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42417B - 空调器与其控制方法和其控制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与其控制方法和其控制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42417B
CN111442417B CN202010273054.0A CN202010273054A CN111442417B CN 111442417 B CN111442417 B CN 111442417B CN 202010273054 A CN202010273054 A CN 202010273054A CN 111442417 B CN111442417 B CN 1114424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nch
temperature
preset threshold
heat dissipation
air conditi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7305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42417A (zh
Inventor
阚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7305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42417B/zh
Publication of CN1114424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424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424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424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20Electric components for separate outdoor units
    • F24F1/24Cooling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24F2013/221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to avoid the formation of condensate, e.g. dew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24F2110/12Temperature of the outside ai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与其控制方法和其控制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空调器包括:第一换热器;散热器,配置为适于对散热对象降温,其中,空调器形成有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第一支路与第一换热器及散热器相连,第二支路与第一换热器及散热器相连;第一节流部件,形成为第二支路的至少一部分;处理器,配置为适于对第一支路的通断和第二支路的通断分别控制。本方案提供的空调器,可以灵活地控制对散热对象的散热降温温度,从而更好地满足对散热对象的散热降温需求,兼顾地保障散热对象的散热效率以及防凝露需求。

Description

空调器与其控制方法和其控制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一种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和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散热器利用冷媒对室外电控等散热对象吸热,实现对散热对象降温。但是,如果冷媒温度过低,容易造成电控等散热对象的功率器件表面凝露,从而烧坏散热对象。如果冷媒温度过高,就会导致对散热对象的散热效果不佳,空调器依然不能在更高环境温度下工作,空调器的运行范围被限制。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的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第一换热器;散热器,配置为适于对散热对象降温,其中,所述空调器形成有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及所述散热器相连,所述第二支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及所述散热器相连;第一节流部件,形成为所述第二支路的至少一部分;处理器,配置为适于对所述第一支路的通断和所述第二支路的通断分别控制。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第一换热器与散热器之间分别经由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连接,并利用处理器对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的通断分别控制,这样,可以灵活地控制对散热对象的散热降温温度,从而更好地满足对散热对象的散热降温需求,兼顾地保障散热对象的散热效率以及防凝露需求。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空调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一测温件,配置为适于检测散热对象温度;用于储存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储存的所述可执行指令时实现以下步骤:至少根据所述散热对象温度对所述第一支路的通断和所述第二支路的通断分别控制。
在本方案中,至少根据散热对象温度对第一支路的通断和第二支路的通断分别控制,这样利于保障使散热对象的散热需求与对散热对象的供冷更加符合,从而更好地避免散热对象过热问题,同时保障空调器的能效。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二测温件,配置为适于检测环境温度;所述的至少根据所述散热对象温度对所述第一支路的通断和所述第二支路的通断分别控制的步骤,包括:判断所述散热对象温度与第一预设阈值和第二预设阈值的大小关系;若判定所述散热对象温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且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根据所述环境温度及所述散热对象温度对所述第一支路的通断和所述第二支路的通断分别控制;若判定所述散热对象温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根据所述散热对象温度对所述第一支路的通断和所述第二支路的通断分别控制。
在本方案中,若散热对象温度小于等于第二预设阈值,相应地,散热对象的散热负荷不会太大,这样,散热对象本身无需过低的散热温度,从而凝露风险不会太大,这时,通过基于散热对象温度进行控制,保障散热对象的散热需求的同时,既不会带来明显的凝露风险,且控制逻辑更加简单,从而更好地兼顾了程序运算的高效性,利于提升对散热对象散热的温控响应精度。
若散热对象温度大于第二预设阈值且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这时,散热对象的散热负荷相对较大,这时,通过基于环境温度和散热对象温度进行控制,更利于保障对散热对象的供冷量与散热对象的散热负荷相适,更好地满足散热对象的散热需求,同时兼顾地降低凝露风险。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根据所述环境温度及所述散热对象温度对所述第一支路的通断和所述第二支路的通断分别控制,具体包括:若所述散热对象温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且小于等于第三预设阈值,判断所述散热对象温度是否大于所述环境温度,若是,所述第一支路和所述第二支路保持当前状态,若否,控制所述第二支路断开,所述第一支路导通;若所述散热对象温度大于所述第三预设阈值且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判断所述散热对象温度是否大于所述环境温度,若是,控制所述第一支路断开,所述第二支路导通,若否,控制所述第二支路断开,所述第一支路导通。
在本方案中,若散热对象温度大于第二预设阈值小于等于第三预设阈值,且散热对象温度大于环境温度时,控制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保持当前状态,这样,处理器进行调控时有一定程度的暂缓过渡,可以防止对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的通断控制频繁切换,提升空调器运行的稳定性。
若散热对象温度大于第二预设阈值小于等于第三预设阈值,且散热对象温度小于环境温度时,控制第二支路断开,第一支路导通,这样,散热对象表面不容易出现凝露问题。
若散热对象温度大于第三预设阈值且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且散热对象温度大于环境温度时,控制第一支路断开,第二支路导通,这样,可使得散热对象高效降温,避免散热对象过热的问题,提升空调器的运行范围。且通过对散热对象高效降温,可以更好地应对散热对象的功率元器件大且密集等情况,实现对散热对象更有效的降温,降低散热对象烧毁风险。
若散热对象温度大于第三预设阈值且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且散热对象温度小于环境温度时,控制第二支路断开,第一支路导通,这样,散热对象表面不容易出现凝露问题。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三预设阈值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之差的数值范围为2℃~5℃。
在本方案中,设置第三预设阈值的数值比第二预设阈值大2℃~5℃,这样,处理器进行调控时具有更好的暂缓过渡,更好地防止对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的通断控制频繁切换,提升空调器运行的稳定性,且这样也可以更好地适应和包容传热时间差,提升温控精度。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根据所述散热对象温度对所述第一支路的通断和所述第二支路的通断分别控制,具体包括:判断所述散热对象温度与第四预设阈值的大小关系,其中,所述第四预设阈值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若判定所述散热对象温度小于等于所述第四预设阈值,控制所述第二支路和所述第一支路均断开;若判定所述散热对象温度大于所述第四预设阈值且小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控制所述第一支路导通,所述第二支路断开。
