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44026B - 紫外线放射装置以及照明装置 - Google Patents

紫外线放射装置以及照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44026B
CN111744026B CN202010186154.XA CN202010186154A CN111744026B CN 111744026 B CN111744026 B CN 111744026B CN 202010186154 A CN202010186154 A CN 202010186154A CN 111744026 B CN111744026 B CN 1117440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ultraviolet
ultraviolet radiation
emitting element
powe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8615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44026A (zh
Inventor
玉井浩贵
酒井诚
久安武志
山田太一
福岛正徳
六车裕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Lighting and Technolog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Lighting and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001692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36009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Lighting and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Lighting and Technolog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7440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440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440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440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0Wavelength conversion elements
    • H01L33/507Wavelength conversion elements the elements being in intimate contact with parts other than the semiconductor body or integrated with parts other than the semiconductor bod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ng 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other than foodstuffs or contact lens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L2/0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ng 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other than foodstuffs or contact lenses; Accessories therefor using physical phenomena
    • A61L2/08Radiation
    • A61L2/10Ultraviolet radi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5/00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 H01L25/03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 H01L25/04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 H01L25/075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33/00
    • H01L25/0753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33/00 the devices being arranged next to each oth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202/00Aspects relating to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ng 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 A61L2202/10Apparatus features
    • A61L2202/11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biocidal substances, e.g. vaporisers, UV lam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确认是否正在放射紫外线的紫外线放射装置以及照明装置。紫外线放射装置(10)包括光源(11)、及收容光源(11)的框体(16)。框体(16)具有放射波长为300nm以下的紫外线的紫外线放射区域(30)、及在从紫外线放射区域(30)放射紫外线时放射可见光的可见光放射区域(31)。

