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88415A - 一种崎岖地形行驶用轮胎 - Google Patents
一种崎岖地形行驶用轮胎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688415A CN111688415A CN202010110716.2A CN202010110716A CN111688415A CN 111688415 A CN111688415 A CN 111688415A CN 202010110716 A CN202010110716 A CN 202010110716A CN 111688415 A CN111688415 A CN 11168841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ire
- rough terrain
- groove
- axial direction
- land por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47 exhib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58 rubber compou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75 sto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998 tes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06—Patterns comprising block rows or discontinuous rib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36—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arrangements in the tread pattern
- B60C11/124—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arrangements in the tread pattern inclined with regard to a plane normal to the tread surfac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41—Circumferential grooves
- B60C2011/0346—Circumferential grooves with zigzag shap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58—Lateral grooves, i.e. having an angle of 45 to 90 degees to the equatorial plan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58—Lateral grooves, i.e. having an angle of 45 to 90 degees to the equatorial plane
- B60C2011/0372—Lateral grooves, i.e. having an angle of 45 to 90 degees to the equatorial plane with particular inclination ang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04—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 B60C2011/1213—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sinusoidal or zigzag at the tread surfac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2200/00—Ty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B60C2200/14—Ty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off-road us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牵引力、横向抓地性和控制性优异的崎岖地形行驶用轮胎。具有胎面部(2)的崎岖地形行驶用轮胎(1)。胎面部(2)具有在轮胎周向上以锯齿状连续延伸的至少3条主沟(3)和被主沟(3)区隔的至少2个陆部。主沟(3)互相对齐锯齿相位进行配置,陆部包括第1陆部(11)和第2陆部(12)。第1陆部(11)被相对于轮胎轴向而向第1方向倾斜的多个第1倾斜沟(21)区隔为多个第1花纹块(31)。第2陆部(12)被多个第2倾斜沟(22)区隔为多个第2花纹块(32),多个第2倾斜沟(22)相对于轮胎轴向而向与第1方向相反一侧的方向即第2方向倾斜。