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24862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24862A
CN111624862A CN202010105907.XA CN202010105907A CN111624862A CN 111624862 A CN111624862 A CN 111624862A CN 202010105907 A CN202010105907 A CN 202010105907A CN 111624862 A CN111624862 A CN 1116248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inuous paper
roller
image carrier
image
image form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0590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24862B (zh
Inventor
松尾贤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Inc
Publication of CN1116248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248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248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248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17Apparatus for continuous web copy material of plain paper, e.g. supply rolls; Roll holders therefor
    • G03G15/652Feeding a copy material originating from a continuous web rol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17Apparatus for continuous web copy material of plain paper, e.g. supply rolls; Roll holders therefo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29Transport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Paper Feed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ntrolling Rewinding, Feeding, Winding, Or Abnormalities Of Webs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鼓单元的更换频率的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装置(3)能够在连续纸张(P)上制图。图像形成装置(3)具备:包括随着驱动而形成调色剂图像的图像载体(34d)的图像形成部34、以及控制连续纸张(P)的输送及图像载体(34d)的驱动的控制部(301)。控制部(301)在使图像载体(34d)的驱动停止的状态下开始输送连续纸张(P)。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开发出了在卷纸或带有孔眼的连续单据用纸(连单用纸)等的连续纸张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系统。图像形成系统具备供纸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卷绕装置等。在这样的图像形成系统中,连续纸张有时会在宽度方向上晃动。这样的晃动是正弦波的阻尼振动,因此,若将连续纸张输送一定量,便可加以抑制而使其稳定。因此,提出了根据连续纸张的宽度方向的位置,宽度方向的位置的变化稳定时,开始制图(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6-126116号公报
但是,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这样的现有技术中,即使未向图像载体进行写入,也在输送连续纸张的期间持续驱动图像载体进行旋转。因此,在图像载体中进行写入的距离、即印刷距离与图像载体动作的距离、即润滑剂消耗距离之间产生差距。包含图像载体的鼓单元在印刷距离及润滑剂消耗距离的任一方达到寿命时进行更换,因此,更换频率变多,结果导致成本上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完成的,其能够降低鼓单元的更换频率。
本发明的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能够在连续纸张上制图,其具备:包括随着驱动而形成调色剂图像的图像载体的图像形成部、以及控制所述连续纸张的输送及所述图像载体的驱动的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在使所述图像载体的驱动停止的状态下开始输送所述连续纸张。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能够降低鼓单元的更换频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3的整体构成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3的构成的一部分的模式示意图。
图3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控制例的流程图。
图4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通常模式处理的流程图。
