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38095U - 一种拱腰式移动底盘 - Google Patents
一种拱腰式移动底盘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338095U CN210338095U CN201921225381.8U CN201921225381U CN210338095U CN 210338095 U CN210338095 U CN 210338095U CN 201921225381 U CN201921225381 U CN 201921225381U CN 210338095 U CN210338095 U CN 21033809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peed reducer
- wheel
- transverse connecting
- chassis
- arch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 239000003638 chemical reduc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8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8000003971 tillage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876 topography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7 flo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Soil Working Imp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拱腰式移动底盘,在拱腰式移动底盘的前端安装有履带牵引机构,在后端安装有旋耕装置;在拱腰式移动底盘上安装有:主驱动机构,主驱动机构的主动轮分别通过皮带带动履带牵引机构的驱动轮以及带动用于驱动旋耕装置的第一减速器;轮腿基座,上面安装有第二、第三减速器;一对轮腿机构,各轮腿机构均设有横向连接架以及转动连接在横向连接架前端的纵向轮腿,两个横向连接架同步转动,其中一横向连接架后端与第二减速器输出端相连,且各横向连接架的后端均设置有转动块,两个转动块之间通过一连杆联动,其中一转动块与第三减速器相连,且各转动块分别通过一转向臂与纵向轮腿联动。本实用新型机动性较强,能够适应复杂地形的工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用机械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农用车的拱腰式移动底盘。
背景技术
随着农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作业大都实现了机械作业,例如我们通过旋耕机或收割机机器完成农田土壤的旋耕已成为常用方式。拱腰式移动底盘辆在进行作业时,由于地面不平坦不可避免会有一些颠簸,这对拱腰式移动底盘辆的传动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避免由于车辆的颠簸导致部分传动不到位或者局部发生断裂。
此外,市面上有一些拱腰式移动底盘辆前端采用履带牵引机构来进行牵引,因此对车辆的转向控制系统提出了一些要求。目前,履带牵引机构的转向是通过分别控制两个履带的转速或者转向实现转向,但是这种方式成本较高,而且仅仅适用于双履带式的牵引机构,对单履带牵引机构不适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拱腰式移动底盘,在拱腰式移动底盘的前端安装有履带牵引机构,在后端安装有旋耕装置;在拱腰式移动底盘上安装有:
主驱动机构,主驱动机构设置有一作为动力输出的主动轮,主动轮通过第一皮带与履带牵引机构的驱动轮相连,且该主动轮通过第二皮带带动一从动轮转动;
第一减速器,第一减速器与所述从动轮相连,且第一减速器输出端通过一联轴器装置与旋耕装置的旋转轴相连;
轮腿基座,在轮腿基座上安装有第二减速器和第三减速器;
一对轮腿机构,各轮腿机构均设有横向连接架以及转动连接在横向连接架前端的纵向轮腿,两个横向连接架同步转动且转动方向相反,其中一横向连接架后端与第二减速器输出端相连,且各横向连接架的后端均设置有转动块,两个转动块之间通过一连杆联动,其中一转动块与第三减速器相连,且各转动块分别通过一转向臂与纵向轮腿联动。
进一步的,旋耕装置通过一举升板安装在拱腰式移动底盘后端,在拱腰式移动底盘的车架上还固定有用于驱动举升板上下摆动的第四减速器。
进一步的,所述联轴器装置包括有:
第一转轴,固定在第一减速器的输出端;
第二转轴,与旋耕装置的旋转轴相连;
十字轴万向节,该十字轴万向节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相连。
进一步的,两个横向连接架后端分别设置有一齿轮且这两个齿轮相啮合,其中一齿轮与第二减速器的输出端相连。
进一步的,轮腿基座水平转动安装在拱腰式移动底盘的车架上,且轮腿基座一侧配置有把手。
进一步的,纵向轮腿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转向臂铰接的转向架。
