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67383U - 一种充气轮胎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充气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67383U
CN206067383U CN201621083837.8U CN201621083837U CN206067383U CN 206067383 U CN206067383 U CN 206067383U CN 201621083837 U CN201621083837 U CN 201621083837U CN 206067383 U CN206067383 U CN 2060673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neumatic tire
airtyred
landing part
main line
tire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08383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才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 Shin Tire and Rubber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 Shin Tire and Rubber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 Shin Tire and Rubber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 Shin Tire and Rubber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08383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0673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673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673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充气轮胎,在充气轮胎圆周方向上连续地延伸并首尾连通的主沟槽,使雨水能够及时的排出,降低了水漂效应,使充气轮胎实时保持足够的抓地力,其操纵稳定性得到了保证。并且多个横向花纹块弯曲成S形,沿着充气轮胎胎面宽度方向延伸,并且每两个横向花纹块之间的间隔中设置有橡胶连接块,使充气轮胎滚动时花纹块的变形量稳定,从而使得充气轮胎既能保持卓越的舒适性,又能有效降低噪音使充气轮胎滚动时花纹块的变形量稳定。从而实现自身保持在干燥路面及湿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的情况下,能均衡地提高舒适性能和降低噪音的充气轮胎。

Description

一种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轮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为了实现行车的舒适性,已知由在充气轮胎胎面设置有多个沟槽和多组刀槽花纹的陆地部构成的充气轮胎,来提升充气轮胎的舒适性。
近年来,对充气轮胎期望进一步提高舒适性能,通过设计多个沟槽和加深、加长沟槽,来降低花纹块的刚性,提升充气轮胎的舒适性。还有增加充气轮胎胎面刀槽花纹的数量,来降低花纹块的刚性,优化胎面花纹的缓冲性,进一步提升充气轮胎的舒适性。
然而,当增加设计多个沟槽和加深、加长沟槽,会增加噪音的产生。还有增加充气轮胎胎面刀槽花纹的数量,并不能改善噪音。这样,充气轮胎舒适性的提高与低噪音的确保,存在二律背反的关系,因此难以两者兼顾。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充气轮胎,以实现自身保持在干燥路面及湿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的情况下,能均衡地提高舒适性能和降低噪音的充气轮胎,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以实现自身保持在干燥路面及湿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的情况下,能均衡地提高舒适性能和降低噪音的充气轮胎。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充气轮胎,其胎面上设置有主沟槽、胎面部和胎肩部,所述主沟槽沿充气轮胎的圆周方向首尾相连呈环形设置,所述胎面部上设置有第一着地部分和第二着地部分,所述第一着地部分和所述第二着地部分之间设置有所述主沟槽,所述胎肩部与所述第二着地部分之间设置有所述主沟槽,所述第二着地部分包括沿所述充气轮胎的圆周方向排列的间隔设置的多个横向花纹块,所述横向花纹块的长度方向沿所述充气轮胎的轴线方向设置,所述横向花纹块的自身的长度方向的边为S形,每列的多个所述横向花纹块之间的间隔中设置有橡胶连接块,所述胎肩部上设置有多个横向沟槽,多个所述横向沟槽沿所述充气轮胎的圆周方向排列且间隔设置,所述横向沟槽的长度方向沿所述充气轮胎的轴线方向设置。
