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52589A - 风道分流结构、用于汽车空调的控风系统及控风方法 - Google Patents

风道分流结构、用于汽车空调的控风系统及控风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52589A
CN111452589A CN202010251104.5A CN202010251104A CN111452589A CN 111452589 A CN111452589 A CN 111452589A CN 202010251104 A CN202010251104 A CN 202010251104A CN 111452589 A CN111452589 A CN 1114525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outlet
sub
air volume
volu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5110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康宁
高彩辰
徐勇程
杨瑞琦
吴迎文
马腾飞
郭忠玉
王雪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01025110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52589A/zh
Publication of CN1114525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525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007Combined heating, ventil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 B60H1/00021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 B60H1/00064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for sending air streams of different temperatures into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814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 B60H1/00821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the components being ventilating, air admitting or air distributing devices
    • B60H1/00835Damper doors, e.g. position control
    • B60H1/00842Damper doors, e.g. position control the system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damper doors; Air distribution between several outle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风道分流结构及汽车空调的控风系统、控风方法。风道分流结构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分流组件,所述壳体为空腔结构,所述空腔结构包括一个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进风道、一个连接在进风道出风口侧的分配腔、多个连接在分配腔出风口侧的子出风道;所述分流组件设置在所述分配腔内,使从所述进风道进入分配腔的总风被根据需要调整向所述多个子出风道的分配量;所述分流组件包括迎着所述进风方向上下相对设置的上多孔板和下多孔板,所述上多孔板和下多孔板可单独控制滑动或被同时控制相向或反向滑动;当所述上多孔板或下多孔板向远离彼此的方向滑动时,至少使部分从进风口流入所述多个子出风道的风的流动路径发生变化。

Description

风道分流结构、用于汽车空调的控风系统及控风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空调,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风道分流结构、用于汽车空调的控风系统及控风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汽车技术的发展,乘员舱舒适性引起越来越多人的重视,空调系统优劣作为评价指标被人们列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在给乘员舱送风的情况下,空调风道的构造直接影响舒适性这一指标。驾驶员是车辆行驶中工作强度最大的人员,因此驾驶区空调出风口的送风量要大一些,驾驶员通常会通过调整车室内的温度来满足其工作舒适度,但这样会导致处于其他位置的乘客感到偏凉;由于空调出风口进入乘员舱的风速和温度分布需要均匀,尤其是在严寒地区,除霜效果直接会影响驾驶员的视野;由于车内预留给风道的空间有限,经常会导致局部没有足够的截面尺寸,吹面出风口风量分配不均匀等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风道分流结构、用于汽车空调的控风系统及控风方法,以至少解决上述问题之一,具体的:
