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87362B - 电子天平 - Google Patents

电子天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87362B
CN111587362B CN201880058567.0A CN201880058567A CN111587362B CN 111587362 B CN111587362 B CN 111587362B CN 201880058567 A CN201880058567 A CN 201880058567A CN 111587362 B CN111587362 B CN 1115873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windshield
cylinder
balance
ope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5856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87362A (zh
Inventor
织田久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D Holon Holding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D Co Ltd filed Critical A&D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5873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873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873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873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GWEIGHING
    • G01G21/00Details of weighing apparatus
    • G01G21/28Frames, Housings
    • G01G21/286Frames, Housings with windshield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GWEIGHING
    • G01G21/00Details of weighing apparatus
    • G01G21/22Weigh pans or other weighing receptacles; Weighing platform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GWEIGHING
    • G01G21/00Details of weighing apparatus
    • G01G21/30Means for preventing contamination by dus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GWEIGHING
    • G01G23/00Auxiliary devices for weighing apparatu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具备门开闭自动的风挡且设计的自由度较高的电子天平。提供一种电子天平(1),具备:天平主体(30)保持连结于计量皿(31)的计量机构;以及风挡(10),具有框架(14)和能够滑动地配设于框架(14)的门(11),覆盖计量皿(31)而形成计量室(6),风挡(10)在内部具备连结于门(11)而使该门(11)开闭的气缸(40)、以及使气缸(40)驱动的气泵(62),并构成为能够从所天平主体(30)装卸自如。由于门(11)自动开闭的风挡(10)能够从天平主体(30)装卸,因此风挡(10)和天平主体(30)都能够分别设计,因此电子天平(1)的设计自由度较高。

Description

电子天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天平,其具备门自动开闭的风挡,且设计的自由度较高。
背景技术
以往,例如如专利文献1那样,存在一种具备风挡的电子天平,该风挡具有自动开闭的门。开闭门的促动器无论该促动器的种类如何都设于计量装置的主体内。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3065617号
发明内容
发明将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若在计量装置主体内设置促动器,则必须一同设计主体与风挡,存在设计的自由度低这一问题。
本发明鉴于所述问题而完成,提供一种设计的自由度较高的电子天平。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电子天平具备:天平主体,保持与计量皿连结的计量机构;以及风挡,具有框架和能够滑动地配设于所述框架的门,覆盖所述计量皿而形成计量室,所述风挡在内部具备连结于所述门而使该门开闭的气缸、以及使所述气缸驱动的气泵,并构成为能够从所述天平主体装卸自如。风挡由于能够从天平主体装卸,因此能够分别设计两者,设计的自由度较高。
此外,在某一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所述风挡的下部的框架设置贯通到所述计量室的贯通孔,所述风挡利用卡合部件装卸自如地固定于所述天平主体,该卡合部件能够装卸地卡合于所述贯通孔,插通所述贯通孔而与固定于所述天平主体的上表面的板材嵌合。可通过卡合部件的卡合/卡合解除的简单的操作装卸风挡。
此外,在某一实施方式中构成为,所述门悬吊支承于所述风挡的上部的框架,所述气缸在所述门的大致正上方沿所述门的滑动方向配置,与所述门的悬吊部连结而使所述门开闭。通过如此构成,能够以较轻的力进行门的开闭。
此外,在某一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所述风挡形成从所述计量室划分出的动力室,所述气泵配置于所述动力室内。能够减少自动开闭对秤量的负面影响。
此外,在某一实施方式中构成为,还具备用于操作所述计量机构的操作部,在所述操作部设有使所述气泵驱动或者停止而使所述门开闭的开关。能够容易地操作风挡的门自动开闭。
此外,在某一实施方式中构成为,所述操作部独立于所述天平主体地设置。防止了用于使门开闭的动作给秤量带来负面影响。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构成,能够提供设计的自由度较高的电子天平。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带风挡的电子天平的立体图。
图2是卡合部件的俯视图。
图3是卡合部件的仰视图。
图4是卡合部件的右侧视图。
图5是卡合部件的立体图。
图6是平板的立体图。
图7是抽出了卡合部件的状态的图1的A部放大图。
图8是沿着图7的VIII-VIII线的剖面图。