Description

紫外线放射装置以及照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放射紫外线的紫外线放射装置以及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例如以杀菌为目的而使用放射紫外线的紫外线灯。紫外线灯一直使用放电灯型的紫外线灯,但正在研究替换成放射紫外线的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等发光元件。
在放电灯型的紫外线灯的情况下,放射紫外线的同时放射可见光,因此可确认是否正在放射紫外线。相对于此,在设为紫外线用的发光元件的情况下,仅放射紫外线,不放射可见光,因此难以确认是否正在放射紫外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表2018-52478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确认是否正在放射紫外线的紫外线放射装置以及照明装置。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实施方式的紫外线放射装置包括光源、及收容光源的框体。框体具有放射波长为300nm以下的紫外线的紫外线放射区域、及在从紫外线放射区域放射紫外线时放射可见光的可见光放射区域。
[发明的效果]
根据实施方式的紫外线放射装置,可确认是否正在放射紫外线。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紫外线放射装置的概略侧面部。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紫外线放射装置的概略剖面图。
图3是使用第一实施方式的紫外线放射装置的照明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放电灯型的杀菌灯的发光光谱的图表。
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紫外线放射装置的紫外线发光元件的发光光谱与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DNA)的紫外线吸收光谱的图表。
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紫外线放射装置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紫外线放射装置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紫外线放射装置的概略侧面图。
图9是第四实施方式的紫外线放射装置的可见光发光元件的概略剖面图。
图10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紫外线放射装置的连接电路的第一例的电路图。
图11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紫外线放射装置的连接电路的第二例的电路图。
图12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紫外线放射装置的剖面立体图。
图13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紫外线放射装置的分解状态的立体图。
图14是第六实施方式的紫外线放射装置的组装状态的剖面图。
图15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紫外线放射装置的分解状态的立体图。
图16是第七实施方式的紫外线放射装置的组装状态的立体图。
图17是表示第八实施方式的紫外线放射装置的剖面图。
图18是表示第九实施方式的紫外线放射装置的剖面图。
图19是表示第十实施方式的紫外线放射装置的概略剖面图。
图20是图19的A-A视的剖面图。
[符号的说明]
10:紫外线放射装置
11:作为光源的发光模块
13:荧光体
16:框体
17:供电部
18:基板
19:紫外线发光元件
20:可见光发光元件
22:连接部
23:供电部本体
24:电极
30:紫外线放射区域
31:可见光放射区域
37:照明装置
41、61:电源装置
49:引线框架
50:发光元件部
51:接合线
52:透光性包覆材料
55:连接电路
72:连接器
76、82:遮蔽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5对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图1及图2中表示紫外线放射装置10的概略图。本实施方式的紫外线放射装置10表示直管形的紫外线灯的形态。
紫外线放射装置10包括:作为光源的发光模块11、收容所述发光模块11的作为直管盖的盖12、设置在来自发光模块11的光射入的位置的荧光体13、安装在盖12的一端的供电用的灯头14、以及安装在盖12的另一端的非供电用的灯头15。而且,通过盖12及灯头14、灯头15等来构成收容发光模块11的框体16。进而,灯头14是用于对发光模块11供给电力的供电部17。另外,以下的各附图中所示的盖12除剖面图以外,以透过的状态来图示。
而且,发光模块11具有基板18、及安装在所述基板18的一面的多个紫外线发光元件19。
基板18沿着直管形的紫外线放射装置10的长边方向(轴方向)形成为细长的平板状。基板18具有将紫外线下难以劣化的例如氮化铝(AlN)、氧化铝(Al2O3)、氮化硅(Si3N4)等无机材料作为主成分的基板基底。或者,具有将散热性良好的铜(Cu)、铝(Al)等金属材料作为主成分的基板基底。在所述基板基底的表面,形成有连接电路的金属制的配线图案21。在基板18的配线图案21上安装有多个紫外线发光元件19。在基板18的端部,设置有用于与供电部17电性连接的一对连接部22。一对连接部22分别连接在配线图案21的正极侧与负极侧。一对连接部22也可以是配线图案21的一部分,也可以是金属制的连接器。
