驱动力传递部向线性驱动力传递部传递。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其在空调外壳内具有以联动的方式进行动作的第1门和第2门,其中,该车辆用空调装置具有:第1轴,其被传递有来自驱动源的驱动力,对第1门进行驱动;以及第2轴,它利用驱动力对第2门进行驱动,第1轴与第2轴被线性驱动力传递部连接而进行联动,并且,驱动源与线性驱动力传递部被非线性驱动力传递部连接。此外,线性驱动力传递部以驱动源的输出变化相对于来自驱动源的输入变化成为线性的方式进行传递,非线性驱动力传递部以驱动源的输出变化相对于来自驱动源的输入变化成为非线性的方式进行传递。
因此,通过在单个驱动源的驱动作用下将驱动力经由非线性驱动力传递部传递到线性驱动力传递部而对第1轴和第2轴进行驱动,伴随于此,第1门和第2门进行开闭动作,并且,由非线性驱动力传递部将驱动力以非线性的输出特性从线性驱动力传递部传递到第1门和第2门。
其结果,能够利用单个驱动源使两个第1门和第2门联动并进行开闭动作,并且,能够经由单个线性驱动力传递部传递驱动源的驱动力,因此,与现有技术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连杆机构相比,能够简化结构,从而实现小型化。此外,由于通过使第1门和第2门的开闭动作相对于驱动源的驱动力成为非线性,能够自如地控制门的开闭动作而调整为期望的温度,因此能够提高温度调节性能。
根据参照附图所说明的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能够容易地理解上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整体剖视图。
图2A~图2C是示出使图1所示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第1空气混合门和第2空气混合门进行动作的驱动力传递机构的连杆机构附近的放大主视图。
图3是示出图1所示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的空气的送风温度与驱动源驱动量的关系的特性曲线图。
图4A是示出第1变形例的连杆机构附近的放大主视图,图4B是示出第2变形例的连杆机构附近的放大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该车辆用空调装置10包含:空调外壳12,其构成空气的各通路;蒸发器14,其配设于该空调外壳12的内部,对空气进行冷却;加热单元16,其对所述空气进行加热;空气混合机构18,其利用蒸发器14和加热单元16对导入所述空调外壳12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将冷风和暖风以规定的混合比率进行混合而形成被进行了温度调整后的混合风;以及驱动力传递机构22,其将来自驱动源20(参照图2A)的驱动力传递到所述空气混合机构18以使该所述空气混合机构18进行动作,该驱动源20设置于所述空调外壳12的侧面。
通风送风口24和除霜送风口36在空调外壳12的上方开口,该通风送风口24对车室内的乘客的脸部附近进行送风,该除霜送风口26与该通风送风口24相邻,对车辆的前窗附近进行送风。另外,形成为除霜送风口26位于车辆前方侧(箭头A方向)且通风送风口24位于车辆后方侧(箭头B方向)。此外,加热送风口28在空调外壳12的靠车辆后方侧(箭头B方向)开口,该加热送风口28对车室内的乘客的脚下附近进行送风。
而且,在通风送风口24、除霜送风口26和加热送风口28上分别以开闭自如的方式设置有用于切换送风状态的切换门30a、30b、30c。
另一方面,开口部32在空调外壳12的内部开口,该开口部32将空气从未图示的送风机导入到所述空调外壳12内,并且,在空气的流通方向上的上游侧(箭头A方向)的位置处设置有蒸发器14,在相对于所述蒸发器14靠下游侧(箭头B方向)的位置处,与所述蒸发器14隔开规定间隔而设置有加热单元16。
该加热单元16例如由加热器芯34和电加热器36构成,该加热器芯34通过在内部使温水循环而对空气进行加热,该电加热器36设置于该加热器芯34的下游侧,在通电作用下发热,该电加热器36的发热体基于来自控制器的控制信号发热,由此,将通过的空气加热到规定温度而提供到下游侧。
此外,在空调外壳12的内部,在蒸发器14与加热器芯34之间设置有分割肋材38。该分割肋材38例如面对加热器芯34的沿着高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附近,并设置在后述的空气混合机构18的第1空气混合门40与第2空气混合门42之间。
空气混合机构18设置在蒸发器14与加热器芯34之间,是为了在使被该蒸发器14冷却后的空气流通到下游时对该空气的流通量和流通状态进行调整而设置的,该空气混合机构18由设置于分割肋材38的上方(箭头C方向)的第1空气混合门(门)40和设置于所述分割肋材38的下方(箭头D方向)的第2空气混合门(门)42构成。
