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74469B - 车辆前部构造 - Google Patents

车辆前部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74469B
CN111674469B CN202010098872.1A CN202010098872A CN111674469B CN 111674469 B CN111674469 B CN 111674469B CN 202010098872 A CN202010098872 A CN 202010098872A CN 111674469 B CN111674469 B CN 1116744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front pillar
extending
vehicle width
b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9887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74469A (zh
Inventor
田原大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6744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744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744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744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4Door pillars ; windshield pill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5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having impact absorbing means, e.g. a frame designed to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change shape or dimension upon impact with another body
    • B62D21/152Front or rear fram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前部构造,其能够提高向车辆后方的载荷传递效率。各前柱(12)具有前方前柱(16)和位于前方前柱(16)的车辆后方并沿着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后方前柱(18),各前柱(12)具有在车室内侧从各上部件(14)的车辆后方朝向后方前柱(18)延伸的前柱内部件(13b),前柱内部件(13b)具有:上部连结部(20),其在车辆上部与车室外侧的前柱外部件(13a)连结;车宽延伸设置部(22),其从上部连结部(20)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以及上下延伸设置部(24),其从车宽延伸设置部(22)向车辆下方延伸,在车宽延伸设置部(24)设有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第1加强筋部(26)。

Description

车辆前部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括前方前柱和位于前方前柱的车辆后方的后方前柱的车辆前部构造。
背景技术
例如,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车辆前部构造中,由配置在车辆前方侧的前方前柱和配置在车辆后方侧的后方前柱构成前柱。
在该专利文献1的车辆前部构造中,使前围侧部件的车辆后方端部向车辆后方伸长并在第1固定点固定于后方前柱的下端。由此,在专利文献1中,能够将在前面碰撞时从车辆前面输入的碰撞载荷经由第1固定点向后方前柱传递。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05654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如专利文献1所示,在使从车辆前方输入的前碰撞载荷向后方前柱传递的情况下,需要提高直到到达后方前柱的载荷传递路径的刚性、强度。
本发明是鉴于前述问题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直到到达后方前柱的载荷传递路径的刚性、强度的车辆前部构造。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达成前述目的,本发明的车辆前部构造包括:左右一对前柱,其分别配置在车辆前部的左右两侧并沿着上下方向延伸设置;以及左右一对上部件,其与各所述前柱的下方连接并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各所述前柱具有前方前柱和位于所述前方前柱的车辆后方并沿着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后方前柱,所述车辆前部构造的特征在于,各所述前柱具有在车室内侧从各所述上部件的车辆后方朝向所述后方前柱延伸的前柱内部件,所述前柱内部件具有:上部连结部,其在车辆上部与车室外侧的前柱外部件连结;车宽延伸设置部,其从所述上部连结部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以及上下延伸设置部,其从所述车宽延伸设置部向车辆下方延伸,在所述车宽延伸设置部设有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第1加强筋部。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中,能够获得能够提高直到到达后方前柱的载荷传递路径的刚性、强度的车辆前部构造。
附图说明
图1是从车辆外侧观察应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辆前部构造的车辆前部的左侧部分的侧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车辆前部的前柱中的前柱内部件及前柱外部件的剖视图。
图3是从车内侧观察前柱的放大侧视图。
图4的(a)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前柱内部件及前柱外部件的剖视图,(b)是本发明申请人提出的对比例中的前柱内部件及前柱外部件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车身前部
12 前柱
13a 前柱外部件
13b 前柱内部件
14 上部件
16 前方前柱
18 后方前柱
20 上部连结部
22 车宽延伸设置部
24 上下延伸设置部
26 第1加强筋部
28 弯曲部
30 凹部
36 第2加强筋部
P 载荷传递路径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适当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各图中,“前后”表示车辆前后方向、“左右”表示左右方向(车宽方向)、“上下”表示车辆上下方向(铅直上下方向)。
