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74466A - 车辆前部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前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74466A
CN111674466A CN202010093201.6A CN202010093201A CN111674466A CN 111674466 A CN111674466 A CN 111674466A CN 202010093201 A CN202010093201 A CN 202010093201A CN 111674466 A CN111674466 A CN 1116744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front pillar
pillar
upper member
end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9320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74466B (zh
Inventor
林凉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6744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744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744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744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4Door pillars ; windshield pill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可提高朝向车辆后方的载荷传递效率。各前柱(12)具有第一前柱(16)、及位于第一前柱(16)的车辆后方且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二前柱(18),第二前柱(18)具有从车辆上部朝向车辆前方倾斜的倾斜部(20)、从倾斜部(20)的下端部朝向车辆前方弯曲的弯曲部(22)、及经由弯曲部(22)延伸向车辆下方的下方延伸设置部(24),各上构件(14)在车辆后方端部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上下结合部(30),上下结合部(30)较第一前柱(16)的下端部(16a)位于车辆后方下部,将上构件(14)的车辆后方端部结合于前柱(12)的车宽方向外侧,弯曲部(22)被配置在上下结合部(30)的车辆后方。

Description

车辆前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其包括第一前柱(front pillar)、及位于第一前柱的车辆后方的第二前柱。
背景技术
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车辆前部结构中,前柱包含配置在车辆前方侧的前方前柱、及配置在车辆后方侧的后方前柱。
所述专利文献1的车辆前部结构中,使前围板侧梁(cowl side member)的车辆后方端部延伸向车辆后方,并在第一固定点固定于后方前柱的下端。由此,专利文献1中,能够将正面碰撞时从车辆正面输入的碰撞载荷经由第一固定点而传递至后方前柱。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05654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此外,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车辆前部结构中,使作为前围板侧梁的一部分的车辆后方端部延伸向车辆后方,而固定至前柱的车宽方向外侧。由此,专利文献1中,朝向车辆后方的载荷传递效率有可能下降。
本发明是有鉴于此点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前部结构,能够提高朝向车辆后方的载荷传递效率。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本发明是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其包括:左右一对前柱,分别配置在车辆前部的左右两侧,且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以及左右一对上构件,连接于所述各前柱的下方,且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各前柱具有第一前柱及第二前柱,所述第二前柱位于所述第一前柱的车辆后方且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其中,所述第二前柱具有:倾斜部,从车辆上部朝向车辆前方倾斜;弯曲部,从所述倾斜部的下端部朝向车辆前方弯曲;以及下方延伸设置部,经由所述弯曲部而延伸向车辆下方,所述各上构件在车辆后方端部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上下结合部,所述上下结合部较所述第一前柱的下端部而位于车辆后方下部,将所述上构件的车辆后方端部结合于所述前柱的车宽方向外侧,所述弯曲部被配置在所述上下结合部的车辆后方。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中,能够获得一种可提高朝向车辆后方的载荷传递效率的车辆前部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从车辆外侧观察适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前部结构的、车辆前部的右侧部分的侧面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车辆前部的局部放大侧面图。
图3是沿着图2的III-III线的纵剖面图。
图4是沿着图2的IV-IV线的横剖面图。
图5是从车厢内侧观察配置在车辆前部的右侧的第二前柱的放大侧面图。
图6是沿着图5的VI-VI线的纵剖面图。
图7是从图2的箭头A方向观察的箭头图。
[符号的说明]
10:车身前部
12:前柱
14:上构件
14a:(上构件的)上端部
14b、14c:(上构件的)车辆后方端部
16:第一前柱
16a:(第一前柱的)下端部
18:第二前柱
20:倾斜部
20a:(倾斜部的)下端部
22:弯曲部
24:下方延伸设置部
30:上下结合部
36:外侧加强筋部
38:内侧加强筋部
40:上部空间部(空间部)
42:下部空间部(空间部)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一边适当参照附图,一边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另外,各图中,“前后”表示车辆前后方向,“左右”表示左右方向(车宽方向),“上下”表示车辆上下方向(铅垂上下方向)。
