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26771A - 内窥镜 - Google Patents

内窥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26771A
CN111526771A CN201880084476.4A CN201880084476A CN111526771A CN 111526771 A CN111526771 A CN 111526771A CN 201880084476 A CN201880084476 A CN 201880084476A CN 111526771 A CN111526771 A CN 1115267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gagement
treatment instrument
endoscope
wire
rai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8447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26771B (zh
Inventor
原田高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5267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267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267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267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5Flexible endoscopes
    • A61B1/0051Flexible endoscopes with controlled bending of insertion part
    • A61B1/0057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force transmission elements, e.g. control wi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71Insertion part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8Insertion part of the endoscope body characterised by distal tip features
    • A61B1/00098Deflecting means for inserted too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02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 A61B1/00004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characterised by electronic signal processing
    • A61B1/00006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characterised by electronic signal processing of control sign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66Proximal part of endoscope body, e.g. han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71Insertion part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8Insertion part of the endoscope body characterised by distal tip features
    • A61B1/00087Too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12Connection or coupl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31Accessories for endoscopes
    • A61B1/00137End pieces at either end of the endoscope, e.g. caps, seals or forceps plu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5Flexible endoscopes
    • A61B1/01Guid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12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internal passages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B1/018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internal passages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for receiving instru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3/00Telescopes, e.g. binoculars; Periscopes;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Viewfinders; Optical aiming or sighting devices
    • G02B23/24Instruments or system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e.g. fibrescopes
    • G02B23/2476Non-optical details, e.g. housings, mountings, support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a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Biophys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Endoscopes (AREA)
  •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连结线材的前端部和处置器具立起台的内窥镜。在线材(60)的前端部设置卡合部(100)。在立起台(30)设置抵接部(101),该抵接部(101)通过与卡合部(100)抵接来对立起台(30)赋予倾倒方向上的转动力。在立起台(30)设置形成有开口(104)的容纳部(102)。壁部(81)设置于与在卡合部(100)与抵接部(101)抵接的状态下立起台(30)在立起位置与倒伏位置之间移动时的卡合部(100)的移动轨迹对置的位置。在卡合部(100)与抵接部(101)抵接的状态下,立起台(30)位于立起位置与倒伏位置之间的情况下,壁部(81)限制卡合部(100)向进入开口(104)的方向的移动,且在位于倒伏位置与装卸位置之间的情况下,允许卡合部(100)向进入开口(104)的方向的移动。

