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02009A - 空调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02009A
CN111602009A CN201880085522.2A CN201880085522A CN111602009A CN 111602009 A CN111602009 A CN 111602009A CN 201880085522 A CN201880085522 A CN 201880085522A CN 111602009 A CN111602009 A CN 1116020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door unit
voltage
main circuit
relay
out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8552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02009B (zh
Inventor
山川秀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6020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020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020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020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6Improving electric energy efficiency or sav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9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ensuring correct operation, e.g. by trial operation or configuration check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8Electrical aspects, e.g.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5/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 H02M5/4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 H02M5/4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5/44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to convert the intermediate dc into ac
    • H02M5/453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to convert the intermediate dc into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5/458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to convert the intermediate dc into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5/4585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to convert the intermediate dc into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having a rectifier with controlled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27/00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supply voltage
    • H02P27/04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supply voltage using variable-frequency supply voltage, e.g. inverter or converter supply voltage
    • H02P27/06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supply voltage using variable-frequency supply voltage, e.g. inverter or converter supply voltage using dc to ac converters or inver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Control Of Ac Motor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具有室外机(1)和室内机(2)的空调装置,其具备:转换器主电路(8),对交流电源(3)进行整流以及平滑,使主电路电容器(12)产生直流电压;逆变器主电路(16),将主电路电容器(12)产生的直流电压转换为交流电压;压缩机马达(17),被逆变器主电路(16)驱动;室外风扇(29);风扇马达(30),驱动室外风扇(29)而使其旋转;以及微型计算机(26),控制室外机(1),当在室外机(1)为待机电力削减模式中外风吹动室外风扇(29)而风扇马达(30)进行旋转并变为发电状态的情况下,微型计算机(26)使室外机(1)不从待机电力削减模式转移至运转停止状态。

Description

空调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向驱动室外机的风扇而使其旋转的风扇马达进行电力供给的逆变器的空调机,特别涉及通过风扇受到外风而进行旋转由此在风扇马达产生了再生电压时的空调机的控制。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空调机中,存在一种为了减少运转待机中的室外机的消耗电力而引入了在运转待机中将向室外机的电力供给切断的待机电力削减模式的空调机。在这样的空调机中,在来自外部电源的电源线与被安装于室外机的内部的整流电路之间设置有继电器,通过在待机电力削减模式中切断该继电器由此不向室外机内的电气电路供给电力(参照专利文献1)。
然而,在成为待机电力削减模式的状态时,若因室外机的风扇受到外风而进行旋转,由此风扇马达进行旋转而变为发电状态,则通过因风扇马达的旋转而产生的再生电流对室外机的主电路电容器进行充电,导致即使是待机电力削减模式中室外机也会启动。由于室外机一旦启动则转移至通常的运转停止状态,所以此后在室外机中产生待机电力。因此,从减少待机电力的观点出发,因这样的与通常的启动方法不同的动作顺序引起的室外机的启动是不希望的。另外,因外风引起的风扇马达的再生电压会引起主电路电容器的过电压,可能导致在室外机中使用的半导体元件等电气部件的故障。
