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47146A - 履带比压自适应机构 - Google Patents

履带比压自适应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47146A
CN111547146A CN202010230724.0A CN202010230724A CN111547146A CN 111547146 A CN111547146 A CN 111547146A CN 202010230724 A CN202010230724 A CN 202010230724A CN 111547146 A CN111547146 A CN 1115471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ng arm
wheel
arm
crawler
specific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3072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永森
徐中伟
王金双
胡华东
田立权
陈鹿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hua Polytechnic
Original Assignee
Jinhua Polytechni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hua Polytechnic filed Critical Jinhua Polytechnic
Priority to CN20201023072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47146A/zh
Publication of CN1115471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4714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5/00Endless track vehicles
    • B62D55/08Endless track units; Parts thereof
    • B62D55/084Endless-track units or carriages mounted separably, adjustably or extensibly on vehicles, e.g. portable track un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5/00Endless track vehicles
    • B62D55/08Endless track units; Parts thereof
    • B62D55/104Suspension devices for wheels, rollers, bogies or frames
    • B62D55/116Attitude or position control of chassis by action on suspens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a slo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履带比压自适应机构,包括机架、驱动轮、第一摆杆组件、第二摆杆组件、提升拉杆、前支重轮、后支重轮、后张紧轮和履带。本发明公开的履带比压自适应机构可使具有履带比压自适应机构的设备有更大的使用范围,在硬路面时可操纵双向油缸收缩,使机架降低,并使前压摆臂、后压摆臂同时转动上扬,相应的履带接地长度和面积减少,履带行走阻力功耗降低,同时机架的降低使整机重心降低,从而增加机子的稳定性。在坑洼深泥脚软地面时可操纵双向油缸伸长,使机架升高,并使前压摆臂、后压摆臂同时转动下压,相应的履带接地长度和面积增大,履带接地比压降低,防止整机沉陷,同时机架1升高造成整机底盘升高,提高了机子的田间通过性。

Description

履带比压自适应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履带比压自适应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农业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能在田间作业的机器的底盘行走系统的行驶性与通过性要求越来越高;例如,谷物联合收割机因底盘过低,影响再生稻前一季收获问题;深泥脚田下陷问题;收获作业与过埂及运输状态快速切换问题;主要依靠轮式拖拉机牵引的车辆粮食转运问题。难以适应南方丘陵地块及水田的土壤条件,装载粮食的车辆易陷入水田中不能移动,轮式拖拉机无法将其拖曳出水田,给粮食运输带来较大的麻烦。
目前采用履带式机器在田间作业仍有不少问题,例如,履带比压高的机器容易陷入田间,而履带比压低的机器在硬路上功率损耗比较严重。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出履带比压自适应机构,旨在解决履带式机器在田间作业容易陷入田间,而在硬路上功率耗损比较严重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履带比压自适应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其设置有伸缩缸;