第1花纹块(31)的各个与第2花纹块(32)的各个在轮胎周向上重叠地配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合用于在土路上计时进行的越野赛(dirt trial)等的崎岖地形(rough terrain)行驶用的轮胎。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崎岖地形行驶用的充气轮胎。在该充气轮胎的胎面部,设有相对于轮胎轴向朝向一侧倾斜的多条倾斜沟和将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所述倾斜沟间连接且在轮胎轴向上排列的多条连接沟。由此,在所述充气轮胎的所述倾斜沟之间,沿着所述倾斜沟排列有多个花纹块。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98195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所述专利文献1的充气轮胎,在土路上计时进行的越野赛等崎岖地形路面(以下,有时称为“越野路(dirt road)”)上,能够发挥充分的牵引力及横向抓地性。另一方面,所述充气轮胎在行驶中的牵引力和横向抓地性的变化比较大,在车辆的控制性方面存在改善的余地。
特别是,所述牵引力和横向抓地性的变化,随着越野赛竞技的进行,在除去路面上的碎石的硬质越野路上显著出现,存在难以控制车辆的倾向。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主要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崎岖地形行驶用的轮胎,其在硬质的越野路上发挥充分的牵引力和横向抓地性,并且控制性也优异。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是一种崎岖地形(rough terrain)行驶用的轮胎,其具有胎面部,所述胎面部具有:在轮胎周向上以锯齿状连续延伸的至少3条主沟;和被所述主沟区隔的至少2个陆部,所述主沟互相对齐锯齿相位进行配置,所述陆部包括介由所述主沟中的一个而邻接的第1陆部和第2陆部,所述第1陆部被相对于轮胎轴向而向第1方向倾斜的多个第1倾斜沟区隔为多个第1花纹块,所述第2陆部被相对于轮胎轴向而向第2方向倾斜的多个第2倾斜沟区隔为多个第2花纹块,所述第2方向为与所述第1方向相反一侧的方向,所述第1花纹块的各个与所述第2花纹块的各个在轮胎周向上重叠地配置。
在本发明的其他方式中,所述主沟各包括向所述第1方向倾斜的第1倾斜要素和向所述第2方向倾斜的第2倾斜要素,所述多个第1倾斜沟可以将在轮胎轴向上邻接的所述主沟的所述第2倾斜要素相互连通,所述多个第2倾斜沟可以将在轮胎轴向上邻接的所述主沟的所述第1倾斜要素相互连通。
在本发明的其他方式中,所述第1倾斜沟沟可与所述第1倾斜要素平行地延伸。
在本发明的其他方式中,所述第2倾斜沟可与所述第2倾斜要素平行地延伸。
在本发明的其他方式中,所述第1倾斜沟可相对于轮胎轴向以30~60度的角度倾斜。
在本发明的其他方式中,所述第2倾斜沟可相对于轮胎轴向以30~60度的角度倾斜。
在本发明的其他方式中,所述第1倾斜沟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可与所述第2倾斜沟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相等。
在本发明的其他方式中,所述第1陆部中,作为完全横切所述第1陆部的沟,可仅设置所述第1倾斜沟。
在本发明的其他方式中,在所述第2陆部中,作为完全横切所述第2陆部的沟,可仅设置所述第2倾斜沟。
在本发明的其他方式中,所述第1花纹块的踏面的面积可为所述第2花纹块的踏面的面积的95~105%。
在本发明的其他方式中,所述第1花纹块的踏面的轮廓形状可为,相对于轮胎周向线,与所述第2花纹块的踏面的轮廓形状呈线对称。
在本发明的其他方式中,所述第1花纹块可包括:相对于轮胎轴向朝向所述第1方向倾斜的主体;以及相对于轮胎轴向朝向所述第2方向倾斜的一对端部分。
在本发明的其他方式中,所述第2花纹块可包括:相对于轮胎轴向朝向所述第2方向倾斜的主体;以及相对于轮胎轴向朝向所述第1方向倾斜的一对端部分。
在本发明的其他方式中,所述主沟各可包括:配置在所述第1倾斜要素和所述第2倾斜要素之间且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周向部。
在本发明的其他方式中,所述周向部可具有所述主沟的锯齿的一个周期的20%以下的轮胎周向的长度。
在本发明的其他方式中,所述周向部的沟宽可比所述第1倾斜要素的沟宽及所述第2倾斜要素的沟宽大。
在本发明的其他方式中,所述主沟的沟宽可为4.5~8.5mm。
在本发明的其他方式中,所述第1倾斜沟和所述第2倾斜沟的沟宽可为4.5~8.5mm。
在本发明的其他方式中,所述胎面部可设置有5条以上的所述主沟,所述第1陆部和所述第2陆部可在轮胎轴向上交替排列,形成4列以上。
在本发明的其他方式中,接地(land)比可为60~75%。
[发明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崎岖地形行驶用的轮胎中,在胎面部设有在轮胎周向上以锯齿状连续延伸的至少3条主沟。所述主沟相互对齐锯齿相位进行配置。锯齿相位对齐的3条以上的主沟,在硬质的越野路上,在轮胎周向及轮胎轴向上平衡良好地产生摩擦力,进而发挥优异的牵引力及横向抓地性。