如图1所示,车辆前部10构成为,包括:左右一对前柱12、12,其分别配置在车辆前部10的左右两侧,并沿着上下方向延伸设置;以及左右一对上部件14、14,其与各前柱12的下方连接,并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中仅示出车辆前部10的左侧部分而省略右侧部分的图示。
各前柱12的上部侧具有前方前柱16和后方前柱18。前方前柱16与后方前柱18相比位于车辆前方,并以随着从车辆前方趋向车辆后方而位于上方的方式倾斜。后方前柱18位于前方前柱16的车辆后方,并以随着从车辆前方趋向车辆后方而位于上方的方式倾斜。后方前柱18的倾斜角度大于前方前柱16的倾斜角度。
后方前柱18的沿着轴正交方向的截面积大于前方前柱16的沿着轴正交方向的截面积。由此,后方前柱18的刚性、强度高于前方前柱16的刚性、强度。
如图2所示,各前柱12的下部侧由配置在车宽方向外侧的前柱外部件13a和配置在车宽方向内侧的前柱内部件13b构成。前柱内部件13b在车室内侧从各上部件14的车辆后方朝向后方前柱18延伸(参照图3)。更具体来说,前柱内部件13b在车室内侧从各上部件14的车辆后方延伸至后方前柱18(参照图3)。
如图2所示,前柱内部件13b具有:上部连结部20,其与车室外侧的前柱外部件13a连结;车宽延伸设置部22,其从上部连结部20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以及上下延伸设置部24,其从车宽延伸设置部22向车辆下方延伸。在车宽延伸设置部22设有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第1加强筋部26。另外,前柱内部件13b设有弯曲部28(参照图3),该弯曲部28以随着从上部件14的车辆后方趋向后方前柱18而朝向斜上方立起的方式弯曲。
如图2所示,上部连结部20设置在各前柱12的下部侧的上端。该上部连结部20是供前柱外部件13a的上部凸缘在车宽方向外侧一体地接合的前柱内部件13b的上部凸缘。
车宽延伸设置部22的截面呈字母く状,设有由从上部连结部20向车辆下方向凹陷的凹部30构成的第1加强筋部26。该第1加强筋部26以沿着车辆前后方向以规定长度延伸的方式设置。在构成凹部30的车外侧壁部30a与车内侧壁部30b的边界部位形成有棱线32。另外,第1加强筋部26设置在从上部件14的车辆后方朝向后方前柱18弯曲的弯曲部28上。
此外,在车宽延伸设置部22配置有沿着车辆前后方向以规定间隔分离的一对内装部件安装孔33a、33b。第1加强筋部26在位于车辆前方的一个内装部件安装孔33a与位于车辆后方的另一内装部件安装孔33b之间的区域内沿着车辆前后方向以规定长度延伸突出。
如图2所示,上下延伸设置部24从车宽延伸设置部22的车宽方向内侧的端缘朝向下方延伸突出,并延伸至车辆下方的下纵梁34。上下延伸设置部24具有大致平坦的平面部24a、与平面部24a的车辆前方侧连续并向车内侧凹陷的前方侧部24b、和与平面部24a的车辆后方侧连续并向车内侧凹陷的后方侧部24c。
如图2及图3所示,在前柱内部件13b的上下延伸设置部24的上方设有第2加强筋部36。该第2加强筋部36由朝向前柱内部件13b的内侧(车室内侧)突出的凸部构成(参照图3),从车室内侧侧面观察时以大致圆弧状弯曲设置。第2加强筋部36从上下延伸设置部24的车辆前后方向的中间部向车辆后方而朝向后方前柱18延伸。
另外,第2加强筋部36与第1加强筋部26相比在车宽方向内侧大致平行地并列设置。
应用本施方式的车辆前部构造的车辆的车辆前部10基本上按照以上方式构成,以下说明其作用效果。
图4的(a)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前柱内部件及前柱外部件的剖视图,图4的(b)是本发明申请人提出的对比例中的前柱内部件及前柱外部件的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对比例中,对与本实施方式对应的部位标注相同参照附图标记。
另外,在图4的(a)及图4的(b)中,粗虚线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前柱内部件13b的截面,粗单点划线示意性地表示对比例中的前柱内部件13b的截面。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的(a)中,将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前柱内部件的截面的粗虚线与示意性地表示对比例中的前柱内部件的截面的粗单点划线的两者对比绘制。
如图4的(b)所示,在对比例中,在车宽延伸设置部22未形成有本实施方式这样的朝向车辆下方凹陷的凹部30,而车宽延伸设置部22以平坦面形成。另外,在对比例中,在上下延伸设置部24的上部,在车宽延伸设置部22的车室内侧端缘与上下延伸设置部24连续的部位未设置本实施方式的第2加强筋部36,而以平坦面形成上下延伸设置部24的上部侧壁。
与此相对,如图4的(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前柱内部件13b设有:上部连结部20,其在车辆上部与车室外侧的前柱外部件13a连结;车宽延伸设置部22,其从上部连结部20朝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以及上下延伸设置部24,其从车宽延伸设置部22向车辆下方延伸。在车宽延伸设置部22设有第1加强筋部26,该第1加强筋部26朝向车辆下方凹陷,由具有棱线32的凹部30构成并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
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对比例对比,能够增大从上部件14的车辆后方向后方前柱18延伸的前柱内部件13b的部位(载荷传递路径P;参照图3))的刚性、强度。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将从上部件14输入的前碰撞载荷高效地向后方前柱18传递,与对比例对比,能够提高载荷传递路径P(参照图3)中的载荷传递效率。其结果,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获得沿着到达后方前柱18的载荷传递路径P而能够使前柱内部件13b的刚性、强度提高的车辆前部构造。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前柱内部件13b具有从上构件14的车辆后方朝向后方前柱18延伸的弯曲部28。第1加强筋部26设置在该弯曲部28的部位。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弯曲部28设置第1加强筋部26,从而能够在输入了前碰撞载荷时恰当地避免弯曲部28应力集中。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加强筋部26由朝向车辆下方凹陷的凹部30形成。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即使在经由内装部件安装孔33a、33b向前柱内部件13b安装了未图示的内装部件的情况下,由于第1加强筋部26向下方凹陷形成,因此能够恰当地避免第1加强筋部26成为内装部件的妨碍部件。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上下延伸设置部24的靠近车宽延伸设置部22的上部侧设有朝向车宽方向内侧鼓出的第2加强筋部36。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针对上下延伸设置部24设置第2加强筋部36,从而能够与第1加强筋部26协作进一步提高前柱内部件13b的刚性、强度。

