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路板回流输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路板回流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半导体的芯片后道制作过程中,随着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减少人为操作的干扰确保操作员工的安全一直以来都是自动化产业永恒不变的主题。在芯片制造过程中,往往有一些特定的工艺,需要特殊的夹装载具进行对电路板的固定,例如电路板的回流,需要对电路板进行固定才能保证电路板在进入回流工艺的时候不会被冲散,保证电路板安全。
该过程中,我们从上流接收电路板,在载具上料机中,将电路板固定在我们提供的载具上,随后将被载具夹装好的电路板送入回流工艺,经过一段时间的回流,电路板会从出口流出,载具下料机则接收电路板,并将电路板从载具中分离,将完成回流工艺的电路板从载具下料机出口流出,传送至下一个工艺,或者被最终的收板机接收。
不难看出,回流工艺的流程相当复杂,往载具中取放电路板以及载具的循环回收更是其中实现自动化的难点,目前,这两个工序都需要人工进行辅助操作,无法实现完全的自动化。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电路板回流输送系统,能够实现电路板全套回流工艺的自动化运行。
本发明通过如下方式解决该技术问题:
一种电路板回流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机、下料机与顶部输送带、所述上料机与下料机的结构一致,其均包括:取放台,用于放置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取放台旁的输送台,所述输送台中具有用于拆开载具的拆盖机构、用于在拆盖机构拆盖时夹持住所述载具的夹持机构以及将所述载具顶出所述输送台的顶升机构;转移机构,安装在设于所述取放台与输送台之间的位置移动机构上,用于拿取所述取放台中的所述电路板并将其放入拆开后的所述载具或者从拆开后的所述载具中取出所述电路板并放入所述取放台中;辊带,位于所述输送台的正上方;升降导轨,位于所述辊带与输送台的一侧,升降导轨上设有能够衔接所述辊带与输送台的升降平台;取放机构,设于所述升降平台上,用于从所述辊带处取出载具并放到所述输送台上或者从所述输送台上取出载具并放入所述辊带内,所述下料机中的辊带与所述顶部输送带的进口相衔接,所述上料机中的辊带与所述顶部输送带的出口相衔接。
运行时,在上料机处将电路板装入载具,送入回流炉中回流并转入下料机,在下料机处将电路板从载具中拆出,下料机中的载具经顶部输送带回流到上料机,完成一次循环,通过重复以上步骤,即可实现电路板回流工艺的全自动化运行。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输送台包括台板、设于所述台板两侧的侧板、设于所述侧板内表面上的输送带,所述载具放置在所述输送带上进行输送,所述载具包括下载板以及以磁吸方式吸附在所述下载板上表面的上盖板。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台板共两块,横跨连接在所述侧板的下表面两端,所述拆盖机构包括跨接在两块台板间的第一基板、连接于所述第一基板底面上的丝杆升降器、与所述丝杆升降器相连的第一升降板、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上方的顶板,所述顶板通过穿过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导杆与所述第一升降板相连,所述顶板的顶面上具有多个顶针,所述下载板上设有供所述顶杆穿过的让位孔,在所述丝杆升降器驱动所述顶板上升时,所述顶板上的顶针能够穿过所述下载板上的让位孔并顶住所述上盖板的底面。使用时,夹持机构夹住下载板,顶针穿过下载板上的让位孔将上盖板顶起,实现拆盖。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顶升机构包括从所述第一基板下表面向下延伸的导向杆、与所述导向杆底端相连的第一底板、设于第一底板上的第一气缸,套设在所述导向杆上并与所述第一气缸相连的顶升板以及设于所述顶升板上的顶杆,所述顶杆穿过所述第一基板向上伸出。第一气缸能够驱动顶杆至高于输送台,将输送台上的载具顶出。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位置移动机构由横向导轨与设置在所述横向导轨上的竖向导轨构成,所述输送台和取放台分别位于所述横向导轨的两端,所述竖向导轨上连接有放置架,转移机构设于所述放置架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转移机构包括设于所述放置架上表面上的第二气缸,与所述第二气缸相连的第二升降板,穿设于所述第二升降板中的导向轴,所述导向轴的顶部与位于所述第二升降板上方的定位框相连,所述导向轴的底部穿过所述放置架,与位于放置架下方的吸取治具相连,所述定位框与第二升降板之间的导向轴套设有第一弹簧,还包括设于放置架底面两侧的取放爪以及与所述取放爪相连的横向气缸,所述取放爪能够在所述横向气缸的驱动下收拢或张开。