优选的,上述第一着地部分设置在所述充气轮胎的胎面的中心且自身相对于所述胎面的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第二着地部分为两个且相对于所述胎面的中心对称设置,两个所述第二着地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着地部分的两侧且与所述第一着地部分之间均设置有所述主沟槽。
优选的,上述胎肩部与临近自身的所述第二着地部分之间设置有所述主沟槽。
优选的,上述横向沟槽的一端与临近自身的所述主沟槽不连通且其另一端延伸出所述胎肩部,所述横向沟槽与所述充气轮胎的圆周方向的夹角β为70°-85°。
优选的,上述横向花纹块与所述充气轮胎的圆周方向的夹角α为35°-65°。
优选的,上述橡胶连接块的高度H为所述主沟槽的深度的20%-50%。
优选的,上述橡胶连接块沿所述充气轮胎的轴线方向呈S型。
优选的,上述橡胶连接块的横断面为阶梯型。
优选的,上述第一着地部分和所述第二着地部分各自的中间设置有刀槽花纹,所述刀槽花纹均沿充气轮胎的圆周方向首尾相连呈环形设置。
优选的,上述第一着地部分、所述第二着地部分和所述胎肩部上均设置有横向刀槽花纹,所述横向刀槽花纹的长度方向沿所述充气轮胎的轴线方向设置,所述横向刀槽花纹的起始处均与所述主沟槽连通且自身为盲孔键槽,所述横向刀槽花纹为多个且沿所述充气轮胎的圆周方向排列且间隔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气轮胎,其胎面上设置有主沟槽、胎面部和胎肩部,所述主沟槽沿充气轮胎的圆周方向首尾相连呈环形设置,所述胎面部上设置有第一着地部分和第二着地部分,所述第一着地部分和所述第二着地部分之间设置有所述主沟槽,所述胎肩部与所述第二着地部分之间设置有所述主沟槽,所述第二着地部分包括沿所述充气轮胎的圆周方向排列的间隔设置的多个横向花纹块,所述横向花纹块的长度方向沿所述充气轮胎的轴线方向设置,所述横向花纹块的自身的长度方向的边为S形,每列的多个所述横向花纹块之间的间隔中设置有橡胶连接块,所述胎肩部上设置有多个横向沟槽,多个所述横向沟槽沿所述充气轮胎的圆周方向排列且间隔设置,所述横向沟槽的长度方向沿所述充气轮胎的轴线方向设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气轮胎在充气轮胎圆周方向上连续地延伸并首尾连通的主沟槽,使雨水能够及时的排出,降低了水漂效应,使充气轮胎实时保持足够的抓地力,其操纵稳定性得到了保证。并且多个横向花纹块弯曲成S形,沿着充气轮胎胎面宽度方向延伸,并且每两个横向花纹块之间的间隔中设置有橡胶连接块,使充气轮胎滚动时花纹块的变形量稳定,从而使得充气轮胎既能保持卓越的舒适性,又能有效降低噪音使充气轮胎滚动时花纹块的变形量稳定。从而实现自身保持在干燥路面及湿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的情况下,能均衡地提高舒适性能和降低噪音的充气轮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气轮胎的胎面未设置橡胶连接块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气轮胎的胎面设置橡胶连接块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结构示意图。
上图1-3中:
胎面部1、胎肩部2、第一主沟槽3、第二主沟槽4、第三主沟槽5、第四主沟槽6、第一着地部分7、第二着地部分8、横向花纹块9、横向沟槽10、第一刀槽花纹11、第二刀槽花纹12、橡胶连接块13、第一横向刀槽花纹14、第二横向刀槽花纹15、第三横向刀槽花纹1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气轮胎的胎面未设置橡胶连接块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气轮胎的胎面设置橡胶连接块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A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气轮胎,其胎面上设置有主沟槽、胎面部1和胎肩部2,主沟槽至少一个,主沟槽沿充气轮胎的圆周方向首尾相连呈环形设置,胎面部1上设置有第一着地部分7和第二着地部分8,第一着地部分7和第二着地部分8之间设置有主沟槽,胎肩部2与第二着地部分8之间设置有主沟槽,第二着地部分8包括沿充气轮胎的圆周方向排列的间隔设置的多个横向花纹块9,横向花纹块9的长度方向沿充气轮胎的轴线方向设置,横向花纹块9的自身的长度方向的边为S形,每列的多个横向花纹块9之间的间隔中设置有橡胶连接块13,胎肩部2上设置有多个横向沟槽10,多个横向沟槽10沿充气轮胎的圆周方向排列且间隔设置,横向沟槽10的长度方向沿充气轮胎的轴线方向设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气轮胎在充气轮胎圆周方向上连续地延伸并首尾连通的主沟槽,使雨水能够及时的排出,降低了水漂效应,使充气轮胎实时保持足够的抓地力,其操纵稳定性得到了保证。并且多个横向花纹块9弯曲成S形,沿着充气轮胎胎面宽度方向延伸,并且每两个横向花纹块9之间的间隔中设置有橡胶连接块13,使充气轮胎滚动时花纹块的变形量稳定,从而使得充气轮胎既能保持卓越的舒适性,又能有效降低噪音使充气轮胎滚动时花纹块的变形量稳定。从而实现自身保持在干燥路面及湿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的情况下,能均衡地提高舒适性能和降低噪音的充气轮胎。
