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00000A - 一种碳纳米管石墨烯/硅碳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碳纳米管石墨烯/硅碳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00000A
CN111600000A CN202010473716.9A CN202010473716A CN111600000A CN 111600000 A CN111600000 A CN 111600000A CN 202010473716 A CN202010473716 A CN 202010473716A CN 111600000 A CN111600000 A CN 1116000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silicon
graphene
composite material
coupling ag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7371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00000B (zh
Inventor
季晶晶
傅浩
刘兆平
王益
查晓娟
郎庆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Fuli Battery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Institute of Material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Institute of Material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of CAS filed Critical Ningbo Institute of Material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of CAS
Priority to CN20201047371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0000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6000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000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000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000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62Composites
    • H01M4/364Composites as mix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elements or alloys
    • H01M4/386Silicon or alloys based on silic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5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ther than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sulfides, selenides, tellurides, halogenides or LiCoFy; of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phosphates, silicates or borates
    • H01M4/583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 H01M4/587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for inserting or intercalating light met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4Electric conductive fillers
    • H01M4/625Carbon or graphi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2004/026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olarity
    • H01M2004/027Negative electro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碳纳米管石墨烯/硅碳复合材料,包括硅碳二次颗粒和包覆在所述硅碳二次颗粒表面的石墨烯层;所述硅碳二次颗粒由硅碳一次颗粒形成,所述硅碳一次颗粒之间通过硅烷偶联剂改性的碳纳米管相连接;所述硅碳二次颗粒通过硅氧键与石墨烯层之间相连接。本发明中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为导电缓冲基体,通过硅烷偶联剂改性能在烧结过程中与硅碳材料共同形成三维结构,在提高硅材料导电性的同时又能够利用基体的弹性、稳定性等来有效抑制硅材料在脱嵌锂离子过程中的体积变化,改善材料的循环稳定性。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碳纳米管石墨烯/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Description