在所述胎面部中,第1陆部被相对于轮胎轴向而向第1方向倾斜的多个第1倾斜沟区隔为多个第1花纹块,第2陆部被相对于轮胎轴向而向第2方向倾斜的多个第2倾斜沟区隔为多个第2花纹块,所述第2方向为与所述第1方向相反一侧的方向。因此,第1陆部和第2陆部在各个方向上提供边缘成分,不仅提高牵引力,还提高横向抓地性。
进而,所述第1倾斜沟和所述第2倾斜沟相互朝向相反方向倾斜,并且,所述第1花纹块的各个与所述第2花纹块的各个在轮胎周向上重叠地配置。由此,能够抑制所述第1倾斜沟和所述第2倾斜沟介由所述主沟连续为一条直线状这样的局部的低刚性部位的形成,进而能够抑制行驶中的牵引力和横向抓地性的较大变化。
因此,本发明的崎岖地形行驶用的轮胎,在硬质的越野路上,发挥充分的牵引力和横向抓地性,同时将其行驶中的它们的变化抑制得较小,控制性也优异。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胎面部的展开图。
[图2]图1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3]图2的第1花纹块和第2花纹块的放大图。
[图4]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胎面部的展开图。
[图5]比较例的胎面部的展开图。
[附图标记]
1、100 轮胎
2 胎面部
3 主沟
3A 第1倾斜要素
3B 第2倾斜要素
3C 周向部
11 第1陆部
12 第2陆部
21 第1倾斜沟
22 第2倾斜沟
31 第1花纹块
32 第2花纹块
40、50 主体
41、51 端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附图是以示例及说明本发明为目的而使用的,本发明并不解释为限定于附图所示的具体方式等。
图1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崎岖地形行驶用轮胎1的胎面部2的展开图。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用于如土路上计时进行的越野赛或拉力赛(rally)等那样在崎岖地形上高速行驶。图1中未示出轮胎1的内部构造等,但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例如可采用胎面刚性高的径向构造。
如图1所示,胎面部2具有在轮胎周向上以锯齿状连续延伸的至少3条主沟3和被这些主沟3区隔的至少2个陆部。在图1中,为了帮助理解,代表性的3条主沟3被稍稍上色。
图2表示图1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如图2所示,主沟3各包括向第1方向倾斜的第1倾斜要素3A和向第2方向倾斜的第2倾斜要素3B。在图1和图2中,示出了第1方向为右下、第2方向为右上的状态。
另外,各主沟3具有:在轮胎轴向上具有全振幅A且在轮胎周向上具有周期L的锯齿形状。全振幅A是从主沟3的第1峰P1到第2峰P2的轮胎轴向的距离。在本实施方式中,各主沟3的锯齿波形都相同。
主沟3相互对齐锯齿相位进行配置。即,各主沟3的第1峰P1和第2峰P2均在轮胎周向上出现在相同的位置。锯齿相位对齐的3条以上的主沟3在硬质的越野路上,在轮胎周向及轮胎轴向上平衡良好地产生摩擦力,进而能够发挥优异的牵引力及横向抓地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所述作用,第1倾斜要素3A和第2倾斜要素3B例如优选相对于轮胎轴向以30~60度、优选35~55度、更优选40~50度的角度θ1倾斜。另外,主沟3的沟宽W1例如优选为4.5~8.5mm的范围。另外,在与测定部分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测定沟宽。
陆部包括介由主沟3中的一个而邻接的第1陆部11和第2陆部12。
第1陆部11被相对于轮胎轴向而向第1方向倾斜的多个第1倾斜沟21区隔为多个第1花纹块31。第2陆部12被多个第2倾斜沟22区隔为多个第2花纹块32,该第2倾斜沟22相对于轮胎轴向而向与第1方向相反一侧的方向即第2方向倾斜。这样的第1陆部11和第2陆部12在各个方向上提供边缘成分,不仅能够提高牵引力,还能够提高横向抓地性。
在优选的方式中,第1倾斜沟21及第2倾斜沟22的沟宽W2优选在4.5~8.5mm的范围。
第1花纹块31的各个与第2花纹块32的各个在轮胎周向上重叠地配置。即,如图3所示,第1花纹块31的各个与第2花纹块32的各个具有轮胎周向上的重叠长度D。
作为各种实验的结果,已经发现,在硬质越野路上,要尽可能地减小行驶过程中的抓地性等的变化,不使胎面部2中局部地刚性较低的部分(例如,横沟等)在轮胎轴向上连续形成一长段是很重要的。在本实施方式中,不仅朝向第1倾斜沟21和第2倾斜沟22的倾斜,而且第1花纹块31的各个与第2花纹块32的各个在轮胎周向上重叠地配置。由此,如图2所明示的那样,不会形成第1倾斜沟21及第2倾斜沟22介由主沟3以一直线状连续的局部的低刚性部位,进而抑制行驶中的牵引力及横向抓地力的较大变化。
在优选方式中,如图2所示,第1倾斜沟21可将在轮胎轴向上邻接的主沟3、3的第2倾斜要素3B彼此相互连通。由此,能够均衡良好地向第1陆部11提供朝向不同的边缘。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如下形态,各第1倾斜沟21以不包含主沟3的第1峰P1及第2峰P2的方式(即,以第1倾斜沟21的一部分不与第1峰P1及第2峰P2直接连通的方式)与第2倾斜要素3B连通。