作为应对这样的因外风引起的室外机的启动的方法,有以下的方法:当在没有来自室内机的运转指令的状态下主电路电容器被充电而室外机启动的情况下,监视主电路电容器的充电水平,在该主电路电容器的电压超过了规定的电压水平的情况下,通过驱动内置于室外机的压缩机来降低主电路电容器的直流电压水平(参照专利文献2)。另外,也存在以下方法:在该压缩机的驱动中进行基于压缩机用逆变器的约束通电(参照专利文献3)。
另外,存在以下的方法:在主电路电容器的电压因由外风引起的风扇马达的再生电压而超过了规定的电压水平时,通过切换对风扇马达进行驱动的逆变器电路的开关模式来使短路电流向风扇马达的绕组流动,从而抑制因再生电压引起的主电路电容器的电压上升(参照专利文献4)。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43051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263767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4-57497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9-55781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那样的具有待机电力削减模式的空调机中,当在以待机电力削减模式进行的动作中室外机因由外风产生的再生电压而启动时,由于与室外机的通常的启动时相同,在启动后转移至运转停止状态,所以存在室外机的状态变得不再是待机电力削减状态的问题。
相对于此,即使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3以及专利文献4所记载的结构是针对通过室外机的风扇马达因外风进行旋转而产生的过大的再生电压来保护包括主电路电容器的电气部件的手段,也对于室外机因由外风引起的再生电压而启动时的待机电力削减没有任何考虑。
另外,关于电气部件的保护手段,由于即使如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结构那样通过驱动压缩机来使再生能源消耗,也成为主电路电容器电压变为与通常不同的高电压的状态下的驱动,所以从逆变器向压缩机供给的电流的失真增加,也存在在压缩机驱动时引起控制失败而不能驱动的可能性。
另外,当在温暖的地域使用空调机的情况下,由于压缩机的温度不易降低,所以有时在用于温暖的地域的空调机中不具备约束通电的功能。另外,在具有通过加热器对压缩机加热的功能的空调机的情况下,不具备约束通电的功能的情况较多。因此,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依赖于约束通电功能的控制方法是根据空调机的机型而不能应用、缺乏通用性的控制方法。
另外,当在空调机中使用的风扇马达具有马达与逆变器为一体的构造的情况下,由于不能动态地变更逆变器内部的开关模式的情况较多,所以不能应用通过切换逆变器电路的开关模式来抑制主电路电容器的电压上升的专利文献4所记载的控制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获得一种在具有待机电力削减模式的空调机中即使在待机电力削减模式中风扇马达因外风进行旋转而变为发电状态且室外机因由风扇马达产生的再生电压而启动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少室外机中的消耗电力的空调机。
本发明的空调机是具有室外机和室内机的空调装置,其中,具备:转换器主电路,对交流电源进行整流以及平滑,使主电路电容器产生直流电压;逆变器主电路,将上述主电路电容器产生的直流电压转换为交流电压;压缩机马达,被该逆变器主电路驱动;室外风扇;风扇马达,驱动该室外风扇而使其旋转;以及控制部,控制上述室外机,当在上述室外机为待机电力削减模式中外风吹动上述室外风扇而上述风扇马达进行旋转并变为发电状态的情况下,上述控制部使上述室外机不从待机电力削减模式转移至运转停止状态。
对本发明的空调机而言,由于在室外机为待机电力削减模式中,当风扇马达因外风而旋转并变为发电状态由此室外机启动时,能够使室外机不从待机电力削减模式转移至运转停止状态,所以能够减少因室外机的不必要的启动引起的电力消耗。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空调机的结构(待机电力削减模式)的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空调机的结构(运转停止状态)的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空调机的结构(无效电力削减模式)的图。
图4是实施方式1中的空调机的通常启动时的动作流程图。
图5是实施方式1中的空调机的运转停止状态时的动作流程图。
图6是实施方式1中的空调机的外风启动时的动作流程图。
图7是实施方式2中的空调机的动作流程图。
图8是实施方式3中的空调机的动作流程图。
图9是实施方式4中的空调机的动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对于实施方式1中的空调机,基于附图对结构和动作进行说明。图1~3分别是表示空调机的结构的图,示出了在待机电力削减模式时(图1)、运转停止状态时(图2)、无效电力削减模式时(图3)的电路结构。其中,对于各动作模式的说明将后述。
首先,基于图1对空调机的结构进行说明。空调机具有室外机1和室内机2,室外机1与室内机2通过未图示的制冷剂配管连接而构成制冷循环。在图1中仅示出了发明的动作说明所需要的结构,空调机通常所具备的热交换器、制冷剂配管等构成制冷循环的物品大多数省略了图示。另外,由于主要的动作是室外机1的结构所涉及的动作,所以对于室内机2简略示出了结构。
来自交流电源3的电源线与室外机1的噪声滤波器4的电源侧端子连接,室外机1使用来自交流电源3的交流电力进行动作。其中,从噪声滤波器4的负载侧端子向室内机2也连接有交流电源3,室内机2也使用来自交流电源3的交流电力进行动作。
在噪声滤波器4的负载侧端子的一端连接着作为第1开闭单元的继电器(RL)5的一端,在继电器5的另一端与噪声滤波器4的负载侧端子的另一端之间连接着噪声除去用的电容器6。继电器5是常开型的继电器。在电容器6的两端连接着作为第1整流电路的由二极管电桥构成的全波整流电路(DB)7的电源侧端子。全波整流电路7对从交流电源3供给的交流电压进行整流而输出直流电压。由于继电器5被设置于交流电源3与全波整流电路7之间的交流电压路径,所以能够通过打开继电器5来切断从交流电源3向全波整流电路7的交流电压的供给。
在全波整流电路7的负载侧端子连接着转换器主电路8。转换器主电路8转换全波整流电路7的直流电压输出并输出转换后的直流电压。这里,以使用了功率因数改善(PFC)转换器作为转换器主电路8的情况进行说明。此外,转换器主电路8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应用公知的技术来构成除此以外的转换器主电路。
作为功率因数改善(PFC)转换器的转换器主电路8由电抗器9a、9b、MOSFET(电解效应晶体管)等开关元件10a、10b、以及逆流防止用二极管11a、11b构成。而且,通过使用未图示的转换器控制用微型计算机以在9a、9b中流动的电流产生相位差的方式控制开关元件10a、10b,作为转换器输出,能够将交流电压整流且平滑,并且能够获得升压后的电压。在转换器主电路8的输出侧设置有主电路电容器12,通过利用转换器输出电压对主电路电容器12进行充电,由此在主电路电容器12的端子间生成平滑化后的直流电压。作为主电路电容器12,优选是电解电容器。此外,对于功率因数改善转换器的控制的详细内容,能够利用公知的控制方法。
