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77854B - 一种复合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77854B
CN111477854B CN202010313504.4A CN202010313504A CN111477854B CN 111477854 B CN111477854 B CN 111477854B CN 202010313504 A CN202010313504 A CN 202010313504A CN 111477854 B CN111477854 B CN 1114778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nano
nano tube
hours
cellulose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1350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77854A (zh
Inventor
董荣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Dingyou Hardware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Dingyou Hardware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Dingyou Hardware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Dingyou Hardware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1350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77854B/zh
Priority to CN202011121201.9A priority patent/CN112289990A/zh
Publication of CN1114778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778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778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778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62Composi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30/00Nanotechnology for materials or surface science, e.g. nanocomposi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40/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32/00Carbon; Compounds thereof
    • C01B32/15Nano-sized carbon materials
    • C01B32/158Carbon nanotub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5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ther than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sulfides, selenides, tellurides, halogenides or LiCoFy; of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phosphates, silicates or borates
    • H01M4/583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60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organic compoun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60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organic compounds
    • H01M4/602Polym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4Electric conductive fillers
    • H01M4/625Carbon or graphit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酸化碳纳米管为原料,先利用聚乙烯亚胺进行改性处理制得改性碳纳米管,然后将改性碳纳米管与环氧化纤维素反应,生成碳纳米管‑纤维素复合物;最后将碳纳米管‑纤维素复合物依次进行氮掺杂和磷、铜掺杂,得到一种复合纳米材料,可用作电池负极材料,电容量高,循环性能优异,具有良好的电学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复合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纳米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合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纳米材料是当今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近年来一直是世界各地众多科学工作者的研究热点之一。另外,由于环境污染的不断恶化和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的存量锐减,如何替代化石能源也是当前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故开发新型复合纳米材料应用于化学电源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
锂离子电池属于二次充电电池,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工作,在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嵌。锂离子电池具有电压高、比能量高、充放电寿命长、无记忆效应、无污染、工作温度范围宽、快速充电、自放电率低和安全可靠等优点,已经成为现代通讯和便携式电子产品等的理想化学电源。
目前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普遍采用石墨材料作为负极,它的理论比容量仅为372mAh/g,且在快速充放电过程中存在石墨层剥落现象,导致明显的容量衰减。而且,在快速充放电过程中容易产生锂枝晶现象,这些因素都严重制约了在动力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因此,采用其他材料代替石墨负极是目前锂离子电池的研究重点和难点所在。
专利CN102208633B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是由天然晶质石墨、天然隐晶质石墨和天然结晶脉状石墨中的一种以上为基体,基体外包覆非石墨类碳材料,包覆后的微粒复合有导电材料,其中,非石墨类碳材料是乳化沥青热处理得到,导电材料是导电天然石墨粉、导电人造石墨粉或导电炭黑。该专利的主要优势在于采用原材料为含碳量较低的石墨,降低了原材料成本,制备工艺简化,但是,该负极材料的电容量、循环性能等电学性能指标均不够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复合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可用作电池负极材料,电容量高,循环性能优异,具有良好的电学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方案实现的:
一种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先以酸化碳纳米管为原料,利用聚乙烯亚胺进行改性处理,制得改性碳纳米管;
(2)然后将改性碳纳米管与环氧化纤维素反应,生成碳纳米管-纤维素复合物;
(3)最后将碳纳米管-纤维素复合物依次进行氮掺杂和磷、铜掺杂,即得所述的一种复合纳米材料。
优选的,以重量份计,步骤(1)的具体方法是:先将1份酸化碳纳米管分散于8~10份水中,然后加入80~100份聚乙烯亚胺,500~700W超声波振荡30~40分钟,接着以8000~10000r/min的搅拌速率剧烈搅拌20~30分钟,调节pH=7~8,离心,洗涤,真空干燥,即得所述的改性碳纳米管。
进一步优选的,利用质量浓度25~28%浓氨水调节pH值。
进一步优选的,洗涤的具体方法是:去离子水洗涤3~4次。
进一步优选的,真空干燥的温度为65~75℃,时间为20~25小时。
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酸化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如下:将碳纳米管和质量浓度75~85%浓硝酸按照质量体积比1g:80~90mL搅拌混合均匀,在135~145℃下反应6~12小时,将得到的产物经抽滤、洗涤至中性,真空干燥,即得酸化碳纳米管。
优选的,以重量份计,步骤(2)的具体方法是:将1份环氧化纤维素、12~15份改性碳纳米管和35~45份质量浓度25~35%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氮气气氛下,75~85℃反应15~18小时,水洗涤至中性,40℃干燥24小时即可。
优选的,步骤(2)中,以重量份计,所述环氧化纤维素的制备方法如下:先将1份活化处理的微晶纤维素加入8~10份去离子水中,静置浸泡3~4小时,然后加入6~8份环氧氯丙烷和7~9份质量浓度25~35%氢氧化钠溶液,42~45℃搅拌反应2~3小时,离心,水洗涤至中性,干燥,即得所述的环氧化纤维素。
进一步优选的,活化处理的具体方法是:将微晶纤维素加入5~8倍重量的质量浓度16~2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24小时,抽滤,水洗涤至中性,干燥,即可。
优选的,步骤(3)中,以重量份计,氮掺杂的具体方法是:将1份碳纳米管-纤维素复合物与5~8份三聚氰胺分别装入两个容器内,并排置于真空气氛炉中,抽真空至10Pa以下,升温至360~380℃,保温反应5~8小时,排出炉内残余气体,在真空条件下随炉冷却至室温即可。
进一步优选的,两个容器之间的距离为5~8cm。
