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42435A - 蓄电模块 - Google Patents

蓄电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42435A
CN111742435A CN201880089770.4A CN201880089770A CN111742435A CN 111742435 A CN111742435 A CN 111742435A CN 201880089770 A CN201880089770 A CN 201880089770A CN 111742435 A CN111742435 A CN 1117424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storage module
power storage
terminal electrode
reinforc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8977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条祐贵
弘濑贵之
中村知广
山田正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Industri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Industri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Industries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Industrie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7424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424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78Cases; Housings; Encapsulations; Mountings
    • H01G11/80Gaskets; Seal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13Large-sized flat cells or batteries for motive or stationary systems with plate-like electrodes
    • H01M10/0418Large-sized flat cells or batteries for motive or stationary systems with plate-like electrodes with bipolar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10Multiple hybrid or EDL capacitors, e.g. arrays or modules
    • H01G11/12Stacked hybrid or EDL capaci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22Electrodes
    • H01G11/24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materials making up or comprised in the electrodes, e.g. form, surface area or porosity;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powders or particles used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78Cases; Housings; Encapsulations; Mount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68Compression means for stacks of electrodes and separ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34Gastight accumulators
    • H01M10/345Gastight metal hydride accum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02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 H01M50/103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83Sealing members
    • H01M50/184Sealing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83Sealing members
    • H01M50/19Sealing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193Organic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64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nufacturing process
