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55515A - 充气轮胎 - Google Patents

充气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55515A
CN111655515A CN201880087559.9A CN201880087559A CN111655515A CN 111655515 A CN111655515 A CN 111655515A CN 201880087559 A CN201880087559 A CN 201880087559A CN 111655515 A CN111655515 A CN 1116555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tire
land portion
ltoreq
width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8755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55515B (zh
Inventor
水岛春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kohama Rubb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kohama Rubb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6555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555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555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555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04Asymmetric patter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3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e.g. for buttressing or preventing stone-trapp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41Circumferential groo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41Circumferential grooves
    • B60C2011/0346Circumferential grooves with zigzag sha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41Circumferential grooves
    • B60C2011/0348Narrow grooves, i.e. having a width of less than 4 m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58Lateral grooves, i.e. having an angle of 45 to 90 degees to the equatorial plane
    • B60C2011/0365Lateral grooves, i.e. having an angle of 45 to 90 degees to the equatorial plane characterised by wid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58Lateral grooves, i.e. having an angle of 45 to 90 degees to the equatorial plane
    • B60C2011/0372Lateral grooves, i.e. having an angle of 45 to 90 degees to the equatorial plane with particular inclination ang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81Blind or isolated groo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81Blind or isolated grooves
    • B60C2011/0383Blind or isolated grooves at the centre of the trea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86Continuous ribs
    • B60C2011/0388Continuous ribs provided at the equatorial plan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该充气轮胎具备配置于以轮胎赤道面为界的车宽方向外侧区域的周向主槽23、配置于周向主槽23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周向细槽24、以及由周向主槽23及周向细槽24划分出的胎肩陆部35及第二陆部34。另外,充气轮胎具备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并贯通周向细槽24且在第二陆部34内具有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终端部并且在胎肩陆部35内具有外侧终端部的多个封闭横槽41A、41B。另外,尺寸最短的第一封闭横槽41A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延伸长度L1_min与尺寸最长的第二封闭横槽41B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延伸长度L1_max具有1.10≤L1_max/L1_min≤3.00的关系。

Description

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气轮胎,更详细而言,涉及能够兼顾轮胎的干地性能及湿地性能的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在近年的充气轮胎中,不仅在环路行驶中,而且在市区及高速公路的行驶时也存在应提高运动性能的要求。因此,为了兼顾轮胎的干地性能及湿地性能,采用了在以轮胎赤道面为界的车宽方向内侧区域具备2条周向主槽并且在车宽方向外侧区域具备单一的周向主槽和单一的周向细槽的结构。作为采用该结构的以往的充气轮胎,已知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7438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兼顾轮胎的干地性能及湿地性能的充气轮胎。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具备配置于以轮胎赤道面为界的一方的区域的周向主槽、配置于所述周向主槽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周向细槽、以及由所述周向主槽及所述周向细槽划分出的胎肩陆部及第二陆部,所述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具备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并贯通所述周向细槽且在所述第二陆部内具有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终端部并且在所述胎肩陆部内具有外侧终端部的多个封闭横槽,并且,尺寸最短的第一所述封闭横槽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延伸长度L1_min与尺寸最长的第二所述封闭横槽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延伸长度L1_max具有1.10≤L1_max/L1_min≤3.00的关系。