优选的,步骤(3)中,以重量份计,磷、铜掺杂的具体方法是:将1份氮掺杂后所得产物超声波分散于5~8份水中,逐滴加入0.3~0.5份0.2~0.3mol/L氯化铜溶液和0.1~0.2份0.2~0.3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滴加完毕后室温搅拌5~8小时,离心,洗涤,干燥即可。
利用上述制备方法得到的一种复合纳米材料。
上述一种复合纳米材料作为电池负极材料的应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以酸化碳纳米管为原料,先利用聚乙烯亚胺进行改性处理制得改性碳纳米管,然后将改性碳纳米管与环氧化纤维素反应,生成碳纳米管-纤维素复合物;最后将碳纳米管-纤维素复合物依次进行氮掺杂和磷、铜掺杂,得到一种复合纳米材料,可用作电池负极材料,电容量高,循环性能优异,具有良好的电学性能。
碳纳米管与环氧化纤维素之间通过聚乙烯亚胺结构实现反应连接,一方面丰富了碳纳米管的枝化结构,另一方面通过聚乙烯亚胺、纤维素等大分子结构之间的交缠形成更多孔隙结构。使得本发明所得复合纳米材料具有稳定的三维多孔结构,可以为锂离子提供更多孔洞结构,提供更多储锂位置和扩散通道,有利于锂的快速嵌入和脱嵌,增强锂离子在负极材料中的扩散速度,提高首次库伦效率,电容量高,且循环性能佳。
碳纳米管-纤维素复合物依次进行氮掺杂和磷、铜掺杂,可以在碳纳米管表面引入缺陷,有利于储锂能力的提高,从而提高该复合纳米材料的电学性能。应该先进行氮掺杂再进行磷、铜掺杂,因为氮掺杂后可以打开能带间隙,形成生长金属的框架,如此才能实现后续步骤中的铜掺杂。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所得纳米复合材料的SEM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先以酸化碳纳米管为原料,利用聚乙烯亚胺进行改性处理,制得改性碳纳米管;
(2)然后将改性碳纳米管与环氧化纤维素反应,生成碳纳米管-纤维素复合物;
(3)最后将碳纳米管-纤维素复合物依次进行氮掺杂和磷、铜掺杂,即得所述的一种复合纳米材料(SEM图见图1)。
步骤(1)的具体方法是:先将1kg酸化碳纳米管分散于8kg水中,然后加入100kg聚乙烯亚胺,500W超声波振荡40分钟,接着以8000r/min的搅拌速率剧烈搅拌30分钟,利用质量浓度25%浓氨水调节pH=8,离心,去离子水洗涤3次,真空干燥,即得所述的改性碳纳米管。
真空干燥的温度为75℃,时间为20小时。
步骤(1)中,所述酸化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如下:将碳纳米管和质量浓度85%浓硝酸按照质量体积比1g:80mL搅拌混合均匀,在145℃下反应6小时,将得到的产物经抽滤、洗涤至中性,真空干燥,即得酸化碳纳米管。
步骤(2)的具体方法是:将1kg环氧化纤维素、15kg改性碳纳米管和35kg质量浓度35%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氮气气氛下,75℃反应18小时,水洗涤至中性,40℃干燥24小时即可。
步骤(2)中,所述环氧化纤维素的制备方法如下:先将1kg活化处理的微晶纤维素加入8kg去离子水中,静置浸泡4小时,然后加入6kg环氧氯丙烷和9kg质量浓度25%氢氧化钠溶液, 45℃搅拌反应2小时,离心,水洗涤至中性,干燥,即得所述的环氧化纤维素。
活化处理的具体方法是:将微晶纤维素加入8倍重量的质量浓度16%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24小时,抽滤,水洗涤至中性,干燥,即可。
步骤(3)中,氮掺杂的具体方法是:将1kg碳纳米管-纤维素复合物与8kg三聚氰胺分别装入两个容器内,并排置于真空气氛炉中,两个容器之间的距离为5cm,抽真空至10Pa以下,升温至380℃,保温反应5小时,排出炉内残余气体,在真空条件下随炉冷却至室温即可。
步骤(3)中,磷、铜掺杂的具体方法是:将1kg氮掺杂后所得产物超声波分散于8kg水中,逐滴加入0.3kg 0.3mol/L氯化铜溶液和0.1kg 0.3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滴加完毕后室温搅拌5小时,离心,洗涤,干燥即可。
实施例2:
一种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先以酸化碳纳米管为原料,利用聚乙烯亚胺进行改性处理,制得改性碳纳米管;
(2)然后将改性碳纳米管与环氧化纤维素反应,生成碳纳米管-纤维素复合物;
(3)最后将碳纳米管-纤维素复合物依次进行氮掺杂和磷、铜掺杂,即得所述的一种复合纳米材料。
步骤(1)的具体方法是:先将1kg酸化碳纳米管分散于10kg水中,然后加入80kg聚乙烯亚胺, 700W超声波振荡30分钟,接着以10000r/min的搅拌速率剧烈搅拌20分钟,利用质量浓度28%浓氨水调节pH=7,离心,去离子水洗涤4次,真空干燥,即得所述的改性碳纳米管。
真空干燥的温度为65℃,时间为25小时。
步骤(1)中,所述酸化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如下:将碳纳米管和质量浓度75%浓硝酸按照质量体积比1g: 90mL搅拌混合均匀,在135℃下反应12小时,将得到的产物经抽滤、洗涤至中性,真空干燥,即得酸化碳纳米管。
步骤(2)的具体方法是:将1kg环氧化纤维素、12kg改性碳纳米管和45kg质量浓度25%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氮气气氛下, 85℃反应15小时,水洗涤至中性,40℃干燥24小时即可。
步骤(2)中,所述环氧化纤维素的制备方法如下:先将1kg活化处理的微晶纤维素加入10kg去离子水中,静置浸泡3小时,然后加入8kg环氧氯丙烷和7kg质量浓度35%氢氧化钠溶液,42℃搅拌反应3小时,离心,水洗涤至中性,干燥,即得所述的环氧化纤维素。