在拆盖机构将上盖板与下盖板分离后,取放爪抓取上盖板,吸取治具吸取电路板,实现往载具中取放电路板的操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吸取治具包括治具板、设于治具板中的气路、分布于所述治具板底面边缘处的多个吸嘴以及与所述气路相连的真空源,所述气路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气路与第二气路,所述真空源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气路与第二气路通过气管相连的两个真空发生器,每两个相邻的所述吸嘴分别交替与所述第一气路和所述第二气路相连通。采用这样的结构,在其中一路气路失效时,另一路气路仍能吸住电路板,具有更好的可靠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真空源还包括空压机与单向阀,所述单向阀包括进口端、出口端、控制端与设于阀腔内的带弹簧的阀块,所述阀块在控制端存在气压时能够克服弹簧弹力移动至开路工位,使所述进口端与出口端导通,在控制端失压时通过弹簧回弹至断路工位,将所述进口端与出口端封闭,所述空压机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真空发生器的输入端与所述单向阀的控制端相连,所述单向阀的进口端与所述真空发生器的输出端相连,出口端与所述气管相连。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在空压机失效时,保持气管内一段时间的负压,以能够继续吸附载具一段时间,给操作人员足够的时间进行补救操作,提高安全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取放机构包括至少两根能够朝所述辊带和输送台方向伸出的取放条,在所述顶升机构将所述载具顶起时,所述取放条能够伸入所述输送台和载具间的间隙中,所述辊带用于支承辊子的侧支撑板在对应辊子间的间隙处具有从侧支撑板上表面向下延伸的缺口,所述取放条能够伸入所述缺口中。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取放机构还包括设于所述升降平台上的导轨,设于所述导轨上的第二底板以及能够驱动所述底板沿所述导轨滑动的驱动装置,两根相互平行的所述取放条安装在所述底板的顶面两侧,所述取放条的一端伸出所述第二底板面朝所述辊带和输送台一侧的边缘外。
综合以上,本电路板回流输送系统,能够实现电路板整个回流工艺的自动化运行,大幅节省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图片来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电路板回流输送系统的整体视图;
图2为本电路板回流输送系统中上料机的视图;
图3为本电路板回流输送系统中下料机的视图;
图4为输送台的示意图;
图5为载具的视图;
图6为输送台的整体视图;
图7为拆盖机构的侧视图;
图8为拆盖机构的立体视图;
图9为顶升机构与拆盖机构的侧视图;
图10为顶升机构顶起载具时的输送台视图;
图11为位置移动机构的立体视图;
图12为转移机构的立体视图;
图13为转移机构的侧视图;
图14为转移机构的侧视图;
图15为吸取治具的立体视图;
图16为吸取治具的透视图;
图17为上板的俯视图;
图18为下板的仰视图;
图19为下板的透视图;
图20为上班的安装结构透视图;
图21为真空源的管路图;
图22为辊带的立体视图;
图23为辊带中皮带轮组的视图;
图24为取放机构的工作视图;
图25为取放机构的立体视图;
图26为取放机构的前视图;
图27为取放机构的侧视图;
其中:1000-上料机,2000-下料机,3000-顶部输送带,3001-回流炉,4000-取放台,4100-输送台,4101-台板,4102-侧板,4103-输送带,4104-驱动轴,4105-第一电机,4200-拆盖机构,4210-第一基板,4220-丝杆升降器,4221-丝杆安装架,4222-电机固定架,4223-丝杆,4224-第二电机,4230-第一升降架,4231-顶板,4232-第一升降板,4233-第一导杆,4234-杆套,4240-顶针,4250-定位杆,4300-夹持机构,4301-连接架,4302-夹钳,4303-导向条,4304-连杆,4305-滑台气缸,4306-滑台,4400-顶升机构,4401-导向杆,4402-第一底板,4403-第一气缸,4404-顶升板,4405-顶杆,4500-位置移动机构,4501-横向导轨,4502-竖向导轨,4503-放置架,5000-转移机构,5100