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27111A - 环状烯烃树脂膜的制造方法、环状烯烃树脂膜、复合膜 - Google Patents

环状烯烃树脂膜的制造方法、环状烯烃树脂膜、复合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27111A
CN111727111A CN201980013660.4A CN201980013660A CN111727111A CN 111727111 A CN111727111 A CN 111727111A CN 201980013660 A CN201980013660 A CN 201980013660A CN 111727111 A CN111727111 A CN 1117271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clic olefin
olefin resin
resin film
elastomer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1366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27111B (zh
Inventor
泽谷岳尧
中川洋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7271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271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271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271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8/00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8/03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extruded material at extrusion
    • B29C48/07Flat, e.g. panels
    • B29C48/08Flat, e.g. panels flexible, e.g. fil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8/00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8/25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8/36Means for plasticising or homogeni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or forcing it through the nozzle or die
    • B29C48/50Details of extruders
    • B29C48/505Screw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8/00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8/25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8/36Means for plasticising or homogeni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or forcing it through the nozzle or die
    • B29C48/50Details of extruders
    • B29C48/68Barrels or cylind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3/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5/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n aromatic carbocyclic ring;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5/02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hydrocarbons
    • C08L25/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styrene
    • C08L25/06Polystyre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021/00Use of unspecified rubbers as moulding material
    • B29K2021/003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025/00Use of polymers of vinyl-aromatic compoun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as moulding material
    • B29K2025/04Polymers of styre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07/00Flat articles, e.g. films or sheets
    • B29L2007/008Wide strips, e.g. films, web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Extru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Manufacture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环状烯烃树脂膜的制造方法、环状烯烃树脂膜及具有上述环状烯烃树脂膜的复合膜,上述环状烯烃树脂膜的制造方法具有如下工序:利用挤出机在供给部树脂输送效率满足0.75≤供给部树脂输送效率≤1.0的条件下,进行原料树脂的供给及熔融,从模头以薄膜状熔融挤出从挤出口挤出的熔融树脂,上述挤出机具有供给包含环状烯烃树脂及具有特定的熔体流动速率的弹性体的上述原料树脂的供给部、压缩部及计量部。
Figure DDA0002634089430000011

Description

环状烯烃树脂膜的制造方法、环状烯烃树脂膜、复合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状烯烃树脂膜的制造方法、环状烯烃树脂膜及复合膜。
背景技术
近年来,环状烯烃树脂膜作为对于环境温湿度变化的光学特性变化小的薄膜受到关注。
环状烯烃树脂膜以偏振片、作为液晶显示用薄膜等而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等中的光学膜、太阳能电池背面保护用膜等各种用途使用。
环状烯烃树脂膜通过如下方法制膜:例如,将环状烯烃树脂利用挤出机熔融并挤出至模头,将该熔融树脂从模头以片状吐出并进行冷却固化。
并且,也在尝试通过使环状烯烃树脂膜中含有弹性体来改善物性。
作为这种环状烯烃树脂膜或其制造方法,已知有在日本专利第5646793号公报、日本特开2008-137328号公报或国际公开第2017/126572号中记载的环状烯烃树脂膜或其制造方法。
日本专利第5646793号公报中记载有如下的透明膜:包含折射率为n1且玻璃化转变点(Tg)为170℃以上的环状烯烃树脂,和折射率为n2且Δn=|n2-n1|为0.012以下的苯乙烯系弹性体,基于JIS K7136,对于厚度为100μm的试验片在聚乙二醇液中测定的内部雾度值为1.0%以下,并至少包含MI比上述环状烯烃树脂在270℃、荷载2.16kg下的熔体指数(MI)小的上述苯乙烯系弹性体。
日本特开2008-137328号公报中记载有一种光学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开口部处于氧浓度10ppm以下的非活性气体气氛下的挤出机进行树脂颗粒的熔融挤出成型。
国际公开第2017/126572号中记载有一种热塑性树脂膜的制造方法,其具有如下工序:利用挤出机,在以下述式计算出的供给部树脂输送效率满足0.75≤供给部树脂输送效率≤1.0的条件下,进行原料树脂的供给及熔融,从模头以薄膜状熔融挤出从挤出口挤出的熔融树脂,上述挤出机具备:缸体,具有供给上述原料树脂的供给口及挤出上述原料树脂熔融而成的上述熔融树脂的上述挤出口;及螺杆,具有螺杆轴及螺旋状配置于螺杆轴的周围的螺纹且在上述缸体内旋转,在上述缸体内,沿上述螺杆轴从上述供给口侧依次具有供给部、压缩部及计量部。
[数式1]
Figure BDA0002634089410000021
W:供给部中的螺杆螺纹间隔(mm)
Hf:供给部中的槽深度(mm)
D:缸体的内径(mm)
Ψ:供给部中的螺杆螺纹角(°)
Q:熔融树脂的挤出量(kg/h)
ρ:原料树脂的比重(g/cm3)
N:每一分钟的螺杆转速(rpm)
压缩比:供给部中的螺杆螺纹每一螺距的容积/计量部中的螺杆螺纹每一螺距的容积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在环状烯烃树脂膜中,从成为高温的显示器制造工艺中的品质变化小,且具有能够在夏天的汽车内等严酷的环境下使用的耐久性的理由考虑,可期待赋予耐热性的环状烯烃树脂作为光学膜的广泛发展。
高耐热性的环状烯烃树脂具有作为光学膜的优异的特征,但有时要求物性的改善。
作为要求改善的一个问题,有兼顾膜的面状与冲击强度。若为了赋予耐热性而提高环状烯烃树脂的玻璃化转变点(Tg),则膜变脆,弯曲时的破裂或切断时的粉尘产生成为问题,有时显示器的制造工艺适性降低。
