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88354B - 液体喷射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喷射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688354B CN111688354B CN202010169463.6A CN202010169463A CN111688354B CN 111688354 B CN111688354 B CN 111688354B CN 202010169463 A CN202010169463 A CN 202010169463A CN 111688354 B CN111688354 B CN 11168835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quid
- waste liquid
- carriage
- medium
- liquid ejec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82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6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2
- 230000032258 transpor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9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4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8186 active pharmaceutical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9000000976 in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808 liquid was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54 Surface Pri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45 absorb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50 absorb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01 electroluminesce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457 flexible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4 liquid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31 maintenance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5 nonwoven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85 plastic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53 texti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23 transport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06 wa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21—Collecting waste ink; Collectors theref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17—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17—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 B41J2/1652—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by driving a fluid through the nozzles to the outside thereof, e.g. by applying pressure to the inside or vacuum at the outside of the print head
- B41J2/16523—Waste ink transport from caps or spittoons, e.g. by suc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21—Collecting waste ink; Collectors therefor
- B41J2/1728—Closed waste ink collecto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41J2/17509—Whilst mounted in the print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8—Ink recirculation systems
- B41J2/185—Ink-collectors; Ink-catch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02—Framework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12—Guards, shields or dust excluders
- B41J29/13—Cases or cov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8—Ink recirculation systems
- B41J2/185—Ink-collectors; Ink-catchers
- B41J2002/1856—Ink-collectors; Ink-catchers waste ink contain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液体喷射装置,能够最大程度地抑制液体喷射装置的大型化并且提高废液收容体更换时的可操作性。液体喷射装置(11)具备:输送部(42),向输送方向输送介质;液体喷射头,向介质喷射液体;滑架(51),支承液体喷射头;液体收容容器,收容向液体喷射头供给的液体;以及排出部(43),排出被喷射了液体的介质。此外,液体喷射装置(11)具备保持部(73),保持废液盒(71)(废液收容体的一个例子),所述废液盒(71)能够将从液体喷射头排出的液体作为废液收容。保持部(73)在输送方向(Y1)上配置在比滑架(51)靠下游的位置、且配置在排出部(43)的上方的位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体喷射装置,该液体喷射装置具备向介质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头和将从液体喷射头排出的液体作为废液收容的废液收容体。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具备具有液体喷射头的记录部的多功能一体机(液体喷射装置的一个例子)。该多功能一体机具备输送记录纸等介质的输送机构,通过从液体喷射头向输送的介质喷出墨水等液体在介质上进行印刷。在多功能一体机配置有废液吸收部件,该废液吸收部件在由维护装置进行维护作业时在记录部的后方吸收从液体喷射头的喷嘴喷出的墨水废液。即,在该多功能一体机中,在壳体内的背面侧配置有废液吸收部件。另外,为了防止废液泄漏,有时将废液吸收部件配置为收容于容器的废液收容体。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35662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多功能一体机等液体喷射装置中,由于在壳体的后部配置废液收容体,具有废液收容体的更换作业的可操作性差的课题。例如,在液体喷射装置以其背面为壁的状态设置的情况下,为了确保更换废液收容体的作业空间,需要改变液体喷射装置的朝向或移动液体喷射装置,废液收容体更换时的可操作性差。因此,希望废液收容体更换时的可操作性良好。此外,另一方面还希望最大程度地避免液体喷射装置的大型化。
发明内容
解决上述课题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输送部,向输送方向输送介质;液体喷射头,向所述介质喷射液体;头支承部,支承所述液体喷射头;液体收容容器,收容向所述液体喷射头供给的液体;排出部,排出被喷射了所述液体的所述介质;以及保持部,保持废液收容体,所述废液收容体能够将从所述液体喷射头排出的液体作为废液收容,所述保持部在所述输送方向上配置在比所述头支承部靠近下游的位置、且配置在所述排出部的上方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处于打开读取单元的状态的液体喷射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示出处于取下壳体的状态的液体喷射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滑架单元及其扫描区域的周边的俯视图。
图5是示出处于取下壳体的状态的液体喷射装置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滑架单元及其周边的从起始位置侧观察的侧视图。
图7是示出液体喷射装置的侧剖视图。
图8是示出滑架单元及其周边的从起始相反位置侧观察的侧视图。
图9是示出液体喷射装置的前部的侧剖视图。
图10是示出滑架单元及其周边的从起始相反位置侧观察的侧剖视图。
图11是示出处于从保持部件取下废液盒的状态的液体喷射装置的立体图。
图12是示出保持部件和管的立体图。
图13是示出废液单元的立体图。
图14是示出废液单元的俯视图。