紫外线发光元件19沿着基板18的长边方向安装在连接电路的配线图案21上。多个紫外线发光元件19通过连接电路而串联连接或串并联连接。紫外线发光元件19放射300nm以下的紫外线,优选放射260nm~280nm的紫外线波长区域的光(以下,称为紫外线)。紫外线发光元件19例如使用LED等半导体发光元件。紫外线发光元件19也可以使用面安装在基板18的配线图案21的倒装芯片形。紫外线发光元件19仅放射紫外线,不放射包含可见光波长区域的光(以下,称为可见光)的其他波长区域的光。
另外,盖12沿着紫外线放射装置10的长边方向形成为细长的圆筒状。盖12将紫外线下难以劣化,使紫外线及可见光(可见光线)的光透过的例如包含二氧化硅(SiO2)的石英玻璃等无机材料作为主成分来形成。盖12具有使紫外线及可见光透过的透光部12a。透光部12a至少形成在盖12的光照射方向的区域。
另外,荧光体13由紫外线的射入来激发,而放射可见光。荧光体13仅放射可见光,不使紫外线透过,即不放射紫外线。荧光体13设置在与紫外线发光元件19的表面不同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荧光体13设置在从紫外线发光元件19放射的紫外线射入的盖12的透光部12a的一部分。荧光体13是如下荧光体层,即例如通过涂布而形成在来自紫外线发光元件19的紫外线射入的盖12的透光部12a的内表面。进而,荧光体13沿着盖12的长边方向而形成,并且形成在盖12的圆周方向的例如1/4以上、1/2以下的区域。另外,盖12中的荧光体13的形成区域并不限定于此种区域,若为紫外线发光元件19的光射入的区域,则只要位于盖12的长边方向的一部分及圆周方向的一部分即可,另外,也可以位于盖12的外表面。
另外,供电部17(灯头14)具有设置在框体的供电部本体(灯头本体)23、及设置在所述供电部本体23的一对电极24。
供电部本体23由紫外线下难以劣化的例如金属等无机材料形成。供电部本体23具有嵌合在盖12的圆筒状的筒部25、及设置在所述筒部25的外端面的端面部26。另外,供电部本体23也可以由树脂材料形成,在此情况下,只要以紫外线不射入供电部本体23的方式设置遮光部即可。
电极24由作为紫外线下难以劣化的无机材料的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材料形成。本实施方式的电极24为销形状,从供电部本体23的外端面突出设置,并且贯穿至供电部本体23的内侧。在供电部本体23由金属材料形成的情况下,在供电部本体23的电极24所贯穿的部分,形成例如绝缘纸或陶瓷等具有绝缘性的无机材料的绝缘部27,而将供电部本体23与电极24绝缘。电极24与基板18的连接部22直接连接。即,电极24与配线图案21直接连接、或电极24插入安装在基板18的金属制的连接器中来连接。另外,供电部17的电极24并不限定于销形状,例如也可以是连接器形状等任何形状。
另外,灯头15具有嵌合并安装在盖12的由金属等无机材料形成的灯头本体28、及从所述灯头本体28的外端面突出设置的金属制的非供电销29。非供电销29用于朝器具侧的安装用途、或接地用途。另外,在用于接地用途的情况下,与供电部17的电极24同样地,以与设置在基板18的连接部22直接连接的方式构成。
因此,面向紫外线放射装置10的内部空间的各部位包含从供电部17至基板18的紫外线发光元件19为止的连接路径在内,由紫外线下难以劣化的无机材料形成。
而且,紫外线放射装置10包括放射紫外线的紫外线放射区域30、及在从紫外线放射区域30放射紫外线时放射可见光的可见光放射区域31。紫外线放射区域30与可见光放射区域31分开设置在框体16的不同的区域。紫外线放射区域30与可见光放射区域31设置在盖12的透光部12a。紫外线放射区域30设置在盖12的透光部12a的未设置有荧光体13的区域。可见光放射区域31设置在盖12的透光部12a的设置有荧光体13的区域。
另外,紫外线放射区域30与可见光放射区域31也可以至少一部分的区域重叠。
另外,所谓紫外线放射区域30,是指以有意图地放射紫外线的方式构成的区域。例如,当以分光光谱来对380nm以下的紫外线区域的光与380nm~780nm的可见光区域的光进行比较时,从紫外线放射区域30放射的光是紫外线区域的光的强度比可见光区域的光的强度相对地变强。另外,此处的光的强度是指各区域的峰值强度、或者放射束或放射强度。
另外,所谓可见光放射区域31,是指以有意图地放射可见光的方式构成的区域。例如,当以分光光谱来对380nm以下的紫外线区域的光与380nm~780nm的可见光区域的光进行比较时,从可见光放射区域31放射的光是可见光区域的光的强度比紫外线区域的光的强度相对地变强。另外,此处的光的强度是指各区域的峰值强度、或者放射束或放射强度。
另外,在图3中表示使用紫外线放射装置10的照明装置37。照明装置37具有形成得细长的器具本体38。在所述器具本体38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配置有分别安装紫外线放射装置10的供电部17(灯头14)及灯头15的供电用的插座39及非供电用的插座40。在器具本体38,配置有电源装置41,所述电源装置41例如将交流电力转换成规定的直流电力后供给至紫外线放射装置10。
而且,已由电源装置41转换的电力经由供电用的插座39及供电部17而供给至发光模块11,由此发光模块11的多个紫外线发光元件19发光。从多个紫外线发光元件19放射紫外线,所述紫外线透过盖12的紫外线放射区域30而朝外部放射。
此处,在图4中表示放电灯型的杀菌灯的发光光谱的图表,在图5中表示紫外线发光元件19的发光光谱与DNA的紫外线吸收光谱的图表。
以杀菌为目的的放电灯型的杀菌灯在254nm处具有峰值波长。DNA的紫外线吸收光谱在260nm处具有吸收峰值波长,因此通过使用杀菌灯,可高效率地获得杀菌效果。
DNA的紫外线吸收光谱在260nm处具有吸收峰值波长,在300nm处变成低于峰值的1/25的吸收值,因此优选300nm以下的紫外线。
因此,紫外线发光元件19的峰值波长优选300nm以下,更优选与DNA的紫外线吸收光谱的峰值波长区域对应的260nm~280nm,由此可高效率地获得杀菌效果。
另外,来自紫外线发光元件19的紫外线的一部分射入形成在盖12的荧光体13中。荧光体13由紫外线的射入来激发而放射可见光,所述可见光透过盖12的可见光放射区域31而朝外部放射。
因此,在紫外线放射装置10的点灯时,即从紫外线放射区域30放射紫外线时,必定从可见光放射区域31放射可见光。通过辨认来自盖12的可见光放射区域31的放射光,可确认正在从紫外线放射装置10放射紫外线。
