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99746U - 高性能摩托车充气轮胎 - Google Patents

高性能摩托车充气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99746U
CN212499746U CN202021103588.0U CN202021103588U CN212499746U CN 212499746 U CN212499746 U CN 212499746U CN 202021103588 U CN202021103588 U CN 202021103588U CN 212499746 U CN212499746 U CN 2124997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pattern
groove
main
auxilia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10358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 Shin Rubber Xiamen Ind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 Shin Rubber Xiamen Ind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 Shin Rubber Xiamen Ind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 Shin Rubber Xiamen Ind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10358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997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997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997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性能摩托车充气轮胎,轮胎胎面由若干个花纹区段组成,每个花纹区段包含:沿胎面中心线左右交错对称且错开距离为1/2个花纹区段的第一花纹主沟、第二花纹主沟、第一花纹副沟及第二花纹副沟,第一花纹主沟为位于中间区域且前窄后宽的直沟花纹,第二花纹主沟与第一花纹主沟呈连续间隔分布,第二花纹主沟为前宽后窄的直沟花纹,第一花纹副沟和第二花纹副沟分别设置在第一花纹主沟和第二花纹主沟的外侧,跨越轮胎的过渡区域并延伸到胎肩区域。本实用新型轮胎可以提供干湿地极好的抓地力,以确保轮胎优秀的加速性及制动性,且轮胎还可以确保高速操控稳定性及大倾角过弯稳定性。