在本方案中,若散热对象温度小于等于第四预设阈值,相应地,散热对象的散热负荷本身较低,这时,通过控制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均断开,散热对象无需采用制冷剂散热降温,例如散热对象采用自然对流等形式进行降温,可以实现空调器在环境低温或散热对象温升不大的情况下实现节省能耗。
若散热对象温度大于第四预设阈值小于等于第二预设阈值,控制第一支路导通,第二支路断开,这样,可以实现对散热对象温和地散热,既保障了散热对象的散热需求,也降低了凝露风险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预设阈值的数值范围为80℃~85℃;和/或所述第二预设阈值的数值范围为65℃~70℃;和/或所述第四预设阈值的数值范围为45℃~50℃。
在本方案中,设置第一预设阈值的数值范围为80℃~85℃,可以更好地满足散热对象的散热需求,同时兼顾地降低凝露风险。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预设阈值可以是根据散热对象耐热能力以及空调器使用环境温度等进行调整或设置的,通常选择为80℃~85℃之间的数值。
设置第二预设阈值的数值范围为65℃~70℃,可以更好地满足散热对象的散热需求,同时兼顾地降低凝露风险及程序运算的高效性。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预设阈值可以是根据散热对象耐热能力以及空调器使用环境温度等进行调整或设置的,通常选择为65℃~70℃之间的数值。
设置第四预设阈值的数值范围为45℃~50℃,可以更好地满足散热对象的防凝露需求。进一步地,所述第四预设阈值可以是根据空调器使用环境温度等进行调整或设置的,通常选择为45℃~50℃之间的数值。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处理器还配置为适于控制所述散热对象的温控动作,且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储存的所述可执行指令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若判定所述散热对象温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所述处理器发出温控指令进行响应,其中,所述温控指令用于触发所述散热对象执行所述温控动作。
在本方案中,当散热对象温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相应地,散热对象的温度较高,为确保散热对象的安全性,防止散热对象烧毁、损坏或寿命缩短等问题,通过控制散热对象执行温控动作,如控制散热对象关机保护等,提升产品的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储存的所述可执行指令时,在所述的至少根据所述散热对象温度对所述第一支路的通断和所述第二支路的通断分别控制的步骤之前,还实现以下步骤:控制所述第一支路导通,所述第二支路断开。
在本方案中,在至少根据散热对象温度对第一支路的通断和第二支路的通断分别控制的步骤之前,控制第一支路导通,第二支路断开,使空调器默认采用使未经节流的制冷剂供入散热器对散热对象降温的形式,可以良好地避免散热对象过热,同时防止凝露问题。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一阀,形成为所述第一支路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处理器与所述第一阀电连接,所述处理器通过控制所述第一阀的开闭以相应控制所述第一支路的通断;和/或第二阀,形成为所述第二支路的一部分,所述处理器与所述第二阀电连接,所述处理器通过控制所述第二阀的开闭以相应控制所述第二支路的通断。
在本方案中,第一支路具有第一阀,处理器通过控制第一阀的开闭以相应控制第一支路的通断,结构简单,响应快速精确。
第二支路具有第二阀,处理器通过控制第二阀的开闭以相应控制第二支路的通断,结构简单,响应快速精确。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空调器还具有压缩机、第二换热器和第二节流部件,其中,所述空调器形成有介质回路,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节流部件、所述第二换热器连通,并共同形成为所述介质回路的至少一部分,所述散热器与所述压缩机连通;和/或所述散热器包括管体;和/或所述散热对象为所述空调器的一部分,所述散热对象包括电控装置。
在本方案中,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二节流部件和第二换热器形成介质回路的一部分,这样,介质回路的制冷剂循环如下:
制冷剂气体经压缩机压缩后,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进入冷凝器(也即第一换热器)中冷凝,冷凝变为高温高压的液体经第二节流装置节流,最后进入蒸发器(第二换热器)中蒸发换热,再返回压缩机中。
通过上述循环过程,实现空调器制热、制冷等工况,且本设计中,第一换热器分别经由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与散热器相连,这样,经第一换热器换热降温后的制冷剂沿第一支路和/或第二支路供入散热器中对散热对象散热,从而形式不同的散热效率和散热效果,更好地兼顾散热对象的散热需求、防凝露需求、空调器能效等。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上述第一方面的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空调器,所述控制方法包括:至少根据散热对象温度对第一支路的通断和第二支路的通断分别控制。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利于保障使散热对象的散热需求与对散热对象的供冷更加符合,从而更好地避免散热对象过热问题,同时保障空调器的能效。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空调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至少根据散热对象温度对第一支路的通断和第二支路的通断分别控制的步骤,包括:判断所述散热对象温度与第一预设阈值和第二预设阈值的大小关系;若判定所述散热对象温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且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根据环境温度及所述散热对象温度对所述第一支路的通断和所述第二支路的通断分别控制;若判定所述散热对象温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根据所述散热对象温度对所述第一支路的通断和所述第二支路的通断分别控制。
在本方案中,若散热对象温度小于等于第二预设阈值,相应地,散热对象的散热负荷不会太大,这样,散热对象本身无需过低的散热温度,从而凝露风险不会太大,这时,通过基于散热对象温度进行控制,保障散热对象的散热需求的同时,既不会带来明显的凝露风险,且控制逻辑更加简单,从而更好地兼顾了程序运算的高效性,利于提升对散热对象散热的温控响应精度。
若散热对象温度大于第二预设阈值且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这时,散热对象的散热负荷相对较大,这时,通过基于环境温度和散热对象温度进行控制,更利于保障对散热对象的供冷量与散热对象的散热负荷相适,更好地满足散热对象的散热需求,同时兼顾地降低凝露风险。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根据环境温度及所述散热对象温度对所述第一支路的通断和所述第二支路的通断分别控制,具体包括:若所述散热对象温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且小于等于第三预设阈值,判断所述散热对象温度是否大于所述环境温度,若是,所述第一支路和所述第二支路保持当前状态,若否,控制所述第二支路断开,所述第一支路导通;若所述散热对象温度大于所述第三预设阈值且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判断所述散热对象温度是否大于所述环境温度,若是,控制所述第一支路断开,所述第二支路导通,若否,控制所述第二支路断开,所述第一支路导通。
在本方案中,若散热对象温度大于第二预设阈值小于等于第三预设阈值,且散热对象温度大于环境温度时,控制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保持当前状态,这样,处理器进行调控时有一定程度的暂缓过渡,可以防止对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的通断控制频繁切换,提升空调器运行的稳定性。
若散热对象温度大于第二预设阈值小于等于第三预设阈值,且散热对象温度小于环境温度时,控制第二支路断开,第一支路导通,这样,散热对象表面不容易出现凝露问题。
若散热对象温度大于第三预设阈值且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且散热对象温度大于环境温度时,控制第一支路断开,第二支路导通,这样,可使得散热对象高效降温,避免散热对象过热的问题,提升空调器的运行范围。且通过对散热对象高效降温,可以更好地应对散热对象的功率元器件大且密集等情况,实现对散热对象更有效的降温,降低散热对象烧毁风险。
若散热对象温度大于第三预设阈值且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且散热对象温度小于环境温度时,控制第二支路断开,第一支路导通,这样,散热对象表面不容易出现凝露问题。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三预设阈值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之差的数值范围为2~5。
在本方案中,设置第三预设阈值的数值比第二预设阈值大2℃~5℃,这样,处理器进行调控时具有更好的暂缓过渡,更好地防止对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的通断控制频繁切换,提升空调器运行的稳定性,且这样也可以更好地适应和包容传热时间差,提升温控精度。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根据所述散热对象温度对所述第一支路的通断和所述第二支路的通断分别控制,具体包括:判断所述散热对象温度与第四预设阈值的大小关系,其中,所述第四预设阈值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若判定所述散热对象温度小于等于所述第四预设阈值,控制所述第二支路和所述第一支路均断开;若判定所述散热对象温度大于所述第四预设阈值且小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控制所述第一支路导通,所述第二支路断开。