驱动轮;可转动的连接在机架上;
第一摆杆组件,包括前上摆臂、前下摆臂和前上转动臂,所述前上摆臂的一端与所述前下摆臂固连,另一端与所述前上转动臂铰接,所述前上摆臂和前下摆臂的相连处与所述机架铰接;
第二摆杆组件,包括依次固连的后上摆臂、后下摆臂和后下转动臂,所述后上摆臂和后下摆臂的相连处与所述机架铰接,所述后上摆臂中远离后下摆臂的一端与伸缩缸相连;
提升拉杆,其一端与前上摆臂中远离前下摆臂的一端铰接,其另一端与所述后下摆臂的臂身铰接;
前支重轮,其与前上转动臂相连并可随前上转动臂转动;
后支重轮,其与后下转动臂相连并可随后下转动臂转动;
后张紧轮,其与后下转动臂相连并可随后下转动臂转动;
推拉杆,其两端分别与前上转动臂、后下转动臂相连;
第一轮组,包括有至少一个第一滚轮,所述第一滚轮与第一摆杆组件相连;
第二轮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滚轮,所述第二滚轮与所述第二摆杆组件相连;
履带,其环绕在驱动轮、前支重轮、后支重轮、后张紧轮、第一轮组和第二轮组上。
优选地,还包括行走梁,所述的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均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行走梁上。
优选地,还包括前压摆臂,所述前上转动臂通过所述前压摆臂与所述前支重轮相连。
优选地,还包括后压摆臂,所述后下转动臂通过所述后压摆臂与所述后支重轮、张紧轮相连。
优选地,还包括有托轮和弹簧,所述托轮通过弹簧与所述后支重轮相连,所述托轮的外壁与所述履带的内侧接触。
优选地,前下摆臂与前上转动臂的下端相连,后下摆臂和后下转动臂的下端相连,所述推拉杆的两端分别与前上转动臂的上端、后下转动臂的下端铰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摆杆组件包括第一摆臂花键轴和前下摆臂轴,所述前上摆臂和所述前下摆臂通过第一摆臂花键轴固连,所述第一摆臂花键轴嵌套在所述机架上,所述前下摆臂与所述前上转动臂通过前下摆臂轴铰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摆杆组件包括第二摆臂花键轴和后下摆臂轴,所述后上摆臂和所述后下摆臂通过所述第二摆臂花键固连,所述第二摆臂花键轴嵌套在所述机架上,所述后下摆臂与所述后下转动臂通过后下摆臂轴固连。
本发明公开的履带比压自适应机构可使具有该履带比压自适应机构的设备有更大的使用范围,在硬路面时可操纵双向油缸收缩,使机架降低,并使前压摆臂、后压摆臂同时转动上扬,相应的履带接地长度和面积减少,履带行走阻力功耗降低,同时机架的降低使整机重心降低,从而增加机子的稳定性。在坑洼深泥脚软地面时可操纵双向油缸伸长,使机架升高,并使前压摆臂、后压摆臂同时转动下压,相应的履带接地长度和面积增大,履带接地比压降低,防止整机沉陷,同时机架1升高造成整机底盘升高,提高了机子的田间通过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履带比压自适应机构中伸缩缸缩短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履带比压自适应机构中伸缩缸伸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前上摆臂,3-提升拉杆,4-双向油缸,5-后上摆臂,6-第二摆臂花键轴,7-后下摆臂,8-后下摆臂轴,9-后压摆臂,10-履带,11-后张紧轮,13-后支重轮,14-后下转动臂,15-尾导向杆,16-推拉杆,17-行走梁,18-前上转动臂,19-前下摆臂轴,20-前压摆臂,21-前支重轮,22-驱动轮,24-托轮,25-弹簧26-前下摆臂,27-第一摆臂花键轴,28-第一滚轮,29-第二滚轮30-第一摆杆组件,31-第二摆杆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请参照图1-图2,本发明公开了履带比压自适应机构,其包括机架1、驱动轮22、第一摆杆组件30、第二摆杆组件31、提升拉杆3、前支重轮21、后支重轮13、后张紧轮11和履带10。
所述机架1中设置有伸缩缸,伸缩缸直接与所述第二摆杆组件31相连,驱动第二摆杆组件31摆动。
第一摆杆组件30通过提升拉杆3与所述第二摆杆组件31相连,所述伸缩缸在驱动所述第二摆杆组件31摆动,所述第一摆杆组件30也随所述第一摆杆组件30摆动;具体来说,所述第一摆杆组件30和第二摆杆组件31均铰接在所述机架1上。
第一轮组和第二轮组分别与第一摆杆组件30和第二摆杆组件31相连。
所述伸缩缸在伸长时,所述第一摆杆组件30和第二摆杆组件31顺时针转动,第一摆杆组件30和第二摆杆组件31整体上由倾斜向竖直转变,机架1也逐渐上移,因履带10环绕所述驱动轮22、第一轮组和第二轮组,履带10在所述第一摆杆组件30和第二摆杆组件31摆动时,也逐渐变形,实现履带10比压改变。
一般来说,机架1上升时,履带10的整体重心会上升,履带10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变小,履带10比压会变大,而机架1下降时,履带10的整体重心会下降,履带10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会上升,履带10比压变小。
而本发明公开的履带10比压自适应机构为了适应实际需求,