进一步的,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转动块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履带牵引机构的两侧通过连接侧板安装在拱腰式移动底盘的前端。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主要有如下技术优点:
(1)主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轮为双联带轮,一方面通过皮带来带动履带牵引机构的驱动轮转动,驱动轮通过驱动履带进而以牵引车体向前行进;另一方面还通过皮带来带动第一减速器,进而由第一减速器来带动后端的旋耕装置转动,通过一个动力源即可同时带动前后两端的履带牵引机构和旋耕装置;
(2)通过第二减速器可以调整两个轮腿之间的间距,实际应用中可以适应不同农田沟垄间距的变化,加强车辆行走稳定性;同时通过第三减速器可以调整两个轮腿下端的行走轮的转向,进而可以实现拱腰式移动底盘辆的转向。此外,轮腿机构是安装在一转动基座上,我们可以将该转动基座进行转动使得两个轮腿位于车辆同一侧,可以避开车辆在另一侧的沟渠,避免轮腿陷入沟渠中导致车辆无法行进;本专利前端的履带牵引机构无需配备转向机构,利用后端的轮腿来提供转向,因此使得履带牵引机构结构更加简单,
(3)第四减速器可以带动举升板上下摆动,进而调整旋耕装置的离地间隙,满足多种作业需求;同时在旋耕装置空载情况下,我们可以将其抬升起来,避免与地面接触,提高其寿命同时降低拱腰式移动底盘在行进中的负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拱腰式移动底盘的两种使用状态图;
图3为图2中拱腰式移动底盘在图1使用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4为拱腰式移动底盘在图1使用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5为轮腿机构的示意图;
图6为轮腿机构后端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转动块的立体图;
图8-9为轮腿机构在转向时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理解本实用新型,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步骤以及详细的结构,以便阐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拱腰式移动底盘,如图1-2所示,在拱腰式移动底盘的前端安装有履带牵引机构10,在后端安装有旋耕装置50;在拱腰式移动底盘上安装有:
主驱动机构30(例如为内燃机),主驱动机构30设置有一作为动力输出的主动轮31,主动轮31通过第一皮带与履带牵引机构10的驱动轮11相连,且该主动轮31通过第二皮带带动一从动轮32转动;
第一减速器(在图3中20标记位置处),第一减速器与从动轮32相连,第一减速器将从动轮32在X方向的转动转换为第一减速器输出端在Y方向的转动,X方向与Y方向垂直,第一减速器输出端通过一联轴器装置52与旋耕装置50的旋转轴相连,如图1所示;
轮腿基座60,在轮腿基座60上安装有第二减速器62和第三减速器63;
一对轮腿机构40,各轮腿机构40均设有横向连接架41以及转动连接在连接架前端的纵向轮腿42,两个横向连接架41同步转动且转动方向相反,其中一横向连接架41后端与第二减速器62输出端相连,且各横向连接架41的后端均设置有转动块43,两个转动块43之间通过一连杆45联动,其中一转动块43与第三减速器63相连,各转动块43分别通过一转向臂44与纵向轮腿42联动,如图5-7所示。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履带牵引机构10的两侧通过连接侧板12安装在拱腰式移动底盘的前端,如图1-2所示。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旋耕装置50通过一举升板51安装在拱腰式移动底盘上,在拱腰式移动底盘的车架上还固定有用于驱动举升板51上下摆动的第四减速器70。本实用新型借助第四减速器70的转动可以带动旋耕装置50上下摆动,以改变旋耕装置50的离地间隙。可选的,举升板51固定在一安装板上,安装板与第一减速器20固定连接且该安装板固定在第四减速器70的输出轴上。当第四减速器70的输出轴逆时针转动可以带动旋耕装置50进行抬升操作,当第四减速器70的输出轴顺时针转动可以带动旋耕装置50进行下降操作,通过改变旋耕装置50的离地间隙,提高了旋耕装置50在复杂地形上工作的适应能力。
在本实用新型中,内燃机的主动轮为双联带轮,一方面通过皮带来带动履带牵引机构10的驱动轮转动,驱动轮通过驱动履带进而以牵引车体向前行进;另一方面还通过皮带来带动第一减速器,进而由第一减速器来带动后端的旋耕装置50转动。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联轴器装置52位于举升板51中(如图2所示,举升板51为U型钢板),其包括有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十字轴万向节。第一转轴固定在第一减速器的输出端上,第二转轴通过锥齿轮与旋耕装置50的旋转轴相连;十字轴万向节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相连。