在本方案中,若散热对象温度小于等于第四预设阈值,相应地,散热对象的散热负荷本身较低,这时,通过控制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均断开,散热对象无需采用制冷剂散热降温,例如散热对象采用自然对流等形式进行降温,可以实现空调器在环境低温或散热对象温升不大的情况下实现节省能耗。
若散热对象温度大于第四预设阈值小于等于第二预设阈值,控制第一支路导通,第二支路断开,这样,可以实现对散热对象温和地散热,既保障了散热对象的散热需求,也降低了凝露风险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预设阈值的数值范围为80℃~85℃;和/或所述第二预设阈值的数值范围为65℃~70℃;和/或所述第四预设阈值的数值范围为45℃~50℃。
在本方案中,设置第一预设阈值的数值范围为80℃~85℃,可以更好地满足散热对象的散热需求,同时兼顾地降低凝露风险。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预设阈值可以是根据散热对象耐热能力以及空调器使用环境温度等进行调整或设置的,通常选择为80℃~85℃之间的数值。
设置第二预设阈值的数值范围为65℃~70℃,可以更好地满足散热对象的散热需求,同时兼顾地降低凝露风险及程序运算的高效性。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预设阈值可以是根据散热对象耐热能力以及空调器使用环境温度等进行调整或设置的,通常选择为65℃~70℃之间的数值。
设置第四预设阈值的数值范围为45℃~50℃,可以更好地满足散热对象的防凝露需求。进一步地,所述第四预设阈值可以是根据空调器使用环境温度等进行调整或设置的,通常选择为45℃~50℃之间的数值。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还包括:若判定所述散热对象温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控制所述散热对象执行温控动作。
在本方案中,当散热对象温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相应地,散热对象的温度较高,为确保散热对象的安全性,防止散热对象烧毁、损坏或寿命缩短等问题,通过控制散热对象执行温控动作,如控制散热对象关机保护等,提升产品的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在所述的至少根据所述散热对象温度对所述第一支路的通断和所述第二支路的通断分别控制的步骤之前,还包括:控制所述第一支路导通,所述第二支路断开。
在本方案中,在至少根据散热对象温度对第一支路的通断和第二支路的通断分别控制的步骤之前,控制第一支路导通,第二支路断开,使空调器默认采用使未经节流的制冷剂供入散热器对散热对象降温的形式,可以良好地避免散热对象过热,同时防止凝露问题。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储存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储存的所述可执行指令时实现上述第二方面的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第四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适于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且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二方面的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空调器的结构示意框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空调器的电路结构的示意框图;
图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框图;
图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9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其中,图1至图4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10压缩机,120换向阀,130第二换热器,140第二节流部件,150散热对象,160散热器,170第一阀,180第二阀,190第一节流部件,200第一换热器,210第一支路,220第二支路,310处理器,320存储器,300控制装置,410第一测温件,420第二测温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9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空调器形成有第一支路210和第二支路220,且空调器包括:第一换热器200、散热器160和处理器310。
具体地,散热器160配置为适于对散热对象150降温。第一支路210与第一换热器200及散热器160相连,第二支路220与第一换热器200及散热器160相连(如图1所示)。空调器具有第一节流部件190(具体例如为膨胀阀、毛细管等),第一节流部件190形成为第二支路220的至少一部分。处理器310配置为适于对第一支路210的通断和第二支路220的通断分别控制。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第一换热器200与散热器160之间分别经由第一支路210和第二支路220连接,并利用处理器310对第一支路210和第二支路220的通断分别控制,这样,可以灵活地控制对散热对象150的散热降温温度,从而更好地满足对散热对象150的散热降温需求,兼顾地保障散热对象150的散热效率以及防凝露需求。
举例而言,空调器具有电控装置,散热对象150的一部分或全部可以为电控装置,处理器310可以集成于该电控装置,也可以独立于该电控装置。当然,可以理解,散热对象150也可不局限于电控装置,在其他实施例中,散热对象150也可为空调器其他需要散热的部件,如电机等。在相关技术中,利用冷媒管散热技术对电控装置散热,具体地,媒管散热采用冷媒通过铜管直接与室外空调电控装置换热,该结构可以显著降低电控装置内部的温度,但如果冷媒温度较低,容易造成电控装置的功率器件表面凝露,从而烧坏电控装置,因此,目前的相关技术方案是将从室外冷凝器出来的内冷媒,均不经过节流,直接通入与电控装置换热的冷媒管,消除凝露的风险,但该结构中,由于冷媒不经过节流直接与电控装置,从冷凝器出来的冷媒是高于环境温度的,高于环境温度的冷媒与电控装置换热,电控装置降温有限,尤其当功率元器件大且密集时,电控装置的散热更为困难,因此,导致空调器依然不能在更高环境温度下工作。
而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设置第一支路210和具有第一节流部件190的第二支路220,并利用处理器310对第一支路210和第二支路220的通断分别控制,这样,可以实现多种工况,从而实现散热器160对散热对象150的散热更加灵活,从而更好地兼顾散热对象150的散热需求、散热对象150的防凝露需求、空调器能效等因素,举例而言:
例如,在第一种工况下,处理器310控制第一支路210和第二支路220均断开,这样,第一换热器200排出的制冷剂不会排入散热器160,可适于散热对象150无需采用制冷剂进行散热降温的场合,如适用于散热对象150散热需求不大或环境温度较低等场合,利于提升空调器的能效;
例如,在第二种工况下,处理器310控制第一支路210导通,第二支路220断开,这样,第一换热器200排出的制冷剂至少部分沿第一支路210排入散热器160,这样,第一换热器200排出的未经节流的制冷剂与散热对象150换热,散热形式温和,可适用于散热对象150的散热需求不太大或环境温度不太高等场合,实现对散热对象150降温的同时,散热对象150处的温度不会过低,不容易出现凝露问题;
例如,在第三种工况下,处理器310控制第二支路220导通,第一支路210断开,这样,第一换热器200排出的制冷剂至少部分沿第二支路220流动,并经第一节流部件190节流后排入散热器160,这样,第一换热器200排出的经节流后的制冷剂与散热对象150换热,散热形式高效,可适用于散热对象150的散热需求较大或环境温度较高等场合,避免散热对象温度过高,使得空调器在环境温度较高时仍能正常工作,提升空调器的运行范围。
基于本实施例的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需求可以灵活地设计和选择可实现的工况形式,如以上三种工况形式中任意几种的组合形式,当然,根据需求,也可存在第四种工况,例如,处理器310控制第二支路220和第一支路210均导通,更好地满足散热对象150的散热需求。
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空调器具有第一换热器200、散热器160、第一节流部件190、压缩机110、第二换热器130和第二节流部件140。更具体地,空调器形成有介质回路,压缩机110、第一换热器200、第二节流部件140、第二换热器130连通,并共同形成为介质回路的至少一部分。
这样,介质回路的制冷剂循环如下:
制冷剂气体经压缩机110压缩后,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进入冷凝器(也即第一换热器200)中冷凝,冷凝变为高温高压的液体经第二节流装置节流,最后进入蒸发器(第二换热器130)中蒸发换热,再返回压缩机110中。
通过上述循环过程,实现空调器制热、制冷等工况,且本设计中,第一换热器200分别经由第一支路210和第二支路220与散热器160相连,这样,经第一换热器200换热降温后的制冷剂沿第一支路210和/或第二支路220供入散热器160中对散热对象150散热,从而形式不同的散热效率和散热效果,更好地兼顾散热对象150的散热需求、防凝露需求、空调器能效等。
更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空调器还具有换向阀120,换向阀120与压缩机110、第一换热器200及第二换热器130相连,并同样形成为介质回路的一部分。利用换向阀120换向,可以实现空调器制冷、制热等模式的切换。
其中,如图1所示,第一支路210包括第一阀170。处理器310通过控制第一阀170的开闭以相应控制第一支路210的通断,结构简单,响应快速精确。
如图1所示,第二支路220包括第二阀180和第一节流部件190。处理器310通过控制第二阀180的开闭以相应控制第二支路220的通断,结构简单,响应快速精确。
如图1所示,第一支路210与第二支路220之间并联设置,第一支路210与第一换热器200及散热器160连接,第二支路220与第一换热器200及散热器160连接。散热器160与压缩机110或换向阀120连接,散热器160排出的制冷剂排入换向阀120或压缩机110。
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第二支路220可不采用包括第一节流部件190和第二阀180的结构形式,在其他实施例中,可采用第二支路220包括膨胀阀的形式,通过控制膨胀阀的开闭相应控制第二支路220的通断。
在某些实施例中,空调器还包括第一测温件410(如温度传感器等)和用于储存处理器310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320(可以参照图3所示的空调器的电路结构)。