在继电器5的交流电源侧端子连接着PTC热敏电阻13(PTC:Positive TemperatureCoefficient-正温度系数)的一端,在PTC热敏电阻13的另一端连接着作为第2开闭单元的继电器(RL)14的一端。继电器14是常开型的继电器。在继电器14的另一端连接着逆流防止用二极管15的阳极,在逆流防止用二极管15的阴极连接着主电路电容器12的正极端子。通过这样在继电器5的交流电源侧端子与主电路电容器12的正极端子之间串联连接PTC热敏电阻13、继电器14、逆流防止用二极管15,由此形成向主电路电容器12的旁通充电路径。通过在该旁通充电路径设置PTC热敏电阻13,能够抑制对主电路电容器12进行充电时的浪涌电流。此外,根据主电路电容器12等电路部件的设备特性,也可以代替PTC热敏电阻13而使用通常的电阻元件。另外,优选二极管15采用电流容许量比全波整流电路7、转换器主电路8内的二极管大的规格的元件。
在主电路电容器12的端子间连接着逆变器主电路16,在逆变器主电路16连接着被搭载于室外机1的压缩机马达17。马达17例如可应用无刷DC马达。逆变器主电路16通过使用未图示的逆变器控制用微型计算机来对逆变器主电路16内的开关元件接通、断开驱动,从而将在主电路电容器12的端子间产生的直流电压转换为交流电压,由此驱动马达17而使其旋转。此外,逆变器主电路16也可以由IPM(Intelligent Power Module-智能功率模块)构成。
在继电器5的交流电源侧端子连接着作为第3开闭单元的继电器(RL)18的一端,在继电器(RL)18的另一端连接着电阻元件19的一端。继电器18是常开型的继电器。在电阻元件19的另一端连接着二极管20的阳极,在二极管20的阴极连接着平滑电容器21的正极端子。由二极管20和平滑电容器21构成将交流电源3的交流电压整流并输出直流电压的第2整流电路。作为平滑电容器21,优选是电解电容器。另外,如后述那样,由于平滑电容器21的电压是在室外机1的弱电系统的电源生成中所利用的电压,所以平滑电容器21的容量可以是比主电路电容器12小的容量。
继电器5的交流电源侧端子还与处于室内机2内的室外启动继电器(RL)22的一端连接,室外启动继电器22的另一端与作为第4开闭单元的继电器(RL)23的一端连接。继电器23是常闭型的继电器。在继电器23的另一端连接着另一个PTC热敏电阻24的一端,PTC热敏电阻24的另一端与二极管20的阳极连接。
DC/DC转换器电路25与平滑电容器21并联连接,被输入平滑电容器21的端子间电压并生成由微型计算机26等室外机1内的电路元件使用的各种直流电压。微型计算机26将DC/DC转换器电路25的输出电压作为电源来进行动作。微型计算机26是掌管室外机1的整体控制的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26是室外机1的控制部。为了室外机1启动并进行运转,需要微型计算机26进行动作。微型计算机26进行继电器5、继电器14、继电器18以及继电器23的开闭控制。
主电路电容器12的端子间电压经由二极管27也被向DC/DC转换器电路25输入。DC/DC转换器电路25使用具有能够与主电路电容器12的端子间电压和平滑电容器21的端子间电压两方的电压对应的输入电压范围的电路。二极管27也具有阻止从平滑电容器21向主电路电容器12方向的直流电流的作用。另外,输出电压检测电路28检测主电路电容器12的端子间电压,并将检测到的电压值作为转换器输出电压向微型计算机26输出。
室外机1具有室外风扇29,通过风扇马达30驱动室外风扇29而使其旋转,由此使空气对于室外热交换器(未图示)通流。室外风扇29将主电路电容器12的端子间电压作为电源来进行动作。此外,可以构成为风扇马达30与室外风扇29在物理上一体,也可以构成为将风扇马达30与室外风扇29分离。
转速指示输出电路31基于来自微型计算机26的指示,将控制室外风扇29的转速的信号向风扇马达30输出。转速检测电路32通过对从风扇马达30输出的转速脉冲进行计数,来检测风扇马达30的转速,并将检测出的转速向微型计算机26输出。转速指示输出电路31和转速检测电路32将DC/DC转换器电路25的输出电压作为电源来进行动作。
基于来自微型计算机26的指示,由四通阀驱动电路35和电子膨胀阀驱动电路36分别驱动控制构成制冷循环的四通阀33和电子膨胀阀34。四通阀驱动电路35将噪声滤波器4的负载侧端子间电压作为电源来进行动作。电子膨胀阀34将DC/DC转换器电路25的输出电压作为电源来进行动作。
接下来,使用图4的动作流程图来对使处于待机电力削减模式的室外机1启动的启动顺序进行说明。在图1中示出了室外机1处于待机电力削减模式时的空调机的电路结构。如后述那样,在待机电力削减模式时,不向室外机1的继电器5、继电器14、继电器18以及继电器23供给来自交流电源3的电力。另外,室外机1的继电器5、继电器14、继电器18都是常开型的继电器,继电器23是常闭型的继电器。因此,在待机电力削减模式下,室外机1的继电器5、继电器14、继电器18为打开状态,继电器23为闭合状态。另外,室内机2的室外启动继电器22处于打开状态。因此,室内机2使用来自交流电源3的交流电力进行动作,但不从室外机1的噪声滤波器4向负载侧的各电路元件供给电力,室外机1处于未启动的状态。因此,在室外机1处于待机电力削减模式时,能够大幅减少室外机1中的消耗电力。
在启动室外机1时,首先使室外启动继电器22处于闭合状态。处于室内机2内部的未图示的室内控制部基于来自遥控器(未图示)的启动信号来进行该继电器控制。若室外启动继电器22变为闭合状态,则通过室外启动继电器22、继电器23、PTC热敏电阻24、二极管20的路径由交流电源3的电力对平滑电容器21进行充电。DC/DC转换器电路25基于平滑电容器21的端子间电压生成微型计算机26用的电压并输出。微型计算机26将DC/DC转换器电路25的输出电压作为电源而进行启动(步骤S101)。在微型计算机26启动后,通过微型计算机26的控制使继电器18变为闭合状态。通过继电器18变为闭合状态,由此还通过继电器18、电阻元件19、二极管20的路径由交流电源3的电力对平滑电容器21进行充电。
然后,室内机2的室内控制部使室外启动继电器22变为打开状态。另外,通过微型计算机26的控制使继电器23变为打开状态。由此,仅通过经由继电器18的路径进行向平滑电容器21的充电。其中,室内机2的室内控制部使室外启动继电器22变为打开状态的时机可以是从使室外启动继电器22变为闭合状态起经过规定的时间后,也可以是室内控制部经由室外机1与室内机2之间的未图示的通信线从微型计算机26接收到表示微型计算机26的启动的信号之后。
接下来通过微型计算机26的控制,使继电器14变为闭合状态。由此,通过经由PTC热敏电阻13、继电器14、逆流防止用二极管15的路径由交流电源3的电力对主电路电容器12进行充电。微型计算机26对输出电压检测电路28检测的主电路电容器12的端子间电压进行监视,在确认为该端子间电压变为规定值以上之后,使继电器5变为闭合状态,然后,使继电器14变为打开状态。在继电器14变为打开状态后,仅通过经由继电器5、全波整流电路7、转换器主电路8的路径来进行从交流电源3向主电路电容器12的充电。
如以上说明那样,通过使室内机2内的室外启动继电器22变为闭合状态,来向室外机1的微型计算机26进行电力供给,通过微型计算机26执行包括继电器的开闭控制的初始化序列,使得室外机1从待机电力削减模式转移至运转停止状态(步骤S102)。图2中示出了室外机1处于运转停止状态时的空调机的电路结构。然后,检查室外机1是否使用在室外机1与室内机2之间连接的通信线(未图示)从室内机2接收了制热、制冷、送风之类的空调运转的运转指令(步骤S103)。然后,若室外机1接收了空调运转的运转指令,则根据运转指令开始空调运转(步骤S104)。其中,空调运转中的空调机的电路结构与图2相同。
接下来,使用图5的动作流程图对室外机1从运转停止状态(图2)转移至待机电力削减模式(图1)时的动作顺序进行说明。
假设空调机处于没有进行制热、制冷、送风之类的空调运转的运转停止状态。虽然在运转停止状态下不进行空调运转,但室内机2、室外机1都接受来自交流电源3的电力供给,在室外机1中微型计算机26处于正常动作的状态。