一种碳纳米管石墨烯/硅碳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碳纳米管石墨烯/硅碳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要也在不断提高。化石能源的消耗殆尽以及所造成的严重环境污染使得人类迫切需要找到可持续的绿色能源。锂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低维护成本,环境友好等优点,满足了大规模储能系统的应用要求。
目前,商业化的负极材料石墨,由于其理论比容量仅为372mAh/g,不能满足大规模储能系统的需求。随着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发展,人们发现硅材料在自然界中含量丰富,具有极其高的理论比容量(4200mAh/g),低的锂离子嵌入/脱出电压的特性,也能有效地避免锂枝晶带来的一系列安全问题。美中不足的是,硅材料在锂离子嵌入/脱出过程中会有300%的体积膨胀,产生不稳定的SEI膜,导致了其循环寿命不长,阻碍了实际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纳米管石墨烯/硅碳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本发明中的碳纳米管石墨烯/硅碳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导电性及循环性能。
本发明提供一种碳纳米管石墨烯/硅碳复合材料,包括硅碳一次颗粒与第一硅烷偶联剂和碳纳米管反应复合形成的硅碳二次颗粒和包覆在所述硅碳二次颗粒表面的石墨烯层;
所述石墨烯层与第二硅烷偶联剂和硅碳二次颗粒反应包覆在所述硅碳二次颗粒表面。
优选的,所述硅碳一次颗粒为表面包覆有碳层的SiO颗粒;
所述硅碳一次颗粒的粒径为1μm~15μm;所述硅碳一次颗粒中碳层的质量分数为5~10%。
优选的,所述硅碳一次颗粒的质量为所述碳纳米管石墨烯/硅碳复合材料质量的80~95%;
所述碳纳米管的质量为所述碳纳米管石墨烯/硅碳复合材料质量的2.5~10%;
所述石墨烯层的质量为所述碳纳米管石墨烯/硅碳复合材料质量的2.5~10%。
优选的,所述碳纳米管石墨烯/硅碳复合材料的粒径为2~30μm。
本发明提供一种碳纳米管石墨烯/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第一硅烷偶联剂在水中分散进行水解,加入第一表面活性剂、碳纳米管和硅碳材料,得到的混合液在搅拌条件下进行反应,过滤,得到硅碳二次颗粒;
B)将第二硅烷偶联剂在水中分散进行水解,加入第二表面活性剂、硅碳二次颗粒和氧化石墨烯,超声至分散均匀,进行喷雾干燥;
C)将所述喷雾干燥所得产物进行煅烧,得到碳纳米管石墨烯/硅碳复合材料。
优选的,所述步骤A)中水解的pH值为3~6。
优选的,所述步骤A)中搅拌的转速为1000~1350rpm。
优选的,所述步骤A)中反应的温度为60~90℃;反应的时间为2~8小时。
优选的,所述步骤B)中喷雾干燥的出风温度为90~130℃;喷雾干燥的速度为0.2~1.0L/h。
如上文所述的碳纳米管石墨烯/硅碳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碳纳米管石墨烯/硅碳复合材料,包括硅碳二次颗粒和包覆在所述硅碳二次颗粒表面的石墨烯层;所述硅碳二次颗粒由硅碳一次颗粒形成,所述硅碳一次颗粒之间通过硅烷偶联剂改性的碳纳米管相连接;所述硅碳二次颗粒通过硅氧键与石墨烯层之间相连接。本发明能通过硅烷偶联剂改性碳纳米管将硅碳一次颗粒相连接形成二次颗粒,二次颗粒中的碳纳米管通过硅氧键与石墨烯层进行化学键的链接,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为导电缓冲基体,通过硅烷偶联剂改性能在烧结过程中与硅碳材料共同形成三维结构,在提高硅材料导电性的同时又能够利用基体的弹性、稳定性等来有效抑制硅材料在脱嵌锂离子过程中的体积变化,改善材料的循环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碳纳米管石墨烯/硅碳复合材料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得到的碳纳米管石墨烯/硅碳复合材料的扫描电镜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4中得到的碳纳米管石墨烯/硅碳复合材料的扫描电镜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4中得到的碳纳米管石墨烯/硅碳复合材料及比较例1,2中得到的硅碳材料的电池循环性能比较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纳米管石墨烯/硅碳复合材料,包括硅碳二次颗粒和包覆在所述硅碳二次颗粒表面的石墨烯层;
所述硅碳二次颗粒由硅碳一次颗粒形成,所述硅碳一次颗粒之间通过硅烷偶联剂改性的碳纳米管相连接;
所述硅碳二次颗粒通过硅氧键与石墨烯层之间相连接。
本发明中的碳纳米管石墨烯/硅碳复合材料粒径优选为2~30μm,更优选为5~25μm,最优选为10~20μm。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碳纳米管石墨烯/硅碳复合材料的粒径优选为6.71μm;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碳纳米管石墨烯/硅碳复合材料的粒径优选为6.37μm;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碳纳米管石墨烯/硅碳复合材料的粒径优选为24.68μm;在本发明提供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碳纳米管石墨烯/硅碳复合材料的粒径优选为27.02μm;在本发明提供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碳纳米管石墨烯/硅碳复合材料的粒径优选为7.1μm;在本发明提供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碳纳米管石墨烯/硅碳复合材料的粒径优选为7.57μm;在本发明提供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碳纳米管石墨烯/硅碳复合材料的粒径优选为7.98μm。