图15是示出使废液盒倾斜的状态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液体喷射装置,12…壳体,12A…开口,13…盖,15…排出口,16…支承台,17…第一导向部件,18…第二导向部件,20…印刷单元,21…盒,22…排出托盘,23…前部件,23A…开口,24…操作面板,25…操作部,26…显示部,27…液体供给单元,28…液体收容容器,29…安装部,30…读取单元,32…自动原稿进给装置,33…原稿托盘,40…输送机构,41…馈送部,42…输送部,43…排出部,44…中间辊,45…输送辊对,46…构成一对辊的一个例子的第一排出辊对,47…构成一对辊的一个例子并作为一方的辊的一个例子的第二排出辊对,49…翻转辊对,50…滑架单元,50A…作为滑架的上端的一个例子的上端面,51…作为头支承部的一个例子的滑架,52…液体喷射头,53…滑架电动机,55…喷嘴,56…液体贮存体,60…管束,61…管,61A…第一直线状部,61B…第二直线状部,61C…固定部,61D…可动部,62…弯曲部,63…支承部件,71…废液盒,71A…作为上端的一个例子的上端面,73…保持部,73A…开口,73B…作为下端的一个例子的底面,74…底板部,75…侧板部,76…引导槽,78…隔壁部,81…维护机构,82…间隙调整机构,83…帽,84…吸引泵,85…电动马达,86…废液管,87…馈送机构,90…拆装机构,91…供给机构,92…作为连接部的一个例子的供给针,93…第一卡止机构,95…作为被连接部的一个例子的供给口部,96…第二卡止机构,97…存储元件,100…控制部,D…原稿,M…介质,HP…起始位置,AH…起始相反位置,K1…作为输送路径的一个例子的第一输送路径,K2…作为输送路径的一个例子的第二输送路径,R1…第一输送通路,R2…第二输送通路,SA…扫描区域,TA…弯曲部的移动区域,X1…第一扫描方向,X2…第二扫描方向,Y1…第一输送方向(输送方向),Y2…第二输送方向,Z1…铅垂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液体喷射装置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图1中,液体喷射装置11放置在水平面上,将相互正交的三个假想轴作为X轴、Y轴和Z轴。X轴是与后述的液体喷射头的扫描方向平行的假想轴,Y轴是与印刷时介质的输送方向平行的假想轴。此外,Z轴是与铅垂方向Z1平行的假想轴。与Y轴平行的一个方向是印刷时介质的输送方向Y1。另外,将在Y轴上壳体12的配置有后述的操作面板的一侧的面称为前面,将与前面相反侧的面称为背面。
图1所示的液体喷射装置11是串行印刷方式的喷墨打印机。如图1所示,液体喷射装置11具备长方体状的壳体12和以能够开闭的方式覆盖壳体12的上部的开口12A的盖13。盖13设置成以位于其背面侧的未图示的转动轴为中心能够开关成覆盖壳体12的开口12A(参照图2)的关闭状态和使壳体12的开口12A敞开的打开状态。液体喷射装置11作为一个例子是多功能一体机,具有占用壳体12的大部分的印刷单元20以及由壳体12的上端部和盖13构成的读取单元30。
在设置于壳体12的正面下部的凹部14能够拆装地安插有收纳纸张等记录介质M(以下也仅称为“介质M”)的盒21。在盒21中收容多个介质M。在各盒21的正面中央部,设置有用户用手指拉住而能够拆装的被操作部21A。另外,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盒21在铅垂方向Z1上并列设置有两层。盒2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三个以上的多个。
在壳体12中的盒21的上方位置,开设有排出所印刷的介质M的排出口15。在排出口15与盒21之间设置有构成为伸缩式的多层的排出托盘22。排出托盘22在向输送方向Y1的下游伸长的状态下使用,从排出口15排出的印刷后的介质M积载在排出托盘22上。此外,在壳体12中在排出口15的上方位置设置有操作面板24。操作面板24具备:操作部25,由用户向液体喷射装置11提供指示时所操作的多个开关构成;以及显示部26,显示菜单或各种消息等。在操作部25包括电源开关25A和选择开关等。在此,也可以由触摸面板构成显示部26,在这种情况下,显示部26的操作功能可以兼用作操作部25的一部分。另外,在附图中,将与X轴平行的一个方向作为第一扫描方向X1,将与第一扫描方向X1相反的方向作为第二扫描方向X2。
此外,如图1所示,盖13在本例中由读取单元30构成。读取单元30具备原稿台盖31。在原稿台盖31的上部装备有具备能够载置多张原稿的原稿托盘33的自动原稿进给装置32(Auto Document Feeder)。读取单元30具备:片材供给型扫描仪功能,通过边缘导向件33A将在宽度方向上定位的原稿D从原稿托盘33逐张馈送并读取;以及平板台面型的扫描仪功能,读取载置于打开原稿台盖31时露出的原稿台的原稿D。通过片材供给型扫描仪功能由读取单元30逐张读取后的原稿D积载于原稿台盖31上的排出托盘31A。
作为这种多功能一体机的液体喷射装置11除了具备以喷墨方式在介质M上印刷的印刷功能以外,还具备读取单元30读取原稿D的扫描仪功能以及将读取单元30所读取的原稿D的图像印刷于介质M的复印印刷功能。
如图1所示,在壳体12的前部一端部设置有液体供给单元27。在液体供给单元27内收容有分别收容墨水等液体的多个液体收容容器28(也参照图2)。多个液体收容容器28例如收容黑色、青色、品红色和黄色的颜色不同的墨水。液体收容容器28所收容的液体用于液体喷射装置11向介质M喷射来进行印刷。液体供给单元27在前面具有能够视觉辨认每个液体收容容器28的液量的多个窗部27A。液体收容容器28例如是墨罐。
液体供给单元27在上部具有能够开关的盖部27B。例如,如果从窗部27A观察液量变少,则用户打开盖部27B,通过从例如墨水瓶(均省略图示)向液体收容容器28的供给口注入墨水等液体来进行补给。另外,液体收容容器28并不限定于能够注入液体的注入式,也可以是更换式的墨盒或墨水包。
在壳体12内设置有能够沿X轴往返移动的滑架单元50。滑架单元50具备:滑架51,被支承成能够沿X轴往返移动;以及液体喷射头52,搭载于滑架51,向介质M喷射液体。本实施方式的滑架51构成支承液体喷射头52的头支承部的一个例子。滑架单元50是从配置在与滑架51不同位置的液体收容容器28接受液体的供给的所谓的离架式。此外,在壳体12内,在与操作面板24的背面相当的位置配置有废液单元70。废液单元70将以印刷以外的目的从液体喷射头52喷射或排出的墨水等液体作为废液回收。废液单元70作为废液收容体的一个例子具备拆装式的废液盒71。液体喷射装置11具备控制印刷单元20和读取单元30的图1所示的控制部10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100在沿着壳体12内的X轴的方向上配置在图1所示的靠近滑架单元50的待机位置的端部位置,但是也可以配置在与待机位置相反侧的端部位置。
图2、图3示出打开读取单元30的状态的液体喷射装置11。在图3中示出取下壳体12的状态的液体喷射装置11的内部结构。
如图2所示,在打开读取单元30的状态下,滑架单元50、滑架单元50的扫描区域SA、废液单元70等露出。此外,支承台16穿过扫描区域SA的空间而在其深处的底部露出。在壳体12内在与操作面板24的背面相对的位置配置有沿X轴延伸的长条状的前部件23。废液单元70具有拆装式的废液盒71。废液盒71能够将从液体喷射头52排出的液体作为废液收容。废液盒71以其上端面71A从前部件23的开口23A露出的状态安装。前部件23的上表面23B成为在关闭盖13时承受读取单元30的承受面。
如图2、图3所示,壳体12内的宽度中央区域成为输送从盒21供给的介质M的输送区域FA。液体喷射装置11具备输送机构40,该输送机构40承担从盒21的介质M的馈送、馈送的介质M的向输送方向Y1的输送、以及印刷后的介质M的排出。输送机构40具有:馈送部41,从盒21向液体喷射装置11的后部逐张馈送介质M;输送部42,将介质M向输送方向Y1输送;以及排出部43,排出被喷射了液体的印刷后的介质M。输送部42在比与扫描中的液体喷射头52相对的印刷区域PA靠近输送方向Y1的上游位置输送由馈送部41馈送的介质M。排出部43在比与扫描中的液体喷射头52相对的印刷区域靠近输送方向Y1的下游位置排出印刷后的介质M。
馈送部41具有:拾取辊41A,送出收容于各盒21的介质M中的最上面的一张;以及中间辊44,通过将送出的介质M沿外周输送而使其翻转(均参照图7)。馈送部41在使通过拾取辊41A的旋转从盒21向后方送出的介质M沿中间辊44的外周翻转后向输送方向Y1输送。在输送区域FA配置有对滑架单元50实施印刷的对象的介质M进行支承的前述的支承台16。输送部42具备沿输送路径朝向输送方向Y1输送介质M的输送辊对45。
如图2所示,滑架单元50通过分别由第一导向部件17和第二导向部件18引导而被支承成能够沿X轴移动。滑架单元50沿各导向部件17、18沿扫描方向X1、X2往返移动。
如图3所示,在液体喷射装置11中的滑架单元50的移动路径的一端部后方配置有成为滑架单元50的驱动源的滑架电动机53。滑架电动机53的驱动力经由环状的正时皮带54向滑架单元50传递。正时皮带54卷绕于未图示的一对带轮并以沿X轴延伸的方式沿着第一导向部件17张紧设置。一个带轮与滑架电动机53的输出轴连结。如果滑架电动机53正转驱动,则滑架单元50向第一扫描方向X1前进移动,如果滑架电动机53反转驱动,则滑架单元50向第二扫描方向X2返回移动。滑架51能够沿与输送方向Y1交叉的扫描方向X1、X2往返移动。
在图2、图3中,滑架单元50在未在介质M上进行印刷的非印刷时位于作为待机的待机位置的起始位置HP(Home position,起始点)。如图2所示,在本例中,滑架单元50位于与液体供给单元27的配置位置相反侧的端部时的第二扫描方向X2的端部成为起始位置HP。在X轴上成为与起始位置HP相反侧的端部的位置是滑架51的起始相反位置AH(也参照图7)。在介质M上进行印刷时,滑架51在起始位置HP与起始相反位置AH之间的能够移动范围内与介质M的宽度对应的印刷区域往返移动。
如图2、图3所示,液体收容容器28能够收容向液体喷射头52(参照图3)供给的液体,配置在与滑架51不同的位置。在本例中,向滑架单元50供给液体的液体收容容器28配置在与滑架单元50的起始位置HP相反侧的起始相反位置AH侧的端部。液体喷射装置11具备管61,该管61与滑架51连接,从液体收容容器28向液体喷射头52供给的液体通过。管61例如由具有可挠性的合成树脂材料构成。
液体供给单元27具有安装部29,该安装部29具有安插液体收容容器28的供给管(省略图示)。一端部连接于安装部29的管61在比滑架单元50的移动路径靠近输送方向Y1的下游区域沿X轴牵引,其另一端部与滑架单元50连接。由此多个液体收容容器28和滑架51通过分别对应的多根管61连接。多根管61牵引为在铅垂方向Z1上保持为排列成一列的状态的管束60。另外,安装部29可以具备从液体收容容器28向滑架单元50供给液体的泵。
在此,将滑架单元50往返移动时从起始位置HP朝向起始相反位置AH的方向作为第一扫描方向X1,将从起始相反位置AH朝向起始位置HP的方向作为第二扫描方向X2。管61在从安装液体收容容器28的安装部29向第二扫描方向X2延伸后,形成伴随作为朝向介质M的输送方向Y1上游的方向的第二输送方向Y2的位移而弯曲的弯曲部62,并且向第一扫描方向X1折返而与滑架单元50连接。管61具有U形的弯曲部62,该弯曲部62在从安装部29以规定的路径延伸后在沿壳体12的前部内表面沿X轴被笔直地牵引,之后在其全长的中途的部分伴随从输送方向Y1的下游侧朝向上游侧的位移而弯曲并折返。由此管61形成伴随向输送方向Y1位移而水平弯曲的弯曲部62。
液体在管61内沿管61的路径流动的方向作为液体供给方向。管61具有:第一直线状部61A,比弯曲部62靠近液体供给方向的上游部分沿X轴大致水平延伸;以及第二直线状部61B,比弯曲部62靠近液体供给方向的下游部分沿X轴大致水平延伸。通过伴随滑架单元50的移动而弯曲部62的形成位置变化,第一直线状部61A和第二直线状部61B各自的长度变化。构成管束60的多根管61以在铅垂方向Z1上重叠的方式排列成一列。
如图4所示,管61具有:固定部61C,即使滑架51移动也不可动;以及可动部61D,形成伴随滑架51的移动而移动的弯曲部62。管61的第一直线状部61A中不因滑架单元50的移动而位移的固定部61C固定于保持废液盒71的保持部件72。保持部件72具有保持废液盒71的保持部73。管61的固定部61C在沿X轴通过保持部73与操作面板24之间的路径中牵引。
