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84217A - 空调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84217A
CN111684217A CN201880088606.1A CN201880088606A CN111684217A CN 111684217 A CN111684217 A CN 111684217A CN 201880088606 A CN201880088606 A CN 201880088606A CN 111684217 A CN111684217 A CN 1116842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oor
unit
heat exchange
outdoor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8860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本条秀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General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Genera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General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General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6842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842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24F1/006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by the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the heat 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24F11/67Switching between heating and cooling mod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 F25B2313/0234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in series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9Control issues
    • F25B2313/0293Control issues related to the indoor fan, e.g. controlling spe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9Control issues
    • F25B2313/0294Control issues related to the outdoor fan, e.g. controlling spe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02Compressor control
    • F25B2600/021Inverters there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21Temperatures
    • F25B2700/2115Temperatures of a compressor or the drive means therefor
    • F25B2700/21152Temperatures of a compressor or the drive means therefor at the discharge side of the compress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245/00Coatings; Surface treatments
    • F28F2245/02Coatings; Surface treatments hydrophili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室内的湿度升高、且进行室内机内部的干燥的空调机。本发明的空调机具有:室外机;以及室内机,其具有室内热交换器以及减压装置。室内热交换器具有第1热交换部以及第2热交换部,减压装置连接于第1热交换部与第2热交换部之间。该空调机执行使得第1热交换部和第2热交换部作为蒸发器起作用的制冷运转或除湿运转、以及使得第1热交换部作为冷凝器起作用且使得第2热交换部作为蒸发器起作用的再热除湿运转。而且,对第2热交换部实施滑水化处理。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即使为了使室内机内部干燥而执行使得第2室内热交换部作为蒸发器起作用的再热除湿运转,在实施了滑水化处理的第2室内热交换部产生的冷凝水也不会残留于第2室内热交换部,因此能够抑制室内的湿度的升高且进行室内机内部的干燥。

Description

空调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室内机内部进行干燥的空调机,特别是涉及通过再热除湿运转而对室内机内部进行干燥的空调机。
背景技术
在空调机进行制冷运转时,在作为蒸发器起作用的室内热交换器生成冷凝水。冷凝水在室内热交换器及其周围的仪器以及室内机的壳体成为霉菌、细菌繁殖的要因。如果霉菌、细菌繁殖,则从室内机吹出的调节空气会散发出令人不悦的臭味。因此,提出了在制冷运转后使包含室内热交换器在内的室内机的内部干燥的空调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空调机在室内机具有:室内热交换器,其由前侧室内热交换部和与该前侧室内热交换部相比容积更小的后侧室内热交换部构成;以及室内节流阀,其连接于前侧室内热交换部与后侧室内热交换部之间。在该空调机中,能够进行减小室内节流阀的开度而使前侧室内热交换部作为冷凝器、且使后侧室内热交换部作为蒸发器起作用的再热除湿运转(专利文献1中记作循环干燥运转),在制冷运转结束之后,在以规定时间进行了再热除湿运转之后进行送风运转,从而包含前侧室内热交换部以及后侧室内热交换部在内使得室内机的内部干燥。