活化处理的具体方法是:将微晶纤维素加入5倍重量的质量浓度2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24小时,抽滤,水洗涤至中性,干燥,即可。
步骤(3)中,氮掺杂的具体方法是:将1kg碳纳米管-纤维素复合物与5kg三聚氰胺分别装入两个容器内,并排置于真空气氛炉中,两个容器之间的距离为8cm,抽真空至10Pa以下,升温至360℃,保温反应8小时,排出炉内残余气体,在真空条件下随炉冷却至室温即可。
步骤(3)中,磷、铜掺杂的具体方法是:将1kg氮掺杂后所得产物超声波分散于5kg水中,逐滴加入0.5kg 0.2mol/L氯化铜溶液和0.2kg 0.2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滴加完毕后室温搅拌8小时,离心,洗涤,干燥即可。
实施例3:
一种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先以酸化碳纳米管为原料,利用聚乙烯亚胺进行改性处理,制得改性碳纳米管;
(2)然后将改性碳纳米管与环氧化纤维素反应,生成碳纳米管-纤维素复合物;
(3)最后将碳纳米管-纤维素复合物依次进行氮掺杂和磷、铜掺杂,即得所述的一种复合纳米材料。
步骤(1)的具体方法是:先将1kg酸化碳纳米管分散于9kg水中,然后加入90kg聚乙烯亚胺,600W超声波振荡35分钟,接着以9000r/min的搅拌速率剧烈搅拌25分钟,利用质量浓度26%浓氨水调节pH=7,离心,去离子水洗涤4次,真空干燥,即得所述的改性碳纳米管。
真空干燥的温度为70℃,时间为22小时。
步骤(1)中,所述酸化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如下:将碳纳米管和质量浓度80%浓硝酸按照质量体积比1g:85mL搅拌混合均匀,在140℃下反应9小时,将得到的产物经抽滤、洗涤至中性,真空干燥,即得酸化碳纳米管。
步骤(2)的具体方法是:将1kg环氧化纤维素、13kg改性碳纳米管和40kg质量浓度30%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氮气气氛下,80℃反应17小时,水洗涤至中性,40℃干燥24小时即可。
步骤(2)中,所述环氧化纤维素的制备方法如下:先将1kg活化处理的微晶纤维素加入9kg去离子水中,静置浸泡3小时,然后加入7kg环氧氯丙烷和8kg质量浓度30%氢氧化钠溶液,43℃搅拌反应2.5小时,离心,水洗涤至中性,干燥,即得所述的环氧化纤维素。
活化处理的具体方法是:将微晶纤维素加入7倍重量的质量浓度18%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24小时,抽滤,水洗涤至中性,干燥,即可。
步骤(3)中,氮掺杂的具体方法是:将1kg碳纳米管-纤维素复合物与7kg三聚氰胺分别装入两个容器内,并排置于真空气氛炉中,两个容器之间的距离为7cm,抽真空至10Pa以下,升温至370℃,保温反应6小时,排出炉内残余气体,在真空条件下随炉冷却至室温即可。
步骤(3)中,磷、铜掺杂的具体方法是:将1kg氮掺杂后所得产物超声波分散于7kg水中,逐滴加入0.4kg 0.25mol/L氯化铜溶液和0.15kg 0.25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滴加完毕后室温搅拌6小时,离心,洗涤,干燥即可。
对比例1
一种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将碳纳米管依次进行氮掺杂和磷、铜掺杂,即得所述的一种复合纳米材料。
其中,氮掺杂的具体方法是:将1kg碳纳米管与8kg三聚氰胺分别装入两个容器内,并排置于真空气氛炉中,两个容器之间的距离为5cm,抽真空至10Pa以下,升温至380℃,保温反应5小时,排出炉内残余气体,在真空条件下随炉冷却至室温即可。
磷、铜掺杂的具体方法是:将1kg氮掺杂后所得产物超声波分散于8kg水中,逐滴加入0.3kg 0.3mol/L氯化铜溶液和0.1kg 0.3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滴加完毕后室温搅拌5小时,离心,洗涤,干燥即可。
对比例2
一种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先以酸化碳纳米管为原料,利用聚乙烯亚胺进行改性处理,制得改性碳纳米管;
(2)然后将改性碳纳米管与环氧化纤维素反应,生成碳纳米管-纤维素复合物;
(3)最后将碳纳米管-纤维素复合物依次进行磷、铜掺杂和氮掺杂,即得所述的一种复合纳米材料。
步骤(1)的具体方法是:先将1kg酸化碳纳米管分散于8kg水中,然后加入100kg聚乙烯亚胺,500W超声波振荡40分钟,接着以8000r/min的搅拌速率剧烈搅拌30分钟,利用质量浓度25%浓氨水调节pH=8,离心,去离子水洗涤3次,真空干燥,即得所述的改性碳纳米管。
真空干燥的温度为75℃,时间为20小时。
步骤(1)中,所述酸化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如下:将碳纳米管和质量浓度85%浓硝酸按照质量体积比1g:80mL搅拌混合均匀,在145℃下反应6小时,将得到的产物经抽滤、洗涤至中性,真空干燥,即得酸化碳纳米管。
步骤(2)的具体方法是:将1kg环氧化纤维素、15kg改性碳纳米管和35kg质量浓度35%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氮气气氛下,75℃反应18小时,水洗涤至中性,40℃干燥24小时即可。