本发明中的碳纳米管石墨烯/硅碳复合材料的结构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一次颗粒的碳层表面之间通过硅氧键和碳纳米管相连接,形成二次颗粒,二次颗粒通过硅氧键与石墨烯层相连接。
在本发明中,所述硅碳一次颗粒(SiO@C)为表面包覆有碳层的SiO颗粒,所述硅碳一次颗粒中,碳层的质量为硅碳一次颗粒质量的5~10%,更优选为6~9%,最优选为7~8%;所述硅碳一次颗粒的粒径优选为1μm~10μm。
所述硅碳一次颗粒的质量优选为碳纳米管石墨烯/硅碳复合材料质量的80~95%,更优选为85~90%;
所述碳纳米管的质量优选为碳纳米管石墨烯/硅碳复合材料质量的2.5~10%,更优选为3~8%,最优选为5~6%,具体的,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可以是2.5或10%。
所述石墨烯的质量优选为碳纳米管石墨烯/硅碳复合材料质量的2.5~10%,更优选为3~8%,最优选为5~6%,具体的,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可以是2.5或10%。
所述石墨烯可以是多层石墨烯,层数优选为4~15层,更优选为6~12层,最优选为8~10层;所述石墨烯的平均片径优选为5~45μm,更优选为10~40μm,最优选为20~30μm。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碳纳米管石墨烯/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第一硅烷偶联剂在水中分散进行水解,加入第一表面活性剂、碳纳米管和硅碳材料,得到的混合液在搅拌条件下进行反应,过滤,得到硅碳二次颗粒;
B)将第二硅烷偶联剂在水中分散进行水解,加入第二表面活性剂、硅碳二次颗粒和氧化石墨烯,超声至分散均匀,进行喷雾干燥;
C)将所述喷雾干燥所得产物进行煅烧,得到碳纳米管石墨烯/硅碳复合材料。
本发明将第一硅烷偶联剂分散到水中,进行水解,然后再加入第一表面活性剂、碳纳米管和硅碳材料,超声至分散均匀,得到混合液;优选的,本发明将硅碳材料先与水混合,得到硅碳材料的水分散液,然后再按照上文中的步骤加入硅烷偶联剂的分散液中。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硅烷偶联剂优选为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甲基三甲氧基硅烷和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混合液中第一硅烷偶联剂的浓度优选为4~6mL/L,更优选为5mL/L;所述硅烷偶联剂水解过程中的pH值优选为3~6,更优选为4~5。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表面活性剂优选为吐温-60、吐温-80、十二烷基硫酸钠和十二烷基磺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混合液中第一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优选为1~2mL/L。
所述碳纳米管在所述混合液中的分散浓度优选为0.2g/L~0.4g/L,更优选为0.3g/L;本发明对所述碳纳米管的种类和长度规格等没有特殊的限制,本发明使用硅烷偶联剂对碳纳米管进行改性,使得碳纳米管的两端接枝硅氧键,进一步的通过硅氧键与一次颗粒的碳层相连接。
在本发明中,所述硅碳材料为上文所述的硅碳一次颗粒,所述硅碳材料在所述混合液中的分散浓度优选为0.1g/L-0.2g/L。
本发明的技术关键点在于使用硅烷偶联剂将碳纳米管和碳层进行化学连接,使得SiO@C一次颗粒之间通过碳纳米管作为媒介形成化学键,其整体再与硅烷偶联剂改性的氧化石墨烯形成化学连接,即形成材料之间连接桥梁。本发明中的硅烷偶联剂水解后产生的羟基分别能够和SiO@C,碳纳米管,氧化石墨烯形成化学键。得到混合液后,本发明将所得的混合液在磁力搅拌的条件下,进行反应。
本发明通过在溶液中高速分散石墨烯,碳纳米管,硅烷偶联剂,SiO@C来进行合成,从而构造能抑制膨胀的三维结构。在本发明中,所述搅拌的转速优选为1000~1350rpm,更优选为1100~1300rpm,最优选为1200~1250rpm,具体的,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可以是1000rpm、1200rpm或1500rpm。
在本发明中,所述反应的温度优选为60~90℃,更优选为70~80℃,具体的,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可以是80℃;所述反应的时间优选为2~8小时,更优选为3~7小时,最优选为4~6小时;具体的,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可以是4小时。本发明优选在水浴条件下进行上述反应。
反应结束之后,本发明将反应后的溶液冷却至室温,并使用0.45μm的滤纸进行真空过滤,过滤后得到的固体产物使用乙醇和水进行洗涤,然后干燥,得到类膜物质硅碳二次颗粒。
在本发明中,所述干燥的温度优选为40~80℃,更优选为50~70℃,最优选为60℃;所述干燥的时间优选为8~16小时,更优选为10~12小时。本发明优选在真空烘箱中进行上述干燥。
得到硅碳二次颗粒后,本发明将第二硅烷偶联剂分散在水中,进行水解,然后加入第二表面活性剂、硅碳二次颗粒和氧化石墨烯,超声至分散均匀,然后进行喷雾干燥。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二硅烷偶联剂优选为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甲基三甲氧基硅烷和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混合液中第一硅烷偶联剂的浓度优选为4~6mL/L,更优选为5mL/L;所述硅烷偶联剂水解过程中的pH值优选为3~6,更优选为4~5。
所述第二表面活性剂优选为吐温-60、吐温-80、十二烷基硫酸钠和十二烷基磺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混合液中第一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优选为1~2mL/L。
