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23025U - 摩托车用充气轮胎胎面花纹结构 - Google Patents
摩托车用充气轮胎胎面花纹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623025U CN204623025U CN201520299206.9U CN201520299206U CN204623025U CN 204623025 U CN204623025 U CN 204623025U CN 201520299206 U CN201520299206 U CN 201520299206U CN 204623025 U CN204623025 U CN 20462302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tch
- broken line
- decorative pattern
- tri linear
- pneumatic ti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Landscapes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摩托车用充气轮胎胎面花纹结构,轮胎胎面包括以胎面中心线为对称且交错设置的若干个花纹单元构成,其中各花纹单元包括沿胎面周向且倾斜设置的两“h”型的花纹主沟,其中各花纹主沟“h”型的长边包括自胎面中心向胎肩处延伸、且相对胎面中心线倾斜角由小渐大的第一折线沟、第二折线沟及第三折线沟,第四折线沟与第五折线沟构成“h”型的横边与短边,第四折线沟贯通第三折线沟与第五折线沟;第四折线沟与第五折线沟是自胎面中部向胎肩处延伸。各折线沟从胎面中心往胎肩处倾斜延伸,可确保导向性和排水性能,各折线沟相对胎面中心线倾斜角由小渐大设置,利用角度的变化,提高花纹沟边缘成分,提升牵引性能和湿地抓地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用充气轮胎,特别是指一种大踏板摩托车用充气轮胎胎面花纹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大踏板摩托车越来越受消费者的喜爱,为确保大踏板摩托车用充气轮胎的导向性和排水性能,配合图1所示,其胎面花纹1’一般由流线型倾斜花纹沟组成,为提高轮胎的牵引性能,提高其边缘成分,将花纹主沟21’的边缘做凹凸落差设计,但如此设置其花纹主沟21’的沟宽存在大小不一的问题,一定程度降低了排水性能。另为提高过弯时的湿地抓地性能,在花纹主沟21’之间增加倾斜花纹副沟22’,提高花纹沟的接地面积,但由于各花纹沟相互独立设计,其花纹块边缘成分较低,无法有效提升过弯牵引性能。基于以上问题,拟设计一款优化之大踏板摩托车用充气轮胎胎面花纹样式来改善此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用充气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可确保轮胎导向性和排水性能的同时,提高轮胎牵引性和湿地抓地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摩托车用充气轮胎胎面花纹结构,轮胎胎面包括以胎面中心线为对称且交错设置的若干个花纹单元构成,其中:各花纹单元包括沿胎面周向且倾斜设置的两“h”型的花纹主沟,其中各花纹主沟“h”型的长边包括自胎面中心向胎肩处延伸、且相对胎面中心线倾斜角由小渐大的第一折线沟、第二折线沟及第三折线沟,第四折线沟与第五折线沟构成“h”型的横边与短边,第四折线沟贯通第三折线沟与第五折线沟;第四折线沟与第五折线沟是自胎面中部向胎肩处延伸。
所述各花纹单元中两“h”型花纹主沟的第三折线沟的长度较相邻“h”型花纹主沟的第三折线沟长,第五折线沟的长度较相邻“h”型花纹主沟的第五折线沟短。
所述各花纹单元中两“h”型花纹主沟相邻的第五折线沟与第三折线沟的尾端由一副沟连接形成封闭的终端。
所述相邻花纹主沟之间的周向距离不小于第一折线沟、第二折线沟与第三折线沟三段折线沟的周向总长度的60%。
所述第一折线沟与胎面中心线的倾斜角度为0~10°,第二折线沟与胎面中心线的倾斜角度为15°~30°,第三折线沟与胎面中心线的倾斜角度为35°~65°。
所述第四折线沟与第三折线沟的中部相互连接而成,第四折线沟与胎面中心线的倾斜角度为15°~30°,第五折线沟与胎面中心线的倾斜角度为35°~65°。
所述第五折线沟的尾端与副沟的前端相互连接,副沟的尾端与相邻花纹主沟的第三折线沟的尾端相互连接而成,相互连接而成后的花纹沟形成封闭的终端,此封闭终端的第五折线沟与副沟之间的夹角为80°~100°。
所述相邻的花纹主沟之间增加由第一折线细沟与第二折线细沟构成的折线花纹细沟。
所述第一折线细沟、第二折线细沟与胎面中心线的倾斜角度均为10°~50°。
所述第三折线沟与第四折线沟、第五折线沟之间均增加与第三折线沟相互平行的条形细沟。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轮胎胎面花纹,通过沿胎面周向且倾斜设置的“h”型的花纹主沟,各“h”型花纹主沟由三条折线沟和两条折线沟相互连接贯通而成,各折线沟从胎面中心往胎肩处倾斜延伸,可确保导向性和排水性能,各折线沟相对胎面中心线倾斜角由小渐大设置,利用角度的变化,提高花纹沟边缘成分,提升牵引性能和湿地抓地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轮胎之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之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之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之轮胎胎面花纹单元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之轮胎折线细沟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大踏板摩托车用轮胎胎面花纹结构,轮胎胎面1包括以胎面中心线为对称且交错设置的若干个花纹单元构成,各花纹单元包括沿胎面周向且倾斜设置的两“h”型的花纹主沟20,其中花纹主沟20“h”型的长边包括自胎面中心向胎肩处延伸、且相对胎面中心线倾斜角由小渐大的第一折线沟21、第二折线沟22及第三折线沟23,第四折线沟24与第五折线沟25构成“h”型的横边与短边,第四折线沟24贯通第三折线沟23与第五折线沟25;第四折线沟24与第五折线沟25亦是自胎面中部向胎肩处延伸,如此可确保轮胎的导向性和排水性能。