具体地,第一测温件410配置为适于检测散热对象温度。
在某些实施例中,散热器160包括管体。更具体例如为金属管,金属管与散热对象150(如电控装置等)接触,金属管内用于流通制冷剂,制冷剂通过与金属管换热,实现对散热对象150吸热,从而对散热对象150降温。更进一步地,散热器160包括铝管、铜管等。
在某些实施例中,处理器310用于执行存储器320中储存的可执行指令时实现以下步骤:
至少根据散热对象温度对第一支路210的通断和第二支路220的通断分别控制。
这样利于保障使散热对象150的散热需求与对散热对象150的供冷更加符合,从而更好地避免散热对象150过热问题,同时保障空调器的能效。
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空调器还包括第二测温件420。第二测温件420配置为适于检测环境温度Tn。更详细举例地,空调器具有电路结构,其电路结构包括第一测温件410、第二测温件420、第一阀170、第二阀180、处理器310及存储器320,其中处理器310与第一测温件410、第二测温件420、第一阀170、第二阀180及存储器320电连接,处理器310获取来自第一测温件410的散热对象温度T0、来自第二测温件420的环境温度Tn,处理器310基于存储器320内储存的计算机程序、散热对象温度T0和环境温度Tn对第一阀170和第二阀180分别控制。
举例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储存的可执行指令时实现以下步骤:
判断散热对象温度T0与第一预设阈值T3和第二预设阈值T2的大小关系;
若判定散热对象温度T0大于第二预设阈值T2且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T3,根据环境温度Tn及散热对象温度T0对第一支路的通断和第二支路的通断分别控制;
若判定散热对象温度T0小于等于第二预设阈值T2,根据散热对象温度T0对第一支路的通断和第二支路的通断分别控制。
举例地,第一预设阈值T3的数值范围为80℃~85℃,更进一步地,例如T3为83℃。第二预设阈值T2的数值范围为65℃~70℃,更进一步地,例如T2为67℃。
在本方案中,若散热对象温度T0小于等于第二预设阈值T2,相应地,散热对象的散热负荷不会太大,这样,散热对象本身无需过低的散热温度,从而凝露风险不会太大,这时,通过基于散热对象温度T0进行控制,保障散热对象的散热需求的同时,既不会带来明显的凝露风险,且控制逻辑更加简单,从而更好地兼顾了程序运算的高效性,利于提升对散热对象散热的温控响应精度。
若散热对象温度T0大于第二预设阈值T2且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T3,这时,散热对象的散热负荷相对较大,这时,通过基于环境温度Tn和散热对象温度T0进行控制,更利于保障对散热对象的供冷量与散热对象的散热负荷相适,更好地满足散热对象的散热需求,同时兼顾地降低凝露风险。
在某些实施例中,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储存的可执行指令时实现以下步骤:
判定散热对象温度T0大于第二预设阈值T2且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T3(也即,判定T2<T0≤T3);
若散热对象温度T0大于第二预设阈值T2且小于等于第三预设阈值(T2+S)(也即,若T2<T0≤T2+S),则判断散热对象温度T0是否大于环境温度Tn,若是,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保持当前状态,若否,控制第二支路断开,第一支路导通;其中,可以理解,T2+S的数值处于T2与T3之间;
若散热对象温度T0大于第三预设阈值(T2+S)且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T3(也即,若T2+S<T0≤T3),判断散热对象温度T0是否大于环境温度Tn,若是,控制第一支路断开,第二支路导通,若否,控制第二支路断开,第一支路导通。
在本方案中,若T2<T0≤T2+S,且T0>Tn时,控制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保持当前状态,这样,处理器进行调控时有一定程度的暂缓过渡,可以防止对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的通断控制频繁切换,提升空调器运行的稳定性。
若T2<T0≤T2+S,且T0≤Tn时,控制第二支路断开,第一支路导通,这样,散热对象表面不容易出现凝露问题。
若T2+S<T0≤T3,且T0>Tn时,控制第一支路断开,第二支路导通,这样,可使得散热对象高效降温,避免散热对象过热的问题,提升空调器的运行范围。且通过对散热对象高效降温,可以更好地应对散热对象的功率元器件大且密集等情况,实现对散热对象更有效的降温,降低散热对象烧毁风险。
若T2+S<T0≤T3,且T0≤Tn时,控制第二支路断开,第一支路导通,这样,散热对象表面不容易出现凝露问题。
进一步地,第三预设阈值(T2+S)与第二预设阈值T2之差的数值范围为2℃~5℃。也即,第三预设阈值(T2+S)可以理解为第二预设阈值T2与数值S之和,S的取值范围为2℃~5℃。这样,处理器进行调控时具有更好的暂缓过渡,更好地防止对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的通断控制频繁切换,提升空调器运行的稳定性,且这样也可以更好地适应和包容传热时间差,提升温控精度。
进一步举例地,第一预设阈值T3的数值范围为80℃~85℃,更进一步地,例如T3为83℃。第二预设阈值T2的数值范围为65℃~70℃,更进一步地,例如T2为67℃。
在某些实施例中,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储存的可执行指令时实现以下步骤:
判定散热对象温度T0小于等于第二预设阈值T2(也即,T0≤T2);
判断散热对象温度T0与第四预设阈值T1的大小关系,其中,第四预设阈值T1小于第二预设阈值T2;
若判定散热对象温度T0小于等于第四预设阈值T1(也即,若T0≤T1),控制第二支路和第一支路均断开;
若判定散热对象温度T0大于第四预设阈值T1且小于等于第二预设阈值T2(也即,若T1<T0≤T2),控制第一支路导通,第二支路断开。
在本方案中,若T0≤T1,相应地,散热对象的散热负荷本身较低,这时,通过控制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均断开,散热对象无需采用制冷剂散热降温,例如散热对象采用自然对流等形式进行降温,可以实现空调器在环境低温或散热对象温升不大的情况下实现节省能耗。
若T1<T0≤T2,控制第一支路导通,第二支路断开,这样,可以实现对散热对象温和地散热,既保障了散热对象的散热需求,也降低了凝露风险性。
进一步举例地,第二预设阈值T2的数值范围为65℃~70℃,更进一步地,例如T2为67℃。第四预设阈值T1的数值范围为45℃~50℃,更进一步地,例如T1为48℃。
在某些实施例中,处理器还配置为适于控制散热对象的温控动作,且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储存的可执行指令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若判定散热对象温度T0大于第一预设阈值T3,处理器发出温控指令进行响应,其中,温控指令用于触发散热对象执行温控动作。
其中,当散热对象温度T0大于第一预设阈值T3,相应地,散热对象的温度较高,为确保散热对象的安全性,防止散热对象烧毁、损坏或寿命缩短等问题,通过控制散热对象执行温控动作,如控制散热对象关机保护等,提升产品的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举例地,第一预设阈值T3的数值范围为80℃~85℃,更进一步地,例如T3为82℃。
在某些实施例中,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储存的可执行指令时,在的至少根据散热对象温度T0对第一支路的通断和第二支路的通断分别控制的步骤之前,还实现以下步骤:控制第一支路导通,第二支路断开。这样可以良好地避免散热对象过热,同时防止凝露问题。
如图5所示,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上述第一方面的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空调器,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502,至少根据散热对象温度对第一支路的通断和第二支路的通断分别控制。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利于保障使散热对象的散热需求与对散热对象的供冷更加符合,从而更好地避免散热对象过热问题,同时保障空调器的能效。
如图6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602,判断散热对象温度T0与第一预设阈值T3和第二预设阈值T2的大小关系;
步骤6042,若判定散热对象温度T0大于第二预设阈值T2且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T3,根据环境温度Tn及散热对象温度T0对第一支路的通断和第二支路的通断分别控制;
步骤6044,若判定散热对象温度T0小于等于第二预设阈值T2,根据散热对象温度T0对第一支路的通断和第二支路的通断分别控制。
举例地,第一预设阈值T3的数值范围为80℃~85℃,更进一步地,例如T3为83℃。第二预设阈值T2的数值范围为65℃~70℃,更进一步地,例如T2为67℃。
在本方案中,若散热对象温度T0小于等于第二预设阈值T2,相应地,散热对象的散热负荷不会太大,这样,散热对象本身无需过低的散热温度,从而凝露风险不会太大,这时,通过基于散热对象温度T0进行控制,保障散热对象的散热需求的同时,既不会带来明显的凝露风险,且控制逻辑更加简单,从而更好地兼顾了程序运算的高效性,利于提升对散热对象散热的温控响应精度。
若散热对象温度T0大于第二预设阈值T2且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T3,这时,散热对象的散热负荷相对较大,这时,通过基于环境温度Tn和散热对象温度T0进行控制,更利于保障对散热对象的供冷量与散热对象的散热负荷相适,更好地满足散热对象的散热需求,同时兼顾地降低凝露风险。
如图7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702,判定散热对象温度T0大于第二预设阈值T2且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T3(也即,判定T2<T0≤T3);
步骤7042,若散热对象温度T0大于第二预设阈值T2且小于等于第三预设阈值(T2+S)(也即,若T2<T0≤T2+S),则判断散热对象温度T0是否大于环境温度Tn,若是,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保持当前状态,若否,控制第二支路断开,第一支路导通;其中,可以理解,T2+S的数值处于T2与T3之间;