所述硅碳二次颗粒在溶液中的分散浓度优选为0.2g/L~0.4g/L;所述氧化石墨烯的层数优选为4~15层,更优选为6~12层,最优选为8~10层;所述石墨烯的平均片径优选为5~45μm,更优选为10~40μm,最优选为20~30μm。所述氧化石墨烯在溶液中的分散浓度优选为0.2g/L~0.4g/L。
在本发明中,所述喷雾干燥的出风温度优选为90℃~130℃,更优选为95℃~110℃;所述干燥的速度优选为0.2~1.0L/h,更优选为0.3~0.8L/h,再优选为0.5~0.7L/h;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干燥的速度优选为0.5L/h;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干燥的速度优选为0.6L/h;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干燥的速度优选为0.7L/h;;本发明通过调整喷雾干燥的出风温度来改变复合材料的粒径和孔隙,形成的三维结构可以抑制极片膨胀率;粒径,孔径及结构的可控来减少电解液的消耗。
本发明将喷雾干燥后的产物在保护气氛中煅烧;所述保护气氛优选为氮气和/或氩气;所述煅烧的升温速率优选为3~15℃/min,更优选为3~10℃/min;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煅烧的升温速率优选为3℃/min;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煅烧的升温速率优选为4℃/min;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煅烧的升温速率优选为5℃/min;所述煅烧的温度优选为700℃~1100℃,更优选为800℃~1000℃。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煅烧的温度优选为800℃;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煅烧的温度优选为850℃;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煅烧的温度优选为900℃;在本发明提供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煅烧的温度优选为950℃;所述煅烧的保温时间优选为2~16h,更优选为4~10h,再优选为6~8h,保温时间过长会加大能源损耗,不利于产业化生产。通过升温速率及最高温度可控制复合材料中氧的比例,石墨烯包覆形貌以及孔隙率。
本发明利用液相合成-喷雾干燥造粒复合技术,通过硅烷偶联剂修饰碳纳米管,在硅碳材料SiO@C颗粒之间连接,提高导电性。表面包覆石墨烯利用其机械强度来抑制SEI膜的生长,从而提高材料的首次效率和容量。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制备的碳纳米管石墨烯/硅碳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碳纳米管石墨烯/硅碳复合材料,包括硅碳二次颗粒和包覆在所述硅碳二次颗粒表面的石墨烯层;所述硅碳二次颗粒由硅碳一次颗粒形成,所述硅碳一次颗粒之间通过硅烷偶联剂改性的碳纳米管相连接;所述硅碳二次颗粒通过硅氧键与石墨烯层之间相连接。本发明能通过硅烷偶联剂改性碳纳米管将硅碳一次颗粒相连接形成二次颗粒,二次颗粒中的碳纳米管通过硅氧键与石墨烯层进行化学键的链接,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为导电缓冲基体,通过硅烷偶联剂改性能在烧结过程中与硅碳材料共同形成三维结构,在提高硅材料导电性的同时又能够利用基体的弹性、稳定性等来有效抑制硅材料在脱嵌锂离子过程中的体积变化,改善材料的循环稳定性。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碳纳米管石墨烯/硅碳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进行详细描述,但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试剂均为市售。
实施例1
将硅烷偶联剂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分散到水溶液中制备备用,水解过程中用乙酸调节pH值至5,浓度为4ml/L。加入表面活性剂吐温80,碳纳米管,SiO@C与100ml水混合。吐温80浓度为2mg/L,SiO@C的质量为碳纳米管石墨烯/硅碳复合材料质量的80%,碳纳米管的质量为碳纳米管石墨烯/硅碳复合材料质量的2.5%,超声5分钟至分散均匀。
将所得溶液在磁力搅拌下进行80℃水浴,转速为1000rpm,时间持续4小时。
冷却至室温,溶液用0.45μm滤纸真空过滤。并对所得样品用乙醇和水进行彻底洗涤。在60℃真空烘箱中干燥12小时,获得的类膜物质碳纳米管-硅烷偶联剂-SiO@C。
将硅烷偶联剂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分散到水溶液中制备备用。加入表面活性剂吐温80,浓度为2mg/L,碳纳米管-硅烷偶联剂-SiO@C和氧化石墨烯,超声5分钟至分散均匀,其中氧化石墨烯平均片径为20μm,层数为8层;氧化石墨烯的质量为碳纳米管石墨烯/硅碳复合材料质量的2.5%;进行喷雾干燥。出风温度为95℃,进料速度为0.6L/h。
喷雾干燥所得物质在管式炉中进行煅烧,升温速率为5℃/min,煅烧温度为850℃,煅烧保温时间为4h,得到最终产物为碳纳米管-硅烷偶联剂-SiO@C-还原氧化石墨烯。
实施例2
将硅烷偶联剂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分散到水溶液中制备备用,水解过程中用乙酸调节pH值至5,浓度为4ml/L。加入表面活性剂吐温60,碳纳米管,SiO@C与100ml水混合。吐温60浓度为2mg/L,SiO@C的质量为碳纳米管石墨烯/硅碳复合材料质量的95%,碳纳米管的质量为碳纳米管石墨烯/硅碳复合材料质量的10%,超声5分钟至分散均匀。