-第二基板,5200-第二升降架,5201-上框,5202-第二导杆,5300-第二升降板,5301-导向轴承,5302-直线轴承,5400-第二气缸,5500-定位框,5600-导向轴,5601-第一弹簧,5602-固定环,5603-第二弹簧,5700-调平螺栓,5701-螺纹轴,5702-顶头,5703-螺母,5800-取放爪,5801-横向气缸,5802-勾爪部,5900-压条,6000-吸取治具,6100-治具板,6101-上板,6102-下板,6103-气管接孔,6104-导气孔,6105-导气通道,6106-横向盲孔,6107-安装销孔,6108-螺栓,6200-第一气路,6201-第一闭环凹槽,6300-第二气路,6301-第二闭环凹槽,6302-规避段,6303-规避区域,6304-导气凹槽,6400-气管,6401-气管接头,6500-真空源,6501-空压机,6502-真空发生器,6503-单向阀,6504-进口端,6505-出口端,6506-控制端,6507-阀块,6600-吸嘴,6700-安装销孔,7100-辊带,7101-底部支撑板,7102-侧支撑板,7103-辊子,7104-缺口,7110-皮带轮组,7111-第三电机,7112-主动轮,7113-从动轮,7114-让位轮,7115-皮带,7116-压紧轮,7120-推动机构,7121-推动气缸,7122-推动块,7123-挡块,7200-升降导轨,7201-滑块,7300-升降平台,7301-对中气缸,7302-限位条,7400-取放机构,7410-导轨,7411-限位凹槽,7420-取放支架,7421-第二底板,7422-导向块,7423-取放条,7424-导向凹槽,7425-限位凸起,7426-固定块,7427-夹板,7430-限位块,7431-限位槽,7440-驱动装置,7441-驱动轮,7442-传动带,7443-第四电机,7500-缓存盒,8000-载具,8001-上盖板,8002-下载板,8003-让位孔,8004-定位孔,8005-凸边,9000-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近一步阐述:
如图1所示,一种电路板回流输送系统,包括上料机1000、下料机2000与顶部输送带3000。
如图2与图3所示,上料机1000与下料机2000的结构一致,其均包括取放台4000、输送台4100、位置移动机构4500、转移机构5000、辊带7100、升降导轨7200、升降平台7300与取放机构7400。
其中,辊带7100位于输送台4100的正上方。升降导轨7200位于辊带7100和输送台4100的一侧,升降平台7300通过滑块7201与升降导轨7200相连,取放机构7400设于升降平台7300上。取放台4000位于输送台4100的一侧,位置移动机构4500位于取放台4000与输送台4100之间,转移机构5000设于位置移动机构4500上。下料机2000中的辊带7100与顶部输送带3000的进口相衔接,上料机1000中的辊带7100与顶部输送带3000的出口相衔接。
运行时,往上料机1000的取放台4000内放入电路板9000,转移机构5000拾取电路板9000,通过位置移动机构4500将电路板9000转移到输送台4100上,装入输送台4100内的载具8000中,随后输送台4100将带有电路板9000的载具8000进入上料机1000与下料机2000间的回流炉3001进行回流,回流完毕后,载具8000进入下料机2000的输送台4100,转移机构5000取出载具8000中的电路板9000,通过位置移动机构4500将电路板9000转移至下料机2000的取放台4000中,升降平台7300上的取放机构7400取出位于输送台4100上的空置载具8000,将其送入下料机2000的辊带7100,空载具8000经顶部输送带3000流入上料机1000中的辊带7100,上料机1000中的取放机构7400取出位于辊带7100中的空载具8000,将送入上料机1000的输送台4100,就此完成整个电路板9000回流工艺的一次循环。
如图4所示,该输送台4100由台板4101、设于台板4101两侧的侧板4102以及分设于两块侧板4102内侧表面上的两组输送带4103构成。两组输送带4103的主动轮7112上穿设有驱动轴4104,驱动轴4104的一端伸出至侧板4102外侧,与第一电机4105相连,通过第一电机4105来带动两组输送带4103的同步运行。
如图5与图6所示,载具8000包括矩形的下载板8002以及比下载板8002略小的上盖板8001,上盖板8001通过磁力吸附于下载板8002上,从而将电路板9000夹持于上盖板8001与下载板8002之间。使用时,载具8000架设在输送台4100两侧的输送带4103上进行输送。
输送台4100的台板4101共两块,横跨连接在侧板4102的下表面两端,两块台板4101之间具有空位,空位中具有用于将输送台4100上载具8000拆开的拆盖机构4200和用于将输送台4100上载具顶出输送台4100的顶升机构4400。为配合拆盖机构4200的运行,输送台4100两侧的侧板4102上还设有夹持机构4300。