图5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寿命延长模式处理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3的制图动作的时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3的制图动作的另一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3的整体构成例的示意图。图像形成装置3在前段侧设置有供纸装置2及张力赋予机构61,在后段侧设置有张力赋予机构62及卷绕装置4,并且具备图像形成部34、定影部35以及控制部301。供纸装置2中装填有卷状的连续纸张P1。卷绕装置4呈卷状地收纳连续纸张P2。此外,总称连续纸张P1、P2进行说明时,称为连续纸张P。另外,图像形成装置3也可以是包括供纸装置2、卷绕装置4、张力赋予机构61以及张力赋予机构62的至少一个的构成。供纸装置2具备供纸驱动部21及供纸控制部22。供纸驱动部21例如由伺服电机构成,通过基于供纸控制部22的控制指令进行驱动,从而对连续纸张P1的旋转速度进行控制。张力赋予机构61设置于卷状的连续纸张P1的后段侧,对连续纸张P1赋予张力。供纸装置2通过经由张力赋予机构61向图像形成装置3供给连续纸张P1,从而将赋予了张力的连续纸张P1供给至图像形成装置3。
张力赋予机构61具备两个从动辊611、跳动辊612、配重613、支撑部件614以及空气阻尼器615。跳动辊612具备辊主体612a和辊支轴612b,辊主体612a能够与辊支轴612b一同上下移动。配重613具备配重主体613a和配重支轴613b。根据配重613的重量决定张力。通过连接辊支轴612b与配重支轴613b的支撑部件614,将配重613的负重施加于跳动辊612。支撑部件614通过空气阻尼器615保持。当空气阻尼器615的压力变弱时,支撑部件614对配重613的保持力变弱,从而施加于跳动辊612上的配重613的负重变大,因此,施加于连续纸张P上的张力增加。
张力赋予机构62具备两个从动辊621、跳动辊622、配重623、支撑部件624以及空气阻尼器625。跳动辊622具备辊主体622a和辊支轴622b,辊主体622a能够与辊支轴622b一同上下移动。配重623具备配重主体623a和配重支轴623b。根据配重623的重量决定张力。通过连接辊支轴622b与配重支轴623b的支撑部件624,将配重623的负重施加于跳动辊622。支撑部件624通过空气阻尼器625保持。当空气阻尼器625的压力变弱时,支撑部件624对配重623的保持力变弱,从而施加于跳动辊622上的配重623的负重变大,因此,施加于连续纸张P上的张力增加。
换言之,通过利用跳动辊612和两个从动辊611支撑连续纸张P,从而使跳动辊612被支撑为能够从动于两个从动辊611一同沿旋转方向旋转,并能够上下移动,并且上下方向的移动范围被限制。同样地,通过利用跳动辊622和两个从动辊621支撑连续纸张P,从而使跳动辊622被支撑为能够从动于两个从动辊621一同沿旋转方向旋转,并能够上下移动,并且上下方向的移动范围被限制。因此,对供纸驱动部21及后述的卷绕驱动部41各自的伺服电机的旋转速度进行控制,以使跳动辊612及622的位置位于一定的场所。换言之,跳动辊612及622的位置取决于供纸驱动部21及卷绕驱动部41的输入输出速度差。此外,当不对供纸装置2及卷绕装置4供给电源,换言之切断电源时,供纸驱动部21及卷绕驱动部41也不通电,因此,跳动辊612及622通过由配重613及623施加的负重及自重而下落至移动范围的下限。由此,成为不对连续纸张P赋予张力的状态。
卷绕装置4将通过图像形成装置3形成有图像的连续纸张P卷绕,并收纳为卷状的连续纸张P2。卷绕装置4具备卷绕驱动部41及卷绕控制部42。卷绕驱动部41例如由伺服电机构成,通过基于卷绕控制部42的控制指令进行驱动,从而对连续纸张P2的旋转速度进行控制。张力赋予机构62设置于卷状的连续纸张P2的前段侧,对连续纸张P赋予张力。卷绕装置4通过经由张力赋予机构62卷绕为卷状的连续纸张P2,从而将从图像形成装置3输出的连续纸张P收纳为被赋予了张力的连续纸张P2。此外,连续纸张P在图像形成装置3内通过上游侧输送辊对37A及下游侧输送辊对37B输送,经过图像形成部34及定影部35后被排出。此外,在上游侧输送辊对37A与转印部34e之间的输送路径中设置有端部检测部73。端部检测部73例如由反射型光电传感器构成,检测连续纸张P的主扫描方向的端部。因此,端部检测部73能够检测连续纸张P的主扫描方向的端部的位置。因此,根据由端部检测部73以一定间隔检测出的连续纸张P的主扫描方向的端部位置的变位,检测连续纸张P的偏移。
图像形成装置3在上部具备设定部36。设定部36具备显示部36a和操作部36b,通过操作部36b接收用户的操作,通过显示部36a显示信息。图像形成装置3在上部具备自动读取原稿的自动原稿供纸装置及原稿图像扫描装置。原稿图像扫描装置能够通过稿台玻璃读取图像。原稿图像扫描装置读取例如原稿的图像,并利用于通过图像形成部34形成图像。图像形成部34具备分别为青色、品红色、黄色、黑色等各颜色而准备的图像载体34d,在各图像载体34d的周围设置有带电装置34a、曝光装置34b以及显影装置34c。此外,图像载体34d例如由滚筒状的感光体构成。
在通过带电装置34a而带电的图像载体34d的表面,根据印刷作业的原稿图像数据,通过曝光装置34b进行图像的曝光,从而形成静电潜像。通过显影装置34c使静电潜像显影,从而在图像载体34d上形成调色剂图像。转印部34e具备中间转印带34e1及按压部34e5等。转印部34e经由通过能够自如地按压在中间转印带34e1上的按压部34e5形成的转印压合部(二次转印压合部),将转印至中间转印带34e1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连续纸张P上。
定影部35对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连续纸张P进行定影处理。此外,按压部34e5具备二次转印辊34e51、二次转印调整部34e52以及二次转印驱动部34e53,二次转印调整部34e52利用二次转印驱动部34e53的驱动力调整二次转印辊34e51的位置,按压部34e5的详细情况之后进行叙述。
此外,虽省略图示,但转印部34e具备带式清洁装置。带式清洁装置具备带式清洁刮片等,并与中间转印带34e1的表面滑动接触。带式清洁装置除去二次转印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34e1的表面上的转印残留调色剂。