其中,第一着地部分7设置在充气轮胎的胎面的中心且自身相对于胎面的中心对称设置,第二着地部分8为两个且相对于胎面的中心对称设置,两个第二着地部分8位于第一着地部分7的两侧且与第一着地部分之间均设置有主沟槽,分别为第二主沟槽4和第三主沟槽5,如图1所示,胎肩部2与临近自身的第二着地部分8之间设置有主沟槽,分别为第一主沟槽3和第四主沟槽6,如图1所示。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方案,横向沟槽10的一端与临近自身的主沟槽,例如第四主沟槽6不连通且其另一端延伸出胎肩部2,横向沟槽10与充气轮胎的圆周方向的夹角β为70°-85°。即横向沟槽10一端靠充气轮胎胎面中心,与相邻最近的主沟槽不相通,另一端沿着胎面宽度方向朝胎肩部2外侧延伸,直至延伸出胎肩部2,横向沟槽10与充气轮胎胎面圆周方向的夹角β为70°~85°,能隔断充气轮胎噪音流通、传播,充气轮胎既能保持卓越的舒适性,又能有效降低噪音。横向沟槽10包括自胎肩部2开始的直线部分以及尾段的弧形部分,将弧形部分与直线部分的连接点作为起点,以弧形部分的尾部作为终点,连接成一条直线,这条直线与充气轮胎的圆周方向的中心线的夹角即为夹角β。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方案,横向花纹块9与充气轮胎的圆周方向的夹角α为35°-65°,使充气轮胎滚动时花纹块的变形量稳定,充气轮胎既能保持卓越的舒适性,又能有效降低噪音,夹角α为横向花纹块9的一条S形边的起点和终点连成一条直线后这条直线与充气轮胎的圆周方向的中心线的夹角。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方案,橡胶连接块13的高度H为主沟槽的深度的20%-50%,如图3所示。橡胶连接块13沿充气轮胎的轴线方向呈S型。橡胶连接块13的横断面为阶梯型。通过使得横向花纹块9之间的橡胶连接块13高度为主沟槽的20%~50%,橡胶连接块13的截面沿着充气轮胎胎面宽度方向延伸成S形,并且橡胶连接块13的断面形状具有阶梯式的特征,都能够进一步的使充气轮胎滚动时花纹块的变形量稳定,充气轮胎既能保持卓越的舒适性,又能有效降低噪音。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方案,第一着地部分7和第二着地部分8各自的中间设置有刀槽花纹,分别为第一刀槽花纹11、第二刀槽花纹12,如图2所示,刀槽花纹均沿充气轮胎的圆周方向首尾相连呈环形设置。同时,第一着地部分7、第二着地部分8和胎肩部2上均设置有横向刀槽花纹,分别为第一横向刀槽花纹14、第二横向刀槽花纹15、第三横向刀槽花纹16,如图2所示,横向刀槽花纹的长度方向沿充气轮胎的轴线方向设置,横向刀槽花纹的起始处均与主沟槽连通且自身为盲孔键槽,横向刀槽花纹为多个且沿充气轮胎的圆周方向排列且间隔设置。横向刀槽花纹为盲孔键槽,指的是一端与主沟槽相通,另一端延伸终止在自身中,例如第一着地部分7上的第一横向刀槽花纹14终止在第一着地部分7中,不与第一刀槽花纹11连通或者不与另外一个主沟槽连通。那么在充气轮胎胎面部1和胎肩部2中设置多种和多组刀槽花纹,可提升充气轮胎的舒适性,并且还可提高充气轮胎的抓地力,提高其操纵稳定性。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充气轮胎,其胎面上设置有主沟槽、胎面部和胎肩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沟槽沿充气轮胎的圆周方向首尾相连呈环形设置,
所述胎面部上设置有第一着地部分和第二着地部分,所述第一着地部分和所述第二着地部分之间设置有所述主沟槽,所述胎肩部与所述第二着地部分之间设置有所述主沟槽,
所述第二着地部分包括沿所述充气轮胎的圆周方向排列的间隔设置的多个横向花纹块,所述横向花纹块的长度方向沿所述充气轮胎的轴线方向设置,所述横向花纹块的自身的长度方向的边为S形,每列的多个所述横向花纹块之间的间隔中设置有橡胶连接块,
所述胎肩部上设置有多个横向沟槽,多个所述横向沟槽沿所述充气轮胎的圆周方向排列且间隔设置,所述横向沟槽的长度方向沿所述充气轮胎的轴线方向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着地部分设置在所述充气轮胎的胎面的中心且自身相对于所述胎面的中心对称设置,
所述第二着地部分为两个且相对于所述胎面的中心对称设置,两个所述第二着地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着地部分的两侧且与所述第一着地部分之间均设置有所述主沟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胎肩部与临近自身的所述第二着地部分之间设置有所述主沟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沟槽的一端与临近自身的所述主沟槽不连通且其另一端延伸出所述胎肩部,
所述横向沟槽与所述充气轮胎的圆周方向的夹角β为70°-8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花纹块与所述充气轮胎的圆周方向的夹角α为35°-6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连接块的高度H为所述主沟槽的深度的20%-5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连接块沿所述充气轮胎的轴线方向呈S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连接块的横断面为阶梯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着地部分和所述第二着地部分各自的中间设置有刀槽花纹,所述刀槽花纹均沿充气轮胎的圆周方向首尾相连呈环形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着地部分、所述第二着地部分和所述胎肩部上均设置有横向刀槽花纹,