管束60通过由具有可挠性的薄膜或片材构成的支承部件63支承形成在其长边方向上比固定部61C靠近液体供给方向的下游部分的能够位移的可动部61D来抑制自重的垂下。支承部件63安装成覆盖可动部61D中的成为弯曲部62外周面的一侧的面。支承部件63经由沿其长边方向隔开间隔安装的多个安装部件64安装于管束60的可动部61D。
在本实施方式中,管61的另一端部在输送方向Y1上与成为滑架单元50下游端部的前端部连接。因此,管61的第一直线状部61A和滑架单元50在输送方向Y1上位于隔开弯曲部62的曲率半径的大约1.5倍~2倍的范围内的规定距离的位置上。由此,在比滑架单元50的移动路径靠近输送方向Y1下游的区域确保弯曲部62能够沿X轴移动的移动区域TA。
图4所示的滑架单元50通过使从液体收容容器28通过管61供给的液体在沿X轴往返移动的中途从液体喷射头52向介质M喷射,在介质M上印刷图像或文本。具体地说,在滑架单元50沿X轴移动的过程中交替反复进行液体喷射头52喷出液体而在介质M上实施一次扫描的量的印刷的记录动作、以及输送部42和排出部43将介质M输送到下一印刷位置的输送动作,由此在介质M上进行印刷。印刷完成的介质M通过排出部43从排出口15排出并积载在排出托盘22(参照图1)上。
此外,如图3、图5所示,液体喷射装置11具备维护装置81,该维护装置81在滑架51位于作为移动路径的一端部的维护位置对液体喷射头52(参照图6)进行维护。本例的维护装置81将起始位置HP作为维护位置。维护装置81配置在位于起始位置HP时的滑架单元50的正下方。维护装置81通过从液体喷射头52的喷嘴55(参照图6)强制性地排出与印刷无关的墨水等液体对喷嘴55进行清洁。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维护装置81的配置位置作为起始位置HP,但是并不限定于起始位置HP,可以是从起始位置HP偏移的位置,或者也可以是起始相反位置AH或从起始相反位置AH偏移的位置。
在印刷中未喷出液体的喷嘴55中,喷嘴55内的墨水增粘后的增粘墨水引起喷嘴堵塞。此外,附着于液体喷射头52的喷嘴开口面52A(参照图6)的纸粉等异物有时引起喷嘴堵塞。此外,如果在喷嘴55内的墨水存在气泡,则液体喷射头52会导致液体的喷出错误。因此,在从上次清洁开始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驱动维护装置81对位于起始位置HP的状态的液体喷射头52实施喷嘴55的清洁。此外,在具备喷嘴不良检查装置(省略图示)的液体喷射装置11中,检测到喷嘴不良时维护装置81实施喷嘴55的清洁。通过清洁预防或消除喷嘴堵塞等。
如图4所示,保持部73在壳体12内在滑架51的移动方向上接近成为与维护位置相反侧的一侧而存在。即,保持部73在沿着壳体12的宽度的方向上接近成为与作为维护位置的起始位置HP相反侧一侧。此外,保持部73在打开盖13时将废液盒71保持为露出的状态。
此外,如图3、图5所示,液体喷射装置11具备间隙调整机构82,该间隙调整机构82改变液体喷射头52相对于支承台16的高度位置来调整液体喷射头52与介质M的间隙。间隙调整机构82通过使支承液体喷射头52的部分相对于支承于滑架51中的导向部件18的部分沿Z轴移动,调整液体喷射头52与支承台16之间的间隙。通过驱动间隙调整机构82,将液体喷射头52与介质M的间隙调整为与介质M的种类对应的适当的值。另外,间隙调整机构82可以是通过使轴状的导向部件17偏心转动来调整液体喷射头52与支承台16之间的间隙的构成。
此外,如图5所示,作为馈送部41的一部分,具备从多层的盒21馈送介质M的馈送机构87。馈送机构87具备作为驱动拾取辊41A的动力源的馈送电动机88和将其动力向拾取辊41A传递的动力传递机构等。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保持部73和废液盒71配置在壳体12的前部而在壳体12内的后方形成的空置空间配置馈送机构87。
此外,如图5所示,在壳体12的背面部设置有:开关式的维护盖12B,在进行解除在馈送部41的馈送路径产生的介质M的卡纸的作业时打开;以及手动式的馈送机构89,用于用户通过手动来馈送介质M。
如图5所示,废液单元70具备所述废液盒71,所述废液盒71将从液体喷射头52喷出或排出且未用于印刷的液体作为废液收容。在此,废液包括:为了液体喷射头52更新喷嘴55内的液体从喷嘴55喷射与印刷无关的液体的清洗时喷射的液体;以及清洁时从液体喷射头52的喷嘴55(参照图6)强制性地排出的液体。废液单元70具备保持废液盒71的所述保持部73。保持部73作为保持部件72的一部分而一体形成。
如图4所示,保持部73在输送方向Y1上配置在液体供给用的管61中的固定部61C与滑架51的扫描区域SA之间。具体地说,保持部73在滑架单元50位于起始相反位置AH时,在输送方向Y1上配置在液体供给用的管61中的第一直线状部61A与第二直线状部61B之间。被保持部73保持的废液盒71在壳体12内在滑架51的移动方向上接近成为与设定于起始位置HP的维护位置相反侧的一侧而存在。换句话说,废液盒71在壳体12内的沿着X轴的方向上配置在与起始位置HP相反侧的位置、即靠近起始相反位置AH的位置。此外,保持部73在壳体12内在滑架51的移动方向上接近与配置液体收容容器28侧相同侧的一侧而存在。保持部73在壳体12内的沿着X轴的方向上位于与液体收容容器28所处的一侧相同侧。
如图4所示,滑架51位于起始位置HP时管61的弯曲部62位于滑架51的移动路径中的图4中由实线所示的端部。滑架51位于起始相反位置AH时,弯曲部62位于滑架51的移动路径中的图4中由双点划线所示的中央附近。即,滑架51在起始位置HP与起始相反位置AH之间往返移动时,弯曲部62在图4中由实线所示的端部位置与同图中由双点划线所示的中央位置之间移动。在壳体12内,弯曲部62在输送方向Y1上在管束60的第一直线状部61A与滑架51的扫描区域SA之间形成的空间在移动区域TA的范围内移动。并且,该空间中的移动区域TA以外的空间部分成为未用于弯曲部62的移动的无效空间DS。
如图4所示,保持部件72在与废液盒71的配置区域相当的部分具有上方敞开的方形箱状的保持部73。保持部73在输送方向Y1上位于液体供给用的管61的固定部61C与滑架单元50的扫描区域SA之间。保持部73配置在管61的移动区域TA外。具体地说,在管61的固定部61C所处的部分与滑架51的扫描区域SA之间的空间中的管61的移动区域TA外的空间成为在滑架单元50的移动过程中不存在管61的任何部分的无效空间DS。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该无效空间DS来配置保持部73和保持于保持部73的废液盒71。
如图6所示,维护装置81在滑架单元50位于起始位置HP时与液体喷射头52相对的位置具备帽83。帽83构成为能够沿Z轴升降。帽83在如图6中实线所示与液体喷射头52的喷嘴55开口的喷嘴开口面52A接触而在喷嘴开口面52A与帽83之间形成封闭空间的压盖位置和从液体喷射头52的喷嘴开口面52A离开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维护装置81具备吸引泵84和驱动吸引泵84的电动马达85。以一端部连接于帽83的下部的状态延伸的废液管86经由吸引泵84在壳体12内在规定路径中牵引,其另一端部与固定于保持部73的供给机构91连接。保持于保持部73的废液盒71经由供给机构91与废液管86连接。
在图6所示的压盖的状态下,通过由电动马达85的动力驱动吸引泵84,从帽83内的空间吸引并排出空气,帽83与喷嘴开口面52A之间的封闭空间成为负压,由此从液体喷射头52的喷嘴55强制性地吸引并排出液体。通过从喷嘴55强制性地排出液体的清洁,喷嘴55内的增粘墨水或气泡与墨水一起被吸引并排出到帽83内。排出到帽内的液体作为废液从维护装置81通过废液管86并经由供给机构91回收到废液盒71。
此外,印刷中,通过滑架单元50定期性地移动到起始位置HP并从液体喷射头52的全部喷嘴55喷射与印刷无关的液滴,进行更新喷嘴55内的液体的清洗。如果因清洗而在帽83内积存规定量以上的液体,则驱动吸引泵84将帽83内的废液回收到废液盒71。
如图7所示,输送机构40在馈送盒21的介质M的一侧的端部附近具备包括拾取辊41A的馈送部41。此外,输送机构40具备接收并输送从馈送部41馈送的介质M的中间辊44。经由中间辊44的外周的一部分输送的介质M被输送部42接收。
如图7、图8所示,输送部42输送成为液体喷射头52喷射液体的对象的介质M。输送部42在输送方向Y1上在比液体喷射头52的扫描区域靠近上游的位置输送介质M。输送机构40具备:第一输送路径K1,印刷时将介质M向第一输送方向Y1输送;以及第二输送路径K2,双面印刷时将完成了第一面的印刷的介质M向作为与第一输送方向Y1相反方向的第二输送方向Y2输送。输送机构40具有第二输送路径K2,该第二输送路径K2将在第一输送路径K1的下方被喷射了液体的印刷后的介质M向作为与输送方向Y1相反方向的第二输送方向Y2输送。保持部73位于比滑架51的扫描区域SA靠近下游、且位于第二输送路径K2的上方。
如图7、图8所示,排出部43具备配置在输送方向Y1的不同位置的两个辊对46、47。具体地说,排出部43具有沿第一输送路径K1从第一输送方向Y1的上游朝向下游依次配置的第一排出辊对46和第二排出辊对47。即,排出部43具有:第一排出辊对46,在输送方向Y1上配置在比液体喷射头52靠近下游位置;以及第二排出辊对47,配置在比第一排出辊对46靠近输送方向Y1的下游位置。保持部73配置在两个辊对46、47中的位于输送方向Y1的下游侧的一个辊对47的上方位置。
如图8所示,输送辊对45在输送方向Y1上配置在比液体喷射头52的扫描区域靠近上游位置。第一排出辊对46和第二排出辊对47配置在比液体喷射头52的扫描区域靠近输送方向Y1的下游位置。与第一排出辊对46相比第二排出辊对47位于输送方向Y1的下游。各辊对45~47由一个或多个输送电动机(省略图示)的动力驱动。两个排出辊对46、47与输送辊对45一起被驱动,进行印刷中的介质M的输送和完成了印刷的介质M的排出。此外,在沿着第一输送路径K1的位置设置有将介质M沿第一输送路径K1引导的一个以上的浮起辊48。在弯曲部62位于第二排出辊对47的上方的状态下牵引管束60。
此外,如图8所示,第一输送路径K1与第二输送路径K2的连接部位设置在第一排出辊对46与第二排出辊对47之间。详细地说,第一输送路径K1与第二输送路径K2的连接部位在第一输送方向Y1上位于比第二排出辊对47的夹缝位置稍靠近上游。该连接部位成为向第二输送路径K2引导的介质M的入口。进行双面印刷时在第一面进行了印刷的介质M通过排出辊对46、47向第一输送方向Y1排出到中途,如果该介质M的后端经过第二输送路径K2的入口,则通过使第二排出辊对47的旋转反转,介质M向第二输送方向Y2反向输送而进行转回输送。作为转回输送的结果,将介质M向第二输送路径K2引导,沿第二输送路径K2向第二输送方向Y2输送。在沿着第二输送路径K2的位置设置有翻转辊对49。通过翻转辊对49,介质M在通过第二输送路径K2向上游侧输送后经由中间辊44(参照图7)的外周翻转。并且,翻转后的介质M使作为与印刷完成的第一面相反面的第二面以能够与液体喷射头52相对的朝向被再次馈送到印刷位置。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11中,在比液体喷射头52靠近输送方向Y1的下游配置有第一排出辊对46和第二排出辊对47的两对。因此,与仅配置一个排出辊对的构成相比,在比滑架单元50的扫描区域SA靠近下游区域在输送方向Y1上确保了较大的空间。并且,将该较大的空间用于管61的牵引空间。并且,以弯曲部62位于第二排出辊对47的上方的方式牵引管61。将作为管61的液体供给方向的下游端部的前端部与滑架51的输送方向Y1的下游端部连接。多根管61的另一端部在与滑架51连接后与搭载于滑架51上部的多个液体贮存体56分别连通。并且,通过多根管61输送的液体暂时贮存于多个液体贮存体56后向液体喷射头52供给并从喷嘴55喷射。