步骤7044,若散热对象温度T0大于第三预设阈值(T2+S)且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T3(也即,若T2+S<T0≤T3),判断散热对象温度T0是否大于环境温度Tn,若是,控制第一支路断开,第二支路导通,若否,控制第二支路断开,第一支路导通。
在本方案中,若T2<T0≤T2+S,且T0>Tn时,控制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保持当前状态,这样,处理器进行调控时有一定程度的暂缓过渡,可以防止对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的通断控制频繁切换,提升空调器运行的稳定性。
若T2<T0≤T2+S,且T0≤Tn时,控制第二支路断开,第一支路导通,这样,散热对象表面不容易出现凝露问题。
若T2+S<T0≤T3,且T0>Tn时,控制第一支路断开,第二支路导通,这样,可使得散热对象高效降温,避免散热对象过热的问题,提升空调器的运行范围。且通过对散热对象高效降温,可以更好地应对散热对象的功率元器件大且密集等情况,实现对散热对象更有效的降温,降低散热对象烧毁风险。
若T2+S<T0≤T3,且T0≤Tn时,控制第二支路断开,第一支路导通,这样,散热对象表面不容易出现凝露问题。
进一步地,第三预设阈值(T2+S)与第二预设阈值T2之差的数值范围为2℃~5℃。也即,第三预设阈值(T2+S)可以理解为第二预设阈值T2与数值S之和,S的取值范围为2℃~5℃。这样,处理器进行调控时具有更好的暂缓过渡,更好地防止对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的通断控制频繁切换,提升空调器运行的稳定性,且这样也可以更好地适应和包容传热时间差,提升温控精度。
进一步举例地,第一预设阈值T3的数值范围为80℃~85℃,更进一步地,例如T3为83℃。第二预设阈值T2的数值范围为65℃~70℃,更进一步地,例如T2为67℃。
如图8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802,判定散热对象温度T0小于等于第二预设阈值T2(也即,T0≤T2);
步骤804,判断散热对象温度T0与第四预设阈值T1的大小关系,其中,第四预设阈值T1小于第二预设阈值T2;
步骤8042,若判定散热对象温度T0小于等于第四预设阈值T1(也即,若T0≤T1),控制第二支路和第一支路均断开;
步骤8044,若判定散热对象温度T0大于第四预设阈值T1且小于等于第二预设阈值T2(也即,若T1<T0≤T2),控制第一支路导通,第二支路断开。
在本方案中,若T0≤T1,相应地,散热对象的散热负荷本身较低,这时,通过控制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均断开,散热对象无需采用制冷剂散热降温,例如散热对象采用自然对流等形式进行降温,可以实现空调器在环境低温或散热对象温升不大的情况下实现节省能耗。
若T1<T0≤T2,控制第一支路导通,第二支路断开,这样,可以实现对散热对象温和地散热,既保障了散热对象的散热需求,也降低了凝露风险性。
进一步举例地,第二预设阈值T2的数值范围为65℃~70℃,更进一步地,例如T2为67℃。第四预设阈值T1的数值范围为45℃~50℃,更进一步地,例如T1为48℃。
在某些实施例中,处理器还配置为适于控制散热对象的温控动作,且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储存的可执行指令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若判定散热对象温度T0大于第一预设阈值T3,处理器发出温控指令进行响应,其中,温控指令用于触发散热对象执行温控动作。
其中,当散热对象温度T0大于第一预设阈值T3,相应地,散热对象的温度较高,为确保散热对象的安全性,防止散热对象烧毁、损坏或寿命缩短等问题,通过控制散热对象执行温控动作,如控制散热对象关机保护等,提升产品的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举例地,第一预设阈值T3的数值范围为80℃~85℃,更进一步地,例如T3为82℃。
在某些实施例中,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还包括:若判定散热对象温度T0大于第一预设阈值T3,控制散热对象执行温控动作。
在本方案中,当散热对象温度T0大于第一预设阈值T3,相应地,散热对象的温度较高,为确保散热对象的安全性,防止散热对象烧毁、损坏或寿命缩短等问题,通过控制散热对象执行温控动作,如控制散热对象关机保护等,提升产品的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某些实施例中,在的至少根据散热对象温度T0对第一支路的通断和第二支路的通断分别控制的步骤之前,还包括:控制第一支路导通,第二支路断开。
在本方案中,在至少根据散热对象温度T0对第一支路的通断和第二支路的通断分别控制的步骤之前,控制第一支路导通,第二支路断开,使空调器默认采用使未经节流的制冷剂供入散热器对散热对象降温的形式,可以良好地避免散热对象过热,同时防止凝露问题。
具体实施例:
如图9所示,本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适用于空调器,举例而言,适用于如图1所示的空调器。
其中,如图1所示,空调器的制冷循环如下:制冷剂气体经压缩机110压缩后,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进入冷凝器(参照第一换热器200进行理解)中冷凝,冷凝变为高温高压的液体经节流装置(参照第二节流部件140进行理解)节流,最后进入蒸发器(参照第二换热器130进行理解)中蒸发换热,再返回压缩机110中。
其中,空调器具有第一支路210、第二支路220、散热器160和电控装置(也即散热对象150),散热器160例如为冷媒管,散热器160适于对电控装置散热。第一支路210与散热器160和冷凝器相连,第二支路220与散热器160和冷凝器相连。其中,从冷凝器出来的制冷剂液体一路经毛细管(参照第一节流部件190进行理解)节流进入散热器160,另一路不经过节流直接进入散热器160中。两旁路(也即第一支路210和第二支路220)分别由第一阀170(具体例如为电磁阀)和第二阀180(具体例如为电磁阀)控制通断工作。根据外界环境温度以及电控装置内部温度情况,选择电控装置是否需要冷媒(也即制冷剂)进行散热,或者是否需要节流之后的低温冷媒给电控装置散热。这样一方面可以提升空调器的运行范围,另一方面可以提升空调器能效。
更具体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如下:
空调室外和电控装置内部分别放置检测环境温度和电控装置内部温度的传感器。空调器内置有温度T1(也即第四预设阈值)、T2(也即第二预设阈值)和T3(也即第一预设阈值)。
如图9所示,空调器开机时,第二阀关闭,第一阀打开。电控装置由高于环境温度的冷媒进行散热。
系统运行后,检测电控装置内部温度T0(也即检测散热对象温度T0)。
然后,判断T0与环境温度Tn、T1、T2、T3的关系。
当外机环境温度较低,室内电控装置温度低,即如电控装置内部温度T0小于等于设定温度T1时,第一阀和第二阀均关闭,电控装置与室外自然换热,进行自然散热即可。
当T1<T0≤T2时,第一阀打开,第二阀关闭。此时电控装置内温度较高,但处于较为安全的范围内,电控装置由高于环境温度的冷媒进行散热即可。
当T2+S<T0≤T3,其中,T2+S也即为T2与S之和,S的数值范围为2℃~5℃,进一步地,S为3℃。当T2+S<T0≤T3,说明电控装置内部温度较高,需要加强散热,此时,第一阀关闭、第二阀打开,制冷剂经过毛细管(第一节流部件)节流后再进入散热器中与电控装置换热,但此时由于节流后的制冷剂温度较低,有可能将电控装置温度降低至环境温度以下,从而造成凝露,因此,在控制第一阀关闭、第二阀打开之前,或者在第一阀关闭、第二阀打开的状态中,进行电控装置温度T0与环境温度Tn的判断,如果检测到电控装置温度T0小于环境温度Tn,则关闭第二阀,打开第一阀,由高于环境温度的冷媒给电控散热,避免凝露风险,如果检测到电控装置温度T0大于环境温度Tn,则控制第一阀关闭、第二阀打开。
当T2<T0≤T2+S,其中,T2+S也即为T2与S之和,S的数值范围为2℃~5℃,进一步地,S为3℃。对于T2<T0≤T2+S,在此温度范围内,第一阀和第二阀继续保持原有状态。即如果电控装置内部温度逐渐升高至此温度,依然保持第一阀打开、第二阀关闭,如果电控装置温度是逐渐降低至此温度,说明之前的电磁阀状态是第一阀关闭、第二阀打开,那么继续保持此状态,但是如果在此状态下检测到电控装置温度T0小于环境温度Tn,说明电控装置有凝露风险,那么转换为第一阀打开、第二阀关闭的状态,避免凝露风险。设置此温度区域T2<T0≤T2+S的目的是为了在两种状态下设置一个缓冲区域,避免电磁阀在两种状态下频繁切换,从而造成系统的不稳定。
若T3<T0,控制散热对象执行温控动作。具体地,散热对象例如为电控装置,控制散热对象执行温控动作具体例如包括控制电控装置关闭或暂停等。通过控制如电控装置等散热对象进行相应的保护动作,防止电控装置温度继续升高,避免损坏。
进一步地,T3的数值范围为80℃~85℃;和/或T2的数值范围为65℃~70℃;和/或T1的数值范围为45℃~50℃。
本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与其控制方法,相比于传统的空调器,冷媒管换热旁路上再并联一路由电磁阀控制节流毛细管通断的旁路(如第二支路),通过一定的控制方法控制其工作,可以提升电控装置的散热能力,提高空调器的运行范围,也即提升空调器的高温工作能力,可使空调器在更高室外环境条件下工作,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如图4所示,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装置300,包括:处理器310和用于储存处理器310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320,其中,处理器310用于执行存储器320中储存的可执行指令时实现上述第二方面的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第四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计算机程序适于被处理器310加载并执行,且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310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二方面的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与其控制方法和其控制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灵活地控制对散热对象的散热降温温度,从而更好地满足对散热对象的散热降温需求,兼顾地保障散热对象的散热效率以及防凝露需求。
本发明方法中的步骤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顺序调整、合并和删减。
本发明装置中的单元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PROM)、一次可编程只读存储器(One-tim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OTPROM)、电子抹除式可复写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器、磁盘存储器、磁带存储器、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数据的计算机可读的任何其他介质。
