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88099A - 显示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88099A
CN111488099A CN202010073227.4A CN202010073227A CN111488099A CN 111488099 A CN111488099 A CN 111488099A CN 202010073227 A CN202010073227 A CN 202010073227A CN 111488099 A CN111488099 A CN 1114880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s
image
page
thumbnail
display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7322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田裕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4880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880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45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for image manipulation, e.g. dragging, rotation, expansion or change of colou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3Interaction with page-structured environments, e.g. book metaph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1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using ic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2Interaction with lists of selectable items, e.g. men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42Selection of displayed objects or displayed text el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3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for inputting data by handwriting, e.g. gesture or tex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 Editing Of Facsimile Origin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一揽子确认所有图像的记载内容的显示方法及显示装置。本发明为,使被配置于第一假想旋转轴上的多个缩略图图像的每一个以与第一假想旋转轴交叉的各自的第二假想旋转轴为中心而旋转,并进一步以第一假想旋转轴为中心而旋转并显示在显示部上的显示方法,其中,由多个缩略图图像构成的缩略图图像束具有在一部分与相邻的缩略图图像重叠显示的状态下,缩略图图像彼此以等间隔排列的静态部分、和相邻的缩略图图像彼此的间隔宽于静态部分中的缩略图图像彼此的间隔的动态部分,且在动态部分上被显示的缩略图图像能够移动至静态部分上,动态部分中的缩略图图像越是靠近预定的位置的缩略图图像,则以第二假想旋转轴为中心的旋转角越小。

Description

显示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公开有一种如下的图像处理装置,该图像处理装置能够将扫描多个文档等而读取的图像的缩小图像以预定数量排列的方式来进行一览显示,并确认所读取的图像的记载内容(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显示方法中,存在如下的课题,即,当进行一览显示的缩小图像超过预定数量时,是以进一步缩小缩小图像的方式来显示,或是以将缩小图像多张重叠的方式来显示,很难一揽子地确认全部的图像的记载内容。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30150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显示方法为,使被配置于第一假想轴上的多个图像的每一个以与所述第一假想轴交叉的各自的第二假想轴为中心而旋转,并进一步以所述第一假想轴为中心而旋转从而显示在显示部上的显示方式,其中,由沿着第一方向而被配置的多个所述图像构成的图像束具有:静态部分,其为在以一部分与相邻的所述图像重叠的方式被显示的状态下,所述图像彼此以等间隔而排列的部分;动态部分,其为相邻的所述图像彼此之间的间隔与所述静态部分中的所述图像彼此之间的间隔相比被配置得较宽的部分,在所述动态部分上被显示的所述图像能够移动至所述静态部分上,所述动态部分中的所述图像,越是靠近预定的位置的所述图像,则以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的所述第二假想轴为中心的旋转角越小。
在上述的显示方法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预定的位置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为所述动态部分的中心。
在上述的显示方法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在所述图像束向所述第二方向被移动了的情况下,以预定的放大率放大所述图像束并显示。
在上述的显示方法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在所述动态部分中的多个所述图像数量少于预定的图像数量的情况下,与所述预定的图像数量的情况相比,减小所述动态部分中的多个所述图像的所述旋转角并显示。
在上述的显示方法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在所述动态部分中,在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长于所述第二方向的长度的所述图像数量多于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短于所述第二方向的长度的所述图像数量的情况下,与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短于所述第二方向的长度的所述图像较多的情况相比,减少所述动态部分中的所述图像数量并显示。
在上述的显示方法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在所述图像束的一部分未被显示的情况下,使构成所述图像束的多个所述图像的每一个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对置的两端部中的、任意一方的所述端部对齐并显示。
在上述的显示方法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在所述图像束中被实施了预定的操作的操作图像以与所述预定的操作前相比扩宽与相邻的所述图像之间的间隔的方式进行显示。
在上述的显示方法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在所述图像束中被实施了预定的操作的操作图像被配置于所述动态部分中的情况下,以相邻的所述图像彼此不重叠的方式进行显示。