在使室内机的内部干燥时,首先,进行再热除湿运转而使前侧室内热交换部作为冷凝器起作用,由此使得制冷运转时在前侧室内热交换部产生的冷凝水蒸发。变为水蒸气的冷凝水和空气一起从室内机向室内吹出,吹出至室内的水蒸气和室内空气一起再次被吸入至室内机,在作为蒸发器起作用的后侧室内热交换部变为水滴。在后侧室内热交换部变为水滴的冷凝水顺着后侧室内热交换部而向下方流动,并非所有冷凝水都从后侧室内热交换部流出,一部分残留于后侧室内热交换部。因此,在进行了再热除湿运转之后进行送风运转,使残留于后侧室内热交换部的冷凝水蒸发。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4334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空调机中,以上述方式进行送风运转而使残留于后侧室内热交换部的冷凝水蒸发,因此变为水蒸气的冷凝水和空气一起从室内机再次向室内吹出。因此,室内的湿度升高而有可能给使用者带来不悦感。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以上述问题,提供能够抑制室内湿度的升高且能够对室内机内部进行干燥的空调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空调机具有室外机以及室内机,该室内机具有室内热交换器以及减压装置。室内热交换器具有第1热交换部以及第2热交换部,减压装置连接于第1热交换部与第2热交换部之间。该空调机执行使得第1热交换部和第2热交换部作为蒸发器起作用的制冷运转或除湿运转、以及使得第1热交换部作为冷凝器起作用且使得第2热交换部作为蒸发器起作用的再热除湿运转。而且,对第2热交换部实施滑水化处理。
发明的效果
根据以上述方式构成的本发明的空调机,即使为了使室内机内部干燥而执行使得第2室内热交换部作为蒸发器起作用的再热除湿运转,在实施了滑水化处理的第2室内热交换部产生的冷凝水也不会残留于第2室内热交换部。由此,能够抑制室内的湿度的升高且进行室内机内部的干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说明图,(A)是室内机以及室外机的外观斜视图,(B)是(A)的X-X剖面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说明图,(A)是制冷剂回路图,(B)是室外机控制单元以及室内机控制单元的框图。
图3是表示与在制冷运转停止之后实施的内部干燥运转相关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作为实施方式,举出室外机和室内机由2根制冷剂配管连接的空调机为例进行说明。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下面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实现各种变形。
实施例
如图1(A)所示,本实施例的空调机1具有:室外机2,其设置于室外;以及室内机3,其设置于室内而通过液体管4以及气体管5与室外机2连接。
<室内机的形状以及装置的配置>
室内机3具有形成为横长的近似长方体形状的室内机壳体30。室内机壳体30由顶面面板30a、右侧面面板30b、左侧面面板30c、底面面板30d以及前表面面板30e形成。上述各面板全部都利用树脂材料而形成。
顶面面板30a形成为近似四边形而形成室内机壳体30的顶面。如图1(B)所示,在顶面面板30a设置有用于向室内机3的内部取入室内空气的吸入口30f。省略图示,但吸入口30f形成为格栅状。
右侧面面板30b以及左侧面面板30c形成室内机壳体30的左右侧面。右侧面面板30b以及左侧面面板30c形成为具有规定的曲率的曲面,且形成为左右对称形状。
底面面板30d形成为近似四边形而形成室内机壳体30的底面。如图1(B)所示,在底面面板30d固定有由树脂材料形成且用于将室内机3安装于壁面的基座30j。
前表面面板30e形成为近似四边形而配置为将室内机壳体30的前表面覆盖。前表面面板30e形成室内机3的外观面。
如前所述,在顶面面板30a设置有吸入口30f,另外,在前表面面板30e的下方设置有用于将在后述的室内热交换器31与制冷剂进行了热交换之后的室内空气向室内吹出的吹出口30g。而且,将壳体30内部的吸入口30f和吹出口30g连通的空间设为通风路30h。
室内风扇32是由树脂材料形成的横流风扇,固定于基座30j且配置于通风路30h。室内风扇32旋转而从吸入口30f将室内空气吸入至通风路30h,从通风路30h经由吹出口30g而将室内空气吹出。
在室内风扇32的上方以及前表面面板30e侧配置有室内热交换器31。室内热交换器31具有:第1热交换部31a,其形成为倒V字状;以及第2热交换部31b,其形成为板状。第1热交换部31a是散热片管式热交换器,在多个由铝材构成的散热片31a1插入形成有多根由铜管构成的导热管31a2。第2热交换部31b也与第1热交换部31a同样地为散热片管式热交换器,在多个由铝材构成的散热片31b1插入形成有多根由铜管构成的导热管31b2。
如图1(B)所示,第1热交换部31a配置于通风路30h的室内风扇32的上方(顶面面板30a侧)。对第1热交换部31a的散热片31a1的表面实施亲水化处理。亲水化处理是指用于使水容易润湿散热片31a1的表面的处理,例如将由水和分散于该水中的难溶水性的铈化合物构成的亲水化处理剂涂敷于散热片31a1的表面并使其干燥,由此对散热片31a1的表面赋予亲水性。
第2热交换部31b与铅直方向平行地、即以使得第2热交换部31b的厚度方向沿着从室内风扇33朝向前表面面板30e的方向的方式,配置于通风路30h的室内风扇32的前方(前表面面板30e侧)。对第2热交换部31b的散热片31b1的表面实施滑水化处理(water-slidingtreatment)。滑水化处理是指用于使得水在散热片31b1的表面弹开的处理,例如将配合有硅树脂以及聚烷基氢硅氧烷的滑水化处理剂涂敷于散热片31b1的表面并使其干燥,由此对散热片31b1的表面赋予滑水性。此外,第1热交换部31a的容积大于第2热交换部31b的容积。