在日本专利第5646793号公报中公开有一种为了改良环状烯烃树脂膜的脆性,在环状烯烃树脂中混合苯乙烯系弹性体的方法。
然而,本发明人等发现,在日本专利第5646793号公报中记载的混合有弹性体的环状烯烃树脂膜中,有时薄膜中产生异物成为问题。
通过熔融挤出法制造环状烯烃树脂膜时,有时会产生由树脂的热氧化劣化等引起的异物(以下,有时简称为“异物”。)。尤其在光学膜的情况下,薄膜中含有的异物成为点状缺陷,由于点状缺陷而导致透光性降低、不均变大、表面平滑性降低等,在产生异物的情况下,薄膜的面状容易降低。
其中高耐热性的环状烯烃树脂具有以下特征:由于玻璃化转变温度(Tg)高,因此有加工温度变高的倾向,容易产生这种异物。
进而,如日本专利第5646793号公报所记载,认为为了改良脆性而混合弹性体时,由于混合时的热过程的增加或弹性体的分散不良,异物的产生变得更加显著。即,以改良脆性为目的混合弹性体时,认为异物的产生及由此引起的表面平滑性的降低成为更重大的课题。
作为抑制异物产生的措施,例如在日本特开2008-137328号公报中公开有如下内容:通过将熔融制膜时使用的挤出机的开口部的氧浓度设为10ppm以下的非活性气体气氛下来抑制树脂的热氧化劣化。
然而,本发明人等发现,通过日本特开2008-137328号公报中记载的方法制造混合有弹性体的环状烯烃树脂膜时,有时薄膜中异物的产生成为问题。
日本特开2008-137328号公报中记载的方法在抑制环状烯烃树脂的熔融制膜时的热氧化劣化这一方面是有效的方法,但对于为了改良脆性而混合弹性体时的,由混合时的热过程的增加或弹性体的分散不良引起的异物的产生或表面平滑性的降低,可以认为效果不充分。
国际公开第2017/126572号中记载的方法在抑制环状烯烃树脂的熔融制膜时的热氧化劣化这一方面是有效的方法。然而,未考虑到为了改良脆性而混合弹性体时的、抑制异物产生的方法。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要解决的课题为提供一种可获得异物的产生得到抑制且冲击强度优异的环状烯烃树脂膜的环状烯烃树脂膜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所要解决的课题为提供一种表面平滑性优异且冲击强度优异的环状烯烃树脂膜及具有上述环状烯烃树脂膜的复合膜。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在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手段中包括以下方式。
<1>一种环状烯烃树脂膜的制造方法,其具有如下工序:
利用挤出机,在以下述式计算出的供给部树脂输送效率满足0.75≤供给部树脂输送效率≤1.0的条件下,进行原料树脂的供给及熔融,
从模头以薄膜状熔融挤出自上述挤出口挤出的熔融树脂,
将所获得的环状烯烃树脂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设为Tg℃时,在Tg+50℃、荷载49N条件下的上述弹性体的熔体流动速率为0.3cm3/10分钟以上且小于9.0cm3/10分钟,
上述挤出机具备:
缸体,具有供给包含环状烯烃树脂及弹性体的原料树脂的供给口及挤出上述原料树脂熔融而成的熔融树脂的挤出口;及
螺杆,具有螺杆轴及螺旋状配置于螺杆轴的周围的螺纹且在上述缸体内旋转,
在上述缸体内,沿上述螺杆轴从上述供给口侧依次具有供给部、压缩部及计量部。
[数式2]
Figure BDA0002634089410000041
W:供给部中的螺杆螺纹间隔(mm)
Hf:供给部中的槽深度(mm)
D:缸体的内径(mm)
Ψ:供给部中的螺杆螺纹角(°)
Q:熔融树脂的挤出量(kg/h)
ρ:原料树脂的比重(g/cm3)
N:每一分钟的螺杆转速(rpm)
压缩比:供给部中的螺杆螺纹每一螺距的容积/计量部中的螺杆螺纹每一螺距的容积
<2>根据上述<1>所述的环状烯烃树脂膜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获得的环状烯烃树脂膜中含有的上述弹性体的浓度相对于所获得的环状烯烃树脂膜的总质量为1质量%以上且小于20质量%。
<3>根据上述<1>或<2>所述的环状烯烃树脂膜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弹性体为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
<4>根据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环状烯烃树脂膜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在Tg+50℃、荷载49N条件下的所获得的环状烯烃树脂膜的熔体流动速率相对于上述在Tg+50℃、荷载49N条件下的上述弹性体的熔体流动速率的比率为80%以上且120%以下。
<5>根据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环状烯烃树脂膜的制造方法,其还包括如下工序:将通过以薄膜状熔融挤出的工序获得的熔融树脂导入形成于平滑的1对辊的间隙的夹压部并进行夹压。
<6>一种环状烯烃树脂膜,其包含:环状烯烃树脂及弹性体,
在上述环状烯烃树脂膜的每100μm厚度中,最长径为30μm以上的异物数为0.3个/cm2以下且最长径为5μm以上且小于30μm的异物数为100个/cm2以下,
将上述环状烯烃树脂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设为Tg℃时,在Tg+50℃、荷载49N条件下的上述弹性体的熔体流动速率为0.3cm3/10分钟以上且小于9.0cm3/10分钟。
<7>根据上述<6>所述的环状烯烃树脂膜,其中,上述弹性体的含量相对于环状烯烃树脂膜的总质量为1质量%以上且小于20质量%。
<8>根据上述<6>或<7>所述的环状烯烃树脂膜,其中,上述弹性体为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
<9>根据上述<6>~<8>中任一项所述的环状烯烃树脂膜,其中,上述在Tg+50℃、荷载49N条件下的环状烯烃树脂膜的熔体流动速率相对于上述在Tg+50℃、荷载49N条件下的上述弹性体的熔体流动速率的比率为80%以上且120%以下。
<10>根据上述<6>~<9>中任一项所述的环状烯烃树脂膜,其中,上述弹性体的平均粒径为100nm以上且小于1000nm。
<11>根据上述<6>~<10>中任一项所述的环状烯烃树脂膜,其中,上述Tg℃为130℃以上且小于170℃。
<12>一种复合膜,其具有上述<6>~<11>中任一项所述的环状烯烃树脂膜。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可获得异物的产生得到抑制且冲击强度优异的环状烯烃树脂膜的环状烯烃树脂膜的制造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表面平滑性优异且冲击强度优异的环状烯烃树脂膜及具有上述环状烯烃树脂膜的复合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用于实施本发明所涉及的环状烯烃树脂膜的制造方法的装置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制造方法中能够使用的挤出机的结构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3是放大表示图2所示的挤出机的供给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内容进行详细说明。以下记载的构成要件的说明有时基于本发明的代表性的实施方式来进行,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
另外,在本发明中,显示数值范围的“~”,以包含其前后所记载的数值作为下限值及上限值的含义来使用。
在本说明书中阶段性地记载的数值范围中,以某一数值范围记载的上限值或下限值也可以替换为其他阶段性记载的数值范围的上限值或下限值。并且,本发明中记载的数值范围中,其数值范围的上限值或下限值可以替换为实施例所示的值。
进而,在本发明中,关于组合物中的各成分的量,当在组合物中存在多个相当于各成分的物质时,只要无特别说明,则是指存在于组合物中的相当于各成分的多个物质的总量。
并且,本发明中的基团(原子团)的标记中,未标注经取代及未经取代的标记包含不具有取代基的基团及具有取代基的基团。例如,“烷基”不仅包含不具有取代基的烷基(未经取代的烷基),而且还包含具有取代基的烷基(经取代的烷基)。
在本发明中,“(甲基)丙烯酸”为用作包含丙烯酸及甲基丙烯酸这两者的概念的术语,“(甲基)丙烯酰基”为用作包含丙烯酰基及甲基丙烯酰基这两者的概念的术语。
在本发明中,“(共)聚合物”是指包含特定的结构单元的均聚物及共聚物这两者或任一者。
并且,本发明中的“工序”这一用语,不仅在独立的工序,即使在无法与其他工序明确区分的情况下,只要实现该工序的预期目的,则也包含在本用语中。并且,在本发明中,“质量%”与“重量%”的含义相同,“质量份”与“重量份”的含义相同。
而且,在本发明中,2个以上的优选方式的组合是更优选的方式。
并且,关于本发明中的重均分子量(Mw)及数均分子量(Mn),只要无特别说明,则为如下获得的分子量:通过使用TSKgel GMHxL、TSKgel G4000HxL、TSKgel G2000HxL(均为TOSOH CORPORATION制的商品名称)的管柱的凝胶渗透色谱(GPC)分析装置,利用溶剂THF(四氢呋喃)、差示折射计进行检测,并将聚苯乙烯用作标准物质进行换算。