微型计算机26将室外机1停止空调运转并变为了运转停止状态的时刻作为起点来测量运转停止状态的持续时间。而且,判定该持续时间的测量值是否为预先设定的阈值时间(Tsp)以上,在运转停止状态的持续时间变为阈值时间(Tsp)以上时(步骤S201:是),使继电器5变为打开状态而转移至无效电力削减模式。在图3中示出了无效电力削减模式下的空调机的结构。无效电力削减模式是通过使继电器5变为打开状态来减少在电容器6中流动的无效电流而使室外机1中的无效电力减少的动作模式。
在运转停止状态的持续时间未达到阈值时间(Tsp)时(步骤S201:否),微型计算机26调查是否从室内机2接收了制热、制冷、送风之类的运转指令(步骤S205),在未接收运转指令时(步骤S205:否),继续进行运转停止状态的持续时间的测量。在接收了运转指令时(步骤S205:是),根据其指令内容来实施空调运转(步骤S208)。
若在步骤S202中转移至无效电力削减模式,则微型计算机26将室外机1转移至无效电力削减模式的时刻作为起点来测量无效电力削减模式的持续时间。然后,判定该持续时间的测量值是否为预先设定的阈值时间(Tre)以上,在无效电力削减模式的持续时间变为阈值时间(Tre)以上时(步骤S203:是),使继电器18变为打开状态、使继电器23变为闭合状态来转移至待机电力削减模式(步骤S204)。由于室内机2的室外启动继电器22在运转停止状态、无效电力削减模式的各状态中保持打开状态不变,所以通过使继电器18变为打开状态,不再能经由二极管20将交流电源3的电力向平滑电容器21充电。因此,若消耗积蓄于平滑电容器21和主电路电容器12的电荷,则DC/DC转换器电路25停止电压输出,通过微型计算机26等伴随于此停止动作,使得室外机1整体的消耗电力减少。
在无效电力削减模式的持续时间未达到阈值时间(Tre)时(步骤S203:否),微型计算机26调查是否从室内机2接收了制热、制冷、送风之类的运转指令(步骤S206),在未接收到运转指令时(步骤S206:否),继续进行运转停止状态的持续时间的测量。
在接收了运转指令时(步骤S206:是),微型计算机26调查输出电压检测电路28检测到的主电路电容器12的端子间电压,在该端子间电压为规定值以上时,通过使继电器5变为闭合状态,由此转移至运转停止状态(图2)。另外,在该端子间电压小于规定值时,使继电器14变为闭合状态。由此,通过经由PTC热敏电阻13、继电器14、逆流防止用二极管15的路径由交流电源3的电力对主电路电容器12进行充电。微型计算机26监视主电路电容器12的端子间电压,在确认为该端子间电压变为规定值以上之后,使继电器5变为闭合状态,然后,使继电器14变为打开状态。在继电器14变为打开状态之后,仅通过经由继电器5、全波整流电路7、转换器主电路8的路径进行从交流电源3向主电路电容器12的充电,完成向运转停止状态(图2)的转移。然后,根据运转指令的内容实施空调运转(步骤S208)。
这里,若对空调机的各动作模式(动作状态)下的电路结构进行总结,则如以下那样。在停止状态和运转状态下,继电器5和继电器18维持闭合状态。因此,向室外机1内的各电子部件供给来自交流电源3的电力。
在无效电力削减模式下,继电器18是闭合状态,但继电器5维持为打开状态。通过使继电器5变为打开状态,能够切断向电容器6流动的无效电流,并且能够切断向转换器主电路8、逆变器主电路16等实现电力转换功能的主电路的电力供给。另外,由于继电器18为闭合状态,所以维持向实现控制功能的微型计算机26的电力供给。
在待机电力削减模式下,由于继电器5、继电器14、继电器18都维持为打开状态,所以完全不向室外机1内的实现电力转换功能的电子部件供给电力。因此,处于待机电力削减模式的空调机中的电力消耗的大部分为室内机2中的电力消耗,能够大幅减少空调机整体中的待机电力。
接下来,对在空调机处于待机电力削减模式(图1)时室外机2的室外风扇29受到外风而旋转了的情况的动作进行说明。若室外风扇29因外风而进行旋转,则风扇马达30旋转,在构成风扇马达30的线圈(未图示)产生电动势。由该电动势引起的再生电流向主电路电容器12流动,对主电路电容器12进行充电。伴随着向主电路电容器12的充电,主电路电容器12的端子间电压上升,若主电路电容器12的端子间电压变为DC/DC转换器电路25的动作所需的电压水平,则DC/DC转换器电路25开始动作。通过DC/DC转换器电路25正常动作,使得将DC/DC转换器电路25的输出电压作为电源进行动作的微型计算机26启动。
这里,为了容易理解本发明的意义,对没有应用本发明的情况下的以往的控制进行简要说明。若微型计算机26因由外风引起的电动势而启动,则执行上述的初始化序列(图4),导致室外机1从待机电力削减模式转移至运转停止状态。向该运转停止状态的转移与通过使室外启动继电器22变为闭合状态而进行的室外机1的通常的启动不同,是不希望的室外机的启动。
若室外机1启动并转移至运转停止状态,则由于为了再度返回至待机电力削减模式,需要经由上述的顺序(图5),所以即便是最短的情况,若不是经过规定的时间(Tsp+Tre)之后,也不会变为待机电力削减模式。因此,直到返回至待机电力削减模式为止的期间,室外机1中的电力消耗增加。
这样,存在以下问题点:本来是待机电力削减模式、想要减少室外机1中的消耗电力,但因由外风引起的不希望的室外机1的启动而导致能够减少消耗电力的期间变短。以下,使用图6的动作流程图对消除了该问题点的本发明的控制步骤进行说明。
在处于待机电力削减模式的室外机1的微型计算机26启动了的情况下(步骤S301),作为启动顺序,可考虑是通过使上述的室外启动继电器22变为闭合状态而进行的启动(记述为通常启动)的情况、和是由外风引起的不希望的室外机1的启动(记述为外风启动)的情况。鉴于此,微型计算机26在自身的启动后首先将输出电压检测电路28检测到的主电路电容器12的端子间电压与预先设定的第1阈值电压(Vth1)进行比较(步骤S302)。
在比较的结果是主电路电容器12的端子间电压小于第1阈值电压(Vth1)的情况下(步骤S302:否),判断为是通常启动,并执行在通常启动时进行的初始化序列。具体而言,通过微型计算机26的控制使继电器18变为闭合状态。在通常启动的情况下,室外启动继电器22变为闭合状态,通过室外启动继电器22、继电器23、PTC热敏电阻24、二极管20的路径由交流电源3的电力对平滑电容器21进行充电。而且,通过继电器18变为闭合状态,从而还通过继电器18、电阻元件19、二极管20的路径由交流电源3的电力对平滑电容器21进行充电。
然后,室内机2的室内控制部使室外启动继电器22变为打开状态。另外,通过室外机1的微型计算机26的控制使继电器23变为打开状态。由此,仅通过经由继电器18的路径进行向平滑电容器21的充电。其中,室外机1的室内控制部使室外启动继电器22变为打开状态的时机可以是从使室外启动继电器22变为闭合状态起经过规定的时间后,也可以是室内控制部经由室外机1与室内机2之间的未图示的通信线从微型计算机26接收到表示微型计算机26的启动的信号之后。
接下来通过微型计算机26的控制,使继电器14变为闭合状态。由此,通过经由PTC热敏电阻13、继电器14、逆流防止用二极管15的路径由交流电源3的电力对主电路电容器12进行充电。微型计算机26监视输出电压检测电路28检测的主电路电容器12的端子间电压,在确认为该端子间电压变为规定值以上之后,使继电器5变为闭合状态,然后,使继电器14变为打开状态。由此,通过经由继电器5、全波整流电路7、转换器主电路8的路径来进行向主电路电容器12的充电。
通过执行以上说明的初始化序列,使得室外机1从待机电力削减模式转移至运转停止状态(步骤S303)。然后,检查室外机1是否使用在室外机1与室内机2之间连接的通信线(未图示)从室内机2接收了制热、制冷、送风之类的空调运转的运转指令(步骤S304)。而且,若室外机1接收了空调运转的运转指令,则根据运转指令开始空调运转(步骤S305)。
另一方面,在比较的结果是微型计算机26刚刚启动之后的主电路电容器12的端子间电压为第1阈值电压(Vth1)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302:是),判断为是外风启动,不执行在通常启动时进行的初始化序列,停止向运转停止状态的转移处理(步骤S306)。即,基于微型计算机26的控制向继电器18的闭合状态的转移、向室外启动继电器22的打开状态的转移、向继电器23的打开状态的转移、向继电器14的闭合状态的转移、向继电器5的闭合状态的转移、以及之后的向继电器14的打开状态的转移都不进行。因此,室外机1维持图1所示的待机电力削减模式下的继电器的开闭状态,而不转移至图2所示的运转停止状态。