吹出口30g形成于基座30j的下部、以及安装于前表面面板30e且由树脂材料构成的壳体30k的下表面。此外,基座30j以及壳体30k的上表面设为承接在室内热交换器31产生的结露水的排水盘30m。
在吹出口30g设置有使得从吹出口30g吹出的空气在上下方向上偏转的2个上下风向板35。2个上下风向板35分别由树脂材料形成,设为在室内机3停止运转时各上下风向板35转动而能够将吹出口30g封闭的形状。各上下风向板35固定于未图示的旋转轴,各上下风向板35在上下方向上转动而使得从吹出口30g吹出的空气在上下方向上偏转。
从上下风向板35观察,在吹出口30g的上游侧(室内机壳体30的内部侧)设置有使得从吹出口30g吹出的空气在左右方向上偏转的多个左右风向板36。各左右风向板36分别由树脂材料形成且固定于未图示的旋转轴,各左右风向板36在左右方向上转动而使得从吹出口30g吹出的空气在左右方向上偏转。
在通风路30h的室内热交换器31的上方(室内热交换器31与吸入口30f之间)以及室内热交换器31的前方(室内热交换器31与前表面面板30e之间)配置有用于将取入至室内机3的内部的空气中包含的尘埃去除的过滤器38。例如将由树脂材料构成的纤维编织为网孔状而形成该过滤器38。在从吸入口30f取入至室内机3的壳体30的内部的室内空气通过过滤器38时,该室内空气中含有的大于过滤器38的网孔的尘埃由过滤器38捕捉。
<空调机的结构和制冷剂回路>
下面,利用图2对构成室外机2以及室内机3的各装置、以及室外机2和室内机3由制冷剂配管连接而成的空调机1的制冷剂回路进行详细说明。如前所述,室外机2和室内机3由作为制冷剂配管的液体管4和气体管5进行连接。详细而言,室外机2的封闭阀25(例如双通阀)和室内机3的液体管连接部34由液体管4连接。另外,室外机2的封闭阀26(例如三通阀)和室内机3的气体管连接部35由气体管5连接。通过上述方式构成了空调机1的制冷剂回路10。
<室外机的结构>
室外机2在长方体形状的壳体的内部具有压缩机21、四通阀22、室外热交换器23、室外膨胀阀24、上述封闭阀25和封闭阀26、室外风扇27以及室外机控制单元200。而且,除了室外风扇27以及室外机控制单元200以外的上述各装置通过下面详细叙述的各制冷剂配管而相互连接,构成成为制冷剂回路10的一部分的室外机制冷剂回路10a。
压缩机21是利用未图示的逆变器对转速进行控制而能够改变运转容量的容量可变型压缩机。压缩机21的制冷剂排出侧通过排出管61与四通阀22的端口a连接。另外,压缩机21的制冷剂吸入侧通过吸入管66与四通阀22的端口c连接。
四通阀22是用于对制冷剂流动的方向进行切换的阀,具有a、b、c、d这4个端口。如上所述,端口a通过排出管61与压缩机21的制冷剂排出侧连接。端口b通过制冷剂配管62与室外热交换器23的一个制冷剂出入口连接。如上所述,端口c通过吸入管66与压缩机21的制冷剂吸入侧连接。而且,端口d通过室外机气体管64与封闭阀26连接。
室外热交换器23是由多根铜管构成的导热管插入于由多个铝材构成的散热片而成的散热片管式热交换器,使得制冷剂和通过后述的室外风扇27的旋转而取入至室外机2的内部的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如上所述,室外热交换器23的一个制冷剂出入口通过制冷剂配管62与四通阀22的端口b连接,另一个制冷剂出入口通过室外机液体管63与封闭阀25连接。
室外膨胀阀24例如为电子膨胀阀。室外膨胀阀24根据室内机3所要求的制冷能力、制热能力而对其开度进行调整,由此调节室内机3中流动的制冷剂量。
室外风扇27是由树脂材料形成的螺桨式风扇,配置于室外热交换器23的附近。室外风扇27通过由未图示的风扇电机进行旋转而将外部空气从设置于室外机2的壳体的吸入口向室外机2的内部取入,将在室外热交换器23与制冷剂进行了热交换后的外部空气从设置于室外机2的壳体的吹出口向室外机2外部释放。
除了以上说明的各装置以外,在室外机2设置有下面记载的3个传感器。如图2(A)所示,在排出管61设置有对从压缩机21排出的制冷剂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排出温度传感器71。在室外热交换器23的未图示的制冷剂路径的大致中间部设置有对室外热交换器23的温度进行检测的室外热交换温度传感器72。而且,在设置于室外机2的壳体的吸入口附近具有对流入至室外机2的内部的外部空气的温度、即外部空气温度进行检测的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73。
室外机控制单元200搭载于控制基板,该控制基板收纳于在室外机2的壳体内部设置的未图示的电气部件箱。如图2(B)所示,室外机控制单元200具有CPU210、存储部220、通信部230以及传感器输入部240。
存储部220例如由闪存构成,对室外机2的控制程序、与来自各种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对应的检测值、压缩机21、室外风扇27的控制状态等进行存储。通信部230是与室内机3进行通信的接口。传感器输入部240将室外机2的各种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取入并输出至CPU210。
CPU210经由传感器输入部240而将前述的室外机2的各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取入。另外,CPU210经由通信部230而将从室内机3发送的控制信号取入。CPU210基于取入的检测结果、控制信号而进行压缩机21、室外风扇27的驱动控制。另外,CPU210基于取入的检测结果、控制信号而进行四通阀22的切换控制。并且,CPU210基于取入的检测结果、控制信号而进行室外膨胀阀24的开度调整。
<室内机的结构>
除了前述的室内热交换器31、室内风扇33、上下风向板35、左右风向板36以及过滤器38以外,室内机3还具有:作为本发明的减压装置的室内膨胀阀32;液体管连接部34,其由液体管4连接;气体管连接部35,其由气体管5连接;以及室内机控制单元300。而且,除了室内风扇32、上下风向板35、左右风向板36、过滤器38、以及室内机控制单元300以外的上述各装置,通过下面详细叙述的各制冷剂配管相互连接而构成成为制冷剂回路10的一部分的室内机制冷剂回路10b。