Description

内窥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窥镜,尤其涉及一种在插入部的前端部具备变更处置器具的导出方向的处置器具立起台的内窥镜。
背景技术
在内窥镜中,从设置于手持操作部(以下,称为“操作部”。)的处置器具导入口导入各种处置器具,并将该处置器具从在插入部的前端部件开口的处置器具导出口导出到外部而用于处置。例如,在十二指肠镜中,使用钳子或造影软管等处置器具,在超声波内窥镜中,使用穿刺针等处置器具。为了处置受检体内的所期望的位置,这种处置器需要在前端部件变更导出方向。因此,在前端部件设置处置器具立起台(还称为钳子抬起台。以下,称为“立起台”。),且在操作部设置在立起位置与倒伏位置之间变更立起台的姿势的处置器具立起机构。
作为处置器具立起机构,已知有一种在立起台直接安装有线材(还称为立起抬起线材。)的前端部的线牵引式机构(参考专利文献1)。该机构中,将线材的基端侧连结于操作部所具备的立起操作杆(还称为立起抬起操作杆。),利用立起操作杆对线材进行推拉操作,由此使立起台绕转动轴进行旋转,而在立起位置与倒伏位置之间变更其姿势。
若内窥镜用于各种检查或处置,则体腔内液附着于具备立起台的插入部的前端部件和供插通线材的引导管,因此使用之后利用清洗液及消毒液对内窥镜进行清洗消毒处理。此时,引导管的直径小,且线材插通于内部,因此清洗时花费劳力和时间。
因此,专利文献1的内窥镜中,装卸自如地设置覆盖插入部的前端部件的罩体、立起台及线材,卸下罩体、立起台及线材而清洗线材的引导管。
并且,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能够从立起台装卸线材的内窥镜的一例。根据该内窥镜,在线材的前端部设置有芯片,在立起台设置有容纳芯片的芯片容纳部。
根据专利文献1的内窥镜,首先,从立起台的芯片容纳部卸下使用后的线材的芯片,接着,从引导管移除使用后的线材。接着,进行内窥镜的清洗。然后,将新的线材插通于引导管中,将该线材的前端部的芯片容纳于立起台的芯片容纳部中,由此通过手工操作连结线材的前端部和立起台。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31545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然而,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前端部件随着插入部的小径化而小型化,因此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线材的芯片大小也微小。通过手工操作将这种微小的芯片容纳于立起台的芯片容纳部中,这具有非常花费劳力和时间的问题。
专利文献1的内窥镜能够通过仅能够将使用后的线材更换为新的线材来获得经济效果,但是具有对于新的线材的前端部和立起台的连结非常花费劳力和时间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连结线材的前端部和处置器具立起台的内窥镜。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内窥镜具备:手持操作部,具备操作部件;插入部,基端部与手持操作部连接而成;前端部件,设置于插入部的前端部;处置器具立起台,转动自如地安装于前端部件,且能够在从立起位置到超过倒伏位置的装卸位置的转动范围内进行转动;立起操作线材,前端侧与处置器具立起台连结,基端侧与操作部件连结,通过根据操作部件的操作而被推拉,使处置器具立起台在立起位置与倒伏位置之间的转动范围内进行转动;卡合部,设置于立起操作线材的前端部;导入口,设置于手持操作部,且以卡合部为前列而导入立起操作线材;导出口,设置于前端部件,且以卡合部为前列而导出立起操作线材;线材插通通道,设置于插入部的内部,且将导入口和导出口连通;抵接部,设置于处置器具立起台,且通过与从导出口导出的卡合部抵接来对处置器具立起台赋予倾倒方向上的转动力;容纳部,设置于处置器具立起台,且形成有容纳卡合部的开口;及壁部,设置于与处置器具立起台相邻且与在卡合部与抵接部抵接的状态下处置器具立起台在立起位置与倒伏位置之间移动时的卡合部的移动轨迹对置的位置,在卡合部与抵接部抵接的状态下,处置器具立起台位于立起位置与倒伏位置之间的情况下,壁部限制卡合部向进入开口的方向的移动,且在所述处置器具立起台位于倒伏位置与装卸位置之间的情况下,允许卡合部向进入开口的方向的移动。
本发明的一方式优选在前端部件设置有将从导出口导出的卡合部引导至抵接部的线材引导部。
本发明的一方式优选在处置器具立起台设置有将卡合部引导至开口的卡合用引导部。
本发明的一方式优选卡合用引导部具有在与开口分开的方向上引导卡合部的引导通道。
本发明的一方式优选具备防脱部,防脱部设置于与处置器具立起台相邻且与在卡合部容纳于容纳部中的状态下处置器具立起台在立起位置与倒伏位置之间移动时的卡合部的移动轨迹对置的位置,并且保持容纳部与卡合部的卡合状态。
本发明的一方式优选盖部件装卸自如地安装于前端部件,在前端部件或盖部件中的任一个具备壁部或防脱部。
本发明的一方式优选在盖部件具备位置限制部件,位置限制部件在前端部件安装有盖部件时,与处置器具立起台抵接而将处置器具立起台最倾倒的位置限制在装卸位置。
本发明的一方式优选在容纳部的开口侧的内表面中的卡合部的导出方向侧的内表面形成向开口的外侧扩展的脱离用倾斜面。
本发明的一方式优选具备:可动部件,暴露配置于手持操作部的外部,且与操作部件的操作联动地进行动作;及安装部件,设置于立起操作线材的基端,且装卸自如地卡合于可动部件。
本发明的一方式优选在可动部件和安装部件中的任一个设置卡合孔,且在另一个设置装卸自如地卡合于卡合孔的卡止部。
本发明的一方式优选在卡止部设置弹性变形而卡合于卡合孔的弹性变形部。
本发明的一方式优选在弹性变形部形成卡止于卡合孔的边缘部且能够弹性变形的一对爪部,在将卡合孔和卡合部进行卡合或解除卡合时,使一对爪部在通过弹性变形而彼此靠近的方向上位移。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容易地连结线材的前端部和处置器具立起台。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内窥镜的内窥镜系统的结构图
图2是表示插入部的前端部的结构的组装立体图
图3是立起台位于立起位置的前端部的立体图
图4是立起台位于倒伏位置的前端部的立体图
图5是立起台位于装卸位置的前端部的立体图
图6是从前端侧朝向基端侧观察前端部件时的前端部件的主视图
图7是立起台的放大立体图
图8是表示立起台相对于前端部件的安装结构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9是操作部的立体图
图10是卡合部与立起位置的立起台的抵接部抵接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1是卡合部与倒伏位置的立起台的抵接部抵接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2是在装卸位置的立起台的容纳部中容纳有卡合部的说明图
图13是表示立起台与隔壁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14是表示超过倒伏位置时的立起台与隔壁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15是卡合部沿着引导通道移动的说明图
图16是卡合部卡合于容纳部的说明图
图17是前端部件的立体图
图18是表示卡合部与防脱部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19是表示刚使卡合部从容纳部脱离之前的卡合部与立起台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20是表示使卡合部从容纳部脱离时的卡合部与立起台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21是表示立起操作机构的整体结构的结构图