配合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胎面花纹结构的实施例1,其中各花纹单元中两“h“型花纹主沟20的第三折线沟23的长度较相邻“h”型花纹主沟20的第三折线沟23长,第五折线沟25的长度较相邻“h”型花纹主沟20的第五折线沟23短,利用此长度落差设计,提升其牵引性能和抓地性能。
如图3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胎面花纹结构的实施例2,其中各花纹单元中两“h”型花纹主沟20相邻的第五折线沟25与第三折线沟23的尾端由一副沟30连接形成封闭的终端,副沟30呈周向间隔设置,以提高花纹沟的边缘成分,提升轮胎牵引性能。
为进一步提高直行时轮胎牵引和抓地性能,相邻花纹主沟20之间的周向距离L2不小于第一折线沟21、第二折线沟22与第三折线沟23三段折线沟的周向总长度L1的60%,其中第一折线沟21与胎面中心线的倾斜角度α设置为0~10°,第二折线沟22与胎面中心线的倾斜角度β设置为15°~30°,第三折线沟23与胎面中心线的倾斜角度γ设置为35°~65°,利用如此角度的变化,进而提高花纹沟边缘成分,提升轮胎牵引性能。
又一步提高过弯时轮胎的牵引和抓地性能,第四折线沟24与第三折线沟23的中部相互连接而成,第四折线沟24与胎面中心线的倾斜角度δ设置为15°~30°,第五折线沟25与胎面中心线的倾斜角度θ设置为35°~65°,第四折线沟24与第五折线沟25的开口朝向胎肩区域,第五折线沟25的尾端与副沟30的前端相互连接,副沟30的尾端与相邻花纹主沟20的第三折线沟23的尾端相互连接而成,相互连接而成后的花纹沟形成封闭的终端,此封闭终端的第五折线沟25与副沟30之间的夹角λ设置为80°~100°,正是此连接后的花纹沟形成封闭终端,第四折线沟24、第五折线沟25与副沟30相互连接形成三折线沟,利用其倾斜角度由小渐大设置,提高花纹沟的边缘成分,提高过弯牵引和抓地性能。
再一步提高轮胎牵引和湿地抓地性能,在相邻的花纹主沟20之间增加由第一折线细沟261与第二折线细沟262构成的折线花纹细沟26,其中第一折线细沟261、第二折线细沟262与胎面中心线的倾斜角度μ均设置为10°~50°;另在第三折线沟23与第四折线沟24、第五折线沟25之间均增加与第三折线沟23相互平行的条形细沟27。
如此整体设置,可确保轮胎导向性和排水性能,提高轮胎牵引和湿地抓地性能。
使用本实用新型技术以后,选用Fr:120/70-15 56S TL,Rr:150/70-14 66S TL大踏板摩托车用规格,将各测试轮胎前轮装于MT3.50X15的轮辋上且填充220kPa的内压,后轮装于MT4.25X14的轮辋上且填充240kPa的内压,安装在排气量350CC的大踏板摩托车上,在水泥路面上行驶时对操纵稳定性,排水性能,直线行驶牵引性能、过弯牵引性能和过弯抓地性能进行评价,通过驾驶员的感官评价,其实施例的牵引性和抓地性较以往例的性能更加优异。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摩托车用充气轮胎胎面花纹结构,轮胎胎面包括以胎面中心线为对称且交错设置的若干个花纹单元构成,其特征在于:各花纹单元包括沿胎面周向且倾斜设置的两“h”型的花纹主沟,其中各花纹主沟“h”型的长边包括自胎面中心向胎肩处延伸、且相对胎面中心线倾斜角由小渐大的第一折线沟、第二折线沟及第三折线沟,第四折线沟与第五折线沟构成“h”型的横边与短边,第四折线沟贯通第三折线沟与第五折线沟;第四折线沟与第五折线沟是自胎面中部向胎肩处延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用充气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各花纹单元中两“h”型花纹主沟的第三折线沟的长度较相邻“h”型花纹主沟的第三折线沟长,第五折线沟的长度较相邻“h”型花纹主沟的第五折线沟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用充气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各花纹单元中两“h”型花纹主沟相邻的第五折线沟与第三折线沟的尾端由一副沟连接形成封闭的终端。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摩托车用充气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花纹主沟之间的周向距离不小于第一折线沟、第二折线沟与第三折线沟三段折线沟的周向总长度的60%。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用充气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线沟与胎面中心线的倾斜角度为0~10°,第二折线沟与胎面中心线的倾斜角度为15°~30°,第三折线沟与胎面中心线的倾斜角度为35°~65°。
6.如权利要求1、2、3或5所述的摩托车用充气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折线沟与第三折线沟的中部相互连接而成,第四折线沟与胎面中心线的倾斜角度为15°~30°,第五折线沟与胎面中心线的倾斜角度为35°~65°。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车用充气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折线沟的尾端与副沟的前端相互连接,副沟的尾端与相邻花纹主沟的第三折线沟的尾端相互连接而成,相互连接而成后的花纹沟形成封闭的终端,此封闭终端的第五折线沟与副沟之间的夹角为80°~100°。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用充气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的花纹主沟之间增加由第一折线细沟与第二折线细沟构成的折线花纹细沟。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摩托车用充气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线细沟、第二折线细沟与胎面中心线的倾斜角度均为10°~50°。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摩托车用充气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折线沟与第四折线沟、第五折线沟之间均增加与第三折线沟相互平行的条形细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299206.9U CN204623025U (zh) | 2015-05-11 | 2015-05-11 | 摩托车用充气轮胎胎面花纹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299206.9U CN204623025U (zh) | 2015-05-11 | 2015-05-11 | 摩托车用充气轮胎胎面花纹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623025U true CN204623025U (zh) | 2015-09-09 |