将所得溶液在磁力搅拌下进行80℃水浴,转速为1200rpm,时间持续4小时。
冷却至室温,溶液用0.45μm滤纸真空过滤。并对所得样品用乙醇和水进行彻底洗涤。在60℃真空烘箱中干燥12小时,获得的类膜物质碳纳米管-硅烷偶联剂-SiO@C。
将硅烷偶联剂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分散到水溶液中制备备用。加入表面活性剂吐温80,浓度为2mg/L,碳纳米管-硅烷偶联剂-SiO@C和氧化石墨烯,超声5分钟至分散均匀,其中氧化石墨烯平均片径为18μm,层数为6层;氧化石墨烯的质量为碳纳米管石墨烯/硅碳复合材料质量的2.5%;进行喷雾干燥。出风温度为95℃,进料速度为0.6L/h。
喷雾干燥所得物质在管式炉中进行煅烧,升温速率为3℃/min,煅烧温度为850℃,煅烧保温时间为6h,得到最终产物为碳纳米管-硅烷偶联剂-SiO@C-还原氧化石墨烯。
实施例3
将硅烷偶联剂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分散到水溶液中制备备用,水解过程中用乙酸调节pH值至4,浓度为4ml/L。加入表面活性剂吐温60,碳纳米管,SiO@C与100ml水混合。吐温60浓度为2mg/L,SiO@C的质量为碳纳米管石墨烯/硅碳复合材料质量的95%,碳纳米管的质量为碳纳米管石墨烯/硅碳复合材料质量的10%,超声5分钟至分散均匀。
将所得溶液在磁力搅拌下进行80℃水浴,转速为1500rpm,时间持续4小时。
冷却至室温,溶液用0.45μm滤纸真空过滤。并对所得样品用乙醇和水进行彻底洗涤。在60℃真空烘箱中干燥12小时,获得的类膜物质碳纳米管-硅烷偶联剂-SiO@C。
将硅烷偶联剂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分散到水溶液中制备备用。加入表面活性剂吐温80,浓度为2mg/L,碳纳米管-硅烷偶联剂-SiO@C和氧化石墨烯,超声5分钟至分散均匀,其中氧化石墨烯平均片径为13μm,层数为7层;氧化石墨烯的质量为碳纳米管石墨烯/硅碳复合材料质量的2.5%;进行喷雾干燥。出风温度为90℃,进料速度为0.5L/h。
喷雾干燥所得物质在管式炉中进行煅烧,升温速率为3℃/min,煅烧温度为950℃,煅烧保温时间为8h,得到最终产物为碳纳米管-硅烷偶联剂-SiO@C-还原氧化石墨烯。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实施例2中得到的碳纳米管石墨烯/硅碳复合材料进行分析,得到其扫描电镜图如图2所示。石墨烯完整包覆硅碳复合材料,且硅碳材料颗粒之间形成了碳纳米管-石墨烯导电网络。较好地抑制SEI膜的膨胀,电池循环性能有明显提升。
实施例4
将硅烷偶联剂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分散到水溶液中制备备用,水解过程中用乙酸调节pH值至5,浓度为6ml/L。加入表面活性剂吐温60,碳纳米管,SiO@C与100ml水混合。吐温60浓度为2mg/L,SiO@C的质量为碳纳米管石墨烯/硅碳复合材料质量的95%,碳纳米管的质量为碳纳米管石墨烯/硅碳复合材料质量的10%,超声5分钟至分散均匀。
将所得溶液在磁力搅拌下进行80℃水浴,转速为1200rpm,时间持续4小时。
冷却至室温,溶液用0.45μm滤纸真空过滤。并对所得样品用乙醇和水进行彻底洗涤。在60℃真空烘箱中干燥12小时,获得的类膜物质碳纳米管-硅烷偶联剂-SiO@C。
将硅烷偶联剂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分散到水溶液中制备备用。加入表面活性剂吐温80,浓度为1mg/L,碳纳米管-硅烷偶联剂-SiO@C和氧化石墨烯,超声5分钟至分散均匀,其中氧化石墨烯平均片径为15μm,层数为5层;氧化石墨烯的质量为碳纳米管石墨烯/硅碳复合材料质量的2.5%;进行喷雾干燥。出风温度为95℃,进料速度为0.6L/h。
喷雾干燥所得物质在管式炉中进行煅烧,升温速率为3℃/min,煅烧温度为850℃,煅烧保温时间为6h,得到最终产物为碳纳米管-硅烷偶联剂-SiO@C-还原氧化石墨烯。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实施例3中得到的碳纳米管石墨烯/硅碳复合材料进行分析,得到其扫描电镜图如图3所示。石墨烯完整包覆硅碳复合材料,且硅碳材料颗粒之间形成了碳纳米管-石墨烯导电网络。较好地抑制SEI膜的膨胀,电池循环性能有明显提升。
实施例5
将硅烷偶联剂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分散到水溶液中制备备用,水解过程中用乙酸调节pH值至5。加入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碳纳米管,SiO@C与100ml水混合。吐温60浓度为2mg/L,SiO@C的质量为碳纳米管石墨烯/硅碳复合材料质量的95%,碳纳米管的质量为碳纳米管石墨烯/硅碳复合材料质量的10%,超声5分钟至分散均匀。
将所得溶液在磁力搅拌下进行80℃水浴,转速为1200rpm,时间持续4小时。
冷却至室温,溶液用0.45μm滤纸真空过滤。并对所得样品用乙醇和水进行彻底洗涤。在60℃真空烘箱中干燥12小时,获得的类膜物质碳纳米管-硅烷偶联剂-SiO@C。
将硅烷偶联剂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分散到水溶液中制备备用。加入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浓度为2mg/L,碳纳米管-硅烷偶联剂-SiO@C和氧化石墨烯,超声5分钟至分散均匀,其中氧化石墨烯平均片径为10μm,层数为9层;氧化石墨烯的质量为碳纳米管石墨烯/硅碳复合材料质量的2.5%;进行喷雾干燥。出风温度为95℃,进料速度为0.6L/h。
喷雾干燥所得物质在管式炉中进行煅烧,升温速率为3℃/min,煅烧温度为850℃,煅烧保温时间为6h,得到最终产物为碳纳米管-硅烷偶联剂-SiO@C-还原氧化石墨烯。
实施例6
将硅烷偶联剂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分散到水溶液中制备备用,水解过程中用乙酸调节pH值至5。加入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碳纳米管,SiO@C与100ml水混合。吐温60浓度为2mg/L,SiO@C的质量为碳纳米管石墨烯/硅碳复合材料质量的95%,碳纳米管的质量为碳纳米管石墨烯/硅碳复合材料质量的10%,超声5分钟至分散均匀。