中间转印带34e1形成为环状带。中间转印带34e1的内周侧配置有驱动辊34e2、包含一次转印辊34e35的一次转印压力调整部34e3、相对辊34e4、从动辊34e6、转向辊34e7以及从动辊34e8。因此,中间转印带34e1通过驱动辊34e2、一次转印压力调整部34e3、相对辊34e4、从动辊34e6、转向辊34e7以及从动辊34e8呈环状架设。驱动辊34e2配置于相比K成分用的一次转印压力调整部34e3更靠近带移动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处。通过驱动辊34e2进行旋转,中间转印带34e1以固定速度沿顺时针方向移动。相对辊34e4配置于驱动辊34e2的下游侧,并与二次转印辊34e51相对。从动辊34e6配置于相对辊34e4的上方(下游侧)。转向辊34e7配置于从动辊34e6的下游侧,并且配置于多个一次转印压力调整部34e3中位于中间转印带34e1的旋转方向的最上游的Y成分用的一次转印压力调整部34e3的上游侧。从动辊34e8配置于Y成分用的一次转印压力调整部34e3与转向辊34e7之间。此外,Y成分用的一次转印压力调整部34e3与K成分用的一次转印压力调整部34e3之间,从Y成分用侧起依次配置有M成分用及C成分用的一次转印压力调整部34e3。
多个一次转印压力调整部34e3分别设置于中间转印带34e1的内周面侧,并配置于与多个像载体34d分别相对的位置处。换言之,多个一次转印压力调整部34e3中包含的一次转印辊34e35分别隔着中间转印带34e1与多个像载体34d的各个压接。通过这样配置构成,在多个像载体34d与多个一次转印辊34e35之间形成一次转印压合部。在一次转印压合部中,从多个图像载体34d的各个向中间转印带34e1转印调色剂图像。
二次转印辊34e51设置于中间转印带34e1的外周面侧。二次转印辊34e51被称为支承辊,并通过隔着中间转印带34e1压接而形成二次转印压合部。二次转印压合部从中间转印带34e1向连续纸张P转印调色剂图像。当中间转印带34e1通过一次转印压合部时,多个图像载体34d各自上的调色剂图像依次重叠一次转印至中间转印带34e1上。具体而言,通过对一次转印辊34e35施加一次转印偏压,对中间转印带34e1的背面侧中与一次转印辊34e35抵接侧赋予极性与调色剂图像中包含的调色剂相反的电荷,从而使调色剂图像静电性地转印至中间转印带34e1上。
当调色剂图像被静电性地转印至中间转印带34e1上,且连续纸张P通过二次转印压合部时,中间转印带34e1上的调色剂图像被二次转印至连续纸张P上。
具体而言,通过对二次转印辊34e51施加二次转印偏压,对连续纸张P的背面侧中与二次转印辊34e51抵接侧赋予极性与调色剂相反的电荷,从而使调色剂图像被静电性地转印至连续纸张P上。转印了调色剂图像的连续纸张P被输往定影部35。
二次转印调整部34e52由L字状的部件构成,具备长片、短片以及凸轮。长片的前端部可旋转地支撑二次转印辊34e51,基端部构成弯曲部。该弯曲部被支撑销可摆动地支撑,并与短片卡合。因此,根据二次转印驱动部34e53的驱动力,凸轮以转印按压力按压短片,从而能够使长片以支撑销作为支点转动,由此使二次转印辊34e51将中间转印带34e1向上方抬起而形成二次转印压合部。此外,在二次转印压合部的转印前的位置上设置有转印前输送辊74,因此,通过转印前输送辊74对连续纸张P赋予张力。该张力是为了抑制连续纸张P的蛇行量而赋予连续纸张P的。另外,转印按压力是使二次转印辊34e51按压至中间转印带34e1上而形成二次转印压合部的力。
此外,在转印部34e中,也可以取代二次转印辊34e51,而采用在包含二次转印辊34e51的多个未图示的支撑辊上呈环状地架设未图示的二次转印带的构成,即所谓的带式二次转印单元。
定影部35具备第一旋转部件352和第二旋转部件353。第一旋转部件352具备加热辊352a、加热源352b、定影带352c以及上加压辊352d。加热源352b设置于加热辊352a的内部并能够升温,对加热辊352a进行加热。加热辊352a的下方设置有上加压辊352d。定影带352c构成为环状,挂绕在加热辊352a和上加压辊352d上。通过将作为下加压辊发挥功能的第二旋转部件353压接在上加压辊352d上,从而隔着定影带352c形成定影压合部。此外,当变为第二旋转部件353与上加压辊352d即第一旋转部件352分离的状态时,定影压合部解除。即使定影压合部解除,只要对连续纸张P赋予了张力,则也成为第二旋转部件353上挂绕有连续纸张P的状态。
第一旋转部件352由上侧驱动部354进行驱动。上侧驱动部354由控制部301进行控制,从而使第一旋转部件352以固定的速度旋转。
例如,通过对上加压辊352d进行驱动,从而使定影带352c以固定的速度移动,从加热辊352a供给的热经由定影带352c传递至上加压辊352d上形成的定影压合部。因此,可以将定影带352c的温度视为第一旋转部件352的温度。第二旋转部件353由下侧驱动部355进行驱动。下侧驱动部355由控制部301进行控制,从而使第二旋转部件353从第一旋转部件352分离、或者使第二旋转部件353压接在第一旋转部件352上。换言之,上加压辊352d与作为下加压辊发挥功能的第二旋转部件353的位置关系成为分离状态及压接状态中的任一方。
在与定影带352c相对的位置处设置有上侧温度检测部71。上侧温度检测部71检测定影带352c的温度。也可以在第二旋转部件353的周围设置下侧温度检测部72。下侧温度检测部72检测第二旋转部件353周围的温度。从第一旋转部件352经由定影压合部向第二旋转部件353传递热,但也可以在第二旋转部件353的内部设置与加热源352b同样的加热源。
换言之,图像形成部34能够以电子照相方式在连续纸张P上进行制图。此外,图像载体34d的周围设置有鼓清洁装置34g。鼓清洁装置34g除去转印部34e上残留的残留调色剂。关于鼓清洁装置34g的详细说明,之后使用图2进行叙述。控制部301具备未图示的CPU、ROM、RAM以及I/O接口等,被用作控制图像形成装置3的计算机。CPU根据处理内容从ROM读出程序并在RAM中展开,与展开的程序协作控制图像形成装置3的动作。程序用于实现各种控制功能。控制部301也可以被用作将CPU作为主要构成的处理器。
接着,使用图2对制图动作具体进行说明。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3的构成的一部分的模式示意图。图像载体34d由有机感光体构成,该有机感光体在例如鼓状的金属基体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由含有有机光导电体的树脂构成的感光层,作为构成感光层的树脂,可以列举例如聚碳酸酯树脂、硅酮树脂、聚苯乙烯树脂、丙烯酸树脂、甲基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氯乙烯树脂、三聚氰胺树脂等。图像载体34d在图像载体驱动电机34f的驱动下旋转。显影装置34c具备以隔着显影区域与图像载体34d相对的方式配置的显影套筒341c。对显影套筒341c施加例如极性与带电装置34a的带电极性相同的直流显影偏压、或者在交流电压上重叠极性与带电装置34a的带电极性相同的直流电压而成的显影偏压,由此进行在通过曝光装置34b形成的静电潜像上附着调色剂的反转显影。