如图7所示,拆盖机构4200包括第一基板4210、设于第一基板4210底面上的丝杆升降器4220,与丝杆升降器4220相连的第一升降架4230以及设于第一升降架4230上的顶针4240,优选还包括设于第一升降架4230上的定位杆4250。
第一基板4210位于两块侧板4102之间,架设固定于两侧的台板4101上。丝杆升降器4220包括设于第一基板4210底部的丝杆安装架4221、设于丝杆安装架4221底部的电机固定架4222、竖置于丝杆安装架4221中的丝杆4223以及设于电机固定架4222中的第二电机4224、该丝杆4223能够在丝杆安装架4221中旋转,丝杆4223底端穿入电机固定架4222中并与第二电机4224的轴通过连轴器相连,从而能够通过第二电机4224带动丝杆4223进行旋转。
该第一升降架4530包括顶板4231、第一升降板4232以及连接于第一升降板4232与顶板4231之间的第一导杆4233,该第一升降板4232位于丝杆安装架4221中,第一升降板4232上安装有杆套4234,丝杆4223穿设于该杆套4234中。顶板4231位于第一基板4210上方,第一导杆4233穿过第一基板4232与顶板4231相连。
顶针4240布置于顶板4231上表面边缘处,具体的来说,结合图5所示,顶板4231每条边的边缘处均布有三根顶针4240,共十二根,以能够在顶升时均匀的施力。在优选带有定位杆4250的结构中,定位杆4250共两根,设于顶板4231上表面的对角位置处。
使用时,通过第二电机4224控制丝杆旋转,带动第一升降板4232升降,进而带动与第一升降板4232通过第一导杆4233相连的顶板4231的升降,实现对顶针4240与定位杆4250的升降控制。
结合图5所示,为使拆盖机构4200能够顺利将上盖板8001与下载板8002分离,上盖板8001、下载板8002与顶针4240之间还应当满足以下的结构关系:该顶针4240在顶板4231上的分布位置与上盖板8001周向边缘的投影位置相对应,该下载板8002上具有供顶针4240穿过的让位孔8003。在优选具有定位杆4250的结构中,该定位杆4250在顶板4231上的分布位置与上盖板8001处于对角处的定位孔8004位置相对应。此时下载板8002上同样应当布置有供定位杆4250穿过的让位孔8003。
如图8所示,该夹持机构4300包括竖置于侧板4102外表面上的两组连接架4301、竖置于连接架4301上的导向条4303、铰接于连接架4301顶部的夹钳4302与设于两组连接架4301之间的滑台气缸4305。
连接架4301的顶部与侧板4102上表面齐平,夹钳4302中部铰接于连接架4301顶部,夹钳4302背对输送台4100的一侧铰接有连杆4304,面对输送台4100的一侧能够伸入输送台4100,该滑台气缸4305上的滑台4306朝两端的连接架4301方向延伸,滑台4306的内侧表面上具有与连接架4301上导向条4303相适配的导向槽,连杆4304的另一端与该滑台气缸4305的滑台7306相铰接。
当需要拆盖时,滑台气缸4305带动滑台4306上升,驱动夹钳4302转动,夹住位于输送带4100上的载具8000,丝杆升降器4220带动第一升降架4230抬升,使位于第一升降架4230上的顶针4240穿过下载板8002并与上盖板8001的底面相抵;位于第一升降架4230上的定位杆4250穿过下载板8002并伸入上盖板8001上的定位孔8004中,随着第一升降架4230的继续抬升,在顶杆4405的作用下,上盖板8001克服磁力与下盖板8002脱离,实现拆盖。
如图7与图9所示,该顶升机构4400位于第一基板4210下方,设于该拆盖机构4200的外围处,包括导向杆4401、第一底板4402、第一气缸4403、顶升板4404与顶杆4405。
导向杆4401布置于丝杆安装架4221的外围处,从第一基板4210底面沿竖向向下延伸,第一底板4402与导向杆4401的底端连接,第一底板4402中央具有供丝杆安装架4221从中穿过的开口。
顶升板4404位于第一底板4402与第一基板4210之间,导向杆4401从顶升板4404中穿过,对顶升板4404的升降进行导向,顶升板4404中央同样具有供丝杆安装架4221从中穿过的开口。
第一气缸4403共两个,分置于第一底板4402的两端,第一气缸4403顶部具有活塞杆,活塞杆与顶升板4404相连。能够通过第一气缸4403带动顶升板4404的升降。
结合图9与图10,顶杆4405共四个,分置于顶升板4404的四角,顶杆4405穿过第一基板4210向上伸出,当第一气缸4403的活塞杆缩回时,顶杆4405顶端下降至低于输送带4103的上表面,当第一气缸4403的活塞杆伸出时,顶杆4405顶端上升至高出该输送台4100,从而能够将位于输送台4100上的载具8000顶出至高于输送台4100。
如图11所示,该位置移动机构4500由横向导轨4501与设置于横向导轨4501上的竖向导轨4502构成,输送台4100和取放台4000分别位于该横向导轨4501的两端。该竖向导轨4502上连接有放置架4503,转移机构5000设于该放置架4503上。