将所得溶液在磁力搅拌下进行80℃水浴,转速为1200rpm,时间持续4小时。
冷却至室温,溶液用0.45μm滤纸真空过滤。并对所得样品用乙醇和水进行彻底洗涤。在60℃真空烘箱中干燥12小时,获得的类膜物质碳纳米管-硅烷偶联剂-SiO@C。
将硅烷偶联剂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分散到水溶液中制备备用。加入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浓度为2mg/L,碳纳米管-硅烷偶联剂-SiO@C和氧化石墨烯,超声5分钟至分散均匀,其中氧化石墨烯平均片径为18μm,层数为7层;氧化石墨烯的质量为碳纳米管石墨烯/硅碳复合材料质量的2.5%;进行喷雾干燥。出风温度为95℃,进料速度为0.6L/h。
喷雾干燥所得物质在管式炉中进行煅烧,升温速率为4℃/min,煅烧温度为850℃,煅烧保温时间为6h,得到最终产物为碳纳米管-硅烷偶联剂-SiO@C-还原氧化石墨烯。
实施例7
将硅烷偶联剂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分散到水溶液中制备备用,水解过程中用乙酸调节pH值至5。加入表面活性剂吐温60,碳纳米管,SiO@C与100ml水混合。吐温60浓度为2mg/L,SiO@C的质量为碳纳米管石墨烯/硅碳复合材料质量的80%,碳纳米管的质量为碳纳米管石墨烯/硅碳复合材料质量的2.5%,超声5分钟至分散均匀。
将所得溶液在磁力搅拌下进行85℃水浴,转速为1200rpm,时间持续4小时。
冷却至室温,溶液用0.45μm滤纸真空过滤。并对所得样品用乙醇和水进行彻底洗涤。在60℃真空烘箱中干燥12小时,获得的类膜物质碳纳米管-硅烷偶联剂-SiO@C。
将硅烷偶联剂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分散到水溶液中制备备用。加入表面活性剂吐温80,浓度为2mg/L,碳纳米管-硅烷偶联剂-SiO@C和氧化石墨烯,超声5分钟至分散均匀,其中氧化石墨烯平均片径为20μm,层数为8层;氧化石墨烯的质量为碳纳米管石墨烯/硅碳复合材料质量的2.5%;进行喷雾干燥。出风温度为90℃,进料速度为0.5L/h。
喷雾干燥所得物质在管式炉中进行煅烧,升温速率为5℃/min,煅烧温度为900℃,煅烧保温时间为4h,得到最终产物为碳纳米管-硅烷偶联剂-SiO@C-还原氧化石墨烯。
比较例1
未添加石墨烯,碳纳米管和硅烷偶联剂,使用纯SiO材料,煅烧温度为850℃,其他同实施例1。
比较例2
未添加石墨烯,碳纳米管和硅烷偶联剂,使用纯SiO@C材料,煅烧温度为850℃,其他同实施例1。
将实施例1~7及比较例1,2中得到的碳纳米管石墨烯/硅碳复合材料作为2032扣式电池的负极进行材料性能评测,得到测试结果见表1。
其中扣式电池的测试条件为:
极片中,活性物质:导电剂:黏结剂为8:1:1,黏结剂为CMC/SBR;
极片直径大小为1.4cm,活性物密度为2mg/cm2,对电极为锂金属,测试电流密度为50~800mAh/g,测试温度为室温。
电解液为LiPF6/EC-DMC EMC(其中,EC为碳酸乙烯酯,DMC为碳酸二甲酯,EMC为碳酸甲基乙基酯,体积比1:1:1),并添加10%的FEC。
表1实施例1~7与比较例1复合材料性能测试结果
Figure BDA0002515130590000131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碳纳米管石墨烯/硅碳复合材料,包括硅碳一次颗粒与第一硅烷偶联剂和碳纳米管反应复合形成的硅碳二次颗粒和包覆在所述硅碳二次颗粒表面的石墨烯层;
所述石墨烯层与第二硅烷偶联剂和硅碳二次颗粒反应包覆在所述硅碳二次颗粒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纳米管石墨烯/硅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碳一次颗粒为表面包覆有碳层的SiO颗粒;
所述硅碳一次颗粒的粒径为1μm~15μm;所述硅碳一次颗粒中碳层的质量分数为5~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纳米管石墨烯/硅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碳一次颗粒的质量为所述碳纳米管石墨烯/硅碳复合材料质量的80~95%;
所述碳纳米管的质量为所述碳纳米管石墨烯/硅碳复合材料质量的2.5~10%;
所述石墨烯层的质量为所述碳纳米管石墨烯/硅碳复合材料质量的2.5~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纳米管石墨烯/硅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米管石墨烯/硅碳复合材料的粒径为2~30μm。
5.一种碳纳米管石墨烯/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第一硅烷偶联剂在水中分散进行水解,加入第一表面活性剂、碳纳米管和硅碳材料,得到的混合液在搅拌条件下进行反应,过滤,得到硅碳二次颗粒;
B)将第二硅烷偶联剂在水中分散进行水解,加入第二表面活性剂、硅碳二次颗粒和氧化石墨烯,超声至分散均匀,进行喷雾干燥;
C)将所述喷雾干燥所得产物进行煅烧,得到碳纳米管石墨烯/硅碳复合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水解的pH值为3~6。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搅拌的转速为1000~1350rpm。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反应的温度为60~90℃;反应的时间为2~8小时。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喷雾干燥的出风温度为90~130℃;喷雾干燥的速度为0.2~1.0L/h。