图22是图21的立起操作机构的侧视图
图23是说明立起操作杆的动作范围的说明图
图24是表示可动部件的动作范围的说明图
图25是安装部件位于安装位置和脱离位置的说明图
图26是从操作部的另一个侧面观察安装结构的立体图
图27是从左侧观察图26所示的安装结构的立体图
图28是线材组件的立体图
图29是安装部件98的主视图
图30是具有导入口和可动部件的延伸设置部的立体图
图31是以卡合部为前列而从导入口导入线材的说明图
图32是线材的前端部与立起台连结的状态的安装部件的说明图
图33是安装部件与可动部件连结的立体图
图34是将立起台的轴承部的内周面的形状设为山形的说明图
图35是在立起台的转动轴部的外周面形成有多个沟槽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内窥镜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内窥镜10的内窥镜系统12的结构图。内窥镜系统12具备内窥镜10、处理器装置14、光源装置16及显示器18。另外,在图1中也图示了内窥镜系统12中所使用的处置器具56。
内窥镜10具备:操作部22,具备作为操作部件的立起操作杆20;及插入部24,设置于操作部22的前端侧。
图2是表示插入部24的前端部26的结构的组装立体图,图3是立起台30位于立起位置的前端部26的立体图,图4是立起台30位于倒伏位置的前端部26的立体图。并且,图5是立起台30位于装卸位置的前端部26的立体图。装卸位置是指立起台30从立起位置向倒伏位置进行旋转且从倒伏位置向相同方向进行旋转而超过倒伏位置的位置。关于该装卸位置,将在后面进行叙述。如图2至图5所示,在插入部24的前端部26设置前端部件28,在前端部件28设置立起台30。
另外,以下说明中,将图1至图5的Z(+)方向称为上方向,将Z(-)方向称为下方向。并且,将X(+)方向称为右方向,将X(-)方向称为左方向。而且,将Y(+)方向称为前端侧方向,将Y(-)方向称为基端侧方向。
返回到图1,操作部22具有:操作部主体32,设置有立起操作杆20;把持部34,与操作部主体32连接;及延伸设置部36,从把持部34向前端侧延伸,插入部24的基端部经由防折管38与延伸设置部36的前端侧连结。另外,把持部34是在操作内窥镜10时执刀医所把持的部分。
延伸设置部36是指为了设置与立起操作机构120(图21及图22)连结的可动部件96参考图9)而从把持部34的前端部向前端侧延伸设置的非把持区域的部分。具体而言,从设置于把持部34的处置器具导入42的凸状卡口部44的前端部44A至防折管38的基端部38A的区域A相当于延伸设置部36。在该延伸设置部36的区域A设置有圆环状凸缘40。另外,关于立起操作机构120及可动部件96,将在后面进行叙述。
在操作部22的操作部主体32具备通用塞绳46。在通用塞绳46的前端侧设置光源连接器50,该光源连接器50与光源装置16连接。并且,在光源连接器50分支地设置有电连接器48,该电连接器48与处理器装置14连接。
插入部24构成为从前端侧向基端侧连结前端部26、弯曲部52及软性部54。
在插入部24的内部设置以下内容物。即,设置有:处置器具通道58,将图1的处置器具56的前端部56A引导至图2的前端部件28;立起操作线材60(以下,称为线材60。),用于进行变更从前端部件28导出的处置器具56的前端部56A的导出方向的操作;立起操作线通道62(以下,称为线通道62。),将线材60的前端部引导至前端部件28;光导件(未图示),将从图1的光源装置16供给的照明光引导至图2的前端部件28;送气送水软管(未图示);角线(未图示);及信号电缆(未图示)等内容物。
返回到图1,操作部22作为整体构成为大致圆筒状,且具有沿着Y(+)-Y(-)方向的圆筒轴B。以操作部22的包含圆筒轴B的上下方向的截面为边界,在一侧的侧面22A配置对弯曲部52进行弯曲操作的一对弯角钮64、64。一对弯角钮64、64在同轴上转动自如地设置。
弯曲部52具有多个弯角环(未图示)彼此能够转动地连结而成的结构体。弯曲部52通过将用金属线编制的筒状网体包覆在该结构体的外周,且将橡胶制筒状外皮包覆在该网体的外周面而构成。在如此构成的弯曲部52至弯角钮64、64例如配设有4根角线(未图示),通过弯角钮64、64的转动操作,对这些角线进行推拉操作,从而使弯曲部52向上下左右弯曲。
软性部54具备将具有弹性的薄的金属制带状板卷绕成螺旋状而成的螺旋管(未图示)。软性部54通过将用金属线编制的筒状网体包覆在该螺旋管的外侧,且将由树脂制成的筒状外皮包覆在该网体的外周面而构成。
在操作部主体32并列设置有送气送水按钮66和吸引钮68。通过操作送气送水按钮66,能够从设置于图2的前端部件28的送气送水喷嘴70喷出空气和水。并且,通过操作图1的吸引钮68,能够从设置于图2的前端部件28的兼作处置器具导出口72(参考图6)的吸引口抽吸血液等体液。图6是从前端侧朝向基端侧观察前端部件28时的前端部件28的主视图。
而且,在图1的操作部22的把持部34设置导入处置器具56的处置器具导入口42。以前端部56A为前列而从处置器具导入口42导入的处置器具56插通于图2的处置器具通道58中,所述处置器具通道58插通于插入部24中,并从图6所示的处置器具导出口72导出到外部。
并且,在图1的操作部22的一个侧面22A,在与弯角钮64、64相同的轴上旋转自如地设置立起操作杆20。立起操作杆20由把持把持部34的执刀医的手进行旋转操作。若对立起操作杆20进行旋转操作,则利用与立起操作杆20的旋转操作联动地进行动作的立起操作机构120(参考图21及图22),推拉图2的线材60,在图3的立起位置与图4的倒伏位置之间变更与线材60的前端部连结的立起台30的姿势。
如上所述那样构成的实施方式的内窥镜10为可用作十二指肠镜的侧视内窥镜,插入部24经由口腔插入到受检体内。插入部24从食管经由胃插入到十二指肠,而进行规定的检查或治疗等处置。
在实施方式中,作为处置器具56,例示了在前端部56A具有能够采集活体组织的杯的活检钳子,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作为其他处置器具,可使用造影软管或EST(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内窥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用刀等处置器具。
接着,对前端部26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前端部26由前端部件28及装卸自如地安装于前端部件28的盖部件76构成。盖部件76构成为前端侧被密封的大致筒状,在其外周面的一部分形成有大致矩形的开口窗76A。若盖部件76安装于前端部件28,则盖部件76的开口窗76A与前端部件28的处置器具导出口72(参考图6)连通。由此,从处置器具导出口72导出的处置器具56的前端部56A从开口窗76A导出到外部。
并且,如图5所示,在盖部件76的内周部具备位置限制部件77。在前端部件28安装盖部件76时,该盖部件76与立起台30对置而配置。若立起台30与该位置限制部件77抵接,则立起台30被保持在图5所示的装卸位置。位置限制部件77可以与盖部件76形成为一体,也可以分体构成而与盖部件76的内周部粘接。
盖部件76由具有弹性的材质、例如氟橡胶或硅橡胶等橡胶材料或聚砜等树脂材料构成,在其基端侧具有与形成于前端部件28的沟槽(未图示)卡合的卡合部(未图示),通过将该卡合部卡合于前端部件28的沟槽来安装于前端部件28。并且,若内窥镜10的处置结束,则盖部件76从前端部件28卸下而进行清洗消毒或者作为一次性用品而废弃。
前端部件28由具有抗腐蚀性的金属材料构成。并且,在前端部件28一体设置有向前端侧凸出设置的隔壁78及与隔壁78对置的隔壁80。
如图2所示,在隔壁78与隔壁80之间形成容纳立起台30的立起台容纳室82。在该立起台容纳室82的基端侧形成将处置器具56导出到外部的处置器具导出口72(参考图6)。处置器具通道58(参考图2)的前端部与该处置器具导出口72连接。
处置器具通道58插通于图1的插入部24的内部。处置器具通道58的基端部与设置于操作部22的内部的分支管200(参考图22)的前端管202连接。