在优选的方式中,第1倾斜沟21可相对于轮胎轴向以30~60度、优选35~55度、更优选40~50度的角度θ2倾斜。特别优选的是,第1倾斜沟21可与主沟3的第1倾斜要素3A平行地延伸。在这些方式中,能够更加均衡良好地向第1陆部11提供朝向不同的边缘,在硬质的越野路上,能够发挥优异的牵引力和横向抓地性。
在优选方式中,第2倾斜沟22可将在轮胎轴向上邻接的主沟3、3的第1倾斜要素3A彼此相互连通。由此,能够均衡良好地向第2陆部12提供朝向不同的边缘。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如下形态,各第2倾斜沟22以不包含主沟3的第1峰P1及第2峰P2的方式(即,以第2倾斜沟22的一部分不与第1峰P1及第2峰P2直接连通的方式)与第1倾斜要素3A连通。
在优选的方式中,第2倾斜沟22可相对于轮胎轴向以30~60度、优选35~55度、更优选40~50度的角度θ3倾斜。特别优选的是,第2倾斜沟22可与主沟3的第2倾斜要素3B平行地延伸。在这些方式中,能够更加均衡良好地向第2陆部12提供朝向不同的边缘,在硬质的越野路中,能够发挥优异的牵引力及横向抓地性。
在优选的方式中,第1倾斜沟21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θ2可与第2倾斜沟22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θ3相等(方向相反)。在这些方式中,能够更加均衡良好地向第1陆部11和第2陆部12提供朝向不同的边缘,在硬质的越野路上,能够发挥更优异的牵引力和横向抓地性。
作为优选方式,在第1陆部11上,作为完全横切第1陆部11的沟,仅设置第1倾斜沟21。由此,各第1花纹块31形成为在轮胎周向上邻接的第1倾斜沟21、21之间连续延伸的锯齿花纹块。
如图3所示,各第1花纹块31具体包括:主体40,其相对于轮胎轴向朝向第1方向(右下)倾斜;以及一对端部分41、41,其与主体40的两端相连,且相对于轮胎轴向朝第2方向倾斜。主体40构成为比端部分41长,具有足够大的轮胎周向刚性。这有助于发挥较高的牵引力。另外,各第1花纹块31通过在主体40的两侧端部分41连接而具有高扭转刚性。这除了抑制转弯时的花纹块变形,提供优异的转弯性能之外,还可以有效地抑制倾向于产生在花纹块两端上的不均匀磨损(偏磨耗)。
如图2所示,作为优选方式,第2陆部12中,作为完全横切第2陆部12的沟,仅设置有第2倾斜沟22。由此,各第2花纹块32形成为在沿轮胎周向邻接的第2倾斜沟22、22之间连续延伸的锯齿状花纹块。
如图3所示,各第2花纹块32的轮廓形状具体具有:使各第1花纹块31的轮廓形状相对于轮胎周向线反转的线对称形状。即,各第2花纹块32包括:主体50,其相对于轮胎轴向朝向第2方向(右上)倾斜;以及一对端部分51、51,其与主体50的两端相连,并且相对于轮胎轴向朝向第1方向倾斜。因此,该方式的第2花纹块32也与第1花纹块31同样,能够发挥高牵引力、优异的转弯性能以及优异的耐不均匀磨损性能。
在优选的方式中,第1花纹块31构成为,当以踏面的面积重心G为中心旋转180度时,与原来的形状重叠(中心对称)。由此,可以与轮胎1的旋转方向无关地发挥所述作用。
在优选的方式中,第1花纹块31的踏面的面积为第2花纹块32的踏面的面积的95~105%(即,实质上相同)。由此,在第1陆部11和第2陆部12中,能够使胎面部2的花纹块刚性均匀化,进而能够压低行驶中的牵引力和横向抓地性的变化。
如图2所示,在优选的方式中,第1倾斜沟21及第2倾斜沟22的沟宽W2可与主沟3的沟宽W1相同。由此,在第1陆部11和第2陆部12中,能够使胎面部2的花纹块刚性均匀化,进而能够压低行驶中的牵引力和横向抓地性的变化。
在优选方式中,各主沟3可在第1倾斜要素3A和第2倾斜要素3B之间包括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周向部3C。这样的周向部3C特别有助于在硬质的越野路上提高横向抓地性。另一方面,若周向部3C的长度增加时,存在特别是在直线行驶时的牵引力可相对降低的担忧。因此,为了平衡良好地维持轮胎1的牵引力和横向抓地性,周向部3C的轮胎周向的长度B(其是在沟的边缘测定的最大长度)为主沟3的锯齿的1个周期L的20%以下,更优选为18%以下。
在优选的方式中,周向部3C的沟宽W3优选形成为比第1倾斜要素3A及第2倾斜要素3B的沟宽大。在主沟3的第1峰P1和第2峰P2中,存在各第1倾斜要素3A和第2倾斜要素3B内的砂砾等集中的倾向,但若周向部3C由相对较大的沟宽构成时,则在越野路上的土砂等的排出性提高。根据这样的观点,周向部3C的沟宽W3为第1倾斜要素3A的沟宽(其与第2倾斜要素的沟宽相同)1.3倍以上,更优选为1.5倍以上。
如图1所示,在优选方式中,在胎面部2中,设置有5条以上的主沟3,并且,第1陆部11和第2陆部12在轮胎轴向上交替排列,形成4列以上。在图1的方式中,在胎面部2中,设有7条主沟3,并且,第1陆部11和第2陆部12在轮胎轴向上交替排列,形成6列。并且,胎面部2的接地端E、E之间本质上是由第1陆部11及第2陆部12形成的。在这样的方式中,在直线行驶时,能够在发挥较大的牵引力的同时,进一步压低其变化。
在优选的方式中,接地比可为60~75%。由此,在硬质的越野路上,能够发挥更优异的牵引力及横向抓地性。在本说明书中,接地比定义为,在胎面接地端E、E之间,实际的踏面的合计面积相对于在填埋了所有的沟的状态(即,光面状态(slick state))下计算出的踏面的合计面积的比例。