室内热交换器31使制冷剂和通过室内风扇32的旋转而从室内机3的吸入口30f取入至室内机3的内部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如前所述,室内热交换器31由如下部件构成:第1热交换部31a,其对散热片31a1的表面实施了亲水化处理;以及第2热交换部31b,其对散热片31b1的表面实施了滑水化处理。第1热交换部31a的一个制冷剂出入口通过室内机液体管67与液体管连接部34连接。第2热交换部31b的一个制冷剂出入口通过室内机气体管68与气体管连接部35连接。而且,第1热交换部31a的另一个制冷剂出入口和第2热交换部31b的另一个制冷剂出入口通过制冷剂配管69而连接。
室内膨胀阀32例如是电子膨胀阀。室内膨胀阀32设置于制冷剂配管69,在空调机1进行制热运转、制冷运转以及除湿运转的情况下,其开度完全打开。另外,在空调机1进行再热除湿运转的情况下,室内膨胀阀32的开度形成为比完全打开时小(例如,小于或等于完全打开状态时的一半)的规定开度。
除了以上说明的各装置以外,在室内机3设置有下面记载的2个传感器。在室内热交换器31的第1热交换部31a的未图示的导热管的大致中间部,设置有对室内热交换器31的第1热交换部31a的温度进行检测的室内热交换温度传感器74。在空调机1进行制冷运转、制热运转时,将由室内热交换温度传感器74检测出的温度视为室内热交换器31的温度,基于检测出的温度而进行与制冷运转、制热运转相关的控制。另外,如图1(B)所示,在室内机3的吸入口30f与过滤器38之间,设置有对从吸入口30f吸入至室内机3的内部的空气的温度、即室内温度进行检测的室内温度传感器75。
室内机控制单元300搭载于控制基板,该控制基板收纳于在室内机3的壳体30的内部设置的未图示的电气部件箱。如图2(B)所示,室内机控制单元300具有CPU310、存储部320、通信部330以及传感器输入部340。
存储部320例如由闪存构成,对室内机3的控制程序、与来自各种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对应的检测值、室内风扇32的控制状态等进行存储。通信部330是用于与室外机2的室外机控制单元200进行通信的接口。传感器输入部340将室内机3的室内热交换温度传感器74、室内温度传感器75的检测结果取入并输出至CPU310。
CPU310经由传感器输入部340将前述的室内机3的各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取入。另外,CPU310经由通信部330将从使用者操作的未图示的遥控器发送的包含运转模式(制冷运转/除湿运转/再热除湿运转/制热运转)、风量等在内的运转信息信号取入。CPU310基于取入的检测结果、运转信息信号而进行室内风扇32、上下风向板35、左右风向板36的驱动控制。
<制冷剂回路的动作>
接下来,利用图2(A)对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的空调运转时的制冷剂回路10中的制冷剂的流动、各部的动作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中,能够进行使室外热交换器23作为蒸发器起作用且使室内热交换器31的第1热交换部31a以及第2热交换部31b作为冷凝器起作用的制热运转、使室外热交换器23作为冷凝器起作用且使室内热交换器31的第1热交换部31a以及第2热交换部31b作为蒸发器起作用的制冷运转以及除湿运转、以及使室外热交换器23以及室内热交换器31的第1热交换部31a作为冷凝器起作用且使第2热交换部31b作为蒸发器起作用的再热除湿运转。
在下面的说明中,首先,说明空调机1进行制热运转的情况,接下来,说明空调机1进行制冷运转以及除湿运转的情况。而且,说明空调机1进行再热除湿运转的情况。此外,在图2(A)中,实线箭头表示制冷运转时、除湿运转时以及再热除湿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虚线箭头表示制热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
<制热运转>
在空调机1进行制热运转的情况下,如图2(A)所示,四通阀22切换为虚线所示的状态、即四通阀22的端口a与端口d连通且端口b与端口c连通的状态。由此,在制冷剂回路10中,室外热交换器23作为蒸发器起作用,并且室内热交换器31作为冷凝器起作用,制冷剂回路10形成为使得制冷剂沿虚线箭头所示的方向而循环的制热循环系统。
如果在如上所述的制冷剂回路10的状态下驱动压缩机21,则从压缩机21排出的高压的制冷剂在排出管61流动而流入至四通阀22,从四通阀22经由室外机气体管64、封闭阀26而流入至气体管5。在气体管5流动的制冷剂经由气体管连接部35而流入至室内机3。
流入至室内机3的制冷剂在室内机气体管68流动而流入至室内热交换器31的第2热交换部31b,与通过室内风扇32的旋转从吸入口30f取入至室内机3的通风路30h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从第2热交换部31b流出至制冷剂配管69的制冷剂通过开度形成为完全打开的室内膨胀阀32而流入至室内热交换器31的第2热交换部31a,与通过室内风扇32的旋转从吸入口30f取入至室内机3的通风路30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
这样,室内热交换器31的第1热交换部31a和第2热交换部31b作为冷凝器起作用,在第1热交换部31a以及第2热交换部31b分别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室内空气从吹出口30g向室内吹出,由此对设置有室内机3的室内进行制热。
从第1热交换部31a向室内机液体管67流出的制冷剂经由液体管连接部34而流入至液体管4。在液体管4流动且经由封闭阀25而流入至室外机2的制冷剂在室外机液体管63流动,当从设为与在室内机3中由使用者要求的制热能力相应的开度的室外膨胀阀24通过时被减压。
从室外膨胀阀24通过而流入至室外热交换器23的制冷剂与通过室外风扇27的旋转取入至室外机2的内部的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从室外热交换器23流出至制冷剂配管62的制冷剂在四通阀22、吸入管66流动,被吸入至压缩机21而再次被压缩。
<制冷运转以及除湿运转>
在空调机1进行制冷运转或除湿运转的情况下,如图2(A)所示,四通阀22切换为实线所示的状态、即四通阀22的端口a与端口b连通且端口c与端口d连通的状态。由此,在制冷剂回路10中,室外热交换器23作为冷凝器起作用,并且室内热交换器31作为蒸发器起作用,制冷剂回路10形成为使得制冷剂沿实线箭头所示的方向循环的制冷循环系统。