该第1空气混合门40和第2空气混合门42例如是,由通过较大的半径形成的截面圆弧状的板构成的滑动门,形成为朝向从蒸发器14远离的方向、即、加热器芯34侧(箭头B方向)呈平缓的凸状。
此外,第1空气混合门40和第2空气混合门42沿着空调外壳12的宽度方向设置,并且,沿着设置于所述空调外壳12的内壁面的大致圆弧状的引导部44沿上下方向被引导。
并且,在第1空气混合门40和第2空气混合门42的、面对蒸发器14的内周面上设置有齿条46,该齿条46沿着第1空气混合门40和第2空气混合门42的滑动方向分别呈一条直线状地形成。
此外,在沿着第1空气混合门40和第2空气混合门42的滑动方向的两端部的朝向加热器芯34侧(箭头B方向)突出的部位上分别设置有一对密封部件48。而且,第1空气混合门40和第2空气混合门42滑动,如图1所示,密封部件48通过与空调外壳12的壁部和分割肋材38抵接,切断蒸发器14侧与加热单元16侧的经由第1空气混合门40和第2空气混合门42的连通路的一部分。
如图1~图2C所示,驱动力传递机构22具有第1轴50和第2轴52,它们旋转自如地设置于空调外壳12的内部,并与第1空气混合门40和第2空气混合门42啮合;以及连杆机构54,其将驱动源20的驱动力传递到第1轴50和第2轴52。
例如,该第1轴50和第2轴52的沿着轴向的两端部被旋转自如地支承于空调外壳12的侧壁部12a,所述第1轴50设置于第1空气混合门40与蒸发器14之间,第2轴52设置于第2空气混合门42与蒸发器14之间。此外,第1轴50和第2轴52隔着分割肋材38而在上下方向(箭头C、D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且设置成彼此平行。
第1轴50和第2轴52具有:第1齿轮部56,其形成于作为空调外壳12的侧壁部12a侧的轴向两端部,在外周面具有多个齿轮齿;以及第2齿轮部58,其形成于比该第1齿轮部56靠轴向中央侧的位置,在外周面具有多个齿轮齿。该第1齿轮部56设置于空调外壳12中的侧壁部12a的外侧并与后述的连杆机构54啮合,第2齿轮部58在空调外壳12的内部中分别与第1空气混合门40和第2空气混合门42的齿条46啮合。另外,第2齿轮部58的直径形成为大于第1齿轮部56的直径。
如图2A~图2C所示,连杆机构54例如包含:驱动杆62,其设置于空调外壳12中的侧壁部12a的外侧,与致动器等驱动源20(参照图2A)的驱动轴60连结;从动杆(非线性驱动力传递部)64,其与所述驱动杆62卡合,并伴随驱动杆62的动作而进行从动;以及齿条杆(线性驱动力传递部、齿条部件)66,其与所述从动杆64啮合,并呈直线地移动。
通过使驱动源20的驱动轴60嵌合于在驱动杆62的中央部开口的孔部68中,驱动杆62与该驱动轴60连结成一体,在相对于中央部呈直线状地延伸的第1臂部70上形成有连杆销(突起)72,该连杆销(突起)72以与该第1臂部70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式突出。连杆销72形成为与驱动源20的驱动轴60大致平行,并配置为靠空调外壳12的侧壁部12a侧。
而且,驱动杆62设置成使第1臂部70和连杆销72在驱动源20的驱动作用下以中央部(驱动轴60)为中心转动规定角度。
从动杆64具有圆形形状的主体部74和从该主体部74起向径向外侧延伸的第2臂部76,该从动杆64设置成靠空调外壳12侧,并与驱动杆62大致平行。在主体部74的外周面上,沿着圆周方向形成有具有多个齿轮齿的连杆齿轮(线性驱动力传递部)78,该连杆齿轮78与第2轴52的第1齿轮部56啮合,并且,与后述的齿条杆66的第2杆齿轮96啮合。
而且,从空调外壳12的侧壁部12a突出的轴部12b与在主体部74的中央开口的孔部嵌合,由此,从动杆64被空调外壳12支承成以主体部74为中心自如地转动规定角度。
第2臂部76向从主体部74离开的方向延伸,具有截面大致圆弧状的鼓出部82,该鼓出部82朝向与该延伸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鼓出,该第2臂部76在面对驱动杆62的端面上沿着鼓出部82形成有连杆槽(槽)84。而且,驱动杆62的连杆销72插入连杆槽84,通过使该驱动杆62转动而使连杆销72沿着连杆槽84移动,从动杆64的第2臂部76伴随于此以主体部74为中心沿规定方向转动规定角度。
连杆槽84具有:第1槽部86,其形成于该连杆槽84的前端部,并沿着第2臂部76的延伸方向;圆弧状的第2槽部88,其形成于主体部74侧,从该第1槽部86的端部起沿着鼓出部82的外缘部延伸;以及第3槽部89,其设置于所述第2槽部88的中途。另外,第3槽部89以相对于第2槽部88较平缓的曲率形成。
另外,也可以与上述的结构相反,在第2臂部76侧设置连杆销,在驱动杆62侧设置供所述连杆销插入的连杆槽。