此外,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11中,将在位于第二排出辊对47上方的空间中的未用作弯曲部62的移动区域TA的无效空间DS(参照图4)利用为保持部73的配置空间。并且,如图7、图9所示,保持部73在输送方向Y1上位于比滑架51靠近下游的位置、且位于排出部43的上方。在本例中,保持部73位于第二排出辊对47的上方。保持部73配置成比输送机构40输送介质M的输送路径K1、K2(参照图8)靠近上方(参照图7)、且比滑架51的扫描区域SA靠近输送方向Y1的下游(参照图4)。由此,在第二排出辊对47的上方配置有包括保持部73和废液盒71的废液单元70。保持部73与液体喷射头52等一起收容于壳体12。此外,保持部73配置成比为了向壳体12排出介质M而形成的排出口15靠近上方。
在此,如图8所示,在壳体12内,由位于沿着第一输送路径K1的中间辊44、辊对45~47和介质导向部件等构成第一输送通路R1。沿第一输送通路R1输送介质M时的路径是第一输送路径K1。第一输送通路R1是中间辊44和辊对45~47的某一范围的输送通路,第二排出辊对位于第一输送通路R1的输送方向Y1的下游端。此外,在壳体12内,由位于沿着第二输送路径K2的辊对47、49和介质M导向部件等构成第二输送通路R2。沿第二输送通路R2输送介质M时的路径是第二输送路径K2。第二输送通路R2是辊对47、49的某一范围的输送通路,第二排出辊对位于第二输送通路R2的输送方向Y1的下游端。并且,在第二排出辊对的夹缝位置连接第一输送通路R1和第二输送通路R2。保持部73位于第二输送路径K2的上方与位于第二输送通路R2的上方含义相同。保持部73位于第一输送路径K1的上方的区域比保持部73位于第二输送通路R2的上方的区域在输送方向Y1的下游区域更大。
接着,参照图4,说明滑架单元50的移动过程中的管61的位移的情况。如图4所示,管61伴随滑架单元50向第一扫描方向X1或第二扫描方向X2移动,弯曲部62以滑架单元50的移动量的大约一半的移动量向与滑架单元50相同的方向移动。
如图4所示,滑架单元50在不向介质M喷射液体时在作为移动路径上的一端部的起始位置HP待机,并且在位于起始位置HP时最接近弯曲部62。此外,如图4所示,滑架单元50向远离起始位置HP的第一扫描方向X1移动,滑架51在位于同图中由双点划线所示的起始相反位置AH时距弯曲部62最远。
在管61的固定部61C与滑架单元50的扫描区域SA之间配置有废液盒71。在滑架单元50的移动过程中,弯曲部62位于滑架单元50位于起始位置HP时的图4中由实线所示的位置时、以及弯曲部62位于滑架单元50位于起始相反位置AH时的图4中由双点划线所示的壳体12内的宽度中央附近时,弯曲部62均不与保持部73接触。
接着,参照图6~图12,对保持部件72和废液盒71进行说明。如图11、图12所示,保持部件72具有:底板部74;侧板部75,相对于底板部74从其输送方向Y1上的下游端垂直竖立;以及所述箱状的保持部73,在底板部74上的一部分与侧板部在输送方向Y1上隔开规定的间隙配置。保持部73在底板部74上配置在沿着X轴的方向的靠近一侧的位置。保持部73与侧板部75之间成为在铅垂方向Z1上排列的纵向的状态下保持构成管束60的多根管61的保持空间。此外,侧板部75中的与保持部73相反侧的面是将操作面板24组装成能够转动的状态的被组装面。
接着,参照图6、图7、图9、图10,说明保持部件72和废液盒71与管束60的高度的位置关系。如图6、图7、图9、图10所示,保持部73的下端位于比管61靠近下方。即,作为保持废液盒71的保持部73的下端的底面73B位于比管束60的下端靠近铅垂方向Z1的下方。此外,保持于保持部73的废液盒71的上端面71A从前部件23的开口23A露出,位于与上表面23B大致相同的高度。废液盒71的上端面71A位于比管束60的上端靠近铅垂方向Z1的上方。此外,废液盒71的上端面71A与位于比管束60的上端靠近上方的滑架单元50的上端面50A相比进一步位于上方。因此,能够将能够收容在壳体12内的废液盒71的高度尺寸确保为较长。
此外,如图9所示,保持于保持部73的废液盒71的上端面71A为平坦面,与前部件23的上表面23B大致齐平面地露出。关闭了读取单元30的盖13时,前部件23的上表面23B成为承受读取单元30的底面30A的承受面。读取单元30的底面30A具有阶梯部30B,该阶梯部30B在关闭了盖13的状态下与废液盒71的露出面和上表面23B对应的部分向上方凹陷。通过该阶梯部30B的高度,能够将能够收容在壳体12内的废液盒71的高度尺寸确保为较长。这有助于增加废液盒71的废液收容容积。另外,可以在盖13的底面30A设置凹部来代替阶梯部30B。
如图11、图12所示,在保持部73的一端部安装有供给机构91。供给机构91具备设置于废液管86(参照图11)另一端部的作为连接部的一个例子的供给针92。供给针92配置在从底板部74的上表面向上方隔开比管束60的高度尺寸长的规定距离的高度位置。由此,保持部73具有设置于从维护装置81延伸的废液管86的一端的供给针92。即,保持部73具有使废液盒71与废液管86连接的供给针92。此外,在保持部73的内侧,在与供给机构91相同侧的一端部设置有第一卡止机构93。
如图11、图12所示,保持部73具备拆装机构90,该拆装机构90以通过使废液盒71向作为滑架51的移动方向的扫描方向X1、X2滑动而能够进行废液盒71相对于供给针92的连接和拆下的方式,相对于保持部73拆装废液盒71。在保持部73的底面形成有引导槽76,该引导槽76与废液盒71的底部的未图示的引导部卡合,以能够沿X轴滑动的方式引导废液盒71。
在保持部73与侧板部75的相对的两面沿X轴设置有多对肋77。多根管61的固定部61C通过在多个部位被肋77夹持,在通过保持部73与侧板部75之间的路径中被保持于保持部件72,此外,管束60牵引到底板部74的稍上方的高度。在管束60垂下的情况下,通过管束60的下端与底板部74接触,抑制进一步的垂下。从构成供给机构91的供给针92引出的废液管86在管束60的可动部61D的上方位置沿着管61牵引。
如图10所示,液体喷射装置11具有使从液体收容容器28供给液体的管61和废液管86分开的隔壁部78。详细地说,如图10、图12所示,在侧板部75中,在保持部件72的长边方向上在成为与保持部73所处的一侧相反侧的一端部突出设置有上下划分管束60和废液管86的隔壁部78。隔壁部78位于与组装于保持部73的供给针92大致相同的高度。废液管86通过牵引成承载在隔壁部78上而位于管束60的上方。
废液盒71具有长方体形状,板状的手持部71B在其上部一端与上端面71A平行地伸出。废液盒71具有与保持部73侧的供给针92连接的作为被连接部的一个例子的供给口部95。详细地说,在废液盒71的长边方向上在成为与手持部71B相反侧的一个端面设置有供给针92穿刺的供给口部95。废液盒71通过供给针92穿刺于供给口部95而与废液管86连接。因此,通过废液管86输送到废液盒71的废液不会在连接部位泄漏。此外,在废液盒71的端面下部设置有第二卡止机构96。如果使废液盒71沿X轴滑动,则通过第一卡止机构93与第二卡止机构96卡止,废液盒71被限位在供给针92穿刺于供给口部95的连接位置。因此,不会由于液体喷射装置11的振动等使废液盒71与供给针92的连接脱离。
如图11、图1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拆装机构90由第一卡止机构93、第二卡止机构96和引导槽76等构成。拆装机构90通过用户将废液盒71在滑架51的移动方向上向作为与弯曲部62所处的一侧相反侧的方向的取下方向滑动而被取下。如果用户将废液盒71向取下方向水平拉动,则解除第一卡止机构93与第二卡止机构96的卡止,废液盒71沿引导槽76被水平引导,直到供给针92与供给口部95脱离。
此外,在第一卡止机构93设置有未图示的第一端子,在第二卡止机构96设置有未图示的第二端子。并且,如果废液盒71设置于保持部73且第一卡止机构93与第二卡止机构96卡止,则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电连接。在废液盒71中,在第二卡止机构96的附近设置有存储元件97。控制部100在废液盒71设置于保持部73的状态下能够访问存储元件97并进行数据的读取和写入。与回收到废液盒71的废液量相关的数据读入存储元件97。
液体喷射装置11所内置的图1所示的控制部100控制滑架电动机53、液体喷射头52和输送电动机等。液体喷射装置11与主装置(省略图示)连接成能够通信。控制部100基于从主装置接收的印刷数据进行印刷控制。另外,主装置例如由个人计算机、便携信息终端(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个人数字助理))、平板PC、智能手机、便携电话等中的任意一个构成。控制部100基于印刷数据从液体喷射头52计测以维护为目的而喷射或排出的液体的量,通过在从存储元件97读出的液量中加上计测的液量来获取废液盒71的废液量。控制部100通过将废液盒71的最新的液量定期或不定期地读入存储元件97来进行更新。如果废液盒71的废液量到达上限值,则控制部100通过使显示部26或主装置的显示部显示更换时期和催促更换的消息来通知用户。
接着,对液体喷射装置11的作用进行说明。
如果液体喷射装置11接受印刷的指示,则驱动馈送部41而从盒21馈送的介质M在输送区域FA向输送方向Y1输送。并且,通过交替进行印刷动作和输送动作来进行向介质M的印刷,该印刷动作在滑架单元50向第一扫描方向X1或第二扫描方向X2移动的中途液体喷射头52向介质M喷射液体来进行一次扫描的量的印刷,该输送动作通过辊对45~47将介质M输送到下一印刷位置。
如图4所示,伴随滑架单元50的向第一扫描方向X1或第二扫描方向X2的移动,管61的弯曲部62以滑架单元50的移动量的大约一半的移动量向与滑架单元50相同的方向移动。此外,印刷中滑架单元50定期向起始位置HP移动,进行从液体喷射头52的全部喷嘴55喷出与印刷无关的液体的清洗,更新喷嘴55内的液体。由此,每次清洗时从液体喷射头52的喷嘴55向帽83喷射液体。每当以规定次数进行了清洗时,通过由电动马达85的动力驱动吸引泵84,滞留于帽83的废液通过废液管86被回收到废液盒71。
此外,如果到了从上次清洁时开始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清洁时期,则如图6所示在滑架单元50位于起始位置HP的状态下,在帽83与液体喷射头52的喷嘴开口面52A接触的压盖状态下驱动电动马达85。通过由该电动马达85的动力驱动吸引泵84来进行清洁。通过由吸引泵84的驱动使由喷嘴开口面52A和帽83包围的封闭空间成为负压,从液体喷射头52的喷嘴55强制性地排出液体。排出的液体贮存于帽83并从帽83通过废液管86回收到废液盒71内。
废液管86和废液盒71通过供给针92穿刺于供给口部95连接,因此通过废液管86输送到废液盒71的废液不会在连接部位泄漏。回收到废液盒71内的废液被液体吸收部件79吸收。
控制部100计测在清洗时从液体喷射头52的喷嘴55喷射的液量和清洁时从喷嘴55排出的液量等回收到废液盒71的液量。计测的液量在规定的时机读入废液盒71的存储元件97。因此,即使更换废液盒71,控制部100也能够通过读入存储于存储元件97的数据来把握回收到废液盒71内的废液量。