通过显影装置34c在图像载体34d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是在与中间转印带34e1之间形成的,并被输送至一次转印压力调整部34e3。一次转印压力调整部34e3除了上述说明的一次转印辊34e35之外还具备一次转印压力调整凸轮34e31、施力部件34e32、把持部34e33、轴部34e34以及一次转印驱动部34e36。一次转印压力调整凸轮34e31使用偏心凸轮构成,该偏心凸轮通过旋转轴与外周面的距离(半径)随着顺时针方向(正方向)的旋转而连续变大。一次转印压力调整凸轮34e31在控制部301的控制下,根据转向辊34e7的姿势(倾斜角度)变更位置(角度)。因此,在转向辊34e7的姿势中调整一次转印辊34e35的按压力,从而将一次转印压力调整为固定。此外,作为一次转印压力调整凸轮34e31,说明了顺时针方向(正旋转)时直径变大的偏心凸轮,但也可以是与之相反的结构或其他结构的凸轮。
施力部件34e32使用例如弹簧部件等的弹性体,其一端与一次转印压力调整凸轮34e31的外周面抵接,另一端固定在把持部34e33的一部分的面上。把持部34e33经由一次转印辊34e35的轴部34e34可移动地把持一次转印辊34e35。当通过一次转印驱动部34e36使一次转印压力调整凸轮34e31以旋转轴作为中心旋转时,一次转印压力调整凸轮34e31的旋转中心和与施力部件34e32抵接的外周面的距离(半径)发生变化。施力部件34e32的行程根据一次转印压力调整凸轮34e31的半径的变化而变化。施力部件34e32通过与其行程对应的弹性力向水平方向按压一次转印辊34e35,从而使一次转印辊34e35向图像载体34d侧移动。此外,一次转印压力调整部34e3只要是能够改变一次转印辊34e35的轴部34e34相对于中间转印带34e1的宽度方向的倾斜度的构成即可。
接着,对鼓清洁装置34g进行说明。鼓清洁装置34g具备刷子341g、固体润滑剂342g以及清洁刮片344g。
刷子341g的表面具有例如由聚酯或尼龙等构成的刷毛341bg,并被配置为与固体润滑剂342g和图像载体34d两者抵接。刷子341g具有与图像载体34d的旋转轴平行的旋转轴,并沿着在与图像载体34d的接点处其表面朝向与图像载体34d的表面的行进方向相同的方向的行进的方向旋转。这时,刷子341g将从固体润滑剂342g削出的润滑剂颗粒供给至图像载体34d,通过抵接压力将润滑剂颗粒延展涂敷在图像载体34d上,还承担除去图像载体34d上残留的调色剂的功能。此外,作为固体润滑剂342g的材料,选择能够涂敷在图像载体34d的表面上使其表面能降低,从而降低调色剂与图像载体34d的附着力的材料。
根据以上的说明,在开始制图时,驱动图像载体34d进行旋转。在驱动图像载体34d进行旋转时,向图像载体34d持续供给固体润滑剂342g。因此,即使在为了抑制连续纸张P的蛇行而输送连续纸张P的期间,也随着图像载体34d的旋转驱动而持续刮削固体润滑剂342g,因此,图像载体34d动作的距离、即固体润滑剂342g的润滑剂消耗距离的寿命有可能相比对图像载体34d进行写入的印刷距离的寿命更早到达。由此,发生更换包含图像载体34d及鼓清洁装置34g等的鼓单元的状况。
具体而言,鼓单元在印刷距离和润滑剂消耗距离中的任一方的寿命到来时进行更换。在连续纸张P的印刷中,在写入前为了防止连续纸张P的蛇行而将连续纸张P输送一定距离时,印刷距离未被计数,而润滑剂消耗距离被计数。因此,印刷距离与润滑剂消耗距离之间产生差距。因此,当用户为了调整画质或图像位置等而多次重复少量的印刷时,印刷距离与润滑剂消耗距离的差距进一步变大,由此,即使印刷距离的寿命尚未到来,但润滑剂消耗距离的寿命先到来,从而要更换鼓单元。
因此,为了减少印刷距离与润滑剂消耗距离的差距,在制图开始时,延迟开始图像载体34d的驱动。具体而言,在以印刷速度将连续纸张P输送一定时间或一定距离后,开始驱动图像载体34d。另外,如以上所说明,端部检测部73能够检测连续纸张P的偏移,因此,当以印刷速度开始输送连续纸张P之后,根据端部检测部73的检测结果得知连续纸张P的偏移在阈值以内时,开始驱动图像载体34d。
此外,也可以想象到即使以印刷速度持续输送连续纸张P,连续纸张P的偏移也不在阈值以内的情况。在这样的想象中,只要将图像载体34d的待机时间预设为一定时间,并在开始输送连续纸张P后的输送持续时间达到一定时间时,开始输送连续纸张P即可。
另外,在通过图像载体34d开始制图时,需要形成一次转印压合部。通过在驱动图像载体34d之后形成一次转印压合部,从而避免图像载体34d与中间转印带34e1的不必要的滑动。
另外,延迟图像载体34d的驱动的动作模式是寿命延长模式,但在印刷开始前需要调整画质、或者需要提高生产率、或者需要减少制图前的连续纸张P的输送从而减少连续纸张P的废纸量时,优选为在以印刷速度开始输送连续纸张P之前开始驱动图像载体34d的动作模式即通常模式。因此,控制部301根据动作模式的切换而选择寿命延长模式及通常模式中的任意一方。
具体而言,动作模式能够通过用户设定手动切换。另外,在自动切换动作模式的情况下,控制部301判断是否与自动切换条件一致。在判断为与自动切换条件一致的情况下,执行通常模式。例如,控制部301在判定纸种为容易蛇行的较软的纸等时,选择通常模式。另外,自动切换条件设定为例如是否接近印刷距离及润滑剂消耗距离的寿命。当判断为接近印刷距离及润滑剂消耗距离的寿命时,即使连续纸张P的废纸增加,控制部301也选择寿命延长模式,以减少印刷距离与润滑剂消耗距离的差距。换言之,在相比图像载体34d的寿命而优先减少连续纸张P的废纸量时,控制部301在开始以印刷速度输送连续纸张P之前开始驱动图像载体34d。
图3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控制例的流程图。在步骤S11中,控制部301判断是否存在动作模式的切换。当控制部301判断为存在动作模式的切换时(步骤S11中为“是”),转移至步骤S12的处理。当控制部301判定为不存在动作模式的切换时(步骤S11中为“否”),转移至步骤S16的处理,在步骤S16中,执行寿命延长模式处理,并结束处理。此外,关于寿命延长模式处理的详细情况,之后使用图5进行叙述。