10.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碳纳米管石墨烯/硅碳复合材料或权利要求5~9任意一项所述的碳纳米管石墨烯/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碳纳米管石墨烯/硅碳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应用。
CN202010473716.9A 2020-05-29 2020-05-29 一种碳纳米管石墨烯/硅碳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Active CN1116000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73716.9A CN111600000B (zh) 2020-05-29 2020-05-29 一种碳纳米管石墨烯/硅碳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73716.9A CN111600000B (zh) 2020-05-29 2020-05-29 一种碳纳米管石墨烯/硅碳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00000A true CN111600000A (zh) 2020-08-28
CN111600000B CN111600000B (zh) 2021-08-17

Family

ID=721916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73716.9A Active CN111600000B (zh) 2020-05-29 2020-05-29 一种碳纳米管石墨烯/硅碳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00000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36104A (zh) * 2020-12-30 2021-03-02 兰溪致德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负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12467134A (zh) * 2020-09-09 2021-03-09 珠海中科兆盈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碳纳米管-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678807A (zh) * 2020-12-28 2021-04-20 成都硅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改性氧化亚硅/碳纳米管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196641A (zh) * 2022-09-11 2022-10-18 隆能科技(南通)有限公司 一种高储锂性能多孔SiOx负极材料的制备工艺
WO2023176937A1 (ja) * 2022-03-16 2023-09-21 国立大学法人信州大学 二次電池用負極活物質とその製造方法、二次電池用負極、および二次電池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80169A1 (en) * 2004-12-09 2008-11-13 Nanosys, Inc. Nanowire structures comprising carbon
CN105576203A (zh) * 2015-12-23 2016-05-11 厦门大学 石墨烯/硅/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7069008A (zh) * 2017-04-24 2017-08-18 广东烛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69010A (zh) * 2017-04-24 2017-08-18 广东烛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063232A (zh) * 2017-12-15 2018-05-22 徐军红 一种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80169A1 (en) * 2004-12-09 2008-11-13 Nanosys, Inc. Nanowire structures comprising carbon
CN105576203A (zh) * 2015-12-23 2016-05-11 厦门大学 石墨烯/硅/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7069008A (zh) * 2017-04-24 2017-08-18 广东烛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69010A (zh) * 2017-04-24 2017-08-18 广东烛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063232A (zh) * 2017-12-15 2018-05-22 徐军红 一种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67134A (zh) * 2020-09-09 2021-03-09 珠海中科兆盈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碳纳米管-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678807A (zh) * 2020-12-28 2021-04-20 成都硅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改性氧化亚硅/碳纳米管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436104A (zh) * 2020-12-30 2021-03-02 兰溪致德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负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12436104B (zh) * 2020-12-30 2022-09-06 兰溪致德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负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