应当注意的是,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部件或步骤。位于部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部件。本发明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部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1)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换热器;
散热器,配置为适于对散热对象降温,其中,所述空调器形成有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及所述散热器相连,所述第二支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及所述散热器相连,所述第一支路与所述第二支路之间并联设置;
第一节流部件,形成为所述第二支路的至少一部分;
处理器,配置为适于对所述第一支路的通断和所述第二支路的通断分别控制;
第一阀,形成为所述第一支路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处理器与所述第一阀电连接;
第二阀,形成为所述第二支路的一部分,所述处理器与所述第二阀电连接;
所述空调器还具有压缩机、第二换热器和第二节流部件,其中,所述空调器形成有介质回路,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节流部件、所述第二换热器连通,并共同形成为所述介质回路的至少一部分,所述散热器与所述压缩机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测温件,配置为适于检测散热对象温度;
用于储存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储存的所述可执行指令时实现以下步骤:
至少根据所述散热对象温度对所述第一支路的通断和所述第二支路的通断分别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测温件,配置为适于检测环境温度;
所述的至少根据所述散热对象温度对所述第一支路的通断和所述第二支路的通断分别控制的步骤,包括:
判断所述散热对象温度与第一预设阈值和第二预设阈值的大小关系;
若判定所述散热对象温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且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根据所述环境温度及所述散热对象温度对所述第一支路的通断和所述第二支路的通断分别控制;
若判定所述散热对象温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根据所述散热对象温度对所述第一支路的通断和所述第二支路的通断分别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根据所述环境温度及所述散热对象温度对所述第一支路的通断和所述第二支路的通断分别控制,具体包括:
若所述散热对象温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且小于等于第三预设阈值,判断所述散热对象温度是否大于所述环境温度,若是,所述第一支路和所述第二支路保持当前状态,若否,控制所述第二支路断开,所述第一支路导通;
若所述散热对象温度大于所述第三预设阈值且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判断所述散热对象温度是否大于所述环境温度,若是,控制所述第一支路断开,所述第二支路导通,若否,控制所述第二支路断开,所述第一支路导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预设阈值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之差的数值范围为2℃~5℃。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根据所述散热对象温度对所述第一支路的通断和所述第二支路的通断分别控制,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散热对象温度与第四预设阈值的大小关系,其中,所述第四预设阈值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
若判定所述散热对象温度小于等于所述第四预设阈值,控制所述第二支路和所述第一支路均断开;
若判定所述散热对象温度大于所述第四预设阈值且小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控制所述第一支路导通,所述第二支路断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预设阈值的数值范围为80℃~85℃;和/或
所述第二预设阈值的数值范围为65℃~70℃;和/或
所述第四预设阈值的数值范围为45℃~50℃。
8.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配置为适于控制所述散热对象的温控动作,且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储存的所述可执行指令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若判定所述散热对象温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所述处理器发出温控指令进行响应,其中,所述温控指令用于触发所述散热对象执行所述温控动作。
9.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储存的所述可执行指令时,在所述的至少根据所述散热对象温度对所述第一支路的通断和所述第二支路的通断分别控制的步骤之前,还实现以下步骤:
控制所述第一支路导通,所述第二支路断开。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通过控制所述第一阀的开闭以相应控制所述第一支路的通断;和/或
所述处理器通过控制所述第二阀的开闭以相应控制所述第二支路的通断。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器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分别与所述第一支路和所述第二支路相连;和/或
所述散热对象为所述空调器的一部分,所述散热对象包括电控装置。
12.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至少根据散热对象温度对第一支路的通断和第二支路的通断分别控制;
所述的根据所述散热对象温度对所述第一支路的通断和所述第二支路的通断分别控制,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散热对象温度与第四预设阈值的大小关系;
若判定所述散热对象温度小于等于所述第四预设阈值,控制所述第二支路和所述第一支路均断开。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至少根据散热对象温度对第一支路的通断和第二支路的通断分别控制的步骤,包括:
判断所述散热对象温度与第一预设阈值和第二预设阈值的大小关系;
若判定所述散热对象温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且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根据环境温度及所述散热对象温度对所述第一支路的通断和所述第二支路的通断分别控制;
若判定所述散热对象温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根据所述散热对象温度对所述第一支路的通断和所述第二支路的通断分别控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根据环境温度及所述散热对象温度对所述第一支路的通断和所述第二支路的通断分别控制,具体包括:
若所述散热对象温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且小于等于第三预设阈值,判断所述散热对象温度是否大于所述环境温度,若是,所述第一支路和所述第二支路保持当前状态,若否,控制所述第二支路断开,所述第一支路导通;
若所述散热对象温度大于所述第三预设阈值且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判断所述散热对象温度是否大于所述环境温度,若是,控制所述第一支路断开,所述第二支路导通,若否,控制所述第二支路断开,所述第一支路导通。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预设阈值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之差的数值范围为2~5。
16.根据权利要求13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根据所述散热对象温度对所述第一支路的通断和所述第二支路的通断分别控制,还包括:
若判定所述散热对象温度大于所述第四预设阈值且小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控制所述第一支路导通,所述第二支路断开;
其中,所述第四预设阈值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预设阈值的数值范围为80℃~85℃;和/或
所述第二预设阈值的数值范围为65℃~70℃;和/或
所述第四预设阈值的数值范围为45℃~50℃。
18.根据权利要求13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判定所述散热对象温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控制所述散热对象执行温控动作。
19.根据权利要求12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至少根据所述散热对象温度对所述第一支路的通断和所述第二支路的通断分别控制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支路导通,所述第二支路断开。