如果废液盒71内的废液量超过上限值,则控制部100在操作面板24的显示部26或主装置的显示部显示废液盒71到了更换时期的消息。看到了消息的用户更换废液盒71。
首先,用户打开读取单元30的盖13。如果打开盖13,则如图2、图3所示废液盒71在壳体12的眼前侧上部露出。如果用户如图13中双点划线所示打开盖80,则如图14所示的手持部71B露出,因此把持该手持部71B并使废液盒71向作为图14中中空箭头A所示的取下方向的第一扫描方向X1滑动规定距离(参照图14)。通过废液盒71的滑动,解除第一卡止机构93与第二卡止机构96的卡止,并且从供给口部95拔出供给针92。此时,废液盒71被引导槽76引导而水平滑动,直到从供给口部95拔出供给针92为止。因此,在该拔出过程中不用担心对供给针92施加过度的负荷。此时,通过断开未图示的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的连接,切断控制部100与存储元件97的电连接。
如果废液盒71完成规定距离的滑动,则解除与引导槽76的卡合。因此,废液盒71能够向水平以外的方向移动。用户抬起手持部71B,如图15所示使废液盒71倾斜。并且,用户如图11所示将废液盒71从保持部73取下。在以上述方式把持废液盒71的手持部71B并水平滑动后,向上抬起手持部71B使废液盒71倾斜并从保持部73取下。
接着,用户将新的废液盒71以与之前的取下过程相反的步骤设置于保持部73。即,使废液盒71成为以供给口部95侧的端部向前并相对于保持部73倾斜的状态,使其底部与引导槽76卡合。此后,使废液盒71从倾斜姿势成为水平姿势,并且在水平姿势的状态下向作为图14中双点划线箭头B所示的安装方向的第二扫描方向X2滑动,最后推入。在该推入过程中,供给针92刺入供给口部95,并且使第一卡止机构93与第二卡止机构96卡止。由此废液盒71经由供给针92以不会漏液的状态连结于废液管86。
此外,如图4所示,在壳体12内,在输送方向Y1上在管束60的固定部61C与滑架单元50的扫描区域SA之间形成的空间中弯曲部62沿X轴移动的移动区域TA外的区域形成未用于弯曲部62的移动的无效空间DS。在本例中,在该无效空间DS配置保持部73和保持于保持部73的废液单元70。因此,在滑架单元50在起始位置HP与起始相反位置AH之间沿X轴移动的整个移动范围内,弯曲部62不与保持部73和废液单元70接触。即,滑架单元50位于其移动路径上的任何位置,管61的弯曲部62都不会与保持部73和废液盒71接触。
此外,如图7、图9所示,保持于保持部73的废液盒71的上端位于比管束60靠近上方,废液盒71的下端位于比管束60靠近下方。此外,保持于保持部73的废液盒71的上端面71A位于比滑架单元50的上端面50A高的位置。因此,能够将能够收容在壳体12内的废液盒71的高度尺寸确保为较长。这有助于增加废液盒71的废液收容容积。
此外,如图8所示,关闭了读取单元30的盖13时,废液盒71的上端面71A露出的前部件23的上表面23B成为承受读取单元30的底面30A的承受面。读取单元30的底面30A具有阶梯部30B,该阶梯部30B在关闭了盖13的状态下与废液盒71的露出面和上表面23B对应的部分向上方凹陷。通过该阶梯部30B的高度,能够将能够收容在壳体12内的废液盒71的高度尺寸确保为较长。这有助于进一步增加废液盒71的废液收容容积。
保持废液盒71的保持部73与滑架51的扫描区域SA相比在输送方向Y1上配置在下游的位置、且配置在排出部43上方的位置。保持部73位于排出部43中输送方向Y1的下游部分的上方。保持部73位于构成排出部43的两个排出辊对46、47中位于输送方向Y1下游的一侧的一方的第二排出辊对47的上方。此外,保持部73位于第二输送路径K2的上方。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壳体12内,在排出部43延伸到比滑架51的扫描区域SA靠近输送方向Y1的下游区域的部分的上方形成空间。利用在比滑架51的扫描区域SA在输送方向Y1上靠近下游的区域、且在排出部43上方的区域形成的空间来配置保持部73和废液盒71。因此,能够避免设置有配置保持部73的专用空间时成为问题的液体喷射装置11的大型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进行双面印刷而使完成了第一面的印刷的介质M翻转,在第一输送路径K1的下方设置有用于将介质M向第二输送方向Y2输送的第二输送路径K2。并且,排出部43除了在输送方向Y1上设置有在液体喷射头52的下游位置进行介质M的输送和排出的第一排出辊对46以外,还在比第一排出辊对46靠近输送方向Y1的下游位置设置有进行介质M的排出或转回输送的第二排出辊对47。双面印刷时,印刷了第一面的介质M通过两个排出辊对46、47排出到中途后,通过使第二排出辊对47反向旋转,介质M从第一输送方向Y1向第二输送方向Y2转回输送。转回输送的介质M向第二输送路径K2引导。经由第二输送路径K2被翻转辊对49反向输送的介质M经由中间辊44的外周而翻转,使第二面以能够与液体喷射头52相对的朝向通过输送辊对45向印刷区域输送。并且,印刷了第二面的印刷的介质M通过两个排出辊对46、47从排出口15排出并积载在排出托盘22上。
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11在比滑架单元50的扫描区域SA靠近输送方向Y1的下游区域具备第二排出辊对47。即,在比第一排出辊对46靠近输送方向Y1的下游位置设置有对介质M进行转回输送并向第二输送路径K2引导的第二排出辊对47。因此,在壳体12内,在比滑架单元50的扫描区域SA靠近输送方向Y1的下游区域、即第二排出辊对47的上方生成相对大的空间。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该空间在形成伴随输送方向Y1的位移而水平弯曲的弯曲部62的牵引路径中牵引管束60。
管61的弯曲部62需要成为规定以上的曲率半径,以使管的流路不被压扁。此外,滑架单元50在整个扫描范围内移动时,弯曲部62在壳体12内的上方空间中的接近起始位置HP的大约一半的范围移动。因此,空间中的弯曲部62的移动区域TA以外的空间部分成为无效空间DS。利用该无效空间DS来配置保持部73和废液盒71。此外,通过将保持部73和废液盒71配置在壳体12内的前部,在壳体12的后部形成的空间配置其他机构。在本例中,在壳体12的后部形成的空间配置图5所示的馈送机构87。由此,即使将保持部73和废液盒71配置在壳体12内的前部,也不会导致液体喷射装置11的大型化。
此外,一体形成有组装在壳体12内的前部的图12所示的保持部73的保持部件72除了在保持部73与侧板部75之间形成管束60的牵引路径以外,还具有夹持并保持该牵引的管束60的多对肋77。此外,即使假设该牵引的管束60的第一直线状部61A垂下,也与底板部74接触而防止进一步垂下。例如,能够避免朝向排出口15输送的介质M与垂下的管束60接触的事态以及因该接触产生的卡纸。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得到如下所述的效果。
(1)液体喷射装置11具备:输送部42,向输送方向Y1输送介质M;液体喷射头52,向介质M喷射液体;滑架51(头支承部的一个例子),支承液体喷射头52;液体收容容器28,收容向液体喷射头52供给的液体;以及排出部43,排出被喷射了液体的介质M。液体喷射装置11具备保持废液盒71的保持部73,该废液盒71能够将从液体喷射头52排出的液体作为废液收容。保持部73在输送方向Y1上配置在比滑架51靠近下游的位置、且配置在排出部43的上方的位置。由此,能够利用排出部43的上方的空间中的避开了头支承部的空间来配置保持废液盒71的保持部73。排出部43的上方中的避开了头支承部的部位是与液体喷射装置11的后部相比用户容易接近的位置。因此,能够最大程度地抑制液体喷射装置11的大型化,并且能够提高废液盒71更换时的可操作性。
(2)排出部43具备在输送方向Y1上配置在不同的位置的两个辊对46、47。保持部73配置在两个辊对46、47中的位于输送方向Y1的下游侧的一个辊对47的上方位置。由此,保持部73位于构成排出部43的两个辊对46、47中的位于输送方向Y1的下游侧的一个辊对47的上方。能够利用一个辊对47的上方的空间来配置保持部73。
(3)液体喷射装置11在输送路径K1的下方具有将被喷射了液体后的介质M向作为与输送方向Y1相反方向的第二输送方向Y2输送的第二输送路径K2。排出部43通过将介质M在输送方向Y1上排出到中途后向第二输送方向Y2反向输送,将介质M向第二输送路径K2输送。保持部73位于比滑架51靠近输送方向Y1的下游的位置、且位于第二输送路径K2的上方。由此,具备将被喷射了液体后的介质M向第二输送方向Y2输送的第二输送路径K2。因此,与仅将介质M向第一输送方向Y1排出的构成相比,需要将介质M向第一输送方向暂时排出到中途,直到能够将介质M的第一输送方向上的后端引导到第二输送路径K2的入口的位置为止,因此排出部43的输送路径在输送方向上变长,容易在第二输送路径K2的第一输送方向Y1上的下游区域部分的上方形成空间。能够利用该空间来配置保持部73。
(4)滑架51能够在介质M的输送路径K1、K2的上方位置沿与输送方向Y1交叉的扫描方向往返移动,液体喷射头52与滑架51一起移动。保持部73在输送方向Y1上配置在比滑架51靠近下游的位置、且配置在排出部43的上方位置。由此,能够在不妨碍滑架51的移动的情况下利用排出部43的上方的空间来配置保持部73。因此,能够提高废液盒71更换时的可操作性,并且能够抑制液体喷射装置11的大型化。
(5)保持部73配置成比壳体12所具有的排出口15靠近上方。由此,能够避免保持部73与向排出口15排出的介质M的接触,并且能够将废液盒71的废液收容容积确保为较大。
(6)液体喷射装置11具备在上部具有开口12A的壳体12和覆盖壳体12的开口12A的能够开关的盖13。保持部73在打开盖13时将废液盒71保持为露出的状态。由此,如果打开盖13,则废液盒71在壳体12内露出,因此能够提高更换废液盒71的可操作性。
(7)液体喷射装置11具备维护装置81,该维护装置81在滑架51位于作为滑架51的移动路径的一端部的维护位置的状态下对液体喷射头52进行维护。保持部73在壳体12内在滑架51的移动方向上位于接近成为与维护位置相反侧的一侧。由此,以接近成为与维护位置相反侧的一侧而形成能够配置保持部73的无效空间DS的方式,设定管61的移动区域TA并牵引管61。在这种情况下,滑架51位于起始位置HP时,弯曲部62位于滑架51的附近,因此弯曲部62不容易垂下。
(8)保持部73在壳体12内在滑架51的移动方向上位于与配置有液体收容容器28的一侧相同侧接近的一侧。由此,能够将从液体收容容器28延伸的管61牵引成在与液体收容容器28相反侧形成弯曲部62。能够将保持部73配置在管61的移动区域TA外的无效空间DS。
(9)液体喷射装置11具备管61,该管61与滑架51连接,从配置在与滑架51不同的位置的液体收容容器28向液体喷射头52供给的液体通过。保持部73的下端位于比管61靠近下方。由此,能够增加废液盒71的高度尺寸,能够将废液盒71的废液收容容积确保为较大。
(10)保持于保持部73的废液盒71的上端面71A位于比滑架51的上端面50A靠近上方。由此,能够将废液盒71的高度尺寸确保为较长,能够将废液盒71的废液收容容积确保为较大。
(11)液体喷射装置11具有;管61,从配置在与滑架51不同的位置的液体收容容器28向液体喷射头52供给的液体通过;废液管86,从维护装置81向废液盒71输送的废液通过;以及隔壁部78,使管61和废液管86分开。由此,由隔壁部78分开成从液体收容容器28供给的液体通过的管61与废液管86不交叉,因此能够避免液体供给用的管61移动时缠绕于废液管86等不良情况。