发明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中,(1)通过封闭横槽贯通周向细槽,从而周向细槽附近的排水性提高,轮胎的湿地性能提高。同时,封闭横槽不在周向主槽及轮胎接地端开口,因此由周向细槽划分出的左右的陆部的刚性得以确保。由此,具有有效地兼顾轮胎的湿地性能及干地性能的优点。另外,(2)由于具有相互不同的延伸长度的多种封闭横槽在轮胎周向上以预定间隔排列,因此必然至少一方的陆部中的封闭横槽的终端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相互错开且沿轮胎周向排列。因此,与封闭横槽的左右的终端部对齐轮胎宽度方向的位置而排列的结构相比,长尺寸的横槽部配置于1个陆部的踏面,同时宽幅的接地区域形成于相邻的长尺寸的横槽部之间。由此,具有有效地提高轮胎的湿地性能及干地性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轮胎子午线方向的剖视图。
图2是示出图1所记载的充气轮胎的胎面表面的俯视图。
图3是示出图2所记载的充气轮胎的车宽方向外侧区域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示出图3所记载的充气轮胎的封闭横槽的说明图。
图5是示出图4所记载的封闭横槽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6是示出图4所记载的封闭横槽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7是示出图4所记载的封闭横槽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8是示出图4所记载的封闭横槽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9是示出图4所记载的封闭横槽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性能试验的结果的图表。
图11是示出图10所记载的以往例的试验轮胎的说明图。
图12是示出图10所记载的比较例的试验轮胎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此外,本发明并不由该实施方式限定。另外,在该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中,包含维持发明的同一性同时能够置换且置换显而易见的要素。另外,该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多个变形例能够在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范围内进行任意组合。
[充气轮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轮胎子午线方向的剖视图。该图示出轮胎径向的单侧区域的剖视图。另外,该图示出了乘用车用子午线轮胎作为充气轮胎的一例。
在该图中,轮胎子午线方向的截面是指以包含轮胎旋转轴(省略图示)的平面将轮胎剖切时的截面。另外,附图标记CL是轮胎赤道面,是指通过轮胎旋转轴方向上的轮胎的中心点且与轮胎旋转轴垂直的平面。另外,轮胎宽度方向是指与轮胎旋转轴平行的方向,轮胎径向是指与轮胎旋转轴垂直的方向。
另外,车宽方向内侧及车宽方向外侧被定义为将轮胎安装于车辆时的相对于车宽方向的朝向。另外,以轮胎赤道面为界的左右的区域被分别定义为车宽方向外侧区域及车宽方向内侧区域。另外,充气轮胎具备表示相对于车辆的轮胎安装方向的安装方向显示部(省略图示)。安装方向显示部例如由附加于轮胎的胎侧部的标记和/或凹凸构成。例如,ECER30(欧洲经济委员会规则第30条)赋予义务在车辆安装状态下成为车宽方向外侧的胎侧部设置车辆安装方向的显示部。
充气轮胎10具有以轮胎旋转轴为中心的环状构造,具备一对胎圈芯11、11、一对胎圈填胶12、12、胎体层13、带束层14、胎面橡胶15、一对胎侧橡胶16、16、以及一对轮辋缓冲橡胶17、17(参照图1)。
一对胎圈芯11、11是将由钢构成的1根或多根胎圈钢丝呈环状且多重卷绕而成的,埋设于胎圈部而构成左右的胎圈部的芯。一对胎圈填胶12、12分别配置于一对胎圈芯11、11的轮胎径向外周而加强胎圈部。
胎体层13具有由1张胎体帘布层构成的单层构造或者层叠多张胎体帘布层而成的多层构造,呈环状地架设于左右的胎圈芯11、11之间而构成轮胎的骨架。另外,胎体层13的两端部以将胎圈芯11及胎圈填胶12包入的方式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折回并被卡定。另外,胎体层13的胎体帘布层通过用覆盖橡胶(日文:コートゴム)覆盖由钢或有机纤维材料(例如,芳族聚酰胺、尼龙、聚酯、人造丝等)构成的多个胎体帘线并进行压延加工而构成,具有绝对值为80[deg]以上且90[deg]以下的胎体角度(被定义为胎体帘线的长度方向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倾斜角)。
带束层14是将一对交叉带束141、142和带束覆盖件143层叠而成的,绕挂配置于胎体层13的外周。一对交叉带束141、142用覆盖橡胶覆盖由钢或有机纤维材料构成的多个带束帘线并进行压延加工而构成,具有绝对值为20[deg]以上且55[deg]以下的带束角度。另外,一对交叉带束141、142具有相互不同符号的带束角度(被定义为带束帘线的长度方向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倾斜角),使带束帘线的长度方向相互交叉而层叠(所谓的交叉帘布层构造)。带束覆盖件143用覆盖橡胶覆盖由钢或有机纤维材料构成的带束覆盖件帘线而构成,具有绝对值为0[deg]以上且10[deg]以下的带束角度。另外,带束覆盖件143例如是用覆盖橡胶覆盖1根或多根带束覆盖件帘线而成的带材,能够将该带材相对于交叉带束141、142的外周面在轮胎周向上多次且呈螺旋状卷绕而构成。
胎面橡胶15配置于胎体层13及带束层14的轮胎径向外周而构成轮胎的胎面部。一对胎侧橡胶16、16分别配置于胎体层13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而构成左右的胎侧部。一对轮辋缓冲橡胶17、17分别配置于左右的胎圈芯11、11及胎体层13的折回部的轮胎径向内侧而构成胎圈部的轮辋嵌合面。
[胎面花纹]
图2是示出图1所记载的充气轮胎的胎面表面的俯视图。该图示出全天候用轮胎的胎面花纹。在该图中,轮胎周向是指绕轮胎旋转轴的方向。另外,附图标记T为轮胎接地端,尺寸记号TW为轮胎接地宽度。
如图2所示,充气轮胎10在胎面表面具备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多个周向主槽21~23及周向细槽24、和由这些周向槽21~24划分出的多个陆部31~35。
主槽是指具有JATMA所规定的磨耗指示器的显示义务的槽,一般具有3.0[mm]以上的槽宽及6.0[mm]以上的槽深。另外,后述的横槽是指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横槽,在轮胎接地时开口而作为槽发挥功能。另外,后述的刀槽花纹是指形成于胎面踏面的切口,在轮胎接地时封闭这一点上与横槽区别开。
此外,在后面叙述周向细槽24。
槽宽是在将轮胎安装于规定轮辋并填充了规定内压的无负荷状态下作为槽开口部中的左右的槽壁的距离的最大值而测定的。在陆部在边缘部具有缺口部和/或倒角部的结构中,在以槽长方向为法线方向的剖视时,将胎面踏面与槽壁的延长线的交点作为测定点,测定槽宽。另外,在槽沿轮胎周向呈锯齿状或波状延伸的结构中,将槽壁的振幅的中心线作为测定点,测定槽宽。
槽深是在将轮胎安装于规定轮辋并填充了规定内压的无负荷状态下作为从胎面踏面到槽底为止的距离的最大值而测定的。另外,在槽在槽底具有局部的凹凸部和/或刀槽花纹的结构中,将它们除外而测定槽深。