步骤(2)中,所述环氧化纤维素的制备方法如下:先将1kg活化处理的微晶纤维素加入8kg去离子水中,静置浸泡4小时,然后加入6kg环氧氯丙烷和9kg质量浓度25%氢氧化钠溶液, 45℃搅拌反应2小时,离心,水洗涤至中性,干燥,即得所述的环氧化纤维素。
活化处理的具体方法是:将微晶纤维素加入8倍重量的质量浓度16%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24小时,抽滤,水洗涤至中性,干燥,即可。
步骤(3)中,磷、铜掺杂的具体方法是:将1kg氮掺杂后所得产物超声波分散于8kg水中,逐滴加入0.3kg 0.3mol/L氯化铜溶液和0.1kg 0.3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滴加完毕后室温搅拌5小时,离心,洗涤,干燥即可。
步骤(3)中,氮掺杂的具体方法是:将1kg碳纳米管-纤维素复合物与8kg三聚氰胺分别装入两个容器内,并排置于真空气氛炉中,两个容器之间的距离为5cm,抽真空至10Pa以下,升温至380℃,保温反应5小时,排出炉内残余气体,在真空条件下随炉冷却至室温即可。
对比例3
一种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先以酸化碳纳米管为原料,利用聚乙烯亚胺进行改性处理,制得改性碳纳米管;
(2)然后将改性碳纳米管与环氧化纤维素反应,生成碳纳米管-纤维素复合物;
(3)最后将碳纳米管-纤维素复合物进行磷、铜掺杂,即得所述的一种复合纳米材料。
步骤(1)的具体方法是:先将1kg酸化碳纳米管分散于8kg水中,然后加入100kg聚乙烯亚胺,500W超声波振荡40分钟,接着以8000r/min的搅拌速率剧烈搅拌30分钟,利用质量浓度25%浓氨水调节pH=8,离心,去离子水洗涤3次,真空干燥,即得所述的改性碳纳米管。
真空干燥的温度为75℃,时间为20小时。
步骤(1)中,所述酸化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如下:将碳纳米管和质量浓度85%浓硝酸按照质量体积比1g:80mL搅拌混合均匀,在145℃下反应6小时,将得到的产物经抽滤、洗涤至中性,真空干燥,即得酸化碳纳米管。
步骤(2)的具体方法是:将1kg环氧化纤维素、15kg改性碳纳米管和35kg质量浓度35%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氮气气氛下,75℃反应18小时,水洗涤至中性,40℃干燥24小时即可。
步骤(2)中,所述环氧化纤维素的制备方法如下:先将1kg活化处理的微晶纤维素加入8kg去离子水中,静置浸泡4小时,然后加入6kg环氧氯丙烷和9kg质量浓度25%氢氧化钠溶液, 45℃搅拌反应2小时,离心,水洗涤至中性,干燥,即得所述的环氧化纤维素。
活化处理的具体方法是:将微晶纤维素加入8倍重量的质量浓度16%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24小时,抽滤,水洗涤至中性,干燥,即可。
步骤(3)中,磷、铜掺杂的具体方法是:将1kg碳纳米管-纤维素复合物超声波分散于8kg水中,逐滴加入0.3kg 0.3mol/L氯化铜溶液和0.1kg 0.3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滴加完毕后室温搅拌5小时,离心,洗涤,干燥即可。
对比例4
一种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先以酸化碳纳米管为原料,利用聚乙烯亚胺进行改性处理,制得改性碳纳米管;
(2)然后将改性碳纳米管与环氧化纤维素反应,生成碳纳米管-纤维素复合物;
(3)最后将碳纳米管-纤维素复合物进行氮掺杂,即得所述的一种复合纳米材料。
步骤(1)的具体方法是:先将1kg酸化碳纳米管分散于8kg水中,然后加入100kg聚乙烯亚胺,500W超声波振荡40分钟,接着以8000r/min的搅拌速率剧烈搅拌30分钟,利用质量浓度25%浓氨水调节pH=8,离心,去离子水洗涤3次,真空干燥,即得所述的改性碳纳米管。
真空干燥的温度为75℃,时间为20小时。
步骤(1)中,所述酸化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如下:将碳纳米管和质量浓度85%浓硝酸按照质量体积比1g:80mL搅拌混合均匀,在145℃下反应6小时,将得到的产物经抽滤、洗涤至中性,真空干燥,即得酸化碳纳米管。
步骤(2)的具体方法是:将1kg环氧化纤维素、15kg改性碳纳米管和35kg质量浓度35%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氮气气氛下,75℃反应18小时,水洗涤至中性,40℃干燥24小时即可。
步骤(2)中,所述环氧化纤维素的制备方法如下:先将1kg活化处理的微晶纤维素加入8kg去离子水中,静置浸泡4小时,然后加入6kg环氧氯丙烷和9kg质量浓度25%氢氧化钠溶液, 45℃搅拌反应2小时,离心,水洗涤至中性,干燥,即得所述的环氧化纤维素。
活化处理的具体方法是:将微晶纤维素加入8倍重量的质量浓度16%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24小时,抽滤,水洗涤至中性,干燥,即可。
步骤(3)中,氮掺杂的具体方法是:将1kg碳纳米管-纤维素复合物与8kg三聚氰胺分别装入两个容器内,并排置于真空气氛炉中,两个容器之间的距离为5cm,抽真空至10Pa以下,升温至380℃,保温反应5小时,排出炉内残余气体,在真空条件下随炉冷却至室温即可。
试验例
将实施例1~3和对比例1~4所得复合纳米材料作为负极材料进行应用测试。