Description

高性能摩托车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高性能摩托车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大排量的运动摩托车车型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排量的不断提升,使用的轮胎性能需求也更高,对轮胎的性能要求也越严苛,需求极高的高速操控稳定性和大倾角过弯稳定性,同时能提供极好的干地、湿地的抓地力以满足运动类的摩托车对加速性和制动性严苛的需求。以往运动类摩托车轮胎胎面花纹设计,如图1所示,一般采用八字型的花纹主沟1与八字型的花纹副沟2相互连续间隔分布,八字型的花纹主沟1由胎面中心位置直接延伸到胎肩处,这样虽然提高在湿地行驶湿地排水性,但八字型的花纹副沟2分布在花纹的过渡区域,其排水性会明显下降,如此设置会影响在湿地行驶时的加速性和制动性。而且八字型的花纹主沟1与八字型的花纹副沟2的倾斜角度不同,会影响大倾角过弯的操控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性能摩托车充气轮胎,可以提供干湿地极好的抓地力,以确保轮胎优秀的加速性及制动性,且轮胎还可以确保高速操控稳定性及大倾角过弯稳定性。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高性能摩托车充气轮胎,轮胎胎面分为中间区域、过渡区域和胎肩区域,胎面由若干个花纹区段组成,每个花纹区段包含:第一花纹主沟、第二花纹主沟、第一花纹副沟及第二花纹副沟,第一花纹主沟、第二花纹主沟、第一花纹副沟及第二花纹副沟沿胎面中心线左右交错对称且错开距离为1/2个花纹区段,如此设置可提高轮胎的加速性和制动性,第一花纹主沟为位于中间区域且前窄后宽的直沟花纹,第二花纹主沟的内侧端位于中心区域、外侧端位于胎肩区域,第二花纹主沟与第一花纹主沟呈连续间隔分布,第二花纹主沟为前宽后窄的直沟花纹,第一花纹副沟和第二花纹副沟分别设置在第一花纹主沟和第二花纹主沟的外侧,跨越轮胎的过渡区域和胎肩区域,如此设置可确保大倾角过弯稳定性和排水性,提高轮胎的高速操控稳定性和大倾角过弯操控稳定性。
进一步,第一花纹主沟内侧端与胎面中心线的轴向距离为5mm~15mm,距离过小影响高速操控稳定性,距离过大影响排水性。
进一步,第一花纹主沟与轮胎周向的夹角为5°~15°,夹角过小影响高速操控稳定性,夹角过大影响排水性。
进一步,第一花纹主沟的周向长度为花纹区段的60%~80%,长度L1过长影响高速操控稳定性,长度过短影响排水性。
进一步,第一花纹主沟的宽度分别为3mm~10mm,如此设置可提高轮胎的排水性能。
进一步,第二花纹主沟的宽度为3mm~10mm,如此设置可确保大倾角过弯稳定性和排水性,
进一步,第二花纹主沟的内侧端到胎面中心线的轴向距离为10mm~20mm,距离过小影响高速操控稳定性,距离过大影响排水性,第二花纹主沟的外侧端到胎肩处的轴向距离为10mm~30mm,距离过小影响大倾角过弯操控稳定性,距离过大影响排水性。
进一步,第二花纹主沟与轮胎周向夹角为25°~45°,夹角过小影响加速性和制动性,夹角过大影响排水性。
进一步,第一花纹副沟和第二花纹副沟与轮胎周向的夹角为25°~45°,外侧端到胎肩处的轴向距离为10mm~30mm。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轮胎采用具有胎冠带束层子午线结构,轮胎中心区域的带束层缠绕根数为20~25根/英寸,过渡区域和胎肩区域带束层的缠绕根数为15~20根/英寸,如此设置可进一步提高轮胎的高速操控稳定性和大倾角过弯操控稳定性。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高性能摩托车充气轮胎可适用于排量在600CC以上的运动类非竞赛用摩托车轮胎,可以提供极好干湿地的抓地力,以确保轮胎优秀的加速性及制动性,且轮胎还可以确保高速操控稳定性,大倾角过弯操控稳定性等。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运动摩托车轮胎胎面花纹结构。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轮胎胎面的花纹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轮胎的轮廓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高性能摩托车充气轮胎,图示中横向为轮胎轴向,纵向为轮胎周向,CL为胎面中心线,靠近胎面中心线CL的一侧为内侧,远离胎面中心线CL的一侧为外侧,TE为胎肩,轮胎的走行方向为前,背离行走方向为后。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用语仅用于特征的描述,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该特征的数量。
如图2所示,轮胎胎面1分为中间区域C、过渡区域M和胎肩区域S。胎面1由若干个花纹区段P组成,每个花纹区段P包含:第一花纹主沟11、第二花纹主沟21及第一花纹副沟31、第二花纹副沟41,第一花纹主沟11、第二花纹主沟21、第一花纹副沟31及第二花纹副沟41沿胎面中心线CL左右交错对称且错开距离为1/2个花纹区段P,如此设置可提高轮胎的加速性和制动性。
如图2所示,第一花纹主沟11位于中间区域C的直沟花纹,第一花纹主沟11内侧端A与胎面中心线CL的轴向距离W1为5mm~15mm,距离W1过小影响高速操控稳定性,距离W1过大影响排水性,第一花纹主沟11与轮胎周向的夹角α为5°~15°,夹角α过小影响高速操控稳定性,夹角α过大影响排水性,第一花纹主沟11的周向长度L1为花纹区段P的60%~80%,长度L1过长影响高速操控稳定性,长度L1过短影响排水性,第一花纹主沟11的宽度为3mm~10mm,且为前窄后宽,如此设置可提高轮胎的排水性能。
如图2所示,第二花纹主沟21与第一花纹主沟11呈连续间隔分布,第二花纹主沟21为前宽后窄的直沟花纹宽度为3mm~10mm,如此设置可确保大倾角过弯稳定性和排水性,第二花纹主沟21的内侧端B位于中心区域C,第二花纹主沟21的内侧端B到胎面中心线CL的轴向距离W2为10mm~20mm,距离W2过小影响高速操控稳定性,距离W2过大影响排水性,第二花纹主沟21的外侧端位于胎肩区域S,第二花纹主沟21的外侧端到胎肩TE处的轴向距离W3为10mm~30mm,距离W3过小影响大倾角过弯操控稳定性,距离W3过大影响排水性,第二花纹主沟21与轮胎周向夹角β为25°~45°,夹角β过小影响加速性和制动性,夹角β过大影响排水性。
如图2所示,第一花纹副沟31和第二花纹副沟41分别设置在第一花纹主沟11和第二花纹主沟21的外侧,跨越轮胎的过渡区域M并延伸到胎肩区域S,第一花纹副沟31与轮胎周向的夹角γ为25°~45°,第一花纹副沟31外侧端D到胎肩TE处的轴向距离W4为10mm~30mm,第二花纹副沟41轮胎周向的夹角δ为25°~45°,第二花纹副沟41外侧端E到胎肩TE的距离W5为10mm~30mm。
如图3所示,为进一步提高轮胎的高速操控稳定性和大倾角过弯操控稳定性,本实用新型轮胎2结合了子午线结构,子午线结构的胎冠带束层12采用近似于0°的缠绕技术,根据控制不同区域的缠绕根数来达到不同的使用性能,中心区域C带束层12缠绕根数为20~25根/英寸,过渡区域M和胎肩区域S带束层12缠绕根数为15~20根/英寸。
使用本实用新型技术以后,试120/70ZR17、180/55ZR17的子午线轮胎,装在600CC排量的运动类摩托车上,内压FR:250kPa,RR:280kPa,轮辋:FR:MT3.50X17,RR:MT5.50X17,分别在干燥的公路路面行驶和潮湿的公路路面行驶,以车手的感官评价为主。对轮胎的加速性、制动性、排水性、高速操控稳定性、大倾角过弯操控稳定性进行评价,比较例轮胎(现有运动类摩托车轮胎)为5分,其数值越大性能越好,结果如表1。
表1为本实用新型轮胎与现有运动类摩托车轮胎的使用评价表
性能 比较例轮胎 实施例轮胎
加速性 5 5
制动性 5 5
排水性 5 7
高速操控稳定性 5 6
大倾角过弯操控稳定性 5 8
由表1可知,本实用新型轮胎相较于现有运动类摩托车轮胎具有更好的排水性,高速操控稳定性及大倾角过弯操控稳定性也更好。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Claims (10)