规定轮辋是指JATMA所规定的“标准轮辋(日文:標準リム)”、TRA所规定的“DesignRim(设计轮辋)”、或者ETRTO所规定的“Measuring Rim(测量轮辋)”。另外,规定内压是指JATMA所规定的“最高气压”、TRA所规定的“TIRE LOAD LIMITS AT VARIOUS COLDINFLATION PRESSURES(各种冷充气压力下的轮胎负荷极限)”的最大值、或者ETRTO所规定的“INFLATION PRESSURES(充气压力)”。另外,规定载荷是指JATMA所规定的“最大负荷能力”、TRA所规定的“TIRE LOAD LI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各种冷充气压力下的轮胎负荷极限)”的最大值、或者ETRTO所规定的“LOAD CAPACITY(负荷能力)”。但是,在JATMA中,在乘用车用轮胎的情况下,规定内压为气压180[kPa],规定载荷为最大负荷能力的88[%]。
例如,在图2的结构中,充气轮胎10具有以轮胎赤道面CL为中心的左右非对称的胎面花纹。另外,以轮胎赤道面CL为界的车宽方向内侧区域具有2条周向主槽21、22,车宽方向外侧区域具备1条周向主槽23和1条周向细槽24。另外,这些周向槽21、22;23、24以轮胎赤道面CL为中心左右对称地配置。另外,由这些周向槽21~24划分出5列陆部31~35。另外,1个陆部33配置于轮胎赤道面CL上。
另外,将由车宽方向内侧区域的最外周向主槽21或车宽方向外侧区域的周向细槽24划分出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陆部31、35定义为胎肩陆部。胎肩陆部31、35是轮胎宽度方向的最外侧的陆部,位于轮胎接地端T上。另外,将由最外周向主槽21或周向细槽24划分出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陆部32、34定义为第二陆部。因此,第二陆部32、34隔着最外周向主槽21、24而与胎肩陆部31、35相邻。另外,将位于比第二陆部32、34靠轮胎赤道面CL侧的陆部33定义为中央陆部。
[车宽方向外侧区域]
在图2的结构中,以轮胎赤道面CL为界的车宽方向外侧区域具备单一的周向主槽23和配置于比该周向主槽23靠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单一的周向细槽24。另外,由这些周向槽23、24划分出胎肩陆部35及第二陆部34。
例如,在图2的结构中,周向主槽23及周向细槽24具备具有恒定的槽宽的直线形状。另外,从轮胎赤道面CL到周向主槽23的槽中心线为止的距离Dm相对于轮胎接地宽度TW处于8[%]以上且12[%]以下的范围。另外,从轮胎赤道面CL到周向细槽24的槽中心线为止的距离Dn相对于轮胎接地宽度TW处于26[%]以上且32[%]以下的范围。
周向主槽的槽中心线被定义为通过周向主槽的槽宽的左右的测定点的中点并与轮胎周向平行的直线。
轮胎接地宽度TW作为将轮胎安装于规定轮辋并赋予规定内压并且在静止状态下相对于平板垂直地放置并施加了与规定载荷对应的负荷时的轮胎与平板的接触面的轮胎轴向的最大直线距离而测定。
轮胎接地端T被定义为将轮胎安装于规定轮辋并施加规定内压并且在静止状态下相对于平板垂直地放置并施加了与规定载荷对应的负荷时的轮胎与平板的接触面的轮胎轴向的最大宽度位置。
另外,周向主槽23的槽宽处于5.0[mm]以上且25.0[mm]以下的范围,槽深处于5.0[mm]以上且12.0[mm]以下的范围(省略图中的尺寸记号)。另外,周向细槽24的槽宽Ws(参照后述的图4)处于3.0[mm]以上且7.0[mm]以下的范围,槽深处于3.0[mm]以上且7.0[mm]以下的范围(省略图中的尺寸记号)。
另外,在图2的结构中,由车宽方向外侧区域的周向主槽23划分出的左右的陆部33、34的周向主槽23侧的边缘部通过具有不具有刀槽花纹及槽的开口部的平坦构造,从而在轮胎周向上连续地延伸。由此,提高了轮胎的噪声性能。
[车宽方向外侧区域的封闭横槽]
图3是示出图2所记载的充气轮胎的车宽方向外侧区域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图4是示出图3所记载的充气轮胎的封闭横槽的说明图。在这些图中,图3示出车宽方向外侧区域的第二陆部34及胎肩陆部35,图4示出将周向细槽24及多个封闭横槽41抽出的放大图。
如图2所示,充气轮胎10在车宽方向外侧区域具备上述的周向细槽24和多个封闭横槽41(41A、41B)。
封闭横槽41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并贯通周向细槽24,不在周向主槽23及轮胎接地端T开口,而是在第二陆部34及胎肩陆部35的内部终止。因此,封闭横槽41从周向细槽24向轮胎宽度方向呈枝状分支并在左右的陆部34、35的内部终止。在此,将封闭横槽41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终端部仅称为“内侧终端部”,将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终端部仅称为“外侧终端部”。另外,多个封闭横槽41(41A、41B)在轮胎周向上以预定间隔排列。
在上述的结构中,通过封闭横槽41贯通周向细槽24,从而周向细槽24附近的排水性提高,轮胎的湿地性能提高。同时,封闭横槽41不在周向主槽23及轮胎接地端T开口,因此由周向细槽24划分出的左右的陆部34、35的刚性得以确保。由此,有效地兼顾轮胎的湿地性能及干地性能。
另外,如图3所示,具有相互不同的延伸长度的多种封闭横槽41(41A、41B)混合存在而配置。另外,多种封闭横槽41中的、尺寸最短的封闭横槽41A的延伸长度L1_min与尺寸最长的封闭横槽41B的延伸长度L1_max优选具有1.10≤L1_max/L1_min≤3.00的关系,更优选具有1.20≤L1_max/L1_min≤1.60的关系。封闭横槽41的延伸长度L1的范围没有特别限定,但受后述的各陆部34、35中的封闭横槽41的终端部的距离Di、Do(参照图4)的范围制约。
横槽的延伸长度L1被定义为将轮胎安装于规定轮辋并赋予规定内压并且设为无负荷状态时的、从横槽的内侧终端部到外侧终端部为止的轮胎宽度方向的距离。另外,在具备具有相互不同的延伸长度的3种以上的封闭横槽的结构中,分别测定尺寸最短的第一封闭横槽的延伸长度L1_min和尺寸最长的第二封闭横槽的延伸长度L1_max。
例如,在图3的结构中,多个封闭横槽41(41A、41B)在轮胎周向上以预定间隔排列。另外,这些封闭横槽41A、41B仅与周向细槽24交叉,不与其他槽或刀槽花纹连接。另外,第二陆部34及胎肩陆部35具有未由横槽或刀槽花纹在轮胎周向上分割断开而在轮胎周向上连续的踏面。另外,第一及第二封闭横槽41A、41B通过使其长度方向相对于轮胎周向向同一方向且以同一倾斜角倾斜,从而相互平行地排列。但是,多个封闭横槽41A、41B的倾斜角θ也可以在后述的范围内不同。
另外,在图3中,第二陆部34及胎肩陆部35的接地宽度W1、W2优选具有1.00≤W2/W1≤2.00的关系,更优选具有1.20≤W2/W1≤1.40的关系。另外,第二陆部34的接地宽度W1优选相对于轮胎接地宽度TW具有0≤W1/TW≤0.30的关系。由此,使由周向主槽23及周向细槽24划分出的左右的陆部34、35的接地宽度W1、W2适当化。
陆部的接地宽度作为将轮胎安装于规定轮辋并赋予规定内压并且在静止状态下相对于平板垂直地放置并施加了与规定载荷对应的负荷时的轮胎与平板的接触面的轮胎轴向的最大直线距离而测定。
另外,多个封闭横槽41(41A、41B)使至少一方的终端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相互错开地排列。此时,封闭横槽41的终端部可以在第二陆部34侧错开(参照图3),也可以如后述那样在胎肩陆部35侧错开、或在第二陆部34侧及胎肩陆部35侧这双方错开。另外,具有相互不同的长度的多种封闭横槽41A、41B在轮胎周向上以预定的顺序排列。此时,2种封闭横槽41A、41B可以在轮胎周向上交替排列(参照图3),也可以如后述那样使3种以上的封闭横槽41排列。
另外,在图4中,从周向细槽24到封闭横槽41(41A、41B)的内侧终端部为止的距离Di(包括图4中的最小值Di_min及最大值Di_max)与第二陆部34的接地宽度W1(参照图3)优选具有0.10≤Di/W1≤0.80的关系,更优选具有0.20≤Di/W1≤0.40的关系。由此,使第二陆部34中的封闭横槽41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延伸长度Di适当化。