如果在如上所述的制冷剂回路10的状态下驱动压缩机21,则从压缩机21排出的高压的制冷剂在排出管61流动而流入至四通阀22,从四通阀22在制冷剂配管62流动而流入至室外热交换器23。流入至室外热交换器23的制冷剂与通过室外风扇27的旋转取入至室外机2的内部的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从室外热交换器23流出至室外机液体管63的制冷剂,当从设为与在室内机3中来自使用者的要求、具体而言分别与制冷运转时要求的制冷能力、除湿运转时要求的室内的湿度相应的开度的室外膨胀阀24通过时被减压,经由封闭阀25而流入至液体管4。
在液体管4流动且经由液体侧连接部34而流入至室内机3的制冷剂,在室内机液体管67流动而流入至室内热交换器31的第1热交换部31a,与通过室内风扇32的旋转从吸入口30f取入至室内机3的通风路30h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从第1热交换部31a流出至制冷剂配管69的制冷剂通过开度设为完全打开的室内膨胀阀32而流入至室内热交换器31的第1热交换部31b,与通过室内风扇32的旋转从吸入口30f取入至室内机3的通风路30h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
这样,室内热交换器31的第1热交换部31a和第2热交换部31b作为蒸发器起作用,在第1热交换部31a以及第2热交换部31b分别与制冷剂进行了热交换的室内空气从吹出口30g向室内吹出,由此对设置有室内机3的室内进行制冷或除湿。此外,除湿运转时的室内风扇33的转速与制冷运转时的室内风扇33的转速相比而设为更低的转速,以使得与制冷运转时相比,在除湿运转时从吹出口30g吹出的风量更少。
从室内热交换器31的第2热交换部31b流出的制冷剂在室内机气体管68流动并经由气体侧连接部35而流入至气体管5。在气体管5流动并经由封闭阀26而流入至室外机2的制冷剂,按顺序在室外机气体管64、四通阀22、吸入管66流动并被吸入至压缩机21而再次被压缩。
<再热除湿运转>
空调机1进行再热除湿运转的情况下的制冷剂回路10与前述的制冷运转或除湿运转的情况相同地成为制冷循环系统。但是,室外膨胀阀24和室内膨胀阀32的开度、以及室内风扇33的转速分别与制冷运转或除湿运转的情况不同。具体而言,室外膨胀阀24的开度设为完全打开,室内膨胀阀32的开度设为规定的开度,例如设为小于完全打开的一半的开度的开度。由此,室内热交换器31的第1热交换部31a作为冷凝器起作用,并且室内热交换器31的第2热交换部31b作为蒸发器起作用。另外,室内风扇33的转速设为比制冷运转时、除湿运转时的转速低的转速。
此外,关于除了上述的室外膨胀阀24和室内膨胀阀32的开度、以及室内风扇33的转速以外的制冷剂回路10的动作、制冷剂的流动,与制冷运转或除湿运转的情况相同,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说明中,对制冷剂从室外热交换器23流出之后直至从室内热交换器31的第2热交换部31b流出为止的过程进行说明。
在室外热交换器23与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变为气液二相状态的制冷剂向室外机液体管63流动,从完全打开的室外膨胀阀24通过并经由封闭阀25而流入至液体管4。在液体管4流动并经由液体侧连接部34而流入至室内机3的制冷剂,在室内机液体管67流动而流入至室内热交换器31的第1热交换部31a,与通过室内风扇32的旋转从吸入口30f取入至室内机3的通风路30h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从第1热交换部31a流出至制冷剂配管69的制冷剂从设为前述的规定开度的室内膨胀阀32通过,而被减压并流入至室内热交换器31的第1热交换部31b,与通过室内风扇32的旋转从吸入口30f取入至室内机3的通风路30h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
这样,室内热交换器31的第1热交换部31a作为冷凝器起作用,并且室内热交换器31的第2热交换部31b作为蒸发器起作用,抑制从吹出口30g向室内吹出的空气的温度降低且使室内的湿度降低。
<制冷运转/除湿运转结束后的内部干燥运转>
接下来,利用图1至图3对制冷运转后或除湿运转后在空调机1进行的内部干燥运转进行说明。在使用者发出指示的情况下进行本实施方式的内部干燥运转,在使用者在进行制冷运转或除湿运转时指示了运转停止的情况下,以规定时间进行前述的再热除湿运转而使室内机3的内部产生的冷凝水干燥。
图3是表示空调机1进行内部干燥运转时与内部干燥运转相关的处理的流程图。在图3中,ST表示处理的步骤,其后续的数字表示步骤的编号。此外,由前述的室外机控制单元200和室内机控制单元300构成本发明的控制单元。因此,在对与此后的内部干燥运转相关的处理进行说明时,作为空调机1的控制主体,利用控制单元进行说明,作为室外机2、室内机3的各装置的控制主体,适当地利用室外机控制单元200的CPU210、室内机控制单元300的CPU310进行说明。
另外,在此后的说明中,将作为制冷运转时或除湿运转时的室外膨胀阀24的开度的制冷/除湿时开度设为Dop,将作为压缩机21的转速的制冷/除湿时压缩机转速设为Rca,将室外风扇27的制冷/除湿时室外风扇转速设为Rfoa,将室内风扇33的制冷/除湿时室内风扇转速设为Rfia。
这里,制冷/除湿时开度Dop和制冷/除湿时压缩机转速Rca分别设为与使用者要求的制冷能力或使用者要求的室内的湿度相应的值。另外,制冷/除湿时室外风扇转速Rfoa设为与制冷/除湿时压缩机转速Rca相应的值。另外,制冷/除湿时室内风扇转速Rfia设为使得除湿运转时的转速比制冷运转时的转速低的转速。
另外,将作为内部干燥运转时的室内膨胀阀32的开度的内部干燥时开度设为Dip,将作为压缩机21的转速的内部干燥时压缩机转速设为Rcd,将作为室外风扇27的转速的内部干燥时室外风扇转速设为Rfod,将作为室内风扇33的转速的内部干燥时室内风扇转速设为Rfid。
这里,内部干燥时开度Dip设为能够降低制冷剂的压力以使得室内热交换器31的第2热交换部31b作为蒸发器起作用的规定开度,例如设为比完全打开的一半小的开度。另外,内部干燥时压缩机转速Rcd和内部干燥时室内风扇转速Rfid分别设为比制冷运转时或除湿运转时的转速低的规定的转速,例如,内部干燥时压缩机转速Rcd设为40rps,内部干燥时室内风扇转速Rfid设为1100rpm。另外,内部干燥时室外风扇转速Rfod设为与内部干燥时压缩机转速Rcd相应的值。