齿条杆66设置成在空调外壳12的侧壁部12a处面对第1轴50和第2轴52,并且,沿着所述侧壁部12a呈直线地被移动自如地引导。
该齿条杆66具有:第1杆部90,其形成于该齿条杆66的一端部,并面对第1轴50;以及第2杆部92,其形成于该齿条杆66的另一端部,并面对第2轴52,在所述第1杆部90上,沿着作为第1轴50侧(箭头A方向)的侧面形成有第1杆齿轮94,该第1杆齿轮94与第1轴50的第1齿轮部56啮合。在第2杆部92上,沿着作为第2轴52侧(箭头A方向)的侧面形成第2杆齿轮96,该第2杆齿轮96与从动杆64的连杆齿轮78啮合。
即,第1杆齿轮94和第2杆齿轮96分别形成于齿条杆66的与移动方向垂直的一个侧面。
此外,齿条杆66的止动件98与齿条杆66的另一个侧面抵接,该另一个侧面是与该齿条杆66的设置有第1杆齿轮94和第2杆齿轮96的一个侧面相反的一侧、即靠加热单元16侧(箭头B方向)的侧面。该止动件98形成为从空调外壳12的侧壁部12a突出,与齿条杆66的移动方向大致平行,并且与该齿条杆66的沿着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附近抵接。而且,止动件98接受从第1轴50和从动杆64向加热单元16侧(箭头B方向)对齿条杆66施加的力。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0基本上以上述的方式构成,接着,对其动作和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首先,对实施使车室内的室温下降的制冷运转的情况进行说明。首先,根据来自未图示的控制器的控制信号,将在未图示的送风机的驱动作用下被取入的空气经由开口部32而提供到空调外壳12内,并通过经由蒸发器14而进行热交换,从而冷却为规定温度。
此外,通过从图2C所示的制热运转状态起,根据来自未图示的控制器的控制信号使驱动源20进行驱动,使驱动轴60沿规定方向旋转并使驱动杆62与该驱动轴60一起沿逆时针(箭头E方向)转动,该连杆销72从连杆槽84的第2槽部88起朝向第1槽部86移动,如图2B和图2C所示,从动杆64以主体部74为中心沿顺时针(箭头F方向)开始转动。第2轴52借助该从动杆64的转动而沿逆时针(箭头E方向)旋转,并且,齿条杆66向斜下方进行直线移动,从而使第1轴50沿顺时针(箭头F方向)旋转。
这时,虽然齿条杆66被与该齿条杆66的靠蒸发器14侧啮合的第1轴50和从动杆64向加热单元16侧按压,但通过利用设置于该加热单元16侧(箭头B方向)的止动件98承托,由此,能够顺利地向下方移动。
由此,如图2A所示,第1空气混合门40借助第1轴50的顺时针(箭头F方向)的旋转而沿着引导部44(参照图1)下降,另一方面,第2空气混合门42借助第2轴52的逆时针(箭头E方向)的旋转而沿着引导部44上升。
然后,如图1所示,设置于第1空气混合门40的下端的密封部件48和设置于第2空气混合门42的上端的密封部件48分别与分割肋材38抵接,由此,加热器芯34的上游侧成为被第1空气混合门40和第2空气混合门42封闭的状态。
由此,被蒸发器14冷却后的空气(冷风)处于第1空气混合门40和第2空气混合门42彼此接近而与分割肋材38抵接的全关闭状态,因此,不会流到加热单元16侧,而是在流过该加热器芯34的上方和下方之后,经由在切换门30a的切换作用下打开的通风送风口24而提供到车室内的乘客的脸部附近。
接下来,在实施使车室内的室温上升的制热运转的情况下,驱动源20的驱动轴60从图2A所示的制冷运转状态起,根据未图示的来自控制器的控制信号沿与制冷时相反的方向旋转,从而使驱动杆62沿顺时针(箭头F方向)转动,该连杆销72在以驱动轴60为中心的半径上移动,从连杆槽84的第1槽部86移动到第2槽部88,使从动杆64开始以主体部74为中心沿逆时针(箭头E方向)转动。第2轴52借助该从动杆64的转动而沿顺时针(箭头F方向)旋转,并且,齿条杆66向斜上方进行直线移动,由此,使第1轴50沿逆时针(箭头E方向)旋转。由此,第1空气混合门40借助第1轴50的旋转而上升,第2空气混合门42借助第2轴52的旋转而下降。
然后,如图1和图2C所示,设置于第1空气混合门40的上端的密封部件48和设置于第2空气混合门42的下端的密封部件48分别与空调外壳12的壁部抵接而成为全开状态,从而成为蒸发器14的下游侧与加热单元16连通的状态。由此,被蒸发器14冷却后的空气(冷风)通过第1空气混合门40与第2空气混合门42之间而流到处于下游侧的加热单元16。此外,连杆销72被保持于连杆槽84的第3槽部89。
这时,在驱动杆62的连杆销72在被大致直线状地形成的第1槽部86中移动的期间内,第1空气混合门40和第2空气混合门42滑动速度平缓,在该连杆销72移动到呈圆弧状地形成的第2槽部88之后,滑动速度上升,因此,可抑制所述第1空气混合门40和第2空气混合门42从全关闭状态起开始打开时的空气向下游侧的急剧流入。