本申请的显示装置具备:显示部,其显示由沿着第一方向而被配置的多个图像构成的图像束;图像生成部,其使被配置于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假想轴上的多个所述图像的每一个以与所述第一假想轴交叉的各自的第二假想轴为中心而旋转,并进一步以所述第一假想轴为中心而旋转,从而生成多个所述图像;控制部,其使具有静态部分和动态部分的所述图像束进行显示,且以如下方式进行显示,所述方式为,所述动态部分中的所述图像,越是靠近预定的位置的所述图像,则以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的所述第二假想轴为中心的旋转角越小,其中,所述静态部分为,在以一部分与相邻的所述图像重叠的方式被显示的状态下,所述图像彼此以等间隔而排列的部分,所述动态部分为,相邻的所述图像彼此之间的间隔与所述静态部分中的所述图像彼此之间的间隔相比被配置得较宽的部分。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阅读器的外观的图。
图2为表示在图像显示部上被显示的缩略图图像束和被放大显示的缩略图图像的图。
图3为表示阅读器的系统结构的框图。
图4为表示阅读器的系统结构的框图。
图5为表示阅读器的处理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
图6为表示阅读器的处理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
图7为表示阅读器的处理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
图8为对决定旋转角的处理进行说明的图。
图9A为对缩略图图像的生成处理进行说明的图。
图9B为对缩略图图像的生成处理进行说明的图。
图9C为对缩略图图像的生成处理进行说明的图。
图9D为对缩略图图像的生成处理进行说明的图。
图9E为对缩略图图像的生成处理进行说明的图。
图10A为对缩略图图像的配置方法进行说明的图。
图10B为对缩略图图像的配置方法进行说明的图。
图10C为对缩略图图像的配置方法进行说明的图。
图11为表示阅读器的处理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
图12为对双联页进行说明的图。
图13为表示阅读器的处理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
图14为对在动态部分上配置有双联页的配置方法进行说明的图。
图15为表示阅读器的处理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
图16为对缩略图图像束进行放大显示的图。
图17为显示了动态部分的图像数量少于预定的图像数量的缩略图图像束的图。
图18为显示了动态部分的图像数量少于预定的图像数量的缩略图图像束的图。
图19为显示了纵长图像和横长图像混合存在的缩略图图像束的图。
图20为在纵长图像和横长图像混合存在的缩略图图像束中使各个缩略图图像的端部对齐并显示的图。
图21为扩宽操作缩略图图像与相邻的缩略图图像之间的间隔并显示的图。
图22为操作缩略图图像和相邻的缩略图图像以不重叠的方式显示的图。
图23为对将动态部分的缩略图图像向静态部分移动并显示的方法进行说明的图。
图24为将动态部分的缩略图图像向静态部分移动并显示的图。
图25为对缩小缩略图图像束的宽度并显示的方法进行说明的图。
图26为对缩小缩略图图像束的宽度并显示的方法进行说明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方法以及显示装置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显示装置,而列举了能够阅览并编辑包括图像在内的文献的一个示例即电子手册或电子书籍或者用户所创建的文献的阅读器为示例来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所参照的附图之中,为了便于说明以及图示,有时会将部件或部分的纵横比例尺以与实际的纵横比例尺不同的方式来表现的情况。此外,除了说明所需的结构要素之外,有时会省略图示。此外,在下文中,为了便于说明,在图1、图2、图16、图17、图18、图19、图20、图21以及图22中,作为相互正交的三个轴,而分别图示了X轴、Y轴以及Z轴,并将表示各轴的箭头标记的顶端侧设为“+”,将基端侧设为“-”。此外,将沿着X轴的方向称为作为第一方向的“横向方向”,将沿着Y轴的方向称为作为第二方向的“纵向方向”,将沿着Z轴的方向称为“进深方向”。此外,将横向方向的-X方向设为左或左侧,将+X方向设为右或右侧,将纵向方向的-Y方向设为下或下侧,将+Y方向设为上或上侧,从而进行说明。此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一方向设为横向方向,将第二方向设为纵向方向,但第一方向也可以为纵向方向,第二方向也可以为横向方向。也就是说,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只要相互交叉即可。
阅读器的概要
首先,参照图1及图2来对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阅读器10的概要进行说明。
图1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阅读器的外观的图,且为从作为显示部的图像显示部2侧观察阅读器10时的主视图。图2为,表示在图像显示部2上被显示的由多个缩略图图像T构成的缩略图图像束G和被放大显示的缩略图图像P的图。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阅读器10为,显示图像的显示装置。在该示例中,阅读器10为用于对作为文档的一个示例的电子书籍进行阅览的装置、所谓的电子书阅读器。电子书籍为,包含多页的图像的文献数据。阅读器10通过某个单位而将电子书籍显示在图像显示部2上。某个单位是指,例如每一页。将电子书籍中所包含的多页中的、成为显示的对象的页称为选择页。选择页根据由用户所实施的图1所示的按钮7A~7F或者触摸面板7G的操作而被变更。即,用户能够通过按钮7A~7F或者触摸面板7G的操作来翻动电子书籍的页。此外,在阅读器10中,除了电子书籍的阅览之外,还具有执行应用程序的功能。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显示部2显示如下图像,即,作为将电子手册、电子书籍或者用户所创建的文献的各页缩小的图像的缩略图图像T、和所选择的缩略图图像T的原始图像P。图像显示部2显示作为在横向方向上排列配置有多个缩略图图像T的图像束的缩略图图像束G。
缩略图图像束G在作为图像显示部2的纵向方向的下侧的下部处,沿着图像显示部2的下边而配置,且缩略图图像束G的下端有时也会达到图像显示部2的显示区域外。
缩略图图像T为,具有占据图像显示部2的一部分的大小的图像、且为对原始图像进行了缩小或放大的图像。原始图像为,电子手册、电子书籍或者用户所创建的文献数据的页的图像。此外,原始图像也可以为应用程序的图标、或者应用程序的动作画面。另外,在多个缩略图图像T的每一个中,也可以被分配有应用程序及其动作。
阅读器10在被配置有图像显示部2的面上,作为输入部7而具备按钮7A~7F以及触摸面板7G。输入部7取入来自外部的输入。输入部7接受用户的操作,并作为输入信号而进行处理。即,用户对输入部7进行操作,从而对阅读器10实施预定的输入。
阅读器的系统结构
接下来,参照图3以及图4来对阅读器10的系统结构进行说明。
图3以及图4为表示阅读器10的系统结构的框图。
如图3所示,阅读器10具备与总线BUS连接的图像显示部2、控制部3、VRAM(VideoRandom Access Memory,视频随机存取存储器)4、RAM(Random Access Memory,只读存储器)5、文献存储部6和输入部7。与总线BUS连接的各部间的信号或者信息的交接是经由总线BUS而被实施的。
图像显示部2显示与原始图像相对应的缩略图图像T、和缩略图图像T的原始图像P。图像显示部2显示以在横向方向上排列多个缩略图图像T的方式被配置的缩略图图像束G。图像显示部2显示处于对缩略图图像束G进行俯瞰的状态的多个缩略图图像T。如后述的图9E所示那样,图像显示部2显示如下的俯瞰图像,所述俯瞰图像为,从包含作为第一假想轴的第一假想旋转轴Q以及作为第二假想轴的第二假想旋转轴M在内的假想空间内的任意的视点来对被配置在假想空间内的缩略图图像束G进行观察时的图像。
图像显示部2包括输出使液晶面板等显示图像的信号的、未图示的显示驱动电路。图像显示部2将被存储于VRAM4中的图像数据作为图像来进行显示。