本发明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风道分流结构,其包括:
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分流组件,
所述壳体为空腔结构,所述空腔结构包括一个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进风道、一个连接在进风道出风口侧的分配腔、多个连接在分配腔出风口侧的子出风道;
所述分流组件设置在所述分配腔内,使从所述进风道进入分配腔的总风被根据需要调整向所述多个子出风道的分配量;
所述分流组件包括迎着所述进风方向上下相对设置的上多孔板和下多孔板,所述上多孔板和下多孔板可单独控制滑动或被同时控制相向或反向滑动;
当所述上多孔板或下多孔板向远离彼此的方向滑动时,至少使部分从进风口流入所述多个子出风道的风的流动路径发生变化。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分流组件还包括:上调节轴和下调节轴,
所述上调节轴,与设置在所述上多孔板下侧面的齿啮合,通过所述上调节轴调节所述上多孔板在所述空腔结构的一截面方向上的位置,
所述下调节轴,与设置在所述下多孔板上侧面的齿啮合,通过所述下调节轴调节所述下多孔板在所述空腔结构的一截面方向上的位置。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分流结构还包括:驱动机构和传动机构,
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传动机构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传动机构;
所述传动机构,分别与所述上调节轴和所述下调节轴连接,用于分别带动所述上调节轴和所述下调节轴转动。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上多孔板和下多孔板均采用弧形板,在所述弧形板的表面均匀分布有多个规则的通孔。
本发明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空调风量分配的控风系统,所述控风系统包括上述任意一种所述的风道分流结构。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控风系统还包括:风量检测仪、风量调节开关和控制器,
所述风道分流结构,通过所述空腔结构的进风口与汽车空调的送风主风道出口连接,通过所述多个子出风道与汽车空调的多个子出风口一一对应连接,其中通过所述多个子出风口向车内送风包括:一个主驾出风口和多个乘员出风口;
所述风量检测仪,与所述多个子出风口一一对应,用于对所述多个子出风口进行检测,将所述多个子出风口中每个子出风口的当前实际风量值反馈至所述控制器;
所述风量调节开关,与所述多个子出风口一一对应,用于响应于用户的调节向所述控制器发送每个子出风口的当前所需风量指令;
所述控制器,能根据所述当前所需风量指令和所述当前实际风量值控制当前所需总风量,并调节所述风道分流结构以控制分配至每一子出风口的风量。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控风系统还包括:风机,用于通过所述分流结构向车内送风,
其中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每个子出风口的当前所需风量指令获取所述当前所需总风量,并基于所述当前所需总风量调节所述风机进行送风以控制当前实际总风量。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控风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每一子出风口侧的风口格栅和角度传感器,
所述风口格栅,用于调节空腔出口的风向;
所述角度传感器,用于检测风口格栅的开启角度;
其中通过所述位置传感器采集所述风口格栅的角度信息并发送至所述控制器,当所述控制器判断任一风口格栅关闭后,控制器调节所述当前所需总风量和所述风道分流结构停止对已关闭风口格栅的子出风口分配风量。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控风系统采用初始风量分配规则对所述多个子出风口的风量进行分配,
其中所述初始风量分配原则为:在汽车空调启动时,使分配至所述主驾出风口的主驾初始风量高于分配至所述多个乘员出风口中每一乘员出风口的乘员初始风量,每一乘员出风口的乘员初始风量均相同,所述主驾初始风量-乘员初始风量=预设风量差。
本发明第三方面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空调风量分配的控风方法,所述控风方法使用上述任意一种所述的风道分流结构,包括:
在所述汽车空调启动时,对空调的总出风量按照初始风量分配规则进行初分配:采用风道分流结构对当前总出风量进行分配,使分配至主驾出风口的主驾初始风量高于分配至各个乘员出风口的乘员初始风量,其中所述各个乘员出风口的乘员初始风量均相同,所述主驾初始风量-乘员初始风量=预设风量差;
在所述汽车空调运行过程中,当调节所述主驾出风口和/或所述各个乘员出风口的风量时,调节当前实际总风量和风道分流结构使所述主驾出风口和所述各个乘员出风口的风量达到用户需求量。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调节当前实际总风量和风道分流结构包括:
根据所述主驾出风口的当前所需风量和所述各个乘员出风口的当前所需风量计算处当前所需总风量;