在本说明书中,胎面接地端E被确定为正规载荷负载状态下的胎面接地面的轮胎轴向最外侧的位置。
在本说明书中,“正规载荷负载状态”是指轮胎1在正规内压下组装于正规轮辋,并且负载正规载荷,以0度的外倾角接地于平面的状态。
在本说明书中,“正规轮辋”是指在包含轮胎所依据的规格的规格体系中,该规格按各轮胎规定的轮辋,例如,如果是JATMA则为“标准轮辋”,如果是TRA则为“Design Rim(设计轮辋)”,如果是ETRTO则为“Measuring Rim(测量轮辋)”。
在本说明书中,“正规内压”是指在包含轮胎所依据的规格的规格体系中,各规格按各轮胎规定的空气压力,如果是JATMA,则为“最高空气压力”,如果是TRA,则为表“TIRELOAD LI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在多种冷充气压力下的轮胎负载限制)”所记载的最大值,如果是ETRTO,则为“INFLATION PRESSURE(充气压力)”。
在本说明书中,“正规载荷”是指在包含轮胎所依据的规格的规格体系中,各规格按各轮胎规定的载荷,如果是JATMA,则为“最大负荷能力”,如果是TRA,则为表“TIRE LOADLI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在多种冷充气压力下的轮胎负载限制)”所记载的最大值,如果是ETRTO,则为“LOAD CAPACITY(负荷能力)”。
图4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在图4的轮胎100中,主沟3由第1倾斜要素3A和第2倾斜要素3B构成,不具有图1所示的周向部3C。该实施方式的轮胎100与图1的实施方式相比,由于沿轮胎周向的边缘变少,所以横向抓地性相对降低,但能够提高牵引力。
以上,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轮胎,但本发明中,可以采取各种改进及变形方式。上面示出的实施方式不过是示例。因此,应注意,本发明不限于本说明书中公开的特定实施方式,它包括在专利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本发明的思想中所包含的所有改进例、等同例以及变形例。
[实施例]
对于具有图1的基本图案的尺寸205/65R15的轮胎(实施例品)和具有所述专利文献1的图案的相同尺寸的轮胎(图5的图案:比较例),评价了牵引力性能、车辆的控制性、横向抓地性及行驶时间。另外,图5的符号C表示轮胎赤道。另外,在越野路中,进行时间竞速(time attack),比较最佳时间。两轮胎具有相同的内部结构、橡胶配方,接地比均调整为68%,仅就图案的不同进行了检测。测试方法如下。
对于车辆的控制性能、横向抓地性及牵引力性能,使安装有各测试轮胎的四轮驱动车在硬质的越野路上行驶,通过测试驾驶员的感官进行评价。结果以5为最高分、1为最低分的5个等级评价来表示。
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比较例 | 实施例1 | 实施例2 | 实施例3 | |
第1倾斜沟的角度 | - | 40 | 45 | 50 |
第2倾斜沟的角度 | - | -40 | -45 | -50 |
控制性能 | 3 | 4 | 4 | 5 |
横向抓地性 | 3 | 3 | 4 | 4 |
牵引力 | 3 | 5 | 4 | 3 |
行驶时间(指数) | 100 | 102 | 101 | 103 |
测试的结果是,确认实施例的轮胎与比较例相比,各性能显著提高。
Claims (20)
1.一种崎岖地形行驶用轮胎,其具有胎面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胎面部具有在轮胎周向上以锯齿状连续延伸的至少3条主沟和被所述主沟区隔的至少2个陆部,
所述主沟相互对齐锯齿相位进行配置,
所述陆部包括介由所述主沟中的一个而邻接的第1陆部和第2陆部,
所述第1陆部被相对于轮胎轴向而向第1方向倾斜的多个第1倾斜沟区隔为多个第1花纹块,
所述第2陆部被多个第2倾斜沟区隔为多个第2花纹块,所述多个第2倾斜沟相对于轮胎轴向而向与所述第1方向相反一侧的方向即第2方向倾斜,
所述第1花纹块的各个与所述第2花纹块的各个在轮胎周向上重叠地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崎岖地形行驶用轮胎,其中,
所述主沟各包括向所述第1方向倾斜的第1倾斜要素和向所述第2方向倾斜的第2倾斜要素,
所述多个第1倾斜沟将在轮胎轴向上邻接的所述主沟的所述第2倾斜要素相互连通,
所述多个第2倾斜沟将在轮胎轴向上邻接的所述主沟的所述第1倾斜要素相互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崎岖地形行驶用轮胎,其中,所述第1倾斜沟与所述第1倾斜要素平行地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崎岖地形行驶用轮胎,其中,所述第2倾斜沟与所述第2倾斜要素平行地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崎岖地形行驶用轮胎,其中,所述第1倾斜沟相对于轮胎轴向以30~60度的角度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崎岖地形行驶用轮胎,其中,所述第2倾斜沟相对于轮胎轴向以30~60度的角度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崎岖地形行驶用轮胎,其中,所述第1倾斜沟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与所述第2倾斜沟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崎岖地形行驶用轮胎,其中,所述第1陆部中,作为完全横切所述第1陆部的沟,仅设置有所述第1倾斜沟。