控制部3为对阅读器10的各部进行控制的装置,例如为具有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ROM(Read Only Memory)等的微型计算机。CPU将RAM5设为工作区,并执行被存储于ROM或RAM5中的程序。ROM例如存储了用于对阅读器10的基本的动作进行控制的OS(Operating System,操作系统)程序。
控制部3基于被存储于ROM中的程序而对阅读器10的各部进行控制。例如,控制部3实施使VRAM4存储各种图像数据的控制、或根据从输入部7送来的输入信号而对被用户操作的按钮7A~7F以及触摸面板7G或被操作的内容进行特别指定,并基于被操作的按钮7A~7F以及触摸面板7G或内容而使阅读器10动作的控制。而且,控制部3对针对在图像显示部2上进行显示的图像的图像处理进行控制。作为图像处理,例如,实施选择页的放大显示或针对缩略图图像T的显示增强的处理。
VRAM4为,对表示在图像显示部2上显示的图像的图像数据进行存储的存储器。VRAM4为,存储有被展开的图像数据的存储器。被存储于VRAM4中的图像数据被显示在图像显示部2上。
RAM5为,存储有与通过控制部3而被执行的图像处理的内容以及图像数据的相关关系的存储器。
文献存储部6为可改写的存储器,并对电子手册、电子书籍或者用户所创建的文献等的文献数据进行存储。文献存储部6能够对多个不同的文献数据进行存储,并能够适当地进行文献数据的改写。文献存储部6为,除了文献数据之外,还存储各种数据以及应用程序的非易失性的存储器。文献存储部6例如既可以为阅读器10所内置的半导体存储器,也可以为SD存储卡等的可拆装的外部存储器。
输入部7具备图1所示的按钮7A~7F。输入部7在按钮7A~7F被操作时,将与被操作的按钮相对应的输入信号向控制部3进行发送。输入部7具备触摸面板7G。
如图4所示那样,控制部3具备作为图像生成部的GUI(Graphical UserInterface,图形用户界面)基础部30和图像数据处理部32。
GUI基础部30以与第一假想旋转轴Q交叉的各自的第二假想旋转轴M为中心而使被配置于第一假想旋转轴Q上的多个缩略图图像T的每一个进行旋转,进一步以第一假想旋转轴Q为中心进行旋转从而生成缩略图图像T。GUI基础部30生成俯瞰图像,所述俯瞰图像为,从假想空间内的任意的视点对被配置于假想空间内的缩略图图像束G进行观察时的图像。
GUI基础部30具备:有效矩形处理部34、图像配置部36、3D图像处理部38、触摸处理部40和文件指示部42。
有效矩形处理部34对作为占有区域的缩略图图像显示区域进行设定。
图像配置部36决定以第二假想旋转轴M为中心而旋转的缩略图图像T的旋转角θ。基于所决定的旋转角θ,并通过GUI基础部30而生成缩略图图像T。
图像配置部36将由多个缩略图图像T构成的缩略图图像束G划分成,在以其一部分与相邻的缩略图图像T重叠的方式被显示的状态下,缩略图图像T彼此以等间隔而排列的静态部分、和相邻的缩略图图像T彼此之间的间隔与静态部分中的缩略图图像T彼此的间隔相比被配置得较宽的动态部分,并且对静态部分和动态部分的共同的标准页间距进行计算。
图像配置部36对双联页的页的宽度、和由从图像宽度整体中去除各页的标准页间距和双联页页的宽度所占的量之后而得到的动态部分的页所分享的宽度进行计算。此外,在纵长的缩略图图像T或如图19所示的横长的缩略图图像TW混合存在于缩略图图像束G的动态部分中的情况下,会使动态部分的页数减少,或者使在动态部分的配置中被应用的正态分布变陡。
图像配置部36实施上述的计算,并决定构成缩略图图像束G的多个缩略图图像T的配置位置。
3D图像处理部38例如为FrameBuffer(帧缓冲)、GPU。
触摸处理部40对用户的对触摸面板7G的触摸进行检测。触摸处理部40取得来自触摸面板7G的触摸信号。
文件指示部42基于从触摸处理部40被供给的数据,而对图像数据处理部32指示文献数据的页的原始图像的读入。文件指示部42例如为,面向便携设备的操作系统的安卓系统(注册商标)的功能。
图像数据处理部32例如为PDF程序库。
图像数据处理部32具备图像尺寸取得部44、图像取得部46和页数取得部48。
图像尺寸取得部44从文献存储部6取得文献数据的页的原始图像的横向方向的长度。图像尺寸取得部44从文献存储部6取得文献数据的页的原始图像的纵向方向的长度。
图像取得部46从文献存储部6取得文献数据的页的原始图像。
页数取得部48从文献存储部6取得文献数据的页数。
应用部28例如为照片或文档等的印刷软件、贺年卡印刷软件、通过投影仪来对照片或文档等进行投影的投影软件等的应用软件。
阅读器的动作
接下来,参照图5~图15,对阅读器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5、图6、图7、图11、图13以及图15为表示阅读器10的处理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图8为对决定旋转角θ的处理进行说明的图。图9A~图9E为对缩略图图像的生成处理进行说明的图。图10A~图10C为对缩略图图像的配置方法进行说明的图。图12为对双联页进行说明的图。图14为对在动态部分中配置有双联页的配置方法进行说明的图。以下,沿着图5的流程图,在参照图2的同时,对控制部3的动作进行说明。
控制部3生成使所生成的缩略图图像T从图像显示部2的右侧向左侧按照页码的升序进行配置的缩略图图像束G。
图像配置部36将缩略图图像束G划分成静态部分和动态部分,并对静态部分中的缩略图图像T的配置位置和动态部分中的缩略图图像T的配置位置进行计算,并且决定构成缩略图图像束G的多个缩略图图像T的配置位置。
图5的流程是以预定的事件例如接通了阅读器10的电源、或者在阅读器10中例如指示了菜单画面的显示为契机而开始的。
首先,在步骤S101中,文件指示部42向图像取得部46发出如下指示,即,将使用输入部7的按钮7A~7F或者触摸面板7G而被用户指定的原始图像从文献存储部6中读取出来。控制部3取得成为处理对象的缩略图图像束G、在该示例中为缩略图图像束G中所包含的多个缩略图图像T的原始图像。
接下来,在步骤S102中,控制部3取得表示多个缩略图图像T的排列顺序的数据。该数据包括缩略图图像T的识别符、和表示排列顺序的编号。
该数据包含表示缩略图图像T的排列顺序的编号、和作为缩略图图像T的识别符的文件名。该数据被存储在文献存储部6中。在步骤S101中,控制部3从文献存储部6中读取该数据,并从文献存储部6取得具有该的数据中所包含的文件名的原始图像。在步骤S102中,控制部3从该数据中取得缩略图图像T的排列顺序。
接下来,在步骤S103中,控制部3取得被使用于缩略图图像束G的显示中的参数。这些参数与缩略图图像束G的识别符一起被存储于文献存储部6中。在此处所取得的参数中,包含图像数量或图像的宽度尺寸。图像数量为,表示缩略图图像束G中所包含的缩略图图像T的数量的参数。图像的宽度尺寸为,表示缩略图图像束G的横向方向的长度的参数。
接下来,在步骤S104中,控制部3使用由GUI基础部30生成的缩略图图像T而生成缩略图图像束G。详细而言,控制部3对GUI基础部30在步骤S101中取得的原始图像进行缩小或放大,并使用所生成的缩略图图像T而生成缩略图图像束G。
以下,沿着图6的流程图,对生成控制部3的缩略图图像T并配置缩略图图像T而生成缩略图图像束G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在步骤S201中,图像配置部36决定以后述的图9A所示的各页的第二假想旋转轴M为中心而进行旋转的旋转角θ。另外,沿着图7的流程图,对该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在步骤S301中,图像配置部36开始进行原始图像的第N页的读入。N为1以上的整数。
接下来,在步骤S302中,图像配置部36在第N页不是动态部分的情况下,设为“否”,并进入步骤S306,将第N页的旋转角θ设为最大旋转角θmax,并进入步骤S304。此外,在第N页为动态部分的情况下,设为“是”,并进入步骤S303,将第N页的旋转角θ设定为“最大旋转角-最大削减旋转角*相符的正态分布的值/正态分布的中央值”。另外,被配置于动态部分中的页的旋转角θ,如图8所示那样,按照削减旋转角的正态分布而被计算,并且越靠近成为动态部分的横向方向的中心的预定的位置K,则页的旋转角θ越小。也就是说,成为第一靠近预定的位置K的页的旋转角θ1<第二靠近的页的旋转角θ2<第三靠近的页的旋转角θ3。
接下来,在步骤S304中,如果与双联页相比靠右侧,则图像配置部36将角度的正负反转。也就是说,与预定的位置K相比靠右侧的页,将旋转角θ设定为-θ1、-θ2、-θ3、-θmax。