在步骤S12中,控制部301判断动作模式是否为自动切换处理。当控制部301判断为动作模式是自动切换处理时(步骤S12中为“是”),转移至步骤S14的处理。当控制部301判断为动作模式并非自动切换处理时(步骤S12中为“否”),转移至步骤S13的处理。在步骤S13中,控制部301判断是否通过用户设定切换了动作模式。当控制部301判断为通过用户设定切换了动作模式时(步骤S13中为“是”),转移至步骤S15的处理,在步骤S15中,执行通常模式处理,并结束处理。此外,关于通常模式处理的详细情况,之后使用图4进行叙述。当控制部301判断为未通过用户设定切换了动作模式时(步骤S13中为“否”),转移至步骤S16,在步骤S16中,执行寿命延长模式处理,并结束处理。在步骤S14中,控制部301判断是否与自动切换条件一致。当控制部301判断为与自动切换条件一致时(步骤S14中为“是”),转移至步骤S15的处理,在步骤S15中,执行通常模式处理,并结束处理。当控制部301判断为不与自动切换条件一致时(步骤S14中为“否”),转移至步骤S16的处理,在步骤S16中,执行寿命延长模式处理,并结束处理。
图4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通常模式处理的流程图。在步骤S21中,控制部301判断是否检测到连续纸张P的偏移。当控制部301判断为检测到了连续纸张P的偏移时(步骤S21中为“是”),转移至步骤S22的处理。当控制部301判断为未检测到连续纸张P的偏移时(步骤S21中为“否”),转移至步骤S30的处理。在步骤S22中,控制部301判断是否开始印刷。当控制部301判断为开始印刷时(步骤S22中为“是”),转移至步骤S23的处理。当控制部301判断为不开始印刷时(步骤S22中为“否”),继续进行步骤S22的处理。
在步骤S23中,控制部301使图像载体34d的驱动开始,并转移至步骤S24的处理。在步骤S24中,控制部301开始以印刷速度输送连续纸张P,并转移至步骤S25的处理。此外,控制部301在开始以印刷速度输送连续纸张P时,同时控制上游侧输送辊对37A及下游侧输送辊对37B。
在步骤S25中,控制部301判断连续纸张P的偏移是否在阈值以内。当控制部301判断为连续纸张P的偏移在阈值以内时(步骤S25中为“是”),转移至步骤S26的处理,在步骤S26中,开始制图,并结束处理。当控制部301判断为连续纸张P的偏移不在阈值以内时(步骤S25中为“否”),换言之,当控制部301判断为连续纸张P的偏移超过阈值时(步骤S25中为“否”),转移至步骤S27的处理。此外,阈值设定为允许连续纸张P偏移的公差范围内的值。另外,开始制图是指:开始驱动图像载体34d,形成一次转印压合部,从而变为能够进行一次转印的状态之后,开始通过曝光装置34b向图像载体34d进行写入。
在步骤S27中,控制部301判断是否根据时间进行控制。当控制部301判定为根据时间进行控制时(步骤S27中为“是”),转移至步骤S28的处理。当控制部301判断为不根据时间进行控制时(步骤S27中为“否”),转移至步骤S29的处理。在步骤S28中,控制部301判断是否经过了一定时间。当控制部301判断为经过了一定时间时(步骤S28中为“是”),转移至步骤S26的处理。当控制部301判定为未经过一定时间时(步骤S28中为“否”),返回步骤S25的处理。在步骤S29中,控制部301判断连续纸张P的输送距离是否经过了一定距离。当控制部301判断为连续纸张P的输送距离经过了一定距离时(步骤S29中为“是”),转移至步骤S26的处理。当控制部301判断为连续纸张P的输送距离未经过一定距离时(步骤S29中为“否”),返回步骤S25的处理。
在步骤S30中,控制部301判断是否开始印刷。当控制部301判断为开始印刷时(步骤S30中为“是”),转移至步骤S31的处理。当控制部301判断为不开始印刷时(步骤S30中为“否”),继续进行步骤S30的处理。在步骤S31中,控制部301开始驱动图像载体34d,并转移至步骤S32的处理。在步骤S32中,控制部301开始以印刷速度输送连续纸张P,并转移至步骤S33的处理。在步骤33中,控制部301判断是否根据时间控制连续纸张P的输送量。当控制部301判断为根据时间控制连续纸张P的输送量时(步骤S33中为“是”),转移至步骤S34的处理,在步骤S34中,将连续纸张P输送一定时间,并转移至步骤S26的处理。当控制部301判断为不根据时间控制连续纸张P的输送量时(步骤S33中为“否”),转移至步骤S35的处理,在步骤S35中,将连续纸张P输送一定距离,并转移至步骤S26的处理。
图5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寿命延长模式处理的流程图。步骤S51至步骤S54、步骤S56至步骤S64的处理与步骤S21、步骤S22、步骤S24、步骤S25、步骤S26至步骤S30、步骤S32至步骤S35的处理相同,故省略它们的说明。寿命延长模式处理与通常模式处理的不同点在于,作为步骤S56中的开始制图的处理的前工序,执行步骤S55中的开始驱动图像载体34d的处理。换言之,通常模式处理是在开始以印刷速度输送连续纸张P的前工序中开始驱动图像载体34d,相对于此,寿命延长模式处理是在开始以印刷速度输送连续纸张P的后工序中开始驱动图像载体34d,这一点不同。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3的制图动作的时序图。图6中的(a)表示通常模式处理的情况。图6中的(b)表示寿命延长模式处理的情况。此外,在图6的(a)及(b)中都是在定影部35的预热完成后进行的动作。在通常模式处理的情况下,如图6中的(a)所示,通过图像载体驱动电机34f开始驱动图像载体34d,通过一次转印压力调整部34e3使一次转印辊34e35转变为与中间转印带34e1压接的压接状态,使图像形成部34转变为能够经由一次转印压合部进行一次转印的状态。接着,使第二旋转部件353转变为与定影带352c压接的压接状态,使中间转印带34e1转变为能够经由二次转印压合部进行二次转印的状态。保持这样的状态不变,进行用于校正蛇行的连续纸张P的输送,然后开始通过曝光装置34b向图像载体34d写入。接着,在制图结束之后,通过一次转印压力调整部34e3使一次转印辊34e35转变为与中间转印带34e1分离的分离状态,并使中间转印带34e1转变为不能经由二次转印压合部进行二次转印的状态,使图像载体34d的驱动停止,使第二旋转部件353转变为与定影带352c分离的分离状态,使连续纸张P的输送停止。由此,固体润滑剂342g的寿命计数(life count)大幅增加,因此,润滑剂消耗距离的寿命大幅减少。因此,印刷距离与润滑剂消耗距离的差距增加。