(12)保持部73具有使废液盒71与废液管86连接的供给针92。保持部73具备拆装机构90,该拆装机构90以通过使废液盒71向滑架51的移动方向滑动而能够进行废液盒71相对于供给针92的连接和取下的方式,相对于保持部73拆装废液盒71。由此,通过由拆装机构90将废液盒71连接于供给针92,能够防止在废液盒71与废液管86之间的废液泄漏。通过使废液盒71滑动,能够进行废液盒71相对于供给针92的拆装。由于拆装时的滑动方向与滑架51的移动方向相同,所以即便使废液盒71滑动,废液盒71也不容易与管61接触。
(13)管61在输送方向Y1上形成以伴随位移的朝向弯曲并折返的弯曲部62,并且设置成伴随滑架51的移动使弯曲部62的形成位置移动。如果废液盒71在滑架51的移动方向上向与弯曲部62所处的一侧相反侧的方向滑动,则拆装机构90将废液盒71取下。由此,取下废液盒71时不容易与管61的弯曲部62接触。此外,如果是向弯曲部62侧滑动并取下的构成,则需要在无效空间DS内确保向弯曲部62侧滑动时的行程部分的空间。相对于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构成,不需要在无效空间DS内确保废液盒71的滑动行程部分的空间,因此能够在无效空间DS内确保保持部73和废液盒71的更大的占有体积,从而能够将废液盒71的废液收容容积确保为较大。
(14)液体喷射装置11具备管61,该管61与滑架51连接,从液体收容容器28向液体喷射头52供给的液体通过。管61具有:可动部,在输送方向Y1上形成以伴随位移的朝向弯曲的弯曲部62,伴随滑架51的移动而弯曲部62的形成位置移动;以及不可动的固定部。保持部73在输送方向Y1上配置在固定部61C与滑架51的扫描区域SA之间。伴随滑架51的移动,管61的弯曲部62以滑架51的移动量的大约一半的移动量移动。保持部73和废液盒71配置在弯曲部62的移动区域TA以外的剩余的大约一半的区域、即在滑架51的扫描区域SA与管61的固定部61C之间形成的未用于弯曲部62的移动的无效空间DS。因此,保持部73和废液盒71不妨碍滑架51的移动和管61的移动。此外,滑架51的扫描区域SA与固定部61C之间的部位与液体喷射装置11的后部相比对用户来说接近性良好。由此,能够最大程度地抑制液体喷射装置11的大型化,并且能够提高废液盒71更换时的可操作性。
(15)保持部73在壳体12内配置在管61的移动区域TA外。由此,在不妨碍管61的移动的情况下,能够利用未用作管61的移动区域的无效空间来配置保持部73和废液盒71。因此,最大程度地抑制液体喷射装置11的大型化,并且废液盒71更换时的可操作性良好。
(16)保持部73在壳体12内配置成比输送机构40输送介质M的输送路径K1、K2靠近上方、且比滑架51的扫描区域SA靠近输送方向Y1上的下游。由此,保持部73配置成比输送路径靠近上方、且比滑架51的扫描区域SA靠近输送方向Y1上的下游,因此废液盒71更换时的可操作性良好。
(17)液体喷射装置11具备维护装置81,该维护装置81在滑架51位于作为滑架51的移动路径的一端部的维护位置的状态下对液体喷射头52进行维护。保持部73具有设置于从维护装置81延伸的废液管86的一端的供给针92。废液盒71具有与供给针92连接的供给口部95。由此,如果将废液盒71安装于保持部73,则连接供给针92和供给口部95。因此,能够使维护装置81从液体喷射头52排出的液体通过废液管86并回收到废液盒71。此时,废液通过供给针92与供给口部95的连接而回收到废液盒71,因此能够抑制在连接部位的废液泄漏。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也能够变更为如下所示的变更例那样的方式。此外,能够使适当组合上述实施方式和如下所述的变更例而成为进一步的变更例,也能够使适当组合如下所示的变更例彼此而成为进一步的变更例。
·可以采用将管61的弯曲部62相对于滑架单元50配置在起始相反位置AH侧的管61的牵引路径。例如,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将液体收容容器28配置在起始位置HP侧,并且将管61的牵引路径布置成相对于通过所述实施方式的壳体12的宽度中心的垂线线对称。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相反地对起始位置HP和起始相反位置AH进行位置设定。此外,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废液盒71配置在无效空间DS。此外,在所述实施方式的管61的牵引路径中,也可以相反地对起始位置HP和起始相反位置AH进行位置设定。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应用于液体收容容器28配置在与滑架51不同位置的所谓的离架式的液体喷射装置11,但是也可以是滑架51搭载液体收容容器28的所谓的上架式。即,液体喷射装置11可以是不具备液体供给用的管61的构成。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不利用管61的无效空间DS,也能够在比滑架51靠近输送方向Y1的下游区域、且在排出部43的上方位置配置保持部73。保持部73在壳体12中可以位于与宽度平行的方向上的任意位置。例如,保持部73可以接近维护位置侧。此外,在这种情况下,液体收容容器28可以配置在起始位置HP侧。此外,液体收容容器28可以是注入式,也可以是包形式。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可以使排出辊对为一个。此外,排出辊对也可以是三个以上的多个。
·可以在将废液盒71从保持部73取下时向朝向弯曲部62的方向滑动。
·可以将保持部73配置成接近起始位置HP侧的一侧。在这种情况下,以管61的弯曲部62位于起始相反位置AH侧的方式使管61的牵引路径与所述实施方式相反。
·也可以不具有第二输送路径K2。如果第一输送路径K1在输送方向Y1上在比滑架51的扫描区域SA靠近下游区域遍及规定长度以上延伸,则只要在第一输送路径K1的上方的位置配置保持部73即可。
·构成排出部43的辊对只要位于比滑架51等头支承部靠近下游的位置,则也可以是一个。可以利用该一个辊对的上方的空间来配置保持部73。
·排出部43也可以代替辊输送方式而采用带输送方式。在构成排出部43的输送方向上位置不同的两个辊可以是卷绕有输送带的辊。
·废液盒71的拆装机构90可以代替使废液盒71向水平方向滑动来拆装的构成而采用向铅垂方向Z1滑动来拆装的方式。
·拆装机构90也可以是使废液盒71前后滑动来拆装的构成。在这种情况下,取下时可以是使废液盒71向前方滑动后向铅垂方向Z1拔出的构成。此外,也可以如下构成:在壳体的前面,在与保持部73相当的位置设置盖,在打开盖后使废液盒71向前方滑动并取出。
·拆装机构90可以是使废液盒71从壳体12的侧面向与弯曲部62侧相反侧水平滑动并拔出的构成。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壳体12的侧面设置盖,废液盒71的端面也可以在壳体12的侧面露出。此外,保持部73可以是以与壳体12的侧面相对的朝向具有开口73A的箱体。
·可以在比滑架51靠近输送方向Y1的上游的空间牵引管61。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在固定部61C与滑架51的扫描区域SA之间配置保持部73即可。即使在这种构成中,也能够打开盖13并拆装废液盒71。
·可以是打开盖13时废液盒71不露出的构成。例如可以是如下构成:打开盖时由内盖覆盖废液盒71,打开内盖来拆装废液盒71。另外,打开盖13时废液盒71露出而使废液盒71的高度尺寸变长,因此能够使废液收容容积变大。此外,可以是如下构成:废液盒71被前部件23覆盖并保持于其下方,取下前部件23来拆装废液盒71。
·可以废除供给机构91。即,不由供给针92等连接废液盒71和废液管86,可以使废液从废液管86向废液盒71内的液体吸收部件79滴下。在这种情况下,优选设置废液的泄漏防止机构或回收泄漏后的废液的机构。
·只要废液单元70和管束60具有在铅垂方向Z1上配置在相同高度的部分即可。即,并不需要管束60的全部在铅垂方向Z1上位于与废液单元70相同的高度。例如,废液盒71的上端可以位于与管束60的上端相同或比其低的位置。此外,例如成为保持部73的下端的底面73B可以位于与管束60的下端相同或比其高的位置。
·弯曲部62弯曲的朝向、即管61在输送方向Y1上伴随位移而弯曲的朝向并不限定于水平。管61弯曲的朝向只要是与介质M的输送面平行的朝向即可。例如,在液体喷射头52相对的部分的输送面是相对于水平以规定角度倾斜的倾斜面的情况下,弯曲部62也可以使管61以相对于水平以规定角度倾斜的朝向弯曲。
·保持部73可以在输送方向Y1上位于构成排出部43的两个辊对46、47中的从位于输送方向Y1的下游的一个辊对47的上方的位置偏离的位置。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保持部73只要位于第二输送路径K2的上方即可。
·废液单元70和管束60可以没有在铅垂方向Z1上配置在相同高度的部分。由此如果废液盒71和管束60在铅垂方向Z1上位置不同,则即使管束60的弯曲部62移动,也不需要担心管束60与废液盒71接触,因此能够不将保持部73限定于无效空间DS而自由地布局。例如,也可以将具有接近壳体12内的宽度整个区域的长度的长条状废液盒71配置在比弯曲部62靠近上方的高度。
·可以在输送方向Y1上在比管束60靠近下游的区域配置保持部73。在这种情况下,保持部73只要位于比滑架51等头支承部靠近输送方向Y1的下游区域、且位于在排出部43的上方即可,能够利用排出部43的上方的空间来配置废液盒71,废液盒71更换时的可操作性良好。
·管61并不限定于捆扎了多根的管束的构成,可以仅由一根构成。例如,可以在由黑色一色进行印刷的液体喷射装置11中,在具备一根管61的构成中应用。此外,在构成管束的情况下,也可以是四根以外的多根。
·液体喷射装置11并不限定于在作为介质的纸张或膜上进行印刷的印刷装置,也可以是在布上进行印刷的印染装置。
·液体喷射装置并不限定于滑架单元50沿扫描方向X1、X2往返移动的串行打印机,也可以是滑架单元50能够向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的两个方向移动的横向式打印机。
·液体喷射装置11也可以是行式打印机。在行式打印机的情况下,其行式打印头可以是排列多个喷出头而成的多打印头类型,也可以是具备具有多个喷嘴列的一个长条状行式打印头的构成,该多个喷嘴列在遍布与介质M的输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的印刷区域的整个区域以固定间距排列喷嘴55而成。在行式打印机的情况下,行式打印头相当于液体喷射头,由头支承部支承行式打印头。
·液体喷射装置并不限定于多功能一体机,也可以是未搭载读取单元30的具有盖13的打印机。
·介质M并不限定于纸张,也可以是可挠性的塑料薄膜或布、无纺布等。
·液体喷射装置并不限定于印刷用打印机。例如,也可以喷射功能材料的颗粒分散或混合于液体而成的液状体,在作为介质的一个例子的基板制造电气布线图案或液晶、EL(电致发光)和面发光等各种方式的显示器的像素。此外,也可以是喷射未固化的树脂液而形成立体物的三维造型用液体喷射装置。
以下记载从所述实施方式和变更例掌握的技术思想及其作用效果。