另外,在图4中,从周向细槽24到封闭横槽41(41A、41B)的外侧终端部为止的距离Do(包括图4中的最小值Do_min及最大值Do_max)与胎肩陆部35的接地宽度W2(参照图3)优选具有0.10≤Do/W2≤0.60的关系,更优选具有0.20≤Do/W2≤0.40的关系。由此,使胎肩陆部35中的封闭横槽41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延伸长度适当化。
到横槽的终端部为止的距离Di、Do作为将轮胎安装于规定轮辋并赋予规定内压并且设为无负荷状态时的、从陆部的接地宽度W1、W2的测定点到横槽的终端部为止的轮胎宽度方向的距离而测定。另外,在存在具有相互不同的数值的3种以上的距离Di、Do的结构中,距离Di;Do的最大值Di_max;Do_max及最小值Di_min;Do_min需要分别满足上述条件。
另外,在图4中,多个封闭横槽41(41A、41B)的内侧终端部的距离Di的最小值Di_min与最大值Di_max优选具有1.10≤Di_max/Di_min≤3.00的关系,更优选具有1.20≤Di_max/Di_min≤1.60的关系。另外,封闭横槽41的内侧终端部的轮胎宽度方向的错开量ΔDi相对于第二陆部34的接地宽度W1(参照图3)优选具有0.10≤ΔDi/W1≤0.60的关系,更优选具有0.20≤ΔDi/W1≤0.40的关系。因此,在第二陆部34中,封闭横槽41A、41B的终端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错开地排列。由此,使第二陆部34中的封闭横槽41A、41B的内侧终端部的位置适当化,兼顾轮胎的湿地性能及干地性能。特别是,由于第二陆部34对湿地性能的贡献大,因此,通过上述的结构,轮胎的湿地性能有效地提高。
另一方面,多个封闭横槽41(41A、41B)的外侧终端部的距离Do的最小值Do_min与最大值Do_max优选具有0.90≤Do_max/Do_min≤1.10的关系,更优选具有0.95≤Do_max/Do_min≤1.05的关系。另外,封闭横槽41的外侧终端部的轮胎宽度方向的错开量ΔDo相对于胎肩陆部35的接地宽度W2(参照图3)优选具有0≤ΔDo/W2≤0.10的关系,更优选具有0≤ΔDo/W2≤0.05的关系。因此,在胎肩陆部35中,封闭横槽41A、41B的终端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对齐位置地排列。由此,能够适当地确保胎肩陆部35的刚性,因此轮胎的干地制动性能提高。
横槽的终端部的错开量ΔDi;ΔDo作为从周向细槽到终端部为止的距离Di;Do的最大值Di_max;Do_max及最小值Di_min;Do_min的差而算出。
另外,如图4所示,多个封闭横槽41(41A、41B)以使其长度方向相对于轮胎周向向同一方向倾斜的方式配置。另外,封闭横槽41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倾斜角θ优选处于50[deg]≤θ≤80[deg]的范围,更优选处于55[deg]≤θ≤75[deg]的范围。由此,封闭横槽41的排水性提高,另外,由封闭横槽41引起的轮胎的花纹噪声被减低。
横槽的倾斜角θ作为将横槽的槽中心线的两端部连结的直线与轮胎周向所成的角而测定。
另外,具有最小倾斜角θ的封闭横槽41的倾斜角θ1与具有最大倾斜角θ的封闭横槽41的倾斜角θ2优选具有0[deg]≤θ2-θ1≤10[deg]的关系,更优选具有0[deg]≤θ2-θ1≤5[deg]的关系。即,优选的是,封闭横槽41的倾斜角θ为大致恒定。由此,能够适当地确保陆部的刚性,因此偏磨耗被抑制。
另外,封闭横槽41的槽宽Wg与周向细槽24的槽宽Ws优选具有0.30≤Wg/Ws≤1.30的关系,更优选具有0.60≤Wg/Ws≤1.00的关系。由此,封闭横槽41的排水作用得以适当地确保。
另外,宽度最窄的封闭横槽41的槽宽Wg_min与宽度最宽的封闭横槽41的槽宽Wg_max(省略图示)优选具有0.90≤Wg_max/Wg_min≤1.10的关系,更优选具有0.95≤Wg_max/Wg_min≤1.05的关系。即,优选的是,封闭横槽41的槽宽Wg_min均匀。由此,能够适当地确保陆部的刚性,因此偏磨耗被抑制。
例如,在图4的结构中,封闭横槽41作为整体具备具有恒定的槽宽的直线形状,在其终端部具有槽宽变窄的锥形形状。另外,通过封闭横槽41的左右的终端部在轮胎周向的同一方向上使槽宽变窄,从而封闭横槽41的整体具有在轮胎周向上具有上底及下底的梯形形状。另外,多个封闭横槽41A、41B在轮胎周向上使朝向一致地排列。但是,不限于此,封闭横槽41的终端部也可以具有矩形形状或圆弧形状(省略图示)。另外,封闭横槽41的整体也可以具有矩形形状或平行四边形形状(省略图示)。
[车宽方向外侧区域的胎肩横槽]
如图2所示,位于车宽方向外侧区域的胎肩陆部35在车宽方向外侧区域具备多个胎肩横槽42。
胎肩横槽42在胎肩陆部35内具有一方的终端部并且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并在轮胎接地端T开口。另外,胎肩横槽42不与周向细槽24及封闭横槽41连通,另外,在轮胎宽度方向上不重叠。另外,多个胎肩横槽42在轮胎周向上以预定间隔排列。
另外,如图3所示,长尺寸的封闭横槽41B位于胎肩横槽42的槽中心线的延长线上。具体而言,胎肩横槽42的槽中心线具有平缓的圆弧形状,封闭横槽41B包括胎肩横槽42的槽中心线的延长线地延伸。在该结构中,通过胎肩横槽42沿着封闭横槽41B的延长线延伸,从而从第二陆部34向胎肩陆部35的排水性提高。此外,不限于上述内容,短尺寸的封闭横槽41A也可以位于胎肩横槽42的槽中心线的延长线上(省略图示)。
另外,如图3所示,在接地面内,以封闭横槽41(41A、41B)的槽中心线相对于胎肩横槽42的槽中心线在轮胎周向上不重叠的方式,设定胎肩横槽42及封闭横槽41的轮胎周向的位置关系。具体而言,图3中的封闭横槽41A、41B的槽中心线的端部与胎肩横槽42的槽中心线的端部的轮胎周向的距离D1A、D1B设定在0≤D1A及0≤D1B的范围。由此,由横槽的重叠引起的花纹噪声被减低,轮胎的静音性提高。
横槽的槽中心线的端部被定义为陆部的踏面中的横槽的开口部的终端部与横槽的槽中心线的交点。
另外,如图3所示,胎肩横槽42的终端部与和胎肩横槽42相对的封闭横槽41B的外侧终端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相互分离。另外,胎肩横槽42与封闭横槽41B未通过其他的槽或刀槽花纹连接。另外,从胎肩横槽42的终端部到封闭横槽41B的外侧终端部为止的轮胎宽度方向的距离D2、与胎肩陆部35的接地宽度W2优选具有0.10≤D2/W2≤0.60的关系,更优选具有0.30≤D2/W2≤0.50的关系。由此,兼顾轮胎的湿地性能及干地性能。即,通过上述下限,胎肩陆部35的刚性及接地区域得以确保,轮胎的干地性能得以确保。另外,通过上述上限,封闭横槽41及胎肩横槽42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延伸长度得以确保,轮胎的湿地性能得以确保。
而且,在图3的结构中,胎肩陆部35在所有的胎肩横槽42的终端部与所有的封闭横槽41(41A、41B)的外侧终端部之间的区域具有未由槽或刀槽花纹分割断开而在轮胎周向上连续的平坦的踏面。即,胎肩横槽42与封闭横槽41在轮胎宽度方向上不相互重叠。由此,轮胎的干地性能进一步提高。
另外,在图3中,轮胎周向上的封闭横槽41的配置间隔P1与胎肩横槽42的配置间隔P2优选具有0.30≤P1/P2≤0.70的关系,更优选具有0.40≤P1/P2≤0.60的关系。由此,使封闭横槽41及胎肩横槽42的配置间隔P1、P2适当化。在图3的结构中,以短尺寸及长尺寸为一组的一对封闭横槽41A、41B和1条胎肩横槽42相互以间距长度一致的方式在轮胎周向上排列。
横槽的配置间隔P1、P2是将横槽的槽中心线与周向细槽的槽中心线或轮胎接地端的交点作为测定点而测定的。
[变形例]
图5~图9是示出图4所记载的封闭横槽的变形例的说明图。在这些图中,对与图4所记载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在图4的结构中,如上所述,胎肩陆部35中的封闭横槽41(41A、41B)的外侧终端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对齐位置地排列。因此,封闭横槽41的外侧终端部的轮胎宽度方向的错开量ΔDo为零。