    • H01M50/566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nufacturing process by welding, soldering or braz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Electric Double-Layer Capacitors Or The Like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一种蓄电模块,具备:层叠体,其包含沿着第1方向层叠的多个电极;密封体,其以包围电极的周缘部的方式设置于层叠体,在沿着第1方向相邻的电极之间形成收纳电解液的内部空间,并且密封内部空间;以及加强体,其设置于电极,用于抑制电极的变形,电极包含多个双极电极、以及负极终端电极,双极电极包含电极板、设置在电极板的第1面的正极、以及设置在电极板的与第1面相反的一侧的第2面的负极,负极终端电极包含电极板、以及设置在第2面的负极,且以第2面朝向层叠体的第1方向的内侧的方式配置在层叠体的第1方向上的一端。

Description

蓄电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蓄电模块。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双极电池。该双极电池具备包含层叠的多个双极电极的电池要素。双极电极具有:集电体;设置在集电体的一个面上的正极层;以及设置在集电体的另一个面上的负极层。另外,该双极电池具备覆盖电池要素的外部的树脂群。树脂群是为了使电池要素保持气密(液密)而设置的,以使电池内部的电解液等不会漏到外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5-00516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上述的双极电池中,例如,当内部压力上升时,虽然在位于双极电极的层叠方向的中间部分的双极电极中载荷被消除,但在最外部的双极电极中载荷未被消除,这可能会使集电体和树脂群变形。在该情况下,有时会在树脂群与集电体之间产生间隙而发生电解液的漏液或产生树脂群的破损。特别是,在负极层位于最外部并且电解液包括碱性水溶液的情况下,由于所谓的碱蠕变(alkali creep)现象,容易产生来自该间隙的电解液的漏液。在这种情形下,在上述的双极电池这样的蓄电模块中,期望抑制漏液、破损,提高可靠性。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高可靠性的蓄电模块。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蓄电模块具备:层叠体,其包含沿着第1方向层叠的多个电极;密封体,其以包围电极的周缘部的方式设置于层叠体,在沿着第1方向相邻的电极之间形成收纳电解液的内部空间,并且密封内部空间;以及加强体,其设置于电极,用于抑制电极的变形,电极包含多个双极电极、以及负极终端电极,双极电极包含电极板、设置在电极板的第1面的正极、以及设置在电极板的与第1面相反的一侧的第2面的负极,负极终端电极包含电极板、以及设置在第2面的负极,且以第2面朝向层叠体的第1方向的内侧的方式配置在层叠体的第1方向上的一端,密封体包含:多个第1密封部,其在电极的周缘部熔接于第1面;以及第2密封部,其以从第1方向的外侧包围多个第1密封部的方式接合于第1密封部,加强体包含第1加强部,第1加强部在负极终端电极的周缘部接合于负极终端电极的第2面。
在该蓄电模块中,电极包含多个双极电极、以及配置在层叠体的第1方向上的一端的负极终端电极。密封体包含:多个第1密封部,其在电极的周缘部熔接于电极的第1面;以及第2密封部,其以从第1方向的外侧包围多个第1密封部的方式接合于第1密封部。加强体包含接合于负极终端电极的第2面的第1加强部。这样,在双极电极中,在第1面熔接有第1密封部,而在负极终端电极中,在第1面熔接有第1密封部,并且在第2面接合有第1加强部。因此,负极终端电极的变形得到抑制,负极终端电极侧的电解液的漏液或破损得到抑制。因而,根据该蓄电模块,能提高可靠性。
也可以是,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蓄电模块中,电极还包含正极终端电极,正极终端电极包含电极板、以及设置在第1面的正极,且以第1面朝向层叠体的第1方向的内侧的方式配置在层叠体的第1方向上的另一端,加强体还包含第2加强部,第2加强部在正极终端电极的周缘部接合于正极终端电极的第2面。在这种情况下,在双极电极中,在第1面熔接有第1密封部,而在正极终端电极中,与负极终端电极侧同样地,在第1面熔接有第1密封部,并且在第2面接合有第2加强部。因此,正极终端电极的变形得到抑制,正极终端电极侧的电解液的漏液或破损得到抑制。由此,蓄电模块的可靠性进一步提高。
也可以是,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蓄电模块中,加强体与第1密封部一起接合于第2密封部。在这种情况下,除了第1密封部之外,还能够将加强体用于内部空间的密封。
也可以是,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蓄电模块中,第2密封部包含重叠部,重叠部在从第1方向观看时,以与电极重叠的方式设置于层叠体的一端和另一端。在这种情况下,负极终端电极(以及正极终端电极)被重叠部加强,因此,能进一步可靠地抑制负极终端电极(以及正极终端电极)的变形。
也可以是,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蓄电模块中,加强体的材料的拉伸强度比第1密封部的材料的拉伸强度大。在这种情况下,负极终端电极(以及正极终端电极(以下同样))被加强体进一步可靠地加强,因此,能进一步可靠地抑制负极终端电极的变形。
也可以是,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蓄电模块中,加强体的材料的杨氏模量比第1密封部的材料的杨氏模量大。在这种情况下,负极终端电极被加强体进一步可靠地加强,因此,能进一步可靠地抑制负极终端电极的变形。
也可以是,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蓄电模块中,加强体的材料为聚丙烯。在这种情况下,负极终端电极被加强体进一步可靠地加强,因此,能进一步可靠地抑制负极终端电极的变形。