WO2023176937A1 (ja) * 2022-03-16 2023-09-21 国立大学法人信州大学 二次電池用負極活物質とその製造方法、二次電池用負極、および二次電池
CN115196641A (zh) * 2022-09-11 2022-10-18 隆能科技(南通)有限公司 一种高储锂性能多孔SiOx负极材料的制备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00000B (zh) 2021-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00000B (zh) 一种碳纳米管石墨烯/硅碳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WO2016107564A1 (zh) 一种高倍率性能锂硫电池的复合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11362254A (zh) 一种氮掺杂碳纳米管负载磷掺杂四氧化三钴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2751003B (zh) 一种碳包覆磷酸铁锂及其制备方法、磷酸铁锂正极片、磷酸铁锂电池
CN111943165B (zh) 基于聚酰亚胺中间相碳微球结构的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12408A (zh) 一种石墨烯-硅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电极材料及电池
CN111540868A (zh) 一种二维二氧化锰修饰聚丙烯隔膜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763717A (zh) 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其制备方法、钠离子电池正极极片以及钠离子电池
CN115642236B (zh) 硅基负极材料、硅基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5188938A (zh) 一种硅负极、硅负极制备方法及其电池
CN106848282B (zh) 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6344823A (zh) 一种碳包覆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6730317A (zh) 一种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
CN110010364B (zh) 石墨烯基有序高密度多孔碳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374055A (zh) 一种高机械强度、高阻燃和高粘结的电池隔膜及制备方法
CN112864370B (zh) 一种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表面改性方法、改性后的材料
CN111883806B (zh) 质子传导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65441B (zh) 一种二氧化硅复合凝胶的制备方法和使用该凝胶制备的三维多孔硅负极材料
CN114835159B (zh) 铅炭电池用还原氧化石墨烯负载氧化铅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6544371A (zh) 一种正极材料、钠离子电池及用电设备
CN113277516B (zh) 一种多孔球形石墨烯包裹硅负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N116154122A (zh) 一种多孔硅基负极材料和固态电极及制备方法
CN114388771A (zh) 硅基复合负极材料、负极极片、其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CN116073068A (zh) 一种含mof功能涂层的锂离子电池复合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3178544A (zh) 一种用于锂电池的螺旋硅/石墨烯复合负极及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22

Address after: 315200 1818 Zhongguan West Road, Zhuangshi street, Zhenhai District,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NINGBO FULI BATTERY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315201, No. 519, Zhuang Avenue, Zhenhai District, Zhejiang, Ningbo

Patentee before: NINGBO INSTITUTE OF MATERIALS TECHNOLOGY & ENGINEERING,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