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崎岖地形行驶用轮胎,其中,所述第2陆部中,作为完全横切所述第2陆部的沟,仅设置有所述第2倾斜沟。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崎岖地形行驶用轮胎,其中,所述第1花纹块的踏面的面积为所述第2花纹块的踏面的面积的95~105%。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崎岖地形行驶用轮胎,其中,所述第1花纹块的踏面的轮廓形状为,相对于轮胎周向线,与所述第2花纹块的踏面的轮廓形状呈线对称。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崎岖地形行驶用轮胎,其中,所述第1花纹块包括:相对于轮胎轴向朝向所述第1方向倾斜的主体和相对于轮胎轴向朝向所述第2方向倾斜的一对端部分。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崎岖地形行驶用轮胎,其中,所述第2花纹块包括:相对于轮胎轴向朝向所述第2方向倾斜的主体和相对于轮胎轴向朝向所述第1方向倾斜的一对端部分。
14.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崎岖地形行驶用轮胎,其中,所述主沟各包括:配置在所述第1倾斜要素和所述第2倾斜要素之间且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周向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崎岖地形行驶用轮胎,其中,所述周向部具有所述主沟的锯齿的一个周期的20%以下的轮胎周向的长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崎岖地形行驶用轮胎,其中,所述周向部的沟宽比所述第1倾斜要素的沟宽及所述第2倾斜要素的沟宽大。
17.根据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崎岖地形行驶用轮胎,其中,所述主沟的沟宽为4.5~8.5mm。
18.根据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崎岖地形行驶用轮胎,其中,所述第1倾斜沟和所述第2倾斜沟的沟宽为4.5~8.5mm。
19.根据权利要求1~18中任一项所述的崎岖地形行驶用轮胎,其中,所述胎面部设置有5条以上的所述主沟,所述第1陆部和所述第2陆部在轮胎轴向上交替排列,形成4列以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所述的崎岖地形行驶用轮胎,其中,接地比为60~75%。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046228A JP7243324B2 (ja) | 2019-03-13 | 2019-03-13 | 不整地走行用のタイヤ |
JP2019-046228 | 2019-03-13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688415A true CN111688415A (zh) | 2020-09-22 |
CN111688415B CN111688415B (zh) | 2024-02-13 |
Family
ID=699411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110716.2A Active CN111688415B (zh) | 2019-03-13 | 2020-02-24 | 一种崎岖地形行驶用轮胎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3708387B1 (zh) |
JP (1) | JP7243324B2 (zh) |
CN (1) | CN111688415B (zh)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520231A (en) * | 1938-09-16 | 1940-04-18 | Dunlop Rubber Co | Improvements in treads for pneumatic tyres |
US3512567A (en) * | 1967-01-02 | 1970-05-19 | Gen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Ra | Treads for snow tires |
US4223712A (en) * | 1977-09-01 | 1980-09-23 | Bridgestone Tire Company, Limited | Pneumatic tire for heavy duty vehicles |