也可以是,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蓄电模块中,加强体的材料为拉伸聚丙烯。在这种情况下,负极终端电极被加强体进一步可靠地加强,因此,能进一步可靠地抑制负极终端电极的变形。
也可以是,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蓄电模块中,加强体的材料为双轴拉伸聚丙烯。在这种情况下,负极终端电极被加强体进一步可靠地加强,因此,能进一步可靠地抑制负极终端电极的变形。
也可以是,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蓄电模块中,加强体的材料与第1密封部的材料相同。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实现材料的共同化。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能够提供一种能提高可靠性的蓄电模块。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蓄电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概略截面图。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蓄电模块的内部构成的概略截面图。
图3是图2所示的双极电极的俯视图。
图4是图2所示的负极终端电极的俯视图。
图5是图2所示的正极终端电极的俯视图。
图6是比较例的蓄电模块的局部放大截面图。
图7是比较例的蓄电模块的局部放大截面图。
图8是示出变形例的蓄电模块的内部构成的概略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地说明一个实施方式。此外,在各图中,对于相同或者相当的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且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1是示出蓄电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概略截面图。图1所示的蓄电装置1例如用作叉车、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等各种车辆的电池。蓄电装置1具备:包含层叠的多个蓄电模块4的模块层叠体2;以及对模块层叠体2在其层叠方向(在此为后述的电极层叠体11中的电极的层叠方向D)上附加约束载荷的约束构件3。
模块层叠体2包含:多个(在此为3个)蓄电模块4、以及多个(在此为4个)导电板5。蓄电模块4为双极电池,从层叠方向D观看时呈矩形。蓄电模块4例如为镍氢二次电池、锂离子二次电池等二次电池或者双电层电容器。在以下的说明中,例示镍氢二次电池。
在层叠方向D上相互相邻的蓄电模块4彼此经由导电板5电连接。导电板5分别配置于在层叠方向D上相互相邻的蓄电模块4之间、以及位于层叠端的蓄电模块4的层叠方向D的外侧。配置在位于层叠端的蓄电模块4的层叠方向D的外侧的一个导电板5连接有正极端子6。配置在位于层叠端的蓄电模块4的层叠方向D的外侧的另一个导电板5连接有负极端子7。正极端子6和负极端子7例如从导电板5的缘部向与层叠方向D交叉的方向引出。通过正极端子6和负极端子7来实施蓄电装置1的充放电。
在导电板5的内部设置有使空气等制冷剂流通的多个流路5a。流路5a例如沿着与层叠方向D以及正极端子6和负极端子7的引出方向分别交叉(正交)的方向延伸。导电板5除了具有将蓄电模块4彼此电连接的作为连接构件的功能之外,还具有通过使制冷剂在这些流路5a中流通来对在蓄电模块4产生的热进行散热的作为散热板的功能。此外,虽然在图1的例子中,从层叠方向D观看时,导电板5的面积比蓄电模块4的面积小,但从提高散热性的观点来看,导电板5的面积可以与蓄电模块4的面积相同,也可以比蓄电模块4的面积大。
约束构件3包括:在层叠方向D上夹着模块层叠体2的一对端板8;以及将端板8彼此紧固的紧固螺栓9和螺母10。端板8是从层叠方向D观看时具有比蓄电模块4和导电板5的面积大一圈的面积的矩形的金属板。在端板8的层叠方向D上的内侧面(朝向模块层叠体2侧的面)设置有具有电绝缘性的膜F。端板8与导电板5之间被膜F绝缘。
在端板8,在比与模块层叠体2在层叠方向D上重叠的部位靠外周侧的缘部设置有插通孔8a。紧固螺栓9从一个端板8的插通孔8a朝向另一个端板8的插通孔8a穿过,螺母10螺合于从另一个端板8的插通孔8a突出的紧固螺栓9的顶端部分。由此,蓄电模块4和导电板5由端板8夹持而被单元化为模块层叠体2,并且模块层叠体2在层叠方向D上被附加约束载荷。
接着,详细地说明蓄电模块4的构成。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蓄电模块4的内部构成的概略截面图。如图2所示,蓄电模块4具备:电极层叠体(层叠体)11;将电极层叠体11密封的树脂制的密封体12;以及加强体23。电极层叠体11包含隔离物(separator)13、以及隔着隔离物13沿着层叠方向D(第1方向)层叠的多个电极(多个双极电极14、单个负极终端电极18、以及单个正极终端电极19)。在此,电极层叠体11的层叠方向D与模块层叠体2的层叠方向一致。电极层叠体11具有在层叠方向D上延伸的侧面11a。作为一个例子,侧面11a作为后述的电极板15的端面(连接第1面15a与第2面15b的面)的集合来构成。
双极电极14包含:电极板15;正极16,其设置在电极板15的第1面15a;以及负极17,其设置在电极板15的与第1面15a相反的一侧的第2面15b。电极板15例如包括镍或镀镍钢板这样的金属。作为一个例子,电极板15为包括镍的矩形的金属箔。电极板15包含从层叠方向D观看时为矩形的外缘15d。