20.一种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用于储存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储存的所述可执行指令时实现权利要求12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2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适于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且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2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CN202010273054.0A 2020-04-09 2020-04-09 空调器与其控制方法和其控制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4424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73054.0A CN111442417B (zh) 2020-04-09 2020-04-09 空调器与其控制方法和其控制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73054.0A CN111442417B (zh) 2020-04-09 2020-04-09 空调器与其控制方法和其控制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42417A CN111442417A (zh) 2020-07-24
CN111442417B true CN111442417B (zh) 2022-04-19

Family

ID=716528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73054.0A Active CN111442417B (zh) 2020-04-09 2020-04-09 空调器与其控制方法和其控制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4241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43194B (zh) * 2020-11-26 2024-04-2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控制器、空调器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4110913B (zh) * 2021-11-09 2022-12-1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及其防凝露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Citation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97209Y (zh) * 2001-07-09 2002-06-26 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器盒中设有吸热装置的空调器
CN103604167A (zh) * 2013-11-14 2014-02-2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室外机的散热控制方法
CN103912928A (zh) * 2014-03-28 2014-07-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温控系统
CN203837135U (zh) * 2014-03-27 2014-09-17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外机及空调
CN104654475A (zh) * 2013-11-25 2015-05-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器组件、空调器及空调系统
CN104833013A (zh) * 2015-05-20 2015-08-12 广东志高暖通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变频空调及空调室外机散热装置
CN104848436A (zh) * 2015-05-11 2015-08-19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电子元器件盒的散热系统、冷媒流量的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104848438A (zh) * 2015-05-20 2015-08-19 广东志高暖通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变频空调及空调室外机散热装置
CN104913403A (zh) * 2015-06-11 2015-09-16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电机散热结构、空调器和电机散热方法
CN204693625U (zh) * 2015-05-20 2015-10-07 广东志高暖通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变频空调及空调室外机散热装置
CN204730359U (zh) * 2015-06-02 2015-10-28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室外机电控散热装置
CN105157127A (zh) * 2015-06-30 2015-12-1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电控的冷却系统及冷却方法
CN105910187A (zh) * 2016-04-15 2016-08-31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电控冷却装置、空调器和空调电控冷却方法
CN105928094A (zh) * 2016-05-27 2016-09-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模块换热部件的空调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6207598U (zh) * 2016-10-11 2017-05-31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106885315A (zh) * 2015-12-16 2017-06-23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
CN106949568A (zh) * 2017-03-29 2017-07-14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冷媒散热电控防凝露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7120793A (zh) * 2017-05-05 2017-09-01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变频空调及其变频模块散热器防凝露控制方法
CN107228455A (zh) * 2017-06-09 2017-10-03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JP2017203575A (ja) * 2016-05-10 2017-11-16 三菱重工サーマ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電装部品冷却装置、これを備えた空調システムの室外機
JP2017227413A (ja) * 2016-06-24 2017-12-28 日立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空調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CN107560007A (zh) * 2017-08-15 2018-01-09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及其冷媒散热管的防凝露控制方法和装置
WO2018135277A1 (ja) * 2017-01-22 2018-07-26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調システム
WO2018150568A1 (ja) * 2017-02-20 2018-08-2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及び制御装置
CN109631225A (zh) * 2018-11-28 2019-04-1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散热控制方法和装置、空调器以及存储介质
CN110044096A (zh) * 2019-04-28 2019-07-2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制冷系统、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0410878A (zh) * 2019-08-26 2019-11-0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及冷却方法
CN110822564A (zh) * 2019-11-26 2020-02-2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散热组件、空调系统及其散热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87093B2 (ja) * 2004-12-13 2011-05-2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WO2016082440A1 (zh) * 2014-11-26 2016-06-0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JP2016205676A (ja) * 2015-04-20 2016-12-0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電装品の冷却システム
CN205690555U (zh) * 2016-05-27 2016-11-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模块换热部件的空调装置
JP6372713B2 (ja) * 2016-07-08 2018-08-15 三菱重工サーマ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基板アッセンブリー、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KR102253932B1 (ko) * 2017-10-06 2021-05-20 히타치 존슨 컨트롤즈 쿠쵸 가부시키가이샤 공기 조화기