1.一种高性能摩托车充气轮胎,该轮胎分为轮胎胎体结构和轮胎胎面结构,其轮胎胎面分为中间区域、过渡区域和胎肩区域,其特征在于:胎面由若干个花纹区段组成,每个花纹区段包含:第一花纹主沟、第二花纹主沟、第一花纹副沟及第二花纹副沟,第一花纹主沟、第二花纹主沟、第一花纹副沟及第二花纹副沟沿胎面中心线左右交错对称且错开距离为1/2个花纹区段,第一花纹主沟为位于中间区域且前窄后宽的直沟花纹,第二花纹主沟的内侧端位于中心区域、外侧端位于胎肩区域,第二花纹主沟与第一花纹主沟呈连续间隔分布,第二花纹主沟为前宽后窄的直沟花纹,第一花纹副沟和第二花纹副沟分别设置在第一花纹主沟和第二花纹主沟的外侧,跨越轮胎的过渡区域并延伸到胎肩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性能摩托车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第一花纹主沟内侧端与胎面中心线的轴向距离为5mm~15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性能摩托车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第一花纹主沟与轮胎周向的夹角为5°~1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性能摩托车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第一花纹主沟的周向长度为花纹区段的60%~8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性能摩托车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第一花纹主沟的宽度为3mm~10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性能摩托车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第二花纹主沟的宽度为3mm~10m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性能摩托车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第二花纹主沟的内侧端到胎面中心线的轴向距离为10mm~20mm,第二花纹主沟的外侧端到胎肩处的轴向距离为10mm~30m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性能摩托车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第二花纹主沟与轮胎周向夹角为25°~45°。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性能摩托车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第一花纹副沟和第二花纹副沟与轮胎周向的夹角分别为25°~45°,第一花纹副沟和第二花纹副沟的外侧端到胎肩处的轴向距离分别为10mm~30mm。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性能摩托车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采用具有胎冠带束层子午线结构,轮胎中心区域的带束层缠绕根数为20~25根/英寸,过渡区域和胎肩区域带束层的缠绕根数为15~20根/英寸。
CN202021103588.0U 2020-06-15 2020-06-15 高性能摩托车充气轮胎 Active CN2124997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03588.0U CN212499746U (zh) 2020-06-15 2020-06-15 高性能摩托车充气轮胎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03588.0U CN212499746U (zh) 2020-06-15 2020-06-15 高性能摩托车充气轮胎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99746U true CN212499746U (zh) 2021-02-09

Family

ID=743876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103588.0U Active CN212499746U (zh) 2020-06-15 2020-06-15 高性能摩托车充气轮胎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9974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05892A (zh) * 2022-01-28 2022-08-16 正新(漳州)橡胶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车轮胎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05892A (zh) * 2022-01-28 2022-08-16 正新(漳州)橡胶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车轮胎
CN114905892B (zh) * 2022-01-28 2023-10-24 正新(漳州)橡胶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车轮胎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90152270A1 (en) Tyre for vehicle wheels having improved tread pattern
EP2373498B1 (en) Tyre for motor vehicles
JP4557884B2 (ja) 二輪車用の一対のフロント及びリヤ空気圧タイヤと前記一対のタイヤを装着した二輪車のウエット及びドライの両路面上での性能を改良する方法
CN101111398B (zh) 充气轮胎
US6481480B1 (en) Convertible tread for a radial truck or trailer tire
CN107053957A (zh) 充气轮胎
US10183532B2 (en) Motorcycle tire
CN102381142B (zh) 充气轮胎
US20200282775A1 (en) Tyre
CN104275990A (zh) 充气轮胎
CN103991337A (zh) 充气轮胎
US20200282774A1 (en) Tyre
CN109311349A (zh) 轮胎
CN101903190A (zh) 充气轮胎
CN103241072A (zh) 摩托车用轮胎
JP6597013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212499746U (zh) 高性能摩托车充气轮胎
CN104118279B (zh) 充气轮胎
RU2473430C1 (ru) Пневматическая шина
JP3866563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その装着方法
CN103987540B (zh) 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
JP5778497B2 (ja) 重荷重用タイヤ
CN107405957A (zh) 摩托车轮胎
CN212604307U (zh) 雪地轮胎
CN212267158U (zh) 休闲摩托车用充气轮胎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