对以上说明的控制的效果进行说明。在室外机1通常启动的情况下,由于在微型计算机26刚刚启动之后继电器14和继电器5为打开状态,所以不存在向主电路电容器12的充电路径。因此,不对主电路电容器12进行充电,主电路电容器12的端子间电压不会达到DC/DC转换器电路25的动作所需的电压水平。另一方面,在室外机1因外风启动的情况下,由风扇马达30产生的电动势所形成的再生电流向主电路电容器12流动,对主电路电容器12进行充电。而且,通过该充电,主电路电容器12的端子间电压上升至DC/DC转换器电路25的动作所需的电压水平,由此DC/DC转换器电路25正常动作,微型计算机26以DC/DC转换器电路25的输出电压作为电源而进行启动。
因此,通过在微型计算机26刚刚启动之后,调查主电路电容器12的端子间电压,能够判定微型计算机26的启动是室外机1的通常启动,还是基于外风启动。具体而言,在主电路电容器12的端子间电压为第1阈值电压(Vth1)以上的情况下,微型计算机26判断为是外风启动,在主电路电容器12的端子间电压小于第1阈值电压(Vth1)的情况下,判断为是通常启动。其中,作为第1阈值电压(Vth1)的一个例子,将DC/DC转换器电路25的动作所需的电压水平的值设定为第1阈值电压(Vth1)。
而且,由于在判断为是外风启动的情况下,微型计算机26不执行包括继电器的开闭控制的初始化序列,所以室外机1不从待机电力削减模式转移至运转停止状态,能够抑制用户不希望的由室外机1的启动引起的消耗电力的增加。
如以上说明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中,由于通过在室外机1的微型计算机26刚刚启动之后,调查主电路电容器12的端子间电压,来判定是通常启动还是外风启动,并在判定为是外风启动的情况下,室外机1不从待机电力削减模式转移至运转停止状态,所以能够减少由室外机1的不必要的启动引起的电力消耗。
实施方式2
基于图7的动作流程图对实施方式2中的空调机的动作进行说明。其中,由于图7的动作流程的步骤S401和S403~S406是与实施方式1中的图6的步骤S301和S303~S306相同的处理,所以省略说明,以步骤S402的处理为中心进行说明。
室外机1的微型计算机26在启动(步骤S401)之后,首先将转速检测电路32检测到的风扇马达30的转速与预先设定的第1阈值转速(Rth1)进行比较(步骤S402)。在比较的结果是风扇马达30的转速小于第1阈值转速(Rth1)的情况下(步骤S402:否),判断为是通常启动,执行在通常启动时进行的初始化序列,并从待机电力削减模式转移至运转停止状态(步骤S403)。之后的动作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相同。其中,作为第1阈值转速(Rth1)的一个例子,只要在通过实验、模拟掌握了由风扇马达30产生的电动势成为DC/DC转换器电路25的动作所需的电压水平那样的转速之后进行选定即可。
另一方面,在比较的结果是微型计算机26刚刚启动之后的风扇马达30的转速为第1阈值转速(Rth1)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402:是),判断为是外风启动,不执行在通常启动时进行的初始化序列,中止从待机电力削减模式向运转停止状态的转移处理(步骤S406)。
对以上说明的控制的效果进行说明。在室外机1的启动是基于外风启动的情况下,由于风扇马达30因外风而处于旋转状态,所以转速检测电路32检测的风扇马达30的转速示出不是零的值。另一方面,在室外机1的启动是通常启动的情况下,是在室外机1的周边没有吹外风,或者即使有外风风力也弱而不能进行外风启动的状态的可能性高。鉴于此,将转速检测电路32检测到的风扇马达30的转速与预先设定的第1阈值转速(Rth1)进行比较,在风扇马达30的转速为第1阈值转速(Rth1)以上的情况下,判断为是外风启动。由此,由于在外风启动的情况下能够不转移至运转停止状态,所以能够抑制因用户不希望的室外机1的启动引起的消耗电力的增加。
在以上的说明中,仅通过风扇马达30的转速来判断是外风启动还是通常启动,但也可以使用风扇马达30的旋转持续时间来判断是外风启动还是通常启动。例如,通过计算转速检测电路32检测到的转速与该转速下的持续时间的积和,能够更准确地掌握主电路电容器12的端子间电压。由此,即使在外风的强度随着时间而变动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是外风启动还是通常启动的判断。
另外,也可以进行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使用主电路电容器12的端子间电压的方法、与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使用风扇马达30的转速的方法双方,并仅在通过该两个方法分别判断为是外风启动的情况下,中止向运转停止状态的转移处理。由此,能够更准确地进行是外风启动还是通常启动的判断。
实施方式3
在实施方式1和2中,当室外机1的启动是外风启动的情况下不执行在通常启动时进行的初始化序列,中止从待机电力削减模式向运转停止状态的转移处理。通过不进行向运转停止状态的转移,能够减少室外机的消耗电力,但当在中止了向运转停止状态的转移后室外机1周边的外风变得非常大、外风吹拂的持续时间长的情况下,因由风扇马达30的电动势产生的再生电流而持续对主电路电容器12充电。而且,在超过微型计算机26等室外机1内的电路元件中的消耗电力的电力作为由风扇马达30的电动势生成的再生电力被供给的情况下,主电路电容器12的端子间电压进一步上升。而且,若主电路电容器12的端子间电压大于主电路电容器12、逆变器主电路16等周边部件的耐电压,则可能导致这些周边部件故障。鉴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为外风启动时的主电路电容器12的端子间电压不大于规定的值。
基于图8的动作流程图对实施方式3中的空调机的动作进行说明。其中,由于图8的动作流程的步骤S301~S306是与实施方式1中的图6的步骤S301~S306相同的处理,所以省略说明,以步骤S307~S308的处理为中心进行说明。
在判断为室外机1的启动是外风启动并中止了从待机电力削减模式向运转停止状态的转移处理(步骤S306)后,微型计算机26调查主电路电容器12的端子间电压是否为第2阈值电压(Vth2)以上(步骤S307)。这里,第2阈值电压(Vth2)是大于第1阈值电压(Vth1)的预先设定的阈值电压,例如只要设定比在室外机1中使用的电子部件的耐电压的最小值小的值即可。
在主电路电容器12的端子间电压小于第2阈值电压(Vth2)的情况下(步骤S307:否),反复进行步骤S307的处理。在主电路电容器12的端子间电压为第2阈值电压(Vth2)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307:是),通过使驱动四通阀33的四通阀驱动电路35、驱动电子膨胀阀34的电子膨胀阀驱动电路36等安装于室外机1的致动器的驱动电路动作,来驱动这些致动器(步骤S308)。由此,室外机1中的消耗电力增加,能够使积蓄于主电路电容器12的电荷量减少。由此,能够使得主电路电容器12的端子间电压不大于在室外机1中使用的电子部件的耐电压。此外,在致动器的驱动时,也可以限定为不妨碍室外机1的整体动作的范围内的驱动。例如,在当电子膨胀阀34的停止开度变动时存在不良情形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电子膨胀阀34的开度不变动的程度的通电。