FR2452392A1 (fr) * | 1979-03-27 | 1980-10-24 | Kleber Colombes | Pneumatique pour vehicule |
JP2012111342A (ja) * | 2010-11-24 | 2012-06-14 |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2014184948A (ja) * | 2013-02-19 | 2014-10-02 |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2015030413A (ja) * | 2013-08-05 | 2015-02-16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重荷重用タイヤ |
JP2016011027A (ja) * | 2014-06-27 | 2016-01-21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CN105856975A (zh) * | 2015-02-09 | 2016-08-17 |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充气轮胎 |
CN106335324A (zh) * | 2015-07-09 | 2017-01-18 |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重载荷用充气轮胎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7138403A (en) * | 1981-02-16 | 1982-08-26 |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 Tire equipped with improved tread pattern |
JPS6422601A (en) * | 1987-07-20 | 1989-01-25 | Sumitomo Rubber Ind | Pneumatic tire |
JP2879683B2 (ja) * | 1988-06-20 | 1999-04-05 |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
JPH06344727A (ja) * | 1993-06-04 | 1994-12-20 | Bridgestone Corp |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3315366B2 (ja) * | 1998-05-13 | 2002-08-19 | オーツタイヤ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5140115B2 (ja) * | 2010-07-05 | 2013-02-06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5452561B2 (ja) * | 2011-09-16 | 2014-03-26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5806707B2 (ja) * | 2013-07-03 | 2015-11-10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US10183533B2 (en) * | 2013-11-07 | 2019-01-22 |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 Heavy-duty tire |
JP5852627B2 (ja) * | 2013-11-07 | 2016-02-03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重荷重用タイヤ |
JP2017128231A (ja) * | 2016-01-20 | 2017-07-27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7024360B2 (ja) * | 2017-02-08 | 2022-02-24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重荷重用タイヤ、及び重荷重用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
-
2019
- 2019-03-13 JP JP2019046228A patent/JP7243324B2/ja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2-24 CN CN202010110716.2A patent/CN111688415B/zh active Active