该十字轴万向节的作用在于:旋耕装置50在地面上运作时,不可避免会有一些颠簸和浮动,因此我们在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之间采用了一十字轴万向节来进行连接,提高了第一减速器在驱动旋耕装置50时的稳定性。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两个横向连接架41后端分别设置有一齿轮410且这两个齿轮410相啮合,其中一齿轮与第二减速器62的输出端相连,当其中一横向连接架41受到第二减速器62的驱动而转动时,另一横向连接架41也会随之转动,进而实现两个横向连接架41相互联动。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轮腿基座60水平转动安装在拱腰式移动底盘的车架上,且轮腿基座60一侧配置有把手61。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横向连接架41以及纵向轮腿42构成“7”字型的轮腿机构40,在纵向轮腿42底部设置有滚动轮421。在纵向轮腿42上设置有用于与转向臂44铰接的转向架420。
如图5-9所示,下面对轮腿机构的工作原理为例进行说明:
(1)横向连接架41的转动。第二减速器62驱动其中一横向连接架41转动,由于横向两个连接架41后端通过两个相互啮合的齿轮联动,因此使得两个横向连接架41会以相反方向同时转动,进而调整两者之间的夹角,进而达到调整轮腿间距的作用;
(2)纵向轮腿42的转动。如图6所示,第三减速器63驱动其中一横向连接架41后端的转动块43转动,由于两个转动块43之间通过一连杆45联动,因此另一横向连接架41后端的转动块43也会随之同向转动;此外由于这两个转动块43还分别通过转向臂44与前端的两个纵向轮腿42联动,因此当两个转动块43转动时,会通过各自铰接的转向臂44来拉动前端的两个纵向轮腿42向同一方向转动,提供转向力,如图8-9所示。
(3)轮腿机构的折腰转向。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旋转轮腿基座60来调整轮腿的位置。图2所示为两个轮腿分别位于拱腰式移动底盘辆的两侧,在该情况下,车辆在作业时,两个轮腿分别位于田垄的两侧。在作业时,在田垄一侧可能有沟渠,那么此时我们可以通过旋转轮腿基座60使得轮腿全部位于拱腰式移动底盘辆的同一侧,如图1所示,从而避开沟渠,避免轮腿陷入沟渠中导致车辆无法行进。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其中未尽详细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该理解为用本领域中的普通方式予以实施;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拱腰式移动底盘,其特征在于,在拱腰式移动底盘的前端安装有履带牵引机构,在后端安装有旋耕装置;在拱腰式移动底盘上安装有:
主驱动机构,主驱动机构设置有一作为动力输出的主动轮,主动轮通过第一皮带与履带牵引机构的驱动轮相连,且该主动轮通过第二皮带带动一从动轮转动;
第一减速器,第一减速器与所述从动轮相连,且第一减速器输出端通过一联轴器装置与旋耕装置的旋转轴相连;
轮腿基座,在轮腿基座上安装有第二减速器和第三减速器;
一对轮腿机构,各轮腿机构均设有横向连接架以及转动连接在横向连接架前端的纵向轮腿,两个横向连接架同步转动且转动方向相反,其中一横向连接架后端与第二减速器输出端相连,且各横向连接架的后端均设置有转动块,两个转动块之间通过一连杆联动,其中一转动块与第三减速器相连,且各转动块分别通过一转向臂与纵向轮腿联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拱腰式移动底盘,其特征在于,旋耕装置通过一举升板安装在拱腰式移动底盘后端,在拱腰式移动底盘的车架上还固定有用于驱动举升板上下摆动的第四减速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拱腰式移动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联轴器装置包括有:
第一转轴,固定在第一减速器的输出端;
第二转轴,与旋耕装置的旋转轴相连;
十字轴万向节,该十字轴万向节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相连。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拱腰式移动底盘,其特征在于,两个横向连接架后端分别设置有一齿轮且这两个齿轮相啮合,其中一齿轮与第二减速器的输出端相连。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拱腰式移动底盘,其特征在于,轮腿基座水平转动安装在拱腰式移动底盘的车架上,且轮腿基座一侧配置有把手。