以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环状烯烃树脂膜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所涉及的环状烯烃树脂膜的制造方法(以下,有时称为“本发明所涉及的制造方法”)具有如下工序:利用挤出机,在以下述式计算出的供给部树脂输送效率满足0.75≤供给部树脂输送效率≤1.0的条件下,进行上述原料树脂的供给及熔融,从模头以薄膜状熔融挤出从上述挤出口挤出的上述熔融树脂,将所获得的环状烯烃树脂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设为Tg℃时,在Tg+50℃、荷载49N条件下的上述弹性体的熔体流动速率(也称为“MFR”。)为0.3cm3/10分钟以上且小于9.0cm3/10分钟,上述挤出机具备:缸体,具有供给包含上述环状烯烃树脂及弹性体的原料树脂的供给口及挤出上述原料树脂熔融而成的熔融树脂的挤出口;及螺杆,具有螺杆轴及螺旋状配置于螺杆轴的周围的螺纹且在上述缸体内旋转,在上述缸体内,沿上述螺杆轴从上述供给口侧依次具有供给部、压缩部及计量部。
[数式3]
Figure BDA0002634089410000081
W:供给部中的螺杆螺纹间隔(mm)
Hf:供给部中的槽深度(mm)
D:缸体的内径(mm)
Ψ:供给部中的螺杆螺纹角(°)
Q:熔融树脂的挤出量(kg/h)
ρ:原料树脂的比重(g/cm3)
N:每一分钟的螺杆转速(rpm)
压缩比:供给部中的螺杆螺纹每一螺距的容积/计量部中的螺杆螺纹每一螺距的容积
在本说明书中,“原料树脂”是指除了树脂成分以外还包含根据需要添加的添加剂的树脂组合物。
并且,在本发明中,有时将环状烯烃树脂膜记载为“薄膜”。
本发明人等深入研究的结果发现,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制造方法,可获得异物的产生得到抑制且冲击强度优异的环状烯烃树脂膜。
可获得上述效果的详细机制尚不明确,但如下推测。
认为在熔融、混合环状烯烃树脂和弹性体的工序中,弹性体比环状烯烃树脂先熔融。认为该熔融的弹性体发挥将作用于环状烯烃树脂彼此或环状烯烃树脂与加工机之间的摩擦保持在适当程度的,如缓冲垫那样的作用,由此摩擦导致的局部发热得到抑制,异物的产生得到抑制。
另一方面,当弹性体的熔融粘度过高时,上述摩擦会变得过大,由于局部发热,而有可能产生异物。并且,当弹性体的熔融粘度过低时,上述摩擦变得过小,环状烯烃或弹性体的熔融无法稳定,由于因局部发热,而有可能产生异物或未充分熔融的熔融残渣成为异物。
具体而言,认为若弹性体的MFR为0.3cm3/10分钟以上,则由于弹性体的熔融粘度降低,因此作用于环状烯烃树脂彼此或环状烯烃树脂与加工机之间的摩擦被抑制得足够低,局部发热导致的异物的产生得到抑制。
认为若弹性体的MFR小于9.0cm3/10分钟,则由于弹性体的熔融粘度不会过低,因此作用于环状烯烃树脂彼此或环状烯烃树脂与加工机之间的摩擦变大,其结果,环状烯烃树脂及弹性体的熔融稳定、局部发热导致的异物的产生得到抑制,或者难以产生未完全熔融的环状烯烃或弹性体,而难以成为异物。
认为若供给部树脂输送效率为0.75以上,则弹性体容易充分混合,并且与氧的接触难以得到抑制,因此异物的产生得到抑制。
认为若供给部树脂输送效率为1.0以下,则环状烯烃树脂彼此的摩擦变小,异物的产生得到抑制。
如以上所述,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环状烯烃树脂膜的制造方法,可获得异物的产生得到抑制的环状烯烃树脂膜。
进而,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环状烯烃树脂膜的制造方法中,通过包含弹性体,可获得冲击强度优异的环状烯烃树脂膜。
并且,通过上述冲击强度高,运载薄膜时的破裂或切断时的粉尘的产生得到抑制,能够获得良好的运载性,制造时的产品率也容易提高。
首先,对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环状烯烃树脂膜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的概要进行说明。
在各图中,相同的符号表示相同或功能类似的要件。
图1示意地表示用于实施本发明所涉及的环状烯烃树脂膜的制造方法的制膜装置(环状烯烃树脂膜制造装置)的整体结构的一例。
图1所示的制膜装置10具备:投入原料树脂的料斗12;熔融从料斗12供给的原料树脂的挤出机14;使熔融的树脂(熔融树脂)的挤出量稳定的齿轮泵16;过滤熔融树脂的过滤器18;以薄膜状熔融挤出熔融树脂的模头20;对从模头20吐出的高温的原料树脂进行多阶段冷却的多个冷却辊(以下有时将冷却辊称为铸造辊)22、24、26;及将从模头20吐出的原料树脂100夹入与第1冷却辊22之间的接触辊(以下有时将接触辊称为触辊)28。另外,虽未图示,通常设置有从最后第3冷却辊26剥离环状烯烃树脂膜的剥离辊和卷取经冷却的薄膜的卷取机。
图2示意地表示能够用于本发明所涉及的制造方法的挤出机的结构的一例。
如图2所示,挤出机14具备缸体44及配置于缸体内的螺杆50。
缸体44具有供给原料树脂的供给口52及挤出原料树脂熔融而成的熔融树脂的挤出口54,缸体44内沿螺杆轴46从供给口52侧依次具有一边将从供给口52供给的原料树脂进行预热一边进行输送的供给部(图2中以A表示的区域)、一边将原料树脂进行压缩一边进行混炼并熔融的压缩部(图2中以B表示的区域)、及计量所熔融的树脂并稳定挤出量的计量部(图2中以C表示的区域)。图3是放大挤出机14的供给部A而示意地表示的图。
并且,图2所示的缸体44的供给口52中安装有图1所示的料斗12。
螺杆50构成为具有螺杆轴46及以螺旋状配置于螺杆轴46的周围的螺纹(以下,有时称为螺杆螺纹)48,并通过未图示的马达在缸体44内旋转。
并且,虽未图示,但为了控制缸体44内的树脂的温度,优选在缸体44的周围设置在长边方向上例如分割成3~20而配置的温度控制机构(加热器等)。
通过具备具有图2所示的结构的挤出机14,且具有图1所示的结构的环状烯烃树脂膜的制造装置10制造环状烯烃树脂膜时,将原料树脂即原料树脂投入料斗12,通过缸体44的供给口52供给至缸体44内。从供给口52供给到缸体44内的原料树脂通过螺杆50的旋转一边在供给部A中预热一边朝向挤出口54进行输送。
另外,在缸体44内为了防止由残留的氧导致的熔融树脂的氧化,更优选在氮气等非活性气流中或使用带排气挤出机一边将挤出机内真空排气一边进行实施。
将在供给部A预热的原料树脂输送至压缩部B。压缩部B中,具有螺杆轴46的直径朝向挤出口54逐渐变大的结构,原料树脂随着在压缩部B中的输送而在缸体44的内壁与螺杆50之间一边被压缩一边被混炼,并且通过与被控制了温度的缸体44接触而被加热、熔融。在压缩部B熔融的树脂被输送到计量部C,并在计量部C中计量熔融树脂,稳定从挤出口54的挤出量。
在挤出机14中被熔融、从挤出口54被挤出的熔融树脂通过配管40经由齿轮泵16及过滤器18朝向模头20连续地被输送。而且,熔融树脂从模头20以薄膜状熔融挤出。将以薄膜状挤出的原料树脂100示于图1。
从模头20熔融挤出的薄膜状的原料树脂夹入接触辊(触辊)28与第1冷却辊22之间,并经由第2冷却辊24、第3冷却辊26,通过未图示的卷取机卷取。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环状烯烃树脂膜的制造方法中,经由如上述那样的工序制造环状烯烃树脂膜时,在以前述式计算出的供给部树脂输送效率满足0.75≤供给部树脂输送效率≤1.0的条件下,进行原料树脂的供给及熔融,通过挤出机从模头以薄膜状熔融挤出被熔融的树脂。
在通过本发明所涉及的环状烯烃树脂膜的制造方法获得的薄膜中,关于异物的产生得到抑制的理由如下推测。
在本发明中的供给部树脂输送效率的计算式中,第一项的分数的分子“Q/N”是指熔融挤出工序中的螺杆每旋转一次的熔融树脂的挤出量。另一方面,分母是指缸体内的供给部中的理论输送量,并指通过将理论输送量除以压缩比,由此与压缩比无关、只要能够高效地进行输送即可。并且,(D/90)0.5为对缸体内径的校正系数。
而且,将通过本发明中的供给部树脂输送效率的式计算出的供给部树脂输送效率设为0.75以上,即,提高挤出机供给部中的熔融前的固体树脂输送效率,将挤出机中的固体树脂的空隙减少至接近原来的树脂密度的区域之后进行熔融,由此空隙中的氧与熔融树脂难以接触。另一方面,通过将供给部树脂输送效率设为1.0以下,能够进行熔融挤出。
因此,认为即使不进行大规模的环境气体置换,也能够制造所获得的薄膜中的通过树脂与氧的反应而产生的异物的产生得到抑制的环状烯烃树脂膜。
接着,对本发明所涉及的环状烯烃树脂膜的制造方法进行更具体的说明。
<原料树脂>
在本发明中使用的原料树脂只要包含环状烯烃树脂及弹性体,则并无特别限定,根据所制造的薄膜的用途选择即可。
〔环状烯烃树脂〕
环状烯烃树脂为具有环状烯烃结构的(共)聚合物树脂,作为具有环状烯烃结构的聚合物树脂的例子,可举出(1)降冰片烯系聚合物、(2)单环的环状烯烃的聚合物、(3)环状共轭二烯的聚合物、(4)乙烯基脂环式烃聚合物及(1)~(4)的氢化物等。
其中,优选(1)降冰片烯系聚合物及(2)单环的环状烯烃的聚合物及其氢化物。
另外,本发明中的降冰片烯系聚合物以包含包括具有降冰片烯结构的结构单元的均聚物及共聚物的含义使用,降冰片烯结构可以为开环。
例如,作为具有环状烯烃结构的聚合物树脂,可举出包含至少一种以上由下述通式(II)表示的结构单元的加成(共)聚合物环状聚烯烃及根据需要进一步包含由通式(I)表示的结构单元的至少一种以上而成的加成共聚物环状聚烯烃。
并且,作为具有环状烯烃结构的聚合物树脂,也能够较佳使用包含至少一种由通式(III)表示的环状结构单元的开环(共)聚合物。
[化学式1]
Figure BDA0002634089410000121
[化学式2]
Figure BDA0002634089410000122
[化学式3]
Figure BDA0002634089410000123
通式(I)、(II)及(III)中,m表示0~4的整数。R1、R2、R3、R4、R5及R6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10的烃基,X1、X2、X3、Y1、Y2及Y3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1~10的烃基、卤原子、被卤原子取代的碳原子数1~10的烃基、-(CH2)nCOOR11、-(CH2)nOCOR12、-(CH2)nNCO、-(CH2)nNO2、-(CH2)nCN、-(CH2)nCONR13R14、-(CH2)nNR13R14、-(CH2)nOZ、-(CH2)nW或由X1和Y1、X2和Y2、或者X3和Y3构成的(-CO)2O或(-CO)2NR15。另外,R11、R12、R13、R14及R15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20的烃基,Z表示烃基或被卤素取代的烃基,W表示SiR16 pD3-p,(R16表示碳原子数1~10的烃基,D表示卤原子、-OCOR16或-OR16,p表示0~3的整数),n表示0~10的整数。