接下来,在步骤S305中,图像配置部36返回至步骤S301,并按照页数量而反复执行步骤S301至步骤S305的动作,完成第N页的读入,并结束各页的旋转角θ的设定。
返回至图6,在步骤S202中,控制部3生成各页的缩略图图像T。具体而言,在GUI基础部30中,以与第一假想旋转轴Q交叉的各自的第二假想旋转轴M为中心而将被配置于第一假想旋转轴Q上的多个缩略图图像T的每一个旋转,进一步以第一假想旋转轴Q为中心进行旋转,从而生成缩略图图像T。
如图9A所示,GUI基础部30将页Ta竖立地配置在被设定于假想空间内的假想水平面N上的第一假想旋转轴Q上,并以与第一假想旋转轴Q交叉的各自的第二假想旋转轴M为中心而使所述页Ta从页Ta的横向方向与显示区域的横向方向平行的基准位置R起以旋转角θ进行旋转。而且,GUI基础部30将在假想空间内以各自的第二假想旋转轴M为中心而被旋转的页Ta生成以第一假想旋转轴Q为中心并以未图示的俯角φ进行旋转的图像。即,GUI基础部30生成在假想空间内,从与以第二假想旋转轴M为中心而被旋转的页Ta的上边相比靠上的视点以未图示的俯角φ向斜下方俯视观察页Ta的图像。换而言之,各个缩略图图像被生成作为,在假想空间内,从与页Ta的上边相比靠上的视点以未图示的俯角φ而对页Ta进行斜视且俯瞰的图像。另外,在未使页旋转的情况下,处于页的横向方向与显示区域的横向方向平行的状态,旋转角θ为0°。此外,俯角φ成为被预先规定的角度。此外,第二假想旋转轴M并未被限定为沿着作为页的纵向方向的第二方向的边而平行的结构的轴,也可以为与横向方向的边交叉的结构。
具体而言,首先,GUI基础部30针对从正面观察各页时的图9B所示的图像Tb,如图9C所示那样,生成在不使横宽发生变化的同时,施加纵向方向的变形,从而使图9B的图像Tb的右边相对于左边而仅偏移S·sinθ·tanφ而得到的图像Tc。接下来,如图9D所示,GUI基础部30生成将图9C的图像Tc以cosθ的倍率在横向方向上缩小而得到的图像Td。其结果为,图像Td的横宽成为S·cosθ。而且,最后,如图9E所示那样,GUI基础部30生成将图9D的图像Td以cosφ的倍率在纵向方向上缩小而得到的图像Te。其结果为,图像Te的纵向方向的尺寸成为L·cosφ。由此,生成了使页以第二假想旋转轴M为中心并以旋转角θ进行旋转、且以第一假想旋转轴Q为中心进行旋转而得到的缩略图图像T。换而言之,生成了使页以第二假想旋转轴M为中心并以旋转角θ进行旋转、且从与页的上边相比靠上的视点以俯角φ对页进行俯视观察时的缩略图图像T。
再次返回至图6,在步骤S203中,图像配置部36对动态部分和静态部分之间的共同的标准页间距La进行计算。
标准页间距La通过“整体占有宽度*标准页间距占有宽度比率/(页数-1)”而被计算。在此,在页间距为图10A所示的正态分布的情况下,如图10B所示,静态部分的页间距成为标准页间距La,动态部分的页间距成为页间距L1、L2、L3进入到标准页间距La之间而得到的间距。另外,整体占有宽度是指,将静态部分的页间距的合计和动态部分的页间距的合计加在一起,进一步再加上相当于“标准页宽*cos(最大旋转角θmax)”的二分之一的两端的两个页间距Lb而得到的长度Wmax。此外,标准页间距占有宽度比率是指,如图10C所示那样,除去动态部分的页间距L1、L2、L3的标准页间距占有宽度的长度Wa的相对于整体占有宽度的长度Wmax的比率。
接下来,在步骤S204中,图像配置部36对双联页的宽度进行计算。另外,所谓双联页是指,夹着图8所示的动态部分的预定的位置K的两张缩略图图像T。
以下,沿着图11的流程图,对计算图像配置部36的双联页的宽度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在步骤S401中,图像配置部36将双联页的实际显示宽度设为被预先决定的双联页间隙G。另外,所谓双联页间隙G是指,如图12所示那样,双联页左页与双联页右页之间的间隔。
接下来,在步骤S402中,在双联页为动态部分的情况下,设为“是”,进入步骤S403,在步骤S403中,在双联页的状态为并非“双联页左页≥总页数-1或所有页向右”或“双联页右页≤0页或所有页向左”的“其他”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04,图像配置部36将双联页左页的实际显示宽度WL设为“双联页左页的页宽*cos(旋转角θ)”。另外,所有页向右是指,所有页为图12中的“双联页左页”的情况,所有页向左是指,所有页为图12中的“双联页右页”的情况。
接下来,在步骤S405中,图像配置部36将双联页右页的实际显示宽度WR设为“双联页右页的页宽*cos(旋转角θ)”。
接下来,在步骤S406中,图像配置部36在双联页的实际显示宽度上加上“(双联页左页的实际显示宽度WL/2)+(双联页右页的实际显示宽度WR/2)”,并结束双联页的实际显示宽度的计算。
接下来,返回至步骤S403,在双联页的状态为“双联页右页≤0页或所有页向左”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07,将双联页右页的实际显示宽度WR设为“双联页右页的页宽*cos(旋转角θ)”。
接下来,在步骤S408中,图像配置部36在双联页的实际显示宽度上加上“双联页右页的实际显示宽度WR/2”,并结束双联页的实际显示宽度的计算。
再次返回至步骤S403,在双联页的状态为“双联页左页≥总页数-1或所有页向右”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09,将双联页左页的实际显示宽度WL设为“双联页左页的页宽*cos(旋转角θ)”。
接下来,在步骤S410中,图像配置部36在双联页的实际显示宽度上加上“双联页左页的实际显示宽度WL/2”,并结束双联页的实际显示宽度的计算。
接下来,返回至步骤S402,在双联页不是动态部分的情况下,设为“否”,进入步骤S411,在步骤S411中,在“双联页右页≤0页或双联页左页≥总页数-1”的情况下,设为“是”,进入步骤S412。
在步骤S412中,图像配置部36在双联页的实际显示宽度上加上“标准页宽*cos(最大旋转角θmax)/2”,并结束双联页的实际显示宽度的计算。
接下来,返回至步骤S411,在不是“双联页右页≤0页或双联页左页≥总页数-1”的情况下,设为“否”,进入步骤S413,在步骤S413中,图像配置部36在双联页的实际显示宽度上加上“标准页宽*cos(最大旋转角θmax)”,并结束双联页的实际显示宽度的计算。
再次返回至图6,在步骤S205中,图像配置部36对由动态部分的页分享的宽度进行计算。
由动态部分的页分享的宽度,通过“整体占有宽度*(1-标准页间距占有宽度比率)-双联页的实际显示宽度”来计算。另外,整体占有宽度为,将上述的静态部分的页间距的合计和动态部分的页间距的合计加在一起,进一步加上一个静态部分的页间距而得到的长度Wmax。此外,所谓标准页间距占有宽度比率是指,标准页间距占有宽度的长度Wa的相对于整体占有宽度的长度Wmax的比率。
接下来,在步骤S206中,图像配置部36对动态部分的累积正态分布进行计算。
以下,沿着图13的流程图,对计算图像配置部36的动态部分的累积正态分布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在步骤S501中,图像配置部36将累积正态分布设为“0”。
在步骤S502中,图像配置部36开始进行动态部分的第M页的读入。M为1以上的整数。
接下来,在步骤S503中,如果与双联页相比靠右侧,则图像配置部36将旋转角θ的角度的正负反转。
接下来,在步骤S504中,在第M页为双联页的左右任意一页的情况下,设为“是”,进入步骤S505,在步骤S505中,图像配置部36在累积正态分布上加上“第M页的正态分布/2”。
接下来,在步骤S506中,图像配置部36完成第M页的读入,并结束累积正态分布的计算。
返回至步骤S504,在第M页不是双联页的左右任意一页的情况下,设为“否”,进入步骤S507,在步骤S507中,图像配置部36在累积正态分布上加上“第M页的正态分布”。
接下来,在步骤S506中,图像配置部36返回至步骤S502,按照页数量来反复执行步骤S502至步骤S506的动作,完成第M页的读入,并结束累积正态分布的计算。
通过实施以上的累积正态分布的计算,从而如图14所示那样,能够对在动态部分中存在有双联页的配置进行计算。
再次返回至图6,在步骤S207中,图像配置部36对各页的缩略图图像T进行配置,从而生成缩略图图像束G。
以下,沿着图15的流程图,对图像配置部36的配置各页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在步骤S601中,图像配置部36将第0页的X坐标设为“标准页宽La*cos(最大旋转角θmax)/2”。另外,所谓X坐标是指,将与最初页的横向方向对置的两端部的左侧的端部设为0,从左侧的端部起的成为横向方向的X轴方向的长度。