如图1所示,车辆前部10是具备下述部分而构成,即:左右一对前柱12、12,分别配置在车辆前部10的左右两侧,且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以及左右一对上构件14、14,连接于各前柱12的下方,且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另外,图1中,仅示出车辆前部10的右侧部分,而省略了左侧部分的图示。
各前柱12具有第一前柱16与第二前柱18。第一前柱16较第二前柱18而位于车辆前方,且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第二前柱18位于第一前柱16的车辆后方,且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
第一前柱16包含配置在车宽方向外侧的第一前柱外件、及配置在车宽方向内侧的第一前柱内件。第一前柱16的下端连结于第二前柱18的后述的弯曲部22的前端。另外,第一前柱内件包含未图示的第一前柱加强材(stiffener)。
第二前柱18包含配置在车宽方向外侧的第二前柱外件、及配置在车宽方向内侧的第二前柱内件。另外,第二前柱内件也包含配置在第二前柱内件的车宽方向外侧的前柱加强材。
第二前柱18的沿着端面方向的剖面积大于第一前柱16的沿着端面方向的剖面积。由此,第二前柱18的刚性/强度高于第一前柱16的刚性/强度。
如图1所示,第二前柱18具有倾斜部20、弯曲部22及下方延伸设置部24。倾斜部20以从车辆上部的车顶(roof)部26朝向车辆前方下降的方式而倾斜。弯曲部22从所述倾斜部20的下端部20a朝向车辆前方以大致水平地弯曲的方式而延伸。下方延伸设置部24连结于弯曲部22的下端部,并且经由弯曲部22而延伸至车辆下方的侧封(side seal)28为止。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使弯曲部22与下方延伸设置部24包含不同的构件,将弯曲部22的下端与下方延伸设置部24的上端一体地接合,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一体地构成弯曲部22与下方延伸设置部24。
如图2所示,下方延伸设置部24具有:大致平坦的平面部24a;前方侧部24b,连续于平面部24a的车辆前方侧,且朝车内侧凹陷;以及后方侧部24c,连续于平面部24a的车辆后方侧,且朝车内侧凹陷。
如图2所示,在车辆后方部位,各上构件14具有:大致平坦的横壁15a;以及下壁15b,连续于横壁15a的下端,且朝向车内侧凹陷。而且,如图1及图2所示,各上构件14在所述上构件14的车辆后方端部,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上下结合部30。所述上下结合部30具有:上侧结合部32a,结合于弯曲部22的下端部;以及下侧结合部32b,结合于下方延伸设置部24的车辆前方侧的上端部。各上构件14的车辆前方端部连结于前副车架(front sub frame)34(参照图1)。
如图2所示,上下结合部30较第一前柱16的下端部16a而位于车辆后方下部,将上构件14的车辆后方端部结合于第二前柱18的车宽方向外侧。第二前柱18的弯曲部22被配置在上构件14的上下结合部30的车辆后方位置。
在各前柱12的弯曲部22,设有外侧加强筋(bead)部36。所述外侧加强筋部36包含朝向前柱12的外侧(车厢外侧)突出的凸部(参照图3),且从车厢外侧呈侧视大致直线状地延伸。而且,外侧加强筋部36以下述方式倾斜,即,从上构件14的车辆后方侧的上端部14a朝向倾斜部20的下端部20a而朝车辆后方稍许上升(参照图2的粗虚线)。
如图5所示,在各前柱12的倾斜部20与弯曲部22的边界附近部位,设有内侧加强筋部38。所述内侧加强筋部38包含朝向前柱12的内侧(车厢内侧)突出的凸部(参照图6),从车厢内侧俯视呈大致圆弧状。而且,内侧加强筋部38从上构件14的上端部朝向第二前柱18延伸向车辆后方。
上构件14的车辆后方端部(上下结合部30)在与各前柱12的车辆前后方向具有空间部。所述空间部具有:上部空间部40,位于上下结合部30的上侧;以及下部空间部42,位于上下结合部30的下侧。
如图4所示,上部空间部40形成在圆弧状切口部44与第二前柱18的弯曲部22的凹陷部46之间,所述圆弧状切口部44是使接近上构件14的车辆后方端部14b的上下结合部30的上部角部呈俯视大致圆弧状切开而形成。
如图7所示,下部空间部42形成在L字状切口部48与第二前柱18的下方延伸设置部24的上部之间,所述L字状切口部48是使接近上构件14的车辆后方端部14c的上下结合部30的下部角部呈侧视大致L字状切开而形成。
适用了本实施方式的车辆前部结构的车辆的车辆前部10基本上是以上述方式构成,接下来说明其作用效果。
本实施方式中,各上构件14在车辆后方端部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上下结合部30。所述上下结合部30较第一前柱16的下端部16a而位于车辆后方下部,将上构件14的车辆后方端部结合于第二前柱18的车宽方向外侧。
本实施方式中,将上下结合部30较第一前柱16的下端部16a而配置于车辆后方下部,由此,例如能够将在正面碰撞时所输入的碰撞载荷经由上构件14及上下结合部30而有效地传递至第二前柱18。其结果,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提高朝向车辆后方的载荷传递效率。
而且,本实施方式中,在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上下结合部30的车辆后方,配置第二前柱18的弯曲部22。由此,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提高朝向第二前柱18的碰撞载荷的传递效率,并且,通过将碰撞载荷经由上下结合部30而传递至位于第二前柱的18下方侧的下方延伸设置部24,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载荷传递效率。
进而,本实施方式中,对于第二前柱18,设有从上构件14的上端部14a朝向车辆后方延伸的外侧加强筋部36。由此,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将碰撞载荷经由外侧加强筋部36而有效地传递至第二前柱18,并且能够抑制碰撞载荷向第一前柱16的传递。
进而,本实施方式中,对于第二前柱18,设有从上构件14的上端部14a朝向车辆后方延伸的内侧加强筋部38。由此,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将碰撞载荷经由内侧加强筋部38而有效地传递至第二前柱18。
进而,本实施方式中,在前柱12的车辆前后方向上,在上构件14的车辆后方端部14b、14c分别设有空间部(上部空间部40及下部空间部42)(参照图4、图7)。通过在上构件14的车辆后方端部14b、14c设置空间部,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在正面碰撞时抑制上构件14的破碎残留,从而能够抑制意料外的碰撞载荷输入至第二前柱18。
进而,本实施方式中,在上下结合部30的上侧设有上部空间部40。通过设置所述上部空间部40,从而能够抑制传递至第一前柱16的碰撞载荷。