此外,上述内部干燥时压缩机转速Rcd以及内部干燥时室内风扇转速Rfid预先通过进行试验等而分别求出,是存储于室外机控制单元200的存储部220、室内机控制单元300的存储部320的值,是在接下来说明的干燥运转时间tp的期间,如果进行内部干燥运转则能判明室内机3的内部的冷凝水大致蒸发的值。
并且,将作为持续进行内部干燥运转的时间的干燥运转时间设为tp。干燥运转时间tp是预先通过进行试验等而存储于室外机控制单元200的存储部220或室内机控制单元300的存储部320的值,是如果在干燥运转时间tp的期间持续进行内部干燥运转,则能判明在室内机3的内部进行制冷运转或除湿运转时产生的冷凝水大致蒸发的时间。此外,作为干燥运转时间tp的一个例子,设为85分钟。
<内部干燥运转的处理流程>
首先,控制单元判断使用者的运转指示是否为制冷运转或除湿运转(ST1)。如果使用者的运转指示并非制冷运转或除湿运转(ST1-No),则控制单元进行制热运转的开始处理或再热除湿运转的开始处理(ST14)。这里,制热运转的开始处理是指CPU210对四通阀22进行操作而将制冷剂回路10设为制热循环系统。另外,再热除湿运转的开始处理是指CPU210对四通阀22进行操作而将制冷剂回路10设为制冷循环系统,并且CPU210将室外膨胀阀24的开度设为完全打开,CPU310将室内膨胀阀32的开度设为上述规定开度Dip,由此设为第1热交换部31a作为冷凝器起作用且第2热交换部31b作为蒸发器起作用的状态。
结束ST14的处理的控制单元进行制热运转控制或再热除湿运转控制(ST15),处理进入ST5。在制热运转控制或再热除湿运转控制的各控制中,控制单元根据所要求的制热能力等而对压缩机21、室外膨胀阀24、室外风扇27、室内膨胀阀32以及室内风扇33分别进行控制。
在ST1中,如果使用者的运转指示是制冷运转或除湿运转(ST1-Yes),则控制单元进行制冷运转或除湿运转的开始处理(ST2)。这里,制冷运转的开始处理或除湿运转的开始处理是指CPU210对四通阀22进行操作而将制冷剂回路10设为制冷循环系统。
接下来,控制单元将室外膨胀阀24的开度设为制冷/除湿时开度Dop,并且将室内膨胀阀32的开度设为完全打开(ST3)。具体而言,CPU210将室外膨胀阀24的开度设为制冷/除湿时开度Dop,CPU310将室内膨胀阀32的开度设为完全打开。
接下来,控制单元将压缩机21的转速设为制冷/除湿时压缩机转速Rca,将室外风扇27的转速设为制冷/除湿时室外风扇转速Rfoa,将室内风扇33的转速设为制冷/除湿时室内风扇转速Rfia(ST4),由此开始制冷运转或除湿运转。具体而言,CPU210将压缩机21的转速设为制冷/除湿时压缩机转速Rca,并且将室外风扇27的转速设为制冷/除湿时室外风扇转速Rfoa,CPU310将室内风扇33的转速设为制冷/除湿时室内风扇转速Rfia。
接下来,控制单元判断是否由使用者发出了运转模式的切换指示(ST5)。这里,运转模式切换指示是指,指示从当前的运转向其他运转的切换、例如从制冷运转向制热运转的切换。
如果发出了运转模式切换指示(ST5-Yes),则控制单元使处理返回至ST1。如果未发出运转模式切换指示(ST5-Yes),则控制单元判断是否由使用者发出了运转停止指示(ST6)。这里,运转停止指示是指,指示使压缩机21停止而使空调机1停止运转。
如果使用者未发出运转停止指示(ST6-No),则控制单元判断当前的运转是否为制冷运转或除湿运转(ST16)。如果当前的运转并非制冷运转或除湿运转(ST16-Yes),则控制单元使处理返回至ST3。如果当前的运转并非制冷运转或除湿运转(ST16-No),即如果当前的运转为制热运转或再热除湿运转,则控制单元使处理返回至ST15。
在ST6中,如果使用者发出了运转停止指示(ST6-Yes),则在进行制冷运转或除湿运转时使空调机1停止的情况下,控制单元判断是否由使用者设定为进行内部干燥运转(ST7)。例如,在通过使用者对未图示的遥控器的操作而进行制冷运转或除湿运转时使空调机1停止的情况下,事先设定是否进行内部干燥运转。
如果未设定为进行内部干燥运转(ST7-No),则控制单元使处理进入ST13。如果设定为进行内部干燥运转(ST7-Yes),则控制单元将室外膨胀阀24的开度设为完全打开,并且将室内膨胀阀32的开度设为内部干燥时开度Dip(ST8)。具体而言,CPU210将室外膨胀阀24的开度设为完全打开,CPU310将室内膨胀阀32的开度设为内部干燥时开度Dip。
接下来,控制单元将压缩机21的转速设为内部干燥时压缩机转速Rcd,将室外风扇27的转速设为内部干燥时室外风扇转速Rfod,将室内风扇33的转速设为内部干燥时室内风扇转速Rfid(ST9),开始内部干燥运转。
具体而言,CPU210将压缩机21的转速设为内部干燥时压缩机转速Rcd,并且将室外风扇27的转速设为内部干燥时室外风扇转速Rfod,CPU310将室内风扇33的转速设为内部干燥时室内风扇转速Rfid。此外,以上说明的ST8以及ST9的各处理是与内部干燥运转相关的处理。
如果以上述方式将制冷剂回路10设为再热除湿运转时的状态而进行内部干燥运转,则首先在作为冷凝器起作用的第1热交换部31a中,利用流入至第1热交换部31a的制冷剂将第1热交换部31a加热,使得在制冷运转时或除湿运转时在第1热交换部31a产生的冷凝水蒸发。此时,将第1热交换部31a加热,由此能够使除了第1热交换部31a以外的室内机3的内部的其他装置、构成壳体30的部件干燥。
如前所述,对第1热交换部31a进行亲水化处理,从而不会使得在第1热交换部31a产生的冷凝水向下方的排水盘30m滴落,而是停留于第1热交换部31a的散热片31a1的表面。因此,如果将制冷剂回路10设为再热除湿运转时的状态而进行内部干燥运转,则冷凝水容易从第1热交换部31a蒸发。
由第1热交换部31a加热而变为水蒸气的冷凝水与空气一起通过室内风扇33的旋转从吹出口30g向室内机3的壳体30的外部流出。然而,含有变为该水蒸气的冷凝水的室内空气再次被从吸入口30f取入至室内机3的壳体30的内部,在作为蒸发器起作用的第2热交换部31b由制冷剂冷却而在第2热交换部31b变为水滴。
如前所述,对第2热交换部31b进行了滑水化处理,因此在第2热交换部31b由水蒸气变为水滴的冷凝水,在散热片31b1流动并立即向下方流动而向排水盘30m滴落。由此,在通过再热除湿运转而进行了室内机3的内部干燥运转之后,无需如现有技术那样进行用于使第2热交换部31b干燥的送风运转,因此不会出现在第2热交换部31b变为水滴的冷凝水变为水蒸气而再次向室内释放的情况。