与此相对,在图5的结构中,胎肩陆部35中的封闭横槽41(41A、41B)的外侧终端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相互稍微错开地排列。具体而言,封闭横槽41的外侧终端部的错开量ΔDo被设定为相对于胎肩陆部35的接地宽度W2在预定的范围内不会成为零。即使作为该结构,也能够适当地确保胎肩陆部35的刚性。
另外,在图6的结构中,与图4的结构对称地,封闭横槽41(41A、41B)的终端部在第二陆部34内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对齐位置地排列,并在胎肩陆部35内在轮胎宽度方向上错开地排列。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封闭横槽41的内侧终端部的错开量ΔDi相对于第二陆部34的接地宽度W1具有0≤ΔDi/W1≤0.05的关系,另外,封闭横槽41的外侧终端部的错开量ΔDo相对于胎肩陆部35的接地宽度W2具有0.10≤ΔDo/W2≤0.60的关系。
另外,在图7的结构中,与图4及图6的结构不同,使封闭横槽41(41A、41B)的轮胎宽度方向的中心位置对齐地排列。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封闭横槽41的轮胎宽度方向的中心点与周向细槽24的槽中心线的距离(省略图示)相对于周向细槽24的槽宽Ws处于50[%]以下的范围。即,优选的是,封闭横槽41的轮胎宽度方向的中心点位于周向细槽24的内部。
另外,在图4的结构中,如上所述,具有相互不同的长度的2种封闭横槽41A、41B在轮胎周向上交替排列。另外,封闭横槽41(41A、41B)的总数为胎肩横槽42的总数的2倍,另外,长尺寸的封闭横槽41B的总数被设定为与胎肩横槽42的总数相同(参照图3)。
但是,不限于此,如图8所示,也可以是,具有相互不同的长度的3种封闭横槽41A~41C在轮胎周向上以预定的排列顺序排列。例如,在图8的结构中,封闭横槽41A~41C从该图的下方朝向上方按照短尺寸、中尺寸、长尺寸的顺序反复排列。另外,尺寸最短的封闭横槽41A的延伸长度L1_min与尺寸最长的封闭横槽41B的延伸长度L1_max(参照图3)被设定为具有1.10≤L1_max/L1_min≤3.00的关系。另外,优选的是,封闭横槽41(41A~41C)的总数为胎肩横槽42的总数的3倍,另外,长尺寸的封闭横槽41B的总数被设定为与胎肩横槽42的总数相同。由此,胎肩横槽42与长尺寸的封闭横槽41B一对一地对应,能够配置于长尺寸的封闭横槽41B的槽中心线的延长线上。
另外,如图9所示,通过使图8中的中尺寸的封闭横槽41C具有与短尺寸的封闭横槽41A相同的延伸长度,从而具有相同的延伸长度的短尺寸且一对的封闭横槽41A也可以排列在相邻的长尺寸的封闭横槽41B、41B之间。
[效果]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该充气轮胎10具备配置于以轮胎赤道面CL为界的一方的区域(在图2中为车宽方向外侧区域)的周向主槽23、配置于周向主槽23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周向细槽24、以及由周向主槽23及周向细槽24划分出的胎肩陆部35及第二陆部34(参照图2)。另外,充气轮胎10具备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并贯通周向细槽24且在第二陆部34内具有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终端部并且在胎肩陆部35内具有外侧终端部的多个封闭横槽41(41A、41B)(参照图3)。另外,尺寸最短的第一封闭横槽41A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延伸长度L1_min与尺寸最长的第二封闭横槽41B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延伸长度L1_max具有1.10≤L1_max/L1_min≤3.00的关系。
在该结构中,(1)通过封闭横槽41贯通周向细槽24,从而周向细槽24附近的排水性提高,轮胎的湿地性能提高。同时,封闭横槽41不在周向主槽23及轮胎接地端T开口,因此由周向细槽24划分出的左右的陆部34、35的刚性得以确保。由此,具有有效地兼顾轮胎的湿地性能及干地性能的优点。另外,(2)由于具有相互不同的延伸长度的多种封闭横槽41(41A、41B)在轮胎周向上以预定间隔排列,因此必然至少一方的陆部(在图3中为第二陆部34)中的封闭横槽41A、41B的终端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相互错开且沿轮胎周向排列。因此,与封闭横槽的左右的终端部对齐轮胎宽度方向的位置而排列的结构(省略图示)相比,长尺寸的横槽部(在图3中为第二封闭横槽41B的第二陆部34侧的部分)配置于1个陆部(在图3中为第二陆部34)的踏面,同时,宽幅的接地区域形成于相邻的长尺寸的横槽部之间。由此,具有有效地提高轮胎的湿地性能及干地性能的优点。
另外,在该充气轮胎10中,从周向细槽24到封闭横槽41(41A、41B)的内侧终端部为止的距离Di的最小值Di_min及最大值Di_max(参照图4)具有1.10≤Di_max/Di_min≤3.00的关系。由此,使第二陆部34中的封闭横槽41A、41B的内侧终端部的位置适当化,具有兼顾轮胎的湿地性能及干地性能的优点。
另外,在该充气轮胎10中,封闭横槽41(41A、41B)的内侧终端部的轮胎宽度方向的错开量ΔDi相对于第二陆部34的接地宽度W1(参照图3)具有0.20≤ΔDi/W1≤0.40的关系。由此,具有能够适当地配置具有不同的延伸长度L1_min、L1_max的多种封闭横槽41A、41B的优点。特别是,由于第二陆部34对湿地性能的贡献大,因此通过使封闭横槽41A、41B的终端部在第二陆部34中在轮胎宽度方向上错开地排列,从而具有有效地提高轮胎的湿地性能的优点。
另外,在该充气轮胎10中,从周向细槽24到封闭横槽41(41A、41B)的外侧终端部为止的距离Do的最小值Do_min及最大值Do_max具有0.90≤Do_max/Do_min≤1.10的关系。由此,具有胎肩陆部35的刚性得以确保、轮胎的干地制动性能提高的优点。
另外,在该充气轮胎10中,从周向细槽24到封闭横槽41的内侧终端部为止的距离Di(包括图4中的距离Di的最小值Di_min及最大值Di_max)与第二陆部34的接地宽度W1(参照图3)具有0.20≤Di/W1≤0.40的关系。由此,具有使第二陆部34中的封闭横槽41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延伸长度Di适当化的优点。即,通过上述下限,第二陆部34内的封闭横槽41的延伸长度Di得以确保,由封闭横槽41带来的提高湿地性能的提高作用得以确保。另外,通过上述上限,因封闭横槽41的延伸长度Di过大而引起的第二陆部34的刚性下降被抑制。
另外,在该充气轮胎10中,从周向细槽24到封闭横槽41的外侧终端部为止的距离Do(包括图4中的距离Do的最小值Do_min及最大值Do_max)与胎肩陆部35的接地宽度W2(参照图3)具有0.20≤Do/W2≤0.40的关系。由此,具有使胎肩陆部35中的封闭横槽41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延伸长度适当化的优点。即,通过上述下限,胎肩陆部35内的封闭横槽41的延伸长度Do得以确保,由封闭横槽41带来的提高湿地性能的提高作用得以确保。另外,通过上述上限,因封闭横槽41的延伸长度Do过大而引起的胎肩陆部35的刚性下降被抑制。
另外,在该充气轮胎10中,封闭横槽41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倾斜角θ处于55[deg]≤θ≤75[deg]的范围(参照图4)。由此,具有封闭横槽41的排水性提高的优点,另外,具有由封闭横槽41引起的轮胎的花纹噪声被减低的优点。
另外,在该充气轮胎10中,封闭横槽41的槽宽Wg与周向细槽24的槽宽Ws具有0.60≤Wg/Ws≤1.00的关系。由此,具有封闭横槽41的排水作用得以适当地确保的优点。