分支管200为众所周知的结构,基端部分支为两个管路204、206,在其中一个管路204的基端形成处置器具导入口42。由此,从处置器具导入口42导入到管路204的处置器具56的前端部56A插通于处置器具通道58中,从图6的处置器具导出口72导出到图2的立起台容纳室82。并且,被导出到立起台容纳室82的处置器具56的前端部56A根据配置于立起台容纳室82的立起台30的立起位置与倒伏位置之间的姿势来变更导出方向。并且,抽吸血液等体液的吸引管208的前端与图20所示的分支管200的另一个管路206的基端连接。
图7是立起台30的放大立体图。如图7所示,在立起台30的上表面具备导向面30A。图1的处置器具56的前端部56A沿着该导向面30A,从图2的盖部件76的开口窗76A导出到外部。
如图7所示,立起台30在其基部30B的两个侧面具备转动轴部84、86。在立起台30安装于图2的前端部件28的情况下,这些转动轴部84、86的轴向设定为图2的X(+)-X(-)方向。并且,转动轴部84、86在其周面形成有平坦的缺口面84A、86B。
图8是表示立起台30相对于前端部件28的安装结构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如图8所示,转动轴部84、86的轴经由立起台30的基部30B配置于同轴上。转动轴部84转动自如地嵌合于隔壁78的凹状轴承部78A,转动轴部86转动自如地嵌合于隔壁80的凹状轴承部80A。并且,转动轴部84、86分别安装成相对于轴承部78A、80A在转动轴部84、86的轴向上具有规定的松动量x。在利用该松动量x使转动轴部84、86偏向一侧时,轴承部78A、80A中的一个轴承部的一部分被暴露。能够容易地将刷子插入到该暴露部,因此轴承部78A、80A的清洗性得到提高。并且,如图7所示,转动轴部84、86在其周面形成有平坦的缺口面84A、86B,因此能够容易地从缺口面84A、86B与轴承部78A、80A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插入刷子。由此,轴承部78A、80A的清洗性进一步得到提高。
如图2所示,在隔壁78的内部具备光学系统容纳室88。照明窗90和观察窗92相邻配设于光学系统容纳室88的上部,且朝向观察窗92的送气送水喷嘴70设置于前端部件28。送气送水喷嘴70经由插通于插入部24中的送气送水软管(未图示)与未图示的送气送水装置连接,通过操作图1所示的操作部22的送气送水按钮66,空气或水从送气送水喷嘴70朝向观察窗92喷射。由此,清洗观察窗92。
并且,在光学系统容纳室88的内部容纳有照明部(未图示)和摄影部(未图示)。照明部具备:照明透镜(未图示),配置于照明窗90的内侧;及光导件(未图示),配置成前端面面向该照明透镜。光导件从图1的插入部24经由操作部22配设于通用塞绳46,其基端经由光源连接器50与光源装置16连接。由此,来自光源装置16的照射光经由光导件被传递,并从照明窗90照射到外部。
已叙述的摄影部具备配设于观察窗92的内侧的摄影光学系统(未图示)及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型或CCD(charge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型成像元件(未图示)。成像元件经由插通于图1的插入部24中的信号电缆(未图示)与处理器装置14连接。通过该摄影部获得的被摄体图像的摄像信号经由信号电缆输出到处理器装置14而被图像处理之后,作为被摄体图像而显示于显示器18。
虽然与上述说明重复,但是如图2所示,线材60通过其前端部被导出到导出口74(参考图6)的外部而与立起台30连结。并且,如图9所示,线材60的基端部配置于设置于操作部22的导入口94的外侧而与可动部件96连结。
图9是操作部22的立体图,且是图示了与图1所示的操作部22的一个侧面22A对置的另一个侧面22B的立体图。
根据图9,导入口94设置于操作部22的延伸设置部36。在从导入口94配置于外侧的线材60的基端设置有安装部件98,该安装部件98装卸自如地安装于可动部件96的卡合孔(后述)。由此,线材60的基端部与可动部件96连结。
可动部件96设置于操作部22。可动部件96暴露配置于操作部22的外部,并且通过立起操作机构120(参考图21及图22)与立起操作杆20的旋转操作联动地进行动作。该可动部件96为与立起操作杆20的旋转操作联动地进行旋转的从动型操作杆。
立起操作机构120配置于操作部22的内部,且为与立起操作杆20的操作联动地使可动部件96进行动作的机构。因此,若对立起操作杆20进行旋转操作,则可动部件96经由立起操作机构120进行动作,与可动部件96连结的线材60(参考图2)被推拉。
接着,对将线材60的前端部与立起台30脱离自如地连结的连结结构进行说明。
返回到图2,在线材60的前端部设置有卡合部100。并且,如图7所示,在立起台30设置有抵接部101。从导出口74(参考图6)导出的卡合部100与该抵接部101抵接。抵接部101通过与卡合部100抵接来对立起台30赋予倾倒方向上的转动力。
并且,在立起台30设置有与卡合部100脱离自如地卡合的容纳部102。在该容纳部102的X(+)方向侧形成有开口104。通过使卡合部100经由开口104卡合于该容纳部102,线材60的前端部与立起台30连结。
而且,在立起台30设置有将卡合部100引导至开口104的卡合用引导部106。该卡合用引导部106具有在与开口104分开的X(+)方向上引导卡合部100的引导通道108。
在实施方式中,卡合部100为球体,容纳部102为容纳球体的卡合部100的球面状凹部。另外,卡合部100及容纳部102的形状并不限定于上述形状,但是通过将卡合部100设为球体,且将容纳部102设为球面状凹部,能够减少由线材60的推拉操作产生的卡合部100与容纳部102之间的滑动阻力。由此,能够顺畅地进行线材60的推拉操作。
如图6所示,在隔壁80具备壁部81。该壁部81设置于与图3及图4所示的立起台30相邻的位置。如图10所示,该壁部81设置于与在卡合部100与抵接部101抵接的状态下立起台30在图10的立起位置与图11的倒伏位置之间移动时的卡合部100的移动轨迹对置的位置。在卡合部100与抵接部101抵接的状态下,立起台30位于图10的立起位置与图11的倒伏位置之间的情况下,该壁部81限制卡合部100向进入开口104的X(-)方向的移动,且在位于图11的倒伏位置与图12的装卸位置之间的情况下,允许卡合部100向进入开口104的X(-)方向的移动。
即,如图13所示,抵接部101的面和与抵接部101对置的壁部81的面之间的X(+)-X(-)方向的间隙a设定为与卡合部100的直径D相等。然而,卡合用引导部106的面和与卡合用引导部106对置的壁部81的面之间的X(+)-X(-)方向的间隙b形成为小于卡合部100的直径D。因此,无论立起台30在立起位置与倒伏位置之间的哪一个位置,从导出口74(参考图6)导出的卡合部100都保持与抵接部101抵接的状态。由此,抵接部101能够对立起台30赋予倾倒方向上的转动力。
另一方面,若通过线材60的导入操作而立起台30从立起位置超过倒伏位置,则在与卡合用引导部106对置的位置不存在壁部81。因此,如图14所示,卡合部100从抵接部101被推向卡合用引导部106,如图15所示,沿着引导通道108被引导向容纳部102的开口104。并且,与卡合部100的推入动作联动地立起台30向图12的装卸位置移动。并且,若立起台30在与位置限制部件77(参考图5)抵接的装卸位置停止,则卡合部100通过引导通道108,如图16所示,通过由图15的箭头c表示的线材60的弹性复原力而卡合部100经由开口104卡合于容纳部102。
由此,根据实施方式的内窥镜10,无论立起台30位于立起位置与倒伏位置之间的哪一个位置,仅通过线材60的导入操作,就能够使线材60的卡合部100卡合于立起台30的容纳部102。
并且,如图6及图17所示的前端部件28的立体图所示,在前端部件28设置有线材引导部110。该线材引导部110将从导出口74导出的卡合部100引导至抵接部101。线材引导部110由截面为圆弧状的沟槽构成,其曲率半径形成为与卡合部100的半径相等。由此,从图6的导出口174导出的卡合部100一边与线材引导部110滑动抵接一边被引导向抵接部101,因此能够使卡合部100可靠地与抵接部101抵接。另外,线材引导部110的形状并不限定于上述形状,例如,可以是曲率半径大于卡合部100的半径的圆弧状沟槽,并且也可以是截面为矩形的沟槽。