电极板15的表面被粗面化。在此,包含第1面15a、第2面15b以及将第1面15a与第2面15b连接起来的端面在内的电极板15的整个表面被粗面化。电极板15的表面例如是通过以电解镀敷处理形成多个突起而被粗面化的。在像这样电极板15被粗面化的情况下,在电极板15与后述的第1树脂部21、第1加强部24及第2加强部25的接合界面处,熔融状态的第1树脂部21、第1加强部24以及第2加强部25进入到因粗面化而形成的凹部内,发挥锚固(anchor)效果。由此,能够提高电极板15与第1树脂部21、第1加强部24及第2加强部25的结合力。只要至少使第1面15a中的周缘部15c被粗面化,就能得到提高结合力的效果。突起例如具有从基端侧朝向顶端侧变粗的形状。在这种情况下,相互相邻的突起之间的截面形状成为底切(undercut)形状,容易产生锚固效果。
正极16是通过在电极板15涂敷正极活性物质而形成的正极活性物质层。作为构成正极16的正极活性物质,例如可举出氢氧化镍。正极16包含从层叠方向D观看时为矩形的外缘16d。负极17是通过在电极板15涂敷负极活性物质而形成的负极活性物质层。作为构成负极17的负极活性物质,例如可举出储氢合金。负极17包含从层叠方向D观看时为矩形的外缘17d。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极板15的第2面15b中的负极17的形成区域比电极板15的第1面15a中的正极16的形成区域大一圈。也就是说,负极17的外缘17d比正极16的外缘16d大一圈。电极板15的周缘部15c呈矩形框状,为未涂敷正极活性物质和负极活性物质的未涂敷区域。也就是说,电极板15的周缘部15c在从层叠方向D观看时是电极板15中的形成有正极16和负极17的区域以外的部分,是包围正极16和负极17的部分。此外,双极电极14、负极终端电极18以及正极终端电极19的表面分别包含电极板15的周缘部15c中的第1面15a和第2面15b。
在电极层叠体11中,一个双极电极14的正极16隔着隔离物13与在层叠方向D上相邻的另一双极电极14的负极17相对。在电极层叠体11中,一个双极电极14的负极17隔着隔离物13与在层叠方向D上相邻的又另一个双极电极14的正极16相对。
负极终端电极18包含:电极板15;以及设置于电极板15的第2面15b的负极17。负极终端电极18不包含正极16。即,在负极终端电极18的电极板15的第1面15a未设置活性物质层(即,负极终端电极18的整个第1面15a是露出的)。负极终端电极18以第2面15b朝向电极层叠体11的层叠方向D的内侧(层叠方向D上的中心侧)的方式配置于层叠方向D的一端。负极终端电极18的负极17隔着隔离物13与层叠方向D上的一端的双极电极14的正极16相对。
正极终端电极19包含:电极板15;以及设置于电极板15的第1面15a的正极16。正极终端电极19不包含负极17。即,在正极终端电极19的电极板15的第2面15b未设置活性物质层(即,正极终端电极19的整个第2面15b是露出的)。正极终端电极19以第1面15a朝向电极层叠体11的层叠方向D的内侧的方式配置于层叠方向D的另一端。正极终端电极19的正极16隔着隔离物13与层叠方向D上的另一端的双极电极14的负极17相对。
负极终端电极18的电极板15的第1面15a与导电板5接触。另外,正极终端电极19的电极板15的第2面15b与相邻的蓄电模块4的导电板5接触。来自约束构件3的约束载荷经由导电板5从负极终端电极18和正极终端电极19附加到电极层叠体11。即,导电板5也是沿着层叠方向D对电极层叠体11附加约束载荷的约束构件。
隔离物13例如形成为片状。作为隔离物13,可例示包括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聚烯烃系树脂的多孔质膜、包括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甲基纤维素等的纺织布或无纺布等。隔离物13也可以是由偏氟乙烯树脂化合物进行了加强的隔离物。此外,隔离物13不限于片状,也可以使用袋状的隔离物。
密封体12例如由绝缘性的树脂形成为整体上截面为大致矩形的筒状。密封体12以包围周缘部15c的方式沿着电极层叠体11的侧面11a设置。密封体12对周缘部15c进行保持。密封体12具有:多个第1树脂部(多个第1密封部)21,其在各电极的周缘部15c熔接于第1面15a和端面;以及单个第2树脂部(第2密封部)22,其以沿着电极层叠体11的侧面11a从层叠方向D的外侧包围第1树脂部21的方式接合于第1树脂部21。
图3是示出从层叠方向D观看的情况下的熔接有第1树脂部21的双极电极14的图。图4是示出从层叠方向D观看的情况下的熔接有第1树脂部21和后述的第1加强部24的负极终端电极18的图。图5是示出从层叠方向D观看的情况下的熔接有第1树脂部21和后述的第2加强部25的正极终端电极19的图。
如图2~图5所示,在双极电极14、负极终端电极18以及正极终端电极19中,负极17比电极板15小一圈。也就是说,负极17的外缘17d与电极板15的外缘15d相比位于内侧。正极16比负极17小一圈。也就是说,正极16的外缘16d与负极17的外缘17d相比位于内侧。此外,内侧是指从层叠方向D观看时的蓄电模块4的中心侧。外侧是指从层叠方向D观看时的远离蓄电模块4的中心的一侧。
第1树脂部21在从层叠方向D观看时呈矩形框状,在双极电极14、负极终端电极18以及正极终端电极19各自的周缘部15c的整周上连续地设置。第1树脂部21是具有规定的厚度(层叠方向D上的长度)的膜。第1树脂部21包含从层叠方向D观看时均为矩形的内缘21c和外缘21d。第1树脂部21在双极电极14、负极终端电极18以及正极终端电极19各自的至少周缘部15c熔接于双极电极14、负极终端电极18以及正极终端电极19各自的表面。具体地说,第1树脂部21熔接于双极电极14、负极终端电极18以及正极终端电极19各自的第1面15a和端面而与之气密(液密)地接合。
第1树脂部21的外缘21d位于电极板15的外缘15d的外侧。第1树脂部21的内缘21c位于电极板15的外缘15d与负极17的外缘17d之间。在熔接于双极电极14和正极终端电极19的第1树脂部21形成有台阶部21e。台阶部21e形成在第1树脂部21的与电极相反的一侧即内缘21c侧。在台阶部21e上载置有隔离物13的缘部。
双极电极14、负极终端电极18以及正极终端电极19的电极板15的外缘15d相互一致。双极电极14和负极终端电极18各自的负极17的外缘17d相互一致。双极电极14和正极终端电极19各自的正极16的外缘16d相互一致。多个第1树脂部21的内缘21c相互一致。多个第1树脂部21的外缘21d相互一致。