接下来,在步骤S602中,图像配置部36开始进行原始图像的第N页的读入。N为1以上的整数。
接下来,在步骤S603中,在第N页为双联页的右页的情况下,设为“是”并进入步骤S604,在步骤S604中,在第N页为动态部分的情况下,设为“是”并进入步骤S605。
接下来,在步骤S605中,图像配置部36在X坐标上加上“由动态部分分享的宽度*第N页的正态分布/累积正态分布/2”。
接下来,在步骤S606中,图像配置部36将第N页的X坐标设为X坐标。
接下来,在步骤S607中,在第N页为双联页右页的情况下,设为“是”,进入步骤S608。在第N页不是双联页右页的情况下,设为“否”,进入步骤S614,在步骤S614中,图像配置部36在X坐标上加上“由动态部分分享的宽度*第N页的正态分布/2”,进入步骤S608。
接下来,进入步骤S604,在第N页不是动态部分的情况下,设为“否”并在步骤S613中,将第N页的X坐标设为X坐标,进入步骤S608。
接下来,返回至步骤S603,在第N页不是双联页右页的情况下,设为“否”并进入步骤S611,在步骤S611中,在X坐标上加上双联页的实际显示宽度。
接下来,在步骤S612中,将第N页的X坐标设为X坐标,进入步骤S608。
接下来,在步骤S608中,在X坐标上加上标准页间距La,在步骤S609中,图像配置部36返回至步骤S602,并按照页数量来反复执行步骤S602至步骤S609的动作,完成第N页的读入,并结束各页的X坐标的计算。
此后,基于由图像配置部36计算出的各页的X坐标,而将由GUI基础部30生成的缩略图图像T配置在第一假想旋转轴Q上,并结束缩略图图像束G的生成。
返回至图5,在步骤S105中,控制部3将由在步骤S104中生成的缩略图图像T所构成的缩略图图像束G显示在图像显示部2上。
根据以上的流程,在图像显示部2上显示了沿着图像显示部2的横向方向而从右侧向左侧按照页码的升序而配置的缩略图图像束G。
另外,在各步骤中被计算出的各种计算值针对每页而被存储于RAM5中,并在计算所需时,每次从RAM5读取并被用于各种计算中。
根据作为上述这样的显示装置的阅读器10或显示方法,由于被配置于静态部分上的缩略图图像T以一部分与相邻的缩略图图像T重叠的方式来显示,因此,能够确认缩略图图像T的记载内容的一部分。此外,由于被配置于动态部分上的缩略图图像T以越是靠近预定的位置K的缩略图图像T,则以第二假想旋转轴M为中心的旋转角θ越变小的方式来显示,因此越是靠近预定的位置K的缩略图图像T,则图像宽度越大,从而越能够更容易地确认缩略图图像T的记载内容。因此,能够一揽子地确认所有的缩略图图像T的记载内容。
此外,由于预定的位置K在多个缩略图图像T所排列的横向方向上为动态部分的中心,因此在预定的位置K的两侧配置有图像宽度较宽的缩略图图像T,从而更易于确认被配置于动态部分上的缩略图图像T的记载内容。
接下来,关于用户使用输入部7的按钮7A~7F或者触摸面板7G来进行预定的操作的情况下的显示方法或在对上述的控制部3进行控制的程序以外被预先编程的显示方法,采用显示例1~显示例9来进行说明。
显示例1
参照图16来对将图像束放大显示的显示方法进行说明。
图16为对缩略图图像束进行放大显示的图。另外,关于阅读器10中的结构部位,标记与上述部位相同的符号来进行说明。
如图16所示,在用户利用手指而使缩略图图像束G如箭头标记A1所示那样向上方移动并使指从触摸面板7G上离开时,控制部3实施如下处理,即,以预定的放大率而将缩略图图像束G放大,并在图像显示部2中在用手指移动缩略图图像束G的附近处,显示被放大的缩略图图像束G的处理。此外,当用户用手指将被放大的缩略图图像束G移动至下方并将手指从触摸面板7G上离开时,所述被放大的缩略图图像束G成为原始大小的缩略图图像束G并被显示。
另外,在被放大的缩略图图像束G中,作为宽度方向的横向方向的长度与原始的缩略图图像束G相同,而各个缩略图图像T则以预定的放大率被放大并被显示。
根据该显示方法,通过以预定的放大率放大显示缩略图图像束G,从而能够很容易地识别出缩略图图像束G的各个缩略图图像T的记载内容。
显示例2
参照图17来对显示动态部分的图像数量少于预定的图像数量的图像束的显示方法进行说明。
图17为显示了动态部分的图像数量少于预定的图像数量的缩略图图像束的图。另外,关于阅读器10中的结构部位,标记与上述相同的符号并进行说明。
如图17所示,在动态部分的图像数量少于预定的图像数量的情况下,例如,在动态部分中的预定的图像数量为6张而动态部分的图像数量为4张的情况下,控制部3对将虚构的两张追加至实际存在的4张的左侧的配置进行计算,从而如图17所示那样,在动态部分上,靠近右侧而显示4张缩略图图像T。
根据该显示方法,由于没有因较少的张数而被分散配置,而是使连续的图像显示在集中的位置上,因此看起来很美观。
显示例3
参照图18来对显示动态部分的图像数量少于预定的图像数量的图像束的另一个显示方法进行说明。
图18为显示了动态部分的图像数量少于预定的图像数量的缩略图图像束的图。另外,关于阅读器10中的结构部位,标记与上述部位相同的符号并进行说明。
如图18所示,在动态部分的图像数量少于预定的图像数量的情况下,通过用户用手指触摸动态部分的缩略图图像T,从而控制部3实施如下处理,即,与在动态部分上配置有预定的图像数量的情况相比使被配置于动态部分上的缩略图图像T的旋转角θ减小并进行显示的处理。具体而言,在动态部分的图像数量少于预定的图像数量的情况下,使第一靠近预定的位置K的缩略图图像T的旋转角θ1小于在动态部分上被配置有预定的图像数量的情况下的第一靠近预定的位置K的缩略图图像T的旋转角θ1。此外,使第二靠近预定的位置K的缩略图图像T的旋转角θ2小于在动态部分上被配置有预定的图像数量的情况下的第二靠近预定的位置K的缩略图图像T的旋转角θ2。
另外,也可以采用如下程序,即,在动态部分的图像数量少于预定的图像数量的情况下,以与在动态部分上被配置有预定的图像数量的情况相比减小被配置于动态部分上的缩略图图像T的旋转角θ的方式进行自动控制的程序。
根据该显示方法,通过减小动态部分上的缩略图图像T的以第二假想旋转轴M为中心的旋转角θ并显示,从而使被配置于动态部分上的缩略图图像T的图像宽度变得更宽,从而更加易于确认被配置于动态部分上的缩略图图像T的记载内容。
显示例4
参照图19来对显示了纵长图像和横长图像混合存在的图像束的显示方法进行说明。
图19为显示了纵长图像和横长图像混合存在的缩略图图像束的图。另外,关于阅读器10中的结构部位,标记与上述部位相同的符号并进行说明。
如图19所示,在于动态部分上横向方向的长度短于纵向方向的长度的纵长的缩略图图像T和横向方向的长度长于纵向方向的长度的横长的缩略图图像TW混合存在的缩略图图像束G中,控制部3实施如下处理,即,在于动态部分上横长的缩略图图像TW多于纵长的缩略图图像T的情况下,以与横长的缩略图图像TW少于纵长的缩略图图像T的情况下的图像数量相比减少图像数量的方式来进行显示的处理。
根据该显示方法,由于在于动态部分上横长的缩略图图像TW多于纵长的缩略图图像T的情况下,通过以减少动态部分的图像数量的方式来显示,从而使横长的缩略图图像TW与相邻的图像之间的间隔变宽而重叠的区域变小,因此更易于确认横长的缩略图图像TW的记载内容。
显示例5
参照图20来对在纵长图像和横长图像混合存在的图像束中,使各图像的端部对齐并进行显示的显示方法进行说明。
图20为在纵长图像和横长图像混合存在的缩略图图像束中,使各缩略图图像的端部对齐并进行显示的图。另外,关于阅读器10中的结构部位,标记与上述部位相同的符号并进行说明。
纵长的缩略图图像T和横长的缩略图图像TW混合存在的缩略图图像束G以使各个缩略图图像T、TW在纵向方向上靠近中央的方式被显示。因此,当用户用手指触摸缩略图图像束G并使缩略图图像束G向上方或下方移动,从而在图像显示部2上未显示出缩略图图像束G的上端或下端的一部分时,控制部3实施如下处理,即,使缩略图图像T、TW的在纵向方向上对置的两端部中的任意一方的端部对齐并显示的处理。具体而言,如图20所示那样,当仅显示了成为缩略图图像束G的预定的范围的缩略图图像束G的上方部分,也就是在图像显示部2上未显示出缩略图图像T、TW的下端时,显示出使各个缩略图图像T、TW的上端部对齐的缩略图图像束G。此外,当仅显示了成为缩略图图像束G的预定的范围的缩略图图像束G的下方部分,也就是在图像显示部2上未显示出缩略图图像T、TW的上端时,显示出使各个缩略图图像T、TW的下端部对齐的缩略图图像束G。
根据该显示方法,即使在于构成缩略图图像束G的多个缩略图图像T、TW中混合存在有纵长的缩略图图像T或横长的缩略图图像TW、且未显示出多个缩略图图像T、TW的在纵向方向上对置的两端部的任意一个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使构成缩略图图像束G的多个缩略图图像T、TW的在纵向方向上对置的两端部中的任意一方对齐并显示,从而确认横长的缩略图图像TW的记载内容。