即,驱动杆62的连杆销72和从动杆64的连杆槽84通过使来自驱动源20的驱动力以非线性的输出特性向齿条杆66传递,而作为能够对第1空气混合门40和第2空气混合门42的开闭速度进行控制的非线性驱动力传递部发挥功能。
在被该加热器芯34和电加热器36加热而成为暖风之后,通过在切换门30c的切换作用下打开的加热送风口28而提供到车室内的乘客的脚下附近。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10,其具有第1空气混合门40和第2空气混合门42,该第1空气混合门40和第2空气混合门42调整冷风与暖风的混合比率,其中,该车辆用空调装置10具有对该第1空气混合门40和第2空气混合门42传递驱动源20的驱动力的驱动力传递机构22,该驱动力传递机构22具有:第1轴50和第2轴52,其旋转自如地设置于空调外壳12的内部,并与第1空气混合门40和第2空气混合门42啮合;驱动杆62,其与驱动源20的驱动轴60连结;从动杆64,其与所述驱动杆62卡合,伴随驱动杆62的动作而进行从动;以及连杆机构54,其包含齿条杆66,该齿条杆66与所述从动杆64啮合,呈直线地移动。
因此,通过在驱动源20的驱动作用下使驱动杆62和从动杆64分别转动而使第2轴52旋转且使齿条杆66进行进退动作,从而使第1轴50旋转,由此,能够使与所述第1轴50和第2轴52啮合的第1空气混合门40和第2空气混合门42滑动。
其结果,能够利用单个驱动源20使两个第1空气混合门40和第2空气混合门42联动地进行开闭动作,并且,能够经由齿条杆66而传递驱动源20的驱动力,由此,与现有技术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连杆机构相比,能够简化连杆机构54的结构,并能够实现小型化。
换言之,由于无需在两个第1空气混合门40和第2空气混合门42上分别设置连杆机构,经由单个齿条杆66便能够使两个第1空气混合门40和第2空气混合门42进行开闭动作,因此,能够实现部件个数的削减。
此外,由于配置成、构成连杆机构54的驱动杆62、从动杆64和齿条杆66的动作轨迹在第1轴50和第2轴52的轴向(空调外壳12的宽度方向)上重叠,因此能够有效地灵活运用所述空调外壳12的外侧的空间,从而能够实现省空间化和装置的小型化。
并且,通过适当地设定驱动杆62上的连杆销72的连杆槽84的形状,能够使第1空气混合门40和第2空气混合门42从全闭状态起开始彼此远离的开度变化(移动速度)平缓,因此可抑制开始打开时的冷风向加热单元16侧的急剧流入,能够防止送风温度的急剧变化。即,能够分别设定第1空气混合门40和第2空气混合门42的开度特性。
这里,参照图3的特性曲线图,说明驱动源20的驱动量与送入到车室内的送风温度的关系。另外,在图3中,用实线L1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0的特性,用双点划线L2表示现有技术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特性,用虚线L3表示作为目标值(设定值)的特性。
根据用该虚线L3表示的作为目标值(设定值)的特性可以理解,当对驱动源20进行驱动以利用第1空气混合门40和第2空气混合门42使门开度从切断了蒸发器14与加热单元16之间的连通的全关闭状态变化到全开状态时,送风温度大致呈直线地发生变化。即,示出了大致线性的特性。
另一方面,可以理解,如双点划线L2所示,现有技术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特性的送风温度高于目标值的特性,并且,不是直线的线性变化,而是呈曲线的非线性变化。即,可知对于驱动源20的门开度的中间位置附近的驱动量而言,送风温度是高于设定值(目标值)的。与此相对,可以理解在上述的本实施方式中,与现有技术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特性相比,送风温度更接近目标值,并且示出了大致为直线的线性特性。
这样,通过将开度特性分别设定成,在从第1空气混合门40和第2空气混合门42的全关闭时起开始打开时该开度特性变得平缓,能够使送入车室内的空气的温度变化成为大致线性,并且,抑制急剧的温度变化。
此外,通过将第1杆齿轮94和第2杆齿轮96仅设置在与齿条杆66的移动方向垂直的一个侧面上,从而来自于所啮合的第1轴50和从动杆64的负荷的施加方向为相同方向,因此,可抑制所述齿条杆66的变形,能够使该齿条杆66顺利地进行直线移动,并且能够使设置在作为所述一个侧面的相反侧的另一个侧面上的止动件98的数量为最小。
此外,驱动力传递机构22的连杆机构54不限定于由上述的驱动杆62、从动杆64和齿条杆66构成的情况,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如图4A所示的连杆机构100那样,将第2轴104的端部与从动杆102的主体部74的孔部80直接连结,并且,隔着齿条杆106而配置于与第1轴50相反的一侧。