所述横向刀槽花纹的长度方向沿所述充气轮胎的轴线方向设置,
所述横向刀槽花纹的起始处均与所述主沟槽连通且自身为盲孔键槽,
所述横向刀槽花纹为多个且沿所述充气轮胎的圆周方向排列且间隔设置。
CN201621083837.8U 2016-09-27 2016-09-27 一种充气轮胎 Active CN2060673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83837.8U CN206067383U (zh) 2016-09-27 2016-09-27 一种充气轮胎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83837.8U CN206067383U (zh) 2016-09-27 2016-09-27 一种充气轮胎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67383U true CN206067383U (zh) 2017-04-05

Family

ID=584411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083837.8U Active CN206067383U (zh) 2016-09-27 2016-09-27 一种充气轮胎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067383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14039A (zh) * 2016-09-27 2017-01-11 正新橡胶(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充气轮胎
CN110561982A (zh) * 2018-06-06 2019-12-13 通伊欧轮胎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10662660A (zh) * 2017-06-06 2020-01-07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11655515A (zh) * 2018-01-30 2020-09-11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14039A (zh) * 2016-09-27 2017-01-11 正新橡胶(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充气轮胎
CN106314039B (zh) * 2016-09-27 2017-12-22 正新橡胶(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充气轮胎
CN110662660A (zh) * 2017-06-06 2020-01-07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10662660B (zh) * 2017-06-06 2020-12-25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11655515A (zh) * 2018-01-30 2020-09-11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11655515B (zh) * 2018-01-30 2022-08-05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10561982A (zh) * 2018-06-06 2019-12-13 通伊欧轮胎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067383U (zh) 一种充气轮胎
CN101574902B (zh) 充气轮胎
CN101544164B (zh) 充气轮胎
CN101186168A (zh) 充气轮胎
CN106314039B (zh) 一种充气轮胎
CN203460618U (zh) 低滚阻摩托车用充气轮胎胎面花纹结构
CN104908526A (zh) 充气轮胎
CN208576370U (zh) 一种提升湿地性能的uhp轮胎
JP4936520B2 (ja)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CN202685791U (zh) 一种农业轮胎
CN204623025U (zh) 摩托车用充气轮胎胎面花纹结构
CN207388767U (zh) 一种轮胎
CN203472427U (zh) 一种充气轮胎
CN108482019B (zh) 一种高排水性的花纹轮胎
WO2013018890A1 (ja) タイヤ
CN204109689U (zh) 一种电动车用充气轮胎
CN105480023B (zh) 一种两轮车用充气轮胎胎面结构
CN203142298U (zh) 防偏磨的载重充气轮胎胎面结构
CN206394368U (zh) 越野路面用全地形车轮胎胎面花纹结构
CN205553802U (zh) 一种两轮车用充气轮胎胎面结构
CN215621208U (zh) 一种越野赛用充气轮胎
CN212499746U (zh) 高性能摩托车充气轮胎
CN204998259U (zh) 一种全地形车充气轮胎
CN105172476B (zh) 海滩休闲自行车用充气轮胎胎面花纹结构
CN210174550U (zh) Suv全地形轮胎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