图9是表示卡合部件与卡合孔的卡合状态的图。
图10是表示板材与卡合部件的卡合状态的概念图。
图11是拆卸了罩的状态的缸体盒的俯视图。
图12是拆卸了罩的状态的风挡的右侧视图。
图13是在图11的XIII-XIII线位置剖切的剖面图。
图14是用于说明门11的构造的说明图。
图15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门开闭机构的框图。
图16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门开闭机构的动作表。
图17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门开闭动作的流程图。
图18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带风挡的电子天平的立体图。
图19是第二实施方式的门开闭机构的框图。
图20是第二实施方式的门开闭机构的动作表。
图21是第三实施方式的门开闭机构的框图。
图22是第三实施方式的门开闭机构的动作表。
图23是变形例的一个例子。
图24是变形例的一个例子。
具体实施方式
(带风挡的电子天平的构成)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构成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带风挡的电子天平1的立体图。
如图1所示,带风挡的电子天平1具备天平主体30、安装于天平主体30的风挡10、将天平主体30与风挡10相连的连接器8、以及控制面板35。
天平主体30具备用于在其上表面载置试料的秤量皿31。在天平主体的30内部配置有连结于秤量皿31的秤量机构以及控制风挡10的控制部34。在天平主体30的上表面固定有板材32,在板材32的上表面载置有防尘板29,进一步在防尘板29上载置有环状的风挡圈28。防尘板29防止从计量皿31溢出的试料沾染到天平主体30,风挡圈28发挥防止风对计量皿31的影响的作用。
风挡10以包围秤量皿31的周围的方式配置于天平主体30的上表面,防止秤量时的空气的流动、例如空调的风、秤量时的人的呼吸、人走路时产生的空气的流动等作为风压作用于以秤量皿31为中心的载重负荷部分而给计量带来影响。
风挡10为无底箱型,在前面具有正面玻璃12、在背部具有箱型的外壳18、在左右的侧壁的一部分具有门11、在上表面具有上表面门13,作为由它们划分出的空间,在内部形成立方体形状的秤量室6。
门11能够沿设于作为风挡10的下部的框部件的框架14的导轨14a前后移动,上表面门13能够沿设于作为风挡10的上部的框部件的缸体盒20的导轨20a前后移动。正面玻璃12通过螺栓等固定部件固定于框架14以及缸体盒20的前方。
正面玻璃12、上表面门13、以及左右的门11由透明的玻璃或者树脂构成,以便能够观察到内部的状态。在上表面门13以及门11分别安装有辅助滑动的把手15。
缸体盒20被设为构成作为大致立方体形状的风挡10的左右的上边。在缸体盒20中收纳有作为用于使门11开闭的机构的气缸40。在外壳18的内部形成有动力室17。
控制面板35用于操作天平主体30以及风挡10,独立于天平主体30地设置。其为了防止按下开关等操作的振动给秤量带来影响。由于独立,因此能够自由地配置于用户容易操作的位置。控制面板35用线缆39与天平主体30连接。两者也可以通过无线通信而连接。
控制面板35在其上表面具备显示秤量结果、状态的显示部38、操作用的开关37、红外线传感器36。红外线传感器36是门11的开闭开关,仅靠向上部伸手就能够使门11自动开闭。也可以取代红外线传感器36而设置按压开关,此外,优选的是构成为具备按压开关与红外线传感器36这两方。也可以对红外线传感器36分配门11开闭功能以外的天平操作功能。也可以构成为左右设置两个红外线传感器36,并分别使对应的门11开闭。
风挡10与天平主体30通过连接器8连接。风挡10经由连接器8从天平主体30接收电力与命令信号。
(装卸机构)
在框架14设有左右一对装卸机构70。详细地说明该装卸机构70。在框架14形成有贯通至内部的卡合孔19,在该卡合孔19中插入有卡合部件72。卡合部件72插通于卡合孔19而与固定于天平主体30底面的板材32卡合/解除卡合,从而相对于天平主体30装卸风挡10。
卡合部件72具备平板73与壳体74。图2是卡合部件72的俯视图,图3是卡合部件72的仰视图,图4是卡合部件72的右侧视图,图5是卡合部件72的立体图,图6是平板73的立体图。
平板73安装于壳体74,与固定于天平主体30的板材32直接卡合。平板73由金属板等强度较高的材料构成。通过螺钉76等固定机构,平板73以作为前端部的抵接部73a突出的状态固定于壳体74。抵接部73a是与天平主体30的板材32接触的部分,为了增大接触面积,比其他部分形成得更宽。
在壳体74中,与抵接部73a突出的一侧的端部对置的一侧的端部成为操作卡合部件72的出入时把持的把持部74a。
在壳体74的侧壁部74b的上部形成有向侧壁部74b的外侧伸出的庇护部74c。
以与壳体74的侧壁部74b正交的方式形成有孔,在内部配置有左右一对卡定销75。两卡定销75被夹设配置于两者之间的线圈弹簧(未图示)等弹性体施力为向侧壁部74b的外侧(图2的箭头的方向)突出。
接着,对设于框架14的卡合孔19进行说明。图7是图1的A部放大图,示出卡合部件72从卡合孔19抽取出的状态。图8是沿着图7的VIII-VIII线的剖面图。
卡合孔19在框架14的左右的壁部对置地形成于两处。卡合孔19与框架14的侧壁正交并贯通框架14形成。卡合孔19是对卡合部件72的前进/后退动作进行引导的引导孔。
卡合孔19的正面形状由上部的水平部19a、下部的水平部19c以及将两水平部相连的垂直部19b构成,大致呈I字型。构成为在上部的水平部19a中嵌插壳体74的庇护部74c,壳体74的侧壁部74b位于垂直部19b,在下部的水平部19c中插通平板73。由此,卡合部件72不会从卡合孔19脱落地沿卡合孔19顺畅地出入。
在卡合孔19的垂直部19b中,在深度方向上形成有两处卡定凹部(19d、19e)。卡定凹部(19d、19e)形成为与卡定销75卡合的高度,在对卡合孔19操作卡合部件72的出入的情况下,卡合部件72的卡定销75与这些卡定凹部19d、19e中的某一个卡合。由此,卡合部件72在卡合孔19的规定的位置停止并被固定。
接着,使用图1对风挡10直接卡合的对象即天平主体30的板材32进行说明。板材32自身是以往以来安装于天平主体30的部件。
在天平主体30的上面设有贯通孔(未图示)。该贯通孔与天平主体30内部连通,使天平主体30内部的气压与周围的气压相等,防止气压的变化引起的秤量误差。为了在使贯通孔与大气连通的同时防止垃圾从贯通孔的进入,在天平主体30上表面以利用隔件33与天平主体30分离的状态安装有板材32。
板材32将秤量皿31配置于中心,并通过螺钉等固定在天平主体30的上表面。板材32通常由不锈钢、或者实施了镀铬的钢材等构成。构成天平主体30的壳体由铝压铸或者合成树脂成形品构成,但若设为对该壳体直接配置秤量皿31的构成,则难以去除下落到壳体表面的试料。而且,在壳体由合成树脂制成的情况下,能够设想由于试料的种类而使得壳体自身被试料溶解等情况。通过配置板材32,即使液体、粉体的试料落下,也由于对于试料的耐性高、其表面也通过镜面加工而被平滑地加工,因此能够容易地擦拭试料。此外,由于其构成材料为金属板,因此物理的强度原本就非常高。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对该板材32卡定卡合部件72,将风挡10固定于天平主体30。