加强体23设置于电极(在此为负极终端电极18和正极终端电极19),用于抑制该电极的变形。加强体23包含第1加强部24和第2加强部25。第1加强部24在负极终端电极18的周缘部15c接合于负极终端电极18的第2面15b。第1加强部24熔接于负极终端电极18的第2面15b。第1加强部24是具有规定的厚度(层叠方向D上的长度)的膜。
第1加强部24在从层叠方向D观看时呈矩形框状,在负极终端电极18的周缘部15c的整周上连续地设置。第1加强部24包含从层叠方向D观看时均为矩形的内缘24c和外缘24d。第1加强部24的内缘24c在从层叠方向D观看时与第1树脂部21的内缘21c一致。第1加强部24的外缘24d在从层叠方向D观看时与第1树脂部21的外缘21d一致。负极终端电极18由第1树脂部21和第1加强部24夹持。
第2加强部25在正极终端电极19的周缘部15c接合于正极终端电极19的第2面15b。第2加强部25熔接于正极终端电极19的第2面15b。第2加强部25与第1加强部24相同。即,第2加强部25是具有规定的厚度(层叠方向D上的长度)的膜。
第2加强部25在从层叠方向D观看时呈矩形框状,在正极终端电极19的周缘部15c的整周上连续地设置。第2加强部25包含从层叠方向D观看时均为矩形的内缘25c和外缘25d。第2加强部25的内缘25c在从层叠方向D观看时与第1树脂部21的内缘21c一致。第2加强部25的外缘25d在从层叠方向D观看时与第1树脂部21的外缘21d一致。正极终端电极19由第1树脂部21和第2加强部25夹持。
第1树脂部21、第1加强部24以及第2加强部25例如分别通过超声波或热熔接于电极板15。第1树脂部21、第1加强部24以及第2加强部25各自的内侧端部位于在层叠方向D上相互相邻的电极板15的周缘部15c彼此之间,外侧端部在从层叠方向D观看时从电极板15向外侧伸出。第1树脂部21、第1加强部24以及第2加强部25分别在该外侧端部中埋设于第2树脂部22。沿着层叠方向D相互相邻的第1树脂部21彼此是相互分离的。
第2树脂部22设置于电极层叠体11、第1树脂部21、第1加强部24以及第2加强部25的外侧,构成蓄电模块4的外壁(箱体)。第2树脂部22例如通过树脂的注射模塑成型来形成,沿着层叠方向D在电极层叠体11的整个长度上延伸。第2树脂部22呈以层叠方向D为轴向而延伸的筒状(环状)。第2树脂部22例如通过注射模塑成型时的热而熔接(接合)于第1树脂部21、第1加强部24以及第2加强部25的外表面。第1加强部24和第2加强部25与第1树脂部21一起被第2树脂部22包围,并接合于第2树脂部22。
第2树脂部22与第1树脂部21一起将沿着层叠方向D相互相邻的双极电极14之间、沿着层叠方向D相互相邻的负极终端电极18与双极电极14之间、以及沿着层叠方向D相互相邻的正极终端电极19与双极电极14之间分别密封。由此,在双极电极14之间、负极终端电极18与双极电极14之间、以及正极终端电极19与双极电极14之间分别形成有被气密(液密)地分隔开的内部空间V。在该内部空间V收纳有例如包括氢氧化钾水溶液等碱性水溶液的电解液(未图示)。即,具有第1树脂部21和第2树脂部22的密封体12在沿着层叠方向D相邻的电极之间形成收纳电解液的内部空间V,并且对内部空间V进行密封。电解液浸渍到隔离物13、正极16以及负极17内。
第1加强部24和第2加强部25(加强体23(以下同样))例如包括树脂。第1加强部24和第2加强部25各自的材料的拉伸强度比第1树脂部21和第2树脂部22的材料的拉伸强度大。第1加强部24和第2加强部25各自的材料的杨氏模量比第1树脂部21和第2树脂部22的材料的杨氏模量大。第1树脂部21、第2树脂部22、第1加强部24以及第2加强部25各自的材料例如为聚丙烯(PP:Polypropylene)。第1树脂部21、第2树脂部22、第1加强部24以及第2加强部25各自的材料例如为拉伸聚丙烯(OPP:Oriented Polypropylene)。第1树脂部21、第2树脂部22、第1加强部24以及第2加强部25各自的材料例如为双轴拉伸聚丙烯。或者,第1树脂部21、第2树脂部22、第1加强部24以及第2加强部25各自的材料例如为未拉伸聚丙烯(CPP:Cast Polypropylene)。拉伸强度和杨氏模量例如通过由JIS K 7127规定的方法来测量。
接下来,说明蓄电模块4的作用和效果。图6是示出比较例的蓄电模块中的内部压力上升时的负极终端电极的样子的主要部分放大截面图。图7是示出比较例的蓄电模块中的内部压力上升时的正极终端电极的样子的主要部分放大截面图。如图6和图7所示,比较例的蓄电模块100在不具备第1加强部24和第2加强部25这一点上与实施方式的蓄电模块4不同。
在蓄电模块100中,在双极电极114、双极电极114之间的内部空间V的内部压力由于使用条件等而发生了上升的情况下,在电极层叠体111的中间层,由在层叠方向上相邻的内部空间V的内部压力所致的载荷被消除。另外,由于内部空间V本身也是很小的空间,因此,比较不容易产生双极电极114的变形。
另一方面,在位于电极层叠体111的层叠端的负极终端电极118和正极终端电极119中,与中间层不同,由内部空间V的内部压力所致的载荷没有被消除。因此可以想到,在内部压力发生了上升的情况下,负极终端电极118和正极终端电极119会向层叠方向的外侧变形。如果负极终端电极118和正极终端电极119产生变形,则可能会对第1树脂部121施加过大的应力,致使第1树脂部121断裂或者在第1树脂部121与负极终端电极118及正极终端电极119之间产生间隙。第1树脂部121的断裂或第1树脂部121与负极终端电极118及正极终端电极119之间的间隙的形成可能会成为电解液(未图示)向电极层叠体111的外部漏出的原因。
对此,在蓄电模块4中,电极包含:多个双极电极14;以及负极终端电极18,其配置在电极层叠体11的层叠方向D上的一端。密封体12包含:多个第1树脂部21,其在电极的周缘部15c熔接于电极的第1面15a;以及第2树脂部22,其以从层叠方向D的外侧包围多个第1树脂部21的方式接合于第1树脂部21。加强体23包含接合于负极终端电极18的第2面15b的第1加强部24。这样,在双极电极14中,在第1面15a熔接有第1树脂部21,而在负极终端电极18中,在第1面15a熔接有第1树脂部21,并且在第2面15b接合有第1加强部24。因此,例如在内部空间V的内部压力发生了上升的情况下,负极终端电极18的变形得到抑制,负极终端电极18侧的电解液的漏液或破损(例如第1树脂部21的破损)得到抑制。因而,根据蓄电模块4,能提高可靠性。