另一方面,在寿命延长模式处理的情况下,如图6中的(b)所示,使第二旋转部件353转变为与定影带352c压接的压接状态,使中间转印带34e1转变为能够经由二次转印压合部进行二次转印的状态。保持这样的状态不变,在进行用于校正蛇行的连续纸张P的输送期间,通过图像载体驱动电机34f开始驱动图像载体34d,通过一次转印压力调整部34e3使一次转印辊34e35转变为与中间转印带34e1压接的压接状态,使图像形成部34转变为能够经由一次转印压合部进行一次转印的状态。接着,开始通过曝光装置34b向图像载体34d写入。接着,在制图结束之后,通过一次转印压力调整部34e3使一次转印辊34e35转变为与中间转印带34e1分离的分离状态,并使中间转印带34e1转变为不能经由二次转印压合部进行二次转印的状态,使图像载体34d的驱动停止,使第二旋转部件353转变为与定影带352c分离的分离状态,使连续纸张P的输送停止。由此,由于固体润滑剂342g的寿命计数大幅减少,因而能够抑制润滑剂消耗距离的寿命的减少。因此,印刷距离与润滑剂消耗距离的差距减少。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3的另一制图动作的时序图。图7中的(a)表示通常模式处理的情况。图7中的(b)表示寿命延长模式处理的情况。此外,在图7的(a)及(b)中都是在定影部35的预热完成后进行的动作。在图7的(a)中,由于未为了蛇行补正而执行输送连续纸张P的动作,因此,与图7中的(b)所示的情况相比,减少了连续纸张P的废纸量,但是,如以上所说明,通过制图系统的启动动作而产生印刷距离与润滑剂消耗距离的差距。
由以上的说明可知,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301在使图像载体34d的驱动停止的状态下,开始输送连续纸张P。因此,即使以印刷速度输送连续纸张P,但由于未驱动图像载体34d,因而润滑剂消耗距离不会增加。
因此,能够减少印刷距离与润滑剂消耗距离的差距,因此,能够降低鼓单元的更换频率。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301在使连续纸张P输送一定时间或一定距离时,开始驱动图像载体34d。通过在以印刷速度将连续纸张P输送一定时间或一定距离之后开始驱动图像载体34d,从而能够抑制连续纸张P的蛇行。另外,通过在抑制连续纸张P的蛇行之前不开始驱动图像载体34d,从而能够抑制润滑剂消耗距离的增加。因此,能够抑制印刷距离与润滑剂消耗距离的差距。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301在根据端部检测部73的检测结果判断为连续纸张P的偏移在阈值以内时,开始驱动图像载体34d。在连续纸张P的偏移在阈值以内的情况下,由于连续纸张P的蛇行得到抑制,因此,通过开始驱动图像载体34d,从而能够避免过度持续输送连续纸张P。
因此,能够抑制连续纸张P的废纸及生产率的降低。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301在开始驱动图像载体34d之后,在图像载体34d与一次转印辊34e35之间形成一次转印压合部。
因此,能够避免在图像载体34d的驱动之前形成一次转印压合部而引起的中间转印带34e1与图像载体34d的摩擦。因此,能够保证连续纸张P上形成的图像的品质。
以上,根据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3、供纸装置2以及卷绕装置4,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改变。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张力赋予机构61设置于供纸装置2的后段侧,张力赋予机构62设置于卷绕装置4的前段侧的一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特别限于此。例如,张力赋予机构61及62也可以设置于图像形成装置3内。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张力赋予机构61以分体形式具备配重613和支撑部件614的一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特别限于此。例如,张力赋予机构61也可以包含配重613与支撑部件614呈一体地构成的跳动臂。在张力赋予机构61包含跳动臂的情况下,空气阻尼器615只要保持跳动臂即可。张力赋予机构62也是同样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张力赋予机构61通过配重613对连续纸张P赋予张力的一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特别限于此。例如,张力赋予机构61也可以通过气缸或弹簧对跳动辊612施加负重,从而对跳动辊612加压而对连续纸张P赋予张力。此外,在张力赋予机构61是气缸的情况下,通过气缸进行加压而使空气的压力变动,从而使张力变动。另外,在张力赋予机构61是弹簧的情况下,设置用于使弹簧稳定的阻尼器。张力赋予机构62也是同样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作为带式加热方式而使第一旋转部件352具有定影带352c的构成的一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特别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作为辊式加热方式而构成第一旋转部件352。另外,对于作为辊式加压方式而使第二旋转部件353作为下加压辊发挥功能的一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特别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作为带式加压方式而使第二旋转部件353具备加压带的构成。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定影部35通过定影压合部使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连续纸张P上,但并不特别限于此。例如,定影部35也可以是通过光的热将调色剂图像定影于连续纸张P上的闪光定影。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端部检测部73由反射型光电传感器构成的一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特别限于此。例如也可以由透射型光电传感器构成。