- 2020-02-25 EP EP20159252.4A patent/EP3708387B1/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520231A (en) * | 1938-09-16 | 1940-04-18 | Dunlop Rubber Co | Improvements in treads for pneumatic tyres |
US3512567A (en) * | 1967-01-02 | 1970-05-19 | Gen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Ra | Treads for snow tires |
US4223712A (en) * | 1977-09-01 | 1980-09-23 | Bridgestone Tire Company, Limited | Pneumatic tire for heavy duty vehicles |
FR2452392A1 (fr) * | 1979-03-27 | 1980-10-24 | Kleber Colombes | Pneumatique pour vehicule |
JP2012111342A (ja) * | 2010-11-24 | 2012-06-14 |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2014184948A (ja) * | 2013-02-19 | 2014-10-02 |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2015030413A (ja) * | 2013-08-05 | 2015-02-16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重荷重用タイヤ |
JP2016011027A (ja) * | 2014-06-27 | 2016-01-21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CN105856975A (zh) * | 2015-02-09 | 2016-08-17 |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充气轮胎 |
CN106335324A (zh) * | 2015-07-09 | 2017-01-18 |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重载荷用充气轮胎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708387B1 (en) | 2021-07-21 |
CN111688415B (zh) | 2024-02-13 |
JP7243324B2 (ja) | 2023-03-22 |
EP3708387A1 (en) | 2020-09-16 |
JP2020147162A (ja) | 2020-09-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346630B2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US10994575B2 (en) | Tire | |
JP4829994B2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US9718314B2 (en) | Pneumatic tire | |
JP4759044B2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US11192404B2 (en) | Tyre | |
JP4504996B2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CN112644227B (zh) | 轮胎 | |
US10427466B2 (en) | Tire for winter | |
US11505005B2 (en) | Pneumatic tire | |
WO2016035660A1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US11845302B2 (en) | Tire | |
EP2316665B1 (en) | Pneumatic tire | |
EP2316664B1 (en) | Pneumatic tire | |
EP3517322B1 (en) | Tire | |
JP3954397B2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US11571934B2 (en) | Tire | |
US10195906B2 (en) | Tire | |
KR102545452B1 (ko) | 타이어 | |
JP4705671B2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JP2013103567A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CN111688415A (zh) | 一种崎岖地形行驶用轮胎 | |
US20230034031A1 (en) | Tire | |
JP2023092234A (ja) | タイヤ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