图9各图是表示卡合部件72与卡合孔19的嵌通状态的图,为从风挡10的内部立体观察框架14的状态。图10是表示板材32与卡合部件72的卡合状态的概念图。
在图9(A)以及图10(A)中,卡合部件72为从卡合孔19取下的状态。
在图9(B)以及图10(B)中,卡合部件72为插入到卡合孔19中的状态,卡定销75位于在卡合孔19凹设的卡定凹部19e。卡定销75被未图示的线圈弹簧施力而向外侧突出,卡合于卡定凹部19d(或者19e),在该位置固定卡合部件72。在该状态下,平板73的抵接部73a未与板材32卡合,风挡10能够相对于天平主体30取下。
在图9(C)以及图10(C)中,是卡合部件72进一步插入到卡合孔19的状态,卡定销75位于卡定凹部19d。卡定销75在平板73的前端向向风挡10内部突出的状态下,卡合于卡定凹部19d而固定卡合部件72。由此,平板73的抵接部73a与板材32的背面紧贴卡合,通过该卡合将风挡10稳固地固定于天平主体30。
(装卸的作用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风挡10具有门11自动开闭功能,但自动开闭的驱动源、驱动机构全部都以不会给秤量带来影响的方式收纳于风挡10内(详细见后述)。此外,装卸机构70使用以往以来所具备的板材32将风挡10固定,因此能够不对天平主体30侧进行任何修正地将风挡10固定。以往在带门开闭功能的风挡中,天平与风挡构成为一体地设计,因此存在设计的自由度低这一问题。在本实施方式中,分别构成为独立的分体,能够将天平主体30与风挡10分开设计,设计的自由度较高。天平主体30能够不受风挡10以及门自动开闭功能追加所带来的设计上的限制而自由地设计。
此外,具有自动开闭功能的带风挡的天平昂贵,若风挡与天平主体中的某一方发生故障,则两方都不能使用,很不经济。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立即将故障的一侧更换为新品,较为经济。此外,在修理期间也能够继续使用未发生故障的一侧。
而且,由于使用以往以来就有的板材32来固定,因此只要尺寸等条件符合,就能够将具有门自动开闭功能的风挡10安装于现有的电子天平,并且能够稳固地固定来使用,便利性较高。虽然装卸自如,但也能够稳固地保持两者而使其一体化,易于携带,也不需要麻烦的组装作业。
在将带风挡的电子天平1配置于开口部较窄的手套箱内时,能够分解成天平主体30与风挡10然后分别放入,然后进一步在里面简单地进行组装。
(门构造)
缸体盒20具有将其上表面以及侧面覆盖的罩20b。图11是取下了罩20b的状态的缸体盒20的俯视图,并且是用于说明缸体盒20的内部的说明图。图12是拆卸了罩20b的状态的风挡10的右侧视图。图13是沿着图11的XIII-XIII线的剖面图,并且是用于表示保持件16的形状、作用的说明图。图14是缸体盒20以及门11的立体图,并且是用于说明它们的构造的说明图。
在缸体盒20内部固定有气缸40。气缸40是复动型,内部的活塞41的往复运动通过空气压力完成去与回这两方。为此,在气缸40内设有两处输送空气的端口。在内部具有活塞41的缸筒42的前方设有通过输送的空气使活塞41向后方行进所用的后退侧端口46。同样,在缸筒42的后方设有用于将活塞41送向前方的前进侧端口44。
连接于各个端口的气管47通过设于缸体盒20的底面20f的孔20c而与外壳18内部的动力室17相连。在动力室17中收纳有控制作为气缸40的驱动源的泵、空气的流动、停止的电磁阀。
动力室17与秤量室6分离地形成,以避免因振动等给秤量带来影响。形成于动力室17的空气的吸排口(未图示)朝向与秤量室6相反的方向,以避免空气的吸排给秤量带来影响。
以往,在作为驱动机构例如选择了齿条小齿轮、橡胶带轮的情况下,出于传递效率的观点,将作为驱动源的马达配置于门附近。但是,这会导致作为动力源的马达的振动传递到秤量室,因此担心影响秤量。通过选择气缸作为驱动机构,无需将作为动力源的气泵配置于门附近,能够配置于自由的场所。通过将收纳气泵的动力室17与秤量室6分离地设置,能够使动力源的振动给秤量带来的影响减少。
缸体盒20形成为中空,在其内部将气缸40以与缸体盒20的底面20f分离的状态平行于门11地进行配置并固定。气缸40配置于缸体盒20内,防止了垃圾从气缸40向秤量室6的进入、空气振动的传递。
在门11的前后的端部配置有保持件16。门11被形成于保持件16的上下的两个コ字型的夹持部16a上下夹住,并与将上下的夹持部16a相连的侧面部16b配合而被保持件16包围地保持。门11仅被从上夹持而悬吊的话会担心门11脱落,但由于由保持件16包围而稳固地保持门11,因此不必担心脱落。
在缸体盒20的底面,沿门11的滑动方向即前后方向形成有引导孔20d。在上部的夹持部16a的更上部与门11(引导孔20d)正交地形成有凸缘部16c。向左右突出的凸缘部16c卡合于该引导孔20d,将门11悬吊支承。由此,门11与形成于框架14的导轨14a非接触地配置,被保持为能够沿引导孔20d滑动。若垃圾、砂石等侵入导轨14a,则有门11开闭时的滑动阻力变大而开闭变难的问题,但通过将门11自身从上部悬吊而防止该问题。
在配置于门11的前端的保持件16的凸缘部16c的上表面形成有结合部16d。在结合部16d的中央形成有沿着门开闭方向的结合孔16e,从气缸40的活塞41延伸的活塞杆43的前端嵌合于该结合孔16e而固定。活塞41(活塞杆43)经由保持件16与门11连接,活塞41通过空气前后移动,使得保持件16沿引导孔20d滑动,门11进行开闭。气缸40由于在缸体盒20内以与底面分离的状态固定,因此不会阻碍门11的移动。
(门构造的作用效果)
作为门11的驱动源的气缸40在门11的大致正上方与门11的滑动方向平行地配置。对门进行悬吊支承的保持件16在下部支承门11,在上部连结于气缸40,气缸40使将门11悬吊支承的保持件16直接滑动而使门11开闭。将门悬吊的保持件16、详细来说是门11开闭时的滑动部分即凸缘部16c配置于作为驱动机构的气缸40的附近。而且,门11的仅前后端部利用保持件16悬吊,门11开闭时的滑动面积较小,门11开闭时的滑动阻力也较小。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件16以及缸体盒20、进而是门11也为树脂制,较轻且滑动阻力较小。通过如此构成,使得来自气缸的力的传递率较好,用微小的力就能够使门11开闭,能够使门11顺畅地开闭。
在使用以往的开闭机构、例如橡胶带轮将风挡的门开闭的情况下,为了对具有某一程度的重量的门传递马达的动力,需要增大门的部分的带轮或增大马达的功率。天平容易受到风的影响,若高速开闭门,则容易产生风,因此为了降低开闭速度也需要将带轮大幅减速。若使门薄且轻,则难以传递动力,不得不使马达大型化。而且需要在门的附近(大致上部)配置马达,大型马达的配置笨重且外观较差。在一个方向较长的气缸40沿门11配置于门11的上部,从而能够使风挡10整体为大致立方体,外观与构成简洁。
(框图)
图15是表示带风挡的电子天平1的左右的门11的开闭机构60的框图。开闭机构60是用于使左右的门11开闭的机构,图15所示的各构成要素另存在有一对,但由于相同因此省略。在本实施方式中,分别存在使气缸40的活塞41向前方移动(前进)的泵和向后方移动(后退)用的泵。
第一加压泵62A、第二加压泵62B都是气泵。作为气缸40的驱动源,将空气压缩并送向气缸40,通过空气压力使活塞41工作而使门11开闭。
第一一通电磁阀66A、第二一通电磁阀66B的阀的出口侧向大气开放,通过阀的开闭控制空气的流动、停止。