符号说明
2:供纸装置、21:供纸驱动部、22:供纸控制部
3:图像形成装置、34:图像形成部、34a:带电装置、34b:曝光装置
34c:显影装置、341c:显影套筒、34d:图像载体
34e:转印部、34e1:中间转印带、34e2:驱动辊
34e3:一次转印压力调整部
34e31:一次转印压力调整凸轮、34e32:施力部件
34e33:把持部、34e34:轴部、34e35:一次转印辊
34e36:一次转印驱动部
34e4:相对辊、34e6、34e8:从动辊
34e7:转向辊
34e5:按压部、34e51:二次转印辊
34e52:二次转印调整部、34e53:二次转印驱动部
34f:图像载体驱动电机
34g:鼓清洁装置
341g:刷子、342g:固体润滑剂、344g:清洁刮片
341bg:刷毛
35:定影部、352:第一旋转部件
352a:加热辊、352b:加热源、352c:定影带
352d:上加压辊
353:第二旋转部件、354:上侧驱动部、355:下侧驱动部、
36:设定部、36a:显示部、36b:操作部
37A:上游侧输送辊对
37B:下游侧输送辊对
301:控制部
4:卷绕装置、41:卷绕驱动部、42:卷绕控制部
61:张力赋予机构、611:从动辊
612:跳动辊、612a:辊主体、612b:辊支轴
613:配重、613a:配重主体、613b:配重支轴、614:支撑部件
615:空气阻尼器
62:张力赋予机构、621:从动辊
622:跳动辊、622a:辊主体、622b:辊支轴
623:配重、623a:配重主体、623b:配重支轴、624:支撑部件
625:空气阻尼器
71:上侧温度检测部、72:下侧温度检测部、73:端部检测部
74:转印前输送辊
P、P1、P2:连续纸张。

Claims (5)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能够在连续纸张上制图,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图像形成部,其包括随着驱动而形成调色剂图像的图像载体;以及
控制部,其控制所述连续纸张的输送及所述图像载体的驱动,
所述控制部在使所述图像载体的驱动停止的状态下开始输送所述连续纸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将所述连续纸张输送一定时间或一定距离时,开始驱动所述图像载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检测所述连续纸张的偏移的端部检测部;
所述控制部在根据所述端部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判断为所述偏移在阈值以内时,开始驱动所述图像载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检测所述连续纸张的偏移的端部检测部;
所述控制部在根据所述端部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判断为所述偏移超过阈值,并且使所述连续纸张输送了一定时间或一定距离时,开始驱动所述图像载体。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中间转印带,其将所述图像载体上形成的所述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以及
一次转印辊,其与所述中间转印带相对设置,
所述控制部在开始驱动所述图像载体之后,在所述图像载体与所述一次转印辊之间形成一次转印压合部。
CN202010105907.XA 2019-02-27 2020-02-20 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116248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34232 2019-02-27
JP2019034232A JP2020140014A (ja) 2019-02-27 2019-02-27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24862A true CN111624862A (zh) 2020-09-04
CN111624862B CN111624862B (zh) 2023-01-20

Family

ID=721417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05907.XA Active CN111624862B (zh) 2019-02-27 2020-02-20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272082A1 (zh)
JP (1) JP2020140014A (zh)
CN (1) CN111624862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08852A (ja) * 1986-10-27 1988-05-13 Minolta Camera Co Ltd レ−ザプリンタ
JPH02136872A (ja) * 1988-11-18 1990-05-25 Canon Inc 画像記録装置
CN101154065A (zh) * 2006-09-25 2008-04-02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US20160185142A1 (en) * 2014-12-26 2016-06-30 Konica Minolta, Inc. Image-forming apparatus that forms an image on a sheet of continuous recording medium