在这样的结构中,通过在驱动源20的驱动作用下使驱动杆62和从动杆102转动,从而与主体部74连结的第2轴104一体地旋转,并且,与该从动杆102的连杆齿轮78啮合的齿条杆106进行直线移动,从而使啮合的第1轴50旋转。由此,第1空气混合门40和第2空气混合门42借助第1轴50和从动杆102的旋转而分别向相反方向滑动。
即,在该结构中,无需在第2轴104上设置与从动杆102啮合的第1齿轮部56,因此,能够实现制造成的削减和结构的简化,并且,主体部74和第2轴104配置在同一轴上,因此能够有效地灵活运用空调外壳12的外侧的空间。
并且,也可以如图4B所示的连杆机构110那样,不设置上述的从动杆64、102,并且,在齿条杆112的沿着长度方向的中央部设置驱动杆62的供连杆销72贯穿插入的连杆槽114。
该齿条杆112的连杆槽114沿着与该齿条杆112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形成为长条状,并且,形成为第1杆齿轮116靠蒸发器14侧(箭头A方向)且第2杆齿轮118靠加热器芯34侧(箭头B方向),相对于该齿条杆112配置于蒸发器14侧的第1轴50的第1齿轮部56与所述第1杆齿轮116啮合,相对于该齿条杆112配置于加热单元16侧的第2轴52的第1齿轮部56与所述第2杆齿轮118啮合。即,第1轴50与第2轴52隔着齿条杆112以交错的方式配置。
在该连杆机构110中,通过在驱动源20的驱动作用下使驱动杆62转动,从而连杆销72沿着齿条杆112的连杆槽114移动,所述齿条杆112伴随于此沿上下方向进行直线移动。第1轴50和第2轴52分别借助该齿条杆112的移动而旋转,第1轴50的旋转方向与第2轴52的旋转方向为相反方向。由此,与第1轴50啮合的第1空气混合门40和与第2轴52啮合的第2空气混合门42分别向相反方向滑动。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说明了包含连杆机构54的驱动力传递机构22在根据来自致动器等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进行驱动的驱动源20的驱动作用下进行动作的情况,但不限定于此,例如,在驾驶员以手动的方式对操作杆等进行操作而切换送风模式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驾驶员的操作力进行驱动。
并且,驱动力传递机构22的连杆机构54不限定于从动杆64的连杆齿轮78那样的小齿轮与齿条杆66的第1杆齿轮94和第2杆齿轮96那样的齿条彼此啮合的齿条/小齿轮结构,例如也可以采用使蜗轮、锥齿轮、平面齿轮等彼此啮合的结构。
另外,本发明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当然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前提下采用各种结构。

Claims (7)

1.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10),其具有:空调外壳(12),其具有供空气流动的通路;以及第1门(40)和第2门(42),它们设置于该空调外壳(12)的内部,对所述通路进行开闭,并且该第1门(40)和第2门(42)以联动的方式进行动作,其特征在于,具有:
驱动源(20);
驱动杆(62),其形成有连杆销(72),通过所述驱动源(20)被驱动而进行转动;
从动杆(64),其与所述驱动杆(62)卡合,所述从动杆(64)具有圆形形状的主体部(74)和从该主体部(74)起向径向外侧延伸的臂部(76),在所述主体部(74)的外周面上,沿着圆周方向形成有具有多个齿轮齿的连杆齿轮(78),所述臂部(76)具有截面圆弧状的鼓出部(82),该鼓出部(82)朝向与所述臂部(76)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鼓出,所述臂部(76)沿着该鼓出部(82)形成有供连杆销(72)插入的连杆槽(84),所述连杆槽(84)具有:第1槽部(86),其形成于该连杆槽(84)的前端部,并沿着所述臂部(76)的延伸方向;圆弧状的第2槽部(88),其形成于所述主体部(74)侧,从该第1槽部(86)的端部起沿着鼓出部(82)的外缘部延伸;以及第3槽部(89),其设置于所述第2槽部(88)的中途,以比所述第2槽部(88)平缓的曲率形成;
齿条杆(66),其呈直线地移动,具有:第1杆部(90),其形成于该齿条杆(66)的一端部;以及第2杆部(92),其形成于该齿条杆(66)的另一端部,在所述第1杆部(90)上形成有第1杆齿轮(94),在所述第2杆部(92)上形成有第2杆齿轮(96);
止动件,其从所述空调外壳(12)的侧壁部突出,与所述齿条杆(66)的沿着长度方向的中央部附近抵接而对该齿条杆(66)进行支承;