并且,如图17所示,在隔壁80具备防脱部112。该防脱部112设置于与在卡合部100容纳于容纳部102中的状态下立起台30在图3的立起位置与图4的倒伏位置之间移动时的卡合部100的移动轨迹对置的位置,并且保持容纳部102与卡合部100的卡合状态。即,如图18所示,开口104的开口面和与开口104的开口面对置的防脱部112的面之间的X(+)-X(-)方向的间隙d形成为小于卡合部100的直径D,因此能够在图3的立起位置与图4的倒伏位置之间保持容纳部102与卡合部100的卡合状态。
接着,对用于使卡合于容纳部102的线材60的卡合部100从容纳部102脱离的脱离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3至图16及图18所示,在容纳部102形成有向开口104的外侧扩展的脱离用倾斜面114。该脱离用倾斜面114形成于容纳部102的开口104侧的内表面中的卡合部100的导出方向(Y(+)方向)侧的内表面。在卡合部100卡合于容纳部102而立起台30位于装卸位置的状态下,对线材60进行推入操作的情况下,脱离用倾斜面114作为将卡合部100从容纳部102引导至开口104的外部的面而发挥功能。
根据如此构成的脱离结构,若在使立起台30位于图19的装卸位置之后,对线材60进行推入操作,则卡合部100被脱离用倾斜面114引导而从容纳部102脱离到开口104的外部。由此,能够容易地使卡合于容纳部102的卡合部100从容纳部102脱离。另外,图19是表示刚使卡合部100从容纳部102脱离之前的卡合部100与立起台30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20是表示使卡合部100从容纳部102脱离时的卡合部100与立起台30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如箭头e所示,卡合部100通过线材60的弹性复原力在与Y(+)方向平行的方向上改变其方向。另一方面,如箭头f所示,立起台30通过自重在Z(-)方向上进行转动。另外,在前端部件28安装有图5的盖部件76的情况下,立起台30通过位置限制部件77限制在装卸位置,因此立起台30成为保持在装卸位置的状态。
接着,对图21及图22所示的立起操作机构120进行说明。
图21是表示立起操作机构120的整体结构的结构图。并且,图22是图21的立起操作机构120的侧视图。另外,在图21及图22中,省略操作部22的外装壳体(未图示),示出了操作部22的内部。
如图21及图22所示,立起操作机构120设置于操作部22的内部。具体而言,在操作部22的内部,在操作部主体32至延伸设置部36设置有构成立起操作机构120的各部的构成要件。
并且,立起操作机构120是连结立起操作杆20和可动部件96并将立起操作杆20的旋转动作传递至可动部件96的动力传递机构。
立起操作机构120具备:第1转换机构124,将立起操作杆20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线材126,通过第1转换机构124进行直线运动;及第2转换机构128,将线材126的直线运动转换为旋转运动而使可动部件96进行旋转。
第1转换机构124具备:曲柄部件130,基端与立起操作杆20连结;第1滑块132,基端与曲柄部件130的前端连结;及第2滑块134,基端与第1滑块132的前端连结。
线材126中,线材126的基端与第2滑块134的前端连接,线材126的前端与包含减速机构的第2转换机构128连接。
根据如上所述那样构成的第1转换机构124,若对立起操作杆20进行旋转操作,则与其联动地曲柄部件130、第1滑块132及第2滑块134沿着圆筒轴B进行直线运动。由此,线材126沿着圆筒轴B进行直线运动,该直线运动被传递至第2转换机构128。
第2转换机构128具备操作杆136、第1齿轮138、第2齿轮140、第3齿轮142及第4齿轮144。由第1齿轮138、第2齿轮140、第3齿轮142及第4齿轮144构成减速机构。
操作杆136经由轴部148旋转自如地支撑于支架146,且与线材126的前端连结。由此,操作杆136通过线材126的直线运动以轴部148为中心进行旋转。
第1齿轮138与操作杆136设置为一体,且以轴部148为中心进行旋转。第2齿轮140与第1齿轮138啮合,且经由轴部150旋转自如地支撑于支架146。第3齿轮142与第2齿轮140设置为一体,且与第2齿轮140在同轴上设置。第4齿轮144与可动部件96的驱动轴部152在同轴上设置,且与可动部件96一起经由驱动轴部152旋转自如地支撑于支架146。第3齿轮142与该第4齿轮144啮合。
因此,根据如上所述那样构成的第2转换机构128,若线材126的直线运动被传递至操作杆136,则与操作杆136一起对第1齿轮138进行旋转操作,第1齿轮138的旋转动作经由第2齿轮140及第3齿轮142被传递至第4齿轮144,而使第4齿轮144进行旋转。由此,与第4齿轮144一体的可动部件96以驱动轴部152为中心进行旋转。
由此,根据如上所述那样构成的立起操作机构120,能够将立起操作杆20的旋转操作经由第1转换机构124、线材126及第2转换机构128传递至可动部件96。由此,可动部件96以驱动轴部152为中心进行旋转。
接着,对立起操作杆20与可动部件96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
图23是说明立起操作杆20的动作范围的说明图,图24是表示可动部件96的动作范围的说明图。若立起操作杆20位于由图23的实线表示的操作区域的基端位置P1,则通过已叙述的立起操作机构120而可动部件96位于由图24的实线表示的操作区域的前端位置P2。由此,经由安装部件98与可动部件96连结的线材60被推入前端侧,立起台30位于图4的倒伏位置。与此相反地,若立起操作杆20位于由图23的双点划线表示的操作区域的前端位置P3,则通过已叙述的立起操作机构120而可动部件96位于由图24的双点划线表示的操作区域的基端位置P4。由此,线材60被引入基端侧,立起台30位于图3的立起位置。
立起操作杆20的动作范围通过立起操作杆20与操作部主体32抵接而限制在已叙述的基端位置P1与前端位置P3之间。由此,可动部件96的动作范围也限制在已叙述的前端位置P2与基端位置P4之间。以上为立起操作杆20与可动部件96的位置关系。
如此,若使立起操作杆20位于基端位置P1,则能够使立起台30位于图4的倒伏位置。然而,在立起操作杆20的旋转操作中,无法使立起台30位于图5及图12所示的装卸位置。
因此,为了使立起台30位于装卸位置而进行以下操作。首先,从可动部件96卸下安装部件98。接着,将安装部件98从前端位置P2推向进一步位于前端侧的安装位置。图25中,由实线表示位于安装位置P5的安装部件98。通过该操作,能够将线材60进一步推入前端侧,因此能够使立起台30位于图5及图12的装卸位置,能够在该装卸位置使卡合部100卡合于容纳部102。
另一方面,在使卡合部100从容纳部102脱离的情况下,将安装部件98从由图25的实线表示的安装位置P5推向进一步位于前端侧且由图25的双点划线表示的脱离位置P6。由此,能够将线材60进一步推入前端侧,因此能够通过已叙述的脱离用倾斜面114使卡合部100从容纳部102脱离。
接着,对可动部件96进行说明。
如后述的图30及图31所示,可动部件96具备平板状梁部160及设置于梁部160的两端的腿部162、164,且作为整体而构成为U字形。并且,如图21及图22所示,设置于腿部162侧的驱动轴部152经由O型环166转动自如地支撑于操作部22的外装壳体(未图示),设置于腿部164侧的从动轴部168经由O型环(未图示)转动自如地支撑于外装壳体(未图示)。通过这些O型环166,操作部22保持水密性。
并且,可动部件96的驱动轴部152及从动轴部168的旋转轴设定为与线材60的轴线方向垂直的方向(X(+)-X(-)方向)。即,可动部件96以与线材60的轴线方向垂直的方向作为旋转轴而旋转自如地设置,因此能够顺畅地推拉线材60。