放置架4503包括一个朝输送台4100和取放台4000方向延伸的第二基板5100,在位置移动机构4500带动下,放置架4503的第二基板5100能够对应移动至输送台4100和取放台4000的正上方。
如图11与图12所示,转移机构5000设于第二基板5100上,包括第二升降架5200、第二升降板5300、第二气缸5400、定位框5500、导向轴5600、调平螺栓5700、吸取治具6000、取放爪5800与压板5900。
如图13与图14所示,第二升降架5200包括上框5201以及从上框5201四角向下延伸的第二导杆5202,第二导杆5202底端与第二基板5100相连。第二气缸5400设于第二升降架5200内,其底部与第二基板5100固定,其顶部具有活塞杆,该活塞杆通过一个连接板与第二升降板5300相连。
第二升降板5300上设有可供第二导杆5202从中穿过的导向轴承5301,第二导杆5202穿入该导向轴承5301中,使第二升降板5300能够在第二气缸5400的驱动下沿着第二导杆5202升降。
第二升降板5300的外周四角处设有可供导向轴5600从中穿过的直线轴承5302,导向轴5600穿入该直线轴承5302中,导向轴5600的顶部与位于第二升降板5300上方的定位框5500四角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导向轴5600的底部穿过第二基板5100,与位于第二基板5100下方的吸取治具6000相连。
位于定位框5500与直线轴承5302之间的导向轴5600上套设有第一弹簧5601。采用这样的结构,吸取治具6000、导向轴5600、与定位框5500的重力作用在第一弹簧5601上,被第一弹簧5601的弹力抵消,有效降低了吸取治具6000与电路板9000接触时对电路板9000的冲击力,降低了电路板9000损坏的几率。
调平螺栓5700设于定位框5500与第二升降板5300之间,包括一个底部具有顶头5702的螺纹轴5701与能够旋在该螺纹轴5701上的螺母5703。
该螺纹轴5701穿设于定位框5500的四角位置处,螺纹轴5701底部的顶头5702面朝第二升降板5300布置,螺母5703安装在螺纹轴5701伸出定位框5500的顶部上。
需要调平时,使用者转动螺母5703,使螺纹轴5701相对于定位框5500向下移动,螺纹轴5701底部的顶头5702与第二升降板5300相抵,定位框5500的一角被顶起,通过调节定位框5500被顶起的幅度,即可实现定位框5500的水平位置调节,又由于定位框5500是通过导向轴5600与吸取治具6000直连的,因此调节定位框5500水平位置的同时也就实现了对吸取治具6000的调平操作。
此外,由于吸取治具6000是通过第一弹簧5601间接与第二升降板5300相连的,为避免吸取治具6000晃动,优选在位于第二升降板5300与第二基板5100之间的导向轴5600上安装固定环5602,在位于第二升降板5300与固定环5602之间的导向轴5600上套设第二弹簧5603,这样通过第二弹簧5603向上的弹力,能够使螺纹轴5701的顶头5702始终与第二升降板5300的上表面相抵,避免晃动的发生。
取放爪5800位于第二基板5100的底面两侧,与位于第二基板5100底面的横向气缸5801相连,能够在横向气缸5801的作用下张开或者收拢,两侧取放爪5800均具有水平向内延伸的勾爪部5802。
压条5900弹性连接于第二基板5100的底面两侧。两侧的压条5900对应位于取放爪5800的里侧,且压条5900的底面略高于勾爪部5802的上表面。
如图15与图17所示,该吸取治具6000包括治具板6100、第一气路6200、第二气路6300、气管6400与吸嘴6600。
如图12与图16所示,治具板6100与导向轴5600的底端相连,吸嘴6600设于治具板6100的底面上,气管6400设于治具板6100的顶面上,与吸嘴6600相连,气管6400竖直向上延伸,穿过第二基板5100、第二升降板5300,与固定于定位框5500上的气管接头6401相接,并通过该气管接头6401与真空源6500相连。
如图16所示,治具板6100包括回字形的上板6101与下板6102,上板6101与下板6102的大小形状相同,上板6101通过螺栓拧紧固定于下板6102的上表面。
如图17所示,第一气路6200包括设于上板6101下表面上的第一闭环凹槽6201,第二气路6300包括设于上板6101下表面上的第二闭环凹槽6301。第一闭环凹槽6201位于第二闭环凹槽6301外侧且彼此相互独立。第一闭环凹槽6201与第二闭环凹槽6301均为沿着上板6101边缘布置的矩状,由此形成了一个回字形的结构。
如图21所示,真空源6500包括空压机6501、空压机6501的输出端与两组真空发生器6502的输入端相连(附图中只显示了一组),两组真空发生器6502的输出端分别通过气管6400与第一闭环凹槽6201与第二闭环凹槽6301相连通。能够独立对其进行抽真空。