另外,在该充气轮胎10中,宽度最窄的封闭横槽41的槽宽Wg_min与宽度最宽的封闭横槽41的槽宽Wg_max(省略图示)具有0.90≤Wg_max/Wg_min≤1.10的关系。由此,能够适当地确保陆部的刚性,因此具有偏磨耗被抑制的优点。
另外,在该充气轮胎10中,具有相互不同的长度的一对封闭横槽41A、41B在轮胎周向上交替排列(参照图2)。由此,具有有效地兼顾轮胎的湿地性能及干地性能的优点。
另外,在该充气轮胎10中,胎肩陆部35具备胎肩横槽42,该胎肩横槽42在胎肩陆部35内具有一方的终端部并且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并在轮胎接地端T开口(参照图2)。另外,封闭横槽41(在图2中为长尺寸的封闭横槽41B)位于胎肩横槽42的槽中心线的延长线上。由此,具有胎肩陆部35的排水性提高的优点。
另外,在该充气轮胎10中,胎肩陆部35具备胎肩横槽42,该胎肩横槽42在胎肩陆部35内具有一方的终端部并且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并在轮胎接地端T开口(参照图2)。另外,封闭横槽41的槽中心线相对于胎肩横槽42的槽中心线在轮胎周向上不重叠。由此,具有由横槽的重叠引起的花纹噪声被减低、轮胎的静音性提高的优点。
另外,在该充气轮胎10中,从胎肩横槽42的终端部到与胎肩横槽42相对的封闭横槽41的外侧终端部为止的轮胎宽度方向的距离D2与胎肩陆部35的接地宽度W2具有0.30≤D2/W2≤0.50的关系(参照图3)。由此,具有兼顾轮胎的湿地性能及干地性能的优点。即,通过上述下限,胎肩陆部35的刚性及接地区域得以确保,轮胎的干地性能得以确保。另外,通过上述上限,封闭横槽41及胎肩横槽42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延伸长度得以确保,轮胎的湿地性能得以确保。
另外,在该充气轮胎10中,轮胎周向上的封闭横槽41的配置间隔P1与胎肩横槽42的配置间隔P2具有0.30≤P1/P2≤0.70的关系。由此,具有使封闭横槽41及胎肩横槽42的配置间隔P1、P2适当化的优点。
另外,在该充气轮胎10中,具备指定应将所述一方的区域(图2的车宽方向外侧区域)作为车宽方向外侧地安装于车辆的安装方向显示部(省略图示)。由此,具有能够有效地兼顾轮胎的湿地性能及干地性能的优点。
实施例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性能试验的结果的图表。图11是示出图10所记载的以往例的试验轮胎的说明图。图12是示出图10所记载的比较例的试验轮胎的说明图。
在该性能试验中,对多种试验轮胎进行了与(1)湿地操纵稳定性能、(2)干地操纵稳定性能以及(3)噪声性能有关的评价。另外,将轮胎尺寸为245/40R18 97Y的试验轮胎组装于轮辋尺寸为18×8.5J的轮辋,对该试验轮胎赋予230[kPa]的内压及JATMA的规定载荷。另外,将试验轮胎安装于作为试验车辆的乘用车的所有轮(日文:総輪)。
在与(1)湿地操纵稳定性能有关的评价中,试验车辆在雨天条件下在预定的测试路线上行驶,计测一圈时间。然后,基于该测定结果进行指数评价。该评价通过以以往例为基准(100)的指数评价来进行,该数值越大越优选。
在与(2)干地操纵稳定性能有关的评价中,试验车辆以60[km/h]~100[km/h]在具有平坦的环绕路的干燥路面的测试路线上行驶。并且,测试驾驶员对变换车道时及转弯时的操舵性及直行时的稳定性进行感官评价。该评价通过以以往例为基准(100)的指数评价来进行,该数值越大越优选。
在与(3)噪声性能有关的评价中,试验车辆以10[km/h]~20[km/h]在具有粗糙路面的测试路线上进行惯性行驶,测试驾驶员进行与车内噪声有关的感官评价。该评价通过以以往例为基准(100)的指数评价来进行,该数值越大越优选。
实施例1~11的试验轮胎具备图1~图3的结构,在车宽方向外侧区域具备周向主槽23及周向细槽24、长尺寸及短尺寸的2种封闭横槽41A、41B、以及胎肩横槽42。另外,在图2中,胎面宽度TW为200[mm],周向主槽23的距离Dm为25.0[mm],周向细槽24的距离Dn为60.0[mm]。另外,在图3中,周向主槽23的槽宽Wm为15.0[mm],周向细槽24的槽宽Ws为5.0[mm],第二陆部34的宽度W1为27.0[mm],胎肩陆部35的宽度W2为36.0[mm]。另外,封闭横槽41的配置间隔P1与胎肩横槽42的配置间隔P2具有P1/P2=0.50的关系。另外,每单位间距配置有短尺寸及长尺寸的一对的封闭横槽41A、41B和1条胎肩横槽42。
如图11所示,以往例的试验轮胎不具备实施例1的试验轮胎中的长尺寸的封闭横槽41B。另外,短尺寸的封闭横槽位于偏离胎肩横槽的槽中心线的延长线的位置。如图12所示,关于比较例的试验轮胎,实施例1的试验轮胎中的封闭横槽41A、41B的延伸长度被设定为恒定。
如试验结果所示,可知在实施例1~11的试验轮胎中,轮胎的湿地操纵稳定性能、干地操纵稳定性能以及噪声性能提高。
附图标记说明
10充气轮胎;11胎圈芯;12胎圈填胶;13胎体层;14带束层;141、142交叉带束;143带束覆盖件;15胎面橡胶;16胎侧橡胶;17轮辋缓冲橡胶;21~23周向主槽;24周向细槽;31~35陆部;41、41A~41C封闭横槽;42胎肩横槽

Claims (15)

1.一种充气轮胎,具备配置于以轮胎赤道面为界的一方的区域的周向主槽、配置于所述周向主槽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周向细槽、以及由所述周向主槽及所述周向细槽划分出的胎肩陆部及第二陆部,所述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
具备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并贯通所述周向细槽且在所述第二陆部内具有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终端部并且在所述胎肩陆部内具有外侧终端部的多个封闭横槽,并且,
尺寸最短的第一所述封闭横槽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延伸长度L1_min与尺寸最长的第二所述封闭横槽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延伸长度L1_max具有1.10≤L1_max/L1_min≤3.00的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周向细槽到所述封闭横槽的所述内侧终端部为止的距离Di的最小值Di_min及最大值Di_max具有1.10≤Di_max/Di_min≤3.00的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封闭横槽的所述内侧终端部的轮胎宽度方向的错开量ΔDi相对于所述第二陆部的接地宽度W1具有0.10≤ΔDi/W1≤0.60的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周向细槽到所述封闭横槽的所述外侧终端部为止的距离Do的最小值Do_min及最大值Do_max具有0.90≤Do_max/Do_min≤1.10的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周向细槽到所述封闭横槽的所述内侧终端部为止的距离Di与所述第二陆部的接地宽度W1具有0.10≤Di/W1≤0.80的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周向细槽到所述封闭横槽的所述外侧终端部为止的距离Do与所述胎肩陆部的接地宽度W2具有0.10≤Do/W2≤0.60的关系。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封闭横槽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倾斜角θ处于50[deg]≤θ≤80[deg]的范围。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封闭横槽的槽宽Wg与所述周向细槽的槽宽Ws具有0.30≤Wg/Ws≤1.30的关系。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宽度最窄的所述封闭横槽的槽宽Wg_min与宽度最宽的所述封闭横槽的槽宽Wg_max具有0.90≤Wg_max/Wg_min≤1.10的关系。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具有相互不同的长度的一对所述封闭横槽在轮胎周向上交替排列。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胎肩陆部具备胎肩横槽,该胎肩横槽在所述胎肩陆部内具有一方的终端部并且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并在轮胎接地端开口,并且,