调节汽车空调中的风机,将当前实际总风量调节至所述当前所需总风量;
通过调节所述风道分流结构使部分从进风口流入所述多个子出风道的风的流动路径发生变化。
有益效果:本发明可以通过设计风道内部结构和通过电机控制调节轴的旋转来调节多孔板位置来调节各个出风口的风量。此发明可在风机风量不同和出风口开闭状态不同的情况下自适应调节多孔板的位置进而控制各个出风口的风量。该电动齿轮多孔板有上下两个左右对称的多孔板,右侧多孔板偏下,因此从右侧多孔板流过去的风量最大,此处对应的出风口的位置是驾驶舱;多孔板上面开有若干个导风孔,这样既能自适应满足驾驶舱和乘员舱的不同风量和不同温度的要求,又能保证除驾驶舱外的其他各个出风口的风量要求;因此不降低车室内的温度就能同时满足驾驶舱和乘员舱的舒适性并且还能达到节能的目的,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意义深远;在严寒地区冬季化霜时,提高各化霜出风口风量的均匀性,也有利于提升化霜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例,本公开的上述和其它目标、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风道分流结构示意图(一);
图2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风道分流结构示意图(二);
图3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调节轴与多孔板配合的局部示意图;
图4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多孔板示意图;
图5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控风方法逻辑图。
图中:101-上调节轴;102-下调节轴;201-下多孔板;202-上多孔板;3-进风道;401-第一乘员出风口;402-第二乘员出风口;403-主驾出风口;501-风量检测仪;601-第一乘员风口格栅;602-第二乘员风口格栅;603-主驾风口格栅。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例。然而,示例实施例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例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没有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方法、装置、实现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公开的各方面。
附图中所示的方框图仅仅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即,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应理解,虽然本文中可能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结构,但这些结构不应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乃用以区分一结构与另一结构。因此,下文论述的第一结构可称为第二结构而不偏离本公开概念的教示。如本文中所使用,术语“及/或”包括相关联的列出项目中的任一个及一或多者的所有组合。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示例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公开所必须的,因此不能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目前在汽车空调中,由于结构和空间的限制从空调风道(HVAC)各出风口的风量均匀性较差;空调风道(HVAC)各出风口的风量和出风均匀性不能在一定范围内自动调节;并且风道主体结构的固定,当部分出风口处于关闭状态时,不能保证各出风口的风量均匀性;不能有效地调节驾驶舱和乘员舱所需的风量和温度舒适性的不同;冬季化霜时,由于各化霜出风口的风量不同,导致化霜效果差。本发明通过在汽车空调风道接近出风口处设置风道分流结构,在风道分流结构中有一组电动齿轮多孔板,并在空调风道中接近各出风口的位置设置风量检测仪,通过出风口的开关的档位、各出风口风量检测信号与各出风口风量独立调节键输出的信号一并传输到控制器进行分析反馈控制的方式,对出风口风量进行智能调控,满足驾驶员及乘客的需求。在启动初期设定满足驾驶员出风口的风量高于其他出风口的风量,能优先保证驾驶员的体验度。
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提供了如下具体实施例。
实时例1