分别以使上述材料作为负极,锂片作为对电极,美国Celgard为隔膜,1mol/L的LiPF6/EC+DMC[V(EC):V(DMC)=1:1]为电解液,在充满氩气的不锈钢手套箱中装配成扣式电池。在Land-BTL10(蓝电)全自动电池程控测试仪上进行恒流恒压充放电测试,各个电学性能指标见表1。
表1.电学性能比较
首次库伦效率(%) 电容量(mAh/g) 循环100次后电容量保持率(%)
实施例1 97.3 1355 97.5
实施例2 97.5 1358 97.8
实施例3 98.0 1362 98.1
对比例1 68.5 548 40.3
对比例2 89.3 976 85.5
对比例3 78.2 803 62.6
对比例4 77.1 792 60.1
由表1可知,实施例1~3所得纳米复合材料作为负极材料使用,首次库伦效率高,电容量高,且循环性能佳,具有优异的电学性能。对比例1用碳纳米管替换碳纳米管-纤维素复合物,缺少枝化结构,孔隙变少,影响储锂能力,进而影响首次库伦效率、电容量和循环性能等各项电学性能;对比例2颠倒氮掺杂和磷、铜掺杂的顺序,对比例3略去氮掺杂步骤,对比例4略去磷、铜掺杂步骤,碳纳米管表面缺陷的形成对储锂能力的提高有限,进而影响各项电学性能。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4)

1.一种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先以酸化的碳纳米管为原料,利用聚乙烯亚胺进行改性处理,制得改性碳纳米管;
(2)然后将所述改性碳纳米管与环氧化纤维素反应,生成碳纳米管-纤维素复合物;
(3)最后将所述碳纳米管-纤维素复合物依次进行氮掺杂和磷、铜掺杂,即得所述复合纳米材料;
其中,以重量份计,步骤(1)的具体方法是:先将1份酸化碳纳米管分散于8~10份水中,然后加入80~100份聚乙烯亚胺,500~700W超声波振荡30~40分钟,接着以8000~10000r/min的搅拌速率剧烈搅拌20~30分钟,调节pH=7~8,离心,洗涤,真空干燥,即得所述的改性碳纳米管;
步骤(1)中,所述酸化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如下:将碳纳米管和质量浓度75~85%浓硝酸按照质量体积比1g:80~90mL搅拌混合均匀,在135~145℃下反应6~12小时,将得到的产物经抽滤、洗涤至中性,真空干燥,即得酸化碳纳米管;
以重量份计,步骤(2)的具体方法是:将1份环氧化纤维素、12~15份改性碳纳米管和35~45份质量浓度25~35%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氮气气氛下,75~85℃反应15~18小时,水洗涤至中性,40℃干燥24小时即可;
步骤(3)中,以重量份计,磷、铜掺杂的具体方法是:将1份氮掺杂后所得产物超声波分散于5~8份水中,逐滴加入0.3~0.5份0.2~0.3mol/L氯化铜溶液和0.1~0.2份0.2~0.3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滴加完毕后室温搅拌5~8小时,离心,洗涤,干燥即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以重量份计,所述环氧化纤维素的制备方法如下:先将1份活化处理的微晶纤维素加入8~10份去离子水中,静置浸泡3~4小时,然后加入6~8份环氧氯丙烷和7~9份质量浓度25~35%氢氧化钠溶液,42~45℃搅拌反应2~3小时,离心,水洗涤至中性,干燥,即得所述的环氧化纤维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以重量份计,氮掺杂的具体方法是:将1份碳纳米管-纤维素复合物与5~8份三聚氰胺分别装入两个容器内,并排置于真空气氛炉中,抽真空至10Pa以下,升温至360~380℃,保温反应5~8小时,排出炉内残余气体,在真空条件下随炉冷却至室温即可。
4.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制备方法得到的复合纳米材料。
CN202010313504.4A 2020-04-20 2020-04-20 一种复合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114778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13504.4A CN111477854B (zh) 2020-04-20 2020-04-20 一种复合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202011121201.9A CN112289990A (zh) 2020-04-20 2020-04-20 一种复合纳米材料作为电池负极材料的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13504.4A CN111477854B (zh) 2020-04-20 2020-04-20 一种复合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21201.9A Division CN112289990A (zh) 2020-04-20 2020-04-20 一种复合纳米材料作为电池负极材料的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77854A CN111477854A (zh) 2020-07-31
CN111477854B true CN111477854B (zh) 2020-12-15

Family