接着,参考图26至图30,对安装线材60的基端和可动部件96的实施方式的安装结构170进行说明。
图26是从操作部22的另一个侧面22B观察安装结构170的立体图。并且,图27是从左侧观察图26所示的安装结构170的立体图。并且,图28是具备线材60及设置于线材60的基端的安装部件98的线材组件172的立体图。图29是安装部件98的主视图,图30是具有导入口94和可动部件96的延伸设置部36的立体图。
如图30所示,在可动部件96具备供安装部件98(参考图29)装卸自如地卡合的卡合孔174。卡合孔174沿着可动部件96的梁部160的长边方向形成,且由贯穿了梁部160的表面和背面的贯穿孔构成。安装部件98的一对卡止部176、176(参考图29)装卸自如地卡合于该卡合孔174。
图29所示的安装部件98为大致三角形的板状体,在中央部的芯部178形成有与线材60的基端连结的孔部180。安装部件98的一对卡止部176、176经由狭缝状缺口182设置于芯部178的两侧。并且,在一对卡止部176、176分别形成有弹性变形而卡合于卡合孔174的弹性变形部184。并且,在弹性变形部184、184分别形成有卡止于卡合孔174的长边方向的两侧的边缘部175、175(参考图30)的爪部186。在将卡合孔174和卡止部176、176进行卡合或解除卡合时,这些爪部186、186在通过弹性变形部184、184的弹性变形而彼此靠近的方向上位移。
接着,对根据实施方式的安装结构170将线材60的基端部安装于可动部件96的安装步骤进行说明。
首先,在将线材60的基端部安装于可动部件96之前,进行将线材60的前端部卡合于立起台30的作业。
图31中示出了以卡合部100(参考图28)为前列而从导入口94导入线材60的图。并且,在导入线材60之前,图2所示的盖部件76安装于前端部件28。
如图31所示,若以卡合部100为前列而从导入口94导入线材60,则卡合部100经由图2的线通道62从图6的导出口74导出到外部。并且,通过线材60的连续导入操作,卡合部100被图6的线材引导部110引导向立起台30的抵接部101,且如图10所示那样与抵接部101抵接。另外,图10中示出了卡合部100与位于立起位置的立起台30的抵接部101抵接的状态,但是立起台30的位置并不限定于立起位置,无论位于立起位置与装卸位置之间的哪一个位置,卡合部100都与该立起台30的抵接部101抵接。
然后,若进一步对线材60进行导入操作,则如图13所示,抵接部101和与抵接部101对置的壁部81之间的间隙a设定为与卡合部100的直径D相等,卡合用引导部106和与卡合用引导部106对置的壁部81之间的间隙b设定为小于卡合部100的直径D,因此卡合部100保持与抵接部101抵接的状态。由此,立起台30向倾倒方向进行旋转。并且,通过线材60的连续导入操作,立起台30从立起位置到达图11的倒伏位置,进一步超过倒伏位置时,在与卡合用引导部106对置的位置不存在壁部81。因此,如图14所示,卡合部100从抵接部101向卡合用引导部106移动,并且如图15所示,沿着引导通道108被引导向容纳部102的开口104。此时,与线材60的推入动作联动地立起台30向图12的装卸位置移动。并且,在通过位置限制部件77(参考图5)而立起台30的位置限制在装卸位置时,通过线材60的弹性复原力而卡合部100如图16所示那样经由开口104卡合于容纳部102。由此,能够将线材60的前端部卡合于立起台30。
由此,根据实施方式的内窥镜10,无论立起台30位于立起位置与倒伏位置之间的哪一个位置,仅通过线材60的导入操作,就能够将线材60的前端部与立起台30进行连结。
图32示出了线材60的前端部与立起台30连结的状态下的安装部件98的姿势。此时,安装部件98位于图25所示的安装位置P5。使安装部件98如箭头g所示那样从该安装位置P5移动至可动部件96侧,使图29的爪部186、186的下部的锥部187、187与图31的卡合孔174的两侧的边缘部175、175抵接而将安装部件98推入卡合孔174中。通过该推入动作,爪部186、186之间的间隔变窄,爪部186、186卡止于卡合孔174的两侧的边缘部175、175。由此,如图33所示的连结图所示,安装部件98与可动部件96连结。由此,根据实施方式的安装结构170,仅通过将安装部件98的爪部186、186推入可动部件96的卡合孔174中的作业,就能够以一次操作将线材60的基端安装于可动部件96。
然后,若操作图23的立起操作杆20,则如图24所示,可动部件96在前端位置P2与基端位置P4之间进行动作。并且,与可动部件96的动作联动地,线材60经由安装部件98被可动部件96进行推拉操作。由此,立起台30在立起位置与倒伏位置之间进行转动。
立起台30在立起位置与倒伏位置之间进行转动时,卡合部100通过图17所示的隔壁80的防脱部112在图3的立起位置与图4的倒伏位置之间保持卡合于容纳部102的状态。由此,可防止自容纳部102的意外脱离。由此,根据实施方式的内窥镜10,能够通过立起操作杆20的操作而使立起台30可靠地进行动作。
内窥镜10用于各种检查或处置。然后,在清洗内窥镜10的情况下,实施以下作业。
首先,用手指捏着安装部件98的卡止部176、176,将爪部186、186之间的间隔减小为小于卡合孔174的长边方向的尺寸之后,从卡合孔174拉出爪部186、186。
接着,将安装部件98推向由图25的双点划线表示的脱离位置P6。由此,线材60被推入前端侧,因此通过已叙述的脱离用倾斜面114卡合部100从容纳部102脱离。由此,根据实施方式的内窥镜10,能够容易地将线材60的前端部从立起台30卸下。
接着,从导入口94拉出线材60而清空线通道62之后,从前端部件28卸下图2所示的盖部件76。另外,可以在从前端部件28卸下盖部件76之后,从导入口94拉出线材60而清空线通道62。然后,实施前端部件28、立起台30及线通道62的清洗。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的内窥镜10,若导入线材60而卡合部100与抵接部101抵接,则立起台30开始向倒伏位置进行旋转。并且,在立起台30向倒伏位置进行旋转时,壁部81限制卡合部100向进入开口104的方向的移动。并且,在立起台30从倒伏位置向装卸位置进行旋转时,壁部81允许卡合部100向进入开口104的方向的移动。并且,在立起台30到达装卸位置时,卡合部100容纳于容纳部102中。
根据实施方式的内窥镜10,由于具备这种抵接部101及壁部81,因此无论立起台30位于立起位置与倒伏位置之间的哪一个位置,仅通过线材60的导入操作,就能够将线材60的前端部与立起台30进行连结。由此,根据实施方式的内窥镜10,能够容易地连结线材60的前端部和立起台30。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在隔壁80设置了壁部81和防脱部112,但是可以在盖部件76侧设置壁部81和防脱部112。并且,可以将壁部81和防脱部112中的一个设置于隔壁80,且将壁部81和防脱部112中的另一个设置于盖部件76。
并且,在实施方式中,在盖部件76侧设置了位置限制部件77(参考图5),但是可以在前端部件28侧设置位置限制部件77。并且,在立起台30位于装卸位置时,卡合部100容纳于容纳部102中,因此位置限制部件77不一定是必要部件。
并且,在实施方式的安装结构170中,在可动部件96形成卡合孔174,在安装部件98形成了卡止部176,但是可以在可动部件96形成卡止部176,且在安装部件98形成卡合孔174。即,只要在可动部件96和安装部件98中的任一个设置卡合孔174,且在另一个设置装卸自如地卡合于卡合孔174的卡止部176即可。而且,爪部186可以设置于短边方向侧,而不是可动部件96的梁部160的长边方向侧。进而,卡合孔174可以是在梁部160的长边方向上彼此分开形成的两个卡合孔。并且,卡合孔174可以是未贯穿梁部160的表面和背面的凹状非贯穿孔。
并且,在前述例子中,为了清空线通道62,从导入口94拉出线材60,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若在从线通道62拉出线材60之前,从安装部件98卸下线材60的基端,则能够从导出口74拉出线材60。
并且,在已叙述的例子中,如图7所示,在立起台30的转动轴部84、86形成缺口面84A、86A,由此提高了轴承部78A、80A的清洗性,但是即使为以下方式,也能够获得相同的效果。