如图1-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风道分流结构,其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分流组件,所述壳体为空腔结构,所述空腔结构包括一个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进风道3、一个连接在进风道出风口侧的分配腔、多个连接在分配腔出风口侧的子出风道;所述分流组件设置在所述分配腔内,使从所述进风道进入分配腔的总风被根据需要调整向所述多个子出风道的分配量;所述分流组件包括迎着所述进风方向上下相对设置的上多孔板202和下多孔板201,所述上多孔板和下多孔板可单独控制滑动或被同时控制相向或反向滑动;当所述上多孔板或下多孔板向远离彼此的方向滑动时,至少使部分从进风口流入所述多个子出风道的风的流动路径发生变化。基于风道分流结构能在空调启动时按照预设需求将相应的风量分配至各个出风口,并通过分流组件改变风量的分配来随时满足司机和乘员的不同需求。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2所示,所述分流组件还包括:上调节轴101和下调节轴102。所述上调节轴与设置在所述上多孔板下侧面的齿啮合,通过所述上调节轴调节所述上多孔板在所述空腔结构的一截面方向上的位置;所述下调节轴与设置在所述下多孔板上侧面的齿啮合,通过所述下调节轴调节所述下多孔板在所述空腔结构的一截面方向上的位置。可选的,多孔板的两边与空腔结构的内侧壁通过滑轨连接,实现能沿预设方向滑动,通过调节轴调节多孔板在滑轨上的位置。如图2所述,为多孔板的部分结构,在该部分多孔板下面设置有齿,通过与调节轴上的齿进行啮合。
此外,还可以进一步改进分流组件,此时在一些其他可选的方式中,设置沿迎着送风方向调节杆(图中未示出),调节杆一端与多孔板固定连接,另一端连接动力机构。通过调节杆将所述上多孔板和下多孔板能沿迎着送风方向上进行同时移动或单独移动。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分流结构还包括:驱动机构和传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传动机构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分别与所述上调节轴和所述下调节轴连接,通过该传动机构分别带动所述上调节轴和所述下调节轴转动。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如图3-4所示,所述上多孔板和下多孔板均采用弧形板,在所述弧形板的表面均匀分布有多个规则的通孔7。如图4所示,该通孔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和椭圆形等。
实施例2
如图1-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汽车空调的控风系统。所述控风系统包括实施例1中任意一种风道分流结构,此外该控风系统还设置有风量检测仪、风量调节开关和控制器。
所述风道分流结构通过所述空腔结构的进风口与汽车空调的送风主风道出口连接,通过所述多个子出风道与汽车空调的多个子出风口一一对应连接,其中通过所述多个子出风口向车内送风包括:一个主驾出风口和多个乘员出风口。
所述风量检测仪501与所述多个子出风口一一对应,用于对所述多个子出风口进行检测,将所述多个子出风口中每个子出风口的当前实际风量值反馈至所述控制器。
所述风量调节开关与所述多个子出风口一一对应,用于响应于用户的调节向所述控制器发送每个子出风口的当前所需风量指令。风量调节开关设有多个档位,可选的,每个出风口可以单独对风量进行调节,要求每个出风口的风量调节控制范围为40%~100%可分四档进行调节即40%、60%、80%、100%,即每个出风口风量的最小值只能调至该出风格栅全开时所对应最大风量的40%。
所述控制器能根据所述当前所需风量指令和所述当前实际风量值控制当前所需总风量,并调节所述风道分流结构以控制分配至每一子出风口的风量。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风系统还包括:用于通过所述分流结构向车内送风的风机。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每个子出风口的当前所需风量指令获取所述当前所需总风量,并基于所述当前所需总风量调节所述风机进行送风以控制当前实际总风量。可选的,可手动调节的风机档位(转速)有三档,此时对应的控制的风量范围分别为0~200m3/h、150~350m3/h、300~500m3/h。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风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每一子出风口侧的风口格栅和角度传感器(图中未示出)。所述风口格栅能调节空腔出口的风向;所述角度传感器用于检测风口格栅的开启角度。通过所述位置传感器采集所述风口格栅的角度信息并发送至所述控制器,当所述控制器判断任一风口格栅关闭后,控制器调节所述当前所需总风量和所述风道分流结构停止对已关闭风口格栅的子出风口分配风量。如采用三个出风口时,包括设置在主驾出风口403的主驾风口格栅603、设置在第一乘员出风口401的第一乘员风口格栅601、设置在第二乘员出风口402的第二乘员风口格栅602。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风系统采用初始风量分配规则对所述多个子出风口的风量进行分配。所述初始风量分配原则为:在汽车空调启动时,使分配至所述主驾出风口的主驾初始风量高于分配至所述多个乘员出风口中每一乘员出风口的乘员初始风量,每一乘员出风口的乘员初始风量均相同,所述主驾初始风量-乘员初始风量=预设风量差。如当设有一个主驾出风口和两个乘员出风口时,采用的风量分配比例可以设定为X=Q*32%、Y=Q*32%、Z=Q*36%,X和Y为两个乘员出风口的当前所需风量值,Z为主驾出风口的当前所需风量值,Q为初始时刻总风量,在初始时刻按照上述分配比例进行默认分配。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各个出风口设置有检测风量大小的风量检测仪和检测出风格栅开闭的传感器,并在控制面板上设有对每个出风口进行独立控制键,这些器件输出的信号传输到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所设定的程序对风机转速和电机等进行智能调控,进而使各个出风口风量和热舒适性达到乘员所需的状态。