ID=7175404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13504.4A Active CN111477854B (zh) 2020-04-20 2020-04-20 一种复合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202011121201.9A Pending CN112289990A (zh) 2020-04-20 2020-04-20 一种复合纳米材料作为电池负极材料的应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21201.9A Pending CN112289990A (zh) 2020-04-20 2020-04-20 一种复合纳米材料作为电池负极材料的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147785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45274A (zh) * 2020-08-13 2020-11-17 黎扬程 一种抗菌抗静电功能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210868A (zh) * 2020-09-27 2021-01-12 高文灿 一种防护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62730B2 (ja) * 2003-09-12 2011-03-30 ローム アンド ハース カンパニー エネルギー貯蔵装置において有用なマクロレティキュラー炭質材料
JP2007056136A (ja) * 2005-08-24 2007-03-0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カーボンナノチューブ分散液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印刷用カーボンナノチューブペースト及び電子放出源
CN101271969B (zh) * 2007-03-23 2010-08-25 清华大学 碳纳米管复合电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及电极
CN101508418A (zh) * 2009-03-17 2009-08-19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一种制备铂/碳纳米管杂化材料的方法
CN102903922A (zh) * 2012-10-11 2013-01-30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有机自由基改性纤维素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KR101586015B1 (ko) * 2013-06-19 2016-01-18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리튬 이차전지용 음극활물질,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전지 및 상기 음극활물질의 제조방법
CN103740053B (zh) * 2013-12-09 2015-11-11 国家电网公司 高含量碳纳米管改性环氧树脂基导电防腐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JP2016139548A (ja) * 2015-01-28 2016-08-04 日立化成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
CN104916813A (zh) * 2015-05-08 2015-09-16 南昌大学 一种锂-硫电池正极极片的制备方法
CN105390687B (zh) * 2015-11-03 2017-07-04 盐城工学院 一种高性能三维碳纳米管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633344A (zh) * 2015-12-29 2016-06-01 上海大学 二硫化钼纳米片/纳米纤维素/碳纳米管/石墨烯复合的锂电池薄膜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97571B (zh) * 2016-02-29 2018-05-01 天津大学 真空辅助自组装制备的高强度自支撑超滤膜及制备方法
CN106118198B (zh) * 2016-07-06 2018-10-30 西南交通大学 碳纳米管表面原位季铵化抗菌剂的制备方法
US20180151885A1 (en) * 2016-11-30 2018-05-31 Molecular Rebar Design Llc Discrete carbon nanotubes and microfiber composites
CN107482196B (zh) * 2017-08-06 2021-01-26 长沙善道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复合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232151B (zh) * 2017-12-29 2021-11-23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容量复合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及包含其的锂离子电池