打破常规思维,使得机架1上升时,使履带10与底面的接触面积增大,使履带10比压变小,机架1下降时,履带10与地面接触面积变小,履带10比压变大。
具体的手段如下:
第一摆杆组件30包括前上摆臂2、前下摆臂26和前上转动臂18,所述前上摆臂2的一端与所述前下摆臂26固连,另一端与所述前上转动臂18铰接,所述前上摆臂2和前下摆臂26的相连处与所述机架1铰接;
第二摆杆组件31包括依次固连的后上摆臂5、后下摆臂7和后下转动臂14,所述后上摆臂5和后下摆臂7的相连处与所述机架1铰接,所述后上摆臂5中远离后下摆臂7的一端与伸缩缸相连;
前下摆臂26与前上转动臂18的下端相连,后下摆臂7和后下转动臂14的下端相连,所述推拉杆16的两端分别与前上转动臂18的上端、后下转动臂14的下端铰接,在本实施例中,推拉杆16中,与后下转动臂14的下端相连的一端低于与前上转动臂18的上端相连的一端,如图1图2所示,所述推拉杆16的右端所在高度低于所述推拉杆16左端的所在高度。
前支重轮21与前上转动臂18相连并可随前上转动臂18转动;
后支重轮13与后下转动臂14相连并可随后下转动臂14转动;
后张紧轮11,其与后下转动臂14相连并可随后下转动臂14转动;
其中,履带10环绕在驱动轮22、前支重轮21、后支重轮13、后张紧轮11、第一轮组和第二轮组上。
伸长所述伸缩缸时,第一摆杆组件30和第二摆杆组件31摆动,摆动到一定程度时,所述机架1上升到一定高度,与此同时,第一摆杆组件30和第二摆杆组件31的摆动,使得第一轮组和第二轮组前移,后张紧轮11随第二摆杆组件31转动直到后支重轮13、后张紧轮11的外周间接接触地面(隔着履带10接触地面,其中第一轮组和第二轮组均间接接触地面),如此增长了履带10接触地面的长度,即增大了履带10接触地面的面积(履带10宽度是始终不变的),另外,第二摆杆组件31在顺时针转动时,会带动后下转动臂14顺时针转动,后下转动臂14在顺时针转动时通过推拉杆16带动前上转动臂18逆时针转动,前上转动臂18带动前支重轮21往后下方转动,直到前支重轮21隔着履带10间接接触地面,进一步增长履带10与地面接触的长度,也即增大了履带10与地面接触的面积,如此便提升了机架1的高度,又减小履带10比压,提升了机架1的高度又减小履带10比压的机构非常适合在田间操作的机械设备,例如收割机、拖拉机、插秧机等等,本机构在田间因机架1升高造成整机底盘升高,重心上升,提高了机子的田间通过性。
相反,缩短所述伸缩缸时,履带10与地面接触的长度变短,履带10与地面接触的面积变小,履带10比压增大,履带10行走阻力功耗降低,同时机架1的降低使整机重心降低,从而增加机子的稳定性;在硬路上行驶稳定性高且节能。
本发明公开的机构非常适配农业机械在田间和硬路行驶的两种模式的需求。
本实施例中的,驱动轮22驱动所述履带10做周转运动。
所述履带比压自适应机构还包括行走梁17,所述的第一滚轮28和第二滚轮29均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行走梁17上。在本实施例中,行走梁17可保证所述的第一滚轮28和第二滚轮29的连接稳定性,以及行走梁17、第一滚轮28和第二滚轮29三者之间的整体稳定性,另外,行走梁17可保证第一轮组和第二轮组之间的绝对间距,不管伸缩缸的伸缩状态如何,第一轮组和第二轮组的间距始终不变,而伸缩缸伸长时,后张紧轮11和前支重轮21的位置变化,可使得履带10与地面接触的长度是绝对增长的(履带10与地面接触的面积绝对增大)。
履带10比压自适应机构还包括前压摆臂20,所述前上转动臂18通过所述前压摆臂20与所述前支重轮21相连;
履带10比压自适应机构还包括后压摆臂9,所述后下转动臂14通过所述后压摆臂9与所述后支重轮13、后张紧轮11相连。
履带10比压自适应机构还包括有托轮24和弹簧25,所述托轮24通过弹簧25与所述后支重轮13相连,所述托轮24的外壁与所述履带10的内侧接触。具体的说,履带10的形状是由驱动轮22、后张紧轮11、第一轮组、第二轮组、前支重轮21以及托轮24位置来决定的;当第一摆杆组件30和第二摆杆组件31在摆动时,履带10的形状会发生变化,托轮24通过弹簧25与后支重轮13相连,可适配履带10的形状变化。
所述第一摆杆组件30包括第一摆臂花键轴27和前下摆臂轴19,所述前上摆臂2和所述前下摆臂26通过第一摆臂花键轴27固连,所述第一摆臂花键轴27嵌套在所述机架1上,所述前下摆臂7与所述前上转动臂18通过前下摆臂轴19铰接。
所述第二摆杆组件31包括第二摆臂花键轴6和后下摆臂轴8,所述后上摆臂5和所述后下摆臂7通过所述第二摆臂花键6固连,所述第二摆臂花键轴6嵌套在所述机架1上,所述后下摆臂7与所述后下转动臂14通过后下摆臂轴19固连。
本实施例中,所述伸缩缸为双向油缸4。
双向油缸4伸出,后上摆臂5、后下摆臂7绕着后下摆臂轴8顺时针转动,后上摆臂5带动提升拉杆3,使前上摆臂2、前下摆臂26顺时针转动,使机架1升高并后移,后压摆臂9也随着后下摆臂7顺时针摆动,带动后张紧轮11,后支重轮13、托轮24、尾导向杆15转动下压,使履带10上翘角度减少,直至压平状态;同时后下转动臂14也随着下摆臂顺时针摆动,使推拉杆16带动前上转动臂18、前压摆臂20、前支重轮21一起转动下压,使履带10上翘角度减少,直至接近压平状态。
同理,双向油缸4收缩,后上摆臂5、后下摆臂7绕着后下摆臂轴8逆时针转动,后上摆臂5带动提升拉杆3,使前上摆臂2、前下摆臂20逆时针转动,使机架1下降并前移,后压摆臂9也随着后下摆臂7逆时针摆动,带动后张紧轮11,后支重轮13、托轮24、尾导向杆15转动上移,使履带10上翘角度增大;同时后下转动臂14也随着后下摆臂7逆时针摆动,使推拉杆16带动前上转动臂18、前压摆臂20、前支重轮21一起转动上移,使履带10上翘角度增大。