通过将极化大的官能团导入X1、X2、X3、Y1、Y2及Y3的全部或一部分的取代基中,能够增加光学膜的厚度方向延迟(Rth),并能够增加面内延迟(Re)的表达性。Re表达性大的薄膜能够通过在制膜过程中拉伸来增加Re值。
极化大的官能团是指包含电负性不同的两种以上的原子且具有偶极矩的官能团。作为极化大的官能团,具体而言,例如能够举出羧基、羰基、环氧基、醚基、羟基、氨基、亚氨基、氰基、酰胺基、酰亚胺基、酯基、砜基等。
降冰片烯系加成(共)聚合物公开于日本特开平10-007732号公报、日本特表2002-504184号公报、美国专利公开公报US2004/229157A1号或国际公开第2004/070463A1号等中。降冰片烯系加成(共)聚合物例如可通过将降冰片烯系多环状不饱和化合物彼此进行加成聚合而获得。并且,降冰片烯系加成(共)聚合物根据需要也能够将降冰片烯系多环状不饱和化合物和乙烯、丙烯、丁烯;丁二烯、异戊二烯等共轭二烯;乙叉降冰片烯等非共轭二烯;丙烯腈、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马来酸酐、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马来酰亚胺、乙酸乙烯酯、氯乙烯等线性二烯化合物进行加成聚合而获得。
降冰片烯系加成(共)聚合物也可使用市售品。降冰片烯系加成(共)聚合物通过Mitsui Chemicals,Inc.以APL(注册商标)的商品名称而市售,有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不同的例如APL8008T(Tg:70℃)、APL6013T(Tg:125℃)、APL6015T(Tg:145℃)等的品级。TOPAS8007、TOPAS6013、TOPAS6015等降冰片烯系加成(共)聚合物以粒状通过POLYPLASTICSCO.,LTD.而市售。进而,通过Ferrania公司市售Appear3000作为降冰片烯系加成(共)聚合物。
降冰片烯系聚合物的氢化物能够通过将多环状不饱和化合物进行加成聚合或易位开环聚合后加氢而获得。关于降冰片烯系聚合物的氢化物,例如公开于日本特开平1-240517号、日本特开平7-196736号、日本特开昭60-26024号、日本特开昭62-19801号、日本特开2003-159767号及日本特开2004-309979号的各公报等中,能够在本发明中参考这些记载。
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降冰片烯系聚合物,优选包含由上述通式(III)表示的环状结构单元的聚合物,在由通式(III)表示的环状结构单元中,优选R5及R6为氢原子或-CH3,优选X3及Y3为氢原子、-Cl或-COOCH3,其他基团可适当选择。
降冰片烯系树脂由JSR Corporation以ARTON(Arton:注册商标)G或Arton F等商品名称而市售,由Zeon Corporation以Zeonor(Zeonor:注册商标)ZF14、ZF16、Zeonex(Zeonex:注册商标)250或Zeonex280等商品名称而市售,能够使用这些。
〔弹性体〕
作为原料树脂中含有的弹性体,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烯烃系弹性体、氨酯系弹性体、聚酯系弹性体、聚酰胺系弹性体、丙烯酸系弹性体、硅酮系弹性体等,优选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或烯烃系弹性体,更优选为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
在本发明中,弹性体是指在常温(25℃)下显示橡胶弹性的高分子化合物。
-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
作为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只要包含源自苯乙烯化合物的结构单元作为共聚物的单元,则并无特别限定,能够使用以往公知的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
作为以往公知的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例如可举出SIBS(苯乙烯-异丁烯-苯乙烯共聚物)、SEBS(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SEPS(苯乙烯-丙烯-苯乙烯共聚物)、SEEPS(加氢苯乙烯-异戊二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MBS(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等。并且,这些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可以在共轭二烯成分的双键的至少一部分中加氢。
关于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的结构,并无特别限制,可以为链状、支链状、交联状,但为了减小储存弹性模量,优选为直链状。
从所获得的环状烯烃树脂膜的雾度的观点考虑,优选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中的苯乙烯含有率为20摩尔%~40摩尔%。
并且,关于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的分子量,优选重均分子量为5,000~500,000,更优选为10,000~300,000,进一步优选为50,000~200,000。
另外,作为苯乙烯系弹性体,还可以较佳地使用日本专利第5646793号公报、日本特开2004-156048号公报、日本特开2016-020412号公报、日本特开2016-008272号公报、日本特开2016-183303号公报等中记载的苯乙烯系弹性体。
-烯烃系弹性体-
作为烯烃系弹性体,只要包含源自烯烃化合物的结构单元作为共聚物的单元,则并无特别限定,能够使用以往公知的烯烃系弹性体。
例如,优选乙烯、丙烯、1-丁烯、1-己烯、4-甲基-戊烯等碳原子数2~20的α-烯烃的共聚物,可举出乙烯-丙烯共聚物(EPR)、乙烯-丙烯-二烯共聚物(EPDM)等,并且,可举出二环戊二烯、1,4-己二烯、丁二烯、异戊二烯等碳原子数2~20的非共轭二烯与α-烯烃的共聚物等。并且,可举出丁二烯-丙烯氰共聚物与甲基丙烯酸共聚合而得的羧基改性NBR(丙烯氰丁二烯橡胶)。具体而言,可举出乙烯·α-烯烃共聚物橡胶、乙烯·α-烯烃·非共轭二烯共聚物橡胶、丙烯·α-烯烃共聚物橡胶、丁烯·α-烯烃共聚物橡胶等。
并且,关于烯烃系热塑性弹性体的分子量,优选重均分子量为5,000~500,000,更优选为10,000~300,000,进一步优选为50,000~200,000。
-MFR-
将环状烯烃树脂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设为Tg℃时,从抑制异物的产生的观点考虑,在Tg+50℃、荷载49N(相当于5kgf)下的弹性体的MFR为0.3cm3/10分钟以上且小于9.0cm3/10分钟,优选为2.0cm3/10分钟以上且7.5cm3/10分钟以下。
上述弹性体的MFR例如能够通过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测定。在实施例中,使用甲基异丁基酮,但所使用的溶剂根据环状烯烃树脂及弹性体的种类选择即可。
优选上述在Tg+50℃、荷载49N下所获得的环状烯烃树脂膜的MFR相对于在上述Tg+50℃、荷载49N条件下的上述弹性体的MFR的比率为80%以上120%以下。
上述环状烯烃树脂膜的MFR能够通过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测定。
优选上述环状烯烃树脂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130℃以上且小于170℃,更优选为140℃以上且小于160℃,进一步优选为143℃以上且小于155℃。另外,在本发明中,薄膜的Tg能够通过后述的实施例中的方法测定。通过将Tg设为130℃以上,进一步容易获得耐热性优异,作为光学用膜较佳的充分的制造工艺适性,通过设为小于170℃,熔融制膜时发生的异物的产生更容易得到抑制。
优选所获得的环状烯烃树脂膜中含有的上述弹性体的浓度相对于所获得的环状烯烃树脂膜的总质量为1质量%以上且小于20质量%,更优选为2质量%以上且15质量%以下。
-弹性体的添加方法-
作为在环状烯烃树脂中添加弹性体的方法,可以在熔融制膜时,将两者直接投入挤出机,在挤出机中进行熔融混合,也可以预先混合环状烯烃树脂和弹性体,进行具有任意弹性体浓度的母粒化,在熔融制膜时将环状烯烃树脂和母粒投入挤出机。
在每次进行母粒化时,环状烯烃树脂优选预先进行干燥。并且,优选弹性体也预先进行干燥。进行环状烯烃树脂或弹性体的干燥时,对干燥方法、干燥条件并无特别限定。作为干燥方法,例如可例示在加热炉内在80℃~110℃、优选为90℃左右的温度条件下,以加热时间8小时以上、优选为8小时~12小时进行加热的方法等,但不限于此。干燥树脂时的加热温度及加热时间考虑环状烯烃树脂或弹性体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及融点等中的至少任一个选择即可。
进行环状烯烃树脂和弹性体的母粒化时,例如也能够通过使用排气口式挤出机而省略上述干燥。
关于母粒化时的颗粒的大小,例如优选截面积为1mm2~300mm2,长度为1mm~30mm,更优选截面积为2mm2~100mm2,长度为1.5mm~10mm。
并且,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制造方法中,能够使用与所制造的薄膜的用途相对应的各种添加剂,例如劣化防止剂、紫外线防止剂、延迟(光学各向异性)调节剂、微粒、剥离促进剂、红外线吸收剂等。添加剂可以为固体,也可以为油状物。