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输送部,向输送方向输送介质;液体喷射头,向所述介质喷射液体;头支承部,支承所述液体喷射头;液体收容容器,收容向所述液体喷射头供给的液体;排出部,排出被喷射了所述液体的所述介质;以及保持部,保持废液收容体,所述废液收容体能够将从所述液体喷射头排出的液体作为废液收容,所述保持部在所述输送方向上配置在比所述头支承部靠下游的位置、且配置在所述排出部的上方的位置。根据这种构成,能够利用排出部的上方的空间中的避开了头支承部的空间来配置保持废液收容体的保持部。排出部的上方中的避开了头支承部的部位与液体喷射装置的后部相比是用户容易接近的位置。因此,能够最大程度地抑制液体喷射装置的大型化,并且能够提高废液收容体更换时的可操作性。
在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中,所述排出部可以具备在所述输送方向上配置在不同的位置的两个辊,所述保持部配置在该两个辊中的位于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一个辊的上方的位置。
根据这种构成,保持部位于构成排出部的两个辊中的位于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一个辊的上方。能够利用一个辊的上方的空间来配置保持部。
在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中,在所述输送部输送所述介质的第一输送路径的下方可以具有将被喷射了所述液体后的所述介质向作为与所述输送方向相反方向的第二输送方向输送的第二输送路径,所述排出部通过将所述介质在所述输送方向上在中途排出后向所述第二输送方向反向输送,将所述介质向所述第二输送路径输送,所述保持部位于比所述头支承部靠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的位置、且位于所述第二输送路径的上方。
根据这种构成,由于具备将被喷射了液体后的介质向第二输送方向输送的第二输送路径,所以与将介质仅向第一输送方向排出的构成相比,需要将介质向第一输送方向上暂时排出到中途,直到能够将介质的第一输送方向上的后端引导到第二输送路径的入口的位置为止,因此排出部的输送路径在输送方向上变长,容易在第二输送路径的第一输送方向上的下游区域部分的上方形成空间。能够利用该空间来配置保持部。
在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中,所述头支承部可以是在所述介质的输送路径的上方的位置能够沿与所述输送方向交叉的扫描方向往返移动的滑架,所述液体喷射头与所述滑架一起移动,所述保持部在所述输送方向上配置在比所述滑架靠下游的位置、且配置在所述排出部的上方位置。
根据这种构成,能够不妨碍滑架的移动而利用排出部的上方的空间来配置保持部。因此,能够提高废液收容体更换时的可操作性,并且能够抑制液体喷射装置的大型化。
上述液体喷射装置可以具备收容所述液体喷射头和所述保持部的壳体,所述壳体具有排出所述介质的排出口,所述保持部配置在比所述排出口靠上方的位置。
根据这种构成,能够避免保持部与排出的介质的接触,并且能够将收容于废液收容体的废液的收容容积确保为较大。
上述液体喷射装置壳体可以具备:壳体,收容所述液体喷射头和所述保持部;以及能够开关的盖,覆盖所述壳体的上部开口,所述保持部在打开所述盖时将所述废液收容体保持为露出的状态。
根据这种构成,如果打开盖,则废液收容体在壳体内露出,因此提高了更换废液收容体的可操作性。
在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中,可以具备维护装置,所述维护装置在所述滑架位于作为所述滑架的移动路径的一端部的维护位置的状态下对所述液体喷射头进行维护,所述保持部在所述壳体内在所述滑架的移动方向上接近成为与所述维护位置相反侧的一侧而存在。
根据这种构成,利用伴随滑架的移动以滑架的移动量的大致一半的移动量移动的管的移动区域以外的剩余的大致一半的区域来配置保持部。由此,能够在不妨碍滑架的移动和管的移动的位置配置保持部。
在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中,所述保持部可以在所述壳体内在所述滑架的移动方向上位于与配置有所述液体收容容器的一侧相同侧接近的一侧。
根据这种构成,能够将从液体收容容器延伸的管牵引成在与液体收容容器相反侧形成弯曲部。能够将保持部配置在管的移动区域外的无效空间。
上述液体喷射装置可以具备管,所述管与所述滑架连接,从配置在与所述滑架不同位置的所述液体收容容器向所述液体喷射头供给的液体通过,所述保持部的下端位于比所述管靠下方的位置。
根据这种构成,能够增加废液收容体的高度尺寸,能够将废液收容体的收容容积确保为较大。
在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中,保持于所述保持部的所述废液收容体的上端可以位于比所述滑架的上端靠上方的位置。
根据这种构成,能够增加废液收容体的高度尺寸,能够将废液收容体的收容容积确保为较大。
在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中,可以具有:管,供从配置在与所述滑架不同位置的所述液体收容容器向所述液体喷射头供给的液体通过;废液管,供从所述维护装置向所述废液收容体输送的废液通过;以及隔壁部,使所述管和所述废液管分开。
根据这种构成,由隔壁部分开成从液体收容容器供给的液体通过的管与废液管不交叉,因此能够避免液体供给用的管移动时缠绕于废液管等不良情况。
在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中,所述保持部可以具有使所述废液收容体与所述废液管连接的连接部,所述保持部具备拆装机构,所述拆装机构通过使所述废液收容体向所述滑架的移动方向滑动能够进行所述废液收容体相对于所述连接部的连接和取下,从而相对于所述保持部拆装所述废液收容体。
根据这种构成,通过废液收容体由拆装机构连接于连接部,能够防止废液收容体与废液管之间的废液泄漏。通过使废液收容体滑动,能够进行废液收容体相对于连接部的拆装。由于拆装时的滑动方向与滑架的移动方向相同,所以即便使废液收容体滑动,废液收容体也不容易与管接触。
在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中,所述管可以形成朝向所述输送方向下游弯曲并折返的弯曲部,并且设置成伴随所述滑架的移动使所述弯曲部的形成位置移动,所述拆装机构通过所述废液收容体向所述滑架的移动方向上与所述弯曲部所处的一侧相反侧的方向滑动,从而取下该废液收容体。
根据这种构成,取下废液收容体时不容易与弯曲部接触。此外,与通过不与弯曲部接触的方式确保滑动行程部分的空间并向弯曲部侧滑动而取下的构成相比,能够将废液收容体的废液收容容积确保为较大。
Claims (12)
1.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输送部,向输送方向输送介质;
液体喷射头,向所述介质喷射液体;
头支承部,支承所述液体喷射头;
液体收容容器,收容向所述液体喷射头供给的液体;
排出部,排出被喷射了所述液体的所述介质,所述排出部具备在所述输送方向上配置在不同的位置的两个辊;以及
保持部,保持废液收容体,所述废液收容体能够将从所述液体喷射头排出的液体作为废液收容,
所述保持部在所述输送方向上配置在比所述头支承部靠下游的位置、且重叠配置在所述两个辊中的位于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一个辊的上方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输送部输送所述介质的第一输送路径的下方,具有将被喷射了所述液体后的所述介质向作为与所述输送方向相反方向的第二输送方向输送的第二输送路径,
所述排出部通过将所述介质在所述输送方向上在中途排出后向所述第二输送方向反向输送,将所述介质向所述第二输送路径输送,
所述保持部位于比所述头支承部靠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的位置、且位于所述第二输送路径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具备收容所述液体喷射头和所述保持部的壳体,
所述壳体具有排出所述介质的排出口,
所述保持部配置在比所述排出口靠上方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具备:
壳体,收容所述液体喷射头和所述保持部;以及
能够开关的盖,覆盖所述壳体的上部开口,
所述保持部在打开所述盖时将所述废液收容体保持为露出的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头支承部是在所述介质的输送路径的上方的位置能够沿与所述输送方向交叉的扫描方向往返移动的滑架,所述液体喷射头与所述滑架一起移动,
所述保持部在所述输送方向上配置在比所述滑架靠下游的位置、且重叠配置在所述两个辊中的位于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一个辊的上方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具备维护装置,所述维护装置在所述滑架位于作为所述滑架的移动路径的一端部的维护位置的状态下对所述液体喷射头进行维护,
所述保持部在所述壳体内在所述滑架的移动方向上接近成为与所述维护位置相反侧的一侧而存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具备配置在与所述滑架不同的位置的所述液体收容容器,所述保持部在所述壳体内在所述滑架的移动方向上接近与配置有所述液体收容容器侧相同侧的一侧而存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具备管,所述管与所述滑架连接,供从配置在与所述滑架不同位置的所述液体收容容器向所述液体喷射头供给的液体通过,
所述保持部的下端位于比所述管靠下方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保持于所述保持部的所述废液收容体的上端位于比所述滑架的上端靠上方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具有:
管,供从配置在与所述滑架不同位置的所述液体收容容器向所述液体喷射头供给的液体通过;
废液管,供从所述维护装置向所述废液收容体输送的废液通过;以及
隔壁部,使所述管和所述废液管分开。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具有使所述废液收容体与所述废液管连接的连接部,
所述保持部具备拆装机构,所述拆装机构通过使所述废液收容体沿所述滑架的移动方向滑动而能够进行所述废液收容体相对于所述连接部的连接和取下,从而相对于所述保持部拆装所述废液收容体。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形成朝向所述输送方向下游弯曲并折返的弯曲部,并且设置成伴随所述滑架的移动使所述弯曲部的形成位置移动,
所述拆装机构通过所述废液收容体向所述滑架的移动方向上与所述弯曲部所处的一侧相反侧的方向滑动,从而取下所述废液收容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046385 | 2019-03-13 | ||