若对能够驱动的致动器全部进行驱动,则能够使消耗电力为最大,但也可以预先决定要驱动的致动器的种类和个数,并在微型计算机26的内部的存储部保持与要驱动的致动器的种类和个数相关的信息。另外,也可以在ROM等外部存储部(未图示)保持与致动器的种类和个数相关的信息,并且微型计算机26获取该外部存储部的信息。
另外,也可以根据主电路电容器12的端子间电压的变化而使要驱动的致动器的种类和个数变动。例如,可以设置多个针对主电路电容器12的端子间电压的第2阈值电压(例如设为Vth2A<Vth2B<Vth2C),并根据主电路电容器12的端子间电压的电压水平阶段性地变更要驱动的致动器。例如,也可以在主电路电容器12的端子间电压为Vth2A以上小于Vth2B时驱动四通阀驱动电路35,在为Vth2B以上小于Vth2C时还驱动电子膨胀阀驱动电路36,在为Vth2C以上时还向压缩机马达17通电来进行约束通电。其中,约束通电是指通过针对旋转停止中的压缩机马达17使逆变器主电路16进行开关动作来以马达17不被旋转驱动那样的条件对马达17的绕组进行通电而将压缩机预加热的通电控制。
当在步骤S308中驱动了致动器之后,若外风停止,则向主电路电容器12的充电消失,从而主电路电容器12的端子间电压逐渐减少。而且,若端子间电压降低至DC/DC转换器电路25不再进行动作的程度,则微型计算机26也停止动作,室外机1转移至待机电力削减模式。
此外,也可以当在步骤S308中驱动了致动器之后,在主电路电容器12的端子间电压变为规定的电压以下的时刻停止正在驱动的致动器的驱动。由此,能够以适当的次序进行致动器的驱动停止,能够防止致动器的损伤。
如以上说明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中,由于当在外风启动时变为针对主电路电容器12的端子间电压的第2阈值电压(Vth2)以上的情况下,驱动了室外机1的致动器,所以能够控制为主电路电容器12的端子间电压不大于规定的值。由此,能够避免主电路电容器12等电子部件的故障。
实施方式4
在实施方式3中,在室外机1的启动是外风启动的情况下,通过驱动室外机1所具备的致动器而使消耗电力增加,通过使主电路电容器12的端子间电压降低而使室外机1转移至待机电力削减模式。此时,在选择压缩机马达17作为要驱动的致动器并进行了压缩机马达17的约束通电的情况下,由于约束通电涉及的消耗电力大,所以可能存在以下情况:即使外风没有停止,主电路电容器12的端子间电压也降低至DC/DC转换器电路25不再进行动作的程度,导致室外机1转移至待机电力削减模式。若这样,则由于在转移至待机电力削减模式后立即对主电路电容器12进行充电,所以进行室外机1的外风启动。而且,在外风启动后,再次从步骤S301重复进行图8所示的流程。这样,在马达17因外风而持续旋转的期间中,多次反复进行室外机1的外风启动和向待机电力削减模式的转移。其结果是,因主电路电容器12反复进行充放电而导致电容器寿命可能变短,从产品寿命的观点出发不优选。鉴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在外风启动时驱动了致动器之后,在马达17因外风而持续旋转的期间中,室外机1不转移至待机电力削减模式。
基于图9的动作流程图对实施方式4中的空调机的动作进行说明。其中,由于图9的动作流程的步骤S301~S308是与实施方式3中的图8的步骤S301~S308相同的处理,所以省略说明,以步骤S309~S311的处理为中心进行说明。
当在步骤S308中开始了致动器的驱动之后,将输出电压检测电路28检测到的主电路电容器12的端子间电压与预先设定的第3阈值电压(Vth3)进行比较(步骤S309)。这里,第3阈值电压(Vth3)是大于第1阈值电压(Vth1)并且小于第2阈值电压(Vth2)的预先设定的阈值电压(Vth2>Vth3>Vth1)。作为一个例子,第3阈值电压(Vth3)只要设为交流电源3的实效值的√2倍即可。
在比较的结果是主电路电容器12的端子间电压大于第3阈值电压(Vth3)的情况下(步骤S309:否),继续主电路电容器12的端子间电压的监视。在主电路电容器12的端子间电压为第3阈值电压(Vth3)以下的情况下(步骤S309:是),将转速检测电路32检测到的风扇马达30的转速与预先设定的第2阈值转速(Rth2)进行比较(步骤S310)。这里,第2阈值转速(Rth2)是小于第1阈值转速(Rth1)的预先设定的阈值转速。
在比较的结果是风扇马达30的转速为第2阈值转速(Rth2)以下的情况下(步骤S310:是),判断为外风停止。然后,由于外风停止而对主电路电容器12的充电消失,主电路电容器12的端子间电压逐渐减少。而且,若端子间电压降低至DC/DC转换器电路25不再进行动作的程度,则微型计算机26也停止动作,室外机1转移至待机电力削减模式。
另一方面,在风扇马达30的转速大于第2阈值转速(Rth2)时(步骤S310:否),判断为外风未停止。而且,对于在步骤S308中开始了驱动的致动器的几个或者全部停止驱动(步骤S311)。然后,返回至步骤S307并反复进行步骤S307~S311的处理。
此外,也可以在步骤S311的处理中,根据主电路电容器12的端子间电压的大小来改变要驱动停止的致动器的种类、使要驱动停止的致动器的个数变化,由此调整由致动器驱动引起的电力消耗量。通过调整由致动器驱动引起的电力消耗量,能够不从主电路电容器12的端子间电压小于第3阈值电压(Vth3)的状态向大于第2阈值电压(Vth2)的状态急剧过渡,其结果是,能够减少主电路电容器12的充放电次数。
另外,也可以在步骤S308中,不驱动消耗电力大于规定值的致动器。由此,能够减少主电路电容器12的端子间电压因致动器驱动而变为第3阈值电压(Vth3)以下的状态的发生频度。消耗电力大的致动器的例子是压缩机马达17,也可以不向压缩机马达17通电而进行约束通电。
如以上说明那样,由于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中,当在外风启动时启动了致动器之后,在主电路电容器12的端子间电压为第3阈值电压(Vth3)以下并且风扇马达30的转速大于比第1阈值转速(Rth1)小的预先设定的第2阈值转速(Rth2)时,使致动器的驱动停止,所以能够避免多次反复进行外风启动与向待机电力削减模式的转移的现象。由此,能够防止主电路电容器12的寿命劣化等电子部件的劣化。
附图标记说明
1…室外机;2…室内机;3…交流电源;4…噪声滤波器;5…继电器;6…电容器;7…全波整流电路(DB);8…转换器主电路;9…电抗器;10…开关元件;11…逆流防止用二极管;12…主电路电容器;13…PTC热敏电阻;14…继电器;15…逆流防止用二极管;16…逆变器主电路;17…压缩机马达;18…继电器;19…电阻元件;20…二极管;21…平滑电容器;22…室外启动继电器;23…继电器;24…PTC热敏电阻;25…DC/DC转换器电路;26…微型计算机;27…二极管;28…输出电压检测电路;29…室外风扇;30…风扇马达;31…转速指示输出电路;32…转速检测电路;33…四通阀;34…电子膨胀阀;35…四通阀驱动电路;36…电子膨胀阀驱动电路。

Claims (5)

1.一种空调机,具有室外机和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机具备:
转换器主电路,对交流电压进行整流以及平滑,使主电路电容器产生直流电压;
逆变器主电路,将由所述主电路电容器产生的直流电压转换为交流电压;
压缩机马达,被该逆变器主电路驱动;
室外风扇;
风扇马达,驱动该室外风扇而使其旋转;以及
控制部,控制所述室外机,
当在所述室外机为待机电力削减模式中外风吹动所述室外风扇而所述风扇马达进行旋转并变为发电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使所述室外机不从待机电力削减模式转移至运转停止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机具备对所述主电路电容器的端子间电压进行检测的输出电压检测电路,