接下来,控制单元使计时器开始测量(ST10),判断从计时器开始测量起是否经过了干燥运转时间tp(ST11)。如果未经过干燥运转时间tp(ST11-No),则控制单元使处理返回至ST11而持续进行内部干燥运转。
如果经过了干燥运转时间tp(ST11-Yes),则控制单元对计时器进行重置(ST12)。而且,控制单元进行运转停止处理(ST13)并结束处理。具体而言,在运转停止处理中,CPU210使压缩机21以及室外风扇27停止,并且将室外膨胀阀24设为完全关闭,CPU310使室内风扇33停止,并且将室内膨胀阀32设为完全关闭。
如以上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中,在制冷运转后或除湿运转后使空调机1停止时,在由使用者发出了内部干燥运转的实施指示的情况下,将制冷剂回路10设为再热除湿运转时的状态而进行内部干燥运转。由此,能够抑制设置有室内机3的室内的湿度且能够进行室内机3的内部的干燥。
此外,在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中,对将减压装置设为膨胀阀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只要如开度仅以完全打开和规定开度这2个阶段发生变化的电磁阀这样,在再热除湿运转时能够对开度进行调整以使得第2热交换部31b作为蒸发器起作用即可。
标号的说明
1 空调机
2 室外机
3 室内机
10 制冷剂回路
21 压缩机
23 室外热交换器
24 室外膨胀阀
27 室外风扇
31 室内热交换器
31a 第1热交换部
31a1 散热片
31a2 导热管
31b 第2热交换部
31b1 散热片
31b2 导热管
32 室内膨胀阀
33 室内风扇
200 室外机控制单元
210 CPU
300 室内机控制单元
310 CPU
Dop 制冷/除湿时开度
Dip 内部干燥时开度
Rca 制冷/除湿时压缩机转速
Rcd 内部干燥时压缩机转速
Rfoa 制冷/除湿时室外风扇转速
Rfod 内部干燥时室外风扇转速Rfod
Rfia 制冷/除湿时室内风扇转速
Rfid 内部干燥时室内风扇转速Rfid
tp 干燥运转时间

Claims (3)

1.一种空调机,所述空调机具有:室外机;以及室内机,其具有室内热交换器以及减压装置,
所述室内热交换器具有第1热交换部以及第2热交换部,
所述减压装置连接于所述第1热交换部与所述第2热交换部之间,
所述空调机执行使得所述第1热交换部和所述第2热交换部作为蒸发器起作用的制冷运转或除湿运转、以及使得所述第1热交换部作为冷凝器起作用且使得所述第2热交换部作为蒸发器起作用的再热除湿运转,其特征在于,
对所述第2热交换部实施滑水化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在进行了所述制冷运转或所述除湿运转之后停止所述空调机的运转的情况下,执行所述再热除湿运转而使所述室内机的内部干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对所述第1热交换部实施亲水化处理。
CN201880088606.1A 2018-02-08 2018-10-12 空调机 Pending CN11168421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21213A JP6724935B2 (ja) 2018-02-08 2018-02-08 空気調和機
JP2018-021213 2018-02-08
PCT/JP2018/038110 WO2019155685A1 (ja) 2018-02-08 2018-10-12 空気調和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84217A true CN111684217A (zh) 2020-09-18

Family

ID=675493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88606.1A Pending CN111684217A (zh) 2018-02-08 2018-10-12 空调机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048200A1 (zh)
EP (1) EP3751217B1 (zh)
JP (1) JP6724935B2 (zh)
CN (1) CN111684217A (zh)
AU (1) AU2018407640B2 (zh)
WO (1) WO201915568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05522B1 (ja) * 2019-02-27 2020-06-03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US11359845B2 (en) * 2020-01-06 2022-06-14 Haler US Appliance Solutions, Inc. Method for defrosting an air conditioner unit
EP3882524B1 (en) * 2020-03-16 2023-11-0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JP7435978B2 (ja) * 2020-07-20 2024-02-21 国立大学法人京都大学 熱交換器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WO2022244188A1 (ja) * 2021-05-20 2022-11-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CN118176395A (zh) * 2021-11-10 2024-06-1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机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14334A (ja) * 2001-06-27 2003-01-15 Toshiba Kyaria Kk 空気調和機及びその室内ユニットの乾燥運転方法
CN1566811A (zh) * 2003-06-11 2005-01-19 河南新飞电器有限公司 制冷空调恒湿方法及实现该方法的制冷恒湿空调