Claims (5)

1.一种车辆前部构造,其包括:
左右一对前柱,其分别配置在车辆前部的左右两侧并沿着上下方向延伸设置;以及左右一对上部件,其与各所述前柱的下方连接并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
各所述前柱具有前方前柱和位于所述前方前柱的车辆后方并沿着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后方前柱,
所述车辆前部构造的特征在于,
各所述前柱具有在车室内侧从各所述上部件的车辆后方朝向所述后方前柱延伸的前柱内部件,
所述前柱内部件具有:上部连结部,其在车辆上部与车室外侧的前柱外部件连结;车宽延伸设置部,其从所述上部连结部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上下延伸设置部,其从所述车宽延伸设置部向车辆下方延伸;以及弯曲部,其以随着从所述上部件的车辆后方趋向所述后方前柱而朝向斜上方立起的方式弯曲延伸,
在所述车宽延伸设置部设有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第1加强筋部,
所述上下延伸设置部具有朝向车宽方向内侧鼓出并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第2加强筋部和从所述第2加强筋部向下方延伸设置的平坦部,
所述第2加强筋部与所述平坦部相比向车宽方向内侧突出,
所述车宽延伸设置部、所述第1加强筋部、所述第2加强筋部及所述平坦部以沿着所述弯曲部弯曲且朝向所述后方前柱的方式延伸设置于所述前柱内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加强筋部由朝向车辆下方凹陷的凹部构成。
3.一种车辆前部构造,其包括:
左右一对前柱,其分别配置在车辆前部的左右两侧并沿着上下方向延伸设置;以及左右一对上部件,其与各所述前柱的下方连接并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
各所述前柱具有前方前柱和位于所述前方前柱的车辆后方并沿着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后方前柱,
所述车辆前部构造的特征在于,
各所述前柱具有在车室内侧从各所述上部件的车辆后方朝向所述后方前柱延伸的前柱内部件,
所述前柱内部件具有:上部连结部,其在车辆上部与车室外侧的前柱外部件连结;车宽延伸设置部,其从所述上部连结部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以及上下延伸设置部,其从所述车宽延伸设置部向车辆下方延伸,
在所述车宽延伸设置部设有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第1加强筋部,
所述车宽延伸设置部配置有沿着车辆前后方向以规定间隔分离的一对内装部件安装孔,
所述第1加强筋部在一个所述内装部件安装孔与另一所述内装部件安装孔之间的区域内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突出。
4.一种车辆前部构造,其包括:左右一对前柱,其分别配置在车辆前部的左右两侧并沿着上下方向延伸设置;以及左右一对上部件,其与各所述前柱的下方连接并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
各所述前柱具有前方前柱和位于所述前方前柱的车辆后方并沿着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后方前柱,
所述车辆前部构造的特征在于,
各所述前柱具有在车室内侧从各所述上部件的车辆后方朝向所述后方前柱延伸的前柱内部件,
所述前柱内部件具有:上部连结部,其在车辆上部与车室外侧的前柱外部件连结;车宽延伸设置部,其从所述上部连结部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上下延伸设置部,其从所述车宽延伸设置部向车辆下方延伸;以及弯曲部,其以随着从所述上部件的车辆后方趋向所述后方前柱而朝向斜上方立起的方式弯曲延伸,
在所述上下延伸设置部设有朝向车宽方向内侧鼓出的第2加强筋部和从所述第2加强筋部向下方延伸设置的平坦部,
所述第2加强筋部与所述平坦部相比向车宽方向内侧突出,
所述车宽延伸设置部、所述第2加强筋部及所述平坦部以沿着所述弯曲部弯曲且朝向所述后方前柱的方式延伸至所述前柱内部件。
5.一种车辆前部构造,其包括:
左右一对前柱,其分别配置在车辆前部的左右两侧并沿着上下方向延伸设置;以及左右一对上部件,其与各所述前柱的下方连接并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
各所述前柱具有前方前柱和位于所述前方前柱的车辆后方并沿着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后方前柱,
所述车辆前部构造的特征在于,
各所述前柱具有在车室内侧从各所述上部件的车辆后方朝向所述后方前柱延伸的前柱内部件,
所述前柱内部件具有:上部连结部,其在车辆上部与车室外侧的前柱外部件连结;车宽延伸设置部,其从所述上部连结部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上下延伸设置部,其从所述车宽延伸设置部向车辆下方延伸;以及弯曲部,其以随着从所述上部件的车辆后方趋向所述后方前柱而朝向斜上方立起的方式弯曲延伸,
在所述车宽延伸设置部设有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第1加强筋部,
所述上下延伸设置部具有朝向车宽方向内侧鼓出并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第2加强筋部,
所述第2加强筋部与第1加强筋部相比在车宽方向内侧大致平行地并列设置,
所述车宽延伸设置部、所述第1加强筋部及所述第2加强筋部以沿着所述弯曲部弯曲且朝向所述后方前柱的方式延伸至所述前柱内部件。
CN202010098872.1A 2019-03-11 2020-02-18 车辆前部构造 Active CN11167446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43333A JP6962952B2 (ja) 2019-03-11 2019-03-11 車両前部構造
JP2019-043333 2019-03-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74469A CN111674469A (zh) 2020-09-18
CN111674469B true CN111674469B (zh) 2022-10-25