上述添加剂可以混合于包含环状烯烃树脂和/或弹性体的母粒中,在添加剂为油状物等具有流动性的情况下,直接投入挤出机而在挤出机中与环状烯烃树脂及弹性体混合即可。
作为将添加剂混合于母粒中的方法,能够参考国际公开第2017/126572号的段落0043~0047等。
另外,在本发明中的供给部树脂输送效率的计算式中,ρ表示原料树脂的比重(g/cm3),也可根据所使用的树脂的比重ρ设定供给部树脂输送效率的其他参数。
<向挤出机供给原料树脂>
将原料树脂投入到料斗12中,从缸体44的供给口52供给到缸体44内。投入料斗12的原料树脂可以为原料树脂的颗粒,也可以为包含原料树脂和添加剂的颗粒,还可以为片状的原料树脂。
从抑制供给到缸体44的原料树脂的热氧化的观点考虑,优选供给口52中的氧浓度低,具体而言优选以体积基准计为0.1%以下。作为降低供给口52中的氧浓度的方法,可举出将原料树脂通过真空料斗从供给口52供给到缸体44内的方法、向缸体44的供给口52供给氮气的方法等。另外,供给口52中的氧浓度能够通过在供给口52设置配管(未图示)并连接氧浓度计(未图示)来测定。
在本发明中的供给部树脂输送效率的计算式中,D表示缸体44的内径(mm)。从将供给部树脂输送效率设为0.75以上且1.0以下而实施熔融挤出的观点考虑,优选缸体44的内径D为10mm~300mm,更优选为20mm~250mm。
供给到缸体44内的树脂通过由螺杆50的旋转引起的摩擦及配置于缸体44的周围的未图示的温度控制机构被逐渐加热。从供给口52供给原料树脂,并且使原料树脂在缸体44内迅速熔融的观点考虑,优选原料树脂在被加热的状态下从供给口供给。
将原料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设为Tg(℃)时,从供给口52供给到缸体44内的原料树脂的温度优选为Tg-90℃以上且Tg+10℃以下,更优选控制在Tg-80℃以上且Tg-10℃以下。作为将从供给口52供给到缸体44内的原料树脂的温度控制在上述优选的范围的方法,可举出预先加热投入到料斗中的颗粒的方法、使用具备加热机构的料斗的方法、与料斗另行地在供给口附近设置加热机构的方法等。
<基于挤出机的原料树脂的熔融>
从供给口52供给到缸体44内的原料树脂通过螺杆50的旋转,在供给部A一边预热一边朝向挤出口54被输送。
在本发明中的供给部树脂输送效率的计算式中,W表示缸体内的供给部中的螺杆50的螺纹间隔(mm)。从将供给部树脂输送效率设为0.75以上且1.0以下并实施熔融挤出的观点考虑,螺杆螺纹间隔W优选为10mm~300mm,更优选为20mm~250mm。
并且,在本发明中的供给部树脂输送效率的计算式中,Ψ表示供给部A中的螺杆螺纹角(°)。从将供给部树脂输送效率设为0.75以上且1.0以下并实施熔融挤出的观点考虑,供给部A中的螺杆螺纹角Ψ优选为5°~30°,更优选为10°~25°。
螺杆中的螺纹能够采用全螺纹、双螺纹等。从在压缩部B中促进树脂的熔融混炼的观点考虑,优选双螺纹螺杆。另外,双螺纹螺杆是指,在压缩部B中2片螺纹以螺旋状配置于螺杆轴的螺杆。
在本发明中的供给部树脂输送效率的计算式中,Hf表示供给部A中的槽深度(mm),即从供给部A中的螺杆轴的外周面到螺杆螺纹的外周为止的螺杆轴径向的距离(以下有时称为“供给部槽深度”)。从将供给部树脂输送效率设为0.75以上且1.0以下并实施熔融挤出的观点考虑,供给部槽深度Hf优选为2mm~30mm,更优选为3mm~25mm。另外,供给部槽深度能够通过缸体44的内径D和供给部A中的螺杆轴的外径d1及螺杆螺纹48的高度进行调整。
供给到缸体44内的树脂通过因螺杆50的旋转而引起的摩擦等而被逐渐加热。
在本发明中的供给部树脂输送效率的计算式中,N表示螺杆转速(rpm:转/分钟)。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环状烯烃树脂膜的制造方法中,在供给部中在原料树脂密集的状态下使螺杆旋转,因此通常为高转矩且以相对低速使螺杆旋转。从这种观点考虑,本发明所涉及的制造方法中的螺杆转速(rpm)优选为3rpm~150rpm,更优选为5rpm~100rpm。
在供给部A中缸体44内的原料树脂无需全部熔融,但在压缩部B中需要原料树脂全部熔融。另一方面,为了在供给部A中通过螺杆50的旋转将原料树脂顺畅地送到压缩部B侧,优选在供给部A和压缩部B中,螺杆50、缸体44与树脂之间的摩擦力存在差异。
通常,若缸体44为高温,则树脂对缸体44的摩擦力变高,若螺杆50为低温,则树脂对螺杆50的摩擦力变低,成为产生摩擦力差而容易将树脂送到压缩部B侧的关系。将热塑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设为Tg(℃)时,若将螺杆50的温度设为高于Tg的温度,并设定为使原料树脂在供给部A软化的温度,则树脂对螺杆50的摩擦力与树脂对缸体44的摩擦力的差变小,有可能难以进入到使树脂熔融的压缩部B。从这种观点考虑,优选将供给部A中的螺杆的温度控制在Tg-80℃以上且Tg℃以下,更优选控制在Tg-70℃以上且Tg-10℃以下。例如,能够通过使用具有向螺杆轴的内部循环供给热介质的结构的螺杆来高精度地控制螺杆的温度。
在供给部A中被加热的树脂通过螺杆的旋转被输送到压缩部B,在压缩部B中进一步被加热而熔融。在压缩部B中熔融的树脂(熔融树脂)进一步被输送到计量部C。
在本发明中的供给部树脂输送效率的计算式中,压缩比表示“供给部中的螺杆螺纹每一螺距的容积/计量部中的螺杆螺纹每一螺距的容积”。压缩比可通过使用供给部A的螺杆轴的外径d1、计量部C的螺杆轴的外径d2、供给部A的槽深度Hf及计量部C的槽深度Hm来计算。
若压缩比过小,则原料树脂无法充分熔融混炼,产生未溶解部分,在制造后的环状烯烃树脂膜上容易残留未溶解异物,进而容易混入气泡。由此,环状烯烃树脂膜的强度降低或拉伸薄膜时容易断裂,有可能无法充分实现取向。相反地,若压缩比过大,则施加在原料树脂的剪应力变得过大,因发热容易使树脂劣化,因此有可能容易在制造后的环状烯烃树脂膜上出现黄色。并且,若施加在原料树脂的剪应力过大,则在原料树脂中发生分子的断裂,而分子量减少,薄膜的机械性强度有可能降低。
从上述观点及将供给部树脂输送效率设为0.75以上且1.0以下并实施熔融挤出的观点考虑,压缩比优选为1.5~4.0,更优选为2.0~3.5。另外,压缩比能够通过调整缸体44的内径D、供给部及计量部中的螺杆轴的外径d1、d2、螺杆50的螺纹间隔W及螺杆螺纹角Ψ中的至少任一个而进行调整。
在本发明中的供给部树脂输送效率的计算式中,优选L/D为20~70。L/D是指缸体长度L与缸体内径D的比。
优选挤出温度设定为200℃~300℃。
关于挤出机内的设定温度,所有区域可以为相同的温度,也可以根据区域设为不同的温度分布。优选根据区域设为不同的温度分布,其中,更优选在挤出机中将已叙述的供给部A的温度设为比压缩部B的温度高。
若L/D过小,则容易发生挤出机内的原料树脂的熔融不足或混炼不足,与压缩比小的情况同样地,有可能在制造后的环状烯烃树脂膜上容易产生未溶解异物。相反,若L/D过大,则挤出机内的原料树脂的滞留时间变得过长,容易引起树脂的劣化。并且,若滞留时间变长,则有可能在原料树脂中发生分子的断裂,或因分子的断裂导致原料树脂的分子量降低,而降低环状烯烃树脂膜的机械性强度。
从这种观点考虑,优选L/D为20~70的范围,更优选为22~60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24~50的范围。
熔融树脂经过计量部C从缸体44的挤出口54被挤出。在计量部C中计量熔融树脂,并使来自挤出口54的挤出量稳定。
从挤出机14挤出的熔融树脂通过配管40朝向模头20输送,优选进行在挤出机14的出口设置过滤器滤材的所谓的多孔板式的过滤。并且,从挤出机14挤出的熔融树脂优选经由齿轮泵16及过滤器18被输送到模头20。另外,熔融树脂有时被称为“熔体(melt)”。
(齿轮泵)
为了提高薄膜的厚度精度,重要的是将从挤出机14挤出的熔融树脂的吐出量的变动抑制得较低。从进一步降低吐出量的变动的观点考虑,优选在挤出机14与模头20之间设置齿轮泵16,从齿轮泵16供给一定量的熔融树脂。
齿轮泵在由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构成的一对齿轮彼此啮合的状态下被容纳,驱动驱动齿轮而使两个齿轮啮合旋转,由此从形成于壳体的抽吸口将熔融状态的树脂抽吸到腔室内,同样地从形成于壳体的吐出口吐出一定量的树脂。即使挤出机的前端部分的树脂压力有些许变动,通过使用齿轮泵,也可以吸收变动,制膜装置下游的树脂压力的变动变得非常小,厚度变动得到改善。通过使用齿轮泵,能够将模头部分的树脂压力的变动幅度设定在±1%以内。
为了提高基于齿轮泵的定量供给性能,能够使用改变螺杆的旋转数,在齿轮泵前抑制施加于热塑性树脂的压力的变动的方法。并且,使用了3片以上的齿轮的高精度齿轮泵也对抑制压力的变动是有效的。
(过滤器)
为了以更高的精度防止异物的混入,优选在通过齿轮泵16之后设置过滤器18。作为过滤器18,优选组装有所谓叶片型圆盘过滤器的过滤装置。从挤出机吐出的原料树脂的过滤可以为设置一处过滤部而进行的过滤,并且,也可以为设置多处过滤部而进行的多级过滤。过滤器滤材的过滤精度优选为高。但是,从考虑滤材的耐压或抑制因滤材的堵塞导致滤压上升的观点考虑,过滤精度优选为15μm~3μm,更优选为10μm~3μm。尤其在使用最终进行异物过滤的叶片型圆盘过滤器装置时,在品质方面优选使用过滤精度高的滤材,为了确保耐压、过滤器寿命的适性,能够通过装填于过滤部的滤材的片数来调整耐压、过滤器的寿命等。
用于过滤器的滤材的种类从高温高压下使用的方面考虑优选使用由钢铁材料形成的滤材。形成滤材的钢铁材料中尤其优选使用不锈钢、钢等,从腐蚀的观点考虑,更尤其优选使用不锈钢。
作为滤材的结构,除了编织线材而形成的滤材以外,例如还能够使用烧结金属长纤维或金属粉末而形成的烧结滤材,从过滤精度、过滤器寿命的方面考虑优选为烧结滤材。
<基于模头的熔融挤出>
经由挤出机14、齿轮泵16及过滤器18连续地送到模头20的熔融树脂(熔体)从模头20以薄膜状熔融挤出。
作为模头20,除了通常使用的T型模头以外,也可使用鱼尾模头、衣架模头。
也可以在模头20的紧前加入用于提高树脂温度的均匀性的静态混合器。
模头20的狭缝间隔(模唇间隙)通常优选为薄膜厚度的1.0倍~5.0倍,更优选为1.2倍~3倍,进一步优选为1.3倍~2倍。若模唇间隙为薄膜厚度的1.0倍以上,则通过制膜容易获得面状良好的薄膜。并且,若模唇间隙为薄膜厚度的5.0倍以下,则能够提高薄膜的厚度精度。