气管6400与第一闭环凹槽6201与第二闭环凹槽6301的连接结构如图16与图17所示,位于内侧的第二闭环凹槽6301在四条边的中间位置处具有向上板6101中心处缩进的规避段6302。由此在第一闭环凹槽6201与第二闭环凹槽6301之间形成了四个规避区域6303,第一闭环凹槽6201与第二闭环凹槽6301分别设有朝规避区域6303方向延伸的导气凹槽6304,该导气凹槽6304与位于上板6101上表面处的气管接孔6103相连通。气管6400通过气管接头6401接入该气管接孔6103内。气管接孔6103优选矩形排列于上板6101上,这样不仅使外观更为简洁美观,同时也便于进行加工。
如图18与图19所示,吸嘴6600共多个,设于下板6102的底面边缘处,吸嘴6600与下板6102内的导气通道6105相连通,导气通道6105与位于下板6102上表面的导气孔6104相连通。为便于加工,导气通道6105为从下板6102侧边缘处向内延伸的横向盲孔6106,导气孔6104与吸嘴6600分别与该横向盲孔6106连通,在实际操作时,应在横向盲孔6106的开孔处加装堵头将其堵死,避免气体泄漏。
对应每两个相邻吸嘴6600的导气孔6104分别交替与第一闭环凹槽6201和第二闭环凹槽6301的位置相对应。这样当上板6101与下板6102通过螺栓紧固在一起时,每两个相邻的吸嘴6600都能分别交替与第一气路6200和第二气路6300相连通。
通过使用这样的结构,在通过吸嘴6600吸起电路板时,即使其中一个气路因为电路板9000翘曲导致真空失效,通过另一个气路控制的吸嘴6600依旧能够在电路板9000四周均匀的施加吸力,保证电路板不会掉落。本发明中,为兼顾成本与吸力,吸嘴6600数量优选为30-50个。
为避免因真空源6500损坏或者操作不当导致真空失效,使电路板从吸嘴6600上掉落,如图21所示,真空源6500优选包括保压装置,保压装置为一个单向阀6503,单向阀6503包括进口端6504、出口端6505、控制端6506与设于阀腔内的带弹簧的阀块6507,单向阀6503的控制端6506与空压机6501相连,进口端6504与真空发生器6502相连,出口端6505与气管6400相连。当空压机6501正常工作时,空压机6501能够对阀块6507施加压力,阀块6507克服弹簧的弹力移动至开路工位,进口端6504与出口端6505导通,真空发生器6502正常抽真空。当空压机6501失效时,空压机6501无法对阀块6507施加压力,阀块6507在弹簧作用下回弹至断路工位,将进口端6504与出口端6505封闭。气管6400与真空发生器6502断开,由于出口端6505封闭,气管6400处于封闭状态,因此依旧能够维持一段时间的真空,电路板9000不会立即从吸嘴6600上掉落,使工作人员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补救操作。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效能。
如图20所示,上板6101的四角处设有安装销孔6107,安装销孔6107为一个下粗上细的阶梯通孔,螺栓6108可置于该安装销孔6107内,螺栓6108的螺杆部从安装销孔6107的顶部伸出。导向轴5600的底部具有螺纹孔,螺栓6108旋入该螺纹孔内。
安装时,先将往上板6101的安装销孔6107内放置螺栓6108,通过螺栓6108将导向轴5600固定于上板6101的上表面,随后再将上板6101与下板6102通过螺栓固定,实现治具板6100的安装。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方便的对整个治具板6100进行更换,具有良好的兼容性。
转移机构5000、位置移动机构4500与拆盖机构4200通过如下的方式实现往载具中取放电路板:
当需要往载具8000中放置电路板9000时,上料机1000输送台4100处的拆盖机构4200通过顶针4240将载具8000的上盖板8001顶起,使载具8000的上盖板8001与下载板8002分离;
位置移动机构4500中的横向导轨4501将转移机构5000移动至输送台4100的正上方,随后位置移动机构4500中的竖向导轨4502驱动转移机构5000向下移动,转移机构5000中的取放爪5800在抓取被顶针4240顶出的上盖板8001后收拢,通过两侧取放爪5800的夹持以及压条5900的夹压,实现对上盖板8001的稳固拿取;
横向导轨4501将抓着上盖板8001的转移机构5000移动至取放台4000的正上方,转移机构5000中的吸取治具6000在第二气缸5400驱动下下降,吸取治具6000底面上的吸嘴6600穿过上盖板8001中心的开口吸起取放台4000上的电路板9000;
转移机构5000带着上盖板8001与电路板9000运行至输送台4100的正上方,吸取治具6000下移,将电路板9000放入载具8000的下载板8002,取放爪5800张开,将上盖板8001放回顶针4240;
拆盖机构4200中的顶针4240下降,上盖板8001重新回到下载板8002上并与下载板8002以磁吸方式固定,由此实现了往载具8000中放置电路板9000的操作。
当需要往载具8000中取出电路板9000时,其步骤与放置电路板9000基本相同,唯一的区别在于转移机构5000中的吸取治具6000是将电路板9000从载具8000中转移至取放台4000中。