实施例3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汽车空调的控风方法,所述控风方法使用实施例1中任意一种所述的风道分流结构,或采用实施例2中任意一种控风系统。
在该控风方法中:在所述汽车空调启动时,对空调的总出风量按照初始风量分配规则进行初分配;在所述汽车空调运行过程中,当调节所述主驾出风口和/或所述各个乘员出风口的风量时,调节当前实际总风量和风道分流结构使所述主驾出风口和所述各个乘员出风口的风量达到用户需求量。可选的,所述初始风量分配规则:采用风道分流结构对当前总出风量进行分配,使分配至主驾出风口的主驾初始风量高于分配至各个乘员出风口的乘员初始风量,其中所述各个乘员出风口的乘员初始风量均相同,所述主驾初始风量-乘员初始风量=预设风量差。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当前实际总风量和风道分流结构包括:根据所述主驾出风口的当前所需风量和所述各个乘员出风口的当前所需风量计算处当前所需总风量;调节汽车空调中的风机,将当前实际总风量调节至所述当前所需总风量;通过调节所述风道分流结构使部分从进风口流入所述多个子出风道的风的流动路径发生变化。
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中汽车空调的控风方法,结合图1-5所示,还提供了如下具体工作过程。
在使用场景1
当风机开启时,风机档位自动调至最大、各出风口风量调至最大以及各出风格栅自动开启至最大开度,这样有利于车室内更快地达到所设定的温度;当然乘员和驾驶员也可以根据实际风量和热舒适性需求手动调节出风格栅角度(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量)和开闭状态、各出风口风量调节键以及风机档位(转速)。此时对应的可手动调节的风机档位(转速)有三档,可控制的风量范围分别为0~200m3/h、150~350m3/h、300~500m3/h,当出风格栅全部开启并且风机档位固定,调节一个或多个出风口的风量时,根据各个出风口风量调节键显示的风量值,使其转化成电信号并反馈到控制器,然后控制器程序会自动根据预设的风量关系计算出此时所需的总风量,若计算出来的总风量小于该档位所能控制的风量最低值时,则控制器将风机档位自动下调一级直至计算出的总风量大于等于该风挡所对能控制的最低值为止,此时控制器会自动输出信号并作用于风机进而控制风机转速使其达到所需的风量值,与此同时控制器对调节轴进行控制,同步调节上、下多孔板的位置,进而调节各个出风口的风量,如果还不满足要求可以在此基础上继续对各个出风格栅开闭状态、各个出风口风量和风机档位(转速)再次做循环调节,当出风口风量无法调节到所需风量时,此时只能实施对出风口格栅进行关闭的操作。
使用场景2
当风机开启、各出风格栅全部开启并且风机档位固定、不调节各出风口的风量时,此时控制器对调节轴进行控制,调节多孔板的位置,进而调节各个出风口的风量,如果还不满足要求可以在此基础上继续对各个出风格栅开闭状态、各个出风口风量和风机档位(转速)进行进一步调节。当出风口风量无法调节到所需风量时,此时只能实施对出风口格栅进行关闭的操作。
使用场景3
当风机开启时,无出风格栅关闭,手动调节风机档位,此时控制器对调节轴进行控制,调节多孔板的位置,进而调节各个出风口的风量,如果不满足要求可以在此基础上继续对各出风口风量进行调节,调节方法仿照使用场景1,如果还不满足要求可以在此基础上继续对各个出风格栅开闭状态、各个出风口风量和风机档位(转速)再次做循环调节,当出风口风量无法调节到所需风量时,此时只能实施对出风口格栅进行关闭的操作。
使用场景4
当风机开启时,其中一个或多个出风口格栅关闭时,此时控制器对调节轴进行控制,调节多孔板的位置,进而调节各个出风口的风量,如果不满足要求可以在此基础上对风机档位(转速)进行调节。当调节风机档位时,此时控制器再次对调节轴进行控制,调节多孔板的位置,进而调节各个出风口的风量,如果不满足要求可以在此基础上继续对各出风口风量进行调节,调节方法同实施例1,如果还不满足要求可以在此基础上继续对各个出风格栅开闭状态、各个出风口风量和风机档位(转速)再次做循环调节,当出风口风量无法调节到所需风量时,此时只能实施对出风口格栅进行关闭的操作。
综上所述,本发明在汽车空调风道接近出风口处设置一组可以上下位移的电动调节轴和带齿的多孔板,多孔板呈上下分布,此结构可以更好地保证满足驾驶员出风口的风量高于其他出风口的风量,满足驾驶舱舒适性的同时也能满足乘员舱内的舒适性,避免了能源的浪费。各个出风口可以独立调节出风量,并且能使其他各个出风口的风量保持不变。根据其他手动调节设置,系统可以自适应调节各个出风口到需要的风量和舒适性。当某个或多个出风格栅被手动关闭时,系统可以通过检测到的反馈数据对多孔板的位置重新定义使其他未关闭的出风口风量达到原来的出风状态。
以上具体地示出和描述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应可理解的是,本公开不限于这里描述的详细结构、设置方式或实现方法;相反,本公开意图涵盖包含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修改和等效设置。

Claims (11)

1.一种风道分流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分流组件,
所述壳体为空腔结构,所述空腔结构包括一个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进风道、一个连接在进风道出风口侧的分配腔、多个连接在分配腔出风口侧的子出风道;
所述分流组件设置在所述分配腔内,使从所述进风道进入分配腔的总风被根据需要调整向所述多个子出风道的分配量;