模头是左右薄膜的厚度精度的设备之一,优选能够高精度地控制厚度。通常用于进行从模头中挤出的薄膜的厚度调整的厚度调整设备的、模头的宽度方向上的设置间隔能够在40mm~50mm的范围内选择。厚度调整设备的设置间隔越窄,能够越详细地进行厚度的控制,从这种观点考虑,优选使用能够以设置间隔优选为35mm以下、更优选为25mm以下的条件来设置厚度调整设备的、能够进行薄膜厚度的微调整的类型的模头。
并且,为了进一步提高薄膜的均匀性,优选调整为能够尽量减少模头的温度不均或宽度方向的流速不均的诸多条件。并且,使用自动厚度调整模头也对减少长期连续生产的厚度变动是有效的,所述自动厚度调整模头测量下游的薄膜的厚度并计算厚度偏差,将其结果反馈到模头的厚度调整。
薄膜的制造通常使用设备成本低的单层制膜装置。但是,根据需要也能够使用将功能层设于缸体44的外层的多层制膜装置来制造具有两种以上的结构的薄膜。当使用多层制膜装置制造多层膜时,通常优选在环状烯烃树脂膜的表面上层叠厚度比成为基材的树脂薄膜薄的功能层作为表层。但是,关于多层结构中的各层的厚度,并不特别限定层厚比。
本发明中的供给部树脂输送效率的计算式中,Q表示熔融树脂的挤出量(kg/h)。熔融树脂的挤出量(kg/h)取决于对挤出机的供给口的原料树脂的供给量(kg/h),也能够视为从挤出机的挤出口的挤出量(kg/h)。熔融树脂的挤出量Q取决于挤出机的缸体的容量、模头的种类等,但从将供给部树脂输送效率设为0.75以上且1.0以下而实施熔融挤出的观点考虑,优选熔融树脂的挤出量为0.5kg/h~1800kg/h,更优选为1kg/h~900kg/h。
<铸造>
以上述条件,将通过模头以薄膜状挤出的熔融树脂在铸造辊上冷却固化来获得环状烯烃树脂膜。另外,能够在熔融树脂接触铸造辊之前,通过远红外线加热器加热熔融挤出的薄膜,由此在滚筒上显现出均化效果,熔融挤出的薄膜的表面变得更均匀,并减小所获得的薄膜的膜厚分布,抑制模头条纹的产生。
优选在铸造辊上,对被熔融挤出的熔融树脂使用静电印加法、气刀法、气室法、真空喷嘴法等方法提高铸造辊与熔融挤出的薄片的密合性。
优选上述密合性的提高通过后述进行夹压的工序中的夹压来进行。
通过本发明所涉及的制造方法制造的未拉伸薄膜的厚度只要根据用途决定即可,当用作光学用薄膜时,从机械强度及透光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20μm~250μm,更优选为25μm~200μm,进一步优选为30μm~180μm。
〔进行夹压的工序〕
从所获得的环状烯烃膜的表面平滑性的观点考虑,优选本发明所涉及的环状烯烃树脂膜的制造方法还包括将通过以薄膜状熔融挤出的工序获得的熔融树脂导入形成于平滑的1对辊的间隙的夹压部来进行夹压的工序。
进行夹压的工序能够将上述铸造辊和触辊用作平滑的1对辊来进行(触辊法)。
触辊法为进行以下操作的方法:将从模头吐出的高温的熔融树脂夹持于铸造辊与配置于铸造辊上的触辊之间,进行冷却及薄膜表面的整形,即,使薄膜表面平滑。本发明中所用的触辊优选为具有弹性的辊,而不是通常的刚性高的辊。
优选触辊的温度超过环状烯烃树脂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10℃且Tg+30℃以下,更优选为Tg-7℃以上且Tg+2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Tg-5℃以上且Tg+10℃以下。当使用多个触辊时,优选将任一触辊均调整在上述温度范围内。进而,铸造辊的温度也优选调整在与上述触辊的温度范围相同的温度范围内。
关于触辊,具体而言,例如可举出日本特开平11-314263号公报及日本特开平11-235747号公报中记载的触辊,这里记载的触辊能够用于本发明所涉及的制造方法中。
并且,更优选所吐出的树脂的冷却利用多根铸造辊来缓慢冷却。用于缓慢冷却的铸造辊的根数并无特别限定,可根据目的适当地选择。例如,可举出在树脂的缓慢冷却中使用3根铸造辊的方法,但并不限于此。
在将多个铸造辊用于所吐出的树脂的冷却时,优选触辊配置于与最上游侧(靠近模头侧)的第一个铸造辊接触的位置。
优选铸造辊的直径为50mm~5000mm,更优选为100mm~2000mm,进一步优选为150mm~1000mm。在使用多个铸造辊时,优选为任一铸造辊均在上述直径的范围。
在使用多个铸造辊时,相邻的铸造辊的间隔在面间优选为0.3mm~300mm,更优选为1mm~100mm,进一步优选为3mm~30mm。
并且,铸造辊的最上游侧的线速度优选设为20m/分钟以上且70m/分钟以下。
<卷取>
从铸造辊中剥取经冷却的薄膜(未拉伸薄膜)后,经过夹辊(未图示)而卷取。
还优选在卷取之前修整两端。修整能够通过公知的方法实施。用于修整的修整切割器可以使用旋转切割器、剪切刀、刀等任何类型的切割器。关于切割器的材质,可举出碳钢、不锈钢等,可以使用任何材质的切割器。通常修整切割器若使用具备硬质刀、陶瓷刀的切割器,则刀具的寿命长,并且可抑制切割粉的产生,因此优选。通过修整而切落的部分也可粉碎而再次用作原料。
也优选对环状烯烃树脂膜的一端或两端进行增厚加工(辊纹处理)。优选基于增厚加工的凹凸的高度为1μm~200μm,更优选为10μm~150μm,进一步优选为20μm~100μm。增厚加工可以在两面设为凸起形状,也可以在一面设为凸起形状。优选增厚加工的宽度为1mm~50mm,更优选为3mm~30mm,进一步优选为5mm~20mm。增厚加工能够在室温~300℃下实施。
卷取时,从防止损伤的观点考虑,优选至少在一面附上保护膜。保护膜的厚度优选为5μm~200μm,优选为10μm~150μm,优选为15μm~100μm。保护膜的材质并无特别限定。作为保护膜的材质,例如可举出聚乙烯、聚酯、聚丙烯等。
<拉伸>
所制造的薄膜能够根据目的而进行拉伸。
当进行拉伸时,制成的薄膜可以直接实施拉伸的在线拉伸,也可以暂时卷取后,再次送出并实施拉伸的离线拉伸。
作为拉伸方向,可以是在制成的薄膜的宽度方向上拉伸的横向拉伸,也可为是在制成的薄膜的制膜方向上拉伸的纵向拉伸,也可进行横向拉伸与纵向拉伸这两者。
进而,也可以与拉伸组合而进行后述的松弛处理。这些例如能够利用以下组合来实施。
作为拉伸,优选组合将横向拉伸与纵向拉伸而进行。当进行横向拉伸和纵向拉伸时,可以进行双轴同时拉伸,也可以进行逐次拉伸。其中,更优选进行首先进行纵向拉伸,然后进行横向拉伸的逐次拉伸。
<松弛处理>
通过在所获得的树脂薄膜的拉伸后进行松弛处理能够改良树脂薄膜的尺寸稳定性。松弛处理优选在将拉伸薄膜的纵向及横向的至少任一方向的尺寸例如松弛了1%~8%左右的状态下进行热固定的热松弛处理。热松弛处理中的温度可根据用于环状烯烃树脂膜的环状烯烃树脂的种类适当选择,通常优选为130℃~240℃。
热松弛优选在纵向拉伸后、横向拉伸后的任一个或两者中进行,更优选在横向拉伸后。松弛处理可以在环状烯烃树脂膜的拉伸后在线连续进行,也可以在拉伸后,对卷取的环状烯烃树脂膜在线下进行。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制造方法,能够以高生产率制造异物的产生得到抑制,并且冲击强度优异的环状烯烃树脂膜。
关于通过本发明所涉及的制造方法制造的环状烯烃树脂膜,由于异物的产生得到抑制,光学特性良好且耐热性及冲击强度优异,因此可以将薄膜单独用作光学膜。并且,也可以与偏振片组合使用,也可设置液晶层、控制折射率的层(低反射层)、硬涂层等功能层而使用,所获得的环状烯烃树脂膜的应用范围广。
(环状烯烃树脂膜)
本发明所涉及的环状烯烃树脂膜包含环状烯烃树脂及弹性体,上述环状烯烃树脂膜的每100μm厚度中最长径30μm以上的异物数为0.3个/cm2以下且最长径5μm以上且小于30μm的异物数为100个/cm2以下,将上述环状烯烃树脂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设为Tg℃时,在Tg+50℃、荷载49N条件下的上述弹性体的MFR为0.3cm3/10分钟以上且小于9.0cm3/10分钟。
本发明所涉及的环状烯烃树脂膜能够通过本发明所涉及的制造方法制造,优选通过本发明所涉及的制造方法来制造。
本发明所涉及的环状烯烃树脂膜的Tg、MFR等物性与作为上述通过本发明所涉及的制造方法获得的环状烯烃树脂膜的物性而记载的内容的含义相同,优选方式也相同。
本发明所涉及的环状烯烃树脂膜中含有的、环状烯烃树脂及弹性体的种类、MFR等物性及上述物性的关系与本发明所涉及的制造方法中的环状烯烃树脂及弹性体的含义相同,优选方式也相同。
-弹性体的含量-
优选本发明所涉及的环状烯烃树脂膜中的上述弹性体的含量相对于环状烯烃树脂膜的总质量为1质量%以上且小于20质量%,更优选为2质量%以上且小15质量%以下。
上述含量能够通过后述实施例中的方法进行测定。
-平均粒径-
优选本发明所涉及的环状烯烃树脂膜中的上述弹性体的平均粒径为100nm以上且小于1,000nm,更优选为100nm以上且小于500nm。
上述平均粒径能够通过后述实施例中的方法进行测定。
〔异物〕
本发明所涉及的环状烯烃树脂膜在每100μm厚度中最长径30μm以上的异物数为0.3个/cm2以下且最长径5μm以上且小于30μm的异物数为100个/cm2以下。
优选上述最长径30μm以上的异物数为0.2个/cm2以下,更优选为0.1个/cm2以下。
并且,优选上述最长径5μm以上且小于30μm的异物数为50个/cm2以下,更优选为30个/cm2以下。
本发明所涉及的环状烯烃树脂膜中含有的异物数及大小能够通过后述实施例中的方法进行测定。
(复合膜)
本发明所涉及的复合膜具有本发明所涉及的环状烯烃树脂膜。
本发明所涉及的复合膜可以进一步具有偏振片,也可以进一步具有液晶层、控制了折射率的层(例如,低反射层)、硬涂层等功能层。
本发明所涉及的复合膜例如可以利用上述多层制膜装置制造,也可以通过其他公知的方法制造。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进行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只要不超出其主旨,则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例。另外,只要无特别说明,则“份”为质量基准。
<制造方法>
在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基本上按照下述顺序制造了环状烯烃树脂膜。其中,在各例中,分别如表1所示那样变更螺杆的螺杆螺纹间隔W、供给部槽深度Hf、挤出机的缸体内径D、压缩比及Q/N而调整了供给部树脂输送效率。