另外,在蓄电模块100中,由于所谓的碱蠕变现象,电解液有时会在负极终端电极118的电极板上扩散,穿过密封体的第1树脂部121与电极板之间的间隙而渗出到内部空间V的外侧。该碱蠕变现象可能会由于电化学因素和流体现象等而在蓄电装置的充电时、放电时以及无负载时产生。碱蠕变现象是由于分别存在负极电位、水分以及电解液的通道而产生的。对此,在蓄电模块4中,如上所述,在负极终端电极18中,在第1面15a熔接有第1树脂部21,并且,在第2面15b接合有第1加强部24。由此,电解液的渗出路径变长,因此,能抑制电解液的漏液。
另外,在蓄电模块4中,电极包含正极终端电极19,正极终端电极19包含电极板15、以及设置在第1面15a的正极16,且以第1面15a朝向电极层叠体11的层叠方向D上的内侧的方式配置在电极层叠体11的层叠方向D上的另一端。加强体23包含在正极终端电极19的周缘部15c接合于正极终端电极19的第2面15b的第2加强部25。这样,在双极电极14中,在第1面15a熔接有第1树脂部21,而在正极终端电极19中,与负极终端电极18侧同样地,在第1面15a熔接有第1树脂部21,并且在第2面15b接合有第2加强部25。因此,正极终端电极19的变形得到抑制,正极终端电极19侧的电解液的漏液或破损(例如第1树脂部21的破损)得到抑制。由此,蓄电模块4的可靠性进一步提高。
另外,在蓄电模块4中,第1加强部24和第2加强部25与第1树脂部21一起接合于第2树脂部22。因此,除了第1树脂部21之外,还能够将第1加强部24和第2加强部25用于内部空间V的密封。
另外,在蓄电模块4中,第1加强部24和第2加强部25的材料的拉伸强度比第1树脂部21的材料的拉伸强度大。由此,负极终端电极18和正极终端电极19被第1加强部24和第2加强部25进一步可靠地加强。因此,能进一步可靠地抑制负极终端电极18和正极终端电极19的变形。
另外,在蓄电模块4中,第1加强部24和第2加强部25的材料的杨氏模量比第1树脂部21的材料的杨氏模量大。由此,负极终端电极18和正极终端电极19被第1加强部24和第2加强部25进一步可靠地加强。因此,能进一步可靠地抑制负极终端电极18和正极终端电极19的变形。
另外,在蓄电模块4中,在第1加强部24和第2加强部25的材料为聚丙烯、拉伸聚丙烯、双轴拉伸聚丙烯中的任何一种的情况下,负极终端电极18和正极终端电极19都会被第1加强部24和第2加强部25进一步可靠地加强。因此,能进一步可靠地抑制负极终端电极18和正极终端电极19的变形。
以上,说明了一个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
图8是示出变形例的蓄电模块的内部构成的概略截面图。如图8所示,第2树脂部22包含重叠部26。具体地说,重叠部26具有:第1重叠部27,其在从层叠方向D观看时以与负极终端电极18重叠的方式设置于电极层叠体11的一端;第2重叠部28,其在从层叠方向D观看时以与正极终端电极19重叠的方式设置于电极层叠体11的另一端。
第1重叠部27在从层叠方向D观看时形成为矩形环状,在负极终端电极18的周缘部15c的整周上与第1树脂部21、电极板15以及第1加强部24重叠。第1重叠部27熔接于第1树脂部21的与负极终端电极18相反的一侧的表面而气密(液密)地接合于第1树脂部21。第1重叠部27的内缘27c与第1树脂部21的内缘21c及第1加强部24的内缘24c一致。
第2重叠部28在从层叠方向D观看时形成为矩形环状,在正极终端电极19的周缘部15c的整周上与第1加强部24、电极板15以及第1树脂部21重叠。第2重叠部28熔接于第2加强部25的与正极终端电极19相反的一侧的表面而气密(液密)地接合于第2加强部25。第2重叠部28的内缘28c与第2加强部25的内缘25c及第1树脂部21的内缘21c一致。根据这种构成,负极终端电极18和正极终端电极19被第1重叠部27和第2重叠部28加强,因此,能进一步可靠地抑制负极终端电极18和正极终端电极19的变形。
另外,第1树脂部21、第2树脂部22、第1加强部24以及第2加强部25各自的材料也可以是单轴拉伸聚丙烯。在这种情况下,负极终端电极18和正极终端电极19也会被第1加强部24和第2加强部25进一步可靠地加强,因此,能进一步可靠地抑制负极终端电极18和正极终端电极19的变形。另外,第1树脂部21、第2树脂部22、第1加强部24以及第2加强部25各自的材料还可以是酸改性聚丙烯、改性聚苯醚、聚丙烯、或者将橡胶成分和聚丙烯混合而成的热塑性弹性体等。
另外,第1加强部24和第2加强部25的材料也可以与第1树脂部21的材料相同。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实现材料的共同化。
另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第1加强部24的内缘24c与第1树脂部21的内缘21c一致的例子,但第1加强部24的内缘24c也可以与第1树脂部21的内缘21c不一致。第1加强部24的内缘24c例如也可以位于比第1树脂部21的内缘21c靠内侧的位置。同样地,第2加强部25的内缘25c也可以与第1树脂部21的内缘21c不一致。第2加强部25的内缘25c例如也可以位于比第1树脂部21的内缘21c靠内侧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负极终端电极18和正极终端电极19被第1加强部24和第2加强部25进一步可靠地加强。
另外,虽然示出了多个第1树脂部21的内缘21c相互一致的例子,但熔接于负极终端电极18的第1树脂部21的内缘21c、以及熔接于正极终端电极19的第1树脂部21的内缘21c例如也可以位于比正极16的外缘16d或负极17的外缘17d靠内侧的位置。也就是说,熔接于负极终端电极18的第1树脂部21的内缘21c、以及熔接于正极终端电极19的第1树脂部21的内缘21c也可以是以与正极16或负极17重叠的方式延伸。在这种情况下,负极终端电极18和正极终端电极19被第1树脂部21进一步可靠地加强。