显示例6
参照图21来对使操作图像与相邻的图像之间的间隔扩大并显示的显示方法进行说明。
图21为,将操作缩略图图像与相邻的缩略图图像之间的间隔扩大并显示的图。另外,关于阅读器10中的结构部位,标记与上述部位相同的符号并进行说明。
如图21所示,当用户实施用手指触摸作为操作图像的操作缩略图图像TS等的预定的操作时,控制部3实施如下处理,即,使操作缩略图图像TS与相邻的缩略图图像T之间的间隔扩大并显示的处理。具体而言,使操作缩略图图像TS的与左侧的缩略图图像T之间的间隔W1和操作缩略图图像TS的与右侧的缩略图图像T之间的间隔W2分别宽于操作缩略图图像TS被手指触摸的预定的操作前的间隔并被显示。
根据该显示方法,由于使操作缩略图图像TS与相邻的缩略图图像T之间的间隔扩大并实施显示,因此操作缩略图图像TS与相邻的缩略图图像T重叠的区域变小,从而易于确认操作缩略图图像TS与相邻的缩略图图像T的记载内容。
显示例7
参照图22来对操作缩略图图像与相邻的图像以不重叠的方式显示的显示方法进行说明。
图22为,操作缩略图图像与相邻的缩略图图像以不重叠的方式进行显示的图。另外,关于阅读器10中的结构部位,标记与上述部位相同的符号并进行说明。
如图22所示,在实施了用户用手指以预定的时间以上、例如1秒以上触摸被配置于动态部分上的作为操作图像的操作缩略图图像TS等的预定的操作时,控制部3实施如下处理,即,使操作缩略图图像TS和相邻的缩略图图像T彼此以不重叠的方式进行显示的处理。具体而言,设置操作缩略图图像TS的与左侧的缩略图图像T之间的间隔G1和操作缩略图图像TS的与右侧的缩略图图像T之间的间隔G2并进行显示。
根据该显示方法,由于被配置于动态部分上的操作缩略图图像TS与相邻的缩略图图像T彼此以不重叠的方式被显示,因此能够很容易地确认操作缩略图图像TS和相邻的缩略图图像T的记载内容。
显示例8
参照图23以及图24来对将动态部分的图像向静态部分移动并显示的显示方法进行说明。
图23为对将动态部分的缩略图图像向静态部分移动并显示的方法进行说明的图,图24为将动态部分的缩略图图像向静态部分移动并显示的图。另外,关于阅读器10中的结构部位,标记与上述部位相同的符号并进行说明。
如图23所示,当用户用手指触摸被配置于动态部分上的缩略图图像T并如箭头标记A2所示那样向右侧进行移动时,控制部3实施如下处理,即,使被手指触摸的缩略图图像T、和被配置于被手指触摸的缩略图图像T与静态部分之间的缩略图图像T移动至静态部分,从而如图24所示那样配置在静态部分上并进行显示的处理。也就是说,能够将被显示在动态部分上的缩略图图像T移动至静态部分。另外,也能够使被显示在静态部分上的缩略图图像T移动至动态部分。具体而言,能够通过用手指触摸静态部分的缩略图图像T并向动态部分进行移动,从而进行显示。
根据该显示方法,能够减少被配置于动态部分上的缩略图图像T,从而更加易于观察被配置于动态部分上的缩略图图像T。
显示例9
参照图25以及图26来对缩小图像束的宽度并显示的显示方法进行说明。
图25以及图26为,对缩小缩略图图像束的宽度并显示的方法进行说明的图。另外,关于阅读器10中的结构部位,标记与上述部位相同的符号并进行说明。
如图25所示,当用户用手指触摸被配置于缩略图图像束G的最左侧的缩略图图像T、且如箭头标记A3所示那样向右侧进行移动时,控制部3实施如下处理,即,使缩略图图像束G的宽度方向即横向方向的长度缩小,从而如图26所示那样进行显示的处理。此外,当使手指离开触摸面板7G时,则显示出原始的宽度的缩略图图像束G。另外,也能够使缩略图图像束G靠近左侧并缩小显示。
根据该显示方法,在缩略图图像束G与被放大的缩略图图像T或其他的缩略图图像束G等重叠并被显示的情况下,通过使缩略图图像束G的宽度缩小并显示,从而能够很容易地确认与缩略图图像束G重叠的被放大的缩略图图像T或缩略图图像束G的记载内容。
以下,对从上述的实施方式导出的内容进行记载。
显示方法为,使被配置于第一假想轴上的多个图像的每一个以与所述第一假想轴交叉的各自的第二假想轴为中心而旋转,并进一步以所述第一假想轴为中心而旋转从而显示在显示部上的显示方式,其中,由沿着第一方向而被配置的多个所述图像构成的图像束具有:静态部分,其为在多个所述图像以一部分与相邻的所述图像重叠的方式被显示的状态下,所述图像彼此以等间隔而排列的部分;动态部分,其为相邻的所述图像彼此之间的间隔与所述静态部分中的所述图像彼此之间的间隔相比被配置得较宽的部分,在所述动态部分上被显示的所述图像能够移动至所述静态部分上,所述动态部分中的所述图像,越是靠近预定的位置的所述图像,则以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的所述第二假想轴为中心的旋转角越小。
根据该显示方法,由于被配置于静态部分上的图像以一部分与相邻的图像重叠的方式而被显示,因此能够确认图像的记载内容的一部分。此外,由于被配置于动态部分上的图像以越是靠近预定的位置的图像则以第二假想轴为中心的旋转角越小的方式被显示,因此越是靠近预定的位置的图像,则图像宽度越宽,从而更加易于确认图像的记载内容。因此,能够一揽子确认所有图像的记载内容。
在上述的显示方法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预定的位置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为所述动态部分的中心。
根据该显示方法,由于预定的位置在多个图像所排列的第一方向上为动态部分的中心,因此在预定的位置的两侧配置有图像宽度较宽的图像,从而更加易于确认被配置于动态部分上的图像的记载内容。
在上述的显示方法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在所述图像束向所述第二方向被移动了的情况下,以预定的放大率放大所述图像束并显示。
根据该显示方法,通过以预定的放大率放大图像束并显示,从而能够很容易地识别图像束的各个图像的记载内容。
在上述的显示方法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在所述动态部分中的多个所述图像少于预定的图像数量的情况下,与所述预定的图像数量的情况相比,减小所述动态部分中的多个所述图像的所述旋转角并显示。
根据该显示方法,通过减小动态部分中的图像的以第二假想轴为中心的旋转角并进行显示,从而使被配置于动态部分上的图像的图像宽度变得更宽,由此更加易于确认被配置于动态部分上的图像的记载内容。
在上述的显示方法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在所述动态部分中,在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长于所述第二方向的长度的所述图像多于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短于所述第二方向的长度的所述图像的情况下,与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短于所述第二方向的长度的所述图像较多的情况相比,减少所述动态部分中的所述图像数量并显示。
根据该显示方法,由于在动态部分上在第一方向的长度长于第二方向的长度的横长图像多于第一方向的长度短于第二方向的长度的纵长图像的情况下,通过减少动态部分的图像数量并显示,从而使横长图像与相邻的图像之间的间隔变大,重叠的区域变小,因此更加易于确认被配置于动态部分上的横长图像的记载内容。
在上述的显示方法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在所述图像束的一部分未被显示的情况下,使构成所述图像束的多个所述图像的每一个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对置的两端部中的、任意一方的所述端部对齐并显示。
根据该显示方法,即使在构成图像束的多个图像中混合存在有纵长的图像或横长的图像、且多个图像的在第二方向上对置的两端部的任意一个未被显示出来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使构成图像束的多个图像的在第二方向上对置的两端部中的任一个对齐并显示,从而确认横长的图像的记载内容。
在上述的显示方法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在所述图像束中被实施了预定的操作的操作图像以与所述预定的操作前相比扩宽与相邻的所述图像之间的间隔的方式进行显示。