作为表1中比较例3的Q及N记载有装置的设定值。实际上,由于树脂堵塞而无法挤出。
并且,作为用于供给部树脂输送效率的计算的原料树脂的密度ρ,使用了表2中记载的“薄膜整体的比重”的值。
〔母粒制造〕
对表2的基质材料的栏中记载的环状烯烃树脂以100℃进行了预干燥5小时。
对表2的基质材料的栏中记载的弹性体以80℃进行了预干燥12小时。
将表2的基质材料的栏中记载的环状烯烃树脂和表2的基质材料的栏中记载的弹性体的颗粒以弹性体成为30质量%的比投入挤出机,并以285℃熔融挤出,获得了母粒。
〔制膜〕
对环状烯烃树脂和利用上述方法获得的母粒以100℃进行了预干燥5小时。
预干燥后,将环状烯烃树脂和母粒投入设置于挤出机的进料斗,以使所获得的环状烯烃树脂膜中的弹性体浓度成为表1中记载的浓度,并通过挤出机以285℃进行了熔融。另外,上述温度为压缩部以后的缸体的温度。
从挤出机中挤出并通过配管输送到齿轮泵的熔融树脂(熔体)进一步从齿轮泵送出,用过滤精度5μm的叶片型圆盘过滤器进行了过滤。
过滤后,从狭缝间隔1.0mm、285℃的衣架型模头向设定为137℃的铸造辊1(CR1)上挤出熔体(熔融树脂),使其与触辊(金属制,设定为133℃)接触。接着,通过铸造辊2(CR2)、铸造辊3(CR3)之后,获得了任意厚度的薄膜。
关于在表1中的“有无触辊”的栏中记载为“无”的例子,未使用上述触辊。
<测定、评价>
对上述中获得的环状烯烃树脂膜进行了下述测定、评价。
〔异物数〕
关于所获得的薄膜的每100μm厚度的异物数,利用NIKON CORPORATION制的微分干涉显微镜(200倍),对薄膜的中心部分在10cm×10cm的范围内进行了测定。在测定中,分别记录最长径30μm以上的异物数和5μm以上且小于30μm的异物数,将100μm除以膜厚的值乘以所记录的异物数的值设为异物数。
将测定结果记载于表2。
〔弹性体的MFR〕
通过下述的方法,从所获得的薄膜提取弹性体成分,并进行了弹性体的MFR(熔体流动速率)的测定。遵照JIS K 7210(2014),在温度是利用下述方法测定的Tg+50℃、荷载是49N(5kgf)下进行MFR值的测定。
关于从膜中提取弹性体成分,通过下述方法进行。将所获得的薄膜的中心部分以10cm×10cm取样多片,并浸渍在环状烯烃树脂溶解而弹性体不溶解的溶剂即甲基异丁基酮(MIBK)中。此时,将溶剂量设为所处理的薄膜的1,000倍以上的量。将通过过滤收集溶解残留而沉淀的弹性体,进行常温干燥而去除溶剂成分,获得单体的弹性体成分。
〔环状烯烃树脂膜的MFR〕
利用上述方法未提取弹性体成分而进行了所获得的环状烯烃树脂膜的MFR(熔体流动速率)的测定。遵照JIS K 7210(2014),在温度是利用下述方法测定的Tg+50℃、荷载是49N(5kgf)下进行了MFR值的测定。
〔玻璃化转变温度Tg〕
对所获得的薄膜的中心部分进行取样,利用DSC(差示扫描量热仪,ShimadzuCorporation制DSC-60A)进行了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测定。
〔弹性体的浓度〕
对所获得的薄膜的中心部分以10cm×10cm进行取样,并测定了其质量。然后,通过上述方法从取样的薄膜提取弹性体成分,并测定了其质量。将弹性体成分的质量除以薄膜的质量并乘以100的值定义为弹性体的浓度。将测定结果记载于表2。
〔弹性体的平均粒径〕
在分散于薄膜中的弹性体的观察中使用了扫描型电子显微镜。在样品的不同部位的10处,观察了与薄膜的宽度方向(在膜面上为相对于薄膜的搬送方向垂直的方向)平行且与膜面垂直的切割面。观察以100~10,000倍的适当的倍率进行,并以能够确认在薄膜的总厚度的宽度中的弹性体粒子的分散状态的方式进行了拍摄。关于随机选出的200个弹性体粒子,跟踪各粒子的外周,利用图像分析装置从这些跟踪图像测定粒子的等效圆直径,求出算术平均值,并将这些定义为弹性体的平均粒径。等效圆直径是指与上述跟踪图像的面积相等的圆的直径。将测定结果记载于表2。
〔表面粗糙度Ra〕
薄膜的表面粗糙度Ra能够按照JIS B 0601(2013),利用触针式粗糙度计进行测定。关于Ra的测定,进行在薄膜中心10cm×10cm内随机选出的5处的测定,并作为算术平均值求出。对所获得的Ra,根据下述指标进行了评价。Ra的值越小,说明环状烯烃树脂的表面平滑性越优异。将评价结果记载于表2中。
A:Ra为5nm以上且小于15nm
B:Ra为15nm以上且小于20nm
C:Ra为20nm以上且小于50nm
D:Ra为50nm以上
〔冲击强度〕
利用薄膜冲击试验仪(Toyo Seiki Seisaku-sho,Ltd.制)测定了所获得的薄膜的冲击强度。根据下述指标评价了所测定的冲击强度。将评价结果记载于表2中。
A:冲击强度为1.5N·m以上
B:冲击强度为1.2N·m以上且小于1.5N·m
C:冲击强度为0.8N·m以上且小于1.2N·m
D:冲击强度小于0.8N·m
[表1]
Figure BDA0002634089410000301
[表2]
Figure BDA0002634089410000311
表2中记载的缩写的详细内容如下。
COP:环状烯烃树脂,JSR Corporation制ARTON(注册商标),玻璃化转变温度Tg:151℃
SEBS: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Asahi Kasei Corporation制Tuftec
MBS:甲基丙烯酸甲基-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Denka Company Limited制THPolymer
TPO:烯烃系弹性体、JSR Corporation制EXCELINK
如表2所示,使用包含环状烯烃树脂及弹性体的原料树脂,以供给部树脂输送效率满足0.75以上且1.0以下的条件进行熔融挤出,且在环状烯烃树脂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50℃、荷载49N条件下的上述弹性体的熔体流动速率为0.3cm3/10分钟以上且小于9.0cm3/10分钟的各实施例中,获得了异物的产生得到抑制,表面平滑性优异且冲击强度优异的环状烯烃树脂膜。
(符号说明)
10-制膜装置,12-料斗,14-挤出机,16-齿轮泵,18-过滤器,20-模头,22、24、26-冷却辊,28-接触辊,40-配管,44-缸体,46-螺杆轴,48-螺纹(螺杆螺纹),50-螺杆,52-供给口,54-挤出口,100-原料树脂,Hf-供给部A的槽深,Hm-计量部C的槽深,d1-供给部A的螺杆轴的外径,d2-计量部C的螺杆轴的外径,A-供给部,B-压缩部,C-计量部,D-缸体的内径,L-缸体长度,W-供给部中的螺杆螺纹间隔,Ψ-供给部中的螺杆螺纹角。
关于2018年2月21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2018-029132的公开,将其整体通过参考并入本说明书中。
本说明书中所记载的所有文献、专利申请及技术标准与通过参考引入的各个文献、专利申请及技术标准的情况被具体地且各自记载的情况相同程度地、通过参考引入于本说明书中。

Claims (12)

1.一种环状烯烃树脂膜的制造方法,其具有如下工序:
利用挤出机,在以下述式计算出的供给部树脂输送效率满足0.75≤供给部树脂输送效率≤1.0的条件下,进行原料树脂的供给及熔融,
从模头以薄膜状熔融挤出从挤出口挤出的熔融树脂,
将所获得的环状烯烃树脂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设为Tg℃时,在Tg+50℃、荷载49N条件下的弹性体的熔体流动速率为0.3cm3/10分钟以上且小于9.0cm3/10分钟,
所述挤出机具备:
缸体,具有供给包含环状烯烃树脂及所述弹性体的所述原料树脂的供给口、及挤出所述原料树脂熔融而成的所述熔融树脂的所述挤出口;及
螺杆,具有螺杆轴及螺旋状配置于螺杆轴的周围的螺纹且在所述缸体内旋转,
在所述缸体内,沿所述螺杆轴从所述供给口侧依次具有供给部、压缩部及计量部,
Figure FDA0002634089400000011
W:供给部中的螺杆螺纹间隔,单位mm
Hf:供给部中的槽深度,单位mm
D:缸体的内径,单位mm
Ψ:供给部中的螺杆螺纹角,单位°
Q:熔融树脂的挤出量,单位kg/h
ρ:原料树脂的比重,单位g/cm3
N:每一分钟的螺杆转速,单位rpm
压缩比:供给部中的螺杆螺纹每一螺距的容积/计量部中的螺杆螺纹每一螺距的容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状烯烃树脂膜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获得的环状烯烃树脂膜中包含的所述弹性体的浓度相对于所获得的环状烯烃树脂膜的总质量为1质量%以上且小于20质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环状烯烃树脂膜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弹性体为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环状烯烃树脂膜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在Tg+50℃、荷载49N条件下的所得的环状烯烃树脂膜的熔体流动速率相对于所述在Tg+50℃、荷载49N条件下的所述弹性体的熔体流动速率的比率为80%以上且120%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环状烯烃树脂膜的制造方法,其进一步包括如下工序:
将通过以薄膜状熔融挤出的工序获得的熔融树脂导入于平滑的1对辊的间隙形成的夹压部并进行夹压。
6.一种环状烯烃树脂膜,其包含:
环状烯烃树脂及弹性体,
在所述环状烯烃树脂膜的每100μm厚度中,最长径为30μm以上的异物数为0.3个/cm2以下且最长径为5μm以上且小于30μm的异物数为100个/cm2以下,
将所述环状烯烃树脂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设为Tg℃时,在Tg+50℃、荷载49N条件下的所述弹性体的熔体流动速率为0.3cm3/10分钟以上且小于9.0cm3/10分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环状烯烃树脂膜,其中,