第一压力传感器64A监视从第一加压泵62A排出的空气的压力,第二压力传感器64B监视从第二加压泵62B排出的空气的压力。
在设于气缸40的后方的前进侧端口44连接有第一加压泵62A。存在中途分支,进而将第一压力传感器64A与第一一通电磁阀66A连接。在设于气缸40的前方的后退侧端口46连接有第二加压泵62B。存在中途分支,在此连接第二压力传感器64B与第二一通电磁阀66B。这些构成要素分别利用气管47连接。
开闭机构60的各要素被天平主体30的控制部34控制动作。因此,经由天平主体30进行对开闭机构60的命令,但优选的是构成为将控制风挡10的风挡控制部设于风挡10的内部,从控制面板35直接向风挡控制部传递命令输入。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构成为将命令的输入部设于风挡10自身,并能够以风挡10单体来操作。
(门开闭时的动作)
接着,对门11自动开闭时的各构成要素的动作进行说明。图16是开闭机构60的动作表。
首先,在使用者能够通过手动开闭门11的“标准状态”下,第一加压泵62A、第二加压泵62B都不工作,第一一通电磁阀66A以及第二一通电磁阀66B打开。由于两加压泵(62A、62B)不动作,两一通电磁阀(66A、66B)打开而与大气连通,因此完全没有来自气缸40的负载,能够通过手动顺畅地使门11开闭。
若通过控制面板35的红外线传感器36输入“打开/关闭门”的命令,则控制部34对各要素命令动作。
在打开门11的“自动打开操作”的情况下,即使气缸40的活塞41向后方移动的情况下,第二一通电磁阀66B关闭,第二加压泵62B的加压开始。此时,第一加压泵62A不工作,第一一通电磁阀66A打开,因此在空气压力下,活塞41向后方移动,门11打开。
若门11打开,则空气压力急剧地上升,因此若第二压力传感器64B检测出该变化,则第二加压泵62B停止,第二一通电磁阀66B打开,气缸内的压缩的空气向大气开放,返回到标准状态。
在将门11关闭的“自动关闭操作”的情况下,即使气缸40的活塞41向前方移动的情况下,第一一通电磁阀66A关闭,第一加压泵62A的加压开始。此时,第二加压泵62B不动作,第二一通电磁阀66B打开,因此在空气压力下,活塞41向前方移动,门11关闭。
若门11关闭,则空气压力仍然急剧地上升,因此若第一压力传感器64A检测出该变化,则第一加压泵62A停止,第一一通电磁阀66A打开,气缸内的压缩的空气向大气开放,返回到标准状态。
另外,在进行校正的情况下,第一一通电磁阀66A、第二一通电磁阀66B关闭。两方的一通电磁阀(66A、66B)关闭,活塞41向前后都不能移动,门11被锁定。这是为了防止在校正作业中门被意外打开而给校正带来影响。若校正结束,则第一一通电磁阀66A与第二一通电磁阀66B打开,返回到标准状态。
如此在校正作业时自动地锁定门11。也可以构成为通过来自开关37的命令将门11锁定。并不局限于校正时,在输运时也能够将门11锁定。
(流程图)
接下来,使用图17的流程图对门11开闭动作的流程进行说明。
在步骤S101中,从作为门11开闭的开关的控制面板35的红外线传感器36输入门11开闭的命令信号。在未被输入信号的情况下,待机至输入。
若被输入命令,则移至步骤S102,确认门位置是关闭位置还是打开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34存储有紧前的门11的开闭动作,通过其内容来判断。也可以构成为设置位置传感器来判断门11的位置。
首先,对门11处于关闭位置的情况(步骤S103~步骤S108)进行说明。
移至步骤S103,为了打开处于关闭位置的门11,实施门11的“自动打开操作”。具体而言,第二一通电磁阀66B关闭,第二加压泵62B的动作开始。此时,第一一通电磁阀66A保持着打开,第一加压泵62A不工作(参照图15、图16)。
接着,移至步骤S104,确认门11是否已开始移动。若门11开始移动,则空气压力急剧地下降,因此第二压力传感器64B的值在规定时间内、例如1秒以内急剧地下降,由此判断为门11开始了打开动作。在规定时间内门11没有开始移动的情况下,控制部34判断为“门11已打开”,移至步骤S109,这次开始“自动关闭操作”(后述)。或者,也可以构成为,通过第二压力传感器64B的值超过规定的值,判断为门未开始移动。虽然存储了门11紧前的位置,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通过手动开闭,有由使用者移动门11的位置的情况。这样的情况或门11位置的误判断由该步骤S104确保避免。
若门11开始移动,则移至步骤S105,确认门11的打开动作是否已结束。若门11的移动完成,则空气压力再次上升,因此第二压力传感器64B的值在规定时间内再次上升,由此判断为门11的打开动作结束。在规定时间内第二压力传感器64B的值未上升的情况下,怀疑空气泄漏、故障,因此为了进行错误处理而移至步骤S106。
在步骤S106中,作为错误处理,发出警告音,并在显示部38显示错误,第二加压泵62B的动作停止,第二一通电磁阀66B打开,并紧急停止。
在通过空气压力上升确认到门11的打开动作完成的情况下,移至步骤S107,第二加压泵62B的动作停止,第二一通电磁阀66B打开,自动操作正常地结束。
最后,移至步骤S108,成为标准状态,并能够通过手动来进行开闭。
接下来,对在步骤S102中门11处于打开位置的情况(S109~S113)进行说明。
移至步骤S109,为了将处于打开位置的门11关闭,实施门11的“自动关闭操作”。具体而言,第一一通电磁阀66A关闭,第一加压泵62A的动作开始。此时,第二一通电磁阀66B保持着打开,第二加压泵62B不工作(参照图15、图16)。
接着,移至步骤S110,确认门11是否已开始移动。与步骤S104相同,第一压力传感器64A的值在规定时间内急剧地下降,由此判断为门11开始了关闭动作。在规定时间内门11没有开始移动的情况下,控制部34判断为“门11已关闭”,移至步骤S103,这次开始“自动打开操作”。该步骤S110也与步骤S104相同,确保避免手动开闭引起的门11位置的移动等情况以及误判断。
若门11的移动开始,则移至步骤S111,确认门11的关闭动作是否已结束。门11的移动的完成由第一压力传感器64A在规定时间内第一压力传感器64A的值再次上升而判断。在规定时间内第一压力传感器64A的值未上升的情况下,仍进行错误处理,因此移至步骤S112。在规定时间内由于第一压力传感器64A的值的上升而确认了门关闭动作完成的情况下,移至步骤S113。
在步骤S112中,作为错误处理,发出警告音,在显示部38显示错误,第一加压泵62A的动作停止,第一一通电磁阀66A打开,并紧急停止。
在规定时间内确认了第一压力传感器64A的值的上升的情况下,移至步骤S113,第一加压泵62A的动作停止,第一一通电磁阀66A打开。
最后,移至步骤S108,成为标准状态,并能够通过手动开闭。
步骤S111以及步骤S105兼具防止夹手指等安全功能的意义。在门11将要被自动关闭时,或者将要被打开时,在作业者被门11夹住手指的情况下、或者被门11夹住试料等的情况下、门11移动存在不良情况而勉强停止移动的情况下,空气压力也会上升,因此由第一压力传感器64A(或者第二压力传感器64B)对此进行检测,立即停止门11的动作,两个一通电磁阀(66A、66B)与大气连通,门11的负载消失而确保安全。
(大气开放的效果)