JP2007205656A (ja) * 2006-02-02 2007-08-16 Toshiba Kyaria Kk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2008121997A (ja) * 2006-11-13 2008-05-29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CN103857976A (zh) * 2011-10-03 2014-06-1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制冷循环装置
JP2016038152A (ja) * 2014-08-07 2016-03-22 株式会社東芝 空気調和機
WO2016056076A1 (ja) * 2014-10-08 2016-04-1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除湿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85704A (ja) * 2005-09-26 2007-04-05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
JP2009008285A (ja) * 2007-06-26 2009-01-15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
JP2010014288A (ja) * 2008-07-01 2010-01-21 Toshiba Carrier Corp 空気調和機
JP2010094169A (ja) * 2008-10-14 2010-04-30 Panasonic Corp 除湿加温装置および除湿加温装置を具備した乾燥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14334A (ja) * 2001-06-27 2003-01-15 Toshiba Kyaria Kk 空気調和機及びその室内ユニットの乾燥運転方法
CN1566811A (zh) * 2003-06-11 2005-01-19 河南新飞电器有限公司 制冷空调恒湿方法及实现该方法的制冷恒湿空调
JP2007205656A (ja) * 2006-02-02 2007-08-16 Toshiba Kyaria Kk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2008121997A (ja) * 2006-11-13 2008-05-29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CN103857976A (zh) * 2011-10-03 2014-06-1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制冷循环装置
JP2016038152A (ja) * 2014-08-07 2016-03-22 株式会社東芝 空気調和機
WO2016056076A1 (ja) * 2014-10-08 2016-04-1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除湿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51217A4 (en) 2021-10-13
JP6724935B2 (ja) 2020-07-15
US20210048200A1 (en) 2021-02-18
JP2019138522A (ja) 2019-08-22
EP3751217A1 (en) 2020-12-16
AU2018407640B2 (en) 2021-09-23
AU2018407640A1 (en) 2020-08-27
WO2019155685A1 (ja) 2019-08-15
EP3751217B1 (en) 2024-0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84217A (zh) 空调机
JP5799932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12823262B (zh) 空调机
CN105526638B (zh) 除湿机
EP2213362A1 (en) Humidity control device
EP1806542A1 (en) Air conditioner
JP2017155953A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4548979B2 (ja) 空気調和機
JP2017044424A (ja) 空気調和機
JP2004360951A (ja) 空気調和機
JP7094061B2 (ja) 環境試験装置及びその運転方法
JPH0719514A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JP2007285628A (ja) 空調調和装置
JP7227502B2 (ja) 空調換気システム
JP2010145024A (ja) 空調システム
WO2021039149A1 (ja) 除湿機能付き熱交換形換気装置
WO2020195153A1 (ja) 空気調和機
KR20040048969A (ko) 공기 조화기
JP7126611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2021181863A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6745895B2 (ja) 空調システム
JP2020063860A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7193754B2 (ja) 室内機、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WO2022234857A1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
WO2022049879A1 (ja) 空気調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