而且,根据所述紫外线放射装置10,当从紫外线放射区域30放射紫外线时,从可见光放射区域31放射可见光,因此可确认是否正在放射紫外线。
由于将紫外线放射区域30与可见光放射区域31分开在不同的区域,因此可容易地确认是否正在放射紫外线。
进而,从紫外线放射区域30放射的紫外线的波长为300nm以下,由此可高效率地获得杀菌效果。
另外,荧光体13设置在与紫外线发光元件19的表面不同的位置,因此不易受到紫外线发光元件19的热而难以劣化。
进而,荧光体13设置在框体16,即设置在盖12的透光部12a的一部分,因此来自紫外线发光元件19的紫外线容易射入,可从框体16的外部容易地确认可见光。
继而,在图6中表示第二实施方式。
紫外线放射装置10包括以覆盖盖12的外周的方式安装的第二盖44。第二盖44构成框体16的一部分。第二盖44将紫外线下难以劣化,且紫外线不透过,但可见光透过的例如硼硅酸盐玻璃等无机材料作为主成分来形成。第二盖44沿着长边方向形成为具有照射开口45的剖面大致C字形。紫外线发光元件19放射的紫外线经由第二盖44的照射开口45,即紫外线放射区域30而朝外部放射。另外,优选第二盖44的照射开口45的开口宽度为紫外线发光元件19的宽度以上,以使紫外线有效率地朝外部穿过。
荧光体13不设置在盖12,而设置在第二盖44的内表面、外表面、或内部(混合有荧光体的硼硅酸盐玻璃等透光性烧结体等)。
而且,在所述紫外线放射装置10中,当紫外线发光元件19发光而放射紫外线时,第二盖44的荧光体13由紫外线激发而放射可见光,并从可见光放射区域31朝外部放射,因此可确认是否正在放射紫外线。
另外,第二盖44也可以将紫外线下难以劣化,且使紫外线及可见光透过的无机材料作为主成分来形成。在此情况下,第二盖44也可以不设置照射开口45,而形成为筒状,进而,也可以形成为轴方向的宽度例如比径向的尺寸小的环状。
继而,在图7中表示第三实施方式。
荧光体13设置在基板18。荧光体13在基板18的安装紫外线发光元件19的面上,设置在例如端部侧等一个部位。另外,荧光体13也可以设置在基板18的多个部位。
而且,在所述紫外线放射装置10中,当紫外线发光元件19发光而放射紫外线时,基板18的荧光体13由紫外线激发而放射可见光,并从可见光放射区域31朝外部放射,因此可确认是否正在放射紫外线。
另外,也可以使用用于将从基板18的荧光体13放射的可见光引导至盖12的可见光放射区域31的光导。作为光导,可以是筒体,也可以是导光体,只要由紫外线下难以劣化的材料形成即可。
继而,在图8~图11中表示第四实施方式。
如图8所示,紫外线放射装置10包括朝紫外线放射区域30放射紫外线的紫外线发光元件19、及朝可见光放射区域31放射可见光的可见光发光元件20。
可见光发光元件20与多个紫外线发光元件19一同安装在基板18的配线图案21上。可见光发光元件20配置在例如在基板18的长边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紫外线发光元件19的最端部侧,与多个紫外线发光元件19串联连接或串并联连接。可见光发光元件20例如放射400nm~700nm的可见光。可见光发光元件20例如使用LED等半导体发光元件。
如图9所示,可见光发光元件20使用接合线连接型的发光元件封装体。可见光发光元件20具有:外壳48、设置在所述外壳48的一对引线框架49、配置在一个引线框架49的放射可见光的发光元件部50、将各引线框架49与发光元件部50电性连接的接合线51、以及在外壳48的内侧包覆引线框架49与发光元件部50及接合线51的透光性包覆材料52。可见光发光元件20是将一对引线框架49连接在基板18的配线图案21来安装。
如此,通过将接合线连接型的发光元件封装体用于可见光发光元件20,在可见光发光元件20的短路故障时,接合线51被熔断,变成电开放状态。因此,在可见光发光元件20的短路故障时,紫外线发光元件19必定熄灯,可确实地防止变成尽管可见光发光元件20熄灯,但正在从紫外线发光元件19放射紫外线的状态。
另外,在可见光发光元件20内,作为电子零件,仅存在发光元件部50,不存在其他电子零件。例如,通常存在将齐纳二极管等静电保护元件与发光元件并联连接的情况,但不将如静电保护元件的电子零件与可见光发光元件20并联连接。
其原因在于:存在静电保护元件发生短路故障的担忧,若静电保护元件发生短路故障,则尽管正在从紫外线发光元件19放射紫外线,但可见光发光元件20熄灯。因此,通过在可见光发光元件20内,作为电子零件,仅存在发光元件部50,不存在其他电子零件的构成,可确实地防止变成尽管可见光发光元件20熄灯,但正在从紫外线发光元件19放射紫外线的状态。
另外,紫外线发光元件19也可以包括静电保护元件。
另外,在图10中表示形成在基板18上的连接电路55的第一例。连接电路55将多个紫外线发光元件19与可见光发光元件20串并联连接。连接电路55具有并联连接的多个并联连接电路部56。在各并联连接电路部56中,多个紫外线发光元件19与至少一个可见光发光元件20分别串联连接。因此,在配线图案21的正极侧与负极侧之间,串并联连接有将多个紫外线发光元件19与一个可见光发光元件20作为一组的多组发光元件电路。
如此,在连接电路55具有并联连接的多个并联连接电路部56的情况下,在各并联连接电路部56中,多个紫外线发光元件19与可见光发光元件20分别串联连接,因此当在任一个并联连接电路部56中产生了紫外线发光元件19或可见光发光元件20的断线等故障时,可见光发光元件20均熄灯,可确认紫外线放射装置10的异常。
进而,可见光发光元件20与紫外线发光元件19处于如下的关系:可见光发光元件20的个数比紫外线发光元件19少、或者正向电压及光放射强度中的至少一者比紫外线发光元件19小。由于只要可确认紫外线放射装置10正在放射紫外线即可,因此通过可见光发光元件20与紫外线发光元件19处于此种关系,可抑制消耗电力的增加或价格的上升。
另外,在图11中表示形成在基板18上的连接电路55的第二例。连接电路55将多个紫外线发光元件19与可见光发光元件20串并联连接。连接电路55具有并联连接的多个并联连接电路部56。在各并联连接电路部56中,并联连接有多个紫外线发光元件19的紫外线发光电路部57的至少一个(图11中表示两个)、与至少一个可见光发光元件20分别串联连接。进而,多个并联连接电路部56与至少一个可见光发光元件20串并联连接。