在一方的加压泵可动时,另一方的加压泵不可动,仅一方的电磁阀关闭,另一方的电磁阀打开而与大气连通。若可动的泵停止,则关闭的电磁阀打开而连通于大气。即,构成为在加压泵停止时一通电磁阀全部打开而连通于大气。门11自动开闭之后,空气向大气开放,门11不再被施加负载,能够通过手动顺畅地使门11移动。门11能够自动开闭,并且在自动开闭之后,无特别的操作就能够立即手动开闭。不需要用于切换手动与自动的、将驱动源与驱动机构分开的机构、操作自身,使用的便利性非常好。
在利用以往的机构、例如带轮等橡胶的阻力而使门开闭的情况下,存在即使手动打开门、也会因为橡胶与驱动源的连动而使门在负载(滑动阻力)下变重或者打不开这一问题。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门11开闭机构采用气缸,在开闭结束后将阀全部开放而与大气连通,没有空气压力,能够顺畅地将门开闭,即使手动开闭也不担心破损、故障。
由于能够手动开闭,因此能够使门11在任意的位置停止,使用的自由度较高。另外,即使门11在中途的位置,也可通过来自红外线传感器36的命令的输入将门11关闭或者打开。
在门开闭机构发生故障或者老化时,以往的机构并不能进行开闭,但通过使用气缸40,即使防止空气泄漏的密封件发生老化,也只是会由于空气泄漏而导致门的开闭速度下降,即使产生故障也能够进行手动开闭,便利性较高。
在希望使用天平主体30周围的空间来秤量的情况下,能够拆卸风挡10,如果将风挡10安装于天平主体30则能够通过自动或手动自动开闭风挡的门11,因此使用上的自由度较高。
此外,通过空气压力的监视,使“自动打开操作”与“自动关闭操作”开关,从而构成为即使误工作、门11位于中途的位置,也可确保开闭,在异常时停止,安全性较高且使用的便利性较好。
(第二实施方式)
图18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带风挡的天平101的立体图。图19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带风挡的天平101的开闭机构160的框图。
第二实施方式的带风挡的天平101在天平主体内部具有进行自动校正的自动校正机构80,除了用于使门自动开闭的机构即开闭机构160的构成不同以外,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带风挡的天平1共同的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开闭机构16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开闭机构60不同,使门开闭的机构并非左右独立。因此,将左右的门设为左侧门11A、右侧门11B进行说明。此外,将使它们开闭的左右的气缸区别为左侧气缸40A、右侧气缸40B。各气缸(40A/40B)分别具备用于获取空气的后退侧端口(46A/46B)与前进侧端口(44A/44B)以及活塞(41A/41B)。
如图19所示,左侧气缸40A与右侧气缸40B以一个共用的加压泵62C作为驱动源。仅有一个压力传感器64C监视从加压泵62C排出的空气的压力。共有五个的一通电磁阀(66C、66D、66E、66F、66G)全部都使出口侧向大气开放。本实施方式中所设的二通电磁阀(68C、68D、68E、68F、68G)具有两个连接口,入口侧与加压泵62C,出口侧与左侧气缸40A、或者右侧气缸40B、或者空气袋81连接,控制空气的流动、停止。
在设于左侧气缸40A的后方的前进侧端口44A,连接有第一二通电磁阀68C。存在中途分支地也连接有第一一通电磁阀66C。此外,在设于左侧气缸40A的前方的后退侧端口46A,连接有第二二通电磁阀68D,设为中途分支地也连接有第二一通电磁阀66D。
与右侧气缸40B同样,在设于后方的前进侧端口44B,连接有第三二通电磁阀68E以及第三一通电磁阀66E,在设于前方的后退侧端口46B,连接有第四二通电磁阀68F以及第四一通电磁阀66F。
自动校正机构80通过空气袋81的膨胀收缩在天平中使内置配重82载置、卸下(日文:乗降),从而自动地对带风挡的天平101进行校正。使用了空气袋的自动校正详情如日本特开2008-032610号所公开。在空气袋81连接有第五二通电磁阀68G与第五一通电磁阀66G。
图20示出用于使左侧门11A、右侧门11B以及自动校正机构80的内置配重82动作的各构成要素的动作。
如图20所示,在各功能完全不工作的“标准状态”下,加压泵62C不动作,所有一通电磁阀(66C、66D、66E、66F、66G)的阀打开,所有二通电磁阀(68C、68D、68E、68F、68G)关闭。在该状态下,左侧门11A和右侧门11B都能够通过手动开闭。
首先,对左侧门11A的自动开闭进行说明。在左侧门11A的“自动打开操作”的情况下,即使活塞41A(以及与其连结的左侧门11A)向后方移动的情况下,第二一通电磁阀66D关闭,第二二通电磁阀68D打开,加压泵62C的加压开始。此时,空气通过打开的第二二通电磁阀68D,活塞41A在空气压力下向后方移动,左侧门11A打开。
若左侧门11A打开,则空气压力急剧地上升,因此该变化被压力传感器64C检测出的话,则加压泵62C停止,第二二通电磁阀68D关闭,第二一通电磁阀66D打开,左侧气缸40A内的压缩的空气向大气开放,左侧气缸40A内的压力下降至大气压,并返回到标准状态。
在左侧门11A的“自动关闭操作”的情况下、即使活塞41A(以及与其连结的左侧门11A)向前方移动的情况下,第一一通电磁阀66C关闭,第一二通电磁阀68C打开,加压泵62C的加压开始。空气通过打开的第一二通电磁阀68C,活塞41A在空气压力下向前方移动,左侧门11A关闭。
若左侧门11A关闭,则空气压力急剧地上升,因此该变化被压力传感器64C检测出的话,则加压泵62C停止,第一二通电磁阀68C关闭,第一一通电磁阀66C打开,左侧气缸40A内的压缩的空气向大气开放,左侧气缸40A内的压力下降到大气压,返回到标准状态。
在右侧门11B的情况下也相同,左侧气缸40A与右侧气缸40B、活塞41A与活塞41B、第一一通电磁阀66C与第三一通电磁阀66E、第一二通电磁阀68C与第三二通电磁阀68E、第二二通电磁阀68D与第四二通电磁阀68F、第二一通电磁阀66D与第四一通电磁阀66F分别对应地同样动作而进行“自动打开操作”以及“自动关闭操作”。
而且,在控制部34接受到天平的自动校正的命令的情况下进行的自动校正机构80的动作如以下所述。
首先,使空气袋81鼓起而使内置配重82载置于天平,因此所有一通电磁阀(66C、66D、66E、66F、66G)关闭,第五二通电磁阀68G打开,加压泵62C的加压开始。与加压泵62C相连的其他二通电磁阀(68C、68D、68E、68F)全部关闭,因此空气通过第五二通电磁阀68G而使空气袋81鼓起。空气袋81的鼓起使得内置配重82载置于天平。若空气袋81完全鼓起,则空气压力急剧上升,因此其被压力传感器64C检测出的话,则加压泵62C停止。
若已知质量的内置配重82被计量,校正工序结束,则这次从天平卸下内置配重82,因此第五一通电磁阀66G打开,第五二通电磁阀68G关闭。由此使空气袋81鼓起的空气通过第五一通电磁阀66G向大气开放后,空气袋81逐渐萎缩,内置配重82从天平卸下。剩余的一通电磁阀(66C、66D、66E、66F)打开,返回到标准状态。
在校正作业中,所有一通电磁阀(66C、66D、66E、66F、66G)关闭,因此空气不能移动,左侧门11A以及右侧门11B被锁定。若校正作业结束,则锁定被解除,左侧门11A与右侧门11B成为能够通过手动开闭的状态。
通过在自动校正中进行锁门,防止作业者未注意到自动校正而误将左侧门11A、右侧门11B打开、给校正带来影响。