JP2019046385A JP7314541B2 (ja) | 2019-03-13 | 2019-03-13 | 液体噴射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688354A CN111688354A (zh) | 2020-09-22 |
CN111688354B true CN111688354B (zh) | 2022-03-29 |
Family
ID=724227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169463.6A Active CN111688354B (zh) | 2019-03-13 | 2020-03-12 | 液体喷射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104142B2 (zh) |
JP (2) | JP7314541B2 (zh) |
CN (1) | CN11168835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501006B2 (ja) | 2020-03-11 | 2024-06-18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CN112656976A (zh) * | 2020-12-16 | 2021-04-16 | 梁明贵 | 一种医院用小型医疗器械消毒清洗装置 |
JP2022125677A (ja) * | 2021-02-17 | 2022-08-2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液体収容容器及び記録装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991138A (zh) * | 2011-09-09 | 2013-03-27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具有废液室的喷墨记录装置 |
CN102991137A (zh) * | 2011-09-09 | 2013-03-27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具有废液室的喷墨记录装置 |
CN104339852A (zh) * | 2013-07-31 | 2015-02-11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记录装置 |
CN108859421A (zh) * | 2017-05-11 | 2018-11-23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喷射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015843A (ja) * | 1998-06-30 | 2000-01-18 | Brother Ind Ltd | 印刷装置 |
JP2003205635A (ja) * | 2002-01-15 | 2003-07-22 | Canon Inc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US7204577B2 (en) * | 2002-06-11 | 2007-04-17 | Seiko Epson Corporaion | Waste liquid treating device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
US7712891B2 (en) | 2003-12-26 | 2010-05-11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Image-forming device |
JP4595425B2 (ja) | 2004-07-28 | 2010-12-08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JP4788467B2 (ja) * | 2006-05-09 | 2011-10-05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2011104920A (ja) | 2009-11-19 | 2011-06-02 | Seiko Epson Corp | 記録装置 |
JP5586935B2 (ja) | 2009-12-17 | 2014-09-1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2012121164A (ja) * | 2010-12-06 | 2012-06-28 | Seiko Epson Corp | 液体噴射装置 |
JP5670823B2 (ja) | 2011-05-03 | 2015-02-18 | 株式会社セイコーアイ・インフォテック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5899869B2 (ja) * | 2011-11-25 | 2016-04-0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JP6417660B2 (ja) * | 2013-12-13 | 2018-11-07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JP2015217628A (ja) * | 2014-05-20 | 2015-12-07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噴射装置 |
JP2016137656A (ja) | 2015-01-28 | 2016-08-0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タンク |
-
2019
- 2019-03-13 JP JP2019046385A patent/JP7314541B2/ja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3-11 US US16/815,768 patent/US11104142B2/en active Active
- 2020-03-12 CN CN202010169463.6A patent/CN111688354B/zh active Active
-
2023
- 2023-05-15 JP JP2023080281A patent/JP7533688B2/ja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991138A (zh) * | 2011-09-09 | 2013-03-27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具有废液室的喷墨记录装置 |
CN102991137A (zh) * | 2011-09-09 | 2013-03-27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具有废液室的喷墨记录装置 |
CN104339852A (zh) * | 2013-07-31 | 2015-02-11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记录装置 |
CN108859421A (zh) * | 2017-05-11 | 2018-11-23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喷射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1104142B2 (en) | 2021-08-31 |
JP2020146920A (ja) | 2020-09-17 |
JP7533688B2 (ja) | 2024-08-14 |
JP7314541B2 (ja) | 2023-07-26 |
CN111688354A (zh) | 2020-09-22 |
US20200290381A1 (en) | 2020-09-17 |
JP2023091088A (ja) | 2023-06-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688354B (zh) | 液体喷射装置 | |
JP5317598B2 (ja) | プリンタ | |
CN102632727B (zh) | 图像形成装置及防尘用罩盖 | |
JP4635426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5066017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9077196A (ja) | 液体吐出装置 | |
US20070211131A1 (en) | Image printing device and multi-function device | |
JP2007091445A (ja) | 給紙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記録装置 | |
EP1695831A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US9199478B2 (en) |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including a liquid supply tube | |
JP2007145525A (ja) | 給紙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記録装置 | |
JP2024114928A (ja) | 液体噴射装置 | |
JP2018187888A (ja) | 液体噴射装置 | |
JP2007296757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
JP2018069513A (ja) | 液体噴射装置 | |
WO2013128924A1 (ja) | 液体噴射装置 | |
JP2013193215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24150657A (ja) | 液体噴射装置 | |
JP7286978B2 (ja) | 液体噴射装置 | |
US20240001675A1 (en) | Liquid discharging apparatus | |
US20240051301A1 (en) | Liquid discharging apparatus | |
US20240051312A1 (en) | Recording apparatus | |
US20230311520A1 (en) | Liquid discharging apparatus | |
KR20020050102A (ko) | 잉크젯 기록 장치 | |
JP2012158063A (ja) | インクタンク、液滴吐出ヘッド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