Claims (4)

1.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其包括:左右一对前柱,分别配置在车辆前部的左右两侧,且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以及左右一对上构件,连接于所述各前柱的下方,且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
所述各前柱具有第一前柱及第二前柱,所述第二前柱位于所述第一前柱的车辆后方且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所述车辆前部结构的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前柱具有:
倾斜部,从车辆上部朝向车辆前方倾斜;
弯曲部,从所述倾斜部的下端部朝向车辆前方弯曲;以及
下方延伸设置部,经由所述弯曲部而延伸向车辆下方,
所述各上构件在车辆后方端部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上下结合部,
所述上下结合部较所述第一前柱的下端部而位于车辆后方下部,将所述上构件的车辆后方端部结合于所述前柱的车宽方向外侧,
所述弯曲部被配置在所述上下结合部的车辆后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前柱在所述前柱的外侧具有外侧加强筋部,所述外侧加强筋部从所述上构件的上端部朝向所述第二前柱而延伸向车辆后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前柱在所述前柱的内侧具有内侧加强筋部,所述内侧加强筋部从所述上构件的上端部朝向所述第二前柱而延伸向车辆后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构件的车辆后方端部在与所述各前柱的车辆前后方向具有空间部。
CN202010093201.6A 2019-03-11 2020-02-14 车辆前部结构 Active CN1116744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43331A JP7042230B2 (ja) 2019-03-11 2019-03-11 車両前部構造
JP2019-043331 2019-03-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74466A true CN111674466A (zh) 2020-09-18
CN111674466B CN111674466B (zh) 2022-10-21

Family

ID=724314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93201.6A Active CN111674466B (zh) 2019-03-11 2020-02-14 车辆前部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042230B2 (zh)
CN (1) CN111674466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86627A1 (ja) * 2014-06-03 2015-12-10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両側部構造
WO2016080193A1 (ja) * 2014-11-17 2016-05-26 豊田鉄工株式会社 車両用フロントピラー
WO2018135245A1 (ja) * 2017-01-20 2018-07-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構造
US20180304931A1 (en) * 2017-04-25 2018-10-25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body front structure
CN208559520U (zh) * 2018-07-16 2019-03-0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前部结构
JP2019034601A (ja) * 2017-08-10 2019-03-0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前部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45401A (ja) 2003-11-20 2005-06-09 Mitsubishi Motors Corp サイドストラクチャの組立方法
JP5672209B2 (ja) * 2011-09-29 2015-02-1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車体側部構造
JP6235542B2 (ja) * 2015-09-15 2017-11-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構造
JP6752523B2 (ja) * 2016-10-31 2020-09-09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アッパメンバ連結構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86627A1 (ja) * 2014-06-03 2015-12-10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両側部構造
WO2016080193A1 (ja) * 2014-11-17 2016-05-26 豊田鉄工株式会社 車両用フロントピラー
WO2018135245A1 (ja) * 2017-01-20 2018-07-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構造
US20180304931A1 (en) * 2017-04-25 2018-10-25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body front structure
JP2019034601A (ja) * 2017-08-10 2019-03-0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前部構造
CN208559520U (zh) * 2018-07-16 2019-03-0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前部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147051A (ja) 2020-09-17
JP7042230B2 (ja) 2022-03-25
CN111674466B (zh) 2022-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82154B2 (en) Vehicle body lateral side portion structure
US8075047B2 (en) Automotive vehicle body structure
US9630656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CN107922015B (zh) 车辆的框架结构
CN108974133B (zh) 车身前部构造
JP7035848B2 (ja) 車両の下部車体構造
CN109941349B (zh) 车辆后部结构
JP2017124656A (ja)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CN112109811B (zh) 车身结构和包括该车身结构的车辆
CN111152850A (zh) 车辆的下部车身结构
CN111674468B (zh) 车辆前部构造
CN111703506B (zh) 车辆下部构造
CN111688814B (zh) 车辆后部结构
CN108349547B (zh) 汽车的前部车身结构
CN110884567B (zh) 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
CN111674466B (zh) 车辆前部结构
CN111674469B (zh) 车辆前部构造
CN109987142B (zh) 车身前部构造
CN112298366A (zh) 车身的横梁结构
JP4749904B2 (ja) 自動車の側部車体構造
CN108944775B (zh) 车身前部构造
CN113428233B (zh) 车体侧部结构
CN112061240B (zh) 车辆的前端构造
JP6491927B2 (ja) 車体前部構造
CN109941344A (zh) 车辆前部构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