第二实施方式的带风挡的天平101通过使加压泵62C为左右的气缸(30A、30B)共用的驱动源,能够比第一实施方式减少部件数量,能够减少成本,此外,通过使在自动校正时在天平内使内置的配重升降的驱动源的加压泵和加压泵62C共用,能够进一步减少部件数量。
(第三实施方式)
图21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带风挡的天平201的开闭机构260的框图。带风挡的天平201除了开闭机构260不同以外,具有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带风挡的天平101共同的构成。
如图21所示,带风挡的天平201的开闭机构260具备用于使右侧门11B开闭的右侧气缸40I、用于使左侧门11A开闭的左侧气缸40H以及自动校正机构80。它们共用的驱动源是加减压泵69。
加减压泵69能够进行空气的加压与减压这两方。右侧气缸40I以及左侧气缸40H是加减压泵用的复动型气缸,分别在后方具备一个端口(45I/45H)。通过加减压泵69加压,左侧气缸40H内的活塞41H向前方移动而左侧门11A关闭,通过加减压泵69减压,活塞41H向后方移动而左侧门11A打开。关于右侧气缸40I也相同。
压力传感器64J进行监视,以避免所连接的气管内的空气压力成为设定的上限值以上或者设定的下限值以下。共有三个的一通电磁阀(66H、66I、66J)全部使出口侧向大气开放。二通电磁阀(68H、68I、68J)具有两个连接口,使入口侧连接于加减压泵69,使出口侧分别连接于左侧气缸40H、右侧气缸40I、空气袋81,控制空气的流动、停止。
在左侧气缸40H的端口45H连接有第一二通电磁阀68H。中途具有分支而也与第一一通电磁阀66H连接。同样,在右侧气缸40I的端口45I同样连接有第二二通电磁阀68I以及第二一通电磁阀66I。在自动校正机构80的空气袋81连接有第三一通电磁阀66J以及第三二通电磁阀68J。
图22示出用于使左侧门11A、右侧门11B以及自动校正机构80的内置配重82动作的各构成要素的动作。
在各功能完全不工作的标准状态下,加减压泵69不动作,所有二通电磁阀(68H、68I、68J)关闭,所有一通电磁阀(66H、66I、66J)打开而向大气开放。在该状态下,左侧门11A和右侧门11B都能够通过手动开闭。
首先,对左侧门11A的自动开闭进行说明。在左侧门11A的“自动打开操作”的情况下,即,使气缸40H内的活塞41H(以及与其连结的左侧门11A)向后方移动的情况下,第一一通电磁阀66H关闭,第一二通电磁阀68H打开,加减压泵69的减压开始。由此,左侧气缸40H内的压力变低,活塞41H向后方移动而左侧门11A打开。
若左侧门11A打开,则空气压力急剧下降,因此压力传感器64J对此检测出的话,则加减压泵69停止,第一二通电磁阀68H关闭,第一一通电磁阀66H打开,向标准状态返回。
在左侧门11A的“自动关闭操作”的情况下,即,使活塞41H向前方移动的情况下,第一一通电磁阀66H关闭,第一二通电磁阀68H打开,加减压泵69的加压开始。由此,左侧气缸40H内的压力变高,活塞41H在空气压力下被推向前方,左侧门11A关闭。
若左侧门11A关闭,则空气压力急剧上升,因此压力传感器64J对此检测出的话,则加减压泵69停止,第一二通电磁阀68H关闭,第一一通电磁阀66H打开,向标准状态返回。
右侧门11B的“自动打开操作”以及“自动关闭操作”也相同,左侧气缸40H与右侧气缸40I对应,第一一通电磁阀66H与第二一通电磁阀66I对应,第一二通电磁阀68H与第二二通电磁阀68I对应,而同样地进行动作。
而且,控制部34接受到天平的自动校正的命令的情况下进行的自动校正机构80的动作如以下所述。
首先,使空气袋81鼓起而使内置配重82载置于天平,因此所有一通电磁阀(66H、66I、66J)关闭,第三二通电磁阀68J打开,加减压泵69的加压开始。与加减压泵69相连的其他二通电磁阀(68H、68I)关闭,因此空气通过第三二通电磁阀68J而使空气袋81鼓起,则空气袋81的鼓起使得内置配重82载置于天平。若空气袋81完全鼓起,则空气压力急剧上升,因此其被压力传感器64J检测出的话,则加减压泵69停止。
若已知质量的内置配重82被计量,校正工序结束,则这次使内置配重82从天平取下,为此,第三一通电磁阀66J打开,第三二通电磁阀68J关闭。由此,使空气袋81鼓起的空气通过第三一通电磁阀66J而向大气开放后,则空气袋81逐渐萎缩,内置配重82从天平卸下。剩余的一通电磁阀(66H、66I)打开,返回到标准状态。
在校正作业中,所有一通电磁阀(66H、66I、66J)关闭,因此空气不能移动,左右的门(11A、11B)被锁定。若校正作业结束,则锁定被解除,左右的门(11A、11B)成为能够通过手动开闭的状态。
通过使用加减压泵69作为带风挡的天平201的各构成要素的共用的驱动源,能够比第二实施方式的带风挡的天平101减少部件数量以及组装工时。
(变形例)
说明针对上述实施方式的优选的变形例。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要素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说明。
图23示出缸体盒20以及保持件16的形状的变形例。作为与门11的卡合面的缸体盒20的底面20f朝向引导孔20d倾斜。作为与缸体盒20的卡合面的凸缘部16c的底面与底面20e以相同角度倾斜形成。隔着引导孔20d的左右的底面20f(以及凸缘部16c的底面)的倾斜角度相等,门11保持大致铅垂的姿势。通过使卡合面朝向引导孔20d倾斜,使得门11容易在铅垂方向上保持姿势。
图24是为了进行门位置检测、取代压力传感器而使用了位置传感器的变形。在门11的全开位置与全闭位置作为位置传感器设有光遮断器92。光遮断器92具备狭缝92a,对准狭缝92a的位置地在保持件16的结合部16d形成有凸部16f。在狭缝92a设有对置的发光部与受光部,由受光部检测出凸部16f遮住来自发光部的光,从而判定门11的位置。
加压泵(62A、62B)与光遮断器92连动,凸部16f接受来到光遮断器92的位置的信号而停止。通过如此构成,能够使门11在准确的位置停止。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但可以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组合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这样的方式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附图标记说明
1、101、201 带风挡的天平
6 秤量室
10 风挡
11 门
11A 左侧门
11B 右侧门
14 框架
16 保持件
16c 凸缘部
17 动力室
19 卡合孔
20 缸体盒
20d 引导孔
20e 底面
30 天平主体
31 秤量皿
32 板材
34 控制部
35 控制面板
40 气缸
44、46 端口
60、160、260 开闭机构
62A、62B、62C 加压泵
64A~64C、64J 压力传感器
66A~66J 第一一通电磁阀
68C~68J 第一二通电磁阀
70 装卸机构
72 卡合部件
S101~S113 步骤

Claims (5)

1.一种电子天平,其特征在于,具备:
天平主体,保持与计量皿连结的计量机构;以及
风挡,具有框架和能够滑动地配设于所述框架的门,覆盖所述计量皿而形成计量室,