CN109285991A (zh) * 2018-10-17 2019-01-29 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复合电极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9686945B (zh) * 2018-12-20 2021-07-02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低温自活化制备碳包覆锡基复合材料的方法
CN110783541A (zh) * 2019-10-21 2020-02-11 刘怀金 一种基于纤维素-碳纳米管-Li4Ti5O12杂化物的电池负极材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77854A (zh) 2020-07-31
CN112289990A (zh) 2021-0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20999B (zh) 具有包覆结构的磷基负极材料及其制法和应用
CN109148847B (zh) 一种具有高倍率性能的硼掺杂改性的硬碳包覆负极材料及其液相制备方法
CN108807808B (zh) 一种生物质炭气凝胶改性锂硫电池隔膜的制备方法
CN109904408B (zh) MoS2纳米片镶嵌在碳基底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2397704B (zh) 一种高比能动力锂离子电池
CN111477854B (zh) 一种复合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646459A (zh) 一种硼掺杂石墨烯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2110448A (zh) 一种氮掺杂碳与纳米硅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702614A (zh) 一种提高硫化聚丙烯腈电池循环稳定性的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584866A (zh) 一种高倍率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3690420B (zh) 一种氮硫掺杂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6854075A (zh) 一种化学表面改性生物质硬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105149B (zh) 一种碳包覆氮磷双掺杂氧化亚硅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CN116014128A (zh) 一种锂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020708A (zh) 一种适用于负极的水性粘结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993916B (zh) 一种复合石墨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261857B (zh) 一种钠离子电池用FePS3/NC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钠离子电池
CN114583137B (zh) 一种在碳表面进行硫掺杂磷修饰的方法及其应用
CN115954465B (zh) 一种高功率硬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421993B (zh) 一种可充放电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CN115986068B (zh) 一种低极化的硅氧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551844B (zh) 一种钛酸锂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864915B (zh) 一种多孔硅/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3745496B (zh) γ型二氧化锰复合硫正极材料及载体与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3036114B (zh) 一种纳米片花状氟氧磷酸钒钠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130

Address after: No.46, Shanshui Duitou, Nanshan village, Lushan street, Fuy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Hangzhou Dingyou Hardware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No.48 Binjiang village, Lushan street, Fuy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Dong Rongfang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