所述封闭横槽位于所述胎肩横槽的槽中心线的延长线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胎肩陆部具备胎肩横槽,该胎肩横槽在所述胎肩陆部内具有一方的终端部并且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并在轮胎接地端开口,并且,
所述封闭横槽的槽中心线相对于所述胎肩横槽的槽中心线在轮胎周向上不重叠。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胎肩横槽的所述终端部到与所述胎肩横槽相对的所述封闭横槽的所述外侧终端部为止的轮胎宽度方向的距离D2与所述胎肩陆部的接地宽度W2具有0.10≤D2/W2≤0.60的关系。
14.根据权利要求1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轮胎周向上的所述封闭横槽的配置间隔P1与所述胎肩横槽的配置间隔P2具有0.30≤P1/P2≤0.70的关系。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具备指定应将所述一方的区域作为车宽方向外侧地安装于车辆的安装方向显示部。
CN201880087559.9A 2018-01-30 2018-12-25 充气轮胎 Active CN1116555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14169A JP6521115B1 (ja) 2018-01-30 2018-01-30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8-014169 2018-01-30
PCT/JP2018/047683 WO2019150855A1 (ja) 2018-01-30 2018-12-25 空気入りタイ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55515A true CN111655515A (zh) 2020-09-11
CN111655515B CN111655515B (zh) 2022-08-05

Family

ID=666556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87559.9A Active CN111655515B (zh) 2018-01-30 2018-12-25 充气轮胎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039446A1 (zh)
JP (1) JP6521115B1 (zh)
CN (1) CN111655515B (zh)
WO (1) WO201915085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72065A (zh) * 2020-12-30 2021-03-30 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操控性非对称花纹轮胎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37805A (ja) * 2006-03-06 2007-09-20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1687440A (zh) * 2007-07-05 2010-03-31 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 用于车辆的轮胎
CN101920636A (zh) * 2009-06-10 2010-12-22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2398483A (zh) * 2010-09-09 2012-04-04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JP2012121542A (ja) * 2010-11-15 2012-06-28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3129323A (zh) * 2011-11-25 2013-06-05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4159754A (zh) * 2012-03-09 2014-11-19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5034707A (zh) * 2014-04-30 2015-11-11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JP2017030557A (ja) * 2015-07-31 2017-02-09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6536231A (zh) * 2014-07-28 2017-03-22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充气轮胎
CN206067383U (zh) * 2016-09-27 2017-04-05 正新橡胶(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充气轮胎
CN106604832A (zh) * 2014-08-29 2017-04-26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充气轮胎
CN106864177A (zh) * 2017-02-24 2017-06-20 建大橡胶(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休旅车非对称花纹轮胎
JP2017128253A (ja) * 2016-01-21 2017-07-27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7074034A (zh) * 2014-10-09 2017-08-18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JPWO2016121858A1 (ja) * 2015-01-30 2017-11-24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17417A (ja) * 1993-10-27 1995-05-09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タイヤのトレッドパターン
EP1240032B1 (en) * 1999-12-01 2008-01-09 Pirelli Tyre S.p.A. High and medium performance tyre for vehicles
JP4348321B2 (ja) * 2005-06-30 2009-10-21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EP2517901B1 (en) * 2009-12-25 2016-06-15 Compagnie Géné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Pneumatic tire tread