Family

ID=724227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98872.1A Active CN111674469B (zh) 2019-03-11 2020-02-18 车辆前部构造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173960B2 (zh)
JP (1) JP6962952B2 (zh)
CN (1) CN11167446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84037B2 (ja) * 2017-01-20 2020-04-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構造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162417A (ja) * 2013-02-27 2014-09-08 Daihatsu Motor Co Ltd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47638B2 (ja) * 1998-09-29 2008-09-10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車体構造
JP4120004B2 (ja) * 2002-02-14 2008-07-16 関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三角窓付き車両のフロントピラー構造
KR101123514B1 (ko) * 2009-11-25 2012-03-12 현대하이스코 주식회사 차량의 프런트 도어와 로어 프런트 필러 보강구조
JP5645567B2 (ja) * 2010-09-21 2014-12-24 ユニプレス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三角窓支持枠構造
JP5699574B2 (ja) * 2010-12-03 2015-04-15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構造
JP5702163B2 (ja) * 2011-01-21 2015-04-15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JP6056543B2 (ja) 2013-02-25 2017-01-11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フロントピラー構造
EP3042830A4 (en) * 2013-09-04 2017-08-02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body front portion structure, and vehicle body assembly method
JP6235542B2 (ja) * 2015-09-15 2017-11-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構造
JP6284556B2 (ja) * 2016-01-25 2018-02-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構造
JP6684037B2 (ja) * 2017-01-20 2020-04-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構造
JP6844487B2 (ja) * 2017-10-02 2021-03-1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の車体側部の上部アーチ構造
CN208559520U (zh) * 2018-07-16 2019-03-0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前部结构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162417A (ja) * 2013-02-27 2014-09-08 Daihatsu Motor Co Ltd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173960B2 (en) 2021-11-16
JP2020147053A (ja) 2020-09-17
CN111674469A (zh) 2020-09-18
JP6962952B2 (ja) 2021-11-05
US20200290680A1 (en) 2020-09-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82154B2 (en) Vehicle body lateral side portion structure
JP6052226B2 (ja) 車両前部構造
EP2783951B1 (en) Vehicle body superstructure
CN109941349B (zh) 车辆后部结构
JP6420066B2 (ja) フロントサブフレーム
CN111674469B (zh) 车辆前部构造
US8979178B2 (en) Pillar structure
CN110615040A (zh) 车辆侧部构造
CN112298366B (zh) 车身的横梁结构
CN111703506B (zh) 车辆下部构造
CN108349547B (zh) 汽车的前部车身结构
CN109987142B (zh) 车身前部构造
CN112789213B (zh) 副车架构造
CN111688814A (zh) 车辆后部结构
CN108944775B (zh) 车身前部构造
CN112061240B (zh) 车辆的前端构造
JP4702189B2 (ja) ドアベルトライン構造
CN111674466B (zh) 车辆前部结构
CN109987141B (zh) 车身构造
CN112789215A (zh) 车辆的车身结构
JP4168741B2 (ja) サイドメンバ構造
JP2015221639A (ja)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CN110198884B (zh) 车辆用车身结构
CN107225944B (zh) 车身构造
CN111674472B (zh) 车辆前部构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