根据该显示方法,由于使操作图像与相邻的图像之间的间隔扩大并显示,因此操作图像和相邻的图像重叠的区域变小,从而易于确认操作图像和相邻的图像的记载内容。
在上述的显示方法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在所述图像束中被实施了预定的操作的操作图像被配置于所述动态部分中的情况下,以相邻的所述图像彼此不重叠的方式进行显示。
根据该显示方法,由于在动态部分上被配置的操作图像与相邻的图像彼此以不重叠的方式被显示,因此能够很容易地确认操作图像与相邻的图像的记载内容。
显示装置具备:显示部,其显示由沿着第一方向而被配置的多个图像构成的图像束;图像生成部,其使被配置于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假想轴上的多个所述图像的每一个以与所述第一假想轴交叉的各自的第二假想轴为中心而旋转,并进一步以所述第一假想轴为中心而旋转,从而生成多个所述图像;控制部,其使具有静态部分和动态部分的所述图像束进行显示,且以如下方式进行显示,所述方式为,所述动态部分中的所述图像,越是靠近预定的位置的所述图像,则以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的所述第二假想轴为中心的旋转角越小,其中,所述静态部分为,在以一部分与相邻的所述图像重叠的方式被显示的状态下,所述图像彼此以等间隔而排列的部分,所述动态部分为,相邻的所述图像彼此之间的间隔与所述静态部分中的所述图像彼此之间的间隔相比被配置得较宽的部分。
根据该显示装置,由于被配置于静态部分上的图像以一部分与相邻的图像重叠的方式被显示,因此能够确认图像的记载内容的一部分。此外,由于被配置于动态部分上的图像以越是靠近预定的位置的图像则以第二假想轴为中心的旋转角越小的方式被显示,因此越是靠近预定的位的图像,则图像宽度越大,更加易于确认图像的记载内容。因此,能够一揽子确认所有图像的记载内容。
符号说明
2…作为显示部的图像显示部;3…控制部;4…VRAM;5…RAM;6…文献存储部;7…输入部;7A~7F…按钮;7G…触摸面板;10…作为显示装置的阅读器;28…应用部;30…作为图像生成部的GUI基础部;32…图像数据处理部;34…有效矩形处理部;36…图像配置部;38…3D图像处理部;40…触摸处理部;42…文件指示部;44…图像尺寸取得部;46…图像取得部;48…页数取得部;BUS…总线;G…作为图像束的缩略图图像束;P、T…作为图像的缩略图图像;Ta…页;Tb、Tc、Td、Te…图像;Q…作为第一假想轴的第一假想旋转轴;M…作为第二假想轴的第二假想旋转轴;N…假想水平面;R…基准位置;θ…旋转角。

Claims (9)

1.一种显示方法,其使被配置于第一假想轴上的多个图像的每一个以与所述第一假想轴交叉的各自的第二假想轴为中心而旋转,并进一步以所述第一假想轴为中心而旋转从而显示在显示部上,在所述显示方法中,
由沿着第一方向而被配置的多个所述图像构成的图像束具有:
静态部分,其为在以一部分与相邻的所述图像重叠的方式被显示的状态下,所述图像彼此以等间隔而排列的部分;
动态部分,其为相邻的所述图像彼此之间的间隔与所述静态部分中的所述图像彼此之间的间隔相比被配置得较宽的部分,
在所述动态部分上被显示的所述图像能够移动至所述静态部分上,
所述动态部分中的所述图像,越是靠近预定的位置的所述图像,则以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的所述第二假想轴为中心的旋转角越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方法,其中,
所述预定的位置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为所述动态部分的中心。
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方法,其中,
在所述图像束向所述第二方向被移动了的情况下,以预定的放大率放大所述图像束并显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方法,其中,
在所述动态部分中的多个所述图像数量少于预定的图像数量的情况下,与所述预定的图像数量的情况相比,减小所述动态部分中的多个所述图像的所述旋转角并显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方法,其中,
在所述动态部分中,在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长于所述第二方向的长度的所述图像数量多于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短于所述第二方向的长度的所述图像数量的情况下,与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短于所述第二方向的长度的所述图像较多的情况相比,减少所述动态部分中的所述图像数量并显示。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方法,其中,
在所述图像束的一部分未被显示的情况下,使构成所述图像束的多个所述图像的每一个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对置的两端部中的、任意一方的所述端部对齐并显示。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方法,其中,
在所述图像束中被实施了预定的操作的操作图像以与所述预定的操作前相比扩宽与相邻的所述图像之间的间隔的方式进行显示。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方法,其中,
在所述图像束中被实施了预定的操作的操作图像被配置于所述动态部分中的情况下,以相邻的所述图像彼此不重叠的方式进行显示。
9.一种显示装置,具备:
显示部,其显示由沿着第一方向而被配置的多个图像构成的图像束;
图像生成部,其使被配置于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假想轴上的多个所述图像的每一个以与所述第一假想轴交叉的各自的第二假想轴为中心而旋转,并进一步以所述第一假想轴为中心而旋转,从而生成多个所述图像;
控制部,其使具有静态部分和动态部分的所述图像束进行显示,且以如下方式进行显示,即,所述动态部分中的所述图像,越是靠近预定的位置的所述图像,则以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的所述第二假想轴为中心的旋转角越小,其中,所述静态部分为,在以一部分与相邻的所述图像重叠的方式被显示的状态下,所述图像彼此以等间隔而排列的部分,所述动态部分为,相邻的所述图像彼此之间的间隔与所述静态部分中的所述图像彼此之间的间隔相比被配置得较宽的部分。
CN202010073227.4A 2019-01-29 2020-01-22 显示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148809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12827 2019-01-29
JP2019012827A JP7255202B2 (ja) 2019-01-29 2019-01-29 表示方法及び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88099A true CN111488099A (zh) 2020-08-04

Family

ID=717324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73227.4A Pending CN111488099A (zh) 2019-01-29 2020-01-22 显示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241710A1 (zh)
JP (2) JP7255202B2 (zh)
CN (1) CN111488099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31517B2 (ja) * 2019-07-23 2023-08-2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表示方法および表示装置