所述分流组件包括迎着所述进风方向上下相对设置的上多孔板和下多孔板,所述上多孔板和下多孔板可单独控制滑动或被同时控制相向或反向滑动;
当所述上多孔板或下多孔板向远离彼此的方向滑动时,至少使部分从进风口流入所述多个子出风道的风的流动路径发生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分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组件还包括:上调节轴和下调节轴,
所述上调节轴,与设置在所述上多孔板下侧面的齿啮合,通过所述上调节轴调节所述上多孔板在所述空腔结构的一截面方向上的位置,
所述下调节轴,与设置在所述下多孔板上侧面的齿啮合,通过所述下调节轴调节所述下多孔板在所述空腔结构的一截面方向上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分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结构还包括:驱动机构和传动机构,
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传动机构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传动机构;
所述传动机构,分别与所述上调节轴和所述下调节轴连接,用于分别带动所述上调节轴和所述下调节轴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道分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多孔板和下多孔板均采用弧形板,在所述弧形板的表面均匀分布有多个规则的通孔。
5.一种汽车空调的控风系统,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风道分流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汽车空调的控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风系统还包括风量检测仪、风量调节开关和控制器,
所述风道分流结构,通过所述空腔结构的进风口与汽车空调的送风主风道出口连接,通过所述多个子出风道与汽车空调的多个子出风口一一对应连接,其中通过所述多个子出风口向车内送风包括:一个主驾出风口和多个乘员出风口;
所述风量检测仪,与所述多个子出风口一一对应,用于对所述多个子出风口进行检测,将所述多个子出风口中每个子出风口的当前实际风量值反馈至所述控制器;
所述风量调节开关,与所述多个子出风口一一对应,用于响应于用户的调节向所述控制器发送每个子出风口的当前所需风量指令;
所述控制器,能根据所述当前所需风量指令和所述当前实际风量值控制当前所需总风量,并调节所述风道分流结构以控制分配至每一子出风口的风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风系统还包括:风机,用于通过所述分流结构向车内送风,
其中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每个子出风口的当前所需风量指令获取所述当前所需总风量,并基于所述当前所需总风量调节所述风机进行送风以控制当前实际总风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风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每一子出风口侧的风口格栅和角度传感器,
所述风口格栅,用于调节空腔出口的风向;
所述角度传感器,用于检测风口格栅的开启角度;
其中通过所述位置传感器采集所述风口格栅的角度信息并发送至所述控制器,当所述控制器判断任一风口格栅关闭后,控制器调节所述当前所需总风量和所述风道分流结构停止对已关闭风口格栅的子出风口分配风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风系统采用初始风量分配规则对所述多个子出风口的风量进行分配,
其中所述初始风量分配原则为:在汽车空调启动时,使分配至所述主驾出风口的主驾初始风量高于分配至所述多个乘员出风口中每一乘员出风口的乘员初始风量,每一乘员出风口的乘员初始风量均相同,所述主驾初始风量-乘员初始风量=预设风量差。
10.一种用于汽车空调的控风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风方法使用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风道分流结构,包括:
在所述汽车空调启动时,对空调的总出风量按照初始风量分配规则进行初分配:采用风道分流结构对当前总出风量进行分配,使分配至主驾出风口的主驾初始风量高于分配至各个乘员出风口的乘员初始风量,其中所述各个乘员出风口的乘员初始风量均相同,所述主驾初始风量-乘员初始风量=预设风量差;
在所述汽车空调运行过程中,当调节所述主驾出风口和/或所述各个乘员出风口的风量时,调节当前实际总风量和风道分流结构使所述主驾出风口和所述各个乘员出风口的风量达到用户需求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风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当前实际总风量和风道分流结构包括:
根据所述主驾出风口的当前所需风量和所述各个乘员出风口的当前所需风量计算处当前所需总风量;
调节汽车空调中的风机,将当前实际总风量调节至所述当前所需总风量;
通过调节所述风道分流结构使部分从进风口流入所述多个子出风道的风的流动路径发生变化。