本发明公开的履带10比压自适应机构可使具有履带行走机构的设备有更大的使用范围与先进性,在硬路面时可操纵双向油缸4收缩,使机架1降低,并使前压摆臂20、后压摆臂9同时转动上扬,相应的履带10接地长度和面积减少,履带10行走阻力功耗降低,同时机架1的降低使整机重心降低,从而增加机子的稳定性。在坑洼深泥脚软地面时可操纵双向油缸4伸长,使机架1升高,并使前压摆臂20、后压摆臂9同时转动下压,相应的履带10接地长度和面积增大,履带10接地比压降低,防止整机沉陷,同时机架1升高造成整机底盘升高,提高了机子的田间通过性。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7)

1.履带比压自适应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其设置有伸缩缸;
驱动轮;可转动的连接在机架上;
第一摆杆组件,包括前上摆臂、前下摆臂和前上转动臂,所述前上摆臂的一端与所述前下摆臂固连,另一端与所述前上转动臂铰接,所述前上摆臂和前下摆臂的相连处与所述机架铰接;
第二摆杆组件,包括依次固连的后上摆臂、后下摆臂和后下转动臂,所述后上摆臂和后下摆臂的相连处与所述机架铰接,所述后上摆臂中远离后下摆臂的一端与伸缩缸相连;
提升拉杆,其一端与前上摆臂中远离前下摆臂的一端铰接,其另一端与所述后下摆臂的臂身铰接;
前支重轮,其与前上转动臂相连并可随前上转动臂转动;
后支重轮,其与后下转动臂相连并可随后下转动臂转动;
后张紧轮,其与后下转动臂相连并可随后下转动臂转动;
推拉杆,其两端分别与前上转动臂、后下转动臂相连;
第一轮组,包括有至少一个第一滚轮,所述第一滚轮与第一摆杆组件相连;
第二轮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滚轮,所述第二滚轮与所述第二摆杆组件相连;
履带,其环绕在驱动轮、前支重轮、后支重轮、后张紧轮、第一轮组和第二轮组上;
行走梁,所述的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均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行走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比压自适应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压摆臂,所述前上转动臂通过所述前压摆臂与所述前支重轮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比压自适应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压摆臂,所述后下转动臂通过所述后压摆臂与所述后支重轮、张紧轮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比压自适应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托轮和弹簧,所述托轮通过弹簧与所述后支重轮相连,所述托轮的外壁与所述履带的内侧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比压自适应机构,其特征在于:前下摆臂与前上转动臂的下端相连,后下摆臂和后下转动臂的下端相连,所述推拉杆的两端分别与前上转动臂的上端、后下转动臂的下端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比压自适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杆组件包括第一摆臂花键轴和前下摆臂轴,所述前上摆臂和所述前下摆臂通过第一摆臂花键轴固连,所述第一摆臂花键轴嵌套在所述机架上,所述前下摆臂与所述前上转动臂通过前下摆臂轴铰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比压自适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摆杆组件包括第二摆臂花键轴和后下摆臂轴,所述后上摆臂和所述后下摆臂通过所述第二摆臂花键固连,所述第二摆臂花键轴嵌套在所述机架上,所述后下摆臂与所述后下转动臂通过后下摆臂轴固连。
CN202010230724.0A 2020-03-27 2020-03-27 履带比压自适应机构 Pending CN11154714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30724.0A CN111547146A (zh) 2020-03-27 2020-03-27 履带比压自适应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30724.0A CN111547146A (zh) 2020-03-27 2020-03-27 履带比压自适应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47146A true CN111547146A (zh) 2020-08-18

Family