如图22所示,辊带7100包括底部支撑板7101、设于底部支撑板7101两侧的侧支撑板7102、穿设于两块侧支撑板7102间的多个辊子7103以及用于驱动辊子7103旋转的皮带轮组7110。
辊子7103共有多个,沿纵向均匀间隔分布于两块侧支撑板7102之间。侧支撑板7102在对应辊子7103间间隙的位置处具有从侧支撑板7102上表面向下延伸的缺口7104。缺口7104共有两个,两个缺口7104间的间隔宽度约为载具8000宽度的1/2-3/5。
如图23所示,皮带轮组7110装设于一侧的侧支撑板7102上,包括第三电机7111、主动轮7112、从动轮7113、让位轮7114与皮带7115。第三电机7111设于侧支撑板7102内侧,第三电机7111的轴伸出至侧支撑板7102外,主动轮7112与第三电机7111伸出侧支撑板7102外的轴相连。从动轮7113与辊子7103伸出侧支撑板7102外的一端相连,让位轮7113位于侧支撑板7102缺口的正下方位置处。皮带7115绕设于主动轮7112、从动轮7113和让位轮7114上,由此能够通过第三电机7111带动皮带7115驱动每一根辊子7103进行旋转。让位轮7114的存在能够使皮带7115避开缺口,避免对后续取放机构7400的动作造成影响。
为确保每个从动轮7113都能与皮带7115充分接触。皮带轮组7110优选还包括压紧轮7116,压紧轮7116位于两个从动轮7113之间,压在皮带7115的上表面上,由此对皮带7115施加了一个向下压紧从动轮7113的力,保证从动轮7113与皮带7115间有足够的摩擦力,避免出现打滑导致无法带动辊子旋转。
如图2与图3所示,辊带7100与输送台4000对应位于升降导轨7200的上部和下部,升降平台7300能够在升降导轨7200的驱动下升降,并使位于升降平台7300上的取放机构7400分别与辊带7100和输送台4000相衔接。
如图24与图25所示,该取放机构7400包括朝辊带7100的侧支撑板方向延伸的导轨7410、设于导轨7410上的取放支架7420、设于取放支架7420上的限位块7430以及用于驱动取放支架7420沿导轨7410移动的驱动装置7440。
导轨7410共两根、平行布置于该升降平台7300上。取放支架7420包括第二底板7421,设于第二底板7421底面两侧的导向块7422以及设于第二底板7421顶面两侧的两根取放条7423。导向块7422安装于导轨7410上,能够沿着导轨7410进行滑动。两根取放条7423相互平行,并伸出第二底板7532边缘外朝着辊带7100的侧支撑板7102的方向水平延伸。取放条7423伸出第二底板7421边缘外的长度依升降平台7300与辊带7100间的间隔与载具8000的宽度来决定,优选为38cm-40cm。两条取放条7423之间的间隔与侧支撑板7102上缺口的间隔相对应。
如图26所示,由于取放支架7420的重心位于第二底板7421外,导轨7410与导向块7422的结构优选满足以下的关系:导轨7410的两侧具有限位凹槽7411,导向块7422底部导向凹槽7424的内侧壁上具有与限位凹槽7411相适配的限位凸起7425,导向块7422通过导向凹槽7424装设于导轨7410上,导向凹槽7424中的限位凸7425起伸入导轨7410两侧的限位凹槽7411中,通过限位凸起7425与限位凹槽7411间的配合作用,使其能够承受因取放支架7420重心位于第二底板7421外所产生的扭转力,避免取放支架7420脱离导轨7410。
如图27所示,驱动装置7440包括对应位于导轨7410两端的两个驱动轮7441、绕设于驱动轮7441上的传动带7442以及与其中一个驱动轮7441相连的第四电机7443。由于导轨7410是沿着整个升降平台7300布置的,因此本发明中的驱动轮7441安装在升降平台7300两端的缺口中,传动带7442被驱动轮7441分隔成的上段和下段分别位于升降平台7300的上方与下方。
第二底板7421的一侧安装有朝传动带7442方向延伸的固定块7426,固定块7426的底面通过螺栓固定有夹板7427,将传动带7442的上段夹持于固定块7426与夹板7427之间。夹板7427的上表面优选带有锯齿状的波纹来增加与传动带7442间的摩擦力,避免打滑。
限位块7430设于取放条7423上,限位块7430分置于取放条7423伸出第二底板7421外的端部与取放条7423的中部,限位块7430间的间距与载具8000的宽度一致。对于本发明中两端具有竖直向下延伸的凸边8005的载具8000来说,在取放条7423的端部与中部分别布置两个相邻的限位块7430,从而在两个限位块7430间形成了一个用于容纳凸边8005的限位槽7431。两个限位槽7431的间距与凸边8005的间距相同,以使载具8000能够稳固的放置在取放条7423上。
以上就是本发明的主体结构,其整体的运行方式如下:
将载具8000预置在上料机1000的输送台4100中,前置设备往取放台4000内放入电路板9000,转移机构5000、拆盖机构4200与夹持机构相互配合,将电路板装入载具;