放射紫外线的紫外线发光元件19的寿命比可见光发光元件20短,因此即便可见光发光元件20点灯,从紫外线发光元件19放射的紫外线也减少。因此,将连接电路55设为如针对并联连接有多个紫外线发光元件19的紫外线发光电路部57或多个并联连接电路部56,分别连接一个可见光发光元件20的电路构成,由此可见光发光元件20变成高负载,而变成与紫外线发光元件19同等以下的寿命,可确认紫外线发光元件19的寿命。
而且,在所述紫外线放射装置10中,由于将紫外线发光元件19与可见光发光元件20串联连接,因此可通过可见光发光元件20是否点灯,而确认是否正在放射紫外线。
另外,通过将接合线连接型的发光元件封装体用于可见光发光元件20,进而通过不将静电保护元件与可见光发光元件20连接,可确实地防止变成尽管可见光发光元件20熄灯,但正在从紫外线发光元件19放射紫外线的状态。
继而,在图12中表示第五实施方式。
紫外线放射装置10包括人体检测传感器60及电源装置(点灯装置)61。
人体检测传感器60面向盖12的内侧而安装在基板18,从电源装置61接受电力的供给来运行。人体检测传感器60经由盖12来探测人放射的红外线,并将作为停止朝紫外线发光元件19的电源的供给的信号的探测信号输出至电源装置61。人体检测传感器60被收容在无机材料的外壳60a中,经由设置在所述外壳60a的至少一部分的透光部来进行人的探测。
电源装置61被收容在供电部17的内部,电性连接在供电部17的电极24与发光模块11的基板18之间。电源装置61具有电源基板62、及安装在所述电源基板62的构成电源电路的多个电源零件63。电源装置61例如将交流电力转换成规定的直流电力后供给至紫外线发光元件19。另外,发光模块11的基板18与电源基板62可以是一体,也可以是分体,与供电部17的电极24电性连接的连接部22设置在电源基板62侧。电源装置61配置在紫外线放射装置10的内部空间,但相对于发光模块11的紫外线发光元件19由人体检测传感器60遮蔽,来自紫外线发光元件19的紫外线的射入减少。
而且,电源装置61在未被输入来自人体检测传感器60的探测信号的状态下,对发光模块11的紫外线发光元件19供给电力,另外,若被输入来自人体检测传感器60的探测信号,则停止朝紫外线发光元件19的电力的供给。
因此,在使用紫外线放射装置10的照明装置37中,当人进入了紫外线的照射区域时,自动地停止紫外线的放射,另外,当人离开了紫外线的照射区域时,自动地再次开始紫外线的放射。由此,可防止从使用紫外线放射装置10的照明装置37对人照射紫外线。
另外,电源装置61也可以配置在紫外线放射装置10的外部,也可以将来自紫外线放射装置10所包括的人体检测传感器60的探测信号输出至外部的电源装置61。
使用此种人体检测传感器60的构成也可以应用于所述使用荧光体13的实施方式、及使用可见光发光元件20的实施方式的任一者。
继而,在图13及图14中表示第六实施方式。
设置在发光模块11的基板18的连接部22包含配线图案21的一部分。或者,连接部22包含设置在配线图案21上的连接端子或连接层等。
供电部17的一对电极24直接与基板18的一对连接部22电性连接而得到固定。供电部17的一对电极24例如为具有导电性的金属制,以贯穿供电部本体23的方式通过例如嵌入成形而与供电部本体23一体地设置。一对电极24具有:电极销部66,从供电部本体23的外端面突出;端子部67,从供电部本体23的内端面突出,直接与基板18的连接部22连接;以及弯曲部68,在电极销部66与端子部67之间弯曲,将端子部67配置在比电极销部66更靠近供电部本体23的中心侧。
电极销部66为板状,在前端具有弯折成L字形的弯折部69,并以所述弯折部69的弯折方向在一对电极24中相互变成相反方向的方式,从供电部本体23突出。
端子部67被设置成分叉状,在所述分叉之间设置有使基板18的端部插入的槽部70。端子部67从板厚方向夹入插入槽部70中的基板18的端部来机械式地固定,并且直接接触基板18的连接部22来电性连接。
弯曲部68被设置成从电极销部66连续的板状,插通配置在供电部本体23。弯曲部68从电极销部66朝与弯折部69相反的方向弯折成大致L字形,进而以从其前端朝端子部67连续的方式弯折成大致L字形。
而且,在所述紫外线放射装置10中,供电部17的电极24直接与基板18的连接部22电性连接而得到固定,因此可利用紫外线下难以劣化的无机材料来构成从面向紫外线放射装置10的内部空间的供电部17至基板18的紫外线发光元件19为止的连接路径,可防止紫外线劣化。而且,可削减用于电性连接的零件数,并提升组装性。
进而,供电部17的电极24为分叉状,夹入基板18的端部,由此电极24直接与基板18的连接部22电性连接,并且电极24与基板18得到固定,因此可确实地进行供电部17的电极24与基板18的电性连接及固定,也可以使组装性变得良好。
另外,供电部17的电极24的电极销部66也可以不包括弯折部69,而为G13形的圆柱状的销形状。
此种供电部17与基板18的连接结构也可以应用于所述使用荧光体13的实施方式、及使用可见光发光元件20的实施方式的任一者。
继而,在图15及图16中表示第七实施方式。
发光模块11具有一对金属制的连接器72作为设置在基板18的端部的金属制的连接部22。一对连接器72在基板18的长边方向的一端安装在配线图案21,分别连接在配线图案21的正极侧与负极侧。连接器72朝向基板18的端部方向形成为具有插入口的大致筒形,并以如下方式构成:连接器72所包括的接触部与从基板18的端部的外侧朝插入口插入的供电部17的电极24弹性接触,将所述电极24直接电性连接并机械式地固定。
供电部17的一对电极24直接与基板18的一对连接部22电性连接而得到固定。供电部17的一对电极24例如为具有导电性的金属制,以贯穿供电部本体23的方式通过例如嵌入成形而与供电部本体23一体地设置。与第六实施方式同样地,一对电极24具有电极销部66、端子部67及弯曲部68。
端子部67被设置成四角柱状。一对电极24的端子部67以与基板18的一对连接器72的插入孔的中心轴一致的方式配置,分别插入一对连接器72中来直接连接。端子部67从弯曲部68突出设置,但对应于基板18的连接器72的位置,从弯曲部68的板面的宽度方向的偏向一端的位置突出设置。
而且,所述紫外线放射装置10由于供电部17的电极24直接与基板18的连接部22电性连接而得到固定,因此可利用紫外线下难以劣化的无机材料来构成从面向紫外线放射装置10的内部空间的供电部17至基板18的紫外线发光元件19为止的连接路径,可防止紫外线劣化。而且,可削减用于电性连接的零件数,并提升组装性。
进而,通过将连接器72用作基板18的连接部22,可确实地进行供电部17的电极24与基板18的电性连接及固定,也可以使组装性变得良好。
另外,供电部17的电极24的电极销部66也可以不包括弯折部69,而为G13形的圆柱状的销形状。