第1轴(50),所述驱动源(20)的驱动力被传递至该第1轴(50),该第1轴(50)对所述第1门(40)进行驱动;
第2轴(52),所述驱动源(20)的驱动力被传递至该第2轴(52),该第2轴(52)对所述第2门(42)进行驱动;
线性驱动力传递部,其包括所述连杆齿轮(78)和所述齿条杆(66),将所述第1轴(50)与所述第2轴(52)连接以使它们联动,以所述驱动源(20)的输出变化相对于来自所述驱动源(20)的输入变化成为线性的方式传递驱动力;以及
非线性驱动力传递部,其包括所述驱动杆(62)和所述连杆槽(84),将所述驱动源(20)与所述线性驱动力传递部连接,利用所述驱动杆(62)的转动使所述连杆销(72)沿着所述连杆槽(84)移动,由此,以所述驱动源(20)的输出变化相对于来自所述驱动源(20)的输入变化成为非线性的方式,经由所述线性驱动力传递部向所述第1轴(50)和第2轴(52)传递驱动力,
所述驱动源(20)的驱动力经由所述非线性驱动力传递部向所述线性驱动力传递部传递,
所述第1杆齿轮(94)和所述第2杆齿轮(96)形成于所述齿条杆(66)的与移动方向垂直的一个侧面,
所述第1轴(50)具有第1齿轮部以及第2齿轮部,所述第2轴(52)具有第3齿轮部以及第4齿轮部,所述第2齿轮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1齿轮部的直径,所述第4齿轮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3齿轮部的直径,
所述连杆齿轮(78)与所述第2轴(52)所具有的所述第3齿轮部啮合,并且与形成于所述齿条杆(66)的所述第2杆齿轮(96)啮合,
所述第1杆齿轮(94)与所述第1轴(50)所具有的所述第1齿轮部啮合,
所述第1轴(50)所具有的所述第2齿轮部与所述第1门(40)的齿条啮合,所述第2轴(52)所具有的所述第4齿轮部与所述第2门(42)的齿条啮合,
所述连杆槽(84)的形状被设置为,使得在所述第1门(40)和第2门(42)彼此最接近的状态附近,所述第1门(40)和第2门(42)相对于所述驱动源(20)的驱动量的开度变化小于所述第1门(40)和第2门(42)在全关闭附近以外的区域中的开度变化。
2.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10),其具有:空调外壳(12),其具有供空气流动的通路;以及第1门(40)和第2门(42),它们设置于该空调外壳(12)的内部,对所述通路进行开闭,并且该第1门(40)和第2门(42)以联动的方式进行动作,其特征在于,具有:
驱动源(20);
驱动杆(62),其形成有连杆销(72),通过所述驱动源(20)被驱动而进行转动;
从动杆(102),其与所述驱动杆(62)卡合,具有圆形形状的主体部(74)和从该主体部(74)起向径向外侧延伸的臂部(76),在所述主体部(74)的外周面上,沿着圆周方向形成有具有多个齿轮齿的连杆齿轮(78),所述臂部(76)具有截面大致圆弧状的鼓出部(82),该鼓出部(82)朝向与所述臂部(76)的延伸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鼓出,该臂部(76)沿着所述鼓出部(82)形成有供所述连杆销(72)插入的连杆槽(84),该连杆槽(84)具有:第1槽部(86),其形成于该连杆槽(84)的前端部,并沿着所述臂部(76)的延伸方向;圆弧状的第2槽部(88),其形成于所述主体部(74)侧,从该第1槽部(86)的端部起沿着所述鼓出部(82)的外缘部延伸;以及第3槽部(89),其设置于所述第2槽部(88)的中途,以比所述第2槽部(88)平缓的曲率形成;
齿条杆(106),其呈直线地移动,具有:第1杆部(90),其形成于该齿条杆(106)的一端部;以及第2杆部(92),其形成于该齿条杆(106)的另一端部,在所述第1杆部(90)上形成有第1杆齿轮(94),在所述第2杆部(92)上形成有第2杆齿轮(96);
止动件,其从所述空调外壳(12)的侧壁部突出,与所述齿条杆(106)的沿着长度方向的中央部附近抵接而对该齿条杆(106)进行支承;
第1轴(50),其利用所述驱动源(20)的驱动力对所述第1门(40)进行驱动;
第2轴(104),其利用所述驱动源(20)的驱动力对所述第2门(42)进行驱动;
线性驱动力传递部,其包括所述连杆齿轮(78)和所述齿条杆(106),将所述第1轴(50)与所述第2轴(104)连接以使它们联动,并以所述驱动源(20)的输出变化相对于来自所述驱动源(20)的输入变化成为线性的方式传递驱动力;以及
非线性驱动力传递部,其包括所述驱动杆(62)和所述连杆槽(84),将所述驱动源(20)与所述线性驱动力传递部连接,利用所述驱动杆(62)的转动使所述连杆销(72)沿着所述连杆槽(84)移动,由此,以所述驱动源(20)的输出变化相对于来自所述驱动源(20)的输入变化成为非线性的方式,将驱动力经由所述线性驱动力传递部向所述第1轴(50)传递,并将驱动力直接传递到所述第2轴(104),