所述风挡在内部具备连结于所述门而使该门开闭的气缸、以及使所述气缸驱动的气泵,并构成为能够从所述天平主体装卸自如,
所述门被悬吊支承于所述风挡的上部的框架,
所述气缸在所述门的大致正上方沿所述门的滑动方向配置,与所述门的悬吊部连结而使所述门开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天平,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风挡的下部的框架设置贯通到所述计量室的贯通孔,
所述风挡利用卡合部件装卸自如地固定于所述天平主体,该卡合部件能够装卸地卡合于所述贯通孔,插通所述贯通孔而与固定于所述天平主体的上表面的板材嵌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天平,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风挡形成从所述计量室划分出的动力室,所述气泵配置于所述动力室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天平,其特征在于,
构成为还具备用于操作所述计量机构的操作部,
在所述操作部设有使所述气泵驱动或者停止而使所述门开闭的开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天平,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部独立于所述天平主体地设置。
CN201880058567.0A 2018-12-19 2018-12-19 电子天平 Active CN1115873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8/046808 WO2020129189A1 (ja) 2018-12-19 2018-12-19 電子天び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87362A CN111587362A (zh) 2020-08-25
CN111587362B true CN111587362B (zh) 2023-09-19

Family

ID=711011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58567.0A Active CN111587362B (zh) 2018-12-19 2018-12-19 电子天平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175176B2 (zh)
EP (1) EP3901593B1 (zh)
JP (1) JP6942240B2 (zh)
CN (1) CN111587362B (zh)
WO (1) WO202012918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87361B (zh) * 2018-12-19 2023-08-04 株式会社爱安德 电子天平
JP7008386B2 (ja) * 2018-12-19 2022-01-25 株式会社エー・アンド・デイ 電子天びん
US11339601B2 (en) * 2020-07-27 2022-05-24 Rivian Ip Holdings, Llc Power pocket sliding door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6100890A (zh) * 1985-02-25 1986-08-20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电子天平
CN1346969A (zh) * 2000-10-04 2002-05-01 梅特勒托莱多有限公司 具有称重室的天平
CN1727853A (zh) * 2004-07-30 2006-02-01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电子天平
CN1854695A (zh) * 2005-04-19 2006-11-01 梅特勒-托莱多有限公司 带防风罩的天平
CN201025453Y (zh) * 2007-03-21 2008-02-20 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天平的防风罩
JP2008216047A (ja) * 2007-03-05 2008-09-18 A & D Co Ltd 秤量装置用着脱型風防
CN202361953U (zh) * 2011-11-28 2012-08-01 上海通彩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自动称重测厚装置
CN103267561A (zh) * 2013-04-22 2013-08-28 天津市杰祥塑业有限公司 防风机械分析天平
CN105157796A (zh) * 2015-08-17 2015-12-16 上海越平科学仪器(苏州)制造有限公司 电子天平
CN107397516A (zh) * 2017-07-31 2017-11-28 宁波欧琳厨具有限公司 新型水槽式洗碗机的开门结构
JP2017219501A (ja) * 2016-06-10 2017-12-14 新光電子株式会社 秤の風防装置
WO2018020579A1 (ja) * 2016-07-26 2018-02-01 株式会社 エー・アンド・デイ 計量器用風防
CN206974536U (zh) * 2017-04-01 2018-02-06 奥豪斯仪器(常州)有限公司 电子天平风罩及包括其的电子天平
CN207923269U (zh) * 2018-01-16 2018-09-28 吉林省银丰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天平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8803709U1 (zh) * 1988-03-18 1988-10-27 Bodenseewerk Perkin-Elmer & Co Gmbh, 7770 Ueberlingen, De
US5379923A (en) * 1992-06-17 1995-01-10 Eagle Packaging Corp. Hopper for a weighing machine
JP3327690B2 (ja) * 1994-08-18 2002-09-2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重量検査装置
DE19850416C1 (de) 1998-11-02 2000-05-11 Sartorius Gmbh Waage mit motorisch betätigtem Windschutz
JP2003262549A (ja) * 2002-03-07 2003-09-19 Toyama Sangyo Kk 電子秤の扉自動開放装置
JP4851882B2 (ja) 2006-07-31 2012-01-11 株式会社エー・アンド・デイ 内蔵分銅昇降装置
DE102007058330C5 (de) * 2007-12-04 2014-05-08 Sartorius Lab Instruments Gmbh & Co. Kg Waage