JP2016126116A (ja) * 2014-12-26 2016-07-1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N106042681A (zh) * 2015-04-10 2016-10-26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US20170060048A1 (en) * 2015-09-02 2017-03-02 Konica Minolta, Inc. Image forming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11609A (ja) * 1996-03-21 1997-12-02 Ricoh Co Ltd 電子写真装置
JP5040957B2 (ja) * 2009-05-26 2012-10-03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612179B2 (ja) * 2016-05-30 2019-11-27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08852A (ja) * 1986-10-27 1988-05-13 Minolta Camera Co Ltd レ−ザプリンタ
JPH02136872A (ja) * 1988-11-18 1990-05-25 Canon Inc 画像記録装置
CN101154065A (zh) * 2006-09-25 2008-04-02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US20160185142A1 (en) * 2014-12-26 2016-06-30 Konica Minolta, Inc. Image-forming apparatus that forms an image on a sheet of continuous recording medium
JP2016126116A (ja) * 2014-12-26 2016-07-1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N106042681A (zh) * 2015-04-10 2016-10-26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US20170060048A1 (en) * 2015-09-02 2017-03-02 Konica Minolta, Inc. Image forming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272082A1 (en) 2020-08-27
JP2020140014A (ja) 2020-09-03
CN111624862B (zh) 2023-0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807386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447565B2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24442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recording medium conveyance
JP605209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80694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40086605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U200920812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2189851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7219797A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63903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or applying a lubricant to an image-bearing member
CN111624862B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795333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tandem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9207318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5480463A (zh) 图像形成系统
JP200530107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7230611B2 (ja) 画像読取装置
WO2016052758A1 (ja) 画像加熱装置
JP586222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3435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60506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58560A (ja) ベルト駆動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25952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714758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718819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868220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a seamless belt and a tensile force applying mechanism for the seamless bel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