另外,如上所述,从抑制由于碱蠕变而引起的漏液的观点来看,对负极终端电极18设置第1加强部24是更重要的。因此,从该观点出发,加强体23也可以不包含第2加强部25。
附图标记说明
4…蓄电模块、11…电极层叠体(层叠体)、12…密封体、14…双极电极、15…电极板、15a…第1面、15b…第2面、15c…周缘部、16…正极、17…负极、18…负极终端电极、19…正极终端电极、21…第1树脂部(第1密封部)、22…第2树脂部(第2密封部)、23…加强体、24…第1加强部、25…第2加强部、26…重叠部、27…第1重叠部、28…第2重叠部、D…层叠方向(第1方向)、V…内部空间。

Claims (10)

1.一种蓄电模块,其特征在于,具备:
层叠体,其包含沿着第1方向层叠的多个电极;
密封体,其以包围上述电极的周缘部的方式设置于上述层叠体,在沿着上述第1方向相邻的上述电极之间形成收纳电解液的内部空间,并且密封上述内部空间;以及
加强体,其设置于上述电极,用于抑制上述电极的变形,
上述电极包含多个双极电极、以及负极终端电极,
上述双极电极包含电极板、设置在上述电极板的第1面的正极、以及设置在上述电极板的与上述第1面相反的一侧的第2面的负极,
上述负极终端电极包含上述电极板、以及设置在上述第2面的负极,且以上述第2面朝向上述层叠体的上述第1方向的内侧的方式配置在上述层叠体的上述第1方向上的一端,
上述密封体包含:多个第1密封部,其在上述电极的周缘部熔接于上述第1面;以及第2密封部,其以从上述第1方向的外侧包围上述多个第1密封部的方式接合于上述第1密封部,
上述加强体包含第1加强部,上述第1加强部在上述负极终端电极的周缘部接合于上述负极终端电极的上述第2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模块,
上述电极还包含正极终端电极,
上述正极终端电极包含上述电极板、以及设置在上述第1面的正极,且以上述第1面朝向上述层叠体的上述第1方向的内侧的方式配置在上述层叠体的上述第1方向上的另一端,
上述加强体还包含第2加强部,上述第2加强部在上述正极终端电极的周缘部接合于上述正极终端电极的上述第2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电模块,
上述加强体与上述第1密封部一起接合于上述第2密封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蓄电模块,
上述第2密封部包含重叠部,上述重叠部在从上述第1方向观看时,以与上述电极重叠的方式设置于上述层叠体的一端和另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蓄电模块,
上述加强体的材料的拉伸强度比上述第1密封部的材料的拉伸强度大。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蓄电模块,
上述加强体的材料的杨氏模量比上述第1密封部的材料的杨氏模量大。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蓄电模块,
上述加强体的材料为聚丙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蓄电模块,
上述加强体的材料为拉伸聚丙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蓄电模块,
上述加强体的材料为双轴拉伸聚丙烯。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蓄电模块,
上述加强体的材料与上述第1密封部的材料相同。
CN201880089770.4A 2018-02-28 2018-09-18 蓄电模块 Pending CN11174243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34642 2018-02-28
JP2018034642A JP6915567B2 (ja) 2018-02-28 2018-02-28 蓄電モジュール
PCT/JP2018/034506 WO2019167318A1 (ja) 2018-02-28 2018-09-18 蓄電モジュー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42435A true CN111742435A (zh) 2020-10-02

Family

ID=678048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89770.4A Pending CN111742435A (zh) 2018-02-28 2018-09-18 蓄电模块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811015B2 (zh)
JP (1) JP6915567B2 (zh)
CN (1) CN111742435A (zh)
DE (1) DE112018007182T5 (zh)
WO (1) WO201916731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11044A (zh) * 2021-01-13 2023-09-05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蓄电单元和蓄电装置
JP2024055180A (ja) * 2022-10-06 2024-04-1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蓄電モジュール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42040A (ja) * 1993-11-15 1995-06-02 Honda Motor Co Ltd バッテリ
JP5049436B2 (ja) 2001-09-28 2012-10-1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組電池