载具8000被输送台4100传送至位于上料机1000与下料机2000间的回流炉3001中进行回流,随后输入下料机2000的输送台4100中,通过转移机构5000与拆盖机构4200的配合,将电路板9000从载具8000中拆出,并放入下料机2000的取放台中,被后续设备回收,取出电路板9000后的空置载具8000依旧置于输送台4100上维持不动。
下料机2000输送台4100中的第一气缸4403带动顶升板4404上升,顶升板4404上的顶杆4405将输送台4100上的载具8000顶起至高出输送台4100;
下料机2000中的升降导轨7200带动升降平台7300下降,使升降平台7300上的取放机构7400所处的水平位置略低于升起后的载具8000;
取放机构7400中的驱动装置7440带动取放支架7420向前伸出,使取放支架7420中的取放条7423伸入载具8000与输送台4100之间,随后升降导轨7200驱动升降平台7300上升,取放条7423随之上升,这时载具8000也就落在了取放条7423上,并被限位于取放条7423的限位槽7431中。
驱动装置7440驱动取放条7423缩回至升降平台7300上,下料机2000的升降导轨7200带动升降平台7300上升至高于下料机2000的辊带7100位置处;
驱动装置7440带动取放条7423向前伸出,使取放条7423上的载具8000对应处于辊带7100的上方,随后升降导轨7200带动升降平台7300下降,取放条7423随之下降,伸入辊带7100侧支撑板7102上的缺口7104中,取放条7423上的载具8000也就此落在了辊带7100的辊子7103上;
位于下料机2000的辊带7100上的载具8000经顶部输送带3000进入上料机1000的辊带中;
上料机1000的升降导轨7200带动升降平台7300上升,使升降平台7300上的取放机构7400略低于上料机1000的辊带7100;
取放机构7400中的驱动装置7440带动取放支架7420向前伸出,使取放支架7420中的取放条7423从侧支撑板7102上的缺口7104处伸入上料机1000的辊带7100中,并使取放条7423上的限位槽7431与载具8000凸边的位置相对应;
上料机1000的升降导轨7200带动升降平台7300上升至高于辊带7100的位置处,取放条7423也随之上移,这时放置在辊子7103上的载具8000也就落在了取放条7423上,并被限位于取放条7423的限位槽7431中,接着驱动装置7440驱动取放条7423缩回,载具8000也就随取放条7423进入了升降平台7300;
上料机1000的升降导轨7200带动升降平台7300下降至略高于输送台4100的位置处,上料机1000输送台4100中的第一气缸4403带动顶升板4404上升,驱动顶杆4405上升至高于输送台4100的位置处;
取放机构7400中的驱动装置7440带动取放支架7420向前伸出,带动载有载具8000的取放条7423伸至伸出输送台4100的顶杆的正上方,升降导轨7200带动升降平台7300下降,使载具8000顺势落在顶杆4405上,最后,顶杆4405与取放条7423缩回,载具8000落入下料机2000的输送台4100上,就此完成整个电路板回流工艺的一次循环。
为便于在设备停止运行时存放载具,如图2与图3所示,本上料机1000和下料机2000中优选还包括缓存盒7500,缓存盒7500位于辊带7100与输送台4100之间,与辊带7100的底部支撑板7101相连,缓存盒7500的下表面与输送台7100之间留有供取放机构7400进行取放操作以及转移机构5000和拆盖机构4200配合进行电路板9000拆装操作的空间。
缓存盒7500面朝升降平台7300的一面具有开口,缓存盒7500中具有多层放置搁板,当设备准备停止运行时,取放机构7400从上料机1000的辊带7100处以及下料机2000的输送台4100处取出载具8000,并将其放入缓存盒7500的放置搁板中进行存放。由此实现在设备停止运行时对载具8000的收纳存放。
另外,如图22所示,优选在辊带7100背朝升降平台7300的一侧的侧支撑板上7102上设置推动机构7120,推动机构7120包括设于侧支撑板7102外侧的推动气缸7121、设于侧支撑板7102内侧的推动块7122,推动块7122与推动气缸7121的活塞杆相连。与推动块7122相对应的,辊带7100另一侧侧支撑板7102的内表面上设有挡块7123。运行时,推动气缸7121带动推动块7122朝挡块7123方向移动,将辊带7100上的载具8000限位于推动块7122与挡块7123间,以使每个载具8000都能在辊带7100上处于确定的方位。让取放条7423上的限位槽7431每次都能够正好与载具8000的凸边8005对应。
其次,如图25所示,还可以在升降平台7300的两侧设置对中气缸7301,对中气缸7301分别与位于升降平台7300两侧的限位条7302相连,限位条7302能够在对中气缸7301的驱动下相向运行,对置于取放条7423上的载具8000进行对中,使取放机构能够将载具8000放置到输送台4100上预定的位置,便于进行后续的载具8000拆盖与电路板9000取放操作。
综合以上,本电路板回流输送系统,能够实现电路板整个回流工艺的自动化运行,大幅节省人工成本。
但是,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