即,如图34所示,将轴承部78A、80A的内周面的形状设为山形,在与转动轴部84、86之间形成大的间隙h,由此刷子容易插通于该间隙h中,因此能够提高轴承部78A、80A的清洗性。
并且,如图35所示,在转动轴部84、86的外周面形成多个沟槽85,由此刷子容易插通于沟槽85与轴承部78A、80A之间的间隙j中,因此能够提高轴承部78A、80A的清洗性。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将线材60的基端侧经由安装部件98、可动部件96及立起操作机构120连结于立起操作杆20的内窥镜10,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能够应用通过将线材60的基端直接连结于立起操作机构120来将线材60的基端侧连结于立起操作杆20的方式的内窥镜。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内窥镜10而例示十二指肠镜并进行了说明,但是若为在插入部的前端部具备调节处置器具的导出方向的立起台的内窥镜,则能够将本发明应用于超声波内窥镜等各种内窥镜。
符号说明
10-内窥镜,12-内窥镜系统,14-处理器装置,16-光源装置,18-显示器,20-立起操作杆,22-操作部,22A-一个侧面,22B-另一个侧面,24-插入部,26-前端部,28-前端部件,28A-周面,30-立起台,30A-导向面,30B-基部,32-操作部主体,34-把持部,36-延伸设置部,38-防折管,38A-基端部,40-凸缘,42-处置器具导入口,44-卡口部,44A-前端部,46-通用塞绳,48-电连接器,50-光源连接器,52-弯曲部,54-软性部,56-处置器具,56A-前端部,58-处置器具通道,60-线材,62-线通道,64-弯角钮,66-送气送水按钮,68-吸引钮,70-送气送水喷嘴,72-处置器具导出口,74-导出口,76-盖部件,76A-开口窗,77-位置限制部件,78-隔壁,78A-轴承部,80-隔壁,81-壁部,80A-轴承部,82-立起台容纳室,84-转动轴部,85-沟槽,84A-缺口面,86-转动轴部,86A-缺口面,88-光学系统容纳室,90-照明窗,92-观察窗,94-导入口,95-阀体,96-可动部件,98-安装部件,98A-安装部件,100-卡合部,101-抵接部,102-容纳部,104-开口,106-卡合用引导部,108-引导通道,110-线材引导部,112-防脱部,114-脱离用倾斜面,120-立起操作机构,124-第1转换机构,126-线材,128-第2转换机构,130-曲柄部件,132-第1滑块,134-第2滑块,136-操作杆,138-第1齿轮,140-第2齿轮,142-第3齿轮,144-第4齿轮,146-支架,148-轴部,150-轴部,152-驱动轴部,160-梁部,160A-背面,162-腿部,164-腿部,166-O型环,168-从动轴部,170-安装结构,172-线材组件,174-卡合孔,174A-卡合孔,175-边缘部,176-卡止部,178-芯部,180-孔部,182-缺口,184-弹性变形部,186-爪部,187-锥部,200-分支管,202-前端管,204-管路,206-管路,208-吸引管。

Claims (12)

1.一种内窥镜,其具备:
手持操作部,具备操作部件;
插入部,基端部与所述手持操作部连接而成;
前端部件,设置于所述插入部的前端部;
处置器具立起台,转动自如地安装于所述前端部件,且能够在从立起位置到超过倒伏位置的装卸位置的转动范围内进行转动;
立起操作线材,前端侧与所述处置器具立起台连结,基端侧与所述操作部件连结,通过根据所述操作部件的操作而被推拉,使所述处置器具立起台在所述立起位置与所述倒伏位置之间的转动范围内进行转动;
卡合部,设置于所述立起操作线材的前端部;
导入口,设置于所述手持操作部,且以所述卡合部为前列而导入所述立起操作线材;
导出口,设置于所述前端部件,且以所述卡合部为前列而导出所述立起操作线材;
线材插通通道,设置于所述插入部的内部,且将所述导入口和所述导出口连通;
抵接部,设置于所述处置器具立起台,且通过与从所述导出口导出的所述卡合部抵接来对所述处置器具立起台赋予倾倒方向上的转动力;
容纳部,设置于所述处置器具立起台,且形成有容纳所述卡合部的开口;及
壁部,设置于与所述处置器具立起台相邻且与在所述卡合部与所述抵接部抵接的状态下所述处置器具立起台在所述立起位置与所述倒伏位置之间移动时的所述卡合部的移动轨迹对置的位置,
在所述卡合部与所述抵接部抵接的状态下,所述处置器具立起台位于所述立起位置与所述倒伏位置之间的情况下,所述壁部限制所述卡合部向进入所述开口的方向的移动,且在所述处置器具立起台位于所述倒伏位置与所述装卸位置之间的情况下,允许所述卡合部向进入所述开口的方向的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中,
在所述前端部件设置有将从所述导出口导出的所述卡合部引导至所述抵接部的线材引导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窥镜,其中,
在所述处置器具立起台设置有将所述卡合部引导至所述开口的卡合用引导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窥镜,其中,
所述卡合用引导部具有在与所述开口分开的方向上引导所述卡合部的引导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其中,具备:
防脱部,设置于与所述处置器具立起台相邻且与在所述卡合部容纳于所述容纳部中的状态下所述处置器具立起台在所述立起位置与所述倒伏位置之间移动时的所述卡合部的移动轨迹对置的位置,并且保持所述容纳部与所述卡合部的卡合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窥镜,其中,
盖部件装卸自如地安装于所述前端部件,
在所述前端部件或所述盖部件中的任一个具备所述壁部或所述防脱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窥镜,其中,
在所述盖部件具备位置限制部件,
所述位置限制部件在所述前端部件安装有所述盖部件时,与所述处置器具立起台抵接而将所述处置器具立起台最倾倒的位置限制在所述装卸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其中,
在所述容纳部的所述开口侧的内表面中的所述卡合部的导出方向侧的内表面形成向所述开口的外侧扩展的脱离用倾斜面。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其中,具备:
可动部件,暴露配置于所述手持操作部的外部,且与所述操作部件的操作联动地进行动作;及
安装部件,设置于所述立起操作线材的基端,且装卸自如地卡合于所述可动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窥镜,其中,
在所述可动部件和所述安装部件中的任一个设置卡合孔,且在另一个设置装卸自如地卡合于所述卡合孔的卡止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内窥镜,其中,
在所述卡止部设置弹性变形而卡合于所述卡合孔的弹性变形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内窥镜,其中,
在所述弹性变形部形成卡止于所述卡合孔的边缘部且能够弹性变形的一对爪部,在将所述卡合孔和所述卡合部进行卡合或解除卡合时,使所述一对爪部在通过弹性变形而彼此靠近的方向上位移。
CN201880084476.4A 2018-01-29 2018-12-20 内窥镜 Active CN1115267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12781 2018-01-29
JP2018-012781 2018-01-29