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拱腰式移动底盘,其特征在于,纵向轮腿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转向臂铰接的转向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拱腰式移动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转动块转动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拱腰式移动底盘,其特征在于,履带牵引机构的两侧通过连接侧板安装在拱腰式移动底盘的前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225381.8U CN210338095U (zh) | 2019-07-31 | 2019-07-31 | 一种拱腰式移动底盘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225381.8U CN210338095U (zh) | 2019-07-31 | 2019-07-31 | 一种拱腰式移动底盘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338095U true CN210338095U (zh) | 2020-04-17 |
Family
ID=702183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225381.8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0338095U (zh) | 2019-07-31 | 2019-07-31 | 一种拱腰式移动底盘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33809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329369A (zh) * | 2019-07-31 | 2019-10-15 | 北京履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拱腰式移动底盘 |
-
2019
- 2019-07-31 CN CN201921225381.8U patent/CN210338095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329369A (zh) * | 2019-07-31 | 2019-10-15 | 北京履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拱腰式移动底盘 |
CN110329369B (zh) * | 2019-07-31 | 2024-06-18 | 北京履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拱腰式移动底盘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716954U (zh) | 一种全地形混合动力底盘 | |
CN105292281A (zh) | 一种变电站巡检轮履式越障机器人 | |
CN104015833B (zh) | 轮式、足式和轮足复合式行走为一体的机器人步行腿机构 | |
CN109911055A (zh) | 无人越障车 | |
CN103359195A (zh) | 一种全地形混合动力底盘 | |
CN101428652B (zh) | 冰雪面移动机器人 | |
CN210338095U (zh) | 一种拱腰式移动底盘 | |
CN112208660A (zh) | 一种用于山地作业的轮履组合式底盘 | |
CN107244358B (zh) | 一种履带行走机构 | |
CN103029539A (zh) | 一种新型被动自适应六轮全地形移动机器人 | |
CN110329371B (zh) | 一种间距可调的轮腿机构 | |
CN111409866A (zh) | 轮履复合式高通过性月球车 | |
CN110329370B (zh) | 一种带转向轮腿的拱腰式移动底盘 | |
CN110329369B (zh) | 一种拱腰式移动底盘 | |
US5299821A (en) | Compound steering mechanism with front mounted implement attachment apparatus | |
CN101722845B (zh) | 单螺栓铰链摆腰转向四轮驱动机构 | |
CN210416783U (zh) | 一种带转向轮腿的拱腰式移动底盘 | |
CN201148179Y (zh) | 一种冰雪面移动机器人 | |
CN213262658U (zh) | 一种用于山地作业的轮履组合式底盘 | |
CN114408035A (zh) | 一种半履带式植物表型检测移动装置 | |
JP3273992B2 (ja) | 4クロ−ラ型無限軌道車 | |
CN211918858U (zh) | 一种高机动性高越障能力的小型无人车 | |
CN216943336U (zh) | 一种拖拉机用橡胶履带行走机构 | |
EP1298042A3 (en) | Middle axle support apparatus for utility vehicles | |
CN110329350B (zh) | 一种车辆转向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41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618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41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6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