JP5108924B2 (ja) * 2010-10-07 2012-12-26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250063B2 (ja) * 2011-02-28 2013-07-31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WO2013051053A1 (ja) * 2011-10-03 2013-04-11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37805A (ja) * 2006-03-06 2007-09-20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1687440A (zh) * 2007-07-05 2010-03-31 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 用于车辆的轮胎
CN101920636A (zh) * 2009-06-10 2010-12-22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2398483A (zh) * 2010-09-09 2012-04-04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JP2012121542A (ja) * 2010-11-15 2012-06-28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3129323A (zh) * 2011-11-25 2013-06-05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4159754A (zh) * 2012-03-09 2014-11-19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5034707A (zh) * 2014-04-30 2015-11-11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6536231A (zh) * 2014-07-28 2017-03-22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充气轮胎
CN106604832A (zh) * 2014-08-29 2017-04-26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充气轮胎
CN107074034A (zh) * 2014-10-09 2017-08-18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US20170305198A1 (en) * 2014-10-09 2017-10-26 Th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neumatic Tire
JPWO2016121858A1 (ja) * 2015-01-30 2017-11-24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7030557A (ja) * 2015-07-31 2017-02-09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7128253A (ja) * 2016-01-21 2017-07-27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206067383U (zh) * 2016-09-27 2017-04-05 正新橡胶(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充气轮胎
CN106864177A (zh) * 2017-02-24 2017-06-20 建大橡胶(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休旅车非对称花纹轮胎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陈振艺: "不规则横向细沟槽胎面花纹噪声研究", 《轮胎工业》, no. 05, 10 May 2009 (2009-05-10), pages 283 - 287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72065A (zh) * 2020-12-30 2021-03-30 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操控性非对称花纹轮胎
CN112572065B (zh) * 2020-12-30 2023-03-07 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操控性非对称花纹轮胎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521115B1 (ja) 2019-05-29
US20210039446A1 (en) 2021-02-11
CN111655515B (zh) 2022-08-05
JP2019131019A (ja) 2019-08-08
WO2019150855A1 (ja) 2019-08-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330568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206517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8602390B (zh) 充气轮胎
CN110072709B (zh) 充气轮胎
CN111741857B (zh) 充气轮胎
JP6780687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11655515B (zh) 充气轮胎
CN112334332B (zh) 充气轮胎
JP7115077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13710503B (zh) 充气轮胎
CN111655516B (zh) 充气轮胎
CN109414963B (zh) 充气轮胎
JP7485914B2 (ja) タイヤ
US11633988B2 (en) Pneumatic tire
WO2021100669A1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9194038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7276045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7283331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11884109B2 (en) Pneumatic tire
WO2021059663A1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9131020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22066922A (ja) タイヤ
JP2022057911A (ja) タイヤ
JP2021160572A (ja) タイヤ
JP2020121642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THE YOKOHAMA RUBBER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Japa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THE YOKOHAMA RUBBER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Ja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