ATE550634T1 (de) * 2008-02-06 2012-04-15 Mettler Toledo Ag Waage mit windschutzeinrichtung
DE102011056400B3 (de) * 2011-12-14 2013-05-29 Sartorius Weighing Technology Gmbh Lagerung für eine Seitenscheibe einer Waage, Baugruppe für einen Windschutz einer Waage sowie Verfahren zur Demontage einer Seitenscheibe einer solchen Baugruppe
PL222565B1 (pl) * 2012-05-25 2016-08-31 Lewandowski Witold Radwag Wagi Elektroniczne Komora wagi analitycznej
PL223292B1 (pl) * 2012-09-10 2016-10-31 Lewandowski Witold Radwag Wagi Elektroniczne Mechanizm automatycznego otwierania drzwi komory ważenia wagi analitycznej
DE102014101565A1 (de) * 2013-11-08 2015-05-13 Sartorius Lab Instruments Gmbh & Co. Kg Komparatorwaage mit abnehmbarem Klimamodul
DE102013113006B4 (de) * 2013-11-25 2018-05-09 Sartorius Lab Instruments Gmbh & Co. Kg Windschutz für eine Präzisionswaage und Hängeführung für eine Seitenscheibe eines Windschutzes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6100890A (zh) * 1985-02-25 1986-08-20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电子天平
CN1346969A (zh) * 2000-10-04 2002-05-01 梅特勒托莱多有限公司 具有称重室的天平
CN1727853A (zh) * 2004-07-30 2006-02-01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电子天平
CN1854695A (zh) * 2005-04-19 2006-11-01 梅特勒-托莱多有限公司 带防风罩的天平
JP2008216047A (ja) * 2007-03-05 2008-09-18 A & D Co Ltd 秤量装置用着脱型風防
CN201025453Y (zh) * 2007-03-21 2008-02-20 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天平的防风罩
CN202361953U (zh) * 2011-11-28 2012-08-01 上海通彩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自动称重测厚装置
CN103267561A (zh) * 2013-04-22 2013-08-28 天津市杰祥塑业有限公司 防风机械分析天平
CN105157796A (zh) * 2015-08-17 2015-12-16 上海越平科学仪器(苏州)制造有限公司 电子天平
JP2017219501A (ja) * 2016-06-10 2017-12-14 新光電子株式会社 秤の風防装置
WO2018020579A1 (ja) * 2016-07-26 2018-02-01 株式会社 エー・アンド・デイ 計量器用風防
CN206974536U (zh) * 2017-04-01 2018-02-06 奥豪斯仪器(常州)有限公司 电子天平风罩及包括其的电子天平
CN107397516A (zh) * 2017-07-31 2017-11-28 宁波欧琳厨具有限公司 新型水槽式洗碗机的开门结构
CN207923269U (zh) * 2018-01-16 2018-09-28 吉林省银丰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天平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电子秤防风装置的专利技术综述》;郝丽娜;《中国战略新兴产业》;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175176B2 (en) 2021-11-16
US20210156730A1 (en) 2021-05-27
EP3901593A1 (en) 2021-10-27
EP3901593B1 (en) 2023-10-11
EP3901593A4 (en) 2022-06-29
CN111587362A (zh) 2020-08-25
WO2020129189A1 (ja) 2020-06-25
JP6942240B2 (ja) 2021-09-29
JPWO2020129189A1 (ja) 2021-09-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87361B (zh) 电子天平
CN111587362B (zh) 电子天平
PL223292B1 (pl) Mechanizm automatycznego otwierania drzwi komory ważenia wagi analitycznej
EP3901594B1 (en) Electronic balance
WO2022137500A1 (ja) 電子天びん、および電子天びんの秤量精度の安定化方法
JP7288572B2 (ja) 天びん用風防
CN214266703U (zh) 一种用带有吸盘的后视镜玻璃镜片卡扣压合机构
JP7288574B2 (ja) 天びん用風防
JP7402596B2 (ja) 電子天びん用の風防
US20220364907A1 (en) Windshield for balance
JP7418939B2 (ja) 電子天びん用の風防
JP4578518B2 (ja) 臨床検体処理装置および臨床検体処理システム
JP2005124814A (ja) 血液分離装置及び血液分離方法
EP4123268A1 (en) Windshield for scale
US20240094048A1 (en) Method for confirming weighing performance of balance, and balance for the same
MXPA98002357A (en) An apparatus to turn a monitor and method to control m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