在所述输出电压检测电路检测到的电压为预先设定的第1阈值电压以上时,所述控制部使所述室外机不从待机电力削减模式转移至运转停止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机具备对所述风扇马达的转速进行检测的转速检测电路,
在所述转速检测电路检测到的转速为预先设定的第1阈值转速以上时,所述控制部使所述室外机不从待机电力削减模式转移至运转停止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在使所述室外机不从待机电力削减模式转移至运转停止状态之后,当所述输出电压检测电路检测到的电压为比所述第1阈值大的预先设定的第2阈值电压以上时,所述控制部驱动所述室外机所具有的致动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在驱动了所述室外机所具有的致动器之后,当所述输出电压检测电路检测到的电压大于所述第1阈值电压且为比所述第2阈值电压小的预先设定的第3阈值电压以下、并且所述转速检测电路检测到的转速大于比所述第1阈值转速小的预先设定的第2阈值转速时,所述控制部停止所述致动器的驱动。
CN201880085522.2A 2018-01-11 2018-01-11 空调机 Active CN1116020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8/000405 WO2019138481A1 (ja) 2018-01-11 2018-01-11 空気調和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02009A true CN111602009A (zh) 2020-08-28
CN111602009B CN111602009B (zh) 2022-03-01

Family

ID=672194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85522.2A Active CN111602009B (zh) 2018-01-11 2018-01-11 空调机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1506412B2 (zh)
EP (1) EP3739274A4 (zh)
JP (1) JP7030850B2 (zh)
CN (1) CN111602009B (zh)
AU (1) AU2018402082B2 (zh)
SG (1) SG11202006182SA (zh)
WO (1) WO201913848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03864A (zh) * 2020-10-19 2021-02-02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电压控制电路、能量回收方法和空调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083112B2 (en) 2018-07-23 2021-08-03 Hoffman Enclosures, Inc. Three-phase electronic control unit for enclosure air conditioners
CN110701761B (zh) * 2019-10-26 2021-04-02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 空调扇控制电路
CN112648693B (zh) * 2020-12-18 2023-08-04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及多通道pfc电路控制方法
JP7468397B2 (ja) 2021-02-17 2024-04-16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
JPWO2022208593A1 (zh) * 2021-03-29 2022-10-06
EP4123237A1 (en) * 2021-07-18 2023-01-25 Carrier Corporation Electronically commutated motor zero-watt standby power consumption
CN114738933A (zh) * 2022-03-28 2022-07-12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压缩机预热控制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63767A (ja) * 2000-03-17 2001-09-26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の制御方法
JP2003274694A (ja) * 2002-03-14 2003-09-2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制御装置及び冷凍空調装置
JP2010243051A (ja) * 2009-04-06 2010-10-2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機
CN103363620A (zh) * 2012-04-06 2013-10-23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控制装置以及热泵装置
CN104101033A (zh) * 2013-04-09 2014-10-1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机
CN105910226A (zh) * 2016-04-19 2016-08-31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室外机、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EP3208551A1 (en) * 2016-01-06 2017-08-2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ir condition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00429B2 (ja) 1991-10-31 1998-01-2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3相ブラシレスモータの駆動回路及び空調室外機装置
JPH10117490A (ja) * 1996-10-14 1998-05-06 Daikin Ind Ltd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US6092377A (en) * 1999-06-01 2000-07-25 Tso; Ming-Li Air cooled two stage condenser for air condition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
JP2004125209A (ja) * 2002-09-30 2004-04-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
JP2006153320A (ja) * 2004-11-26 2006-06-15 Sanyo Electric Co Ltd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機