CN202010251104.5A 2020-04-01 2020-04-01 风道分流结构、用于汽车空调的控风系统及控风方法 Pending CN11145258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51104.5A CN111452589A (zh) 2020-04-01 2020-04-01 风道分流结构、用于汽车空调的控风系统及控风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51104.5A CN111452589A (zh) 2020-04-01 2020-04-01 风道分流结构、用于汽车空调的控风系统及控风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52589A true CN111452589A (zh) 2020-07-28

Family

ID=716736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51104.5A Pending CN111452589A (zh) 2020-04-01 2020-04-01 风道分流结构、用于汽车空调的控风系统及控风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52589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79318A (zh) * 2021-12-27 2022-04-22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4523814A (zh) * 2022-02-08 2022-05-24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采暖风道结构、采暖系统及控制方法
WO2023093765A1 (zh) * 2021-11-25 2023-06-01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风道组件及制冷设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93765A1 (zh) * 2021-11-25 2023-06-01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风道组件及制冷设备
CN114379318A (zh) * 2021-12-27 2022-04-22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4379318B (zh) * 2021-12-27 2023-11-21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4523814A (zh) * 2022-02-08 2022-05-24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采暖风道结构、采暖系统及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52589A (zh) 风道分流结构、用于汽车空调的控风系统及控风方法
CN207106098U (zh) 汽车空调风量控制系统
DE60018153T2 (de) Verfahren und System zur automatischen Mehrzonenklimaregelung
CN102275484B (zh) 用于车辆环境管理的方法
CN201688502U (zh) 供暖、通风和空调系统的可变气流控制系统
JPH1067218A (ja) 日射に関係して調整できる空気案内装置を備えた走行車の空調装置
CN204757270U (zh) 三温区空调控制系统
US4227569A (en) Air conditioning installation
CN212921048U (zh) 风道分流结构、用于汽车空调的控风系统
CN111284295A (zh) 车辆用空调系统的操作方法
JPH02155822A (ja) 自動車用空調機の吹出温度制御装置
CN110871657B (zh) 汽车空调的无风感送风系统及送风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9747373B (zh) 车辆用空调装置
CN115303009B (zh) 一种膝部送风系统、控制方法及车辆
JPS58122213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210617793U (zh) 一种用于电动乘用车的双温区空调装置
JP2005145327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H0694254B2 (ja) 自動車用空調装置
JP2579514B2 (ja) 車両用空調制御装置
JP3235104B2 (ja) 自動車用空気調和装置
JP3454189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17984740A (zh) 格栅组件、车载空调送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以及车辆
JP2633933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17341444A (zh) 客车空调系统
JPH0523370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