CN209857294U (zh) * 2019-04-28 2019-12-2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制冷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JP6636200B2 (ja) * 2019-06-04 2020-01-29 日立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空調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Patent Citation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97209Y (zh) * 2001-07-09 2002-06-26 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器盒中设有吸热装置的空调器
CN103604167A (zh) * 2013-11-14 2014-02-2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室外机的散热控制方法
CN104654475A (zh) * 2013-11-25 2015-05-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器组件、空调器及空调系统
CN203837135U (zh) * 2014-03-27 2014-09-17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外机及空调
CN103912928A (zh) * 2014-03-28 2014-07-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温控系统
CN104848436A (zh) * 2015-05-11 2015-08-19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电子元器件盒的散热系统、冷媒流量的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104833013A (zh) * 2015-05-20 2015-08-12 广东志高暖通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变频空调及空调室外机散热装置
CN104848438A (zh) * 2015-05-20 2015-08-19 广东志高暖通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变频空调及空调室外机散热装置
CN204693625U (zh) * 2015-05-20 2015-10-07 广东志高暖通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变频空调及空调室外机散热装置
CN204730359U (zh) * 2015-06-02 2015-10-28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室外机电控散热装置
CN104913403A (zh) * 2015-06-11 2015-09-16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电机散热结构、空调器和电机散热方法
CN105157127A (zh) * 2015-06-30 2015-12-1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电控的冷却系统及冷却方法
CN106885315A (zh) * 2015-12-16 2017-06-23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
CN105910187A (zh) * 2016-04-15 2016-08-31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电控冷却装置、空调器和空调电控冷却方法
JP2017203575A (ja) * 2016-05-10 2017-11-16 三菱重工サーマ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電装部品冷却装置、これを備えた空調システムの室外機
CN105928094A (zh) * 2016-05-27 2016-09-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模块换热部件的空调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2017227413A (ja) * 2016-06-24 2017-12-28 日立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空調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CN206207598U (zh) * 2016-10-11 2017-05-31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空调器
WO2018135277A1 (ja) * 2017-01-22 2018-07-26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調システム
WO2018150568A1 (ja) * 2017-02-20 2018-08-2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及び制御装置
CN106949568A (zh) * 2017-03-29 2017-07-14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冷媒散热电控防凝露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7120793A (zh) * 2017-05-05 2017-09-01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变频空调及其变频模块散热器防凝露控制方法
CN107228455A (zh) * 2017-06-09 2017-10-03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CN107560007A (zh) * 2017-08-15 2018-01-09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及其冷媒散热管的防凝露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9631225A (zh) * 2018-11-28 2019-04-1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散热控制方法和装置、空调器以及存储介质
CN110044096A (zh) * 2019-04-28 2019-07-2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制冷系统、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0410878A (zh) * 2019-08-26 2019-11-0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及冷却方法
CN110822564A (zh) * 2019-11-26 2020-02-2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散热组件、空调系统及其散热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42417A (zh) 2020-07-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068905B2 (ja) 冷凍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KR0153546B1 (ko) 축열식 공기조화장치 및 제상방법
ES2632639T3 (es) Métodos y sistemas para controlar un sistema acondicionador de aire que funciona en modo de refrigeración libre
EP2102570B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ntrolling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having a cooling mode and a free-cooling mode
CN111442417B (zh) 空调器与其控制方法和其控制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EP2203038A2 (en) Cooling system
JP6771661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2005512011A (ja) 給湯と空気調節のための省エネ式ヒートポンプシステム
US20200378642A1 (en) Air conditioner
CN110618084B (zh) 测试室和方法
KR20190044118A (ko) 공기 조화기
JP2018124046A (ja) 空気調和装置
US20210309069A1 (en)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for vehicle
JP2020022954A (ja) 試験チャンバー、及び空気の調整方法
CN113137665A (zh) 用于空调器的变频模块散热的方法、装置和空调器
JP2007051841A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2000046423A (ja) 自然循環式冷房装置
CN114688710A (zh) 空调器、控制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2003214682A (ja) 比例制御弁を用いたブラインの温度制御装置
CN114992949B (zh) 冷藏冷冻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2020118348A (ja) チラー
JPWO2016170616A1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13137727A (zh) 用于空调器的变频模块防凝露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JPH07218003A (ja) 冷凍装置の制御方式
KR20140063930A (ko) 히트펌프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