JP4238645B2 (ja) * 2003-06-12 2009-03-18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バイポーラ電池
US7807295B2 (en) * 2006-11-30 2010-10-05 Nissan Motor Co., Ltd. Bipolar batter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JP5504708B2 (ja) * 2009-06-25 2014-05-28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双極型二次電池
KR101265214B1 (ko) 2011-06-22 2013-05-27 로베르트 보쉬 게엠베하 이차 전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US9685677B2 (en) * 2011-10-24 2017-06-20 Advanced Battery Concepts, LLC Bipolar battery assembly
US10446822B2 (en) * 2011-10-24 2019-10-15 Advanced Battery Concepts, LLC Bipolar battery assembly
US10615393B2 (en) * 2011-10-24 2020-04-07 Advanced Battery Concepts, LLC Bipolar battery assembly
JP2018018666A (ja) * 2016-07-27 2018-02-01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蓄電装置及び蓄電装置の製造方法
JP6780345B2 (ja) * 2016-07-28 2020-11-04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蓄電装置及び蓄電装置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18007182T5 (de) 2020-11-19
WO2019167318A1 (ja) 2019-09-06
JP6915567B2 (ja) 2021-08-04
US20200373607A1 (en) 2020-11-26
US11811015B2 (en) 2023-11-07
JP2019149341A (ja) 2019-09-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106967B2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
CN111937208A (zh) 蓄电模块
JP6899347B2 (ja) 蓄電装置
JP6942080B2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
CN111201657B (zh) 蓄电模块
JP6959514B2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蓄電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及び、蓄電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9129031A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
CN111742435A (zh) 蓄电模块
JP2020053134A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
JP2020030985A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
JP2020030952A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
JP7420566B2 (ja) 蓄電装置
JP2019121450A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9194288A1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
JP6926509B2 (ja) 蓄電装置
JP2020024871A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及び、電極ユニット
JP2019079677A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
JP2020030983A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
JP7116632B2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
JP2019079690A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
JP2019079613A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
JP7042204B2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
JP7077660B2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
JP6942083B2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
JP6948255B2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