Family
ID=540420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299206.9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623025U (zh) | 2015-05-11 | 2015-05-11 | 摩托车用充气轮胎胎面花纹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623025U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59379A (zh) * | 2015-05-11 | 2015-08-26 | 正新(漳州)橡胶工业有限公司 | 摩托车用充气轮胎胎面花纹结构 |
CN107160948A (zh) * | 2017-06-13 | 2017-09-15 | 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 | 机动两轮车用轮胎胎面花纹结构 |
CN108146152A (zh) * | 2017-12-29 | 2018-06-12 | 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 | 一种摩托车用轮胎胎面花纹结构 |
CN113997733A (zh) * | 2021-11-05 | 2022-02-01 | 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轮胎胎面 |
-
2015
- 2015-05-11 CN CN201520299206.9U patent/CN204623025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59379A (zh) * | 2015-05-11 | 2015-08-26 | 正新(漳州)橡胶工业有限公司 | 摩托车用充气轮胎胎面花纹结构 |
CN107160948A (zh) * | 2017-06-13 | 2017-09-15 | 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 | 机动两轮车用轮胎胎面花纹结构 |
CN107160948B (zh) * | 2017-06-13 | 2023-01-10 | 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 | 机动两轮车用轮胎胎面花纹结构 |
CN108146152A (zh) * | 2017-12-29 | 2018-06-12 | 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 | 一种摩托车用轮胎胎面花纹结构 |
CN113997733A (zh) * | 2021-11-05 | 2022-02-01 | 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轮胎胎面 |
CN113997733B (zh) * | 2021-11-05 | 2023-07-14 | 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轮胎胎面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623025U (zh) | 摩托车用充气轮胎胎面花纹结构 | |
CN103991338B (zh) | 竞速用摩托车充气轮胎 | |
CN105291712A (zh) | 一种充气轮胎 | |
CN104029567B (zh) | 一种摩托车充气轮胎胎面结构 | |
CN203485682U (zh) | 沙漠竞速越野赛用摩托车充气轮胎胎面花纹结构 | |
CN103465732B (zh) | 硬地形使用的自行车轮胎胎面花纹结构 | |
CN206067383U (zh) | 一种充气轮胎 | |
CN204749752U (zh) | 越野车用充气轮胎胎面花纹结构 | |
CN204109689U (zh) | 一种电动车用充气轮胎 | |
CN207388767U (zh) | 一种轮胎 | |
CN104859379A (zh) | 摩托车用充气轮胎胎面花纹结构 | |
CN204136706U (zh) | 新型耐磨、舒适、低噪音全钢客车轮胎 | |
CN103273805A (zh) | 越野自行车用充气轮胎胎面结构 | |
CN203331748U (zh) | 越野自行车用充气轮胎胎面结构 | |
CN103085608B (zh) | 一种雪地轮胎 | |
CN204184140U (zh) | 全地形车用充气轮胎胎面花纹结构 | |
CN203995493U (zh) | 摩托车充气轮胎胎面结构 | |
CN206589579U (zh) | 一种轮胎 | |
CN202782522U (zh) | 街跑车两用充气轮胎 | |
CN206589578U (zh) | 两轮车用充气轮胎胎面花纹结构 | |
CN203902163U (zh) | 竞速用摩托车充气轮胎 | |
CN102582369B (zh) | 四季用自行车充气轮胎花纹结构 | |
CN108482019A (zh) | 一种高排水性的花纹轮胎 | |
CN203957740U (zh) | 越野路面用全地形车充气轮胎胎面花纹 | |
CN205930046U (zh) | 载重汽车轮胎胎面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0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09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