所述从动杆(102)直接连接所述第2轴(104),
所述第1杆齿轮(94)和所述第2杆齿轮(96)形成于所述齿条杆(106)的与移动方向垂直的两个侧面,
所述第1轴(50)具有:第1齿轮部以及第2齿轮部,所述第2齿轮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1齿轮部的直径,所述第2轴(104)具有第4齿轮部,
所述连杆齿轮(78)与形成于所述齿条杆(106)的所述第2杆齿轮(96)啮合,
所述第1杆齿轮(94)与所述第1轴(50)所具有的所述第1齿轮部啮合,
所述第1轴(50)所具有的所述第2齿轮部与所述第1门(40)的齿条啮合,所述第2轴(104)所具有的所述第4齿轮部与所述第2门(42)的齿条啮合,
所述连杆槽(84)的形状被设置为,使得在所述第1门(40)和第2门(42)彼此最接近的状态附近,所述第1门(40)和第2门(42)相对于所述驱动源(20)的驱动量的开度变化小于所述第1门(40)和第2门(42)在全关闭附近以外的区域中的开度变化。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线性驱动力传递部和所述线性驱动力传递部的彼此的动作轨迹中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第1轴(50)和所述第2轴(52)的轴向上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门(40)和第2门(42)为滑动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门(40)和第2门(42)向彼此相反的方向进行动作。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门(40)和第2门(42)为滑动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门(40)和第2门(42)向彼此相反的方向进行动作。
CN201910248874.1A 2019-03-29 2019-03-29 车辆用空调装置 Active CN1117462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48874.1A CN111746221B (zh) 2019-03-29 2019-03-29 车辆用空调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48874.1A CN111746221B (zh) 2019-03-29 2019-03-29 车辆用空调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46221A CN111746221A (zh) 2020-10-09
CN111746221B true CN111746221B (zh) 2024-08-27

Family

ID=726720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48874.1A Active CN111746221B (zh) 2019-03-29 2019-03-29 车辆用空调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46221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068885A (ja) * 2014-10-01 2016-05-0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10654197A (zh) * 2018-06-29 2020-01-07 株式会社京滨 门驱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416915B1 (ko) * 2001-03-28 2004-02-05 캐리어 주식회사 에어컨디셔너의 셔터 개폐장치
JP4261305B2 (ja) * 2002-10-18 2009-04-30 アスモ株式会社 ドア開閉制御装置