所述弹性体的含量相对于环状烯烃树脂膜的总质量为1质量%以上且小于20质量%。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环状烯烃树脂膜,其中,
所述弹性体为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
9.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环状烯烃树脂膜,其中,
所述在Tg+50℃、荷载49N条件下的环状烯烃树脂膜的熔体流动速率相对于所述在Tg+50℃、荷载49N条件下的所述弹性体的熔体流动速率的比率为80%以上且120%以下。
10.根据权利要求6~9中任一项所述的环状烯烃树脂膜,其中,
所述弹性体的平均粒径为100nm以上且小于1000nm。
11.根据权利要求6~10中任一项所述的环状烯烃树脂膜,其中,
所述Tg℃为130℃以上且小于170℃。
12.一种复合膜,其具有权利要求6~11中任一项所述的环状烯烃树脂膜。
CN201980013660.4A 2018-02-21 2019-02-14 环状烯烃树脂膜的制造方法、环状烯烃树脂膜、复合膜 Active CN1117271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29132 2018-02-21
JP2018-029132 2018-02-21
PCT/JP2019/005352 WO2019163637A1 (ja) 2018-02-21 2019-02-14 環状オレフィン樹脂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環状オレフィン樹脂フィルム、複合フィル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27111A true CN111727111A (zh) 2020-09-29
CN111727111B CN111727111B (zh) 2022-08-23

Family

ID=676872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13660.4A Active CN111727111B (zh) 2018-02-21 2019-02-14 环状烯烃树脂膜的制造方法、环状烯烃树脂膜、复合膜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6910530B2 (zh)
KR (1) KR102361868B1 (zh)
CN (1) CN111727111B (zh)
TW (1) TWI801503B (zh)
WO (1) WO201916363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66350A1 (ja) * 2018-09-28 2020-04-0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ポリマーフィルム、及び表示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03459A (zh) * 2002-10-03 2005-11-30 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热塑性饱和降冰片烯类树脂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01801638A (zh) * 2007-09-21 2010-08-11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热塑性树脂制光学膜的制造方法
WO2017126572A1 (ja) * 2016-01-22 2017-07-2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熱可塑性樹脂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環状オレフィン樹脂フィル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50073464A (ko) * 2002-10-03 2005-07-13 세키스이가가쿠 고교가부시키가이샤 열가소성 포화 노르보르넨계 수지 필름 및 열가소성 포화노르보르넨계 수지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TWI387526B (zh) * 2006-06-06 2013-03-01 Fujifilm Corp 熱可塑性樹脂薄膜及其製法、以及偏光板、光學補償薄膜、抗反射薄膜與液晶顯示裝置
TW201213128A (en) * 2010-07-05 2012-04-01 Sumitomo Chemical Co Laminate and process for preparing the same
JP2015101682A (ja) * 2013-11-26 2015-06-04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環状オレフィン系樹脂組成物フィルム
JP6525515B2 (ja) * 2014-06-25 2019-06-05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環状オレフィン系樹脂組成物フィルム
KR102511899B1 (ko) * 2015-03-13 2023-03-20 미쯔비시 케미컬 주식회사 광학 필름 및 그 제조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03459A (zh) * 2002-10-03 2005-11-30 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热塑性饱和降冰片烯类树脂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01801638A (zh) * 2007-09-21 2010-08-11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热塑性树脂制光学膜的制造方法
WO2017126572A1 (ja) * 2016-01-22 2017-07-2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熱可塑性樹脂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環状オレフィン樹脂フィル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9163637A1 (ja) 2020-12-03
KR102361868B1 (ko) 2022-02-14
JP6910530B2 (ja) 2021-07-28
TWI801503B (zh) 2023-05-11
KR20200108463A (ko) 2020-09-18
CN111727111B (zh) 2022-08-23
TW201936736A (zh) 2019-09-16
WO2019163637A1 (ja) 2019-08-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72849B (zh) 热塑性树脂薄膜的制造方法及环状烯烃树脂薄膜
JP7443553B2 (ja) 液晶ポリマーフィルム、フレキシブル銅張積層板及び液晶ポリマー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EP2554376A1 (en) Surface protection film
JP2009301036A (ja) 零(0)の波長分散性を有し、面内位相差の値が均一な位相差フィルム及び正(+)の波長分散性を有する積層光学フィルム
CN111727111B (zh) 环状烯烃树脂膜的制造方法、环状烯烃树脂膜、复合膜
US20220204851A1 (en) Liquid crystal polymer film and substrate for high-speed communication
TW201244912A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transparent recycled sheet, and transparent recycled sheet
US20230331983A1 (en) Liquid crystal polymer film and substrate for high-speed communication
WO2007138970A1 (ja) セルロースアシレートフィルム及び飽和ノルボルネン系樹脂フィルム並びに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JP7016425B2 (ja) ポリマーフィルム、及び表示装置
JP6671495B2 (ja) 熱可塑性樹脂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6128818B2 (ja)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WO2021193186A1 (ja) ポリマーフィルムおよび通信用基板
WO2018180389A1 (ja) 熱可塑性樹脂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06168211A (ja) 環状オレフィン系重合体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07083469A (ja) 光学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