此种供电部17与基板18的连接结构也可以应用于所述使用荧光体13的实施方式、及使用可见光发光元件20的实施方式的任一者。
继而,在图17中表示第八实施方式。
与第五实施方式同样地,紫外线放射装置10包括电源装置61。在基板18的安装有紫外线发光元件19的一面侧,电源装置61的电源基板62与发光模块11的基板18通过供电零件75而电性连接。进而,在电源基板62的一面侧,一并安装有供电零件75与电源零件63或连接部22的连接器72。另外,发光模块11的基板18与电源基板62可以是一体,也可以是分体。
供电部17的电极24直接与连接部22的连接器72电性连接。
紫外线放射装置10的内部空间通过板状的遮蔽部76而划分成配置紫外线发光元件19的空间与配置电源装置61等的空间,相互被遮蔽。
而且,在所述紫外线放射装置10中,紫外线放射装置10的内部空间中的安装有紫外线发光元件19的空间与配置电源装置61等其他零件的空间由遮蔽部76遮蔽,因此即便在将树脂等有机材料用于电源装置61等其他零件的情况下,也可以遮蔽紫外线发光元件19放射的紫外线,并防止紫外线劣化。
另外,也可以在通过遮蔽部76而与紫外线发光元件19隔绝的空间配置人体检测传感器60。
使用此种遮蔽部76的构成也可以应用于所述使用荧光体13的实施方式、及使用可见光发光元件20的实施方式的任一者。
继而,在图18中表示第九实施方式。
与第五实施方式及第八实施方式同样地,紫外线放射装置10包括电源装置61。在基板18的与安装有紫外线发光元件19的一面侧相反的另一面侧,电源装置61的电源基板62与发光模块11的基板18通过供电零件75而电性连接。进而,在电源基板62的另一面侧,一并安装有供电零件75与电源零件63或连接部22的连接器72。另外,发光模块11的基板18与电源基板62可以是一体,也可以是分体。
供电部17的电极24通过供电零件79而与连接部22电性连接。供电零件79可使用包覆电线等,与连接部22的连接器72电性连接。
紫外线放射装置10的内部空间通过基板18及电源基板62等而划分成配置紫外线发光元件19的空间与其相反侧的空间来隔离。
而且,在所述紫外线放射装置10中,在紫外线放射装置10的内部空间中的与安装有紫外线发光元件19的空间相反侧的空间,配置供电零件75、供电零件79、连接部22的连接器72及电源零件63等,因此即便在将树脂等有机材料用于所述供电零件75、供电零件79、连接部22的连接器72及电源零件63等的至少一部分的情况下,也可以遮蔽紫外线发光元件19放射的紫外线,并减少紫外线劣化。
此种遮蔽结构也可以应用于所述使用荧光体13的实施方式、及使用可见光发光元件20的实施方式的任一者。
继而,在图19及图20中表示第十实施方式。
供电部17的供电部本体23由树脂等有机材料形成的情况。在此情况下,供电部本体23容易因紫外线的照射而劣化容易,因此为了防止供电部本体23的劣化,包括针对供电部本体23遮蔽紫外线的遮蔽部82。
遮蔽部82为了针对供电部本体23的筒部25遮蔽紫外线,包括设置在盖12的荧光体13。荧光体13在盖12的内表面侧,设置在配置供电部17的盖12的端部侧。通过荧光体13来将从紫外线发光元件19照射的紫外线转换成可见光,而防止紫外线直接照射至供电部本体23的筒部25。另外,荧光体13也可以设置在盖12的外表面、或供电部本体23的筒部25的内侧。
遮蔽部82为了针对供电部本体23的端面部26遮蔽紫外线,包括覆盖供电部本体23的端面部26的内表面侧的覆盖部83。覆盖部83由紫外线下难以劣化的例如金属等无机材料形成。覆盖部83为一对,被设置成大致半圆的板状。覆盖部83与电极24一体地设置、或分体地设置,供电极24插通固定。
在供电部本体23的内表面侧,在与筒部25之间设置有分别配置一对覆盖部83的一对大致半圆的槽部84,并且在这些槽部84间突出设置有将一对覆盖部83绝缘的隔离壁部85。另外,隔离壁部85的厚度比端面部26的厚度厚,因此即便被照射了紫外线,劣化对于端面部26侧的影响也少。
另外,针对供电部本体23遮蔽紫外线的遮蔽部82也可以将与荧光体13不同的遮蔽紫外线的遮蔽膜设置在供电部本体23的内表面侧、或使用例如金属板等遮蔽构件。另外,也可以在配置供电部17的盖12的端部侧,使用不使紫外线穿过的软质玻璃作为遮蔽部82。
而且,在所述紫外线放射装置10中,即便在供电部17的供电部本体23由树脂等有机材料形成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遮蔽部82来防止紫外线照射至供电部本体23,可抑制供电部本体23的紫外线劣化,使供电部本体23的寿命比紫外线发光元件19长。
供电部本体23的寿命是供电部本体23的拉伸强度或压缩强度等强度。所谓供电部本体23的寿命比紫外线发光元件19长,是指紫外线发光元件19的放射束下降至例如70%时的供电部本体23的强度确保规定值以上。
另外,所述各实施方式的紫外线放射装置10可适宜组合来构成。
另外,紫外线放射区域30与可见光放射区域31并不限定于设置在相同的盖12的透光部12a的情况,也可以设为分别设置在不同的构件的透光部的构成。
另外,紫外线放射装置10并不限定于直管形的紫外线照射灯,也可以是灯泡形的紫外线照射灯等。进而,紫外线放射装置10并不限定于灯的形态,也可以是一体形的照明器具的形态等。
虽然对本发明的若干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所提示者,并不意图对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来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或其变形包含在发明的范围或主旨中,并且包含在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发明及其均等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紫外线放射装置,包括:
光源,具有安装在基板的多个紫外线发光元件;以及
框体,收容所述光源,且具有放射波长为300nm以下的紫外线的紫外线放射区域、及包括荧光体的可见光放射区域,其中所述荧光体由所述紫外线放射区域放射的所述紫外线激发而放射所述可见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外线放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于所述框体的所述可见光放射区域形成为较所述紫外线放射区域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外线放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具有:
所述多个紫外线发光元件,放射所述紫外线;
可见光发光元件,放射所述可见光;以及
连接电路,将所述多个紫外线发光元件与所述可见光发光元件串联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紫外线放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见光发光元件的个数比所述多个紫外线发光元件少、或者正向电压及光放射强度中的至少一者比所述多个紫外线发光元件小。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紫外线放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见光发光元件具有引线框架、发光元件部、将所述引线框架与所述发光元件部电性连接的接合线、以及包覆所述引线框架与所述发光元件部及所述接合线的透光性包覆材料,在所述可见光发光元件内,作为电子零件,仅存在所述发光元件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紫外线放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的所述基板设置有连接部,
所述框体具有供电部,所述供电部包含供电部本体、及设置在所述供电部本体的电极,所述电极与所述基板的所述连接部接触而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紫外线放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在所述基板的与安装有所述多个紫外线发光元件的一面侧相反的另一面侧,具有供所述电极插入的连接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紫外线放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遮蔽部,所述遮蔽部针对所述供电部本体遮蔽所述紫外线,以使所述供电部本体的寿命变得比所述多个紫外线发光元件长。
9.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紫外线放射装置;以及
电源装置,对所述紫外线放射装置供给电力。
CN202010186154.XA 2019-03-29 2020-03-17 紫外线放射装置以及照明装置 Active CN1117440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69227 2019-03-29
JP2019-069228 2019-03-29
JP2019069228 2019-03-29
JP2019069229 2019-03-29
JP2019-069227 2019-03-29
JP2019-069229 2019-03-29
JP2020-016926 2020-02-04
JP2020016926A JP7360093B2 (ja) 2019-03-29 2020-02-04 紫外線放射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44026A CN111744026A (zh) 2020-10-09
CN111744026B true CN111744026B (zh) 2023-08-18

Family

ID=726730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86154.XA Active CN111744026B (zh) 2019-03-29 2020-03-17 紫外线放射装置以及照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4402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184249A1 (en) * 2020-12-11 2022-06-16 The Boeing Company Ultraviolet light-emitting module and disinfecting system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54859A (ja) * 1991-02-05 1993-03-05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 Corp けい光ランプ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JPH08124536A (ja) * 1994-10-25 1996-05-17 Ushio Inc 誘電体バリア放電ランプ装置
JP2000193799A (ja) * 1998-12-25 2000-07-14 Ushio Inc 紫外線照射装置
CN1808686A (zh) * 2005-01-20 2006-07-26 优志旺电机株式会社 紫外线照射装置
CN102237485A (zh) * 2010-05-07 2011-11-09 三星Led株式会社 引线框架、芯片封装、封装模块以及照明装置
CN102803829A (zh) * 2010-03-30 2012-11-28 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 管状灯及照明器具
CN204516760U (zh) * 2014-09-22 2015-07-29 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及紫外线照射装置
WO2015141946A1 (ko) * 2014-03-21 2015-09-24 주식회사 루멘스 발광 소자 패키지,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발광 소자 패키지의 제조 방법