ID=719975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30724.0A Pending CN111547146A (zh) 2020-03-27 2020-03-27 履带比压自适应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4714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42223A (zh) * 2024-03-07 2024-04-09 襄垣县仁达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履带底盘悬浮式升降机构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83513A (ja) * 1989-08-28 1991-04-09 Iseki & Co Ltd コンバイン
JP2000262134A (ja) * 1999-03-19 2000-09-26 Kubota Corp コンバインの姿勢変更装置
CN1446165A (zh) * 2000-08-10 2003-10-01 洋马农机株式会社 可移动农机
CN104691637A (zh) * 2015-04-01 2015-06-10 湖南农业大学 一种可改变接地面积的履带驱动机构
CN105873814A (zh) * 2014-01-31 2016-08-17 洋马株式会社 行驶车辆
CN106585373A (zh) * 2016-12-27 2017-04-26 甘肃省机械科学研究院 一种带静液压驱动的姿态可调整履带底盘
CN108100066A (zh) * 2017-11-27 2018-06-01 中联重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整履带行走机构及拖拉机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83513A (ja) * 1989-08-28 1991-04-09 Iseki & Co Ltd コンバイン
JP2000262134A (ja) * 1999-03-19 2000-09-26 Kubota Corp コンバインの姿勢変更装置
CN1446165A (zh) * 2000-08-10 2003-10-01 洋马农机株式会社 可移动农机
CN105873814A (zh) * 2014-01-31 2016-08-17 洋马株式会社 行驶车辆
CN104691637A (zh) * 2015-04-01 2015-06-10 湖南农业大学 一种可改变接地面积的履带驱动机构
CN106585373A (zh) * 2016-12-27 2017-04-26 甘肃省机械科学研究院 一种带静液压驱动的姿态可调整履带底盘
CN108100066A (zh) * 2017-11-27 2018-06-01 中联重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整履带行走机构及拖拉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42223A (zh) * 2024-03-07 2024-04-09 襄垣县仁达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履带底盘悬浮式升降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47596B (zh) 牵引式摘棉机
CN107867342B (zh) 一种离地间隙可调的三角履带式行走装置
CN110494349B (zh) 作业车
CN112208660A (zh) 一种用于山地作业的轮履组合式底盘
CN205951654U (zh) 一种基于平行四杆悬架机构的履带拖拉机横向调平装置
CN107628136A (zh) 一种基于平行四杆悬架机构的履带拖拉机横向调平装置
CN107380281B (zh) 一种自适应式履带行走系统和自适应式履带机器人
CN113460179A (zh) 一种轮履快速切换的农业通用移动平台
CN111547146A (zh) 履带比压自适应机构
US5505274A (en) Suspension structure for a continuous track machine
CN212149072U (zh) 一种履带比压可调机构
CN110758209B (zh) 一种果蔬运输车
CN205930971U (zh) 一种基于履带式拖拉机行走机构的车身姿态横向调整装置
CN204907175U (zh) 一种自走式轮拖甘蔗割铺机
US4147218A (en) Bulldozer attachment for four-tracked tractor
CN107628135A (zh) 一种基于履带式拖拉机行走机构的车身姿态横向调整装置
CN113212479B (zh) 一种温室多功能电动轨道作业平台
JP2004275059A (ja) 水田作業機
CN111923661B (zh) 一种轮距调整机构、底盘以及田间作业车辆
CN210338095U (zh) 一种拱腰式移动底盘
CN218941703U (zh) 一种农机
CN213262658U (zh) 一种用于山地作业的轮履组合式底盘
CN110936781A (zh) 一种适用于拖拉机的多自由度悬架
JPH0487891A (ja) クローラ走行車輌における機体制御装置
JPH08112006A (ja) 農業用トラクタの作業機連結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