KR101385289B1 (ko) * 2014-01-14 2014-04-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CN108332379B (zh) * 2018-02-11 2020-10-0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068885A (ja) * 2014-10-01 2016-05-0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10654197A (zh) * 2018-06-29 2020-01-07 株式会社京滨 门驱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46221A (zh) 2020-10-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87995B2 (en) Vehicular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US9616729B2 (en) Vehicular air conditioner
JP6341114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EP1880881B1 (en) Variable Flow Mixing Valve
CN110654197A (zh) 门驱动装置
JP7045162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US20170274726A1 (en)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for a vehicle
CN110356189B (zh) 车辆用空调装置
CN111746221B (zh) 车辆用空调装置
CN110654198A (zh) 门驱动装置
KR101154265B1 (ko) 차량 공조장치의 도어 액츄에이터
JP6732592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11148380A (ja) 空気通路開閉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11516453B (zh) 车辆用空调装置
JP2018020650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6500806B2 (ja) 車両用空気吹き出し装置
JP2003154835A (ja) 自動車用空調装置
KR20220099645A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
CN215951724U (zh) 室内机及空调器
WO2023079931A1 (ja) リンク機構
JPH10250348A (ja) 自動車用空気調和装置のドア機構
JP2019177742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KR20000032411A (ko) 차량 공조장치의 템프도어
KR20160047039A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
JP2007153235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Tochigi County, Japan

Applicant after: Mahlebeier cooling and heating system (Japa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chigi County, Japan

Applicant before: SHOWA DENKO Kabushiki Kaisha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510

Address after: Tochigi County, Japan

Applicant after: SHOWA DENKO Kabushiki Kaisha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KEIHIN Corp.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510

Address after: Stuttgart

Applicant after: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Address before: Tochigi County, Japan

Applicant before: Mahlebeier cooling and heating system (Japan)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