CN105980766A (zh) * 2014-02-20 2016-09-28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发光装置以及具备该发光装置的照明装置
CN205856047U (zh) * 2016-03-03 2017-01-04 首尔伟傲世有限公司 利用紫外线发光二极管的杀菌器
CN107002952A (zh) * 2014-12-05 2017-08-01 首尔伟傲世有限公司 紫外线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
CN107708745A (zh) * 2015-06-26 2018-02-16 首尔伟傲世有限公司 杀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66416B2 (en) * 2011-05-04 2014-10-21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Illumination source using LEDs and OLEDs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54859A (ja) * 1991-02-05 1993-03-05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 Corp けい光ランプ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JPH08124536A (ja) * 1994-10-25 1996-05-17 Ushio Inc 誘電体バリア放電ランプ装置
JP2000193799A (ja) * 1998-12-25 2000-07-14 Ushio Inc 紫外線照射装置
CN1808686A (zh) * 2005-01-20 2006-07-26 优志旺电机株式会社 紫外线照射装置
CN102803829A (zh) * 2010-03-30 2012-11-28 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 管状灯及照明器具
CN102237485A (zh) * 2010-05-07 2011-11-09 三星Led株式会社 引线框架、芯片封装、封装模块以及照明装置
CN105980766A (zh) * 2014-02-20 2016-09-28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发光装置以及具备该发光装置的照明装置
WO2015141946A1 (ko) * 2014-03-21 2015-09-24 주식회사 루멘스 발광 소자 패키지,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발광 소자 패키지의 제조 방법
CN204516760U (zh) * 2014-09-22 2015-07-29 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及紫外线照射装置
CN107002952A (zh) * 2014-12-05 2017-08-01 首尔伟傲世有限公司 紫外线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
CN107708745A (zh) * 2015-06-26 2018-02-16 首尔伟傲世有限公司 杀菌装置
CN205856047U (zh) * 2016-03-03 2017-01-04 首尔伟傲世有限公司 利用紫外线发光二极管的杀菌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44026A (zh) 2020-10-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360093B2 (ja) 紫外線放射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US20110058387A1 (en) Vehicular lamp
US7618165B2 (en) LED lamp unit
JP5849238B2 (ja) ランプ及び照明装置
JP6183655B2 (ja) 直管形ランプ及び照明装置
KR100729825B1 (ko) 발광 유니트
CN111744026B (zh) 紫外线放射装置以及照明装置
US20110199021A1 (en)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light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the same
KR20100045970A (ko) 형광등 호환형 led 조명 장치
WO2014068909A1 (ja) 照明用光源及び照明装置
JP2014044909A (ja) 直管形ランプ及び照明装置
US9307589B2 (en) Illuminant device and lighting module thereof
JP6283910B2 (ja) 照明用光源及び照明装置
JP6405607B2 (ja) 照明ランプおよび照明装置
CN204611395U (zh) 灯装置以及照明装置
CN113791521A (zh) 高压放电灯
JP5669136B2 (ja) ランプ及び照明装置
JP6332630B2 (ja) ランプ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JP6156741B2 (ja) 照明用光源及び照明装置
JP5884054B2 (ja) 照明用光源及び照明装置
JP5672545B2 (ja) ランプ及び照明装置
JP2015192056A (ja) 発光モジュールおよび照明装置
JP2015050167A (ja) 照明用光源及び照明装置
JP6152983B2 (ja) 照明用光源及び照明装置
JP2015050166A (ja) 照明用光源及び照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