JP5127612B2 (ja) 2007-08-02 2013-01-2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モータ駆動制御装置並びに空気調和機、換気扇及びヒートポンプタイプの給湯機
JP5063570B2 (ja) * 2008-12-01 2012-10-3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ファン駆動装置及びこれを搭載した空気調和機
JP2011099597A (ja) * 2009-11-05 2011-05-19 Hitachi Appliances Inc 空気調和機
JP5893127B2 (ja) * 2012-03-07 2016-03-2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6106981B2 (ja) * 2012-07-27 2017-04-0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電子回路装置
JP2014057497A (ja) 2012-09-14 2014-03-2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インバータ駆動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装置
JP6195522B2 (ja) 2014-01-10 2017-09-1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室外機
JP2017009212A (ja) * 2015-06-24 2017-01-1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KR101720496B1 (ko) * 2015-08-27 2017-04-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전력변환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공기조화기
JP6487879B2 (ja) * 2016-07-19 2019-03-20 ミネベアミツミ株式会社 モータ制御回路、モータ駆動制御装置及びモータ駆動制御装置の制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63767A (ja) * 2000-03-17 2001-09-26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の制御方法
JP2003274694A (ja) * 2002-03-14 2003-09-2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制御装置及び冷凍空調装置
JP2010243051A (ja) * 2009-04-06 2010-10-2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機
CN103363620A (zh) * 2012-04-06 2013-10-23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控制装置以及热泵装置
CN104101033A (zh) * 2013-04-09 2014-10-1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机
EP3208551A1 (en) * 2016-01-06 2017-08-2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ir conditioner
CN105910226A (zh) * 2016-04-19 2016-08-31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室外机、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03864A (zh) * 2020-10-19 2021-02-02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电压控制电路、能量回收方法和空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18402082B2 (en) 2021-09-30
EP3739274A1 (en) 2020-11-18
US11506412B2 (en) 2022-11-22
EP3739274A4 (en) 2020-12-30
JPWO2019138481A1 (ja) 2020-04-23
CN111602009B (zh) 2022-03-01
WO2019138481A1 (ja) 2019-07-18
AU2018402082A1 (en) 2020-07-09
SG11202006182SA (en) 2020-07-29
US20200408430A1 (en) 2020-12-31
JP7030850B2 (ja) 2022-03-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02009B (zh) 空调机
KR101699214B1 (ko) 전력변환장치 및 공기조화장치
KR100983932B1 (ko) 제어 장치
JP6692696B2 (ja) 空気調和機
WO2016194197A1 (ja) 電力変換装置
KR100358764B1 (ko) 인버터 공기조화기의 제어방법 및 장치
JP2005337519A (ja) 空気調和機
JP3216585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2014075949A (ja) 直流電源装置、モータ駆動装置、空気調和装置、冷蔵庫およびヒートポンプ給湯装置
JP5493875B2 (ja) インバータ制御装置、駆動装置、空気調和機、コンデンサ放電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コンデンサ放電制御方法
WO2005039037A1 (ja) ファン制御装置、冷凍サイクル装置及びファン回転数推定方法
JP6538418B2 (ja) 電源回路及びそれを備える空気調和機
JP6260506B2 (ja) 空気調和機
JP2019030132A (ja) 空気調和機
JP3101380B2 (ja) 空気調和機の電源装置
JP7056251B2 (ja) 空気調和機
WO2019043857A1 (ja) 突入電流制限回路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JP3971653B2 (ja) 車両用冷凍装置
KR100308563B1 (ko) 분리형 공기조화기의 실외기 전원공급장치및 그 방법
US11699972B2 (en) Variable speed motor drive with integrated motor heating systems and methods
JPH04198648A (ja) 2電源駆動型の空気調和機
US11374524B2 (en) Power source control circuit
WO2020188769A1 (ja) 直流電源装置、モータ駆動装置、空気調和装置、冷蔵庫およびヒートポンプ給湯装置
JP2002168533A (ja) 冷凍装置
JPH11325542A (ja) 蓄電式空気調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