JP2023018734A (ja) 2021-07-28 2023-02-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表示方法、及び、表示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37111A (zh) * 2011-02-09 2012-08-1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显示控制方法、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2637411A (zh) * 2011-02-09 2012-08-1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显示控制方法、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05830145A (zh) * 2013-10-10 2016-08-03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以及图像变形方法
CN108388849A (zh) * 2018-02-07 2018-08-1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调整终端的显示图像的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89132B1 (en) 2003-12-19 2007-10-30 Apple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age acquisition, organization, manipulation, and publication
JP5024100B2 (ja) 2008-02-14 2012-09-1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表示制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表示制御方法、及び表示制御プログラム
JP5564848B2 (ja) 2009-07-23 2014-08-06 富士通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表示制御方法および表示制御プログラム
JP5095780B2 (ja) * 2010-06-25 2012-12-1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90123A (ja) * 2011-03-09 2012-10-04 Seiko Epson Corp 表示制御方法、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17142711A (ja) 2016-02-12 2017-08-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表示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表示装置
JP2018026656A (ja) 2016-08-09 2018-02-1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8147358A (ja) 2017-03-08 2018-09-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情報処理装置、及び、端末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37111A (zh) * 2011-02-09 2012-08-1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显示控制方法、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2637411A (zh) * 2011-02-09 2012-08-1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显示控制方法、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05830145A (zh) * 2013-10-10 2016-08-03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以及图像变形方法
CN108388849A (zh) * 2018-02-07 2018-08-1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调整终端的显示图像的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241710A1 (en) 2020-07-30
JP7255202B2 (ja) 2023-04-11
JP2023085322A (ja) 2023-06-20
JP2020123010A (ja) 2020-08-13
JP7452727B2 (ja) 2024-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452727B2 (ja) 表示方法及び表示装置
JP4883791B2 (ja)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表示方法
US8928919B2 (en)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storing image processing program and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CN111381740B (zh) 显示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JP4175625B2 (ja) 印刷プレビューのための装置および方法
US20210064198A1 (en) Display method and display device
JP7331517B2 (ja) 表示方法および表示装置
JP7334520B2 (ja) 描画順序決定方法、描画方法および描画装置
JP7259589B2 (ja) 表示方法、表示装置、及び印刷装置
JP2023017811A (ja) 画像処理装置
JP7272082B2 (ja) 表示方法及び表示装置
US11132168B2 (en) Display method,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program
EP2988225A2 (en) Document viewing device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program stored thereon
JP4681486B2 (ja) 部品欄作成装置及び部品欄作成方法
JP7298133B2 (ja) 表示方法、および表示装置
JP2021015470A (ja) 表示方法及び表示装置
JP2008217256A (ja) 図形要素編集装置、図形要素編集装置のスクロール方法、図形要素編集プログラム、及び、その記憶媒体
JP2004013514A (ja) データ表示装置およびデータ表示方法
JP2022150268A (ja)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21096291A (ja) 表示装置、表示システム、及び表示方法
JP2020145507A (ja) 画像編集装置、画像編集方法
JP2002171396A (ja) 画像部品ブロックレイアウト装置、画像部品ブロックレイアウト方法、および記録媒体ならびに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80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