PCT/JP2018/047059 WO2019146329A1 (ja) 2018-01-29 2018-12-20 内視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26771A true CN111526771A (zh) 2020-08-11
CN111526771B CN111526771B (zh) 2023-04-18

Family

ID=673953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84476.4A Active CN111526771B (zh) 2018-01-29 2018-12-20 内窥镜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653823B2 (zh)
JP (1) JP6860702B2 (zh)
CN (1) CN111526771B (zh)
DE (1) DE112018006968T5 (zh)
WO (1) WO201914632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25098A (zh) 2016-11-28 2019-10-11 适内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可分离一次性轴的内窥镜
WO2019065581A1 (ja) * 2017-09-28 2019-04-0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内視鏡
DE112019000935T5 (de) * 2018-02-23 2020-11-26 Fujifilm Corporation Endoskop
USD1018844S1 (en) 2020-01-09 2024-03-19 Adaptivendo Llc Endoscope handle
USD1031035S1 (en) 2021-04-29 2024-06-11 Adaptivendo Llc Endoscope handle
US12064085B2 (en) * 2022-02-04 2024-08-20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Endoscop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endoscop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13185B2 (ja) * 1993-05-11 2002-08-12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内視鏡
CN1976620A (zh) * 2004-07-02 2007-06-06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
CN1980597A (zh) * 2004-07-05 2007-06-13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电子内窥镜
CN101018499A (zh) * 2004-07-02 2007-08-15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
CN101416866A (zh) * 2007-10-25 2009-04-29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医疗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02096B2 (ja) 1993-05-07 2002-07-15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内視鏡
US5569157A (en) * 1993-05-07 1996-10-29 Olympus Optical Co., Ltd. Endoscope
JP3776527B2 (ja) * 1996-09-30 2006-05-17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
JPH11299728A (ja) * 1998-04-24 1999-11-02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内視鏡の処置具起立装置
JP6682012B2 (ja) * 2016-11-30 2020-04-1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内視鏡及び内視鏡のワイヤ取り付け方法並びに内視鏡のワイヤ取り外し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13185B2 (ja) * 1993-05-11 2002-08-12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内視鏡
CN1976620A (zh) * 2004-07-02 2007-06-06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
CN101018499A (zh) * 2004-07-02 2007-08-15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
CN1980597A (zh) * 2004-07-05 2007-06-13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电子内窥镜
CN101548874A (zh) * 2004-07-05 2009-10-07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电子内窥镜
CN101416866A (zh) * 2007-10-25 2009-04-29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医疗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653823B2 (en) 2023-05-23
WO2019146329A1 (ja) 2019-08-01
JPWO2019146329A1 (ja) 2020-12-17
US20200315428A1 (en) 2020-10-08
CN111526771B (zh) 2023-04-18
DE112018006968T5 (de) 2020-10-08
JP6860702B2 (ja) 2021-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26771B (zh) 内窥镜
CN111093464B (zh) 内窥镜
CN109922705B (zh) 内窥镜、内窥镜的线材安装方法以及内窥镜的线材拆卸方法
JP7114618B2 (ja) 内視鏡
CN111757697A (zh) 内窥镜
US11857162B2 (en) Endoscope
CN110831483B (zh) 内窥镜
CN110799083B (zh) 内窥镜
CN110799082B (zh) 内窥镜
US20220369909A1 (en) Distal end cap detachment jig and endoscope
CN111542252A (zh) 内窥镜
JP7090190B2 (ja) 内視鏡
CN110831484B (zh) 内窥镜
CN110809428B (zh) 内窥镜
CN111565619A (zh) 立起操作线及内窥镜
JPH0664604U (ja) 内視鏡カバー方式の内視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